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新闻节目元素

2024-06-15

电视新闻节目元素(精选12篇)

电视新闻节目元素 篇1

公益即有关社会公众的福祉和利益,无条件的、免费的做慈善事业和慈善活动。公益是个人或组织自愿通过做好事、行善举而提供给社会公众的公共产品。在这里,做好事、行善举是对个人或组织行为的价值判断;行动的结果是向非特定的社会成员提供公益产品。公益活动是现代社会条件下的产物,是公民参与精神的表征。公益活动要生产出有利于提升公共安全、有利于增加社会福利的公共产品。在组织公益活动时,要遵循公德、符合公意,努力形成参与者多赢共益的良好氛围。因而,公益活动至少应包含公民、公共、公德、公意和共益等五个要素。

1 公益活动和电视节目的“联姻”

社会公益事业是中国优良传统的延续,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众多取得丰裕经济收益的成功企业家中,逐渐涌现出一批富有社会责任感和公益道德心的人。他们重新思考生命的意义,重新定义企业使命,以企业家的才能去做慈善家,以公民的责任去做公益活动家,由此参与社会的自我治理,从而复兴和深化民间公益传统。

社会资源配置的不均衡是公益活动得以进行的前提之一,正是因为有贫有富,有稀缺有富余,才使得公益活动有进行的可能。公益活动可以对社会资源进行整合与再配置,减轻资源稀缺方资源稀缺的比重。

电视节目指电视台通过载有声音、图像的信号传播作品的节目。电视节目的一个基本特性就是公开和公共化,而公益活动也是基于公众利益而开展的活动。在公共化这一特性上,公益活动和电视节目不谋而合。公益活动和电视节目的“联姻”可谓是强强联合,这种结合自然产生出双赢的效果。

一次完满公益活动的开展离不开一个“公”字。这里的“公”做两种解释,其一是公开,即公益活动要在公开的情况下进行,继而有效避免以公谋私情况的发生。“公”的另一种解释就是“公共”,众人拾柴火焰高,单凭一己之力开展的公益活动虽然可以进行,但其效果会逊色于有众人参与的公益活动。

2 电视新闻节目中融入公益元素的传播学效果

《城市速递》是长春电视台开办的一档民生类新闻栏目,要体现新闻播报的速度与激情,对突发事件具有快速反应。开播以来,《城市速递》本着激情、理智、建设、关怀的宗旨,忠实记录长春,每一天、每一刻都在感受着这座城市强健而有力的律动脉搏。《城市速递》一直探索如何在新闻栏目中实现突破,如何得到本地观众最广泛的关注和认可。

“温暖顺风车,相伴回家路”活动旨在号召有车一族,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搭载一些顺路朋友,一同回家。该活动是于2014年1月16日发起的,也就是2014年1月30日除夕夜的前半个月。就本次公益活动之时效性分析,国人对除夕夜的重视是高于任何一个节日的,不管身在何方,在外求学或务工的人员都要在除夕夜之前赶回家中和家人团聚。而春节前夕中国需要返程回家的人员数量是远远高于其公共交通运力的,使得春运问题成为了中国社会的一个难题,这个难题牵绊着千万个等待着返程回家过年旅客的心。《城市速递》栏目组在除夕夜前夕这样的一个春运季发出了“温暖顺风车,相伴回家路”的公益活动倡议,刚好契合了新闻栏目注重的新闻时效性原则,也符合了该栏目创办的初衷和定位。

每当过年,亿万中国人踏上回家路。为了让大家顺利平安回家,《城市速递》栏目推出“温暖顺风车,相伴回家路”的公益活动倡议。倡议私家车主,帮助那些没有方便的交通工具意欲搭乘顺风车回家过年的老乡,载上老乡,一路相伴奔向回家的路。活动参与方式有以下三种:其一,通过《城市速递》热线电话报名;其二,通过《城市速递》官方微博报名;其三,通过微信报名参加。

参加本次公益活动的流程如下:意欲参加活动的私家车车主和意欲搭车回家过春节的返程人员通过节目给出的方式报名,报名后节目组工作人员根据出发的时间和目的地的异同对报名人员进行配组,配组成功后邀约参与活动的双方当事人来电视台签订免责声明,并领取由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全民出行安全卡和全民保障安心卡。在出行当天,到电视台领取由中国石油吉林长春销售分公司为私家车驾驶员提供的300元燃油补助。

3 新闻节目中融入公益元素的议程设置

“议程设置功能”作为一种理论假说,最早见于美国传播学家M.E.麦库姆斯和唐纳德.肖于1972年在《舆论季刊》上发表的一篇论文,题目是《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功能》。1968年,麦克姆斯和唐纳德.肖对总统大选进行了调查,看媒介议程对公众议程有多大的影响。1972年提出了议程设置理论,该理论认为大众传播往往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一事件或意见的具体看法,但可以通过提供给信息和安排相关的议题来有效地左右人们关注哪些事实和意见及他们谈论的先后顺序。大众传播可能无法影响人们怎么想,却可以影响人们去想什么。议程设置是大众传播媒介影响社会的重要方式。

本次活动中,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城市速递》栏目组为驾驶人员以及乘车人员,提供了全民出行安全卡和全民保障安心卡。其中,全民保障安心卡,提供的意外伤害保险金额为3万元,保险期间30天。也就是说,报名参与活动的驾驶员和乘车人员,在一起返乡途中,一旦出现意外,将获得由太平洋保险公司免费提供的价值3万元的保险。同时,全民出行安全卡,将为乘坐经营客运业务的机动车、火车、轮船、民航班机的旅客,提供最高四十万元保险金额的意外伤害险,保险期限30天。同时,中国石油吉林长春销售分公司,还将为报名参与活动的私家车驾驶员提供300元的燃油补助。太平洋保险公司和中国石油公司对本次公益活动的赞助从多个方面协同促进了本次公益活动的开展;同时,参与并协助本次公益活动的开展也对两家公司的品牌进行了积极营销从而树立了正面的品牌形象。

4 结语

综上所述,电视媒体是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喉舌,掌握着社会的话语权,理应责无旁贷地担当起正确引导舆论的使命。长春电视台《城市速递》栏目在春运季期间发起的“温暖顺风车,相伴回家路”活动成功的为该新闻栏目注入了公益元素并起到了积极引导舆论的作用。这一温暖千家万户的新闻策划,在充分考虑议程设置对受众影响的同时,针对活动可能产生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细致的考量,并采取了相应的举措对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前进行了有效的规避。栏目的受众是本次公益活动的直接受益方,活动的举办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外地受众返乡过年难的问题;企业在做公益的同时也对自身品牌进行了积极营销;媒体自身也通过策划本次公益事件巩固了其受众对栏目的忠诚度。这次公益活动的发起,实现了受众、媒体和企业的“三赢”。

摘要:公益活动的增多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重要体现。公益活动和电视节目的结合,可以让电视节目利用其特有的资源优势推进公益活动的宣传工作。而融入了公益元素的电视节目,可以促使更多有志于参加公益活动和期待通过公益活动得到帮助的群体关注电视节目,从而提高节目收视率。笔者以长春电视台《城市速递》栏目在春运前期开展的“温暖顺风车,相伴回家路”活动为例,对新闻类栏目中的公益活动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议程设置,电视新闻节目,公益元素

电视新闻节目元素 篇2

201311330522

郭凤梅

一、背景浅析

作为电视节目的主体,电视新闻节目一直占有重要地位。电视新闻节目承担着信息传播媒介的重要功能。电视新闻所具有的传播优势更使它“能够最迅速最广泛地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到群众中去,并变为群众的实际行动,能够广泛的反映群众的意见、呼声、意志和愿望;能够及时的传播国内外各种信息,直接影响群众的思想、行为和政治方向,引导、激励、动员、组织群众为认识和实现自己的利益而斗争。”在21世纪中国蓬勃发展、欣欣向荣的现在,新一代青年人正逐步成为这个社会的主力军,在不久的未来甚至是现在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因此,青年人的良知与觉悟至关重要,而一档真正为青年主体为受众定位的新闻节目,在这样的形势下,应运而生。

二、策划动机

在传播媒介高度发达、信息大量过剩的背景下,电视新闻的迅速崛起和持续繁荣,也使得电视机构以及从事电视创作的人越来越重视电视新闻节目的策划和加工。用最有效、最合理的方式对新闻事实进行加工处理,并实现最大化的信息传播效果。

以青年人作为最主要的受众目标,配合青年人生活作息习惯,从节目的立意、内容、关注的核心、节目播出时间、时长都经过仔细考虑,从而得到青年人的关注,达到节目预期效果,让节目存在有实际的意义。

三、节目设定 节目名称:新闻焦距 节目类型:新闻、资讯

目标受众:85后、90后社会年轻群体 播出时间:每周日21:40 节目时长:26分钟

节目宗旨:作为新闻性质节目,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弘扬正面的价值观,选取最重要、最热门、最受关注的新闻、话题等内容,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帮助广大年轻社会群体及时了解社会,提高年轻人的实事敏感度、唤起对时政的热情。节目目标:阐明对新闻事件的见解和态度,从而发挥传媒的舆论导向作用,该档节目将会深入青年人群体,以青年人的视角观察新闻、了解新闻、切合实际。使青年人进一步了解国情、认识民情、关注国计民生

四、本期专题

名称 微信朋友圈,已变“坑友圈”

