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新闻选题的创新

2024-07-07

电视新闻选题的创新(通用10篇)

电视新闻选题的创新 篇1

摘要:电视新闻行业因其工作的特性是一个对创新要求非常高的一个行业。电视新闻本身对时效性、真实性等要求就比较高, 并且其是为了满足观看者对信息的要求, 所以为了提高其在业界的竞争力, 吸引观众, 提高收视率, 必须对其进行创新, 因为好的选题决定精彩的电视新闻, 所以选题必须新颖, 具有独创性等, 才能使电视新闻获得较高的关注度。

关键词:电视新闻,选题,创新,竞争力

0 引言

现今由于互联网的飞速发展, 以及各种软件的应用更新, 大量的信息在网路上以不可抵挡的姿势向世界各个角落传播, 如何能在信息量如此之巨大以及传播速度如此之快的情况下, 使电视的受众对电视新闻仍旧保持较高的兴趣以及关注度呢?创新是关键。电视新闻是党、人民群众的喉舌, 尽最大可能加大其所包含的信息量、流通量以及提高其新闻价值才能使其健康快速的发展, 不被观众抛弃。

我们知道电视新闻选题在电视新闻的工作中占有绝对的地位, 它代表着方向以及高度, 决定了电视新闻的新闻价值, 一个好的选题往往能胜却无数华丽词藻。创新, 是每个行业, 无论是实物还是服务型的, 特别是科技型以及具有较强时效性的行业中更是对行业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明朝的大家朱熹曾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创新是一个行业发展进步的源泉, 而在电视新闻行业, 永远让观众保持新鲜感的才能在业内屹立不倒, 才能吸引更多的观众, 所以我们电视新闻行业必须重视创新, 而本文选择从选题的创新进行切入。

传统的电视新闻选题, 一般都是按照时政、文教、科技、财经、工业、农业、体育、法制、社会等单个题材进行选题, 具有单一性, 我们应该提高电视新闻选题的综合性, 像时事政治和法制结合建立法治社会, 科技、财经、农业相结合, 报道现代化农业等。这是在内容上进行结合, 使电视新闻选题更接近民生, 贴近观众, 将以往具有“高、大、上”充满神秘色彩的政治新闻从人民生活角度折射体现出来。下面本文从选题的结合性与综合性方面对选题如何创新作具体的论述。

1 导向性与群众性相结合

电视新闻作为党、政府和民众的喉舌, 向民众传达党和政府的政策和举措, 向党和政府表述群众的生活和意愿, 由于其具有双向性, 所以电视新闻必须具有真实、公正等性质才能更好的发挥其喉舌的功能。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先锋部队, 其决策与发展方向亦代表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全体人民未来的发展与走向。因为党和政府的政策往往通过电视新闻向民众进行传达, 因此电视新闻又具有导向性的作用, 又因为民众通常从它来了解国家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与自身息息相关的政策, 因此其又具有群众性。电视新闻选题也应从使导向性与群众性相结合这个方向进行深入, 成功实现其作为党、政府和民众喉舌的作用。

怎样在选题中实现导向性与群众性相结合呢?我们可以从下面的方向进行努力。

1.1 增强电视新闻的导向性

我们知道电视新闻具有导向性, 不仅仅是在政治上, 还有经济上 (政府颁布经济政策时) , 不仅仅是在思想上, 还涉及行为上, 不仅仅是在道德上, 还有生活、知识、文化、科技、等等。因为电视新闻涉及我们的生活的方方面面, 所以我们对其导向性要求更高。电视新闻我们要求其不仅要大胆的去触及社会敏感点, 又要保持好一个度, 使大众能够得到公平、真实的信息, 避免引起不必要的群众反映。对电视新闻我们还要求其应大胆的去接触社会疑点, 还应帮助民众解决困惑, 以免产生思想上的混乱。对电视新闻我们更要求其能大胆触及民生矛盾, 帮助、引导民众直面、解决问题。最重要的是电视新闻应勇敢的揭露社会生活中存在的方方面面的问题, 但又不使情况更加恶化, 使政府和人民能够意识到问题, 然后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且为了实现其导向性, 应该注意微观, 把握宏观, 保证其能公平、公正、公开, 并且在报告时应该集中的、大批量的、有计划的、全面又不失公正的进行报道, 引起群众关注又不使他们偏听偏信, 使事实公布, 获得舆论支持, 引起大面积的反响在民众之间, 起到导向作用。

