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新闻创新路径

2024-07-21

电视新闻创新路径(精选12篇)

电视新闻创新路径 篇1

随着网络新闻媒体的走红,电视新闻的地位正在不断被动摇。如果墨守成规,只能是固步自封,最后被历史的洪流湮没。只有不断创新,才能长盛不衰,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纵观现在电视新闻媒体,普遍存在空谈新闻内容或新闻事件老旧、形式单一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一些创新手段。

1 人的创新

新闻编辑当以人为本,编辑人员是制作者,观众是接受者。所以电视新闻的推广,从事编辑的工作人员的观念、能力、素质的创新是首要因素。

1.1 观念创新

第一,自我定位。受众对信息的接受具有选择性,这要求编辑人员在保证新闻信息供求平衡的情况下,对输出的信息进行归类整理,选择符合大众理念的有效信息,去除无用的旁枝末节,根据受众认知规律引导受众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多个层次深入认识新闻的内容与价值。第二,打造品牌。品牌就是每当人们有某方面的需求时最先想到的那个,比如搜索引擎中的百度,手机服务商的中国移动等。若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电视新闻品牌,新闻节目的传播必然是事半功倍,而需要编辑人员付出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从一点一滴做起。

1.2 能力创新

电视新闻编辑人员最基本的能力便是写作和策划。电视新闻的传播媒介是电视,电视是集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视听观感为一体的综合呈现。所以编辑工作者应对自身的文字编辑能力、图像处理能力、视频编辑能力以及新闻整体策划能力精益求精,选取优秀题材,搭配点睛的评述,运用多样的编辑手段与工具,结合广泛的反馈,制作一档真实客观又不失人性化的精彩节目。

另外,渊博的知识也是一个优秀的编辑人员所必不可少的。专业的业务素质,深厚的人文底蕴,广泛涉猎的科学知识,足够的社会常识,拥有这些会使新闻编辑工作锦上添花,策划出来的电视新闻也能风格多样,符合更多受众的喜好,为电视新闻巩固地位奠定基础。

1.3 素质创新

首先新闻编辑人员要切实提高自身的政治修养,坚定社会主义的正确立场,贯彻国家的各项政策法规,引领社会主流,自觉跟随舆论的正确导向。然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客观报道事实,并明辨是非,引导受众正确认识新闻事件的意义。最后锻炼自己的鉴别能力和对事件的敏锐性,善于以小见大,关注民生百态,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国家和人民服务。

2 新闻素材的创新

2.1 多角度透视素材

在保证新闻的内容客观真实的前提下,可以从多个角度对素材进行分析,以挖掘出更多的价值。比如对于一起青少年杀人案的司法报道,一般人会从案件的侦破、审判,及结案后犯人的忏悔心理为切入点,按时间顺序进行新闻策划和播报。其实如果再深入探索一下,可以有很多其他角度带给我们不一样的价值。例如可以另辟蹊径,从青少年的家庭教育问题引发社会、学校、家庭各个层面对教育的思考;从案件审理的过程及结果探讨法与情的矛盾与统一;从青少年成功犯案的主客观因素抽丝剥茧揭露社会弊习和体制漏洞。

2.2 展宽素材类型

电视新闻有价值,容易吸引观众眼球的,并不是只有所谓的轰轰烈烈的大事件,真正能吸引普通民众的反而是最贴近百姓生活的日常琐事。河北经济生活频道每日18点有一档资讯新闻节目,因新闻素材极贴近河北百姓日常生活,节目历经几年依然受到不少观众追捧。

一件新闻,小到个人吃穿住行,大到国家大事,只要新闻编辑人员愿意用心策划,挖掘新意,都可以成为一份优秀的素材。

2.3 注重编辑素材的情感性

当新闻编辑人员拿到一份新闻素材后,必然要本着客观真实态度去整理报道。如果只是生硬死板地陈述事实,观众的接受度也不能达到期望值,那么如何为素材加入必要的感情呢?第一,以人为本,尊重新闻当事人,尊重观众,进行人性化编辑。第二,和社会正能量相联系。举个例子,一个帮扶救助贫困家庭儿童的新闻,如果只是陈述事实,观众会觉得不痛不痒;如果再加上感情上的同情,铺陈上新闻人物的艰辛经历,也许一次两次还好,但是类似的事情多了也便老套了;但是如果通过这样的新闻传递出主人公“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以微笑”的坚韧,那么这个新闻在观众内心的存留时间就会更久了。

3 总结

在这个多种信息传播技术并存的社会,电视新闻发展空间受到信息网络技术的冲击,所谓适者生存,电视新闻要获得更自由的发展,那么创新必不可少。编辑工作的创新也应加快步伐,尽早推动电视新闻向新的台阶迈进,以便使其更好地融入社会发展的潮流。

摘要:电视新闻编辑通过对新闻素材,包括文字稿件、音像资料等,进行合成、筛选、排版等一系列专业的信息处理措施,得到新的集成新闻,然后再将其通过电视展示给受众,这是一个智力兼体力的复杂劳动过程。那么如何让这一凝聚编辑人员汗水的成果更有效地被观众接受,即如何创新电视新闻编辑工作正是本文所要讨论的。

关键词:电视新闻,编辑工作,创新

参考文献

[1]闫晓亮.浅谈电视新闻编辑创新的途径[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24).

电视新闻创新路径 篇2

(一)塑造主持人鲜明形象

具体说来,新闻节目主持人是一个电视台乃至节目本身的重要形象标志,更是连接媒介与受众的金石桥梁。因此,要全面塑造主持人鲜明形象。比如,丰富的面部表情是主持人与受众交流的直接手段,新闻节目主持人应根据自己所播报内容的不同情境对面部表情进行灵活控制。运用面部表情的变化达到强化感受或讲授感受的目的,要把控自己的内心情感,注重报道中的真实性与严谨性,尽量避免在面部流露出明显的感情色彩,当某些事件发展不够明朗时要保持客观中立的态度。新闻类的节目,需要主持人保持一种相对静止的形态,严肃端坐、态度和蔼,但在静止时也要运用一些得体的动作起到明确意义并解释某些语言内容,不断强化交流关系等。同时,新闻节目主持人不应该是机械化的人,在适当的时候流露出真实的情感与人文关怀,更能为节目添色。例如,汶川大地震发生时,《新闻联播》主持人在念到“遇难人数…”时,情不自禁地哽咽,让电视机前的无数观众动容,更是激发了民众团结一致,抗震救灾的情感。

新闻节目主持人整体形象要与节目内容与形式相协调,主持人要具备良好的政治素养并对新闻内容能有正确理解与灵活掌握。主持风格虽然要保持一贯的严谨沉稳,但在适当时也可以加一些幽默感。同时,在塑造整体形象时还要尽量避免同质化出现,要凸显出所主持节目的整体形象、整体思想以及内容特征,形象塑造师要对每位节目主持人的风格进行认真研究,充分挖掘其亮点并弥补其弱点。此外,电视形象造型师不断对电视艺术的特殊性进行不断探寻,对主持人造型的基本原则进行准确把握,这样才能将主持人和谐完美的荧幕形象展示给公众。

(二)注重培养个性化语言

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还要不断注重对自己个性化语言的培养。主持人的语言个性与主持人生活中的语言个性密切相关,因此主持人要关注生活中个性化语言,培养自身独特的个性化语言形象。比如,要打造出比较鲜明的声音形象,主持人要对自己的声音特点进行全面了解,在此基础上用科学的方法对声音进行改善。语言中还有不同的节奏,主持人要不断扎实自己的文字功底,做到语法连贯、断句协调、字音标准,要不断提升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罗京曾在《新闻联播》任任节目主持人时,每一次都会在直播前将所有的稿件文字读音查清,这样既能降低读音错误率还能对所播报的内容进行调理性划分。在进行播报时,主持人语言要与电视新闻画面完美契合,以此增加主持功底。

同时,在播报时还要做到吐字清晰、字正腔圆、发音规范,能够熟练运用腹部呼吸与胸部呼吸等呼吸方法尝试不同的发音效果,找到重音的确定位置,从而为受众传递正确思想。当主持人将自己的文学素养与主持功底巧妙结合在一起时,更能够凸显个性,甚至引发网络迷因,延伸了新闻节目本身的影响范围。例如,在各类短视频平台上,观众对央视主持人朱广权“段子手”属性的追捧与狂欢,便是此种效果的有力体现。

(三)尝试多样化风格发展

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同样要注重培养多样化的主持风格。每一个主持人都要具有自己的独特风格,每个人的自身素质与语言功底有一定差异,因此主持人要在不断实践中进行摸索,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风格。这里所说的风格不仅仅是主持人个人的特质,还有节目的定位,当二者形成良性互动时,主持人的作用会更加明显。主持人要打造自己的主持魅力,当前我国很多著名新闻主播都有主持上的实力与能力,除了这些之外,就是个人魅力。然而,我国极个别新闻主持人在主持时还会出现一些低级错误,因此主持人要不断进行修心养性,以此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促使自己能够保持坚定的政治思想,用丰富的生活经验与过硬的理论素质向受众传播正面思想,为受众带来更多正能量。

