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城镇居民

2024-10-15

新疆城镇居民(精选10篇)

新疆城镇居民 篇1

摘要:近年来, 新疆城镇居民收入稳定提高, 但与此同时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却在扩大。本文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收入结构、高中低收入户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方面对新疆城镇居民收入现状差距进行分析, 并提出缩小新疆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建议。

关键词:新疆,城镇居民收入,收入差距,建议

一、研究意义

新疆城镇居民收入问题是重大的民生问题, 新疆经济要稳定增长, 社会和谐发展, 就必须不断提高城镇居民收入。中央新疆工作明确会议指出:“由于历史、地理、社会等多方面因素影响, 新疆同我国东部地区的发展差距仍然较大, 部分群众生活依然比较困难。”近年来新疆城镇居民收入稳定提高, 但与此同时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却在扩大, 因此研究新疆城镇居民收入现状及存在的差距, 寻求切实可行的解决途径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新疆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现状

(一) 从总量看。

2009~2013年, 新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12, 258元、13, 644元、15, 514元、17, 921元和19, 874元, 而同期全国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则分别为17, 174.7元、19, 109.4元、21, 809.8元、24, 564.7元和26, 955.1元。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 近年来新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呈快速增长的态势, 但与全国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差距却有增无减, 新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2009~2013年分别为4, 916.7元、5, 465.4元、6, 295.8元、6, 643.7元和7, 081.1元。2010~2012年新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都位居全国第一, 即便是位居第二的2013年, 与增幅第一的青海省仅仅相差0.03个百分点, 但新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位于全国倒数行列, 形成较大的反差。

(二) 从收入结构看。

2009~2013年, 新疆城镇居民家庭总收入分别为13, 602元、15, 421元、17, 631元、20, 194元和22, 387元, 同期全国平均水平则分别为18, 858元、21, 033元、23, 979元、26, 959元和29, 547元。数据显示, 新疆城镇居民家庭总收入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2009~2013年分别为5, 256元、5, 612元、6, 348元、6, 765元和7, 160元, 呈扩大的趋势。

城镇居民家庭总收入来自四个方面, 分别是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2009~2013年, 新疆城镇居民家庭总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分别为10, 232元、11, 327元、12, 653元、14, 432元和15, 585元, 占当年新疆城镇居民家庭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75.2%、73.5%、71.8%、71.5%和69.6%, 而同期全国城镇居民家庭总收入工资性收入分别为13, 282元、13, 708元、15, 411元、17, 335元和18, 929元, 占家庭总收入所占比重分别为70.4%、65.2%、64.3%、64.3%和64.1%。数据显示, 2009~2013年, 新疆城镇居民工资性收入由10, 232元增长到15, 585元, 增长了5, 353元, 而全国平均水平由13, 282元增长到18, 929元, 增长了5647元。新疆城镇居民工资性收入在家庭总收入的比重虽然呈下降趋势, 但均接近或超过70%, 而全国城镇居民工资性收入在家庭总收入的比重各个年份均低于新疆, 只是在2009年超过了70%, 其余年份均在65%左右, 亦呈下降趋势。显然, 工资性收入是新疆城镇居民收入的最重要的来源。

2009~2013年, 新疆城镇居民家庭总收入中转移性收入分别为2, 278元、2, 809元、3, 416元、3, 983元和4, 846元, 占当年新疆城镇居民家庭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16.7%、18.2%、19.4%、19.7%和21.6%, 而同期全国城镇居民家庭总收入中转移性收入分别为4, 515元、5, 092元、5, 708元、6, 368元和7, 010元, 占家庭总收入所占比重分别为23.9%、24.2%、23.8%、23.6%和23.7%。数据显示, 2009~2013年新疆城镇居民转移性收入由2, 278元增长到4, 846元, 增长了2, 568元, 而全国平均水平由4, 515元增长到7, 010元, 增长了2, 495元。新疆城镇居民转移性收入在家庭总收入的比重呈上升趋势, 且在2013年超过20%, 而全国城镇居民转移性收入在家庭总收入的比重比较稳定, 但各个年份均高于20%。2009~2013年, 新疆与全国的转移性收入差距分别为2, 237元、2, 283元、2, 292元、2, 385元和2, 164元, 不难看出, 仅仅到2013年差距才有所缩小。转移性收入已经成为新疆城镇居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比重仅次于工资性收入所占比重。

2009~2013年, 新疆城镇居民家庭总收入中经营性收入分别为974元、1, 131元、1, 412元、1, 633元和1, 803元, 占当年新疆城镇居民家庭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7.16%、7.33%、8.01%, 8.09%和8.05%, 而同期全国城镇居民家庭总收入中经营性收入分别为1, 528元、1, 714元、2, 209元、2, 548元和2, 797元, 占家庭总收入比重分别为8.10%、8.15%、9.21%、9.45%、9.47%。数据显示, 2009~2013年新疆城镇居民经营性收入由974元增长到1, 803元, 增长了829元, 而全国平均水平由1, 528元增长到2, 797元、增长了1, 269元。新疆城镇居民经营性收入在家庭总收入的比重虽然上升趋势, 只是在2013年略有下降, 但各个年份均低于8.5%, 而全国城镇居民工资性收入在家庭总收入的比重呈上升趋势, 且在各个年份均高于新疆, 比重最低的2009年比新疆比重最高的2012年还高0.01个百分点。显然, 经营性收入还没有成为新疆城镇居民收入的最重要的来源。

2009~2013年, 新疆城镇居民家庭总收入中财产性收入分别为115元、151元、149元、145元和152元, 占当年新疆城镇居民家庭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0.85%、0.98%、0.85%、0.72%和0.68%, 而同期全国城镇居民家庭总收入工资性收入分别为431元、520元、649元、707元、809元, 占家庭总收入所占比重分别为2.29%、2.47%、2.71%、2.62%和2.74%。数据显示, 2009~2013年新疆城镇居民财产性收入由115元增长到152元, 仅仅增长了37元, 而全国平均水平由431元增长到809元, 增长了378元。显然, 新疆城镇居民财产性收入在家庭总收入的比重是很低的, 各个年份均小于1%, 而全国城镇居民财产性收入在家庭总收入的比重基本是增加的, 只是在2012年略有下降, 但均超过了2%, 且各个年份所占比重均高于新疆, 显然, 财产性收入制约着新疆城镇居民收入增长。

(三) 从高、中、低收入户人均可支配收入看。

2009~2013年, 新疆城镇居民最高收入户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0, 413元、33, 810元、37, 845元、39, 236元和39, 799元, 同期收入中等收入户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12, 306元、13, 593元、15, 711元、18, 337元和20, 218元, 同期最低收入户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 711元、3, 922元、4, 707元、6, 148元和6, 348元。2009~2013年, 新疆城镇居民最高收入户与最低收入户收入差距分别为26, 702元、29, 888元、33, 138元、33, 088元和33, 451元, 除2012年外, 其余年份收入差距均在扩大。同期新疆城镇居民最高收入户与中等收入户收入差距分别为18, 107元、20, 217元、22, 134元、20, 899元和19, 581元, 2009~2011年收入差距仍在扩大, 2012年后收入差距开始缩小。

三、缩小新疆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建议

(一) 提高新疆城镇居民工资水平。

如前所述, 在新疆城镇居民家庭总收入中, 工资性收入是最重要的来源, 而2009~2013年, 新疆城镇居民家庭总收入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分别为3, 050元、2, 381元、2, 758元、2, 903元和3, 344元, 除2010年外, 其他年份均呈扩大的趋势。因此, 要缩小提高新疆城镇居民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 就应该从这个方面入手, 适时提高新疆城镇居民的工资水平。

(二) 优化产业结构和分配结构。

产业结构的优化对缩小新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起着重要的作用, 新疆的产业结构不尽合理, 要加快新疆第三产业的发展步伐, 这样无疑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使新疆城镇居民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和选择的余地。新疆地域辽阔, 但广袤的大地上有大片的戈壁滩和沙漠, 因而同样存在就业压力。

分配结构的优化也是不容忽视的, 新疆城镇居民高、中、低收入户差距显著, 应采取有效措施, 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的同时, 使低收入户的收入以更快的速度增长, 缩小与高收入户的差距。

(三) 把握“一带一路”建设的契机。

2015年3月末, 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等三部委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 对新疆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及功能定位为“发挥新疆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向西开放重要窗口作用, 深化与中亚、南亚、西亚等国家交流合作, 形成丝绸之路经济带上重要的交通枢纽、商贸物流和文化科教中心, 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因此, 在“一带一路”建设的过程中, 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 要发挥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把握在能源通道建设等方面的机遇。充分发挥新疆对外贸易的优势, 改变新疆对外贸易在全国的靠后排名。相信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 新疆城镇居民的收入将有望提高。

参考文献

[1]裘品姬, 钱娟.新疆城镇居民收入结构变化及存在的问题分析[J].市场论坛, 2014.8.

[2]中国统计年鉴[M].中国统计出版社.

[3]新疆统计年鉴[M].中国统计出版社.

新疆城镇居民 篇2

参保居民就诊时,应凭“南京市民卡”到社区医院或专科定点医院就诊。需要到三级综合医院看病的,应先到社区医院凭“南京市民卡”办理转诊手续后,再凭“南京市民卡”到三级医院就诊。16周岁以下(含16周岁)学生儿童还可直接凭“南京市民卡”到市儿童医院、南医大二附院、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南京同仁医院和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或本人参保时选择的一家设有儿童专科的综合医院就诊。

注意:居民未经转诊直接到三级综合医院发生的医疗费用或不持“南京市民卡”发生的医疗费用全部由本人自行承担,不享受医保相关待遇。

9、如何办理转诊?

参保居民因病情需要到三级综合医院就诊的,应凭“南京市民卡”在社区医院通过医保系统办理转诊手续后,再凭“南京市民卡”到三级综合医院就诊,转诊时限一般为1个月,若参保居民在此期间因病情需要到市内其他三级综合医院就诊的,须到原办理转诊手续的社区医院注销原转诊记录后,重新办理转诊手续。

10、居民看病或住院发生的医疗费用如何结算?