主持人导语:各位观众大家好,欢迎收看本期《新闻焦距》,我们都知道微信朋友圈指的是腾讯微信上的一个社交功能,用户可以通过朋友圈发表文字和图片,同时可通过其他软件将文章或者音乐分享到朋友圈。用户可以对好友新发的照片进行“评论”或“赞”,用户只能看相同好友的评论或赞。和大多数的自媒体一样,原本只是用来分享信息的平台,随着微信“红包”这一功能的加入,发展到今天,有人说朋友圈已变“坑友圈”,让我们一起看看这是怎么一回事。

1、嘉宾上场:主持人邀请嘉宾上场,嘉宾上场要营造出气氛

2、主持人串场:主持人的风格应该做到与嘉宾的配合,给人一种舒服亲切的感觉,谈谈他们对这件事的看法。

3、观看影像资料:由主持人提及观看影像资料,这部分影像资料是由我们采编人员收集到的,它包括文字信息、图片信息、采编人员对相关人员的采访视频,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插入背景声音。具体如下,“想练字,求众筹一支派克笔,是真爱的支持一下,1块不嫌少,100块钱不嫌多”、“想去东南亚,红包换明信片哦,包多少钱大家看着办”、“众筹看场演唱会,现场视频发给大家看”、“要过生日了,想给自己买个生日礼物,希望得到大家支持”。朋友圈里,你收到过这样由朋友发起的“众筹帖”吗?有人认为不差那几块钱,还能收到对方回馈的小礼物,“还蛮有意思”。也有人表示很反感,“救急不救穷,不愿意为那些无厘头的爱好买单”、“不好意思不给,但给了觉得是感情被消费”。

4、深入报道:寻找典型案例,进行报道

大学生朋友圈“心愿众筹”买手机 一晚获1700元。

周娟(化名)是北京某大学四年级在校生,近日她在朋友圈发布了一条状态,称“6s发布快一个月了,还没攒够手机钱,求朋友们红包打赏,不然就去卖肾了”。与文字同时出现的还有一张表情委屈的配图和一些哭泣的表情。第二天,用周娟的话来说“感到太意外了”,一晚上就收到将近1700元的微信红包,“虽然大多数朋友给的是10块以下,最多也就是50块,但没想到有那么多人给。”于是,周娟打趣地在自己的“众筹帖”下面说:“感谢大家帮我保护了肾。” 朋友圈里的“周娟”并不是个例。记者采访中了解到,不少人都看到过自己朋友圈有人众筹资金去旅行、看演唱会、买礼物。这些帖子多写得滑稽俏皮,有意无意,但外加一句“考验是不是真爱”、“真情求助”、“多少是点心意”的话,让不少好友都打开微信红包慷慨解囊。

当然,这些众筹发起者多数也不会让朋友白白掏口袋,会以旅行明信片、异国小物件、一封信、甚至是演唱会视频作为“回报”。在朋友圈发起“尤克里里”众筹的小武说,如果众筹成功会连续发布一个星期演奏视频感谢大家。他私底下表示,众筹并非真的“差钱儿”,而是增加朋友间互动的一种形式,觉得“有意思”,“就像抢红包似的,哪怕有时候就一两毛钱,大家也耍得不可开交,不是钱多少的问题。” 真心支持还是碍于面子,对于朋友圈儿里的个人众筹,多数发起人都表示“效果不错”,收到的红包数很出乎意料,“哪怕有的只有一分钱,但觉得很好玩儿”。在一些个人发起的众筹帖下面,不少朋友留言称“有意思,必须支持”,“挺逗啊,我是真爱我给红包”。王女士遇到自己的朋友众筹想骑行青海湖,毫不犹豫包了20块钱红包,“无所谓,都是好朋友,给二十块钱支持一下”。但也有人对此举表示很反感,和周娟同是大学生的刘希认为,“这是在消费大家的友情,几块钱确实没什么,给就给了。”另外他还表示,发红包多是看到别的共同好友留言支持,不好意思冷眼旁观,“碍于面子”总得意思一下。另外也有人表示,看到有朋友发类似的“心愿众筹”,就当没看见,“哪怕是群发的,我收到了也不理会。挺没劲的,怎么会有人想让别人为他的兴趣爱好买单呢?又不是真的遇到困难。”为需求买单偏离众筹意义。有社会学专家认为,朋友圈属于私人社交平台,朋友之间开玩笑无可厚非。但变相的心愿众筹如果是“唤起大家的同情,一起出钱为自己的需求买单”,就偏离了众筹本身的意义,有些行为在某种程度上甚至与乞讨无异。而且这种行为发生在“熟人”中,有些人碍于人情、面子而不得不给予支持,这种熟人间的“道德绑架”会降低信任资本、削弱社会的横向纽带。5、6、7、转会现场:主持人与嘉宾对谈,深入的分析实践案例,提出看法 主持人串场:

最后的结束语及下期节目预告

五、节目要求

片头以蒙太奇手法,通过各种灯光的变换,吸引观众眼球。整个节目在歌曲上要根据不同的场景进行变化,以防止观众听觉疲劳。主持人要有明显的个人风格,严谨、大气、机智,具备现场鼓动性。采访人员要以不同的形式,不同的方式来采访嘉宾。在内容的安排及选材上尽量做到能吸引观众,采访问题要多样,问题新颖。

六、人员设置

1、主持人:一人负责演播厅内的主持

2、编导:一人

3、摄影:两人负责视频拍摄

4、撰稿:两人分别负责主持人稿件、采访问题。部分解说词,策划稿件等

浅析怎样做好电视新闻节目 篇3

【关键词】 舆论引导;公信力;深度;广度;信息量

一、当前电视新闻节目在采编上存在的问题

开展新闻宣传是电视主流媒体的基本形式,同时也是政府要求进行正确舆论引导的核心载体综合现在的一些电视台的新闻节目中还存在一些的问题。可以概括为硬、浅、窄、小。硬,就是指宣传的意味太严重了。可以从它的内容上说,更多的是

报道会议,领导的活动报道的也很多,按部就班的抄袭上面的宣传精神较多。要是从写法上说,刻板硬的政治说教多,而轻快活泼的新闻较少。

浅,就是太表面化了,报道的层次存在肤浅。报道较多的是简单记录,分析性较强的报道的较少,具有针对性的内容报道较少,各种会议和各类活动时报道较多的是程序性。一般性的报道的消息较多,新闻报道的重点性和深度性还有能够引起社会反响的新闻比较少窄,就是说报道内容窄。一般的都是报道较多的是领导活动,报道基层普通的较少,报道城市的较多,农村的较少,弱势群体以及社会新闻的报道较少。

小,指的是节目信息量较小。有些新闻报道的条数较少,有些新闻报道的时间过长,有些内容的条数较多,但信息量还是没有增加。有一些新闻报道的都是一件事,可以用一条综合来报道的可却把它分成几条来报道。有的报道的内容,让人思考的东西较少,更不用说是创新了。

电视新闻节目的播出与制作,都涉及到了采访还有制作以及编辑等等一些环节,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一项系统的工作,然而人却在这个繁琐复杂的工作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所以要坚持以人文为本的方针,要不断地提高新闻人员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还要提升责任意识,要想让电视台有一个很好的生存发展环境,就得播报一些广大市民关心的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新闻报道。

二、电视新闻工作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办法

(一)不断地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要不断坚持政治业务的学习,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这是电视新闻工作者十分重要的一点,我们这里所说的学习,不是以前的形式主义的被动学习,作为一个新闻从业人员应该有一种使命感的主动去学习。所以说新闻工作者应该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对一个新闻工作者的基本要求,也是做好本职工自我完善的基础。

我们第一要强调的是学习,这是因为在当今的社会浮躁之风是盛行 ,并且这个不正之风已经严重地传染到了记者的队伍中了。导致学习的风气日益减少。有的记者,不但没有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更有甚者不读书、不看报等等,严重的影响工作。著名的新闻工作者邓拓说过,记者应成为杂家。要想成为一个合格的电视新闻工作者,要学习的东西很多,像新闻业务以及新闻理论还有人文科学知识等等,还有就是随着当今社会高新技术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还有又出现了新的知识以及新的领域,再要学习的知识中,最总要的是时事政治的学习。只有不断地学习政治,才能不断的掌握上级精神,这样就会把握新闻的重点,还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新闻敏感性,通过正确的新闻实践来达到正确舆论和引导的效果。

(二)要转变新闻工作者的作风

要转变工作作风,这个问题主要是要改变采编人员的心浮气躁的问题。也应该走进基层,走进群众这些都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同时也是一个新闻工作者的优良传统。可是近几年来,在一些新闻从业人员中这种观念日益的淡薄。现在的记者都愿意赶场子以及听汇报和抄材料等等,有些人不愿意去基层,偶尔去基层也是因为有领导的才去。

记者队伍作风的漂浮问题,从一定的角度和意义上说,是整个大社会下浮躁风气在新闻工作者中的内部反应。这样长期以来,还会严重的影响新闻节目的质量,而且还会消除媒体的公信力,要想解决作风漂浮问题,就要加强教育,健全制度的规范,记者的自我约束。这几个办法中最重要的是自我约束。作为一个记者要爱岗敬业,自强等等。

(三)加强新闻节目管理

电视新闻节目也要有规章制度去规范以及管理,只要有了健全的制度,认真地去执行新闻节目就会办得越来越好。

1.要对工作认真负责。

在节目的审查过程中,只要认真负责就可以避免不少错误。

2.要保证原则性。

在日常的工作中,有些人因为面子,怕得罪人,原则性不强。像有些新闻不是很好的,分量不够没有深度,却放在了头条,要是重新调整根本不是难事,但是由于个人的面子、处事态度,就没有把错误给改过来,导致新闻节目越办越差。

3.一些管理制度需要不断完善。

有一些电视台应该完善奖罚制度,这样就能在一定的程度上改善节目的质量,但是站在实践的角度上看,这个评审制度还不够合理。

(四)重视新闻节目策划

要想做好新闻节目就的做到如下几点:首先是要把握上级的精神,确保报道的角度和方向是正确的。其次是要找到新闻存在的问题,加强社会舆论力度。

总之,要想做好电视新闻节目,就必须克服硬、浅、短、小等一系类问题,在这个基础上应该加强人员的政治素质的建设,业务能力的提高等等。除了这些以外,还需要加强相关制度的完善,还要增加新闻节目收看的群体,提高节目的可看性,这样就能够保证电视新闻产业的长久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菁.浅谈如何发挥好细节在电视新闻传播中的作用[J].新闻传播.2012,01.