电视新闻创新路径 篇3

【关键词】创新;地方电视台;新闻编辑

广播电视行业竞争日益激烈,观众对电视节目尤其是时政新闻报道的质最要求愈来愈高,这就对广播电行业的新闻编辑提出了高难度的挑战。在竞争日益激烈形势下,地方电视台的核心竞争力是新闻节目,新闻节目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地方电视台的发展问题,所以地方电视台需要不断的创新其新闻编辑工作,从而更大地提升节目的竞争力。

1 地方电视台新闻编辑工作“三原则”

1.1 从百姓利益出发,关心百姓身边的平常事

站在百姓的角度,地方电视台新闻报道的内容只有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连才能更引起人们的关注。因此,在地方电视台新闻编辑工作中应坚持从百姓利益出发的原则,深入基层进行报道,进而在促进新闻报道的内容更贴近群众生活的同时,使地方电视台在坚持贴近民生的原则上为自身营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从百姓的利益出发,关心百姓身边的平常事” 的原则要求地方电视台在进行新闻编辑时除了报道地方政治活动以外,还要注意加强对民生新闻的报道。

1.2 体现本地特色,充分发挥区域优势

随着媒体竞争的日益加剧,各媒体都在采取相应的措施扩大本媒体的影响力,因而压缩了地方电视台的发展空间。对此,地方电视台应突破地域限制,并充分利用地方有效资源,促使新闻节目凸显本地特色,以解决地方台面临的种种困境。地方台在与其他媒体进行竞争时占有本地特色的优势,因此为了凸显地方电视台新闻报道的特色和优势,相关部门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促使新闻编辑内容带有地方的人文特征和经济文化特色,从而满足当地群众对新闻报道内容的需求。同时,地方电视台的编辑工作还应通过强化栏目特色策划的途径,将新闻编辑工作的重点向凸显本地特色转移。进而促使地方电视台通过不断创新在形成自身的品牌特色的同时,使节目更能吸引地方群众的关注和支持。

1.3 抓住新闻时效,及时准确播出

地方电视台新闻编辑工作最重要的原则就是抓住新闻时效,及时准确地播出精彩的新闻报道内容,因为“快”决定了新闻编辑的内容是否具有一定的价值。“快速报道”要求地方电视台新闻编辑要确保对事件的采拍及时,还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新闻广度和深度挖掘的速度。因此,地方电视台新闻编辑工作既要兼顾新闻的及时性,又要考虑到新闻报道内容的深度,同时还要确保新闻编辑人员能抛开新闻报道的表面现象,对新闻事件做到深入的挖掘,进而通过以“深”求快, 以“快” 制胜,为地方电视台新闻编辑工作赢得更多的受众。

2 目前电视新闻工作存在的问题

2.1 新闻节目时效性差,观看价值低

地方电视台南于新闻采稿手段和机器设备方面的现实,新闻的时效性往往很难保证,观众大多通过计算机网络平台、手机、手机报、纸质报刊等媒介对新闻事件已经知晓,长此以往,观众就会对电视新闻节目失去兴趣。

2.2 新闻编辑方式陈旧、单一,观赏性差

地方电视台的新闻 日经过多年发展,普遍还足千篇一律的传统模式,无论足报道方式还是编排效果,毫无创新兀素纳入,内容方向没有新鲜感,忽视了新闻维度的多兀化,新闻的选择和传播报道局限在本地,缺乏社会多角度的报道,不能和观众同益增加的观赏要求保持步调一致,观众对节目失去兴趣,出现审美疲劳,电视节目的收视率也就无法保证。

2.3 新闻编辑混乱,内容空洞

如今,很多的电视新闻编排较为混乱,新闻安排缺乏系统性与整体性,不能准确体现新闻编排者的主体意图,不利于观众理解的深化。电视新闻是进行信息传递的有效载体,能够将人们所不知道的重大信息告诉给电视观众,但是,当前的一 电视新闻,内容过于空洞,并且没有什么实际的新闻价值,枯燥乏味,让电视观众无法提起兴趣来观看电视新闻。

3 地方电视台新闻编辑工作的创新途径

3.1 全面建立新的机制

地方电视台应在传统机制的基础上不断开陈出新,建立和完善新的采访、编辑机制,并落实到具体行动上来。采访方面增加对突发事件的及时有效性报道以及必要的应急协调机制,对日常机制进行必要的延伸和补充,比如固定编辑担岗值班、记者定点负责等。

3.2 提高新闻编辑自身素养

作为整个新闻媒体的核心力量,新闻编辑承担着对所拥有的新闻素材进行选择、分析、整合、创造的工作任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整个新闻媒体的发展。因此,应不断提升自身素养,培养创新意识。一方面,地方电视台要注重对其专业能力和个人职业道德的培训;另一方面积极派遣有潜力的编辑到大型广播电视台实践学习,以开阔眼界、培养新闻敏感度。

3.3 打造地方台的节目特色

要想正确处理借鉴与创新之间的关系,克服新闻节目改版制作中出现的趋同化倾向,积极展现本地节目特色,增强自身个性化,就要求地方电视台在进行新闻编辑时充分结合本地特色的同时,将眼界多角度的延伸,深入大街小巷,探寻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热点新闻,以吸引受众注意,进而实现地方电视台的稳健、持续发展。

3.4 不断丰富内容及表现形式

在电视台正常工作中电视新闻不能进行盲目搭配,否则容易造成新闻编排混乱,内容空洞。因此,要根据新闻稿件的软硬度以及新闻自身的特色进行合理的编排,对各种不同类型的稿件采取完善的搭配,才能使观众更好地理解新闻稿件的内容,并针对新闻涉及到的问题表达看法。同样,对电视新闻进行画面剪辑时也要注意体现逻辑性,而且力争在形式上丰富创新,以增强画面感染力,实现信息之间的优化组合。

4 结语

地方电视台要想做出观众喜爱的节目。就要不断地增强新闻编辑的专业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加强对节目内容的编排。新闻工作者要增强其对题材的编辑、处理及设计能力,地方电视台的长远发展要依靠编辑创新能力的提高,及媒体内部结构的优化。

参考文献

[1]孙运民.新时期电视新闻编辑应具备的素养和能力[J].新闻爱好者,2013.(9):134-136.

[2]杨敏,王璐.提高地方电视台新闻编辑工作水平刍议[J].新闻传播,2012,(12):212.

[3]郭潇.如何创新地方电视台新闻编辑工作[J].西部广播电视,2013,(5).

作者单位

电视新闻创新路径 篇4

1 传统电视新闻编辑存在的问题

1.1 编排方式单一

在传统新闻媒体的影响下,电视新闻的播报形式长期不变,导致新闻的编排形式比较单一。单一的新闻编排方式易使受众出现收视疲劳,对新闻信息的传播产生消极的影响。而造成电视新闻编排方式单一的原因就是新闻制作缺乏一定的创新力[1]。

1.2 内容空洞

目前,很多电视新闻所播报的内容缺乏实际的意义,内容空洞而又枯燥,不能吸引受众参与其中。同时,新闻的客观评价比较多,脱离了受众生活,大量堆积时政新闻,使得很多经验性的稿子被反复编排。久而久之,降低了电视新闻的吸引力。

1.3 传统的电视新闻不能与受众互动

在传统电视新闻编辑模式下,受众在新闻事件传播中所扮演的角色就是新闻接收者,而随着科技的不断研发,越来越多的移动设备可以接收电视新闻,其互动性是传统电视新闻媒体所不能实现的。

2 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编辑创新探究

2.1 新闻内容的编排创新

新媒体时代下的电视新闻内容编排,需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注重受众的新闻接收能力,想受众之所想,报道受众所关心的内容。同时,新媒体时代下的电视新闻编辑工作要处理好新闻解释、新闻评析、消息报道等,改革传统的编排方式,提升电视新闻的收视率。

其一,电视新闻编辑要创新思路。传统的电视新闻编辑,其思路比较单一,缺乏创新,新媒体时代下的电视新闻编辑需要充分结合新闻媒体的特点,创新新闻播出方式。例如,在播报新闻事件时,可以将现场与事件背景正反向相互结合,使电视新闻更为立体化。

其二,在新闻的实际编排环节中,可以采取对比编排和穿插式编排的手法,以长短信息结合的方式,增加电视新闻的生动性。例如,在两会召开期间,为了让移动终端的用户实时了解两会的内容与动向,浙江卫视对两会的内容进行策划、梳理,以及通过对信息的筛选,推出了《两会好声音》《两会在现场》等栏目,这些栏目在新闻内容的编排上比较特殊,既有特写,也有评论,节目形态较为多样化,因而一经播出,便取得了比较好的收视效果[2]。

