新疆居民(共8篇)
新疆居民 篇1
摘要:近年来, 新疆城镇居民收入稳定提高, 但与此同时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却在扩大。本文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收入结构、高中低收入户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方面对新疆城镇居民收入现状差距进行分析, 并提出缩小新疆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建议。
关键词:新疆,城镇居民收入,收入差距,建议
一、研究意义
新疆城镇居民收入问题是重大的民生问题, 新疆经济要稳定增长, 社会和谐发展, 就必须不断提高城镇居民收入。中央新疆工作明确会议指出:“由于历史、地理、社会等多方面因素影响, 新疆同我国东部地区的发展差距仍然较大, 部分群众生活依然比较困难。”近年来新疆城镇居民收入稳定提高, 但与此同时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却在扩大, 因此研究新疆城镇居民收入现状及存在的差距, 寻求切实可行的解决途径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新疆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现状
(一) 从总量看。
2009~2013年, 新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12, 258元、13, 644元、15, 514元、17, 921元和19, 874元, 而同期全国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则分别为17, 174.7元、19, 109.4元、21, 809.8元、24, 564.7元和26, 955.1元。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 近年来新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呈快速增长的态势, 但与全国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差距却有增无减, 新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2009~2013年分别为4, 916.7元、5, 465.4元、6, 295.8元、6, 643.7元和7, 081.1元。2010~2012年新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都位居全国第一, 即便是位居第二的2013年, 与增幅第一的青海省仅仅相差0.03个百分点, 但新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位于全国倒数行列, 形成较大的反差。
(二) 从收入结构看。
2009~2013年, 新疆城镇居民家庭总收入分别为13, 602元、15, 421元、17, 631元、20, 194元和22, 387元, 同期全国平均水平则分别为18, 858元、21, 033元、23, 979元、26, 959元和29, 547元。数据显示, 新疆城镇居民家庭总收入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2009~2013年分别为5, 256元、5, 612元、6, 348元、6, 765元和7, 160元, 呈扩大的趋势。
城镇居民家庭总收入来自四个方面, 分别是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2009~2013年, 新疆城镇居民家庭总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分别为10, 232元、11, 327元、12, 653元、14, 432元和15, 585元, 占当年新疆城镇居民家庭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75.2%、73.5%、71.8%、71.5%和69.6%, 而同期全国城镇居民家庭总收入工资性收入分别为13, 282元、13, 708元、15, 411元、17, 335元和18, 929元, 占家庭总收入所占比重分别为70.4%、65.2%、64.3%、64.3%和64.1%。数据显示, 2009~2013年, 新疆城镇居民工资性收入由10, 232元增长到15, 585元, 增长了5, 353元, 而全国平均水平由13, 282元增长到18, 929元, 增长了5647元。新疆城镇居民工资性收入在家庭总收入的比重虽然呈下降趋势, 但均接近或超过70%, 而全国城镇居民工资性收入在家庭总收入的比重各个年份均低于新疆, 只是在2009年超过了70%, 其余年份均在65%左右, 亦呈下降趋势。显然, 工资性收入是新疆城镇居民收入的最重要的来源。
2009~2013年, 新疆城镇居民家庭总收入中转移性收入分别为2, 278元、2, 809元、3, 416元、3, 983元和4, 846元, 占当年新疆城镇居民家庭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16.7%、18.2%、19.4%、19.7%和21.6%, 而同期全国城镇居民家庭总收入中转移性收入分别为4, 515元、5, 092元、5, 708元、6, 368元和7, 010元, 占家庭总收入所占比重分别为23.9%、24.2%、23.8%、23.6%和23.7%。数据显示, 2009~2013年新疆城镇居民转移性收入由2, 278元增长到4, 846元, 增长了2, 568元, 而全国平均水平由4, 515元增长到7, 010元, 增长了2, 495元。新疆城镇居民转移性收入在家庭总收入的比重呈上升趋势, 且在2013年超过20%, 而全国城镇居民转移性收入在家庭总收入的比重比较稳定, 但各个年份均高于20%。2009~2013年, 新疆与全国的转移性收入差距分别为2, 237元、2, 283元、2, 292元、2, 385元和2, 164元, 不难看出, 仅仅到2013年差距才有所缩小。转移性收入已经成为新疆城镇居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比重仅次于工资性收入所占比重。
2009~2013年, 新疆城镇居民家庭总收入中经营性收入分别为974元、1, 131元、1, 412元、1, 633元和1, 803元, 占当年新疆城镇居民家庭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7.16%、7.33%、8.01%, 8.09%和8.05%, 而同期全国城镇居民家庭总收入中经营性收入分别为1, 528元、1, 714元、2, 209元、2, 548元和2, 797元, 占家庭总收入比重分别为8.10%、8.15%、9.21%、9.45%、9.47%。数据显示, 2009~2013年新疆城镇居民经营性收入由974元增长到1, 803元, 增长了829元, 而全国平均水平由1, 528元增长到2, 797元、增长了1, 269元。新疆城镇居民经营性收入在家庭总收入的比重虽然上升趋势, 只是在2013年略有下降, 但各个年份均低于8.5%, 而全国城镇居民工资性收入在家庭总收入的比重呈上升趋势, 且在各个年份均高于新疆, 比重最低的2009年比新疆比重最高的2012年还高0.01个百分点。显然, 经营性收入还没有成为新疆城镇居民收入的最重要的来源。
2009~2013年, 新疆城镇居民家庭总收入中财产性收入分别为115元、151元、149元、145元和152元, 占当年新疆城镇居民家庭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0.85%、0.98%、0.85%、0.72%和0.68%, 而同期全国城镇居民家庭总收入工资性收入分别为431元、520元、649元、707元、809元, 占家庭总收入所占比重分别为2.29%、2.47%、2.71%、2.62%和2.74%。数据显示, 2009~2013年新疆城镇居民财产性收入由115元增长到152元, 仅仅增长了37元, 而全国平均水平由431元增长到809元, 增长了378元。显然, 新疆城镇居民财产性收入在家庭总收入的比重是很低的, 各个年份均小于1%, 而全国城镇居民财产性收入在家庭总收入的比重基本是增加的, 只是在2012年略有下降, 但均超过了2%, 且各个年份所占比重均高于新疆, 显然, 财产性收入制约着新疆城镇居民收入增长。
(三) 从高、中、低收入户人均可支配收入看。
2009~2013年, 新疆城镇居民最高收入户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0, 413元、33, 810元、37, 845元、39, 236元和39, 799元, 同期收入中等收入户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12, 306元、13, 593元、15, 711元、18, 337元和20, 218元, 同期最低收入户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 711元、3, 922元、4, 707元、6, 148元和6, 348元。2009~2013年, 新疆城镇居民最高收入户与最低收入户收入差距分别为26, 702元、29, 888元、33, 138元、33, 088元和33, 451元, 除2012年外, 其余年份收入差距均在扩大。同期新疆城镇居民最高收入户与中等收入户收入差距分别为18, 107元、20, 217元、22, 134元、20, 899元和19, 581元, 2009~2011年收入差距仍在扩大, 2012年后收入差距开始缩小。
三、缩小新疆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建议
(一) 提高新疆城镇居民工资水平。
如前所述, 在新疆城镇居民家庭总收入中, 工资性收入是最重要的来源, 而2009~2013年, 新疆城镇居民家庭总收入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分别为3, 050元、2, 381元、2, 758元、2, 903元和3, 344元, 除2010年外, 其他年份均呈扩大的趋势。因此, 要缩小提高新疆城镇居民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 就应该从这个方面入手, 适时提高新疆城镇居民的工资水平。
(二) 优化产业结构和分配结构。
产业结构的优化对缩小新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起着重要的作用, 新疆的产业结构不尽合理, 要加快新疆第三产业的发展步伐, 这样无疑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使新疆城镇居民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和选择的余地。新疆地域辽阔, 但广袤的大地上有大片的戈壁滩和沙漠, 因而同样存在就业压力。
分配结构的优化也是不容忽视的, 新疆城镇居民高、中、低收入户差距显著, 应采取有效措施, 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的同时, 使低收入户的收入以更快的速度增长, 缩小与高收入户的差距。
(三) 把握“一带一路”建设的契机。
2015年3月末, 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等三部委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 对新疆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及功能定位为“发挥新疆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向西开放重要窗口作用, 深化与中亚、南亚、西亚等国家交流合作, 形成丝绸之路经济带上重要的交通枢纽、商贸物流和文化科教中心, 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因此, 在“一带一路”建设的过程中, 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 要发挥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把握在能源通道建设等方面的机遇。充分发挥新疆对外贸易的优势, 改变新疆对外贸易在全国的靠后排名。相信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 新疆城镇居民的收入将有望提高。
参考文献
[1]裘品姬, 钱娟.新疆城镇居民收入结构变化及存在的问题分析[J].市场论坛, 2014.8.