[2] 李树君.怎样做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J].采.写.编.2011.05.

[3] 岳淼.中国电视新闻节目发展史研究[D].厦门大学.2009,01.

[4] 傅娜.当前电视新闻节目形式的艺术性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04.

(作者单位:依安县广播电视中心)

电视新闻节目元素 篇4

1 相关概念概述

全媒体是一个新型的概念,其概念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互联网,可以说有了互联网才有了全媒体。其具体的含义说的是所需的信息通过无论是文字、声音、影像、动画抑或是网页等形式,经过广播、报纸、电视、论坛等信息加工处理后进行相关的宣传和传播,最后实现多种终端,如手机、电脑、电视等同时接收。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能共享到信息内容。全媒体的形式多样,兼容了多种新闻媒介,不仅包括最新发展起来的新媒体,同时也将传统的新闻媒介囊括其中。互联网对全媒体的影响非常大,没有互联网的帮助,信息的共享只能是天方夜谭。全媒体实现了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全方位融合,不仅实现了它们之间的互动和互补,更是促进了两者的共同发展。通过对同一信息的不同处理,实现了声音、广播、电视等的互相融合,丰富了其形式以适应不同人群的需求。如在对某一产品进行展示时,文字和图片等能对产品进行详细的描述和展示,但声音和影像的文件更能增加其生动性。

2 电视新闻类节目的数字化转型潮流

基于互联网的新媒体在短短的数十年间经历了几代的更新,微博、朋友圈、博客等很快占领了人们的生活,世界进入了“微时代”。“微时代”对传统的新闻媒介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使以电视新闻类节目为主的传统媒介在市场上的地位迅速下降,甚至有人预言在近几年以电视新闻类节目为主的传统媒介会在新媒体的冲击下消失。本着居安思危的思想,电视新闻类节目在短时间内进行了数字化调整,使其更加适应时代的要求和发展。也有且仅有加快电视新闻类节目的数字化转型才能使电视新闻类节目在媒介融合的语境下立于不败之地。在大量信息侵袭的时代下,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各不相同,分别有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途径,由此可知,想要拥有足够的客户群体,就要对信息进行整合,形成“集中式”媒介传播,加快媒介的传播速度。“媒介整合”是基于互联网的发展和数字技术的基本知识,对信息进行整合和重组,实现信息的集约化、数字化和多元化。西方国家在全媒体方面的研究要远超于中国,其成果也远超中国,如国外的《shepard reporting》就非常注重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多元化,通过对数据的整理和处理,建立不同媒体之间的对接。在国外电视新闻媒体的影响下,我国的电视新闻类节目纷纷开始了数字化的转型和全媒体的转变,其措施主要有建立自己的官方网站、建设自己的论坛和研发自己的App,以及设立自己的微信公众号等。譬如凤凰卫视推出的杂志类电视新闻节目《全媒体全时空》,是电视新闻类节目实现全媒体改革的重要的一个载体,凤凰卫视整合了广播、报纸、互联网等多种媒介形式推出了新型的电视新闻,对于中国电视新闻行业的改革也是起到了引领作用。

3 电视新闻类节目的全媒体元素解析

全媒体元素在电视新闻类节目的改革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是电视新闻类节目实现全媒体改革的重要组成元素。电视新闻类节目中的全媒体元素有着其自身的特征,是传统的媒介工具所不能比拟的。以下将对电视新闻类节目的全媒体元素进行详细的剖析。

3.1 多种平台相互融合的全媒体元素

如今的电视新闻类节目经过了全媒体改革以后,由之前单一的平台变成了一个相互融合的大平台。这个大型的平台并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多个平台之间相互建立联系而形成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具有相对条理性的大型平台。以凤凰卫视的《全媒体全时空》为例,凤凰卫视为其搭建了一个大型的平台,集电视、广播、动画等为一体。利用有限的信息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电视媒体的优势,对信息进行整合并输出,最后运用微信、微博等公共平台再进行相关新闻的扩充。在这样一个大型的新媒体平台中,还可以运用一些科技的元素,实现演播室的三维立体性报道,与不同演播室中的主持人进行相关的互动和连线,最大程度地做到信息的整合和传播。可以说,电视新闻类节目的多屏互动是电视新闻类节目在未来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的突破口和优势点。

3.2 多屏互动的全媒体元素

新闻类节目具有很强的实效性,牢牢把握住新闻的实效性才能使节目在同行各类节目中具有优势。在互联网时代下,多屏互动成为新闻媒体中常用的一些元素,在各类新闻节目中都存在各种现场直播。譬如在报道中,演播室内的主持人可以通过多元语言交流功能实现与现场的主持人“面对面”交流,这样能让演播室内的人第一时间见到事发现场的一些实时画面和相关进度。通过这样的一种交流形式,实现了各种新闻在第一时间就能让观众看得到。同时,还可以进行两个演播室之间的交流,双方就同一件事发表自己的一些言论,让观众跟随专家的不同观点对同一新闻事件进行独立 思考。

3.3 PC端和手机端的热点板块

一个相互融合的平台在时代的趋势下,总是会和互联网进行融合,很多电视新闻类节目都拥有自己的网站和App,在对网站和App的板块建设过程中,都会设立一些吸引人的热点板块,如在凤凰网的电脑端和手机端上都有一个热点资源的模块。这个模块会对每天的一些热点资源进行整合,并设立相关的评论区,让浏览者进行相关的点评和阅读。这个模块很巧妙地运用了全媒体元素,对信息进行了很好的整合和输出,吸引了很多观众对网页进行浏览和关注。

3.4 多种内容的全媒体元素

在融入全媒体元素之前,各种新闻内容只在相关的电视台出现,如娱乐、财经、时政等内容都是分属于不同的电视台管理。但在融合了全媒体元素之后,各种新闻内容被整合在了统一的网站和新闻内容中,分为不同的板块进行输出,把报道内容分为娱乐、财经、时政、社会等相关的内容,这样的一种整合模式,满足了不同人群的电视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了观看者,使电视新闻类节目的地位更加稳固,也为电视新闻类节目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4 结论

综上所述,传统的报纸、广播等媒介工具在新媒体迅速崛起的时代背景下,开启了数字化的时代,并在其中加入了全媒体元素。正是由于全媒体元素在电视新闻类节目中的运用,使电视新闻类节目更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武瑾,唐贝贝.媒介融合语境下电视新闻类节目的全媒体元素解读——以凤凰卫视《全媒体全时空》为例[J].西部广播电视,2014(21):11-12.

[2]姚必鲜.新传媒生态下电视新闻节目的影响力研究[J].新闻爱好者,2013(1):82-84.

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策划 篇5

——西北师大校园浴室启用智能卡计费

记者:3月初,西北师范大学的网站发布公告,校内的洗浴系统将启用智能卡计费,学生持卡洗浴,每分钟0.2元。公告一出,立即引起热议很多学生认为收费过高,但校方表示,这是为节约用水而采取的举措。为此,高校的水电浪费现象再度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话题。

同期声:网站公布,为了促进学校管理科学化,适应节约型校园的建设,(校园)学校对校本部浴室(浴室)进行了IC卡智能管理系统改造。(IC卡机)洗浴时,将校园卡插入浴室内的读卡器,按“开始”即可取水,按“停止”断水。取水时计费,断水时不计费。洗浴完毕后将卡拔下,自动断水。(浴室)费用由原来的定额澡票管理改为使用IC卡智能控制管理,按实际用水量计费,经学校研究,计费标准为每分钟0.20元。(蓝底白字)

同期声:目前大学校园已成为社会上的节约盲区,(食堂)除最为严重的水电浪费外,一次性餐具(筷子)、纸张、粮食(食堂)等物品也存在巨量浪费的现象。

同期声:一位学生曾算过这样一笔账,一所拥有两万名在校学生的学校,(校园)一间寝室里两个照明灯共80瓦,(灯管)早上8时到下午4时,如果这些不需照明的时段依旧开灯,(台灯)每天就要耗电0.64度;(学生看书)一台电脑的功率最低为250瓦,(电脑)每天开机3小时,耗电0.75度。(用电脑)全校3000多间寝室,(蓝天公寓)按学生每年在校读书9个月算,(学生自习室看书)一年下来就得浪费近百万度电。

同期声:在用水方面,(水表)浪费的数字更是触目惊心。(滴水龙头)后勤服务集团的工作人员介绍,(校园)一座教学楼一年用水的浪费量平均是300吨,主校区有13座教学楼,就有3900吨水被浪费掉;宿舍楼一年用水的浪费量平均是800吨,主校区有29座宿舍楼,一年浪费量是23200吨。(蓝底白字)如果按一吨水3元钱来算,一年一所高校浪费的水费将高达数十万元。(高校校园)记者:在各大高校生活,用水不愁是很多学生的感触,正因为如此,水资源的浪费在高校也相当可观。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推进,如何节约成本、节约资源越来越为各高校的后勤管理者所重视,“多用水多收费、少用水少收费”的智能卡洗浴方式陆续在全国各大高校中开始实行或者试行。

