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类电视节目分析(通用8篇)
访谈类电视节目分析 篇1
对于情感类访谈节目内容的分析,以8090为例
笔者:苏洁萍
《8090》节目依然延续了“VCR+现场访谈”的方式,而内在安排走的是以80/90后为主人公、以80/90后的视角讲述情感故事、直面情感困惑、分析情感走向、解决情感矛盾的一条逻辑路线。
《8090》节目在其节目内容的制作上主要是针对当下人们(青年人)现实生活的展示和关注,从而引起人们的注意。节目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想观众之所想,做观众之所关注,推社会之热点,贴近现实(现时),贴近生活,立足社会热点以及人们关注的焦点,展示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和事,做到真正的大众艺术,这也正是湖南卫视《8090》迅速引起关注的原因所在!
节目的内容包含很多,比如8090中的姐弟恋、师生恋、跨国恋、婆媳关系、第三者插足、毕业分不分手等社会的现实及情感的取舍等等话题,又以个案呈现的方式,将大家的讨论搬到了舞台上灯光下,生动而具体,真实而感人,引人共鸣。
仔细观看和分析《8090》的多期节目后不难发现,它在节目内容的设置上的特点,有创新的亮点,可圈可点,当也暴露出不成熟和难把握的缺点,让观众产生错觉。下面是笔者对其节目内容中凸显出来的具有鲜明意味和值得玩味的成分的一些分析总结。
一是人文关怀的成分。准纪录制作、原生态呈现、贴近人生展现80、90后青年人的生活,发挥电视的聚焦作用和人文关怀精神,为解决时代的情感问题助一臂之力。这应该是《8090》的初衷及高级目标。在当代,80、90后,尤其是80后正式社会的中坚力量和主要群体,他们的情感问题必然是影响社会发展的问题之一。婆媳关系、爱情取舍、感情纠纷在这个平台上被重视、被理解、被关怀,通过大众的努力,无论当场能否解决,至少创建了这样一个探讨如何解决矛盾的思考窗口和传递了一种情感反思的思维方式和交流方式,这是值得肯定的。
二是教育呼吁的成分。有观众看完《老师,我可以爱你吗?》那一期节目后,反思和感慨“我建议当下社会像我一样的青年人(特别是80后的从事教育行业的)都应该抽空去看一下,这绝对是一部很不错的教育片”。也有观众在看完《老师,你out了吗?》那一期节目后,发文章写到“我们需要钱,也需要理想。让我们真正高贵的不是钱,而是理想。”观众的感受和受到的启发是最真切的,“年轻的时候就是要勇敢的追求自己的幸福,别留下遗憾!”,类似于这样的观众的情感反馈信息便早已使得《8090》在无形中成为了一个成功的教育者了。
其次猎奇与误导的成分。同性恋、师生恋话题是在国内传统媒体上很少被公开谈论的话题,而《8090》的《三人的冬日恋歌》《老师,我可以爱你吗?》便触碰了这类题材。是大胆,是创新,是平等,是自由,但也不乏猎奇和误导的玩味。名人的打破常规,媒体就可以堂而皇之吗?“是不是应该在大厅广众之下,在媒体面前,去鼓励一个刚中学毕业的学生去追求比自己年龄大出很多的女老师?”这是个别观众向《8090》提出的质问。最后睿智和庸俗的成分。《8090》中诞生的经典语录无疑是《8090》的另一个亮点,而这一亮点也在各大论坛里成为被热议和玩味的话题,比如“不要把儿媳当亲生女儿,也不要把婆婆当成亲妈;保持一碗汤的距离,做一个有分寸的婆婆和一个有分寸的儿媳;这样你们就都快乐了”“回忆有时候就好像腐乳一样,它是借助某些腐烂的力量,它才会产生一美好的东西。老师,你不要拿着蒜瓣当水仙,把面前这个水仙给错过了”,这样尖锐而充满智慧的话语,让节目本身产生出一种叫做“睿智”的成分。但是像“您对事物的审美还停留在禽兽这一层面上”“哥和世界都很黄很暴力,你不能很傻很天真”,这样的低俗的话语同样诞生于《8090》这个平台,这又让节目的内容上带上了庸俗的成分。
访谈类电视节目分析 篇2
电视访谈节目是主持人与嘉宾就当前社会的热点话题进行对话的思想交流活动,为各种意见的交流和观点的表达提供的一个平台。这类节目对主持人的要求很高,要求主持人要有较高的现场把握能力,场面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主持人的语言艺术,也成为了访谈节目中最耀眼的所在。
在电视访谈节目这样靠语言支撑的节目中,主持人的语言妙用支撑着整个节目的顺利进行。做为亲民型的访谈节目,《鲁豫有约》的主持风格和语言特色与其他同类节目相比有明显不同,下面我们通过分析《鲁豫有约》的语用特色,与高端访谈节目进行对比。
1《鲁豫有约》中主持人的语用特点
《鲁豫有约》是一档凤凰卫视为其量身打造的亲民型谈话节目,节目充分地尊重了她的个性特点,全方面地配合其的谈话风格。与别的访谈相比,她的节目有所不同,她的节目不是要别人大谈自己如何的成功、如何的辉煌。而是要剖入他们的内心,他们的坎坷,他们的喜、怒、哀、乐等各种情绪。其中一大特色就是运用感性的语言。动情的话语配上伤感的音乐,赚取了嘉宾和观众的大把眼泪。情绪渲染的氛围包围着在场的所有人,以及电视机前的观众。
2013年3月20日《鲁豫有约》专访埋没的某著名音乐人,在谈及其与前夫的感情时,这位著名音乐人曾经多次落泪,抑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主持人没有迫切地去挖掘她的隐私、她的过去,而是做为一个倾听者去用心的体会她的情绪,去开导她,去宽慰她。当她说与前夫离婚八年才说第一句话时,主持人没有追问为什么八年才说第一句话,而是站在嘉宾的角度上去感怀:“时间是一切的良药,如果时间不能够平复的话,只能说那个时间还不够,七年不够,也许八年才够,才会让你去面对那个人。”这位主持人明白,人们往往不愿再触及以往的伤痛。她用发自内心的真诚来感染对方,用心的去聆听嘉宾的心声,让嘉宾按着自己的情绪述说自己光鲜背后的故事。
《鲁豫有约》另一个重要的特色应该就是语言的生活化了。在大多数情况下,谈话节目的现场和场外,受众多是普通老百姓,所以采用的语言风格以亲民为主,应适当减少专业性的术语。从而让观众可以更清楚更明白地了解你所想表达的内容。
下面我们通过主持人的某一段采访,来领略其生活化语言的魅力:
(视频接入:嘉宾有一个动物圈养场,饲养了很多动物)
主持人:据说你们徒弟来的早晚有一个区分,喂过狗的就是来的比较早的?
嘉宾甲:对,在大院里喂过狗这是他们身份的象征。
主持人:啊,真的?
嘉宾乙:这也是现在我们师兄弟聊天的必要几句话,“你给师父养过狗吗”“没有”“那你歇菜了。”
主持人:你给师父喂过狗吗?
嘉宾乙:当然啦!
嘉宾甲:哈哈,你都喂狗了.
