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性专业化健康教育

2024-06-19

连续性专业化健康教育(共12篇)

连续性专业化健康教育 篇1

“非连续性教育”思想由德国哲学家、教育人类学家博尔诺夫 (Otto Friedrich Bollnow) 发展而形成体系。以往的教育学派通常把教育视为一种连续性的活动, 认为教育只需按照一定的程序对人的身心进行塑造即可, 教育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的种种困难和干扰给教育活动带来障碍, 它们令人不快。博尔诺夫提出的非连续性教育思想则认为, 人的成长过程中的非连续性事件, 如“较大的、威胁生命的危机, 对全新的更高级的生活向往的突然唤醒、号召, 使人摆脱无所事事状态的告诫和对今后生活举足轻重的遭遇等等”, [1]对个体的自我生成具有根本性的意义和价值, 是人的生命发展的构成部分。

国内外的研究已经表明, 在教师专业成长的各个阶段, 入职阶段是教师面临挑战和危机最多的阶段, 也是教师调整和变化最剧烈的阶段。初任教师的专业成长, 更多地体现了非连续性教育的特征。本文即依据博尔诺夫的“非连续性教育”思想, 对初任教师专业成长的规律与特征进行分析。

一、“危机”与初任教师专业成长

博尔诺夫将危机定义为“突然出现的较大的且又令人忧虑的中断了连续生活进程的事件”, [2]博尔诺夫高度评价危机所具有的价值:“向某个新的生命阶段的过渡只有通过危机才能得以实现”“只有在危机中或经历过危机我们才能成熟起来。”[3]

入职阶段往往是初任教师职业生涯中一个危机四伏的阶段, 对于初任教师可能遇到的危机与困难, 国内外研究者们已经列举了很多, 主要集中于教学能力不足、班级管理困难、人际关系障碍等方面。在笔者的访谈中, 一位青年教师回忆了自己刚入职时经历的危机:

我工作的头一年不算顺利。执教两个月后的第一次期中考试就给了我当头一棒。在八个平行班中, 我教的两个班平均分最低, 而且与别的班差距很大。成绩一出来, 来自四面八方的质疑和责难就包围过来, 学生看我的眼神充满了怀疑, 班主任因为我这科拖了班级后腿也表示出不满。更糟糕的事情发生在成绩公布一周以后。校长找到我, 告诉我有家长到学校来反映情况, 要求换老师, 学校决定让我只教一个班, 另一个班由一位资深教师接替。听到这些, 我的眼泪一下子流出来, 我知道, 我遭遇了失败, 我已经陷入了危机之中。

这位教师的处境可谓危机深重、四面楚歌, 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位教师的专业成长就会因此一蹶不振。博尔诺夫“非连续性教育”思想的价值就在于以一种更全面的观点来看待危机。在博尔诺夫看来, 危机固然会给人们的正常生活秩序带来混乱, 使人们在心理上感受到各种威胁与恐慌, 但危机也会在人的内心引起强烈的震撼, 在战胜危机的过程中, 人的精神力量会变得更为强大, 所以危机也可以成为人新的生命阶段的起点, 成为人走向成熟的促动性力量。对于初任教师来说, 为了回应专业生活中出现的危机, 他必须深刻地反省自身, 尝试调整现有的做法, 从而不断地超越自身, 获得专业上的成长。前面那位接受访谈的教师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走出危机、获得新生的实例:

期中考试这件事对我打击很大, 痛定思痛, 我开始深入地反省自己, 重新出发。经过认真分析, 我明确了自己教的班成绩不理想的原因: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不够深入;对于怎样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的东西办法不多;对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不了解;对课堂管理较为忽视等。在接下来的时间里, 我每个月都要听几十节课, 虚心向优秀教师学习;一有空就往教室跑, 通过与学生交流来了解学生的疑难, 把握学生数学认知的规律;至于备课则更是用心, 每备一课都要查阅很多资料, 做大量习题, 对各个教学环节反复琢磨。付出总有回报, 期末考试的时候, 我教的班成绩就上来了。

由此看来, 初任教师在危机与困境中“挣扎”的过程实际也是一个“化蛹成蝶”的过程, 其间虽有痛苦, 但也意味着新的生命形式的诞生。对于教育管理者而言, 初任教师面临危机的时刻也是开展入职指导的重要“节点”。

二、“遭遇”与初任教师专业成长

遭遇是博尔诺夫论述的“非连续性教育”的另一种形式。他认为:“只有少数重大的特定的经验可以称作遭遇, 它们闯入人的生活, 突然地、往往令人痛苦地中断人们的活动, 使之转向一个新的方向。这主要涉及与他人的遭遇, 它们命中注定要进入人们的生活 (在教育领域与教育者的遭遇) 。遭遇到的也可能是一种伟大的艺术品, 也可能是某一哲学家的著作, 它将导致有关人的生活发生重大的改变。遭遇无论如何只是一种非连续的形式, 它以粗暴的方式突然地中断通常是连续性的生活过程, 并给其一个新的方向。”[4]

博尔诺夫将遭遇与人的发展的新方向以及人的形成和自我成长联系起来, 这一点对初任教师的专业成长颇有启示。初任教师不是生活在真空中, 必然地要与某个人、某件作品、某项事件甚至某次灾难发生遭遇。

首先是初任教师与“人”的遭遇。博尔诺夫指出:“真正的自己决不是在平静的连续性的发展中形成的, 原则上只能在与他人的遭遇中, 最直截了当地说总是与‘你’, 与一个具体的其他人的遭遇中才能形成。”[5]初任教师在自己的专业工作中必然要与形形色色的人遭遇, 这种遭遇具有触动初任教师思考的价值。当初任教师遭遇一位乖张暴戾的学生, 这种遭遇可能触发初任教师对“如何教育问题学生”这一问题的思考;当初任教师遭遇一位不修边幅的同事, 这种遭遇可能触发初任教师对“如何维护教师形象”这一问题的思考;当初任教师遭遇一位功力深厚的名师, 这种遭遇可能触发初任教师对“优秀教师都优秀在哪里”这一问题的思考;等等。初任教师与他人的遭遇不仅发生在现实中, 阅读他人的作品, 也是一种与人遭遇的形式。

其次初任教师与“事”的遭遇。按照博尔诺夫的观点, 这里的“事”不能理解为鸡毛蒜皮的小事, 而是指那些能够极大地影响初任教师专业成长进程的“关键事件” (crirical incidents) 。所谓关键事件是指教师专业生活中的重要事件, 教师要围绕该事件做出关键性决策, 它促使教师选择特定的专业行为, 并通过自我澄清的过程对自己的专业进行解构和重构。[6]当关键事件突然地横亘在初任教师面前, 要求初任教师必须给予解决时, 它带给初任教师的无疑是挑战与焦灼。在笔者的访谈中, 一位教师回顾了自己执教第一年遭遇的关键事件:

上课刚5分钟, 坐在后排一位女同学突然大喊:“我的钱丢了, 我丢了三百块钱!”教室里一阵骚乱, 学生议论纷纷, 把目光投向站在讲台上的我。我从未遇到这样的事, 正不知所措之际, 一个学生提议:所有同学都到走廊去, 由老师对每个人的书包和桌洞进行搜查。他的建议得到一些同学的支持, 我也没多想, 就同意了这个意见, 结果什么也没搜出来。当学生再回到教室坐好的时候, 丢钱的女生趴在桌子上哭, 我刚要过去安抚她, 前排又传来课本重重地砸在课桌上的声音, 看得出那位男同学对于刚才的搜查之举非常愤怒……这件事教育了我, 如果今天再发生类似的事情, 我想我会处理得更圆满。

博尔诺夫指出:“什么地方发生遭遇, 整个精神世界的关系就会立即发生变化。”[7]就上面那位教师而言, 她在遭遇突发事件时, 表现得惊慌失措, 对事件的处置也不合理, 但我们不能因此否定这次遭遇的价值。初任教师一旦从这种令人窒息的遭遇中挣脱出来, 就会创造出一种全新的专业活动方式, 他的意志力、判断力和心智力都将得到增强。并且这种遭遇通常会成为初任教师专业生涯中精心收藏的重要体验, 能够帮助他更明智地应对类似的情境。

三、“唤醒、告诫”与初任教师专业成长

博尔诺夫认为, 唤醒产生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之间, 它使“主体的人在灵魂震颤的瞬间感受到一种从未体味过的内在敞亮, 他因主体性空前弘扬, 而获得一次心灵的解放”。这种唤醒“使心灵不再在习惯的诱引下沉睡, 而是在剧烈的震荡中, 荡涤尽情感的自然状态, 使纯真的心灵获得更新与复活”。[8]博尔诺夫又指出, 要唤醒人的心灵, 可以采用告诫的方法。“告诫和激发是一种教育措施, 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其作用, 人的发展经常会由于障碍和偏离, 或者普遍地由于人的弱点而告中断或误入歧途, 这时就要借助外部的推动使中断的发展重新走上正轨。一个人借助于自然的力量很少能做到这一点, 所以只要一有衰退的危险, 就需要他人不断地给予告诫并激发他的意志力。”[9]

初任教师在其专业成长过程中可能困于无知、陷于陈规而不自觉, 也可能意志消沉、心生倦怠而无法自拔, 此时就需要周围的人对其进行唤醒与告诫。唤醒与告诫是通过对话而进行的启迪与点化, 它的作用是将人从沉睡和无知状态中解放出来。通常而言, 令初任教师觉悟的唤醒与告诫来自周围的“重要他人”。“重要他人”是社会学上的术语, 指的是在个体社会化以及心理人格形成的过程中具有重要影响的具体人物。“重要他人”对初任教师的唤醒与告诫,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 “重要他人”通过唤醒与告诫, 可以使初任教师持有的那些习焉不察、习以为常的不当的观念和做法被揭露、被扰动, 从而获得了改进的可能性;另一方面, “重要他人”的唤醒与告诫也能够为初任教师提供丰富的信息和经验, 帮助他们尽快地减少专业上的无知与盲点。上述两个方面如果用佛学的语言来表述就是“当头棒喝”和“醍醐灌顶”。 (1) 一位教师在访谈中谈到了刚入职时自己的师傅对他的唤醒与告诫:

我刚工作时, 学校让李老师当我的师傅。李老师年近退休, 是学校有名望的教师, 业务水平没的说。拜师后第一次交流, 李老师就严肃地提醒我:千万不要动学生。见我有些不解, 她又说:现在家长、学生维权意识都很强, 年轻人有时控制不好情绪, 一旦冲动体罚学生, 后果是很严重的。李老师的忠告我一下子就记住了。后来学校安排我当班主任, 我第一次做班主任, 非常有热情, 几乎事必躬亲。有一天我正在清点收上来的班费, 李老师看见了, 就告诉我说当班主任要学会放手, 其实很多班级事务学生自己就能做好, 他们也愿意去做, 像管理班费这样的事情, 就应该交给学生, 这样既能培养学生办事的能力, 又能将教师解放出来。我听了李老师的话, 恍然大悟。

唤醒与告诫是主体间的教导和倾听, 是一方对另一方的关切和负责, 也是两个视界的碰撞与融合, 更是两个灵魂的交往与对话。唤醒与告诫的前提是有人愿意承担这一责任, 而初任教师自己也愿意接受他的唤醒与告诫, 这无疑需要双方建立起一种没有利益冲突的、亲近且坦诚的“我—你”关系。因此, 从根本上说, 唤醒与告诫依赖于一种以合作与分享为核心精神的学校文化, 在这种文化情境中, 教师之间的关系才有可能由同事关系升级为伙伴关系, 而只有彼此有“深交”的伙伴才能彼此敞开自己的内心世界, 才能不求回报地协助他人提升思想、重整行动。

四、小结

“非连续性教育”思想的核心概念, 如危机、遭遇、唤醒与告诫等均可用于对初任教师成长的解释, 这一思想启示我们关注教师成长过程中“磕磕绊绊”的价值, 引导我们正视教师成长的生成性、境遇性与顿悟性特征, 为考察初任教师的成长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

参考文献

[1][2][3][4][5][7][9][德]博尔诺夫.教育人类学[M].李其龙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58, 62, 63, 58, 58, 59-60, 65.

[6]Sikes, P, etal.Teacher Careers:Crisis and Continuities[M].UK:Falmer Press, 1985:57.

[8]邹进.现代德国文化教育学[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 1992:142.

连续性专业化健康教育 篇2

甲方:乙方: 为加快 标段 的施工进度,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及天津市有关规定,遵循平等、自愿、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经甲乙双方协商一致,签订本合同。工程名称: 2 工程地点及范围:

2.1工程地点:

2.2工程内容:800 mm厚地下连续墙围护结构工程施工,详见图纸。3 承包内容

3.1 负责工作范围内的原有路面凿除、场地平整、道路硬化,地下连续墙施工的管线剖验以及地连墙施工所需机械设备的进出场及就位。

3.2 钢筋砼导墙:放样、管线刨验、机械挖土、装车、沟槽排水、人工修整、浇捣砼基层、钢筋加工绑扎、配模、立模、浇捣砼、养护、墙后回填土、导墙凿除、安全防护、文明施工等全部内容。

3.3 地下连续墙成槽:含机械进出场、引孔成槽、地下墙接缝清刷、空压机吹气搅拌、吸泥、清底臵换、文明施工等全部内容。

3.4 泥浆:泥浆池制作与废弃、泥浆制备、供浆、回浆、泥浆外弃、泥浆池砌筑、安全文明施工等全部内容。

3.5 钢筋笼及钢板制作:含加工场地硬化、钢筋笼制作、现场安装;钢筋接驳器、主筋连接套筒(其中主筋连接套筒由甲方委托第三方加工制作,套筒原材料、加工制作、安装等费用全部由乙方承担,费用从乙方计量款中扣除)、预埋件及及保护层钢垫板制作安装、声测管安装、注浆管安装、钢筋接头委外力学检验等全部内容。

3.6 吊装:吊装设备进出场、钢筋笼加固、吊装、入孔安放等全部吊装内容。3.7 浇筑:地下连续墙砼浇筑含注浆管埋设、墙趾注浆、泛浆和损耗、试件的抗压及抗渗试验、成墙后的安全防护等费用。(如果墙趾注浆由甲方委托第三方专业队伍

甲方代表: 乙方代表:

完成,其中材料费由甲方承担,人工、机械费用由乙方承担,费用从乙方计量款中扣除)。

3.8 吊拔锁口管:锁口管的组装、入槽就位、灌注砼过程中移动、拔除、拆卸、冲洗、堆放等所有内容。

3.9 渣土外运:包含土方装载、倒运、弃臵、往返运输及运输过程中道路清扫等所发生的一切内容。

3.10 超声波检测:包含地下连续墙成槽检测费用、协助配合甲方进行成墙超声波检测。

3.11 地连墙后期处理:含所有堵漏、地连墙墙面鼓包砼、地连墙预埋件缺陷处理等费用。

3.12 未明示的为完成以上工作内容所需的其它全部工作。乙方在本合同签订前,乙方汇现金 拾 万元(大写)到甲方帐户,作为本合同的履约保证金。履约保证金待工程竣工验收全部合格后,视乙方履约情况决定是否退付及退付的具体额度(不计息)。承包方式:采用专业承包模式。