同期声:据悉,我校实行智能卡洗浴后,(浴室)学生洗浴时间大大缩短,(脸盆里洗澡用品)男生从30分钟减为10分钟,(球场,操场)女生洗浴时间由50分钟减至15分钟。(看书女生)特别是洗浴和经济挂了钩,(IC卡机)多用水多收费、少用水少收费,(卡内金额)同学们将会意识到,节水就是省钱。(学生)而对学校来说,节水的作用也十分显著。(西门)

采访:浴室管理人,学生用水时间减少

同期声:今年三月初,学校改变了过去一人一票洗澡不限时、不限水的洗澡方式,(浴室)从节约用水的角度开始采用智能型洗浴控水系统,(计费系统)根据成本核算,每分钟定价0.2元。(拍的纸上的画面)

采访:浴室办公室负责人

对智能卡洗浴的节水作用,也有很多学生持有异议。(校园)在我校,校园的智能卡洗浴和公寓一票制的浴室是并存的。(浴室)很多学生是从经济、舒适的角度而不是节水的角度出发选择浴室。(浴室门口)

采访:学生

同期声:事实上,我们也发现,为了节约洗澡费用,(IC卡机)学生们也有很多变通的办法,这些却也与节水无关(校园)。夏天,很多男生们直接在宿舍

痛痛快快淋个凉水浴(学生采访,在宿舍冲凉)。而本地的学生常常选择回家洗澡(公寓),公寓的大众浴室则接纳了不少外地学生(公寓浴室)。看来,仅仅靠经济杠杆在高校节水洗浴的进程中取得的效果不容乐观。(公寓)

采访:学生

同期声:智能卡洗浴系统是通过经济杠杆发挥作用,强化人们的节水意识,(IC卡机)使学生对水资源从无节制地使用到有节制地利用。(水阀)以节水为目标的智能卡洗浴系统肯定是用水的发展方向,(IC卡机)但节水意识的习得也有一个过程,对习惯了随意用水的高校学生来说,(浴室大厅)这种洗浴方式肯定会有不同的意见和观点。(校园)因此,节水的宣传和对学生节水意识的培养,对这种节水洗浴的推广也相当重要。(宣传牌)

采访:学生夏天冲凉选择学校还是公寓浴室

电视新闻节目编排问题探讨 篇6

【关键词】电视新闻;新闻编排;编排技巧

1.电视新闻节目编排的必要性

作为新闻媒体,电视是党和政府的“喉舌”,而新闻又是“喉舌”中的“喉舌”,如何将新闻节目制作好、播出好,就成为电视台日常工作的重头戏。编排是电视新闻内容的整体表现形式,代表着新闻整体水平。完善的编排能够扩大新闻节目的信息量,增强新闻内容的表现力,引起观众的兴趣。一档新闻节目是否具有可视性与吸引力,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节目的编排形式。

新闻节目的编排决不仅仅是各条新闻的随意拼凑、组合,而是根据新闻的内容、栏目的特点,按照一定的意图,赋予它们一定的表现形式,使其体现出电视台的立场和態度,并使节目具有可视性和吸引力,产生出最佳的整体传播效应。编排播出是电视新闻节目传播的重要环节,也是新闻价值的最终体现。新闻节目的编排工作好坏与否直接影响着新闻重要性的体现和新闻传播的效果。

我国电视新闻节目编排工作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表现在它一直是一种固定不变的模式。原因还是在于缺乏电视特色的、僵化的编辑思想,使电视新闻原本鲜活的内容难以获得最佳的呈现效果。

2.电视新闻节目编排应该努力的方向

我们知道,最初的电视机是没有遥控器的。那时候,电视频道少,电视节目也少,人们不经常换台,所以也没觉出什么不方便。但是后来,电视频道越来越多,电视节目更是五花八门,频道调换越来越频繁,人们便觉得换台很费劲,于是电视遥控器便应运而生。我们在用遥控器调换频道时,几乎在每个频道上都不会停留太长时间,往往是扫一眼就过,有的甚至是到了不假思索的地步,很多人在搜索频道上花费的时间甚至比看电视节目的时间还要长。所以编辑在进行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时,应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努力。

2.1重需求解读轻身份认定

目前媒体咨询公司的观众分析报告总会说,男女各占多少,收入高低的各占多少,各种学历的占多少,各种职业的占多少,各个年龄段的占多少,等等。但是却很少有报告说喜欢某种电视形式的人有多少,喜欢某些方面电视内容的人有多少。而对于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来说,后者远比前者更具有决定性。如:不同年龄段的人各喜欢看什么样的电视新闻?收入高低不同的人喜欢看哪一类电视新闻?不同身份的人各喜欢看哪些电视新闻?

2.2重流动变化轻规模数字

在当今这样一个电视频道日益增多,电视节目日益丰富的时代,一档电视节目在其播出的过程中,其收视群体的组成总是在不断变化的。每一分钟,都会有人打开这个频道,也会有人关闭这个频道。打开的人数多于关闭的人数,频道收视率就会上升,反之,频道收视率就会下降。那么,在这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当中,什么人打开了,什么人关闭了,他们关闭这个频道后又去打开了哪个频道,他们打开与关闭频道的原因是什么。毋庸置疑,这些答案对于保持收视人群的稳定是最为关键的。

2.3重综合交错轻分化割裂

每个人都会有不同层面的各种收视需求,所谓的高端观众会有低端需求,而所谓的低端观众同样也会有高端的需求。可以说,观众的需求是多方面的,而无论是什么样的观众,他们的收视需求总会有重叠交错的部分,而这交错重叠的部分就是他们共同的收视需求,应该引起电视人的重视。但现实往往是,我们将观众进行了简单的分类统计,而很少对观众共同的收视需求进行综合归纳。

3.完善电视新闻节目编排的具体做法

新闻节目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电视台整个节目系统水平的高低。和其他电视节目一样,新闻类电视节目的编排也有自身的规律和技巧。

3.1新闻头条要有份量、有吸引力

首先要强调重要性。一般来说,在新闻的排列中,最重要的往往是排在最前列的,因为最前列的新闻往往给观众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也最容易记住。其次要注重地域性。现在的新闻节目是以中央电视台为核心的发散式传播,几乎各省都在晚7点30分一致播出《新闻联播》节目。在这种情况下,各省电视台再自行编排国内外的重大新闻作为头条,难免会显得重复和多余。这类电视台的新闻节目要尽量将目光对准当地的收视观众,尽可能用发生在身边的信息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满足他们的需求,为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提供方便。

3.2新闻编排方式要恰当

系统论认为,“整体大于局部之和”。这为新闻组配提供了理论依据。首先可以是同类编排,即把题材相同或内容相近的若干条新闻串联在一起,这样可以形成传播合力。其次是对比编排,即把内容反差极大,甚至完全相反的两条或多条新闻编排在一起播发,这样能形成强烈的对比效果,有利于观众加深印象。三是相关编排,即将内容上具有内在联系的几条新闻编排在一起,有助于观众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报道内容。最后就是综合编排,也就是把同类题材的新闻综合编排在一起,形成综合报道,扩展信息含量。

3.3营造编排节奏

营造编排节奏,就是要加强变化。可采用现场与口播、图像解说与同期声采访等多种形式交替结合的编排方式。另外,字幕和图表的运用也是加强节奏变化的重要手段。还可采用长短新闻、软硬新闻的穿插、搭配以及男女声搭配播报的方式,使节奏起伏、流畅。“文似看山不喜平”。无论是单条新闻的剪辑还是多条新闻的联结都要考虑到节奏。只有新闻节目内容丰富,形式活泼,节奏鲜明,才能吸引观众注意,引导社会舆论。

3.4巧妙构思串联词

新颖别致的串联词既是巧妙衔接新闻的一座桥梁,也在有形和无形中体现着编者的意图和思想。我们可以把单条新闻比作“珠”,把串联词比作“线”,如何让这串“珠”光彩夺目,“线”的作用不可小觑。我们在编写串联词时,不仅要考虑到新闻的价值性,还要突出其趣味性,可以通过补充、点评、并列、递进、转折、顶针、多层推进等方法,来穿针引线,承上启下,是新闻连接得当,增强传播效果。综上所述,电视新闻节目编排是一种综合艺术,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电视媒体对新闻价值的判断,体现着新闻节目的个性。如何使电视新闻常办常新,办出特色.吸引观众,电视新闻编排人员就要树立科学的编排思想,下苦功夫不断探索,充分发掘新闻节目编排手段,使新闻编排真正成为新闻的再创作。

4.结论

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就是对一档新闻节目按照不同的需要对节目中每一条新闻做相应的处理、安排和衔接。按照节目的整体组合要求和视听信息的集约化表现需要,对单条新闻进行选择、整合的过程。新闻类电视节目是电视节目诸多形式中最夺目的一种,在各级电视台的收视率排行榜中,高居收视率榜首的大多是新闻类节目。在电视新闻节目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板块化、栏目化的今天,人们已经逐渐意识到仅仅强调每一条新闻的优劣已不足以使整档新闻具有更强的可视性和新闻效应,于是如何对电视新闻节目进行编排就显得尤为重要。电视新闻节目编排已不再仅仅是以往的那种简单的稿件组合堆砌和新闻的串联,而逐步走向成熟,并向更高层次迈进。 [科]

【参考文献】

[1]曲磊.电视新闻稿件常见的十个问题[J].青年记者,2009(07).

