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综艺节目创新思考(精选12篇)
电视综艺节目创新思考 篇1
当今, 电脑是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必备工具, 网络的发达也确实给新闻节目带来了压力, 如何能够实现电视新闻节目的高收视率?只有创新, 对电视新闻节目编辑进行创新, 创新是信息时代产业发展的前提。电视新闻节目编辑思维创新能使新闻节目有更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那么如何创新呢?这是作为新闻工作者务必要面对和研究的问题。
一、电视新闻编辑存在的问题
多年来, 电视新闻的传统模式已经让人们产生了视觉疲劳, 所以不免就把注意力转到其他的媒体上, 因此, 新闻的传播方式一定要改掉一直以来的宣教式, 同时要把陈旧的编辑思想彻底翻新。
1. 电视新闻存在信息量少的问题, 通常新闻的内容都
是大量的时政新闻堆砌而成, 而且存在语言晦涩难懂的问题。
2. 新闻节目本应该重视时效性, 但相反, 现在的新闻
时效性很差, 不能满足人们的新鲜感, 这一点通常会在新闻的稿件和主持人的主持中表现出来, 比如经常会出现近日来、前不久甚至是今年以来等时间概念模糊不清的字眼。
3. 新闻节目方式刻板, 不重视其表现形式的艺术性。
表现形式的艺术性能给人带来欣赏的美感, 比如画面单调不能体现其艺术性, 而且多年以来新闻节目一直采用的都是画面加解说的方式来表现, 毫无新意。另外, 新闻节目前25分钟国内新闻后五分钟国际新闻的模式也已经多年不变, 这些问题无疑对新闻节目的收视情况有一定影响。
二、电视新闻节目如何创新
电视新闻本身就是对最新发生的事情进行报道, 所以, 做好创新改革应该是首要的问题, 要在电视新闻的旧思维上有所突破, 使各个领域得以拓展, 形式得以更新。那么, 电视新闻如何创新呢?
1. 电视新闻观念的创新。
观念的创新是整个节目创新的前提这是毋庸置疑的。如今, 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所以, 要想做好新闻节目的创新, 需要广大的新闻工作者不但要适应变化而且思想观念也要更开放一些, 真正地换个角度去思考, 更多地去关注人民对新闻的满意与否, 怎样才能满足人们对新闻节目的收视要求, 这将会为新闻创新提供宝贵的反馈信息。
2. 新闻内容上的创新。
新闻内容确立报道题材和确定报道对象, 作为媒体应将更多的报道内容全面地传递。现在, 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 所以, 往往希望简单快速地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所以, 务必要做到电视新闻信息化。另外, 建议电视新闻的新闻性和知识性要很好地结合起来, 这是在知识经济时代电视新闻功能的一种拓展。
三、电视新闻编辑创新的具体措施
1. 对头条新闻加强重视度。
要尽量使领导活动和会议新闻的报道简短化, 应该让那些事关大局, 且能积极弘扬主旋律的新人、新事、新经验、新成绩以及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反映群众关心问题的新闻多上头条。
2. 注重有效的信息量。
做新闻节目和其它节目一样不能忽视关注节目的人民大众, 一定要站在群众的角度想问题, 了解他们关注什么样的信息, 不能闭门造车。
3. 要突出地方特色, 这一点也是不容忽视的。
可以说地方特色是地方电视台和其它媒体竞争的资本, 所以要好好利用。各个地区都有自己的特色, 而每个地区的受众自然是相对比较关心本地区、特别是他们身边的人和事, 新闻内容和形式的编排上也要突出地方特色, 这会是一大亮点, 值得探讨。
4. 发挥电视的优势。
各个媒体都有自己的优势, 这是一定的, 而电视的优势就是声画合一, 要扬长避短恰当地利用这一优势, 编辑要注重同期声的运用, 同时在报道体裁的选取上要上心, 注重画面文字的搭配, 增强新闻的生动性。
5. 新闻节目的编排上要注重艺术表现形式, 体现美感。
新闻节目是对现实生活的如实反映, 传递信息其实本身也具备艺术价值、美学价值, 新闻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对稿件的语言进行润色, 还要精心设计搭配画面文字, 增加每条新闻连结的逻辑性, 最终, 新闻一定会具备美感体系的艺术价值。
6. 最后一点很重要, 就是新闻工作者的思维方式。
新闻工作者要敢于跳出原有的思维方式, 大胆地运用新点子、好点子, 一个好的新闻节目需要方方面面的精心制作。
结束语:
多年的电视新闻编辑使编辑工作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律, 但是任何规律都不是一成不变的, 它需要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变革, 真正地迎合需要。编辑工作作为一种创造性的劳动, 就避免不了要不停地探索和实践、创新, 其实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创新是新闻工作发展的前提, 电视新闻编辑要有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 这是电视新闻节目生存和发展的根本。■
摘要:创新这个话题, 对于生活在新时代的我们每个人似乎都不陌生, 21世纪的今天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 速度、危机、多变是这个时代的主旋律, 所以说创新存在于各行各业。想一想现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都离不开电脑和手机, 可这些在以前都是没有的, 那时候人们的所有消息来源都是靠电视, 电视新闻是人们了解社会的主要平台, 而当下电视新闻节目面对网络的发展确实接受着不小的挑战。
关键词:电视新闻节目,思维创新,思考
参考文献
[1]周红.电视新闻编辑创新能力的探析[J].东南传播, 2010, (05) .
[2]李海光.浅谈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 (26) .
[3]雷磊.传媒“合竞时代”电视新闻编辑创新探析[J].商场现代化, 2009, (22) .
电视综艺节目创新思考 篇2
【报告来源】前瞻网
【报告内容】2013-2017年中国电视节目创新模式与电视新媒体分析报告(百度报告名可查看最新资料及详细内容)
报告目录请查看《2013-2017年中国电视节目创新模式与电视新媒体分析报告》
企业成功的关键就在于,是否能够在需求尚未形成之时就牢牢地锁定并捕捉到它。那些成功的公司往往都会倾尽毕生的精力及资源搜寻产业的当前需求、潜在需求以及新的需求!
随着电视节目同质化竞争及观众审美疲劳问题的不断深化,电视台寻求发展新途径的意愿日趋强烈,国内优秀电视台愈来愈重视对电视行业的研究,特别是对节目创新模式和观众需求趋势变化的深入研究。正因为如此,一大批国内优秀的电视台迅速崛起,逐渐成为电视台企业中的翘楚!
本报告利用前瞻资讯长期对电视行业市场跟踪搜集的一手市场数据,全面而准确的为您从行业的整体高度来架构分析体系。报告主要分析了电视行业发展环境和现状;中国电视行业进出口分析;国外优秀电视节目模式与案例分析;国内外电视节目模式创新案例研究与发展趋势;中国重点区域电视行业发展状况;中国电视新媒体发展现状与优秀案例分析;中国优秀电视台经营情况与节目模式创新研究;同时,佐之以全行业近年来全面详实的一手连续性市场数据,让您全面、准确地把握整个电影产业的市场走向和发展趋势。
本报告最大的特点就是前瞻性和适时性。报告根据电视台节目运营的轨迹及多年的实践经验,对园区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审慎分析与预测。是电视台、科研单位、传媒企业准确了解园区当前最新发展动向,把握市场机会,做出正确经营决策和明确企业发展方向不可多得的精品。也是业内第一份对电视节目发展模式及电视行业重点区域进行全面系统分析的重量级报告。
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思考 篇3
一、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1.电视综艺节目的概念
电视综艺节目是各种电视节目的综合,包括电视综艺晚会类节目,电视综艺游戏类节目和电视综艺真人类节目等。电视综艺节目就是为了充分调动积极性的电子技术,如电视,音响效果的独特的表现手法的运用,时空的自由转换,独特的可视化建模。把音乐,戏剧,舞蹈相融合,将民间艺术,杂技,艺术与非艺术形式作为一个整体,,既要保持原有的艺术形式,艺术价值,,艺术的特殊功能,又要充分发挥电子创造,以满足观众的审美和娱乐的需要,提供观众对电视综艺节目的审美享受。
2.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现状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电视技术在很多方面都有了很明显的提高,为我国的电视综艺类娱乐节目发展打下了非常牢靠的基础。伴随着如今的观众对于电视节目的眼光越来越高、越来越挑剔,综艺节目一下子从众多类型的节目中蹦了出来,以它独特的综合性、参与性、媒介性及艺术性,逐渐成为深受大众追捧的电视节目类型。电视综艺节目在我国大众的生活中一直占据着非常重要的核心地位,在社会改革开放的推动下,它在我国一直成上升的趋势。然后随着它的发展,我们很清楚地看到,我国电视综艺节目逐渐出现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观念有误、品味低下、平庸低俗、剽窃满天、创意不足等等。
二、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出路的思考
1.电视综艺节目的创新与原创性
抄袭和克隆泛滥,原创不足的中国综艺节目只有在不断的竞争中去创新,针对不同的受众,追求多样化、个性化才能生存下去,任何一种节目的成功,其中都是必然有着自身独特的元素,就好比组成美丽色彩的三原色一样,电视节目只有把三原色巧妙的组合、搭配、变化,与其他娱乐节目的元素结合,综艺节目才能呈现五彩斑斓的盛况。
