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类电视节目(共7篇)
读书类电视节目 篇1
一、相关定义
(一)策划
美国哈佛企业管理丛书认为:“策划是一种程序,从本质上是一种运用脑力的理性行为。基本上所有的策划都是关于未来的事物。也就是说是找出事物的因果关系,衡量本来可采取之途径,作为目前决定之依据,即决策是预先决定做什么,何时做,如何做。策划如同一座桥,它连接着目前与未来的交叉之处。”[1]
(二)文化类节目策划定义
文化类节目是电视节目策划者在对市场与观众普查的前提下,根据电视节目策划和运作的一般规律,以文化立意为电视节目选题创意主题,进行拍摄、制作、播出等电视制播总体筹划和论证,并根据播出平台及广播电视相关法律法规,形成具有指导性和建设性策划文案的一种电视行为。其具有统筹性、程序性、协调性、前瞻性等基本特征。
二、文化类电视节目策划的作用
原中央电视台副台长洪民生讲到“电视节目策划”时有一句精警之言:“过去习惯提倡以导演为中心,其实节目策划是灵魂。”[2]所以,可以说电视节目策划是一切电视节目的初始,是电视节目创作和运作成功的关键及保证。一个优秀的创意策划,不仅能使电视节目在筹备之初方向明确、定位准确、执行顺畅,更可以在电视节目直播后收到策划既定的收视效果,甚至会获得更好的社会效益。
(一)文化类电视节目策划对打造精品电视节目有很重要的作用
精品节目不仅具有超强的可视性、强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同时还具有很高的知名度、信誉度和辐射影响力,做好文艺类电视节目策划对于打造精品节目至关重要。
(二)文化类电视节目策划可以创新丰富文化类电视节目样式
对文化类电视节目策划的策划创意,首先要考虑节目内容,所有的策划都应该围绕内容服务。为了更好地体现文化内涵,应该不断丰富节目的表现形式,以达到节目播出效果最大化的目的。例如,讲坛式的文化类电视节目样式的成功,大家耳熟能详的《百家讲坛》的辉煌就印证了这一点,节目采用演绎等故事化的手法,以雅俗共赏的沟通方式探讨文化,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同时也从侧面印证了文化类电视节目样式的日臻成熟。
(三)在文化类电视节目的策划中涌现出优秀的策划人员
“随着电视运作的市场化,发散型思维的电视节目生产者开始变得抢手,有无策划能力往往成了电视媒介招收新人时取舍的一项重要标准。”[3]大批的具有策划能力的文化类电视节目生产者涌现,不仅确保了文化类节目的丰富鲜活,同时优秀的电视策划人才也是中国电视事业进步的不竭动力。
三、文化类电视节目的策划策略
文化类电视节目受众广,面向社会的各个阶层,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与科教兴国的战略中发挥了很大作用。但是,电视节目不仅要追求社会效益,也要追求市场和经济效益,所以策划就成为其重要的指导方案。策划策略直接影响到文化类节目的质量和制播。
(一)精品策略
精品策略是由文化类节目自身属性决定的。文化类电视节目承担着文化知识宣导教育、政策方针引导等重要功能,它以文化作为表现载体,具备立意清晰、健康向上的思想内涵。因此,精品节目成了文化类节目的主要策划理念。
(二)人文策略
当今传媒注重宣传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指“以人为主体,以人为思想”,关注人、关心人、关怀人。[4]在具体的节目策划中,文化类电视节目也曾一蹶不振,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缺乏人文精神,所以观众不接受,备受冷落。而今我们进行节目策划时,就需要吸取经验,以倡导人文关怀、弘扬优秀传统、提升文化内涵与品位为己任。
(三)观众策略
在“受众中心论”的今天,注重观众意识已经成为策划节目的关键。作为一名合格的文化类节目策划人,了解观众的文化需求,把握时代脉搏,已经成为必修功课。此外,文化类节目也早已从“曲高和寡”向“雅俗共赏”过渡,越来越多的文化类电视节目策划,已经完成了“从殿堂到学堂”的大众化改良。
(四)创新策略
策划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创新是节目策划的灵魂,策划创新是以事实为基础、以价值为前提、以创意为核心的感性认识和理性思维活动。[5]而对于文化类电视节目策划,创新更为重要,其创新主要表现在题材、形式、技术、制播方式等方面。成功的文化类节目策划案例,都是在创新思维模式、先进的影音编辑技术、紧扣时代脉搏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力和创造性,敢于独辟蹊径、标新立异地进行策划。这样的节目往往让人耳目一新,可以取得不同凡响的效果。
四、结语
随着电视市场资本运作的完善,文化类电视节目以其独有的文化内涵,对国家、观众、电视台起着极大影响。它满足了观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着力宣传国家的大政方针及政策引导,在很多方面对社会有着巨大且深远的意义和影响。作为文化类节目的策划人,我们肩负着寓教于乐、理论宣讲、弘扬文化的使命和责任,对于策划必须有足够的重视,认识到文化类电视节目的策划不仅是一个系统工程,更是惠民工程,这样才能为文化类电视节目策划提供真正有益的策略。
摘要:随着电视市场资本运作的完善,文化类电视节目以其独有的文化内涵,对国家、观众、电视台产生极大影响。它满足了观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着力宣传国家的大政方针及政策引导,在很多方面对社会有着深远的意义和影响。因此,本文以文化类电视节目为根本着眼点,从文化类电视节目面临的问题出发,从文化类节目策划的相关定义、作用等方面,探寻文化类电视节目的策划策略。
关键词:文化,文化类电视节目,策划
参考文献
[1]许永.收视竞争呼唤电视策划[J].视听界,2002(2):9.
[2]张联.电视节目策划技巧[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78.
[3]欧阳宏生.电视文化学[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114.
[4]陈默.电视文化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64.
[5]胡智锋.电视的观念:胡智锋自选集[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109.
