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教育节目

2024-05-26

电视教育节目(精选12篇)

电视教育节目 篇1

一、引言

电视以其传播范围广泛, 效率高的优势成为当今最具影响力、最高普及率的传播媒介之一。而电视对儿童成长发展的影响, 随着媒介功能的强大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构建和谐社会”的方略无论从现实还是长远意义而言, 都对我国少年儿童的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其中, 传播范围最广, 传播效力最强的电视媒介义不容辞担当了重任。[1]少儿节目就在其中为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创设着良好的环境。

电视和网络作为传统媒介和新媒介的代表与教育的结合是媒介自身功能的不断扩展, 同时, 也是教育在科技迅速发展背景下的必然趋势, 而教育电视节目就是电视与教育结合的必然产物。由于经济、文化、地域的差异, 我国城乡之间的教育依然存在着差异, 而教育电视节目以其广泛的覆盖率在均衡城乡教育的需求上充分地发挥了自己的职能, 为落后地区、农村地区提供了优质资源。教育电视节目均衡城乡教育的需求与少儿节目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有怎样的关系呢?回答此问题首先需要对教育电视节目与少儿节目的关系进行分析。

二、教育电视节目与少儿节目的关系

少儿节目与教育电视节目的关系并没有专家学者给出明确的说明, 笔者认为少儿节目应属于教育电视节目的一部分, 具体原因如下所述。

首先, 从教育电视节目的题材和表现形式的分类来看, 教育电视节目可分为讲授型、图解型和表演型节目, 而其中表演型是通过讨论、小品、戏剧、游戏、智力竞赛等各种形式来呈现教育内容的节目。[2]少儿节目多数栏目采用的均是表演型的形式, 属于教育电视分类下的子类, 如:央视少儿频道《英雄出少年》、《智力快车》、《大仓库》等, 都是通过表演型节目激发少儿对科学知识、文化内涵的学习兴趣。其次, 少儿节目与教育电视节目的功能相契合, 教育电视节目的功能就是以电视为中介, 实现明确的教育目标, 它主要包括:传播科学知识、传承优秀文化、传递教育信息、传扬先进教育理念, 透过新闻信息、资讯服务、访谈对话、纪录片、综艺节目、情景剧等节目形态, 完成与目标观众群之间的沟通。[3]这其中也涵盖了少儿节目的功能, 比如:知识类栏目实现着传播科学知识, 传递教育信息, 促进少儿知识学习、智力发展等功能;综艺类栏目发挥着传承优秀文化, 促进少儿个性发展、技能发展等作用。第三, 从传播理念上看, 两者都与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的十二字方针相一致, 即多启发、少教导、多引导、少灌输。多年来, 教育电视节目和少儿节目都在不断地革新和探索节目形态, 终于逐渐摒弃了“灌输式”、“说教式”的教育方式, 越发重视启发式教育。第四, 从两种节目的制作原则来看, 两者都本着寓教于乐的原则。教育电视节目提倡轻松活泼的风格带动受众的学习兴趣, 让受众在轻松幽默的气氛中受益匪浅, 而少儿节目以顺其自然的方式, 将娱乐和教育同时融入节目中, 让少儿在游戏时、娱乐时潜移默化地受到启发, 所以, 两者也同时契合了“愉快教育”的理念。综上所述, 笔者认为少儿节目应该属于教育电视节目的一部分, 并且肩负着提供知识信息、开拓视野、娱乐身心、引导少儿健康快乐成长的重要使命。

虽然少儿节目隶属于教育电视节目, 但由于少儿节目面向的对象是0-18周岁具有好奇、好动、好胜特点的特殊群体, 而教育电视节目面向的是全民大众, 因此, 两者又有细微差别。在内容的选择上, 教育电视节目一般具有较明确的题材, 可以是传播时政法纪、文化历史等故事性节目, 或是普及科学文化知识、介绍生产经验等知识性节目, 也或者是运用于学校教育、继续教育等方面的教学辅助节目等, [4]这些内容都相对独立, 题材明确, 而少儿节目为了吸引少儿的注意力, 会将不同性质的内容融入到一个栏目中, 如:《芝麻开门》就将知识性、故事性内容结合到一起展示给少儿受众, 所以, 少儿节目在内容选择上没有明确的界限;在表现手法上, 教育电视节目采用正常的景别、角度和推、拉、摇、移、跟的拍摄手段, 而针对少儿易动、好奇、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的特点, 少儿节目拍摄的镜头一般更生动、更活泼, 更夸张、变化更大;声音语言方面, 教育电视节目采用通俗易懂的成人化语言, 使受众听起来既不会觉得太幼稚, 也能够很好地被理解, 而少儿节目采用的是口语化语言, 根据少儿认知水平和思维方式的差异, 使用不太复杂的词语, 语言中也大多充满活泼快乐的个性化情感。

综上所述, 少儿电视节目在微观层面上的确与教育电视节目有些不同, 但是细微的不同不影响少儿节目隶属于教育电视节目范畴的事实。所以, 既然少儿节目是教育电视节目的一部分, 就应该响应教育电视节目的需求, 不断审视节目现状, 与教育电视节目共同发展。

三、均衡城乡教育需求下少儿节目表现方式与收视主体之间的矛盾分析

教育电视能够生动迅速地将教育教学信息传播给学习者, 满足学习者教育需求。如今, 教育电视已由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的闭路教育电视飞跃到了现在的卫星教育电视, 而近几年数字电视技术、数字卫星技术和多媒体计算机技术、通信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 使得教育电视以其广泛的覆盖率, 缓解了城市与偏远地区的教育矛盾, 同时满足了城乡受众对知识的渴求。有学者指出, 要从根本上改变教育失衡的情况, 最好的办法就是依靠传媒手段, 特别是教育电视。[5]但在教育电视节目均衡城乡教育的需求下, 少儿节目的现状并不乐观。具体表现为少儿节目表现方式与收视主体之间的矛盾。

据资料显示, 我国有3.67亿儿童, 而80%的儿童主要生活在农村, 20%生活在城市。[6]但就目前的少儿节目来说, 面向的却是20%的城市儿童, 也就是说少儿节目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农村少儿受众。在央视少儿频道的所有栏目中, 除部分能同时面向城市和农村少儿的动画栏目、电视剧栏目、歌舞栏目外, 其他栏目大多以城市少儿为主要传播对象。如:《动感特区》、《快乐体验》栏目, 所选场景, 所用设备, 都离农村儿童的生活非常遥远;亲子教育栏目中采用的家长儿童共互动的方式也是忙碌于田间的农村家长所办不到的;再如:《绿野寻踪》等儿童剧设置的环境, 使用的家庭摆设, 儿童生活方式等方面呈现的都是典型的城市家庭的形象。我们不难发现在这些栏目中, 没有一个栏目是以农村少儿为题材的, 少数展现农村少儿生活的镜头和语言也是为了体现农村少儿生活的贫苦, 把他们看作是需要帮扶的对象。这就使得城市孩子片面了解农村现状, 误认为农村就是偏远的、落后的, 需要帮助的。正由于少儿节目的表现方式没有充分考虑受众中占很大一部分的农村少儿, 导致了农村孩子在少儿节目中找不到自己的地位, 也感受不到同龄城市孩子的快乐。

农村的生活方式和经济条件的确与城市有一定的差距, 但农村孩子也有活泼好动的特质, 也有他们自己的生活习惯和娱乐方式。他们虽然没有昂贵的游戏设备, 但他们可以在地上画格做游戏;虽然没有与父母一起参加某些活动或节目的机会, 但他们可以和整个村子的小朋友一起娱乐。所以, 虽然农村孩子的生活条件差, 但他们依然有积极向上的心态, 依然对未来充满信心与期待。这些都是城乡少儿需要沟通, 需要互相感受的, 而少儿节目恰恰就应该是彼此的桥梁, 是他们全面了解社会的纽带, 它对城市少儿生活学习进行描述的同时, 也应该表现农村少儿的朴实形象以及农村的民俗风情, 而不应该顾此失彼。

少儿节目制作者带着城市的思维与习惯去制作节目, 难免会产生观念上的偏差, 再加上广告利益的因素, 也不可避免地将传播对象集中在了城市, [7]所以, 就造成了农村成了被遗忘的角落, 广大农村孩子成了失语的群体。但不可否认的是, 近几年, 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为了能同时为三亿六千万儿童敞开影视大门, 不断推出新栏目。2012年6月重磅推出创新栏目《大手牵小手》, 让艺术家与孩子共同表演, 同时为城市和偏远地区、贫困却有艺术天分的孩子一展才华提供了平台, 为城乡孩子们的成才之路架起桥梁。此外, 经典栏目《芝麻开门》为满足城乡少儿的共同需求, 也经常对所选场景作调整, 如:有一期将场景选在有机农场, 能够让乡村少儿看到农场, 想起身边的农田, 从而体会到亲近感。

因此, 少儿节目要想满足教育电视均衡教育的需求必须从根本上重塑观念, 正确定位, 像《大手牵小手》类型的栏目可以多设置一些, 也可以专设农村少儿栏目, 正面体现农村少儿的生活方式, 增加城乡少儿之间的了解。

四、适应均衡城乡教育需求下少儿节目延伸拍摄场景到农村的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农远工程的实施, 农村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 少儿节目也必然要能兼顾城乡少儿受众的共同需求, 减少城乡少儿的距离感。所以, 延伸节目的拍摄现场到农村是少儿节目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与媒介功能的强大, 电视节目的录制不再是秘密, 受众到现场参与各类节目也已成为可能。有研究表示, 参与过少儿节目的儿童得到了更多品格的发展, 他们从中不同程度学会了忍让、合作、利他、助人为乐和注意仪表。[9]目前的少儿节目为了能让少儿参与到其中来, 采用多种方式, 如:留下书信地址, E-mail地址, 联系电话, 访问网址, 等等。CCTV-14的《智力快车》还在节目最后鼓励少儿自拍DV短片, 邮寄给栏目组来参与节目。但由于受到家庭经济条件、地域差异、交通因素等方面的限制, 参与其中的少儿基本集中在城市, 而农村地区少儿参与节目、制作媒介产品的机会较少, 所以, 相对城市少儿媒介素养也比较低。