[2]中国统计年鉴[M].中国统计出版社.
[3]新疆统计年鉴[M].中国统计出版社.
新疆居民 篇2
关键词:奢侈品;消费倾向;品牌店
据统计中国目前的奢侈品消费人群已经达到约1.6亿人,占总人口的13%。这一数目还在迅速增长。估计到2010年,中国的這个消费群将增至在2.5亿人。未来10年,中国的奢侈品市场规模将位居世界第二。[1]新疆乌鲁木齐市消费中心集中于红山友好一带,其中有多家高档消费商场,例如美美友好购物中心、世纪金花时代广场购物中心、丹璐购物中心等,更有多家国际品牌入驻各大商场,例如Louis Vuitton、Calvin Klein、Giorgio Armani等品牌。随着经济增长,收入增加,越来越多的奢侈品牌在乌市开拓市场,更多的乌市居民成为奢侈品消费的一员。为了解乌市居民具体的消费情况,我们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发放350份问卷,完成了330份有效问卷,其中男性150名,女性180名,年龄在18—60岁之间。
1.乌市不同年龄段居民奢侈品消费情况
据了解,在奢侈品步入乌市初期,消费人群主要集中在40岁左右的高收入者,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的高收入消费人群已经成长起来,那些25岁~30岁左右的高级白领开始成为奢侈品消费市场新的一员,他们甚至已经成为奢侈品消费市场人群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问卷调查汇总,在有效问卷330份中有210份是21—30岁之间的人群填写的,由此不难看出,新的消费人群主要集中在80后。
2.乌市居民奢侈品消费的目的及影响因素
刑唯在《中国消费者奢侈品消费心理及营销策略研究》中明确提出,消费者购买奢侈品的动机可分为社会性动机和个人性动机,第一种以炫耀、社交等为目的,第二种以享受、体验为目的;中国的消费者通常以第一种动机为主,其奢侈品消费心理主要包括:做生意讲排场、满足虚荣心、炫耀、跟随流行的从众心理、模仿性消费心理、情绪性消费心理。[2]
通过调查问卷相关问题的回答情况显示,有64%的人群购买奢侈品供自己使用,仅有3%的人购买奢侈品用于收藏,而有21%的人选择送礼,在对影响消费人群消费的调查中有30%的人注重于奢侈品的质量才选择购买,21%的人群则认为购买奢侈品能够带来身份及品味的象征,另外6%的人是因为明星效应选择购买奢侈品,除此之外,调查结果显示,33%的人会在心情愉悦时进行奢侈品消费,27%的人群会在发工资时进行奢侈品消费。
由此可以看出,影响奢侈品消费的因素众多,奢侈品消费者的心态和收入成为影响其消费的主要因素,而且在乌市奢侈品消费的群体中,大多数人还是属于较为理性的消费心理状态,但还是存在有少数的人由于很多外在因素的影响而存在攀比、炫耀和从众等消费心理。通过调查数据分析大部分消费者购买奢侈品供自己使用,他们注重个人品味、奢侈品牌文化以及设计理念,而少数消费者用于送礼,极少数消费者是出于收藏目的购买的,可以看出乌市居民奢侈品消费比较理性。
3.乌市消费者对奢侈品类型的需求差异
奢侈品行业包括高级服装,配件,手袋,箱包,毛巾和皮带,珠宝和手表等商品,主要消费者首选品牌相对稳定,变化不大。根据贝恩公司的调查,2011年腕表类奢侈品的前三名名为OMEGA、Cartier、ROLEX,其中OMEGA和Cartier的排名有所上升,但是2010年和2011年两年最受消费者喜爱的品牌没有变化。化妆品、香水和个护类产品类奢侈品排名也没有变化,箱包类奢侈品的前三名分别为LOUIS VUITTON、GUCCI和HERMES,其中仅HERMES为新进入前三的品牌。男士服装、珠宝、鞋类、女士服装等奢侈品也都有新品牌进入前三名,但是排名前二名的品牌基本没有变化。[3]
通过调查问卷显示,45%的奢侈品消费人群主要以化妆品消费为主,30%的奢侈品消费人群以手表和服装消费为主,27%的奢侈品消费人群以珠宝首饰消费为主,24%的奢侈品消费人群主要以箱包消费为主,15%的奢侈品消费人群以家居消费为主,仅有3%的奢侈品消费人群以名车或豪宅消费为主。通过具体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大多数消费者还是倾向于购买高档化妆品、手表、服装和珠宝首饰,仅有很少数的人能都负担起购买名车或豪宅。
4.对合理消费奢侈品的建议
4.1树立合理的消费心理
奢侈品消费的增加,是经济、社会等多方面因素起作用的结果,但不可忽视的是其心理动机。[4]我们建议消费者在消费前树立正确的消费心理,培养健康的消费心理,有属于自己的基本审美趣味,培养基本的审美观,加强自我认识,知道自己的需要,理性客观的选择自己真正所需要的产品,克服消费的盲目性,杜绝攀比浪费从众的消费心理。除了攀比心理是不健康的之外,对从众和求异心理都应作辩证分析,不能简单否定。我们不提倡盲目从众,以及为显示与众不同而过分标新立异,我们要远离不正确的消费心理和消费习惯,做一个理性的消费者。
4.2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消费
面对众多的产品,我们建议消费者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首先要保证消费与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相适应,消费者要综合考虑当前收入和未来收入,做出合乎自身状况的消费计划,了解适度消费与超前消费、滞后消费的主要区别在于消费是否与自己的承受能力刚适应。杜绝透支消费,避免自己的收入无法承担自己的消费需求,正确的消费心理和消费状态是当今消费人群必须具有的,根据自己所需进行合理的消费,避免浪费,过度消费。
4.3提倡绿色积极的消费理念
自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全球绿色消费运动开始被国际社会所接受,成为公众广泛参与环境和生态保护的消费方式,绿色消费观也应运而生。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国家提倡可持续发展,面对现实国情我们提倡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绿色消费要做到人与环境的和谐,做到可持续消费,这需要消费者从自身做起,树立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生态文明观念。可以说,绿色消费更新了传统消费观只关心个人消费,很少关心社会生活环境利益的倾向,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作为一种新的消费理念,它必将逐渐为我国公众所接受,所以我们在这里提倡乌市居民可以树立绿色消费理念。
4.4树立勤俭节约的消费理念
勤俭简约艰苦奋斗是一个永远值得倡导的精神,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体现,勤俭节约不是抑制消费,而是说不说抑制消费,今天我们的生活还不富裕,我们在消费中不能浪费,就是将来生活富裕了,也不能浪费,因为,对于人类的需求与发展来说,资源总是有限的。因此,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作为一种精神财富,仍要发扬光大,我们要在新的时期赋予它新的时代精神与意义。
(作者单位:新疆农业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 王微微.关于发展中国奢侈品消费市场的思考[J].中国物价,2008(9):5.