电视真人秀的节目元素探究 篇7

关键词:电视节目,真人秀,节目元素

信息时代给传统传媒带来了很大影响,电视传媒作为传统媒介的佼佼者出现了革新,为了迎合观众的口味节目内容也朝着多元化发展。这就出现了电视真人秀节目,并受到广泛关注。事实上,电视真人秀节目是信息化与商业化的共同产物。首先,电视真人秀节目相对于其他类型的电视节目更能够打动观众并吸引观众的目光。这主要是由于真人秀给观众营造了一种真实的体验感,很多节目都遵循以“真实事件说话”,但通过各种元素对真实事件进行点缀、包装、升华让事件更有说服力同时,也拉近了节目与观众之间的距离。电视真人秀节目之所以能取得成功与其节目元素构成存在着必然的关联,通过将这些元素串联、融合起来从而产生艺术感染效应来引起关注[1]。

1 电视真人秀的创新性与平衡性

以《我是歌手》节目为例对电视真人秀节目进行分析。该节目一度创下了良好的口碑与收视率,受到了广泛好评,之所以《我是歌手》能够取得成功,笔者认为与以下两点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1.1 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创新性

创新是一个节目的灵魂,如果电视节目中不能体现出创新元素必然会让观众出现审美疲劳。《我是歌手》这档节目便进行了大胆创新。之前多档真人秀节目如《快乐女声》《快乐男声》《中国好声音》,以及《星光大道》等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功。这些节目的主角都是以平民群众、老百姓,使节目更贴合观众,并表现出一种励志精神。但由于这种类型的节目数量过多从而造成了观众的审美疲劳,失去了吸引力。《我是歌手》则以观众熟知或喜爱的明星为主角,从模式上颠覆了这种平民化选秀,带给了观众一种新鲜感和差异化。观众通过节目领略到了一个真实的偶像并且也体会到了明星“普通人”的一面,让人耳目一新。

1.2 选秀节目的平衡性

从商业化角度来看,这些电视选秀节目都需要以收视率来作为支撑,或者说收视率已经成为了节目衡量节目质量的一个标准。首先,节目面对的是大众,意味着节目承载了一定的娱乐性;但同时,节目应该需要一定的深度才能够让节目有意味、有内涵并且部分真人秀节目需要体现出一定的专业性才能够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因此,真人秀节目必须在商业、娱乐以及节目内涵上找到一个平衡点,节目的灵魂在于节目所体现的内涵或精神,而其他元素只是外包装,要让电视节目取得成功就必须要把握节目的深度从而保证节目的整体性质量[2]。

2 电视真人秀的“人与事”

2.1 人物因素

真人秀节目的主体便是节目主角,他们都是实实在在的人,而这些人身上发生的某些事是值得去关注的。这些主角都有坎坷的命运或是曲折的人生,这种丰富的经历有一些传奇故事的意味,但是却又是真实存在的,从一定程度上吸引了观众的目光。在多数真人秀节目中都是从老百姓当中挑选出来的,而他们进入到节目中事实上是一种跨领域的参与,为了让这些参与者可以吸引观众的目光就要求这些参与者具有典型的代表性,而代表性则是从参与者的职业配置、性格配置特别是价值观配置中体现。笔者认为这些参与者不仅是个人的体现,也代表了一类人,而观众关注的必然是和自己相关的群体。因此,在对主角进行筛选时就需要结合节目面向的观众群体来进行具体分析,才能够让节目的亲和力得到提升。另外,参与者的表现力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3]。

2.2 事件元素

电视真人秀节目主体是“人”,而人的故事则是节目内容的本质基础。大多数中国人骨子里都喜欢一种“孤单英雄”的叙述模式如楚汉中的霸王、《天龙八部》中的萧峰都是这类英雄的典型代表,其实在很多真人秀节目的情节设定中都体现出了这一点,参与者在过五关、斩六将后最终获取了胜利。例如,讲述卫视的《一站到底》便充分地驾驭了观众的这种心理需求,比赛答题的形式是直接的、过程是残酷的、激烈的,缔造出了一种“跌宕起伏”的情节。观众随着比赛的深入,观看的欲望也就更强,从而让节目与观众产生了共鸣,提高了节目的吸引力。从客观角度来看,这类节目体现出了一种竞争,竞争越激烈越残酷,所引发的共鸣性就越大,观众在观看中体验到一种刺激。这种真实的体验感让节目与观众之间的隔阂被抹平,从另一侧体现了节目的亲和力[4]。

2.3 艺术加工

从某个角度上来看电视节目就是一种艺术品,节目以人为主体,以事件为契机,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包装、需要加工,才能让节目得到整体性的升华。比如,以蒙太奇手法来进行对比剪辑和交叉剪辑来将人物、事件的矛盾性以及参差性深化从而让节目的艺术感染力提升,而《变形计》这类节目就体现出了上述艺术加工特点。通过艺术加工将人与人、人与事件构建成一个有机体并将这两者融合一起并突出事物的特点从而构建出一种相互依存但又互相独立的辩证关系,让节目质量得到提高。

3 结语

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基础是“人与事”,在节目设定中通过迎合观众心理并才采取艺术加工来体现出节目的特点和格调,从而让节目的感染力增大并让观众的目光聚焦在人物与事件上,以提高节目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蔡楚泓.电视职场真人秀节目形态浅探——以《职来职往》为例[J].新闻知识,2012(2).

[2]于颖,李世成.浅析真人秀节目的策划[J].今传媒,2012(4).

[3]卜利丹,常婧.从《楚门的世界》看真人秀节目的真实性[J].新闻爱好者,2012(9).

老年电视节目中的服务元素 篇8

作为拥有受众最多, 覆盖面最大的电视媒体, 有责任更有义务认真履行社会责任, 在老龄化社会的今天通过老年电视节目来有效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 让老年人健康快乐地生活, 安享晚年。然而, 目前老年节目仍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 如数量稀少, 形式单一等, 因此对老年电视节目的研究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1 中国老年电视节目的现状

1.1 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

随着全球老龄化的发展, 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同样是目前以及将来要面对的首要问题。从2000年到2050年50年间, 出生率下降, 导致中青年人口长期的下降, 而老龄人则相反, 到2045年将突破3亿。特别是老年人针对物质和文化精神追求较高, 电视节目对于满足其精神生活发挥着很大作用。老年群体在物质方面得到满足的同时, 也需要精神方面的补给与充实, 大众传媒就承担着这样的社会责任。而电视媒体以其传播面广, 影响力大的特点逐渐成为老年人喜爱和信赖的媒体。据《中国老年报》2000年的报道, 国家广电总局针对老年工作计划时已明确指出, 应全力打造适应人口老龄化的舆论环境, 但我国老年电视节目相对较少, 与老年受众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

1.2 中国老年受众的收视特征

“老年受众”一般指的是超过60周岁的通过大众传媒媒介进行信息接收的老年群体。传播领域中, 老年受众群体具有相当高的媒体消费能力。特别是我国进行老龄化社会以后, 老年人口占据比例日益增大, 因此老年电视节目的潜在受众数量庞大, 此外老年人有更多空闲时间接触媒介。老年群体的不同生理与心理特点, 决定了其不同收视特点及其收视习惯, 比如年纪大了, 视力听力以及理解能力都有着相应的退化,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他们接触媒介的方式和习惯。在心理上, 由于社会角色的装换, 子女们容易忽视老年人的心理及情感需求, 因此老年人容易觉得孤独和悲伤。老年人的闲暇时间较长, 而白天正是收视的低谷阶段, 可以通过直观而生动的电视画面, 快速地、形象地实时传播各类信息, 有效满足老年爱人的精神需求, 使其寻找到情感寄托, 度过休闲时光, 获得人生乐趣, 因此老年人对于电视媒介的接触较多。针对我国当代老年群众而言, 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接触最多, 而对于一些新兴媒体许多老年群众接触较少或者有限。可见, 老年人的媒介接触习惯较为简单稳定, 可以有针对性地制度收视策略。

1.3 中国老年电视节目总体概括

中国老年电视节目的起步并不算晚, 最早的老年电视节目是1991年2月天津卫视的《晚霞金辉》, 时至今日, 中国老年电视节目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了。在这个过程中, 不断地有新鲜的老年节目推出, 但也有的节目逐渐销声匿迹。一些成功的节目比如中央电视台的《夕阳红》, 北京卫视的《金色时光》, 上海东方电视台《精彩老朋友》, 等等都脍炙人口, 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 这些节目并未能长久的走下去, 新鲜的老年节目也并没有随着时代的发展在进步, 中国老年电视节目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1.4 中国老年节目案例分析——中央电视台《夕阳红》

为了对老年节目的具体形态进行深入把握分析, 现针对中央电视台《夕阳红》栏目加以分析探讨。《夕阳红》栏目作为中央电视台惟一针对老年受众的综合性栏目, 其历经风雨, 仍然坚守初衷, 为老年人送上精彩的节目, 而对老年人的关怀和爱护也从未变过。其节目播出时间是每周一至周日的8:35。由于其受众定位和节目内容准确性针对性强, 为节目赢得了大批的老年观众。节目的选题多样, 内容丰富, 形式活泼, 新颖, 真正的秉承为老年人服务的理念, 做到了成为老年人最亲近的朋友。