参保居民看病或住院发生的医疗费用,凭“南京市民卡”直接与医院结算。个人只需结清自付自理费用,统筹基金支付部分不需个人垫付,由市社保中心与医院结算。

注意:居民在非医保定点医院或未刷“南京市民卡”发生的医疗费用以及医保范围外的医疗费用均由个人自理。

11、参保居民长期在外地居住,发生医疗费用如何结算?

(1)办理登记备案手续。居民参保后长期在外地居住的,应携带居住地的《暂住证》或学籍证明,到户籍地所在的街道劳动保障所办理登记备案手续,并在暂住地选择一家当地医保定点医院作为本人的定点医院。

(2)医疗费用结算。长期驻外人员发生的住院、门诊大病(应先办理相关准入手续)医疗费用,由本人先行垫付,治疗结束后,凭“南京市民卡”、身份证以及医疗费用发票原件、明细清单、出院小结等到户籍所在地的街道劳动保障所办理零星报销。

注意:未按规定办理长期驻外登记备案手续发生的医疗费用均由参保人员个人自理。

12、参保居民转外地医院治疗,发生医疗费用如何结算?

(1)办理登记备案。因病情确需转往外地医院就诊(限北京、上海)的,须由本市三级医院主任医师会诊,并填写《转外地就诊申请表》,经医院医保办审核盖章后,到户籍所在地的街道劳动保障所办理登记备案手续。

(2)医疗费用结算。转外地就医发生的住院费用,由本人先行垫付,治疗结束后,凭“南京市民卡”、身份证以及医疗费用发票原件、明细清单、出院小结等到街道劳动保障所办理零星报销。

注意:未办理登记备案自行到外地医院就诊,发生的医疗费用由参保人员个人自理。

13、哪些情况可以办理医疗费用零星报销?

(1)长期驻外人员在外地定点医院发生的门诊大病和住院医疗费。

(2)转往外地(限北京、上海)住院发生的符合规定的医疗费。

(3)本地因急症抢救并转住院或死亡发生的门诊抢救医疗费。

14、如何办理零星报销?

(1)办理地点。符合零星报销的参保居民可到户籍所在地的街道劳动保障所办理。

(2)办理时需携带的材料。“南京市民卡”、身份证以及医疗费票据原件,报销住院费用还需携带出院小结、医疗费用明细清单。报销门诊大病、抢救费用还需携带门诊病历。转往外地住院的还需《携带转外地就诊申请表回执》。

注意:以上报销材料请自留复印件,办理报销前请开通市民卡银行卡功能。

15、参保居民能享受哪些医保待遇?

(1)普通门诊。

在一个自然年度内,“居民”看门诊200元以内的费用由个人承担,200-900元之间的费用,在社区医院就诊基金支付60%,在其他医院就诊基金支付50%;80周岁以上居民,在社区医院就诊基金支付65%,在其他医院就诊基金支付55%,900元以上的费用由个人承担。“学生儿童”看门诊0-300元的医疗费用,在社区医院就诊的基金支付60%;在其他医院就诊的基金支付50%,300元以上的费用个人承担。

注意:参保居民在外地就诊发生的门诊费用由个人承担,基金不予补助。

(2)门诊大病。

病种:“居民”包括恶性肿瘤放化疗(仅指放化疗,一般为6个月)、重症尿毒症的血液透析(含腹膜透析)治疗、器官移植手术后的抗排异治疗和精神病(指精神分裂症、中重度抑郁症、狂躁症、强迫症、精神发育迟缓伴发精神障碍、癫痫伴发精神障碍、偏执型精神病等七种类型)共四种门诊大病。“学生儿童”还包括再生障碍性贫血、系统性红斑狼疮、血友病共七种门诊大病。

申请:患有门诊大病的参保居民,需携带本市三级定点医院或专科医院出具的诊断证明和医院医保办盖章、主任医师签字同意的《门诊大病审批表》以及相关资料,到区社会保险管理服务中心办理门诊大病准入手续。

待遇:在门诊进行门诊大病病种专项治疗的,免起付标准,医保范围内的费用,“居民”基金支付80%;“学生儿童”基金支付85%。

(3)“居民”血友病。

待遇:按照轻、中、重分型,基金支付限额分别为1万、5万和10万,限额内基金支付比例为70%。

(4)特药。

支付范围:甲磺酸伊马替尼片(格列卫)的限定支付范围是:限慢性髓性白血病、不能切除和/或发生转移的恶性胃肠道间质肿瘤,且无使用禁忌症的患者使用。尼洛替尼胶囊(达希纳)的限定支付范围是:限既往治疗(包括伊马替尼)耐药或不耐受的费城染色体阳性的慢性随性白血病慢性期或加速期成人患者,且无使用禁忌症的患者使用。注射用曲妥珠单抗(赫赛汀)的限定支付范围:HER2阳性乳腺癌。

申请:符合特药待遇规定的居民,办理门诊大病申请后,到指定医院就诊申请,填写《特药使用申请表》并经指定医院医保办审核,审核后持《申请表》及相关资料到市社保中心医保服务大厅办理准入手续。

待遇:包括基金支付待遇和按规定获得的无偿供药待遇。

1、医保基金支付待遇(医保支付期):参保患者在一个医疗年度内,按规定发生的特药费用按照医保结算价,基金支付比例为70%。

2、无偿供药待遇(无偿供药期):参保患者按规定获得的由慈善机构或药品生产企业无偿提供的特药,医保基金和个人均不再支付特药费用。

(5)住院。医保范围内的医疗费用中,起付标准以内的由参保人员个人承担,起付标准以上的由基金按比例支付。“居民”起付标准三、二、一级医院分别为900、500、300元,基金支付比例分别为65%、85%、90%;“学生儿童”起付标准三、二、一级医院分别为500、400、300元,基金支付比例分别为80%、90%、95%。

在一个自然年度内多次住院的,起付标准逐次降低,第二次及以上住院按规定住院起付标准的50%计算,但最低不低于150元。

因门诊大病病种住院治疗的,免收住院起付标准。

(6)意外伤害。“学生儿童”因意外伤害发生的门诊医疗费用,按照住院基金支付比例支付,凭相关医疗费用票据到街道劳动保障所办理零星报销。

(7)生育。符合生育规定的参保居民,应凭“南京市民卡”、结婚证、社区居民委员会出具的符合计划生育的相关证明,先到户籍地所在的街道劳动保障所办理生育登记手续。就诊时须出示“南京市民卡”,发生的产前检查和分娩费用直接与医院结算。产前检查费用基金按40%支付,最高支付300元;住院分娩费用起付标准同普通疾病住院,起付标准以上符合生育保险支付范围和标准的费用在三级、二级、和一级医院基金支付比例分别为75%、85%和90%。

(8)基金最高支付限额与个人缴费年限挂钩。参保缴费第1年,其住院、门诊大病、门诊和生育医疗费用,基金累计最高支付限额29万元,连续缴费每增加1年,最高支付限额增加1万,最高可增加到36万元。中断缴费再次参保的,基金最高支付限额按第一年重新计算。

新疆城乡居民医疗保障问题研究 篇3

【关键词】新疆地区 城乡居民 医疗保障

【中图分类号】R19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209(2010)05-0-02

1 引言

新疆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在这些差距中很大一部分内容是因为城乡居民之间的医疗保健支出的不同,尤其是城乡居民医疗保健支出占各自消费性支出的比重不同,1995年新疆城市居民医疗保健支出比例只是3.09%,而农民医疗保健支出比例高达4.58%。这是因为在改革开放之后,城市居民尤其是企业职工享受到了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保障,在医疗开支方面享受到了财政的巨大补偿,而广大农民只能自己支付医疗费用,这种保障制度的不平等就造成了城乡居民在医疗保健支出上新的不平等,农民必须在医疗保健方面多掏钱。幸好从1993年以后新疆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试行,各级政府都给予了相当的重视,到2008年新疆已经基本上实现了新农合的全面普及,这对解决广大农牧民的医疗保障问题发挥了巨大的作用[1],城乡居民医疗保健支出占消费性支出的比例也日趋平衡,到2008年新疆城市居民医疗保健支出所占比例为6.99%,同时农民医疗保健支出比例为6.72%。进一步降低城乡居民医疗保健开支在消费性支出中的比例,使得居民可以有更多的其他消费成为了当前急需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2 影响因素分析

下面本文就新疆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医疗保健价格、人口老龄化程度和医疗保障体制改革四个因素对城乡医疗居民医疗保健支出的影响,从数量方面来论证上述推断,进而研究城乡居民医疗保健支出的变化规律。

2.1 基本模型

模型拟采用1990-2008年新疆城镇和农村的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居民可支配收入、医疗保健物价和城乡人口老龄化程度等指标,重点在于计算与分析新疆城乡医疗保健支出的收入弹性和价格弹性。

此外,为了使分析结果更加具有现实可靠性,模型引入控制变量“医疗保障体制改革”,对于城市以1998年为分界点将研究时间跨度1990-2008分成两个期间,并将变量在1990-1997各年赋值为0,在1998-2008各年赋值为1,因为1998年城市职工医疗保险进行了改革;同理对于农村以1993年为分界点,将变量在1990-1992各年赋值为0,在1993-2008各年赋值为1是因为1993年开始进行了新农合的试行[2]。

由于本文计算弹性数值,因此直接采取对数模型,并且假定当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为零时,便不会有医疗保健的支出。如此,基本模型便是零截距的对数模型:

lnexes=

其中exes为人均医疗保健支出,inco为人均可支配收入,Pric为医疗保健物价指数,oldn为60岁以上人口比例,refor为医疗保障体制改革变量,ε为随机扰动因素。

2.2 测算结果与分析

根据表1所提供的相关数据,运用eviews软件进行运算。

得到城镇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对收入和价格的对数回归方程为: lnexes=0.423lninco-0.163lnpircs+1.625lnoldn-0.106refor

同样方法测出农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对收入和价格的对数回归方程为: lnexes=0.482lninco-0.017lnpircs+1.686lnoldn-0.225refor