读书类电视节目 篇2
是很多电视编导的职业梦想,因为全国能过“一”的电视节目并不多。
《非你莫属》与《职来职往》的区别比较以及分析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主持人:要知道一个电视节目的成败很大程度取决于这个节目的主持人,尤其是电视节目主持人,不仅需要有极其专业的职业技能,更是需要有自己的主持风格以及强大的控场能力,《非你莫属》的主持人是前央视著名主持人张绍刚,张绍刚早年在央视二套主持《今日说法》,常年主持法制节目让他具备严谨、严肃、专业的主持特点,这些要素恰好是职场节目所需要的,再加上他成熟、儒雅的形象更加符合这类节目的定位和需要,但是让观众们欣喜的是,张绍刚在节目中更多是体现了他在表现属于自己符号以外的东西,观众们经常可以看到他与求职者以及嘉宾们的幽默调侃,并且尺度把握地恰到好处,这也让原本严肃的求职节目多了分娱乐元素,而这也正是观众们想看到的,观众们不喜欢一始而终的风格,略微而不失本质的改变会让人觉得惊喜。《职来职往》的主持人李响以前是芒果台的知名主持人,他以前的节目大多与娱乐相关,这次主持职场类节目观众们显然感觉不痛不痒,因为在《职来职往》上李响既没有张绍刚的那种成熟儒雅也没有原本属于自己的娱乐风格,这就造成扬短避长的困惑,好在李响的职业素养相当过硬,虽然自己的主持没有太多亮点,但是在控场能力以及随机应变上做得还是非常完美的,总的来说,张绍刚在这类节目的综合主持能力上要稍胜不少。嘉宾:
我个人觉得职场类节目之所以能成功,跟这些嘉宾们的贡献是分不开的,这些嘉宾大多是国内知名企业的CEO或者高管,他们在职场是职场达人,但是他们在镁光灯下更是电视达人,许多个性鲜明的嘉宾已经由职场明星变为电视明星了。《非你莫属》以世纪佳缘婚恋网副总裁刘惠璞为代表,而《职来职往》则是以北京天启一方广告公司媒体部总监马丁为代表,但是《非你莫属》和《职来职往》最大的不同在于《非你莫属》的面试嘉宾大多为各个公司的董事成员,而《职来职往》则为各个公司的高管甚至中层,所以对于在电视上的求职者来说,在《非你莫属》能面对各个公司最顶层的上司,那么接收到信息和内容会更广阔一些,这些顶层上司更多时候会从职业前景和职业生涯角度为求职者提供各种各样的解答和帮助,虽然是求职,虽然是面试,但是《非你莫属》的面试嘉宾更显人性一些,如:解决网的许怀哲、聚美优品的陈鸥、人众人的杜葵……这些嘉宾在节目既是老板也是老师,教会了求职者很多也教会了观众很多,相信这也是节目吸引观众的地方吧。而《职来职往》的嘉宾大多为企业的中高层,所以他们所为求职者提供的东西更多是职场上的,而不是更长远的职业生涯规划上的,并且在整个面试的氛围中,《职来职往》的嘉宾会给求职者压力大一些,这其实是一把双刃剑,因为这在观众看来也好也不好,因为观众会更把这整个过程看成是一场秀,既然是秀并且很职业的秀,那么职业和秀便都不可少了,压力大对于求职者来说会艰难一些,而观众大多都经历过求职者的心境,那么他们肯定会站在求职者这一边,希望嘉宾们给的压力不那么大,这样势必会产生对面试嘉宾的排斥感,一个好的节目最重要最重要的就是不要让观众对节目里边的任何东西产生排斥感,哪怕一点点的排斥感都会影响到节目的收视率,但是反过来,压力也正是职场面试的真实体现,既具有压力也需要具有缓冲的部分,拿捏准确才能把节目做得职业而不失娱乐,显然《非你莫属》的嘉宾们在这一点上更胜一筹。
节目环节设置:两档节目的环节设置大体相同,都是每晚若干个求职者进场求职,然后由嘉宾灭灯或留灯的方式决定是否聘用该求职者,而两个节目在环节的细节部分却稍有不同,《非你莫属》在其节目三个环节“自我介绍、天生我有才、谈钱不伤感情”中的界限不是那么清晰,很多环节都串联在一起,这在编导人看来是有失职业素养的地方,但是好在观众对此倒并不在意。而《职来职往》在其环节部分做得相对完美一些,他们的环节界限明显,每个环节完成该环节需要完成的内容,尤显得非常专业,并且《职来职往》会有“求职故事”这样的视频环节,而这是《非你莫属》所没有的,我个人觉得添加这样的视频环节无论是对于面试嘉宾还是电视观众都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求职者来面试,整个过程只是该求职者所展现出来的一部分,而视频的这部分正好填补了求职者在生活中的真实状态,以便于面试嘉宾的考察,而对于求职者来说也是有益的,因为在现场求职过程中求职者本身会收敛自己身上的很多东西,很多有利于自己或者不利于自己的东西都没有被表现出来,那么通过视频真实记录下来以后以便于面试嘉宾根据其内容找到很多问题的根源所在,既利于求职者的成长又利于招聘方的确认,再者,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对于观众来说也是一笔财富,因为大家相对场上求职者的问题也会将自己对号入座,相信这就是电视与观众一种无形的互动方式。而两档节目也同时设置了第三方的评委老师,《非你莫属》是由国际时尚礼仪专家周思敏、启铭国际教育交流中心校代团队总监莫华璋、心理咨询师陶思璇轮流助阵,《职来职往》则是由国际EAPA资质心理学家雷明老师坐镇,两拨评委老师大多都是学习心理学出身的,所以对于求职者都会有现场的辅导和帮助,但是《职来职往》的雷明老师在求职者的求职过程中仅仅只是对于求职者的心态和状态进行分析,并没有准确地站在第三方的角度上观看整个求职局势,所以略显主观一些,而《非你莫属》的老师们则尤为客观一些,他们会真正地站在客观的角度为求职者以及招聘的面试嘉宾们分析各个人的心态和性格,并对他们提出意见,所以在这一点上《非你莫属》的第三方评审团表现得更为出色,而观众们也乐于看到更为客观的点评。
节目发展前景:
就目前的收视情况来看,《非你莫属》领先于《职来职往》,并且《非你莫属》最近实行了一周双播制,把每个求职者的时间加长,并且更可观的是《非你
莫属》已经逐渐形成了属于自己的节目风格,既有内容严肃的求职部分,也有嘉宾相互的良性竞争,例如观众们经常可以看到同为做婚恋网站的刘惠璞和慕岩在现场的“对掐”,幽默风趣却并不失风度,观众们就乐于看到严肃职场节目娱乐的一面,而且随着新一批企业老板们的加入,《非你莫属》中注入了更多新鲜的血液,并且新加入的老板们也是更有特色,比如观众们就见到了中国房地产大亨潘石屹的身影,这种不断地更新嘉宾对于观众对于节目组都是特大利好的消息,因为无论是从商业赞助还是收视方面,《非你莫属》节目组都能赚得钵满盆满,而《职来职往》在节目的特点塑造上则略显一般,既没有嘉宾们良性竞争,也没有快速地嘉宾更新,这就导致节目被拖入恶性循环的泥潭,因为没有好的亮点就没有好的收视,那么也就没有好的商业赞助,也就没有了快速地嘉宾更新,所以关键的关键在于其节目组能找自己身上的特点,并且是《非你莫属》没有的,我个人觉得既然《职来职往》有视频环节的优势,那么就放大或者扩展这一优势,通过对这个环节的改良以增加求职者与嘉宾以及电视机观众的潜在互动,而形成《职来职往》的独特亮点,等有了亮点就有了后续的良性循环,但总体来看,《非你莫属》的前景非常开阔,值得观众期待。
文化类电视节目发展探析 篇3
一、电视文化节目建构的多元认同
1. 电视文化节目建构的政治认同
改革开放以来, 学术界对“文艺与政治的关系”展开了讨论, 提出了多元化的观点, 呈现出百家争鸣的态势。尽管观点纷纭, 但有一点已基本形成共识, 即:文艺和政治关系密切。“政治作为一种社会观念, 与文艺一样, 都属于社会意识形态, 它们的关系是互相渗透, 互为条件的。”文化艺术与政治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以《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为代表的国内原创文化类电视节目的诞生, 具有一个深刻的政治背景, 即2011年10月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召开。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 这是自从十七大以来, 中共中央首次将“文化命题”作为中央全会的议题;也是继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讨论“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问题后, 中共决策层再一次集中探讨文化课题, 其战略部署和政治意义备受瞩目。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汉字英雄》《成语英雄》《中华好诗词》《最爱是中华》等文化类电视节目, 其核心都在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以关注、重温、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 凝聚中国人的自我认同、文化认同和国家认同为根本宗旨。
2. 文化类电视节目体现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认同”
在我国电视领域, 一直“韩流”盛行, “欧美派”也有众多粉丝。而体现我国文化的节目并不多, 我国的电视节目, 缺乏创新, 缺乏文化自主性。电视领域自主创新, 展现中国文化是我们要大力提倡的。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宣传标语是“书写的文明传递, 民族的未雨绸缪”。“文明传递”“未雨绸缪”显示了电视人对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责任感, 以及文化与民族未来的密切关联, 这其中也体现出强烈的“文化自觉”意识。文化类电视节目是对我们传统文化的认同。
3. 文化类电视节目的创新与市场认同
