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城镇居民

2024-07-04

西安城镇居民(精选5篇)

西安城镇居民 篇1

为了解我市居民死因分布特点及对寿命的影响, 评价健康状况和各类疾病的危害程度, 为制定疾病预防与控制措施、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对本市2007年全死因资料进行了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死因资料

来源于2007年我市13个区县死因监测点数据。死因按国际疾病分类 (ICD-10) 标准进行分类。

1.2 人口资料

来源于2007西安统计年鉴, 各级死因监测点总人口数3 778 123人, 占本市人口总数的的49.1%, 其中性别比为男∶女=1.01∶1。标化率按照1990年全国普查人口年龄构成计算。

1.3 资料处理

所有死亡报告卡, 由卫生专业人员统一录入MicrosoftAccess创建的数据库, 并进行统计分析。平均期望寿命, 去某死因寿命计算采用参考文献[1]中的方法。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本市2007年居民总死亡率为572.88/10万, 标化死亡率为416.48/10万, 婴儿死亡率为6.49%。新生儿死亡占婴儿死亡的67.47%。期望寿命为75.78岁, 其中男性73.23岁、女性78.62岁。

2.2 主要死因顺位

我市2007年前5位死因分别为:心脏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病、损伤和中毒、呼吸系统疾病, 占全部死亡总数的78.91%。减寿顺位前5位死因分别为:损伤和中毒、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病、先天异常。见表1。

2.3 全死因年龄、性别死亡率

2007年报告死亡率为572.88/10万, 男性为668.06/10万, 女性为471.60/10万。男性死亡率明显高于女性 (χ2=639.42, P<0.01) 。各年龄组全死因死亡率, 0岁组较高为6.49‰, 1岁后随年龄的增长逐渐下降, 至10岁~降到最低为0.51‰, 15岁~开始渐渐上升, 40岁~以后迅速上升, 85岁最高为272.61‰。但男性和女性死亡率迅速上升期起始年龄不同, 男性在35岁、女性在45岁。

2.4 各年龄组死亡特征

不同的死因在各年龄组分布的差异较大, 0~14组致死原因主要是围生期疾病和先天异常, 其次是损伤和中毒, 占年龄段死因的61.63%;15~34岁年龄段主要死因以交通事故、意外中毒、意外跌落等意外死亡为主, 占全年龄段死因的45.1%;35~59岁的主要致死原因是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及损伤和中毒, 占年龄段死因的73.6%;60岁及以上心脑血管疾病为首要死因, 其次为恶性肿瘤和呼吸系统疾病, 占年龄段死因的78.6%。

2.5 损伤和中毒外部原因死因顺位

损伤和中毒在全死因减寿顺位表中排在第1位, 平均减寿27.27岁, 全市损伤和中毒死亡率为47.09/10万, 标化死亡率为40.795/10万, 前5位死因为机动车辆交通事故、机动车以外的运输事故、意外跌落、意外中毒和自杀。男女损伤和中毒的前5位死因相同, 但男性的死亡率 (66.08/10万) 明显高于女性 (26.88/10万) , (χ2=308.04, P<0.01) 。各年龄组死因分布:0~14岁组主要是机动车辆交通事故、机动车以外的运输事故、溺死, 15~34岁组是机动车辆交通事故、机动车以外的运输事故、意外中毒, 35~59岁是组机动车辆交通事故、机动车以外的运输事故、自杀, 60岁及以上组是机动车辆交通事故、机动车以外的运输事故、意外跌落。

2.6 期望寿命及主要影响因素

2007年本市居民平均期望寿命为75.78岁, 分别去除心脏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病、损伤和中毒、呼吸系统疾病等死因, 期望寿命分别依次增加3.8、2.36、1.9、1.18和0.82岁。若前5位死因全部去除, 我市居民平均期望寿命将增加26.96岁。

3 讨论

我市2007年居民总死亡率为572.88/10万, 男性为668.06/10万, 女性为471.60/10万;标化死亡率分别为416.48/10万、464.59/10万、360.27/10万;男性总死亡率高于女性。前5位死因顺位分别为:心脏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病、损伤和中毒、呼吸系统疾病, 占全死因的78.91%;前5位死因与全国相同[2], 只是死因顺位略有差异。1~34岁年龄段死亡率相对较低, 35岁以后进入迅速上升期, 并以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慢性病死亡为主。提示, 慢性病的预防重点应放在40岁以下人群。