5.1承包综合单价:地连墙 元/立方米(含钢筋笼制作吊装入孔),综合单价包含第3条款全部工作内容,合同总价暂定为 元。

5.2本合同对地下连续墙工程作业的工费、材料费、机使费以及间接费、安全质量管理及培训费用、劳保基金、税金等为完成合同约定的第3条承包内容而发生的费用进行承包。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和工程验收后,甲乙双方不得以任何理由要求调整本合同单价,即使国家和省、部所颁布的法律、法规、规范、验标发生修改或变更,合同单价也不作调整。

5.3 本合同单价中相关内容的费税均由乙方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自行缴纳,并给甲方提供天津市建筑业发票。

5.4 合同价格除包含完成合同规定的承包内容而发生的全部费用外,还包含施工队伍调遣、机械设备进退场、承包人装备险及职工的(人身)事故险、未单独计列的生产生活用临时设施等为本工程的顺利实施而可能发生的一切费用。

5.5 本合同最终结算的依据以乙方实际完成的符合合同约定质量标准的工程数量,结合本合同附件中所列单价确定结算总价。最终数量的确定以第6条约定办理。

甲方代表: 乙方代表: 计量及支付

6.1执行甲方验工计价程序及规定。每月20日由甲乙双方现场收方,确定乙方当月完成的工程数量,工程数量以乙方当月实际完成符合本合同约定质量等级的数量为准(地连墙收方需扣除顶圈梁部分),月度计量截止时间为每月20日。

6.2 依据甲方总工最后签认的工程数量和本合同约定单价,以不大于业主对甲方计量为原则对乙方进行计量。

6.3 本合同预留结算总价的 10 %作为保留金。其中: 5 %作为质量保证金,按照保修条款规定返还;其余 5 %作为安全、环保、民工工资发放等的保证金,末次结算完毕后支付。(均不计息)

6.4业主批准的计价款到达甲方帐户后30日内,由甲方扣除合同规定的应扣款项(包括保留金、甲供材料、垫付款、罚款、奖金等)后,通过银行转帐分次支付应付款。

6.5 甲方因资金紧张造成的延期支付,乙方同意甲方不承担延期支付的利息。6.6 本工程甲方不支付预付款。

6.7 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凭经甲方有关部门审核签字的结算单和合同书进行末次计价并签订末次结算协议,办理退场手续,工程余款根据甲方资金的实际情况一次或分期支付,不计息。

6.8 乙方指定 为本工程计量支付资料的签认人,负责办理计量支付手续并复核签认。工期

7.1 进场施工日期:200 年 月 日,竣工日期:20 年 月 日。7.2 除下列原因经甲方书面同意,工期方可顺延外,乙方每拖延一天罚款10000元。7.2.1 因不可抗力造成的工期延误; 7.2.2 业主同意的工期顺延; 7.2.3 因重大变更引起工程量增加。

如业主要求工期提前或缩短时,施工工期由双方另行约定。8 材料供应、结算

8.1 为了保证工程质量,经双方协商同意本工程所用 钢筋、钢板、铁件、声测管、注浆管、成品砼 等由甲方按材料设计用量限额供应,甲供材料详见附件一《甲方供应材料一览表》。甲供材料交货地点为乙方料库或料场,乙方负责材料进场后的全部装卸

甲方代表: 乙方代表:

工作(包括二次搬运等)。乙方依据材料计划及甲方材料管理程序办理领料手续。乙方指定 为本工程材料领用人,负责材料的领用和签认工作,其他人不得签认,如由他人代签而发生的一切经济损失全部由乙方承担。甲供材料结算日期与月度计量时间同步。

8.1.1所有甲供材料费由甲方承担,不包含在合同单价中。材料消耗在甲方规定用量以内的部分,不扣除材料款。

8.1.2甲供材料消耗应控制在限额以内(钢板、预埋铁件等按设计数量供应;商品砼充盈系数和损耗按 5 %考虑、钢筋损耗按 2 %考虑)的,按照8.1.1条规定扣除材料款;材料消耗量每月核算一次,超出限额的部分,按照市场价单价扣除材料款,并且在当月计量款中扣除。

8.1.3甲供材料的正常合理节约部分的权益归甲方所有;非正常节约部分,甲方追究乙方责任。

8.2 开挖出的土石方运输费用已包含在相应开挖单价中。

8.3 合同明确的甲供材料,乙方必须无条件使用,严禁自行采购,否则甲方有权认定乙方使用了不合格材料,乙方必须无偿返工并承担由此造成的一切损失和责任。

8.4 除以上材料外,其他材料由乙方自购。若其他材料乙方采购有困难,甲方可以协助乙方采购,费用由甲方从当期计价款中扣除。若因市场原因,甲方无法组织供应,乙方自行解决,甲方不承担任何责任。

8.5由乙方自行采购的构成工程本体的材料,必须遵守甲方材料采购的有关规定,符合甲方合格分供方的要求,并经甲方和监理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否则,甲方视使用该材料的工程为不合格,乙方必须无偿返工并承担由此造成的一切损失和责任。

8.6 施工用水、施工用电

8.6.1 施工用水由乙方自行解决并承担费用,水费及管路费用已包含在合同单价中。(若甲方统一供应,则水费按照乙方实际用量和约定的供水单价在月度计量中扣除,水费 7.0 元/吨。)

8.6.2 施工用电的高压线路及变压器由甲方统一架设和安装并承担费用;低压线路200米施工范围内由乙方自行架设并承担费用;电费(电费: 1.0 元/度)按照乙方实际用量和约定的供电单价在月度计量中扣除,电损由各分包方分摊;乙方应自备发电机,以备停电使用;乙方的所有用电设施配臵必须符合JGJ46-2005《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

甲方代表: 乙方代表:

技术规范》要求。电费、自备发电机及低压线路费用已包含在相应合同单价中。

8.6.3乙方自行解决临时住房,费用自负。

8.7因天气、便道等原因致使车辆无法正常进入工地,乙方应积极派出机械配合,保证材料到场,若乙方不配合造成材料短缺,所引起的损失和费用乙方自负。

8.8 乙方必须服从甲方统一安排,按工程数量有计划的从甲方料库提取甲供材料。8.9 乙方每月20日以前向甲方物设部上报下月甲供材料的书面材料计划,若不及时上报造成的一切损失和费用乙方自负。施工机具设备及周转材料的供应及结算。

9.1 本工程所用施工机具设备及周转材料均由乙方自行解决并承担费用。9.2 乙方承诺投入本工程的机具设备及周转材料详见附件二《乙方投入设备及周转材料一览表》。

9.3乙双方投入本工程的设备及周转材料,必须保证符合安全性能要求。9.4 乙方机具设备及周转材料进场后,由乙方向甲方提供进场机具设备的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检验报告(起重、吊装设备)及相关机具设备的产品说明书,由双方现场签字确认。安全性能或状态不符合要求的机具设备及周转材料在鉴定后3日内清理出场。乙方设备发生安全事故,损失由乙方自负。

9.5 乙方机具设备及周转材料进场后,由甲乙双方共同对安全性能符合要求的进场机具设备及周转材料进行现值评估,评估结果由双方签认后作为本合同的组成部分。

9.6 乙方同意:若乙方中途退场,其进场机具设备及周转材料甲方需要继续使用时,按照9.5条机具设备及周转材料进场评估现值扣除施工期间折旧后转让给甲方,折旧标准执行“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设备管理规则》及周转材料摊销”的规定。临时设施

10.1 本工程的临时设施除合同条款特别说明外,均已包含在正式工程合同单价中,由乙方负责实施、维护及拆除并承担费用。

10.2 乙方临时设施的选址、规模、建设标准必须遵守甲方的统一规划方案。乙方临时设施完成后,由甲乙双方共同对乙方临时设施投入成本进行估价,经双方签认后作为本合同的组成部分。

10.3 乙方同意:若乙方中途退场,包含在正式工程合同单价中的临时设施,甲方需要继续使用时,按照10.2条的临时设施成本估价和已完成价值占合同总价的比例折

甲方代表: 乙方代表:

旧后转让给甲方;单独计量或甲方无偿提供乙方使用的临时设施,由乙方无偿交还甲方,影响正常使用的损坏部分,由乙方负责维修或赔偿费用。工程质量

11.1 乙方必须按照 天津文化中心交通枢纽工程土建第二标段 施工设计图及配套图纸、天津市《钢筋混凝土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规范》(DB29-103-2004)、技术交底书等有关规定组织施工,执行甲方制定的项目质量计划规定,工程质量等级为优良。

11.2乙方应保证自己的资质和经验适合本工程,并提供合法的资质证书等证明文件;乙方对甲方提供的技术要求、质量标准和工作指令负有复核的责任和义务,由此造成的损失由双方共同承担。因乙方原因造成的工程质量缺陷或未达到上款约定的 质量等级,均由乙方承担相应责任和费用。

11.3 乙方对未达到上款约定的质量等级的工程和有缺陷的工程进行无偿返工或修补,并承担因此而发生的全部费用。如返工或修补后仍达不到本合同约定的质量等级,乙方应按工程的实际损失进行赔偿;甲方有权自行或委托他人对不合格工程和有缺陷的工程进行返工或修补,其返工或修补费用由乙方全部承担。

11.4 因乙方施工原因造成的地连墙漏水,由乙方负责堵漏和修复,费用由乙方全部承担;因地连墙施工或质量原因造成的地连墙周边建筑物沉降、倾斜等,责任由乙方全部承担。

11.5因工程质量原因返工,造成工期超过本合同第7条约定者,按本合同违约条款办理。隐蔽工程检查

乙方应严格对隐蔽工程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向甲方质检工程师报检。甲方质检工程师应在24小时内,对隐蔽工程进行复检,并提请监理检查。检查合格签字后,乙方可进行隐蔽。检查不合格,乙方应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修整并重新报检。未经检查,乙方擅自隐蔽,甲方有权要求重检,由此造成的费用增加和工期延误由乙方负责。测量放线 13.1 施工控制网

甲方根据本合同《技术条款》规定的期限内,向乙方提供测量基准点、基准线和水准点及其书面材料,并根据上述基准点(线)以及国家测绘标准和本工程精度要求,测设施工控制网。乙方使用时负责管理好甲方布设的施工控制网点,若有丢失或损失,应

甲方代表: 乙方代表:

及时报甲方并要求甲方修复,其所需的管理和修复费用由乙方承担。

13.2施工测量

甲方负责施工过程中的施工测量放线工作,乙方提供必要的人员等进行配合,并负责保护相应的测量成果,若有丢失或损失,由乙方承担相应责任(每个点补测费用为200元整)。试验

14.1材料试验:甲方负责钢筋、钢板的原材料进场检验,费用由甲方自己承担; 14.2乙方负责钢筋的机械连接、焊接、砼试件的抗压、抗渗等检测费用,检测由甲方委托检测。

14.3甲方需要乙方配合的人员、材料设备等乙方需积极配合并承担相关费用。15 施工安全、职业健康、环境保护

15.1 乙方必须对全体施工人员的安全负责,开工前必须进行岗前培训和安全教育,特殊工种必须按国家法律、法规要求持证上岗。乙方必须将岗前培训、安全教育记录以及特殊工种操作证复印件报甲方安质部备案。

15.2 乙方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有关安全规定及操作规程组织施工,教育、督促全体施工人员认真落实各项安全制度、措施和要求,特别是要遵守针对本工程施工特点(及重大危险源)的施工安全规定。

15.3 乙方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制定出严密的安全防范措施及应急预案,消除事故隐患,杜绝各种事故;加强对人员驻地、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及各项措施和设施落实。确保人员、设备、物资、工程的安全,费用自理。承担因管理不善、防护设施不全以及违章操作等原因造成进入现场的施工人员、非施工人员伤亡事故责任及费用。

15.4 乙方应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有关部门的法规、法令、政策、职业健康及环保条例,按施工操作规程文明施工;甲方为乙方作业人员配备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品,在每月计量款中扣除相应费用;乙方所有需进场施工人员必须经县级以上医院对其进行健康检查;制定合理的环境保护措施,做好现场的管理及布臵,生活、建筑垃圾和废弃物要妥善处理,集中堆放,不得随意堆放。如果因乙方原因发生各种环境污染、人身伤亡、机械设备损坏及其他事故均由乙方自行负责处理并承担费用,甲方可以协助但不承担任何费用及连带责任。

15.4 现场文明施工:乙方必须保证现场无泥浆泄漏、运输车辆无洒落、带泥,出入

甲方代表: 乙方代表:

车辆需清洗干净,防止污染城市道路,杜绝随意排放污水、胡乱丢弃建筑垃圾,每天有专人清扫现场。乙方至少安排三人专职负责现场文明施工,甲方每月对乙方现场文明施工进行检查评比,按文明施工管理规定进行奖罚。双方权利与义务 16.1 甲方

16.1.1 全面负责与设计单位、业主、监理的联系和协调工作。

16.1.2 负责该工程项目控制测量、复测、试验工作,及时提供设计图纸、工程地质及地下管线等有关资料(变更原因影响的除外),负责施工、安全技术交底,协助解决施工中出现的技术难题。

16.1.3 负责按合同约定供应本工程所需的材料。

16.1.4 负责依据业主、监理及上级管理单位和部门的要求,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制定各项管理办法并送达乙方。

16.1.5 向乙方派出工地代表,代表甲方履行本合同。本合同工地代表为 迟敬来。16.1.6 向乙方派出质量监督员,监督乙方施工质量、现场管理、原材料使用。对不符合技术规范及质量要求的行为,有权要求乙方停工整顿或依据甲方的管理规定进行罚款。甲方质量监督员受甲方工地代表领导。

16.1.7 按照本合同约定的质量等级及施工图设计(含变更设计)、该项目规定使用的《技术规范》、甲方有关技术文件要求对乙方所施工的工程进行检查、验收、评比、兑现奖罚。

16.1.8 负责按本合同约定办理结算、支付。

16.1.9 甲方有权根据业主对工期的要求及乙方合同履行情况,调整工程内容和工程数量,乙方不得因工程内容和工程数量调整而可能导致的任何损失要求甲方赔偿。

16.1.10 甲方有权合理调动乙方现有机械,进行有偿使用,乙方不得无理拒绝。16.1.11 甲方提供水、电接接口,道路等临时设施的使用与维护管理由乙方承担费用。收费标准为水费7.0元/吨,电费1.0元/度。