整个节目录制从开始到结束都处在轻松愉悦的过程中,嘉宾畅所欲言,大家在欢笑中进行着交谈。不难看出,这位主持人运用了诸多口语化语言,使访谈一直处于其乐融融的氛围中。
2 高端访谈节目与一般访谈节目语用的不同特点
这位主持人为谈心式采访,访谈方式如讲故事,比较随意。问题点到即止,使用的语言相对于其他主持人会更加亲民,会话温和且没有攻击性,善于提问,让人乐于与之交流和沟通。与她知心姐姐的形象十分相符。
相比《鲁豫有约》,我们可以看出高端访谈节目语用上与之不同的特点:主持人说话严谨、谈话干净利落、问题尖且深,访谈以辩论为主,采访语言与采访主题一样方向感很强。
一般访谈节目面对的受众基本上是老百姓,嘉宾也多为普通人和明星。所以主持人使用的语言则更加亲民,主持方式多为口语化交流,态度温和让人亲近,情感攻势到位,会话节奏缓和且不具有攻击性,整个访谈过程就像朋友的交流一样,具有随意性,想到哪就聊到哪,不拘谨不刻板。主持人善于以谈心为主的方式来挖掘嘉宾故事。
访谈节目由于定位于深度访谈,访谈的目的指向认识、见解,指向思想。关注的乃是社会的热点话题,嘉宾也多为社会焦点人物或者政界人物,主持人不会拖拖拉拉的扯闲话,谈话的重点不会只停留在现象的表面,而是进行深层次挖掘,具有社会价值。访谈态度上多为严肃、庄重,没有噱头没有八卦,更重视那些实质的东西,而不是用刻意地煽情来提高收视率。
综上所述,电视访谈类节目有以下语用特征:[1]在语法使用上,访谈节目对主持人的自身素质有着很多的要求。主持人发音准确规范,用词精准得当,语法使用规范,会出现口语,但是语言却不散乱,逻辑性较强。巧妙地将口语的灵活性与书面的逻辑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2]在谈话技巧上,访谈的关键点就是话题的锐度与深度。主持人不会直接抛出敏感性问题,而是要在谈话中进行稳妥的前期铺垫,让被采访者适应你的采访形式,不会产生抵触情绪而拒绝回答问题。[3]访谈节目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称之为谈话版的新闻联播。所以谈话风格总体上干净利落,直抵核心要点,态度严肃且明确;现场访谈短而精,字字珠玑。
参考文献
[1]陈鲁豫.心相约[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6.
[2]王德春.多角度研究语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11-18.
浅论如何做好访谈类节目主持人 篇3
所谓谈话节目,顾名思义,就是以谈话方式为主的节目。谈话类节目是通过主持人、嘉宾、受众的共同参与和直接对话,对社会生活、文化现象或人生体验的某一话题展开讨论,嘉宾、主持人和观众在交流中相互影响,相互启发,达到各抒己见、增进参与者之间交流和理解的目的。人物访谈类节目要吸引受众,在很大程度上依靠主持人和受访者的语言魅力,因此,一档谈话节目的成功与否,主持人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一名优秀的访谈类节目主持人,应该具备哪些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呢?
一、良好的文化素养。
对于谈话类节目主持人来说,必须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只有平时多读书、多积累,才能对古今中外、各行各业的知识都有所了解,才能打下扎实的文化基础,以一种深厚的文化底蕴,体现节目整体的和谐,赋予节目厚重的文化感。反之,做出来的节目在内容上将是空洞的、苍白的,更谈不上有什么说服力。作为主持人,文化底蕴越厚实,表现出的文化品位就越高,内涵就越显现。一个优秀的谈话类节目主持人,在节目主持中展现出来的人格魅力、学识修养,可以给节目增光添彩,从而成为节目的标志,使许多观众因为喜欢主持人而关注她所主持的节目。有些谈话类节目,由于主持人缺乏内涵,往往会简单应付式的完成节目,请来一个嘉宾,我问你答,缺乏交流感;有的没有主题、没有目的,想到哪儿就扯到哪儿,让观众一头雾水;还有的主持人视做节目为儿戏,随手翻几张报纸、几本杂志,不做充分准备便进行节目录制,内容苍白无力甚至低级庸俗、杂乱无章,降低了整个节目的格调和品位。所有这些不良现象必将对节目造成致命的伤害,因此,提升节目主持人的文化素养和内涵,就成为办好谈话类节目的关键所在。
二、扎实的语言功底。
谈话类节目主持人的语言功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口语表达能力,其次是驾驭节目的能力。语言是人类最基本的思维交流工具,谈话类节目主持人是运用口头语言艺术和受众进行交流对话的,因此必须具备良好的口才。口才是一个人的知识水平、思维应变能力、口语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我们所熟知的一些著名的节目主持人,如中央电视台的主持人崔永元、白岩松、水均益、敬一丹等,他们主持节目思维清晰、语言流畅,使节目鲜活生辉,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谈话节目中,主持人语言应该是在动态的现场产生的鲜活的语言,而不是书面语言的“有声版”。对于谈话节目主持人来说,口语化不仅仅是一种表达方式的选择,更重要的是营造了一个自由、平等、开放的谈话空间,一种非常和谐自然的交流气氛,使节目录制现场更接近于生活常态,这样才会达到一种畅所欲言的境界,让节目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访谈类节目。另外,幽默也是口才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部分。由于种种原因,在谈话现场有时会出现一些影响谈话氛围的情况,这时,适当的幽默是缓解矛盾、减少尴尬、调节气氛的最好方法。
三、正确的自我认识。
主持人对自我认识的把握应该注意避免走入误区。其一、自我感觉太好,盲目地自以为是。有些主持人在话筒前卖弄声音、炫耀技巧、优越感过强,既不加强学习,又不注重知识的更新,长此以往必在竞争中被淘汰。其二、自我感觉不好,缺乏自信心。靳羽西说过这样一句话:每一个节目主持人都应有自己的特点,一定要敢于表现自己的特色和风格。没有自信,就不能摆脱话筒前的紧张感,就不能获得主持的松弛感,更谈不上从容不迫、潇洒自如,也谈不上可信度。节目主持人有了稳定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才能在节目中始终充满自信,保持乐观积极的精神状态;才能在话筒前有良好的自我感觉和工作心态,激发与观众交流对话的强烈欲望。节目主持人应该努力做一个完善自我,追求至真、至善、至美的人,白岩松就曾经说过:“对于任何一个主持人来说,只有先拥有一个大写而丰满的人,才能派生出一个被观众认可的主持人形象。”
另外, 访谈类主持人在节目中应很好地把握分寸感,尽量提供对方所需的信息,不提供超过所需的信息,不应喧宾夺主,与嘉宾“争话锋”,否则将引起嘉宾和观众的反感,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
四、灵活的临场发挥。