2013年10月20日,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限娱令”发布后, 各大卫视开始转向节目的调整和创新, 加大了对其它类型节目的开发。2013年下半年以来,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汉字英雄》《中华好诗词》《成语英雄》等原创文化类电视节目节目相继播出, 便是应对“限娱令”的创新之作。文化类电视节目娱乐性不强, 但是从当下电视节目的市场需求来说, 这些节目如果不加上娱乐的元素, 将很难获得市场认可。娱乐元素和传统文化结合, 是深受广大受众喜爱的方式, 获得市场的认同。
二、文化类电视节目节目热潮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1. 文化类电视节目的升华方向
现今电视上成功热播的各类文化节目, 都多多少少掺进了娱乐成分。电视文化节目并不意味着要完全杜绝“娱乐”, 但也必须把握底线, 决不能为了“博眼球”就丢掉文化品格和文化品位。节目内容还是应该给人以真、善、美的启迪, 要保持好文化类电视节目的文化“纯”度。以《汉字英雄》为代表的益智竞技型文化节目就较好体现了这种审美追求。《汉字英雄》的节目成分虽有部分综艺性, 但吸引观众的主要因素仍然是该节目能够通过竞技的形式, 将汉字文化的魅力展现的淋漓尽致。另外, 未来电视台在开展原创文化节目工作时, 应当开阔创作视野和创作思路, 地方电视台可以结合频道定位, 突出当地的地方特色。例如吉林电视台乡村频道的《二人转总动员》栏目, 就是典型的地方特色文化节目。该栏目以大赛的形式, 展示真正东北二人转文化, 自2006年开播以来, 不断吸引关东各地超过150万二人转爱好者前来参赛。2014年重磅推出了“首届东北电视二人转大赛”, 在东北平原掀起一股观看二人转的热潮, 一度获得吉林电视台双料收视冠军。
2. 借力互联网的新型传播方式
当然, 有了好的内容, 还要有合适的传播方式。“汉字、成语、谜语、民歌、戏曲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元素, 蕴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累积的智慧、思想、信仰。这些传统的精髓, 只靠学校的教育, 书籍的传播, 影响力仍是有限。”而采用对抗性的竞赛形式, 并借助电视、网络等现代传媒将它们展现在大众面前, 是创新而高效的文化传播形式。
3. 激活传统文化, 唤醒民众心理认同
文化类节目还有一个重大作用, 它让人们看到当下社会成员的传统文化素养是什么状况。传统文化曾是中国老百姓的“信仰”, 但这种“信仰”在当今利益至上物欲横流的社会中因为种种原因正在被不断削弱。丢掉这种“信仰”会使人们价值观混乱, 导致底线不断降低。躬耕文化之田, 践行媒体责任, 是大力发展电视文化类节目的初衷。“随着《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成功播出, 以往安静地矗立在古籍中的经典文字, 开始重新发出夺目的智慧光辉, ”此后一大批原创文化类电视节目相继亮相荧屏, 建立起媒体弘扬传统文化,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阵地。
4. 文化输出是更高层次的目标
中华民族的传统优秀文化资源丰富, 且绝无仅有。纵观世界文明史, 唯有我中华文明能够延绵千年而不断。因此中国的影响力不能是仅仅体现在政治和经济上, 更应该在文化上发扬光大。首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即获得了国际主流媒体的关注, 《华尔街日报》以亚洲版头条大篇幅报道了节目的决赛。第二季听写大会的影响力进一步扩散, 决赛队伍扩充了港澳台代表队和五个外籍代表队, 这是我们在文化输出方面积累的重要经验。未来电视文化节目的制作, 眼光都不应只局限在国内市场上, 抓住文化贸易的最佳时机, 让优秀的中国文化节目走出去, 是应有的战略考量。
参考文献
[1]阎国忠, 张艺声.文艺与政治——一个应重新审视的话题[J].理论与创作, 2002 (5) .
[2]陈明.思想政治教育在抵制“三俗”之风中的作用与路径选择[D].四川:西南科技大学, 2012.
[3]刘茜.文化大众化莫失品味[N].中国文化报, 2014-07-17 (2) .
专题访谈类电视节目策划书 篇4
一、背景阐述:
当前的消费市场中,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正受到越来越大的关注。由于大学生年龄较轻,群体较特别,他们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都对他们的消费有很大影响。
特殊群体自然有自己特殊的特点,同时难免存在一些非理性的消费甚至一些消费的问题。
云南网近期也发布发布的一则关于《大学生消费“大起底”》新闻,对在昆的七所高校大学生进行了消费起底调查。针对此现象,深入发掘制作一期访谈节目。
二、节目宗旨
大学生群体较特别,他们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一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针对云南大学生的消费,节目的宗旨旨在呼吁大学生理性消费。
三、节目定位
大学生及其有关的消费群体
四、节目内容
1、节目名称:《社会大调查》
2、节目形式:访谈节目(与场外调查采访相结合)
3、节目的结构内容:
第一部分:场内演播厅的录制
(1)、现场人员构成:
主持人2人(室内演播厅主持与室外调查采访主持)、嘉宾(采访消费情况请入现场的大学生1人、大学生的家长1人、市场消费调查员1人),现场观众若干(2)、演播厅的布置
舞台整体环境设置成蓝色的环境,有权威的感觉。舞台构成观众席和舞台两部分。观众席围绕舞台,舞台中央是LED显示屏,用于播放视频资料及室外的调查采访,舞台中主持人和市场调查员坐于舞台左边,采访的学生及家长坐于舞台右边。
(3)节目的具体构成细分
1.(同步画面:出现电脑或者屏幕关于该新闻的文字拍摄。)
云南网近日发布的一则关于《大学生消费“大起底”》新闻,对在昆的七所高校大学生进行了消费起底调查,云南今年未上调高校学费,但大学4年花费也不小,在昆读大学云艺学生最能花。当前的消费市场中,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正受到越来越大的关注。由于大学生年龄较轻,群体较特别,他们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都对他们的消费有很大影响。特殊群体自然有自己特殊的特点,同时难免存在一些非理性的消费甚至一些消费的问题,2.(切换演播室画面)主持人:开场白,介绍开启话题。邀请介绍画面嘉宾。
3.分析问题(同步画面:出现电脑或者屏幕关于该新闻的文字拍摄。)
语音旁白:根据调查数据显示:以在昆大学4年计算,云南艺术学院的学费、总体花费排名第一。云南艺术学院月均2836.5元;
云大的学费较低,但学生的生活开销并不比云艺学生低。云南大学月均2780元。
在调查的7所在昆高校中,云南财经大学学生就学成本最低。云南工商学院月均也达到了2272元。(切换画面演播室)专家市场调查员与主持人分析 4.采访随机调查:对象一:各学校学生
问题一:同学是那个学校的学生?所读专业?和学费?
问题二:月消费大概费用?
问题三:消费主要用在哪些方面?{书本教辅、交通、食宿、旅行等等}
问题四:自己对于消费高低的看法?
对象二:商家
问题一:购物群体学生的比例如何?
问题二:学生购物在店内产品层次高中低方面,哪类居多?
问题三:对于学生的消费看法?
5.(画面转切演播室)主持人与嘉宾讨论,学生们由于每个人的情况不同,就读院校、专业也各异,且各自家庭的承担能力也千差万别,消费迥异。
6.(画面转切空镜头)学生走动,消费画面等等,同时语音旁白:旅游、聚会、校外培训以及个人爱好的现象较为普遍,且花费不小。而恋爱群体的花费也是不菲,且无法精确统计。7.(画面转切演播室)主持人与嘉宾对话的导向性对话:呼吁大学生理性消费。
8.主持人结尾收话。
五、节目主持人要求:
室内演播厅:着装正式,能稳定把控全场、具有应变能力和亲和力 室外调查采访:采访敏感度高,具有亲和力
六、节目形式
录播访谈类节目 室内访谈与室外采访相结合
七、节目的结构及具体要求
能够抓住时下社会热点,针对社会现象深入浅出,引导群体进行思考及进行导向正能量。
八、播出时长:10分钟一期 周播形式
九、播出平台:
微信微博、秒拍、优酷自建公众频道推出 云南本土热门网络频道《陈翔六点半》
十、宣传方式
1、宣传定位:调查的对象及相关人群
2、宣传目的:引起关注并能激发思考及行动
3、宣传平台:线上微博微信公众自建频道的内容图片视频文字宣传。线下与赞助商进行商品的绑定宣传。
十一、拍摄计划
拍摄日期 时间 场地 人员 拍摄内容 第一天 全天 室外各高校 主持人采访 消费调查 第二天 全天 演播厅 主持人、嘉宾 具体访谈
十二、拍摄人员安排
摄影:梅雪
主持人:王诩铭(室内)、黄茜(室外)剪辑后期:黄茜 录音:梅雪 黄茜
十三、拍摄设备
三脚架2台,佳能6D两台 镜头:24-700mm 50mm 24-105mm 双机位拍摄
前期策划准备2天 拍摄录制2天 后期剪辑1天
十四、附单期云南大学生消费调查访谈拍摄流程具体内容
主持人A开场白:
各位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看本期节目。本期节目我们的话题围绕大学生月生活费展开。最近,不少大学已相继开学,每个月给多少钱生活费,这是让很多家长都犯愁的问题。然而有不少大学学生月生活费已高达3000元,那么为何大学生活变得如此奢侈?而他们的生活费又花在了哪里?今天我们的节目也请到了专家和我们一起讨论,“大学生的生活费都去哪儿了?”有请我们的嘉宾市场消费调查员B,让我们一起来欢迎她。
讨论环节:(嘉宾定位:市场调查员)
A:现在许多高校已经开学了,但是有很多家长都很苦恼该给孩子多少生活费,那么你认为大学生生活费的标准是多少呢?