[2] 刑唯.中国消费者奢侈品消费心理及营销策略研究[J].市场论坛,2009(12):57.
[3] 沈慧.我国奢侈品消费需求分析[C].2014(4).
新疆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实证分析 篇3
改革开放以来, 新疆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 新疆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 但随着中国居民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 收入差距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新疆城镇居民收入差距也同样成为人们关心的问题。本文以历年的《新疆统计年鉴》数据为依据, 试图对新疆城镇不同收入阶层居民的收入差距现状及原因做出分析。
1 新疆城镇居民不同收入阶层收入现状
统计年鉴中将城镇居民收入划分为七个收入等级。从2004-2008年新疆中等偏下户及以上的居民收入呈逐年增长趋势, 而低收入户收入2005年比2004年低141.38元, 2008年比2007年低177.57元, 最低收入户的收入2008年也比2007年低324.09元。
由最高收入户与最低收入户收入比值来看, 2004年最高收入户与最低收入户的人均收入之比为7.93, 2005年增长到8.06, 2006年和2007年两年连续下降, 分别为7.49和7.02, 而2008年又猛增到9.22, 高低收入差距迅速扩大。
2004-2008年, 新疆城镇居民不同收入等级的组间基尼系数呈现波动状态。2004年为0.287, 2005年收入差距扩大, 上升为0.299, 2006年和2007年收入差距连续两年缩小, 2008年又扩大到0.302。
总的来看, 高收入阶层的收入增长速度远远大于低收入阶层的收入增长速度。 (详见表1)
2 新疆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影响因素分析
2.1 税收调节收入差距作用分析
个人收入是指社会成员在一定时期内从各种来源获得的收入的总和, 包括个人得到的工资收入、租金收入、利润收入、利息收入、小业主收入, 以及从政府、企业及非盈利组织得到的转移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指实际可用于个人消费支出和储蓄收入, 它是个人在缴纳个人税和各种非税支付以后所余下的收入, 等于个人收入减去所得税、财产税以及其他个人缴纳后的余额, 即
注:表中基尼系数为七个收入等级的组间基尼系数, 低于新疆城镇居民总体基尼系数。
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收入—个人税及非税支付
由表2可以看出从2006-2008年, 低收入户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年收入比值低于高收入户, 说明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 低收入户所承担的税收比例反而较高。国家应通过提高对高收入人群的征税比例来降低可支配收入在年收入中所占的比重, 降低对低收入人群的征税比例来提高低收入人群可支配收入在年收入中的比重。新疆在个人所得税征收政策上, 应考虑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 将征税目标对准高收入群体, 然后再提高这个群体的个人所得税税率。从长远来看, 一方面应采取各种配套措施, 全面监控个人的各种收入, 同时完善个人所得税法, 并在适当的时候开征遗产税等财产税新税种, 使得税法税制更加科学合理;另一方面要加快建立科学严密而有效的征管体制, 完善征管法规, 实现依法征税。
2.2 收入来源对收入差距的影响
分析研究收入差距的产生原因需要分析收入来源与收入等级之间的相互关系。收入来源分为工薪收入 (工资及补贴收入, 其他劳动收入) , 经营净收入, 财产性收入 (利息收入, 股息与红利收入, 保险收益, 其它投资收入) , 转移性收入 (养老金或离退休金, 社会救济收入, 保险收入, 赡养收入, 捐赠收入) ,
2.2.1 收入来源的集中度分析
按收入来源进行分解是基尼系数的一个特征。基尼系数按收入来源可分解为下式
式中G为基尼系数;wi为第i项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Ci为第i项收入的集中率。其中:集中率的计算方法类似于基尼系数, 只是排序的基础不同, 集中率按总收入高低排序, 主要用来测算分项收入对总收入差距的贡献。
各项收入对总收入差距的贡献份额用公式表示为g=wiCi/G。
由表3可以看出, 工薪收入是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 2006年工薪收入对基尼系数的贡献率为74.6%, 2007年为80.5%, 2008年为80.6%;其次是转移收入, 2006年转移收入对基尼系数的贡献率为23.3%, 2007年为20.3%, 2008年为17.1%;财产收入和经营收入所占份额很小。工薪收入对收入差距增大起正向作用理论上是可理解的, 而转移收入对收入差距的增大也起正向作用就不能从理论上解释了。转移收入包括了养老金或离退休金、保险收入 (失业保险金) 、其他转移性收入, 其性质应该是对收入差距起减少作用。
2.2.2 收入来源与收入等级的对应分析
对应分析也称相应分析, 是在因子分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子分析分为R型因子分析和Q型因子分析。R型因子分析是对变量作因子分析, 研究的是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Q型因子分析师对样品做因子分析, 研究样品之间的相互关系。而错综复杂的经济和管理关系中, 不仅需要了解变量之间的关系, 样品之间的关系, 还需要了解变量与样品之间的对应关系。对应分析把R型因子分析和Q型因子分析统一了起来, 通过R型因子分析直接得到Q型因子分析结果, 同时把变量和样品同时反映到相同坐标轴的一张图形上, 用此来说明变量与样品之间的对应关系。其本质是一种在低维空间中用图形方法表示两个变量相互联系的技术。
本文采用对应分析研究2008年新疆城镇居民收入来源与收入等级之间的关系。使用软件为SPSS13.0。 (如图)
以上结果说明最低收入户、低收入户和中等偏下户的收入来源中其他劳动影响较大, 中等收入户的收入来源中失业保险金的影响较大, 中等偏上户、高等收入户和最高收入户的收入来源中养老金或离退休金和其他转移收入的影响较大。
3 结论
综上统计分析, 可得出结论:从人均可支配收入占人均总收入比重比较分析, 个人收入所得税对收入差距的调节没有发生作用。影响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主要因素是工薪收入差距, 转移收入中的养老金或离退休金和其他转移收入也加大了收入差距。中低收入者的收入受失业保险和其他劳动的影响较大。
摘要:本文依据《新疆统计年鉴》提供的相关数据, 采用人均可支配收入占人均总收入比重、收入集中度和对应分析原理, 对新疆城镇不同收入阶层的居民收入差距进行分析, 得出了不同收入阶层与个人所得税和收入来源的关系。
关键词:收入差距,个人所得税,收入来源
参考文献
[1]刘凤环.山西省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实证分析[J].中北大学学报, 2009 (3) .
[2]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课题组.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实证分析[J].调研世界, 2006 (3) .
