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艺类电视节目

2024-07-04

综艺类电视节目(共12篇)

综艺类电视节目 篇1

目前, 随着我国消费社会的成型, 电视的娱乐功能日益突显, “娱乐至上”成为一股世界性的风潮, 综艺娱乐类节目在电视节目中所占有的比例越来越大, 逐渐成为电视节目中的一支生力军。面对此态势的综艺类节目主持人在节目中到底应该如何定位, 如何更能吸引电视观众、适应电视的发展就成了综艺类节目主持人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综艺类节目主持人一般起到串场的作用。他的作用在于怎么样把前后节目给很好的结合在一起, 从而使整台节目能够有秩序地进行下去。他的的角色定位应该“是一台节目的串联人, 处于节目的主导地位, 是某个节目制作群体的中心人物。”他需要丰富的知识和较高的文化素质, 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具有创造性的临场发挥才能。

目前的大陆多数主持人能够胜任播报式的新闻节目或文艺节目, 但却无法主持真正需要个人临场机智反应的娱乐节目。很多大牌主持, 一旦脱稿, 就不会说话了, 当然还有更糟糕的, 个别大牌文艺主持人, 话很多, 也都是即兴的话, 可就是让人听着别扭, 觉着不舒服。相反, 台湾的主持人却不是这样, 娱乐节目几乎都是各个制作公司制作的, 节目收视率不高就面临被换掉的危险。另外, 台湾的娱乐主持人很多都是艺人改行, 或唱歌、或演戏出身, 这些人天生就有丰富的舞台经验, 还有些是歌厅夜总会艺人出身, 本领更不弱。就吴宗宪来说, 他毕业于台湾国立艺专, 1989年就发行第一张专辑《是不是这样的夜晚你才会这样的想起我》, 1991年入围金曲奖最佳男演唱人奖, 1995年获得金曲奖83年度最佳方言男演唱人奖, 随后办起了自己的娱乐公司, 类似于吴宗宪这种艺人主持人还有很多很多。就大陆的娱乐节目主持人以及电视制作机制而言, 我们不能与港台地区的娱乐节目主持人那样拿节目嘉宾、节目演员来逗乐、搞笑, 我们需要运用其他的幽默来吸引观众, 让观众被我们“自己”的幽默逗笑。我们大陆的主持人应该学习些什么呢?

首先, 加强自身的素养。娱乐节目主持人首先应当对娱乐界十分的熟悉。大陆娱乐节目主持人的以前一般都是综艺节目的主持人, 沉稳有余, 激情不足。须知, 娱乐节目在不违反国家政策的前提下, 就是要最大限度给公众以娱乐, “阳春白雪”是不适合娱乐节目的。大众化才是娱乐节目的生存之道。台湾的娱乐节目主持人本身就是艺人, 对娱乐圈的一切都能够应付自如, 他们能够凭借着自己在娱乐界的地位, 给自己主持的节目带来很多独家的东西。他们不光在娱乐界有名, 而且他们还十分关注公共事业, 经常参加义演。而且一些主持人有很高的学历, 像蔡康永自称自己是文人, 事实上他确实是文人, 他是美国加洲大学电影学的硕士。大陆的娱乐主持人强调是“长”的好看, 而台湾的娱乐节目主持人很多长的是真不漂亮, 但是各个在主持节目中所展现出来的那种专业、那份自信是目前大陆同行要真正去揣摩和学习的。

其次, 要树立娱乐的观念。它要求我们主持人重新审视节目制作的意义, 不是在于对观众的教育, 或宣传某种人生道理, 而是要向观众提供放松自己、娱乐自己的文化消费品。主持人应该摒弃那种大段说教式语言, 带之以轻松的、娱乐的语言;即使在节目中有一个值得注意的启发观众的点, 也应该换一种语言和思路说出来, 让观众自己体味其中的道理。

再次, 我们需要学习借鉴港台地区主持人那种在节目中现场发挥的能力。港台地区的娱乐节目主持人完全就是一个“节目的叫卖者”, 他们在节目中的表现正是在竭力的宣传自己的节目。而谈到临场发挥, 大陆地区的娱乐节目主持人则略逊一筹。大陆的很多娱乐节目主持人完全是在按照编导的提纲进行节目录制, 这样反而错过了很多精彩点, 让观众看了感觉不过瘾。港台地区的娱乐节目主持人不拘泥于采访稿, 大多是列一个提纲, 事先了解一下采访嘉宾的背景, 更多的是在节目中的现场发挥。因此, 提高在现场去发现幽默点的能力、逐步掌控节目内容也是我们需要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从我国电视娱乐类节目主持人的目前状况看, 未来的电视娱乐节目主持人会越来越向明星化方向发展, 主持人的“个性化”越来越能在节目中体现。他们不仅会是一个节目的串联者, 通过节目的包装他们还可能成为一个“明星”, 在节目中尽情地“展示”他们的个性。但这种节目主持人明星化在给节目带来效益的同时, 还可能导致主持人过分表演自己而掩去了节目的光辉, 要知道, 设置节目主持人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展示节目, 一个好的节目主持人应该让观众注意的是节目, 而不是卖弄显示自己。

综观现阶段中国综艺类电视节目主持人, 还有相当一部分没有准确的定位, 有学者总结为:“平庸, 缺乏创造力, 刻意模仿, 缺少理性思考能力;心浮气躁, 只追求表现形式的迎合、趋附, 缺少文化见识和独立品格;媚俗, 拿肉麻当有趣、视鄙俗为新潮。”造成电视节目主持人角色偏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不仅有主持人本身素质的原因, 也不乏管理体制的弊端因素。这就需要我们对当前国内娱乐节目主持人进行正确的角色定位。电视娱乐节目主持人的角色定位要准确。可见, 有了广博的知识和扎实的基本功, 主持人才能高屋建瓴, 才能有新的角度、新的切入点、新的表达方式、新的观点、新的语言, 给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的感觉。主持人不仅要当杂家, 还要成为他所主持的节目和所谈论领域的专家、内行。主持人要对节目所涉及的专业知识进行深入学习, 懂得该领域的知识, 了解该学科的历史、现状与发展, 占有丰富的信息。有专业性的知识和修养, 传播的知识才能准确、科学。

综艺类电视节目 篇2

综艺节目是一种娱乐性的节目形式,能给大家带了很多欢乐,综艺节目有多种分类,例如生活、访谈、纪实、选秀、音乐、情感、搞笑、美食、旅游等。今天鹿豹座平台小编便以访谈类综艺节目为例,为大家盘点其收视率排行榜。1.《快乐大本营》平均收视率:1.978% 《快乐大本营》是湖南卫视推出的嘉宾访谈游戏秀节目,由何炅、谢娜、李维嘉、吴昕、杜海涛五人担任主持。节目以游戏为主,辅以歌舞及各种形式节目。每期节目为艺人设计个人专属主题。

2.《等着我》平均收视率:1.32% 《等着我》是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大型公益寻人栏目。该栏目以官网为基础,聚合部委、明星、专家、志愿者以及全媒体等寻人力量,旨在发挥国家力量,搭建全方位的权威“全媒体公益寻人平台”,帮助人们找回失散已久的故人。3.《天天向上》平均收视率:0.941% 《天天向上》是湖南卫视推出的娱乐脱口秀节目,由汪涵、钱枫、大张伟、王一博四位担任主持。节目以传承中华礼仪文化和倡导社会公德为主旨,每期邀请演艺明星和社会特色群体以及企业界的知名人士作为嘉宾参与访谈和表演。4.《四大名助第四季》平均收视率:0.715% 《四大名助第四季》由孟非担任主持,并搭档三位一线名嘴嘉宾组成的“四大名助”阵容谢依霖、姜振宇、尉迟琳嘉等,节目由孟非担任主持,并搭档三位一线名嘴嘉宾组成的“四大名助”阵容,在节目中通过嬉笑怒骂的讨论帮助普通人解决各种烦恼问题。5.《纪录中国·新视觉》平均收视率:0.652% 一档新锐电视人物专题节目。该节目以当今文化娱乐界的人和事为主题,用新颖的理念、独特的视角、创新的电视表达手段来解读娱乐、文化界的热点事件,内容涵盖了艺术家、娱乐明星、电影导演、独立音乐人等各类先锋新锐并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人物事件。全年节目制作精良,以鲜明的个性风格、深刻的文化品质、时尚的包装形式在屏幕上独树一帜,并屡屡获得各项大奖。

6.《军情解码》平均收视率:0.63% 《军情解码》是北京电视台青年频道推出的一档由罗旭主持的国际军事栏目。栏目以军情“揭秘”为主打,选题涵盖军旅文化与战争文化,解析中外历史上的著名战争及政治战、经济战、心理战、文化战、情报战等不为人知的幕后故事。7.《爱情保卫战》平均收视率:0.459% 《爱情保卫战》是天津卫视2010年推出的情感心理节目,节目把现实中青年男女在恋爱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惑与矛盾搬上舞台,双方通过交流、沟通与争辩把内心的痛苦与困惑全盘托出。节目现场邀请情感导师为情侣提供理性分析、科学考量、恋爱指导和情感忠告,倡导正确的恋爱观、婚姻观、幸福观。同时也邀请明星夫妻等社会人士指导。8.《非常静距离》平均收视率:0.432% 《非常静距离》是一档在深圳卫视播出的明星访谈新综艺节目,宣扬态度的明星访谈新综艺,亦动亦静的对嘉宾励志故事做深度剖析,旨在通过全新的互动谈话模式让观众通过主持人拜访、探班明星嘉宾工作生活场所,或由主持人邀请嘉宾做客棚内录制,全方位、真实、立体地展现嘉宾的形象、性格与正能量态度,展现嘉宾鲜活真实的一面。

9.《开讲啦》平均收视率:0.397% 由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CCTV-1)和唯众传媒联合制作的《开讲啦》是中国首档青年电视公开课,创办于2012年。每期节目由一位知名人士讲述自己的故事,分享他们对于生活和生命的感悟,给予中国青年现实的讨论和心灵的滋养。讨论青年们的人生问题,同时也在讨论青春中国的社会问题。

10.《鲁豫有约》平均收视率:0.240% 《鲁豫有约》是香港凤凰卫视制作的电视谈话性节目,凤凰卫视于2001年开播,后进入中国大陆电视,在各个地方电视台播出,2008年湖南卫视购买中国大陆区独播版权并于4月14日开始播出。

综艺类电视节目 篇3

【关键词】创新 文化 综艺节目

随着去年《中华汉字听写大会》、《汉字英雄》的热播,“文化与综艺嫁接”成为今年电视媒体圈关注的焦点之一。河北电视台自主创新研发的《中华好诗词》趁着荧屏上这股“文化之东风”,尝试将中华传统诗词之美与时尚娱乐手段进行了有机的融合。应当看到,类似的文化综艺类节目在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以寓教于乐的方式传播传承的同时,在创新方面存在的问题仍然较多。本文结合创新思维在节目中的运用,来把脉国内文化综艺类节目的通病,试图寻求解决之方。

一、淡化记忆背诵之功,强化对文化形式内涵的理解与运用

与国内的文化综艺类节目相似,《中华好诗词》也是运用了闯关、益智、综艺等电视包装手法,希望借此提升受众对节目的兴趣,并希望由此能够掀起全民诵读传统经典诗词的热潮。应当看到尽管这档节目娱乐性做得还不错,但是要说到知识性,还比较欠缺,仅仅体现了记忆力这个因素。观众刚开始还能集中注意力,记住几句诗,但从整体的观看体验分析,可以发现《中华好诗词》对经典诗词的诠释不够,目前基本停留在考察记问之学的层面上。诗词之美是大美,一念一境界,一文一风骨,平仄之间自有真意无穷。范曾给中国的诗词下了个定义:摩挲音、韵、律;通游人、鬼、神。相反这个节目对受众记忆力的压迫性很强,令人很快就失去耐心。而且节目对于诗词理解性的东西少,虽然也融合了一些文学、历史的故事性元素,运用了不少古典、流行的文化元素,还介入了一些哲学思辨,但却没有深入到这些文化哲学的内涵,只是看上去眼花缭乱、五花八门,节目着力点还是放在了娱乐元素的开发上。

目前在国内的同类文化综艺类节目中,能使大家印象比较深的都是汉字类节目。但是汉字类节目,如果只是强调背诵能力的考查,这个节目就很难立起来。而且题库总有枯竭的一天,节目甚至陷入为了出题而出题的怪圈。因此,文化综艺类节目需要修改得更为广谱化。仍以《中华好诗词》为例,相比于汉字,诗词的时空感更具体:诗词作者是谁,何时何地,什么事件情境,作者感情如何,典故和历史是怎样……节目完全可以精选几百首经典诗词,反复斟酌就足够了:围绕诗词这个核心,把里面的情感、背景充分地榨出来,把经典诗词与当下文化价值观的这种复杂性、社会转型期的矛盾现象结合起来,形成一种观照当今,古为中用之感。

由上我们可以深思:对于文化综艺类节目,如何利用其丰富的内涵?对节目的开发、讲述的过程其实才是真正体味中华文化的过程。试问:如果我们让观众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选手是答对了还是答错了?背了多少文字类内容?拿了多少奖金之类的表面问题上,那我们这档节目的价值何在?更现实的问题是,这样的话我们和其他知识竞赛类栏目有何区别,我们靠什么持续吸引观众及积累收视资源?