2.2 注重创新新闻题材的挖掘,把握新闻价值

虽然新闻时刻都在发生着,但是,新闻编辑记者不能在生活中随时能够捕捉到新闻题材。换言之,编辑记者的新闻敏感度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在社会新闻场景中不断学习和锻炼,才能提高其对新闻的发掘能力。单一的书本理论知识,不能培养良好的捕捉新闻的能力。因此,在新媒体时代下,电视新闻编辑需要培养自身的新闻敏感度,注重对创新新闻题材的挖掘,把握新闻的价值。

2.3 发挥新媒体时代下电视新闻编辑的互动性

新媒体时代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以受众为核心,发挥受众在新闻中的参与性,实现新闻的互动。因而,在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编辑也需要充分加强与受众的互动,从而提升电视新闻的传播效果。例如,微博出现后,其能够引导社会受众参与新闻发布中。由于微博新闻发布与评论的自由性,增强了新闻事件中受众的互动,在新闻舆论影响上,微博的社会舆论发挥着重要的作用[3]。

3 结语

综上所述,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促进电视新闻编辑实现创新发展。在改革电视新闻编辑时,要分析传统电视新闻编辑存在的问题,在现有电视新闻编辑的基础上进行创新。首先,需要创新新闻内容的编排;其次,新闻人需要把握新闻价值,发挥新闻的影响力;最后,发挥新媒体时代下电视新闻编辑的互动性。

摘要:随着科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推动了融媒时代的进步。新媒体是融媒时代重要的信息产物。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为电视新闻编辑的发展提供了契机,为电视新闻编辑提供了诸多创新思路。基于此,本文对新媒体时代下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进行了分析,希望可以使电视新闻编辑取得创新性发展。

关键词:新闻体时代,电视新闻编辑,创新路径

参考文献

[1]曹佳艺.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能力研究[J].科技传播,2015(24).

[2]于衍博.关于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编辑发展的思考[J].新媒体研究,2016(5).

电视新闻创新路径 篇5

摘 要 广播电视新闻传播过程中,广播新闻策划工作起着关键性作用,其策划新闻内容的质量直接关系着新闻传播的效果。文章简要介绍广播电视新闻策划的内容和广播电视新闻策划中存在的问题,重点分析新闻策划人员如何在广播电视新闻策划中强化创新思维。

关键词 策划内容;存在问题;创新思维;运用方法

广播电视工作中,相关新闻策划工作者越来越认识到广播新闻策划工作的重要性,在工作中不断对以往成功和失败案例总结,努力提升工作能力,积极进行创新,并将创新思维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对广播电视新闻传播效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 广播电视新闻策划的内容

广播电视新闻策划工作主要是根据电视节目的特性和新闻要求,通过对于新闻事件内容的分析和整理,从而得出新闻报道的架构、思路以及相关的方案,达到新闻传播的目的。广播电视节目的质量直接关系着广大群众的重视度,策划工作的可靠性,是赢得观众的重要保障。因此,在策划工作中应切实抓住工作中要注意的问题。首先,认识到新闻的客观性,注重舆论涉及的问题,将群众所关注的问题作为重要内容。同时,认识到广播电视工作的两面性,它在新闻行业产生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负面性的问题,所以在工作时要对于可能产生的后果进行认真考量,以免因小失大。

2 广播电视新闻策划中存在的问题

新闻类节目是广播电视的一个重要节目,在电视媒体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我国目前运用的是四级制,各级之间相互也存在很大的合作和竞争关系。各级电台新闻节目中,如省市级与央视在对于节目题材运用及针对人群各有其自身优势,都在努力工作中不断创新,积极拓展策划工作内容,切实为广大观众提供一个有效的信息接收平台,使群众能更直接认识到新闻策划工者的能力。与此同时,策划工作中的一些问题也被披露出来。如部分策划工作人员,为了赢得收视率或自身利益,在策划过程中没有充分揭露事情真相,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广大群众的信任。因此,为了使新闻报道不失现实,能获得广大群众认可,策划工作中创新思维就显得更为重要。

3 新闻策划人员如何在广播电视新闻策划中强化创新思维

3.1 新闻策划人员认识到创造性思维重要性

当前广播新闻节目主要通过报纸、广播电视新闻频道进行传播。广播电视在播出过程中,其涉及的内容和种类比较多,新闻策划工作者想要新闻节目能够脱颖而出具有一定难度。广播电视新闻节目是广大人民获取新闻信息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新闻工作者对于新闻内容在播放时要进行合理选择,在保证传播内容真实的基础上,还要针对播放内容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研究。对于内容主题进行适当的补充和解释,增加广大群众的理解力,提升观众的兴趣,从而提升竞争力。如一些综艺类节目,与人民现实生活很贴近,播出后受到观众的极力推捧,所以可以达到很好的收视效果。因此,策划工作者要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善于将创造思维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才能使节目到达预期的效果,提升其竞争力。

3.2 新闻策划工作者要努力提升创新意识

新闻工作者对于节目内容和主题进行策划时,要抓住其鲜明的特征,运用简单明了的表达方式将复杂问题表达出来,让人有个更清晰的视觉体验。同时,在努力工作中不断创新,用创新思维体现出节目内容的特征,使其具有新颖性,吸引住观众。新闻内容的新颖是创造思维得到体现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对于获取观众的信任也有着重要作用,创新思维在新闻策划中的运用,能够使得新闻的内容和主题表现得更为清晰、明确,在众多节目中更能提高收视率。随着社会环境多样化的发展,新闻在取材过程中有了更多的选择范围,内容也更加丰富。同时,对于新闻采编人员而言,就要求遇到社会新闻问题时,能够及时做出反应,以此来尽快获得并报道出最新新闻信息。作为电视广播策划的目的大都相同,都是为了提高收视率和获得较好的经济收益,然后在基于事实基础上根据采编内容制定相应策划方案,在传播中达到预期效果。因此,广播电视新闻类节目想要提升自身竞争力,获得更大经济效益,就要在工作中树立新闻创新思维意识,充分运用团队和自身的创新思维的优势来解决新闻广播策划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保证其高效率的开展。

3.3 新闻策划工作者要用于打破传统思维模式

新闻策划工作者在工作过程中,一般较容易将思维局限于一些小的`专业或职责范围内,不会将新闻内容之外涉及的问题进行运用贯通,认识不到事情的本质。如一些生活服务类节目,其节目内容涉及范围比较广泛,并十分密切联系到人们的生活,同时可以在节目中解决人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实质性问题。因此,该类节目更容易被人们所关注并成为人们经常讨论的焦点,从而对于主流文化造成一定影响。所以,这就要求新闻广播电视策划工作者,在关注自身专业素养和新闻自身内容的同时,也要勇于打破传统思维模式,了解清楚新闻事件之外所涉及的问题,放开眼界从全局出发来进行策划工作,保证广播电视节目立意出新,提高自身竞争力。

3.4 新闻策划工作者在新闻选题方面力求创新

在广播电视节目策划工作中,策划人员往往会习惯于传统选题模式,对于选材也较概念化,长期发展中,不利于新闻策划工作顺利进行。因此,要想赢得观众的认同,在同类节目中脱颖而出,就要选择有标新立异的题材,创新新闻采访和报道方式,增加新闻内容的趣味性。此外,大多数新闻策划工作者,为了更好的自身生活和获得晋升的机会,往往会不断努力创新以求得观众和组织的认可。面对这种情况,作为管理者可以在尊重新闻策划工作者意愿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奖励机制,以激发工作人员的创新意识,使其工作能力得以最大化发挥,从而实现新闻选题、工作创新多样化发展。

4 结束语

虽然我们在当前广播电视策划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实际工作中仍存在许多问题需要加以解决。一些策划工作运用的新闻制作模式比较单一,缺乏创新,还需要策划工作者积极打破传统思维模式,在提高自身能力的基础上,加强同事间的交流与合作,在满足人们对新闻节目要求的同时,提高节目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颜纯武.如何做好电视新闻策划[J].科技信息,2012(4):184.

[2]丁新吾.用大型新闻策划提升地方台新闻影响力[J].中国记者,2011(12):54-55.

[3]王永忠.以新闻策划增强电视新闻宣传的有效性[J].声屏世界,2012(4):31.