因此, 少儿节目应该深入到农村少儿生活当中去, 可以创办类似于“快乐到我家”栏目, 栏目组每期去一个村子, 以一户或多户农村少儿为主角, 以少儿熟悉的农村环境为拍摄场景, 可以选取乡间娱乐、生活片段、亲子互动等乡村生活为题材, 也可以延伸到校园, 选取校园趣事、学习榜样、师生关系等校园故事为题材, 这样他们就能在自己土生土长的村子里以最自由最轻松的状态参与到节目中, 收获与城市少儿一样的参与节目录制的喜悦与宝贵的成长经历。这样的栏目首先可以大大增加农村少儿参与媒介和社会的机会, 其次, 可以使城市少儿全面地了解农村少儿的家庭生活和校园生活, 还能够让城乡少儿感受彼此快乐, 拉近他们之间的距离。

因此, 将拍摄现场延伸到农村将成为少儿节目发展的必然趋势, 既能适应教育电视均衡城乡教育的需求, 又能兼顾城乡少儿的共同发展。

五、结束语

少年儿童是我们重点教育的对象, 占绝大多数的农村少儿更应该得到长久且持续的关注与培育, 均衡城乡教育策略的实施有效改善了城乡教育不均的现状, 而教育电视节目在实现城乡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教育电视节目的一部分, 少儿节目也应该重视农村少儿兼顾城乡少儿的共同需求, 针对目前节目表现形式不符合农村少年儿童的生活实际的现状, 调整现有栏目形式或有针对性地增加新栏目, 以新技术、新媒体为依托, 不断创新和完善自我, 满足教育电视节目的各种需求, 为全国城乡三亿六千万少年儿童营造更好的成长环境。

参考文献

[1]李晓华, 田智辉.媒介研究[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9:117.

[2][4]乌美娜.教育电视节目制作[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3:268-271.

[3]王哲平.教育电视功能探析[J].新闻知识, 2006, (6) .

[5]郭宗磊.新传播时代我国教育电视的定位与发展[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 2011.

[6][7]谭玲.城市化倾向:少儿电视节目不容忽视的问题[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05, (6) .

[8]沈晓静.论儿童电视节目的信息传播手段及语用策略——以江苏地区儿童收视本地少儿节目状况为例[J].河海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7, 9 (1) .

电视教育节目 篇2

今天,我观看了一个中小学生安全教育电视专题片,回顾了一个个触目惊心的安全事故,了解了许多隐藏在日常生活中的安全隐患,知道了在发生意外事故时该怎样逃生。震憾之余,让我感慨万分。

夏天,十几名女生到河边玩耍,几名女生游向河中心一个小岛。在游回时,因水流变速,不幸溺水。岸上的同学向路过的男生求救。可是,救人者也溺水了。在这个悲惨事件中,六名学生失去了宝贵的生命。

11月,云南省一所小学发生一起踩踏事故,造成16名学生伤亡。

12月,湖南省衡南县发生一起校车交通事故,受清晨浓雾影响,整车坠入河中,造成14名学生遇难。

……

近来,全国中小学生平均每年死亡4万左右,因交通事故、食物中毒、溺水等原因死亡的中小学生平均每天高达100余人。

伴随着交通拥挤、气候恶化、环境污染等现象,安全隐患越来越多。拥有健康身心是我们学习、生活的基础,也是人生幸福的保障。安全事故只在瞬息之间,它们给人带来的痛苦和灾难却是永久的。

电视节目介绍 篇3

努比山羊因原产于非洲东北部的努比亚地区而得名,是以肉用为主的山羊品种。上世纪80年代经我国畜牧部门引入,经过几十年的繁育与推广,目前,这种羊已经为广大养羊户所认可,成为了他们致富发家的好帮手。努比羊的主要特点是耐热耐湿,非常适合在我国广大的南方地区进行饲养。目前,努比山羊已经推广到我国的湖南、四川、湖北、广东等十几个省市自治區。在本期的节目当中,就将向观众朋友们介绍一下努比山羊的养殖技术。

《乐亭大鼓》

一年当中不管什么时候来到乐亭,这里都有一群能歌善舞的朴实人民,就是这些普通的乐亭人,在年复一年的时间里,创造出了乐亭县民间的“文艺三枝花”,形式活泼、贴近群众生活的评剧和以精美的雕刻工艺、灵巧的操纵技巧、长于抒情的唱腔音乐而闻名的皮影戏,是其中的两枝花,还有一枝花就是腔调丰富的乐亭大鼓。本片就向观众朋友们介绍了乐亭大鼓的历史、表演道具、曲目、曲艺表演等内容,这其中重点介绍了乐亭大鼓的表演道具和曲艺表演两部分内容,让观众朋友们充分领略乐亭大鼓这一特有的民间曲艺表演形式。

《枫叶鸭养殖技术》

枫叶鸭是从美国引进的优良肉鸭瘦肉型品种。枫叶鸭头大颈粗,羽毛纤细柔软、雪白,外观硕大优美,具有抗病力强,瘦肉率高,味道好,料肉比高等诸多优点,可以给肉鸭养殖户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本期的节目当中,就将给观众朋友们介绍一下枫叶鸭这个品种的来源及外貌特征,接着给观众朋友介绍了枫叶鸭的品种优势,然后分别讲解了鸭舍建设的要求、育雏期饲养管理、育成期饲养管理,最后还为观众讲解枫叶鸭的疫病防治。

《苦荞茶加工技术》

苦荞即苦荞麦,属蓼科,荞麦属。是自然界中甚少的药食两用作物。苦荞拥有独特、全面、丰富的营养成份,又因为其含有的黄酮类物质而备受大家的青睐,被广泛地食用。将苦荞制成茶来饮用,即能达到休闲的作用又可以起到保健的目的。本片就主要向观众朋友们介绍了苦荞茶的加工技术。希望通过收看本片,能使观众朋友们对苦荞茶有一定的了解。

《小麦吸浆虫的发生与防治》

儿童安全教育电视节目研究 篇4

1 我国儿童安全教育电视节目的现状

1.1 板块所占比重低

目前, 我国关于儿童安全教育的知识在电视节目中的展现频率较低, 儿童安全教育知识一般出现在某个节目的一个版块当中, 占节目整体的较小部分。儿童安全教育节目的表达方式一般是“提醒家长不让孩子怎么样”“版块实验室”等。

1.2 年龄分层不够明细

儿童的每个年龄段接触的小社会的不同的, 各年龄段的儿童能理解的问题, 能接受的知识范围也是不同的。目前, 我国的儿童安全教育知识穿插在各种节目的各个版块里, 年龄分层不同, 儿童的理解不同。例如, 《智慧树》的一期节目里教儿童如何防止煤气中毒及如果发现有人煤气中毒应该怎么办, 很多低龄儿童不知道什么是“煤气”也不知道煤气中毒后是什么反应, 知识的不全面很可能造成儿童无法理解, 进而无法继续观看的情况。一个儿童的节目, 年龄分层不明确会导致内容层次不鲜明, 没有办法起到很好的传播知识和教育的作用。

1.3 儿童安全教育节目专业性弱

儿童安全教育的问题是从生活中发现的, 受到安全隐患威胁的多是低龄儿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 低龄儿童家长们由于工作忙往往直接将孩子送给幼儿园, 幼儿园的老师和校长有教育儿童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的义务, 幼儿工作者往往是研究儿童安全教育问题的主要力量, 但目前, 相对于国外来说, 我国的幼儿教育工作团队的力量相对比较薄弱的原因主要来自幼儿师资力量薄弱, 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在制作儿童安全教育节目出现专业性弱、权威性较差的问题。

2 儿童安全教育电视节目的发展

儿童安全教育关系着整个民族的发展, 通过电视媒体的传播对儿童教育是一个非常方便有效的途径, 要想使儿童安全教育电视节目发展得更好,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 激发儿童自我保护的主动性

当前, 我国的教育模式是以学习为主, 主要是应试教育模式。这种教育往往容易诞生出一些高智商、低情商的儿童, 在各方面的素质发育上缺乏教育和培养, 儿童自我保护的主动性相对较差。一些父母只知道保护孩子, 却往往忽视儿童也可以自我保护的事实。

在儿童安全教育节目中, 应当涉及到日常生活中的自我保护方法和技能, 应在保证节目趣味性的前提下通过实验、动画、宣传片、生活模拟小视频来帮助儿童理解和接受自我保护的方法, 让特定的儿童受众群体明白什么是危险、什么情况下会有危险、怎么避免发生危险, 以及遇到危险该怎么办。此外, 必须根据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 来创作易于儿童接受的节目内容和形式。

2.2 做好儿童安全教育节目的媒体宣传

一个节目的成功, 不仅依靠节目的高质量的内容和新颖的节目形式。“宣传”的力量更是不可小觑。儿童安全教育节目在一定程度上是具有一定公益性的。比起一般节目, 儿童安全教育节目更应注重宣传和推广。例如, 将节目作为一个话题来推广讨论、制作优良的宣传片、制作节目的周边玩具、拍一部关于这个节目的主题电影或微电影。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平台, 宣传节目, 提高收视率才能使节目知识的使用率更高。

好的启蒙对于一个人的人生都是至关重要的, 做一档优秀的儿童节目从微观上是对一个儿童的帮助, 从宏观上讲对社会的良好和谐发展起着萌芽的作用。儿童是一个家庭的核心, 做好儿童安全教育电视节目既对社会的发展有益, 同时也能起到很好的经济效益。作为电视人, 将精力放在既能产生良好经济效益, 又对社会有积极意义。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 国家也在不断地研究、开发教育和保护儿童的方法。儿童象征着祖国的未来, 民族的发展和延续与儿童的发展息息相关。儿童所处的年龄段对于知识的学习和接受主要是被动接受和学习。广播电视的传播在一定程度上是儿童学习课外知识和提高自身素质的一个平台, 做好儿童安全教育节目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帮助少年儿童健康成长。

关键词:儿童安全教育,少儿节目,自我保护

参考文献

[1]郑绍婷.儿童教育电视节目制作之我见[J].教育电视, 2006 (11) .