二、摒弃老套追星手法,培养节目自身的“知识英雄”

正如前面所论述的,即使冠以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名号,这些节目往往是娱乐性十足,而文化味欠缺,甚至颇有点急功近利、追名逐利之感。《易传》中说文化就是人文化成,“文”是知识的一方面,但最主要的是“化”。要求节目在“化”上下功夫,必然是一个慢工出细活的过程,一些文化综艺类节目追求快节奏,密集娱乐的效果,多长时间就要出一个笑点,因此需要节目中能有带动人气的功臣。一些卫视相关节目中,很明显的存在一个普遍现象:明星的存在,对此电视台自然有收视率的考虑,但是弊端仍然明显。明星只要存在一天,某种程度上意味着节目的娱乐性就会大于文化性。这对以传播中华文化为己任的节目本身就是一种伤害。

以《中华好诗词》为例,节目中请到了一些二线三线边缘明星,而真正的一线明星由于自身档期已满以及考虑播出平台影响力等现实因素,往往会拒绝国内二三线卫视的邀请。而如果二三线卫视仅仅请到相对应的二三流明星,那么这些台就被类似湖南台、浙江台等经常邀请国内一线红星的卫视直接比下去了。

为了避免给人上来短人三分的感觉,建议相关卫视推出、培养自己的知识英雄。这些传承中华文化的英雄,其实跟江苏台的婚恋英雄以及湖南台的娱乐英雄没有差别,都具备了唯一独创性的特征。并且从节目的进程来看,经过一个或者若干赛季的培养,这些卫视已经养成了一批自己的优胜者队伍,之后的节目就可以围绕优胜者做文章。如果节目曾经邀请了一些明星,完全可以用知识英雄与明星PK的形式,达成平民上位,明星自然被放弃的过程。这其实增加了节目的悬念性,并在此过程中培养了大量知识英雄自己的粉丝。而且从投入产出上面算,减少明星的出场减少了节目的成本,相反培养自己的知识英雄,可以增加节目自身的额外收益。

三、以情感化的表现吸引受众,打造能流傳久远的关键元素

文化综艺类节目抓的是社会“冰点”,即传统文化逐渐走向弱势。这也导致了此类节目的受众面会偏窄,媒体关注度不高。而分析受众构成,可以发现关注此类节目的一定是对中华文化比较感兴趣的人群。这些文化内容对于提升人的修养,对于个人精神领域的塑造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如果想吸引更多的受众以及媒体的关注,就要开发相关节目中的情感因素,引起人们心灵上的共鸣。克罗齐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如果能从遥远的文化内容中,寻找到与今人内心相契合的兴奋点,则受众会更感兴趣,媒体自然会给予更多的关注。

一档文化综艺类节目,能够吸引受众的关键因素,自然离不开特色鲜明的情与景的交融以及相应的环节设置。仍以《中华好诗词》节目为例,其给受众留下印象最深的两个关键词是背诵和跳坑,前文有所论述。现在回想十年前的真人秀节目《超女》,很多人都会忆起李宇春、周笔畅、张靓颖等人的姐妹情,而很多细节已经记不清了。同样去年很火的《爸爸去哪儿》,父子父女之情估计是很多人能被触动的很重要的原因。国内卫视打造文化娱乐类节目,无论是明星还是自己的知识英雄,我们要着力挖掘他们自己身上的能够与观众共鸣的元素,这往往是情感的内容。因此对出场的新人的介绍短片,应该着力下功夫去打造,挖掘其对中华文化的真挚喜好之情,以及由此给他带来的婚姻之喜,家庭之乐等等。

四、利用全媒体,做好节目的整体推广和营销

除了上文所论述到的情感是影响受众以及吸引媒体关注度的重要因素之外,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之力,发挥全媒体效应,是打造文化类综艺节目品牌的关键步骤。在媒体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酒香不怕巷子深”的理念早已过时,类似《中华好诗词》这样的文化综艺类节目具有全民参与、化专为广的潜质。但是如果不借力其它媒体,特别是新媒体的优势,此类节目的前景堪忧。当前最好的策略之一就是争取网络独家视频,广告商也会很在意这个节目的影响力、传播率和覆盖率。要利用各种媒介积极炒作,一方面邀约传统媒体的记者来参与炒作,一方面在网络平台上去制造话题,嵌入有影响力的移动客户端。还应指出,文化类综艺节目往往作为各家卫视播出的重点节目,因此还需将视角铺展得更远一些、高一些,做全国性,甚至全球性的宣传,呼唤所有的华人同胞一同来节目中领略中华文化之美。在赏玩咏诵间,在动人意象中追溯我们血脉共同的根源,触摸传统文化的深远轻灵,体味贯穿上下千年亦将永存的美好情感。

综上可以发现,文化的力量在于心灵共鸣。当个体面临苦难的时候,中华文化能够给予失落者以希望和光明。文化类综艺节目要将经典文化中的情感意蕴作为开发重点,以唤醒更多观众的多角度关注,因为情感是无疆界的。□

(作者: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2012级博士研究生)

小议综艺类节目包装的策略 篇4

一、内部包装

综艺节目的内部包装是指:对综艺节目的内容、道具、形式、焦点人物等与节目本身相关联的包装。

1. 运用道具衬托内容

整体内容的选择是提高收视率的重要部分。比如, 浙江卫视的《越跳越美丽》, 整个节目都是以舞蹈为主的, 但是在最后一个PK环节中, 是一个创意舞蹈的部分, 这部分不仅是拼舞蹈的实力, 更多的是比拼创意。其中有两期节目是模仿的《超级变变变》中的经典满分环节。编导想通过这个在日本收视率很高的节目来打动观众。还有《快乐蓝天下》, 选用魔幻立方体来吸引观众。因为对于广大观众来说, 看过魔幻立方体的毕竟是少数, 观众看到有这样一个从未见过的环节, 肯定对这个环节充满了好奇。而且魔幻立方体这个环节还是在第二期的时候播出的, 第一期节目中对这个环节做了充分的宣传, 从而使魔幻立方体更具有神秘性。

从细节内容上看, 编导对某个环节都要经过细致的安排, 细致到道具、服装、灯光、舞美等等。比如《越跳越美丽》中的“超级变变变”环节, 有一期模仿的是夫妻吵架的情景。光是这个短短3分钟的表演, 要准备的道具和服装就将近20种, 查看视频的次数要不下30遍 (因为网上找到的视频都是很模糊的, 比如牛奶是怎样喷出来的, 玫瑰花瓣是怎样散开的, 都要翻看好多遍才可以) 。再有浙江卫视《快乐蓝天下》有一个环节叫做“奇妙实验室”, 有一期是研究各种辣椒, 什么辣椒最辣, 辣椒的热量分别是多少。编导们纷纷去菜市场找辣椒, 到网站上购买外国的辣椒。这样费时、费力, 仅仅是为了在台上几分钟的展示。所以, 每个节目的细节都是很重要的, 细节设置要十分严谨。

2. 焦点人物与内容相结合

无论什么节目, 都是围绕着主题、人物与内容展开的。既然主题是已经确定好的, 人物是已经邀请好的, 那么内容不但要与主题有关, 更重要的是要与人物搭配起来, 这样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比如《快乐大本营》有很多期节目都是以宣传即将上映的电影为目的的。那么, 节目内容就要以电影为中心进行展开。当然, 还要结合演员们自身的热门新闻。就像《宫》在湖南卫视播出后, 反响非常强烈, 那么在节目过程中, 肯定会有经典剧情重现。访谈节目更是与人物有关。它所呈现的内容就是让观众了解不一样的知名人士。如《鲁豫有约》栏目在采访刚刚得子的佟大为时, 就用很长的时间让他讲述自己刚出生的儿子, 让观众看到他在荧幕背后的超级奶爸形象。

二、外部包装

外部包装可以分为三项:舞美、宣传、拍摄技术。近年来,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在影视技术领域, 微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数字化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可靠性理论和技术等高新技术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 技术设备已进入数字化时代。这些高新技术也为通信设备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影视照明设备数字化、智能化、电脑化、网络化已成为今后的发展趋势。新技术设备的使用极大地丰富了影视创作的手段。在大型电视演播厅灯光系统的设计方案中或是在演播厅进行大型电视节目演播准备的过程中, 灯光设计师们最关注的就是电脑等技术设备的质量和数量的配置情况。灯光的运用是舞美的一个重要部分, 舞美是衬托人物和内容必备的东西。

宣传对于任何一个机构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没有宣传, 节目做得再好, 也不会被观众看到。我把宣传分为整体形象宣传和节目的宣传。宣传手段包括广告的运用和片花的制作。

今年, 中国媒体数量的猛增加剧了媒介对广告的依赖。据不完全统计, 国内有三千多个电视频道、上万个栏目, 但能让观众记住的品牌栏目却寥寥无几。中国电视节目叫得响的品牌节目并不多, 节目之间互相抄袭、模仿也广泛存在。中国电视产业90%的节目是亏本的, 中央电视台90%的广告收入来源于10%左右的品牌栏目。所以, 广告的创新和设计非常重要, 是业内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整体形象上的宣传, 旨在宣传整个电视台的精神、形象。比如, 浙江卫视要宣传的是中国蓝, 在宣传的时候主持人的衣着都与蓝有关, 从而体现出中国蓝的整体精神———积极向上、活泼敬业、百变创新。湖南卫视, 因为台标很像一个芒果, 所以中国就形成了一个芒果风暴。因为芒果好记, 颜色看起来也很活泼, 这与湖南卫视的整体风格十分匹配。

再有, 就是对节目内容的宣传。最有代表性的节目就是《快乐大本营》。它每一期节目结束之后都会播放下一期节目的片花, 目的就是宣传下一期节目, 让观众对下一期节目产生期待感。这很像电视连续剧的操作手段, 每天的电视剧结束后, 都会有下一集的片花, 目的正是为了让观众产生悬念, 期待观看下一集的内容。又如, 《越跳越美丽》有一期节目, 请来当时网络上特别火的小女生“失控姐”。失控姐在现场真的哭个不停, 凡是看过“失控姐”视频的人肯定会期待在现场看到“失控姐”的失控。所以在节目的宣传片中, 就着重把“失控姐”的失控进行了展示。

商品经济的驱动力已将电视综艺节目推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节目的商业烙印越来越深刻, 艺术的轨迹日益迎合观众的口味, 这些新现象与新特征, 已不是原有的电视文艺理论所能简单涵盖和解读的, 而是具备了当下诸多学科都存在的跨界特性。因此, 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 关于电视综艺节目的探讨, 都将是一项富有意义和颇具挑战的事情。

国内电视娱乐综艺节目分析 篇5

近年来,电视综艺节目的恢复性增长引人瞩目。在2004年评选的以收视率和市场份额为主要衡量指标的《百佳优秀电视栏目》中,综艺节目占到三十多席。《幸运52》、《非常6+1》等优秀综艺栏目的实践证明,提升综艺节目的市场表现,可以减少电视台对于单一节目类型(电视剧)的倚重,丰富观众的选择,增加电视节目的整体竞争力。

本文将简要介绍我国电视综艺娱乐节目播出和收视现状,并从行业层面出发,为电视综艺娱乐节目收视份额的进一步提高提供线索。

一、综艺节目的现状

(一)播出比例、收视比例和资源使用率

近几年,不同电视节目类型按收视份额的多少可以分为五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电视剧,占收视总额的1/3,第二层次是新闻,占收视总额的10%—15%,第三层次是专题、综艺、电影、体育,各占5%—8%,第四层次是生活服务节目和动画、音乐,各占1%—2%,第五层次是戏曲、教育、财经,各占不足1%的收视份额。

表1 不同节目类型的播出份额、收视份额、资源使用率

数据来源: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

对比2000—2004五年来综艺节目在所有节目类型中的收视份额,可以看出,在经历了2002年的一个低潮后,从2003年开始,综艺节目总体收视份额趋于回升,尤其是2004年创几年来最高。

从资源使用率(收视份额减去播出份额再除以播出份额)的角度看,不同节目类型的供求关系分为三种情况。新闻、体育(在赛事大年)、电视剧、戏曲、综艺节目呈现程度不等的供不应求局面(即收视比重大于播出比重);音乐、外语、教学、财经、生活服务、少儿节目呈现程度不等的供过于求局面;电影节目供求基本平衡。其中,近年来,综艺节目资源使用率由负转正、由低转高的调整引人瞩目。

(二)频道竞争情况

与其他节目类型一样,综艺节目的频道竞争主要在中央电视台和省级电视台之间展开,城市台综艺节目收视份额的上升虽然明显(从2000年的7.8%到2004年的12.4%),但仍处于弱势地位。而就中央电视台和省级电视台来看,两者在综艺节目收视市场上的竞争关系,在近年来发生了戏剧性的逆转。2000年到2002年,省级台领先优势明显,2003年,省级台在中央电视台和城市电视台双方面的挤压下,收视份额下滑,与中央电视台持平。2004年开始,中央电视台的领先优势明显。