寻找电视新闻创新点 篇6

电视新闻创新是个历久弥新的话题。技术的更新换代改变着信息传播方式,也令电视媒体的新闻生产发生巨变。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新媒体发展带来传播方式和传播渠道的改变;新技术提升电视新闻生产力;新表达让电视新闻更具可看性与人文关怀。

“微端”电视新闻

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对新闻传播活动也产生前所未有的冲击与颠覆。电视已经不再是主要的信息渠道。随着网络化、数字化等高新技术的广泛运用,电视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利用网络视频、微信、微博、客户端等平台拓展电视屏。

作为国内电视新闻的领军品牌,“央视新闻”具有风向标作用。央视新闻中心副主任许强表示,面对新媒体、自媒体带来的全新传播环境,央视实施了媒体融合发展战略。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央视新闻”新媒体已经成为与传统电视屏幕并立的一个重要传播平台,初步形成以微博、微信、客户端与微视频为主体的“三微一端”产品格局。甚至有人将央视新媒体矩阵称为“新央视”。

许强认为,纵观全球新媒体发展态势,基本分为三个阶段:发布级、交互级和平台级。“央视新闻”目前已经是优秀的发布级产品,新媒体发稿纳入新闻采编、制作、评价全流程,央视本部、国内记者站、海外记者站的记者,优先为新媒体平台供稿,“央视新闻”成为重大新闻、突发事件、重点报道的权威首发平台。

公开数据显示,“央视新闻”新媒体跨屏平台具有较强影响力,“央视新闻”发布微博、微信的阅读量在社交媒体平台位居同类媒体公号前列。不少热点事件也是由“央视新闻”新媒体平台发布、话题发酵传播,并被传统媒体跟进。2015年“9.3”阅兵报道中,“央视新闻”新媒体报道总阅读量超46.5亿次。

同时,“央视新闻”正在尝试开发针对用户兴趣的个性化推送、视频搜索和点播功能,以及用户上传稿件的征集和接受等交互式功能。未来,“央视新闻”要向平台级进化,满足用户在更多场景使用产品的需求,增加用户黏性。

2015年,许强曾立下2016年的目标:“央视新闻”新媒体用户总数目标3亿,进一步提升业界地位,提升传统电视新闻节目与新媒体的融合度,使央视新闻栏目借助新媒体平台产生更大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不久前,“央视新闻”客户端、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总用户数突破了2.5亿。

如今,省级卫视几乎也都开通了自己的“两微”平台。除了网络视频,新闻客户端、微博、微信已经成为不少电视新闻的策源地。

安徽卫视全媒体新闻杂志栏目《每日新闻报》制片人张翔介绍,2015年《每日新闻报》进行了内容优化,加大微博播出比例。如在“微观天下”环节,播出量由原来的5、6条增至8条以上。“精选微博有趣多元,既为观众打开了解世界的窗口,也拉动了节目收视率。”

电视新闻“动”起来

新形势下,电视新闻节目直播渠道的融合,使得电视媒体可充分应用新媒体手段与电视终端用户全方位互动,提升收视率和收视效果。上海广播电视新闻中心卫视编播部主任周炜认为,“传播方式的改变,使得电视新闻的思路不再局限于‘听我们说’,而是听大家说。”

电视新闻如何与观众互动?以安徽卫视《每日新闻报》为例,线上主要基于微信平台提供多种互动及服务功能,线下组织公益活动,探索新媒体创收渠道。张翔介绍,节目互动手段具有互联网特质,有四个特点:1,不设热线,电话沟通成本高,数据不便于累积。2,取消短信平台,短信体验差,粉丝难以激活。3,把微信作为第一互动手段,其次是微博。4,节目播出期间,实时“摇一摇”。

经过多次优化调整,《每日新闻报》栏目官方微信已升级为服务号,新增直播弹幕、节目预约、主播朋友圈、520相亲会、男女神信息库、海豚湾商城等玩法。除了栏目官方微信,依托栏目开通的一款基于图片整理的微信产品“海豚宝贝”,具有移动性、社交性、智能性以及金融支付性等特征。此外,该公众号还开通了针对年轻妈妈的互动垂直社区“海豚社区”,每月100万人参与互动,新升级的3.0版本更强化医疗咨询、同龄圈、同城圈等服务功能。

线下活动方面,《每日新闻报》官方微信专门开辟“520相亲会”板块,不仅成为有影响力的互动品牌,也吸引不少婚恋品牌合作。去年,栏目举办的第四届相亲会约5万人参会,并实现冠名招商220万元。加上之后栏目与红豆集团定制合作的“红豆七夕鹊桥会”大型活动,两场活动共创收500多万元。

安徽卫视另一档长青电视新闻《超级新闻场》制片人郭启东认为,关于电视节目创新,首先必须明确内容仍然是吸引观众的最根本点,然后注重受众概念的变化,观众的角色应是用户,最好将其变成粉丝。“把节目当产品,为用户服务,做电视新闻节目才会自然而然地重视用户消费体验。”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电视学院副院长、教授曾祥敏对此认同,“创新首先是考虑如何为观众、用户服务,为社会提供监测能力,产生影响力,否则就只能是沙漠中的布道者,无人喝彩。”

此外,深圳卫视在新闻节目线尝试产业化拓展。去年针对《军情直播间》开展线下军事迷俱乐部和衍生品开发,强调TV+圈层受众的运营模式。深圳卫视总监张育民介绍,未来将对圈层受众提供更多针对性的定制需求服务。

技术驱动力

在技术应用层面,4G技术,包括手机电视、IPTV、OTT电视在内的IP类型电视,多屏互动等给电视新闻的采集、制作、播出分发均带来影响;微博、微信、APP、二维码等技术产品促进用户消费习惯的改变;全媒体演播室、虚实结合的在线包装、网络演播室、大数据云计算、无人机航拍,以及当下最为流行的VR技术、网络直播、机器人技术等,都为内容生产带来新的创意和表现形式。

据悉,江苏电视台和南京电视台在全媒体演播室搭建、新闻形态开拓上均有发力;苏州广播电视台的“无线苏州”在新媒体领域有一定探索;山东手机台在县市级台推行“轻快”APP平台;成都广播电视台在打造“看度”APP;深圳卫视新闻中心在新闻播报中加入3D技术,增强节目可视化。

nlc202309091004

技术创新方面,以东方卫视为主阵地的上海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以下简称新闻中心)从前端拍摄到新闻制播、分发、播出端都在进行有益探索。

周炜介绍,新闻中心有一支3-4人的小型无人机航摄队,可满足对重大新闻事件、灾难事故、环境污染等新闻素材的航拍需求,呈现最直观的镜头语言。并可运用4G网络回传素材实现直播。

在前端制播环节,随着直播外出设备的轻质化发展,新闻中心引用国际流行的移动制播设备EFP(Electronic Field Production),作为演播室、转播车设备的补充,也可以完成一些特殊条件下,比如“野外”节目制作任务,提高电视节目制作能力,提升新闻时效性。

2015年下半年,新闻中心在原有编播系统之外自主研发了X NEWS新闻系统,其优势在于允许记者于网络环境下随时随地上传新闻素材,进行远程报片,包括看看新闻网、东方卫视、新闻客户端等全平台的编辑都可以使用素材,极大提高了新闻时效性。另一方面,该系统可以进行全网新闻抓取,包括社交网站的视频内容,扩展了新闻素材广度,提升了新闻整合能力。

周炜谈到,该新闻系统的打造可为日后UGC内容在电视新闻中的广泛应用打下基础。“未来,我们希望能够打造一支比较强大的泛记者队伍,提高新闻生产力。”

去年,东方卫视早新闻《看东方》采用微软人工智能机器人小冰作为气象主播曾引发各界关注,甚至重燃“电视主持人是否会被取代”的话题讨论。周炜表示,将机器人推上主播台是希望在电视新闻中引入一些虚拟“二次元”世界的声音,给电视新闻带来一些新鲜变化。小冰角色定位的初衷是“来自虚拟世界的新闻评论员,或者新闻百科书。”目前,新闻中心和微软正在沟通研究,对小冰的内部程序和学习方法进行改造,以尽快达到最初期待。

“在技术端,未来还有很多可以想象的空间,比如在系统里集成大量即时沟通软件,将实时视频互动引入电视新闻制播中。”周炜说,新闻中心也在对VR技术进行尝试,接下来将推出一两部VR作品。

创新表达方式

2016年开年,辽宁卫视一档社会新闻类节目在形式和表达方式上走出新路径,并得到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认可和表扬。《有请主角儿》定位新闻人物的“经历分享互动”,于晚间920时段播出,每周3期,通过当事人的讲述和嘉宾讨论的方式,引导社会舆论。

辽宁卫视北京节目制作中心主任、《有请主角儿》监制韩晴宇告诉《综艺报》,节目形态借鉴了TED演讲,并尝试将TED演说与电视新闻结合,提出“新闻TED”创新概念。韩晴宇认为TED模式精髓在于演讲者传播“那些激动人心的想法”,用真诚语言直达人心,尽管大多数演讲者并非家喻户晓。

《有请主角儿》传播主体的设置聚焦“草根”,将新闻事件亲历者摆在第一视角位置。节目总制片人周延海介绍,为突出节目主旨立意,节目包装很注重细节:参照季播节目不设主持人,让新闻人成为唯一主角儿;开场设立固定模式,新闻人登台时,3位嘉宾评论员起立欢迎,“仪式感很重要,代表一种平等的姿态和态度。”