[2]曾燕波.儿童安全教育现状与思考[J].教育电视, 2007 (12) .

[3]王宏.探究现代教育电视节目形态创新[J].中国电化教育, 2009 (10) .

我最喜爱的电视节目_电视节目表 篇5

---加油!向未来

绵阳实验中学城北校区 三年级三班 顾师桥

指导老师:何金霞 记得那还是一年级暑假的事了!

一个周日的晚上在陪伴爸爸、妈妈看完《新闻联播》之后,中央一台进行了“加油!向未来”的节目预告。我被其中一个“口香糖开椰子”的实验所吸引。心想:软软的口香糖怎么能打开椰子那坚硬的外壳呢?这不是“以卵击石”,“鸡蛋碰石头”的道理吗?

我迫不及待地等待着节目开始,好解答我对口香糖开椰子就像以卵击石的般不可能的疑惑,我多么想了解其中的原理和奥秘。

节目终于开始了,主持人撒贝宁叔叔那幽默风趣的主持风格让我从头笑到尾,就读于英国剑桥大学的邓楚涵博士会在每一个实验验证之后用专业的科学知识揭开真相,给我们娓娓道来其中的科学原理,我的每个脑细胞都在活跃地跳动着,专心致志的思考着其中的奥秘。

时间匆匆,当我还沉浸在这有趣的实验里,几个实验之后节目就接近尾声,可我依然兴致勃勃,意犹未尽。我想我已经深深地喜爱上了“加油!向未来”这档节目,直至现在我都会坚持收看每一期。因为它会让我在知识的海洋里翱翔,每次通过一个个或有趣或惊险的科学实验向我们展现了科学之奇,科学之美,科学之趣,科学之用。就像是我的好朋友,我也时常会在家对实验进行验证并分享给老师和同学们,所以现在我是班上公认的“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小科学家”。

电视相亲节目 篇6

Television dating game shows incorporate a dating system in the form of a game with clear rules. Human matchmaking is involved only in selecting the game's contestants--usually for amusement value as opposed to any concern for their happiness or compatibility. The audience sees only the game--an important feature of all dating game shows is that the contestants have little or no previous knowledge of each other, and are exposed to each other only through.the game, which may include viewing a photograph or at least knowing the basic criteria for participation (typically participants are not already married).

教育电视节目娱乐化策略探析 篇7

笔者认为, 所谓教育电视节目娱乐化是指在教育节目中加入娱乐化的元素, 综合利用各种电视的表现手段, 让单纯的知识说教演变成带有娱乐成分的一种更为轻松愉悦的方式, 如在节目中引入故事化讲述方式、情景模拟再现以及游戏竞赛等方式, 让观众享受轻松愉快感的同时获取知识。“寓教于乐”作为一种新的教育观念深入人心, 在教育节目中引入娱乐因素, 将知识以更为轻松愉悦的方式体现出来, 这也已经成为很多人的共识。

一、教育节目娱乐化的必要性

托尔斯泰认为“人从一开始起便具有娱乐精神”。柏拉图在《法律篇》中认为“游戏、玩乐、文化———我们认为这才是人生中最值得认真对待的事”[1]。赫伊津哈提出“文明是在游戏中并作为游戏来兴起和展开的。”从文化的起点一直延伸到我们目前所处的文明阶段, 娱乐伴随着文化又渗透着文化, 尤其是在“现代主义的‘严肃’让位于后现代的‘游戏’[2]大众文化时代, 娱乐化成为这个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

教育电视节目指的是以知识教育、思想教育、文化教育、道德伦理教育、技能教育等为主要服务内容的电视节目形态[3], 具有大众传媒和教育的双重属性。教育节目娱乐化, 是受众的收视心理、市场竞争以及教育节目进一步发展等共同作用的结果。人民论坛“千人问卷”调查组在一次调查中发现, 有70.8%的人认为自己的生活状态是很紧绷的。因此, 紧张的工作之余, 通过收看电视节目放松身心、获得知识成为大多数观众的追求。

大众文化时代, 最大限度地争取受众成为媒体间竞争的目标。在教育节目中引入娱乐成分, 将枯燥的知识寓于娱乐之中, 可以使节目不论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都有全新的视角, 利于争取到更大范围的受众。

二、教育节目娱乐化的策略

教育节目在争取有限受众时, 如何突破受众面过于“精、窄、少”的局面实现更为广泛的传播, 成为学者们比较关注的一个问题。教育电视节目都“应该是以服务于大众的教育节目, 其专业化应该是以受众的大众化为导向的”[4]。因此, 教育节目应考虑结合电视与教育的双重特性, 尝试将专业化的知识与大众的需要二者结合起来。教育节目要“向别的节目形态———综艺节目、谈话类节目、新闻节目等学习, 从其他节目形态的创新中找到教育电视节目的创新之路”[5]。笔者认为内容形式过于陈旧使得教育节目对受众的吸引力差、竞争能力低。因此, 教育节目应该考虑大众化的发展方向, 注重节目的通俗化表现, 在节目中增加娱乐因素, 加强节目的趣味性, 既满足受众的“娱乐心理”天性, 同时又不失掉教育节目姓“教”的本质特征。笔者主要从电视节目的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来分析教育电视节目如何实现娱乐化。

(一) 从节目的内容来看

“内容为王”, 教育节目内容的娱乐化主要是指教育节目追求内容上的知识性、教育性以及娱乐性。本文从节目的选题以及节目的情境设计两方面来谈教育节目内容的娱乐化。

1. 节目的选题

好的选题是一个栏目成功的一半, 它是一个栏目成长的活水源头[6], 决定着一个栏目的质量。教育节目要实现娱乐化, 选题是其首要考虑的因素。对于选题, 本文主要从节目的定位、受众的需求以及电视媒体的特性这三个方面来探讨。

首先, 选题要考虑频道或者栏目的定位。对于任何一个电视频道或者电视来说, 准确清晰的定位是其赢得收视率, 争取受众的必然选择, 笔者认为一个栏目的定位是要告诉其受众该栏目是做什么的。教育频道或栏目的定位应该要“回归电视的本位, 立足教育, 发挥电视的特性;教育电视仍是电视节目, 教育是其特色”[7]。教育应该是其本质, 教育电视 (节目) 应该坚持姓“教”, 湖南教育电视台《快乐成长》栏目的定位是“阳光教育, 快乐成长”。因此, 教育节目在选题时要注意其频道或栏目的定位, 注意其教育特色。

其次, 选题要考虑受众的需要。在对西安教育电视台的受众调查分析后, 我们可以知道:对于家长而言, 所关注的教育电视节目大多是一些热点话题、百科知识、健康教育以及有关子女的教育问题。因此, 节目的选题要符合观众的需求, 能引起观众的注意, 从而实现其传播的“大众化”。湖南卫视的《百科全说》中的话题都是人们感兴趣的, 如“如何与人讲价”、“语言的艺术”、“论教育”等, 其中由郭建国讲述如何带孩子是根据80后中大多数人已经步入婚姻生活这个情况而选定的。教育电视台的新闻谈话栏目《教育知天下》的选题一般都是对当下的报纸、杂志、网络等热点话题进行搜集和筛选后确定的, 具有思辩性和尖锐度:如有关“小学生学奥数问题”、“学生减负问题”、“校园周遍环境问题”、“个性化教育问题”、“出国读本科问题”、“取消本科毕业论文问题”、“大学生工作经验问题”、“大学生择业与创业问题”等等教育类焦点。

最后, 选题要考虑电视的媒体特性。电视具有形象直观性的特点, 任何栏目在选题时必须考虑电视的特性。对于教育节目而言, 在选题时要充分考虑到电视的媒体特性, 要选择那些能用电视的手段表现的素材。央视科教频道的《百家讲坛》, 在节目的选题上选取的都是那种适合用画面来表达的选题题材, 同时在节目中会选择一些图片或者影视资料中的相应片断, 或采用动画模拟, 或利用字幕、目视符号等抽象概括手段来表现选题。如刘心武在讲述《红楼梦》时, 为了把这部名著讲的通俗易懂, 在节目中会插入电视剧《红楼梦》的片段, 以及曹雪芹的画像等, 这些方式使观众更易理解也更乐于观看节目。

2. 节目的情境设计故事化

教育节目内容的娱乐化不仅体现在选题上, 其情境的设置也应力求故事化、娱乐化。教育电视节目中的一些教育活动一般采用直观的方式展现到观众的面前, 忽视其中的娱乐因素。节目内容过于严肃, 偏重于“知识说教”[8], 大多数节目中画面加解说、课堂搬家的表现方式使整个节目内容显得“平、淡、俗”。理论上讲, 所有的教育节目在情境设计时都应采用轻松愉快的方式展现教育理论。教育电视台的《成长不烦恼》着力打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 父母与子女在对话沟通中流露出关怀与亲情。湖南卫视的《变形计》通过设定一个环境, 让两个孩子互换, 使贫富不同的孩子互换生活环境, 将真人秀与纪录片二者结合起来, 将教育理论“秀”出来, 从而实现对孩子的教育, 也获得大多数家长的喜爱。