(三)类型特征

综艺节目的主要样式包括:综艺栏目、晚会大赛和娱乐报道。2004年,综艺栏目所占收视份额最大(占63%),是综艺节目的主体,晚会大赛次之(占22%),娱乐报道最少(占15%左右)。①

从人均收视时间看(表

2、表

3、表4),娱乐栏目在综艺节目收视格局中的强势地位再次得到印证(2004年人均收视时间排名前十位的综艺节目中,娱乐栏目占两个,晚会大赛占两个,娱乐报道占一个)。晚会大赛的人均收视时间相差极为悬殊,大部分晚会大赛质量不高,再加上转瞬即逝的特点,很难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娱乐报道的情况恰恰相反,制作主体多元化,内容竞争激烈,排名前十位的节目在人均收视时间上的差异,在三类节目类型中为最小。

二、从行业层面出发,提高综艺节目的收视份额

从行业全局出发,消除影响综艺节目收视份额的消极因素,制定鼓励节目制作、交易的积极措施,是未来提高电视综艺娱乐节目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保证。

1.鼓励强势电视台加强综艺节目的制作力量

综艺节目收视份额的提升与节目质量的提升有着直接的关系。2003年以来,央视1套、2套、3套的改版无不围绕综艺节目展开,强势综艺栏目不断推出。同时,重要的省级电视台也都把综艺节目作为发展中心之一。2003年,湖南卫视进行第二轮改革,实行“娱乐突围战略”,以综艺和电视剧为核心,推陈出新。《新玫瑰之约》、《谁是英雄》、《真情》、《象形城市》等一批新老综艺栏目,形成了湖南卫视独有的节目资源,使湖南卫视成为全国惟一市场份额超过2%的省级卫视。同年10月,上海东方卫视也进行了大改版,内容定位为“新闻、影视、娱乐、体育”,《娱乐星天地》、《城际连线》、《游戏玩家》等娱乐栏目都为收视率的攀升做出贡献。同理,安徽卫视的《超级大赢家》、《剧星会》,广东卫视的《赢遍天下》等都是各台稳定收视率的法宝。

旗舰型电视台加大综艺节目投入的重要原因是利用原创性的综艺节目突出本台特色,形成差异化竞争,以避免因电视剧收视恶战而导致的资金压力和被他人超越的危险。为此,品牌化的综艺节目成为强势电视台共同的选择。其中不少台还利用综艺节目与最热门的节目类型——影视剧链接,借力提升收视效果。《影视同期声》、《世界电影博览》、《综艺快报》等都是例证。

2.促进电视台自制综艺节目交易,扩大优秀节目在全国的影响

多年来,我国电视台节目生产一直处于自产自销状态,节目销售的潜质没有受到充分重视。对于中央台、省级台和实力较强的城市台来说,综艺节目的自制量往往超过购买量。长期以来积累的制作经验、资源配置使电视台在综艺节目上有相当的制作能力,通常都拥有一个或几个品牌型的综艺栏目(包括外包,因为多数外包节目版权属于电视台)。但遗憾的是,这些栏目的影响力和效益创收都主要局限在所在省市的范围之内。它们有的集中在省、市级地面频道播出(例如:北京二套的《梦想成真》、广东珠江台的《寻根问底》、广州台的《天天娱乐》、上海东方台的《相约星期六》等),直接受到覆盖范围的局限,有的即使被安排在卫视播出,也由于各省卫视在省外地区的覆盖率低和影响力小等问题(省级

卫视中排名第一的湖南卫视,市场份额仅占全国的2%),传播力度大打折扣。

实际上,国内电视台在电视节目制作能力上相差很大,“众多地市级电视台甚至无法满足每日一小时的制作量”(《电视市场报告2004-2005》),他们迫切需要购买综艺节目。品牌型的综艺栏目不仅可以为本台创造辉煌的广告收入,更有潜力通过节目交易创造收入。即使在卫视播出的娱乐节目,因为实际覆盖问题,依然有销售的可能。促进电视台自制综艺节目的交易,可以提高节目的使用效率,扩大名牌节目在全国的影响,创造经营收入,丰富小型电视台的节目源。

自产自销一直是我国电视台节目经营的突出缺陷,电视台的利润主要来源于对播出渠道的控制(体现为广告收入)。要改变这样的局面,应从改变目前节目评价体系入手。目前,我国电视台节目评价体系主要包括技术质量评价,领导、专家评价,收视率评价,广告收入评价等几个方面。这个体系下,电视台制片人关心的是他的节目在所属频道首播时的收视率和广告收入,至于在全国其他地区是否有收入,在一段时期内是否有反复发行的价值,也就是节目总体经营收入的潜力,完全不在电视台制片人的考虑范围之内。相反,国内大型民营制作公司在项目上马前,会广泛接触全国的电视台和广告主。他们的原则是为全国制作节目,在全国范围内消化成本。不同的制作出发点,促成了不同视野的节目,再加上对营销的重视程度、营销队伍的配备等,使得电视台和大型民营公司在节目经营能力上的差距触目惊心。

3.鼓励社会制片力量参与综艺节目制作,提高其在节目交易过程中的主动权

社会制作机构、境外制片公司近年来一直是电视节目制作力量的重要补充。在社会制片公司生产的节目中,综艺类节目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是除电视剧外,社会制片公司参与最多的电视节目类型。综艺栏目资金要求高、操作难度大、市场风险大,只有《欢乐总动员》等少数几个代表。晚会大赛则因为要调动组织者的影响力等社会资源,社会制片公司更较少独立承办。多数社会制片公司选择以娱乐报道为突破口,以轻松、时尚的风格为观众提供最新影视娱乐信息和明星动态。社会制片公司的参与使娱乐报道呈现激烈竞争的态势。

在境外制作公司提供的节目中,综艺节目也占据了相当比重。

社会制片公司、境外制作公司除了积极参与综艺娱乐节目生产以外,还通过放大综艺节目交易量,加强了综艺节目在全国的竞争力,满足各地区观众的收看需求。以《欢乐总动员》《娱乐现场》《环球影视》等为代表,社会制片公司在综艺节目上突出的制作能力和发行能力,使综艺节目被誉为“中国电视营销革命的火种”②。

但不能回避的事实是,电视台在栏目制作量上仍然处于主导地位,同时掌握广告终审权、节目终审权、播出权、覆盖权、收入权,使其在节目交易市场中,特别是在非电视剧节目交易市场中占据了明显的主动。再加上电视台有线无线合并和集团化推行,形成了地区垄断局面,“统一购片”方式出台,使得社会节目供应商的地位更加被动。长此以往,无疑将加剧中国电视产业链的失衡。因此,对公平交易的保护关乎中国电视产业整体发展。

4.促进正常节目交易价格体系的形成在目前电视节目现金交易的体系中,价格与价值严重背离。据王长田介绍,即使是年收入几个亿的省台,也只愿意出几十元钱买一分钟节目,按照这个价格,节目发行到全国也不能收回成本③。在其他节目类型,如动画节目生产中,也存在着严重的成本高于收入的事实。动画片一分钟的加工制作成本就需要一万元左右,而动画片一分钟的发行价格是几十元,仅够复制费用。国家对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和中央电视台动画片生产不计回报的巨额投资,加重了这个行业的计划经济色彩。这样的市场环境对于民间创作动画几乎意味着死路一条,血本无归。电视台频繁抱怨制作公司的广告折扣太低,扰乱价格体系,但是再低的折扣与制作公司可能从电视台获得的现金收入比都是高的。

5.梳理贴片广告的操作体系

电视台出让贴片广告时间是目前栏目交易中最主流的方式。对于栏目制作商而言,贴片广告的销售虽然也存在许多困难但仍然是当前回收资金最好、最容易盈利的手段,其中北京、上海等几个大城市,带来了节目广告收入的多半。但是,无论是节目制作商还是电视台都对这种交易方式存在异议,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梳理:

第一,制作公司业务结构倾斜问题。电视台出让贴片广告时间实际上是把广告经营风险转嫁给了制作公司。栏目公司不得不同时身兼广告代理商和节目供应商两种角色,必须同时拥有强大的节目部门和广告部门,承担节目销售和广告销售的双重风险。

第二,广告时段的长短问题。广告时段长短完全由电视台决定。近一两年,随着广电集团内部制作能力的提升,在北京、上海等主要发行市场,一方面电视台对节目提出更高要求,另一方面把给制作方的时段价格提高,压缩广告时间。主要发行市场对于广告时间采取了压缩政策,令制作公司的盈利空间变得异常狭窄。而强势电视台也喊出了“电视台不是唐僧肉,不能任人宰割”的声音(上海文广集团广告经营中心梅利君语)。

第三,广告监播问题。由于市场运行不规范,有些电视台可能会掐掉一些广告或插播自己的广告,广告商的利益受到侵害,制作公司与广告主之间的关系受到威胁。

第四,客户冲突问题。某些电视台禁止已经在本台播放广告的广告主与制片公司合作,从而制约了制作机构广告客户的范围。即使对于名单之外的客户,由于制片方没有垄断该节目播出时全部广告时段经营权,部分是制片公司经营,部分由电视台广告部经营。客户必须在与电视台合作还是与制作公司合作之间做出选择。增加了电视台与制作公司之间的对立色彩。

第五,广告价格问题。为了避免空载,制作公司可能以很低的价格倾销广告时间,从而引发了电视台与制作公司之间关于价格一致性的争论。

综艺节目内容多样,是电视观众喜闻乐见的节目形式,政策风险小,市场广阔,是中国电视市场的重要力量。要继续扩大综艺节目的影响力,提高投资者的回报率,既需要节目制作者从产品的层面加以研究,也需要电视业领导者从行业管理的层面加以激励。

当你发觉内地电视台中各种各样的综艺节目日益泛滥时,你是否意识到这其实是一个广泛的文化现象?当你被综艺节目中的“模仿秀”、“终极密码”、“超级任务”等单元深深吸引时,你是否知道这些节目的初始概念与形态,都来自于宝岛台湾某些大受欢迎的综艺节目?

当你在抱怨内地电视台的某些综艺节目有些拿无聊当有趣时,你可知这些节目同他们的“老师”———台湾综艺节目比起来,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时下的台湾综艺节目,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发展态势与情形?为了争取高收视率,他们到底有何秘诀?今天我们就整理了最近台湾超人气综艺节目的招牌单元,让你了解一下整个的制作流程。

观众上台又捧又骂

最佳范例:《我猜我猜我猜猜猜》的“人不可貌相”、《综艺旗舰》的“城市猎人”

策划概念:曾经缔造《我猜》高收视率的“人不可貌相”就秉持从观众中找美女,予以包装后上台亮相,虽然有时明明担任评审的明星比来宾好看几百倍,评审们还是得故做吃惊状地惊为天人,观众也看得兴高彩烈。《综艺旗舰》的“城市猎人”则是到处抓有明星样的学生或路人上台,即使实在不像,主持人也照样大肆批评,让这些无辜的路人惨遭“羞辱”。这种“把快乐建筑在别人痛苦上”的招式通常都是收视灵丹,大家都看得津津有味。

晋级招式:帅哥、美女找光了怎么办?找最丑的路人比看谁最丑,也许更好玩。

街头乱窜逢人就闹

最佳范例:《周日八点党》的“食字路口”、《少年兵团》的“你要去哪里”

策划概念:帮《周日八点党》击败《超级星期天》的招牌单元“食字路口”是爱看热闹、喜欢美食的观众不可错过的单元。喔,不对,它可是以“糟蹋”美食为乐的单元!首先先由裁判官出一道食物当谜题,让两对人马在街头乱窜找食物,并想办法由该食物字尾接下一道题目。由于主持人康康和吴宗宪怪招太多,我们可以看到许多怪异的接龙方式:比如鸡胗可以接珍珠玉米粒,鸡爪可以接爪哇咖啡。不过这并不好笑,好笑的是街头商家端出的佳肴惨遭蹂躏。主持人为拼速度囫囵吞枣,塞满嘴巴又不幸吐出来,名贵的鲍鱼、燕窝也被搞得难吃无比。最棒的是在餐厅约会的情侣都惨遭戏弄,食不下咽,围观路人个个哈哈大笑。类似的游戏《少年兵团》的“你要去哪里”则是逢人就跟,就算观众到金门、阿里山也要跟着去。这个改良自日本节目的单元也让街头观众产生高度参与感,可以赢得不少收视率。不过由于主持人要充当不要脸的跟屁虫,还得上山下海到处流浪,因此脸皮太薄或体力差的人就不太适合主持。

晋级招式:建议可以结合两者变成“你要吃什么”,跟着路人到处吃,一方面也结合大胃王比赛,吃到有人吐为止。

千里寻亲服务到家

最佳范例:《超级星期天》的“超级任务”