刍议新疆居民物质文化生活状况 篇4
1 主要年份新疆居民物质文化生活状况与全国的对比分析
1.1 从就业看
1990年新疆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 2000年为3.8%, 2005年为3.9%, 2009年新疆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 2010年为3.2%;而同期全国的该指标则分别为2.5%、4.2%、3.1%、4.3%和4.1%。
从以上数据看, 新疆的城镇登记失业率在1990年和2005年高于全国水平, 其他年份低于全国水平。但新疆的城镇登记失业率较稳定, 起伏不大。
1.2 从收入看
新疆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1990年为684元, 2000年为1618元, 2005年为2482元, 2009年为3883元, 2010年为4643元;而同期全国该指标则分别为686.31元、2253.42元、3254.93元、5153.17元和5919.01元。新疆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1990年为1314元, 2000年为5645元, 2005年为7990.0元, 2009年为12258元, 2010年为13644元;而同期全国该指标则分别为1510.16元、6279.98元、10493.03元、17174.65元和19109.44元。
不难看出, 1990年新疆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与全国的差距仅为2.31元, 2000年扩大为635.42元, 2005年扩大为772.93元, 2009年扩大为1270.17元, 2010年则扩大为1276.01元。1990年新疆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全国的差距仅为196.16元, 逐步扩大为634.98元、2503.03元、4916.65元和5465.44元。无论是新疆农村居民家庭还是城镇居民家庭, 其收入水平与全国相比差距均在扩大。
1.3 从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看
新疆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990年为2272元, 2000年为8717元, 2005年为15558元, 2009年为27753元, 2010年为32361元;而同期全国该指标则分别为2140元、9371元、18364元、32736元和37147元。显然, 仅在1990年新疆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比全国水平高出132元, 其他年份新疆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均低于全国水平, 2000年差距为654元, 2005年差距为2806元, 2009年差距为4983元, 2012年差距为4786元。
1.4 从住房面积看
新疆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1990年为14.04m2, 2000年为17.25m2, 2005年为21.23 m2, 2009年为23.45m2, 2010年为24.00 m2;而同期全国该指标面积则分别为17.8 m2、24.8m2、29.7m2、33.579m2和34.08m2。新疆城镇居民人均建筑面积, 2005年为26.02m2, 2009年为27.16 m2, 2010年为27.25 m2;而同期全国该指标为27.8 m2、31.3 m2和31.6 m2。数据显示, 无论新疆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还是新疆城镇居民人均建筑面积, 在各个年份均低于全国水平, 且差距基本呈扩大的趋势。从农村居民看, 1990年新疆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与全国的差距为3.76 m2, 逐步扩大为7.55m2、8.47m2、10.129m2和10.08m2。从城镇居民看, 2005年新疆城镇居民人均建筑面积与全国的差距为1.78m2, 2009年扩大为4.14m2, 2010年则进一步扩大为4.35m2。显然, 新疆农村居民在住房方面与全国的差距更大一些。
1.5 从城镇公用事业看
新疆城镇自来水普及率1990年为80.9%, 2000年为98.8%, 2005年为97.9%, 2009年为99.0%, 2010年为99.2%;而同期全国该指标分别为48.02%、63.92%、91.1%、96.12%和96.72%。新疆城镇燃气普及率1990年为49.8%, 2000年为92.8%, 2005年为89.3%, 2009年为89.3%, 2010年为95.8%;而同期全国该指标分别为19.1%、45.4%、82.1%、91.4%和92.0%。
值得欣慰的是, 数据显示新疆城镇自来水普及率在以上主要年份均高于全国水平, 新疆城镇燃气普及率除2009年外, 其他年份也较全国水平高。
1.6 从文化方面看
新疆城镇每百户拥有彩色电视机的数量, 1990年为67.80台, 2000年为102.57台, 2005年为105.70台, 2009年为104.64台, 2010年为105.61台;而同期全国该指标的数量则分别为59.04台、116.6台、134.8台、135.65和137.43台;新疆农村每百户拥有电视机的数量, 1990年为33.95台, 2000年为91.20台, 2005年为96.97台, 2009年为101.48台, 2010年为101.48台;而同期全国该指标的数量则分别为44.44台、101.71台、105.85台、116.59台和118.17台。
数据显示, 无论新疆城镇还是农村, 每百户拥有电视机的数量在各个年份均比全国水平要低。
1.7 从教育方面看
新疆学龄儿童入学率, 1990年为97.50%, 2000年为97.03%, 2005年为98.7%, 2009年为99.41%, 2010年为99.78%;而同期全国学龄儿童入学率则分别为97.8%、99.1%、99.15%、99.4%和99.7%.新疆每万人口中在校大学生数, 2005年为90.4人, 2009年为111.94人, 2010年为115.14人;而同期全国该指标则分别为161.3人、212.8人和218.9人。
从以上数据看, 新疆学龄儿童入学率与全国水平非常接近, 只是在2000年与全国的差距最大, 达到2.07个百分点。但新疆每万人口中在校大学生数, 在各个年份则远远低于全国水平。
1.8 从卫生方面看
新疆每万人有医院、卫生院床位, 1990年为40.5张, 2000年为35.7张, 2005年为39.7张, 2009年为47.5张, 2010年为50.4张;而同期全国该指标分别为:23.2张、23.82张、24.5张、30.6张和32.7张。新疆每万人有医生数, 1990年为22.0人, 2000年为24.6人, 2005年为21人, 2009年为21.1人, 2010年为22.3人;而同期全国每万人口执业 (助理) 医师数量则分别为15.6人、16.8人、16.0人、17.5人和17.9人。
以上数据表明, 新疆的医疗卫生事业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新疆每万人有医院、卫生院床位的数量, 在各个年份均高于全国水平。新疆每万人有医生数, 在各个年份均大于20人, 比同期全国每万人口执业 (助理) 医师数量要多。
2 进一步提高新疆居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对策
2.1 采取各种有效措施, 不断提高新疆居民收入水平
从新疆农村看, 应大力发展第二、第三产业, 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应把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放在极其重要的地位, 这样做一方面能增加新疆农民收入;另一方面可视为新疆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要重视新疆本地工业和服务业的健康发展, 采取各种措施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途径, 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促进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另外, 发展二、三产业必须高度重视新疆当地资源基础性作用, 在农副产品的深加工上狠下功夫, 走农业产业化的道路, 不断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改变新疆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渠道, 让二、三产业成为主角, 从而不断缩小新疆农民收入与全国的差距。从新疆城镇看, 要为低收入家庭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岗位;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前提下, 适时提高新疆在岗职工的工资水平。
2.2 多管齐下, 改善新疆居民的住房条件
2010年5月, 中央召开了新疆工作座谈会, 之后新疆开始整合多方力量, 启动了安居富民工程以及定居兴牧工程, 在改善新疆居民的住房方面下足工夫。
所涉及的资金来源渠道广泛, 既有来自国家的补助资金, 也有新疆自治区的补助资金, 此外还有大量援疆资金及企业支持资金。为了切实改善新疆居民的住房条件, 新建住房对水、电、气 (沼气) 、厨、厕、浴等方面规定了相关标准。根据新疆的现实情况, 今后除加大廉租房等建设步伐外, 对棚户区的改造也刻不容缓, 从而使新疆居民的住房条件不断得以改善, 实现政府提出的“到2015年新疆可实现居者有其屋, 其城乡住房保障水平和居民住房条件将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目标。
2.3 加大力度, 缩小新疆居民在教育方面与全国的差距