(二) 从节目的形式方面来看

教育电视节目要实现娱乐化, 还要从形式进行考虑, “形式是金”。做到形式上的娱乐化, 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考虑:

1. 主持人是教育节目娱乐化的基础

首先, 主持人模式的创新。教育节目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 形成比较固定的主持人模式, 在节目中主持人往往只有一个, 最多也就两个。央视科教频道的《第10放映室》中只有一个主持人———王玲玲, 单一的主持人使得节目与观众之间有着距离感。笔者认为在节目中突破主持人单播或双播的模式是吸引观众收看的先机。娱乐节目中, 主持人往往是三个或者三个以上, 以《天天向上》为例, 节目中五个主持人侃侃而谈不仅活跃了现场的气氛, 而且其所讨论的都是目标受众———年轻人喜欢的, 贴近其生活, 从而弱化了以往单播或双播主持与观众的距离感。

其次, 培养造就新型风格的主持人。电视节目在其发展过程中, 主持人的作用以及其人格魅力对节目的作用日趋显现。在节目中, 主持人的知识阅历、心理素质以及其应变能力和个性、幽默等使得主持人甚至成为一档节目或栏目的灵魂与旗帜, 成为栏目形成风格化、品牌化的关键, 有时甚至是栏目的标志, 一提到“鲁豫”, 便会想到《鲁豫有约》。由于受传统的教育节目制作观念的影响, 教育电视栏目中的主持人往往是严肃有余, 活泼不足, 成为课堂上教师角色的延续。观众在观看节目时倾向于幽默、活泼、睿智以及亲切感十足的主持人。在对西安教育电视台的受众调查后, 我们发现59%的成人喜欢幽默风趣型的主持人, 另有40%喜欢智慧健谈型的;62%的孩子喜欢幽默滑稽型的主持人, 50%喜欢的孩子喜欢青春活泼型的。因此, 教育节目在娱乐化过程中, 首先要考虑它的主持人的风格。《成长不烦恼》中的主持人都是阳光活泼类型的, 这使节目更贴近它的受众群体。《芝麻街》中的主持人采用与儿童平等交流对话的形式, 懂得如何激发儿童的兴趣与兴奋点, 其亲切自然的风格备受孩子们的喜爱, 这使得其成为儿童教育节目的典范。

2. 节目中增加娱乐方式是一个重要途径

在教育节目中, 教育性与娱乐性之间的融合不够, 重视教育而忽视娱乐成分。相比之下, 大众文化时代下的娱乐节目会通过丰富的娱乐方式, 如设置悬念、情景再现、搬演以及故事化等, 抓住观众的注意力, 达到其传播的效果。美国的娱乐节目《你比五年级生聪明吗》依托层层关卡来制造悬念:巨额的奖金从一开始便抓住了观众的注意力, 三招“作弊”方式更使选手的表现更具戏剧化。教育节目要摆脱这个瓶颈, 可以在形式上借鉴这些节目, 在栏目中插入情景再现的栏目剧或带有故事性的情节等娱乐形式也可以在教育节目中使用从而达到吸引受众的注意力的目的, 实现其传播效果。以教育电视台所策划的谈话节目《和谐家庭》为例, 在该栏目中, 通过讲述真实的家庭生活故事以及一些情节再现等启迪人生、倡导和谐文明的家庭文化, 从而发挥电视传媒的社会教育功能。当然在教育节目中也可以在画面中增加字幕、一些动画等来娱乐。《天天向上》中, 配有“天天学知识”、“天天小课堂”, 在节目中以字幕的形式将知识呈现给观众, 如:一甲子=60年。教育节目可以向这些方式借鉴, 科教频道的《百家讲坛》在讲述金庸的小说时, 用一些字幕来说明小说里故事发生时代的特征, 观众在欣赏小说的时候也了解中国的历史。

3. 多元互动是教育节目娱乐化的前提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 生存需求、安全需求和交往需求都获得满足的条件下, 人们更需要的是自尊和自我价值的实现需求。因此, 在节目中要充分调动观众的热情, 让他们自觉地参与到节目中去。教育本身就是一个传者与受者互动的过程。只有在互动的过程中, 人们才能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只有通过自己亲身的实践, 学到的知识才能更深刻。传统的教育节目, 是一种单向的传播, 受众是被动的接受知识, 即使是在《百家讲坛》这类节目中, 互动形式也是十分欠缺的。相比之下, 娱乐节目是十分注重调动观众的参与性的。在娱乐节目中, 观众往往可以通过打电话、发短信以及网络等方式参与节目。《天天向上》节目很注重与嘉宾的互动, 有时会邀请现场的观众与嘉宾互动, 这些成为节目受人喜爱的一个因素。教育电视节目娱乐化, 要借鉴娱乐节目的互动性, 加大观众的参与度, 使得观众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获得知识, 这也是电视作为大众媒体中娱乐特性的体现。

“内容为王, 形式为金。”教育节目娱乐化过程中, 应将形式与内容二者结合起来, 使节目不仅是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都能实现娱乐化, 从而实现更为广泛的传播。

三、教育节目娱乐化需要注意的问题

任何一种新的事物出现时, 我们都要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它。娱乐因素引入到教育节目中, 无可厚非地为教育节目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创新之路, 但在这个过程中, 我们也要警惕它可能会对教育节目所产生的不良影响。

第一, 教育节目在娱乐化的过程中, 要明确“娱乐是载体, 教育才是本质”这个教育电视节目的立根之本, 把握其教育性。在学习借鉴过程中, 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不能本末倒置。此外, 我们必须谨记:并不是所有的教育电视节目都适合用游戏娱乐的方式表现出来;如一些重大的教育新闻若用娱乐游戏表现出来会损害新闻的严肃性、客观性与公正性。

第二, 教育节目在娱乐化时要处理游戏娱乐的比重。教育节目中娱乐成分过多, 容易使其只是披上“教育”的外衣, 实质上则变相成为游戏节目, 从而对节目所传播的知识的真实性、科学性等产生影响。“内容为王, 形式为金”, 要想使教育节目保持长久的活力, 内容始终是第一位的, 要通过品牌的栏目以及内容赢得观众, 赢得长远发展的机会, 单纯的依靠游戏娱乐的形式去吸引观众最终会失去观众, 同时也失去教育节目存在的意义。

总之, 在如今这个“娱乐至死”的大众文化时代, “寓教于乐”的观点已经成为了许多人的一种共识。教育电视节目游戏娱乐化是教育电视在当今电视娱乐文化十分鼎盛的今天的一个有力选择, 这为教育节目的进一步发展, 赢得广大的受众提供了一种创新之路。

摘要:教育电视从一开始出现便紧跟观众的需求, 它为提高国民的教育水平做出巨大的贡献。在当前这个通讯便捷、获取信息渠道异常广阔同时又推崇大众文化的“后现代”社会中, 教育电视节目的创新日益艰难, 受众对教育电视传播的方式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把握好社会教育的责任, 研究观众需求, 充分了解观众收视心理, 永远是教育电视节目实行娱乐化的出发点与终结点。

关键词:教育电视节目,娱乐化,策略

参考文献

[1]加塞儿.什么是哲学[M].北京:三联书店, 1994:67.

[2]斯蒂芬.贝斯特, 道格拉斯.科尔纳.后现代转向[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2:169.

[3]孙宝国.中国电视节目形态研究[M].北京:新华出版社, 2007:69.

[4]王锋.教育电视:专业化与大众化的二维统一[J].中国成人教育, 2008 (9) .

[5]卢锋.教育电视节目大众化倾向[J].电化教育研究, 2008 (1) .

[6]胡智锋.电视节目策划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6:66.

[7]石晓雯.网络时代教育电视的本位回归[J].电化教育研究, 2006 (11) .

数字教育电视节目的制作与应用 篇8

●数字教育电视节目的制作

以数字系统为基础的制作环境是将图像、文字、声音等信息作为数字数据统一处理的, 由于数字电视节目制作比传统的视频磁带编辑具有更多的优越性, 因此数字化技术已经应用到电视制作的每一阶段和各个领域, 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一) 前期准备

数字教育电视节目在拍摄之前, 需要进行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 前期准备工作的好坏, 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到作品的成败, 数字化技术的应用给前期准备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1. 拍摄文案的准备

拍摄文案包括剧本的写作、制片预算计划、制作时间表的产生。利用计算机可以轻松帮助编写人员形成和修改剧本, 帮助制片人和导演制作拍摄计划和编制预算, 还可以直观地列出电视剧本的每一场景中需要的设备和人员, 并且可以计算出每一个项目的成本, 很快地得到总的预算, 同时产生一个完整的制作时间表。

2. 高效制作剧情描绘板

剧情描绘板由一系列图像、影像组成, 指明在电视节目中每一关键镜头的摄影构图和组成。在剧本、预算或时间表完成后, 利用数字化故事板绘制软件高效率地制作出剧情描绘板, 可为摄影、编辑和整个故事叙述提供视觉化的指导。

3. 形象化预审视

利用场景和灯光设计软件在开始拍摄之前就进行现场场景的设计, 按实际比例建立场景模型, 由计算机软件中的摄影机进行拍摄预演;在实际安装照明之前提供可视化的灯光模拟照明效果, 使照明设计可迅速地进行修改等;另外, 还可以利用软件使服装视觉化, 并在实际制作前进行调整。