根据回归结果,在城镇,R2=0.994,在农村,R2=0.989,各解释变量的回归系数都通过了t检验,符号的正负方向也符合经济含义,回归方程的拟合程度还可以。从回归方程中,我们可以得出城镇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对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弹性是0.423,农村为0.482,农村略高于城镇;在城镇,对医疗保健物价的弹性是-0.163,在农村,弹性为-0.017,都是富有弹性,表明收入水平和医疗保健物价水平对医疗保健支出有着较为显著的影响。此外,人口老龄化也是影响医疗保健支出的原因之一,并且从测算结果可知, 60岁以上人口所占比重每上升1%,城镇居民医疗保健支出上升1.625%,农村居民医疗保健支出上升1.686%,相对于其他因素而言,人口老龄化对新疆城乡居民医疗保健支出影响还是非常大的,这和新疆的现状比较吻合,由于新疆经济比较落后,加上处于边疆地区,相对闭塞,加上居民的收入比较低,物价指数波动较小,对于疾病很多人都采取拖的方法,所以相对而言,老龄化对医疗保健支出的影响更加明显。

3 降低新疆城乡居民医疗保障支出的对策建议

3.1 完善新疆城乡医疗保障制度。

在新疆农村,将新农合的完善与农村医疗卫生、药品生产流通体制的改革结合起来,将医疗保障与公共卫生紧密结合,真正解决农民的医疗问题。制定支持新疆农村地区卫生事业发展的地方财政政策和财政支付政策,重点是扶持弱势群体的患者,尤其是少数民族病人;改革广大新疆农村地区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为农牧民提供廉价服务的保障措施;逐步将乡镇企业职工、农民工与城市居民纳入同一社会保障体系,解决进城务工农民以及城市低收入家庭、无业者的医疗保障问题的医疗问题。

3.2 提高新疆地区医疗卫生资源利用效率

长期以来,新疆城乡的人口分布存在较大差异,城市人口居住的相对集中,而农村地区主要是以分散居住为主。这种人口分布的二元差异造成新疆地区城乡医疗卫生服务的服务半径、服务范围都有很大不同。应该通过资源重组,提高新疆现有卫生资源的整体效率,以提高农村地区整体医疗卫生水平。改革完善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和医疗设备的建设。并以这些乡镇卫生院为依托,带动各卫生规划区域内下属医疗服务网点的发展,提高为农民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能力。在城市多多依托社区卫生院,尽量使闲置的卫生医疗资源都运转起来。

3.3 提高新疆农村居民和城镇低收入群体的支付能力

自治区可以通过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并进一步减轻农牧民负担;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相关的生活补助制度,提高城镇低收入群体的可支配收入[3],促进社会公平和提高居民医疗消费水平公平性的作用。

3.4 完善养老制度降低老年人的医疗支出

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的身体机能进而下降,因此老年人的医疗开支占消费支出的比例一向很高,随着经济的发展,计划生育的实行,新疆也逐步走进了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在人口中的比例越来越高,因此降低老年人的医疗开支成为新疆社会所面临的巨大问题。所以必须全面完善养老体制,使得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从而减少患病的机率。同时完备的养老机制,也可以让老年人在生病后尽早康复,进而减少了不必要的医疗开支,从而减少新疆城乡居民的医疗保健支出,真正减轻人民群众的经济负担。

参考文献

[1] 朱俊生.全民健康保险制度:构建理念、政府支持的合意水平与成本测算[J].市场与人口分析,2008(04):42—56.

[2] 曹笑辉,孙淑云.实现“全民医保”的瓶颈与基础条件一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制度对接[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8(02):48—50.

新疆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实证分析 篇4

改革开放以来, 新疆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 新疆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 但随着中国居民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 收入差距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新疆城镇居民收入差距也同样成为人们关心的问题。本文以历年的《新疆统计年鉴》数据为依据, 试图对新疆城镇不同收入阶层居民的收入差距现状及原因做出分析。

1 新疆城镇居民不同收入阶层收入现状

统计年鉴中将城镇居民收入划分为七个收入等级。从2004-2008年新疆中等偏下户及以上的居民收入呈逐年增长趋势, 而低收入户收入2005年比2004年低141.38元, 2008年比2007年低177.57元, 最低收入户的收入2008年也比2007年低324.09元。

由最高收入户与最低收入户收入比值来看, 2004年最高收入户与最低收入户的人均收入之比为7.93, 2005年增长到8.06, 2006年和2007年两年连续下降, 分别为7.49和7.02, 而2008年又猛增到9.22, 高低收入差距迅速扩大。

2004-2008年, 新疆城镇居民不同收入等级的组间基尼系数呈现波动状态。2004年为0.287, 2005年收入差距扩大, 上升为0.299, 2006年和2007年收入差距连续两年缩小, 2008年又扩大到0.302。

总的来看, 高收入阶层的收入增长速度远远大于低收入阶层的收入增长速度。 (详见表1)

2 新疆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影响因素分析

2.1 税收调节收入差距作用分析

个人收入是指社会成员在一定时期内从各种来源获得的收入的总和, 包括个人得到的工资收入、租金收入、利润收入、利息收入、小业主收入, 以及从政府、企业及非盈利组织得到的转移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指实际可用于个人消费支出和储蓄收入, 它是个人在缴纳个人税和各种非税支付以后所余下的收入, 等于个人收入减去所得税、财产税以及其他个人缴纳后的余额, 即

注:表中基尼系数为七个收入等级的组间基尼系数, 低于新疆城镇居民总体基尼系数。

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收入—个人税及非税支付

由表2可以看出从2006-2008年, 低收入户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年收入比值低于高收入户, 说明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 低收入户所承担的税收比例反而较高。国家应通过提高对高收入人群的征税比例来降低可支配收入在年收入中所占的比重, 降低对低收入人群的征税比例来提高低收入人群可支配收入在年收入中的比重。新疆在个人所得税征收政策上, 应考虑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 将征税目标对准高收入群体, 然后再提高这个群体的个人所得税税率。从长远来看, 一方面应采取各种配套措施, 全面监控个人的各种收入, 同时完善个人所得税法, 并在适当的时候开征遗产税等财产税新税种, 使得税法税制更加科学合理;另一方面要加快建立科学严密而有效的征管体制, 完善征管法规, 实现依法征税。

2.2 收入来源对收入差距的影响

分析研究收入差距的产生原因需要分析收入来源与收入等级之间的相互关系。收入来源分为工薪收入 (工资及补贴收入, 其他劳动收入) , 经营净收入, 财产性收入 (利息收入, 股息与红利收入, 保险收益, 其它投资收入) , 转移性收入 (养老金或离退休金, 社会救济收入, 保险收入, 赡养收入, 捐赠收入) ,

2.2.1 收入来源的集中度分析

按收入来源进行分解是基尼系数的一个特征。基尼系数按收入来源可分解为下式

式中G为基尼系数;wi为第i项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Ci为第i项收入的集中率。其中:集中率的计算方法类似于基尼系数, 只是排序的基础不同, 集中率按总收入高低排序, 主要用来测算分项收入对总收入差距的贡献。

各项收入对总收入差距的贡献份额用公式表示为g=wiCi/G。

由表3可以看出, 工薪收入是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 2006年工薪收入对基尼系数的贡献率为74.6%, 2007年为80.5%, 2008年为80.6%;其次是转移收入, 2006年转移收入对基尼系数的贡献率为23.3%, 2007年为20.3%, 2008年为17.1%;财产收入和经营收入所占份额很小。工薪收入对收入差距增大起正向作用理论上是可理解的, 而转移收入对收入差距的增大也起正向作用就不能从理论上解释了。转移收入包括了养老金或离退休金、保险收入 (失业保险金) 、其他转移性收入, 其性质应该是对收入差距起减少作用。

2.2.2 收入来源与收入等级的对应分析

对应分析也称相应分析, 是在因子分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子分析分为R型因子分析和Q型因子分析。R型因子分析是对变量作因子分析, 研究的是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Q型因子分析师对样品做因子分析, 研究样品之间的相互关系。而错综复杂的经济和管理关系中, 不仅需要了解变量之间的关系, 样品之间的关系, 还需要了解变量与样品之间的对应关系。对应分析把R型因子分析和Q型因子分析统一了起来, 通过R型因子分析直接得到Q型因子分析结果, 同时把变量和样品同时反映到相同坐标轴的一张图形上, 用此来说明变量与样品之间的对应关系。其本质是一种在低维空间中用图形方法表示两个变量相互联系的技术。

本文采用对应分析研究2008年新疆城镇居民收入来源与收入等级之间的关系。使用软件为SPSS13.0。 (如图)

以上结果说明最低收入户、低收入户和中等偏下户的收入来源中其他劳动影响较大, 中等收入户的收入来源中失业保险金的影响较大, 中等偏上户、高等收入户和最高收入户的收入来源中养老金或离退休金和其他转移收入的影响较大。

3 结论

综上统计分析, 可得出结论:从人均可支配收入占人均总收入比重比较分析, 个人收入所得税对收入差距的调节没有发生作用。影响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主要因素是工薪收入差距, 转移收入中的养老金或离退休金和其他转移收入也加大了收入差距。中低收入者的收入受失业保险和其他劳动的影响较大。

摘要:本文依据《新疆统计年鉴》提供的相关数据, 采用人均可支配收入占人均总收入比重、收入集中度和对应分析原理, 对新疆城镇不同收入阶层的居民收入差距进行分析, 得出了不同收入阶层与个人所得税和收入来源的关系。

关键词:收入差距,个人所得税,收入来源

参考文献

[1]刘凤环.山西省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实证分析[J].中北大学学报, 2009 (3) .

[2]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课题组.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实证分析[J].调研世界, 2006 (3) .