B:消费水平迥异,不同城市不同高校消费水准不一,大学生的生活费水准也不一样吧。A:我们在朋友圈上可以看到一篇关于“云南艺术学院学生月生活费3000元”的文章,你看过这篇文章吗?
B:有看到朋友热发热议。
(转场,同步画面:出现电脑或者屏幕关于该新闻的文字拍摄。)
旁白:“云南网近日发布的一则关于《大学生消费“大起底”》新闻,对在昆的七所高校大学生进行了消费起底调查,云南今年未上调高校学费,但大学4年花费也不小,在昆读大学云艺学生最能花。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以在昆大学4年计算,云南艺术学院的学费、总体花费排名第一。云南艺术学院月均2836.5元;
云大的学费较低,但学生的生活开销并不比云艺学生低。云南大学月均2780元。
在调查的7所在昆高校中,云南财经大学学生就学成本最低。云南工商学院月均也达到了2272元。
”
A:你是如何看待大学生高额生活费这一问题的呢?
B:相比过去我们上学是消费几倍以上,不过看了这文章高额消费也不是一两个学校存在的,是高校消费整体普遍偏高。A:你们那会儿在大学的生活费是多少呢?
B:几年前的消费不会像现在这样高,七八百左右足够。
A:和现在相比差距还是很大啊,那么你认为导致当代大学生高额生活费的原因是什么呢? B:我认为主要是物价上涨,还有人们生活水准质量的提高的,娱乐消费多样化也促进了消费,生活费自然就高了。
A:关于这一问题,我们节目组也派出了记者到当地高校进行采访,让我们来看看大学生们是如何看待这一问题的。视频采访
采访随机调查:对象一:各学校学生
问题一:同学是那个学校的学生?所读专业?和学费?
问题二:月消费大概费用?
问题三:消费主要用在哪些方面?{书本教辅、交通、食宿、旅行等等}
问题四:自己对于消费高低的看法?
对象二:商家
问题一:购物群体学生的比例如何?
问题二:学生购物在店内产品层次高中低方面,哪类居多?
问题三:对于学生的消费看法?
A:在看过视频之后,我们能了解到高消费的大学生们还是有很多的,那么我们现场也请到几位同学,看看他们对这一现象有何看法。同学:
A:每个月的生活费你有做过规划吗?
同学:有啊,毕竟大学了,会给自己一个规划,不然会成不够花的月光族。A:那么一般花销最多是哪一方面呢?
同学:吃饭跟交通,衣食住行也是基本生活保障。
A:好的,谢谢我们这位同学,对于同学们来说他们生活费做过了一定规划,千元生活费已是基本保障。那么我们的家长又是如何看待的呢?有请我们的家长代表。家长:
A:对于千元生活费,如此大的开销你能够接受吗?
家长:还行,只要不乱花。作为父母给孩子基本的零花也是应尽的责任。A:那么你考虑过要给孩子减生活费吗?
家长:不会,一般孩子不额外多要生活费就谢天谢地了。李:孩子有没有抱怨过钱不够花呢?
家长:是啊,孩子没有收入来源,偶尔月份娱乐活动下钱不够花就会抱怨。A:那么你是如何回应孩子的呢?
家长:跟他说一下注意节制使用,实在看情况不够花也会多打点给零花。A:通过对家长和同学的采访,我们能够了解到,孩子认为自己已经给自己的生活费做了合理规划,家长则很矛盾不知如何面对这笔开销。那么我们的专家就这一问题有什么建议呢? 虽然物价提高,生活水准提高,娱乐消费方式多样诱人,作为一个即将步入工作岗位的同学们,倡导大家要:理性思维,理智消费。消费用在刀刃上,考虑自己的家庭学校,这样对自己自控能力是一个锻炼。
主持人A结束语:通过本期节目的探讨,我们了解到大学生依然是需要家庭、学校、社会来引导的一个群体,倘若我们不予以引导,大学生们则容易在金钱上迷失自我。虽说如何消费是每个家庭的自由选择,但是对于大学生来说,消费要区分合理与否,家长和学校有责任加以正确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财富观,让贫困家庭的孩子不自卑、富裕家庭的孩子不炫富,让节俭成为他们的共同习惯,让自强自立成为他们的共同追求。
档案类电视节目热播利弊探析 篇5
一、档案类电视节目的现状
1.档案类电视节目的播出状况。据了解现在有关档案或档案类电视节目共31个,其中普通专题片21个,访谈专题2个,法制专题3个,综艺专题1个,军事专题3个,健康专题1个。档案类电视节目涉及的领域和选题内容大致可以分为4个种类,分别是历史档案类、社会纪实类、社会法制类、艺术揭秘类。其中历史档案类以北京卫视《档案》、中央电视台四套《国宝档案》、中央七套的《古县探秘》、中央六套的《世界历史》最为出名。社会纪实类代表有江西电视台卫星频道《传奇故事》、黑龙江电视台都市频道《都市传奇》、湖南电视台金鹰纪实频道《丁点真相》等。社会法制类代表有贵州卫视和辽宁卫视的《真相》、贵州电视台的《深蓝档案》,艺术揭秘类节目代表有山西电视台影视《电影藏密》等。
2.档案类电视节目的收视状况。根据一个对档案类电视节目的收视所进行的一项调查问卷中显示,近年来档案节目以北京卫视和上海卫视的《档案》以及中央电视台的《国宝档案》等得到越来越多观众的喜欢,收视率节节攀升。档案类电视节目的受众群体的年龄层次以及职业分布很广,在调查的对象中主要是以20—40岁年龄段为主,占83.73%。职业多以公司职员、学生、教师为主,所占比例分别为35.96%、29.13%、8.4%,另外在所有的档案电视节目中以中央电视台的《国宝档案》和北京卫视《档案》的收视最高,收看比例达到59%和52%,可见历史类档案节目更受欢迎。
二、档案类电视节目对档案工作的有利影响
1.有利于提高档案的社会关注度。由于档案管理长期处于一种较为封闭的管理体制之中,出于安全的考虑,档案很少出现在世人面前,定期举行的档案展览的次数也屈指可数,档案宣传力度不足和方式滞后,导致人们对于档案的认识基本上为零。而电视媒体以其自身特有的优势,很好地弥补了传统档案传播的不足。电视媒体作为一种技术含量较低的接受信息方式,它相对于网络来说要求很低,不受教育程度和文化水平的限制,无论老人还是小孩,通过电视媒体视听合一的方式,人们可以边收听声音边看到实物,在主持人的形神俱备的讲解的同时还能看到真实的照片、档案实物或者录像材料,使观众加深了档案的印象。根据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最新的调查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电视人口覆盖率已达到95.81%,居于世界首位。即便是部分偏远山区和欠发达地区也可以通过天线和接受设备接收少数电视频道。档案类电视节目的收视率不断提升,档案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谈论的对象,这在无形中提高了档案的社会关注度。
2.有利于提高档案资源的社会利用率。长期以来,档案的服务对象只是局限于政府部门和一些特殊群体,国家机关、大型企事业单位等部门既是档案形成的主体,也是档案利用的主体,再加上一些文化及相关史志部门利用档案之外,一般民众对档案的认识程度不深,也意识不到档案的作用,档案馆档案的利用率还是很低,档案无法发挥自身的作用。档案部门成了保存档案的库房,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却无法实现其相应价值。根据调查现在播放档案类电视节目的电视台有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上海电视台、湖北电视台等近20个电视台,覆盖地域之广前所未有,而这些是传统档案宣传所达不到的。档案类电视节目作为利用档案制作播出的节目,将档案转化成了一种公众所需要或者所感兴趣的信息加以传播,不仅在制作上直接提高了档案的利用率,也侧面地宣传了档案,提高档案的社会利用度。过去的档案之所以不被利用,就是因为人们的关注度不高,甚至很多人不知道档案为何物,也就想不到来利用档案。但随着档案类节目越来越受关注,人们开始逐渐了解档案,了解档案的作用,遇到需要查找资料的问题也就想起了档案。档案的管理是基础,档案的利用才是档案存在的根本所在。
3.有利于提高档案人员的工作热情。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尊重和自我实现五类。其中第四层尊重的需要包括自我尊重、被他人尊重等内容。尊重需要得到满足,能使人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社会满腔热情,体验到自己活着的用处和价值。档案工作由于其特殊性,作为社会分工中的基础服务部门,不像主体业务部门与社会大众交流的机会与时间较多,档案工作人员长期处于一种被社会群体漠视的一种状态,自身的价值得不到社会的重视和尊重,久而久之会在心理上产生失落感,对档案工作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随着档案类电视节目的热播,档案曝光率的不断增加,档案社会关注度的不断提高,这在无形中使档案人员的工作成果得到了尊重,其心理满足感得到了相应的满足,进而激发了档案人员的工作热情。档案工作人员作为档案管理工作的主体,管理工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档案管理人员。随着档案工作人员工作热情的提高,不断提高工作绩效,提高档案管理水平。