4. 提供更多外景选择

计算机数据库也给外景地的选择带来了好处, 通过网络可以提供更多选择的外景地的图像, 从而减少差旅费用和筹备制作时间。

(二) 现场制作

1. 控制摄像机

新的数字记录设备为摄像机的拍摄提供了便利。用带有计算机控制装置的摄像机拍摄画面, 一方面可以拍摄到高难度的镜头, 一方面可以快速用于复杂的场景合成。

2. 控制照明

计算机化的数字调光台使得摄影师或照明师能够预先编好照明程序, 并将它存储起来, 拍摄时直接调用。

3. 现场录音

数字音频记录处理技术和设备极大地改进了录音。例如, 数字化记录的声音可以比模拟记录的声音更有效地滤除不需要的背景杂音, 在进行复制和编辑配音时也可以减小噪声和音质损失。

(三) 后期制作

数字化技术在电视制作中最有意义的贡献是在后期制作领域。数字非线性编辑系统使得编辑和修改电视就像操作文字处理软件一样简单和快捷, 它能灵活地瞬间改变声音和影像的顺序及持续时间。沿时间线处理视频和声音片段的能力不仅使编辑过程更灵活, 而且也使编辑效率更高并节省费用。非线性编辑用于教育电视节目的制作要经过下面几个步骤: (1) 搜集相关的模拟视频信号和数字视频信号、计算机动画信号和图像信号等素材, 如用扫描仪扫描的图片、Photoshop制作或处理的图像、3DMAX制作的动画等高质量的原始信号是非常重要的; (2) 进行视频采集; (3) 利用非线性编辑软件, 如Adobe Premiere、Ulead Media Studio Pro等对采集的数字视频进行编辑加工; (4) 在非线牲编辑平台中完成对素材的装配和剪辑之后, 就可以进行影片文件的生成, 数字电视节目生成后, 可以通过计算机的硬件卡的输出接口播放到视频显示设备上, 或上载到媒体资源库、编码压缩成流媒体文件、制成光碟等, 以供教学使用。

●数字教育电视节目的应用

(一) 载体与传播方式

数字教育电视节目的应用正向多种传播通道、多样载体形式、多种媒体组合、天地网结合的方向发展。

1. 数字视频光盘

这是一种用激光技术存储高密度信息的载体, 以记录密度高、存储容量大、存储成本低、保存时间长、介质可换、检查方便、携带灵活等优点, 为当今信息社会提供了先进的存储和管理手段, 从而克服了传统纸张载体、磁性介质、缩微胶片等信息载体的局限;数字视频光盘主要有LD、CD、DVD、蓝光盘等形式, 现已广泛应用到音像市场、电子出版、软件发行、文档管理、图像存储等领域。

2. 多媒体课件与网络课程

多媒体课件是集文字、声音、图像等多种媒体信息为一体的产品。它以计算机为实现手段, 具有人机交互和文、图、声、像并茂的特点, 而且具有强大的数据量。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 人们认识到, 多媒体不仅是掌握知识、获取信息的新途径, 而且更重要的是可以作为培养师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工具。数字教育电视节目本身是以数字格式存储的, 所以可以方便地运用到多媒体教学软件与网络课程开发中。

3. 网络流媒体

流媒体在数字教育电视节目的网络化传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流媒体是在计算机网络, 尤其是中低带Internet/Intranet上, 需要实时传输的多媒体文件, 如音频、视频文件。它在传输前需要压缩处理成多个压缩包, 并附加上与其传输有关的信息, 如控制用户端播放器正确播放的必要的辅助信息等, 形成实时数据流。数据流最大的特点是允许播放器及时反应而不用等待整个文件的下载。流媒体可对多媒体信息进行“流化”处理, 使视频等对实时性要求严格的多媒体文件在Internet上, 在既无下载等待需求又不占用客户端硬盘空间的情况下保证实时播放。流媒体技术解决了以视音频信息为代表的多媒体信息在中低带网络上的传输问题, 在教育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4. 视频点播

视频点播 (Video on Demand, 简称VOD) 技术融合了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电视技术和数字压缩技术等现代高新技术, 是多学科、多领域融合的产物, 采用交互方式在计算机或电视上 (通过机顶盒) 自由点播视频服务器节目库中的视频系节目。视频点播系统按传输方式可分为基于有线电视 (CATV) 的视频点播系统、基于计算机网络 (Internet/Intranet) 的视频点播系统。

(二) 教育应用方式

1.课堂教学

它将多媒体课件或传统教学录像带经数字化压缩后上载到视频服务器中, 教师可在与互联网或校园网相联的多媒体教室中, 通过客户端统一的点播界面, 自由点播这些课件和视频, 也可自制多媒体课件作为点播节目源。

2.直播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 通过摄像机和多媒体设备有机结合, 将主讲教师的图像、声音、多媒体课件采集到视频直播服务器中, 利用视频直播系统实时广播课堂教学实况, 凡在与校园网相连的计算机终端上都可以实时收看, 也可以录制后通过点播收看。

3.网络电视学习

网络电视利用流媒体技术, 通过网络视音频流将教学信息传输到个人PC终端, 进行解码输出, 开展交互式网络电视学习, 实现IP课件点播、网络广播、网络电视、视频点播 (VOD) 等功能, 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全方位、自主、互动的数字化学习环境。学生通过提供的资源库快速查找所需要的视频学习资料, 并可通过网络与教师进行多种形式的互动、沟通交流, 自主学习。

4.远程教学

教育类电视节目主讲人刍议 篇9

关于广播电视节目中主持人和播音员的区别, 早已有不少相关文章做了比较详尽的研究和分析, 本文不再赘言。而主讲人和主持人的区别, 其意义并不下于前两者之间的区别, 目前对此的分析尚较为鲜见。

正如主持人是从播音员慢慢发展并分离出来、两者之间曾存在一个模糊的重叠阶段那样, 主讲人和主持人两者之间也存在这种情况。从主持人到主讲人的质的变化应该在于“创作”, 如更准确和详细一点, 这种“创作”更须强调其“原创性”。也就是说, 在节目创作中参与度和重要性的不同应是区分主持人和主讲人最重要的标准。如果相对于播音员来说, 主持人对传播内容具有再创作 (或曰“二度创作”) 的空间是两者之间最重要的区别之一的话, 那么主讲人则以具有高度原创性的创作来显现自己的主要价值, 离开了原创性创作就不可能是个真正意义上的主讲人。主持人是“参与创作的节目组织者”, 主讲人则是“参与组织的节目创作者”。在这里, “创作”所包含的内涵最重要的当然在于传播内容本身, 不过同时也包括使得内容更加有利于传播的形式, 而这种形式显然是要由主讲人的行为表达来实现的。

另外, 主讲人和节目中的嘉宾因常由媒介以外的人员担任且都是具有相当水准和能力的专业人士, 所以也有可能被混淆。但他们在电视节目中的地位和作用又有着重要差异, 因此值得特别说明。主讲人和嘉宾的区别在于:嘉宾一般是就制片人、策划人、主持人等媒介方规定的题目, 被邀请来运用自己的专业背景和知识对相关问题进行较有说服力的阐述和分析的节目参与者, 也就是说, 从本质上讲, 他起的是一种提供“论据”的作用。而主讲人在和媒介具有共同兴趣点的前提下往往需要自己的“立论”和“论证”。

如果要给媒介中“主讲人”这一概念下一个定义, 不妨试提如下:广播电视节目主讲人是以广播电视为媒介平台、以相关节目宗旨和形态为依托、以拥有较高专业资源的个人为主体, 向公众传播相关理念、知识和技能的节目主要创作者。这里之所以冠以“广播电视”, 是因为现在平面媒体和电子媒体等出现的“主讲人”角色, 尚基本处于对“广播电视”的借用和模仿阶段。

主讲人一般以时政和教育节目类为多。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通过电台广播的30集“炉边闲话”名闻遐迩, 由此罗斯福完全可被视为一个极为成功的时政类主讲人。但在中国当下的语境里, 主讲人在教育类节目中更具有普遍意义和研究价值, 故笔者拟结合自己所从事和熟悉的具体媒介形式和工作内容, 以教育类电视节目主讲人为对象作简单分析。据前述定义, 教育类电视节目主讲人是以电视为媒介平台、以教育类节目的宗旨和形态为依托、以拥有较高专业资源的个人为主体向公众传播相关理念、知识和技能的节目主要创作者。

二、从《跟我学》到《百家讲坛》:中国教育类电视节目主讲人的轨迹和现状

教育类电视节目是以传播理念、知识和技能为主要目的的节目类型, 其节目特性明显有别于新闻类和娱乐类节目。如果就节目内容和形态而言, 新闻类节目之于播音员、娱乐类节目之于主持人具有温床的作用, 那么教育类节目客观上应是主讲人最大的用武之地。

中国专业化的教育电视已历经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1985年8月, 我国开始试验利用卫星电视频道传送中央电大的课程。1986年7月1日, 卫星电视教育频道正式试播, 台标为“中国教育电视”, 英文缩写为“CETV”。不过, 在此之前, 央视等综合性电视台已制作和播出教育类电视节目, 因此电视教育类主讲人已有了更长一些的历史。

第一次引起全国范围内对电视教育类节目注意的, 首推上世纪80年代初期的英语教学片《Follow Me》 (《跟我学》) 。《Follow Me》是一套英语听力教学节目, 该节目原为BBC英语教学节目, 后被译为《跟我学》, 于1982年1月5日第一次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据当时的《中国日报》报道, 《跟我学》在中国拥有一千万观众, 这个数量等同于当时中国电视机的总拥有量。 (1) 更为火爆的是片中的主持人、北京外国语大学教师胡文仲和他的搭档英国人凯瑟琳。直至上世纪90年代初, 《跟我学》才慢慢淡出了中国电视教育的舞台。2006年1月,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重新编著了《跟我学》, 并邀请杨澜和凯瑟琳出任主持人, 教学素材还是BBC当年拍摄的, 但这套经典教材已不再受人青睐。 (2)