记者在节目录制现场发现,观众坐席与主舞台距离非常近,形成环绕状,不仅增强观众与演讲者的贴近感,还有一种氛围烘托感。

作为社会新闻类节目,《有请主角儿》重点关注两类群体:一类是具有新闻关注度的人物。比如为儿子撑伞照片引发网络热议的“伞爸”、“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辞职女教师顾少强等;另一类是观照社会现象,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人物。如老龄化社会里老人的典范,以及引发教育争议的“鹰爸”和“狼爸”。

周延海告诉《综艺报》,选取事件人物时,确保真实可信的基础上,会有一些考量:一,人物故事丰满,有借鉴意义或讨论性,并有延展性;二,能体现人性光芒;三,可以发掘独家角度,不重复其他节目。

韩晴宇表示,在抓取新闻主角时,节目组会主动寻找有建设性的角度。秉持不随波逐流,以善意为出发点,传播有建设性、对社会发展有进步意义、对公众心理有疏导作用的理性思路。

以“脑瘫诗人”余秀华这期节目为例,节目组并没有过多炒作,而是挖掘余秀华身上朴实、励志、积极的精神内核;在南航急救门事件主角张洋回顾自己经历的同时,节目深入调查拷问我国医疗急救体制建设;介绍河北女孩赵灿七年如一日照顾4位盲人伯伯的故事之后,从心理学和社会学角度分析其内心善因,并带出留守儿童问题。

《有请主角儿》另一位总制片人陈旭东透露,每期节目选题是节目组层层精选过滤而来,最初的选题可能集纳了上百个新闻选题,并逐一从中筛选。选题的过滤筛选非常严格,每天早9点晨会,梳理社会新闻,选题会的淘汰比例非常高。

节目之所以能找准新闻角度并挖掘新闻背后的好故事,与记者前期大量素材搜集、深入采访不无关系。陈旭东介绍,《有请主角儿》共有26-28名编导,分为四组,实行导演负责制,每个编导从选题、采访、写台本、嘉宾培训,到现场录制、后期制作均独立完成。

在电视化呈现方面,当事人演讲是重头戏。在韩晴宇看来,“越是内涵深刻的选题,越需要高度重视故事的内在规律,注重故事表达的技巧,让观众看得懂、听得进、入得心。”

陈旭东介绍,演讲稿的叙述方式需以当事人的口吻和习惯方式表达,不能太华丽,尽量口语化,多用短句;故事截取上,抓取最直指人心、最能体现“主角儿”人性闪光点的某个独特切面;节目录制前还会对当事人进行3-5天的演讲强化培训,保证节目呈现效果。

《有请主角儿》也有综艺元素的加入,比如节目中马丁与60岁钢管舞大妈戴大丽学钢管舞。多种电视元素的添加,让《有请主角儿》成为一场“新闻TED秀”。

此外,节目还有一大看点就是嘉宾与新闻当事人的互动。嘉宾团除了起到话题引导、串场作用,还要从社会学、心理学等角度进行点评。于双方观点争鸣间传递了价值观,使节目得到升华,让新闻更有深度。

“把社会性话题,通过访谈和真人秀表现出来,反映了现在节目混搭杂糅的方式,虚构和非虚构的界限不再明显。故事+互动+表演的节目混搭形式,将成为趋势。”曾祥敏说。

电视新闻创新路径 篇7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新闻编辑,排版技术,新闻内容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对于电视新闻编辑的发展而言,既是冲击与挑战,又是发展的实际机遇。所以电视新闻编辑要通过创新去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在明确自身优势的基础之上,针对目前的新闻发展趋势进行相应的创新与转变,以此适应电视新闻编辑的基本发展需求,增强电视新闻的市场竞争力,促进其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一、目前电视新闻编辑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现状

新媒体时代确实给予了电视新闻行业相当大的冲击,传统的电视新闻编辑已经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了,其角色与编辑理念已经面临着亟待转变的状况了。电视新闻也有其自身的弊端,而恰恰网络上的信息能够弥补这一弊端,观众可以自行选择想要阅读的信息,而且往往更加灵活。所以目前在新媒体时代中,新闻这一行业的市场竞争确实是较为激烈的,再加上电视新闻编辑本身的高标准、严要求[1]等规则,很难进行大幅度的变化与整改,使得目前的电视新闻编辑在发展创新这方面确实具有很大的障碍。除此之外,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对于新闻工作者而言也提出了相应的技能要求,目前电视新闻工作者的基本编辑水平还停留在传统的新闻编辑的程度上,不能及时进行提高与改进,这也是目前电视新闻编辑存在的重要问题。如何在保持基本思想原则的基础之上对电视新闻编辑进行相应的创新,吸引更多的观众是所有电视新闻工作者所要攻克的一大难题。

二、在新媒体时代下加强电视新闻编辑创新的具体措施

(一)丰富新闻内容,明确电视新闻编辑的发展方向

虽然在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编辑有其相应的弊端,但同时也有着无可取代的优势,即电视新闻所具有的公信力与权威性,这是报纸新闻与网络新闻无法取代的。所以如何利用这一特点进行创新是电视新闻编辑发展的关键。首先我们必须明确的是,不能因为要迎合受众就改变思想价值及电视新闻内容,我们要基于实际情况去进行新闻内容的丰富。

目前新闻内容大致可以包括我国的外交、时事政策、经济变化[2]等,在面对电视新闻信息材料的过程中,要结合社会发展状况,选择有价值的实际内容。除此之外,在电视新闻编辑的过程之中除了宣扬主流的政治思想,也可以在不违背基本思想原则、价值原则的基础之上,在内容上放置更多人的不同见解,利用新的解读与新的观点,增加电视新闻编辑的客观性与理论性,同时也能够增强其可看性,这样才能够以丰富新闻内容、明确电视新闻编辑的发展方向的方式,在新媒体时代下加强对于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

(二)在编排方式与编辑技术上寻求新的创新

除了新闻内容,我们更要将创新的眼光放在电视新闻编辑的编排方式与编辑技术上,传统的编辑方式已经不能够满足观众们的实际观看需求了,过于枯燥的信息堆积、较为简单的编辑排版往往会造成观众对于电视新闻的审美疲劳,所以在这基础之上我们要寻求在编排方式与编辑技术上的创新。可以通过对比手段,将新旧新闻材料、国内外的新闻材料在编辑中采取比对的方式,也可以使用穿插等手段,促进电视新闻的可看性,使得新闻编辑更加简明,具有节奏感,综合利用听觉规律与视觉规律等,给予观众们新的视角与感受,以此促进电视新闻编排的创新。

(三)提升新闻工作者自身的综合素养

只有新闻工作者自身的综合素养进行相应提高,才能够为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奠定基础。新闻工作者必须要对不同时期出台的不同方针政策有一个具体的了解,明确经济发展的实际趋势,不仅仅要有很高的政治素质与艺术素质,[3]还要求思维较为敏锐,有职业操守。顺应新媒体时代的发展,在新闻编辑的基本制作技术上也有相应的要求,可以通过培训等方式,提升新闻工作者的基本制作技能,以此促进电视新闻编辑的进一步创新。

(四)完善新闻观众的实时反馈与评价环节

观众的实时反馈与评价环节对于新闻编辑的创新与调整而言是十分重要的。在反馈中,新闻工作者可以吸取到有利的建议,掌握手中的基本价值观,能够深入实际基层,[4]以平民化的视角去看待新闻的最终形式与真实意义。可以在网络上建立相应的交流论坛与直播网站等,促进与观众之间的交流,这样也能够加强观众对电视新闻的关注度,在互动与交流之间增强观众对于电视新闻编辑的理解度。

三、结语

新媒体时代确实会对电视新闻编辑造成相当大的影响,但是与此同时,电视新闻编辑也需要抓住其宣传主流价值观等基本特点,加强编辑创新,使之在新媒体时代的发展浪潮之中立于不败之地。电视新闻编辑可以通过丰富新闻内容,明确电视新闻编辑的发展方向,在编排方式与编辑技术上寻求新的创新,提升新闻工作者自身的综合素养,完善对于新闻观众的实时反馈与评价环节等多种方式,加强电视新闻编辑创新,促进电视新闻编辑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树明.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编辑工作的转变及创新[J].新媒体研究,2015(20):52-53.

[2]谭亦丹.全媒体时代下提升电视新闻编辑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J].新媒体研究,2015(18):73-74.

[3]于衍博.关于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编辑发展的思考[J].新媒体研究,2016(05):167-168.

