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编类电视新闻(精选10篇)
汇编类电视新闻 篇1
这里所说的结构, 是指谋篇布局, 即对新闻节目各部分之间以及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所做的安排。如果说主题是节目的“灵魂”, 素材是节目的“血肉”, 那么, 结构就是节目的“骨骼”。只有找到了完美的结构形式, 才能把电视新闻节目的素材巧妙地编辑起来, 使其成为一个完整的有机整体。实践证明, 结构的好坏, 往往会直接影响节目的播出效果。下面结合改版后的《都市发现》谈谈对消息类电视新闻结构的探索。
一、电视新闻的结构因素
电视新闻节目的结构因素主要包括现场画面 (含同期声) 、记者现场述评、访问对象的同期声、电视新闻解说及其他因素五个方面。下面就这些结构要素的特点及优势进行简单论述。
1.现场画面 (含同期声音响)
伴随同期声的现场画面, 是电视新闻中重要的结构元素之一。它体现了电视新闻声画兼备的特点, 满足了电视观众“耳闻目睹”的愿望。在西方新闻界更被称作电视新闻的“现金”, 具有不可代替的冲击力和感染力。这一结构因素也是安排新闻结构时应当优先考虑的因素。
2.记者现场述评 (也叫记者现场出镜报道)
记者出镜能给观众带来强烈的“在场”感, 是最具有电视特点, 最能体现、发挥电视传播优势的一种报道形式。具有增强现场感、提高亲和力、增强实效性、强化线索的功能。在西方国家的电视新闻栏目中, 甚至要求每一条消息中记者都必须出镜作现场报道。他们认为, 记者首先应当是“在现场”的人。
3.访问对象同期声
访问对象的同期声具有传递信息、增强现场感、增强真实感、增强感染力的作用。
4.电视新闻解说
其作用主要是将电视画面和同期声没有交代、无法交代的抽象信息通过配音的方式传达给观众。而对于深度报道而言, 电视新闻解说除了上述作用外, 还能将现场画面或访问对象的同期声之间的“缝隙”填平, 起到“缝合”的作用。
5.其他因素
除了上述四种结构因素外, 音乐、字幕、图形、图表、动画等其他视听因素, 也在新闻结构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二、电视新闻的结构模式
消息类电视新闻的结构模式可分为事件性报道结构模式和非事件性报道结构模式。
(一) 事件性报道结构模式
1. 卫星直播式结构:
这种结构方式的基本框架是:主播导语 (演播室) +记者现场报道 (SNG连线现场画面) +主播提问+记者现场回答 (SNG连线现场画面)
这种结构方式不但将电视媒体传播的时效性优势发挥到了极致, 达到了“零时差”的效果, 还产生了强烈的真实感和现场感。改版后的《都市发现》之《生活新闻》中就十分重视这一报道手段和方式。每天晚上演播室的主持人与现场的直播车报道组连线, 对实时新闻事件做第一现场报道。
2. 现场报道式结构:
这种结构方式的基本框架是:主播导语 (演播室) +记者出镜介绍+现场画面 (画外解说) +访问对象同期声+现场画面 (画外解说)
与卫星直播报道相比, 现场报道式结构更加常见。虽然其时效性不如卫星直播式报道, 但由于从新闻采集到新闻播出之间有一个时间差, 因而在新闻资料的占有和新闻素材的取舍上就可以进行雕琢和打磨。《都市发现》庆祝建国60周年的特别节目——大型电视航拍特别节目《飞跃哈尔滨》中, 这一报道结构模式被大量地运用, 通过主播有机串联, 连接每一处航拍记者出镜解说报道, 不仅可视性强、现场感十足, 报道的整体风格和报道深度也能得以很全面地实现。
3. 解说词式结构:
这种结构方式的基本框架是:主播导语 (演播室) +现场 (画外解说)
这是我国电视新闻消息的传统模式, 也是以《新闻联播》为代表的新闻栏目的主要结构模式。这种报道结构的主要优点是快速简洁, 以最为精炼概括的方式将新闻要素传递给观众。其缺点是缺乏现场感及亲和力, 没能体现出新闻传播的优势。
(二) 非事件性报道结构模式
1. 个案导入式结构:
这种结构的基本框架是:主播导语 (演播室) +个案展示 (访问对象同期声) +面上情况介绍 (解说) +结论
个案导入式结构往往选取新闻主题与普通人的结合点作为切入口, 将抽象的话题落到实处, 使之具体化, 从而便于观众的理解和接受。这样的报道结构模式, 在当今民生新闻中十分常见, 它可以有效避免工作性报道的枯燥无味, 假、大、空之感。
《都市发现》在2008年的新年特别节目《2008民生》中, 就大量采用了这一报道结构。比如在《安居篇》中, 通过道外棚户区的老居民李大娘的个案讲述, 加上今昔居住条件的鲜明对比, 以点带面, 由点到面, 带出了市民安居工程的进展情况及成效。
2. 点评式结构:
这种结构的基本框架是:主播导语 (演播室) +主题简单陈述+有关人士点评
这种结构模式一般都强调对新闻主题的解释, 力求揭示某一现象的含义, 展示其发展趋势, 作出相关预测。充当点评的人多数是相关专业的专业学者或者社会舆论界人士。改版后的《都市发现》节目大量采用该模式, 具体设定为《麻辣评论》, 每天晚上主持人就当天的热点新闻直接连线小演播室的评论嘉宾对此事件进行点评, 进一步扩展了新闻的外延及深度。
三、电视新闻结构探索的意义
从理论上说, 有多少种电视新闻节目元素的结构方式, 就会有多少种电视新闻节目形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电视新闻节目的结构方式必须处于不断创新的过程之中。其主要意义如下:
1.有利于保证电视新闻节目在市场上拥有容易被市场识别的差异性竞争力
时下媒体竞争日趋激烈, 如何在新闻内容“同质化”现象日益严重的今天, 拥有新颖、多变的结构方式显得至关重要。一个好的新闻结构常常能够使得新闻在同类节目中脱颖而出, 平庸的新闻选题会因为巧妙的结构设计而不落俗套, 而对于各媒体蜂拥争夺的新闻热点, 更会因为新颖的结构设计而备受关注, 增强必看性。
2.有利于培养职业电视人的品牌意识
在现代经济中, 品牌是一种战略性资产和核心竞争力。对任何企业来说, 树立品牌意识、打造强势品牌已成为保持战略领先优势的关键。媒体也不例外。电视新闻节目只有不断挖掘新的结构方式, 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 日复一日才能形成自己的独有品牌。
3.有利于推进电视传媒的进步和繁荣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电视新闻结构处于不断更新、转型之中。《新闻联播》继承了党报与广播新闻的传统, 融政治宣传与信息播报于一体, 兼具政治价值和信息价值;而新改版的央视新闻频道随着《朝文天下》、《整点新闻播报》、《晚间新闻》等栏目的相继推新, 使新闻报道视野不断拓宽, 信息比重日益加大, 传统的新闻传播模式与新闻结构受到了冲击;以事实为主体, 将直接的意识形态宣传转变为潜移默化心理影响的新型新闻结构模式的确立, 也意味着电视新闻传播已从过去相对单向、一元的“传者本位”结构, 向多元结构方式转变。这些新型新闻结构形态的出现极大丰富了电视荧屏的多样性, 促进了电视媒体的进步和繁荣。
参考文献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视新闻结构转型的历史省察》艾红红 (山东大学文学院)
[2].《电视新闻节目的结构方式》孙保国 (北方传媒研究)
汇编类电视新闻 篇2
http://www.0771168.net/ 前 言——做真正的“昆明人”的《晚间关注》
2003年,大型社会新闻栏目《晚间关注》浮出水面,填补了昆明电视新闻的一项空白。作为昆明电视台2003年呈现给春城观众的一道电视新“菜式”,《晚间关注》一亮相,就给春城观众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相比以往的电视新闻栏目,《晚间关注》完全从严肃的时政时事的“框框”中跳了出来,真正把视角贴近了平民百姓。市市民关心的,正是《晚间关注》所关注的。这其中,既有舆论监督,又有人文关怀;既有市井琐事,又有人生百态。《晚间关注》报道的是发生在昆明老百姓周遭的大事小事,关注昆明百姓的心声,是广大市民生活中舆论监督的喉舌。也正因为《晚间关注》的诸多优势,观众多昆明人产生了较好的正面影响,并得到了权威机构的认可,被评为中国广播电视“全国十佳新闻栏目”。但这所有的荣誉都属于过去,随着媒体角色的多元化和市场化运作的总体态势,在新的一年里,面对新的市场环境和新的消费取向,《晚间关注》有必要树立起自己独特的品牌个性和诉求点,从而使更多的人喜爱《晚间关注》、关注《晚间关注》、认同《晚间关注》、支持《晚间关注》,并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昆明风云广告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媒体代理、策略支持、品牌推广维护为一体的综合性广告传媒企业。此次成为昆明电视台《晚间关注》广告独家代理公司,在深感荣幸之余也倍觉责任重大。我们认为,作为战略合作伙伴,不仅要做好栏目的广告创收,更要协助《晚间关注》做好全面的市场推广,在电视台相关部门的指导下,与栏目组一起致力于栏目建设、栏目形象树立和社会影响力的塑造。只有这样,才能使《晚间关注》继续成为昆明人真正的舆论喉舌,为昆明百姓服务;也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本栏目在广大商家、品牌心目中的地位和认知度,为栏目创收服务。
风云广告通过深入细致的策略讨论后,将针对提高《晚间关注》知名度、落实群众基础和树立栏目形象,促进互动发展,吸引商家关注等一系列相关工作做出初步策略设想。本案将立足于实际分析、客观评价、可行性策略等情况,对《晚间关注》栏目核心形象、推广战略、观众吸纳、招商支持等内容作出分阶段、分层次的建议和计划,以期通过2005年全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创新的运作方式,使《晚间关注》栏目成为贴进昆明人生活的、真正的昆明人的“晚间关注”,达到昆明电视台、《晚间关注》栏目、观众、广告商家、风云广告皆大有收获的目的。
此外,本方案为风云广告公司初步设想之思路,尚有诸多不足及思虑不周之处,更多策略或创新观点盼望与昆明电视台、《晚间关注》栏目等相关领导、老师商榷,并对本案内容批评指导为谢!第一部分:背景分析
背景分析主要针对宏观环境、微观环境和目标消费者(观众)、《晚间关注》本身、竞争对手及竞争情况作一个系统的分析,为我们的总体策划提供一定的策略依据。这些分析数据主要来自于国内、省内经济年鉴、广播电视管理部门相关政策及调控措施。
1、电视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1、宏观经济形势及总体消费态势
随着社会总体经济态势的提升,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中国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在过去几年里一直以9%以上的速度高速增长,预计未来10年内将以7%和6%以上速度持续增长。
根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云南省共有人口4287.9万人,组成1086.2万户家庭,其中昆明578.1万人,共有家庭167.4万户,占全市总人口的88.34%。在云南人口中,男性占52.41%,女性占47.59%。从云南地区居民家庭恩格系数(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比重),城镇为41.6%,农村为53%这一数据可以看出,目标市场具有较高的消费能力。根据抽样调查,云南省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643.57元,比上年增长5.6%;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6023.56元,比上年增长3.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697.12元,实际增长5%;农民人均消费支出1405.7元,比上年增长2%。
中国内地4岁以上电视观众的总数为11.15亿人,观众日均收视时间为174分钟,与5年前相比增加了43分钟,比10年前增加了56分钟。5年来,城乡居民的收视条件得到显著改善,彩色电视机家庭拥有率大幅度增加,城乡居民家庭中目前拥有的电视机总数为4.48亿台,其中彩色电视机3.43亿台,比5年前增长了将近四成,平均每百户拥有彩色电视机97台,黑白电视机30台。同时,电视信号入户率也大幅度提高,目前,昆明电视观众平均能够收看到36套电视节目,其中省内电视台包括云南电视台、昆明电视台、昆明教育台在内的共13套。调查数据还显示,电视已经成为与受众关系最为密切的大众传播媒介,95.8%的电视观众表示“经常”和“几乎每天”看电视。
2、电视行业政治、法律背景
(1)、国内的广播电视机构特别是新闻栏目,实际上是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宣传喉舌,在向观众传递大量政治、经济、生活等相关信息的同时,也担当着正确舆论引导、监督的作用。《晚间关注》作为一档关注民生、贴近市民生活的新闻栏目,既有舆论监督,又有人文关怀;既有市井琐事,又有人生百态。《晚间关注》报道的是发生在昆明老百姓周遭的大事小事,关注昆明百姓的心声,是广大市民生活中舆论监督的喉舌。这样的栏目既能受到百姓的喜爱,又能引导市民积极向上的态度,国家相关产业政策对此类节目也给予了很大的支持。
(2)、2004年,国家广播总局出台新的《广播电视广告播放暂行办法》规定:大幅缩减广播电视广告插播率,严格规范电视广告市场。其中包括:
A、广播电台、电视台每套节目中每天播放公益广告的数量不得少于广告总播出量的3%。
B、广播电台、电视台每套节目每天播放广播电视广告的比例,不得超过该套节目每天播出总量的20%。其中,电视台在19:00至21:00之间,其每套节目中每小时的广告播出总量不得超过节目播出总量的15%,即9分钟。