创新是任何事物发展都不可或缺的因素,也只有创新才能保证持久的战斗力。中国综艺节目如今所存在的最大的问题还是在创新这方面,内容单调,形式简单是如今综艺节目的通病。艺术的创作不能缺少创新,借鉴别的节目是没错的,可是如果直接拿过来照抄的话,就只能说明我们很多节目编导的创造力都还有待考证,大家可能都看到某一个节目的收视率高,但是像这类完全依靠如法炮制的手法做出来的节目完全就已经丧失了它原有的生命力,那么自然也就不会得到理想中的收益。
2.多渠道宣传
中国的电视综艺节目的数量目前还在与日俱增中,但是颇受好评且叫好叫座的综艺节目实在不多,成功的电视综艺节目离不开有利的宣传方式。《爸爸去哪儿》的宣传方式则结合了多渠道宣传的有力措施。首先,网络预热。每期的节目在开播前就会在网站上搜索到节目预告。每期的节目预告都剪辑的非常精彩,给观众朋友们留下悬念。其次,电视台宣传。再者,明星效应。该节目的参与嘉宾以明星身份也无时无刻不在给该节目进行有利宣传。节目照和私藏照都会在微博等平台展示,给该节目也带来了大量铁杆粉丝。该节目在放映阶段,媒体集体围攻,曝光抢版面、博头条等现象也在为该节目带来了大量宣传。总之,我国的综艺节目的宣传不应仅仅局限于节目制作方或电视播出平台。当然质量高才是节目制作的硬道理,节目好,自然而然就会一传十,十传百,从而变得众所周知。
3.注重受众感受
在大多数传统的电视综艺节目中,受众扮演的都是接受者这个角色,而不是参与者。节目的流程和走向都被制作方牢牢地掌握着。在这种陈旧的传播模式下,长久以来的传受双方的权力失衡使得受众的渴望获得表达的权利更加突出,所以在综艺节目的制作过程中要注重观众们的参与性和互动性,在综艺节目中,受众只有享受自己作为节目主角的快感和快乐,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其渴望融入节目的心理需求。综艺节目要想的成功便要重视并利用了受众资源的巨大传播效用。同时节目制作者也可以采取“分众化”的策略,针对不同的受众、不同的人群去设计节目,实现“小众化”的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节目的可持续发展。
作电视综艺节目,应当向受众们展示出娱乐的精神,可是娱乐精神并不意味着低俗化的恶搞等行为,作为综艺节目,它的宗旨就是让受众们感到轻松愉快,让大家能够在游戏玩笑中享受完一期节目,而不是一味强调搞笑这个字眼,要知道观众们要的不只是搞笑,而是更多有内涵有质量的东西。
【参考文献】
[1]黄望南,任远.《中国电视艺术发展史》[M].浙江人民出版社,1994
[2]蔡尚伟.《电视专题》[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3]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张国涛.电视综艺节目研究评述[J].当代电视,2003
关于坚持电视新闻节目创新的思考 篇4
电视新闻是当代社会新闻传播媒介的主力军, 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 它声画并茂, 视听结合, 已成为当代电视观众普遍的收视心理需求。面对激烈的媒体竞争和亿万忠实的电视观众, 电视新闻工作者必须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创作出高质量的电视新闻作品, 以满足广大电视观众的收视需求。从多年来从事基层广播电视台新闻工作实践的经验来看, 要提高电视新闻的质量, 笔者认为首先要在思想上和认识中牢固树立声画一体、声画融合的思想, 尊重电视新闻的基本规律, 坚持新闻创新, 就一定能创作出符合“三贴近”原则, 党和政府放心, 人民群众满意的高质量的新闻节目。
当前, 我国电视新闻创新的步伐远远落后于经济社会发展对电视新闻媒体的要求, 在新闻机构管理、新闻制作的质量与国外有较大差距, 电视新闻从采编到播出的各个环节都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诸如:信息量小、新闻不精练、画面语言概念化和模式化;形式单调 (解说词+画面+同期声) ;居高临下, 单向交流, 现场时效感差, 没有实现传授双方互动交流。
1 增强新闻的信息量
作为当代传媒最有影响力的电视新闻, 其实质就是一个信息采集、传递和接受的过程,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 人们更注重简单、便捷的方式来获取最有价值的信息。电视新闻的优势是通过高密度的视听兼备的信息量吸引观众, 赢得市场;A、要增加新闻的条数;每条新闻都应突出事件本身的意义, 运用简洁、精练的语言和画面加以报道。新闻精了、短了, 单位时间内播出的数量自然而然就多了。B、增加每条新闻自身的信息量;新闻中所包含的信息量, 应该是观众未知想知而应知的, 新闻传递给观众的有用信息越多, 新闻本身的信息量就越大。在内容安排上, 可适当考虑增加社会性、服务性普通百姓高度关注的“民生新闻”的占有量。而对一些次要的或不便视觉化的内容可做成字幕。
2 新闻更加形象化
形象化与模式化和概念化相对而言, 只有注重形象化才能增强新闻的看视性和权威性。电视新闻的形象化大体包括两个方面, 即:画面语言的个性化和文字表达的影响力。画面语言要形象化, 就必须富有个性, 要努力抓取新闻中最具表现力的细节, 重视环环相扣的情节。文字对新闻的描述再生动细致也不及一个画面来得写实和传神, 不及画面语言对视觉的巨大冲击力。
文字表达的影响力, 主要就新闻节目的主持人和播音员而言, 要求主持人的语言表达丰富生动, 新闻本身所包含的思想内容从他们的语言、表情、形象上得到体现。在改变了传统主持人风格后, 他们既是节目内容的串联者, 又是节目理念的体现者、表达者。
3 新闻形式多样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 电视传媒理念已从以传媒为中心转向以观众为中心, 理念的变化要求电视新闻要从声画两方面有所突破, 在创新中展示自己的生机与活力, 满足现代观众求新、求异、求美的信息获取需求, 电视新闻要在报道事实的同时, 注重表现形式的突破和创新, 注重宣传效果, 注重以人为本宣传理念的运用, 具体工作中要改变单一的表现形式, 充分调动画面、解说词、同期声、音响、字幕等各种电视元素, 使其在各个独立的电视新闻中得到最充分的运用, 最佳地表现主题。例如:在新闻事件现场进行采访制作, 直接发射播出的报道方式;节目编排中常规报道与简讯相结合, 独条新闻与组合式报道彼此穿插, 综合性消息与地区性或专业性报道相对集中, 形成一个个小的信息单元, 可使节目在播出上有节奏和章法。新闻播出上对重要的新闻反复播出, 而且不断补充最新信息, 或变换不同的角度报道, 不仅强化了新闻的时效性和时新性, 也弥补了电视稍纵即逝的不足, 而且还增大了电视新闻节目的信息量。新闻播报上可实行播报口语化, 突出电视新闻记者的作用, 淡化播音的作用。
4 新闻编排艺术化
新闻编排并非某些地方电视台那样按新闻产生的领导大小编新闻、排顺序, 而是根据新闻的价值大小和观众的接受心理对新闻进行有目的地排列组合, 以表达某种思想, 体现某种观念, 展示不同的蒙太奇效果。如美国发生的9.11恐怖事件, 中央台用20分钟在《新闻30分》栏目中对事件进行简洁明了的报道, 新闻事件发生的始末, 各国领导人的表态, 事件发生的连锁反应, 民众恐慌、股价下跌、飞机停飞, 石油涨价等, 围绕新闻事件将人的预知、未知和各方面信息条分缕析地展现在观众面前。围绕新闻事件进行全方位的、多视角报道, 充分满足了观众的心理需求。
5 增强现场时效感
其主要途径是:A、是现场直播;B、是与观众的互动;现场直播可以使观众接受信息的时间与客观事件发生的时间同步, 使信息的衰减降到最小, 使新闻的真实性和可视性达到最大;通过视听兼备、声画俱有、场景直观、细节生动的信息传播, 增强了观众接受信息的现场感和参与感, 获得了最佳新闻传播效果;与观众的互动是电视台体现“以人为本”理念, 增强观众参与意识, 接近观众与媒体心理距离的重大举措。电视新闻节目的互动有自身的优势, 可强化新闻的宣传效果;例如:可通过手机短信和拨打电话的方式, 有奖征集新闻线索和节目宣传语, 有奖推选最佳节目主持人, 本年度十大新闻, 还可通过演播室开通现场电话等方式, 全方位拉近观众与媒体的心理距离。
6 多元化的新闻节目体系
这是从高起点和大的视觉对新闻创新提出的更高的要求, 也是电视新闻与报纸新闻相抗衡的必然选择。电视新闻的多元化有两方面;A、是主档新闻的综合化;B、是建立专业化新闻体系。主档新闻历史长、影响大, 应该在保持现有权威性、指导性的同时, 增加综合性, 使其真正成为综和要闻。专业新闻是针对不同的收视需求设计的, 如财经新闻、体育新闻、娱乐新闻、军事新闻;还可以进一步细化为股市新闻、足球新闻、影视新闻等。电视台要根据整合后的频道定位, 推出各类专业新闻, 使之形成合理的节目系统, 成为本埠内最主要的信息提供者。在具体操作中应该特别注意三方面的问题:一是信息的全面性, 要在报道的总量上有较大的增加, 在报道面上有较大扩展;二是内容的可期待性, 要做好专业新闻的定位, 节目的内容和风格应该让观众有明确的收视预期;三是编排上与频道定位的同一性, 要在娱乐、影视、体育、科教等不同的频道对应安排不同的新闻, 吸引观众锁定频道。
主档新闻是基本消费, 而专业新闻是个性消费。两类节目同时运作, 分别适应不同观众的需求, 兼顾大众传播与分类传播, 既扩大了新闻的覆盖面又增加了新闻的开掘深度。专业频道还要注意节目的连贯性问题, 许多专业台在新闻播出和编排上缺少连贯性和科学性, 顾此失彼对现象时有发生, 这既是对观众的不尊重, 也是对频道资源的浪费。
7 新闻逐步专业化
专业化是电视新闻多元化的关键, 也是电视频道专业化的关键。专业化单个看, 观众面较窄, 但每个专业新闻都有自己的定位, 划分得越细则定位越明确, 原来被忽视的群体, 就可以得到开发。“新闻”几乎是无定位的, 它的定位就是时政, 经济新闻的定位可能是政策宣传, 也可能是生产情况等;相对而言, 股市新闻的定位最明确, 一个股民可以不看其它新闻, 但股市新闻必看, 所以专业新闻系统的建立, 会增加新闻的必看性, “锁定明确的观众群体”。