电视新闻创新路径 篇8

1 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新闻传播面临的挑战

1.1 电视新闻服务功能减弱

传统媒体环境下, 新闻传播主要是电视媒介和纸质媒介, 特别是电视新闻媒介, 因其声情并茂、音画结合、现场还原等特点, 而深受广大受众的欢迎。但是, 随着时代的进步, 媒介融合的加速, 新媒体以其互动性和时效性的优势, 能将大量的新闻资讯在第一时间传递给受众, 并能跟受众产生互动交流, 极大地改变了受众接受新闻信息的习惯。例如, 微博是网络领域兴起的媒体形式, 具有真实性、个性化和及时性特点, 公众人物可以通过微博与受众进行一线互动。例如, 某些影视明星恋爱、结婚等喜讯, 受众可以在第一时间接受信息并予以评论。微博热议话题往往成为传统媒体关注的焦点, 甚至影响着社会的舆论。相比之下, 电视新闻的互动性远远不及网络媒体, 其服务功能也随之减弱。

1.2 电视新闻影响力降低

在传统媒体时代, 受众会根据电视新闻节目的播出时间, 来调整自己的业余时间, 并且只能被动地接受电视新闻的节目顺序。随着媒介融合时代的到来, 这一局面发生了很大改变。新媒体的快速发展迅速分化传统媒体的受众群体, 特别是年轻人, 已经习惯通过新媒体获取新闻资讯, 并成为新媒体的主要受众群体, 老一辈人依然选择将电视新闻作为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 但也会将新媒体作为辅助工具来了解最新资讯。一般而言, 受众的业余时间是有限的, 受众在新媒体新闻资讯上花费的时间越多, 那么在收看电视新闻节目上花费的时间也就越少, 从而降低了电视新闻节目的影响力。

2 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新闻媒体的发展路径分析

2.1 增强新闻传播速度, 创新新闻表现形式

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 大多数受众已经越来越不满足于传统电视新闻的传播方式, 所以这就要求电视新闻节目的形态要不断创新, 不断改进, 积极探索节目形态的融合, 进一步提高电视新闻的传播效力。一直以来, 在电视新闻的传播都比较注重新闻的画面感, 而忽视文字的表现力, 这限制了电视新闻效力的发挥。在媒介融合背景下, 电视新闻节目有必要创新表现形式, 借鉴网络编排的形式, 强化文字的表现功能。例如, 江西卫视的《杂志天下》栏目, 以电视的表现形态为主, 融合报纸媒体资源, 将电视、报纸这两种媒体形式相结合, 嫁接出新的电视新闻栏目形态。这一新闻表现形式既具备了报纸媒体内容的深度、广度, 又具备了电视媒体大众化、形象化特点, 使电视新闻的表现形式更加生动形象而富有内涵。

2.2 利用媒介平台, 创新新闻传播手段

在媒介融合的前提下, 电视新闻应提高对媒体的使用率, 以信息技术为载体, 实现对新闻传播的创新, 利用新媒体来实现新闻传播手段的多元化和个性化, 处理好新闻传播与观众的关系, 以提高新闻的传播效率。可利用电子或数码设备收集更多新闻资料, 以丰富新闻的报道内容, 扩大信息的传递范围, 实现对电视新闻的传播。另外, 新闻传播的手段可以依赖网络平台, 实现新闻的分享与评论, 像QQ、微信、微博等都可集聚大量的新闻信息, 可以将图片、视频、文字等不同的形式上传至网络, 信息可在超短的时间内进行大范围的扩散, 从而助推新闻信息的传播速度, 提升新闻的影响力。在信息技术发展的今天, 通过电视机看新闻的方式已成为过去式, 新闻的相关视频、娱乐头条、国内外资讯等都可通过网络来获取, 是对新闻传播手段的创新。

2.3 增强互动, 提升电视新闻直播影响力

现场直播是媒介融合时代电视新闻最大的优势, 能极大地满足受众对新闻信息的需求。所以, 电视新闻要实现直播常态化、人性化, 提升电视新闻对受众的影响力。另外, 电视新闻直播也要加强与各媒体的合作, 顺应媒介融合的潮流, 丰富新闻表现形式, 增强与受众的互动。电视新闻也可以兼顾网络、报纸、广播等媒体的信息, 充分利用微博、微信、手机短信、热线电话等多种途径加强与受众的互动, 全面提升电视新闻直播的影响力。例如, 湖南卫视举办的《超级女声》栏目, 在通过电视直播比赛进程的同时, 还开通了微博直播和网络电视直播, 并在微博或论坛就选手比赛的话题展开讨论, 既提高了电视直播的影响力, 也增强了电视新闻直播节目与受众的互动, 促进了电视直播节目收视率的提升。

3 结束语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 媒介融合的趋势将不断增强, 电视新闻媒体只有正确认识当前的媒体融合环境, 提高新闻内容的实效性, 积极与受众进行互动, 创新表现形式, 不断探索多媒体融合之路, 才能最大程度地扩大电视新闻传播的影响力, 促进电视新闻传播事业的持续发展。

摘要: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数字化技术不断融合发展的过程中, 电视新闻信息的传播方式与走向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本文主要探讨了在媒介融合背景下, 电视新闻传播的创新路径, 以供参考。

关键词:媒介融合,电视新闻,新闻传播

参考文献

[1]黄定宙.分析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新闻传播的走向[J].中国传媒科技, 2014 (06) :43.

电视新闻创新路径 篇9

关键词:新时代背景,电视新闻魅力,提升策略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当今媒体正在朝网络媒体方向发展,门户网站以其他的交流平台逐渐成为了新的传播媒介,有着以下几方面特点:第一,传播的途径更多;第二,传播的范围更广;第三,二次传播的影响力更大。这些特点为电视新闻的发展起到了较大的作用。同时,也给电视新闻的制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1 电视新闻魅力

在传统传媒中,电视新闻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在网络环境背景下,电视新闻的舆论导向地位及在传统媒体的领导地位将会逐渐丧失,会逐渐被网络媒体所取代。与电视新闻相比,网络新闻无论是在传播的速度上还是传播的形式上都会更好,虽然在网络中也存在着一些有计划制作的新闻[1]。但与电视新闻相比,这些新闻的效果明显更差,不如电视新闻宏大,影像结构性也有所欠缺,与如今发展势头强劲的网络新闻相比,电视新闻仍然存在着一定的优势,特别是在视觉上的优势,其影像的魅力一直为电视新闻所特有。

2 电视新闻发展的背景

2.1 新旧媒体的冲突

在网络环境背景下,纸质媒体与电视媒体统称为传统媒体,而以网络为主的传媒组织为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的形式较为相似,然而其信息传播的介质有所不同,这就使得在一定情况下,新媒体不但能取代传统媒体的功能,还能够突出以下几方面的优势:一是传播速度加快;二是传播的空间较广。新旧媒体在发展中存在着一定的冲突,主要是在受众占有量上的冲突。

2.2 自媒体时代的来临

自媒体,是一种传媒模式,是信息的传播者与接收者进行融合的一种模式,该模式是在网络背景中所产生的,表现为在网络平台上的新闻编辑、评论及发表意见的一些行为。自媒体时代的来临,意味着随着时代的发展,新闻传播将不再是媒体行业所特有的专利,而是让每一个受众,每一个新闻接收者,都具有传播新闻的可能。

3 影响电视新闻魅力的主要因素

3.1 电视新闻的时效性

新媒体的不断发展,使得电视新闻的时效性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与电视新闻相比,网络信息的传播速度明显要更快,这主要是因为网络的新闻在编辑过程中和发表过程中的步骤要更为简洁,此外,还不受到新闻播出时间的影响,甚至有些网络新闻,在采集上以及发表上都是在同一个时间段中进行的[2]。电视新闻就很难做到这一点,有些新闻事件在发生的几个小时之后就在网络上进行播报了,但是电视新闻经过一系列程序要等到第二天才被播报。这样就使电视新闻所播报的新闻不“新”了,那么也就难以吸引到受众。

3.2 新闻评论的群众影响力

在引导社会舆论方面及引导社会的思想发展方面,电视新闻评论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人们的认知模式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在电视新闻的评论上,其信服力逐渐减小,甚至有些受众因为受到一些恶意信息的影响,还会认为电视新闻的播报都是假的,电视新闻的评论都是伪造的等,这就说明了电视新闻的信服力已经大大减弱了,电视新闻已经难以再引起受众的关注了。

4 提升电视新闻的魅力的主要策略

4.1 提升新闻采编能力以及制作能

一则新闻如果不能保证其时效性,那么该新闻无疑是难以引起受众注意的。时效性是新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离开了时效性这个原则,新闻也就难以称之为新闻了。在传统的媒介中,电视新闻因为其时效性较强的缘故,使其在传统媒介中一直处于领导的地位,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时代的到来,电视新闻的时效性已经难以取得优势,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导致电视新闻的发展处于一个非常不利的地位[3]。而为了要改变这个局面,需要提高电视新闻的新异性,从而提升电视新闻的魅力。而要想提升电视新闻的时效性,那么就要从新闻的采编及制作等方面来制定对策,各大媒体、各大电视台一定要尽可能地提升新闻的采编能力及新闻的制作能力。例如,电视媒体可以吸收网络媒体的优势,借鉴网络媒体的发展优势,可以与网络媒体相互合作,对两者之间的优势进行有效运用,促进两者间的资源共享。许多电视台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都建立了微信公众号,对地方新闻进行主动的收集。此外,设有官方微博,在微博上开设专题评论,这些都是进行新闻采编的方式。在新闻的制作方面,电视新闻编辑需要学习一些画面制作技术,对摄影棚的灯光进行调节,能够掌握布景方面的知识,使电视直播的画面感更具冲击力,更容易让受众记住。此外,对于一些传送回来的视频短片,新闻编辑应该对其进行艺术性的剪辑。在剪辑时,可参照电影制作里的一些片段,使电视新闻在画面的美感上能够达到一定的高度,如果技术条件允许,可以采用3D技术,让受众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如此,电视新闻给受众带来的不仅是新闻消息,更是一种视觉上的享受,那么电视新闻的质量也会逐渐提升,就会更加吸引受众的关注。