C、播放广播电视广告应当保持广播电视节目的完整性,除在节目自然段的间歇外,不得随意插播广告。除19:00至21:00以外,电视台播放一集影视剧(一般为45分钟左右)中,可以插播一次广告,插播时间不得超过2.5分钟。
D、播放广播电视广告应当尊重大众生活习惯,不得在6:30至7:30、11:30至12:30以及18:30至20:00之间人们用餐时播放易引起受众反感的广告,如治疗痔疮、脚气等类药品及卫生巾等卫生用品广告。
E、广播电台、电视台应当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控制酒类广告的播出。每套电视节目每日播放的酒类广告不超过12条,其中19:00至21:00间不超过2条。
昆明电视台《晚间关注》栏目在上述5大项政策的管理之下,亦会或多或少受到一些影响,但总体来说影响并不大。虽然广告内容允许播出率大大降低,但这让喜爱新闻栏目的观众更加重视《晚间关注》。当然,风云广告作为媒介运营商,我们从广告收益的角度来看会受到一些影响。但我们必须从现有的资源着眼,与电视台一起先把栏目做大做好,再在广告客户资源开发上下功夫。
总体来说,《晚间关注》的政治、法律背景还是相当良好的,并不会从根本上影响栏目本身的发展。
3、昆明电视观众的文化背景
昆明电视台《晚间关注》与观众之间的文化背景毫无冲突之处。相反,该栏目还能起到良好的舆论监督作用,帮助市民排忧解难,报道的是广大市民所关心的、想了解的大事小事。因此,只要我们不断地将栏目特色加于良好体现,办得真正符合观众文化背景,《晚间关注》将越来越受到观众的喜爱。
4、市场概况
当前,与《晚间关注》同类的电视栏目竞争相对激烈。抛开中央台和其它地方台不计,单就云南本土电视媒体中的同类节目,除了《云南新闻》、《昆明新闻》两大主要新闻栏目外,就有《都市条形码》、《民生关注》、《今日话题》、《直播昆明》等强劲的竞争对手。
从观众份额及社会知名度来看,云南电视台《都市条形码》显然占有较大的优势,处于云南同类栏目的主要地位。而且,云南电视台在成功打造这个栏目之后,近来又开始大力打造其兄弟栏目《民生关注》。这些举措无疑对《晚间关注》造成了极大的压力,迫使我们在栏目建设、群众基础建立、观众吸引等各方面加大力度进行扩展。
二、观众及广告主分析
1、观众总体收视态势
不论对中央电视台的节目还是对全国电视节目总体情况,天气预报、国内新闻、电视剧、国际新闻、电影、大型直播类节目、综合文艺类节目、新闻评论类节目、法制类节目、歌舞音乐类节目是观众收看较多的前十类。尽管内地电视节目有了长足进步,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调查数据显示,电视观众认为目前新闻类栏目亟需改进和解决的问题主要有:新闻报道应加强“对老百姓身边事的报道力度”,增强“对各种社会丑恶现象的批评、监督力度”。这些收视心理符合《晚间关注》的新闻视角,这也正是《晚间关注》赢得大部分观众的根本原因所在。但我们还有必要进行进一步的挖掘。
另外,从人们对事物的注视及关注度来看,最让广大民众关注的事情无非两件:一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自己熟悉的事;二是关系自己、对自己具有某种作用的事。而获得这些信息的途径主要通过各类媒体。
2、目前观众的态度
A、对《晚间关注》的喜爱程度:在我们随机抽样的15个人中,67%表示对《晚间关注》有一定好感,但不常收看;14%表示没认真看过《晚间关注》;19%表示看过且相对较喜欢。从此可看出,《晚间关注》有一定的观众基础,但观众忠实度相对不高,有必要在栏目建设方面做一些改进和深化。
B、对《晚间关注》的认知程度:获得中国广播电视十佳新闻栏目后,昆明电视台对《晚间关注》作了系列的宣传推介活动,使得《晚间关注》在广大昆明市民心目中具有了较高的 认知度和美誉度。但这些认知多数停留在感性认知阶段。值此时机,再进行下一轮的理性认知启示,将会起到较好的连贯及认知延续深化作用,并积极地收看《晚间关注》。
3、目前广告主的态度
A、对《晚间关注》的认知度:目前,在风云广告所接触的广告客户(广告主)当中,对《晚间关注》有大概认知者约为40%,对《晚间关注》具有全面认识的仅为15%左右,而对《晚间关注》毫无认知的广告主约占45%左右。
B、对《晚间关注》的认可度:在所有的目标客户中,对《晚间关注》具有高度认可并具强烈意向者几乎没有;经过一次沟通认可者占10%左右,绝大多数客户都需通过多次深入沟通后才具有一定的认可度,而对广告投入的意向机率相对头号竞争对手《都市条形码》而言是非常低的。
C、对《晚间关注》的指名购买程度:目前,众多广告客户对《晚间关注》的主动指名购买程度几乎为零,关注热情普遍不高。
D、未满足的需求:大部分广告客户认为,目前《晚间关注》主要针对群体偏向于老龄化和女性化,所涉及消费者范围相对较小,购买能力相对较低。而且从受观众关注的程度相对《都市条形码》要低,节目时间较短导致注目程度也随之降低。另一方面,广告客户认为《晚间关注》群众基础薄弱,互动性不强,老百姓的喜爱程度不高。当然,这些客户意见仅代表部分群体的意见,我们不必统而认可,但也须加于重视。
4、潜在观众和广告主的收视及购买行为
A、潜在观众收视行为:就目前而言,《晚间关注》的头号竞争对手《都市条形码》。其节目内容、形式、播出时间等都和《晚间关注》相差无几。只是风格上的差异度使其拥有了大量的固定观众,也得到了众多昆明市民的关注和支持。严格的说,我们的潜在观众有必要从《都市条形码》分流出来一部分,再扩展一些其它观众群体。观众收视此类节目的主要目的是获知发生在身边的新闻,从而得到某种提示或需求。
B、潜在广告主购买行为:目前,同类节目中最受广告主欢迎的依然是《都市条形码》。他们选择广告投入的主要依据是其节目风格清新、收视率较高、消费者信赖程度高等因素。《晚间关注》只要加大宣传推广力度、获得较大群众基础、造势成功,就能吸引大量的市民关注,得到广告客户的认可。也只有这样,才能留住客户,使广告主的广告费用发挥应有的价值。
三、《晚间关注》栏目分析
1、栏目特征分析
A、《晚间关注》以其突出的“第一时间直击昆明百事,实时呈现春城万象”这一出发点,诠释“昆明人的晚间关注”的独特个性,获得了部分昆明市民的认同。其最适合于观众需求的特性是“使用百姓话语的新闻样式”,贴进百姓视角,发现百姓身边的大小事件,以舆论监督的形式帮助百姓解决问题等。
B、目前,《晚间关注》还不能满足观众的需求表现为:节目风格普通,没有突出的栏目独特个性;群众基础薄弱,新闻信息量较小;新闻报道力度尚须加强。
C、与同类栏目相比,《晚间关注》起步较早,开创了同类栏目的先河,但其节目风格、对外形象塑造和信息收集力度相对较弱。
2、《晚间关注》品牌形象
A、昆明电视台赋予《晚间关注》栏目“昆明人的晚间关注”这一形象,使栏目特色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但是,从形象设计上来看,视觉冲击力及现代元素稍显落后,建议加于深化。
B、观众对《晚间关注》形象的认知:凡是看过《晚间关注》的观众均能获取“昆明人的晚间关注”这一形象,但从收视记忆的角度来看,还有必要从基础形象、核心形象方面着手,打造出“晚间关注是真正适合于昆明各阶层百姓的新闻栏目”这样的概念,改变现在观众普遍认知的“晚间关注是中老年人收看的栏目”,“晚间关注栏目风格老旧、形式单
一、缺乏现代感”这些认知误区。
3、《晚间关注》生命周期分析
根据2004年《全国广播电视观众调查分析报告》内容得知:注重“对老百姓身边事的报道力度”,增强“对各种社会丑恶现象的批评、监督力度”的新闻、评论类栏目是目前广大观众较为青睐和需求的,而国内电视在此方面尚处于萌芽阶段。由此可看出,《晚间关注》亦处于萌芽期,有着较大的发展空间和观众基础。同时,随着观众欣赏品位的不断转变和提升,趋于现代感、个性化的新闻形式和“轻松看新闻”的听、视觉需求,栏目本身有必要转变姿态,从而获得观众的大力支持。另一方面,新闻资源的开发、报道内容的丰富和互动性能的提高也是我们亟待解决的。
四、《晚间关注》竞争对手的竞争状况分析
1、《晚间关注》在竞争中的地位
A、就目前来看,《晚间关注》的市场占有率虽然在昆明电视台来说一直高居前列,但相对于竞争者来看,我们的占有率相对较低,观众亦认为亮点不多,包装守旧等。
B、昆明电视台自身资源:昆明电视台现拥有综合、经济生活、文化娱乐、体育、影视和公共资讯六个频道,每天播出新闻、经济、文化娱乐和体育等节目共计九十多个小时,电视受众约三百万人,是昆明地区收视率较高的电视台。结合专业频道的定位,现开办有各具特色的16个自办专栏节目和28个包装资料性栏目。这些栏目基本涵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各个时段形成了自身的风格,拥有较为稳定的观众群。近年来,在整合频道资源的同时,昆明电视台积极开展了节目创优、创新工作,并迈开了新闻改革的步伐,使昆明电视台的节目在数量不断精简的同时,整体节目质量不断提升,各频道收视率不断提高。
C、《晚间关注》自身资源:《晚间关注》是新闻中心2003年在原《晚间新闻》和《今晚810》的基础上改版,重点推出的一档新闻栏目。《晚间关注》的栏目定位是“贴近百姓、关注民生、服务大众”,一改以往新闻节目高高在上的姿态,枯燥空洞的文风,正襟危坐的播报方式,由仰视变为平视,从观众的角度来拍新闻,报新闻;以平实的语言,客观公正的反映社会生活,讲述新闻故事;以“说新闻”特有的轻松调侃,拉近和观众的距离。今年二月,为加强栏目营销,加强与观众的互动,《晚间关注》首开昆明地区先河:看《晚间关注》,打电话,赢大奖。栏目与百大家电合作,开展最有人气新闻幸运观众评选,每周抽出的一名幸运观众,获得由百大家电提供的价值一千五百元以上的家电一件。同时,栏目与中国联通昆明分公司合作,推出“中国联通线索奖”,提供新闻线索的观众将获得50至2000元不等的奖励。这两项活动密切了和观众的联系,来电参加最有人气新闻评选、提供新闻线索的观众越来越多。
2、《晚间关注》的竞争对手
A、主要竞争对手:纵观目前本土同类新闻栏目,最具竞争力而且占有较大优势的当数云南电视台《都市条形码》、《民生关注》两档节目,但首要竞争对手是《都市条形码》。
B、竞争对手的基本情况:《都市条形码》是一档以报道昆明市社会新闻为主要内容的新闻节目,所以取“都市”二字是为强调其传播的地域特性,规避一些与昆明市民接近性较弱的新闻题材,力争在以昆明市民为主的城镇收视群体中树立一个清晰的新闻品牌;“条形码”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出现的商品识别符号,其本义有信息归纳、整理与检索、传达之意,此过程与制作和播出新闻节目中对信息的归纳整理等流程类似,而且“条形码”在城镇居民中具有较高的认知度,对”条形码”的基本功能有一定的了解。
从题材和报道方式上,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遵循“内容为王”的新闻报道和新闻传播规律,力图改变过去新闻报道”八股化”的倾向。它区别于党政新闻、纯粹的经济新闻和类型化的主题报道。它既具有新闻的必备要素,又以反映民意、报道民情、传递民声、展现普通民众与社会的关系为主要内容 , 定位为社会新闻,反映出节目从业人员力图通过节目体现人文关怀、倡导社会责任感。节目报道样式可细分为常规新闻事件报道、新闻事件或现象调查分析、新闻事件追踪报道、新闻人物特写、新闻人物访谈、新闻评论等新闻报道的主要样式;节目制作和播出时采用主播制。
C、竞争对手的策略及优势:包装色彩丰富,有时代感,和较强的冲击力,对年轻观众有吸引力。同时,该栏目新闻内容丰富,报道风格及个性较强。在推广上,《都市条形码》主要着力于建设新闻采写队伍和新闻评奖的观众参与形式等一系列有效措施进行推广。
3、《晚间关注》与竞争对手的比较
A、栏目特色:《都市条形码》的主旨思想是“新闻为人民服务,新闻从昆明说起”。栏目包装色彩丰富,有时代感,和较强的冲击力,对年轻观众有吸引力。《晚间关注》的主旨思想是“贴近百姓、关注民生、服务大众”。栏目包装平静、深邃、略显陈旧,适合中年人收看。
《都市条形码》的形象比晚间关注更有朝气,观众群更年轻化。作为内容相似、播出时间相近、风格不同的两个栏目,《晚间关注》在现在处于劣势地位。
B、收视表现:(如下图)
从右图看得知:2004年3月份以后,《都市条形码》开始对《晚间关注》形成冲击,收视率迅速上升,至9月份是栏目的快速成长时期;9月份栏目收视成长达到了一个高限,开始稳定,开始在10个点至13个点之间徘徊,在此期间《都市条形码》打破了由《晚间关注》创造的栏目收视记录,创造了最高15.21个收视点的奇迹。这也使《都市条形码》在观众中产生巨大影响力,严重威胁着《晚间关注》的收视空间。
(注:右表中,都市条形码收视为首播时的收视,晚间关注收视为所有晚间时段播出的综合收视。)
如左图所示,《晚间关注》收视率已远远落后于《都市条形码》。必要的策略调整和促进型推广手段势在必行。
C、广告价值分析
栏目名称时长(秒)刊例价(元)实际价(元)收视点成本(元)都市条形码 5214064248.7 104270128197.1 ***45.6 30128003840291.1 晚间关注 52200770201 1035001225319.8 1543501522.5397.5 3072502537.5662.5(注:上表“收视点成本”栏以2004年11月份为例)
通过上表分析可知,虽然《晚间关注》目前相对处于劣势,但广告价格和收视点成本却高出《都市条形码》很多。广告客户在选择取向上自然偏重于《都市条形码》。
当然,我们不主张以降价求得发展,但建议以提高栏目自身质量、吸引观众来参与竞争。
五、总体SWOT分析 优势
1、开播时间较早,积累了大量包装经验;
2、荣获国家级新闻大奖,权威性和信赖度更高;
3、有大量前期宣传和系列观众互动活动,得到越来越多的观众认知;
4、作为昆明电视台重点、亮点栏目,领导部门较为重视,支持力度大;
5、作为新闻类栏目,较受观众喜爱。机会
1、本地新闻媒体,拥有得天独厚的区域性观众资源,熟知观众的欣赏兴趣。
2、说新闻式的、关注百姓身边事的栏目广受观众欢迎与支持;
3、创新的推广策略能提升栏目竞争力。威胁
1、来自竞争对手的观众、资源的竞争,改变被动局面有一定困难;
2、栏目本身风格已形成模式,改变的可能性和方向性不可预知;
3、推广中必然的风险不可预知。劣势
1、群众基础薄弱,观众认可率相对较低,受众人群受限;