策划概念:《超级星期天》赖以为生的单元。这个让阿亮(卜学亮)红遍台湾的单元实在很值得其他节目学习———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的《真情》栏目就有其影子。不过虽然有人抄,但似乎都抄得不是很高明。关键在于《超级星期天》的制作费很高,高到可以让阿亮到日本、东南亚甚至欧洲寻人。普通节目单位如果缺制作费,也可以善加设计,只要弄得越曲折就越棒。比方明明找的是住你隔壁的老王,你也可以装作不知道,哭着求主持人帮你找,原因是他曾经帮你倒过一袋垃圾,你想当面对他说一声“辛苦了!”。受托人得装作不知道他就住在隔壁,还要跑到老王以前就读的小学找通讯录,然后一遍一遍打电话给老王的同学慢慢找,就算拿到地址也得故意看错,走到隔壁巷子问路边的叔叔、阿姨。接着最好趁老王上班时再到他家按门铃,当然一定扑了空。委托人此时要赶紧跪倒在地,以表现寻人的艰辛。虽然最后老王会觉得莫名其妙为何要找他,不过观众要看的是找人过程,因为节目宗旨本来就是“只在乎找人没有,不在乎找到没有。”

晋级招式:建议不要只找恩人,可以找债主,私生子找爸爸。虽然受托人可能得冒生命的危险,不过其刺激程度绝对可以刺激收视率。

博命演出自相残杀

最佳范例:《全能综艺通》的“终极密码战”、《恋爱讲义》的“安室爱美惠”、《红白胜利》的“对不起害到你”

策划概念:苦肉计一向是综艺节目偏爱的招式。尤其把一堆新人整得七荤八素,更是收视灵丹。目前上山下海的节目已经太多,所以要从中学到精髓并不容易。首先准备面粉一袋、鸡蛋数盒、奶油大堆。节目开始前先分组,然后两边开始比赛,输的人下场可想而知,只要使用以上的材料予以惩罚即可,简单又方便。在《恋爱讲义之安室爱美惠》陶晶莹与谢祖武的虚晃一招的“相互残杀”节目里,演出者假装打来打去,互相逼对方吃馊水,穿歌仔戏服,虽然很假,不过也算达到互虐效果。

晋级招式:进入精神病院实地取景,把菜刀递给病者再予以激怒,不过摄影师必须先投保千万的意外险,以免血溅摄影机。

变装敢秀胡说八道

最佳范例:《娱乐百分百》的ASOS、《娱乐新闻》的陶主播

策划概念:首先主持人要把自己的自尊完全卸掉,如果做不到,试着先把自己搞疯,然后爱讲什么就讲,甚至不经过大脑就说出口的话效果更棒。录影途中如果想上厕所,没关系,请摄影师直接拍你去上厕所的画面,最好都能现场直播。可是自己闹还不够,还要把所有工作人员拖下水。现场导播、记者、乐队全部都要陪着做体操、脱衣服,充当主持人的“玩物”。当然这些招式还得配上猛到无厘头的造型了。

晋级招式:有一个ASOS提供的构想还不错,但至今尚无人敢实行,那就是直接在节目中直播整容过程,这样变得更彻底喔!

说学逗唱猛爆黄料

最佳范例:《无敌星期六》主持群、《费玉清时间》

策划概念:传统秀场的演出方式经过主持人巧思改良之后,许多以前只能在餐厅秀、工地秀才能看到的表演都能全套搬上电视。不过针对不同特别来宾,也要有不同的“服务”。美女一定要先恭维一番,然后趁其不备时吃个豆腐,尤其玉女明星出现时,更要以黄色笑话伺候,如果对方装做听不懂,娱乐效果更棒。如果是男的来宾,就得秀出十八般武艺,与主持人一较高下,变魔术、说相声、讲笑话、翻跟斗、学猩猩都是基本功夫。

晋级招式:直接到特技团接受培训。

模仿反串越丑越好

最佳范例:《无敌星期六》的“挑战大明星”

策划概念:《无敌星期六》的“挑战大明星”单元是让台湾最有名的一干丑男许效舜、阿辉等模仿中外名女人,包括梅艳芳、林青霞、蔡依林等人,简直是丑到最高点,人神共愤。

晋级招式:由于这种模仿秀已算是丑到最高点,因此暂时想不出还有更猛的……

综艺类期刊和报纸设计刍议 篇6

一、立意是灵魂

综艺类期刊、报纸的封页和彩页设计的立意最重要的一点在于创新。目前综艺类报刊铺天盖地,竞争到了白热化的程度,如果不能在设计上吸引读者的眼球,那毫无疑问就会在较量和比拼中败下阵来。艺术上的创新是重要的和主要的求胜之道和取胜之术。期刊、报纸封页和彩页设计,其艺术表现形式也无非是写意或者写实,也可以是二者的结合。运用得法,产生一个绝妙的创意,就会取得事半功倍、出奇制胜的效果。在此,就以笔者喜欢的法国小说中译本《红与黑》的封面来说吧,它译自司汤达的名著,整个封面呈现出红黑二色,似乎正喻意着《红与黑》的书名。男主角于连整个形象近乎一个剪影,被黑色包裹着,动势上则取直立姿态。和他面对的是市长夫人,她的一生是压抑的、无奈的、悲怆的,面对于连,她很有点不知所措。封面设计者没有就事论事地照搬生活表象,他在自己的创作感情上认为市长夫人的心灵是纯洁的。所以,他在处理这个人物时坚决摒弃了花花哨哨的衣服和歪歪扭扭的动作,立足于一个“贞”字,这是设计者的高明而独到之处:善于从审美对象中吸取审美情感,又善于移情人物,将自身的感情融于审美对象中。有了较高的视点,有了对人物的深刻了解,一个全新的立意就产生了,接下来的事就比较容易了。

笔者从事综艺类期刊和报纸的封面和彩页设计多年,记得为每周广播电视报2008年21期封面设计时,曾经有过多种方案,几经推敲和反复,终于从万众一心这个立意上受到启发,经过电脑的制作处理,让神色凝重、充满向往的小女孩们手捧着心形红烛,镶以暗红色的主色调,色彩浓重、反差强烈、回味隽永。然后打上文字:“凝聚民族力量重建美好家园”。这样一来,越发衬出了心灯的光照,这正是当汶川地震发生后,全中国,乃至全世界对灾区人民的挂念。深刻体现了大灾之年有大爱的普世情怀。这是一个十分感动人的画面。设计紧扣主题,立意明确,而且简洁明了。

当然,手法的运用要为内容和立意服务,如果能做到有机结合,那就算作珠联璧合了。一定要注意灵活运用,切忌生搬硬套,普遍真理只有与具体实践相结合之时,才会显示出真正的特色。

黑格尔说过:“绘画不能像诗或音乐那样把一种情境、事件或动作表现为先后承续的变化,而是只能抓住某一顷刻。从此可以得出一个简单的道理:情境或动作,动作的整体或精华必须通过这一顷刻表现出来,所以画家就须找到这样的一瞬间,其中正要过去的和正要到来的东西都凝聚在这一点上。”画家如此,期刊和报纸封面和彩页的美术设计者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二、构图中的美学

有了一个完整而又独特的立意(即用脑设计)之后,紧接着就可以用手设计了。这就好比做菜,所需的料都已备齐,下一道程序便是烹调了。如果说立意阶段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宏观规划”,那么,构图阶段所要解决的问题则在于“微观调控”,两者之间的关系就是整体与局部、面与点的关系,如果处理得当,就会浑然天成、水乳交融。可以说,构图是封面和彩页设计的基础,也是这个过程的主导,其中将涉及诸如内容与形式、形式与方法、造型结构和变化等问题,而最主要的是要充分利用绘画手法进行美术的再创造。有许多时候,封面和彩页的设计并不需要绘画,可以用照片、电脑效果来替代,但万变不离其宗,它的道理是与绘画一致的。

美感是设计者追求的目标,目标还要通过手段或手法去实现。著名国画大师齐白石说过:“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绝佳的意境,同时也是一种实现目标的手法,即写意与写实相结合。然而,不管目标也好,手法也罢,关键的一点还是要对作品的主题要旨有深入透彻的理解,要充分悟出个中的奥秘,然后给予或含蓄或淋漓的表达。

笔者曾为每周广播电视周报设计过一个彩版,主题是“世界杯完全视听宝典”。为了造就独特的构图效果,选取了红、兰两大色快作底色,版面上是一群绿茵场上的足球硬汉,正蹩足劲在大声吼叫,充分张扬着男子汉的硬朗;左上角则是这些男子汉们杰出的代表贝克汉姆的形象。他露出的几乎是全身,双手攥紧,张大的嘴巴似乎正在招呼同伴拼搏……这个版面整个都让人物形象占据了,而且都是清一式的男子汉头像,尤其是他们大张着的嘴巴。给人以一种力量和昂扬情绪的感染。表达了全世界都瞩目的这个“欲望之夏”奋斗和拼搏的意念,红黄两种颜色代表两种不同的气氛,反差鲜明,他们背后的那个硕大的足球给人留下遐想的空间,更加强了这种效果。这个版面后来在全国广播电视期刊评比中获一等奖。

西方美学家克莱夫贝尔在他的著作《艺术》中指出:“一种艺术品的根本性质是有意味的形式。”“有意味的形式,就是一切视觉艺术的共同性质”,它“是对某种特殊的现实之感情的表现”(贝尔:《艺术》,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4年版)。什么是有意味的形式呢?笔者理解以某种特殊方式组合成某种形式或形式问的关系,激起我们的审美感情。这种构图的关系和组合,这些审美感情的形式,可以称之为有意味的形式。“有意味的形式”包括意味和形式两个方面:“意味”就是审美感情,它不同于一般的情感,是一种特殊的情感;“形式”就是作品各种构成因素的一种纯粹的关系,即纯形式。

这是设计时构图上的一种美学追求和刻意创造。

三、色彩是设计者的武器

笔者的老师、著名装帧艺术家任意先生对色彩怀有特殊的感情,他认为一幅作品能否抓住观众,色彩起着第一效果的作用。他曾潜心研究色彩组合,并在实践中使用色彩语言来表现他的作品的气氛和格调。他还幽了自己一默,说自己是一个好“色”之徒。

在笔者看来,色彩就是设计者手中的武器,高手必定弹无虚发,甚至一箭双雕。藉此可以挖掘主题思想的深度,凸现作品的本质内容,创造隽永悠远的意境,

譬如《闻一多全集》的封面设计,设计者钱月华不囿于常规思路,把精装本的封面封底布成一片黑色,一束红色火焰闪耀在封面中间,象征性地概括出了闻一多先生所处的那个黑暗时代和他的斗争精神。闻一多曾自喻自己是一座火山,与他同时代的名家朱自清也说过:“闻先生真是一团火。”据说抗日战争时期,他在四川把自己的书房全部刷成黑色,表明黑暗时时刻刻包围着他。但他是个斗士,那种红与黑的强烈、鲜明的对比,正衬托出他不屈的斗志和坚强的性格。这方面成功和典型的例子很多,还有如初版《彷徨》的封面,橘黄色作底,墨色作画,右上角是将要西下的太阳,左边三个人坐在同一把椅子上。连鲁迅本人都十分欣赏这个封面设计,他说:“《彷徨》的书面实在非常有力,看了使人感动。”再如长篇小说《红岩》的封面上的苍松和岩石,也是既冼练又具有象征意义。

笔者在新千年到来前夕设计的2000年上海电视杂志首期封

面,就是汲取了成功范本的营养,大胆采用红色调,除了红色之外,只留出一双明眸,注视着前方,头上和眼睛以下全部围上红布,这既可以理解为凝神回顾过去的一年、一百年、一千年,也可以引申为关注新的世纪的到来,充满热望、充满期盼。要表现过去和未来的诸多事件,难以择其一二,惟有双眼,是过眼云烟也好,是望眼欲穿也罢,尽收眼底。而浓重的红色预示着美好、振奋的未来,突出了生活的主旋律。这个封面设计后来在全国广播电视期刊评比中获得一等奖,大概也不外乎是因为除了有高亢的立意、独特的构图之外,还有对色彩的较为成功的把握和运用。

每年报纸和杂志都需要进行改版工作,这是一个很大的转折和考验。因为目前报刊竞争激烈,版面设计多年不变,难免使老读者产生了“审美疲劳”,无法迎合读者的“喜新厌旧”心理。另外,报刊上有大量的广告内容,有时候横七竖八,大有喧宾夺主之势。所以偶而也觉得难以下手。

为此,我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多次往返于图书馆,了解国内外娱乐综艺类报刊地情况,包括它们的版面设计、用纸、色彩。近来我比较多地找一些有关色彩的理论书籍看,因为,我在从事美术编辑设计色彩过程中,报纸和期刊同样都是一份纸质平面媒体,但是由于纸质材料不同,所以设计的要求也不一样,期刊的彩色版面是铜版纸,而报纸的彩色版面只是新闻纸,在新闻纸上的照片和颜色还原差,所以设计报纸的色彩比设计期刊的色彩要求高,难度也高。因此,在用色上确实要多用些心,使报纸的彩版出新,做一个好“色”之徒。报纸虽然是文化快餐,但决不是随心所欲地拿捏出来的,特别是周报,从内容到版面形式还有纸质材料它必须是精致的。它更接近于周刊,而有别于日报,更有别于地摊小报。所以,好的周报也应该是精致的、趋向于精致的画报化。