各年龄组死亡率男性均大于女性, 男性死亡率迅速上升期较女性提前10岁, 这种现象, 可能与男性的不良生活行为 (吸烟、饮酒等) 及特殊的职业暴露因素有关。

损伤与中毒死亡在全死因顺位中虽然只排在第4位, 但潜在寿命损失 (PYLL) 顺位却跃居第1位, 是造成“早死”及青壮年死亡的主要死因, 是威胁我市居民健康、影响人均期望寿命的重要因素。损伤与中毒死亡又以交通事故、意外中毒、意外跌落和自杀为主。交通事故是第1位的伤害死因, 占意外死亡的43.6%。自杀也是不可忽视的主要意外死因, 排在第4位, 主要集中在30~50岁年龄段, 其中, 男性高于女性, 农村高于城市。这个年龄段, 人们的思想、生活和社会压力加重, 提示应关注中青年心理健康问题。损伤和中毒不仅造成我市居民劳动力的损失, 还降低了人均期望寿命, 由此导致的直接和间接损失难以估算, 加强其防制已刻不容缓。

本市2007年平均期望寿命为75.78岁, 其中男性73.23岁, 女性78.62岁。当前, 危害我市居民健康、影响期望寿命的主要死因是以心脏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病等为主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去除以上3种疾病死因, 可提高寿命14.17岁。因此, 预防和控制慢性病仍是各级卫生部门的重点工作。

总之, 我市居民主要死因是以心脏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病等为主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损伤和中毒是造成我市居民“早死”的主要死因, 因此, 慢性病和意外伤害仍是危害我市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预防和控制慢性病仍是各级卫生部门的重点工作。同时, 政府应把损伤和中毒纳入疾病预防控制规划, 进行有效干预。

摘要:目的了解西安市居民死因分布特点及对寿命的影响, 为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死亡率、构成比及潜在寿命损失 (PYLL) , 对我市2007年死因监测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西安市2007年报告总死亡率为572.88/10万, 前5位死因分别为:心脏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病、损伤和中毒、呼吸系统疾病, 占全死因的78.91%;交通事故 (机动车辆交通事故、机动车以外的运输事故) 、意外跌落、意外中毒和自杀是损伤和中毒的主要死因, 是造成该市居民“早死”及青壮年死亡的主要死因。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在总死亡中的比例最高, 是危害该市居民健康的主要死因, 损伤和中毒是危害西安市青壮年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 因此, 加强预防和控制慢性病是当务之急, 同时政府应尽快把伤害纳入疾病预防控制规划。

关键词:死因分析,死因顺位,期望寿命,潜在寿命损失年数

参考文献

[1]倪宗赞, 曹素华, 潘晓平, 等.卫生统计学.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197-205.

[2]杨功焕, 黄正京, 谭健, 等.我国人群的主要卫生问题——全国疾病监测死亡资料分析.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1996, 17 (4) :199.

西安城镇居民 篇2

【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的认定】一般以户籍登记地为准,但登记为农业户口的当事人举证证明其在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时已经在城镇连续居住满一年以上的,可以按照城镇居民标准计算赔偿数额。

受害人事发时为农业户口,一审起诉前因正常的原因和正当的途径转为非农业户口的,可以按照城镇居民标准计算赔偿数额。

当事人提供下列证据之一的,经人民法院审查,可以认为交通事故受害人在发生交通事故时已在城镇地区居住一年以上:

(1)事发前至事故发生时已满一年的暂住证;

(2)城镇居住地公安机关出具的书面证明;

(3)城镇居住地居民委员会出具书面证明且有相应的房屋租赁合同或其他书面证明;

(4)受害人为产权人(包括共有人)的城镇房屋产权证明文件或房屋买卖合同、支付房款证明及在事发前实际入住此房的居住地居民委员会证明材料;

(5)事发前在城镇工作满一年的劳动合同及社保、工资等其他原始证据;

(6)事发前在城镇工作满一年的雇佣证明及工资领取流水账目等原始证据;

西安城镇居民 篇3

关键词:社区居民;身体素质;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G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25-93-2