2、栏目风格陈旧,信息量相对较小,新闻资源不丰富;
3、栏目性价比相对较低,广告主认可程度不高;
4、市级电视台资源、实力难于与省台相抗衡; 第二部分:推广策略
一、推广目标
1、知名度目标:通过系列推广配合前期《晚间关注》所做的大量宣传,可使本栏目知名度、认知度、认可度全面提升60%以上;
2、说服力目标:栏目推广策略须建立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之上,且认真执行下去,这样,可以使《晚间关注》对观众的说服力提升50%以上,从而建立起良好的观众基础。
3、广告销售目标:观众认可度和信赖度提高了,自然能赢得广告客户的的关注。一旦推广成功,可使广告销售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广告主的信赖度也将大大加强。这样,在风云广告公司业务部门的配合和努力之下,可使《晚间关注》广告量在现有基础上增加两倍左右。
二、《晚间关注》定位策略
1、定位的必要性
A、从广告销售角度看:我们的广告主,从某种层面上也是观众,通过全新定位包装和推广实施,扩大《晚间关注》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可增加广告主对《晚间关注》的投入信心。
B、从观众需求角度看:栏目的最终目的是让观众喜欢并支持,通过定位可使观众看到与众不同的栏目风格和更加精彩的节目。
C、从栏目竞争角度看:做好改革战略,走在竞争者之前,赶超竞争者。赢得观众就赢得了竞争的胜利。
2、《晚间关注》现有定位分析
目前,《晚间关注》定位稍显沉闷,虽然较受一些中老年人的喜爱,却没有全面适应社会各阶层对新闻的需求,尚未打动目前主流社会群体的视角。
3、《晚间关注》新定位表述
通过上述一系列的分析总结后,风云广告建议《晚间关注》栏目重新定位包装、LOGO、节目风格、核心形象、沟通策略等几个方面内容。
A、栏目包装:一改往日平静、深邃、略显陈旧的形象,突出清新、现代感和冲击力较强的新风格,让《晚间关注》焕发新的色彩。
B、LOGO:这是栏目的基本形象。我们有必要配合新的栏目包装需要,重新定位栏目 LOGO。(见附件)
C、节目风格:改变念新闻形式,突出讲新闻、评时事、重时风的特点,使观众易于接受且喜闻乐见。
D、核心形象:继续用行动深化“昆明人的晚间关注”这一核心概念,通过多形式的推广和栏目自身的良好包装使《晚间关注》真正成为昆明人的新闻窗口。
E、沟通策略:主要从吸引观众、夯实新闻信息基础、扩大社会影响力三个方面着手,建立起一个由观众、社区、管理部门等组成的互动网络,达到电视栏目与观众、广告主、社会大众三方良好沟通的效果。
三、推广策略及实施草案
1、策略内容及周期
A、策略内容:首先推出“《晚间关注》新风格新焦点”系列宣传,介绍《晚间关注》将以全新面貌与观众见面;然后开始向社会征集新闻代言人100名,以示强大的新闻信息资源库将形成;最后以系列的观众互动活动(提供新闻线索、参与新闻评选)建设群众基础,并提升社会影响力。同时,栏目内容增加“消费资讯”滚动提示栏。(如下图)
B、实施周期:2005年2月-12月。
栏目风格转变:清新现代的栏目包装、可读性、指导性、方向性较强的新闻内容和评论。《晚间关注》新风格新焦点:栏目形象广告,告知观众本栏目将全新包装,展现全新风格。利用昆明地区社会各行业代表、市民代表号召收看《晚间关注》:增加亲和力并形成号召力。
征集100名新闻代言人:组织强大的新闻信息资源并借此表示内容将更丰富。《晚间关注》市场占有率提升形式多样的观众互动活动:拉动收视率并建立良好的群众基础。
增加“百姓消费”栏:以屏幕下角滚动的形式介绍昆明最新消费信息、商品信息、优惠打折信息等,真正关注百姓生活,方便百姓生活。
2、推广内容
2005年1月份,方案正式修改确定后,成立专门推广小组,由电视台或栏目组相关领导出任组长,风云广告公司派员配合工作,根据实施内容充分作好各项准备,准备工作包括:人员联络、公关方案制定、栏目包装构思、宣传方案设计制作、媒体联络、硬件设施准备等。2月份开始正式投入实施,各项推广活动紧密配合,各责任人员做好相关工作,按先后顺序有计划地开展。
A、《晚间关注》新风格新焦点
2月1日正式开始投入本主题宣传。在方案通过后即在《晚间关注》栏目广告中插播栏目形象广告,说明从2月1日开始,《晚间关注》将全新亮相,节目风格更清新,内容更丰富,报道更全面,评论更精彩,大奖更诱人„„。同时,在栏目播放时可把本信息当作新闻一起向观众传递。此项活动主要准备工作是广告片创意制作。
另外,在此活动中即可链接“新闻代言人招募”和“找新闻,看新闻,大奖送不停”的活动。在本栏目中通告的同时,风云广告也将拿出部分户外广告位置配合传播;《晚间关注》栏目现有路牌广告均用新广告内容替换;如有可能也可以与当地报媒互换广告进行宣传。
B、群众号召式广告片播放
通过联系昆明各行各业知名人士和普通老百姓,以现场接受采访形式制作出一组1分 钟号召式广告,以百姓实录的形式播出。这一活动主广告语(由受访者说出)为:“关注昆明时事,体会人生百态,每天18:30,《晚间关注》值得期待!”
拟请百姓及现场情景为:
交警:十字路口;公路上,中年驾驶者;办公室,年轻白领女性;家庭里,全家3口齐声;菜市场,提着菜的老大爷老大娘;回家路上,青年男性推销员„„
知名人士邀请:由昆明电视台相关领导出面邀请各界知名人士进行实录,可邀请5-8人。在播放过程中,可下角均打出受访人名字及职业。
此广告可与本电视台其它频道协商,在6个频道中高频次播出,从而产生广泛的影响力。
C、“百名新闻代言人,《晚间关注》100分”主题宣传、公关活动
a、通过自身栏目、户外广告、报媒广告等媒介手段向外界发布大量招募信息,面向社会招聘100名兼职新闻通讯员。在前来应征的人员中,挑选较为优秀的20-30人作为新闻代言人。但此项宣传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晚间关注》知名度,次要目的才是真正寻找代言人。因为对新闻收集起到主力军作用的应该是社区基层干部和各相关行政管理部门。
代言人待遇按三种形式体现:每提供一条新闻线索并获得录用者,奖励价值100元奖品;每年组织一次年奖评选活动,一年内有20条以上新闻入选者获价值2000元奖品奖励;参加金牌新闻评选,如所提供新闻3条以上被选中者将获价值4999元奖品大奖。
b、在上述宣传的同时,主动与昆明各社区联系,达成公关合作:社区(居委会)选出一人代表该基层集体作为《晚间关注》新闻代言人,经常向《晚间关注》提供新闻线索,在可以领取到相应稿酬的同时,每年还可以对该社区作1-2次专题报道,将他们的工作业绩公诸社会,从而提升其基层执政影响。
c、主动联系昆明各相关行政职能管理部门,如:市政、保险、医疗卫生、交通、福利等相关部门,与其进行专项新闻信息合作,合作形式及内容与社区相同。
通过这种高空地面联合发起宣传攻势的形式,全面影响广大市民的新闻取向,关注、支持《晚间关注》的建设。同时也通过这种活动向外界传递一种信息:《晚间关注》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有着巨大的新闻网络,他的新闻内容一定非常丰富,可以满足广大市民的新闻信息需求。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个活动须双管齐下,广告作为一种造势,而居委会、职能部门公关则作为一种实际的操作形式,缺一不可。这样可全面掌握新闻信息,也可造成《晚间关注》大手笔的现象。使竞争对手在这一层面上无法与《晚间关注》相比拟。
在宣传工作和公关工作完成之后,组织一次规模宏大的《晚间关注》新闻代言人誓师大会。争取相关媒体的报道,同时让新闻代言人产生一种成就感和荣誉感,也给社会大众造成一种强大的影响力。誓师大会须选择人流量集中之地进行,可根据实际在本次大会上组织一些活动。如:誓师宣言、领导讲话、新闻代言人代表致词、代言人授牌仪式等。
新闻代言人待遇:印发工作证、名片、广告衫等;采取提供新闻积分形式,将所提供新闻分门别类进行积分。只要提供新闻线索,选用和未选用的新闻也给予相应积分。每月统计一次,按积分给予相应现金奖励或奖品。每年提供新闻线索达50条以上并有15条获得选用者,可在年终获得DV机一台作为奖励;每条获“金牌新闻”者还或获得价值800元的奖品;其它奖项可根据此比例进行设置,在此就不一一赘述。
D、推出“找新闻,看新闻,大奖送不停”系列推广活动。
该活动主要目的是提高观众的参与欲和刺激潜在观众的认知欲。因此,活动内容要具有吸引力,能够让观众和社会大众涌跃参与,从而扩大《晚间关注》的社会知名度和观众认可度。
推广形式:在栏目中播出广告,详细列出各种奖项和信息传递方式(电话、短信、邮 10 件等)。同时通过终端“新闻代言人”网络对外传播信息。
a、凡为《晚间关注》提供新闻线索并被选用者,均可获得由各参与商家提供的精美奖品或代金券(金额待定);
b、社会大众所提供的新闻线索可参加优秀新闻评选,每月一次评选,所提供新闻获得“金牌新闻”奖者可获得价值800元奖品、代金券。
c、凡提供新闻线索均记录在案,一年之内提供新闻线索20次以上且有3条以上被评为“金牌新闻”者还可获得价值4999元的奖品。
d、将每一条新闻编成号码在栏目下角公布,观众可参与“金牌新闻”评选活动。每月以观众期望值最高的新闻作为“金牌新闻”,凡评对者均可获得商家提供的价值50元左右的礼品一份。
f、观众连续参加新闻评选,每年评对20条以上者,可获得价值4999元奖品大奖。
g、观众连续参加新闻评选,每期均参与者,即使一条都没有评中,但仍可获得1000元奖品大奖。
另外,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上述奖项或建立其它奖项。
年底总结时,可举行声势浩大的颁奖总结活动,从而为第二年的工作打下基础。
E、栏目中增加“消费资讯”子栏目
百姓新闻栏目,真正关心百姓生活。《晚间关注》既然定位为“民生”类新闻栏目,关注百姓生活百科、消费时尚、消费动态、商品信息、促销信息及日常生活用品导购等合乎情理。而且这类节目内容也较受老百姓关心和喜爱。
因此,我们建议《晚间关注》栏目中,插播“消费资讯”栏目。播出形式为:在电视屏幕下方以滚动字幕形式播出商品打折信息、生活用品价格变动、低价产品导购、行业消费品价格状况等信息。同时,主持人在节目开始前口播:“在观看精彩新闻的同时,别忘了注意屏幕下方的每日消费资讯”,栏目结束前,主持人可对当日基本信息做一个评论并有全屏字幕出现。(如图例)
各商家企业有偿使用本栏目发布信息,具体播出内容由风云广告公司联系商家并洽谈合作。
新增此栏目对栏目本身和商家企业均有着较好的影响:
a、对于电视栏目而言,关注民生消费、引导市民正确消费,发布便民生活信息,将得到观众的喜爱;
b、对商家企业而言,一个权威性较高的电视栏目发布其商品信息和动态,可以促进购买,提升销量。
3、活动赞助商回报
参加赞助上述活动的商家企业,均可获得本栏目的广告回报。回报形式如下:
主持人口播赞助商名称“本栏目***奖由***公司(产品)特别提供”;
栏目活动广告中出现赞助商LOGO和赞助字幕;
企业领导人出席《晚间关注》组织的相关活动并讲话;
在本栏目以至本台投放广告获得一定程度优惠等。
4、活动费用产生
本次活动中所产生的奖品等费用主要由风云广告联系广告主进行赞助或风云广告公司承担;而自身媒介宣传则需要《晚间关注》免费进行,广告创意由风云广告有偿支持,宣传 片制作、互换媒体或媒体投放由昆明电视台负责,风云广告可在户外广告发布上给予一定支持或赞助。第三部分:效应预测
通过系统的整合,推出全新的栏目风格,借助强大的新闻资源,建立良好的群众基础,组织互动性较强的公关活动,对于提升《晚间关注》栏目档次、知名度、认可度,扩大社会影响力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也只有解决好这些,才能使《晚间关注》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获得更多的观众支持和广告主青睐,从而为效益创收、栏目品牌建设打下其实基础。
昆明电视台综合频道
2005年《晚间关注》新闻通讯员队伍建设方案
根据昆明风云广告公司所提交《<晚间关注>2005年整合推广方案(草案)》的系列建议,结合《晚间关注》栏目组审核讨论后所决定执行的内容,现将该方案中“通讯员队伍建设”的详细执行方案提交如下。
一、新闻通讯员的征集
征集时间:2005年2月15日至2月25日
注:因春节前大多数人都忙着年终总结和准备过春节等较为重要或关心的事,故参与热情不会太高。
征集目的:通过大量新闻通讯员参与,使栏目资源全面覆盖昆明所有基层社区、职能部门。
1、线上征集
在征集时间内,通过昆明电视台相关媒介对外传递招聘信息。以强冲击、高频率的形式达到最佳宣传效果。在此过程中,有两个主要目的:一是扩大宣传,造成《晚间关注》要有大突破、强看点的声势;二是通过媒体宣传招聘适合的通讯员人选。
建议使用媒体:昆明电视台《晚间关注》中、昆明电视台其它频道。
招聘信息主题:《晚间关注》新年新起点,新鲜血液输送中„„
招聘主要内容:面向社会招聘新闻通讯员300名的基本信息及通讯员回报措施等。
广告表现:画面具有较强个性及创意,语言具有诱惑力及吸引力。
2、线下征集
与线上征集同步进行。主动与昆明各基层社区、居委会联系,达成公关合作:社区(居委会)选出一人代表该基层集体作为《晚间关注》新闻通讯员;主动联系昆明各相关行政职能管理部门,如:市政、保险、医疗卫生、交通、福利等相关部门,与其进行专项新闻信息合作。
通过这种高空地面联合发起宣传攻势的形式,全面影响广大市民的新闻取向,关注、支持《晚间关注》的建设。同时也通过这种活动向外界传递一个信息:《晚间关注》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有着巨大的新闻网络,他的新闻内容一定非常丰富,可以满足广大市民的新闻信息需求。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个活动须双管齐下,广告作为一种造势,而居委会、职能部门公关则作为一种主要的操作形式,缺一不可。这样可全面掌握新闻信息,也可造成《晚间关注》大手笔的现象。使竞争对手在这一层面上无法与《晚间关注》相比拟。
二、通讯员素质及凝聚力塑造
1、通讯员素质塑造