进入新世纪, 随着科技进步, 经济发展和受众消费理念的变化, 大力推进电视新闻的创新, 赢得更多受众的关注就成为当务之急, 这就要求我们电视业要牢固树立新闻立台的发展战略, 通过思维创新, 机制创新、特别是新闻节目的全方位创新, 逐步使自己成为主要的优质信息的提供者。只有这样, 才能抢占制高点, 以高质量的电视新闻节目为支柱, 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中国是世界上的电视消费大国, 我们电视新闻工作者, 在拥有电视观众和市场方面, 要比自己的世界同行幸运得多。因此, 作为一名电视新闻工作者, 要努力把握电视新闻的工作特点, 力争为电视观众创作出更多高质量的电视新闻作品来。
肃陇南742500)
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给各种媒体的发展都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电视这个大众化的媒介也在社会高速发展的同时, 遇到了激烈的竞争。为了适应当前激烈的竞争环境, 电视新闻栏目也开始逐渐上升到经营层面, 这就同时对电视新闻编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前的电视新闻编辑只需要对新闻素材进行简单的排列组合, 真实地反应新闻事件即可, 但是现在, 这种简单的方式已经很难引起广大观众的兴趣, 也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因此, 电视新闻编辑工作者也要从以往排列组合的单一模式向复杂的创作型转变, 要让电视新闻节目形成一个整体的风格, 并且具有鲜明的特色, 吸引观众眼球。
1电视新闻编辑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为了应对激烈的竞争, 电视新闻编辑一直不断地在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和业务能力, 这给整个电视媒体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生命力, 电视新闻节目也随之发生着巨大而可喜的变化。但是在发展和进步的背后, 我们也应该看到还有许多不足, 存在很多问题。
1.1内容的吸引力不够
电视新闻节目的受众是广大观众, 简单地对观众群体进行划分, 我们就不难发现, 观众中普通老百姓占了一多半的比重。但是目前, 很多电视新闻节目多注重时政类和政策类新闻的报道, 与老百姓密切相关的民生类新闻相对缺乏。而且在选题方面缺乏一定的创新性和新闻价值, 突破不了传统的选题范围直接导致了新闻缺乏新鲜感。长此以往, 观众也就对这类新闻节目产生了厌倦感和抵触心理。
1.2形式的多变性不强
所谓形式的多变性不强, 是指在电视新闻节目的包装制作上, 一直沿用以
论新时期电视新闻编辑应具备的素质
文丨梁瑞华
摘要:编辑作为电视新闻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 对节目的整体水平高低起着决定性作用。在网络和各种新媒体快速发展的新时期, 传统电视新闻遭遇到激烈的冲击, 这就对电视新闻编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
关键词:电视新闻;编辑;素质
摘要:电视新闻是当代社会新闻传播媒介的主力军, 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 它声画并茂, 视听结合, 已成为当代电视观众普遍的收视心理需求。面对激烈的媒体竞争和亿万忠实的电视观众, 电视新闻工作者必须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创作出高质量的电视新闻作品, 以满足广大电视观众的收视需求。
卢俊卿浅析电视购物节目如何创新 篇5
科技的发展给卢俊卿的生活带来了不小的影响,从不同型号的手机到数码相机,卢俊卿用亲身感受给我们讲述了移动数码产品的迅速发展。
作为一位数码产品的使用者,卢俊卿跟大家分享了他观察到的这样一种现象:安卓、iphone等系统的普及逐渐将塞班系统代替,更使诺基亚手机推出win8系统抢占市场。然而,在卢俊卿看来,系统的升级是一方面,三星、华为等厂商迅速推出四核智能手机占领消费市场,这才是巨大的变化。
随着移动终端竞争的多元化和蓬勃发展的态势,数码类产品更新的速度不断攀升,卢俊卿用相机厂商三星安卓风潮的例子告诉了大家什么叫做全方位。一年前,三星在全球正式上市了其首款搭载了安卓系统的智能相机三星Galaxy。这款智能相机不仅内置了Wi-Fi无线传输功能,同时还支持3G、4G的移动网络,所以除了不能打电话外,三星GALAXY算得上是首款可真正随时上网的数码相机。超快的处理速度加上强大的拍照和分享功能绝对可以称得上是目前最强的智能相机。
电视综艺节目创新思考 篇6
关键词:体育类电视综艺节目;创新策略;转型升级
进入21世纪,中国地方电视台地面频道和城市电视台以“民生”为口号,以“新闻”为载体,贯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将电视对生活细节的展示发挥到极致。在与中央电视台和各省级卫视的竞争中,地面频道和城市台在财力、物力、人力不平衡的状况下,凭借民生新闻和帮扶概念,为自己赢得了受众的青睐和生存的空间。但进入2012年以后,地方卫视台开始制定“大片”战略,借助极致的包装手段和一干明星阵容,谋求打造“现象级”综艺节目。然而地面频道和城市台依旧还停留在帮扶调节的层面。此时的电视民生节目因为受众年龄老化和审美疲劳,在鸡毛蒜皮的碎片化和争吵打闹的极端化道路上越做越死。
一、当前体育类综艺节目的类型
乘着2016“奥运年”和国家大力发展體育产业的东风,各大卫视计划在今年推出10余档以体育为主题的电视节目。全社会“全民健身”的氛围愈发浓烈,再加上资本对体育产业的青睐,地面频道如何在这一领域中寻找自己的生存空间?
根据以往的节目类型来看,现有电视体育节目基本基本只有两各类型:赛事直播和新闻报道。如果对运动项目没有兴趣爱好,不了解相关规则,体育节目充斥着暴力和无趣。但事实上,体育节目在类型的创新上拥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美国学者斯蒂芬森认为,大众传播在信息接触的过程中,有一部分目的在于消遣娱乐,即游戏性传播。其核心价值在于在简单明了规则环境下,参与者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比拼技能、构建悬念,形成冲突和高潮。这也是人们乐于收看体育节目和综艺节目的根本原因。 目前主流的电视游戏综艺节目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简单游戏组合模式。这类型节目设置若干小游戏,并通过主持人串联在一起,没有构建节目的框架和剧情,完全依赖主持人对节目进行掌控。国内最早一批借鉴港台游戏类综艺节目的模式基本简单游戏的串联。
(二)基于类型化的模式。这类节目通常有一套固定的规则或模式,具有原创的特点,并贯穿于每期节目当中。这种类型模式往往是该节目区别于其他节目的根本所在。从最早的户外真人秀节目《城市之间》,到现在火热的《奔跑吧兄弟》都属于这种类型。虽然每期嘉宾不同,但节目的主体框架不变。
(三)将游戏与其他专业领域或特定场景相结合的复合模式。例如厨艺与游戏相结合的《厨王争霸》;舞蹈与竞技游戏相结合的《舞林大会》;亲子类与游戏相结合的《爸爸去哪儿》;创业类综艺节目《赢在中国》等等。游戏和竞赛作为基本的规则构架,配合不同的社会关系或场景相结合,从而创造出新的节目形式。
二、体育类综艺节目创新难点
将不同的专业领域与游戏的相结合,其优势在于借助综艺节目的平台,设置特定的场景,通过游戏化手段的呈现,可以让原本陌生、疏远、隔阂、非主流的专业、题材不但呈现的好看,而且还极具新意,从而完成专业秀的游戏化。
相比之下,体育类综艺节目在创新过程中最大的难点在于:体育竞赛提倡遵守规则的精神,但综艺节目为了创造娱乐的效果,需要破坏既有的规则。体育比赛往往用来“造神”,但综艺节目有时候需要把“神”拉下神坛。体育专业性和娱乐性成为许多节目无法平衡的难题,导致的结果就是两张皮。如何不让娱乐消解了体育精神,运动员不再成为综艺的摆设。笔者认为,体育类综艺节目创新的关键在于,发挥体育的专业性,还原体育赛场上的原汁原味,实现体育精神的回归。
三、体育类综艺节目《来吧冠军》的创新策略
以今年浙江卫视最新推出的《来吧冠军》为例,这个节目做到了将“好看”融进了“导向正确”中。他的创新点在于:将专业性的难度、复杂、距离,通过最亲切、最有趣、最生动的方式直观呈现给了观众,在游戏的氛围打开了通往新认知的路。但一切表现手段的核心是为了呈现体育精神的内核。
首先,通过设置小游戏,将体育运动项目的运动的准度和力道进行了分解的可视化的呈现。例如在第一期节目里,通过设置随机打靶和扣球击板小游戏,让排球扣球依次击穿0.5、0.7、1.2厘米的木板时。通过最直观的手段让观众感受到排球的力量感。第二期节目中,展示李娜回球精准的程度也采用了类似的道具和思路。
其次,在节目制作的过程中,融合了现实记录形态与演播室两种手段。《来吧冠军》的拍摄场地设置在了一个由体育馆改造而成的演播室里。采用赛事转播与综艺节目双系统的拍摄模式,运用高速摄像机、高空摄像等专业化设备。所以观众既能够看到在体育转播中才会出现的“镜头回放”,又能够看到嘉宾们的特写表情,使得整个赛事更全方位立体的呈现。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在演播室当中创造出一个“实境”的形态,形成“户外演播室”的效果,既有演播室的流程和控制,保障了节目画质和编辑的高水平制作,又有室外的开放和随机,最大程度还原现场的真实状态。
综上所述,体育类电视综艺节目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需要把握一个核心策略——即在游戏的外衣下凸显竞技体育的精神内核。这样既有娱乐性,又有原创性,才能使节目有机会生存。就像《来吧冠军》中中国女排队员们说的那样,“我们是来玩的,玩命的!”明星队队长贾乃亮也说,“我不是来搞笑的,我是来认真比赛的。”
参考文献:
[1][美]简宁斯·布莱恩特,道尔夫·兹尔曼.媒介效果:理论与研究前沿(第二版)[M].华夏出版社,2009.