0 引言

近年来,城市化进程和老龄化进程的日益加快,使我国在经济文化不断发展的进程中,逐渐意识到人民身体素质的重要性。在对西安市社区居民身体素质现状调查研究中发现,当前西安市社区居民的身体素质整体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西安市居民的健康,限制了西安市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本文着重从不同方面展开了对提升该市社区居民身体素质的措施研究,能够为其他存在居民身体素质的省市提供宝贵的建议,具有实践性的研究意义。

1 西安市社区居民身体素质的基本现状分析

1.1 西安市社区居民的身体形态相对较差

通过对西安市部分社区的走访调查了解到,当前西安市社区居民的身体素质发展,受诸多因素对于影响,其整体的身体素质存在低下的现象。首先体现在西安市社区居民身体形态相对较差,身形体态主要是指人身体的表面形态和特征,包括人体的身体姿势和营养状况等,从某种角度而言,人体的身体形态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人体的生长发育水平[1]。通常情况下,良好的身体素质在身体形态上的表现为体形相对均匀、营养状况达标等。而目前西安市社区居民的身体形态则表现为,部分居民的体形不够均匀,并且仅有部分居民的营养度达标,由此可见,西安市社区居民的身体素质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形体较差的问题,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1.2 西安市社区居民的运动素质相对较差

在研究西安市社区居民身体素质过程中,不仅发现该市居民身体形态相对较差,同时也发现该市居民的运动素质不足。运动素质是身体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包括人体的耐力、灵敏性和柔韧性等,人的运动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的身体素质[2]。如表1所示为3年间该市社区居民身体素质评分情况,3年间居民的耐力和柔韧性评分增长缓慢,而灵敏性则呈现出增减式的波动。根据对西安市社区居民身体素质发展现状的调查可知,该市居民的运动素质相对较差,多数居民的耐力呈现出不足的现象,无法有效地促进人体的血液循环。另外,通过对该市居民的测试发现,部分居民在面对相对复杂的环境时,无法做出快速和精准的反应,尤其对与运动相关的知识不甚理解,导致该市居民的灵敏性和柔韧性存在缺陷,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2 影响西安市社区居民身体素质的因素探讨

2.1 经济因素的限制和影响

在当前社会中,经济的发展现状是影响城市和人类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样对于人类的身体素质也具有一定的影响。人类在发展进程中,只有在物质生活和经济条件都满足的基础上,才能够注重对自身发展的考虑。西安市社区居民的身体素质相对较差,其主要的原因之一便是受西安市经济发展的因素影响。虽然西安市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经济和文化都在不同程度上得到显著的发展,但是受诸多外在因素如环境的影响,不同社区的经济发展程度不同[3]。部分经济相对不够发达的西安市地区,则极大程度上影响了西安市社区居民的身体素质。

2.2 居民自身思想意识的限制和影响

西安市社区居民身体素质相对低下的另一重要原因,则在于西安市居民自身的思想意识不足,对于身体健康和运动素质的认识能力不足,导致居民的身体素质存在问题。目前西安市居民在物质生活逐渐得到满足的基础上,日益加强对精神生活的重视,诸如注重娱乐活动和旅游活动等,而忽视了对自身身体健康和素质的培养。根据对西安市社区居民的走访调查发现,部分西安市社区居民认为身体素质并非是一朝一夕便能够培养起来的,并且在日常生活中也未加强对饮食的重视,同时也未适当地进行运动,其身体素质培养的意识和能力不足,致使西安市社区居民的身体素质整体低下。

3 提升西安市居民身体素质的措施研究

3.1 大力促进西安市经济发展,提高居民收入

在国家综合国力日益提升的现代社会中,国家日益重视居民的身体素质情况,通过对西安市社区居民身体素质的基本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本文在研究中提出了具体提升该市居民身体素质的措施。首先,西安市相关部门必须要重视对西安市经济的发展,促进西安市各行业经济发展的同时,提高该市居民的平均收入水平,以此保障西安市居民的经济收入。

一方面,西安市相关部门要加强对该市农业及非农业企业的重视,通过解决西安市居民就业问题,为西安市居民提供稳定获取经济的渠道[4]。另一方面,国家相关部门要针对西安市的经济发展状况,制定符合西安市发展的最低工资保障规范,为该市居民收入的提高提供保障。