新闻通讯员招聘完毕后,须进行系统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栏目内涵、新闻采写基础、新闻筛选、工作流程、绩效考评措施等。培训完成后方或持证上岗,全面参与《晚间关注》新闻采写。
栏目组设置专人负责处理新闻通讯员的联络及指导工作。针对每一位通讯员、每一条新闻进行业务指导,不断提升通讯员队伍的业务素质。
2、凝聚力塑造
要打造真正具有战斗力的通讯员队伍,良好的团队凝聚力必不可少。要如何才能提升通讯员队伍的凝聚力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切入:
A、招聘工作结束后,组织一次规模宏大的《晚间关注》新闻通讯员誓师大会。此举让新闻通讯员产生一种成就感和荣誉感,也给社会大众造成一种强大的影响力。争取相关媒体的报道,《晚间关注》为此做一期专题加于报道。本次活动极为重要,如能选择人流量集中之地最佳。活动内容须具有主导性和煽动性。如:誓师宣言、领导讲话、新闻代言人代表致词、代言人授牌仪式等。
B、通讯员基本配置:名片、工作牌、文化衫、笔记本、工作站授牌等相关配置。
C、科学的激励机制:新闻线索奖、优秀新闻奖、月度先进奖、大奖等各个奖项的设置(具体额度设置由电视台《晚间关注》栏目组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设置);另外,针对基层居委会和相关职能管理部门通讯员,我们可以每年对该部门(集体)作1-2次专题报道,将他们在各自岗位及该集体的工作业绩公诸社会,从而提升其基层执政影响。
D、集体活动:每月组织一次《晚间关注》栏目组联谊活动。活动地点每月换一次,可选择如:电视台演播厅、露天晚会、休闲娱乐场所等地方。这样可以使参与者不断产生新鲜感,同时在传播时也就显得更加新鲜,花样翻新。
活动命名:回头看·向前走
备选命名:精彩60分、焦点关注、《晚间关注》现场对话、每月关注、关注总动员。
活动时间:每月最后一周周日晚19:00-20:00,次日《晚间关注》栏目进行专题现场全程报道(剪辑30分钟)。
活动时长:60分钟/次
参与人员:昆明电视台相关领导、《晚间关注》栏目组成员、新闻通讯员代表、昆明市相关职能管理部门负责人、社区文艺表演队、同城媒体记者、广告商家代表等。每场预计150人左右参与。活动由《晚间关注》栏目主持人主持。
活动内容:须形成一种固定模式,以“回顾、讨论、总结、互动、娱乐”五项内容为主。每一次活动都按照以下环节进行:
新闻回头看:挑出本月最具影响力的几条新闻进行回放(最多4条,每周一条),并说明这些新闻在经过《晚间关注》报道后的处理结果。
关注面对面:邀请昆明相关职能管理部门负责人现场座客,解答现场观众提出的相关行业管理、措施等老百姓关心的问题。如果出现场外问题,可采取现场连线的方式,通过电话寻求场外嘉宾解答。
真情告白:现场新闻通讯员的工作体验、内心感受等心理轨迹分享。
开心大聚会:通过互动游戏、现场抢答等形式开展互动活动进行娱乐。中间穿插来自基层民众的文艺节目,如花灯、唱歌、方言剧等。
三、新闻通讯员回报
1、提供新闻线索有奖,获得优秀新闻有奖,每月评出月度先进奖,每结束时还将评出大奖等;
2、针对职能部门、居委会等的政绩新闻报道回报;
3、专业的电视新闻采写技能培训;
4、每月一次的集会,有机会参与栏目集体活动并获得在电视专题露面的机会;
5、成为昆明电视台新闻通讯员,获得“无冕之王”的舆论监督权。昆明电视台综合频道
《晚间关注》栏目互动抽奖活动细则
《晚间关注》栏目作为昆明电视台金牌栏目,以“贴近百姓、关注民生、服务大众”为己任。作为一档民生新闻类栏目,真正做到“贴进百姓”势在必行。这就要求我们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同时,通过观众互动的形式,调动老百姓对建设《晚间关注》的参与热情。建设好《晚间关注》,需要观众的广泛参与。因此,我们将栏目互动抽奖活动定位于两个方向:提供新闻线索者和节目观众。现就两种不同群体制定出合理的互动抽奖活动细则。
活动目的
1、通过抽奖活动,吸引更多电视观众对《晚间关注》栏目的支持和参与;
2、提升广大市民对《晚间关注》的关注,加深对《晚间关注》的好印象。同时增强市民提供新闻线
索的热情,丰富《晚间关注》新闻资源,对于全面建设《晚间关注》栏目形象具有良好的促动性。
3、提高市民对身边新闻的感触性,大家齐动手,共同建设昆明的美好明天。
一、新闻线索提供者
1、凡向《晚间关注》栏目提供新闻线索者都将获得价值XX元纪念品一份(最好印上《晚间关注》LOGO)。
2、向《晚间关注》栏目提供新闻线索并被采用一次以上者,自动成为《晚间关注》新闻通讯员,享有《<晚间关注>新闻通讯员队伍建设方案》所规定的所有待遇。
3、成为新闻通讯员后,将在《晚间关注》节目中亮相,在下一期节目中插播个人简历及入选原因。
二、观众抽奖
1、《晚间关注》栏目组设立互动通道(短信、电话、邮件等),每周举行一次抽奖仪式;
2、观众收看《晚间关注》时,栏目下方滚动条将出现各种问题(如谜语、节目知识、节目内容等),观众通过互动通道参与答题,每天约出现5道互动题目。全答对者列入抽奖名单,参加每周六举行的抽奖仪式。第一次抽奖由栏目主持人抽出,以后每期幸运观众由上一期幸运观众到节目现场抽出。
3、成为《晚间关注》幸运观众后,将获得由栏目组送出的价值XXX元超级大礼包一个。礼包内容为生活必须品(如大米、牛奶、洗衣粉、肥皂等)。
4、抽出幸运观众后,《晚间关注》栏目组于当周日将奖品送到幸运者手中,并让其说出获奖感受,同时进行全程拍摄,于次周一节目中进行报道。从而加深《晚间关注》在市民心目中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5、幸运观众将得到每月参与通讯员活动的机会,在演播现场与《晚间关注》栏目成员共同交流和娱乐。
汇编类电视新闻 篇3
关键词:电视 消息类新闻 导语 写作技巧
观众看电视新闻,主要是为了获知国内、国际新近发生的新鲜而有意义的事情。通过电子媒介,在几分钟内,传遍全世界。由于消息往往是简明扼要地、直截了当地报道客观事物的新变动,广大受众用很短的时间,便能够获得有关的新信息,了解核心的新闻事实内容,它是其它任何传播渠道都无法匹敌的。消息是报纸的主角,也是广播和电视节目中的主角。
一、电视消息类新闻导语的重要性
新闻界往往把新闻五要素甚至六要素俱全的导语称为“第一代导语”,把侧重交代部分新闻要素的导语称为“第二代导语”。为了更适宜于激烈的竞争,导语要写得简明扼要,随着社会生活节奏日益加快,人们看电视的时间不充裕,要求消息的节奏也要快,要求尽快地获得主要新闻事实。而交代部分新闻要素的导语,便适应了这种需要,于是“第三代导语”诞生,也叫软式导语。
导语是新闻报道中最重要的部分,新闻报道能否抓住读者,取决于新闻的第一段,第一句,甚至第一行。
那么怎样才能写好导语?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二、软式导语要灵活多样 新颖别致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教授丹尼斯说:“好的导语可以简短而明快,可以细细道来,将读者徐徐引入正文,也可以热火朝天、气势如虹。导语可以产生悬念,也可以蓄力而发,导语应当适应稿件的特殊需要。它之所以重要,不仅因为可以传达信息,而且可以为稿件确定情绪与基调。”因而导语在其写作手法上应灵活多样,切忌陷入程式化、公式化的框框,使一些套话、空话、老话充塞其间。在新闻导语中运用求异思维,打破陈旧的思维方式,指向一种岐途寻觅,意在设计出不同寻常、新颖别致的导语,才能满足观众收看的心理需求。
浏览国内外的优秀新闻作品,大多都有一个形象、生动、有血有肉的导语,这些导语或抒情、或描写、或政论,其灵活多变的笔调紧紧抓住观众,使受众欲罢不能。下面,我就列举几个常用的软式导语:
1.数字对比式导语
许多新闻导语,由于受“导语必须用事实说话”、“为读者提供更多的信息”等规范约束,又不得不渗入一些说明问题的数据。特别是有的反映成绩方面的报道,离开了数字,可以说新闻将不能成立。所谓数字对比式导语,就是把新闻中主要数字,巧妙地运用到新闻导语中,回答读者的问题。如《【回眸2009】文化产业逆势上扬》的导语:
央视消息(新闻联播): 2009年,全球经济寒冬的冷意尚未褪去,我国文化产业却逆势上扬、暖意融融。2009年上半年,我国文化产业平均增幅高达17%,高于GDP增长速度。文化产业不仅成为经济领域的“新亮点”,更为全年中国经济“保八”的顺利实现贡献了重要力量。
2、概括式导语
概括式导语,它是围绕主题概括,把新闻内容精华先告诉观众,在两三语之间感染和吸引读者,起到提示要点的作用,尤其在短新闻中,导语就负有揭示主题的责任。一条优秀的导语的标准有两条即可,一是抓住新闻事件的本质,使读者读了导语以后而略知全篇新闻,二是能吸引住读者的目光,迫使他不得不接着读导语下面的新闻主体。写作新闻导语、提供新闻背景需要概括叙述;新闻语言要求凝练准确,在很大程度上需要概括语言。
3、议论式导语
议论式导语,这种导语是对新闻事实作开宗明义的评价,可以将消息内容的结论直接告诉观众,然后再阐述和交待议论的论据和论证,充分提示新闻事实的内容,恰到好处的“画龙点睛”式的议论能使新闻增色。
4、参与式导语
参与式导语,就是消息开头就说明记者参与什么新闻事件或活动,以其耳闻目睹的方式报道新闻,使观众感到真实可信。它既可以增强新闻的现场感,更容易吸引观众了解新闻事件和活动的过程。它是目前电视新闻采用较多而且又适合电视新闻特点的一种较好的导语形式。如特写:《寒夜中坚守新年第一班岗》的导语:
央视(新闻联播):辞旧迎新之夜,除了欢乐与激情,还有对工作的坚守与奉献。我们的记者和这些坚守在工作岗位的人一起,体验了他们新年的“第一班岗“。
5、悬念式导语
悬念式导语,对读者来说,既像一份菜单,写有具体的事实,也是一种承诺,预告好戏在后头.事情先不直说,吊起读者胃口,“逼”得你不得不继续看下去。正如新华社记者郭铃春所说:“平实、缺少个性的导语会使新闻流于一般。文章刚起头我就想把经过我观察得出的结论或看法告诉读者。”在新闻导语中设置悬念,能激起读者阅读新闻的兴趣和欲望。在导语中设置悬念,能在引起读者思考的同时,激发了解新闻事实的欲望。比如《浙江德清:民间自设“草根”奖》的导语:
央视(新闻联播):浙江省德清县日前举办了一场特别的颁奖,说它特别,是因为设置奖项的人,是当地的一位普通老人。
三、软式导语的入手技巧
1、从突出最新的时间上入手
对于事件性新闻,特别是对于重大事件或突发事件的新闻,在导语中要突出最新的具体的时间点。比如《内蒙古:因雪滞留近30小时旅客列车 今天平安抵达终点站》的导语:
央视消息(新闻联播): 现在是5号凌晨的3点30分,受大雪影响,由哈尔滨到包头的1814、1815次列车在途中经过30多个小时的滞留,今天终于安全抵达包头,列车上1400多名乘客全部获救。
这篇消息的导语几乎概括了整个事件所有最新,最重要的信息,观众由导语引发关注。
2、从运用散文化的笔法上入手
散文是一种文学体裁,运用散文化的白描笔法写导语不仅可以使新闻的开头部分更加灵活,而且还能够把读者带入现场,令人长久难忘。因此,高明的记者总是在许可的场合,一落笔就运用白描的手法,用生动的形象吸引读者。如:《各地装扮一新喜迎新年》的导语: 央视(新闻联播):火红的灯笼,璀璨的灯光,各地装扮一新喜迎新年的到来 。
3、从突出观众关注点上入手
突出观众关注点,把与观众利益相关或观众关心的、感兴趣的事写出来,能抓住观众,这是导语设计和写作的技巧之一。
比如《河北保定:高科技让百姓享受低碳生活》的导语:
央视消息(新闻联播):这里是河北保定的一座普通的旅游饭店,看起来它和其他的饭店没有什么两样,但是它的確有着与众不同的地方,那就是它能够发电,秘密就在于它的玻璃幕墙上。
此导语找准观众想知道玻璃幕墙秘密的心理,引导观众探索这普通饭店不同之处的欲望,达到吸引眼球的效果。
4、从“为耳朵而写”入手
电视新闻节目传播的内容,除开画面传递外,还依赖声音传送。在写作电视新闻导语时,要考虑听觉因素。为耳朵而写是电视新闻导语的一个特点。这就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口语化。口语化不等于不加选择地使用日常用语。口语化写作仍然要讲求语言艺术和技巧。
(2)朴实自然。观众用耳朵接受信息,往往不那么全神贯注。如果拐弯抹角,卖弄文字游戏,观众就会感到费解。朴实无华,自然顺畅听起来才能使观众易于理解。
(3)形象生动。选择响亮上口的词语。汉语中同义词非常丰富,有较大选择余地。比如,将“气候”改成“天气”,将“立即”改成“马上”等。多用双音词。单音词只有一个音节,一闪而过。双音词两个音节,音波存在时间长,给人印象深刻一些。例如:“曾”换成“曾经”“虽”换成“虽然”等。
导语是促使读者读下去的诱饵,读者是否愿意继续往下读,导语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 [美]威廉.梅茨 ,苏金琥等译,《怎样写新闻》 新华出版社,1984年版。
[2] 孙世凯,《新闻记者入门》,北京出版社,1982年版。
[3] [美]杰克.海敦,伍任译,《怎样当好新闻记者》,新华出版社,1980年版。
[4]海德.格兰.特米尔纳 ,《新闻报道》。
[5] [美]约翰·钱塞尔、沃尔特·米尔斯,《记者生涯》,新华出版社。
[6] 毛泽东,《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新华出版社,1983。
[7]洪天国,《现代导语写作技巧》,1985 年版。
[8] 贾刚为,《 新闻采访技巧》,人民日报出版社, 2003年版。
[9] 南振中,《我怎样学习当记者》新华出版社,1985 年版。
[10] [美] 罗.彼.克拉克《美国优秀新闻写作选》,新华出版社,1986。
[11] [美]威廉.梅茨 ,苏金琥等译,《新闻写作:从导语到结尾》, 新华出版社,1984年版。
[12] [美]麦尔文·曼切尔,《新闻报道与写作》,广播出版社,1981。
[13] [法]贝尔纳.瓦耶纳,《当代新闻学》,北京,新华出版社,1986。
[14] [法] 安布诺斯·拜厄斯,《疑难问题辞典》。
[15] 尹德刚、周胜 ,《当代新闻写作》.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年。
作者单位:嘉鱼电视台
如何做好电视新闻社教类节目 篇4
1 节目选题注重新闻价值