16.2 乙方

16.2.1 复核甲方提供的设计图纸、技术交底等有关技术文件和资料,按照图纸、交底、规范要求组织施工。负责日常施工测量、配合监控量测及现场试验工作并及时上报资料,完成安全应急预案的准备和实施,严格执行甲方的施工计划和现场安排,向甲

甲方代表: 乙方代表:

方提供各工序的原始施工记录。

16.2.2 对甲方供应材料和设备进行复检并办理签认手续。

16.2.3 必须提供构成工程本体的自购材料出厂合格证、检验合格证。

16.2.4 自行解决承包内容中规定的由乙方完成的“三通一平”、临时设施的施工、管理和维修,以及完工后拆除工作。

16.2.5 按照国家现行法律法规和当地政府规定与劳务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并报甲方备案。

16.2.6 按照国家现行有关法律法规自行制定劳务人员的工资待遇,按时支付劳务人员工资,并按甲方要求将发放的工资表、计工表报甲方备案。

16.2.7 乙方施工时所需的临时房屋、工棚、场地的修建服从甲方的统一安排。按规定为劳务人员提供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品或费用。按照国家或当地政府的规定为劳务人员办理保险。

16.2.8 按照国家现行法律法规自行安排劳务人员节假日休息,承担相应的费用支出。

16.2.9 按乙方承诺条件及施工计划需要,组织自备施工机具设备和周转材料准时进场;机具设备和周转材料进场后,没有甲方的同意,不得擅自调离,且性能满足施工需要。否则视为乙方违约,按违约条款处理。

16.2.10 自行解决、协调与当地政府和市民发生的纠纷和矛盾。16.2.11 按照工程需要提供夜间或非夜间施工照明、看守、维护和警卫。16.2.12 负责工程交工前的保护和看管。

16.2.13 作好临近建筑物和地下管线的保护。遵守国家、地方、业主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规定,承担实施环保措施而发生的费用。

16.2.14 及时通知甲方对隐蔽工程进行检查。

16.2.15 未经甲方书面授权,不得以甲方名义从事任何活动。

16.2.16 承担因乙方原因导致业主对甲方的罚款以及甲方对乙方的罚款,罚款在乙方月度计量款中扣除。

16.2.17 遵照甲方各项管理办法的要求及规定,安排组织施工管理并上报资料。16.2.18 遵照甲方相关管理体系运行要求及规定,加强相应的质量、环境保护、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措施。

甲方代表: 乙方代表:

16.2.19 负责对甲方提供的图纸、数据进行复核。

16.2.20 乙方必须按照甲方的专项施工方案或技术交底施工。

16.2.21 乙方在施工过程中,有保护和维护施工道路的义务,因乙方原因损坏或损伤所通行的道路,责任及费用均由乙方承担。

16.2.22 乙方需配备泥浆检测设备、砼坍落度试验仪器进行自检。

16.2.23 乙方在施工时,必须成立文明施工队,按天津市及业主要求负责施工现场文明施工(包括围挡的清洗、维护;施工现场的环境卫生等),乙方文明施工队受项目部施工负责人所领导。

16.2.24 乙方废弃泥浆、弃土、弃渣外运时,必需向当地环保部门办理相应的环保手续。

16.2.25 乙方撤离现场时,应清除并运出乙方的装备、剩余材料、垃圾和各种临时设施,做到现场和工程整洁,达到甲方认可的使用状态。若甲方清理,则因此而发生的费用由乙方承担,甲方将从应付乙方的款项中扣除。

16.2.26 乙方机械设备、人员进出场时,乙方均应向甲方提交清单,并经双方签字确认。

16.2.27 乙方应妥善保管好项目部提供的主材。

16.2.28 乙方应该对自有的或租赁的机械设备进行日常的检修和检测。17 不可抗力

在本工程的不可抗力指战争、入侵,核反应堆辐射或放射性污染,军事或非军事政变或内战,以音速或超音速飞行或其它飞行物体所引起的压力波,烈度八度以上(含八度)的地震、龙卷风、台风、洪水、泥石流的自然灾害或地质灾害等。设计变更

18.1 甲方有权根据业主和监理要求对本工程进行设计变更,乙方必须认真执行,乙方不得因工程变更而可能导致的任何损失要求甲方赔偿。

18.2 施工中乙方不得私自对工程设计进行变更,因乙方擅自变更设计或施工不当而引起的变更设计所发生的费用和由此给甲方造成的损失,由乙方承担,延误的工期不予顺延。

18.3 变更价款的确定:经监理、设计院及业主单位批准的工程数量变更增加或减少,按照乙方实际完成并经甲方总工审定的变更数量,结合合同附件中的细目单价对乙

甲方代表: 乙方代表:

方进行计价;无单价的项目,由甲乙双方协商确定。索赔

在合同实施过程中,不论因何种因素影响,甲方均不接受乙方提出的任何调价索赔申请。因不可抗力因素引起损失的,互不承担赔偿责任。但乙方应在事件发生后12小时内书面告知甲方,必须在事件发生之日起5天内上报有关资料。奖罚规定

20.1出现一般质量事故,除令乙方停工返修外,对乙方处以10000元的罚款,连续两次出现不合格工程,甲方有权勒令乙方退场,并由乙方承担相应责任及费用。

20.2乙方发生严重打架、斗殴、违法乱纪等行为并给甲方声誉造成重大影响的,一次性对乙方处以10000元罚款。

20.3乙方发生重大伤亡事故,除乙方承担相应责任及全部费用外,每伤1人对乙方处以10000元罚款;每死亡1人对乙方处以 200000元罚款。

20.4乙方现场施工负责人不请假外出连续5天以上或累计15天以上不在工地的,每次罚款10000元,乙方现场施工过程中拒不服从甲方现场管理,每次处以5000元罚款。

20.5以上奖罚款甲方向乙方出具通知单,乙方必须签收,甲方在乙方月度计量款中扣除;如果乙方不签收,甲方有权单方面从乙方月度计量款中扣除。违约责任

21.1如发生下列情况之一者,视为乙方严重违约,除没收乙方履约保证金外,甲方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并要求乙方承担由此给甲方造成的一切经济损失。

21.1.1 工期严重滞后,连续两个月不能完成甲方施工计划,甲方有权单方面终止合同,不承担乙方任何费用。

21.1.2 工程质量达不到第11条的约定。

21.1.3 乙方承诺和按现场施工实际需要进场的人员、设备,若乙方不能按时组织到位,则甲方有权根据施工的整体需要,另行安排施工队伍和机械设备进入本合同所列工程范围内加快施工进度。

21.1.4 乙方不服从甲方工地代表的调度指挥或不执行甲方的管理规定。21.1.5 乙方出现偷工减料行为,甲方有权将乙方驱逐出场。

21.1.6 乙方施工管理混乱,施工中出现严重的安全事故、质量事故、进度严重滞

甲方代表: 乙方代表:

后受到业主的黄牌警告、通报或红牌,合同自动终止,乙方无条件自行撤出现场。

21.1.7 乙方将其承包的全部或部分工程分包、转包给他人,则甲方有权单方面终止合同。

21.2 乙方在施工过程中,非甲方或业主原因造成的乙方退场,甲方将不返还乙方履约保证金,并对乙方处以合同总价10 %的罚款。

21.3 乙方不论何时及何种原因提出退场,都必须提出书面申请,经甲方同意后并签订退场协议后方可退场;在未签订退场协议前,乙方必须保证合同正常履行,不得单方面停工,否则,乙方承担由此给甲方造成的损失。

21.4一方违约后,另一方要求违约方继续履行合同时,违约方承担上述违约责任后仍应继续履行合同。工程保修

22.1 本工程自工程正式验交业主开始,缺陷责任期为 两 年,保修金待缺陷责任期满,款到甲方帐户后结算支付。

22.2 如缺陷责任期内发生保修事件,乙方应按甲方通知的时间及时维修。若乙方不及时到场维修,甲方有权自行维修或委托他人维修。甲方自行或委托他人维修所发生的费用由乙方承担。合同解除

23.1 甲乙双方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合同;

23.2 因不可抵抗力致使合同无法履行,可以解除合同;

23.3 乙方将其承包的全部工程转包给他人;或将其承包的全部工程肢解以分包的名义转包给他人;或假劳务之名,行分包之实,甲方有权解除合同;

23.4 本合同其他条款约定的合同解除条款。

23.5 一方要求解除合同应以书面形式告知对方。合同解除后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因合同解除给对方造成的损失。争议的解决

在合同执行期间如发生争议,由双方本着公平、合理的原则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双方自愿约定:任何一方只能向天津市河北区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其他

24.1 除甲方责任之外,无论何种原因造成乙方人员、机械设备停窝工,所发生的

甲方代表: 乙方代表:

损失均由乙方自行承担。

25.2 一旦甲方有指令(基于乙方有违约事件发生的前提),乙方应按要求的时间和方式暂时停止本工程或部分工程的施工,在暂时停工期间,乙方应妥善保护本工程或其部分工程的施工,并保障其安全无损。因此而发生的工期延误和费用损失,乙方无权要求甲方予以赔偿。

25.3 双方还应对本合同内容及双方相互提供标有密级的文件保密,违者应对泄密造成的后果承担责任。

25.4 本合同未尽事宜双方另订补充协议。

25.5 本合同自双方签字之日起生效。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工程价款结算完毕,除保修条款外,其余条款自动终止。保修条款待保修期满后自动终止。

25.6 本合同一式肆份,其中甲方贰份,乙方贰份。以下无下文

附件一 《工程量清单》

附件二 《甲方供应材料一览表》

附件三 《乙方投入设备及周转材料一览表》

甲 方: 乙 方: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连续性专业化健康教育 篇3

关键词:高职教师;专业技能;可持续性发展

一、引言

职业技术教育是国家经济发展与民族进步的关键,也是个人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数以千万计的技能型人才和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我国目前对人才的需求存在一个众所周知的矛盾,一方面是急需技能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另一方面是每年数百万毕业生面临就业困难。其主要原因是:用人单位需要专业性,实用型人才;要求职业院校的学生做到学校与岗位的“零距离”对接;要求被聘人才具有直接上岗的能力。这给职业技术院校培养社会经济发展所需的合格人才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要满足社会对人才的这一要求,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其中,职业院校配备高技能的专业师资队伍就是其中一方面。在此,笔者只就高职教师专业技能的可持续性发展进行浅论。

二、目前高职院校教师在专业技能方面的不良现状

(一)一线的教师流失严重

近年来,由于社会对专业技能人才的急需和高薪,使得高职院校中部分教学水平高和专业技能强的老师,或具有“双师”资格的教师离开学校,到社会受聘于某单位或自主创业,不再担任和过问教学工作。

(二)部分教师的知识、能力结构单一

大学院校的毕业生,经过教育教学理论培训,获得教师资格证,具有教师的基本素质,但是缺乏专业技能,只能单一进行纯理论教学。而来自生产一线的教师,具有高职称或拿到了某种职业资格证书,有良好的专业技能,但缺少相应的教学理论和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不能很好地将实践知识与理论知识相结合。而有一些教师虽然拿到了某种职业资格证书,由于种种原因,却未能真正掌握相应的技能,一些“双师型”教师名不副实。

(三)许多专业课教师实践能力较低、教学与生产一线脱节

由于培训、进修的渠道有限,时间的不连续性,导致了高职教师的专业技能无法可持续性发展。教师普遍存在理论知识陈旧,落后于专业的发展、行业的变化。知识的更新和实践能力很难做到“与时俱进”,无法帮助学生通过由实践中形成感性认识及对具体的实际问题的分析与解释来学习与巩固理论知识,从而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进而无法及时地为企业培养所需人才。

三、可持续性发展高职教师专业技能的必要性

(一)可持续性发展高职教师专业技能可提升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

影响高职院校的竞争力的因素很多,但人的因素是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对于一所高职院校,学生的技能应用水平和就业率密不可分,而学生的技能应用水平与教师专业技能水平的高低密不可分。高职教师专业技能的可持续性发展可以不断地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提高其多种技能及教学水平,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多方位的、灵活的就业能力,努力做到名师出高徒,使学生在将来的职业道路上减少堵塞的可能性,最大限度的满足社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同时也提升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

(二)可持续性发展高职教师专业技能可以使学生和企业“双赢”

职业教育是一种技术教育,是以突出技术能力培养为特色的一类教育,每一位学生在校期间,均渴望同步了解本行业对毕业生的技能需求状况,并能在离开学校前得到老师的帮助并掌握相关技能;而对于企业来说,亦希望学生能具备较强的技能,尽快地上岗。要使学生和企业“双赢”,高职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起到至关重要的沟通作用。我国高职教育目前采用的是“双证”制教育模式。即培养学生成为既有学历又有能力,既有技术又有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为此,要加强高职教师与企业师傅的互动,确保高职教师专业技能的可持续性发展,“与时俱进”,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使学生和企业“双赢”。

四、保证高职教师专业技能的可持续性发展的方法

(一)校内互动

1、校内教师定期交流,互相学习

在保证高职教师有充分的时间准备授课内容;完成校内组织的培训、学习等工作后,要求各专业教师要持续地到校外参与实践。然后在校内定期交流,互相学习。必要时可进行集体备课,提高教学质量。达到共同提高教学水平,共同提高专业技能的目的。

2、对教师进行业务素质和创新素质的培训和考核

重点放在专业技能和实践教学能力上,以帮助和督促教师熟练掌握专业技能。指导教师直接参与专业和课程改革,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实现由学科型向能力本位型教学的转换;同时,要把是否参加教改以及教改的效果作为考核教师的重要内容。

(二)校外互动

1、校企合作是提升高职教师专业技能的“加速器”

职业教育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实践性,高职教师大都来自高等院校,从事理论教学多,实践经历少,接触生产一线的实际问题少,通过校企合作,鼓励和支持高职教师到生产一线去,随时了解行业的状况和发展趋势,知识和专业技能做到“与时俱进”,专业技能得到可持续性发展。引导教师克服只重证书不重实际效果的倾向。采取多方面的优惠政策予以鼓励,如一次性奖励、津贴等鼓励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后继续从事相应教学工作的教师,在教学之余积极从事相关实践工作,获得持续的实践经历,成为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

为提升高职教师专业技能的校企合作是一个“教”与“学”的过程,是一项双赢的终身项目:高职教师利用自身扎实的理论知识并结合企业需要的重点内容通过授课按层次、有序地“教”给企业相应的员工,帮助企业培训高素质劳动者。反之利用企业提供的便利条件,通过自身的经历“学”会在实践中遇到问题时,能及时从理论上进行探讨,理论问题又通过实践操作来加深理解,这会提高教师的积极性、促进教师加强学习、不断研究,从而有效的提高了自身的专业技能。与此同时,与企业定期召开碰头会,较全面地了解企业对学生的各方面的要求,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使教学内容与生产紧密结合,充分体现其实用性、职业性。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职业行为规范意识。