3.2 相关部门要注重社区居民的身体素质工程建设

目前西安市社区居民对于身体素质的认识能力相对不足,因此西安市相关部门要注重社区居民身体素质工程的建设。在建该市社区居民身体素质工程过程中,第一,要在该市社区中加强对身体素质工程的宣传,开展相应的文化教育宣传和身体素质重要性宣传,使该市社区居民能够对身体素质有基本的认识和了解[5]。第二,西安市相关部门要加大对社区医疗保障工作力度,通过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的支出,完善对社区医疗卫生机构的相关设备,以此改善西安市社区医疗机构的环境,提高对西安市社区居民身体素质工程建设能力。

3.3 居民要提升自身身体素质的培养意识和能力

居民自身的意识和能力,对于居民身体素质的培养十分重要,因此在提升西安市社区居民身体素质过程中,必须要提升居民对身体素质的认识、培养意识和能力。首先,西安市社区居民要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充分展开对身体素质的相关内容学习,认真了解身体素质的相关知识内容。其次,西安市社区居民要在了解身体素质重要性的基础上,不断培养自身加强运动锻炼的意识,可以从查阅相关的运动书籍以及观看运动视频等方面着手,展开居民的身体素质意识培养。最后,西安市社区居民要通过不断地运动练习,提升自身身体素质能力,从而提升其自身的身体素质,为促进西安市社区居民的整体身体素质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4 结语

在当前经济文化日益繁荣发展的现代社会中,提升社区居民的身体素质,是提高国民整体素质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促进国家快速发展的前提。本文在研究中主要以西安市社区居民为例,对该市居民的身体素质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阐述,最终从大力促进西安市经济发展,提高居民收入、相关部门要注重社区居民的身体素质工程建设、民要提升自身身体素质的培养意识和能力三方面,展开对提升该市居民身体素质的措施研究。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为日后提升国民整体身体素质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 考 文 献

[1] 谭姣,马国燕,郑兴荣,等.西安市社区卫生服务居民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5,01(06):51-53.

[2] 罗亚萍,史文静,肖阳.城市居民养老方式的变化趋势、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基于对西安市居民养老方式的调查[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4(01):78-84.

[3] 时媛,方丹.西安市居民幸福指数现状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以西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居民幸福指数调查为例[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3,05(02):42-46.

[4] 唐争艳,张永爱.关于西安市社区居民临终关怀认知度及需求现状的调研[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4,02(05):681-683.

西安城镇居民 篇4

收入与消费者的购买能力直接相关, 因此体育消费者的收入状况直接影响其体育消费行为。据调查可知, 不同收入的个人观赏型与参与型体育消费支出是:排在第一位的都是收入在2500元以上, 年消费额分别为48.08元和362.65元, 而收入在501-1000元的年消费额均排在最后, 分别为15.43元和67.83元。但是同时我们又发现:在1500元到2500元的收入群体中, 他们的观赏型与参与型体育消费支出出现部分的降低, 最可能的原因是由于这部分人群收入较高, 工作压力较大, 余暇时间相对较少造成的。

体育消费归根结底是一种经济和货币开支, 它必须以一定的经济基础为前提, 目前发达国家的恩格尔系数在20%以下, 体育消费支出通常占社会消费娱乐支出的20%-40%, 而陕西省的恩格尔系数在35%左右, 大部分的消费用于吃、穿、住上。统计分析表明:在影响居民参与体育消费的各种因素中, 列第二位的是经济条件不好, 占35.4%, 它是制约体育消费的根本因素, 经济是基础, 只有收入有了保障, 满足了基本的需要, 才会有更好的需要。

在谈到城市居民的体育消费态度方面, 我们对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性别等几方面的调查人员进行归类和总结, 大体上发现, 在西安市城市居民中, 对于体育消费持积极态度的大约占到被调查人群的百分之四十五左右, 从年龄层面来分析, 中小学生对于体育的态度相对比较消极, 大学生对体育的态度平分秋色, 进入工作之后, 大多数城市居民对于体育的态度都是忽视体育运动, 偶尔单位组织外出活动会有部分参与, 其他时间基本上都没有参加体育活动的意识, 在体育消费方面更是投入较少, 四十到六十岁的城市居民, 在体育消费和支出方面却有了较大幅度的增加, 我们分析主要原因可能在与这个年龄阶段的人群, 在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奋斗之后, 在城市生活中, 已经积累了丰富的人脉资源, 他们经常需要借助一些体育休闲娱乐方式来作为自己外出交际的手段和方法, 所以在体育支出方面相对较多, 再加上体育服饰的宽松和休闲款式, 使得衣着更加的随意和舒适, 也是这个年龄阶段的人增加体育消费支出的重要因素。退休之后, 我们发现, 不管男性还是女性, 在体育支出方面都有小幅度的减少, 而且从他们对于体育消费的内容来看, 他们的主要支出是在体育服饰上, 在体育产品和信息费用支出上明显较少, 甚至没有, 这主要的原因在与追求时尚的体育项目已经不是这个群体关注的主要对象, 他们更多的注意力都放在了传统体育健身联系上, 或者是自己感兴趣的一些体育活动, 所以在体育消费市场上, 这个群体的主要消费内容是各种体育器械, 比如慢跑鞋、运动服饰、羽毛球拍、太极剑等等。