综艺类创新节目的收视观察与思考 篇7

一、中心城市新节目概览

(一) 综艺类节目占据常态新节目的三分之一

常态综艺类节目不同于重点表现短暂的庆典、晚会等非常态节目, 更多体现在固定频道、时段, 规律性的线性编排和持续播出, 放在相对较长的观察期中, 能够更好、更准确地反映其在收视市场中的发展、变化, 甚至从产生到衰亡的整个脉络。因此, 本文重点讨论常态综艺类节目的收视表现。

根据CSM媒介研究基于35城市的节目播出统计, 2013年新节目总量近3500档, 春节期间历来是新节目扎堆播出的时期, 所以2月份的新节目占据了全年四分之一的比重。从全年来看, 非常态新节目占据比例高达74.65%, 常态新节目为25.35%。超过一半的非常态新节目与庆典、晚会、颁奖等相关, 综艺类的节目形态更适合表现这类事件, 因此, 在非常态新节目中, 综艺类节目占据超过一半的份额。在常态新节目中, 综艺类新节目占据37.24%的份额, 专题和生活服务类节目的份额也都超过20%。 (见表1)

(二) 卫星频道是综艺类新节目的传播主渠道

数据显示, 常态的综艺类新节目是各级频道中比例最大的节目类型 (除电视剧外) , 超过30%。综艺类节目的创意或引进、生产制作需要大量的人、财、物力, 实力雄厚的卫星频道在综艺类新节目的投入上不遗余力, 大手笔、大动作频频出现。这类节目在省级卫视中的比例高达54%, 在中央级媒体中近38%。地面频道与之相比, 就显得底气不足了, 省、市级地面频道水平接近, 31%左右。 (见表2)

(三) 多数综艺类创新节目收视效果并不理想

卫星频道由于覆盖面广, 影响力大, 那些投入巨大、制作优质的综艺节目多半会在卫星频道上播出, 角逐全国收视市场。据不完全统计, 71大中城市收视市场中, 2013年全国卫星频道播出的综艺类新节目共计133档, 其中只有5档节目的收视率超过1%, 占总量的3.75%, 收视率超过0.5%的有27档, 占总量的20.30%, 剩下80%的综艺节目的收视率都在0.5%以下。其中, 收视率在0.1%—0.5%之间的节目占52.6%, 余下的27%的综艺节目的收视率在0.1%以下。尽管如此, 综艺类节目的收视也远高于其他类新节目的收视表现, 这也是综艺类节目一直以来成为有效拉动收视、创新节目不断涌现的原因。

(四) 收视好、影响大的综艺新节目原型多为舶来品

梳理2013年耳熟能详的综艺类节目, 究其背景, 节目原型多引进自电视发达国家。根据CSM 71城市组数据, 2013年收视效果最好的节目, 也是唯一收视率超过2%的综艺类节目《爸爸去哪儿》, 引进自韩国MBC的《爸爸!我们去哪儿?》。其他收视抢眼的节目, 如《舞出我人生》引进自美国《Dancing with the Stars》, 《舞林争霸》来自美国知名舞蹈节目《So You Think You Can Dance》, 《开门大吉》的国外样片为爱尔兰的《Super Star Ding Dong》, 只有《闪亮星跳跃》具有本土原创的影子, 但脱胎于《中国星跳跃》, 该节目引进自荷兰的一档跳水节目, 还是具有引进节目的基因。

进一步统计收视率超过0.5%的综艺类节目, 能够确定为引进的节目为18档, 占67%。在收视市场有较大影响力的综艺类节目大部分原型都是引进节目。其他尚未确定的可能为本土原创节目, 包括原型引进后的衍生节目。这些新节目基本都集中在几家卫视和央视的频道播出。其中, 浙江卫视有6档, 央视3套有4档, 最多的是播出3档的卫视, 包括湖南、湖北、安徽, 上海东方、央视1套。江苏卫视有2档, 深圳卫视有1档。 (见下页表3)

二、透视本土原创节目匮乏的原因

无论是引进节目, 还是本土原创节目, 在收视市场上都有成败, 持续播出和昙花一现的现象比比皆是。近几年, 荧屏上收视效果较好的综艺类节目多半是引进的, 这就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一) 前期市场调研不足与节目自主研发的匮乏

海外节目为什么容易成功?以英国为例, 英国是全球最大的电视节目原型创作、生产和输出国。英国的电视频道相当于我们的1/150, 但在伦敦就有超过800家电视节目制作机构。英国强大的原创能力背后, 是一整套完善的节目创新机制。英国节目成功的第一核心要素是——受众为大。做节目的关键不是制作人想看什么, 而是观众想看什么, 永远从观众的角度出发, 尊重观众的想法。对观众的调查研究早已成为BBC、ITV等大型电视台的核心业务。BBC旗下有专门的娱乐节目研发中心。一般情况下, 他们的节目创新步骤分为:任务说明 (包括节目长度、播出时段、预测收视/听率、受众群体等) 、受众了解 (主要通过观察、与专家沟通及调研) 、头脑风暴 (基于团队合作的脑力激荡过程) 、开发创意 (完善创意, 使其具有可操作性) 和评估改进 (主要通过对受众的焦点小组调查实现) 。[1]这样一个繁琐的过程, 虽然增大了制作成本和时间成本, 但能够经受住市场的考验。

反观我们的电视媒体, 对受众市场调研和新节目的研发投入十分有限。国内电视媒体在受众调研方面的投入相当于电视发达国家的一半左右。虽然很多电视台成立了节目研发部门, 但进行创新节目开发培养的创新创意人才极少。国内在知识产权保护领域内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 存在大量盗版盗播、超越法律和道德界限的行为。大量的历史收视数据显示, 抄袭、克隆的娱乐节目的生命周期是短暂的。

(二) 电视台难以摆脱官本位行政管理特色

中国的电视台难以摆脱官本位行政管理特色, 管理者在任期内要业绩, 抓收视, 要广告效益, 要短期见效。而节目创新、人才培养是个长期的、投入较大的、风险较大的系统工程。领导重视, 这方面的工作会有起色;领导不重视, 就成为每天撞钟的摆设。有些电视台宁可花巨资引进国外成功的节目模式, 希望马上见效。2012年夏天, 《中国好声音》火了, 浙江卫视的品牌价值得到极大提升, 让各家卫视意识到了海外优质节目模式的厉害, 也见识了什么是专业化大制作, 寻找、引进洋节目模式成为一时风潮。这让本来就十分贫瘠的本土原创土壤更加雪上加霜。现在, 屏幕上综艺类节目中引领收视的多半是引进的洋模式节目。一家花钱引进来, 多家跟风抄袭、山寨, 短时间内造成市场的极度混乱, 多数节目寿命短暂, 对于持权引进方也是重大的损失。

(三) “拿来主义”泛滥, 拷贝、克隆层出不穷

上世纪末, 央视和湖南卫视开始引进综艺类节目模式。借鉴了台湾《非常男女》的模式创办的《玫瑰之约》收视火爆, 引领了国内卫视的大跟风, 一时间, 周末黄金档满屏皆是相亲娱乐节目。十几年过去了, 原创娱乐节目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未能掀起收视波澜, 而“拿来主义”倒是更加泛滥, 拷贝、克隆层出不穷。《中国好声音》的成功把这股引进风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卫视引进的娱乐节目扎堆。这就像一把双刃剑, 中国电视得以与国外最前沿、最热门的节目模式、技术及流程接轨, 对我们的综艺节目专业化制作水平具有显性促进作用, 但是, 这种短、灵、快的行为严重阻碍了自身的节目创新功能, 在节目产业链中只能居于尾端, 沦为国外节目的倾销地和试验场。

三、多屏时代原创节目的生存思考

(一) 媒介融合时代, 受众研究是节目创新的重要基础

借助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新媒体, 日复一日地分流传统媒体的受众, 受众碎片化程度加剧, 分享传统媒体的内容资源, 分割广告市场的蛋糕。迈入多屏时代, 电视节目的消费不仅仅依靠传统线性播出的电视屏幕, 参与竞争的还有互联网电视屏幕、移动终端屏幕。观众收看传统电视的习惯会逐渐改变, 会转型成使用多种介质的用户。如何使用户对消费的节目满意, 成为媒体人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节目的内容会经历残酷的市场考验, 就像摆在超市货架上的产品, 任人挑选。消费的频次意味着该档节目受欢迎的程度。用户不但可以自主挑选节目, 还可以自制节目, 上传分享, 自娱自乐。收视的决定权完全把握在用户的手中。届时, 传统电视市场中的规律规则、领导意志都将部分甚至完全失效。要想生存和发展, 优质的节目内容和模式将不可避免地成为核心要素。创新性、满意度、收视率以及收看频次将成为未来节目的衡量标准。“洞察观众是节目创新的最高机密”[2]将变成“洞察用户是创新的最高机密”了。对多屏用户收视行为的持续性深度调查研究是创新节目的基础工作。最近网络收视火爆的美剧《纸牌屋》就是基于大数据的分析, 该剧不仅是Netflix网站上有史以来观看量最高的剧集, 也在美国及四十多个国家大热。观众行为及态度的数据分析对该剧的成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深度的分析和数据发掘可以知道观众想看什么, 由谁来演, 甚至细化到场景及桥段的设计。

未来对多屏用户的研究是节目创新的必经之路, 建立健全针对全媒体用户的研究体系和机构是时代的市场的要求。国内的电视人在传统电视领域中, 这方面已经落后于电视发达国家几个阶梯, 在媒介新时代里, 没有理由再落后了。

(二) 制造“收视事件”

历史证明, 在传媒领域, 重大的历史性突发事件往往会成就一个媒体。像“海湾战争”中的CNN, “9·11事件”中的凤凰卫视。但是娱乐性节目几乎不存在这样的可能性。

优秀的电视节目是策划出来的。《中国好声音》不但引爆了2012年夏天的收视热潮, 还引起广泛、热烈的线下话题, 引发了业内诸多的思考和讨论。本文更为关注的是该节目的成功不仅仅是一项洋模式的引进, 也不是本土化嫁接的成功, 而是“收视事件”制造的成功。

当今媒介生态环境中, 观众的碎片化程度、从电视机前流失的程度越来越严重。把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再次拉回到电视机前变得异常艰难。但是这次的“收视事件”却做到了。《中国好声音》从开始就把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掌控市场节奏, 不断增加线下话题, 增强线上的收视欲望和收视饥饿感, 阻断网络同步转播, 把频道约会式播出做到极致, 最后在大结局中把收视推向顶峰, 在收获收视的同时也获得广告的高额回报。在占领收视主阵地外, 与网络视频合作, 借助网络平台继续发酵、发热。网络平台不仅实现该节目的多次消费, 把节目做深, 更能收获由网络传播带来的增值回报。当然这样的“收视事件”是冒着引进模式和巨大投入失败的风险的, 同时期的几档综艺类节目就没有它这么好的命运了。

这档超高人气的节目在2013年的夏天继续演绎着收视神话, 力压其他卫视频道的歌唱类节目。第二季在延续首季模式的基础上, 增加了一些原创因子, 如:导师抢学员的新环节, 导师之间的战火以及学员间对抗的激烈强度。

通过这档节目, 浙江卫视的品牌价值和影响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为该节目的衍生产品, 后续节目的引进、研发、商业拓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 土壤改造是提高节目创新能力的根基

有人把移动互联网称为第四次革命, 必将改变人类的历史。三网融合也好, 互联网、移动互联网视频也好, 新技术催生下的新媒体正在改变媒介生态和媒介格局, 媒介消费者的日常行为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对媒介新形态的消费和个性化的收视需求将成为未来视频收视市场的主流。“收视事件”般的大规模收视浪潮, 将变得更加不确定和难以把握。网络无边界, 突破地域的局限性, 拉近人们的时空距离。创新含量低的简单的节目复制难以持久。要树立起互联网思维、创新思维, 赶上世界先进国家的节目创新节奏。传统的电视行业如果不摒弃坚持了一二十年的复制、抄袭、克隆习惯和“拿来主义”的思维, 必将受到市场的严酷惩罚和无情淘汰。网络的无边界传播和用户的遥控器、鼠标的投票会对节目产生重大影响。中国电视要生存、发展, 就要改变急功近利的短视心态、机制体制的缺陷。树立民族文化自信, 相信市场的力量, 以新思维应对新环境, 少一些行政干预和管控。增加全媒体受众的研究, 掌握第一手资料, 了解用户的需求, 激发节目创新的动力, 培养节目创新的能力, 给节目创新和表现以足够的空间和机会, 培育出适合节目生长的土壤。

注释

1[1]靳雷.从英国的节目创新实践看广播节目的机制创新.中国广播, 2011 (05) :24.