1.2 电视新闻选题的深入浅出

政治、经济、科技等作为硬新闻, 当对其进行电视新闻化时, 其选题应贴近民生, 不能仅干巴巴的对其进行介绍, 应将其放在人们的生活中对其进行深入剖析, 使其走下神秘神坛, 真正的使群众了解其意义及作用。像看改革开放政策对中国的影响时, 通过对衣物的变化进行系统的报道, 因为它非常贴近生活, 每个人都要穿衣, 对它非常了解, 能给群众留下较深刻的印象。这里的选题以小见大, 以点盖面。

电视新闻报道时应重视其与社会问题、伦理道德等的联系, 以使其具有较深刻的印象, 还应多采用直击性报道、现场报道等直接的与事实接轨的方式, 并且应注重群众的声音, 多让他们发表对事件的看法等, 这在大多电视新闻报导时已被广泛应用, 如前段时间上海发生的踩踏事件就采取了现场报道、追踪报道、以及现场调查、群众访问等, 来反映新闻事件以及这里面所产生的道德问题。

2 选题的权威性与广泛性的统一

电视新闻有两个主要功能, 一是使民众了解其未能到达的地域的信息, 二是对民众的思想、道德、价值观等有一个潜移默化的影响, 而为了使电视新闻能够实现这两个功能, 在电视新闻选题上就必须具有权威性与广泛性。

2.1 电视新闻选题的权威性

电视新闻的权威性表示其选题必须有一定的深度, 下面我们从四个方面来对电视新闻选题如何拓展其深度进行介绍。一是对突发性新闻的选题在注重时效性的同时, 还应深入了解其前因后果, 对其所具有的意义进行阐述。二是对正在发生的新闻进行选题时, 可以选择对其所发生的背景进行分析, 联系社会现实与道德, 加强新闻的影响, 使人们对其进行深入思考。三是对典型报道进行选题时, 应摒弃只报道做法与成果而忽略使其成功的深层次因素的方式, 应对其进行深入挖掘以使民众对其有更清晰的了解。四是应“另眼看世界”, 即是说选题时应独辟蹊径, 抓住其他人所看不到的, 更加本质的问题进行报道。

2.2 电视新闻选题的广泛性

互联网的发展使地球上的居民进入了地球村的时代, 因此电视新闻的选题也应立足于地球村, 因为我们的观众对未知的区域充满好奇心。而怎样在全球信息化的时代提高电视新闻的竞争性, 特别是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21世纪, 电视新闻的选题必须广泛, 如可以外派记者、新闻交换等。

3 新闻性与知识性的统一

新闻的主要功能就是进行信息的传播, 那么怎样实现其的知识性呢?现代是一个高科技时代, 知识是第一生产力, 这是我们老一辈的革命家说的, 在报道科技型新闻时, 或者不仅仅是科技型新闻, 应尽量使用科学术语, 并对其进行解释, 如2015年的“3·15”晚会中的新闻报道就将电视新闻的新闻性与知识性很好的结合起来, 让观众在了解事实真相时, 也学到了新知识。

4 结论

电视新闻选题的创新是电视新闻创新的主角, 为了能更好的实现电视新闻的创新, 需要新闻工作者在工作和生活中多加思考, 多多发现。创新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 而各行各业想要发展和进步就必须进行创新。因此为额欸了保证其收视率, 和较高的关注度, 电视新闻必须重视创新。

参考文献

[1]张烨.浅谈电视新闻选题的创新[J].科技与经济, 2006 (17) .

[2]邢红文.浅谈电视新闻选题的创新[J].新闻传播, 2014 (1) .

[3]马洪波.浅谈电视新闻选题的创新[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8 (9) .