[2]尹鸿.电视真人秀的节目元素分析[J].现代传播,2005(5).
关于电视节目改版与创新的思考 篇7
电视节目改版和创新可以是一次大动作, 以新包装、新风格、新编排重新亮相, 甚至频道定位也会作一番调整, 也可以只是节目的微调, 基本格局未变。这些举措都是为了适应媒体市场的发展及受众需求的变化而采取的应对策略。只有不断根据市场需求调整频道节目运作模式, 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随大潮前进。
在频道定位的基础上进行改版, 节目运作是按一定频道定位进行的, 而改版就是要强化频道定位的收视效果。收视率是靠日积月累的人气来推动的, 需要的是相对固定的节目, 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 受众的收视需求能够得到满足的同时, 形成的收视惯性和固定收视群。无论是综合频道还是专业频道, 除了各自频道定位会有所不同外, 实现节目运作既定目标的途径是基本一致的, 包括频道形象要不断完善, 节目内容要不断出新等。
按受众需求的把握度进行改版, 有了明确的节目定位, 就有了稳定的收视群, 他们是随着节目的成熟而锁定频道成为固定的收视群的。在节目运作中, 有些是在经过精心策划后推出之初就受到了广泛欢迎, 而有些则是经过磨砺完善逐渐被接受的。
从效益评估的考量中进行改版, 节目运作都是为了实现其最终效益, 我们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这与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并不矛盾, 而是相辅相成的。时代发展会对宣传工作提出新的要求, 但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弘扬时代主旋律是不会改变的基本方向。形成品牌效应的节目往往是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赢的样板。在此过程中, 一定要搞好收视调查, 及时准确地了解分析受众需求与市场动态。
二、栏目及节目要保持鲜活
如果说频道改版涉及的多以侧重于宏观与外在形式为主的话, 那么栏目及节目改版所要涉及的就是以具体内容为主了。就电视频道播出阵容来看, 就是由栏目及节目通过一定编排连接而成的, 受众不断变化的收视需求, 促使我们必须不断的去“维护检修”这些组成播出链条当中的各个环节, 不断更新完善, 使其保持鲜活、保持吸引力。受众看电视, 关键是要看节目的具体内容怎样, 栏目及节目改版就是要使节目的具体内容怎样, 栏目及节目改版就是要使节目在“好看”的包装下, 内容也要名副其实。具体主要从以下几点考虑。
打造品牌栏目、节目、栏目及节目的运作, 无论是以成功开始的, 还是在不断改进提高后才逐渐受到肯定的, 要想成为“品牌”, 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 且不说前期策划及制作时的大量工作, 就是在推出后效果不错的节目, 也会在运作中面临需要调整的可能。“打造”品牌, 就是要对栏目及将节目进行整体和细节上的“精雕细刻”, 针对播出效果结合节目状态进行改进, 节目才能成长到一定“高度”, 不断改进完善就会使其“生存期”尽可能长。但任何改动都要有的放矢, 不能光图有新的面貌而去盲目改版, 尤其是那些已经形成品牌的节目, 以免得不偿失。
完善节目内容与结构形式。随着受众收视需求的不断变化, 节目运作也要与之相适应。受众常随喜欢的“品牌”而跟着节目走, 这就是品牌效应形成的收视惯性。每个频道都要努力打造几档这样具有支撑作用的栏目, 便可以在留住基本固定受众群的同时, 去吸引部分边缘受众。在改版时, 一定要注意把受众及节目作相应的具体细化, 如综合频道的节目类型, 专业频道的节目内容, 可根据不同受众的收视习惯、作息时间、欣赏风格、心理与实用需求等进行节目策划, 以“黄金时段”、“非黄金时段”及具体播出时间来设置安排节目。
三、节目策划要创新思维
节目改版也是某种形式、内容、理念的创新, 从节目策划到节目的制作、编排、播出等一系列运作过程, 都是在不断地改进、完善中发展的。策划推出新节目, 既是一个创造性的工作, 也是一次创新思维的过程, 新的节目内容、表现形式、风格特色, 一般总是频道改版的兴奋点、重头戏。改版旧节目, 同样离不了创新思维, 对于节目运作新的认识、受众需求新的掌握、业务能力新的提高、技术设备新的开发、节目内涵新的挖掘等, 这些因素的积累, 可为节目改版奠定扎实的基础。但节目改版与创新思维二者如何协调进行呢?
改版目的要明确, 改版是在一定的创新意识支配下进行的, 为什么要改?要达到什么效果?我们在实践中有时会遇到一些情况, 如改版计划、方案看上去很好, 但改版后的节目却达不到预期目标, 有时是因为客观条件制约, 如设备、人员、资金等难以达到要求, 有时却是针对性不够强, 带有一定随意性, 总觉着节目运作一段时间后, 就会变成老“面孔”, 很想有所改变。这种创新思维是重要的, 但也要同时考虑到, 这些没有使受众产生厌烦心理去选择换频道的节目, 其本省就是成功的。改版的目的是为了完善、提升、保持节目竞争力, 节目内容与结构形式的完美结合需要在发展中改进, 但不要损伤节目原有魅力。
创新理念看落实。创新理念只有落实到实践中才能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 渗透进改版工作能使节目不断出新, 但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科学合理的开展工作。我们在搞节目时, 常会产生一种困惑, 节目策划中因拿不出可开发的原创型节目而发愁, 选题、内容重复, 形式、风格“撞车”, 翻版、克隆有时也成了无奈地选择, 出新、创新的艰难不言而喻。实际上, 播出“版本”设置, 节目内容策划, 关键是要看整个节目阵容是否有新意、有特点, 是否具有吸引受众的“亮点”。
收视效果有标准。节目改版已成为一项常规性工作, 但在具体运作时, 有的台能够独辟蹊径走出一条成功之路, 而有的则在寻求新的突破。如央视科教频道成功打造了《百家讲坛》、《走进科学》、《探索发现》等名牌栏目, 实现了专业频道品牌化的发展战略, 对于大家就是一个很好的启示。改版其实就是根据市场动态, 承前启后、推陈出新, 从节目的定位、设置、编排, 到内容、形式、风格, 都要紧贴市场变化, 充满朝气的时代精神有利于节目保持活力, 能促进节目随受众需求同步发展。
总之, 改版工作还将继续, 我们应该努力做到在实践中勤于思考, 不断分析总结, 坚持用创新理念去搞经营, 求真务实, 积极探索, 为节目改版工作提供有效地经验。
摘要:在电视媒体市场运作中, 要增强可持续发展的势头, 实现效益最大化, 就必须不断地进行节目改版, 无论这种运作的周期性如何, 受众对于“新”的收视需求是不会改变的。但这些“新”节目究竟应该是怎样的?如何进行科学合理的改版?这是我们电视媒体值得思考的。
关键词:电视,改版,创新
参考文献
[1]、叶子《电视新闻节目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2]、孙宝国《中国电视新闻节目形态研究》新华社出版社.2008年版。
电视综艺节目创新思考 篇8
县级电视台新闻节目的报道内容多涉及该县自身利益,使观众了解该县整体发展方向,是县内最为重要的电视节目。因此,县级电视台的新闻节目应着重于新农村建设,确定新闻节目的方向,在节目的策划方案上努力实现创新,使县级电视台成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重要桥梁,服务于当地政府和民众。
二、县级电视台新闻的定位
当前,纵观我国大多数县级电视台的新闻类节目,内容多集中于农村、农业、农民等“三农”问题,在我国新农村建设中起着极大的舆论导向作用。当前新闻节目虽为所有电视节目中的收视率冠军,影响力巨大,但我国电视观众多将目光集中于省、市级的新闻,对于县级电视台的新闻节目的关注率极低。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的各个方面、各类问题,均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也是民众密切关注的方向,而通常县级电视台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宣传平台,舆论导向作用巨大。因此,县级政府应积极同县级电视台一起做好新闻类节目的定位,实现新闻节目效果最大化,即从农民的角度出发,对民生问题进行着重报道,关注百姓日常生活。例如,2010年5月,广宁县电视台开播的民生栏目《百姓映像》,将众多蕴藏在城乡基层的奇闻逸事、社会焦点、民生资讯、致富典型等观众喜闻乐见的资讯题材在电视屏幕上一一真实地再现出来,不仅丰富了广宁观众的文化生活,很多的致富典型还对促进广大人民群众奔康致富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
三、县级电视台新闻节目的创新发展
(一)记者进基层,加强与群众的沟通与联系
记者采访作为新闻类节目中新闻素材的来源之一,应深入基层,加强与群众的联系与沟通。县级电视台的新闻节目多针对与民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民生新闻,新闻记者只有深入基层,增加与群众的沟通,了解农民实际需求,才可准确定位,挖掘到民众关心的新闻报道,符合民众心理需求。一般来说,新闻记者在内容的选取上应接近受众利益,减少地理及心理两方面的距离,增强民众在新闻节目中的归属感。县级电视观众的关注点多为发生在本地的,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事件,因此应紧紧抓住县级电视观众的心理走向,加强对民生题材新闻的挖掘力度,加强与民众的沟通交流,充分展现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感以及服务民众的职业素养。除此之外,还应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民众关心的各个方面,进行连续报道或系列报道,引起民众的兴趣,保持观看热情。例如,《话说广宁》是由广宁县电视中心负责经营的一档栏目,着重反映广宁县的奇闻逸事,让人们更多地了解广宁的悠久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奇闻逸事。再如,民生栏目《百姓映像》所分的三个方面,《百姓人物》以广宁县各条战线各个行业的典型人物和外出珠三角等地创业的成功人士为摄制题材,对各种致富典型、好人好事、奇人异士进行宣传报道。《百姓天空》深入基层一线挖题材、访百姓,搜罗奇闻逸事、反映社情民意,网罗百态民生。《百姓聚焦》关注民生热点,报道群众心声,引导社会舆论,对经济社会有序发展起到了良好的舆论监督作用。