要缩小新疆居民在教育方面与全国的差距, 应在巩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 继续提高学龄儿童入学率。同时, 注重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新疆近几年对未能就业的高校毕业生采取了送到内地高校回炉深造的办法, 这就提醒我们:在加速发展高等教育的同时必须保证教育质量的稳步提高, 应走“产、学、研”相结合的路子, 在不断提高教师素质的同时, 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实现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充分发挥信息化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 推动新疆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摘要:新疆地处祖国边陲, 新疆居民物质文化生活状况是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以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若干主要年份数据为例, 对新疆居民物质文化生活状况与全国的平均水平进行了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 从收入水平、居民的住房条件及教育方面探索了提高新疆居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对策。
关键词:新疆居民,收入,物质文化,对策
参考文献
[1]历年:新疆统计年鉴[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历年:中国统计年鉴[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新疆居民 篇5
一、新疆农村居民消费情况概述
1978年以来, 新疆农村居民家庭消费水平显著提高。2008年新疆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性支出为2683.93元, 较1978年增长20.49倍。
与全国相比, 新疆农村居民家庭消费水平仍然处于较低水平。从绝对值看, 2008年新疆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性支出为2683.93元, 低于全国976.77元;从增长速度看。1978~2008年, 新疆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性支出年均增长10.59%, 低于全国同期增速1.6个百分点。纵观改革开放30年来, 新疆农村居民的消费发生了较大变化, 总体呈现出以下特点:
1. 农村居民消费水平逐步提高。
一是食品支出比重下降, 膳食质量提高;二是衣着消费成衣化、时装化趋势明显;三是居住支出增加, 住房质量提高;四是家庭耐用消费品逐步普及;五是服务性消费比重有所增加。
2. 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低于城镇, 且存在地区差距。
一是与全疆平均水平相比, 农村居民消费增速缓慢。1978~2008年, 新疆县以下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9.72%, 比全疆消费品零售总额约低3.95个百分点。由于消费增速缓慢, 新疆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的消费量差距日益扩大。1978年, 新疆县以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9.65亿元, 占全疆消费品零售总额的44.08%;2008年, 新疆县以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47.60亿元, 仅占全疆的14.39%, 比1978年下降29.69个百分点。二是各地区间的农村消费差距不断扩大。2008年昌吉州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4569.15元, 和田地区则为1455.60元, 两者之比为3.14∶1, 而1990年两者之比仅为1.68:1。
二、影响新疆农村居民消费的主要因素分析
1. 农民增收的有效空间不足。
影响居民消费的因素有很多, 如消费习惯、预期等, 但收入是影响居民消费的最直接、最具决定性的因素。本文根据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定消费函数理论, 建立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C与其人均纯收入Y之间关系的模型为:
根据1980-2008年新疆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的统计数据, 得出原模型的广义最小二乘估计结果是:
方程中解释变量的系数说明, 在1980-2008年时段内, 新疆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变动1%, 人均消费支出就相应正向变动0.574%。农村居民的消费和收入呈正相关关系。随着农民收入的增长, 农民消费支出也在不断增加, 农民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为0.574。这个数值说明要拉动新疆农村消费市场, 最主要的手段必然是千方百计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但受以下两方面因素限制, 新疆农村居民的增收空间有限。
(1) 非农产业对新疆增收贡献率偏低。2008年, 在新疆农村居民家庭总收入中, 农牧业收入占67.88%、工资性收入占12.07%;全国农村居民家庭总收入中, 农牧业收入占38.32%、工资性收入占38.94%。由此可见, 目前农牧业收入仍然是新疆农村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2)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缓慢。2008年, 新疆城镇化率为39.64%, 同期全国为45.68%。由于城镇发展整体化水平不高, 导致城市辐射能力不足, 城镇带动能力有限, 严重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速度。在“打工经济”已成为各地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的情况下, 2008年新疆农民人均纯收入中的工资性收入仅为422.82元, 比全国平均水平少1430.91元, 相当于浙江 (4587.44元) 的9.22%, 江苏 (3895.5元) 的10.85%, 广东 (3684.47元) 的11.48%, 山东 (2263.46元) 的18.68%, 重庆 (1764.64元) 的23.96%, 河南 (1499.93元) 的28.19%。
2. 农村消费市场发展缓慢。
消费者的消费行为离不开具体的消费市场, 消费市场的完善程度的直接影响着消费者的决策, 限制着消费数量的增加, 阻碍着消费质量的提高。
目前, 新疆农村消费市场中, 存在以下三个问题:供给结构不合理。生产和销售企业对农村市场缺乏深入的调查了解, 严重缺乏为农民服务的观念和意识, 没有对农村这个大市场引起足够重视, 工业品开发长期以城市市场为中心, 多数商品的品种、功能、价格不能适应农民的消费需求, 缺乏刺激农民消费热情的动力;商业硬件落后。目前农村市场硬件方面存在着布局不合理、规模偏小、设施简陋、配套不全等问题, 有的只好以路为市、以棚为市。一些商品的购买需要进县城, 既麻烦又增加购买成本, 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消费;在软件上, 郊区农村一些消费性产业尚未兴起, 专业特色市场或批发市场相对缺乏, 中介机构和组织不完善, 中介人才缺乏。消费软、硬环境不佳, 也影响消费愿望的实现;经营主体不适应。一些城市郊区原有国有和集体的商业、供销、物资等农村销售网络明显萎缩, 不能发挥主渠道作用。个体工商户虽然活跃, 但在运输、经营、仓储设施等方面局限性较大。
3. 农村社会发展相对滞后, 制约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受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体制影响, 长期不同程度存在着重城市、轻农村的倾向。在公共财政的分配体制上, 重点关注城市和市民, 忽视农村和农民, 造成城乡社会资源占有差距扩大。新农村建设开展以来, 新疆农村社会发展情况良好, 但整体发展情况仍相对滞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局对新疆农村全面小康18项指标的监测结果表明:2005年, 新疆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度为7.8%, 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差20.4个百分点, 比东部发达省区总体水平低39.8个百分点, 比中部低16.8个百分点, 在全国仅排名第26名。总体来看, 新疆农村全面小康的进程比全国滞后近5年左右。至2008年, 全疆仍有近20%的村没有通自来水;10%的村没有通电话;2%的村没有通电;1%的村没有通汽车。
农村地区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的现状, 直接制约着农民消费水平的提高。
三、扩大农村居民消费的政策建议
1. 加大财政支农力度, 发展农村经济, 增加新疆农村居民收入。
实证分析表明收入和消费支出是高度的正相关关系, 居民收入水平在一定时期内的持续增长是决定消费者拥有较大购买力的先决条件, 是消费结构升级和消费规模扩大的直接动力。因此, 增加居民收入是提高新疆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必要条件。增加新疆居民收入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1) 增加政府财政支农力度, 完善财政支农体系。新疆农村地区的和谐发展, 离不开国家的财政支持。应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 建立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的机制, 优化财政支农结构。同时, 针对新疆农业生产风险较大的情况, 继续完善农业生产补贴体系, 逐步扩大农业补贴范围, 加大农业补贴力度, 并建立有利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的税收制度。