三、档案类电视节目对档案工作的弊端
1.伪档案意识盛行。档案类电视节目的热播,我们除了要肯定其积极作用之外,同时,我们更应该看到它对于档案所带来的挑战。在31个档案类电视节目中收视率名列前茅的是北京电视台的《档案》节目和中央电视台的《国宝档案》,这两个节目均属于历史档案类。这类节目的盛行,表面上看上去人们是对档案感兴趣,实质上人们对那些神秘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感兴趣,把档案等同于对于这些事件和人物的记载。电视媒体受众范围广这既是其优势,但正是这种优势给档案宣传带来了负面影响。随着档案逐渐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表面上是档案的关注度在不断提高,实则是人们对历史事件的痴迷,从本质上来说这是一种伪档案意识的盛行。大众传播理论存在着一种叫做沉默的螺旋概念,其基本描述了这样一个现象:人们在表达自己想法和观点的时候,如果看到自己赞同的观点,并且受到广泛欢迎,就会积极参与进来,这类观点越发大胆地发表和扩散;而发觉某一观点无人或很少有人理会(有时会有群起而攻之的遭遇),即使自己赞同它,也会保持沉默。意见一方的沉默造成另一方意见的增势,如此循环往复,便形成一方的声音越来越强大,另一方越来越沉默下去的螺旋发展过程。一方面这种伪档案意识的不断流行,另一方面档案部门在档案宣传上的滞后,这一进一退为正确培养人们的档案意识埋下了重大的隐患[2]3。
2.理解偏差使档案需求鱼目混珠。许多学者认为档案类电视节目之所以能这么火爆,与之前档案在人们心中形成的神秘的印象密切相关。人们普遍存在着猎奇心理,越是神秘的东西越感兴趣。档案类电视节目正是抓住了观众这种心理,利用历史档案和相关史料,对一些历史上的神秘人物和神秘事件进行解密,满足了人们的猎奇心理。另外电视节目在制作过程中会采用一些艺术处理手法,再加上主持人一些绘声绘色的解说,使档案与神秘更加紧密联系起来。但是档案作为人类社会活动最真实的原始记录,除了真实记录了历史上的某些事件之外,我们更应该看到档案是最普通的一种事物,它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联,可以说凡是有人类活动的地方就有档案的存在,它无时无刻不在为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服务。但是档案类电视节目的盛行使那种狭隘的档案意识深深根植在人们的心里,把档案需求等同于对神秘事件的解密工具。
档案类电视节目的盛行一方面给档案工作带来了机遇,另一方面也带来了挑战。我们必须改变原有的档案宣传模式,充分利用档案类电视节目盛行这股风潮,因势利导,以档案资源为依托,以档案部门为主体,不断创新宣传方式,把档案宣传与电视媒体、网络和文化旅游结合起来,真正达到提高社会档案意识的目的。
摘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档案类电视节目或利用档案进行探索解密的电视节目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这使得档案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和了解。本文针对档案类电视节目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阐述了其对档案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我国档案类电视节目开发浅析 篇6
关键词:档案信息开发,档案馆,电视节目
档案是对社会活动的真实记录,原始记录性、凭证性是其存在的根本。而让这些开放档案实现其社会价值就需要对档案信息进行开发利用。当前档案部门所进行的档案信息开发一般是以编制目录、举办档案展览、组织档案汇编等方式进行,相对陈旧、单一,尽管有些档案馆拍摄了档案纪录片,在档案网站进行档案展览,但由于档案网站本身的知名度不够,受众主要是档案专业的从业人员、学者和师生,传播范围较小。当前许多档案学和新闻传播学的学者都关注于一种新的档案信息开发方式———档案类电视节目。这是将档案信息内容以电视制作的手段,通过电视和网络平台,传递给公众的一种档案服务方式。
一、我国档案类电视节目的发展现状
1.目前主要档案类电视节目概况。《国宝档案》是央视第一次以电视栏目的形式,为国宝级文物重器进行揭秘建档。节目以主持人演播室实物举证、讲述故事为主,穿插器物演示、情景再现、专家点评的形式,将尘封在博物馆中、流失于海外以及民间收藏的历代传世国宝介绍给广大观众,重现国宝背后的真实历史,弘扬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也作为中国名片走向世界荧屏。《档案》是2009年北京卫视推出的一档纪实栏目,也是最有代表性的档案类电视节目。除了档案类电视节目中共有的场景再现、档案原件展示等,节目挑选贴近百姓生活、紧跟时代脉搏的选题,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社会各个方面。节目在档案资料的收集上下了很大功夫,与各级档案馆合作、向民间征集,甚至查阅、购买了国外档案丰富节目内容。
2.档案类电视节目主要特点。(1)巧用档案的“机密性”特征做文章。将档案的机密性与人们的好奇心巧妙结合起来,是这些档案类节目的一大共性。档案的真实性、原始记录性使观众对节目中的一句一字都加以认同,加之选材上多以大事件或名人为主,更增加了节目的厚重感。(2)“场景再现”多种形式还原事实。为了尽可能给观众呈现历史真貌,档案类节目采用纸质档案、声像档案、老式幻灯机、录音机等道具交叉使用,甚至是桌椅、现场气氛也与节目内容相契合,北京卫视的《档案》节目就采用国内最先进的演播室虚拟植入技术,将虚拟元素完美融入真实场景中。(3)标志性的主持人更具吸引力。一名优秀的主持人可以视为一档节目中的灵魂,能够引导观众按照预期的编排进入节目内容。在主持人的选用上《档案》最具代表性。优秀、多变的主持人也是该节目的一大看点,与一般节目中固定主持人不同,《档案》每期会根据节目主题采用最适合的主持人选,例如在2013年春节特别节目《相声档案》中就大胆启用相声演员李菁、何云伟共同主持,使节目内容更具表现力,同时吸引了众多相声爱好者的关注。
二、当前档案类电视节目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收视率”主导节目选题。任何一档电视节目都希望能获得广大观众的喜爱与认可,都需要有资金的保障以便支持整个节目的制作过程、提高节目质量,而“收视率”则是当下最能直观体现节目受喜爱程度的指标,广告收入与收视率息息相关。为此,电视台不约而同地为提高收视挖空心思,以观众需求为出发点,选择观众心仪的嘉宾以及选题。大众娱乐导向下,观众多喜欢能缓解压力的娱乐性节目,对于科教类节目兴趣不大。尽管在广电总局的压力下,中央及各地方电视台加大对法治、道德等科教类节目的投入,大大削减了娱乐性节目的比重,但迫于广告的压力,即使是档案类节目,在节目选题上还是会青睐于揭露名人隐私等问题。
2.档案部门参与程度低致使大量档案资源未开发。档案类电视节目多为电视台独立开发,虽然一些历史档案题材的节目在档案资料的收集上与一史馆、二史馆有过合作,但档案部门的参与程度极低,只是被动地进行档案提供服务。档案馆作为国家档案的保管场所,拥有最丰富的档案资源,尽管过去“重藏轻用”过分强调档案的保密性,导致档案编研产品多以政府机关的内部参考资料为主,但还是有相当数量的馆藏档案值得开发利用,许多适合作为电视节目。
3.故事类电视节目泛滥向档案类节目发起挑战。中国电视节目一直在不断改革创新之中,随着“以人为本”观念植入到中国电视工作,民生新闻得到广泛重视,在其发展到当前阶段,又一中国特色的电视节目形态——故事类电视节目出现了[1]。故事类电视节目是从一个真实的人、真实的事件出发,充分利用电视叙事对节目题材进行深度挖掘和提炼,借助戏剧化的表现手法,体现人文关怀。正是由于“讲故事、听故事”这一形式符合中国老百姓传播和获取信息的传统习惯,各级电视台相继推出了类似的故事类电视节目,如江苏卫视的《人间》、河北卫视的《天下故事会》、江西卫视的《传奇故事》等。与其他故事类电视节目相同,档案类电视节目也采用故事性的编排方式,在选题和节目制作上二者存在一些共性,致使许多观众并不在意该节目是否具有档案类节目的特性,容易使档案类电视节目混淆在一般的故事类电视节目当中。
三、档案部门参与档案类电视节目的开发要求