临场发挥对于主持人来说,是一项很高的主持技巧。一般来说,没有交流对象的信息节目或节目片断,最容易达成临场效果与最终效果之间的一致,这是因为主持人在这样的节目中,完全是根据事先设定好的文字来主持,其间没有信息的遗漏或扭曲。当主持人在节目中与人进行交流时,对谈话进行当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无法预料。如果主持人事先准备不足,对采访主题不够了解,对采访对象的风格把握不准,机械地按事先设定好的计划来交流,不做临时处理,这样就达不到理想的效果。主持人若想具备良好的临场发挥能力,在节目中尽善尽美,既需要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更需要在平时注重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与修养。因为临场发挥看似灵机一动,实际上是与平时的积累分不开的。主持人应该根据节目的基本内容进行明确的风格定位,更要对特定的内容进行明确的风格定位,做到心中有数;对节目的基本氛围要进行精心的设计,多设想几种方式;在访谈过程中,主持人对现场气氛的变化应时刻保持一种敏感,以便用适当的方法进行调整,并在主持过程中把握好分寸,从而保证节目的最终成功。
五、有感而问、善于倾听。
电视谈话节目的现场谈话一般都在演播室展开,许多嘉宾和被采访者会感到不适应,影响到语言和思维能力。电视谈话类节目主持人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消除人际传播中情境的制约,拉近自己与嘉宾以及现场参与交流的观众之间的距离。因此,问话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
成功的谈话首先是要营造和谐,愉快的氛围,让嘉宾对问话感兴趣,这样才有说下去的可能。其次是倾听,访谈者应把自己放在一个听讲的位置,只有认真倾听,才能对对方的话做出反应,引出下面的话,以此找出更好的空间,并根据自己的内心去感受嘉宾的内心世界,让他们能敞开胸襟,谈出心里话,这样便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提问,由此得到意料之外的答案,为整个节目增光添彩。
在整个访谈过程中,主持人要提出有质量的问题。访谈是一场有目的的思想交流,主持人要向着自己想了解的问题上引导,因此,提问时要带有强烈的引导性,这将直接影响到采访对象回答问题的质量。法国《世界报》创始人贝尔伯夫说:“提问题的方式不要呆板,要有技巧,要看对象,他是什么人物?是政界的,军界的,还是文化界的?对不同的人物,要提出不同的问题。提问题也是思想和艺术的结合,要得到高质量的回答,必须提出高质量的问题。”但同时需要注意的是:主持人提问时不能只考虑自己的意图,不关心受访者的兴趣和心理,这样的做法肯定会碰壁。主持人对于话题的提出,要切合对方身份,善于找准对方的兴奋点,在谈话过程中,主持人问得精彩,受访者回答得可能更精彩,谈话的兴趣倍增,也增加了节目的深刻性和对观众的吸引力。主持人在和受访者谈话之间要学会真正地倾听,要有适当的应答。大家都知道,电视谈话不同于一般的报告,不可能一个人说得太长。如果时间过长,节目的节奏就会显得沉闷,观众就会失去继续听下去的耐心。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就需要主持人及时插话,改变节奏,进行调节,转换话题。有时候,接受访谈的嘉宾说到某个地方,突然一时找不到合适的词语表达,这时,主持人要给予适当的帮助。但一定不能过早的帮助,因为这样可能会打断受访者的思路,还有可能招来受访者和观众的反感。主持人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要考虑到被访者可能回答,也可能不回答;可能这样回答,也可能那样回答。但受访者回答与否、如何回答,是他的自由,主持人不可以强求,也不能左右他的想法。主持人所能做的就是,发现所提的问题不好,就换个问题;如果受访者对主持人提出的问题感兴趣,就应针对不同的回答,提出新的问题。
谈话是主持人与嘉宾相互影响,相互启示,相互激励的“互动式”交流过程,作为人物专访节目的主持人,应该把人物专访做得深入扎实,能令受众尽可能多地获得信息,并且能够从中受益。
六、全方位的编辑意识。
“节目主持人”一词来源于英语的“HOST”(原义是“主人”)和“ANCHOR”(原义是接力赛跑中持最后一棒的人),由此可见,主持人对于节目的重要性。谈话类节目主持人要具备驾驭节目的能力首先要有鲜明的主持意识,始终作为节目的支撑者而存在,而不是简单的照本宣科,应积极参与策划、采访、编制节目的全过程;不论是在节目的准备阶段,还是录制阶段,或是剪辑阶段,都应让主持人参与或了解,使之个性特色得以体现,增强对访谈现场的驾驭能力,使节目具有新颖和鲜明的特色。相反,如果让主持人仅仅在录制阶段出现,既不参与节目的策划与构思,也不进行节目的剪辑与制作,就会使节目的个性特色大为削弱,而难以用鲜活、生动的特色赢得公众的认同与好评。全方位编辑意识,要求主持人能够把握节目整体编排,正确处理局部组合,并撰写或润色文字稿。有了这些能力,语言的流畅,画面衔接的自然,节目结构的完整才有保障,才能更成功的办好节目,更丰满地展示主持人的个性魅力。
概而言之,主持人尤其是访谈类节目主持人的个性,既是个人的综合素质和人格的体现与浓缩,也是与节目的质量和活力息息相关的。因此,主持人应当注重自身潜质的开掘和基本素质的训练,不断对自身个性特点进行总结和提升,从而把自己锻造成为一名优秀的谈话类节目主持人。
作者:秦国慧,湖北省广播电视总台
电视综合频道主持人
董莉,湖北省广播电视总台导演
访谈类节目策划文案 篇4
一、现实环境
1、背景浅析: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生活中存在着许多的隐患,而且有时我们出现了事
故还不知道通过什么途径、找什么部门解决问题,所以我们栏目的宗旨是:剖析百姓身边事。
2、企划动机:关注民生
二、节目设定
1、节目名称:《事实面对面》
2、节目类别:访谈类
3、节目主旨:针对现实生活中新近发生的玻璃幕墙伤人的事件进行现场报道讨论,在对
新闻事实还原的基础上,深入、具体、详细的对新闻事件进行报道。以玻璃幕墙伤人的新闻事实的这一个点,带入到受损方找谁负责这一条线再由这一条线引入到公共安全隐患这一个面,这样从点到线从线到面依次深入,反应实际生活中所存在的公共安全隐患问题。在节目播出的过程中给广大的人民群众一个正确的舆论导向,同时也对相关的政府部门做出有利的监督。真正做到用事实为群众说话。做好党和人民的喉舌的作用。
4、节目目标:剖析百姓身边的难题
5、节目定位:关注百姓,服务百姓,做百姓的贴心人
6、节目内容:老百姓身边的事(安全隐患、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收费、食品安全、安全生产、司法公正、收入分配、企业改制、环境保护、城市拆迁、土地征用。)
7、节目特色:“民生、民情、民意”
8、节目风格:讨论式谈话节目
9、主持人要求:一位女主持人,要具备较强的理解能力,驾驭话题、组织讨论的能力,现场应变能力等多方面的素质。
10、节目长度: 每档30分钟
11、播出时段: 日播每晚在电视剧黄金时间刚结束时播出
12、播出次数:每晚 9:50-10:20(首播)次日中午1:00-1:30(重播)
13、节目嘉宾:周泽斌(玻璃研究专家)刘俐汝(社会人士)钟燕君(热心网友)以及现场观众若干人。
14、节目内容:
(1)开场
主持人的开场白:各位观众大家好!我是主持人XX,欢迎收看本期的《事实面对面》
(2)介绍近年来的玻璃幕墙伤人事件
开场白结束以后,对近年来因为玻璃幕墙造成的伤人事件做一个总体的列举。
主持人:近年来玻璃幕墙伤人的事件时有发生,例如2011年7月8日杭州庆春东路双菱路口庆春发展大厦一块幕墙玻璃突然掉下,砸中刚好经过的女子,致其左小腿伤口20多厘米长。同年8月3日,上海南京西路恒隆广场2号办公楼钢化玻璃突然自爆。8月9日一男子骑电瓶车途经永源路近镇宁路时,又被“玻璃雨”擦伤。算上7月份上海已经发生6起玻璃幕墙坠落事件,两个月时间,上海下了8场“玻璃雨。(大屏幕上是这几次事故的录像)
然后主持人根据案例提出问题:为什么玻璃幕墙会频繁坠落?被砸伤的以后造成的损失应该由谁来负责?