选题是新闻社教类节目的第一环节, 确立了选题, 也就决定了新闻报道的主线和报道的内容对象, 电视节目是党和人民群众的喉舌, 这一根本属性决定了电视新闻节目的目的是更好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同时, 观众作为电视节目的受众群体, 他们的喜闻乐见是衡量新闻报道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准, 群众是电视新闻的立足点, 失去了观众, 得不到群众的认可, 新闻报道也就失去了价值, 也就无从发挥其影响力。
在选题上, 坚持及时贴近应该成为新闻报道节目的一大特点。及时就是要突出新闻的时效性, 善于发现、发掘新闻热点, 对于容易引起关注的事件、人物、新闻现象具有良好的新闻敏感性。从而抢占先机, 加强节目的可看性和吸引力。所谓贴近就是要贴近实际生活和生活中的人民群众。为此, 我们在选题的时候, 应立足于“群众利益无小事”, 把目光主要投向那些关乎民生和民心的题材, 如老百姓的“上学难”、“住房难”、“看病难”等问题, 还有一些关乎民心的事, 如各级党委、政府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的各项“温暖工程”、“民心工程”, 还有各部门、各单位心系群众, 为社会或本单位职工所做的实事、好事, 同样要成为我们报道的重点和重点报道的方向。也就是说, 我们报道的重点应该是正面的、正能量的、与社会主流价值观相符合的宣传。在策划的时候, 要突出“以人为本”, 以“人”作为节目的研究之本, 使新闻理念不断更新;以“人”作为节目的传播之本, 使节目受众常看常新。让社会公众通过观看节目有所收获:原来不了解的事情看节目后了解了, 不仅如此, 也知道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原来有误解, 心理不平衡的, 通过看节目对事情有了新的认识, 对事情的处理能够理解了;或者学习到了新的知识, 新的生活技巧等等, 通过这样的努力, 保持强烈的观众意识, 贴近观众, 节目才能提高收视率, 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
2 内容制作精益求精
真实是新闻节目的生命, 当我们确定了一期节目的选题之后, 接下来考虑的就是节目的内容, 这些内容可以来自电视、报纸、网络, 也可以来自其他信息渠道, 无论信息来源是哪里, 首先都要有一个去伪存真的过程, 通过工作人员亲临现场, 多方询问了解, 客观记录, 为下一步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保证节目的真实性和可信度。把新闻事实全面地展现给观众。正如厨师制作佳肴, 首先必须保证真材实料。选材之后的加工过程要注意以下几点。
2.1 发挥团队优势, 团结协作
栏目的全体人员都应该是策划人, 每期节目都要经过多次策划会, 从题材的取舍、主题的确立、计划的制定、方案的实施, 认真研究, 集思广益, 通过自己的辛勤汗水和聪明智慧, 打造优质的节目。
2.2 树立品牌意识, 名牌意识
对于一档新闻深度报道节目来说, 其品牌的创立需要经过长期的努力, 名牌效益也不会一蹴而就。必须树立品牌观念, 不断提高收视率和竞争力, 这才是市场取胜的基础和法宝。
2.3 整合新闻资源, 突出主题
主题是节目的灵魂, 不论是做人物、事件还是现象都是这样。有了主题, 在选取新闻资源时可通过其他电视节目、报纸、网络, 整合多种媒体资源, 通过多元化的视角, 提供丰富多彩的资讯, 形成长期的多种媒体合作共赢的局面。注重新闻逻辑性, 故事性。
在节目叙述层次上, 要做到思路清晰, 在内容上, 有较强的可视性, 就像讲故事一样, 多设几个兴奋点, 通过主持、采访、评论, 有效串联, 形成完整的结构体系。
2.4 注重新闻报道的深度, 广度
新闻社教类节目, 不仅要向观众讲清楚“怎么样”, 更要说明白“为什么”。在节目制作前, 需要广泛地搜集信息, 从而能全方位, 多层次进行剖析。通过对新闻人物真实生动地再现和对新闻事件理性地分析、解读, 让观众有所感触, 有所收获。
3 栏目结构形态富于变化和吸引力
新闻报道类节目的结构一般应包括这些内容:
导语在整个节目之前, 通过最有冲击力的画面, 最精炼的内容提示和概括, 起到先声夺人、烘托气氛的作用。
新闻事实即节目关注的焦点。来龙去脉, 发展过程。
新闻背景深度探究新闻背后的原因。
新闻人物让人感动的人物事迹。
人物背景成长历程, 原因, 所思所想等。
焦点事件社会焦点事件。
专家答疑特定事件, 专家学者的解惑答疑, 分析评论。
现场追踪记者新闻现场的跟进报道。
主持评论主持人在播音室进行的开场、串场、评论。
以上列举的只是节目的一些形式, 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应根据节目不同, 因时因需而变, 以增强节目吸引力和感染力。
4 表现形式多样化
任何一种新闻表现形式, 观众都会经历从新奇到熟悉, 再到审美疲劳的一个变化过程。这同时也是节目宣传影响力从很大到普通再到很弱的变化过程。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不能仅仅满足于简单的阐述清楚新闻事实的几大要素, 而要适应观众求新、求变的复杂需求, 在表现形式上不断创新, 力求多样化。利用好新的声、光、电技术, 整合电视画面、字幕、解说, 结合网络、图表、动漫、电脑制作技术等, 充分调动多种元素, 合理利用, 力求表现了更加丰满, 更加生动形象。
5 整体风格独特, 突出亲和力
在众多的新闻报道节目中, 要想吸引观众目光, 获得良好的收视效率, 必须在节目的整体风格上下功夫, 逐步形成自身特色和个性风格, 以群众作为关注对象、报道对象和服务对象, 使节目拥有越来越多的观众。具体应从以下几点着手:
1) 围绕主题, 浑然一体。每一期节目, 从宣传片到内容主体, 从结构形态到包装形式, 虽然各有侧重, 但都是围绕同一焦点、同一主题, 重点应在挖掘深度, 可以有一定广度, 但必须服务于节目主题, 有益于节目主题;
2) 层次分明, 跌宕自然。无论报道的内容是关于人物, 还是新闻事件, 在整体连贯的叙述之中, 还应该有清晰的段落、层次, 其中应该巧妙地穿插起伏跌宕的情节, 使叙述更具有故事性, 更饶有兴味;
3) 语言干脆利落, 主持风格自然。新闻深度报道节目中, 主持人、记者担当的职责就是引导者和解说员。要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新闻事实说出来, 把自己和栏目组成员的所思所想、所挖掘出来的更深层次事实真相讲清楚, 讲明白。主持人、记者并不是法官, 也不是裁判, 作为事件的观察者, 面对采访对象, 应该做到平等、自然。善于运用最生动、最接地气的解说语言, 同时, 还需充分发挥记者个人的智慧和语言才能;
汇编类电视新闻 篇5
【关键字】 凤凰卫视;央视;电视新闻节目;对比分析
一、对比两档节目,提出电视新闻节目存在的问题
(一)两档节目主持风格的不同,呈现了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不够全面的问题。
1.凤凰卫视《全媒体全时空》主持人语速很快且语音语调变化明显。主持人的主持风格大都相对灵活,随机应变的能力很强,这可能是由于凤凰卫视地处香港,受开放的文化环境影响较大。主持人更倾向于“说新闻”而不是“播新闻”。主持人常常利用身体语言等非语言符号为节目营造一个交流沟通的氛围。除此之外,主持不再以传统的播报方式端坐在镜头前,而是在演播室内边走边说,通过直白、简单的语言增加新闻的亲切感。有时甚至有意模仿网络用语,拉近与观众的距离。比如,主持人在向观众提问时会说:“亲,你也来发表一下看法啊?”这种主持方式的改变是吸引广大电视观众的有效方法,特别是年轻的电视观众。这也是电视新闻表达方式改变的一种探索。
2.央视《新闻直播间》主持人总体语调平稳,态度谦和,端庄大气,富于文化品位和知识性。例如,女主持人欧阳夏丹总是以沉稳大气的姿态出现,而郎永淳则是以睿智干练的形象出现,只有最初的赵普的总是感性亲切,但那次“落泪”事件,他却被评价是缺失专业精神,现在赵普也离开了《新闻直播间》。新闻直播间的主持人确实非常的优秀,但是总体感觉节目缺少变化也缺少语速及语调上的节奏感,虽然也有比较活泼和具有人文情怀的新闻出现,但是整体来说气氛比较严肃、沉闷,不够亲切。这可能也是中央电视台的一种要求和体现。就主持人对新闻直播的应变能力来说,也不如凤凰卫视的主持人灵活自如。
(二)时效传播有差异,突显了电视新闻节目时效性难以时刻保证的问题。
1.全媒体报道,全社会参与的方式是凤凰卫视《全媒体全时空》的一大特色,该栏目整合不同媒体信息资源,融入多种报道方式。在节目中我们可以看到的不仅仅是电视媒体记者的现场采访、节目中还会出现微博、微信爆料,电话采访等等方式,这样多面的呈现新闻事件,使报道更加真实、全面,可信度增加。另外,《全媒体全时空》不仅仅只采用专业记者拍摄的照片、视频,也常常在节目中采用了老百姓拍摄的照片、视频等,更显节目的丰富、真实。《全媒体全时空》专门设立了一个特色板块:名为《全民街报》。这个板块上的新闻都是通过”网友记者“提供的。这不仅提升了新闻的时效性也拉近了记者与观众之间的距离,观众积极参与与专业记者互动是该栏目成功的原因之一。
2.对于央视的《新闻直播间》来说,因为是八小时的直播,因而在有最新的事件发生时,常常会插播“最新消息”以最快的速度将信息带给观众。在报道时机的把握上一般能够快速的进行播报,然而,有的新闻却未能在第一时间播报。例如,时任副主席的习近平访问土耳其的新闻,当天北京时间晚上七时许,习近平副主席在当地进行了访问。当天晚上的新闻节目中并没有出现,直到第二天上午在《朝闻天下》节目里主持人才播报了此条消息,发回了记者的连线报道:“习近平会见土耳其议长奇切克”。可见,央视新闻频道的时效方面有时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三)报道内容程度的差异,体现了电视新闻节目深度广度不够的问题。
1.凤凰卫视的《全媒体全时空》电视新闻节目整合了互联网、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等各类媒体的资源,既有电视媒体的现场连线,又有网友的互动参与,更有微博、微信、客户端的互动留言等内容,充分打造了多梯度、多角度的节目内容。《全媒体全时空》不但通过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结合进行了跨媒体整合。《全媒体全时空》还能够在保证新闻时效性的同时结合新闻的深度与广度,向广大受众传播无死角、全方位的新闻报道,满足受众的需求,实现新闻的有效传播。以尼克松访华为例,尼克松访华40周年纪念日的新闻,《全媒体全时空》事先策划了对尼克松的弟弟的独家访问,结合历史资料,并现场连线了专家,就中美关系的未来发展趋势及需要积极解决的问题有哪些进行了探讨。让观众能够以史看今,对中美关系的发展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与分析。
2.央视的《新闻直播间》的日常报道都缺乏一定的深度,节目更倾向于资讯的即时播报,对于新闻的解读则放在之后《东方时空》或《共同观众》等节目。同样是尼克松访华的报道,尼克松访华40周年这样一个具有纪念意义的话题,《新闻直播间》并没有太多的深入报道,只是交代了一下历史资料,并以当时我国的外交官的视角来讲述自身经历的最难忘的这一历史事件,阐述了它的历史意义。总体感觉央视只是叙述事件,并没有对未来中美关系的发展有更深层次的探讨和解读,没有将事件报道深入进去,提高信息的价值。这样报道不够深入有时会造成资源不能充分利用,浪费信息。
二、电视新闻节目的发展趋势
(一)多媒体主播,多面型主持人
电视新闻节目的主持人可以说是一个节目的灵魂,作为记者和观众的“中间人”,是事件的旁观者更是记者和观众以及当事人三者之间的沟通桥梁。一期节目,以何种风格呈现给观众,影响着栏目的传播效果。亲切的主持风格更易于接近受众,传播效果也更好。在主持过程中,主持人可以适当穿插自己的感悟和体会,使自己的主持和外景栏目能够相得益彰,这样受众才能感同身受。在媒体融合的时代,电视新闻节目也必将向多媒体平台转变。因此,电视新闻主持人也要具备成为“多面型主持人”的能力。[1]“多面型主持人”对于新闻主播的专业素养和技术要求将更加严苛。在电视新闻节目,特别是直播类型的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除了需要具备大量的知识储备、突发情况的临场反应等这些传统电视媒体需要的技能外,还应具备对多媒体设备的操作能力。
(二)注重时效性,注重节目互动
《全媒体全时空》的每期节目都会选出热门的新闻话题,通过民意调查、上街采访、新媒体评论等方式积极吸引不同需求的受众参与其中,通过节目全面反映民众的声音,营造一个全民讨论的气氛,顺应受众喜欢参与其中的心理。融媒体时代,电视媒体要想提高自身的话语权,就必须重视与观众的互动,电视新闻节目应该借助一切手段打造一个全民参与、全民记者的媒体平台。[2]传统电视媒体因其单向传播方式的缺陷,受众的参与诉求受到限制,电视新闻节目内容更多的是把关人自己的观点,民众没有话语权,而新媒体的诞生为受众互动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平台。因此,电视媒体在与新媒体融合的过程中应充分利用新媒体,弥补自身互动性弱的缺陷。
(三)内容融合,广度加深,电视直播常态化
以《全媒体全时空》为例,节目通过对多种媒体的内容融合,增加了报道新闻的丰富性、多样性、全面性,因此更加吸引受众。虽然媒介融合使得电视新闻节目内容更加多元化,但是,电视新闻节目要想提升自己的影响力并非仅仅融合各种媒体的内容就可以,因为比内容丰富、信息海量,网络媒体无疑应该排在第一位。[3]电视新闻节目应该结合自身的特性,将报道比重倾向于声画兼备的现场直播,这才是电视媒体竞争力的体现。电视直播常态化将是未来电视新闻节目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晋世芳.央视新闻直播节目与凤凰卫视新闻直播节目对比研究[D].渤海大学,2012.