2、校间合作

根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的精神,为了进一步加大高等职业教育之间的交流合作,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通过友好协商,院校间可签订友好合作交流协议。双方可在师资交流、干部挂职、合作办学以及实训基地的利用等方面达成共识并友好合作交流。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做到资源共享、合作双方真正达到了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目的。从而使各高职教师的专业技能得到可持续性发展。

五、结语

职业教育是一种技术教育,是以突出技术能力培养为特色的一类教育,高职院校要持续发展,高职教师的專业技能水平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保证高职教师有机会可持续性发展其专业技能,以确保有一只理论水平高、专业技能强的高技能教师团队。

连续性专业化健康教育 篇4

关键词:连续性健康教育,进展性脑梗塞,早期康复

进展性脑梗塞 (PCI) 是指脑缺血发作6小时后病情仍继续加重, 临床治疗后梗死面积仍进一步扩大, 临床症状进行性加重的患者, 发病率约占脑梗塞的20%[1], 一般发生在发病6小时至数周, 这些患者的致残率和病死率比稳定性脑梗塞的患者更高。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6月2014年6月我院神经内科确诊的进展性性脑梗塞患者60例, 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进展性脑梗塞的诊断标准[2], 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对照组, 常规组男19例, 女11例, 年龄45~80岁, 平均65±6.58岁, 病程10~15天, 对照组男22例, 女8例, 年龄50~77岁, 平68±5.58岁, 病程10~14天。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规组患者采用随时宣教的常规的健康教育措施, 对照组患者在采用常规的健康教育措施的基础上, 重点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 文化程度, 健康教育需求, 给予心理指导, 并做好疾病及预后防治知识宣教等, 实施连续的、有步骤、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主要方法如下。

1) 常规组患者采用常规健康教育, 对照组患者着重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文化程度、健康教育需求。具体方法如下:a.评估患者情况并做好记录。b.制定个性化护理计划单。c.根据评估结果针对性的利用宣传资料、宣教卡片对患者和家属进行脑梗死相关知识, 包括发病症状, 病理机制, 相关并发症、预后等的健康宣教, 让患者对自身疾病有更好的了解和认识, 让家属做好患者坚强的后盾和鼓励者。d.每次健康宣教后做好记录, 24小时后再评估, 反复强化。

2) 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指导患者早期进行功能锻炼, 与家属配合为患者进行四肢关节各方向的活动, 以促使患者在短时间的由被动运动后能主动运动。在运动过程中多鼓励患者, 哪怕是手指有轻微的活动, 都要给予鼓励, 使其在运动过程中, 增加自信, 积极配合锻炼。

3) 多与患者进行语言上的沟通, 重点使家属认识到语言沟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嘱咐家属多与患者进行言语上的交流和刺激, 更好地促进行为和语言两方面的恢复, 从而促进疾病恢复。

1.3 实验观察指标

1) 根据患者抑郁程度判断使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价抑郁程度, 根据得分将抑郁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

2) 根据患者锻炼依从性判断, 给患者及家属发放科室自制的“锻炼情况调查问卷”, 问卷由患者和家属共同完成, 内容主要包括是否自己主动锻炼、知道如何锻炼、锻炼方式、锻炼时间, 锻炼的效果并制定对应的分值, 根据得分将锻炼分为:差、一般、好。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x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抑郁程度比较

观察组轻度抑郁者16例 (53.33%) , 中度抑郁者10例 (33.33%) , 重度抑郁者4例 (13.33%) ;对照组轻度抑郁者24例 (80.00%) , 中度抑郁者5例 (16.67%) , 重度抑郁者1例 (3.33%) 。

2.2 两组患者锻炼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依从性好者10例 (33.33%) , 一般者15例 (50.00%) , 差者5例 (16.67%) ;对照组依从性好者15例 (50.00%) , 一般者14例 (46.67%) , 差者1例 (3.33%) 。

3 讨论

进展性脑梗塞具有病情重、起病急、变化快等特点, 有很高致残率和致死率, 被称为仅次于心脏病和癌症的第三大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3], 该病恢复耗时长、进程缓慢, 给患者及家属带来极大的压力和负担, 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病情及特点, 进行详细的健康宣教, 讲解疾病知识, 减少危险因素的同时, 做好心理干预, 降低患者焦虑、抑郁心理, 积极配合治疗, 使患者早期进行自觉自愿的功能锻炼。

在本研究中, 对照组通过连续的健康教育, 注重因人因病施教, 选择适宜的宣教时间和宣教方案, 让患者和家属同时进行教育、在进行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注重再评估的工作, 反复连续的对患者进行指导和心理护理, 增加了患者的治疗信心、自我管理能力, 提高了生活质量, 降低了患者负面情绪, 对照组通过有效的连续的健康教育, 与常规组在中重度抑郁发生率及锻炼依从率都明显提升。

综上所述, 对进展性脑梗塞患者连续性健康宣教能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促进患者早期康复。

参考文献

[1]Kwan J, Hand P.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 in acutestrok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a and impact on outcome[J].Q J Med, 2006.

[2]黄如训, 郭玉璞.脑卒中分型分期治疗 (建议草案) [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01.

连续性专业化健康教育 篇5

从孔子终身教育思想到成人教育的可持续性

【摘 要】文章指出了我国成人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成人教育基础研究不充沛;成人教育应用研究方法简单。也指出了我国终身教育体系存在的问题:教育资源供给存在不足;各级各类教育出现沟通瓶颈;终身教育体系不全;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适应性不强。最后阐述了如何完善终身教育体系:改革传统教育观念;加强各级教育之间的纵向衔接;实现各类教育之间的横向沟通和协调。 【关 键 词】孔子教育思想;终身教育;成人教育;持续发展;探索 一、成人教育与终身教育的发展 1.成人教育的发展 从某种程度而言,成人教育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作为一种有目的有组织的成人教育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是工业革命的产物。 18世纪末、19世纪初,工业革命开始后,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变化。社会的变革对成人教育产生了极大的需求,并为成人教育开辟了新的领域。 19世纪中叶,成人教育又有了新的发展。随着初等教育普及率的提高,社会各界人士、团体和政府逐渐将注意力从初等教育转向一向被忽视的成人教育的发展上。初等教育的发展也为成人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战后,随着社会的变革、中等教育的巨大变化及成人教育的发展,使终身教育的提出有了可能,成人教育的发展是终身教育完善的体现, 19的《成人教育委员会报告书》指出:“综合观察,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即成人教育不能被看作一件奢侈品,专为几个聪明失学的少数人物而设,但又不应看成一种寻常事情,只为继续青春期的短期教育而设。反之,成人教育是永远的民族需要,又是公民教育不可分割的部分,所以具有普遍性和终身性。”该报告书指出,成人教育是民族的永远需要,是造就公民的不可分割的方面,并得出成人教育具有普遍性和持续性的结论。 20世纪以后,成人教育运动蓬勃发展起来,成人教育成为全民皆享的教育,学校教育只是教育制度的一部分,教育是一个人终身不断的事业,人人都有学到老和做到老的权利与义务,成人教育思想逐渐形成。 2.终身教育的发展 (1)终身教育内涵。保罗?郎格朗终身教育说明的意义是:一是每个人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发展自我的可能性,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因而未来的教育过程不再是一个人由初等、中等或大学等任何一个学校毕业之后就算完结了,而应该是通过人的一生持续进行;二是现行教育是“闭锁的、僵硬的”,是“学校为中心”的,未来的教育则将把有关的多种因素加以体系化,并阐明他们之间的关系,也即是将社会整个教育和训练的全部机构和渠道加以统合,从而使人们在其生存的所有部门,都根据需要而方便地获得接受教育的机会[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研究所专职研究员R?H?戴维认为:终身教育应该是个人和诸集团为了自身生活水准的提高,而通过每个个人的一生所经历的一种个性的、社会的、职业的过程。这是在人生的各个阶段及生活领域,以带来启发及向上为目的,并包括全部“正规的( formal)”、“非正规的(non-formal)”以及“非正式的( informal)”的学习在内的一种综合和统一的理念[2]。意大利学者埃特里?捷尔比指出:终身教育“应该是学校教育和学校毕业以后教育及训练的统合;它不仅是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之间的关系发展,而且也是(包括儿童、青年、成人)通过社区生活实现其最大限度文化及教育方面的目的,而构成的以教育政策为中心的要素”[3]。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中认为:终身这一概念包括教育的一切方面,包括其中的每一件事情。整体大于其部分的总和。世界上没有一个非终身的而又分割开来的“永恒”的教育部分。换言之,终身教育并不是一个教育体系,而是建立一个体系全面组织所依据的原则,而这个原则又是贯穿在这个体系的.每个部分的发展过程之中[4]。日本学者持田荣一认为:终身教育是教育权的保障,是专业和教养的统一,是不再生产未来文盲的途径。笔者认为,终身教育是与人的生命具有共同外延并扩展到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以促进社会全体公民持续、全面、和谐发展的立体化的教育理念、教育原则、教育制度或教育体系。 (2)终身教育的发展历程。终身教育思想源远流长,在中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出现了终身教育思想的萌芽。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已经意识到人的一生需要不断学习,提高修养,不断取得阶段性的进步。在欧洲,古希腊哲学家、教育家柏拉图就主张一个人从生到死都应该接受教育。《古兰经》中指出:每个人从摇篮开始一直到坟墓都要不断学习。虽然在这一时期终身教育思想处于萌芽阶段,思想体系也不够完善,受到的重视程度也是相当有限的,但是,他们确实为日后的终身教育思想奠定了思想基础。此后,在各类著作中相继出现带有浓厚色彩的终身教育思想的文字。1848年英国人罗伯特?欧文在其《人类思想和实践中的革命》中提到:所有的人从出生到成年应该受到当时最好的训练和教育。直到20世纪60年代开始才真正意义上的将终身教育的思想转化为较为系统的理论向全世界推广。1965年12月,在巴黎召开“第三届促进成人教育国际委员会”上,由时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年人教育处处长法国人保罗?郎格朗以“终身教育”为题作报告讨论,之后发表《论终身教育》、《终身教育展望》,拉开了终身教育的序幕。1972年,《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中鲜明地提出,未来社会将是一个学习化社会,要为生存而学习。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及个人的需求不断增强,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终身教育的思潮,相继出现了“学习化社会”、“继续教育”、“回归教育”、“学会生存”。这些新名词的出现从形式上看有所区别,但其实质和所强调的内容是相同的,即把教育视为一个统一的连续不断的过程,并不视为局部问题或过渡环节,它不是随着学校教育的终止而结束,而是贯穿于整个人的寿命的全过程。《终身教育引论》中强调的,在现代社会,尽管人的一生中也可能有若干时期需要特别努力进行训练,也可能有些时期比其他时期对学习更为有利,但已不可能有理由认为某个年龄阶段是专门用于教育的。 二、孔子终身教育思想与成人教育的可持续性 1.孔子终身教育思想 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继承了西周贵族“六艺”的教育传统,吸收采择了有用学科,又根据现实需要发展了“六艺”教育,创设新学科,对所传授的学科重新编排体系,充实了内容。《史记》记载:“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庄子》记载:“丘治《诗》《书》《礼》《乐》《易》《春秋》。”这些材料说明,孔子进行研究并编成教材的有六种。《诗》教使人态度温和,性情柔顺,为人敦厚朴实,而不至于是非不辨;《书》教使人上知自古以来历史,通晓先导王施政之理,而不至于乱作评论;《礼》教使人恭敬严肃,知道道德规范,而不至于做事没有节制;《乐》教使人心胸宽畅,品性善良,而不至于奢侈无度;《易》教使人知道人事正邪吉凶,一事物之理的精微,而不至于伤人害物;《春秋》之教使人知道交往行为得体,褒贬之事有原则,而不至于犯上作乱。孔子所编的六种教材,无疑对传播知识,保存文化,扩大教育对象,实现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起到积极的作用,对后世影响极大。 孔子先世曾为宋国贵族,后因变乱迁鲁。到了孔子时代连“士”的地位几乎都没有了。《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季氏飨士,孔子与往,阳虎细曰:‘季飨士,非敢飨子也。’”这说明,孔子当时在阳虎眼里连“士”的身份也不是,和孔子一样,当时有许多贵族家道中落后,流落下层,于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士层逐步形成,这些人成为私学继续教育的教师资源,讲学著述,并在以后的中国历代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5]。孔子就是其中之一,而其终身教育思想产生的原因就是作为这个新兴士阶层转变期中“奔走诸侯”、“周游列国”、“说仁讲道”的存在方式。 孔子推出“仁”的标准,大力提倡“克己复礼为仁”,力图从人们的内心改造,从人们的外行规范。孔子私学的倡导与发展,是终身教育思想发展的雏形。 2.孔子终身教育思想与成人教育科学统一 在孔子的思想中,“仁”是源于人的自然情感而又高于人的自然情感的论语心境,是成就人的一切道德行为和社会伦理责任的价值理性或至善本体,它承载着孔子所创立的儒家“人学”的生存智慧。在孔子人的思想中,人挣脱了对天的听命、依附而成为他自身。“为人由己”,命运是掌握在人自己手中,人经过自身的努力,通过“成仁”而“成人”,亦即理想人格的完成、人的本质的实现[6]。从孔子的整个思想来看,“仁学”思想是对人之为人,人如何成为人,人和自身、他人、社会的关系等一系列涉及人之生存、生活问题的思想阐释。是对人的建构和定位,他实现了“天―人”的转向,确立了教育中的“人学”思想,成为教育人学的开启者和奠基者,这也正是孔子终身教育思想的体现,“成人”可以持续不断地进行学习,也就是要求人生要持续不断地进行学习。 成人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人教育不分年龄和民族,只要愿意学习和接受教育,就有权利享受教育,成人教育也是终身教育体系的一部分,成人教育的持续性即是终身教育的“终身”性,要求持续不断地进行学习。 三、成人教育持续发展在于终身教育体系的完善 1.我国成人教育存在的问题 (1)成人教育基础研究不充沛。成人教育基础研究主要在于探索、发现和解释说明那些存在于成人教育领域中的基本事实和基本规律,它形成指导成人教育实践的事实根据和思想基础。它是“是什么”和“为什么”的研究,主要包括成人发展研究、成人教育基本事实研究和成人教育基本规律研究。近年来,关于成人发展方面的研究成果很少,在成人教育研究成果中所占比例只有约5%。已有的成人发展研究成果绝大部分是移植或借鉴中外研究成果,中国化的研究极少,而且大部分研究只是注意到成人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点,对不同教育条件与成人发展差异之间的关系探讨不多。在成人教育基本事实研究方面,研究的多是比较笼统、表面和孤立的事实,不够具体、深入,经验性的主观臆测较多,严格的科学的调查研究较少,缺乏对事实之间联系的调查研究。在成人教育基础理论研究方面,