2 中国老年电视节目的不足之处及制约原因

2.1 数量不足形式单一

中国的老年电视节目无论是数量上还是质量上, 都远远不能满足老年观众的精神需求。据不完全统计, 目前中国电视台老年节目数量在15档左右, 而如今老龄化情况又十分严重, 因此二者是及其不符的。现在, 电视台的节目数量和形式发生了巨大变化, 数量繁多, 节目丰富, 然而专业针对老年人的电视节目内容却较少, 老年节目内容与形式上也存在许多的不足, 内容单一, 形式孤立, 同类节目较多, 而且以保健养生、医药宣传类占据主导地位, 实际上都是买药的事情, 更有甚者卖高价药, 卖假药。其不仅不是为了服务于老年人, 恰恰是伤害老年人的身体与情感。个别情感类服务类老年节目数量更是少之又少。老年人喜欢的节目类型主要有, 纪实类与新闻类的节目, 而现有的纪实类节目展现的都是老年人的病痛或是被抛弃等等一下消极观点的节目, 并没有考虑到老年人的心理以及承受和能力, 而新闻类则是屈指可数, 几乎看不到踪影, 并没有真正的从老年热的心理以及需求出发, 节目面临淘汰的危险极具上升。

2.2 制约中国老年节目发展的主要因素

中国的大部分电视台实行的都是企业化的管理模式, 虽然负担着传播信息, 服务大众的社会责任, 但是本身里经历利益也是他们考虑的一个内容。“广告至上”是许多电视台的生存之道, 几乎所有电视台都要把广告收入置于首要位置, 而老年节目的受众属于弱势群体, 购买能力不强, 部分广告上并不会讲老年人作为自己的受众目标。形成了一种做老年节目不赚钱的印象, 这也是老年节目少的主要原因。

老年人对接受新事物的认识不到位也是制约其发展的一个因素, 中国老年人的知识水平都偏低, 知识结构不均衡。部分老年观众对于看什么节目没有什么具体的要求, 容易满足现状, 觉得都可以, 无所谓。另一部分有自己的想法, 但是无从表达出来, 收到的限制因素太多, 因此老年人口整体的欣赏降低, 制约着老年电视节目的发展。

3 中国老年电视节目的发展创新

3.1 服务元素的加入

对老年节目进行创新, 一定少不了加入新鲜的元素。而老年人由于年纪大, 听力, 理解能力都受到一定的影响, 因此在节目中加入服务的元素是十分有必要得, 适当的讲解与风趣幽默的评论加入其中必定会增添光彩。带给他们新鲜的东西, 不只是简单的表达, 要想一些方法让老年人真正的懂得, 并且以适合他们的方式告知, 学会换位思考, 切身处地的理解老年人的情绪。

3.2 人文关怀和社会心理

老年人在退休之后心理生理都发生巨大的转变, 交往范围, 活动频率等都发生了变化, 往往也容易出现一些心理上的问题, 如果不能及时的疏导和排解, 会对自身的心理产生不利的影响。对于电视节目工作者如果能熟知老年人的心理问题, 从老年人的需求出发, 充满人文关怀, 制作出老年人喜欢观看、愿意收看的电视节目内容, 其不能对于老年人身心健康具体重要意义, 也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 形成敬老爱老的社会氛围, 真正发挥媒体的社会责任。

3.3 优化节目质量, 丰富节目形式

通过老年电视节目, 既能够提供有益的老年资讯信息, 同时也能够根据老年人的喜好特点, 将一些新鲜的元素注入到老年节目中去, 同时将节目的形式进行创新, 带给老年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即使的七八十岁, 仍然能够与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相融合, 同时吸引大批的观众一起去讨论, 从而能增加收视率, 将老年节目真正的复苏起来, 成为电视节目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3.4 老年电视节目主持人应和谐统一

对于老年电视节目而言, 其主要面向老年群体服务, 需要倍加呵护, 对于老年电视节目的主持人来说, 外表、口才也许并不是那么重要, 然而却要求主持人必须拥有关爱老年人的心灵, 以及真心愿意为老年人服务的热忱态度, 能够全身心地投入节目中努力工作, 如此才能真正的打动老年观众的心。

4 结论

针对老年群体的关注与关爱需要长期进行, 需要全社会和社会大众共同用心去经营、去体会、却创造, 让老年人在一个欢乐的氛围下生活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在老年节目中加入服务的元素, 是本文的创新之处, 但仍需对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全方位的探讨, 才能逐步实现我国老年电视节目的创新发展。

摘要:本文由老年人与电视节目之间关系开始, 分析老龄化环境下老年节目的发展现状, 以及未来的发展与创新因素, 并结合现有成功的老年电视节目的案例进行分析。面对日益增长的老年受众, 应该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加入一定的人文关怀与社会心理, 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创作中加入了服务的元素, 也使得老年群体可以以平和的心态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去生活, 其对于老年人及其家庭, 以及社会发展都具有积极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老年人,老年电视节目,现状,问题,创新

参考文献

[1]郑承.老年电视节目现状及发展策略[J].中国报业, 2014 (18) .

[2]李瑛, 王雅君.新媒体时代老年受众对健康养生类电视节目的诉求探析[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5 (1) .

[3]许莹.电视频道专业化及其在当代电视产业中的作用[J].攀登, 2008 (4) .

[4]杨贵军.略论电视节目的定位——以央视《夕阳红》节目为例[J].知识经济, 2014 (18) .

新闻元素在广播文艺节目中的作用 篇9

关键词:文艺节目,作用,新闻元素

广播的文艺节目是在广播中融入艺术, 使二者进行有机结合, 是运用广播进行文化传播, 使听众达到娱乐以及审美的目的。目前, 全国广播电台中, 文艺节目占据了一半以上的播出时间, 最近几年, 广播文艺节目中融入新闻元素, 将文艺与新闻进行结合, 成为一种新型的节目形式, 受到了广泛的欢迎。

一、在广播文艺节目中融入新闻元素

新闻与文艺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区别。新闻是对最近发生事实的报道, 其根本要求是陈述事实, 绝对不能够存在想象以及虚构, 而文艺作品是作者想象以及虚构的, 带有较强的主观色彩, 但是这两者之间存在着互补性。

在广播文艺节目中融入新闻元素, 通过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通过优秀作品鼓舞人, 能够贴近群众的生活、引发人们的思考。在广播文艺节目中融入新闻元素, 能够提升听众的参与感以及关注度, 同时, 广播文艺节目具备审美性、形象性以及娱乐性, 融入新闻元素能够将传播的时效和收听率有效提升。

二、在广播文艺节目中融入新闻元素的作用

(一) 新闻中的适宜性, 能够使广播文艺节目引起共鸣

我们所说的适宜性也可以称为及时性, 它是构成新闻价值的一种要素, 在广播文艺节目中融入新闻元素, 能够提升广播的适宜性。在进行广播选题时, 选取百姓关注以及关心的问题, 选取最新事件、使用最快速度, 能够引起听众的关注, 使文艺节目中的新闻价值有效增加, 引起听众的共鸣, 充分发挥导向的作用。例如, 汶川发生地震之后, 全国各地都在积极关注抢救工作, 在黑龙江电台, 吴迪工作室创作了抗震救灾歌曲, 由电台的全体工作人员共同演唱, 这首歌曲的时效性非常强, 具备较强的感染力。新闻元素的加入使得这首歌曲的适宜性以及感染力得到明显的提升, 社会反响强烈, 收听率也在逐渐的增长。在广播音乐创作中融入新闻元素, 能够使广播音乐更好地进行传播, 听众可以结合身边的事情与节目进行融合, 引起共鸣。

(二) 新闻中的趣味性, 能够使广播文艺节目拓宽传播的领域

我们所说的趣味性, 是指观看新闻的人对新闻内容产生的兴趣。广播人员要将生活中的趣事传递给听众, 对听众进行更好的服务, 以趣味性为出发点, 达到娱乐目的, 是艺术审美的特征, 也就是说, 新闻元素与艺术元素辩证统一, 就是趣味性。

在我国, 内地居民对于台湾拥有特别的情怀, 对台湾的事情也非常关心。2009年, 台湾女作家席慕容重新回到内地, 人们对于她各个方面的情况都非常感兴趣, 广州广播电台针对这样的情况做了一期专门介绍席慕容的节目, 包括席慕容的各个方面, 将文学的敏感以及新闻的敏感进行有机的结合, 满足了听众的需求, 同样增加了听众收听广播的兴趣, 拓宽了广播的领域。听众在收听广播之后, 对席慕容具备了全面的了解, 对台湾的文学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三) 新闻中的接近性, 能够使广播文艺节目提升感染力

我们所说的接近性, 是指受众与新闻事件在心理方面、职业方面以及地理方面的接近, 能够产生吸引力, 它包括两个方面, 一个是空间的距离, 另外一个是心理的距离。在地理方面, 与自己较近的或者是在关系方面与自己密切的事情与人, 受众关心程度就会高, 在广播文艺节目中, 将普通的民众作为新闻人物, 会使与新闻人物相关的人对于节目更加感兴趣, 还会使收听广播的民众也产生兴趣, 这种形式的广播文艺节目, 充分发挥了新闻的现场感、贴近性以及时效性, 使文艺节目的感染力、传播效果、渗透力以及吸引力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总结:

在广播文艺节目中融入新闻元素, 能够将广播的文艺节目在贴近性、时效性以及娱乐性方面得到显著提升, 能够拓宽传播的领域, 引起听众的共鸣, 将感染力有效提升。本篇文章对广播文艺节目中融入新闻元素产生的作用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希望可以为大家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从而促进广播文艺节目的发展, 促进广播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翟莉.广播音乐节目中新元素的融合[J].青年记者, 2011 (9) .