(2) 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一方面, 国家应通过农产品补贴政策, 引导农户改变农产品品种较为单一的状况, 努力实现农产品品种多元化, 并努力增加科技含量, 提高农产品质量;另一方面, 要发挥地区比较优势。地区比较优势不能充分发挥是造成农产品销售难和农业比较效益下降的主要原因。没有特色也就没有优势。因此, 在调整结构中, 应从国内外市场需求出发, 按照专业化、规模化和产业化经营的要求, 建设集中连片的特色农业生产基地, 从而在整体上增强新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 拓宽农村居民非农产业的收入来源。新疆农村居民非农产品收入来源较为单一, 主要为农村家庭经营非农产业。在这方面, 政府应大力支持农民家庭发展非农产业, 逐渐增大非农收入在农民收入中的比重。
在这方面, 应加快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 促进非农转移, 不断增加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具体可采取的措施有: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 实行“订单”培训, 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输送新型劳动者;通过政府购买公益性服务岗位的方式, 进一步拓展援助性就业岗位;完善农村就业制度, 为农民创造平等竞争的劳动就业机会。对吸纳农村劳动力的各类企业, 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及财政奖励。
2.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农村消费环境、继续开拓农村市场。
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加快对农村市场的开拓;三是重视发挥城市市场对农村市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努力形成城乡消费品市场一体化的发展格局。
3. 继续完善消费环境、合理引导消费。
应严厉打击各种消费欺诈行为, 整顿市场经济秩序, 规范市场行为, 并制定尽量细化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使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更具可操作性, 为保护消费者正当权益提供法律保证。在此基础上, 应积极引导城乡居民树立消费新理念:第一, 应大力对合理消费观念的宣传, 改变传统消费观念, 使人们树立“生产是为了消费, 消费才能促进生产”的消费观念;第二, 加强对各类商品使用功能知识的教育, 让消费者学习和掌握先进的消费品知识, 从而增加消费需求;第三, 要积极推广信用消费等现代消费方式, 通过消费实践来引导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和更新。
4. 强化信贷消费, 配套信贷消费法律法规。
首先, 相关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 积极鼓励开展信贷消费, 同时要大力普及信用文化, 加快信用立法, 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规范和鼓励信用服务中介机构的发展。其次, 政府及金融等相关部门协调联动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信用体系, 发展农村消费信贷。由于农村的环境、生活条件、经济状况等与城镇居民有很大的差别, 因此需要建立具有农村特点的信用体系, 逐步扩大住房消费信贷规模, 增加品种, 拓宽消费信贷领域, 确定合理的消费信贷利率, 使更多的农民能接受信贷消费方式。
5. 继续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经济预期与经济安全是制约人们现期消费的重要因素, 要改善经济预期, 关键在于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增强农民的安全感, 从而降低其预防性储蓄, 激发农民的即期消费欲望。为此, 要着重解决以下问题:一是加快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 逐步提高社会应负担比例, 减轻农村居民生病就医的经济负担。二是加快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 使农村居民老有所养, 解决后顾之忧。三是完善贫困地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使扶贫规范化和制度化。而在制度设计上应考虑在自我保障的基础上逐步增加社会统筹的比例, 使得个人账户与社会统筹相结合, 并设计向贫困人口倾斜的制度安排。
参考文献
[1].刘旺霞.我国农村居民收入与消费支出关系的实证分析及其影响因素[J].当代经理人, 2006 (8)
[2].陈旭红, 袁志远.中国农村居民收入与消费的实证分析[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7 (1)
加速转型期新疆居民收入差距研究 篇6
一、加速转型期新疆居民收入差距现状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简称新, 位于中国西北边陲, 面积166万平方公里, 占中国国土总面积的1/6, 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 现有14个地、州、市, 88个县 (市) , 其中33个为边境县 (市) , 人口为1, 963.11万人。随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步伐加快, 城乡各族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物质文化生活日益丰富, 但是在城乡居民收入迅速提高的同时, 不同的社会阶层之间、不同社会群体之间以及不同行业、不同职业居民之间, 收入水平逐渐拉开差距。
(一) 新疆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现状
1、新疆城镇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差距继续扩大
(1) 不同收入户人均年可支配收入的年增长值和增幅不同。从表1可以看出, 2011年新疆城镇居民的人均年可支配收入为15, 514元, 比2010年增加了1, 870元, 增幅为13.71%;各占10%的最低收入户、低收入户和占20%的中低收入户的人均年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值低于全疆平均、中等、中高和最高收入户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值, 并且最低收入户的增长值最小, 高收入户的增长值最大。 (表1)
数据来源:根据《新疆统计年鉴》相关数据整理并计算所得
数据来源:2004~2011《新疆统计年鉴》
数据来源:根据《新疆统计年鉴》相关数据整理并计算所得
数据来源:2004-2011《新疆统计年鉴》
(2) 占40%的收入户人均年可支配收入低于全疆平均水平, 占20%的高收入户和最高收入户的人均年可支配收入远高于全疆平均水平。从图1可以看出, 2011年新疆城镇居民中, 各占10%的最低收入户和低收入户以及占20%的中低收入户的人均年可支配收入低于全疆平均水平, 即人均年可支配收入低于全疆平均水平的户数占总户数的比例达到40%以上;占20%的中等收入户和中高收入户的人均年可支配收入略高于全疆平均水平, 而占10%的高收入户和最高收入户的人均年可支配收入水平要远远高于全疆的平均水平, 其中最高收入户为全疆平均水平的2.14倍左右。这表明新疆城镇居民的收入结构仍然表现为高收入者占少数, 中等及以下收入者占大多数的“金字塔”型结构。 (图1)
(3) 高低收入层的人均年可支配收入差距在扩大。2011年最高收入户与最低收入户的人均年可支配收入之差为33。138.16元, 高于当年除最高收入户之外的其他六组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全疆平均值, 比2010年的对应差距值增长了3, 249.41元, 增幅为10.87%。2011年最高收入户与最低收入户的人均年可支配收入之比为8.04, 差距之大。这表明, 高收入户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绝对数增长多, 而低收入层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绝对数增长少, 高低收入户居民收入差距在扩大。
以上分析表明, 2011年新疆城镇居民的人均年可支配收入差距仍在不断拉大, 穷人更穷、富人更富的现象仍然存在。
2、不同行业工资收入视角下的收入现状。
新疆居民工资结构上还体现出垄断行业的收入保持比较高的水平。而且不同行业之间的工资性收入差距悬殊。
(二) 新疆农村居民收入现状。
收入水平的提高极大地改善了居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由表2可以看出, 2004~2011年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从总体上呈下降趋势, 消费性支出在居民手中不断下降, 这种变化趋势反映居民生活水平正在得到稳步改善。 (表2)
(三) 新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现状。