直辖城镇居民消费论文 篇5

一、引言

重庆市自直辖以来,经济发展迅速,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居民消费结构也发生了显著变化。本文对重庆市城镇居民从到的消费结构进行分项分析,从数据分析中得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二、重庆市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化分析

(一)总体分析

本文搜集了从19到的重庆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消费支出和各项消费支出的数据。数据显示,重庆市直辖以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上涨,从年的5343.06元到20的25216.13元,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了近4倍。而城镇居民的人均消费支出也是逐年上升,年(17813.86元)是1997年(4403.62元)的4倍多。由此可以看出,直辖,重庆市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迅速提高。

(二)消费结构分析

根据历年的《重庆统计年鉴》的数据计算得出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八大类的各项结构如表一:由上表的数据可以看出:

(1)食品支出在居民消费支出中所占比重最大。重庆市城镇居民将收入的大部分依然用于购买食品,食品支出绝对数额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但是食品支出比重却是呈现波动态势,且在近三年有上升趋势。食品支出占居民消费总支出的比重,即恩格尔系数,是国际上通用的反映居民消费结构和质量的指标。根据国际上对于恩格尔系数的通用衡量标准:恩格尔系数大于60%为贫穷;50%-60%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属于相对富裕;20%-30%为富足;20%以下为极其富裕。我们认为重庆市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目前整体来看相对富裕,较好较快的完成从温饱到小康再到相对富裕的这一历程。而这三年的食品消费支出所占比重有所上升可能是因为居民在食品方面追求高质量、高水平的原因,食品消费趋向多样化,侧面反映居民生活水平提高。

(2)衣着消费在八大类的消费支出中所占比重也较大,仅次于食品消费。衣着消费比重从1997年到2013年大致呈U型分布,所占比重最低,1997年所占比重最高。从绝对数额来看,这些年衣着消费额快速增加。

(3)家庭设备用品的支出比重趋于稳定,历年来都在7%上下浮动。家庭设备用品是每个家庭必须的,且市场发展已经比较成熟,大型家电消费又以更新换代为主,因此家庭设备支出比重变化不大。

(4)医疗保健在居民消费支出中的比重有逐渐增大的趋势。重庆城镇居民在医疗保健方面的支出由直辖时的137.15元涨至2013年的1245.33元,增长了8倍左右,为八大类中增长速度最快的,其增长速度远远超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这说明随着重庆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收入的增加,人们抗病防病、自我保护保健的意识越来越强,购买补品、家庭购买健身机械和体育用品的也越来越多,侧面反映出这些用品的巨大市场潜力。另一方面,医疗保健项的支出增加也与我国的医疗制度改革密切相关。

(5)交通和通讯消费比重呈现较快的增长趋势。交通和通讯消费是衡量生活现代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是现代高科技消费对生活渗透的主要领域。重庆市城镇居民此项指标增长迅速,说明重庆城镇居民的生活现代化程度快速提高,发展和享受需要的满足程度较高。直辖以来,重庆市公路运载能力加强,市内交通情况大幅改善,市政建设逐步完善,加之近年来市内轨道交通的大力发展,极大程度缓解了交通拥堵情况,方便市民出行,满足居民对于交通消费的需求。而移动电话的普及和家用汽车市场的不断扩大,更是加大居民在交通和通讯方面的`消费支出。

(6)娱乐教育文化和居住的消费支出整体来看较为稳定。两项消费支出的绝对数额都逐年增加,但从时间序列上来看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先上升后下降。在娱乐教育文化方面,重庆城镇居民随着收入的提高,越来越重视精神方面的享受和子女教育投资,加大该项支出,整个社会文化生活水平提高。在居住方面,重庆城镇居民在的居住消费所占比重最高,之后有所下降,得益于重庆市的住房政策,使得人们用于改善居住环境的消费支出有所下降,房地产市场稳步合理发展。

三、存在的问题

尽管直辖以来重庆市城镇居民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但是由于受到收入水平、产业结构和消费观念等多方面的因素制约,在居民消费支出方面依然存在以下问题:第一,食品消费比重依然偏大。由表1的数据可以看出,虽然重庆市城镇居民生活水平渐渐提高,并有进入富裕水平的趋势。但近几年食品消费支出所占比重有反弹趋势,且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偏大。早在1993年美国恩格尔系数就已下降到11.4%,而2013年的全国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也才35%,重庆还未达到全国城镇居民的平均水平。因此重庆市城镇居民食品消费支出比重仍有很大的下降空间。第二,医疗保健、交通和通讯以及居住三个方面的消费支出增长速度过快,容易抑制居民消费倾向。伴随居民消费体制市场化,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制度的基本完善,医疗保健、交通和通讯以及居住这些消费现在均由居民个人承担。从1997年到2013年,这三项的支出分别增长了8.08倍、7.38倍、4.72倍,而城镇居民在此期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3.72倍,这三项的增长速度都超过了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度,说明这三项的消费价格与大多数居民收入相比显得过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来完成自身的积累。第三,不同收入阶层的消费差距大。根据西方经济学理论消费支出与人均可支配收入呈现高度正相关关系。近年来不同消费群体的收入差距加大,导致消费差距扩大,市场消费分散化、层次化明显,进而导致居民边际消费倾向下降,影响居民总体消费支出上涨。

四、对策与建议

新疆城镇居民 篇6

关键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城镇化

一、问题的提出及相关文献综述

我国在十八大提出新型城镇化的战略, 国务院在2014年3月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 (2014-2020年) 》, 对城镇化的目标、意义和具体实施方案进行部署, 同时我国的“十二五规划”也将推进城镇化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战略之一。中国的城镇化率从1978年的17.9%提高到2012年的53.73%, 到2030年中国的城镇化率将达到70%左右。

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本的城镇化, 其重要的标志就是城镇化进程中不断缩小的城乡收入差距。那么, 城镇化达到什么程度, 城镇化如何发展才能带来国民收入格局的改善并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这需要对城镇化发展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化趋势进行深入研究。

目前, 学术界关于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研究主要有三种结论:城乡收入差距随城镇化发展而缩小或随之扩大, 或者影响不确定。陆铭、陈钊 (2004) 采用的是1987~2001年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 计量结果表明:城市化的发展, 可以显著降低统计上的城乡收入差距。陈斌开、林毅夫 (2010) 通过研究发展战略对城镇化和城乡工资差距得出, 城镇化水平越低, 城乡工资差距越大。符想花 (2011) 模拟与预测了城市化水平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 从时间数据上看,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随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而提高, 同时从横截面数据上看, 各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随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而降低。郭军华 (2009) 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对我国城市化和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进行了检验和估计, 结果表明我国城市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并非简单的正向或负向, 随着城乡收入差距的变化, 城市化对其影响会产生变化, 即如果城乡收入差距比较小, 城市化的发展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如果城乡收入差距比较大, 城市化的发展反而会继续扩大城乡收入差距。

二、新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化趋势

新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从2000年以来, 虽有个别年份出现回落, 但整体上呈现长期扩大的趋势。2000年的农村居民收入为1, 618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 645元, 城乡差异系数为3.49, 城乡居民收入绝对差额为4, 027元。2013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7, 296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9, 874元, 城乡收入差异系数为2.72。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化的趋势来看, 大体上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表1) 第一阶段是2000~2005年,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 (1) 2000~2002年, 城乡居民收入差异系数从3.4增加到3.51, 城乡居民收入的绝对差额由4, 027元增加到4, 691元; (2) 2003~2005年,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一定的回落, 差异系数从3.32降到3.21, 绝对差额从4, 900元增加到5, 508元。第二阶段是2006~2009年, 城乡收入差距先处于一个平稳状态, 差异系数一直在3.21左右徘徊, 差额由6, 134元增长到8, 375元。第三阶段是2010~2013年, 新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现下降的趋势, 差异系数由2.93降落到2.73, 但是绝对差额已经达到12, 578元。 (图1、图2)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到, 新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化的整体趋势完全符合中国城乡改革的阶段性特点。从20世纪90年代我国改革的重心从农村逐步转向城市, 伴随着国有企业体制改革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城镇居民的工资水平大幅度提高, 与农村居民收入的差距也愈加明显。2000~2004年, 农民增加收入增速的阶段, 国家出台包括推出农业税、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等一系列支持农民增收的重大政策, 农民收入增长速度迅速提高, 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速度差距有所缩小。2005~2008年, 主要是由于我国的整体经济形势较好, 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率与城市相差不大。2009~2013年, 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率超过城市居民增长率, 主要是得益于国家对新疆的新一轮的政策扶持, 有力地促进了农村人均收入的增加。

三、新疆城镇化发展态势分析

新疆下辖3个地级市、6个地区、5个自治州、13个市辖区、21个县级市、62个县、6个自治县。2000年的城镇化率为33.75%, 城镇人口为633.21万人;到2013年新疆的城镇化率为44.47%, 城镇人口为1, 006.93万人。与同期的全国城镇化水平相比, 新疆的城镇化率远低于全国水平。 (表2、图3)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有所缓解, 但是收入的绝对差额还在扩大。因此, 我们有必要探讨一下城镇化水平对城乡收入差距到底有没有影响。

四、新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城镇化动态关系实证分析

(一) 指标和数据的选取。本文选取两个指标来探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化与城镇化趋势之间的关系:首先, 用城镇化比率反映城镇化水平 (X) , 数值上等于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其次, 用城乡收入差异系数反映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 (Y) , 数值上等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之比。本文采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00~2013年数据, 数据来源于《新疆统计年鉴》。

(二) 模型的分析与估计

1、平稳性检验。使用Eviews7.2软件对城镇化水平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数据进行ADF检验以判断时间序列的平稳性, 如果是同阶平稳序列下面就可以对它们进行相关性分析。表3中的 (C、T、K) 依次代表单位根检验方程常数项、时间趋势项和滞后阶数, 原序列Y和X没有通过平稳性检验, 而对它们进行的一阶差分全部通过了5%显著性水平下的ADF单位根检验, 说明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和城镇化水平具有一阶平稳性, 均为一阶单整数列。 (表3)

2、协整检验。回归方程需要建立在平稳变量的基础上, 对于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各自长期波动规律的变量, 如果它们之间是协整的, 则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为了分析城乡差异系数 (y) 和城镇化率 (x) 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 笔者先做两个变量的回归, 然后检验回归残差的平稳性。建立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和城镇化比率之间的长期均衡方程, 关系式如下:

通过最小二乘法可以得到回归模型, 结果见表4。 (表4) 估计的回归模型为:

由此可以看出, 回归方程的拟合度较高。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 t检验统计量为-2.006542, 小于-1.970978, 从而拒绝H0, 表明残差序列不存在单位根, 是平稳序列, 说明城镇化水平和城乡差异系数之间存在协整关系。 (表5)

城镇化率 (x) 和城乡收入差异系数 (y) 之间存在协整关系, 表明两者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我们得到最终回归模型为:

3、模型结论。从模型的估计结果来看, 新疆的城镇化水平和城乡收入差异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 城乡居民收入之间的差距在增加。城镇化水平每提高1个百分点, 城乡居民收入差异系数提高5.7个百分点。

(三) 结论及政策建议。通过对2000~2013年的数据分析, 表明:随着新疆城镇化水平的提高,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增加, 主要的原因如下:

首先, 新疆城市化动力以政府为主导。一般情况下, 城镇化是在来自农村的推力和城市的拉力这两种力量的合力作用下向前发展的, 由于拉力和推力的作用方向是一致的, 因此二者之间呈良性循环状态。新疆来自农村促进城市发展的推力很薄弱, 城镇化发展的动力主要靠来自城市的拉力。但是, 新疆这种城市拉力不同于一般的通过中心城市巨大经济能量的辐射扩散产生的吸引力, 而在很大程度上靠外来力量———政策、资金、人才、技术的注入和刺激产生的。新疆经济发展主要建立在煤、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开发基础上, 且这些资源的开发基本由国家主导, 由此形成新疆城镇化发展模式带有较浓厚的政府主导色彩, 是一种以政府推动为核心, 以重工业发展为主导、优先发展大中城市的城镇化模式。城镇化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国家投资, 城镇经济的发展主要靠大中城市带动。

其次, 城镇化水平低, 发展不平衡, 城市数量少, 经济规模小, 辐射带动能力弱。城镇化主要靠重工业推进, 吸纳非农劳动力较低;经济基础薄弱, 自我积累有限, 城镇建设投入不足;新疆属于欠发达艰苦民族地区, 人口素质与市民化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 同时人才流失严重, 缺乏城镇建设的各类人才。

最后,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执行城乡二元户籍制度, 农村居民要向城市居民身份转化, 主要还是通过在城市购买房产落户、到城市结婚就业, 甚至是以直接户籍买卖等方式实现。也就是说, 农村中那些收入水平和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农民通过这些渠道转化为城市居民的机会更大, 这必然会造成城乡收入差距统计数据的进一部扩大。

为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推进城市化建设, 应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 规划先行,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在国家实施新一轮对口援疆的大背景下, 既要充分利用国家援疆政策, 积极争取国家、对口援疆省市和中央企业的大力支持, 又要注重激发内生动力, 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走出一条帮扶、引导、强化自身发展的城镇化道路。

第二, 进一步优化地方财政支出结构, 加大对农村的财政支持力度。地方财政要增加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人才培养、职业教育等方面的投入, 通过财政再分配政策减轻农民负担的同时加大教育支农、技术支农力度, 从根本上为农村居民就业和收入水平提高创造优越条件。

第三, 加快制度改革创新, 突破城镇化发展体制障碍。一是改革户籍制度, 实施积极的人口迁移政策;二是实施灵活的土地政策, 盘活土地资源, 创新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 逐步使农村转移人口离乡又离地;三是改革社会保障制度, 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保障程度是城市人口规模扩大的基础条件;四是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 把由政府“不该管”、“管不好”、“管不了”的一些问题交由市场解决, 政府重点解决市场解决不了的环境保护、社会公平、公益性事业、社会保障事业等;五是建立和完善城市投融资体制, 单靠财政资金对城市基础设施进行投入, 既无法满足城市规模扩张的需求, 也无法实现城市规划的要求, 要开发城市金融业, 建立城市投融资平台, 树立城市经营理念。

参考文献

[1]陆铭, 陈钊.城市化、城市倾向的经济政策与城乡收入差距[J].经济研究, 2004.6.

[2]陈斌开, 林毅夫.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城市化和城乡工资差距[J].南开经济研究, 2010.1.

新疆城镇居民 篇7

一、小康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本文结合生活水平的内涵, 从经济状况, 社会基础设施与生活质量水平等三个方面, 按照客观性、可行性、可比性原则, 建立了小康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体系为:人均GDP x1, 平均货币工资x2, 财经预算收入x3, 储蓄存款余额x4, 用水普及率x5, 城市邮电业务总量x6, 公路货运总量x7, 每万人拥有公交营运车辆x8, 公园绿地面积x9, 城市卫生床位x10, 民用汽车拥有量x11, 移动电话用户数x12, 在校中学生人数x13。

二、新疆城镇居民小康水平综合评价

文章采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法通过新疆典型21市作为样本, 对其市小康水平实施评价, 样本数据来源“新疆统计年鉴 (2009) ”“新疆六十年人们的生活”。

1. 因子分析与分析数学模型。

因子分析是处理多变量数据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 基本思想是以最少信息丢失把众多的原始变量浓缩成少数的几个因子变量, 用它们来概括和解释具有错综复杂关系的大量的观测事实, 从而建立起最简洁, 最基本的概念系统, 揭示出事物之间最本质的关系。因子分析的相关数学模型如下:

它的矩阵形式的模型为:Y=AX+Uε (2)

公式中:Y1, Y2, ……, YP表示P个均值为0, 标准差为1的原有变量;X1, X2, ……XM表示M个因子变量;ε1, ε2, ……, εP为特殊因子, U为因子载荷, A为因子载荷矩阵。

2. 样本数据的标准化处理。

我们进行主因子分析之前必须要对各个样本数据做标准化处理 (原始数据与标准化数据从略) 。处理公式:

3. 特征值与特征向量。

利用spss软件对新疆城镇居民小康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数据进行计算, 要算出矩阵特征值, 贡献比例值和累计贡献比例值, 结果 (如表1所示) :

由特征值、累计贡献率可知, 按照特征值大于1的原则选择两个主成分, 各主成分的贡献率分别为70.84%与14.218%累计贡献率为85.05%。可以说, 我们所代表的信息量 (两个主成分) 就能较充分地解释并提供原始数据所能表达的信息。

4. 计算因子得分。

在计算出各城市每个主成分得分的基础上, 以选定的两个因子变量的方差贡献率作为权数, 对21个样本城市进行综合评价:

相关因子得分函数如下:

F1=0.108X1+0.072X2-0.105X3+0.108X4-0.003X5+0.107X6+0.106X7+0.28X8+……+0.106X13

F2=0.024X1-0.185X2+0.009X3+0.024X4-0.478X5+0.033X6+0.012X7+0.232X8+……+0.022X13

计算公式:F综=0.7081F1+0.1422F2

由此可见, 子分析的结果基本符合新疆省的实际情况, 乌鲁木齐作为新疆的首都城市, 政治, 经济文化中心, 由于自有的优好的优惠政策, 经济基础、交通条件, 在综合评价中占绝对优势 (见133页表3) 。克拉玛依市是一个石油城市, 人均GDP, 地方财政收入, 人均固定资产投资等方面占优势, 所评价中排前列。五家渠市 (二十一位) , 乌苏市 (二十位) 的指标都很低。因为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较落后地区, 社会基础设施不完善, 人们的生活水平不太高, 财政收入较低。

三、结论与建议

新疆各城镇小康水平评价中, 基本上评价值指标较大, 排在前列的还是经济较发展的北疆地区, 它们用较完备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发挥大城市已有和潜在的综合竞争优势, 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符合资源配置的经济规律。南疆地区经济较落后, 基础设施缺乏而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 影响到当地经济发展, 提高人们生活水平。

1.大力推动城镇经济的发展, 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转变经济增长模式, 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 确定建立城镇经济的发展战略。同时, 发展城镇经济, 必须加大支柱产业、支柱项目的经济带动作用, 调整经济发展结构, 优化改变产业结构, 使经济健康快速的发展。

2.加强政府纵向横向转移支付力度, 规范转移支付的形式, 扩展区域间对口支援的领域, 逐步实现区域协调发展;逐步完善区域间资源环境补偿机制, 既要重视保证资源优势开发区的资源环境保护与改善, 实现可持续发展;又要重视落后地区的发展权的保护, 利益得到相应补偿。要尽力打造、提升各中心城市的竞争力, 形成具有一定影响力、辐射力的地区增长极, 并把资源、要素集中到这些地区, 并带动其他地方发展。

3.制定优惠政策, 吸引高素质人才来新疆。创业人才资源是知识经济时代最重要、最紧缺的战略资源。因此, 一方面, 政府重视培养人才, 积极完善鼓励人才引进与发展的体制, 在福利待遇、子女就学就业、住房、创业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 创造稳定和吸引人才的良好环境。另一方面, 要进一步全社会落实科学人才观, 既要重视有所成就的人才, 也要培养具有潜能的人才, 树立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念, 形成一支数量充裕、素质较高、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

摘要:采用SPSS10统计软件, 依据新疆2008年的统计数据, 使用因子分析法考察了新疆各城镇小康水平。分析结果发现:北疆地区, 它们用较完备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发挥大城市已有和潜在的综合优势, 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符合资源配置的经济规律。南疆地区经济较落后, 基础设施缺乏而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 影响到当地经济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城镇居民,小康水平,因子分析,新疆

参考文献

[1]吕书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M].北京:新华出版社, 2002:25-36.

[2]湖南省统计局.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社会学, 2004, (1) .

[3]冯景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特色社会主义梯度发展规律研究[J].新视野, 2003, (6) :17-20.