连续性专业化健康教育 篇6

据介绍,此次颁布新规,旨在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进一步扩大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权和学校办学自主权,引导高等职业学校科学合理设置专业,促进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要更加吻合。

与过去相比,新《办法》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从原来的“高等学校可在核定的专业类中自主设置和调整目录内专业”,变为“高校依照相关规定要求自主设置和调整高职专业”。同时,明确规定,“教育部负责全国高校高职专业设置的宏观管理和指导”,“受教育部委托,国家行业主管部门、行业组织负责对本行业领域相关高职专业设置进行指导”,“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高校高职专业设置的统筹管理”。

记者注意到,新《办法》对专业设置作出了更加详细和严格的规定。例如,明确了设置专业必须满足五大基本条件,即有翔实的专业设置可行性报告;有科学、规范、完整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有完成专业人才培养所必需的教师队伍和教学辅助人员,且“双师型”教师应具有一定比例;具备开办专业所必需的经费和校舍、仪器设备、实习实训场所、图书资料等办学条件;有保障开设本专业可持续发展的规划和相关制度。

新《办法》加强了对专业的动态调整力度。原来仅对连续3年达不到本省份平均就业率的高职高专教育专业进行调整,而调整措施也只是“减少或限制招生”。在新《办法》中,出现“办学条件严重不足、教学管理混乱、教学质量低下”,“人才培养明显不适应社会需求,就业率连续两年低于60%、对口就业率连续两年低于50%”,“须参加准入类职业资格考试,应届毕业生考试通过率连续3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等情况,均面临“调减该专业招生计划或停止招生,并对该专业点进行整改”。连续3年不招生的专业点,将面临撤销。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健全本地区高职专业设置的预警和动态调整机制,并且把招生计划、招生计划完成率、报到率、就业率、生均经费投入、办学情况评价结果等作为优化专业布局、调整专业结构的基本依据。

连续性专业化健康教育 篇7

一、教师专业能力持续性发展的内涵与前提

能力 (ability) 是指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需的个性心理特征, 包含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专业能力属于特殊能力, 是职业主体所具有的与特定职业岗位密切相关, 区别于一般能力和其他职业领域的能力的集合。而教师专业能力是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教师在教育实践中所具备的特定能力, 反映了教师在教育情景中的行为模式[1]。《教师专业标准 (中小学试行) 》 (以下简称《标准》) 中明确规定了教师的专业能力包含“教学设计、教学实施、班级管理与教育活动、教育教学评价、沟通与合作、反思与发展”六大领域的能力。

1.教师专业能力持续性发展的内涵

教师面临对象的独特性和教师发展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是一个综合的、持续的和不断超越的过程。另外, 具体教学情境的非线性、自组织性、不确定性、不可逆性也决定了教师不能够一劳永逸, 而是需要不断获得专业能力的提升, 以持续的发展来应对教育教学中不断出现的挑战与问题。特别是在终身教育理念下, 教师教育一体化观念已达成共识, 教师从职前、入职到职后整个职业生涯发展被视为一个连续不断、贯穿一体的发展过程。因此, 教师专业能力的持续发展强调的是教师入职后, 在实践活动中不断深化对教育教学的理解与认识, 不断进行学习与反思, 从而获得专业能力的持续发展的过程。其中包含了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状态的持续性和发展能力的持续性。前者指的是坚持不间断、持续的发展;后者指的是教师要不断积蓄和增强后续发展的能力。

2.教师专业能力持续性发展的前提

知识、技能和能力是相辅相成的。知识是产生能力的养料, 要培养自己某方面的能力就必须以掌握这方面的知识为前提。能力是在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 教师专业知识的掌握是教师专业能力持续性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在《标准》里也明确规定了教师的专业知识包含教育知识、学科知识、学科教学知识、通识性知识等四大领域。教师必 须在职前阶段接受专业的、系统的课程培养, 掌握最基本、最核心的专业知识。同样, 职后阶段, 教师要在具体的教育教学情景中不断丰富以实践性问题的解决为中心的实践性知识的建构, 这些都是教师专业能力持续性发展的基本前提保障。但是教师拥有充裕的专业知识并不一定保证在实践中的恰当运用, 还必须通过实践转化为专业技能。由此可见, 专业知识是教师获得专业能力持续发展的前提, 而教师技能是教师专业能力的外在表现。

二、教师专业能力持续性发展的阻力与困境

在信息化时代, 终身学习已逐渐成为必然要求。教师除了传统的教育教学能力之外, 还必须具备信息处理、自我发展和创新能力, 对教师专业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然而, 实然中的教师生存状态由于对教师专业能力理解偏颇、教师专业能力持续性发展平台尚未真正搭建起来以及缺乏刚性的制度作为保障等因素, 直接导致了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往往陷于停滞状态或缺乏科学的指导, 使之带有一定程度的盲目性。教师专业能力的持续发展更多还处于一种应然状态。

1.对教师专业能力理解的模糊性与局限性

《标准》中明确提出教师专业能力包含“教学设计、教学实施、班级管理与教育活动、教育教学评价、沟通与合作、反思与发展”六大领域的能力, 但这只是宏观上的框架体系, 更为具体化的教师专业能力标准体系尚未形成, 还无法完整地发挥其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实质性功能。特别是职前教师阶段作为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奠基阶段, 既要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 也要确立教师自我发展的能力目标, 使教师明确自身专业能力发展的重点, 了解专业能力发展的途径与方法。由于人们长期受技术理性取向教师发展观的影响, 认为教师是知识传送系统中的操作人员或将教师的专业能力等同于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 去除了专业能力的丰富性, 忽视了教师的课程能力、沟通与合作能力、反思与发展能力。如此以来,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缺乏反思研究能力, 无法及时总结教育教学工作的规律, 导致自身专业能力多年停留在“教书匠”的水平, 各方面的能力无法获得持续的改进和提高。其原因之一在于高师院校将教师专业能力培养等同于教学技能的培养, 忽视了师范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研究型学习得不到拓展, 文化基础知识被忽略, 致使学生被限制在传统的教学技能训练之中;师范生自主学习和反思能力的培养得不到重视, 课程安排过满, 学生自我成长的时空有限。由于缺乏终身学习的基本态度和信念, 教师在后期专业能力便难以得到长期持续的发展[2]。

2.教师专业能力持续性发展平台尚未搭建

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的主动反思与学习, 而这种反思与学习并不是教师独自就能够完成的。教师面临的不断交换着的、具有鲜活的生命力的学生群体, 教育对象和教育情景的复杂性、多边性, 使教师必须通过教师群体间的不断交流与学习合作来共同研究探讨新情况, 设计新方案, 组织新活动等。这就需要借助一定的交流和学习平台。教师学习共同体和校本研修是教师间相互沟通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 然而, 就目前学校的实际情况而言, 二者还处于初步探索实践阶段, 没有形成一套有效的运行机制, 主要表现在组织管理的不到位, 表面化、边缘化、形式化等现象比较突出。同时, 一些学校缺乏明确的目标追求以及对学生身心的进步缺乏高度关注, 教师将应付眼前的教学视为全部工作任务, 导致教师们也习惯于满足日复一日的教育教学现状而不知改变, 对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缺乏动力, 反应迟钝。最后, 校际间还未搭建交流平台, 教师交流不畅导致学校中缺乏新的信息的注入和刺激, 信息均衡现象突出, 教师常年处于同样的环境中, 使得教师失去了专业能力发展的活力与动力。

3.缺乏有效的刚性制度作为保障

要促使教师专业能力的持续性发展还离不开有效的刚性制度作保障。就目前而言, 相关教师教育制度在促进教师专业能力持续发展方面还相对比较薄弱和不够。首先, 教师资格分级认定制度尚未建立。现行的教师资格制度对教师的规定是不分级别、终身有效、全国通用的。即使是非师范生专业高校毕业生, 只要通过教师资格证书考试, 就有资格进入中小学并终身成为教师。入职后教师职业的阶梯主要是由职称级别来确定, 与教师自身的专业能力发展关系不是很大, 并且有按资排辈的倾向。因此, 目前的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对教师专业能力的持续性发展不能起到很好的激励和监督作用[3]。其次, 教师继续教育制度缺乏刚性要求。目前国家非常重视对入职教师、骨干教师的培养, 针对入职教师和骨干教师的培训多种多样, 但是忽视了对其他阶段教师的培训, 且在制度层面缺乏刚性要求。对培训人员的选派、培训课时、培训考核都没有严格的规定, 与教师职称评定也并未完全挂钩。最后, 发展性教师专业能力考核测评制度缺失。如何对教师专业能力进行准确的评价对于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持续性发展至关重要。我国直到80年代才有比较正式的教师评价, 中小学目前仍是以静态的终结性评价为主, 通常以学生的学习结果来评价教师, 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还不完善, 未在实践中真正发挥效用。特别是发展性的多层级教师专业能力标准尚未建构, 标准的模糊性、目的性差和温和性导致实际的评价操作往往流于形式, 对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关注度不高。同时, 在教师评价过程中, 教师参与少, 评价者与评价对象之间缺乏双向交流与沟通。也往往容易忽视教师的自我评价, 不重视教师的自我反思和自我教育。如此一来, 教师专业能力的维护更新机制就显得非常的薄弱, 持续性发展便只是一种理想状态。

三、教师专业能力持续性发展的机制创新 策略

教师专业能力的持续性发展机制的构建与创新不可能一蹴而就, 需要各方面的要素作为支撑, 从而形成教师专业能力持续性发展的动力机制和支撑体系。在宏观层面, 教师专业能力目标的制定、各种发展平台的搭建、各项保障制度的维护等要素需要联系起来, 形成一种递进的运行方式, 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持续性发展。在微观层面, 各要素本身也是一个子系统的运行机制。教师专业能力目标的设置要统筹职前职后两个阶段, 发展平台搭建要形成协同机制, 各种保障制度也要形成相互关联的联动体, 共同来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持续发展。

1.构建多层次的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目标

教师专业能力的持续发展离不开多维度和层级性教师专业能力目标的设置。教师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已成为当前各国教师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目标的设计也必须遵循一体化的原则, 要打破职前培养与职后发展各自孤立封闭的状况。根据教师教育的总体目标、层次目标和阶段目标, 以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不同阶段作为纵向的时间系列, 以不同学段、学科的标准作为横向的内容系列来设计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目标[4]。在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制定相对应的专业能力发展目标。层级性的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目标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激发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主体意识、进取意识, 开发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潜能, 也能避免过高苛求初任教师必须具备高级教师的能力和放松不同阶段教师更新专业能力的要求, 确保教师质量。因此, 从纵向上看, 在职后阶段, 初任教师、合格教师、优秀教师、骨干教师等不同阶段的专业能力发展目标是不同的;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目标应有所差别;幼儿教师、小学教师、中学教师在专业能力上的要求也应根据对象的不同而有所差别。涉及操作层面, 可以在《标准》的框架引领下制定教师专业能力标准体系, 作为不同阶段、不同学科、不同区域的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目标。既有统整性目标又有具体的层级性目标, 为教师专业能力发展引领方向, 督促教师专业能力的持续性发展。目前不同学科、区域性的教师专业能力标准已经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但是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专业能力发展标准还有待于得到足够的重视。同时也要重点把握教师职前与职后专业能力发展的衔接点, 促使二者相辅相成, 弥补各自发展中的缺失, 设计教师职前、入职和职后发展一体化的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目标体系, 形成教师专业能力持续性发展的合力。

2.构建教师专业能力持续性发展的协同机制

多层次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目标的实现, 离不开学校以及外部因素的协调与配合。因此, 围绕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目标, 地方政府部门、高校和教研机构、中小学间需要构建协同机制, 明确责任职能, 形成合力, 共同营造教师专业能力持续性发展的学校生态文化并搭建平台, 促进目标的实现。

首先, 构建利于教师专业能力持续发展的学校生态文化。中小学校是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母体, 它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场所, 也是教师学习和发展的场所, 教师大部分的学习与交流活动都在学校中发生。因此, 中小学要及时了解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不足与需要, 及时反馈与采取措施, 为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创造环境, 搭建学习与交流的平台。其一, 要营造积极的学校文化氛围, 从校长到全体教师都要将不断提升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发展作为个人追求目标, 通过校际联盟、借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方式建立校本研修中知识与经验更新机制, 不断注入信息和新经验。鼓励教师将新观念、新知识、新技能运用到日常教育教学实践, 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以及教育行动研究的开展, 推动教师专业能力的持续性发展。其二, 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常常需要同事之间的密切配合, 共同思考教育实践工作中相似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因此, 在学校内部要形成教师互为资源、相互合作、互相促进, 以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发展指向, 以教师的反思和合作教研结合的发展方式[5], 将备课组、学科组、年级组、研修项目组等教师合作团队有效组织起来, 让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成为常态, 相互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不断提升。

其次, 政府部门、高校、教研机构与中小学之间要形成良性互动机制, 地方政府部门是将中小学、高校和教研机构连为一体的组织和协调者, 负责组织和实施各种师资培训。因此, 地方政府部门要在教师专业能力的持续性发展中发挥其组织、服务职能。其一, 根据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需要, 制定科学合理的方案, 有针对性、有序的组织师资培训与考核, 切实为教师专业能力的持续性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其二, 作为中小学与教研机构沟通的桥梁, 打通二者之间的阻隔, 为中小学和高校、教研机构的畅通交流扫除屏障, 将其连为一体, 共同为教师专业能力的持续性发展提供支撑性服务。随着教师教育体系的开放化, 高校成为师范生培养的主阵地。但是仅靠高校的力量是不够的, 培养出来的教师很可能不能适应中小学的实际需要。因此, 中小学也应参与到这过程中来。例如从中小学遴选优秀教师指导师范生专业能力的发展, 加强其从教能力培养, 解决师范生在一线教学岗位“教什么”以及“怎么教”的问题, 使师范生既具备良好的学科知识储备, 又能掌握科学的教育教学技能, 全面提高师范生的综合素质和从教能力。另外, 职后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不仅靠学校内部的学习共同体和校本研修, 也需要高校和教研机构为教师专业能力的持续性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不断注入新信息和新的理念, 刺激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敏感度。

3.构建教师专业能力持续性发展的制度保障机制

教师专业能力的持续性发展还需要一系列政策和制度作为保障。各种规范、规定和学校规章与教师日常工作和生活密切相关, 能够直接对教师专业能力发展产生影响。因此, 良好的制度安排能够激发教师的学习力, 通过完善教师继续教育机制以及建立教师专业能力激励考核机制等方式来为教师专业能力的持续性发展提供支撑点和保障力。