(3)请出第一位嘉宾——玻璃专家周泽斌
主持人:带着这些问题首先请出玻璃专家周泽斌,让专家帮我们解释一下玻璃坠落的原因。周泽斌:钢化玻璃自爆和外界温度有关,业内认可的钢化玻璃自爆率是千分之三,近年来,一些重点工程对所使用的钢化玻璃进行均质处理,可将自爆率降到千分之一以内。玻璃幕墙在安装后的前两年自爆率较高,幕墙脱落除了自爆,还存在密封胶失效、五金件锈蚀脱落等情况,这些隐患如不消除,很可能发生严重事故。引起钢化玻璃自爆的有玻璃自身的原因,比如质地不均匀,里面含有硫化镍。
(4)主持人总结周泽斌的说法
主持人:根据专家的说法我们可以看出,玻璃幕墙虽然美观,但是在美观的背后我们的使用者却要承担很多风险,众所周知,玻璃幕墙目前已经被许多大中城市所使用,那么在已经不可避免使用了的情况下,如何减小玻璃幕墙带给我们的危害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社会人士和广大网友的看法,有请社会人士刘俐汝和热心网友钟燕君。
(5)请出第二、第三位位嘉宾——社会人士刘俐汝和热心网友钟燕君
社会人士刘俐汝和热心网友钟燕君出场。
刘俐汝:关于我们头顶上的玻璃幕墙的N个问号,再一次被推到风口浪尖。当然,时下的N个问号中,以往玻璃幕墙的耗能与光污染等质询已退居其次,此番矛头则直指其安全性,那么从受损者的方面来说,面对飞来横祸造成的损失当然希望是能够得到一定的补偿,然而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玻璃幕墙究竟在谁的(业主和建筑公司)管辖范围来说似乎模糊
不清,以至于现在出现了被背玻璃幕墙砸伤无处伸冤的现象。所以我认为现在的当务之急就是找到玻璃幕墙的责任方,尽快给那些受到伤害的人一些物质上的补偿。同时也希望各级各部门加强对这些玻璃幕墙的监管制度。
主持人:刘小姐说的很实际,有危险没关系,但是一定要尽快解除危险,有伤害也没有关系,但是一定要找到对上海负责的人。最近这一连串的玻璃幕墙伤人事件在网上也是掀起了大波,那么就让我们一起听听网友代表对这件事情的看法。
钟燕君:据调查2005—2007年间,中国幕墙协会曾组织50名幕墙专家,从南到北抽取了100座存在安全隐患的幕墙的数据,结果表明:9.86%的幕墙存在伤人损物的隐患。要减少玻璃幕墙造成的伤害最直接的办法就是铲除,问题是谁来铲除,谁出钱?是不是都要铲除?还是在检测后铲除?如果是检测以后铲除,那么检测的高昂费用,谁来承担?既然不能铲除,那么只能做到定期进行质量检测,对不合格的玻璃幕墙强力执行整改,以减少玻璃幕墙造成的伤害事件。那么剩下的就是要看相关政府部门的执法力度严不严格。
主持人:钟小姐强调了加大对玻璃幕墙的监测力度,的确,从某种意义上说如果我们的执法部门在这方面能够加强一点,那么或许像朱依依这样的悲剧就会少发生一点。
(6)主持人做出最后总结
主持人:其实早在1996年上海就出台了《上海市建筑物使用安装安全玻璃规定》,2002年、2007年和2010年又进行了三次修订。《规定》明确,幕墙安全玻璃使用满8年的,建筑物所有者或者管理者应当委托由市建设交通委核准有资格的技术鉴定机构进行勘查,以后应每年进行一次查勘。但是,这个规定不具有强制性。一些楼宇交付使用后,开发商和物业公司权责不明。由于资金问题,自查和勘查成了一句空话,因此玻璃幕墙伤人事件不断发生,这里我就不得不说了,既然有了规定为何却没有执行,这恐怕就要问问我们的执法部门了。其实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诸如玻璃幕墙这类“无处诉冤”的伤人事件还有很多如:未干油墙漆房子住入业主,造成业主中毒事件,这些一系列的事件都在时刻提醒我们安全的重要性。而这些问题正在考验着我们城市管理者确保城市公共安全的决心和智慧。这些问题给我们的城市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我们还是要相信有关部门会给我们的广大人民群众一个稳定和谐没有安全隐患的生活环境。
(7)结束
访谈类电视节目分析 篇5
一 栏目名称:《锦城对话-神牛!您怎么看》
二 前言:为加强城市交通建设,改善市容环境,规范城市交通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锦州市政府决定依法取缔市内客运人力三轮车。
锦州市客运人力三轮车是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出现的。由于当时企业改制。许多下岗职工自强自立,以蹬人力三轮车为业,为己解困,为国分忧,也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市民的出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锦州市主城区人口密度和机动车保有量日益加大,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相对滞后,客运人力三轮车等非机动车与机动车交叉混行,上下班高峰和加节日交通期间交通拥堵现象十分严重。特别是部分客运人力三轮车业者交通安全意识淡薄,随意闯红灯,拐弯掉头,逆向行驶,交通哦呢事故时有发生,广大市民外来商客,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多次提出意见和建议,强烈呼吁取缔客运人力三轮车。
锦州市是全省最后一个决定取缔客运人力三轮车的城市,市政府出台的补偿政策,无论是一次性补偿金,还是车辆残值补偿,标准是全省最高的。
三 栏目定位:
关注锦城市民身边发生的真实事件,报道锦城百姓最关心的话题。
四 受众分析:
《锦城对话》主要针对锦州的普通百姓。通过报道新近发生在市民身边的大事小情,并邀请嘉宾来和主持人一同讨论分析。进而解决市民心中的疑虑和困惑。同时主持人与现场观众互动,多角度全方面的来分析神牛从出现到被取缔的过程。
五 嘉宾要求:嘉宾:锦州民俗学家,锦州交通队大队长,锦州政协代表,锦州人代表,人力车夫现场观众:锦州市民
六 主持人要求
(1)要求主持人符合本栏目的风格,要求主持人支持风格清新、自然,使人有亲切感。
(2)能够引导嘉宾畅所欲言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3)要求反应敏捷,能够应对嘉宾的各种问答。
七、栏目内容
(1)《锦城对话》栏目播出时间:每周六19:30---20:00,该栏目复播时间为每周日9:30---10:00
(2)播出形式:录播,属于新闻访谈类形式,在节目录制期间,要求穿插一定的影像资料,更好的为节目服务,使节目更具有说服力。
(3)主持人点出事件的重点,保证嘉宾的观点能够顺畅表达,确保节目能够达到预期的目的。
(4)播出内容:从身边寻找那些普通而又不平常的人来讲述一段不可磨灭的记忆,说出他们自己内心的感受。
八 《锦城对话-神牛!您怎么看》节目结构
第一部分:“牛劲十足”
此部分向观众讲述神牛风光的过去,从它的出现到当初为人民生活带来的便利。以及现场观众与神牛之间有趣的故事。
节目环节:
1请出嘉宾 2展示与神牛有关的照片和视频 3民俗专家介绍神牛 4 观众讲述和神牛之间的故事 5现场采访神牛车夫。
主持人的问题
1对现场观众
a您与神牛之间发生过怎样有趣的故事?
b神牛为你的生活带来了怎么样的便利?
C您对以前的神牛怎么看?
2对嘉宾
a 您认为当初神牛的出现为改善下岗工人的生活有哪些帮助?
B 您认为当初神牛的出现为锦州市民的生活有哪些改变?
3对车夫
a 当初是什么原因让您开始靠神牛维持生活?
b 当初的收入和您在工厂的收入哪个多?
C 当初在路上驾驶神牛有什么困难?
第二部分:东零西落
随着经济的发展,私家车以及出租车的增多,“神牛”的生存空间不断在减少。同时“神牛”安全问题也不断出现,“神牛”的去留成为了一个问题。
主持人就此提出问题
1对现场观众
a 您对“神牛”反感吗?
b 您身边出现过因“神牛”而导致的安全问题吗?
c 您有什么要对“神牛”师傅们说的?
2对嘉宾
a 您对“神牛”有什么建议?
b 您认为“神牛”是否应该消失?
c “神牛”的消失对从业者会有什影响?