(二)提高采、写、编、制整体水平
在新闻节目的制作过程中,主要分为采、写、编、制四个过程,这四项内容的整体水平决定着新闻节目的水平。当前,县级电视台新闻工作者的思想多数较为陈旧,依旧沿用传统的采访、写稿、编制流程,对于新闻节目的质量影响较大。例如,长期以来对于典型人物的报道,均局限于固有的传统模式,报道内容陈旧化,形式格式化,已经不能达到预期的宣传教育效果,甚至引起了大众的逆反心理。新闻节目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多部门协调配合,最大的发挥各职位的作用,因此提高相关人员的素质必不可少。首先,在招聘过程中,应严格把关,针对性地进行专业面试、笔试,以及相关专业技能考核;其次,对于已应聘人员,积极组织专业技能培训,邀请专家进行讲座或授课,更新老员工的现有知识和技能;最后,定期选派记者外出学习交流,组织建立自主学习小组,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学习,调动县级电视台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提高积极性,实现采、写、编、制等过程的创新,打造精良的、观赏性较强的新闻节目。
(三)内容要创新,满足广大受众需求
在新闻内容的选择上要积极创新,满足广大观众需要。县级电视台作为县级政府活动及传播相关会议精神的工具,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当地政府的活动和工作,均有较为详实的报道,观众可从中获取许多有价值的信息,但此类新闻报道通常具有一个显著特点——单调乏味,往往使观众失去耐心。因此,在新闻内容上,要逐步实现创新,运用独特视角,缩短繁杂冗赘的语言,简单明了地报道近期要闻,抓住民众视角,注重新闻的有效信息量,控制好新闻的长度,加强新闻的舆论引导作用。除此之外,还可利用微信、微博等公众平台进行相关新闻内容的推送,方便民众发表自身看法,使电视台了解民众需求和建议,并及时改进,促进节目的长久发展。例如,电视新闻中的头条新闻具有“龙头”和画龙点睛的作用,他直接体现了新闻编辑的意图和新闻事件的重要性,也直接影响到观众收看新闻节目的兴趣。因此,应将这条关系民生大事、群众普遍关心的民生新闻放在头条播出,从而体现编辑敏锐的政治头脑和关注民生的重要性。
四、结语
在县级电视台的定位方面,应从农民的角度出发,对民生问题进行着重报道,关注百姓日常生活。同时,记者应深入基层,加强与群众的沟通与联系,新闻部门相关工作人员应努力提高采、写、编、制整体水平,在内容上实现创新,满足广大受众需求。
参考文献
[1]钟君宏.县级电视台新闻节目策划与创新[J].科技传播,2014(1):11-13.
电视综艺节目创新思考 篇9
以京郊怀柔为例, 没有安装有线电视仍使用室外天线直接接收的电视也就能看到将近十个频道的节目, 而有线电视用户则可以收看50多个频道的节目。其中包括中央电视台的15个频道, 北京台10个频道, 还有教育台和各省市的卫星电视节目。这50多个频道也包括了怀柔电视台的两个频道, 怀柔电视台的节目在制作、包装上存在差距是肯定的。可以选择的频道多、大台的精品节目多, 自然给观众在择优淘劣的选择上创造了条件, 即便是以电视为职业的人也不可能仅仅只看自己做的节目, 也会在各个频道间选择自己喜欢的节目, 一般观众就更无可厚非了。如果加上VCD、DVD以及网络视频的众多选择, 地方台自己的节目就可以用漂浮在茫茫大海上的一片叶子来比喻了。和中央台、省级台比较, 区县电视台的节目制作从人力、物力到题材的广泛性、制作队伍的相对素质等方面与大台都难以抗衡。
地区电视台建台节目越来越多, 质量在逐步提高是有目共睹的。但是也应该看到, 自己在进步, 大台一样也在提高。大台提高的幅度要大得多。和大台做比较, 说明他们在节目制作上的优势和质量上的出众, 并不是在摆放弃努力的理由。区县级电视台立足自己的优势、更好地利用现有设备、提高制作队伍的素质和制作水平可能存在一定难度, 但并非绝对没有可能。
一、区县级电视台的最大优势是节目表现对象的“本土化”特征
区县级电视台的记者大多数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 不是当地人也是主要生活在这里的, 他们与自己的家乡有着千丝万缕难以分割的关系, 节目反映和服务的对象是当地也只能是当地。在准确把握和理解所反映的人的思想观念和事件的来龙去脉上更有发言权。虽然说在题材选择的广泛性上难以和大台抗衡, 但也是仅就地域的宽广程度而言。怀柔有14个乡镇、2个街道, 生活着30多万人口。每个乡镇街道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都在变化, 每个人的身上都有着有别于其他人不一样的生活需求和成长故事。在文学上这就是所要表现的区别于其他的“这一个”。只要深入了解他们, 节目题材就不难发现。怀柔电视台无论新闻节目还是专题栏目多年来所立足的正是以反映怀柔地域的“本土化”特征而立足和发展的。仅拿《周日报道》来说, 这个最早以关注民生题材而创办的栏目得以发展并受到好评, 能够延续下来的原因也正是因为它比较能贴近生活、贴近百姓。怀柔以外的电视台反映怀柔的节目不可能经常出现, 北京电视台也不会天天有, 而不管是《怀柔新闻》、还是怀柔电视台的专题节目则内容上大都是反映怀柔本土的人和事的, 那事就是上班路上的所闻所见, 那人就是熟知的邻居同事, 怀柔的老百姓喜闻乐见。所以, 继续关注民生、立足本土仍然应该也必须是区县级电视台节目制作的发展方向。当然, 其中最主要、最关键的问题是如何提高栏目质量, 把节目做得更吸引观众。
二、要提高栏目质量, 把节目做得更吸引观众的关键是人, 也就是制作者的素质和水平
电视艺术是团队合作的产物, 每个参与节目制作的人必须是一个热爱电视艺术的人, 只有在这个前提下他才可能发自内心地主动去钻研节目创作过程中“怎样反映内容是最理想的方法”?“怎样把稿子写得更出彩儿”?“怎样拍摄才能在真实地反映人和事的基础上让镜头富有美感”?“怎样剪接我的整部作品才会得到最流畅的效果、才能让观众乐于接受并过目不望”?这些贯穿在制作过程中包括了策划、撰稿、摄像、编辑制作过程里的主要内容解决好了, 节目本身的成功应该说是比较好地完成了。这个过程的提高需要理想的工作环境, 更需要个人悟性的培养和力争把工作做好的积极态度。一个成熟而敬业的团队可以产生1+1>2的成绩;反之, 可能1+1却得不到1的效果。只有这个创作团队的每个人都把每一条、每一期的节目制作当成完成一件艺术作品来完成, 节目才能成功。这个团队的每个成员的作用都很重要, 而其中领头人和策划人的作用则尤其重要。一个比别人拿钱多做事不多、比一般成员还不了解机器设备和制作流程的领头人只会涣散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区县级电视台的记者“半路出家”的多, 接受过专业教育的少, 勤于学习才会缩小水平和能力上与专业人员的差距。学习的过程除了学习书本知识外, 还包括向经验丰富、技术精练的周围同事的请教和学习、向其他台的优秀节目的借鉴和学习。应该发挥整体策划的作用, 众人拾柴火焰高, 发挥每个人的优势, 做到优势互补。一个素质较高、业务精良的团队是高质量节目的保障之一。接下来所要做的, 就是栏目或节目的发展提高中的出新和创新了。
三、出新和创新的关键在于一个“新”字, 这要发现和研究新问题, 也要力求在遇到老问题时拿出新办法、新点子、新举措
有理论说, 一档栏目创办两年以上就相当于一个老人了, 特别是在今天频道众多、各个电视 (下转第252页) 台节目不断出新的情况下, 栏目一成不变的陈旧样式的逐渐不被看好、渐渐失去观众是顺理成章、无可厚非的事, 所以就必须创新。有心人可以发现, 即便类似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那样许多坚持了很久的电视栏目也不是多年前的老面孔了。出新, 就是要果断地屏弃老栏目, 开办新栏目。创新, 则是在原有老栏目的基础上不断改进, 丢弃陈旧的不再被观众喜闻乐见的老套路, 从策划、包装、制作到反映角度、表现形式的吐故纳新、以旧翻新。策划创新, 就是在选题策划时就求新奇感, 不走别人的老路子;即便是类似“炒冷饭”似的需要反复宣传的重点题材也应该另辟蹊径, 杜绝鹦鹉学舌似的人云亦云。包装创新, 就是在栏目设立上改进片头片花的设计样式, 要求音乐、标志与节目内容的贴切, 即足以展示栏目特色又以新鲜感示人。制作创新, 包括节目制作中的技术创新和表现形式创新两个方面。技术创新是要充分利用好设备, 毕竟现在的非编设备已经大大地优于线编设备了, 有许多特技可以利用。需要注意的是特技的使用是为节目内容服务, 不是越花哨越好。表现形式创新是一个比较有可为的方面。仅拿怀柔电视台《周日报道》为例, 过去几年坚持的做法都是在多条节目之间以主持人串连的形式一贯到底, 类似于BTV《第七日》的形式。也尝试过中间用片花过渡, 也增设过像《环卫你我他》、《安全之窗》、《奥运先锋》等子板块, 但似乎都不是特别理想。现今, 栏目的杂志化已经是一种趋势, 比如《东方时空》的样式就是一个代表, 如果把它比喻成一棵树, 那么可以说这棵树是在《东方时空》的总标题下的一个大栏目包含着几个板块如《连线》、《时空调查》、《人物》、《故事》等树叉般的子栏目共同树立起来的。怀柔电视台的专题栏目有的貌似已经形成了板块, 但仔细分析大多还是在就同一话题或主题来切分成为“简讯”和“专题”两部分, 实际是并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杂志型栏目。所以, 2008年底《周日报道》加强了包装并且进行了改版, 在总栏目下分设了《焦点新闻》、《平凡人生》、《说长道短》、《奇闻趣事》等子栏目板块, 视内容特点轮流播出。《焦点新闻》以百姓关心的话题为主, 展开讨论;《说长道短》把“好”的“坏”的富有代表性的普遍现象加以展示并做深刻解剖分析, 力求入木三分;《平凡人生》以人物为主, 讲述百姓百业故事。各个板块分别用主持加访谈、主持加纪录、完整专题片等多种表现形式作为表达手段, 整个栏目和板块间力求既相对独立又完美统一, 形成一档真正的杂志型专题栏目。和大台的众多栏目相比, 除表演类栏目之外, 大台一天内滚动播出的社教类专题栏目就有十几个, 多于或者相当区县台一周的栏目量。前面说了, 大台的选题地域大;地方台台小、选题地域窄, 开办综合的杂志型栏目的优点正可以把选题范围拓展得更加宽广大量, 又与现有其他栏目的定位极少撞车, 在特定时期还可以做长篇连续作品。多板块结构组合的杂志型栏目应该是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