4.2 改变播报形式

在许多电视台中,其新闻节目大多都是通过“报道”的模式来进行的。这种新闻节目的制作有着一定的优势,第一,制作的成本较低;第二,对事件的描述直击主题;第三,时效性强;但是这种的报道形式仅适合那些大量的新闻事件叙述,例如,新闻联播,而地方电视台则不同,其新闻报道一般都是小范围的新闻事件,采取单一的播报形式难以体现电视新闻在这方面传播优势,所以一定要改变播报形式,将电视台的独有魅力更好的展现出来。例如播报形式可以依据新闻节目的类型来进行,如关于人物类的新闻,就采取跟踪报道的形式,通过故事叙述的模式来吸引受众,对于人物复杂的事件性新闻上,电视新闻就通过“微电影”的模式,让群众演员来扮演新闻事件的主角,通过情景再现的模式让新闻事件更好地呈现在受众眼前。

4.3 使电视新闻的评论更具亲民性

电视新闻评论要想继续吸引受众的关注,要想继续引领舆论潮流,那么就必须要改革使得电视新闻的评论更具亲民性,符合百姓的实际需要。首先,要从评论的出发点上实行改革,新闻工作者应将民生新闻热点作为采访目标,不应该将一些远离人民群众实际生活的事件作为目标。其次,新闻工作者要将专家权威评论与受众评论相结合的方式,对新闻评论的内容进行点评,不能仅仅从专家的角度去对新闻事件进行拓展或者解释。最后,在新闻舆论方面,新闻工作者要对其进行由浅入深的总结,同时让专家与受众互动,要设立评论热线,使电视新闻更加亲民,这样就会极大地提高受众的参与度,进而提升电视新闻的魅力。

4.4 扩大电视新闻的影响范围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新闻内容的来源有了较大的变化。如今,有许多的新闻都是通过人们的社交圈搜集而来的信息。许多新闻都是通过网络上的传播而受到大家的关注,由此可见,网络新闻的魅力是非常大的。电视新闻也可以借鉴网络新闻的发展,扩大自身的影响力。例如,许多电视台的选秀节目,通过网友投票评选的方式就是借鉴网络的方式,还有许多电视台运用网友互动的模式,这也可以进一步提升电视新闻节目的人气,借鉴网络传播模式,电视新闻的魅力也有了极大提高。

5 结语

在网络环境下,要想不断提高电视新闻的魅力,那么就需要新闻从业人员运用最新科技产品,对新闻画面进行艺术性的处理,将电视新闻的优势更好地激发出来。另外,对新闻的播报形式进行改革,借鉴网络传播的方式来扩大电视新闻的影响,这也有助于提升电视新闻的魅力。

参考文献

[1]薛豪熙.论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提升电视新闻魅力[J].西部广播电视,2015(17).

[2]刘秀梅.多元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节目主持传播的机遇与挑战[D].杭州:浙江大学,2009.

电视新闻创新路径 篇10

目前, 重庆广电集团 (总台) 旗下重庆电视台早新闻栏目《直播重庆·早新闻》每天在新闻频道7点档演播室直播近1小时 (07:00-07:55) 。其中前一刻钟重庆卫视并机直播, 重庆移动电视频道同步播出。

作为24小时新闻频道每天的第一档演播室直播节目, 《直播重庆·早新闻》是一档综合动态新闻栏目。在这一点上, 全国的情况较为类似。如北京台的卫视、新闻频道并机的《北京您早》, 上海台旗下东方卫视的《看东方》, 新闻综合频道的《上海早晨》等, 也都是演播室直播的综合动态栏目。没有实现演播室直播的地方台早新闻, 通常也是综合动态新闻的定位。

2 采编路径及编排策略

《直播重庆·早新闻》由电视新闻中心的早间部负责。作为一个纯编辑部门, 早新闻虽然人员不多, 但背靠电视新闻中心这颗大树, 摸索出了较为有效的采编路径与编排策略。作为全中心每天最晚结束工作和最早开始上班的部门, 特殊的播出和工作时间决定了非首播新闻的梳理和本台首播新闻的呈现是早新闻两条并重的主线。

一方面, 给非首播的重点报道留足时间, 进行原片或原长度呈现;同时采用原片删减节选、调整为口播线过画面形式、改造为简讯组等方式, 实现了新瓶可以装上更多旧酒的效果。所谓“大珠小珠落玉盘”, 这样的二度创作不仅加大了节目容量, 而且形成错落有致的节奏, 此外还有利于演播室直播中节目的调整。

在重庆本地新闻中, 早新闻主要筛选了头天新闻中心各档动态新闻栏目的精华。国内国际新闻, 主要倚仗多个节目交换网络、购买以及收录的新闻。由于播出时间的关系, 早新闻对国内新闻, 尤其国际新闻, 常常能够实现本台首播甚至实时播报。通过新闻中心内跨部门的合作, 本地昨夜今晨视频新闻的首播、甚至直播也能实现。在2015年7月15日的节目中, 尽管直播组的同事还没能到达巫溪洪灾现场, 但发回的卫星视频直播, 构成了一种有效的传播效果, 堪称是一种预热型、预告型、“对报道进行报道”的直播。进行节目预告, 为兄弟栏目的直播和报道预热, 也体现出早新闻跨越节目界限的大编排意识。

大编排意识当然并不局限于新闻中心内部。当天的早新闻, 在重点编排的巫溪县突发山洪板块, 早新闻团队不仅事先准备了视频新闻、进行了直播视频卫星连线, 还准备了来源于网络的手机视频、口播文字稿, 尤其发挥了通联渠道的作用。无巧不成书, 在节目直播时, 本台的卫星直播车没能到达事件现场。这时候, 区县记者从事件核心现场发回的实时电话连线, 包括第一手的手机彩信图片就显得非常重要。这一期的编排也得到了专家认可, 获得了第十九届重庆新闻奖三等奖。

3 早新闻的优势及发展探讨

作为早新闻传统特色的读网读报环节, 包括演播室直播状态, 虽然具体的新闻其实不一定是刚刚发生或最新播发, 但它能从形式上彰显出电视媒体在时效上, 仍然具有自身的优势。

放眼全国, 《北京您早》与气象局、交管局实时连线, 《看东方》充分利用SMG全集团资源 (如记者现场报道地点较多、与看看新闻网共享实时城市监控画面、与第一财经连线) , 都值得重庆和各地学习。

在多媒体时代, 电视媒体和已经呈现断崖式下落的纸质印刷媒体虽然都是所谓的“传统媒体”, 但其实就动态新闻的报道而言, 二者的竞争力有本质的差别。作为电子媒体, 电视媒体的时效从来就不会必然落后于包括门户网站、移动终端媒体在内的所有其他媒体, 只要注意拓宽消息源, 树立大编排意识, 就能在竞争中站稳脚跟。

当然, 目前, 地方电视早新闻仍普遍存在一定的不足。例如, 由于各种因素, 国内动态新闻通常较弱:地方电视台交换平台选题普遍偏向社会新闻, 动态新闻相对较少等。《直播重庆·早新闻》尽管前半段是卫视并机直播, 但与全国绝大多数地方台早间新闻一样, 它更多的是着眼于本地收视人群。但电视的竞争, 毕竟是全国性的比拼。对全国的地方台而言, 国内动态视频新闻短板的改进, 除了收录、购买和部分较强实力地方台扩大本台记者或特约记者现场报道外, 是否有可能成立一个以动态新闻和时效为导向的地方台新闻交换平台来解决这一短板。

所幸, 付出就有收获。尽管中国的电视观众被认为缺乏早间看电视的习惯, 早间开机率较低, 节目的采编路径也有待进一步拓宽, 但目前, 《直播重庆·早新闻》已经稳固地成为重庆卫视和新闻频道早间收视小高峰的主要动力。

电视会议新闻创新的思考 篇11

第一则电视消息:《芜湖万吨巨轮下水 浪卷员工入江》(安徽电视台2009年6月9日《安徽新闻联播》)。

原文[导语]6月8号,芜湖新联造船有限公司一艘3万吨新船在下水过程中,回浪冲击岸边,将正在船台南侧江边观看的6名员工卷入江中。

[正文]当天上午8时58分,芜湖新联船厂建造的大湖型双壳散货船按计划下水。轮船依靠自重沿轨道滑入长江的过程中,惯性带起的巨浪将站在岸边观看船下水的6名员工卷入长江里。