不论是胡文仲搭档凯瑟琳还是杨澜搭档凯瑟琳, 他们在节目中主要是针对中国学生的情况做些重点辅导和选择性讲解, 特别是进行语法方面的补充教学。因此, 事实上他们已经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电视节目主持人, 但在原创性方面也不是完全意义上的主讲人, 可以说是处于主持人向主讲人过渡的类型。

在经过二十多年的默默耕耘、进入二十一世纪后, 终于又有一个同样几乎家喻户晓的教育类电视节目在中国大地上风靡一时, 这就是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2001年7月由央视科教频道推出的这档名家讲座类节目开播之初并不引人注目, 直至2005年改版才使这一栏目声誉鹊起。 (3) 自2005年开始, 随着主讲人易中天、于丹、阎崇年、王立群等学者相继被推出, 《百家讲坛》一时炙手可热, 这些明星主讲人的号召力和影响力绝不在明星主持人之下。应该说, 不管对个人的学识、观点和风格评价如何, 相对于胡文仲和凯瑟琳, 易中天们无疑已成为完全意义上的主讲人了。经过持续几年的高调运行后, 《百家讲坛》从节目的具体内容到收视率数据慢慢变得广受质疑, 特别是主讲人的学术理念和学术水平引起了相当大的争论。然而, 几乎与此同时, 马未都主讲的收藏系列节目因其内容对文物收藏投资具有指导价值且在知识性和趣味性的结合上作了有益的尝试和拓展, 因此《百家讲坛》至今仍拥有相当可观的受众群。

无论如何, 对《百家讲坛》的争论本身就说明, 经过二十多年的探索和发展, 教育类电视节目主讲人已然成为社会所广泛关注的电视符号之一, 而《百家讲坛》的主讲人群体, 无论对其评价高低、毁誉如何, 都已经是中国教育类电视节目主讲人目前所达到的水准之客观表现。至于争论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 有不少经过理性的梳理后, 更对教育类电视节目主讲人现状的认识和界定提供了参考坐标, 也为主讲人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了思考的空间和改进的依据。

三、教育类电视节目主讲人的素质要求和类型分析

对电视节目主持人的业务素质要求, 可概括地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 具有深厚的知识底蕴; (2) 具有良好的语言素养:A.语言要纯, 讲一口标准的普通话;B.优美的音色、宽广的音域;C.较强的口语能力:语言流利并有较强的表现力、穿透力和感染力; (3) 具备一定的临场应变和即兴发挥能力; (4) 具备策划和组织能力。策划:有主意, 能出点子;组织:对整个节目制作和操控能力; (5) 具备个性鲜明的主持风格。 (4)

这是对以电视节目主持为专业的主持人的业务素质要求。一般来说, 教育类电视节目主讲人由于必须更侧重于教育方面的专业要求, 因此既无必要也不可能是完全专业化的电视工作者, 所以在电视业务素质要求方面肯定会有所不同。对应于上述几点, 教育类电视节目主讲人的素质要求可试作以下变更:在 (1) 方面, 同样要求具有深厚的相关专业知识底蕴, 而且最好是该领域的权威, 最起码是合格的专家学者;在 (2) 方面, 良好的语言素养主要体现在C点上, A、B两点则可在合适的尺度内稍微降低要求;在 (3) 方面, 主讲人和主持人一样都应具备一定的临场应变和即兴发挥能力, 但其侧重的是围绕着教学内容而进行的交流沟通中的这两种能力;在 (4) 方面, 策划和组织能力两者中间应更侧重策划能力;在 (5) 方面, 同样要求主讲人应具备个性鲜明的个人风格。

关于主持人的类型, 有“单一型”、“参与型”、“主导型”、“独立型”等诸多分类方法, 与主讲人的类型分类并无太多互通性和可比性, 具体到教育类电视节目主讲人, 则交集更少。笔者认为, 教育类电视节目主讲人至少可区分为以下五种类型: (1) 报告型:报告型主讲人进行的是言语乏味、内容僵硬、没有任何互动的讲授。考虑到事实上也有不少翔实、生动的报告存在, 所以更严格地说, 应限定为枯燥、空洞的报告型主讲人; (2) 广告型:广告型主讲人往往夸夸其谈, 名义上是知识和技能的传播者, 实质上是某些内容或产品的推销员; (3) 课本型:循规蹈矩、照本宣科, 以完成“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式的目标为满足, 不能充分利用电视媒体的优势实施比在课堂或别的媒介形式中更为高效的传播; (4) 说书型:说书型主讲人往往具有一定的表演才能和表现欲望, 容易吸引受众甚至形成一定的品牌, 但形式大于内容往往是其短处; (5) 互动型:互动型主讲人具有很强的专业素养, 对教育学和传播学都十分熟悉, 能深刻了解电视媒体的特征且能创造性地把握和运用, 是导师性质的教育类电视节目主讲人。

显然, 前四种类型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角色错位, 事实上, 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失败的、至少是有待进一步改进的主讲人。在我国目前的情况下, 这五种主讲人类型的分布基本上呈现为两头尖中间大的“橄榄状”, 最差的主讲人当然很快会被电视市场无情淘汰, 但同样又会有类似人选不断出现。最好的主讲人极为罕见, 或者在同一个人选身上呈现难以把控的非稳定状态。中间三种类型的主讲人占据着当前绝大部分教育类电视节目, 这是不能不正视的现实。即使是当前最为成功的主讲人群体, 无论是从个人提高还是节目发展的角度来看, 也存在迫切需要提高的压力和危机。有相当一部分人 (例如作家叶开) 就把《百家讲坛》“归纳为传统的说书” (5) , 主讲人在这里则成了“说书人”, 即前述之“说书型主讲人”。不难理解, 这里的“说书”之谓指的不仅仅是其“表演形式”, 而更在于其“传播内容”。

显而易见, 只有第五种类型才是教育类电视节目主讲人的努力方向, 以此为标准的提高对教育类电视节目的发展意义重大。

四、教育类电视节目主讲人的提高和教育类电视节目的发展

中国的教育类电视节目具有非常大的提升潜力和发展空间。据统计, 截至2007年底, 中国大陆共有电视台287家、广播电台1993家、教育电视台44家、节目1283套, 电视覆盖率为96.58%, 电视观众4亿人。 (6)

但教育类电视节目的现状并不令人乐观。以福建市场各类节目的播出份额和收视份额为例, 统计数据如下 (前一个数据为播出份额, 后一个数据为收视份额) :

教学类:0.6%、0.1%;法制类:0.2%、0.1%;外语类0.2%、0.1%;财经类:1.6%、0.3%;新闻时政类:13.3%、7.7%;专题类:12.4%、7.4%;综艺类:8.0%、9.0%;电视剧25.0%、42.1%。 (7)

从中可以看出, 如果把教学类、法制类、外语类、财经类节目都视为教育类节目, 则它们无论是播出份额还是收视份额抑或是出份额与收视份额之比, 都大大落后于后四类节目的统计数据。

其实, 稍加分析即可发现, 获取高收视率的要素无非两个:首先是节目内容, 即要有能使受众满足信息需求和情感需求的节目内容;其次是节目主持人或主讲人, 即要有能对受众形成吸引力和号召力的节目主持人或主讲人。由于教育类电视节目主讲人所讲内容主要是自己的研究成果或起码是自己综合整理出来的知识产品, 从这一意义上而言, 对于教育类电视节目来说, 主讲人应是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这在对主讲人提出极高要求的同时, 又让其拥有别类电视节目主持人所不可比拟的优势

如前所述, 笔者把导师型的教育类电视节目主讲人称为“互动型主讲人”。这里的“互动”起码包含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各种教育手段的互动, 二是师生间的互动。互动的重要性在于:它不仅是教育本身的需要, 还是对节目内容的创造性拓展, 在提问、质疑、解答、辩论中不仅提升了教学过程的精彩程度, 而且提升了教学内容本身的容量和质量。对于第一种互动来说, 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将源源不断地使之变得丰富和快捷, 需要的是适时的掌握和应用;而对于第二种互动来说, 只有人文精神和人文知识的共同提携, 才能使之成为可能。

马克·波斯特认为, 相对于“第一媒介”, “第二媒介”的特征在于“双向的去中心化的交流” (8) 。高科技手段的不断引进和运用将使媒介形式本身得到创新和扩展, 教育类电视节目中“双向的去中心化的交流”正日益走向现实。因此可以想见, 在最理想的情况下, 作为教师的主讲人应该回归为主持人。但需要强调的是, 这是教学方法意义上的主持人, 而不是电视节目意义上的主持人。新的技术手段是否应用、如何运用, 归根到底决定于节目的需要和节目创作者对这种需要的捕捉和满足, 显然, 互动型主讲人是教育类电视节目实现“交互性”的关键所在。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 “交互性”这一词语早已被反复提及, 并作为一种新的技术以及“文化神话”而广为流传。加拿大学者米歇尔塞内卡尔在《交互性———一个给予与索取的问题》一文中, 曾就此提出:“当一个系统被人称为‘全体的、双向的和交互的系统’时, 我们就应自己提出这样的问题:使用者是谁?交流对象是谁?交流的内容是什么?” (9) 对于教育类电视节目来说, 这些问题是显而易见的:使用者是节目传播者及其受众, 交流对象是节目中的讲师和学生, 交流内容就是节目中正在教学的具体内容。