从表3可以看出, 同2010年一样, 2011年新疆农村居民其人均年纯收入绝对值要远小于城镇居民的人均年可支配收入 (前者只有后者的35.07%) 。2011年新疆城乡居民人均年可支配 (纯) 收入之差比2010年增加了1, 071元, 增幅为11.9%;2011年新疆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 (纯) 收入之比与2010年有所下降。由此可以看出, 2011年新疆城乡居民收入之间的绝对差距在扩大, 相对差距有所缩小。 (表3)
基尼系数为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 (1884~1965) 于1922年提出的, 定量测定收入分配差异程度。其值在0和1之间。越接近0, 就表明收入分配越是趋向平等;反之, 收入分配越是趋向不平等。按照国际一般标准, 0.4以上的基尼系数表示收入差距较大, 当基尼系数达到0.6以上时, 则表示收入差距很大。
从表4我们可以看出, 新疆近8年来, 基尼系数始终保持在0.45以上, 已经超过了国际警戒线0.4, 说明新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一直较大, 贫富差异情况较为严重。其中, 在2009年基尼系数达到了0.6896, 由于“7.5”事件的发生, 对于经济增长, 居民收入等各个方面都有巨大的影响, 这一年的基尼系数跳跃至接近0.7的水平。到2010年, 在全国对口援疆会议召开, 国家政策大力支持的背景下, 新疆基尼系数回到0.4701的水平。从整体来看新疆基尼系数除去2009年的波动外, 整体基本处于较平稳的状态, 这说明新疆近几年来居民的收入既没有大幅度的扩大, 也没有缩小的趋势。 (表4)
二、加速转型期新疆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因素分析
新疆目前正处在高速增长的经济起飞阶段, 居民收入差距的相对拉大, 是现阶段新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当然, 居民收入差距扩大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 还有资源禀赋、经济结构、市场化因素、所有制因素、制度因素、劳动者个体差距、分配秩序、财产积累效应等方方面面的原因。在具体的社会经济现实中, 这些原因相互交织、相互作用, 共同导致新疆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
(一) 收入多渠道。
多种经济成分、多条就业渠道和企业经营者自主权的扩大, 引起了收入分配多元化。从职工收入结构分析, 传统工资收入占总收入比重逐年降低, 工资外收入比重越来越大。此外, 人们财产保值增值意识很浓, 通过投入资金、购买股票、技术合股等多种途径获得个人收入。
(二) 长期存在的城市与农村二元管理经济结构。
无疑阻碍着城乡之间的物质、信息、生产要素等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 造成农业与非农业、农村工业与城市工业发展机会和条件的不均等, 降低了社会经济活动的宏观效率并导致资源的低效配置, 导致农业生产效率、农业转移、就业差别、歧视农民、机会不平等、城乡居民福利和负担的差异等一系列问题的产生, 是新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 行业差异造成收入差距。
近年来, 各行业间工资收入的差距逐年扩大, 行业差别更加明显。最高工资行业与最低工资的行业比较相差1~2倍。这些差距一是部分行业通过垄断经营获取高额利润;二是价格结构的不合理造成行业间的贫富不均。
(四)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不畅。
2011年全国城镇化率已经突破50%, 达到了51.3%, 而新疆仅为43.5%, 低于全国平均水平7.8个百分点。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 包括土地和资金在内的各种农村资源和要素源源不断地流向城市和工业, 而大量的农村人口特别是剩余劳动力却依然滞留在农村。同时, 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 各个生产领域中出现了不断减少劳动用工量的趋势, 更是增加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困难。加之, 我国现行的户籍管理制度人为地将城乡分割, 抑制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形成了城乡两个劳动力市场, 阻碍了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地区间的合理流动, 不利于公平的市场竞争, 农村大量劳动力过剩与城市劳动力稀缺并存, 劳动力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从根本上阻碍了新疆城镇化的进程。换言之, 很大程度上由于城镇化发展的滞后, 导致农村的落后和农民收入增长的艰难。
三、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的对策
新疆要实现长治久安、各民族群众共同发展, 必须着力解决收入差距扩大、城乡发展失调的难题, 当前应落实好以下工作:
(一) 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
建立公平竞争的社会环境, 切实保护和鼓励合法收入, 坚决取缔黑色、灰色等非法收入, 有效调节过高收入。
(二) 要对带有垄断性的行业、部门以及一些权力机关进行必要的收益调节和加大宏观监管力度, 杜绝其不合理的过高收入。
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的改革, 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步伐。
(三) 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实施力度, 保障农民稳步增收。
严格落实各项补贴制度, 增加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摘要:在经济增长理论和发展经济学中, 收入差距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改革开放以来, 新疆居民收入大幅度提高, 但收入差距也日益扩大。本文研究新疆城乡收入差距现状、扩大的原因以及缩小收入差距的对策。
关键词:收入差距,现状,新疆
参考文献
[1]魏中龙, 郭馨梅, 曹正进.加速转型期北京市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9.11.
[2]马延亮, 秦波, 袁丽君.新疆居民收入差距成因与对策[J].中国经贸导刊, 2013.8.
[3]阿不都艾尼·阿吾提.乌鲁木齐市居民收入差异的实证分析[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 2006.6.
新疆居民 篇7
现状方面的研究主要涉及到新疆城乡间, 城镇和农村内部, 地区间, 行业间的收入差距, 收入结构等方面的研究。主要用历年数据进行实证分析, 规范分析的较少。
吴筠, 张平全 (1998) 边远艰苦地区职工收入低, 付出的与得到的成反比, 极不合理。收入较高的企业主要集中在中外合资企业、外资企业、国有骨干企业、一些垄断性或具有行业优势的企业及一些效益好的公司。而收入低的企业集中在制造业, 纺织行业和农林牧渔业。
有些学者对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分别进行研究。孙莉萍 (2008) 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绝对值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 而家庭经营性纯收入绝对值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蒙永胜 (2011) 用通货膨胀假说研究改革开放以来的新疆城市居民收入, 认为转型期的城市居民收入分配状况基本合理 , 未出现明显的两极分化趋势 , 基本格局是一极分化 , 即富人大富 , 穷人小富。
针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研究最多。韩家彬, 刁春游 (2009) 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和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在波动中逐年扩大, 城镇内部差距朝不合理的趋势发展, 但离警戒线有一定距离, 而农村内部差距已进入不合理阶段, 并且逼近警戒线。崔登峰 (2010) 发现2002-2008年农村居民的基尼系数均高于城镇和城乡居民的基尼系数。变化趋势表明 , 近年来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基本保持稳定。新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逐年缩小, 与全国相反。李娟 (2011) 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城乡收入比的变化大致与全国走势一致, 认为政策向导等因素决定其长远的变动趋势, 二元经济结构是城乡收入差的基础性原因。
二、居民收入差距的原因方面的研究
学术界从多角度对研究收入差距。孙戈兵 (2003) 需求不足引起了新疆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高志刚, 李红 (2005) 农民增收的关键因素是农民的非农收入, 自然因素与体制因素的不同引起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姬肃林, 高枫春 (2006) 市场秩序的失范是收入水平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之一。古丽娜尔, 安尼瓦尔 (2007) 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是劳动力质量差别和城乡二元结构。郭海 (2009) 认为农村居民纯收入的起点低、城镇居民工薪收入增长快、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导致农业生产成本的提高等原因引起城乡收入差距。李伟 (2010) 公共服务非均等化是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唐和 (2012) 产业结构变动是城乡居民收入的格兰杰原因, 而城乡居民收入变动并非是产业结构变动的格兰杰原因。