电视新闻节目元素 篇10

1 画面制作在电视节目制作中的应用

电视节目的观看体验依旧主要是视觉上的体验,如果一个电视节目能给观众一个舒适的视觉体验,那么这个电视节目就已经成功了一半。这就需要电视节目的画面要有凹凸感、亲和力和感染力。在电视节目录制的过程中,如果画面的拍摄都是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焦距拍摄完成的效果就会不同,会使整个视频显得更加有层次感、更加有感染力。在后期制作中,首先要明白拍摄者、导演的意图,要明白节目的中心,然后再根据不同的需求将画面的顺序排列、特效制作等内容做到位,使其更加具有感染力与亲和力。

例如,电视节目《非常静距离》中,现场拍摄相对于外景较多的电视节目难度相对来说较小,也不需要很多的特效效果。但是,这里要注意的一个拍摄技巧那就是,不能正对着主持人或者嘉宾,要有一定角度的拍摄,以显得人物更加美观;同时,也要在不间断的抓拍现场观众朋友们的表情变化。在后期制作中,对于这种静态访谈类的节目来说,要着重重视对现场画面的拉伸效果,以使其更加具有层级感。

2 配乐在电视节目制作中的应用

节目的配乐是电视制作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内容,是渲染节目气氛的一个主要的手段。在后期电视节目制作中要把握好配乐与节目节奏的相吻合,也要注意配乐的基调与文章情感表达保持一致。例如,在与青春校园有关的电视节目时,要注意节目中的配乐要与纯洁的校园文化以及轻松快乐的校园生活相呼应。例如:音乐节奏可以轻松、愉悦,也可以动感,或者带着青涩的成长的困惑;如果电视节目的主体是关于城市生活的,配乐可以使励志奋斗的歌曲,节奏要保证积极向上,所表达的情感要给观众一种自信而且坚定地的力量;电视节目的主体是介绍的淳朴的乡村文化,配乐也要保持这种淳朴基调,以衬托凸显乡村文化的淳朴与美好。此外,节目中的画外音以及旁白同样重要。画外音以及旁白等内容对丰富节目内容、增强文章表现力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后期制作中也要重视这部分内容的设置。具体注意的点为:一是注重节目旁白的语调、语气,对于有些感情基调较低沉的节目,切忌语气与感情基调不同的语气、语调;二是注重旁白等内容的插入时间,要掌握好分寸,也要配合配乐已达到增强效果的目的。

3 字幕在电视节目制作中的应用

除了画面处理、节目配音在电视节目中的应用外,节目字幕也是一个增强节目效果的重要手段。字幕是每期节目后期制作中都必须要进行的内容,都会根据本期节目的内容进行一番创新。其中,汇聚着不同的技巧与思路,凝聚着众多后期幕后人员的汗水与技艺。在工作中,除了要对字幕字体大小、字幕位置做处理意外,还要尽最大的可能将字幕与画面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使其显得浑然一体,不能给观众一种突兀的感觉;同时,也要注重对社会流行词语的掌握,在节目中主持人说的包袱、隐含意思,要用字幕的形式表现出来,从而达到增强节目表现力以及方便观众理解的作用。

例如,在湖南卫视综艺节目《天天向上》中,字幕的作用就显得极为重要,有些时候主持人的思路跳跃性极大,所说的话语也含义较为隐晦。这时字幕组的同事就要保证准确理解主持人以及嘉宾所说话的内容。例如,在高圆圆作嘉宾的一期中,主持人就利用高圆圆的男朋友赵又廷做了很多的文章,当主持人说道:“又”这一个字的时候,字幕总是会用特殊的字体以及较大的字号来进行突出作用,在有的时候虽然主持人说的是:“想停又不想停。”可是字幕上打出来的却是:“想廷又不想廷。”这时观众就会感觉电视节目进行的很流畅,意思也很贯通。诸如此类的案例以及“包袱”其实在综艺节目中很常见,但如何让字幕显得更加形象、生动,就需要字幕组的成员更加用心地处理。

4 结语

笔者主要对电视专题节目制作中的必要元素应用的论述,了解到在字幕、配音、画面这三方面对于电视节目制作的重要作用,望在实际的工作中能够着重注意这三方面的处理,以提升电视节目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高洋.字幕在电视画面中的有效运用[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0(11).

电视新闻节目元素 篇11

【关键词】电视新闻 质量 主编

电视新闻节目的质量,完全取决于电视记者前方采访的功力和成败。一旦采访失败,一旦前方记者采访功力不够,后期无论如何都无法挽救、补救。但一个客观的事实是,每一位电视新闻记者的新闻功力、采访技巧、题材拿捏水准、对新闻事件的理解程度、甚至包括采访的时机和运气,这些都是参差不齐的。因此,如何确保整个节目的新闻制作水准,是电视新闻栏目主编首要任务。失败的新闻节目最大的通病是大而全。但很多记者做出来的报道同质化,缺乏个性和创新。尤其是对新闻事件的报道通篇均衡用力,没有重点。而一篇好的新闻,没有重点就是没有亮点,没有看点,没有角度。这种看上去无暇可击的新闻报道,看起来客观公正,但完全不适合观众的胃口。除非题材绝对重要,否则在收视表现上必然一塌糊涂。比如去年长沙举行亚运安保演习,记者把整个演习过程拍摄得淋漓尽致,亮点纷呈。既表现了消防部队的各种绝活和消防坦克等新式兵器,还有熊熊燃烧、剧烈爆炸的大火现场;随后,特警还表演了超一流的飙车追匪徒的特技,场面紧张刺激。但让人匪夷所思的是,这种视听强烈刺激的节目,竟然没有良好的收视表现。但仔细分析不难得出结论,那就是大而全的全景式报道很难赢得观众。其实,大场面并没有错,但只有大场面就是错。在大场面之下,必须要有细节,必须要有视角的切换,必须给观众提供一个可以准确表述的产品。那么,刚才那篇精彩的演习报道正好缺少了细节,通篇也都是站在旁观者的角度记录,而通篇表达的一个主题就是警察很牛!然而,一篇新闻报道,你的刺激能好得过好莱坞的大片吗?警察很牛这样的主题,是观众需要的吗?其实,这些都是失败的新闻节目的表象。而产生这些症状的真正原因,就是记者眼里观众意识的缺失。有经验的主编会要求记者报道一定要“做进去”。就是记者要进入新闻事件的深处,了解新闻事件的本质和关键,了解新闻报道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去关注关心关怀新闻人物的命运和感情。去了解新闻事件的矛盾和冲突究竟在哪里,学会站在新闻当中去看新闻,讲故事。但很多缺乏经验的记者做不到,他们以浮光掠影的手法拍摄新闻事件,对新闻事件缺乏思考、缺乏立场、缺乏评判。结果拍出来的新闻必然是大而全,必然是轻飘飘。甚至看上去热热闹闹,实际上空洞无物。新闻栏目主编掌控新闻节目质量,正是要从这里开始,对整个节目从采编播进行全面考量、策划和编排。只有这样,新闻节目才能在观众中赢得口碑和声誉。本人参与创办中国新闻名专栏《今日谈》并担任主编,历任湖南卫视多档新闻栏目主编,以下将从主编或者责编的视角,来分析论证新闻栏目主编把控新闻栏目质量的着力点。

一、新闻栏目主编应对栏目的定位把握准确。

1、重大新闻事件必须有反映。但必须根据自己能掌控的新闻资源有所选择,这是新闻主编必须坚守的一条原则。比方北京奥运会,作为新闻栏目你不可能不反映,但伦敦奥运会,你就可以不重点考虑。因为对于很多省级卫视,一张伦敦奥运会的采访证都没有,完全缺乏大篇幅连续报道的资源。所以只能剑走偏锋,点到为止。

2、热点敏感新闻要视情况拿捏到位,敢于出手。背负命案,沿长江在重庆、长沙、南京多次杀人的周克华,这次又在重庆制造8.10枪杀案。这个事件出来后,由于当时对能不能抓到周克华有顾虑,报道出来或者大篇幅会不会引起群众恐慌,宣管部门一直拿不定主意。但我考虑到这是当下的第一热点,再敏感也要再遵守宣管纪律的基础上重点关注。我们仅拍出一名前方记者,与后期编辑无缝对接,完成了对事件的报道,结果可想而知,收到了理想的收视效果。当日栏目收视率排到了同时段全国省级卫视第一,全国第七。更重要的是,事实上我们的冒险是对的,全国各大媒体铺天盖地的报道吸引人们的眼球,在这种积累了8年的悬念的报道中,靠简单的堆量都可以获得高的收视回报。

3、根据栏目的观众定位策划、寻找热点新闻。热点新闻并不会天天发生,这就需要根据栏目的观众定位、时令特点策划、寻找热点新闻。比方开学季报道在家上学的孩子,暑假报道学童出国旅游热等。

4、寻找国家大事和百姓切身利益的结合点重点报道。首先要避开的是政策解读。除非关系到老百姓的养老、医疗、就业、就学等特别关切的问题并有刚刚冒出来的特别个案,否则最好的政策解读也是失败的电视新闻。不过,全国人民关心的房价不在适合报道的行列。因为目前没有一条新闻能讲清楚这个话题。讲不清就不要去讲,这是新闻主编必须坚持的一个底线。国家政策要是没有好的个案和与百姓利益关切的结合点,电视新闻往往无能为力。电视的长处是关注事件和过程,而不在于纯粹的说理。把电视新闻搞成照本宣科,你不觉得是对电视的亵渎吗?

二、电视新闻报道靠什么吸引观众?