[画面]人员落水实况

[正文]在众人的惊呼声中,附近打捞浮木的渔船立即展开施救。

[画面]救人现场

[正文]落水的6人中,有4人很快被附近渔船救上了岸,暂无大碍。另有二人失踪。

[同期声字幕]落水人员同事

几个大学生还有两个没上来,刚过来(工作)的,你站在那个边上,水突然涨上来,一涨不把人漂走了么,然后浪再一顺人不就下去了么。

[同期声字幕]落水人员同事

(近距离)肯定是不能站人,他才来厂里面,他不知道这个。这种只要有常识的话,肯定是不能下去的。

[正文]事故发生后,芜湖市相关部门及时组织搜救。芜湖海事部门派2艘海巡艇,赶到事发水域搜巡,船厂也调集了多艘渔船在出事水域搜寻、打捞。当天下午1时50分,一位落水者遗体被发现。截至到记者发稿时止,最后一名失踪者仍在搜寻中。

记者参加的是一次普通的新船下水仪式,原意也是拍一组新船下水的画面,不料拍摄刚开始便发生了员工被卷入长江的意外事故。记者敏锐地把镜头推向了江水和落水人员,并在最短的时间内做了现场采访。而这则新闻用第一时间的现场实况,将灾难瞬间生动还原,警醒世人的同时,传递出了时刻保持安全生产意识的重要性。

第二则电视消息:《听证会上的惊天一“抛”》(黑龙江电视台2009年12月8日新闻)。这则消息的大意是:2009年,国内的燃气、电、供热、自来水等生活必需品的调价听证会密集登场,“涨”声一片,公众普遍表示难以承受。临近岁末,哈尔滨市宣布要将自来水价格上调33%,市民普遍反映涨幅过大。但听证会上的32名代表中,有31名一边倒地同意漲价,听证会成了名副其实的“听涨会”。市民代表刘天晓多次举手想要表达反对意见未果,由于得不到发言机会,刘天晓愤怒地将桌上的矿泉水瓶抛向主席台。记者敏锐地抓住了这一转瞬即逝的镜头,独家捕捉到了这个具有新闻价值和“深层信息”的瞬间,用极强的现场感,揭示了涨价背景下民众的呼声,构成了主题重大的独家报道。

这两则独家消息深刻揭示了电视会议新闻求变、求新和贵在创新的精神。作为电视会议新闻的基本特征之一,不新就不是电视会议新闻。因为电视会议新闻是客观事物运动状态的最新陈述,而运动着的客观事物是瞬息万变的。今日为新,昨日为旧;此时为新,彼时为旧。电视会议新闻只有适应这种不断变化的客观现实,才能真实反映其本质特征,实现其固有的价值。由此可以得出结论,电视会议新闻的新要表现在:时间新、内容新、表现手法新上,同时还要善于跳出会议,挖掘会议背后的新闻。

电视会议新闻的时间新,是指从新闻事件发生到播出有一个时间差。现实情况下,观众普遍有“先睹为快”的心理,如果电视会议新闻达不到应有的时效,即新闻事件一发生就发出消息,电视会议消息就会成为“明日黄花”。随着电子技术的进步,多媒体、电视转播车和高清摄像机等先进设备的使用,实现电视同步报道已经成为可能。如果把“已经发生的事情”变为“同步报道发生的事情”,电视会议新闻一定能赢得更多的观众,收获更多的社会效益。

电视会议新闻的内容新,表现在会议新闻材料的鲜活,即常说的新闻要抓“活鱼”。因为观众在接受新闻信息的时候,有“求新求异”的心理特点,习以为常的事件,一般引不起他们的兴趣,只有当新奇的事件出现时,才会刺激他们的神经,所以作为合格的电视新闻记者,理当将大量鲜活的新闻奉献给观众。

电视会议新闻的表现手法新,体现在新闻的表现形式要符合时代的要求,符合观众的口味。电视会议新闻写久了,很容易老套和格式化,如果电视会议新闻总是新瓶装旧酒,即使内容再好,恐怕也不能赢得观众的好评,只有表现手法新,才可能抓到好的会议新闻,实现新闻价值的最大化。

电视新闻创新路径 篇12

1 新媒体环境对广播电视新闻学人才培养带来的挑战

1.1 广播电视份额被新媒体所抢占

过去几十年内,广播市场份额被电视所侵占,之后新媒体的出现,又对其传媒市场份额大肆侵占;在未来的发展中,将会有更多功能丰富的信息传播平台出现,进而减少广播媒介占领的市场份额。且新媒体也在不断冲击电视媒介的行业地位,即时性、交互性和超媒体性是新媒体的优势,吸引到更多的观众,进一步挖掘开发了传媒市场,限制了传统电视的发展潜力。

1.2 社会对传媒人才重新定位

相关研究表明,近年来,越来越少的新闻类高校毕业生愿意到传统媒体工作,这充分说明新媒体环境改变了高校新闻类的传媒人才需求,电视新闻专业学生的发展及就业出现了巨大挑战。

2 新媒体时代对传媒人才的要求

2.1 复合型媒体素质

有新媒体企业领导曾经讲过,新媒体人才除了具备网络传输等专业技术,还需要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能够对用户心态准确捕捉,对用户潜在需求科学引导。虽然我国传媒业不断的发展和变革,但是传媒人才教育依然呈现出较强的滞后性特点。结合目前市场发展趋势,对复合型媒体素质人才大量需求。本类复合型人才除了对传统广播电视新闻的采写编专业技能熟练掌握外,还需要具备其他的能力,如节目策划组织、现场直播报道等。因此,高校要设置复合型的专业培养目标,将拓展性课程广泛开设出来。

2.2 熟练掌握新媒体技术

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普及应用,扩大了新媒体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多的广电专业毕业生开始就职于网络和新媒介。因此,确定的人才培养方案,需要将新媒体技术课程充分纳入考虑范围。在原有广播电视操作技术课程基础上,充分结合我国媒介行业发展趋势,将新媒体技术方面的课程开设出来,包括网页设计制作、三维动画制作等;同时,将数字化教育内容加入到新闻类专业课程中。

3 新媒体时代下广播电视新闻学人才培养路径

3.1 对广电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有机明确,拓展培养领域

结合现阶段媒体行业对人才的需求特点,培养出来的广电专业学生需要能够与文化传媒行业发展需求所适应,对新媒体技术熟练掌握,且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首先,要设计多元化的职业定位;部分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学生往往会在广播、电视媒介等领域内限制个人职业定位,比较狭窄和片面。针对这种情况,需要指导学生多元化地定位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这样才能与广电人才实际情况相符合,学生的职业认知也能够显著增强。其次,对学生新媒体技术掌握水平大力提升。现阶段,新媒体得到了大力发展,竞争力不断增强在培养广电专业人才时,需要大力提升学生的新媒体技术水平,除了对传统的广电技术深入学习之外,还需要对新媒体技术积极掌握,以便与新媒体发展需求所适应。最后,开展针对性的个性化培养工作;在培养广电专业学生时,也需要突显学生的个性与优势;部分学生具有较好的文字功底,可以着重培养其文案能力;部分学生口齿灵活,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则可以对其的主持与采访能力重点培养;部分学生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可以将后期制作、节目编排等工作作为培养的重点。通过个性化培养的实施,学生就业竞争力得到增强,同时有机结合了学生的兴趣爱好与专业学习。

3.2 对教学体系有机改革和完善

首先,对课程设置有机完善,丰富教学内容;要想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广电专业人才,需要合理设置专业课程;过去所设置的课程体系,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和媒体运作水平。进入新媒体时代后,出现了诸多不同形式的媒介类型,网站、广播电视等大量出现了新颖内容,在这样的形势下,就要求高校广电专业不断调整课程体系,结合时代发展要求,对教学内容不断丰富。要完善课程设置,有机结合选修课与专业课程,专业课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新闻传播基础理论,而选修课则需要将特色课程开设出来,将学生的实际需求充分纳入考虑范围;要将新媒体方面的内容以及媒介市场运作知识等增加过来,以便促使学生能够对不同类别媒体运作模式、运作方法等熟练掌握。

4 结语

新时期,我国传媒市场环境发生较大的改变,进而影响到人才需求;针对这种情况,需要积极创新与改革广播电视新闻学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革新,我国新媒体发展迅速,在较大程度上改变了我国传媒环境;这种媒介转换,为广播电视新闻学人才培养带来了机遇。新时期,需要有机地把握新媒体时代下广播电视新闻学人才培养标准,创新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新媒体,广播电视新闻学,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上一篇:多媒体教学刍议下一篇:中美高中物理教材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