[2]罗促建,丘洪江.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新闻节目的发展探析——以凤凰卫视《全媒体全时空》节目为例[J].中国电视,2013,07:91-93.
[3]王枭勇.我国电视新闻专题节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渤海大学,2014.
作者简介:
电视民生类新闻栏目采编把关 篇6
1 把好导向关, 弘扬主旋律
舆论导向是一篇新闻作品的灵魂, 是新闻作品主题、观点正确与否的分水岭, 是作品是否能经受住政治检验的试金石。一档节目的播出, 必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体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符合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法律法规, 坚持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坚持“三贴近”原则。我们每一个新闻工作者, 在采编工作中, 都要具备一定的政治素质,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把握好新闻稿件的把脉点, 倘若偏离了正确的舆论导向, 与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相违背, 与维护社会稳定大局背道而驰, 将会造成不堪设想的严重后果。导向问题具体体现在, 有的作品涉及国家法律法规严肃性问题, 比如计划生育、土地管理等国策, 用夸张拟人、拟物的手法作为讽刺对象, 起到了适得其反的作用;有的作品有关信访方面的问题, 稍有闪失, 就会“大意失荆州”, 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一些涉及宗教迷信、台胞称呼等政治性敏感话题, 还有一些掺杂变相商业广告类的内容, 一旦把关不严, 节目播放出去, 负面影响之大可想而知。凡此种种, 要求记者、编辑在撰稿、审稿时, 应深刻领会、理解把握正确舆论导向的含义, 认真学深学透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 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政治修养, 把不健康的内容消除在萌芽状态。
2 把好真实关, 采访要到位
毋庸置疑, 新闻的本源是事实, 一篇新闻作品如果失去真实性, 就毫无价值可言, 新闻的表现手法多种多样, 以事实为准绳和依据, 用事实说话是新闻最基本的规律和要求。
记者在采写新闻作品、责任编辑在审稿中, 应特别注意新闻真实性问题, 来不得半点马虎, 对任何事物都要客观、冷静、理性地分析, 深思熟虑, 掂量推敲, 慎之又慎, 记者深入基层采访时, 尤其是一些问题曝光类或者反映百姓诉求和心声的报道, 采访时要养成多问多记的习惯。尽可能了解得详细透彻一些, 切忌凭主观意念, 不能仅听一面之词, 要问明白事情的缘由, 记者应多采同期声, 事情的双方, 甚至三方都应采访到位, 让各自表达自己的看法, 各抒己见, 记者不抱偏见和主观意念, 做到全面、客观、公平、公正报道, 避免事态扩大化。如某某村茶园修路遭人为毁坏, 某村稻田因受某企业污水排放影响, 导致农作物枯萎等等方面题材, 记者应当慎重行事, 尊重事实, 及时与相关部门协商联系, 促使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让当事双方都能接受, 心服口服, 真正起到舆论监督的作用。
报道真实性还体现在事物被夸大化, 具体反映在对被采访对象对某事物的描述、渲染, 比如, 采访某养殖场或某基地, 主人说, 这是全省乃至全国规模最大的养殖场或基地, 还有当你去采访一株名木古树, 村民会说, 这是全省最大的一株古树, 遇到此类题材, 记者心里应打个问号, 不要轻易下笔, 应与相关部门核实查证后, 方可下结论。再如, 水灾、火灾、车祸等突发性灾害类报道, 牵涉面广, 被采访对象对灾害受损情况, 只有一个大致数据, 因此, 记者不宜把损失多少的数字写入新闻稿件, 采编人员在撰稿或审稿时, 要特别留意。
3 把好标题关, 文稿更出彩
标题是一篇新闻作品的集中概括, 它涵盖了文中所要表达的主题, 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一篇优秀新闻作品, 其标题同样出彩, 所以, 标题作为稿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写标题时, 我们应该多花点功夫, 多费点心思, 取好标题, 引人入胜。
电视新闻作品标题没有固定的模式, 写法多种多样, 颇有讲究。它与报刊、杂志文章标题, 显然有着本质的区别, 一旦标题字幕出现在屏幕画面上, 观众就能一目了然, 大致明白报道的内容。因为, 电视传媒与报刊、杂志截然不同, 电视新闻标题字幕在屏幕上停顿时间非常短, 观众靠瞬间感光视觉来理解这篇新闻的主题, 紧接着, 吊住观众的胃口, 接着往下看的兴致, 这就要求记者以扎实过硬的文字功底, 写出通俗易懂、简洁明快的标题, 拉近与观众的距离, 如民生新闻《刘汝球:七旬牧羊女, 销路愁断肠》、后续报道《山羊有了销路, 刘老太喜上眉梢》、《余步云:三十年盖三次房, 喜看移民村变迁》、《何永彩:东方茶花春满园, 北京奥运我添绿》。此外, 电视新闻标题不能写得太深奥、太华丽, 观众看得很费劲, 也弄不明白啥意思。但是, 也不能写得过于平淡乏味, 比如报道一起两车相撞的交通事故, 标题《我县发生一起交通事故》显得简单化、平淡, 应当适当带一点文学色彩, 把现场所见所闻予以概括提炼, 如《两车相撞司机被困, 消防官兵奋勇救人》, 显然, 后面这个标题生动、感染力强、牵动着观众的心。因此, 写好标题, 对整篇新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4 把好名称关, 采访心要细
在审稿中, 地名人名、职务写错是较为常见的现象之一, 如何避免类似错误, 要求新闻采编人员要特别细心, 平时养成勤看当地地名册的习惯, 尽量做到对本县乡镇 (街道) 、村、自然村了如指掌, 减少差错。
采访中, 记者有时往往疏忽把自然村当作行政村, 尤其是一些偏僻山区村, 一个行政村由若干自然村组成, 且人口少、居住地分散, 稍不留意, 容易将自然村当作行政村。还有一种情况, 有许多村村民习惯把村委会主任叫做村长, 村民们心知肚明, 村长就是村委会主任, 只是村长叫起来顺口, 就难以改口了。但是, 作为记者就不能仅听村民称呼村长就写村长了, 某某村村长的字样出现在稿子上, 这是不应该出现的, 编辑审稿时, 不能有丝毫松懈, 杜绝让村长字幕出现在屏幕上。有的记者在称呼农村人物时, 把大伯、大婶、大妈称作先生、女士, 这是不贴切的, 也是比较忌讳的问题, 把张大伯、李师傅称作张先生、李先生, 听起来别扭, 怪怪的。还有出现人名、职务错误, 正职、副职一字之差, 张冠李戴。名称差错, 看起来是小事一桩, 无大碍, 可是, 倘若把关不严, 不够细致, 节目一播出, 就会铸成大错, 造成无法挽回的影响。采编人员写稿审稿中常常要涉及名称, 大家应引起足够重视, 正确使用称呼。
5 把好文字关, 至少看两遍
一篇新闻作品由语言文字组成, 新闻语句以简洁明快、通俗易懂见长, 适当地融入一些文字修饰词句, 则使文章更精彩, 它包涵了开头语、正文叙述、段落过渡、同期声、细节描述、现场声、成语形容词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编后话、标点符号等内容。责编审阅一篇新闻稿件至少阅读两遍, 方可下笔修改。
首先文章脉络是否顺畅, 重点把关重复句现象, 这是较为常见的问题, 重复句多了, 逻辑性就减弱了。语句重复大多出现在文中上下段过渡句之间, 一般出现在同期声前面的段落上, 在解说词中被采访对象原原本本所说的话, 接着在后面的同期声中又重新叙述了一遍。只不过前者是解说词某某说, 后者是同期声。一般表现手法而言, 前面解说词只要大致交待过渡一下, 点到为止, 然后, 尽量用同期声为主, 这样现场感强, 有说服力, 既可避免解说词和同期声之间内容重叠现象, 又使语句更为流畅, 衔接更趋紧凑, 逻辑更为严密。除此之外, 除了开头语, 正文中出现内容相同的语句也是屡见不鲜。记者应练就过硬的写作基本功, 学会舍弃, 力求精炼。
其次, 要注意把握上、下篇新闻作品之间串接词的巧妙运用, 即一篇新闻作品的开头语和编后语的衔接, 每一篇民生新闻前都有开头语, 由主持人出境。开头语的写作手法不外乎两种写法, 各有特点。一种是直截了当, 开门见山, 用最精辟的语言把全文所要表达的主题作了集中概括。另一种为提出问题, 叙述此事的种种疑点或谜团, 一些蹊跷的现象, 然而, 没有挑明事情缘由, 给观众留下悬念, 埋下伏笔, 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手法。开头语的文字表述颇有讲究, 要视新闻具体内容来写, 主持人应视具体情况临场发挥。编后话对于民生新闻来说不可缺少, 记者、责编、主持人都应养成勤写勤说编后话的良好习惯, 有了编后话, 新闻就更有力度和鲜活完整, 如曝光《公园设施人为破坏, 江边护栏不翼而飞》不文明行为的新闻, 配上“爱护公共设施, 人人有责, 需要全社会来共同呵护, 除了相关部门加大处罚力度, 呼吁市民要监督和举报这种不文明行为, 创造美好和谐的家园”编后话, 达到了震慑的作用。一篇民生新闻有贴切巧妙的开头语和编后话, 使报道更有深度, 更有看点。
再次, 新闻作品适当地增添文学色彩, 使观众看了新闻不觉得干巴巴的, 在稿件中, 尤其是一些细节描述的段落, 拟用形容词、成语、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 淋漓酣畅, 很有美感, 然而, 电视新闻语言以朴实明快为主基调, 运用修辞手法应把握分寸, 比喻恰当, 不能过分渲染, 夸大其词, 如把甘蔗脱皮比喻作跳脱衣舞等。新闻毕竟不能像散文、小说那样大量运用修辞表现手法, 记者应根据文中特定环境来确定是否用拟人、拟物等修辞手法, 另外, 还应注意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使新闻稿件既简洁明快, 又形象生动。用扎实的文字功底驾驭新闻作品。
6 把好画面关, 节目保优质
电视新闻责编与报刊、杂志责编不同, 报刊、杂志责编在审稿、校对后就已基本完成, 而电视则与众不同, 在完成审稿组稿后, 编辑工作才过半, 紧接着主持人出境, 画面拍摄、运用是否到位, 制作字幕、特技处理、新闻稿件串接是否正确, 配音有无差错等, 最后把整档节目仔细审核, 至少看一遍以上, 发现问题, 及时更改。是责任编辑把守的最后一道关。
审片时, 责编从画面质量入手, 画面光线不足、阴暗, 是否用了新闻灯, 剪辑画面是否到位, 长镜头、短镜头、大景、中景、近景、特写、推、拉、揺、移等拍摄手法运用是否恰当;同期声采制有无音响问题, 是否出现同景别, 画面有无重复使用现象;有无存在逆光、顶光现象, 画面剪辑能否做到动静结合, 画面稳定性如何等。一旦发现问题, 及时反馈到记者本人, 提醒注意改进, 从而促使新闻工作者队伍整体素质和专业技能的提高, 确保节目播出质量。
消息类电视新闻编排技巧初探 篇7
一、消息类电视新闻编排的思想
消息类电视新闻的编排, 指的是把消息类新闻依据新闻价值的大小、观众接受习惯等因素考虑在内, 在一定时间内, 按照消息类新闻的内在规律优化组合, 形成一个完整的消息类新闻节目, 实现新闻报道的目的。
消息类电视新闻的编排也要一定编排思想, 而编排艺术就是编排思想的具体表现形式。电视新闻的编排思想主要包括下面这几点:
(一) 电视新闻的编排的全局观
广播电视事业是党的新闻事业的事业的一个非常重要组成部分, 电视新闻是党和政府喉舌, 所以, 电视新闻的编排需立足全局, 需要有全局观念, 及时准确地宣传党的路线、党的方针和党的政策, 反应群众的愿望和呼声, 切实做到“上传下达”和“上情下达”。
在我国各级电视台当中, 新闻类节目是最主要的自办节目, 消息类新闻节目的题材比较广泛, 内容较为丰富, 政治性和政策性比较强, 这就要求新闻类电视节目报道要把握大局, 对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等要做到正确解读, 在深入了解新闻题材和内容的前提之下, 深入挖掘新闻事件中蕴含的新闻价值, 梳理消息类节目, 合理编排、精心编排, 确保消息类新闻节目符合全局要求, 做到“三贴近”, 以收到预期的宣传效果。
(二) 消息类电视新闻节目需考虑受众理念
消息类电视新闻的编排, 要充分考虑到受众的兴趣和接受心理。因此, 这就要求电视台要关注观众对于新闻类节目的意见和建议, 要反应百姓的愿望和呼声, 及时反应老百姓关注的民热点、难点为, 对于突出的民生问题, 要有计划有意识的放到显著的位置和黄金时段, 集中报道某一个事实。宣传某一个主张等, 以引起各方的关注, 使问题尽可能快地得到解决。
二、早间和晚间消息类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
(一) 早间消息类新闻节目的编排
早间消息类新闻地电视新闻节目, 一般指的是在早上6点到9点之间播出的电视新闻。从人们的生活习惯讲, 早上六七点, 人们通常在为一天的生活紧张地准备着;从人们的心理上来说, 早上的心情将会决定接下来一天实践的心情总基调;而从受众的信息需求上来说, 在早上, 人们需要的通常是快餐式新闻类电视节目内容。这就要求电视节目编排着在新闻节目的内容、播出形式和编排上开动脑筋, 加强策划, 以满足早上受众的新闻需求。
(1) 内容的选择
早在十多年前, 中央电视台对早间观众收视内容偏好进行过一次调查, 调查的结果显示, 新闻播报和天气预报是观众最为关注的两个电视节目类型;观众最愿意看这两类电视节目。按照分类, 新闻播报应划归为资讯类节目, 实效性非常强;而天气预报属于生活服务类咨询节目, 服务性应是其最高的追求。所以, 早间消息类电视新闻节目的两条基本原则:第一, 实效性原则。众所周知, 人们喜欢看那些实效性和新鲜度高的电视节目, 但同时, 人们早间比较匆忙、紧张, 所以, 电视节目需要播报信息量大新闻短讯, 才能有效满足早间新闻观众对于获取新鲜新闻的需求;其次, 服务性原则。大众传媒最基本的功能属性便是服务功能。对早间新闻节目来说, 其服务性应该更强, 这主要是因为早间人们对了解国内外发生的大事件的欲望比较强烈;因此, 早间新闻在节目报道时, 应尽可能贴近人们生活, 体现出人文关怀来。
(2) 形式的选择
根据早间新闻的特点和观众的心理, 应该在早间新闻的形式上加以选择。笔者认为, 早间消息类电视新闻节目可以尝试三种形式:第一, 演播室的家庭化;第二, 多媒介的融合化;第三, 电视播报的广播化。