从职业类别来看, 我们发现, 在日常工作中, 工作时间相对比较固定、工作内容相对比较单一的城市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时间和次数相对较多, 且他们在体育消费方面的支出也相对较多, 而工作时间相对比较分散, 工作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的工作人员他们参加体育活动的次数较少, 且体育意识相对较差, 一方面在于由于工作因素, 他们很难有时间去参加体育锻炼, 另外一方面, 由于工作环境的原因, 导致参加体育活动的场所相对较少, 体育活动内容相对比较单一, 使很多人缺乏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从工作的内容来看, 从事商业活动的群体在体育消费方面支出较大, 从所占比例来看, 基本上这个群体参加体育活动的比例大约占到被调查群体的百分之四十左右。且他们的体育消费支出主要集中在时尚体育休闲娱乐活动的支出上, 从消费的内容和消费形式来看, 他们体育消费的主要目的在与商业活动, 其健身的内容相对较少, 虽说健身意识相对较差, 但是健身活动内容却相对较多。

从性别来看, 我们发现, 在成年男性和成年女性的体育消费观念中, 男性把消费的主要目标都定位在体育娱乐上, 而女性把体育消费的主要目标定位于体育产品上, 以体育服装为例, 我们发现在现有的体育消费支出中, 男性把体育服装作为消费主要支出的大约占到被调查对象的百分之三十不到, 而女性把体育服饰作为体育消费支出的比例却接近百分之八十, 男性把体育娱乐作为消费主要支出的占到被调查对象的百分之七十左右, 而女性把体育娱乐作为主要支出的大约占到百分之三十左右, 这种差异很悬殊的原因在与对于体育的理解男性和女性还是存在明显差异的, 大多数男性在体育消费方面, 更看重的是体育娱乐带给自己的愉悦心情, 而女性更多的是把体育服饰的休闲和时尚作为自己购物的方向和目标, 所以在消费理念上的差异性使得男性和女性对该项问题有不同的答案选择。

从体育消费的时间选择和体育消费的金额上, 我们发现, 男性在体育消费的时间上没有太明显的特征, 在全年体育消费方面的投入相对比较均衡, 没有波动起伏很明显的变化, 在消费金额上, 我们调查发现, 有百分之三十左右的男性体育消费支出大约占到收益的百分之十左右, 有百分之四十五左右的男性体育消费支出占到收益的百分之十到百分之五, 有百分之十五左右的男性体育消费支出占到收益的百分之五到百分之三, 从体育消费支出来看, 男性在体育投入方面相对较多, 而女性在体育投入方面的情况和男性相比较确有一些差异性, 女性的体育消费主要集中是假日休息时间, 这主要的原因在与这个时间他们才会把时间花费在体育购物和体育娱乐方面, 所以从消费的时间来看, 比较集中, 却有明显的周期特征, 在消费支出比例方面, 女性中百分之六十左右年体育消费支出大约占到年收益的百分之三左右, 有近百分之三十的女性体育消费支出不足年收益的百分之一, 从体育消费所占比例来看, 女性在体育投入方面明显较男性少, 主要原因在与一方面女性社会收益相对而言较男性低, 另外一方面, 女性在体育消费意识方面较男性差。

参考文献

[1]陈海燕.安徽省家庭体育现状调查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3.

[2]郭立平.城镇居民家庭体育消费现状的调查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6.

[3]李小进.制约我国家庭体育发展的因素及其对策研究[J].福建体育科技, 2009.