首先, 完善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机制。从国培到地方的教师培训要不断进行机制创新, 为教师专业能力的持续性发展创造条件和机会。其一, 教师专业能力需求调研机制创新, 创建自下而上的调研机构, 实行需求调研分析制度, 建立与中小学共同确定培训项目的新机制。其二, 教师培训学员选派机制创新, 既要重视入职阶段和骨干教师的培训, 同时也不能忽视对正处于受挫阶段或者泄劲阶段教师的关注。受挫阶段和泄劲阶段教师正处于专业能力发展的瓶颈期, 需要外部给予新信息的刺激。其三, 规范培训管理评价机制, 充分利用信息化管理平台, 建立教师档案袋, 登记教师参训学时学分, 与教师资格认证挂钩。教师继续教育要避免形式主义和走过场, 与教师的具体教育教学行为建立联系, 利用行动研究和反思实践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持续性发展。

其次, 构建区域学校间的教师交流轮换制。区域学校间应建立起教师专业能力发展联盟, 实现区域间教师的定期交流和轮换, 将一定区域不同学校校本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网络进行贯通, 形成学校间的资源和信息共享, 并不断注入新信息, 带动区域内学校教师专业能力的共同发展和相互督促[6]。同时, 区域间教师间的交流轮换, 既能让教师进入新的工作氛围与环境, 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 也能从侧面推动教师不断改善和提升专业能力, 以适应新的教学环境和获得他人的专业认同。

最后, 建立教师专业能力持续性发展的激励评价机制。教师专业能力的考核评价要体现发展性, 以形成性、发展性评价为主, 充分发挥评价的动力作用和激励功能。对教师专业能力的考核与评估, 可通过档案袋任务来实现。档案袋任务是依据不同阶段或不同时期教师的专业能力发展任务建立的指标体系, 涵盖教学设计、教学实施、班级管理与教育活动、教育教学评价、沟通与合作、反思与发展等教师专业能力的各个领域, 以课堂观察、教学录像、教师日志等方式进行, 落实到的具体教育教学行为上, 是对教师教育教学中真实能力的考核[7]。根据每阶段任务完成情况, 对教师实行相应的精神和物质奖励。对教师专业能力的考核与评价并不是最终目的, 在这过程中要促使教师不断改进专业能力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使其向更高层次发展。而在适度教育行政监管的基础上, 也要给予教师应有的自主权和自主空间。因此, 还需建立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反馈和诊断机制, 为教师专业能力的持续性发展指明方向, 帮助认定和诊断教师专业能力发展中的问题所在, 为处于专业能力发展瓶颈阶段的教师提供专业改进策略。

总之, 教师专业能力的持续发展对教师教学质量的提升至关重要。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任重而道远, 要不断破除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瓶颈, 通过各种显现和潜在的途径促使教师专业能力获得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正夫, 郭平.教师专业能力体系研究——基于国家教师教育课程标准[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13 (4) :64-66.

[2]徐丽玲.幼儿园教师专业能力的体系建构与实施策略[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13 (2) .

[3]李国庆, 李雯.构建我国教师资格分级别认定制度的探析[J].教师教育研究2006 (4) :41-43.

[4]刘义兵.教师专业能力训练的体系建构与教学探索[J].教育研究, 2013 (8) :156-158.

[5]李广平.教师间的合作专业发展[J].外国教育研究, 2005 (3) :5-9.

[6]戚业国.校本研究的制度性困惑与机制创新[J].教师教育研究, 2013 (5) :67-71.

非连续性教育理论基础的多元视角 篇8

筅湖南衡阳师范学院唐卫平刘衔华吴云鹏

“非连续性教育”是德国教育哲学家O·F·博尔诺夫提出的一个概念, 意指那些为应对和处理妨碍生命连续正常发展的意外偶然事件而进行的教育活动。博尔诺夫主要是基于存在哲学来诠释他的非连续性教育理论的。时代的发展赋予非连续性教育以新的内涵, 尤其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对非连续性现象的发现, 颠覆了人们对连续性是事物唯一本质属性的看法, 为非连续性教育提供了最相关和最有效的理论渊源。

一、自然科学基础

1. 量子物理学、非线性理论及复杂科学

从本质上说, 人类的一切实践活动都在追求连续性, 因此, 人们更倾向于从连续性来理解非连续性。在经典物理学中, 世界是连续的、渐进的、可预测的和确定的。然而, 20世纪初以来, 量子理论的发展破坏了可预测、连测、抛迹这些物理学的传统观念。量子力学揭示, 微观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 它的能量变化过程是不连续。对于任何一个微观粒子而言, 我们可以知道它的起点与终点, 但却无法推断出联结它们之间的一条确定路线, 即微观粒子性质缺乏连续性或连续性中断了。量子理论认为, 事物运动具有不连续的性质, 其根本原因是因为空间和时间本身就是不连续的。

20世纪六七十年代, 非线性科学所揭示出来的现实世界大大地出乎了先前一些人的想象, 即非连续性才是事物存在的本质属性, 连续性只不过是事物存在的假象。一切事物的运动过程都具有非连续性和不确定性。混沌是非线性科学的重要概念, 意指由确定性规律支配却貌似无规的运动过程。混沌理论指出, 由于胀落和突现现象的存在, 事物的运动本身是随机的、不可预测的。复杂科学崇尚非线性思维方式, 认为复杂系统运动总是呈现无序、随机、不可预测的复杂变化, 使得准确归因和因果链式的预测不再可能。一个变量微弱的随机性变化, 都会对其他变量乃至整个系统产生不成比例的、复杂的、巨大的影响。各个变量非线性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揭示了世界的多样性和可变性, 导致了事物关系的复杂化。

2. 基因与生命科学

基因科学的研究表明, 人的生命历程同细胞中的基因建构和控制有关。例如, 人类的衰老方式与细胞中“端粒体”的复制缺损有关。因此, 人类机体从生到死的各个阶段或范畴依次推进的衰老方式, 是由一定的基因建构所域限的, 而不是完全绝对和不可更改的。当基因技术的发展一旦能够改变生命衰老的基因建构, 人类生命体的衰老, 就将被新的方式所改变, 而不再是生命发展的原有路径。如果我们将生命的进化过程比作一条“基因之河”, 那么, 基因在时间长河中相互碰撞、混合和重组, 使地球生命在本质上形成了种种连续性的推进和非连续性切变的生成和聚合。在这里, 不再有个体生命那种生死必然的总体规定、依次展示和最终归宿。恰恰相反, “基因之河”各个支流的种种突变在自然选择的法则下, 或淘汰或保留, 有着种种偶然性的生成、切入和扩张, 使原有的基因遗传复制分道扬镳, 形成各自的支流。有的支流又生出更多的分支, 一些支流干涸了, 另一些支流则丰满了, 而整个“基因之河”的走向, 因为基因的无限复制而没有一个生死必然的总体规定和最终归宿。因此, 地球生命的“基因之河”所展现的正是种种过程的偶然开端和自为必然的非连续性联结。

自然科学对非连续性现象的发现, 影响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 影响、改变着人们的观念态度和作用世界的方式。而教育总是某种观念支撑的, 总是以自然科学的某些观念为理论依据的。物质世界的非连续性移植到教育领域, 促进人们对传统教育学的反思, 催生着非连续性教育理论的形成。

二、社会科学基础

在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思考上, 长期以来有一种流行的观念, 认为历史的连续性就是稳定的同一性和不动摇的确定性, 非连续性不过是表面现象。在这种思想模式下, 人类社会犹如一列行进在一条既定的轨道上的火车, 有着开始的起点———原始社会, 几个置定的站点———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 以及最后的终点———共产主义社会。这样, 人类社会从它的一开始就被一个先验的绝对必然所决定, 这个绝对必然包孕了它的所有社会形态的萌芽和终极归宿, 并通过一系列依次展开的社会范畴而走向它的最终绝对。这种思维模式的背后是柏拉图的“理念”或黑格尔的“绝对理念”的深深支配。这种本质主义和逻各斯中心主义的社会观以其固有的外在性和对体系化的迷恋, 既掩盖了社会发展的本真状态, 也封堵了人们对社会发展本真状态的认识。

非连续性是指新与旧之间的区分和界限, 而历史的特点就在于它是新与旧的活生生的不断交替。所以, 在谈论历史之为历史的特点时, 如果没有非连续性, 即是说, 如果没有新与旧的差别与更替, 一切都凝固不变, 那也就不可能有历史。

马克思在他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其中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的发展史表明, 生产力并不是一个终极规定的依次展现, 而是种种偶然集聚的生成和汇集, 它的发展充溢了人类活动的种种个性的、群体的、偶然的创造和非连续性切变, 它在本质上是自在和自为的。生产力发展的非连续性特征, 决定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在本质上是非轨道站点预置的, 它的现在和未来有着无法预料的种种新的历史进程和过程形态。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有关科学技术演进史表明, 科学技术的演进路线, 一般可以分为线性路径 (范式内) 和非线性路径 (范式转换) 两个阶段。当科学技术沿着线性路径发展时, 科学技术进步主要表现为渐进的、积累的、连续性的过程;当科学技术沿着非线性路径演化时, 技术进步则主要表现为突变的、跃迁的、非连续性的过程, 即范式转换。我国学者[1]认为, 技术发展有其客观规律, 既有连续的积累性, 又有间断的变革性。新旧技术范式更迭期是技术非连续性的集中表现, 是技术演进的浑沌时期, 是实现技术赶超的最佳时机。

由此看来, 当我们站在人类创造世界和创造历史这个更高层面, 一切以往的和现实的发展进程, 则是非历史选择和决定的。人们创造着历史, 其深刻的内涵更包含了人们对历史的改变。人类社会的发展在本质上是由人类实践的精神追求和物质创造的自由作为所建构的, 它的进程充满着种种非连续性切变的历史跃迁。而这种种非连续性切变的历史跃迁又必然导致社会价值体系的变迁, 并最终引起教育观念的变迁和教育制度的变革, 进而为非连续性教育提供理论基础。

三、思维科学基础

1. 心理学方面

(1) 顿悟说。“顿悟说”, 又称“完形说”, 是德国格式塔心理学派的主要学习理论。这种理论认为, 学习是个体利用本身的智慧与理解力对情境与自身关系的顿悟, 而不是动作的累积盲目的尝试。学习包括知觉经验中旧的结构的改组, 以及新的结构的豁然形成。个体不是对学习情境的个别刺激作个别的反应, 而是对整个情境作有组织的反应。“学习是一种智慧行为, 是一种顿悟过程, 需要有理解、领会与思维等认识活动的参与, 并且它是一种突现、速变、飞跃的过程[2]”。由此看来, 顿悟说不同于“循序渐进”的积累式学习理论, 认为学习是一种非连续性的现象。

(2) 高峰体验说。“高峰体验”是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中最具特色的概念。马斯洛认为每个人身上都有伟大的潜力, 每个人都可以发展自己的潜力, 达到自我实现, 而“高峰体验”便是“自我实现”的暂时片刻。“这种体验是瞬间产生的, 言道一切的敬畏情绪, 也可能是转瞬即逝的极度强烈的幸福感, 或甚至是欣喜若狂、如痴如醉、欢乐至极的感觉”[3]。这种高峰体验是人在自我实现的过程中一种突然的、瞬间的感受, 它并不遵循规律和逻辑的力量, 而是一种非连续性的体验, 为人的非连续性发展提供了一个契机。

(3) “关键性经历说”。这是前苏联发展心理学“维列鲁”学派的有关理论。这一理论认为, 在人的心理发展过程中, 对其产生巨大影响并能改变其一生是他所经历的关键性经历。关键性经历的形成, 首先, 要有足够的强度能够震撼人的心灵;其次, 关键性经历因人而异, 同一经历, 对于某人可能是关键性经历, 但对他人却未必;再次, 关键性经历对人的发展具有引导作用, 既可能将人导向善的方向, 也可能将人导向恶的方向”[4]。由此看来, 危机、遭遇、唤醒、挫折等非连续性教育的重要形式, 作为关键性经历对人的非连续性生成具有重要意义。

心理发展的连续性与非连续性问题是一个涉及如何看待人的心理发展本质的问题。心理学研究表明, 从某种意义上说, 人的心理发展连续性与非连续性都是存在的。连续性主要是理性领域的特征, 非连续性则主要是非理性王国的现象。非连续性使人的发展具有突变性、间断性、不均衡性等特征。顿悟说、高峰体验说、关键性经历说都认为非连续性在个体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也为非连续性教育提供了理论基础.

2. 哲学方面

(1) 生存论哲学。在生存的理解上, 西方哲学具有实存论传统。这种实存论传统具体表现为超验实存传统与自然主义实存传统。超验实存观契合于西方的神学文化传统, 其实质是用无限性的先知先觉意识直接替代人们对生存有限性的自我意识;自然主义实存观契合于西方的无神论传统, 强调把人的生存还原于一般生命物的存在。这两种传统对于人生存的根据和意义的理解各不相同, 但对于人生存的思维设定上却又是相通的, 两者都是基于理性主义的形而上学, 人的生存成了一种对象客体, 不仅如此, 当人的生存被看成是对象客体时, 生存的的个体性和丰富性却被抽掉了。

随着当代生活从受动的、物化的、自在的生活形式向主动的、反省性的和自身超越性的生活形式的转换, 生活世界作为一个问题领域而引起人们日益深切的关注。生活世界的哲学主题化表明, 哲学存在论主题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 与此同时, 生活世界本身也遭受到来自于外部生存环境的约束与控制而日益变得越来越焦虑和困惑。生活世界的物化与异化态势召唤着生存论哲学时代精神的反省与自觉。

当代生存论哲学从对人的生存状态分析中, 即从对人的实践活动的结构和机制的分析中阐述其意义境域。因此, 人类物质生产活动的方式、生存的类型、生存时空的展开、生存的自由与解放、生存方式的转换与更新, 构成人类生存的历史, 构成现实与未来承接与发展的根本链条;不同历史阶段的实践决定着不同的生存样式、内容、结构, 同时也决定着人们生存的价值定位与价值取向。

当代生存论哲学特别注意从人的生存困境的解决之道把握意义境域。现代化的社会运动推进着社会的发展的同时, 其弊病也日益显露。随着意义形态得以存在根基的削弱, 人们过分地追求享受所造成生活方式的扭曲, 以及市场经济对人的物化支配, 人的生活意义世界也受到挤压, 人与人之间的认同感和信任度也日趋下降、甚至人的内心世界也受到扭曲。所以, 为克服当代生存格局的种种弊病, 寻求人性化的生存状态, 人们不得不反思, 并寻找适合当代人生存的理念及方式。因此, 通过精神活动的深化, 通过深刻理解生活的整体性, 来彰显人类生存的根本, 并不断地去面对和解决生存的困境, 争取更美好的生存境况, 成为当代生存论哲学的主题。