在文学作品中, 我们能够经常看到, 不少作家把我们的家比作是心灵栖息的港湾, 同时家也是人们经过一天的劳累, 可以尽情放松的地方。早间消息类电视新闻节目也应当具有轻松的特点风格, 而演播室的家庭化设计和安排, 与这一风格“心有戚戚焉”。多媒介融合化, 针对早间电视观众想尽可能全面了解新闻资讯的心理。所以, 消息类电视新闻的编辑要广泛搜集消息, 创新新闻播报的形式, 从而满足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层次和不同职业层次的观众需求。
(3) 编排原则
我们知道, 早间消息类电视新闻节目具有特殊性, 使得节目编排具有一定独特性。早间电视新闻类节目的编排应遵循原则的原则有:第一, 多样性;第二, 灵活性;第三, 风格化;第四, 实用化。
在这四个原则中, 风格化的原则最为重要, 因为没有风格的新闻节目在任何时段都是不能立足的, 也不可能得到广大电视观众的喜爱。看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电视新闻节目, 比如《东方时空》、《焦点访谈》, 无一不是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电视新闻节目。因此, 地方台的早间消息类电视新闻节目也要努力形成自己的风格。
(二) 晚间消息类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
晚间新闻通常指的是在晚上18点到19点之间播出的电视新闻。晚间新闻的报道应该以深入报道为主。但是中国晚间新闻的报道没有较为固定的时间, 但是晚间新闻也应该遵循电视节目报道的规律:
(1) 内容的选择
晚间新闻应该对一天下来发生的新闻进行准确、客观和全面地报道, 同时对一天的新闻进行汇总。因此, 这就决定了晚间新闻的涉及面非常广, 需要综合政治、经济等各个领域的新闻。
(2) 形式的选择
晚间新闻的形式主要体现在新闻播出的时间、报道的题材以及新闻的实效性、信息的数量。新闻播报的风格上。晚间新闻的播出时间一般比较固定, 新闻所蕴含的信息量通常比较大;而在播出的体裁上, 一般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 有系列报道、专题报道以及消息、简讯等多种形式。同时, 晚间新闻的实效性也非常强, 即对当天国内外发生的大事件进行报道。
(3) 节目的编排
对于晚间新闻来说, 节目的时长一般都在30分钟以上 (区县一级电视台时长会短一些, 一般在15分钟左右) 因此, 这就要求对新闻节目进行一定的研究与策划。首先, 新闻节目的结构和板块内容应固定下来, 这样有助于培养观众的收视习惯;其次, 重视新闻导视的精良制作, 深入把握观众的收视心理, 增强节目的吸引力。
三、消息类电视新闻的编排次序分析
(一) 抓准头条
在新闻的播出次序上, 历来有“前重后轻”“先国内再国际”等惯例, 但这样的次序有很大弊端, 比如国际上的事件不一定比国内事件的新闻价值小;新闻头条有着先声夺人”的效果, 头条的选择是否恰当, 关系到整个节目的收视率。
(二) 创造节奏
在消息类电视新闻节目中营造节奏, 就是增强变化:第一, 采用长短新闻的新闻形式;第二, 采用不同的报道方式, 如现场报道、同期声采访相结合;第三, 加强字幕和图表的应用。
(三) 分类组合
在消息类电视新闻编排中, 可以将相关内容的新闻进行分类组合, 打包成一组具有相关信息的整体, 增大信息量, 形成一定的舆论声势, 增强宣传效果。
(四) 编写导读
在新闻节目播出开始时, 应有主播选播重要的新闻节目的标题, 帮助观众了解新闻的大概, 同时也可以调动观众的好奇心。另外, 新闻节目之间也需要由一定的联系, 需要一定的串联。
结语:
当前,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转型升级, 各种社会新闻事件层出不穷, 给新闻报道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 早消息类电视新闻节目中, 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本文分析了电视新闻编排的思想、消息类电视新闻的编排次序, 此外, 还系统分析了早间和晚间消息类电视节目的编排。希望本文有助于提高消息类电视新闻节目编排的水平。
参考文献
[1]马萍.消息类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J].记者摇篮 (广电视听) , 2013 (10)
[2]王雪梅.论消息类电视新闻的编排艺术[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09 (13)
[3]董国斌.也谈消息类电视新闻栏目的策划[J].现代视听 (传播实务) , 2011 (4)
电视新闻专题类节目叙事模式探析 篇8
电视新闻专题类节目是“综合运用各种电视表现手段与播出方式, 通过对重大新闻问题或围绕重大主题的详尽、深入或独特视角的报道, 为观众提供深度信息的新闻报道形式。通过这种报道形式, 这种专题类节目可以使加大新闻的宣传力度, 使观众集中关注社会重大事件。
1. 电视新闻专题类节目的叙事模式:核心事件———附属事件模式
在电视新闻专题类节目中的一个基本的新闻模式就是核心———附属结构。这个新闻模式主要是说在新闻专题类节目中可以因为新闻叙事的不同的地位和事件性质, 我们可以将电视新闻专题类节目中的事件分为核心事件和卫星事件。电视新闻专题类节目中的核心事件也就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重要事件, 它对整个电视新闻专题类节目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核心事件是这个节目的重要报道方面, 因为核心事件的发生, 导致了其他事件的发生或者造成了重要的社会影响。而卫星事件就是指附属事件, 附属事件是对整个专题节目起到催化功能的事件, 附属事件可以是背景事件也可以是细节事件。附属事件完善整个节目报道、修饰核心事件。它往往是核心事件的补充点。
在电视新闻专题节目中核心事件是整个电视新闻报道过程中的关键点或者是转折点。没有核心事件新闻报道就没有主题, 让人们看不清楚整个报道的主要意思。但是如果电视新闻专题类节目仅仅只由核心事件构成, 又显得太过单薄, 这样的报道会使观众在观看的过程中会感到索然无味。在今天的新闻报道过程中, 人们已经不仅仅只是追求新闻报道的真实性这么简单了。无论是新闻节目的制作者还是普通的观众, 他们都更加重视于观众观看情绪这个问题。这个时候就需要卫星事件也就是附属事件的美化与修饰。通过附属事件的美化与修饰, 使整个节目变得更加丰富, 容易被受众所接受。更加重要的是在电视新闻专题类节目中, 附属事件不仅仅只是对核心事件的修饰, 而且还更能体现新闻用事实说话的主观意图。
在电视新闻专题类节目的叙述过程中, 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模式:介绍单个的人或事———叙述一个更大更复杂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在进行补充铺叙———作者返回对单个人或事情的叙述, 再次对重大的问题的探讨恢复到有人情味的描述, 按开始的方式结束故事情节。这种叙事模式经常会被一些纪录片形式的电视新闻专题类节目所采用。
央视曾经有一个电视新闻专题类的节目叫做《以生命的名义》, 是一个新闻调查。这个节目就是以一个艾滋病患者的个人状态切入的, 这个电视新闻专题类节目主要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社会性的严峻问题:中国艾滋病病毒的扩散和中国同性恋人群的生存状况。但是在这个核心的问题的叙述过程中, 又不时地穿插着主人公与其他人的事情。这种以个体的情况切入, 其实是先交代细节问题, 然后引出重大的社会事件。这种模式是与观众的观看心理有巨大关系的。从个人的小事件切入, 就会使得整个节目人性化起来, 具有人情味。这种叙事模式使观众津津有味地看下去, 整个叙事显得感性。观众对有具体情节的事件比较有兴趣想要了解, 而且作为普通百姓来说, 以一个小的人物视角来进入或者是说以一个普通人生存状况来切入更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而且通过个体的故事, 会设置悬念, 使观众期待看到后面的发展, 在观众心里会有疑问, 想要了解整个故事内容, 想要了解故事的后续发展。这种模式的实质就是一种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 通过起先对故事的感性了解上升到对整个社会的关注。
2. 电视新闻专题类节目叙事中的故事模式:二元对立展开故事情节
从传播学兴起以后, 受众的地位得到提升。人们越来越关注怎么样才能够让观众喜欢看自己的节目。教条式的电视新闻播出方式受到质疑, 那么究竟什么样子的电视新闻才能够引起观众的观看兴趣。在这个问题上, 美国在上个世纪60年代曾经提出过一个概念叫做新新闻, 他们认为应该用写小说的技巧来把重点放在写作的风格和描写方面。这个概念发展到现在, 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电视新闻专题类节目的故事化模式。
电视新闻与报纸和广播相比, 电视新闻更加善于表现具体的事件, 不善于表达抽象的概念。所以对于一些事件性的新闻, 在电视新闻的报道中更容易采用故事模式来表现。因此, 我们一直在研究一个重要的问题, 在电视新闻报道的过程中采用什么样的叙事方式才能够增加整个新闻节目的故事性。与其他电视节目一样, 引人入胜的首要条件就是设置悬念, 用对立的方式来展开情节。对立构成悬念, 推动整个故事或者是整个新闻事件达到高潮和结局。可以说“对立”是隐藏在叙事结构背后的最重要的结构方式。人们期待于用对立的方式制造矛盾, 然后设置悬念激起观众的观看兴趣, 事实证明, 这种模式发展至今, 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
在电视新闻专题类节目中我们常常会发现一种叙事结构, 就是打破事件原有的时间顺序。这就像文学小说一样, 通过打破事件原有的时间顺序来设置悬念。电视新闻专题类节目打破事件原有的时间顺序, 通过利用事件背后对立的争论点来组织整个故事结构。犹如侦探故事进行推理一样, 侦探在分析案件的过程中都是先要找出受害人和嫌疑人之间的对立点, 然后利用证据对这些对立进行推论。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电视新闻专题类节目就是借用了这样的一个叙事模式, 我们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其实几乎所有的电视新闻舆论监督节目都可以这样做人物分类。2003年的《焦点访谈》栏目, 其中有一期的名字叫做《追踪矿难瞒报的真相》, 调查真相的记者就是充当了侦探的角色, 死难者是受害人, 家属和当地居民是证人, 矿主和管理部门是嫌疑人。这样的叙事模式使得故事叙述本身充满了二元对立的色彩, 增添了新闻报道的趣味性与故事性, 使观众具有了想要观看、想要知道后续发展的意图。电视新闻专题类的故事模式使得新闻不再是平平淡淡没有色彩的普通新闻报道, 因为内在的故事性使它变得丰富起来。
3. 电视新闻专题类的叙事模式———全知视角下的共时性叙事
新闻是一种传播方式, 它除了使人们了解发生的重大事件外还担负起了教化宣传的作用。新闻的传播使大众了解时事, 然而除却普通事件新闻外, 在进行典型人物的新闻叙事上还有一种独特的新闻叙事模式———全知视角下的共时性叙事。
在电视新闻专题类节目中, 最常运用到这种模式的就是对于典型人物的报道, 我们称之为英雄事件新闻专题。这种新闻叙事模式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新闻叙事模式, 通过对英雄人物的报道, 使人们增强荣辱观和使命感, 这样的报道方式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建设和民族的安定团结。这种新闻专题往往是具有很高的新闻价值的, 于是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叙事模式———全知视角下的共时性叙事。通常来讲, 一般叙事模式是按照时间的顺序进行叙述, 我们称之为历时性叙事。然而对于这种对典型人物报道的电视新闻专题类节目, 由于它具有明显的宣传意图, 所以这种报道英雄事件的电视新闻专题类节目主要的结构就是共时性的, 这种新闻专题类节目它总是要向人们展示、宣传一种观念。这种意图使得它要在叙事的过程中不停地展示事物或者人物的各个侧面。
在这些电视新闻专题类节目中, 会采用全知的视角来叙事, 节目的叙述者对于人物的内心深处, 所知所想、一点一滴的言行全部纳入到叙述者的眼里。这是出于宣传英雄人物思想的目的, 所必须采用的方式。在焦裕禄、孔繁森等典型人物的电视新闻专题报道中, 都透着这种全知视角所带来的新闻观感。“从踏上西藏高原的那天起, 孔繁森就暗下决心:要把自己的一切献给祖国的这块神圣的土地, 献给勤劳勇敢的西藏人民。”这就是用全知的视角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这样的叙事模式有助于升华人物的精神世界。
在共时性叙事模式中虽然是采用全知视角叙事, 但是在报道典型人物的新闻专题中也有历时性叙事。这种历时性的叙事也是必不可少的。新闻需要交代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 或者说在整个节目过程中将时间顺序穿插其中。
全知视角下的共时性叙事是电视新闻专题类节目的重要叙事模式之一, 这种模式是新闻在新时期作为国家宣传工具的重要体现之一, 通过对电视新闻专题类节目英雄事件的研究, 可以使电视新闻对英雄的宣传与歌颂引起社会更大的反响。通过不同的方式, 使电视新闻更加具有内涵和社会影响力。
电视新闻已经不再是当年平淡无奇的叙述了, 现今的社会对新闻报道, 尤其是作为电视新闻专题类节目, 受众在内容结构与外部形式上都有着更高的要求。从电视新闻专题类节目的叙事模式上入手, 可以更好地了解电视新闻的发展脉络, 也可以更好地了解电视新闻专题类节目的受众心理。通过对叙事模式的简要探析, 使我们明白在新时期, 新闻已经不仅仅是对事件真实性的表达, 通过与电视媒体的融合, 它拥有了更加广阔的平台的同时, 人们对新闻报道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与研究, 才能够使新闻事业迈向更加灿烂与光辉的明天。■
摘要:新闻与电视相结合, 使新闻拥有了更加广阔的平台, 使新闻的影响力度大大增强。但是由于新闻的内在要求和新闻特殊性, 造成了电视新闻专题类节目与其他节目的不同。电视新闻专题类节目呈现出了与其他节目不同的程式化倾向, 本文就电视新闻专题类节目的叙事模式做简要的探讨与分析。
关键词:电视新闻,叙事,模式
参考文献
[1]黄晓军.新闻叙事模式试析[J].写作2008, (13) .