新疆城镇居民 篇8

一、文献回顾

目前关于社会保障对居民消费行为影响的研究始终在消费函数理论框架内进行。自从凯恩斯提出有效需求不足理论, 主张国家通过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从而加强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干预, 直接推动了社会保障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建立。

国内大部分学者的研究认为社会保障对我国居民消费行为有促进作用且利大于弊。如刘畅[1] ( 2008) 从理论和实证两个角度分析了我国社会保障水平及其对居民消费产生的影响, 并分析得出社会保障对居民消费有促进作用; 段景辉, 黄丙志[2] ( 2011) 利用1987—2009 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建立了社会保障支出与居民消费需求之间的个体固定效应变截距模型, 并发现我国各省市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程度各有不同, 间接造成各省市居民消费水平存在巨大差异, 社会保障支出的增加对居民消费需求存在显著的“挤入效应”, 有助于扩大居民消费需求; 涂玉华[3] ( 2012) 运用协整分析法对1985—2010 年我国农村社会保障支出的消费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 并发现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扩大起到正向推动作用; 韩冰、臧旭恒[4] ( 2006) 利用2002 年全国分地区城镇居民的横截面数据, 建立消费函数模型并进行回归分析, 得出社会保障支出对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存在正向影响; 张继海[5] ( 2006) 认为, 社会保障支出扩大可以使我国城镇居民的家庭消费支出显著增加, 并且二者呈正相关关系, 即随着社会保障养老金规模扩大, 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也同时增加。除了以上这些主流观点之外, 也有些学者认为社会保障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如罗楚亮[6] ( 2004) 发现收入、失业风险、医疗支出不确定性等因素对城镇居民消费有显著的负效应, 但效应的大小随这些因素的可预期性变化而变化; 杨天宇, 王小婷[7] ( 2007) 通过研究发现社会各阶层之间享受的社会保障差距导致了社会保障刺激某些阶层消费的作用被其他阶层所“稀释”, 从而导致社会保障支出对居民消费的挤出作用, 这就出现了社保支出对促进居民消费增长的不确定性。

综上所述, 国内关于社会保障对居民消费影响的研究尚无统一结论, 且大部分仍停留在理论研究阶段, 相关实证研究较少。

二、新疆社会保障支出对城镇居民消费影响的实证分析

本文通过建立社会保障支出与居民消费之间的时间序列模型, 并运用2000—2011 年新疆的经验数据进行实证分析。

( 一) 数据来源和变量说明

本文采用2000—2011 年的社会保障支出费用SS和城镇居民消费支出C作为分析变量, 同时也考虑了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Y对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数据来源于历年《新疆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劳动统计年鉴》。由于《新疆统计年鉴》没有具体的社会保障支出项目, 且2006 年前后统计口径不一致, 所以本文采用了偏宽型统计口径, 2000—2006 年的社会保障支出采用 《中国劳动统计年鉴》中新疆城镇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医疗保险基金支出、失业保险基金支出、工伤保险基金支出、生育保险基金支出这五项社会保险基金支出之和与 《中国统计年鉴》中财政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行政事业单位退休费、社会保障补助支出之和作为新疆社会保障总支出; 2007—2011 年的社会保障支出采用的五项社会保险基金支出之和与《新疆统计年鉴》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的总和作为新疆社会保障总支出。居民消费研究的重点是狭义消费, 即个人消费, 不包括生产性消费和政府消费。

( 二) 数据模型的设定

本文根据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理论建立函数模型, 考虑到收入始终是影响消费的首要因素, 居民消费的增长一定依赖于居民收入的增长, 为防止忽略重要的相关变量对实证结果的影响, 本文使用修正后的凯恩斯消费函数, 即包括居民消费支出C、居民可支配收入Y、人均社会保障支出SS在内的3 个变量来建立时间序列模型。 其中为防止重复计量, Y是由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减去了人均社会保障支出。另外, 为了减少变量的波动性, 对所有变量一律取对数处理。建立数据模型如下:

其中t表示年份, Ct表示第t年的城镇居民的人均消费支出, Yt表示第t年的人均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 SSt表示第t年的人均社会保障支出, β1、β2表示各个变量的系数, εt表示残差值。通过上式对社会保障支出与居民消费需求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 即可获得 β1的估计值, 并据此分析社会保障与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当系数 β1大于零, 则表示社会保障支出增加使居民消费支出增加; 反之若系数小于零, 则表示社会保障支出增加使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减少; 如果系数等于0, 意味着社会保障支出与居民消费之间没有关系。

( 三) 单位根检验

时间序列数据往往具有非平稳性, 为避免直接进行最小二乘法而导致“伪回归”现象发生。本文先对被分析序列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 来确定各个序列的平稳状况和单整阶数。本文选择了最为常用的ADF检验, 即一个序列变量在成为稳定序列之前必须经过d次差分, 则该序列变量被称为d阶单整的, 记为 ( Id) 。从检验结果 ( 见表1) 可以看出, LNSS在一阶差分之后序列的ADF值小于在5%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 拒绝原假设, 序列为平稳序列, 其他原序列和一阶差分之后序列的ADF检验值均大于在5% 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 所以除了LNSS在一阶差分序列是平稳序列之外, 其他变量的原序列和一阶差分序列都是非平稳序列, 而经过二次差分后变量LNC和LNY都是平稳的, 即变量LNSS为一阶单整序列, 变量LNC和LNY均为二阶单整序列。因此可以对这三个变量的长期关系进行协整检验。

( 四) 协整检验

由上面的分析可知, LNSS是一阶单整序列, LNC和LNY都是二阶单整序列, 满足构造协整方程的必要条件, 进而可以检验变量LNSS、LNY和LNC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 即三者是否存在一种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考虑到本文只涉及三个变量, 因此采用Engle—Granger提出的两步检验法, 也称为EG检验法, 其基本思想是两个变量为非平稳序列, 但它们的某种线性组合却可能呈现稳定性, 此时这两个变量之间便存在长期稳定关系, 即协整关系。检验方法如下:

第一步, 建立协整回归, 根据上文公式 ( 1) 构造的模型运用最小二乘法估计协整向量LNC、LNY和LNSS, 得出回归方程:

由以上回归结果可以看出, 从长期来看, 社会保障支出对居民消费支出的弹性系数为0. 26276, 拟合优度为0. 977 > 0. 95, 说明数据的拟合度非常高。

第二步, 残差序列单位根检验。由回归方程得模型的残差序列为:

ADF检验结果表明, 残差序列e在 ( c, t, 0) 的趋势下的ADF检验值为- 4. 080544, 小于5% 置信区间的临界值-4. 008157, 则残差序列为平稳的, 即有e ~ I ( 0) , 表明LNCt、LNYt和LNSSt是协整的, 即存在协整关系。公式 ( 2) 显示新疆社会保障支出和新疆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长期静态关系, 表明新疆社会保障支出对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存在长期的正相关关系, 即新疆的社会保障支出每增加一个百分点, 新疆居民消费支出将增加0. 26276 个百分点。

三、结论与对策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到, 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于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均起到正向促进作用。因此, 新疆应进一步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扩大公共均等服务, 提高农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水平, 努力使收入较低的农村居民能够老有所养、病有所医, 缩小社会收入分配差距, 进而推动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1. 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目前, 新疆除了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参保率较高之外, 其他保险的参保率均较低, 主要依靠社会救济福利等方式发挥保障功能。因此, 应尽快将农民工纳入到社会保证体系中来, 解决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 并结合实际情况及时调整社会保障支出结构, 健全社会保障功能, 进而提升社会保障水平。

2. 大力推进关系民生的各项改革。在确保社会稳定的前提下大力推进医疗、教育、住房、就业、养老保险等方面的改革。改革的初期, 居民对未来支出不确定性预期会有所提高, 将增加预防性储蓄, 减少当期消费。而随着改革不断深入, 居民对未来风险的预期就会降低, 预防性储蓄也会随之减少, 当期消费会随之增加。

3. 加快疆内产业转型步伐。并非简单以扩大GDP总量为前提, 而是要综合考虑新疆整体的建设和发展情况, 在保障第一产业稳定发展的前提下加大对第三产业的扶持力度,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扩大内需, 从而增加居民的当期消费。

摘要:以凯恩斯消费函数为基础并加以修正, 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社会保障支出为解释变量, 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新疆2001—2011年社会保障支出的消费效应进行实证分析, 结果显示, 社会保障支出对城镇居民的消费需求具有促进作用, 最后提出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 进一步推进关系民生的各项改革, 加快疆内产业转型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社会保障,城镇居民消费,协整检验

参考文献

[1]刘畅.社会保障水平对居民消费影响的实证分析[J].消费经济, 2008 (3) :75-77.

[2]段景辉, 黄丙志.我国社会保障支出对居民消费需求的影响研究[J].财经论丛, 2012 (3) :44-49.

[3]涂玉华.农村社会保障支出与扩大内需—基于农村社保的视角[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2012 (3) :121-123.

[4]韩冰, 臧旭恒.社会保障对我国居民消费影响的实证研究[J].价格月刊, 2006 (9) :17-21.

[5]张继海.社会保障养老金财富对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影响的实证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 2008 (3) :106-113.

[6]杨天宇, 王小婷.我国社会保障支出对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研究[J].探索, 2007 (5) :63-66.

[7]罗楚亮.经济转轨、不确定性与城镇居民消费行为[J].经济研究, 2004 (4) :100-106.

[8]刘新, 刘伟, 胡宝娣.社会保障支出、不确定性与居民消费效应[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0 (4) :49-55.