综艺类电视节目 篇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二条规定:“广播电台、电视台以普通话为基本的播音用语。”广播电视是人们学习普通话的重要途径,推广普通话主要依赖于广播电视等媒体,所以“媒体语言规范应高标准、严要求”(姚喜双,2005),发挥好示范作用。“规范是语言自身发展、言语交际的需求。规范是大众传播的必然要求,大众传媒要完成任务,实现传播,必然要求语言规范。语言越规范,传播越广泛” (姚喜双,2001)。作为电视台门面的播音员(包括后台的配音员、画面解说员,以下统称播音员)主持人承担着推广和规范使用普通话的重要责任,通过统计分析各类语言不规范问题,可以得出一些数据,从而有针对性地促进播音员主持人语言规范水平的提高。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要“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其中“推普周”就是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普通话的一项重要措施。推普周期间,电视台播音员主持人的语言规范情况具有代表性,而中央电视台(以下简称“央视”)作为国家级电视台更有典型性。中央电视台是媒体行业的榜样,始终走在语言规范的前列,并且在规范社会语言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在语言规范方面仍有提高的空间。央视的播音员主持人在语言规范方面做得比较好,但有时仍会出现一些语言问题,通过对为数不多的语言问题进行统计分类,可以为播音员主持人在以后的播音主持创作活动中提供参考。

本文以2011年9月11日至9月17日第十四届推普周期间央视三类节目出现的一些语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个案调查的方法,从新闻类、专题类、综艺类节目中选取《新闻联播》《今日说法》《星光大道》作为典型代表,找出不同类别节目出现的语言问题,并做了分类、数据统计和分析。

二 推普周期间央视语言问题汇总分类

笔者观看了2011年9月11日至2011年9月17日推普周期间央视播出的《新闻联播》《今日说法》《星光大道》,并对每个节目出现的语言问题进行了记录和分类。

(一)央视《新闻联播》语言不规范问题

《新闻联播》代表国家形象,它的播报内容决定了其严肃、庄重、大气的播音风格;《新闻联播》的受众非常广泛,从各级干部到普通百姓,作为《新闻联播》的播音员,应更加注重普通话的规范性。统计发现,推普周期间《新闻联播》整体上语言比较规范,播音员在播报过程中没有过多的语言问题,相较之下,配音员出现的语言问题较多,主要表现为语音问题、发声问题、语言表达问题。

1.语音问题

“语音是语言的声音形式,标准的普通话语音是播音中的神采。听众对语音有着敏锐的感觉。提炼的普通话语音是产生感染力的基础”(张颂,2003)。字音准确、规范是播音员主持人从事这一行业的基本功。作为受众的语音老师,播音员主持人的语音必须规范。在2011年推普周期间,播音员出现的语音问题主要表现为声母发音不准确以及声调错误和偏误。

在这一周的节目中,电视新闻画面配音员在声调方面出现的错误如下:

“俄罗斯卡梅绍娃亚”(9-11) ,“娃”应为阳平,播音员发成上声。

“双方在质量上的争执经常有”(9-11),“执”应为阳平,播音员发成去声。

“舞龙狮更加烘托了节日的热闹氛围”(9-12),“氛”应为阴平,播音员发成去声。

“玉米秸秆”(9-12),“秸秆”应分别为阴平和上声,播音员发成阳平和阴平。

“在各类比赛中多次获奖”(9-12),“各”应为去声,播音员发成阳平。

“需要搭乘没有四壁只有棚顶的大篷车”(9-15),“乘”应为阳平,播音员发成去声。

“你们是一支名副其实的铁军”(9-16),“副”应为去声,播音员发成阳平。

配音员声母发音不准有受方音影响的因素,例如:

“按照马栏村的老传统”(9-11),配音员把“传”(chuán) 发成“cuán”,这主要是由于受方音的影响,“ch” 和“c” 不分。

“发展沼气,榆中蔬菜含水量大”(9-12),配音员把“沼”(zhǎo) 发成“zǎo”。

“基本实现了‘乡乡有综合文化站’的建设目标”(9-12),配音员把“综”(zōng)发成“zhōng”。

“继续深化开放”(9-14),配音员把“深”(shēn)发成“shēng”。

“六年来,是什么力量让她最终坚持了下来?”(9-14),配音员“n”“l”不分。

2.发声问题

对于播音员主持人来说,掌握发声要领是从事播音工作的基本条件,灵活运用发声要领才能保证播音创作活动正常进行。发声要领主要包括:气息控制要领,口腔控制要领,吐字归音要领,声音共鸣要领等。《新闻联播》中的发声问题主要表现为口腔控制问题。

口腔是有声语言的“制造厂”,作为播音员主持人的一项基本功,口腔控制要解决吐字问题,科学的口腔控制能够使播音员主持人吐字更清晰准确、圆润动听,出色地完成播音创作活动。

口腔控制不到位,唇舌没有力度,软腭处于松弛状态,会造成字音含混不清。在广播电视中,播音员的声音是通过传播系统传播出去,所以一定要考虑到受设备影响而出现的发音不清晰问题,才能有好的传播效果。例如:

“延边在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中的固定资产投入、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人均居民储蓄存款余额都排在首位”(9-11),由于配音人员口腔控制不强,受前面“自”(zì)音的影响,把“治”(zhì)发成了“zì”。

“遭受水灾的哈萨克族牧民”(9-11),受后面“克”音的影响,播音员把“萨”(sà)发成了“sè”。

“中方支持贝宁及西非地区有关国家积极应对几内亚湾安全问题”(9-13),“湾”(wān)发音不响亮,容易让人听成“几内亚”,影响受众的理解。

“参加少数民族运动会的台湾、香港、澳门代表团昨晚与内地少数民族欢聚一堂”(9-13),“族”中的“u”音发音不到位。

“白俄罗斯国民会议代表院主席安德烈琴科和共和国院主席鲁比诺夫”(9-14),“鲁”“lǔ” 受后面“诺”(nuò)音影响,由于播音员口腔控制松懈,发成了“luò”。

“其中,郑西高铁、武广高铁动车组列车9月20日起实行”(9-15),发“实”(shí)音时,口腔控制力度不够,发音不够清晰有力。

3.语言表达问题

语言表达是一个大的系统,本文所谈的问题主要涉及语言表达技巧方面的停连问题、常识性错误以及病句问题。

(1)停连问题

发声吐字是为表达服务的,语言表达也有其技巧性,包括内部技巧和外部技巧。内部技巧包括情景再现、内在语、对象感等,外部技巧包括停连、重音、语气、 节奏等。《新闻联播》出现的语言表达问题主要涉及外部技巧中的停连,停连在外部技巧中最为基础,只有停连位置切当才能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清楚明白,所以这里以停连为例加以分析。

例如:“温家宝表示,相信论坛将向世界传递促进稳定和发展的积极信息”(9-14),播音员在读这个句子时,“表示”和“相信”之间没有停顿,使整个句子的强调重点有了变化,应该在中间加以停顿。

(2)常识性问题

“延边在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中的固定资产投入、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人均居民储蓄存款余额都排在首位”(9-11),中国共有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播音员读成了30多个。一方面说明,播音员容易受读音惯性的影响,另一方面说明,播音员知识储备不足,所以播音员要在精力集中、认真备稿上下功夫。

(3)病句问题

“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乡镇卫生院医生进行全科医生转岗培训每人每年补助8000元”(9-13),播音员漏读了“医生”,整个句子意思成为对“卫生院”进行培训。出现这种错误的原因是由于后台配音员备稿不够充足,没有对句子整体把握。

(二)央视《今日说法》语言不规范问题

《今日说法》是1999年1月2日央视推出的一个以法制为专题的全新的栏目,此栏目受到群众的欢迎,并多次获奖。《广播电视岗位规定》中规定电视节目主持人“有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掌握祖国语言准确的含义和读音,主持节目吐字清晰、发音准确,播讲亲切自然,流畅生动;撰写的节目串联词贴切生动,有感染力”。《今日说法》节目整体质量较高,但在第十四届推普周期间播音员主持人也出现了一些语言问题。

1.语音问题

例如:

“我们来看一下记者从广东发回的报道”(9-11),“前不久我们栏目报道了江西9岁女孩婷婷”(9-17),“报道”的“道”应为去声“dào”,主持人发成上声“dǎo”。

“拿开水淋自己的亲生女儿”(9-11),“淋”应为阳平“lín”,主持人发成阴平“līn” 。

“整整一摞”(9-12),主持人把“摞”(luò)发成 “luó”。

“依赖于这种垂直速度带来的便利”(9-16),主持人把“依”(yī)发成了“yǐ”。

“不方便让林水全和莫某接受媒体采访”(9-11),“莫”作姓的时候读“mò”,主持人发成“mù”。

2.发声问题

在《今日说法》栏目中,主持人时而娓娓道来,时而与嘉宾交谈,所采用的句子一般都是通俗易懂的短句,气息不足问题表现不明显。这档节目中,发声问题主要表现为口腔控制不强导致发音不清晰、不规范。例如:“记者调查”(9-12),“调”(diào)由于主持人口腔控制不强,没有把各个元音发完整,元音动程不明显,造成字腹发音不饱满,给受众模糊的感觉。

3.语言表达问题

在《今日说法》栏目中,语言表达问题主要体现在停连和病句上。

(1)停连问题

《今日说法》中的语言表达技巧问题主要表现在停连问题上,主要原因是主持人思维反应不够快,造成句子中间停顿时间过长。在《今日说法》栏目中,主持人手中没有现成文字稿件,是纯粹的口语播音,在这种情况下,播音员主持人面对客观事实(新闻事件、人物及其他具体的现实),“只有经过周密、快速的思维,形成明确的题旨,经过语言‘编码’,才能以有声语言的形式把思想感情外化传达出来。这就需要播音员主持人要反应灵敏,能够迅速组织规范、流利的语言,这对于传播效果有很重要的作用”(姚喜双,2001)。《广播电视岗位规定》中关于播音员主持人语言能力的要求是:电视播音员“具有一定的文字表达能力,口语流畅,无病句;五官端正,仪表大方”。 在9月17日的节目中,主持人语气词太多,说话不流畅,一句话中多处停顿,影响受众的理解。

(2)病句问题

《中国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职业道德准则》第二十三条规定:用词造句要遵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语序合理,修辞恰当,层次清楚。避免滥用方言词语、文言词语、简称略语或生造词语。

在《今日说法》栏目中,语言表达问题主要表现为病句问题。主持人采用“说”的方式向人们讲述故事传播法律知识。虽然这种方式更能拉近与受众的距离,但不代表主持人可以任意表达,不遵循语言规范。作为传播规范语言的典范,主持人带有病句的话语一方面使人们不能很好地理解其话语含义,另一方面一部分人可能会误以为主持人的错误话语是正确的,并在生活学习中加以运用,这不利于和谐规范语言生活的建设。例如:“来自全国各地的捐款已经达到了200万,我们希望这笔善款能够妥善地用于这个孩子的生理以及心理康复的治疗费用”(9-11),此句子结构为“善款用于治疗费用”,应该为“善款能够妥善地用于这个孩子的生理以及心理康复的治疗”,“费用”应去掉。

(三)央视《星光大道》语言问题

《星光大道》是央视综艺频道推出的一档大型综艺栏目,该栏目以“百姓自娱自乐”为特点,突出大众参与性、娱乐性,力求为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的普通劳动者提供一个放声歌唱、展现自我的舞台。该节目自首次播出便创下了央视三套收视第一的成绩,并且在收视率上一路领先,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由于《星光大道》是季播,推普周期间,本文只能选取9月17日的节目为代表加以分析。

1.语音问题

作为一档收视率非常高的综艺节目,它有很多受众,并且文化水平也参差不齐,所以主持人对受众有很强的引导作用,语言必须规范。例如:“总而言之”中“而”读成“ěr”,将阳平读成了上声。

2.发声问题

这期节目中发声问题主要表现为口腔控制问题,其他问题不明显。例如“主持人服装”中“持”的发音不清晰。

3.语言表达问题

《广播电视岗位规定》中指出,电视节目主持人“有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掌握祖国语言准确的含义和读音,主持节目吐字清晰、发音准确,播讲亲切自然,流畅生动;撰写的节目串联词贴切生动,有感染力”。其中包括了“流畅生动”“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等基本要求,但是在这期节目中,主持人的语言表达流畅性欠佳。例如:“这一一一眨眼马上就中秋节了,中秋节之前大家聚一聚还是挺有意思的”,主持人这句话说得不流畅,句子开头“一眨眼”出现多次重复现象。再如“你是第一第一次来到我们星光大道”,“说你像刘欢,这真,生活当中有人说你像刘欢吗?”,“广东美食确实相当名誉天下,川菜、鲁菜,其实广州菜更丰富,品种更多”,这些例子表现出主持人在语言表达方面的欠缺,没有做到主持节目时语言流畅自然,另外可以说明主持人的思维反应、组织语言的能力还应进一步提高。

三 数据统计分析

通过观看第十四届推普周期间央视的这三类节目,可以发现央视在语言规范问题上做得很好,出现的语言问题比较少,所以笔者只对出现的为数不多的语言问题进行了统计分析,图表如下:

由于《星光大道》是季播,所以只选择了一期,暂不做相关比较,这里只比较一下《新闻联播》和《今日说法》。虽然两档节目在类型上不同,一个属于有稿播报的新闻节目,“播读”是主导,一个属于现身说法的专题节目,“说”是主导。但对比两档节目在一定程度上还是会发现不少问题。通过对比,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1.两类节目在语音方面出错率都很高,其中《今日说法》(60%)栏目中字音出错的比例高于《新闻联播》(52.17%)。并且,《今日说法》在声调方面出错比例为42%,《新闻联播》在声调方面的出错比例为30.43%。可以看出,播音员主持人容易在声调方面出现问题,究其原因是播音员主持人基本功不够扎实。