电视综艺节目创新思考 篇10
1 对新闻播音员播报方式的再认识
近年来, 播音员在播报新闻的意识上有所加强, 但是在播报技巧上、在思想感情的运动状态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从新闻播音发展的角度来衡量, 各台播音员已经开始寻找新闻播音的突破点和创新点。近几年中央电视台的改革也在大刀阔斧地进行着, 如《新闻联播》播音员新面孔的不断出现, 给传统的老牌新闻节目带来了一股清新、自然之风, 节目的配音也趋于自然、亲切、生活化的语言。而地方台的新闻节目也在创新节目方式, 有一个人播的, 有两个人甚至三个人播的, 方式五花八门, 但是目的只有一个, 吸引观众的眼球, 满足观众的口味。因此, 在继承与发展的要求下, 我们归纳起来的新闻播报方式是:在语言的表达上, 采取综合吸收的方式, 博采众长, 既要学习《新闻联播》的稳健大气, 语言规范, 不失中国国情的权威性和导向性, 又要学习港台媒体的自然亲切、语速较快, 有较强的口语表述。
播音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 它的任务是把文字稿件或腹稿, 转化成目的明确的有声语言, 播音员进行这项转化工作, 是简单地出声念字, 或是象说话般顺其自然, 还是经过一系列的准备、酝酿, 使自己的思想感情处于运动状态, 再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形之于声?毫无疑问答案应该是第三个。语言要表达思想感情, 还要发挥社会功能, 给人以启迪和感染, 因此, 说话的人自己就必须在目的明确、具体感受的基础上由己达人, 表意传情, 或以事省人, 或以理服人, 或以情感人。
播音既然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 因此必须要亲身参与节目稿件及串词的撰写或修改, 变成适合自己播报的语言方式, 使得对节目内容、主题能够充分把握, 体会颇深;有体会就有了真情实感, 于是在撰写文稿时就有了创作冲动, 这种创作冲动逐渐加强、丰满, 于是在播音与配音时就有强烈的播出愿望和责任感, 思想感情会积极运动起来, 情绪饱满, 语言鲜明生动。通过生动的话语, 态度诚恳、感情真挚, 拉近了播音员与观众的距离, 通过讲述新闻事件达到以声传情, 和观众一起理解、感受事件背后所揭示的深刻的历史意义。
2 对新闻评论类节目主持人创新的再认识
对人或事或社会现象做出实事求是、合情合理的分析议论, 是新闻评论类节目主持人应当具备的能力。新闻评论类节目主持人的言论无论长短都应该追求亲和力与公信力的有机结合, 这正是主持人集社会性与人际性于一身的职业角色所要求的, 也是主持人社会责任感和平易通俗的传播特色的集中体现。因此, 我们归纳的新闻评论类节目对主持人的要求是:对人或事或社会现象做出实事求是、合情合理的分析议论, 节目中主持人要从容自信, 具备较深厚的知识底蕴, 语言有较强的表现力, 穿透力, 感染力, 简洁明了, 生动耐听, 整个节目节奏把握的较好, 具备一定的临场应变和即兴发挥能力, 坚持形式始终为内容服务, 给观众传递大量的信息内容, 在把新闻讲评清楚的同时, 也保证了较大的信息量, 并加强了观众的参与性。大众传播中的一种传播形态, 就应表明其独有的使命、重要的责任、审美的价值、精品的意识。出于这种目的和促进播音主持业务不断创新发展的义务, 我们有必要注意播音主持存在一些问题。
2.1 播音与主持两者概念要分清
播音员和主持人是不同的两种“角色”, 虽然两者都是用语言来表达的, 都是电视台联系观众的纽带, 并且共同承担着宣传政策法令、传播信息、普及知识、提供多种服务等重担, 但是两者属于不同的范畴, 在身份、职责和交流方式三个方面都有所不同。播音员的职责是将文字信息经过二次加工转换为有声语言, 就是把新闻读给受众听, 是撰稿者和受众之间的纽带和桥梁, 他们要把各种信息客观、准确、规范、严谨的传达出去。主持人则要在一次节目中“主持其事”, 组织串联节目的各个部分, 主持人始终处在与他人与众人的思想和情感的交流之中。主持人是以真实的个人身份组织、串联节目内容, 同时又能亲自参与节目并从头至尾在节目中起主导作用的单个的人。主持在语言的方式和处理上, 表达的规则和显示上, 与播音有着明显的不同;但是二者也有共同之处, 即真情实感的流露, 状态积极的播与说。
2.2 播音创作要有激情, 播出状态要积极, 有播讲愿望
新闻播音是各台的旗帜, 也是最难把握的播音文体, 是对播音员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的全面考验。能不能在极短时间内把握新闻主旨, 能不能准确清晰地向受众传达各种信息, 取决于播音员的新闻敏感、政策水平、对新闻的领悟能力以及过硬的语言功力。目前播音员普遍出现的问题是:语言目的游离, 语势平, 语流涩, 没有松紧疏密、高低起伏的变化, 主次不分明, 没有交流感和积极的语言状态, 没有播报愿望, 只是平铺直叙走形式般不出错地应付播音工作;或是被动地说别人写好的串词, 对新闻稿件缺乏应有的关注和投入, 激发不起创作激情;有的年轻播音员面对镜头比较生涩, 没有心理感受, 心里没内容, 没有服务感。有的播音员过于稳重而缺少变化, 强调了吐字发声而忽略了语流的变化。
2.3 主持人个人在节目中的角色定位
有些民生新闻节目有误区, 倾向于单向式的个人表演和滔滔不绝, 缺乏双向性地和观众的交流互动, 形式大于内容, 出现了“演艺化”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为风格而风格”, 只从形式上标新立异, 新闻消息成了“说评书”, 在节目里随意调侃, 显得油滑, 离开了新闻消息类节目的本体特征, 形式与内容不协调。主持人忘记了自己的社会角色, 一心想展示自己的个人化而不是个性化, 一些民生新闻的主持人则以光头、穿唐装、拿扇子来彰显个性, 突出自我, 用的是观众给予的话语权而表现自我, 角色定位错了, 这也是创作形式的错误, 主持人用技巧掩盖了真实内容, 忽视了节目内容, 喧宾夺主。我们应该牢记:观众主要看的是节目内容, 而不是节目形式。
2.4 杜绝主持与配音“两张皮”现象
这里所说的“两张皮”, 是指播音员、主持人在主持节目过程中, 在演播室里的主持语态是一种风格, 而在后期的片子配音中又是另一种语态, 从而使节目内容听起来看上去有区别, 不能达到语言形式和节目样式、节目风格的协调统一。
3 从播报的多样化看播音主持工作的继承传统和改革创新
目前, 国内对播音和主持划分得还是比较清楚的, 大体上说, 播音是有稿播出, 主持是无稿播出, 即一个是播, 一个是“说”。但是有些节目是播中有说, 说中有播, 甚至有的还有对话和朗诵, 语言运用形式多种多样。这就意味着我们的播音员、主持人必须具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 能够在区分播音与主持概念的前提下, 自由运用各式各样的语言表达方式, 让创作更完美, 更经得起推敲, 更能体现语言的美感, 而语言美感不仅体现在作品中, 同样显现在播音主持中, 使播音主持展现出音色美、韵律美、和谐美, 需要播音员、主持人对审美有更高层次的领悟和更深层次的体味, 以适应日益丰富多彩的节目要求。从播报的多样化及业务能力的拓展上看, 我们有必要提到播音主持工作的继承传统和改革创新。以往在新闻行业内或观众中, 总有一种看法, 即一提“字正腔圆”就与“呆板生硬”划等号, 一提传统就与照本宣科划等号, 结果把僵化的、毫无创造可言的固定腔调扣在了传统播音头上, 在这里, 我们有必要为传统正名, 首先, 从专业层面看, 播音传统是正确的创作道路, 是明朗大气的中国气派, 是扎实而灵活的基本功。其次, 只有理解传统才能发展传统, 才能改革创新, 很多优秀播音员在节目中表现出的时代气息和现代意识, 就是继承传统和改革创新相结合的重要表现。再次, 传统本身在发展, 它具有由过去出发, 穿过现在并指向未来的变动性, 播音员、主持人都是依托节目存在的, 节目在改革创新, 机制也在改革创新中, 理所当然对播音主持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我们必须与时俱进。
4 从主持人的作用看其在传播中的责任
从主持人节目形态的现实看, 主持人在传播中有话语权, 而且在节目环节的推进、深入, 节奏的把控、现场气氛的调节等方面有实际的驾驭权。如何运用和处置话语权、驾驭权, 以实现节目的传播意图, 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主持人所说的话, 是否坚持了正确导向, 是否符合有关政策、是否合理、是否得体、是否符合中国优秀文化的传统, 是否体现出真诚深刻的人文关系, 能够产生何等社会效应, 现场只有主持人自己控制, 并且随时经受观众的检验。我们的主持人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先进文化, 不可迷失方向, 以浅俗低劣的东西取悦观众。必须清楚, 随心所欲、肆无忌惮的调侃、戏说, 是具有消极影响的, 会使观众审美趣味狭窄化。
面对机遇和严峻挑战, 我们倍感任重道远, 我们的任务是广采博收、继往开来, 培养出在新闻事件中勇于担当并善于发言的专门人才,
我们要有危机感和紧迫感, 克服浮躁心理, 以平和的心态耕耘不辍, 学习不止, 不断创作出高质量的节目, 为新时期的播音主持工作增色添彩。
参考文献
[1]项延杰, 赵艳波.论播音员与主持人应具备的素质.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7 (16) .