3对车夫
a 如果“神牛”消失了,您靠什么生活?
b “神牛”对您有什么意义,或者说“神牛”对您来说意味着什么?
第三部分:政府决策
截止到今年4月末,锦州市市区内共有公安部门审验合格的客运人力三轮车3663台。依法取缔后,为最大限度保障业者的基本生产和生活,在充分调研、借鉴省内兄弟城市经验的基础上,锦州市政府出台了补偿安置政策:一是一次性补偿,给予一次性补偿金13200元(按目前我市职工最低工资标准每年12600元、车辆残值补偿600元计算);二是公益性岗位安置,市政府提供1500个环卫公益性岗位,工资每人每月1200元,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由劳动部门按规定办理,同时领取车辆残值补偿。业者可自愿选择一次性补偿或公益性岗位安置,两者任选其一,同时给予车辆残值补偿。市政府副秘书长、市政府办公厅主任刘占元介绍,无论是一次性补偿金、车辆残值补偿、还是公益性岗位工资,锦州市是省内给付补偿最高的城市。
对符合低保救助政策及有技能培训需求、自主创业意愿的业者,市委、市政府也制定出台了具体援助政策。对有创业需求者,工商部门将设立专门窗口,专人服务,提供开业指导、注册登记、跟踪式等一条龙服务,免收登记类、证照类等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
取缔市区内客运人力三轮车的时间安排是,从今天起到7日为宣传发动阶段;从5月8日到12日为补偿安置阶段,全市共设立26个街道工作点,3个车辆收缴点,3个一次性补偿金发放点和1个就业安置点。从13日开始,进入强制取缔阶段,对继续从事营运的客运人力三轮车坚决予以取缔收缴。
从此锦州的“神牛”将消失在锦州,它的出现到消失也见证了锦州经济的繁荣和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神牛的消失是历史趋势,不过它也为一代人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九 推介渠道
通过自身电视栏目的推介,面向对象较为广泛,通过电视栏目的征集故事素材向广大观众推介。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对于事件本身的各种反应和声音。
十、具体拍摄制作
(一)、运作模式:
制片人制度,需要既懂节目运作、又懂节目经营的人做制片人。围绕节目定位,经营该时段节目,制片人要保持相对的独立性。
(二)、建立电视栏目视觉识别系统。
1、栏目形象片花。这是突出频道形象的重要手段。5至10秒片花,以栏目标志为主要画面,抽象的多层画面叠透出三维的图象,再加上电视栏目字样,音乐要浓缩频道个性。
2、栏目形象宣传片。这是提升频道形象的又一种重要手段,长度在20秒左右。栏目形象宣传片的立意要高,要能代表整个栏目的特色和地位。画面音乐也应非常讲究,视觉冲击力要强。形象宣传片有如栏目的广告,不仅要讲究创作手法,还要讲究创作主题。
(三)、人员设置
主持人(一名):负责串词的攥写,把握现在节目节奏,起到桥梁作用
编导(两名):负责每期节目的策划、撰稿、导演,把握整个播出节目及相关事宜。
摄像(两名):外景拍摄、访谈现场拍摄
编辑(一名):负责剪辑、合成、节目包装
制片人(一名):对栏目的生产进度、拍摄质量、制作环节和经费收支负总责。敦促栏目确保创收和质量的双提高。
灯光(二名):负责节目录制期间的灯光的补给。
访谈类电视节目分析 篇6
摘要:在电视事业发展迅猛的今天,具有代表性的电视节目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节目主持人不仅要通过语言来传情达意,还需要在屏幕上展现自身的形象和魅力。尤其是访谈类节目,电视节目主持人要直接面对观众讲话。观众对于节目主持人的印象都是建立在主持人所传达出来的语言和视觉形象的基础上的。因此,作为访谈类主持人,需要注重自身的形象。不仅包括静态的形象,而且还包括目光、手势、表情等在内的身体语言。作为真人秀节目主持人的身体语言,在节目的传播方式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在电视节目的录制过程中,并不是每一个主持人都能将身体语言得到很好地运用。这不仅与主持人没有这方面的意识有关,还与主持人没有专业技巧有关。本文旨在通过对许戈辉和柴静的身体语言进行研究,来为主持人在节目中对于身体语言的运用提一些建议。关键词:访谈类节目;主持人;身体语言
一、节目主持人身体语言分类
电视节目主持人要想成功地把信息传达给受众,不仅需要运用有声语言,对于自身身体语言的运用也显得尤为必要。对于主持人进行必要的身体语言训练是十分有必要的。节目主持人的身体语言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一)静态语言
主持人身体静态语言可以分为目光语和表情语。眼睛是人们心灵的窗户。眼睛在很大程度上能够起到沟通交流的作用。对于主持人来说,目光显得更加重要。作为节目主持人,一是目光要得体,不能太冷也不热,否则会给人一种冷漠的感觉;二是目光要有交流感,不能让人感觉眼神游离不定。
人们的思想和情绪在很大程度上还可以从人们的面部表情上找到答案。积极阳光的表情会给人留下好印象,能够得到人们的理解和关系,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而消极的面部表情则会让人感觉陌生。对于访谈类节目主持人来说,更需要保持微笑的面部表情。
(二)动态语言
1、手势语。对于节目主持人来说,为了加强有声语言的效果,往往会不自觉地加上一些手势语,或者起到强化感情的作用,或者起到描述具体数量的作用。手势语是吸引观众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手段。很多节目主持人都觉得手势是多余的。一般来说,节目主持人在自然的状态下,双手自然下垂或者是交叉放在身前,会显得轻松自然。在主持的过程中,偶尔变换手的位置,会显得更加大方。
2、坐姿。一个优美的坐姿,会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主持人的形象。坐姿文雅、大方是主持人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要想显得比较优雅,可以保持上体自然挺直,坐在椅子的前端,身体稍向前倾,两肩处于放松状态,两腿要自然弯曲,双脚平落在地,双膝并拢或者稍微分开。这是一种传统的坐姿,在访谈节目中,主持人采用这种坐姿会显得十分自然大方。
3、站姿。美好的形象是观众都期待看到的。主持人做为美的传递,也需要在站姿方面稍加注意。优美的站姿要求主持人的上半身要挺胸收腹,直腰,双臂自然下垂。下半身的双腿要靠拢,两腿关节垂直,身体中心要向前倾。节目主持人的站姿要求主持人要大方、自然,不能让人感觉呆板,要时刻保持腿的直立和脚部的正确姿势。
4、走姿。人的走姿各有不同,对于主持人的要求不能像站姿和坐姿那样严格。总的要求是“走如风”。在起步时,要注意保持身体前倾,将重心落在脚掌上。行走时,双肩要保持放松的状态,步幅适中,并且在行走的过程中,脚不宜抬得过高或者过低,避免和地面产生摩擦。
二、访谈类节目主持人身体语言传播的作用
主持人的身体语言和有声语言一样,具有很多方面的属性。它是人和人之间传递信息、表达态度、沟通感情的一种有效手段,同时还是一种形象思维工具。身体语言具有提升主持人个性、加强表达、渲染节目气氛以及增强节目感染力等多方面的作用。
(一)提升主持人的个性
身体语言的运用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对访谈类节目主持人的有声语言所传递的信息起到补充、强调、解释和说明的作用。身体语言会让主持人所传播的信息内容和传播意图能够更加清晰、准确地传递给受众,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提升节目的传播效果。在以往的电视节目中,主持人主要通过有声语言向受众传达信息,受众也只能用耳朵来接听信息。身体语言的运用,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加强信息传播的准确性,提升主持人的个性表达,给受众以形象生动的感受,从而增强信息传播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二)增强与被访者的沟通
主持人的身体语言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增强和被采访者的沟通。如果只是进行有声语言采访,被采访者也许很难领会主持人所要表达的意义。而如果主持人再加上一些身体语言进行辅助,那么被采访者就能很好地明白主持人的意图,从而能够起到良好的沟通作用。