非连续性教育契合了生存论哲学的当代转向, 它从生存中具体的人出发来理解人, 认为人的发展具有非连续性, 与之相适应, 须采取教育的非连续形式。

(2) 后现代哲学。后现代哲学是以彻底反连续性的面目出现的。“新实用主义”、“后分析哲学”、“后结构主义”、“解构主义”共同的特征之一是对连续性的拒斥。在后现代哲学那里, 历史不再是内在和连续的, 而是外在的和非连续的或断裂的, 现实的文化现象充满着杂多、无序和不确定性, 并把人们逼向一个虚无的意义深渊。“历史是枯竭的, 生活在现在人类总是竭力地想要忘记过去, 超越历史、超越知识和任何普遍性根据。”[5]“一切都是‘赤裸裸的’、可见的、外显的、透明的, 并且总是处于变动之中。从这一点看, 后现代场景展现的是意义已死的符号和冻结了的形式。”“既然深度被夷平了, 历史和经验也就因此被碾平了。人类迷失于后现代的当下时刻, 疏远那些哺育了我们的历史意识并提供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层次分明的、多向度的现在的沉淀传统、连续性以及历史忘记。”[6“过去一向作为研究对象的线性连续性, 已被一种在深层上脱离连续的手法所取代。从政治的多变性到物质文明特有的缓慢性, 分析的层次变得多种多样:每一个层次都有自己独特的断裂, 每一个层次都蕴含着自己特有的分割;人们愈是接近最深的层次, 断裂也就随之越来越大。”传统所热衷于讨论的“在不相称的事件之间怎样建立必然的联系”, “贯穿这些事件的连续性是什么”等问题已成为老生常谈, 取而代之的是另一类型的问题:应当将什么样的层次相互区分开来, 应该建立何种类型的体系, 对这些体系中的每一个体系应采取什么样的历史分期标准, 应在多长的时间范围内确定事件的各自不同的发展。人们的注意力己从原来描绘成“时代”或“世纪”的广阔时间单位转向断裂现象。后现代哲学的思维方式与非连续性教育具有一致性。后现代哲学这种历史观内嵌于人的生命发展世界, 便出现了对人的生命发展连续性意义的降解与生命发展非连续性意义的凸现, 从而为非连续性教育提供理论说明。

将非连续性教育放在特定的理论背景下予以考察, 不仅使我们看到非连续性教育有着自己的演变、发展的轨迹, 还有助于我们对非连续性教育作出更为系统、深入的思考, 从而在实践中少走弯路。如果说博尔诺夫在存在哲学基础上创立了非连续性教育学, 今天, 当我们从多元的视角来考察它的理论基础的时候, 在一定程度上, 我们丰富、发展了非连续性教育学。

参考文献

[1]吴晓波, 李正卫.技术演进行为中的混沌分析.科学学研究, 2002 (5) .

[2]叶浩生.西方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8.

[3][美]马斯洛.人的潜能与价值.北京:华夏出版社, 1987.

[4]雷云, 吴定初.非连续性教育再思考.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05 (5) .

[5]波林·罗斯诺.后现代主义与社会科学.张国清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8.

连续性专业化健康教育 篇9

(一)研究的背景。

小额贷款在20世纪七十年代起源发展并在孟加拉国取得了示范性效应,九十年代以来引入我国并在山西、河北、安徽等地试点,这些都给我国推行小额信贷提供了经验。但是,小额贷款最初就被认为带有政策性扶贫和财政补贴的性质,这令为数不少的小额信贷机构只求尽快完成贷款指标额度,而不考虑以后面临的风险以及如何收回贷款的问题。这样的发展模式其实并不是真正扶贫,反而是在浪费国家资源。小额贷款机构必须实现商业化运作,使其既能满足连续性放贷要求又能获得自身收益,而这个问题上利率定价问题是关键。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茅于轼(2007)认为小额贷款必须是高利率的,贫穷的农户是能够付得起的高利息,倒是企业家付不起这样的高利息,这是因为农户借钱不用为自己付工资,而企业家借钱是要为他的职工付工资的。颜志杰(2006)认为低利率的小额信贷仍然没有解决其对财政的依赖性,加大人为识别贫困农户的成本,不能有效地杜绝寻租行为的产生,会造成资金流失和偏离目标集团,也不能对信贷资金的提供者产生激励。方贤军、李权利、葛延青(2008)认为,贷款价格的提高一方面使银行有积极性开拓这一领域,有效解决需求者的贷款可得性问题;另一方面贷款价格的提高可以有效筛选出能高效使用资金的贷款者。Andrew H.Chen(2000)通过实证的方法研究了合约成本对贷款价格的影响,指出贷款利差依赖于银行内部对贷款的监管成本。Peter S.Rose(1996)在其著作中系统地总结了西方商业银行贷款定价的三种主要模式:成本加成定价模式、价格领导定价模式、客户盈利分析模式,以及各自优缺点。

二、小额贷款实行市场化利率原因分析

(一)基于经济学视角的分析。

以下运用经济学价格控制相关理论分析借贷双方在低利率情况下的损益。(图1)

在图1中,S和D分别表示农村小额贷款的供给数量和需求数量,当需求和供给在市场均衡力量的作用下形成均衡利率R0和均衡数量Q0,此时市场处于出清状态。但是当农村小额贷款利率由于管制或者政府控制等原因,低于均衡利率R0而处于R1的水平下,贷款供给者由于收益太低无法弥补成本,他们将减少信贷供给,供给数量由Q0减少到Q2,但此时信贷需求增加到Q1,信贷缺口为Q1-Q2。这表明实行低利率会造成信贷量不足。

但这种低利率的政策最终能否使得借款者获得的利益大于贷款者失去的利益,我们做如下的分析:由于考察社会福利的重要量度是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获得的超过商品支付的总收益或总价值,等于需求曲线与市场价格之间的面积,生产者剩余是位于供给曲线上直至市场价格的区域。在市场均衡利率时,消费者剩余是B+D部分,实行低利率时消费者剩余增加了A却减少了B,所以消费者得益为A-B,而生产者剩余在市场均衡利率时是A+C+E,而在低利率时损失为-A-C部分。所以,总的损失为-B-C。显然实行低利率的结果是社会整体的效率的降低和福利的损失。

(二)信贷“配给”理论不完全适合分析小额贷款。

Stiglitz和weiss认为由于市场中的不完全信息,使得银行必须制定一个低于市场供需相等所确定的均衡利率的利率水平,否则高的利率将引致高风险借款人和引发道德风险以及逆向选择。小额贷款在实际运行操作中有以下特点使之不能完全运用信贷配给理论分析。首先,小额贷款的运行成本高。小额贷款的每笔信贷数额小,但每笔的管理费用却和大的借贷款项基本一样。小额贷款的发放、风险监督、贷款收回工作往往需要深入农户,而农村农户居住分散、偏僻,增加了管理成本。其次,小额贷款一般采用无抵押方式放款,采用农户联保方式,实际上还是一种信用担保方式,这就使得风险加大。再次,农业生产有着不可抗拒的周期性,受气候灾害影响大的特点,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各类借款人都是潜在的高风险客户,不能符合信贷配给理论的低风险和高风险借款人的区分。

信贷配给理论要求银行在低于市场均衡利率的水平下制定一个使银行利润最大化的利率水平,但是这个利率也不是无限远离均衡利率的,过低的利率不能使银行利润最大。而对于我国的小额贷款问题是市场均衡利率是多少,现阶段的利率水平是否离均衡利率较远。在此,笔者所说的均衡利率特指小额贷款市场均衡利率,而不是整个借贷市场的利率,小额贷款由于风险成本高等原因,它所要求的市场均衡利率应该是高于大的商业银行借贷利率。我国的小额贷款利率适当调高趋向小额贷款市场均衡利率是符合市场化运作的风险、成本要求的,但考虑其扶贫的原则目标,在高于大银行借贷利率,低于小额贷款市场均衡利率之间应有一个利率区间。

(三)基于博弈论视角的分析。

博弈论和策略决策关注的是假如对手方是理性和追求最大利润的,那么在做自身利润最大化决策时该如何考虑对手方的行为。以下分别分析小额贷款机构和农户的一次性博弈和重复博弈。

1、小额贷款机构和农户的一次性博弈。

在一次性博弈中,假设借贷行为只发生一次,用r1表示高利率,r2表示低利率,R表示借款人的投资预期收益率,R>r1>r2。(图2)

可以看出,有两组选择可以实现均衡,即当信贷机构实行高利率时,农户选择高利率,信贷机构实行低利率时,农户选择低利率。但对于农户来说一次性借款无须考虑未来信贷机构的持续性放款问题,只关注自身收益,农户只会选择低利率,而信贷机构在农户决策后也只能采取低利率的策略。

2、信贷机构和农户的重复博弈。

当信贷机构持续经营时,这种博弈就可以持续进行下去。但如果信贷机构一直实行低利率,就会由于无法覆盖成本和弥补风险损失而使放贷数量逐年减少,我们假设每年的减少比例为P(0≤P<1),并且假设借款人是理性人,能够预见信贷机构由于低利率将无法继续发展下去(图3)此时仍然存在两个均衡点,即(高利率高利率)和(低利率,低利率)。但是随着所能放款额的减少,其减少比例p也是下降的,随着P的降低,最终将使得可放款数量降低到零,信贷机构倒闭破产。由于借款人是寻求持续的借贷,并且能够预见信贷机构破产的后果,在考虑了信贷机构决策的情况下,最终的纳什均衡点是(高利率,高利率)。

上述分析得出的结论是,为满足小额贷款持续性发展需要以及提高信贷效率,应该在现在水平上适当提高利率。

三、实际定价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定价区间的分析。

王卓(2007)的基于小额贷款需求弹性的分析结论是小额贷款“需求无弹性”的观点是不正确的,小额贷款利率过高会在很大程度上压制贫困农户的借贷需求。据笔者的走访调查,贫困农户的借贷需求在信贷机构大幅提高利率时会大大减少。这也就是说单纯的从满足小额信贷机构商业化运作以及盈利角度来考虑提高利率其实也是没有现实操作基础的。笔者认为,小额贷款利率应当有所提高,在高于大商业银行放贷利率之上一个略微的水平,但低于小额信贷市场均衡利率(在此假设小额信贷市场的利率是高于整个大的商业银行信贷利率的)。不能覆盖成本的部分应该由政府财政方面给予支持,毕竟财政支持三农的力度还应该大大加强。

(二)区分农村不同群体实现效率改进。

首先,对于农村中高中收入的群体。这一部分人,可以采取两种方式进行放贷:一是要求提供一部分抵押,并对其实行稍微低的利率;二是对无法提供抵押的借款人实行高一点的利率。这两部分人是保证小额信贷机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其次,对于农村中特别贫困的农户,对其实行低利率,考虑到信贷需求的弹性问题,假如利率过高,这部分借款人将无法承担利率成本,无法借到款项。而对于这部分人的借款,需要政府财政给予补贴以弥补其成本。

摘要:小额贷款作为一种针对农村农民的扶贫开发手段的确发挥了一定的扶贫作用,但可持续性发展的问题却日益凸显。本文从小额信贷利率定价方面对小额信贷机构可持续性发展进行探讨分析。

关键词:小额贷款,可持续性,利率

参考文献

[1]Stiglitz,weiss.Credit Rationing in Markets with Imperfect Information.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June,1981.

[2]王卓.农村小额贷款利率及其需求弹性[J].中国农村经济,2007.6.

[3]茅于轼.为什么小额贷款必须是高利率的[J].农村金融研究,2007.3.

[4]安国涛.基于博弈论模型的小额信贷利率分析[J].金融与投资,2008.1.

连续性专业化健康教育 篇10

关键词:邯郸,太极拳,文化产业化,对策研究

邯郸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古城, 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 太极文化是邯郸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邯郸是杨式、武式太极拳的中兴发祥地。迄今为止太极拳在邯郸得到了较好地推广和普及, 拥有了数以万计的太极拳爱好者, 为太极文化产业化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为了弘扬太极文化, 提高邯郸的知名度, 构建和谐邯郸, 已先后在邯郸和永年举办了十一届国际太极拳交流大会。

一、邯郸太极拳及其文化传播推广的方法与途径

1. 传统的传播方法。

创建了150多所太极拳学校, 90多个协会组织, 4 2 0多个辅导站点, 他们主要是以传授和学习杨式、武式太极拳为主, 具有一定的传播、推广、普及和辐射的功能。

2. 在社会各界中开展太极拳活动。

2005年开始, 邯郸就把太极拳纳入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并作为年终体卫工作考核的重要依据, 2006年, 对全市20余家企业32个市直机关进行了太极拳骨干的培训, 组织了200余名太极拳骨干进入社区, 有20余个单位3 0 0余名干部职工参加了太极拳比赛, 形成了良好的习练太极拳氛围。

3. 各级各类的太极拳表演和比赛。

早在1950年杨式太极拳拳师傅钟之组织了一支3 0人的永年太极拳表演队, 并一直活跃在学校、企业单位进行演出。19 98年邯郸太极拳参加了天安门万人表演、天坛表演等。

4. 媒体的宣传与推广。

近年来, 随着太极拳向世界各地的大面积普及, 邯郸设立了“邯郸太极网站”、“永年太极网站”, 通过网站及时发布太极信息、宣传赛事消息以及各种太极品牌产品, 变太极联谊网络为市场信息库, 为邯郸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服务, 创办了《太极》杂志, 在海外也拥有大量读者, 编撰出版了《永年太极拳志》。

二、邯郸太极产业化发展现状分析

邯郸太极拳历经150多年, 在国内外已经辐射70多个国家和地区, 练习者惠及亿万人, 给邯郸太极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商机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太极拳、武术学校相继产生, 目前邯郸已建立150多所太极学校, 但规模和档次较低, 多为个人筹资兴办, 学校的稳定性较差, 就邯郸现在的太极拳学校、馆的现状来看, 规模、数量和辐射能力都不能满足太极文化和产业化快速发展的需要;虽然太极产业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但他们以家族式经营管理为主, 力量分散, 各行其是, 尚有许多不足, 显然这种家族式的经营模式无法满足太极产业化的需要;太极产业缺乏资本和复合型人才的参与;太极拳和旅游联合使旅游业也有了一定的发展。

三、邯郸太极文化产业化的优势

1. 邯郸拥有较好的太极场馆、历史古迹。

目前邯郸拥有“太极广场”、“太极武馆”、“太极园”等许多大型场馆, 为太极拳习练者提供了较好的场所。目前, 邯郸市拥有古迹1500多处, 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单位9处, 省级保护单位7 4处, 是全国文物大市, 其中有许多罕见的不可再生资源。

2. 邯郸拥有较深厚的太极群众基础。

据资料显示, 目前邯郸习练太极拳人数15万人之多, 注册拳师300多名, 常年在国内外授拳的拳师30多名, 2001年由30个协会组织1300会员, 到2006年发展为90多个协会组织, 420个辅导站点15000个会员, 这一庞大的太极群体资源, 孕育者巨大的商机, 为太极市场提供了较为有利的条件。