[2]谭宗琪.浅议新闻节目主持人的素质.声屏世界, 1994 (2) .
浅谈油田企业电视台节目创新 篇11
辽河油田有线广播电视台始建于1984年,至今已有三十年的时间,负责利用闭路电视网络收转中央、省、市台电视节目;负责自办以油田新闻、专题、专栏和文艺节目为主的综合节目。多年来,在新闻舆论宣传、打造企业形象、服务生产生活等方面为企业做出了积极贡献,依靠电视节目在职工群众中赢得良好口碑。
可是说,电视台一直是企业的喉舌和舆论阵地,一方面紧密围绕油田中心工作开展电视宣传,创办精品节目,提升企业知名度和美誉度;一方面做好网络传输维护,服务电视用户,促进矿区和谐,外宣工作在行业内也名列前茅。节目和网络互为依托互相促进,节目和经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目前,很多观众对品牌栏目的关注已经形成习惯,为更好体现企业电视台的服务宗旨,提高栏目制作水平,近几年,在栏目设置、节目质量上求新求变,主要在以下方面实现突破。
一、新闻节目引领舆论导向,强化宣传、服务大局,做好油田电视宣传工作
《油田新闻》自电视台开播以来一直是全台的王牌栏目,也是油田广大干部职工家属每晚最为关注的节目,该节目每周5期,全年播出260多期,播发各类新闻稿件1800余 条。每期大约15分钟左右,新闻9至10条,内容大致包含:领导活动、重大事件、重要会议;生产动态消息;深度报道、热点关注;社会新闻由记者、通讯员均供稿。
《油田新闻》这个信息窗口,能够传递方针政策,反映生产生活,反馈群众呼声,特别是紧跟时代脉搏和企业发展思路,针对不同阶段工作重点展开的战役性宣传,引领了舆论宣传导向。近期先后开办的《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增储稳产降成本 安全优质提效益》、《安全環保大检查》、《寻找最美辽河人》、《聚焦外部市场》、《健康在辽河》等栏目与企业中心工作紧密契合,与领导的战略思想同频共振,使电视宣传成为上传下达的纽带,企业和群众沟通的桥梁,同时启发引导职工群众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为油田的持续稳定发展和矿区的和谐稳定积极努力。
《辽河论谈》关注油田大事和社会热点,在深度和广度上成为《油田新闻》的延伸和补充;节目风格以嘉宾访谈为主,对中心议题展开讨论,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辽河论谈》每周一期,每期30分钟。近期重点关注了“基层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增储稳产降成本、安全优质提效益”劳动竞赛、“健康在辽河”、“HSE体系推进”、“公用事业改革”和教育、养老等话题,充分运用新闻媒体阵地,引领舆论导向,服务生产建设、改革发展大局。
二、民生、综艺服务节目丰富电视荧屏,强化精品意识,创作高质量、高品位的优秀电视作品
《给我加油》栏目是电视台在2011年倾心打造、隆重推出的一档大型竞技类栏目。此前在锦采、欢采、曙采开展了水上项目的角逐,各采油厂以基层大队级单位为参赛队,比技巧、拼实力、赛风格,参赛队员激情投入,奋勇争先,展现了良好的精神风貌和拼搏精神。栏目在节目形式上进行了大胆创新,不断增强娱乐性和可视性。在上年度兴隆台地区十家单位参加活动的基础上,今年,栏目组又在高采进行了节目拍摄。
从节目策划、拍摄基层宣传小片到现场录制、后期剪辑,每年一个周期,集中现场拍摄40天左右,每轮拍摄52期,每周播出一期。该节目播出以来因其参与度广、娱乐性强、油味浓郁而受到职工家属的广泛关注和喜爱。这种由普通职工自己唱主角的节目贴近实际、贴近生活,不仅丰富了矿区职工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凝聚了队伍,增强了团队意识。该栏目先后获得全国十佳电视优秀专栏奖、中国行业电视节目展评一等奖、中国企业电视节目评选文艺类一等奖等殊荣。
为满足普通百姓收视需求,2011年创办的民生节目《新闻超视》经过三年的探索完善,目前已在观众中赢得了较高的收视率。该节目每周5期,每期30分钟,全年播出252期,采编播发本地民生新闻1512条,开播栏目、系列报道等60多期次。全新改版后进一步加大了信息量和本地新闻的比重,再加上《油城交通行》、《天气姐妹花》和《每日有报》三个板块,进一步强化了清新自然的亲民风格;同时,结合时事焦点、百姓热议梳理综述,链接背景,挖掘内涵,评说影响,全方位的立体报道赢得了油城广大观众的关注和好评。
多年来,电视台持续加大外宣工作力度,及时宣传企业重大举措,在省内、行业内乃至全国进一步提升辽河油田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为打造辽河新形象做出积极贡献。1990年成立辽宁电视台驻辽河油田记者站,在辽宁电视系统与14个地级市平级,这在企业电视台站中也是唯一一家。记者站在省台年均播发新闻30余条,连续多年获得省最佳记者站称号;1997年集团公司影视中心成立,电视台开始定期为其传送新闻稿件,原来每周传送一次两次,现在几乎每天都传送,去年在集团公司《网络电视新闻联播》中播发新闻929条,《中国石油联播》播发新闻60条;送稿量和上稿量多年来一直保持在前两位;另外,每年在中央电视台播发稿件近10条,并多次在省、行业及全国性新闻、综艺节目评选中获得一等奖,特别是在石油行业内,一直用作品和实力捍卫着领军地位。
三、电视网络连接千家万户,优质节目服务百姓生活,持续提高服务质量,确保油区有线电视网络平稳运行
数字电视建设全面完成、运行平稳。数字电视建设是一项技术要求高涉及面广的复杂工程,油田电视台仅用一年时间就优质高效地完成了辽河油田数字电视建设工作,2012年7月数字电视网络覆盖整个辽河油田矿区,经过近两年的平稳运行,数字电视的优势更为凸显。
有线电视、无限服务是其服务理念,现在辽河油区数十万职工家属收看辽河油田电视台传送的电视节目,数十家二级单位电视台(站)通过光纤转播电视信号,所属有线电视网覆盖盘锦、锦州、沈阳等地的多个油田矿区,系统内共传送百余套节目,各省市上星的节目也将陆续变成高清。
关于电视综艺节目的创新发展浅探 篇12
1 目前地方电视台综艺节目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1 过分迎合大众, 节目品质不高
观众是电视节目收视率的保障, 随着电视综艺节目的深入人心, 电视综艺节目在开发的过程中逐渐出现各种问题, 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在格调和内容上趋向于庸俗、肤浅。有些地方的电视综艺节目甚至把收视率及广告收益作为工作目标, 过分地迎合大众, 在一味追求娱乐性的过程中逐渐失去综艺节目的价值性, 综艺节目品质严重下降。这种电视综艺节目虽然在短期内能够取得较明显的商业价值, 但是其存在的负效应是很大的, 观众会逐渐发现这种综艺节目的虚假性及枯燥性, 最后只会导致观众的大量流失。
1.2 在传播内容上存在着弱智化、审丑化现象
电视综艺节目的内容是吸引的主要因素, 但是从目前来看, 有些电视综艺节目为了增加所谓的趣味性, 把“愚乐”当成趣味, 节目内容空洞无聊, 毫无品味而言。观众在观看过程中, 不需要任何的思考, 设置的一些环节、问题更像是愚弄观众一样, 将综艺节目的肤浅、平庸毫无遮掩的展露给观众。有些电视综艺节目甚至把挖掘和透露别人的隐私作为节目的卖点, 对人们的审美观造成混淆, 在这种低俗的节目的长期熏陶和影响下, 观众的鉴赏能力和判断能力势必会受到影响。
1.3 节目内容、类型跟风现象严重
模仿跟风是当前电视综艺节目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 随着一个综艺节目的走红, 其他电视台也相继推出类似的综艺节目。这类综艺节目不仅名称相似, 内容上更是大同小异。一开电视, 在许多电视台都能看到类似的综艺节目, 毫无新鲜感, 久而久之人们逐渐对这类综艺节目失去兴趣, 甚至产生反感心理。因此, 这种毫无创新, 一味的模仿、跟风推出综艺节目的做法, 是非常不利于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的。
2 电视综艺节目发展趋势分析
2.1 综艺节目题材多元化
电视综艺节目在电视媒体快速发展的过程中, 随着节目制作水平及相关投入的加大, 电视综艺节目也逐渐由单一的形式走向多元化的类型, 节目在主题设计等方面得到极大丰富。综艺节目根据不同层次关注的需求设计出了各种类型的节目, 如符合儿童需求的益智游戏类节目, 迎合中老年需求的养生类互动节目等。
2.2 综艺节目发展地域化