1、画面取胜

如国家地理、Discovery或者惊险刺激的画面,老百姓很少看到的画面。这主要依靠技术创新和拍摄视角的创新,比方《迁徙的鸟》、《海洋》等纪录片。但新闻节目要拍出纪录片的效果是很难的,事件性和知识性必须贯穿其中。比方《高空跳水——你知道非专业跳水的安全高度吗?》这篇报道既有高空跳水惊心动魄的画面,由于高空跳水在我国还是刚起步的运动项目,仅仅有一名专业运动员,所以,世界各国运动员从24米高的高空跳水的画面还是蛮有看点的。但光讲高空跳水肯定是不足以吸引人的,因为和普通老百姓隔的太远了。新闻的贴近性要求记者利用这样的机会告诉观众一个事实:那就是从4.5米以上的高度跳水就有致命危险!这就足以吓住观众。因为一般大河大江上的桥梁从桥面到水面的高度都超出了4.5米啊!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有人从桥面跳水救人,却自己如水就死亡的原因!有了这些新的信息的加入,高空跳水这样一个新闻事件的报道才有了画面取胜和服务性相得益彰的效果。从而赢得高的收视表现。

2、故事取胜

新闻报道就是讲故事。不会讲故事的新闻记者不是合格的记者。故事的要件是什么?是矛盾冲突、人物命运、观念冲突、悬念噱头、情感爆发、温情暖人等等,必须把电影的技巧和人物的情感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并通过电视画面加以表现。但新闻报道不是拍电影,因此,在一篇新闻报道中,必须要有精彩的对话,也就是实况;要有一个矛盾冲突;要有情感和行为的细节表现。当然,更重要的是,你至少要把事情讲清楚。讲清楚看起来是很简单的要求。但对很多记者来说,要做到却很难。他们不是讲不清楚,而是不知道要讲清楚什么?原因很简单,就是很多记者在接到选题之后往往屁股坐错了地方,一开始就带着事件当时官方提供的观点来展开,完全失去自己的立场和判断,不能对当事人尤其是对当时官方人士提出质疑。离开质疑,记者毫无价值!同时,记者要有为观众服务的意识。那就是整个采访过程中,要思考观众需要知道什么?观众最关心的是什么?观众最想问的问题是什么,这样做出来的报道,才对观众的口味,而不是官样文章。官样文章看起来正确,其实传播力和到达力都大打折扣,绝对不是明智之选。

3、情感取胜

新闻因人而生动。而人最能打动人的就是情感。同情心是人类共同的情感,因各种社会原因引发的悲情故事、因自然灾害引发的对美好的东西破坏、因当事人的坚持、努力和不放弃引发的感慨、牺牲自我去无私帮助他人的“英雄”人物,从来都是人类崇尚的伟大情操。如果新闻报道能紧紧抓住这些情感的细腻表现或者情感爆发的动人瞬间,必然能够打动亿万观众,引发心灵深处的满腔共鸣。

不过、情感取胜有时候不是哭就能打动人,没有眼泪的咬牙坚持,远比哭着放弃自我更加让人难以舍弃!这是做情感取胜题材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

4、趣味性取胜

如果一个选题既无观众难以见到的悬念重重的人物故事,也没有新鲜的知识性和贴切而不落俗套的服务性,趣味性也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诙谐的语言、幽默的表情、可爱或乐天的生活状态,都能给人带来愉悦的享受。童趣、幽默、快乐,是这一类题材最好的构件。

5、策划取胜

新闻节目的选题直接决定节目的质量。前面论述了新闻节目必须选择关注度高的热点。关注度就是新闻节目的生命力。一个没有关注度或者关注度已经淡化的新闻选题,其实已经没有报道价值,应该直接毙掉!有了好的关注度,还要注意新闻的事件性、话题性。报道什么,不报道什么,必须考虑节目的收视卖点。主编的责任除了导向把关,同样需要从商业角度来控制新闻产品的质量。而一个好卖的新闻产品,必须是符合市场口味,符合观众需要的产品,然后才是我们希望观众购买的产品。从新闻产品的角度考量,新闻节目生产的订单是主编在策划会上必须做出前瞻判断的结果。对市场的准确把握,或者说对社会热点的准确把握,是新闻节目主编控制节目质量的关键。

电视新闻节目元素 篇12

关键词:电视真人秀节目,改革创新,制作对策

我国的电视真人秀节目如今已进入全面发展的时期, 但还未真正成熟, 仍需不断改进。各大卫视已然发现此问题, 并在借鉴外国节目形式的同时不断创新,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 改进节目形式和内容。例如, 《奔跑吧兄弟》源自韩国的《Running Man》, 但浙江卫视并没有完全照搬照抄韩国模式, 而是依据我国实情, 在娱乐的同时体现人文情怀, 如做公益事业。各大卫视在引进外国节目的同时, 也进行自我创新, 如《旋风孝子》。中国是历来注重“孝”的国家, 该节目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各大卫视想要在收视率这一指标上取得不错的成绩, 必须不断在节目内容和节目形式方面进行创新, 提高节目质量。

一、我国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发展现状

(一) 我国电视真人秀节目的主要类型

我国电视节目真人秀主要分为生活类和竞赛类节目, 大致可以分为四大类:一是才艺表演类, 娱乐性高但真实性低;二是生活服务类, 真实性强但娱乐性弱;三是职场工作类, 娱乐性和真实性都较高;四是公益慈善类, 真实度高但争议度也高。要想提高各类真人秀的质量, 必须从参与者、冲突、悬念、规则、创新、知识信息和节目模式组成要素着手。

(二) 营销模式, 易出现的问题

我国电视节目真人秀的主要营销模式有传统媒介营销、地面活动营销和网络媒体营销。传统媒介营销, 是指通过节目的预告和片花进行推广;地面活动营销, 是指该档节目通过召开发布会和宣传活动等方式展开营销;网络媒体营销包括电视独立网站、博客、贴吧等营销途径, 如各选秀节目。由于我国电视节目真人秀节目未完全成熟, 所以还存在较多问题:第一, 真人秀节目创意基本源自外国的优秀真人秀。例如, 《我是歌手》、《我们相爱吧》源自韩国;《中国好声音》源自荷兰。第二, 真人秀节目大有低俗化、肤浅化的趋势, 只为博观众一笑, 且各大卫视不同的节目有同质化的趋势。第三, 真人秀节目山寨、抄袭的现象严重。例如, 湖南卫视最早推出相亲节目《我们约会吧》, 后来各大卫视陆续出现了大量类似的相亲节目, 节目模式抄袭严重。

二、我国电视真人秀节目的结构元素分析

(一) 娱乐叙事与节目相关元素

节目流程体现节目设计者的意志, 以参与者完成目标和优胜劣汰为规则。角色、情节、规则、奖金、奖品等是吸引参与者参与该节目的重要因素, 节目设计者在设计节目时必须重视这些因素。在娱乐性节目中, 主要通过策划某些元素和理念, 放大某些元素, 使节目最大程度满足广告商和媒体的利益, 吸引观众观看与参与。在娱乐节目中, 主持人起着重要作用。主持人运用富有特色和激情的语言和表演, 将游戏的环节、规则及奖金奖品在节目开始时展示给每位游戏参与者以及观众;在比赛进程中, 电视画面不断出现奖金数量和参与者获得的奖励, 主持人也不断强调。不同游戏环节, 参与者所获奖励不同, 主持人需要通过不同的话语内容和表达方式激发游戏参与者的挑战心理, 同时引起观众的好奇心, 使更多人参与和观看该节目。

(二) 情节结构模式与电视元素

电视节目是一种影像叙事媒介, 情节结构与电视元素是电视节目框架和形态的主要组成部分, 凸显节目策划制作者与媒体的主导控制意识。在节目的实际推进过程中, 叙事情节的引导性不仅是对奖金、奖品的争夺, 还包含了参与者对节目的激情与体验, 对荣誉和尊严的维护等。但是, 奖金、奖品作为节目亮点和对节目参与者的诱导, 仍然有着重要作用。主持人需要通过叙事元素如幽默语言、歌舞等调动观众, 使观众在主持人营造的视觉和听觉氛围中, 以主人公的姿态真实地感受节目。通过各种手段, 电视结构模式与电视元素得以结合, 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电视媒体表现力上的一些不足。

三、我国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制作对策

(一) 进行理念和形态的创新

我国电视节目真人秀中模仿国外节目的不胜枚举, 游戏内涵和活动意义都缺乏创新。久而久之, 观众会审美疲劳, 失去对该节目的兴趣。因此, 建议制作者在制作真人秀节目的过程中, 丢掉抄袭效仿的想法, 根据社会发展形势对节目进行原创, 优化节目环节, 创作出经典、难以被效仿、有意义、有内涵的原创节目, 体现真人秀节目的真正价值。

(二) 尊重节目真实性, 凸显人文关怀

文化作品“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 其中“源于生活”是最根本的。因此, 真人秀节目必须具有真实性, 带给观众真实感, 满足观众的需求, 从而赢得良好的口碑。人是感性动物, 真人秀想要获得成功, 必须在节目中凸显人文情怀, 关注社会文化, 体现人类的真善美, 尊重和关怀生命, 培养观众远离低俗的健康心理和思想。《奔跑吧兄弟》这档节目自第一季开播以来便实现收视狂潮, 该节目贴近观众, 在带给观众欢笑的同时, 亦不忘为公益事业助力。该节目每周都有“奔跑吧计划”、“跑鞋计划”等, 传递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引导观众感悟生活, 凸显人文关怀。从以往的“娱乐至上”转变为如今的“寓教于乐”, 这才是真人秀节目应具备的价值理念。

参考文献

[1]陈欣钢, 田维钢.电视节目形态的跨国流动与本土重构——以真人秀节目为例[J].当代传播, 2012 (01) :100-101+107.

[2]刘宇清.叙事元素在韩国真人秀节目中的运用[J].文史博览 (理论) , 2012 (10) :21-25.

上一篇:隔震支座下一篇:城市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