新疆城镇居民 篇9

一、模型设定及数据说明

本文拟通过构建系统模型对新疆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及其变动进行一些理论探讨。目前, 国际国内学术界较为普遍应用的模型是扩展线性支出系统 (Extended Linear Expenditure System, ELES) 和近似理想需求系统模型 (Almost Ideal Demand System, AIDS) 。而ELES模型的一个显著优势是在利用截面数据时, 可直接应用最小二乘法, 计算比较简便, 并且在计算时无需具体价格信息。因此对于消费行为、结构及趋势变动的研究中多使用ELES模型, 本文亦采用这种方法。该模型是在英国经济学家斯通 (R·Stone) 1954年提出的线性支出系统模型 (Linear Expenditure System, LES) 的基础上, 经过经济学家郎奇 (C·Llunch) 的改进, 形成了现在的ELES模型。

(一) 模型设定

ELES模型是在假定消费者是充分理性的前提下, 从设定的效用函数出发, 在消费者收入一定的约束条件下, 根据效用最大化原则对消费者的支出求解, 即求解马歇尔需求函数。ELES模型的效用函数是在克莱因 (K·R·Klein) 和鲁宾 (H·Rubin) 提出的效用函数基础上, 后经由经济学家郎奇 (C·Llunch) 改进而成的。改进后表示为以下数学形式:

其中qi﹥γi﹥0, qi是商品i的实际需求量;γi为i商品维持生活的基本消费需求量;βi为边际消费倾向。预算约束为:

其中piqi为消费者对商品i的消费支出, V为消费者的总支出, I为消费者收入, 该约束条件表明消费者的预算是以其收入为限的。

在 (2) 式的约束下, 最大化消费者效用, 即使得 (1) 式最大, 得到需求函数为:

βi为边际消费倾向, 满足0﹤βi﹤1, 且

模型的计量形式为:

其中μi为随机误差项。对于 (5) 式的计算可以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 得出bi和βi的估计值, 可以得出以下公式:

式中piγi表示消费者对某商品的基本需求, η1表示需求的收入弹性。

(二) 模型变量及数据说明

模型中的变量选取了新疆城镇居民各项消费支出作为被解释变量, 人均可支配收入作为解释变量。消费支出的项目包括食品、衣着、交通通讯、医疗保健、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教育文化娱乐、居住和杂项, 共八类支出项目, 样本县市包括乌鲁木齐、克拉玛依、石河子、伊宁、库尔勒、喀什等36个南北疆的市镇。数据选择了2006年和2010年的截面数据, 数据来源于《新疆调查年鉴》2007、2011年。年鉴中的被调查城镇超过30个, 可以满足计量模型对于样本容量的要求。

二、新疆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分析

在整理相关数据后, 运用Eviews6.0采用最小二乘法对新疆城镇居民消费系统模型进行模拟, 在计算过程中所有数据去除了通货膨胀的影响, 所得结果如表2。所得的估计值均可以满足经济学的要求, 同时绝大部分可决系数都能满足计量要求, 模型的估计参数都通过了显著性水平检验。总体上模型可以很好地解释新疆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

(一) 基本消费支出变动分析

新疆城镇居民各项支出的基本消费需求变化较大。食品、衣着、家庭设备、医疗保健、交通、教育、居住、杂项支出分别从2006年的1422.67、598.6、165.96、284.19、431.01、546.23、459.7、211.66增长至2371.81、879.57、349.38、413.42、756.8、630.51、528.53、342.33元, 各项支出具有较大增长, 平均增长52.31%。各类支出中增长数量最多的是食品支出和交通通讯支出, 增长幅度最大的是家庭设备支出和交通通讯支出。这说明新疆城镇居民在收入增长的情况下, 对各类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均保持增长势头。在各类需求中, 对食品和交通通讯、家庭设备和服务的需求尤其旺盛。这三种需求的消费内部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从食品需求看:粮食消费比重从2006年的10.75%下降到2010年的9.81%, 油脂类、肉禽蛋水产品的消费分别从3.18%、22.68%上升至3.55%、26.31%, 其中牛羊肉消费比重占整个肉类消费的比重从43%上升至49%, 而猪肉消费比重则从14.95%下降至13.58%。另外, 在外饮食支出的迅猛增长也值得关注, 2006年新疆城镇居民在外饮食的平均消费为528.92元, 2010年则达788.94元。可见, 新疆城镇居民在食品消费方面追求营养、健康、方便快捷的趋势更加明显。从交通通讯支出看, 交通支出比重从2006年的45.02%上升至2010年的59.13%, 通讯支出相应下降, 交通工具支出占交通通讯支出的比重从7.50%增至16.27%。《新疆统计年鉴》相关数据也显示, 2006年每百户城镇居民拥有2.08辆汽车, 而2010年达到了8.63辆。由此可见, 新疆城镇居民的消费层次得到较大提升, 轿车逐渐步入寻常百姓家。从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来看, 家庭设备和耐用消费品增长最快, 其增长的数量占到家庭设备用品和服务支出增长量的70%以上。

(二) 边际消费倾向变动分析

从纵向比较看, 新疆城镇居民各项支出的边际消费倾向之和呈现下降趋势, 2006年为0.7689, 到2010年下降为0.6959, 下降了7.3个百分点, 下降幅度近10%。这说明新疆城镇居民的消费动力不足, 这与当前全国的消费状况相似。各项消费支出边际消费倾向下降最快的是交通通讯支出, 由2006年的0.0853下降至2010年的0.0317, 其次是教育文化娱乐和居住支出, 分别由0.1506、0.0868下降至0.1039和0.0495。根据边际消费倾向与平均消费倾向的关系可知, 新疆城镇居民的交通通讯支出、教育文化娱乐和居住三项支出的增速在逐渐放缓, 未来这三项支出在总支出中的比重可能有所下降。而边际消费倾向上升最快的是包括医疗支出、家庭设备用品和服务支出, 它们分别从0.0544、0.054增长至0.0957、0.0805, 这两项支出在加速增长, 可以预测未来其支出比重可能有所上升。

从横向比较看, 2006年新疆城镇居民的各项支出的边际消费倾向排名依次为食品、教育文化娱乐、衣着、居住、交通通讯、医疗保健、家庭设备用品和服务、杂项支出, 2010年排名为食品、教育、衣着、医疗保健、家庭设备用品和服务、居住、交通通讯、杂项支出。根据边际消费倾向排名变化可以看出, 在2006年, 除了食品、教育、衣着支出外, 居住、交通支出占有重要地位, 而在2010年则除了以上三项支出外, 医疗、家庭设备用品和服务支出更重要。这充分说明了新疆城镇居民较2006年更加重视健康和家庭生活的舒适, 对于家庭设备用品的追求也反映出人们随着收入的增加, 更加追求享受型的生活资料。

(三) 收入弹性变动分析

从纵向比较看, 各消费支出项目的收入弹性变化不大。其中增长的是家庭设备用品、衣着、医疗保健、居住和杂项支出, 其中变化最大的是家庭设备用品和服务支出, 从2006年的1.159增加到1.4612。食品支出、交通通讯支出和教育支出的弹性略有下降, 其中交通通讯支出下降最大, 由2006年的1.1892下降至1.0575。据此可以判断, 家庭设备、衣着、医疗和居住支出在增长空间相对变大, 而食品、交通、教育支出的增长空间相对缩小。

从横向比较看, 新疆城镇居民的家庭设备用品和服务、医疗保健、交通通讯、教育文化娱乐几项支出的收入弹性始终比较高, 保持在1.0以上, 即富于弹性, 未来这几类商品或服务的增长空间较大;而衣着、食品和居住支出则较小于1.0, 未来这几类商品或服务的增长空间相对小些。从经济发展历程看, 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 对于教育、医疗、家庭服务、交通等第三产业相关服务的需求必然会不断增长, 同时推动经济转向以第三产业为主的发达经济结构转化。

三、政策建议

上述定量分析表明, 新疆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渐趋合理。从总体来说, 城镇居民对居住、食品、教育文娱、交通通讯和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等属于享受型的消费需求仍较强烈。但新疆城镇居民总的边际消费倾向在五年中却出现大幅度下降, 优化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势在必行。

首先, 发展壮大新疆经济, 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促进消费。新疆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收入也相对较低, 这严重制约了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2010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13 471.45元, 比新疆高出32%, 这说明新疆城镇居民的平均生活水平还是较低的。新疆应当借助全国援疆的有利时机, 在充分利用援疆资金的基础上, 把握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 大力发展新疆经济, 提高人民收入水平。

其次, 加快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消除居民的不安定感, 稳定消费心理[3]。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改善人民消费倾向的关键。新疆城镇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不断下降的主要原因就是居民不敢消费。现在住房贵、看病贵、上学贵正像三座大山压在城市居民的头上。要建立信用消费、住房消费、服务消费等鼓励消费的政策。同时继续完善相关社会保障制度, 消除居民看病、养老等方面的后顾之忧, 让人们敢消费、愿意消费。大力整顿市场秩序, 改善消费环境, 促进多种消费方式的价格竞争, 从而进一步促进消费。

再次, 加快产业结构升级, 扩展拓展消费领域[4]。消费结构的升级需要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作为物质基础。目前需要推进家庭设备和用品产业的更新换代;发展住宅业、汽车业、信息产业;加快发展旅游业、文化教育产业, 以及金融、租赁、社区、家庭医疗等相关服务业。特别是发展文化、教育、旅游等服务消费领域, 不仅能够吸收大量劳动力, 而且有助于提高新疆居民的人文素质。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与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结合起来, 既能为消费结构优化创造可靠的物质基础, 也为经济增长提供巨大空间。

摘要:文章运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 (Extended Linear Expenditure System, 简称ELES模型) 的分析方法, 利用《新疆调查年鉴2007、2011年》对全疆36个城镇的调查数据, 对新疆城镇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基本需求、收入弹性进行实证分析, 得出了新疆城镇居民对于医疗、交通通讯、家庭设备和服务等享受型消费的需求依然旺盛的结论, 这说明其消费层次有所提高, 消费结构更趋合理。但其中也存在着边际消费倾向下降等问题, 文章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增加城镇居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快产业结构升级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新疆城镇居民,消费结构,ELES模型

参考文献

[1]张钦.新疆城镇居民消费结构探析[J].沿海企业与科技, 2010, (7) .

[2]夏晓平, 李秉龙, 隋艳颖.收入变动与城镇居民畜产品消费的实证分析[J].消费经济, 2010, (10) .

[3]刘兆明.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状况的实证分析[J].沿海企业与科技, 2006, (4) .

[4]彭海燕.影响中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多因素实证分析[J].财贸研究, 2009, (1) .

[5]臧旭恒, 孙文祥.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基于ELES模型和AIDS模型的比较分析[J].山东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3, (6) .

[6]尚旭东, 李秉龙.我国城乡居民畜产品消费特征与问题分析——基于消费结构与收入差距视角[J].生态经济, 2012, (6) .

[7]王恩胡, 李录堂.中国食品消费结构的演进与农业发展战略[J].中国农村观察, 2007, (2) .