3. 邯郸拥有得天独厚的太极旅游资源。

为了充分挖掘邯郸永年古城独特的太极旅游资源, 市委、市政府先后投资1.5亿元对古城进行了综合开发, 修复了宗师故居、墓地、太极园、太极广场等。

4. 邯郸拥有丰富、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

邯郸是中国历史名城之一, 拥有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有7300年前的磁山文化、春秋战国时的赵文化、汉末的曹魏文化、唐宋的梦文化、北齐的建筑雕刻文化、以及陶瓷文化和闻名全国的太极文化。

5. 邯郸拥有便利的交通和较发达的经济水平。

邯郸市地处河北省南部, 分别于河南、山西、山东交界, 具有极其便利的交通条件, 位于太行山山区与华北平原过渡地带, 形成独特的地形地貌条件, 有京广铁路贯穿于市区, 京深铁路从地区经过, 邯郸的钢铁、煤炭、建材、电力等工业发达较久, 经济比较发达。

四、对策

1. 太极拳产业的发展应吸引更多的经费投入, 尤其是吸引外

资, 为自身的发展提供营养, 增强自身的发展意识, 采取一定的措施, 积极开拓, 开发挖掘竞赛表演市场, 尝试走职业化道路。

2. 加大对人文景观的建设和开发力度, 使凌乱、散点的景区

形成显形景观群落, 为众多的海内外游客创造一个集休闲、娱乐、健身于一体的旅游环境, 利用自身的交通、经济便利条件提供必要的经济支持, 塑造自己的金牌产品, 起到龙头作用, 逐步把太极旅游业带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3. 积极开展与外界太极拳产业集团合作, 利用他们的市场优

势、网络等形式, 开拓国际太极拳产业市场, 通过巨大的传媒网络向世界宣传太极拳, 有助于推动太极拳产业市场的培育和发展。

4. 抓住机遇, 利用现有的人力、物力, 努力拓宽培训市场, 打

造一支结构合理、理论水平高、实践能力强, 能够科学管理太极拳活动, 比较成熟的社会体育管理指导员队伍, 提高场地、器材的利用率, 努力培植社区市场, 利用培训、服务、指导等各种方式开拓社区市场, 为太极文化产业化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永年太极拳志编篡委员会.《永年太极拳志》[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6.8

连续性专业化健康教育 篇11

北京时间3月30日晚,2016(第二十四届)中国市场商品销售结果统计新闻发布会暨中国消费市场发展年会在苏州隆重举行,会上公布了“2015年中国市场商品销售统计结果”,结果“匹克”篮球鞋荣列2015年度全国同类产品市场综合占有率第一位,这也是“匹克”篮球鞋连续八年(2008-2015)荣列同类产品市场综合占有率第一位。

与此同时,“匹克”篮球鞋还荣列2015年度全网同类产品市场销量第一位。

“匹克是从做篮球鞋起家的,一直以来,我们都在推行‘专业化’的品牌战略,致力于给消费者提供最专业的篮球装备,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匹克的篮球鞋已经赢得了大家的认可,包括霍华德、帕克这样的NBA巨星,都愿意穿着匹克的篮球鞋在NBA征战。”匹克CEO许志华说,“这次匹克篮球鞋连续八年获得全国同类产品市场综合占有率第一,也是匹克力推‘专业化’的成果。”

匹克成为签约奥运代表团最多的中国品牌

2016里约奥运将近,匹克的“奥运发展战略”也逐渐达到了高潮。

北京时间4月10日,随着匹克体育总经理许志华与巴勒斯坦奥委会主席贾布里勒·拉朱布在合作书上签字,匹克体育与巴勒斯坦奥委会正式签约,双方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匹克成为巴勒斯坦奥运代表团的比赛装备供应商,开启了匹克体育奥运年的新篇章。

据了解,匹克与巴勒斯坦的合作始于2015年1月,当时身着匹克战袍的巴勒斯坦男足首次参加了亚洲杯的比赛,从那时起,双方就开始建立了良好的关系。2015年3月,巴勒斯坦总统马哈茂德·阿巴斯向匹克国际代表团发出了考察邀请,那次为期三天的会面,也让双方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此次双方进行更深层次的合作,水到渠成。

据匹克体育董事长许景南透露,签约巴勒斯坦奥委会之后,匹克的奥运军团将增加至10支。他们分别是大洋洲的新西兰、欧洲的乌克兰、斯洛文尼亚、塞浦路斯,亚洲的约旦、黎巴嫩,巴勒斯坦,非洲的尼日尼亚、埃及和阿尔及利亚,超越上一届伦敦奥委会的7支,是签约奥运代表团最多的中国运动品牌,也是全球第三大支持奥委会征战奥运会的运动品牌。

音速4代:放肆体验夏日球场酷炫超快感!

作为李宁篮球鞋的经典系列,这个夏日,音速4代全新升级,携灵动质感而来——在延续亲民价格的越级大碳板体验之上,音速4代在设计师与研发团队的匠心之下,被进一步优化了细节、提升了性能,使之兼备犀利与灵巧,成为当之无愧的内外场实战利器;同时,丰富的配色与个性外观的打造,更使其能成为凸显球场风格魅力的潮流单品!

音速系列的每代配色都可谓是一次不断自我突破的过程:用色愈发大胆,色彩的广度也愈发开阔——仿佛夏天的色彩就该这样不拘、放肆。还有更多更多酷炫色彩等你来发现!不要再观望,这个夏天,快来跟音速4代一起,放肆体验一把有个性的球场超快感吧!

UNDER ARMOUR X悦跑圈,开启2016 UA Race

2016年4月,美国高端功能性运动品牌Under Armour(纽约证交所代码:UA)响应当下最火的全民运动——跑步,携手悦跑圈APP,开启持续将近一年的UA Race,活动将包括线上线下互动、训练营及UA赛事,召集所有不安分的灵魂,开始双腿和思想的战斗,去跑出更好的自己。

Under Armour全新发布“Run With Fight”的跑步态度,就是要鼓励跑者去和跑步路上碰到的困难对抗。不论短跑、长跑,抑或是水泥地、崎岖山路,途中碰到障碍、透支的体力、身体的极限,都会被打败。只要在跑的时候,带着战斗的信念,Under Armour就会陪你一起开跑,给你更多奔跑的理由,让它不输给任何人。

此次Under Armour和悦跑圈强强联手,推出2016 UA Race,充分展现了品牌对跑步这项运动的重视。同时Under Armour希望利用悦跑圈的平台,招募更多的跑者加入,用双腿来证明自己的跑步态度。双方的合作能够提供给跑者更好的跑步体验及平台,帮助跑者以正确的方式和态度跑步,同时通过专业、正确的训练,提高自己的跑步成绩。

鱼脊连续梁桥健康监测方案设想 篇12

两港公路大治河桥主桥上部结构为预应力混凝土鱼脊连续梁92 m+158 m+92 m=342 m, 主桥桥宽35 m, 横桥向设置2%横坡。主梁由箱梁和鱼脊立墙两部分组成。箱梁采用三向预应力体系, 鱼脊梁采用纵向预应力体系, 31-φs15.2大吨位钢束, 单索张拉力高达600 t。箱梁下设球形钢支座, 6号桥墩上设E形阻尼器。主桥下部结构采用桩柱式桥墩。

2 结构受力特点及监测指标

鱼脊连续梁桥是一种结构特殊、样式新颖的梁桥。鱼脊梁 (立墙) 内布置了大量纵向鱼脊预应力束, 其预应力效应占总的预应力90%以上, 箱梁内顶板、腹板和底板预应力束则相对较少。在受力特性方面, 鱼脊连续梁桥的力学特性类似于矮塔斜拉桥主梁, 主梁以受压为主, 弯矩较小;鱼脊梁高度大, 支点截面的刚度较跨中截面更大, 恒载作用下跨中的正弯矩较普通连续梁桥小。同时由于截面高, 主梁的高跨比较大, 截面剪切变形对主梁变形有着很大的影响[1]。桥梁健康监测指标应结合桥梁本身特点、所处的地理环境等因素综合考虑而选择, 主要包括桥梁应变监测、变形监测、环境温度监测、超载监控、视频监控等。

3 桥梁健康监测方案设计

桥梁健康监测系统是一个跨专业, 集工业传感器、工业自动控制、网络传输、信息实时采集、结构状态分析、信息发布显示、软件集成领域为一体的综合性系统集成工程。健康监测方案分为4个模块, 分别是传感器布置方案、数据采集与传输、安全预警与分析评估、软件系统的设计, 4个模块包含了从现场工作到监控中心所需的相关仪器、设备等, 达到对桥梁各方面指标进行全面、实时监测的要求。

3.1 传感器布置方案

根据鱼脊连续梁的构造特点、受力特性, 两港公路大治河桥主桥拟选取4个监测截面进行监测, 分别为主桥边跨梁端最大剪力截面 (1-1截面) 、主桥边跨最大正弯矩截面 (2-2截面) 、主桥中墩支点最大负弯矩截面 (3-3截面) 、主桥中跨最大正弯矩截面 (4-4截面) 。主桥监控截面布置示意图见图1。

3.1.1 应变测点布置

按照监测截面处鱼脊高度的不同分2类进行测定布置。

1) 1-1截面、2-2截面和4-4截面的应变测点均在箱梁腹板上呈对称布置。因鱼脊梁高度较小, 布置方式同普通连续梁。

2) 3-3截面的应变测点除按普通连续梁布置外, 还应加强对鱼脊梁的监控, 在鱼脊梁两侧面不同高度处对称布置测点。鱼脊梁控制截面测点 (图中用“●”表示) 布置示意图见图2。

3.1.2 变形测点布置

变形监测选取2个截面:主桥边跨最大正弯矩截面 (2-2截面) 、主桥中跨最大正弯矩截面 (4-4截面) 。跨中挠度测点 (图中用“”表示) 布置示意图见图3。

同时, 为监控立墙的横向位移, 在3-3断面的立墙顶部布设1个测点。

3.1.3 环境温度监测方案

环境温度监测方案在桥上与桥下各布置1个测点, 桥上选取鱼脊梁梁顶截面布设, 桥下可在不易被损坏的位置设置。为了保证测量结果的可靠性, 在相应位置设置一辅助测试截面, 其测点布置与主测试截面相同, 共设置2个温度场监测截面。

3.1.4 超载监控系统

系统采用分车道安装, 2个车道为1组进行数据汇总上传方式。在距离桥梁一定距离处, 每条车道在路面放置1个动态称重平台并配合架设1套自动拍摄装置。在平台附近的路边放置1个仪器控制箱, 进行数据采集和上传。

3.1.5 视频监控系统

为实时掌握现场交通流量的情况, 同时采用高性能智能全景摄像机对该桥进行交通流量监控。超载监控与视频监控系统布置图见图4。

3.2 数据采集与传输

在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中, 涉及到众多不同类型的测试设备、不同的数据采集方式及要求各异的数据分析, 传统的仪器很难实现系统设备的良好集成及内部通信。

健康监测系统数据的采集与传输根据传感器信号的不同, 相应地分成光纤光栅传感器的数据采集与传输、模拟信号传感器的数据采集与传输和数字信号传感器的数据采集与传输3个部分, 采用“化整为零”的策略妥善解决因不同数据类型的集成而衍生出的问题[2]。

3.3 安全预警与分析评估

根据子系统的功能要求, 将子系统分为3个模块:数据处理分析模块、桥梁安全预警模块和桥梁分析评估模块。

1) 数据处理分析。数据处理包括前处理与后处理2部分。数据前处理首先对原始数据进行清洗、整理, 针对数据的异常现象诊断出仪器设备的工作状态, 然后计算目标监测量、特征参数, 并将结果存入中心数据库。数据后处理从中心数据库获取数据, 进行离线分析, 通过统计分析、特征提取、数据挖掘的手段来获取特征、规则、模型参数, 结果存入中心数据库。

数据处理分析的结果为进一步进行结构安全预警、结构状态评估提供高效的数据支持。

2) 桥梁安全预警。桥梁安全预警参数包括车辆荷载、主梁及鱼脊梁的应变、变形。各项预警值的设置分别根据模型计算以及设计资料所得, 当现场实测值超过预警值后, 采取3种报警方式通知业主:计算机终端软件界面上以醒目的图形方式、鸣叫等声音方式、发短信和电子邮件。

3) 桥梁分析评估。根据实时监测的数据和结构理论的计算值比较, 结合人工巡检, 按照JTG/T J21—2011《公路桥梁承载能力检测评定规程》和JTG D62—2004《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对桥梁监测的应变、变形进行分析, 评估桥梁承载能力。

3.4 软件系统设计

软件系统主要功能为自动化数据采集、结构预警、结构分析评估和数据管理。因此, 健康监控软件系统应包括健康监控数据采集与传输子系统、桥梁安全评估子系统、系统用户界面子系统和数据管理子系统。

软件系统需要管理方便, 无人值守、全天候运行, 数据智能化处理, 能通过互联网访问, 具有实时报警、实时结构状态评估功能, 实时反映大桥的运营状态, 为适应长期监控和业务变更的需要, 软件系统还需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和升级性[3]。

4 健康监测的注意方面

预应力混凝土鱼脊连续梁桥属于大跨径大吨位预应力连续梁, 温度及收缩徐变等因素对监测结果影响相对较大。

大治河桥为减少收缩徐变引起的非应力应变对测量精度的影响。应力监测在目前测试技术基础上, 分析不同时期的应力测试数据, 通过计算增量的方法来减少非应力成分对应力测试真值的影响。

温度是影响主梁挠度的因素之一, 温度变化包括日温度变化和季节变化两部分, 日温度变化比较复杂, 应摸清箱梁截面内外温差和温度在截面上的分布情况。季节温差对主梁的挠度影响较为规律, 其变化趋势较为均匀。

大治河桥的健康监测方案综合考虑影响监测结果的几点因素, 从技术、经济角度出发, 监测截面按对称原则选取在应力及变形较大处。

5 结语

对大型桥梁的有效评估和安全维护是业内日益关注的问题, 健康监测系统则是大型桥梁运营管理养护的重要手段。随着近几年桥梁健康监测的发展, 已经初步形成较为完善的健康监测系统, 集工业传感器、工业自动控制、网络传输、信息实时采集、结构状态分析、信息发布显示、软件集成领域为一体, 达到了对大型桥梁安全性和耐久性的智能化管理。

通过大治河桥健康监测方案的研究, 力求构建一个技术先进、措施合理、实用经济、易于管理、开放兼容、符合两港公路运输需求的桥梁健康监测系统, 同时也为业内桥梁健康监测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张涛.鱼脊连续梁桥施工控制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 2011.

[2]崔兴斌.铁罗坪大桥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设计[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 2011.

上一篇:慢性咽炎雾化治疗分析下一篇:汇编类电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