[2]唐瑜.试论新闻语体的叙事属性[J].中国商界 (下半月) , 2008, (03) .
[3]邹建达、李宇峰.英雄的叙事与叙事的英雄——论当代新闻叙事中的英雄母题与英雄情结[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8, (03) .
[4]何琳.新闻报道和意识形态——挖掘新闻报道背后意识形态意义的渠道[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 (社会科学版) , 2009, (01) .
[5]王屹.电视新闻叙事的多样化与兼容性[J].记者摇篮, 2008, (06) .
[6]蒋琳.电视新闻叙事的审美艺术[J].现代视听, 2008, (08) .
[7]呙成虎、陈璇.时政新闻的叙事聚焦分析——以《新闻六十分》为例[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9, (02) .
[8]潘娴.灾难新闻的新闻叙事分析[J].东南传播, 2009, (05) .
[9]邬庆杰.故事中的新闻新闻中的故事——漫谈叙事性电视专题节目[J].记者摇篮, 2009, (01) .
[10]黄海燕.从受众的“期待视界”看新闻的叙事策略[J].科技资讯, 2007, (13) .
[11]王佳林.浅析当前电视新闻典型人物报道的特点和问题[J].《中国科技博览》2010年第7期
评论类电视新闻节目的呈现方式 篇9
1 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内涵界定与特点分析
1.1 内涵界定
评论类电视新闻节目, 是指电视新闻评论员、评论集体或电视机构对当前具有较高新闻价值的事件、问题或社会现象表示的意见和态度, 进行解释分析的节目形式。
1.2 特点分析
新闻性:评论性节目的新闻性、时效性与消息类有所不同, 消息类新闻要求很强的时新性;评论类节目侧重挖掘新思想、新观念、在“新”的前提下追求时宜性。
社会性:即群众性。评论论述的问题应是群众感兴趣的问题, 社会性强的节目大都是“热点”“焦点”, 也是“难点”问题。
政论性:电视新闻评论的旗帜, 新闻是基石、评论是旗帜, 新闻的力量在于摆事实, 评论的力量在于讲道理。评论要求论点鲜明, 论证深刻, 层层剖析, 不能片面、武断。
指导性:即导向性。电视台肩负反映和引导社会舆论的重任。评论通过鲜明的观点、透彻的分析, 帮助群众观察世界、认识世界, 进而改造世界。
2 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报道方式
2.1 社会新闻评述中的出镜采访
2.1.1 立体化的采访
评述节目中, 记者往往以调查者的身份出现, 在新闻事件的发生现场讲述事件的来龙去脉, 通过节目当事人、各界群众、政府官员和权威人士等对事实做出客观评论。
因此评论类电视新闻节目的出镜记者, 不仅要根据实际情况客观具体地进行现场报道, 更要通过“镜前”新闻叙述, 充分发挥电视声音图像的双重优势, 使观众产生同步感、现场感、亲切感、参与感, 把观众带入身临其境的现场环境中。
2.1.2 善于倾听的采访技巧
出镜记者是现场报道的灵魂, 在现场的角色行为决定了他是新闻现场的参观者、采访者和叙述者, 甚至是现场信息的直接调度者和聚合者。
提问的主要任务:获取未知事实, 还原事实本相;核对已知事实, 进行信息验证;收集感想与评论, 组织社会舆论及激发采访对象的情感, 展现人物的个性与内心。
会倾听:倾听有助于帮助记者获取现场信息, 认真倾听的态度, 采访对象感到备受尊重, 自然而然地讲述更多现场的情况。
合适的采访时机:采访时机, 即采访的时间状态和心情状态。从画面中不难看出采访对象乐于向记者讲述。
2.2 社会新闻评述中的出境报道
出镜记者的存在意味着现场的真实, 他们是突发事件报道中的现场符号。
2.2.1“用事实说话”的报道方式
记者的出镜报道不仅体现了节目用事实说话的宗旨, 而且当无法拍摄到完整画面或拍摄的画面不够清晰明了时, 可以运用电脑模拟场景, 根据事实还原的模拟场景, 使现场情形一目了然, 也使观众透彻了解情况。
2.2.2 叙述细节的捕捉
出镜的目的是让新闻更真实生动。从此角度看, 代表公众去现场并通过镜头交流的出镜记者更应达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最大的感受”。
2.3 社会新闻评述中的出镜评论
一是评论形式可分明评、暗评。明评一般用在开场和结束语中。明评与观众的关系是单向的, 说教意味较浓, 容易让人产生逆反心理, 但有时不可缺少。暗评指在现场报道中, 媒体的观点通过叙事过程含蓄表达或通过当事人之口说出的。
二是事件相关人士的客体评论。论证过程具有群体性特征, 包括主持人、记者的主题评论, 也包括当事人、目击者、社会或权威人士等群体的客体评论。
三是节目的客体评论。对话式评论体现在被采访者与记者的对话中。外界关注是画面与解说的配合, 分别作为外界力量表达自己对电商和店商市场竞争的观点。
评论言语分析。主持人在节目中出镜评论彰显了灵活应用语言的技巧, 没有明显的褒贬词语, 这并不表明没有主观看法。只是其主观看法通过多种语言手段间接表现出来, 评论语言在用词上显示出了强大的语言功力。
主持人点评。主持人的出镜主持时间短, 但其点评却起到了深化节目主题的重要作用, 主持人是新闻评论节目的重要评论员, 是电视节目的名片, 其在节目中对新闻事件独特、深刻的评述本身就是节目的看点, 是增加节目生命力的重要因素。
摘要:自1980年中央电视台创办《观察与思考》栏目以来, 我国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从最初借鉴广播、报纸的新闻评论模式, 到现在充分发挥自身特色“走自己的路”, 一种新型的主流新闻体裁俨然出现, 评论类新闻节目成为电视节目的旗帜和灵魂。
论中国电视新闻杂志类节目的发展 篇10
新闻杂志节目又称为新闻杂志节目, 杂志型新闻节目, 是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重要节目形态之一。它借鉴杂志的综合编排方法, 利用电视的传播优势和报道、评述手法、按栏目的宗旨, 将不同样式和内容的新闻节目板块小栏目串联起来, 形成一个完整的节目, 在固定栏目和时间播出。
2 中国电视新闻杂志类节目的问题
电视新闻杂志节目在中国的诞生从根本层面上是结合本土经验, 有选择地向西方学习的结果。经历了孕育、阵痛、成长期的电视新闻杂志节目发展到今天, 还远远没有步入它的成熟期, 在娱乐性节目和社教类节目日益浓厚的平民化倾向反衬下, 其在主持人、节目内容、节目经营等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值得探讨。
2.1 “明星主持人”的匮乏
美国的电视新闻杂志栏目一般采用主持人制, 并且由主持人担当编辑部负责人。这些主持人出身于记者, 有丰富的新闻采编经验, 参与节目制作的各个环节, 是节目的核心人物和灵魂。比如:拉瑟一个人就可以代表《60分钟》栏目。这意味着主持人的知识、立场、风格都会深深影响新闻报道 (或分析) 的性质。在现代社会, 人们都有这样的共识, 即新闻不可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不含任何意识形态和价值判断的纯客观报道。因此, 板起面孔貌似客观的新闻报道不再博取观众的兴趣, 反而是那些具有个性的、生动活泼的“说新闻”或者多重视角的新闻展示更能吸引观众的目光。这就要求主持人具有富于个性的话语方式、深厚的知识储备和灵活敏锐的头脑眼光。
2.2 节目内容深度不够
电视新闻杂志类节目的核心要素就是深度报道。深度报道有较充足的时间来解析事件, 其成功的要素在于提供充分、全面的信息, 包括全面的事实信息、复杂的关系信息以及多元的意义信息。许多此类报道恰恰未能提供足够的事实信息, 或者让事实信息在同一个层面简单重复, 对于关系的把握则过于简单化, 总是停留在一个可以预见的框架内;意义不能呈现多面性, 而是流于简单甚至片面。因此报道常常不能出人意料, 就象一个老套的故事, 缺乏新鲜感。目前, 电视台大多对深度报道节目非常重视, 不断改版、包装、撤旧换新, 这些都是必需的, 但真正能吸引收视率的还是报道本身的质量。
2.3 品牌节目太少
在美国, 电视界对栏目的品牌效应非常重视, 美国三大广播公司都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新闻杂志类节目的品牌。在中国, 各电视台的新闻杂志类节目, 类型丰富, 数量也不少, 除了央视的《东方时空》外, 能被观众记住的着实不多。这对电视台的整体形象塑造十分不利。因为新闻性节目是电视传媒的立身之本, 也是电视业竞争“出彩”的一大砝码。新闻性节目做得好不仅能够吸引收视率, 还将给电视台带来良好的声誉, 这是娱乐性节目所不能代替的。目前众多电视台的新闻性节目普遍缺乏创意, 雷同的多, 有个性的少, 有鲜明特色与风格的更少;从节目内容到包装, 到主持方式, 互相模仿, 形成千台一面。这样节目虽多, 观众的选择依然受限。在当今频道增多、节目丰富的情况下, 电视台宜取求异思维, 形成创新机制, 形成自己的独特个性与风格, 这才是媒体竞争的有效策略。
3 中国电视新闻杂志类节目的出路
在电视新闻杂志类节目形态大量仿制和克隆以及电视节目娱乐化的双重夹击下, 中国的电视新闻杂志类节目如何突围成为时下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以为各档电视新闻杂志类节目都应固守受众的需求, 并竭力围绕本栏目的记者、主持人以及某一主题来构建、打造自己的新闻节目。与此同时, 充分利用新技术, 打造节目品牌也将是电视新闻杂志类节目的大势所趋。
3.1 精办节目, 走主持人中心制
节目主持人是电视新闻杂志类栏目的主打, 节目主持人则是整个电视新闻杂志栏目的灵魂, 必得大力培养权威型, 明星型的主持人, 逐步从目前的制片人主导转向主持人主导制。主持人不能再只是名义上的“主持”, 被动服从制片人和编导, 而要成为电视新闻杂志类节目乃至频道真正的“灵魂”, 统筹自己的节目, 策划, 包装节目, 创办品牌节目, 专栏也要围绕主持人进行。
3.2 报道手法和多样化, 表现形式艺术化
动漫画。如今不少电视新闻杂志类节目中也用到了动漫画, 例如有一则新闻是讲述邻里之间矛盾事, 住在楼上的居民想要将一架钢琴搬进家里, 由于门小琴大, 不得不考虑从底楼邻居的阳台里把钢琴吊进屋里, 本来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 但是底层的居民要求楼上的人家留下五百元“买路钱”, 于是产生了纠纷。传统的报道手法可能是依靠语言叙述和背景画面相结合。然而在这一段电视新闻杂志中, 记者专门制作了一段完整的动画讲述了这一过程, 使观众犹如看了一段故事片。
音效。新闻中除配音之外还有两种常用的声音———
现场录制的被采访对象的讲话和现场背景声。当然, 为电视新闻杂志类节目配乐也是常见的, 但拟音对纪实来说是一种非常规做法。2004年3月19日的一则新闻报道了上海市一居民家中的天花板忽然坍塌的事故。由于不可能记录到坍塌实况, 于是, 记者在使用已损坏的天花板的镜头时添加了模拟坍塌的响声, 效果十分夸张。
模拟场面。通过模拟再现新闻事件的背景在纪录片中常有运用, 单纯的新闻中较为少见。该电视新闻杂志类中报道2004年2月15日的海宁特大火灾时, 现场的房屋已经灰飞烟灭, 前去采访的记者仅看到了一堆瓦砾。于是节目根据当事人的描述制作了一个微型的火灾现场, 配合记者的采访调查, 成为新闻报道的组成部分。显然, 观众看到的新闻画面并不是真实的纪录。
表演镜头。2004年3月18日的一则新闻反映的是一位女士将一条从国外带回的裤子拿到一家裁缝店加工, 孰料隔天去取时发现裁缝店转眼变成了烟纸店。整条新闻报道有一段精华之处, 那就是由那位女士亲自“扮演”女主角, 在“事发当天”赶到烟纸店诧异地大叫一声:“咦, 这里不是裁缝店嘛, 怎么变成烟纸店了?”记者在处理这些镜头时已经超越了纪实的界限, 于是小心谨慎地打上“模拟”字样的阶段, 使得这些带有演艺色彩的非纪实镜头的运用“合法化”。
表意镜头。央视《焦点访谈》栏目的一篇报道《难圆绿色梦》1995年荣获中国新闻奖和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专题类一等奖。其中记者在一个模仿人物视角的主观镜头上添加了绿色的植物边框, 象征他怀念从前绿色林园的心理活动。
3.3 培养节目的受众意识
现在的新闻传播总把受众的兴趣和需求放在第一位。从民主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看, 大众的知情权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从受众的接收角度看, 越来越多的人不再满足于仅仅知道事实, 还渴望了解更深层的东西, 把自己与媒体的接近权发挥到最大限度。电视媒介历来就有“受众为本”的意识, 电视新闻杂志类节目应该重视对受众的调查、研究和分析, 通过了解受众的有关信息更有针对性地设计节目构成、安排节目时间、制作和播出节目, 以求得节目传播的有效达到率。而对受众真正进行系统、全面、深入和科学的调查和分析的是需要下很大的功夫的。
3.4 经营品牌节目
21世纪媒体竞争十分激烈, 作为主流新闻媒体, 电视台需以高品质的新闻节目立足, 那么经营品牌的电视新闻杂志类节目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品牌新闻杂志类节目, 即由特定电视台制作、发布的, 具有该台形象及特色的新闻节目。品牌新闻杂志类节目除了具有一般新闻节目的价值要素外, 还具有公信力、唯一性、影响力和鲜明的独家特色。唯一性和独家特色是品牌新闻杂志类节目最具价值的所在, 它决定了观众在众多频道中如何选择。例如BBC、CNN、CBS等都有代表各自风格的品牌新闻杂志类节目, 有很高的知名度。
参考文献
[1]考第.威里斯顿.美国国际电视新闻报道的衰落和复苏[J].电视研究, 2002,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