结合地域特色进行创新发展是电视综艺节目的一大发展趋势。我国地广人多, 在许多方面都体现出很大的地域性, 而人们对于不同地域的文化、生活等是很感兴趣的, 针对这一点, 近年来综艺节目结合各地方特色, 设计出了很大颇具地域性的结合。如近年颇受观众喜欢的《舌尖上的中国》等大型综艺节目, 节目配合认真、求实而又不乏趣味性的讲解, 展示中国大地上不同地域的美食做法, 并在当中融入传统知识, 带领观众探究不同地域的美食文化, 这样的综艺节目是很少观众的喜爱的。
2.3 综艺节目通俗化、平民化
以往, 电视综艺类节目往往“高雅”的形式展现, 而随着社会的政治与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人文关怀观念的不断提高, 电视综艺节目品种、样式也在不断变化, 综艺娱乐节目大受人们的青睐, 综艺节目发展呈现“通俗化”“平民化”的趋势。许多游戏娱乐节目设计各种游戏、竞赛、趣味问答, 通过普通市民的参与, 寓教于乐, 节目体现出很大的平民参与性。湖南卫视的娱乐游戏节目《快乐大本营》多年来一直深受观众的欢迎, 就在于其具有很大的娱乐性, 人们在观看过程中经常开怀大笑, 得到很大的放松。
3 当前地方电视台综艺节目的创新发展策略
3.1 提高文化内涵, 提升综艺节目品质
低俗、无品味的综艺节目也许在短时间内能够吸引观众和取得极大的商业效益。但是, 文化内涵才是电视综艺节目长久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支撑。尤其是当前娱乐市场不断被各种新兴的媒体所占领, 传统媒体受到了极大冲击, 许多综艺节目在一味追求趣味性、娱乐性的过程中, 在节目内容和形式上逐渐出现肤浅、媚俗化等问题, 严重影响综艺节目的品质。因此, 电视综艺节目要实现健康发展, 就要不断强化和提高文化内涵, 提升节目品质, 确保节目的价值性。综艺节目在内容上应该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品位, 有效地将节目的娱乐与文化进行融合, 制作出高品质的综艺节目, 这种具有文化内涵的节目才能真正成为大众的精神食粮, 才能留住观众, 更好发展下去。
3.2 加强互动传播, 扩大综艺节目受众面
观众是电视节目生存和发展的动力, 综艺节目也一样, 只有不断扩大节目的受众面才能保持节目的顺利发展。与任何的大众传播媒体一样, 电视综艺节目要想吸引和留住观众, 就要以受众为本位, 顾及观众的需求与感受, 充分调动观众的参与性。一方面, 电视综艺节目传播者要充分的尊重受众, 为受众着想;另一方面, 传播者要树立起服务受众的意识, 以为受众提供更多的服务为工作目标。此外, 在综艺节目中有效采取“平民化”“生活化”传播策略, 以接地气的电视综艺节目为平民百姓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自我展示平台, 在实现电视综艺节目的互动传播中促进综艺节目创新发展。
3.3 立足本土化, 促进电视综艺节目创新发展
立足本土进行发展对于电视综艺节目的创新发展非常有意义。一方面, 电视综艺节目的观众首先是本地的观众, 要赢得本土观众的喜爱, 就必须从本土的特点出发, 在综艺节目的内容、展现形式上要充分考虑到本土观众的喜好及特点;另一方面, 随着国际化进度的不断加快, 越来越多的境外电视综艺节目进入我国, 许多电视媒体也通过模仿借鉴推出了类似的节目, 电视节目如果在模仿借鉴的基础上, 融入地方特色, 立足本土进行创新, 那么就可以避免生搬硬套、机械模仿, 实现创新发展。此外, 随着电视媒体市场竞争的不断激烈, 电视综艺节目想设计出令人耳目一新的综艺节目, 走本土化路线是一个很好途径。通过对本土特色资源的挖掘, 以这些民间资源、传统文化等为题材, 制作出具有地域性的综艺节目, 不仅深受本地观众的喜欢, 其他地方的观众也会被这些不同于本土特点的节目所吸引。因此, 电视综艺节目立足本土, 发掘地域性资源进行节目设计, 是实现电视综艺节目创新发展的一个有效途径。
3.4 采取分众化策略, 实现综艺节目受众针对性覆盖
基于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不同受教育程度的人对综艺节目有不同的需求的特点, 电视综艺节目如果把受众面定得很宽, 就难免会出现“众口难调”的窘境。因此, 电视综艺节目采取分众化策略, 对于综艺节目收视率的提高是很有意义的。电视综艺节目可以根据不同类型的观众进行针对性的节目设计与开发, 实现综艺节目受众针对性覆盖, 在专业化、小众化的“窄播”中扩大受众面, 赢取市场。
3.5 凸显专业性, 提高综艺节目宣传有效性
专业性不仅是电视综艺节目品质的一个体现, 更是综艺节目实现创新发展的基础保障。不管是何种形式的综艺节目, 专业的才是最好的, 专业既是节目制作水平的体现, 也是节目质量的一个保证, 因此, 电视综艺节目要实现创新发展, 必须不断提高综艺节目的专业水平, 全面凸显节目的专业性。而要实现综艺节目专业性的提高, 就必须加强综艺节目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 提高节目制作技术水平, 从而实现综艺节目宣传的有效性。
3.6 加大创新力度, 实现综艺节目立体化传播
形式单一、内容贫乏是限制电视综艺节目创新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而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有效策略就是实行电视综艺节目的立体化传播。立体化传播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跨媒体传播。随着传播渠道的不断拓宽, 跨媒体传播对于提升电视综艺节目影响力方面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电视综艺节目在传播方面不能只限于电视媒体, 而应该充分借助其他媒介, 如纸质媒介、网络媒介等, 采用多种传播工具, 实现立体化的传播, 尤其是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综艺节目可以有效利用手机、电脑等, 形成大规模、影响范围广的传播, 实现有效扩散, 最大限度的提高电视综艺节目的影响力。
随着电视媒体的不断发展, 电视综艺节目也日益增多, 综艺节目不管在题材上还是展现方式上都得到了很大的丰富, 如何寻找创新发展的突破口成为了电视媒体共同关注的重点。电视综艺节目只有认清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正确把握综艺节目发展的方向、趋势, 提高节目的文化内涵及专业性, 立足本土进行创新, 避免生搬硬套、机械模仿, 制作出高品质的综艺节目, 并采取有效策略, 不断提高电视综艺节目的受众面, 扩大节目的影响力, 才能实现综艺节目的创新及健康发展。
摘要:近年来, 电视综艺节目由于具有趣味性、愉悦性等特点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欢, 在电视节目中的地位也越来越突出。本文从电视综艺节目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入手, 分析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趋势, 并对促进电视综艺节目创新发展的策略进行探究, 旨在促进电视综艺节目健康、快速发展。
关键词:电视综艺节目,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亦丁.城市电视台综艺节目发展之路[J].视听纵横, 2013 (7) .
[2]顾颖.电视综艺节目的创新与突围[J].新闻传播, 2013 (8) .
[3]谭洪.电视综艺节目的创新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 2015 (5) .
[4]魏兰.受众心理角度的电视综艺节目创新思考[J].大众文艺, 2013 (7) .
【电视综艺节目创新思考】推荐阅读:
电视综艺娱乐节目10-30
综艺类电视节目07-04
电视综艺娱乐类节目10-30
我国电视综艺节目论文08-12
“唱游浙江”电视综艺活动第二季策划方案07-04
电视节目文化思考08-18
电视节目创新典型节目07-25
中国电视娱乐节目创新05-14
电视娱乐节目的创新06-09
电视法制节目的创新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