[4]张泽.构建“社区、学校与家庭”体育一体化, 谋求社会和谐发展[J].科教文汇, 2006.

[5]吴宗美.城市现代家庭体育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02.

[6]陈彦.西安市体育人口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00, (02) .

[7]王乔君.宁波市城市居民体育消费现状调查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 2004, (01) .

城镇居民报销细则 篇5

参保居民就诊时,应凭“南京市民卡”到社区医院或专科定点医院就诊。需要到三级综合医院看病的,应先到社区医院凭“南京市民卡”办理转诊手续后,再凭“南京市民卡”到三级医院就诊。16周岁以下(含16周岁)学生儿童还可直接凭“南京市民卡”到市儿童医院、南医大二附院、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南京同仁医院和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或本人参保时选择的一家设有儿童专科的综合医院就诊。

注意:居民未经转诊直接到三级综合医院发生的医疗费用或不持“南京市民卡”发生的医疗费用全部由本人自行承担,不享受医保相关待遇。

9、如何办理转诊?

参保居民因病情需要到三级综合医院就诊的,应凭“南京市民卡”在社区医院通过医保系统办理转诊手续后,再凭“南京市民卡”到三级综合医院就诊,转诊时限一般为1个月,若参保居民在此期间因病情需要到市内其他三级综合医院就诊的,须到原办理转诊手续的社区医院注销原转诊记录后,重新办理转诊手续。

10、居民看病或住院发生的医疗费用如何结算?

参保居民看病或住院发生的医疗费用,凭“南京市民卡”直接与医院结算。个人只需结清自付自理费用,统筹基金支付部分不需个人垫付,由市社保中心与医院结算。

注意:居民在非医保定点医院或未刷“南京市民卡”发生的医疗费用以及医保范围外的医疗费用均由个人自理。

11、参保居民长期在外地居住,发生医疗费用如何结算?

(1)办理登记备案手续。居民参保后长期在外地居住的,应携带居住地的《暂住证》或学籍证明,到户籍地所在的街道劳动保障所办理登记备案手续,并在暂住地选择一家当地医保定点医院作为本人的定点医院。

(2)医疗费用结算。长期驻外人员发生的住院、门诊大病(应先办理相关准入手续)医疗费用,由本人先行垫付,治疗结束后,凭“南京市民卡”、身份证以及医疗费用发票原件、明细清单、出院小结等到户籍所在地的街道劳动保障所办理零星报销。

注意:未按规定办理长期驻外登记备案手续发生的医疗费用均由参保人员个人自理。

12、参保居民转外地医院治疗,发生医疗费用如何结算?

(1)办理登记备案。因病情确需转往外地医院就诊(限北京、上海)的,须由本市三级医院主任医师会诊,并填写《转外地就诊申请表》,经医院医保办审核盖章后,到户籍所在地的街道劳动保障所办理登记备案手续。

(2)医疗费用结算。转外地就医发生的住院费用,由本人先行垫付,治疗结束后,凭“南京市民卡”、身份证以及医疗费用发票原件、明细清单、出院小结等到街道劳动保障所办理零星报销。

注意:未办理登记备案自行到外地医院就诊,发生的医疗费用由参保人员个人自理。

13、哪些情况可以办理医疗费用零星报销?

(1)长期驻外人员在外地定点医院发生的门诊大病和住院医疗费。

(2)转往外地(限北京、上海)住院发生的符合规定的医疗费。

(3)本地因急症抢救并转住院或死亡发生的门诊抢救医疗费。

14、如何办理零星报销?

(1)办理地点。符合零星报销的参保居民可到户籍所在地的街道劳动保障所办理。

(2)办理时需携带的材料。“南京市民卡”、身份证以及医疗费票据原件,报销住院费用还需携带出院小结、医疗费用明细清单。报销门诊大病、抢救费用还需携带门诊病历。转往外地住院的还需《携带转外地就诊申请表回执》。

注意:以上报销材料请自留复印件,办理报销前请开通市民卡银行卡功能。

15、参保居民能享受哪些医保待遇?