1.选择合适的开发方式和宣传平台。尽管电视台在独立开发制作档案类电视节目中存在许多问题,但并不意味着档案类电视节目的制作要完全由档案部门独立承担。开发档案信息制作成为电视节目需要考虑到档案馆馆藏资源、人员技术状况、资金、日常工作量等诸多问题,并不是各级各类档案馆都具备独立开发档案类电视节目的条件。档案馆应根据自身条件选择独立开发或与电视台合作共同开发。在媒体形式多样的今天,再优秀的节目也离不开有效的宣传, 尤其是网络宣传。据国内最大的视频网站优酷网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3月,北京电视台《档案》栏目2012年共计172期节目在优酷网总播放超过1068万次,平均每集播放62000余次[2]155。观众通过北京卫视官网以及其他视频网站也可以获取线上资源,作为电视媒体的补充。《档案》在2011年4月开通了新浪官方微博,及时更新节目的相关消息,并拥有近7000粉丝的关注。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正逐渐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微信、微博都可以作为档案类电视节目的推送手段,实现双向交流。
2.平衡观众需求与社会责任的关系。档案类电视节目在选题和编排内容时应协调观众需求和社会责任,档案类电视节目不同于一般的故事类节目,档案类电视节目通过电视媒介还原给观众真实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即使是名人专题也旨在通过还原历史人物的生活面貌反映当时的社会情况、传递档案中的知识,起到一定的教育作用。档案部门应担负起给社会展示真实历史的社会责任,而不是为了经济效益牺牲档案背后的社会效益。因此档案类电视节目应更重视节目质量,选择集故事性、趣味性、教育性、人文关怀于一身的题材。
3.培养主动开发意识并提供动力支持。档案部门作为档案的保管部门是进行档案信息开发天然的主体,而由于主动开发意识的缺失,档案部门的开发工作长期停留在档案阅览、制发档案复本、证明,档案目录,简单的档案汇编等浅层开发方式。各大电视台在竞争的刺激和广告支持的推动下看到了档案的价值,制作档案类电视节目。在我国的档案组织机构中却少有奖惩机制,档案工作人员也不需要通过编研来评定职称,工作缺少动力支持。但档案信息开发需要经济动力,各级档案馆上报开发选题,并由国家档案局进行筛选,提供课题经费。随着社会档案意识的不断提高,还可以争取社会公益基金,以保证档案信息开发工作的持续性。
4.维护档案类电视节目的真实性。故事类电视节目产生之初是讲述真实的人物及事件,但好故事毕竟是有限的,在内容上又难免出现雷同。为了满足节目数量上的需要,一些电视台降低了故事本身的真实性,放大个人隐私和社会的阴暗面,甚至请演员弄虚作假。同时情感类故事比重增多,涉及家长里短,甚至是浅薄低俗的内容。贵州卫视的《人生》以及江苏卫视的《人间》这两个曾引起收视狂潮的故事类电视节目正是忽视这一点最终消失荧屏。节目内容的真实性是档案类电视节目持续发展的灵魂,也是其与一般故事类电视节目的差别所在。在选材和节目表现形式的设计上,在考虑观众喜好的同时更要尊重档案真实性,避免盲目追求节目效果、高收视率而弄虚作假。只有维护节目内容的真实性才能在混杂的环境中树立档案品牌,而不是昙花一现。
读书类电视节目 篇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二条规定:“广播电台、电视台以普通话为基本的播音用语。”广播电视是人们学习普通话的重要途径,推广普通话主要依赖于广播电视等媒体,所以“媒体语言规范应高标准、严要求”(姚喜双,2005),发挥好示范作用。“规范是语言自身发展、言语交际的需求。规范是大众传播的必然要求,大众传媒要完成任务,实现传播,必然要求语言规范。语言越规范,传播越广泛” (姚喜双,2001)。作为电视台门面的播音员(包括后台的配音员、画面解说员,以下统称播音员)主持人承担着推广和规范使用普通话的重要责任,通过统计分析各类语言不规范问题,可以得出一些数据,从而有针对性地促进播音员主持人语言规范水平的提高。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要“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其中“推普周”就是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普通话的一项重要措施。推普周期间,电视台播音员主持人的语言规范情况具有代表性,而中央电视台(以下简称“央视”)作为国家级电视台更有典型性。中央电视台是媒体行业的榜样,始终走在语言规范的前列,并且在规范社会语言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在语言规范方面仍有提高的空间。央视的播音员主持人在语言规范方面做得比较好,但有时仍会出现一些语言问题,通过对为数不多的语言问题进行统计分类,可以为播音员主持人在以后的播音主持创作活动中提供参考。
本文以2011年9月11日至9月17日第十四届推普周期间央视三类节目出现的一些语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个案调查的方法,从新闻类、专题类、综艺类节目中选取《新闻联播》《今日说法》《星光大道》作为典型代表,找出不同类别节目出现的语言问题,并做了分类、数据统计和分析。
二 推普周期间央视语言问题汇总分类
笔者观看了2011年9月11日至2011年9月17日推普周期间央视播出的《新闻联播》《今日说法》《星光大道》,并对每个节目出现的语言问题进行了记录和分类。
(一)央视《新闻联播》语言不规范问题
《新闻联播》代表国家形象,它的播报内容决定了其严肃、庄重、大气的播音风格;《新闻联播》的受众非常广泛,从各级干部到普通百姓,作为《新闻联播》的播音员,应更加注重普通话的规范性。统计发现,推普周期间《新闻联播》整体上语言比较规范,播音员在播报过程中没有过多的语言问题,相较之下,配音员出现的语言问题较多,主要表现为语音问题、发声问题、语言表达问题。
1.语音问题
“语音是语言的声音形式,标准的普通话语音是播音中的神采。听众对语音有着敏锐的感觉。提炼的普通话语音是产生感染力的基础”(张颂,2003)。字音准确、规范是播音员主持人从事这一行业的基本功。作为受众的语音老师,播音员主持人的语音必须规范。在2011年推普周期间,播音员出现的语音问题主要表现为声母发音不准确以及声调错误和偏误。
在这一周的节目中,电视新闻画面配音员在声调方面出现的错误如下:
“俄罗斯卡梅绍娃亚”(9-11) ,“娃”应为阳平,播音员发成上声。
“双方在质量上的争执经常有”(9-11),“执”应为阳平,播音员发成去声。
“舞龙狮更加烘托了节日的热闹氛围”(9-12),“氛”应为阴平,播音员发成去声。
“玉米秸秆”(9-12),“秸秆”应分别为阴平和上声,播音员发成阳平和阴平。
“在各类比赛中多次获奖”(9-12),“各”应为去声,播音员发成阳平。
“需要搭乘没有四壁只有棚顶的大篷车”(9-15),“乘”应为阳平,播音员发成去声。
“你们是一支名副其实的铁军”(9-16),“副”应为去声,播音员发成阳平。
配音员声母发音不准有受方音影响的因素,例如:
“按照马栏村的老传统”(9-11),配音员把“传”(chuán) 发成“cuán”,这主要是由于受方音的影响,“ch” 和“c” 不分。
“发展沼气,榆中蔬菜含水量大”(9-12),配音员把“沼”(zhǎo) 发成“zǎo”。
“基本实现了‘乡乡有综合文化站’的建设目标”(9-12),配音员把“综”(zōng)发成“zhōng”。
“继续深化开放”(9-14),配音员把“深”(shēn)发成“shēng”。
“六年来,是什么力量让她最终坚持了下来?”(9-14),配音员“n”“l”不分。
2.发声问题
对于播音员主持人来说,掌握发声要领是从事播音工作的基本条件,灵活运用发声要领才能保证播音创作活动正常进行。发声要领主要包括:气息控制要领,口腔控制要领,吐字归音要领,声音共鸣要领等。《新闻联播》中的发声问题主要表现为口腔控制问题。
口腔是有声语言的“制造厂”,作为播音员主持人的一项基本功,口腔控制要解决吐字问题,科学的口腔控制能够使播音员主持人吐字更清晰准确、圆润动听,出色地完成播音创作活动。
口腔控制不到位,唇舌没有力度,软腭处于松弛状态,会造成字音含混不清。在广播电视中,播音员的声音是通过传播系统传播出去,所以一定要考虑到受设备影响而出现的发音不清晰问题,才能有好的传播效果。例如:
“延边在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中的固定资产投入、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人均居民储蓄存款余额都排在首位”(9-11),由于配音人员口腔控制不强,受前面“自”(zì)音的影响,把“治”(zhì)发成了“zì”。