(三)调节现场气氛
访谈类节目主持人的眼神、表情和肢体语言等身体语言在很大程度上表达了主持人内心的真实情感,同时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渲染环境,调节现场气氛的作用。比如,在《面对面》节目中,柴静和被访谈者的交流不会只局限于语言的交流,柴静会适度地加上一些身体语言,这就会在很大程度上缓解现场较为紧张的气氛,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同时,主持人的有些手势,会在很大程度上渲染现场气氛。
(四)扩大受众接受面
只要有人类存在的地方,就存在身体语言。身体语言运用地范围之广、使用率之高是其他非自然语言所不能比的。在人类的发展史上,特别在人类信息传播的历史上,身体语言相比于有声语言出现得要早。在语言形成之前,人们是利用手势进行交流的。人类的身体语言既可以和动物进行交流,也可以很好地进行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达。因此,从总体上来看,人类的身体语言是共通的,因此,它可以成为有声语言的辅助工具。主持人运用身体语言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起到扩大受众接受面,并且辅助有声语言表达情意的作用,从而使得信息得以有效地传播。
(五)推进访谈进程
主持人的身体语言,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推进访谈的进程。如果仅靠有声语言进行采访的话,访谈不仅会显得呆板,而且不利于访谈进程的推进。主持人通过身体语言来表达自身的想法,和被访者形成良好的沟通互动,从而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推进访谈的进行。同时,访谈的进程如果只靠主持人有声语言进行推动的话,显得比较呆板,如果再加上身体语言,会使整个访谈变得更加生动。
三、访谈类节目主持人身体语言的把握
主持人的身体语言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主持人的身体语言需要讲究一定的美感。因此,对于访谈类节目主持人来说,把握身体语言要注意一下几个方面的原则。
(一)真实自然
主持人的一言一行都要求真实自然,才能够充分体现主持人的气质和魅力。尽管不同的节目对于主持人的身体语言的要求各不相同,但是主持人做为一个现实的人,不管主持什么样的节目,他本人所具备的真诚、独特自然的一面,是很难改变的。比如,著名主持人倪萍在主持《综艺大观》中,曾经朗读过肖复兴的《母亲》,她声泪俱下,十分感动。但是不管她投入,她依旧只是倪萍,不可能真正去扮演母亲。她的身体语言只能去要求神似,而不去求形似。如果作为演员在影视作品中扮演母亲,则需要忘我投入,忘掉自我的存在,完全变成角色中的人物,同时还原生活中母亲的真实。
(二)准确适度
在访谈类节目中,主持人对于身体语言的运用,还需要讲究适度的原则。运用身体语言要能够符合时代特征和民族习惯。同样的一个动作,在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国家都有着不同的含义。比如,伸出大拇指,在美国就是意味着想搭车,而在尼日利亚和澳大利亚则是骂人的意思。在日本,如果一个女孩向一个男孩竖起大拇指就是问对方有没有女朋友的意思。如果男孩也伸出了大拇指,那么女孩就会认为男孩在邀请一起玩。因此,准确地使用身体语言,既需要根据节目内容的表达需要,又需要注意当时的时代特征和民族地域习惯。主持人在使用身体语言时,不可以把任何动作、表情、姿势看得太绝对,需要根据具体的人、节目内容、情境、背景,才能够保证畅通无阻的信息交流。
四、以许戈辉的《名人面对面》和柴静的《面对面》为例分析主持人身体语言的运用
(一)主持人形象定位分析
1、许戈辉的形象定位
许戈辉是继杨澜之后创办的带有个人风格的名人访谈节目《名人面对面》,节目定位语为“他们是名人,也是平常人;他们有名人的成就,也有平常人的语言。主持人许戈辉与观众走遍全球,专访各地豪杰英雄,打破一对一面谈的框架,使观众亲历其境,感受名人的真心、真言、真情。”在许戈辉主持的众多的节目当中,《名人面对面》最受欢迎。也正是因为这期谈话类节目,使得观众熟知了这位主持人。正是由于许戈辉魅力十足的主持风格,才使得《名人面对面》成为了一期特别受欢迎的优秀节目。许戈辉在节目中向受众呈现的是温和淡雅的形象。在《名人面对面》中,我们感受不到咄咄逼人的气势,也没有卑躬屈膝的谄媚。即使是一期很普通的嘉宾节目,在许戈辉的主持下,我们都能感受到一股温和、淡雅的独特氛围。而这种独具特色的主持风格在很大程度上源自于许戈辉自身的亲和力。许戈辉的个人魅力在很大程度上还体现在她细致入微的体贴上。在采访毛宁的一期节目中,说到气氛的地方,毛宁无法控制自己内心的感情,激动流泪,而许戈辉则什么都没有说,只是拍了怕毛宁的肩膀,节目的人文关怀得到了很好地体现。
2、柴静的形象定位
柴静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一直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公知女神”形象。她矜持冷静,并不多话,亦不善身体表达。镜头里,她只用最清简,真实的新闻语言贴近事实。每每面对镜头,神情淡定,声音柔和。素妆出镜时,清简短发,喜欢系围巾,像个清秀的邻家女孩。然而,柴静在主持节目时全情投入,是她一贯的作风。我们应该把记者编辑的全情投入看作是职业素养,一个优秀的主持人必须放弃一切杂念,全神贯注。看柴静的节目,我们可以处处发见柴静的投入,感受到柴静距离对象,距离新闻事件本身那么贴近,我们可以说柴静节目的抓地力很强,在节目中,我们感觉到柴静与采访对象,与新闻事件是有机地生长在一起的。我们这样说是有针对性的。
(二)主持人身体语言在节目中的运用
1、许戈辉在节目中身体语言的运用
主持人的长相、衣着、表情和体态等身体语言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真实地传达情感、渲染氛围、增强节目的感染力。身体语言主要的功能是传播主持人的态度和情绪、对于语言传播起到辅助的作用。身体语言能够从不同侧面来显示主持人的个性特征,同时还可以传达言语无法表达的信息。有时候,主持人的倾听姿态、眼神和面部表情,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引领被访者的谈话走向,影响整个节目的风格。在节目的过程中,许戈辉会根据不同嘉宾的不同反应、谈话内容以及访谈进程从而做出不同定位。有时像一个求教者,站在老百姓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而有时又像一个挑战者,你有你的观点,我也有我的观点,以此来挑战激发对方的谈兴;有时还像一个交流探讨者,和对方进行自如地交换意见。而这些不同的角色定位都能够从许戈辉的身体语言中看得出来。
2、柴静在节目中身体语言的运用
微笑对于一个主持人来说,太重要了。在看柴静对卢安克的采访中,我们可以看到了柴静脸上那种无邪的,纯真的笑靥,柴静没有掩饰,没有为了笑得好看,笑得美丽而刻意讲究角度,时机,嘴角眼角开合的程度,觉得好笑了,自然而然就笑了,微微笑很亲切,咧嘴笑很畅快,会心笑很达人。柴静是真诚的,她喜怒哀乐经常外现的表情有时候真的到了亡顾自己姣好形象的地步,有几次她发自内心的笑牵动了眼角,甚至把她的鱼尾纹暴露无遗。这样的事情或许对其他主持人来说是大忌,可是柴静好像没有在意,依然笑得那么灿烂。
除了善于运用微笑,柴静在采访中还注重其他身体语言的运用。微笑、游离的眼神、低头、在那种精神力量强大的人面前似乎的害羞和敬畏,柴静所使用的这些身体语言使得整个采访过程氛围很融洽。观众在观看过程中,会随着主持人的表情变化和感知能力来增强或者减弱自己的认识。主持人的表情和口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观众对于事实的印象。如果对于节目把握不够恰当,则很有可能会使得采访浅薄化。
五、访谈类节目主持人身体语言沟通技巧