有些学者专门从金融的角度研究收入差距的原因。马晓红 (2009) 研究金融发展与新疆城乡收入差距的内在联系, 认为新疆农业贷款相关比率的提高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但是金融发展却是造成城乡收入差距的部分原因。这一矛盾表明新疆金融业发展还处于较低水平, 为了进一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还需快速发展金融业。
三、对策方面的研究
很多研究结果表明新疆居民收入不仅低, 差距也比较大, 而且呈不断扩大趋势, 显然引起了不少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因此学术界从多角度提出提高居民和收入和缩小收入差距的对策建议。
黄静, 葛斐 (2009) 运用Eviews软件, 利用C-D函数对新疆农民收入进行实证研究, 发现农民收入高度依赖种植业, 增加其家庭经营收入是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徐晓莉, 郭曼曼 (2012) 提高农民健康投资力度, 增加农业人力资本存量是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缩小收入差距的对策:高志刚 (2003) 城乡经济一体化的关键和重点所在是提高农民收入。李红 (2006) 必须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 , 进一步完善农村产业化经营体系。王跃, 吴新建 (2007) 解决收人差距的根本途径是发展。杨蕊, 娜娜郭海 (2009) 由资料价格上涨引起的生产成本提高导致城乡收入差距扩大, 缩小收入差要加大国家惠农政策力度, 引导农民科学种田。崔登峰, 朱金鹤 (2010) 要调整农民种植结构, 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和城镇化建设以实现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尹泽东, 李明 (2011) 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要降低农民储蓄, 提高农村信贷比率。
四、结语
收入分配是一个永恒课题, 也是一个动态问题, 合理调控居民收入是促进经济经济正常运行、实现公平和效率的重要途径。以上研究都有各自的创新点和不足, 不仅为今后的研究提供线索, 也为学术研究的进展做出了贡献。望以后的研究更加关注新疆经济的具体发展情况和居民生活特点, 对不同群体进行针对性的研究, 以提高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并为政策制定提供有力的依据。
参考文献
[1]吴筠.新疆居民收入分配变动及差距实证分析[J].新疆社会经济.1998
[2]高志刚.新疆城乡经济差异分析与评价[J].新疆社会科学, 2003
[3]姬肃林, 枫春.关于缩小新疆居民收入差距的思考[J].实事求是.2006
新疆居民 篇8
关键词:新疆,储蓄存款,数量模型,弹性
一、城镇居民储蓄存款理论函数与前提假设
在西方经济理论一般认为:居民储蓄存款与收入水平正相关;与银行储蓄存款利率正相关;与通货膨胀率负相关;与有价证券的收益率负相关。但是, 这一结论是建立在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运行环境基础之上的, 与我国的实际宏观经济环境存在一定的差距, 因此, 结合新疆经济运行实际, 作如下假定:
第一, 新疆的居民的个人可支配收入由三部分构成:储蓄存款、消费和有价证券余额, 这一关系可用公式表示如下:
Y=C+S+B (1)
式中Y为可支配收入;C为居民消费额;S为居民储蓄存款总额;B为有价证券余额。其中将居民储蓄存款与有价证券之和视为大储蓄。
第二, 新疆居民的平均边际消费倾向呈现缓慢的递减趋势。
在这两个假定的基础上, 并对新疆的储蓄存款变动的分析发现, 新疆居民储蓄存款额的变动主要受以下因素的影响:
1.个人可支配收入。由于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是缓慢下降的, 所以, 随着个人可支配收入的提高, 居民储蓄会随之增加, 个人可支配收入越高, 存续存款就越多。
2.通货膨胀率。通货膨胀率带来商品价格的提高会使货币购买力下降, 而实物资产增值。从而使居民储蓄存款下降。因此, 通货膨胀率与居民储蓄存款额应该是负相关。
3.储蓄存款利率。一般情况下, 存款利率高, 储蓄增加, 反之亦然。但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 自改革开放以来, 利率与储蓄存款的相关性并不显著, 甚至是储蓄存款利率降低却储蓄存款余额仍然增加。主要原因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高, 居民收入水平较低, 加之未来不确定性的影响, 人们的存款主要是出于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 而处于投机动机的存款还很弱。因此, 银行利率虽对居民储蓄存款有影响, 但只是次要原因。
4.有价证券的收益率。一般来讲, 有价证券的收益率与储蓄存款的变动是负相关的。但我国的证券市场建立较晚, 规模仍较小, 因而对储蓄存款的分流应该是较弱的。
综上所述, 新疆居民储蓄存款的理论函数可表示为:
S=f (Y, P, r, i, u) (2)
式中S为居民储蓄存款;Y为可支配收入;P为物价指数;i为银行存款利率;r为有价证券收益率;u为随机扰动项。其中S关于Y、i的偏导数为正, S关于r、P的偏导数为负, S关于u的偏导数符号未定。
二、新疆城镇居民储蓄存款的实证过程
依据所建立的理论函数, 我们用上述新疆统计局发表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
第一, 对所需数据的选取说明: (1)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数据用GDP代替; (2) 用城镇居民物价消费指数表示物价指数; (3) 以一年期存款利率代表银行储蓄存款利率; (4) 因我国证券市场起步晚, 交易规模小, 且其证券收益率的数据难得到, 所以忽略证券收益率这个变量。
第二, 对城镇居民储蓄存款的分析。
根据上表所列数据, 用SPSS逐步回归法做计量模型如下:
S=330.177+0.612Y-3.543P (3)
(3.429) (51.031) (-4.259)
R*2=0.997 D-W=2.032 F=2010.782
各项指标显示, 无论从拟合优度上看还是从t检验方面观察计量模型拟合效果是不错的。从模型的各变量系数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名义GDP变动1亿元, 存款额就同方向变动0.612亿元;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变动1个点, 存款额就反方向变动3.543亿元;需要说明的是, 模型中加入利率变量之后, 效果不好, 利率变量不显著, 对储蓄存款的解释力较弱。有调查显示, 我国居民储蓄的主要目的有三个: (1) 子女的教育储蓄; (2) 养老的储蓄; (3) 购房的储蓄, 而这些储蓄有很强的刚性。2007年央行连续六次提高利率, 并多次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 意在通过提高利率吸引存款, 减少货币的市场流通量, 以达到控制结构性物价上涨得势头, 但收效并不是那么显著。由此表明, 利率与新疆储蓄存款的关系不显著。
S对Y弹性系数EY是1.08, S对P的弹性系数EP是-0.63 (EY等于0.612乘以Y的均值与S的均值之商, EP等于-3.543乘以P的均值与S的均值之商) 。说明在其他条件不变时, 名义GDP变动1%, 存款总量就同方向变动1.08%, 消费价格变动1%, 存款总量就反方向变动0.63%。
为了了解各解释变量在模型中的相对重要性, 分别计算各解释变量的标准化系数。经计算, Y的标准化系数为0.953, P的标准化系数为-0.080。为便于比较, 将两个系数取绝对值并作指数化处理, 以P的标准化系数为100, 则Y的标准化系数为1191.25。由此表明, 在新疆居民储蓄存款计量模型中, 解释变量GDP要比物价指数重要。这说明储蓄存款总量的变动主要取决于GDP因素变动, 物价指数因素的变动次之。
三、基本结论
综上所述, 本文得出以下结论:
1.新疆的城镇居民储蓄存款额总量主要取决于GDP和居民消费物价指数的变动。一般地, 名义储蓄存款总量的变动与GDP的变动正相关;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变动负相关。从弹性系数来看, 存款增加的速度要弱快于GDP增长的速度, 而比物价指数的增加速度要慢一些。从解释变量的重要性来看, GDP的变动要比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变动更为重要, 即GDP的变动是新疆储蓄存款总量变动的主要因素。
2.银行存款名义利率对存款总量的影响很弱。前些年央行不断的降息虽然使存款的增加速度在下降, 但是存款总量却是在持续上升。2007年央行连续六次提高利率, 并多次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 以达到控制结构性物价上涨的势头, 但收效并不是那么显著。由此表明, 利率与新疆储蓄存款的关系不显著。
参考文献
[1]平狄克.计量经济模型与经济预测 (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9.
[2]古扎拉蒂.计量经济学 (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