“遭受水灾的哈萨克族牧民”(9-11),受后面“克”音的影响,播音员把“萨”(sà)发成了“sè”。
“中方支持贝宁及西非地区有关国家积极应对几内亚湾安全问题”(9-13),“湾”(wān)发音不响亮,容易让人听成“几内亚”,影响受众的理解。
“参加少数民族运动会的台湾、香港、澳门代表团昨晚与内地少数民族欢聚一堂”(9-13),“族”中的“u”音发音不到位。
“白俄罗斯国民会议代表院主席安德烈琴科和共和国院主席鲁比诺夫”(9-14),“鲁”“lǔ” 受后面“诺”(nuò)音影响,由于播音员口腔控制松懈,发成了“luò”。
“其中,郑西高铁、武广高铁动车组列车9月20日起实行”(9-15),发“实”(shí)音时,口腔控制力度不够,发音不够清晰有力。
3.语言表达问题
语言表达是一个大的系统,本文所谈的问题主要涉及语言表达技巧方面的停连问题、常识性错误以及病句问题。
(1)停连问题
发声吐字是为表达服务的,语言表达也有其技巧性,包括内部技巧和外部技巧。内部技巧包括情景再现、内在语、对象感等,外部技巧包括停连、重音、语气、 节奏等。《新闻联播》出现的语言表达问题主要涉及外部技巧中的停连,停连在外部技巧中最为基础,只有停连位置切当才能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清楚明白,所以这里以停连为例加以分析。
例如:“温家宝表示,相信论坛将向世界传递促进稳定和发展的积极信息”(9-14),播音员在读这个句子时,“表示”和“相信”之间没有停顿,使整个句子的强调重点有了变化,应该在中间加以停顿。
(2)常识性问题
“延边在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中的固定资产投入、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人均居民储蓄存款余额都排在首位”(9-11),中国共有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播音员读成了30多个。一方面说明,播音员容易受读音惯性的影响,另一方面说明,播音员知识储备不足,所以播音员要在精力集中、认真备稿上下功夫。
(3)病句问题
“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乡镇卫生院医生进行全科医生转岗培训每人每年补助8000元”(9-13),播音员漏读了“医生”,整个句子意思成为对“卫生院”进行培训。出现这种错误的原因是由于后台配音员备稿不够充足,没有对句子整体把握。
(二)央视《今日说法》语言不规范问题
《今日说法》是1999年1月2日央视推出的一个以法制为专题的全新的栏目,此栏目受到群众的欢迎,并多次获奖。《广播电视岗位规定》中规定电视节目主持人“有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掌握祖国语言准确的含义和读音,主持节目吐字清晰、发音准确,播讲亲切自然,流畅生动;撰写的节目串联词贴切生动,有感染力”。《今日说法》节目整体质量较高,但在第十四届推普周期间播音员主持人也出现了一些语言问题。
1.语音问题
例如:
“我们来看一下记者从广东发回的报道”(9-11),“前不久我们栏目报道了江西9岁女孩婷婷”(9-17),“报道”的“道”应为去声“dào”,主持人发成上声“dǎo”。
“拿开水淋自己的亲生女儿”(9-11),“淋”应为阳平“lín”,主持人发成阴平“līn” 。
“整整一摞”(9-12),主持人把“摞”(luò)发成 “luó”。
“依赖于这种垂直速度带来的便利”(9-16),主持人把“依”(yī)发成了“yǐ”。
“不方便让林水全和莫某接受媒体采访”(9-11),“莫”作姓的时候读“mò”,主持人发成“mù”。
2.发声问题
在《今日说法》栏目中,主持人时而娓娓道来,时而与嘉宾交谈,所采用的句子一般都是通俗易懂的短句,气息不足问题表现不明显。这档节目中,发声问题主要表现为口腔控制不强导致发音不清晰、不规范。例如:“记者调查”(9-12),“调”(diào)由于主持人口腔控制不强,没有把各个元音发完整,元音动程不明显,造成字腹发音不饱满,给受众模糊的感觉。
3.语言表达问题
在《今日说法》栏目中,语言表达问题主要体现在停连和病句上。
(1)停连问题
《今日说法》中的语言表达技巧问题主要表现在停连问题上,主要原因是主持人思维反应不够快,造成句子中间停顿时间过长。在《今日说法》栏目中,主持人手中没有现成文字稿件,是纯粹的口语播音,在这种情况下,播音员主持人面对客观事实(新闻事件、人物及其他具体的现实),“只有经过周密、快速的思维,形成明确的题旨,经过语言‘编码’,才能以有声语言的形式把思想感情外化传达出来。这就需要播音员主持人要反应灵敏,能够迅速组织规范、流利的语言,这对于传播效果有很重要的作用”(姚喜双,2001)。《广播电视岗位规定》中关于播音员主持人语言能力的要求是:电视播音员“具有一定的文字表达能力,口语流畅,无病句;五官端正,仪表大方”。 在9月17日的节目中,主持人语气词太多,说话不流畅,一句话中多处停顿,影响受众的理解。
(2)病句问题
《中国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职业道德准则》第二十三条规定:用词造句要遵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语序合理,修辞恰当,层次清楚。避免滥用方言词语、文言词语、简称略语或生造词语。
在《今日说法》栏目中,语言表达问题主要表现为病句问题。主持人采用“说”的方式向人们讲述故事传播法律知识。虽然这种方式更能拉近与受众的距离,但不代表主持人可以任意表达,不遵循语言规范。作为传播规范语言的典范,主持人带有病句的话语一方面使人们不能很好地理解其话语含义,另一方面一部分人可能会误以为主持人的错误话语是正确的,并在生活学习中加以运用,这不利于和谐规范语言生活的建设。例如:“来自全国各地的捐款已经达到了200万,我们希望这笔善款能够妥善地用于这个孩子的生理以及心理康复的治疗费用”(9-11),此句子结构为“善款用于治疗费用”,应该为“善款能够妥善地用于这个孩子的生理以及心理康复的治疗”,“费用”应去掉。
(三)央视《星光大道》语言问题
《星光大道》是央视综艺频道推出的一档大型综艺栏目,该栏目以“百姓自娱自乐”为特点,突出大众参与性、娱乐性,力求为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的普通劳动者提供一个放声歌唱、展现自我的舞台。该节目自首次播出便创下了央视三套收视第一的成绩,并且在收视率上一路领先,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由于《星光大道》是季播,推普周期间,本文只能选取9月17日的节目为代表加以分析。
1.语音问题
作为一档收视率非常高的综艺节目,它有很多受众,并且文化水平也参差不齐,所以主持人对受众有很强的引导作用,语言必须规范。例如:“总而言之”中“而”读成“ěr”,将阳平读成了上声。
2.发声问题
这期节目中发声问题主要表现为口腔控制问题,其他问题不明显。例如“主持人服装”中“持”的发音不清晰。
3.语言表达问题
《广播电视岗位规定》中指出,电视节目主持人“有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掌握祖国语言准确的含义和读音,主持节目吐字清晰、发音准确,播讲亲切自然,流畅生动;撰写的节目串联词贴切生动,有感染力”。其中包括了“流畅生动”“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等基本要求,但是在这期节目中,主持人的语言表达流畅性欠佳。例如:“这一一一眨眼马上就中秋节了,中秋节之前大家聚一聚还是挺有意思的”,主持人这句话说得不流畅,句子开头“一眨眼”出现多次重复现象。再如“你是第一第一次来到我们星光大道”,“说你像刘欢,这真,生活当中有人说你像刘欢吗?”,“广东美食确实相当名誉天下,川菜、鲁菜,其实广州菜更丰富,品种更多”,这些例子表现出主持人在语言表达方面的欠缺,没有做到主持节目时语言流畅自然,另外可以说明主持人的思维反应、组织语言的能力还应进一步提高。
三 数据统计分析
通过观看第十四届推普周期间央视的这三类节目,可以发现央视在语言规范问题上做得很好,出现的语言问题比较少,所以笔者只对出现的为数不多的语言问题进行了统计分析,图表如下:
由于《星光大道》是季播,所以只选择了一期,暂不做相关比较,这里只比较一下《新闻联播》和《今日说法》。虽然两档节目在类型上不同,一个属于有稿播报的新闻节目,“播读”是主导,一个属于现身说法的专题节目,“说”是主导。但对比两档节目在一定程度上还是会发现不少问题。通过对比,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1.两类节目在语音方面出错率都很高,其中《今日说法》(60%)栏目中字音出错的比例高于《新闻联播》(52.17%)。并且,《今日说法》在声调方面出错比例为42%,《新闻联播》在声调方面的出错比例为30.43%。可以看出,播音员主持人容易在声调方面出现问题,究其原因是播音员主持人基本功不够扎实。
2.在发声问题上,两类节目失范均是由于口腔控制不强造成的,其中《今日说法》出错比例为8.3%,《新闻联播》出错比例为34.78%。需要指出的是,在这34.78%的比例中,《新闻联播》前台的播音员在这方面问题很少,其吐字较为规范、标准,出错率大约为6.25%,但是配音员、画面解说员出错率较高,占90%多。
《今日说法》“说”为主导,所以听起来比较舒服、自然;而《新闻联播》是播报稿件,相对来说容易出现因口腔控制不力导致的发声问题。这也反映出,播音员(这里主要指配音员、画面解说员)在这方面有待提升,需要加强口腔控制训练,否则影响《新闻联播》整个节目的庄重性,影响播出质量。
3.发声吐字是为表达服务的,语言表达也有其技巧性,包括内部技巧和外部技巧。两类节目中出现的语言规范问题主要涉及内部技巧中的停连。《新闻联播》(8.7%)的停连问题主要表现为断句错误,《今日说法》(13.7%)的停连问题表现为由于思维反应速度慢而出现的句中停顿时间过长,这一定程度上是由于两档节目的不同类型决定的。停连不恰当容易使受众的理解产生偏差,不容忽视。另外,作为节目主持人应该做到表达流畅,不能出现过长时间的停顿。
4.《今日说法》节目中病句问题比例为18%,出错率较高,这涉及到主持人的表达能力问题。语病容易误导受众,需要加以重视。《新闻联播》节目中,后台播音员在常识性问题上出现了错误,虽然只有一个,但也应引起重视。
四 原因分析
(一)客观原因
1.播音主持队伍扩大,人员素质水平参差
近几十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很快,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同时媒体事业也有了快速发展。各级广播台、电视台频道栏目节目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播音主持队伍不断扩大。队伍越来越年轻化,年轻人思维活跃,富有个性和创新力,节目形式变得多样化。队伍的扩大,满足了受众不同层次和不断增长的需求,但是一些广播台、电视台在节目收视率上竞争激烈,对节目质量有所忽视。收视率的竞争使得一些传媒行业从业者弱化了使命感和责任感,结果使广播电视语言不规范问题变得相对频繁。港台腔的出现、网络新词新语的不合理运用、不规范的读音等严重影响着普通话的推广和运用。
2.教育教学批量生产,人员专业基础薄弱
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对复合型人才需求越来越多,但是当下一些学生缺乏竞争力,不能很好适应时代进步对他们提出的要求。开设播音与主持专业的高校不断增加,但并不意味着教学质量越来越好,相反,一些播音主持专业的教学模式更像是一种批量生产,而不是精英教育。有的教学单位对学生的培养还只停留在原有的播音理论上,教学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缺乏创新。一些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得很熟练,但在运用能力上十分欠缺,实践与理论的脱轨对培养机制提出了挑战。
(二)主观原因
1.规范意识不强
到目前为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实施了将近11年,我国的推普工作取得了长足进展,可以说,广播电视在宣传普通话、规范普通话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正是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使推普工作能够有效开展,其中播音员主持人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另一方面,播音主持队伍迅速扩大,很多人没有接受系统的训练或训练不够就加入到队伍中来。播音员主持人队伍趋于年轻化,他们缺乏老一辈播音员所具备的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和作风,责任感不够强,引导社会语言的责任意识在淡化。
2.基本功不扎实,文化素养不高
广播电视的发展使更多人愿意加入到播音主持这一行业,我们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播音与主持专业。为了迎合人们心理,社会上也有人办起了播音与主持的速成班。对于一些刚开设这一专业的高校来说,刚起步办学,教学资源可能不足,教学与管理上缺乏经验,使学生的培养面临很多问题,所以培养出来的学生可能在基本功和文化素养方面不扎实。另外,对于参加播音主持速成班的学生来说,基本功的训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这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而且在岗的一些播音员主持人不坚持练功,不及时给自己充电,自身条件越来越跟不上社会的发展,在主持节目时出现低级错误,影响节目质量。
3.态度不够端正
播音员主持人态度不够端正体现在备稿不重视、稿件准备不充分上。对稿件的理解不透彻,对稿件的背景没有分析,没有从整体上把握稿件内容,这些都会使得播音员主持人在节目中出现偏差;另外句子停连不恰当使得应有之意不能准确地传达给受众;拿不准的字音不及时查字典解决等,这些都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五 启 示
中央电视台是媒体行业的榜样,同时也在社会语言生活中发挥榜样作用。央视始终走在语言规范的前列,出现的少部分语言失范问题说明节目还有提升的空间,所以作为电视台门面的播音员主持人要继续保持严谨规范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
第一,通过分析推普周期间央视播音员主持人的语言问题,发现许多问题如停连位置不当是由于播音员(配音员)备稿不到位导致的,这涉及到播音员主持人的工作态度和责任心问题。广播台、电视台应该设定一套行之有效的奖惩机制,不断激励员工。
第二,通过分析发现,语音问题所占比重很大,主要表现为配音员、画面解说员在声调方面出错率较高。另外,配音员、画面解说员在口腔控制问题上出错率较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节目质量,究其原因是相关从业人员基本功不扎实。高校在培养人才时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要注重学生基本功的训练,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培养综合性人才。此外,节目在审核过程中,对选取的相关新闻片要严格把关,严保其语言的规范性。
第三,播音员主持人代表的是整个电台、电视台的形象,也代表着国家形象,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有高度的责任意识,语言表达要严谨、有度。
第四,广播电视的飞速发展,特别是网络媒体的介入,信息时代的到来,更需要播音员主持人不断扩充知识面,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驾驭节目,处理好各种稿件的表达。
第五,表达不流畅、不通顺是节目主持人面临的问题之一,作为节目主持人要重视训练自己的思维反应速度以及表达能力,全面提高专业素质。
摘要:本文对2011年第十四届推普周期间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今日说法》《星光大道》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其出现的语言问题并指出原因及解决办法,旨在更有针对性地研究电视语言问题,提升播音员主持人的规范意识,进一步提高电视语言的规范性。
关键词:语言规范问题,普通话,播音员主持人
参考文献
[1]姚喜双.加强媒体语言研究——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J].语言文字应用,2005,(3).
[2]姚喜双.播音导论教程[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