主持人掌握非语言沟通的知识和技巧,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在主持节目的过程中进行传情达意。忽略非语言沟通技巧或者使用并不恰当的非语言信息,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节目的效果。比如,主持人的面部表情再配合一些语气,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强化某些信息或者淡化某些信息。一个知觉力较强的主持人,不仅自身会发出一些准确而且简炼的非语言信息,而且能够从合作者发出的非语言讯息中,判断其参与节目的程度,随时做出相应的调整。主持人的非语言沟通技巧可以分为天赋和获得两个方面。主持人先天所拥有的非语言沟通技能有高低之分,而经过后天习得的非语言沟通技巧则不同。
(一)选择能够体现自身个性特征的身体语言
主持人如果想展现出具有个性化特征的公众形象,应该向受众发现和调查一下自己,主动去问几个人,让他们把你的身体姿势或者行为特征用较少的语言描述出来。你会发现,他们可能会把“ 潇洒大方”、“ 扭捏作态”、“ 笑脸多”、“ 冷面孔”、“ 动作急” 等特点和你联系起来。你如果希望能够显示你开朗乐观的性格,需要怎样使用你的面孔呢?你若希望看起来知识渊博,那么怎么使用你的双手呢?总之,要想很好地表达自己的个性化特征,除了可以用语言系统来显示,在非语言系统方面,还可以用一些姿势来体现。任何一个节目主持人都需要清楚地了解自身的特征,不要使用自己并不具备的身姿特征。
(二)重视身体语言
在主持人当中,缺乏非语言沟通知识,忽视通过身体语言传递讯息的现象,至今来说都较为普遍。有的并没有这方面的意识,而有的认为这很自然,则忽视了学习和锻炼,而有的人则是因为使用不当而不知利弊。上述的这些行为,都是不明白身体语言固然是天赋,但是也需要学习。对于主持人来说,这种身体语言的学习甚至变成了工作上的需求。对于身体语言的学习方法,一是靠观察,二是靠实验。只要有人存在的地方,人们都在使用身体语言。各种集会、聚会都是人们使用身体语言的场合。主持人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加以观察。
主持人还可以从电视中来学习身体语言。可以向他人学习非语言沟通技巧,把电视声音关掉,可以试图通过图像所显示的人体姿势来猜想。每隔上一段时间,再把声音打开,检测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当然,也可以在自己的实践中进行学习,看自己所主持的节目录像,分析自己的长短,并拿来和别人做比较,看看自己在非语言沟通方面是否准确。这样,非语言沟通就会成为一种习惯,再加上主动掌握,就会成为人们实现传播任务的重要手段。
六、结语
节目主持人在主持节目的过程中,要注意对于身体语言的运用,需要遵循电视传播规律和特点,从而进行适当地调节和控制。主持人如果不重视自身身体语言的修养,就不能达到完美表达的,也就不可能获得观众的喜爱和肯定。主持人身体语言的魅力贵在自然。而这里所说的自然是指身体语言要和主持人本身能够得到有机结合,而不能机械地去模仿,要使得主持人的表现能够和节目达成统一。主持人只有准确而有效地使用身体语言,使其准确、优美,才能够适合节目的需要,从而达到更好地传播效果。
我国电视访谈类节目人文关怀探析 篇7
一、电视访谈类节目人文关怀的表现
(一) 电视访谈类节目选题视角的贴近服务性
访谈类节目选题视角要贴近服务, 关注民生问题, 注重人文关怀, 才是顺应我国历时代发展潮流的大势所趋。观众需要故事、需要精彩、需要新奇的感觉、需要娱乐, 同样也需要进一步发展的社会经验, 作为传媒的电视节目在不自觉中已经承载了这一重任, 也将更好的发挥这一功效。只有在选题上区别其他的节目, 贴近群众生活, 关注民生, “接地气”、“近人文”, 视角独特, 丰富多元, 才能真的做出人们爱看的电视访谈类节目。
(二) 电视访谈类节目谈话内容的深度剖析性
电视访谈类节目不仅要对我国的社会民生问题进行报道, 还要对相关社会的民生问题进行深度的剖析, 用最浅显易懂的报道方式让广大的受众获取信息, 寻求解决途径。
以《杨澜访谈录》2014年3月5日专访民政部部长李立国为例, 作为优秀的深度访谈类节目主持人, 杨澜犀利地提出了锯腿自救、袁厉害收养儿童事件、流浪儿一氧化碳中毒的个案, 相比于其他节目的官话套话, 既阻止了官方的回答, 也让百姓真正地了解了关于此类事件的发展始末。杨澜直面政府官员, 平等对话, 才能真的挖掘到百姓真正需要的信息。
(三) 电视访谈类节目主持人语言的人文平等性
电视访谈类节目主持人秉持以人为本, 平等对话的工作规范, 发扬其现场对话的优势和主动权, 尊重受众及嘉宾的话语权, 这也是电视传播的基本要求。
二、电视访谈类节目人文关怀的缺失
(一) 节目选题夸张, 人文关怀流于形式
随手打开电视, 随处可见为了制造噱头而违背人文关怀的电视访谈类节目, 一些节目为了吸引受众眼球, 前期选题时并没有想过这样的节目内容是否违背了传统价值观和正确的人生导向。通过严谨的选题,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才能避免人文关怀沦为形式, 使其得到真正的弘扬和发展。
(二) 盲目追求明星效应, 平民视角有所欠缺
全民娱乐化的现象使得节目内容低俗、大胆露骨, 而真正需要大家关注的先进人物成功的经验、社会新近发生的民生问题等却长久被忽视。访谈类节目必须要以正确的立场和社会责任作为前提, 传递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从而达到更好的社会影响力和教育观众的传播效果。
(三) 主持人过度煽情, 忽视嘉宾内心感受
迫于收视率的压力, 众多的访谈类节目不惜八卦本色, 不忘煽情添油醋, 纷纷搏出位祈求收视率破表, 却忽视了嘉宾内心的感受, 忽略人文关怀真正的内涵。成熟的访谈类节目主持人不仅要让嘉宾卸下心防、敞开心扉, 还要营造良好的谈话环境, 让嘉宾有感而发。不要为了追求节目效果过度渲染, 忽视真情实感。
三、解决电视访谈类节目人文关怀缺失的对策
(一) 节目选题要从人文精神出发, 坚持以人为本
电视访谈类节目是受众接受信息的最便捷最快速的窗口之一。因此, 电视访谈类节目应该始终坚持把以人为本作为所有事业发展的大前提, 正如《鲁豫有约》主持人鲁豫的开场白一样, 爱传万家, 说出你的故事。从简单的故事打动人心, 用动人的情节引人入胜, 如果电视访谈类节目是开往你心底的列车, 无疑优秀的选题就是带领节目整体的驾驶室。
(二) 避免节目娱乐化、庸俗化, 关注民生体察民情
在节目中, 主持人面对的采访对象无所不及。主持人无论是采访享誉国际的知名影星, 还是平凡岗位的老百姓, 都应该避免全民娱乐化的泛滥, 一视同仁、平等交流、以诚相待。无论是深度剖析的对话节目, 还是平民参与的实话实说节目, 主持人都要注重倾听, 做到节目以社会人物和社会事件为中心, 正确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
(三) 主持人要避免过度煽情, 注重人文内涵
我们喜爱访谈类节目, 正是因为它内容真实、情感真挚的特点打动和感染大众。如果把情感变成一种工具, 访谈类节目就丧失了节目真正的宗旨和内涵。情感是主持人和嘉宾沟通的关键, 主持人要结合自己的人生阅历和经验, 让嘉宾主动分享, 而不是为了煽情而主动出击。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 随着媒介理论的不断发展, 人们更追求和谐的人际关系, 强调电视访谈类节目的人文内涵, 人文精神将是访谈类节目永远不变的追求。
四、结语
近几年的时间, 随着我国电视事业的蓬勃发展, 电视访谈类节目已经成为最受观众喜爱的节目。与此同时, 以盈利为目的的节目也纷纷出现, 访谈类节目也正面临着普遍雷同、陈腔滥调、形式单一的瓶颈期。而且我国的电视访谈类节目起步较晚, 发展快速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问题。问题不可怕, 关键是如何解决。从人文关怀的精神出发, 返璞归真, 脚踏实地, 让我们一起期待访谈类节目突破局限, 迎来新的春天。
摘要:电视媒体具有传播新闻、社会教育、文化娱乐、信息服务等作用, 所以, 我国电视媒体必须在坚持以人为本, 人文关怀的精神的指导下, 做出更多更好, 更加贴近人民群众生活的节目。然而近几年很多节目不惜夸张媚俗来博取收视率, 导致了人文关怀缺失的问题。电视访谈类节目作为最贴近人民群众生活的传播媒介, 应该弘扬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继承和发展人文关怀的精神要领, 才能真的为民所想, 被民所爱。
关键词:电视访谈类节目,平民视角,人文关怀
参考文献
[1]杨澜.一问一世界[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1.