2.在发声问题上,两类节目失范均是由于口腔控制不强造成的,其中《今日说法》出错比例为8.3%,《新闻联播》出错比例为34.78%。需要指出的是,在这34.78%的比例中,《新闻联播》前台的播音员在这方面问题很少,其吐字较为规范、标准,出错率大约为6.25%,但是配音员、画面解说员出错率较高,占90%多。

《今日说法》“说”为主导,所以听起来比较舒服、自然;而《新闻联播》是播报稿件,相对来说容易出现因口腔控制不力导致的发声问题。这也反映出,播音员(这里主要指配音员、画面解说员)在这方面有待提升,需要加强口腔控制训练,否则影响《新闻联播》整个节目的庄重性,影响播出质量。

3.发声吐字是为表达服务的,语言表达也有其技巧性,包括内部技巧和外部技巧。两类节目中出现的语言规范问题主要涉及内部技巧中的停连。《新闻联播》(8.7%)的停连问题主要表现为断句错误,《今日说法》(13.7%)的停连问题表现为由于思维反应速度慢而出现的句中停顿时间过长,这一定程度上是由于两档节目的不同类型决定的。停连不恰当容易使受众的理解产生偏差,不容忽视。另外,作为节目主持人应该做到表达流畅,不能出现过长时间的停顿。

4.《今日说法》节目中病句问题比例为18%,出错率较高,这涉及到主持人的表达能力问题。语病容易误导受众,需要加以重视。《新闻联播》节目中,后台播音员在常识性问题上出现了错误,虽然只有一个,但也应引起重视。

四 原因分析

(一)客观原因

1.播音主持队伍扩大,人员素质水平参差

近几十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很快,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同时媒体事业也有了快速发展。各级广播台、电视台频道栏目节目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播音主持队伍不断扩大。队伍越来越年轻化,年轻人思维活跃,富有个性和创新力,节目形式变得多样化。队伍的扩大,满足了受众不同层次和不断增长的需求,但是一些广播台、电视台在节目收视率上竞争激烈,对节目质量有所忽视。收视率的竞争使得一些传媒行业从业者弱化了使命感和责任感,结果使广播电视语言不规范问题变得相对频繁。港台腔的出现、网络新词新语的不合理运用、不规范的读音等严重影响着普通话的推广和运用。

2.教育教学批量生产,人员专业基础薄弱

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对复合型人才需求越来越多,但是当下一些学生缺乏竞争力,不能很好适应时代进步对他们提出的要求。开设播音与主持专业的高校不断增加,但并不意味着教学质量越来越好,相反,一些播音主持专业的教学模式更像是一种批量生产,而不是精英教育。有的教学单位对学生的培养还只停留在原有的播音理论上,教学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缺乏创新。一些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得很熟练,但在运用能力上十分欠缺,实践与理论的脱轨对培养机制提出了挑战。

(二)主观原因

1.规范意识不强

到目前为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实施了将近11年,我国的推普工作取得了长足进展,可以说,广播电视在宣传普通话、规范普通话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正是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使推普工作能够有效开展,其中播音员主持人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另一方面,播音主持队伍迅速扩大,很多人没有接受系统的训练或训练不够就加入到队伍中来。播音员主持人队伍趋于年轻化,他们缺乏老一辈播音员所具备的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和作风,责任感不够强,引导社会语言的责任意识在淡化。

2.基本功不扎实,文化素养不高

广播电视的发展使更多人愿意加入到播音主持这一行业,我们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播音与主持专业。为了迎合人们心理,社会上也有人办起了播音与主持的速成班。对于一些刚开设这一专业的高校来说,刚起步办学,教学资源可能不足,教学与管理上缺乏经验,使学生的培养面临很多问题,所以培养出来的学生可能在基本功和文化素养方面不扎实。另外,对于参加播音主持速成班的学生来说,基本功的训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这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而且在岗的一些播音员主持人不坚持练功,不及时给自己充电,自身条件越来越跟不上社会的发展,在主持节目时出现低级错误,影响节目质量。

3.态度不够端正

播音员主持人态度不够端正体现在备稿不重视、稿件准备不充分上。对稿件的理解不透彻,对稿件的背景没有分析,没有从整体上把握稿件内容,这些都会使得播音员主持人在节目中出现偏差;另外句子停连不恰当使得应有之意不能准确地传达给受众;拿不准的字音不及时查字典解决等,这些都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五 启 示

中央电视台是媒体行业的榜样,同时也在社会语言生活中发挥榜样作用。央视始终走在语言规范的前列,出现的少部分语言失范问题说明节目还有提升的空间,所以作为电视台门面的播音员主持人要继续保持严谨规范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

第一,通过分析推普周期间央视播音员主持人的语言问题,发现许多问题如停连位置不当是由于播音员(配音员)备稿不到位导致的,这涉及到播音员主持人的工作态度和责任心问题。广播台、电视台应该设定一套行之有效的奖惩机制,不断激励员工。

第二,通过分析发现,语音问题所占比重很大,主要表现为配音员、画面解说员在声调方面出错率较高。另外,配音员、画面解说员在口腔控制问题上出错率较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节目质量,究其原因是相关从业人员基本功不扎实。高校在培养人才时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要注重学生基本功的训练,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培养综合性人才。此外,节目在审核过程中,对选取的相关新闻片要严格把关,严保其语言的规范性。

第三,播音员主持人代表的是整个电台、电视台的形象,也代表着国家形象,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有高度的责任意识,语言表达要严谨、有度。

第四,广播电视的飞速发展,特别是网络媒体的介入,信息时代的到来,更需要播音员主持人不断扩充知识面,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驾驭节目,处理好各种稿件的表达。

第五,表达不流畅、不通顺是节目主持人面临的问题之一,作为节目主持人要重视训练自己的思维反应速度以及表达能力,全面提高专业素质。

摘要:本文对2011年第十四届推普周期间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今日说法》《星光大道》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其出现的语言问题并指出原因及解决办法,旨在更有针对性地研究电视语言问题,提升播音员主持人的规范意识,进一步提高电视语言的规范性。

关键词:语言规范问题,普通话,播音员主持人

参考文献

[1]姚喜双.加强媒体语言研究——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J].语言文字应用,2005,(3).

[2]姚喜双.播音导论教程[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

综艺类电视节目 篇9

DVStorm非线性编辑系统与综艺类电视节目概述

1.DVStorm系统的组成与特点

CANOPUS公司的DVStorm软件由:dvstorm stormedit storm videostorm audio(批量采集脚本、手动采集、同步采集声音)四部分组成,各部分在节目制作中担负着各自不同的角色, stormedit主要用于节目编辑storm video用于影像采集和输出,storm audio用于声音采集和输出,storm navi用于磁带扫描和场景记录。Dvstorm非线性编辑软件同其他编辑软件相比较,它有着自己的特点和优点:无限实时编辑,Dvstorm是一种功能非常强大的实时多轨编辑软件,能够提供高质量的DV和MPEG,在无限实时编辑上有着强大的功能;可扩充的实时技术,Dvstorm软件的实施能力可以随着你的系统升级而升级。

2.综艺类电视节目

综艺类电视节目,指的是通过对多种艺术手段进行运用而制作出来的电视节目。与传统电视新闻、电视歌舞等较为单一的电视文艺相比,综艺类电视节目拥有者非常强的综合性,将声、光、画融入到了一体,进而产生出立体的文艺效果,让观众得到多种审美的感受。综艺类电视节目有着丰富的内容、多种多样的形式、广泛的受众,并拥有相当强的娱乐性与可视性,还拥有独特的审美家孩子,这些都是其他的艺术形式难以获得的效果。电视节目发展到现在, 已经产了很多种的综艺类节目形式,但是不管是那种形式都是其他的节母不能够比拟的。

Dvstorm非线性编辑系统应用到综艺类电视节目中的优势

1.素材容易寻找

非线性编辑系统是以计算机为平台,用硬盘作为存储媒体,将视频、图形、声音、字幕、动画等进行综合处理,对活动图像进行动画和虚拟演播室的处理等,Dvstorm正是以计算机为工作平台的一种非线性编辑软件,通过Dvstorm中的Storm Edit软件可以方便的对节目进行采集、编辑与输出,并且该软件的操作较为简单,也有着很强的人性化窗口和组织结构设计。

2.改善工作效率

在编辑的过程中,对于镜头的顺序能够进行任意的编辑,可以将镜头直接插入到节目中的任意的一个位置上, 也能够将任意一个位置上的镜头从节目中进行删除。使得工作的效率大大的提升。

3.提高制作水平

因为在非线性编辑系统中对计算机的应用,是的制作水平得以大大的提升。在现在的非线性编辑系统中拥有编辑、字幕、动画、配音等多项功能,进行合理的应用可以有效的提高制作水平。

4.改善画面质量

采用传统的录像带编辑节目,素材磁带会被磨损多次,并且机械磨损是不能够弥补的。并且为了制作特技效果, 往往还必须要进行转录,每进行一次转录,就会带来一次信号损失。但是在非线性编辑系统中,这些缺陷都是不存在的,无论拷贝多少次,都会保持相同的质量。

5.节省投资

非线性编辑系统对传统设备进行了高度的集成,使得后期制作过程中所需要的设备得到了最大程度上的减少,使得投资成本降低。并且因为非线性编辑,只需要一台录像机,而在整个编辑的过程中, 录像机则只需要启动两次,一次是输入素材,另一次则是录制节目带。这样能够在最大程度上避免磁鼓的磨损,让录相机的寿命得到大大的延长。

综艺类电视节目中非线性编辑系统的应用

1.采集素材

想要综艺类电视节目获得较高的质量,素材的采集就应该受到高度的重视。综艺类电视节目的内容相当的丰富,并且有着多种多样的形式,在对素材进行采集的过程中,必须要注重对台上演员以及台下的现场观众的音、视频素材的收集。同时,还必须要注意对现场的舞美、灯光以及影响等多种临场素材的采集。

2.对素材的分类

将采集到的素材存储到计算机的硬盘之中,但是这些素材是杂乱无章的,因此首先就需要对这些素材进行大致的分类加工,对其中多余的、无用的信息进行删除,并将那些可以利用的素材分门别类的进行合理地存放,这样将能够对后期的编辑工作提供一个良好的基础,是的而后期的编辑工作效率大大的提升。

3.进行编辑合成

综艺节目的制作中后期合成是一项相当重要的工作,Dvstorm非线性编辑性的一条优点就是能够不受到任何约束的对素材的长短与顺序进行任意的剪辑。通常应用Dvstorm非线性编辑系统进行编辑制作的过程中主要有以下的几项工作内容:

调取素材并进行相应的处理。从节目制作的要求出发,现将可以进行利用的素材从素材库中调取出来,并进行一些初始的、简单的剪切与效果处理。

进行时间线编辑。当前采用的较为广泛的Dvstorm非线性编辑系统的编辑窗口主要有视频、音频、特技以及字幕等多种编辑轨道,能够将各种素材进行随意的调整与修正。在进行制作的过程中,必须要注意对音、视频信息的剪裁以及衔接,要做到自然流畅,并且必须要尽可能的减少画面、音响等各种素材的加工痕迹对制作的来来的各种影响。

进行特效处理。需要根据节目的具体内容来进行必要的特技处理,这样能够有效的提高节目制作的整体水平,让处理之后的节目的主题能够得到更加明显的突出,使得内容变得更加的鲜活, 但是不能够过分的使用特技,要尽可能的通过特技为观众留下较好的感官。

制作字幕。在综艺类的电视节目中,字幕的制作也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在综艺类的节目中,或者因为演职人员众多,或者因为观众的参与度非常高、现场环境相当热烈,或者因为节目的节奏过快,很有可能会让观众听不清楚所表达的内容。所以,一个好的字幕就显得相当的重要了。

4.系统管理

非线性编辑系统虽然拥有较强的方便性与随意性,能够有效的缩短编辑时间,但是也会增加很多与节目本身没有关系的工作量。例如将大量的素材录入到磁盘中,制作完成后节目的输出、各种数据的整理与清除等等。所以,想要让非线性编辑的制作效率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不仅仅需要强大的系统,还必须要有想配套的、科学合理的组织与管理方法。为此,需要制定出一套完善的日常维护与管理的规程,包括了对硬件与软件的维护,对素材数据与硬盘资源的管理等等。特别是需要定期的对无效数据进行清除,对多余无用的素材继续努力删除,对磁盘碎片进行整理,对系统程序软件进行管理等等,都可以有效的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是的编辑工作事半功倍。