[8]黄赜琳, 刘社建.ELES模型的上海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动态变迁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 2007, (6) .

新疆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结构分析 篇10

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 经济增长的主要支点从生产领域转移到消费领域, 消费对国民经济的制约作用越来越明显, 刺激消费需求、优化居民消费支出结构已逐渐成为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首选措施, 更是当前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而要促进居民的消费需求, 一方面, 应启动城镇居民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 应启动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70%以上, 因而, 启动居民的消费需求, 扩大内需的当务之急应是扩大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因而, 关注农村居民消费, 正确的分析和评价农村居民消费结构, 并引导和促进农村居民不断提高消费水平和消费质量, 对我国的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简称新疆) 地处中国西北边陲, 亚欧大陆腹地, 周边与八个国家接壤, 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 其经济的发展对边疆的稳定和全国经济的发展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1]要促进新疆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消费的增长, 因而研究新疆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等消费领域的一系列问题, 可以提供农村居民消费需求变化的信息, 对于调整产业结构, 引导农村居民合理消费, 对促进新疆地区经济发展和加快新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费问题是现代西方消费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凯恩斯从心理因素入手提出了包括“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资本边际效益递减”及“流动性偏好”三大心理规律, 建立了收入假说下的消费函数理论, 为消费结构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自凯恩斯之后, 出现了诸多以消费为研究对象的学者, 尤以佛里德曼 (1976) 、莫迪利安尼 (1985) 、杜森贝里、霍尔 (1978) 等人为代表。1976年佛里德曼提出了持久收入假说, 认为收入分为瞬时收入和持久收入, 消费分为瞬时消费和持久消费, 人们对未来收入的预期会直接影响到居民当前的消费支出, 即居民当前的消费取决于持久收入。

我国对消费结构的研究起步较晚, 但发展迅速。1963年我国著名经济学家董辅初教授在其所发表《关于消费问题的探讨》一文中首次提出了消费结构的概念。1983年尹世杰教授主编的《社会主义消费经济学》, 作为我国消费结构理论研究的磈端, 系统地研究了消费结构问题;今年来消费结构研究方法更是趋于新颖化。董永茂 (2005) 采用ELES模型, 利用1998、2003年浙江省农村家庭消费开支调查资料, 对浙江省农村居民家庭消费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杭斌、申春兰 (2005) 运用误差修正模型的估计结果来证明潜在的流动性约束与中国农户的预防性储蓄有着密切关系;郭爱君、武国荣 (2008) 通过建立AIDS模型对中国农村居民消费行为进行了研究, 并且对“九五”和“十五”两个时期的中国农村居民七大类商品消费的动态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此外;对数模型、二次移动平均模型 (DMAM) 、综列数据模型等均为目前消费结构研究的主要方法。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对于消费结构的研究, 国外侧重于方法的研究和创新, 而国内研究则侧重于居民消费结构所涉及的具体方面, 如居民消费结构现状、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影响因素、居民消费结构的预测等多方面的定性分析, 以及应用数量方法对于居民消费结构的定量分析等。尽管在国内消费结构的研究中已有很多理论成果, 但是大部分是研究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 关于新疆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 急需进一步深入研究分析。

三、新疆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现状和变动趋势分析

为了更加清楚的了解近年来新疆农村居民各个方面的消费情况, 以下通过对新疆农村居民的吃、穿、住、用等方面人均消费支出占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总支出比重的变化图来研究新疆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动趋势。

(一) 食品支出

新疆农村居民用于食品方面的支出从2000年的618.2元上升到2011年的1589.5元, 11年的时间新疆农村居民用于食品方面的支出增长了2.57倍。恩格尔定律指出, 食品支出在居民消费中的比重, 将随收入增加呈现下降的趋势。然而由下图可以看出2000~2011年, 新疆农村居民人均食品支出占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总支出比重明显下降。从2000年22%左右下降至2011年的15%以下, 说明新疆农村居民并正向更好生活阶段迈进。这也从另一方面印证了从恩格尔系数变化所得到的结论。

(二) 衣着支出

近十年以来,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农村居民的欣赏品味在不断提高, 新疆农村居民在穿着方面出现了较大变化, 农村居民已不仅仅满足于“穿”的本身, 也更加注重于质量和款式等方面的提高。相关数据表明2000年新疆农村居民用于衣着方面支出为114.26元, 到2011年增加到了372.1元, 是2000年的3.25倍, 而2000~2011年新疆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增幅为2.57倍, 低于衣着支出的增加幅度。可见, 随着农村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的提高, 人民越来越注重生活品质, 衣着支出比重呈上升趋势。从2000年到2005年这一下降趋势并不明显, 甚至有些年间偶尔有上升趋势, 但近十年间新疆农村居民衣着支出占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总支出的比重总体呈下降趋势, 这说明新疆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 也正是恩格尔定律的一次运用。

(三) 居住支出

住房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本场所, 在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消费质量逐步提高的过程中, 农村住房消费变化是最直观、最明显的。其总的特点是农村居民住宅面积逐渐扩大, 住房质量逐年提高, 居住条件得到明显改善。2011年的人均居住支出1025.3元, 相比于2000年新疆农村居民人均居住支出170.9元, 增长了6倍;从下图可以看出, 2000年以来新疆农村居民居住消费占总消费的比重总体呈现上升趋势。由2000年的6.06%上升到2011年的9.11%。反映出这一时期新疆农村居民收入有所增长, 改善住房条件成为他们的迫切愿望, 建房的积极性提升明显。

(四) 医疗保健、交通通讯支出

近十年来新疆农村居民医疗保健支出一直持续快速增长, 其占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总支出的比重一直在增加, 由2000年的2.61%上升到2005年的3.35%, 医疗保健支出的持续增加体现出随着收入水平提高和生活质量改善, 农村居民越来越重视身心健康, 过去大病小治、小病不治的现象有了较大改变。

四、新疆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特征

为了进一步研究新疆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特征, 下面特从农民最终消费支出 (亿元) 、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 (元) 、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 (%) 三个角度进行分析:

(一) 农村居民消费规模不断增长

2000~2012年, 新疆农村居民最终消费支出 (亿元) 由159.97亿元增加到675.6亿元, 增长了4.22倍, 年均递增12.75%。

(二) 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和生活条件不断提高

2000~2012年, 新疆居民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 (元) 由1236.45元增加到5301.3元, 增长了4.29倍, 年均递增12.9%。其中农村居民家庭居住支出 (元/人) 由170.9元增加到1025.3元, 增长了6倍, 年均增长16.1%。

(三) 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 农村居民的消费支出在增加。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由2000年的50%下降到2012年的36.1%, 下降了13.9个百分点。虽然农村居民消费较低, 但消费结构已逐步由低层向高层发展, 生存消费比重下降, 享受和发展消费所占比重上升。

五、新疆农村居民整体消费结构现状和变动趋势的分析

从下表可以看出, 1995~2005年新疆农村居民消费的货币化程度在逐年提高, 其中农村居民家庭食品支出 (元/人) 、农村居民家庭医疗保健支出 (元/人) 、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居住消费支出 (元) 、农村居民家庭人均衣着消费支出 (元) 四类消费几乎完全是货币化消费几乎完全是货币化消费。自给性消费程度最高的是食品消费, 由2000年50%的自给自足下降到2011年的36.14%;居住类消费货币性程度从2000年的13.82%上升到2011年的23.312%。农村居民家庭医疗保健支出 (元/人) 从2000年的5.96%上升到2011年的8.57%, 表明新疆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充分的提高。

六、结论与建议

新疆人口结构中农村人口的比重较多, 促进新疆经济增长首先做好农村消费问题工作, 农村居民存在有欲望但不能消费的现象。

我们知道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 但是目前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有限, 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显著。目前状态一下子提高居民消费能力, 刺激消费需求不可能, 首先靠投资的力量, 南北疆调整投资投入量, 促进经济发展, 缩小经济差异, 调整各地区的经济水平不平衡, 保证地区经济稳定发展。然后, 经济的增长必然会引起居民消费的增长, 消灭有消费欲望但没能力消费的问题, 只有消费增长才能推动经济快速增长。再次经济稳定发展, 可以缩小城镇经济和农村经济的差距, 平衡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消费能力, 农村经济和城镇经济才能同步发展。最后政府对农村的投入量主要为调整农村居民居住类支出和医疗保险类支出, 所以为经济健康发展进一步调整农村居民文教类, 居住类, 和医疗保险类支出, 文教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消费增长相对缓慢, 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相对不足。在增加收入刺激的消费的基础上提出了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调整消费结构, 保持外需的基础上扩大内需, 增加对农村的投入量, 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 正确调整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 缩小城镇和农村, 南疆和北疆居民消费差距, 促进新疆经济可持续稳定发展的必然条件。

摘要:近年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农村居民的消费支出逐步从以食品为主向多元化的消费支出结构转变, 农村居民开始重视医疗保健、交通通讯等服务类项目的支出。新疆地处我国西北部, 总体发展水平落后于内地, 由于收入水平的限制以及文教、娱乐配套设施的欠缺, 新疆大部分地区农村居民在此方面的消费比例还很小, 居民消费结构状况对一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有很大的影响。本文在对新疆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现状和农村居民消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了完善新疆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对策建议。因此, 进一步加强农村相关文教、娱乐设施的建设将对新疆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结构的合理化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新疆,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对策

参考文献

[1]高鸿严.《西方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年.

[2]高敏雪, 李静萍, 许健.《国民经济核算原理与中国实践》[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年.

[3]龚曙明.《宏观经济统计分析》[M].北京:水利水电出版社, 2010年.

[4]于秀林, 任雪松.《多元统计分析》[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7年.

[5]高敏雪, 李静萍.《经济社会统计》[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年.

[6]何烧群, 金勇进.《统计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年.

[7]何烧群, 刘文锓.《应用回归分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年.

[8]达莫大尔N.古扎拉蒂.《计量经济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0年.

[9]杨永忠.《消费不足与结构调整》[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7年.

[10]蒋萍.《社会统计学》[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7年.

上一篇:绿色公共建筑下一篇:液压平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