由此, 可以说, 如果教育类电视节目主讲人能大面积成长为互动型主讲人, 那么教育类电视节目的发展便具有了独特而强大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王哲平:《中国教育电视:历史、现状与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6

[2]、陈力:《电视与教育》,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6年9月版

[3]、吴郁等著:《电视节目主持人的综合素质研究》,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7年1月版

电视教育节目 篇10

教育电视节目是面向全社会传播科学文化知识, 进行社会教育的电视节目总称 (2) 。中国教育电视台是我们了解中国教育电视节目的代表, 它包括:综合教育、继续教育、人文教育、空中课堂、早教五个频道。除此之外各地方台也开办相应的教育电视台。以此来看, 目前教育电视节目来源多, 但如今节目收视率却不太乐观, 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针对问题, 笔者也谈谈个人的解决策略。

一、存在问题与对策

(一) 教育电视节目形式单一

1. 问题现状:

目前一些教育电视台的节目总是以课堂的形式教育大众。电视画面中出现过多的教师PPT展示内容, 把传统课堂搬上屏幕。对学习者来讲, 在学校一天的学习已很辛苦, 回到家看到的教育节目仍和学校雷同, 不免影响收视率;对成人来讲, 通过电视学习新知识需要此教学节目能吸引人, 教学形式能多样化, 如果仅是书本内容的画面再现, 如何能提起学习兴趣。

2. 对策:

教育电视台可根据电视受众群体的不同, 进行教学栏目的细致规划。从电视受众而言, 有老年人、中年人、青年人、少儿;同时, 相同年龄阶段受众由于性别不同对教育电视节目的偏好也不同。因此, 教育电视节目应考虑到不同群体来制作不同内容的教育电视节目。如针对老年人可根据他们生活喜好设置老年文娱、书法、棋、琴、健身等栏目;根据中年人兴趣和性别可设置汽车、美容、旅游、美食、体育等知识性节目;根据青年人特点设置装修、居家、购物、文体俱乐部、计算机等方面内容的知识。至于少儿和幼儿, 笔者觉得目前教育电视台针对这两种群体所开办的栏目还是比较多样的, 从舞台布置、道具设计到电视画面色彩的使用都还是不错的, 但如果能针对这两个群体目前在学校所学内容做些相应教学节目的补充, 会更有意义。如, 可以针对小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数学、语文等内容, 根据他们课程进度, 做些相应的同步学习栏目, 都是不错的方式。

(二) 播放时间段有待改善

1. 问题现状:

对上班族和上学族来讲, 收视电视节目的黄金时间段是每天晚上七点到九点半钟, 而此时中央台的《新闻联播》、电视剧等节目占据此时的黄金时间段。对于电视受众来讲, 刚下班或放学回到家, 希望看看电视轻松一下, 有的电视台的教育电视节目也抢占此时间段。同时, 在非黄金时间段播放的节目也缺乏对受众群体进行分析。

2. 对策:

教育电视节目与其他电视节目不同在于商业化成分所占比例小, 因而, 可不必竞争黄金时间段。但是, 教育电视节目要把自己节目播放时间做好科学安排和受众群体分析。如在周一至周五白天, 上班族和上学族无法收看教育电视节目, 但老年群体和“居家族”是电视节目忠实的朋友, 可在此时安排他们的节目。在双休日的白天, 上午可播放一些语言类的学习节目, 或学术性比较强的节目, 因为此时是人学习效率较高时间段;下午可播放数理化的学习内容, 因为此时人的逻辑推理能力比较活跃;晚上可播放些娱乐性的或较轻松的教育节目, 让人的大脑得到一定的放松。

(三) 节目的交互性不足

1. 问题现状:

教育是双向交互的, 但教育电视节目基本上都是前期制作好到节目时段再播放, 很少看到现场直播教育节目的。这样, 观众在收视教育节目时遇到不懂的问题就无法得到及时反馈, 也就影响了他们的收视热情。同时, 对于教育电视节目制作方来讲, 虽然花了力气和成本制作了节目, 因为不符合大众需求而浪费了人力、物力、财力。

2. 对策:

笔者认为在教育电视节目播放时可针对该节目开通免费热线电话, 让大众能随时拨打进去, 由专家进行疑难问题解答。或者在节目播放同时围绕播放内容利用网络形式让收视者之间、收视者与专家之间进行问题交流与探讨, 还可以借助网络传呼工具、电子邮件形式进行各种形式的沟通。这样, 收视者也能积极参与到节目中并能在收视的同时将疑惑解开, 如此观众会越来越多, 既能提高节目质量又能让观众在学习过程中找到共同学习的学习爱好者。

(四) 教育电视节目服务范围需拓展

1. 问题现状:

目前的教育电视节目其目的主要是展现给学习者学习的内容, 不管展现方式是否符合受众的学习风格, 存在千人一面的感觉。

2. 对策:

笔者认为, 教育不仅是教学习内容, 更重要的是教人如何学习, 该从何处下手学习, 哪些学习内容值得学习。因而, 笔者认为教育电视节目可适当添加一些栏目, 如《读书》栏目, 教学习者读何种书, 如何读该书;《学习》栏目, 向学习者宣传学习方法和古人所使用的学习方式及取得的学习效果;《书刊公告》栏目, 向大众推荐目前出的精品书籍等等。这些栏目不但让学习者感觉电视是自己的老师, 又能感受到电视是自己学习的朋友。

二、结语

教育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而教育节目要办出特色也不是易事。教育电视节目要服务于全社会, 工作量浩大。目前社会提倡全民进行终身教育, 电视可提供图像、声音等直观信息, 是大众选择其进行终生学习的重要媒介, 要想将教育电视节目办出特色、受到更多观众喜爱, 是需要全民共同努力的。

摘要:教育电视节目是进行全民素质教育的媒介, 其开办质量的好坏对受众影响颇高。本文提出了目前教育电视节目存在的问题, 并针对问题提出了解决策略。

关键词:教育电视节目,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下周电视节目推荐 篇11

别看这对夫妻年过半百,结婚才21年,他俩的日子随时会出现各种状况:张谦爱吃成菜。李萍爱喝果汁,常常在小事上引发争执。李萍提醒张谦成咸菜很不利于健康,张谦也承认李萍吃得比较健康,所有生的食材她都不吃,必须熟透,连三文鱼部非得煎的差不多了才敢吃。李萍表示正因为如此,多年来自己还保持拍摄《大宅门》时的客颜,堪称是“常青树”。其实他们这对欢喜冤家经历的磕磕绊绊还真不少。李萍第一次见未来的公婆,穿着短短的时髦小皮裙。第一眼公婆就很不欣赏,以至于八月十五张谦在外地让李萍给爸妈买盒月饼送过去,李萍送月饼敲门公婆怎么都不给开门。那么,如今李萍与90岁的婆婆是如何相处的? 《我爱我家》

死要面子活受罪

BTV文艺 4月23日 星期四 19:35

在生活中,王丽云和她在电视荧屏上塑造的众多母亲形象如出一辙。都特别好面儿,甚至还为了参加饭局立下“家规”。杜旭东因顾忌自己的面子,不得已走上了艰辛的追债之路。杜旭东因好面儿遭遇天价停车费。惨遭碰瓷却只能不了了之?刘洪沂首度曝光自己和老伴相恋时,为了不在娘家人面前丢面子甚至干出“倾家荡产”的疯狂举动。当年,刘洪沂和夫人相约去北海游船,夫人的爷爷也一同前去。为了在娘家人面前留下好印象,刘洪沂主动请老人去了北海最贵的餐厅——仿膳吃饭。但当时工资水平其实不高的他是“囊中羞涩”,又不能向别人借钱请客,只好下狠心卖掉了自己辛苦攒钱买的自行车,请了这顿“大餐”。 《星夜故事》

白加黑组合爆笑来袭

BTV文艺 4月24日 星期五 19:35

非洲姑娘与中国小伙儿组成“白加黑”演唱组合,唱跳俱佳的组合却说他们对喜剧表演情有独钟。节目现场,独具创新的混搭表演,说学逗唱,笑果不断。为证明演技,喜剧大上演。最终白加黑能否得到认可,圆梦而归?节目一开场,助力团威员就从非洲姑娘米兰的话语中听出了东北味儿和陕西味儿的中国话混搭腔,米兰的中国话究竟在哪里学的成为了大家部好奇的问题!一场中国话大考验随即展开,米兰机智应答,现场爆笑连连,最终米兰能否顺利过关?米兰爆料,二人之所以能够成为搭档,是对方身上有吸引彼此的优点,但相处时间久了,也一定会发现让彼此忍受不了的缺点。米兰与晓维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趣事,让性格活泼开朗的米兰如此耿耿于怀?而米兰又有什么让晓维无法忍受的怪癖呢?《我家有明星》

怎么放风筝

BTV生活 4月20日 星期一 12:00

小小的风筝居然能致命,原因何在?放飞的风筝线拉力到底有多大?风筝线居然有如此的威力,这个你知道吗?到底多大的风才适合放风筝,怎样放风筝才能避免伤害,一旦受伤第一时间我们应该如何急救?