(1)普通门诊。

在一个自然年度内,“居民”看门诊200元以内的费用由个人承担,200-900元之间的费用,在社区医院就诊基金支付60%,在其他医院就诊基金支付50%;80周岁以上居民,在社区医院就诊基金支付65%,在其他医院就诊基金支付55%,900元以上的费用由个人承担。“学生儿童”看门诊0-300元的医疗费用,在社区医院就诊的基金支付60%;在其他医院就诊的基金支付50%,300元以上的费用个人承担。

注意:参保居民在外地就诊发生的门诊费用由个人承担,基金不予补助。

(2)门诊大病。

病种:“居民”包括恶性肿瘤放化疗(仅指放化疗,一般为6个月)、重症尿毒症的血液透析(含腹膜透析)治疗、器官移植手术后的抗排异治疗和精神病(指精神分裂症、中重度抑郁症、狂躁症、强迫症、精神发育迟缓伴发精神障碍、癫痫伴发精神障碍、偏执型精神病等七种类型)共四种门诊大病。“学生儿童”还包括再生障碍性贫血、系统性红斑狼疮、血友病共七种门诊大病。

申请:患有门诊大病的参保居民,需携带本市三级定点医院或专科医院出具的诊断证明和医院医保办盖章、主任医师签字同意的《门诊大病审批表》以及相关资料,到区社会保险管理服务中心办理门诊大病准入手续。

待遇:在门诊进行门诊大病病种专项治疗的,免起付标准,医保范围内的费用,“居民”基金支付80%;“学生儿童”基金支付85%。

(3)“居民”血友病。

待遇:按照轻、中、重分型,基金支付限额分别为1万、5万和10万,限额内基金支付比例为70%。

(4)特药。

支付范围:甲磺酸伊马替尼片(格列卫)的限定支付范围是:限慢性髓性白血病、不能切除和/或发生转移的恶性胃肠道间质肿瘤,且无使用禁忌症的患者使用。尼洛替尼胶囊(达希纳)的限定支付范围是:限既往治疗(包括伊马替尼)耐药或不耐受的费城染色体阳性的慢性随性白血病慢性期或加速期成人患者,且无使用禁忌症的患者使用。注射用曲妥珠单抗(赫赛汀)的限定支付范围:HER2阳性乳腺癌。

申请:符合特药待遇规定的居民,办理门诊大病申请后,到指定医院就诊申请,填写《特药使用申请表》并经指定医院医保办审核,审核后持《申请表》及相关资料到市社保中心医保服务大厅办理准入手续。

待遇:包括基金支付待遇和按规定获得的无偿供药待遇。

1、医保基金支付待遇(医保支付期):参保患者在一个医疗年度内,按规定发生的特药费用按照医保结算价,基金支付比例为70%。

2、无偿供药待遇(无偿供药期):参保患者按规定获得的由慈善机构或药品生产企业无偿提供的特药,医保基金和个人均不再支付特药费用。

(5)住院。医保范围内的医疗费用中,起付标准以内的由参保人员个人承担,起付标准以上的由基金按比例支付。“居民”起付标准三、二、一级医院分别为900、500、300元,基金支付比例分别为65%、85%、90%;“学生儿童”起付标准三、二、一级医院分别为500、400、300元,基金支付比例分别为80%、90%、95%。

在一个自然年度内多次住院的,起付标准逐次降低,第二次及以上住院按规定住院起付标准的50%计算,但最低不低于150元。

因门诊大病病种住院治疗的,免收住院起付标准。

(6)意外伤害。“学生儿童”因意外伤害发生的门诊医疗费用,按照住院基金支付比例支付,凭相关医疗费用票据到街道劳动保障所办理零星报销。

(7)生育。符合生育规定的参保居民,应凭“南京市民卡”、结婚证、社区居民委员会出具的符合计划生育的相关证明,先到户籍地所在的街道劳动保障所办理生育登记手续。就诊时须出示“南京市民卡”,发生的产前检查和分娩费用直接与医院结算。产前检查费用基金按40%支付,最高支付300元;住院分娩费用起付标准同普通疾病住院,起付标准以上符合生育保险支付范围和标准的费用在三级、二级、和一级医院基金支付比例分别为75%、85%和90%。

(8)基金最高支付限额与个人缴费年限挂钩。参保缴费第1年,其住院、门诊大病、门诊和生育医疗费用,基金累计最高支付限额29万元,连续缴费每增加1年,最高支付限额增加1万,最高可增加到36万元。中断缴费再次参保的,基金最高支付限额按第一年重新计算。

上一篇:传统人性回归下一篇:综艺类电视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