总结

综艺类电视节目 篇10

1 台湾、大陆综艺节目发展特点

近几十年, 在中国电视节目发展的历程中, 台湾省的综艺节目始终处在优先和带头的位置。台湾综艺节目的发展中, 各个形态的综艺节目都得到了充分甚至过于充分的发展, 然而大陆的综艺节目至今虽然仍然占据着国内电视观众的大部分市场, 却处在一种心有余力不足的状态, 多以借鉴和模仿为主, 或者选择购买已经成型的节目版权, 渐渐少了很多原始的创意和独立的风格, 从风格到内容都在持续不断的靠拢已经发展成熟的参照。相比之下, 台湾省的综艺节目在受到日本、韩国的影响后, 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建立起了属于自己独立的风格和套路。在这之下形成的各大综艺节目, 如《康熙来了》《超级星光大道》等节目更是在近十年中, 跨越海峡的距离和数字媒体载体的障碍, 陪伴了无数80 后、90 后观众们度过了青春的时光, 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近年来, 大陆的综艺节目也在不断地创造并努力的发展着。近几年, 我们在不断地尝试中发现、尝试、改进和抉择, 电视观众们经历了一代又一代综艺节目的诞生和衰落, 如渐渐衰落而走向停播的湖南卫视曾经热播的《一呼百应》和中央电视台曾经备受欢迎的《幸运52》《非常6+1》《开心辞典》, 还有多年来一直持续保持播出和收看情况稳定的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 中央电视台的《星光大道》等节目。

2 台湾话题类综艺节目的突出特点

2.1 展现本土文化能力较强

以《康熙来了》节目为例, 该节目在内容选择上, 从不吝惜笔墨在展示台湾本土的文化上。从闽南语到原住民的生活, 从旅游景点的美食美景到环岛旅行的所见所闻, 相隔不久就能看到一期与台湾本土文化息息相关的节目。

在展示途径上, 以《大学生了没》节目为例, 不仅仅止步于才艺展示的层面, 不同于很多展示传统文化的节目一样只是唱歌跳舞讲故事, 更多的是年轻人们的互动和学习, 通过各种尝试和学习, 将文化的载体带入摄影棚, 再有摄影棚带出给大学生们、学校和生活中。

这样的节目内容, 更加有利于展现台湾本地文化的魅力, 从单纯用眼看提升到去体验和学习, 真正给观众一种身在其中、亲身体验的感觉。在收看过节目后, 对文化的深入理解也会更加带动观众们去主动体验和践行他们所学习、了解到文化和习俗, 保证台湾本土文化的普及和宣传工作找到好的切口。

2.2 加强两岸沟通

与大陆的大部分话题类综艺类节目不同, 台湾的话题类综艺节目虽然没有就敏感的政治问题没有公开表达过政治立场, 但也从来没有刻意的避免过任何与两岸关系相关的话题。个别节目中甚至在近几个月的节目中提及了马英九和习近平总书记的会面以及两岸政治经济文化的话题。像这样的讨论和话题的选择, 让节目从单纯的娱乐转化为一种有利于促进两岸沟通交流的节目。如在《大学生了没》的一期节目中, 节目请来了大陆留学生与台湾本土大学生进行互动, 比较两种不同的生活和经历, 直接造成两岸不同文化和生活的接触和碰撞, 用词直接又不失礼貌, 在非常得当的范围内让台湾学生对大陆人民的生活有了更加深入和真实的了解。

2.3 文化差异产生的误会

然而, 由于两岸在政治、经济、文化和思想上存在的各种差异, 导致了新一代青年们在看待事情的角度和立场上是存在很多不同的。这样的情况和背景就造成了很多时候, 在节目中会出现很多很荒谬的误会。

好在还是有很多节目, 在制作前期就对这种情况进行了规避。如在《大学生了没》中, 很少出现离奇的言论, 与三名主持人及大学生团队中的大陆大学生的存在有一定关系。在参与节目的几十名大学生中, 有来自大陆的留学生, 这使得节目在一定意义上免于偏离单方面的揣测和推断。

3 结语

总体来说, 两岸综艺节目都各自具有特点, 也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同时, 不论是台湾还是大陆的综艺节目, 都面临着一些相同的问题, 例如, 如何利用中国本土的文化进行一定的创新和发展, 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自己的一席之地, 如何在各个国家的电视综艺节目都突飞猛进的情况下独树一帜、建立属于自己的风格和特色等。这都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携手共进, 不断提高两地的电视综艺节目水平。

摘要:电视综艺节目在其并不长的历史中, 保持着迅猛的发展趋势和多元的发展方向。在各种各样别具特色的综艺节目中, 台湾省的综艺节目在中国电视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不可小觑的角色, 并影响着、推动着大陆综艺节目的发展。根据台湾省综艺节目的现状, 浅析台湾省综艺节目的特点。

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思考 篇11

一、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1.电视综艺节目的概念

电视综艺节目是各种电视节目的综合,包括电视综艺晚会类节目,电视综艺游戏类节目和电视综艺真人类节目等。电视综艺节目就是为了充分调动积极性的电子技术,如电视,音响效果的独特的表现手法的运用,时空的自由转换,独特的可视化建模。把音乐,戏剧,舞蹈相融合,将民间艺术,杂技,艺术与非艺术形式作为一个整体,,既要保持原有的艺术形式,艺术价值,,艺术的特殊功能,又要充分发挥电子创造,以满足观众的审美和娱乐的需要,提供观众对电视综艺节目的审美享受。

2.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现状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电视技术在很多方面都有了很明显的提高,为我国的电视综艺类娱乐节目发展打下了非常牢靠的基础。伴随着如今的观众对于电视节目的眼光越来越高、越来越挑剔,综艺节目一下子从众多类型的节目中蹦了出来,以它独特的综合性、参与性、媒介性及艺术性,逐渐成为深受大众追捧的电视节目类型。电视综艺节目在我国大众的生活中一直占据着非常重要的核心地位,在社会改革开放的推动下,它在我国一直成上升的趋势。然后随着它的发展,我们很清楚地看到,我国电视综艺节目逐渐出现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观念有误、品味低下、平庸低俗、剽窃满天、创意不足等等。

二、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出路的思考

1.电视综艺节目的创新与原创性

抄袭和克隆泛滥,原创不足的中国综艺节目只有在不断的竞争中去创新,针对不同的受众,追求多样化、个性化才能生存下去,任何一种节目的成功,其中都是必然有着自身独特的元素,就好比组成美丽色彩的三原色一样,电视节目只有把三原色巧妙的组合、搭配、变化,与其他娱乐节目的元素结合,综艺节目才能呈现五彩斑斓的盛况。

创新是任何事物发展都不可或缺的因素,也只有创新才能保证持久的战斗力。中国综艺节目如今所存在的最大的问题还是在创新这方面,内容单调,形式简单是如今综艺节目的通病。艺术的创作不能缺少创新,借鉴别的节目是没错的,可是如果直接拿过来照抄的话,就只能说明我们很多节目编导的创造力都还有待考证,大家可能都看到某一个节目的收视率高,但是像这类完全依靠如法炮制的手法做出来的节目完全就已经丧失了它原有的生命力,那么自然也就不会得到理想中的收益。

2.多渠道宣传

中国的电视综艺节目的数量目前还在与日俱增中,但是颇受好评且叫好叫座的综艺节目实在不多,成功的电视综艺节目离不开有利的宣传方式。《爸爸去哪儿》的宣传方式则结合了多渠道宣传的有力措施。首先,网络预热。每期的节目在开播前就会在网站上搜索到节目预告。每期的节目预告都剪辑的非常精彩,给观众朋友们留下悬念。其次,电视台宣传。再者,明星效应。该节目的参与嘉宾以明星身份也无时无刻不在给该节目进行有利宣传。节目照和私藏照都会在微博等平台展示,给该节目也带来了大量铁杆粉丝。该节目在放映阶段,媒体集体围攻,曝光抢版面、博头条等现象也在为该节目带来了大量宣传。总之,我国的综艺节目的宣传不应仅仅局限于节目制作方或电视播出平台。当然质量高才是节目制作的硬道理,节目好,自然而然就会一传十,十传百,从而变得众所周知。

3.注重受众感受

在大多数传统的电视综艺节目中,受众扮演的都是接受者这个角色,而不是参与者。节目的流程和走向都被制作方牢牢地掌握着。在这种陈旧的传播模式下,长久以来的传受双方的权力失衡使得受众的渴望获得表达的权利更加突出,所以在综艺节目的制作过程中要注重观众们的参与性和互动性,在综艺节目中,受众只有享受自己作为节目主角的快感和快乐,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其渴望融入节目的心理需求。综艺节目要想的成功便要重视并利用了受众资源的巨大传播效用。同时节目制作者也可以采取“分众化”的策略,针对不同的受众、不同的人群去设计节目,实现“小众化”的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节目的可持续发展。

作电视综艺节目,应当向受众们展示出娱乐的精神,可是娱乐精神并不意味着低俗化的恶搞等行为,作为综艺节目,它的宗旨就是让受众们感到轻松愉快,让大家能够在游戏玩笑中享受完一期节目,而不是一味强调搞笑这个字眼,要知道观众们要的不只是搞笑,而是更多有内涵有质量的东西。

【参考文献】

[1]黄望南,任远.《中国电视艺术发展史》[M].浙江人民出版社,1994

[2]蔡尚伟.《电视专题》[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3]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张国涛.电视综艺节目研究评述[J].当代电视,2003

综艺类电视节目 篇12

1 中国综艺类电视节目同质化产生的原因

1.1 电视台生存所需,规避风险

研发创新一档新颖的综艺节目需要耗费庞大的时间、资金、技术等,而以某个成功的节目为模版,其所费将会大大缩减。因此,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许多电视台出于生存需要或在技术等方面达不到要求,而选择模仿当前热火的电视节目。此外,由于广告投资商往往以高收视率为导向进行投资,导致电视台为引进资本而投其所好,盲目跟风模仿。另外,对于一些小型电视台而言,往往承担不起研发一档全新节目的风险。于是,为了规避风险,他们更倾向于“借鉴”。如此一来,综艺类电视节目便进入了同质化的漩涡。

1.2 社会风气导向,追逐社会热点

社会风气和潮流会影响人们的偏好、价值取向,因此其改变也必然促使众多电视台为迎合受众而纷纷推出大量同质节目。

就当前火热的相亲类节目而言。由于人们价值观念的改变,社会上出现大量剩男剩女。电视行业便瞄准了这一社会动向,几乎同时推出了诸如《非诚勿扰》《我们约会吧》之类的大型综艺类相亲节目。此外,许多地方电视台也推出了一系列相亲栏目。一时间,相亲类节目遍布荧屏,同质化现象由此产生。

1.3 版权管理不规范,制度缺乏保障

目前,我国综艺类电视节目的版权制度仍存在许多漏洞,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同质化现象:第一,版权认定模糊,从中国目前的版权法上讲,抄袭思想并不属于版权侵害行为,从而无法有效保护节目的构思、策划等无形智力成果;第二,“作品”要素的界定不清晰,导致一些制作方在不支付版权使用费的情况下奉行“拿来主义”,同质化现象泛滥[2]。

2 中国综艺类电视节目的发展对策

2.1 资源配置高效化

在强烈的竞争性浪潮席卷下,电视台首先应做到资源的高效配置。据统计,现阶段我国每年各类综艺节目总量达100000小时,平均每天生产250小时[3]。从受众角度看,综艺节目虽多,却形式相似、内容雷同,反而让人无从选择;从制作角度看,数量庞大的同类型综艺节目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电视台应致力于提高每个节目的质量,而不是数量。小到每一台摄像机的配置,大到人员安排,都应做到合理高效。电视台应充分考虑市场需求,将多余的资源用于创新,由此综艺节目的同质化现象必然改善。

2.2 引进借鉴本土化

模仿和原创没有绝对的界限,综艺节目亦不可能做到完全创新。不论是引进还是借鉴,节目本身都要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就海外引进而言,其受众的学识修养、所处历史文化背景与国内受众大相径庭。若一味引用,不做本土化改造,所产生的节目必定因“水土不服”而迅速退出舞台。借鉴绝非抄袭,借鉴可以就某个节目的理念、模式、布局等的一部分取长补短,而不是照葫芦画瓢,秉承“拿来主义”。恰当的借鉴,合理的改造,才能使一档节目完全成为自己的东西而不被冠上“抄袭”的恶冠,而这也将成为电视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2.3 产权制度规范化

当前,中国电视产业产权制度不规范,加强综艺节目的版权保护迫在眉睫。

第一,完善现行版权保护法规,将综艺类电视节目的形态纳入版权保护范围之内。

第二,实行版权登记制度。从节目自身的保护角度出发,制作方应将节目中的创新点一一登记注册,以便在发生侵权纠纷时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第三,打造全国电视节目市场监控平台。

第四,建立节目版权交易中心,成立权威评估机构,构建完善的价值评估体系[4]。

第五,实行奖励机制。国家相关部门应对在电视节目的创新上表现突出的节目制作方予以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鼓励创新,从而促进创新。

同质化是电视产业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不可避免。但使电视产业朝着更健康、良好的道路发展,就要求制作方努力创新,不随波逐流,积极打造具有时代特色的电视节目,营造一个丰富多彩的电视综艺时代。

参考文献

[1]褚敏,贾如.我国综艺娱乐节目发展阶段的划分及各时期主要特点[J].视听纵横,2011,(1):94-96.

上一篇:西安城镇居民下一篇:高维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