[2]尼尔·波兹蔓.娱乐至死[M].章艳, 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3]丁海宴.电视艺术的观念[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1997.
[4]夏辰.崔永元炮轰电视庸俗化[N].南方周末, 2002-4-25.
电视访谈节目风格比较研究 篇8
一、主持人自身
杨澜和鲁豫可以说是访谈类主持人里的高手了,她们一个走高端路线,一个走亲民路线,很难说谁更技高一筹。杨澜高雅大气、英文流利,即便是面对国内外的高端人物也丝毫不怯场;鲁豫温婉亲和、擅于沟通,嘉宾在她面前很容易敞开心扉。就主持人自身来说,虽然都定位成优雅知性的主持人路线,但细微之处还是略有差别。
二、节目访谈环境
《鲁豫有约》是将录制现场设置在一个可以容纳百名观众的演播室,主持人和嘉宾访谈地点离观众席很近,这样还能时而与台下的观众进行交流,调动观众参与其中,起到提升观众情绪,烘托节目气氛的作用,使得现场观众绝不仅仅是被动的倾听者,他们具有独特的“角色”功能,是完成谈话内容的必不可少的一方。而《杨澜访谈录》将录制现场设置在一个类似封闭的私人会所,没有观众参与其中,只有主持人和嘉宾的互动,这样也有一定的优势,能使主持人和嘉宾专注于访谈中而不受外界因素的干扰。
三、访谈人物选择
《杨澜访谈录》定义为一种具有时代特征的高端采访,访谈对象从企业界商业精英人士(例如美国通用电气前CEO韦尔奇)到风头正健的政治人物(例如刚走马上任的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到文化界的杰出代表。从本质上看,杨澜锁定的访谈对象具有很强的时代感,是公众近来关注的新闻人物。《鲁豫有约》则将目光锁定在演艺明星、体育人士、作家、学者身上,其中也不乏像章含之这样老一辈的艺术家,走较为亲民的路线。
四、节目设置方面
《杨澜访谈录》一星期播出一次,节目时长约20分钟左右,开头由杨澜一段简单介绍嘉宾的话语作为引入词,结尾处也伴随着她的一段总结语作为节目收尾,整个节目给人节奏紧凑、条理清晰、丝毫不拖沓冗长的感觉。《杨澜访谈录》整个节目编排结构方面也是以杨澜与嘉宾的一问一答为主,除了其中少量的关于嘉宾的片花会穿插在节目其中,但这些串场的片花也是跟杨澜前后的提问不无关联的。而《鲁豫有约》在2005年由周播出改成日播出,节目时长多为45分钟,有的嘉宾访谈时长甚至是90分钟,分为上下两期播出。开头跟《杨澜访谈录》类似,由主持人说一段开场白引出访谈嘉宾,但结尾处却与《杨澜访谈录》不同,是在主持人和嘉宾轻松自如的谈话中自然地结束一期的节目。《鲁豫有约》较为轻松随意,在整个节目的编排结构方面更多的像一篇章回小说,伴随着穿插其中的刻意安排好的照片和影像资料,带领着观众一起追寻着访谈对象的童年、青年一直到成年,从一个故事跳到另一个故事,主持人仿佛带领嘉宾和观众在缓慢的步调中进行了一次回忆访谈对象的过往人生之旅。
五、访谈内容把握
《杨澜访谈录》中,杨澜对访谈嘉宾的提问多直接犀利,焦点性和思想性的问题较多,故事性的问题较少,杨澜访谈的节奏性很强,具有很大的跳跃性,在节目中可以看到她提出的问题经常是前后没有关联的,但每一个问题都带有很强的时代性,并有着较强的商业、政治背景,所以经常可以看到杨澜和访谈对象在节目中对话张力、观点碰撞、智慧交锋的画面。而《鲁豫有约》中,鲁豫对访谈嘉宾的提问多舒缓亲切,故事性的问题较多,焦点性和思想性的问题较少,她提的问题多是关于家庭、爱情、事业等。鲁豫在访谈过程中化身为一个恬静的倾听者,仔细聆听着访谈对象对风风雨雨的人生过往的重新追忆,说到动情处,鲁豫还会跟着访谈对象一并泪水盈眶神情感伤。杨澜则更像是一个引导者,她带领着访谈对象去发掘自己心灵最深处的东西,所以我们看到的杨澜在访谈过程中总是那么的客观冷静,言语犀利。例如在访谈章子怡的一期节目中,杨澜问她的问题都类似于“你会认为自己是一个欲望比较强的人吗?”而鲁豫问章子怡的问题则是关于她从小到大的经历。
近年来,内地访谈节目遭遇了一个瓶颈时期,大量过粗过滥的访谈节目层出不穷,谈话节目近年来的口碑大不如前,网上最近在流传这么一说:“嘉宾说的无非还是那些重复过八百遍的话。假如把这些话录下来,配上钢琴伴奏就是《艺术人生》,加点VCR和画外音就是《鲁豫有约》,而撒上点油盐酱醋再配上一个话痨主持人就是《咏乐汇》。”可见随着越来越多的访谈节目应运而生,观众对于访谈节目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访谈节目不仅要使观众尽可能多地获得信息,而且还能够通过对主持人和嘉宾的这种访谈过程悟出人生真谛并从中受益,这就需要一个访谈节目的策划组在此之前收集大量丰富的资料,拟好十分详细的访谈提纲,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们希望当今的电视媒体能够为我们观众制造出越来越多的像《鲁豫有约》、《杨澜访谈录》这样的精品访谈节目。
【访谈类电视节目分析】推荐阅读:
电视访谈节目11-09
访谈类节目06-02
访谈类节目创新07-07
访谈类节目策划06-08
城市电视台的访谈节目05-29
电视访谈录讲话材料07-02
人物访谈类节目策划案08-20
焦点访谈节目分析范文09-15
分析《杨澜访谈录》谈话节目10-11
新闻类访谈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