《这是为什么》

体育迷们,来啊

亚冠联赛

北京国安队-布里斯班狮吼队

御林军欲扼住狮喉

国安球迷谁都不会忘記本赛季亚冠首轮国安队客场挑战布里斯班狮吼队的那场比赛一比赛的上半场费祖拉鸟的一张红牌,让国安队陷入被动。但是,少一人作战的国安队凭着一股子可歌可注的硬骨头精神,硬生生地依靠老将邵佳一绝杀,从客场带走了3分。也正因为这样的气势,让这个赛季国安队的球风稳当却又充满霸气。目前国安队小组排名第一,只要主场稳扎稳打,只须战平对手,则不仅可以确保小组出线,也为球员们在这段魔鬼赛程里赢得宝贵的休整时间。同时.把主要精力暂时转回到巩固中超的榜首位置上来。相信到时候主场的球迷一定会让国安队充满能量地去迎接战斗.去迎接胜利。

酱烧春笋

BTV生活 4月21日 星期二18:00

春笋,其肉质鲜嫩,美味爽口,烹调时无论是凉拌、煎炒还是熬汤,都鲜嗽清香,蒋勇大厨就用春笋给咱们带来一道家常菜肴酱烧春笋。菜肴色泽酱红,酱味鲜浓,绝对地道又下饭。私家菜主赵哥,做得一手拿手好菜,带来一道私房菜黄豆酱烧牛肉,牛肉软烂入味,酱香十足。

春季省钱巧保健

BTV生活 4月24日 星期五20:34

春季美食靠搭配,粉丝也能搭配出新花样,既能当主食又能当菜,吃起来健康不长胖的粉丝煲,满足您全家的口味;国宴大厨的私家创新菜,搭配出的五行养生饼,五种颜色营养加倍。还有万能的番薯叶,让您春季省钱巧保健。好水在哪儿

CCTV 4月21日 星期二2004

平常我们喝进肚子里的水到底好不好,溶解在水里的物质肉眼不可视,一般大众无从判断,饮水安全备受重视,急需简单可行的安全饮水指标出台。2015年3月15日,安全饮水指数N1终于走进公众视野。记者和专家—道,通过大量走访调查和实地检测,对我们常接触到的各种水、城市饮用水、农村饮用水等采样检测,用数据向大众传递水知识,对饮水安全问题答疑解惑。记者跟随专家到大西南地区找寻好水,并在节目最后呈现出中国第一次公布的好水地图。 《走近科学》

电视教育节目 篇12

教育电视节目是电视系统用来传播教育信息的媒介, 以希望提高人民大众的文化素质, 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具有视觉性、教育性、社会性、受众的不确定性等特点。但是近年来, 随着电视产业的日趋完善, 节目种类繁多, 尤其是一些娱乐节目的兴起使得教育类电视节目面临尴尬的困境。当代大学生是社会人群中最活跃、最具有先进思想的一个受教育群体。从大学生的视角解读教育电视节目或许可为困难中的教育电视节目提供借鉴。

一、教育电视节目的现状

电视是现代社会重要的信息传媒手段之一, 而电视节目则是依附于这种传媒的信息主体。作为教育类电视节目, 具有政策性、知识性、教育性的特点, 其大体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职业教育和系统学习为主的教育节目, 例如中国教育电视台二套的《跟我学汉语》, 中国教育电视台二套的《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等;第二类是面向大众的以传播知识为主, 增强知识涉猎的教育节目, 这种节目形式活泼多样, 例如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的《探索·发现》《百家讲坛》《走进科学》等。

但是, 随着互联网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 教育电视在现代远程教育中逐渐退居辅助地位。传统电化教育中的电视传媒正越来越受到网络多媒体计算机的影响。由于受到收视率以及收视评价的影响, 教育电视节目逐渐走向边缘化的倾向很明显。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当代教育》栏目总制片人王桥英在做客某论坛时就曾说过, 长期以来, 教育节目到底做什么, 或者怎么做, 很少有人去研究。然而, 另一方面我们看到的是, 在中国当前的国情下, 电视媒体无疑是具有最大影响度的媒体。例如, 2010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收视率高达95%。因此, 从这一层面上, 通过电视媒体来传播知识, 为教育服务的影响力是不容忽视的。那么, 怎样利用电视媒体去做好教育节目是当前亟待思考的问题。

二、调查分析

本次调查的问卷对象是天津大学, 南开大学, 天津财经大学和天津外国语大学的学生。发放问卷500张, 有效问卷476张。选择方式是随机取样。

(一) 问卷内容以及结果

1.您倾向于什么类型的电视节目:

新闻类37%;教育类40%;娱乐类67%;纪录片17%;电影电视剧47%;动漫类26%;军事类19%;财经类33%;

2.您对现在教育类电视节目的了解程度:

非常了解4%;一般了解78%;完全不了解18%;

3.您对目前教育电视节目的总体看法是:

做的很好17%;做的不够好63%;太差了10%;不知道10%;

4.选择您知道的教育类电视节目:

百家讲坛82%;探索﹒发现69%;走进科学65%;世纪大讲堂17%;状元3607%;大学语文讲座12%;Discovery 53%;走遍美国36%;In Chinese乐学中文13%;国学堂9%;健康大学堂16%;空中英语教室27%;screen talk看电影学英语9%;

5.选择您喜欢的教育类电视节目的原因:

风趣幽默43%;内容有吸引力51%;形式新颖35%;主持人风格强烈22%;可扩展知识面43%;知识易学易懂44%;

6.选择您觉得教育类电视节目存在的不足之处:

传播方式单一43%;节目内容枯燥48%;推广不足45%;应用领域狭窄21%;节目内容与实际需求不匹配30%;数字电视普及率低14%;其他2%;

7.您收看教育类电视节目的途径是:

数字电视频道67%;网络视频点播63%;手机媒体15%;学校统一播放5%;数字卫星电视13%;其他方式10%;

8.您认为目前最有发展前景的传播途径:

数字电视频道17%;网络视频点播85%;手机媒体61%;学校统一播放19%;数字卫星电视13%;其他方式5%;

9.选择您喜欢的教育电视节目互动方式:

现场参与30%;短信互动38%;网络互动50%;电话互动19%;无互动12%;其他互动方式4%

10.您认为受众对教育电视节目的教育需求:

符合9%;基本符合55%;不符合23%;不清楚13%;

11.您认为教育电视节目主要面向的群体是:

面向普通观众66%;面向专业学生40%;面向科研人员12%;

12.您认为教育电视节目对教学最主要的作用:

创新教学模式44%;补充教材内容49%;扩展教学手段36%;降低教学成本18%;扩大教学规模33%;

13.您觉得教育电视台最需要开办一档什么类型的节目:

新闻时事类32%;生活资讯类41%;校园短剧类30%;

(二) 分析和结论

通过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显示, 当代大学生对教育电视节目的总体现状不是很满意, 主要结论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 节目本身方面, 内容枯燥, 形式单一, 相比之下, 娱乐节目还是吸引了大多数大学生的眼球。这说明当代大学生收看电视节目的主要目的已经不再单单是获取知识, 为了学习而打开电视机观看节目, 而主要是为了缓解紧张的学习压力, 释放身心的疲劳, 通过观看娱乐节目进而获得精神的放松和愉悦。因此, 制作教育电视节目不应该采用沉重的、说教式的形式, 而应该采用活泼、具有吸引力的方式。

其次, 接收方式方面, 大学生收看教育电视节目的主要途径是数字电视频道和网络视频点播。当代大学生可以说是伴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而成长起来的一代人, 他们对于网络有着很强的亲近感。当代大学生普遍认为网络化是未来信息化发展的主流, 网络是最有前景的传播载体。这说明网络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接收教育咨询的重要途径, 以后的教育电视节目必须与网络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更好的被受众所接受。

再次, 互动方式方面, 过半数的大学生选择网络互动, 其次是短信互动和现场参与。这反映出大学生受众的参与需求包括两个方面:一种是思想参与, 即大学生希望从电视节目中获得一种主动思考的权利, 从而参与到电视节目中。传统说教式的节目已经越来越令大学生反感, 被动地接受主持人的灌输, 会让他们产生一种“局外人”的感觉。由此, 我们可以看出, 教育电视节目应注意留给观众足够的思考空间, 让他们由被动地接受到主动地思考。另一种是行为参与, 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渴望在话筒面前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互动可以使他们介入其中, 进行双向的交流。

最后, 大学生期待电视台能够播出内容更加丰富的教育节目。例如, 新闻时事类、生活资讯类、校园短剧类等等, 实现“授人以鱼”与“授人以渔”的统一。那些单纯教育性质的服务, 犹如“授人以鱼”一样, 只是满足了受众直接的、浅层面的需求, 而大学生更期待教育电视节目可以做到“授人以渔”, 既服务又引导, 即在提供大量的知识信息的同时, 还应倡导健康科学的教育理念, 积极引入理性的思考方式。

通过对最后一题主观题的调查, 概括大学生提出的建议有以下五点:第一, 更好的利用网络这个载体, 提供往期节目的视频下载和文本资料;第二, 将教育电视节目放在黄金时段播出并适当增加档期;第三, 应用领域要拓宽, 内容以实用为主, 同时要易学易懂, 形式更加新颖活泼;第四, 多增加互动方式, 多增加一些贴近学生的栏目, 减少插播广告;第五, 加大投资和宣传力度, 扩大影响力, 提高普及性。

摘要:教育电视的观众主要是从事教育活动和接受教育的人群。当代大学生无疑是这一受众人群的领军者。本文从大学生的视角出发, 通过调查分析他们对于教育电视节目的认知情况, 期待对当前教育电视节目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教育电视节目,当代大学生,问卷调查

参考文献

[1]胡小玲, 抗文生.浅谈教育电视节目的发展.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1.

[2]王宏.探究现代教育电视节目形态创新.中国电化教育, 2009.10.

[3]王思.教育类电视节目与“以人为本”.媒体与传播, 2005.

[4]任奉权, 王炬.寻求专业性与大众化之间的对话.频道视点.

[5]季建华.电视教育专题节目创作漫谈.西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

[6]廖华林, 杨晓娜.谈谈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生电视节目制作技能的培养.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08年, 第3期.

上一篇:三方面原因下一篇:深度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