电视新闻导语的优化与创新 篇2

【关键词】导语镜头 画面特征 电视新闻

导语是新闻的眉头,是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导语的运用能起到提炼新闻主题,吸引观众兴趣的作用。所谓导语镜头,就是电视新闻画面为了与解说词相呼应,需要有一个启幕的镜头。导语镜头虽然不是对主体事实的叙述,但可以先声夺人,直接影响到观众对整条电视新闻的兴趣。特别是在以画面为主的电视新闻中,一个好的导语镜头,可以使观众一看便知这条新闻的大致内容,引起观众继续观看的欲望。

现代社会的报纸、电视、互联网等各大媒体,不断传播着各式各样的新闻信息,再加上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和无线、有线、付费电视等上百个频道的选择,使现在的电视观众变得更加挑剔。据了解,2000年台湾的专业新闻频道多达11个,以台湾2400万人口来估算,台湾新闻频道的密度高居世界之冠。①为了争取收视观众的最大化——不只是争取忠诚的观众建立固定的收视习惯,同时更要争取手握遥控器、随意转台的广大游离观众,台湾电视新闻栏目开始逐渐突出具有自身特征的电视新闻导语,以此在新闻大战中树立自己的风格,并且掌握电视独有的特性,使电视新闻在具象和抽象语言的兼容并蓄中产生最大的传播效果。

丰富的镜面视觉包装在台湾电视新闻中的运用已成常态,笔者归纳了这些新闻导语镜头的画面特征:

一、完善新闻细节,凸显电视新闻导语优势

大陆的电视导语镜头就如一碗清汤挂面,观众只能竖起两只耳朵专心地听播音语言。如果画面剪辑打乱了新闻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顺序,破坏了整条电视新闻镜头与镜头之间的逻辑关系,那么观众就会听得很吃力。电视是视听双通道的媒介,而且相对于没有屏幕文字的画面配语音的新闻来说,屏幕文字的介入能使得语音描述与画面展现的内容在屏幕文字的帮助下对应得更加吻合,减轻电视的负功能。

电视新闻的细节对新闻报道来说至关重要,正如研究电视新闻语言学的黄匡宇教授提出的,电视新闻的细节是指能够突出新闻五个W和一个H的语言符号语言和非语言符号语言,它并不仅指有冲击力的图像,还包括现场语言、播音、音响、屏幕文字等有吸引力的要素。②

信息传播所获得的价值大小,与其信息所运用的传播符号有着密切的关系。1967年出现了一种多渠道传播与提示—累计理论(The Cue-Summation Theory)。当时,该理论的提出者赛维瑞(Severin)指出,如果有适当的提示或刺激物增加,学习的效果也将增强。“提示—累计理论”指出:“当文字信息和图片并列展示在受众面前时,能相互提示,特别是能引起受众的回忆和联想,从而调动记忆库中的知识和信息,增强理解,加深记忆。数字技术更使得多媒体传播如虎添翼。”③

电视就是一种多媒体,同样适用“提示—累计理论”。一般没有屏幕文字与有视像化屏幕文字的电视新闻其传播符号的区别如下:

无屏幕文字:播音员+播音语言+新闻画面

视像化屏幕文字:播音员+播音语言+新闻画面+屏幕文字+动漫+图表

显然,视像化屏幕文字的电视新闻符号多于一般无屏幕文字或简单用屏幕文字的电视新闻,其新闻信息在多种符号的共同作用下表达得更加明确,受众对其的认知更快捷,记忆更深刻。

台湾电视新闻导语的画面之所以吸引人,是因为他们把屏幕文字视觉化落实到标题和画面上,使平淡无味的镜头耳目一新。台湾电视新闻在每则新闻一开始播报时就上标,并尽量保持上标的状态,包括没有画面的简讯或新闻(口播新闻)在内,每则新闻至少要有一个以上的标题,有时还会有2个以上的大标替换让观众维持视觉的新鲜感。(图1)

二、“捆绑式”报道,强化导语主题

图2是一则“捆绑式”的新闻。所谓“捆绑式”新闻是最近几年电视新闻中较常运用的一种报道形式,它将不同地点、不同时间发生的同一类事件捆绑在一起播报,大大增强了新闻的传播效果。

将类似的报道集中在一起,并且将导语镜头制造成双导语画面模式就是一种“捆绑式”新闻报道方式。左边是刚播报完的家庭隐患,桃园母被虐杀人事件。右边窗口就是主持人正在报道的台南狠心杀瘫夫的家庭悲剧。这个导语画面同时又用了一个总的大标题:家暴多年 妻杀瘫夫钢杯砸爆头,再一次将正在报道的主题凸显出来。

一般情况下,纸质媒体的各条新闻都是独立成章的,它不需要有导语从中串联,而电视新闻则需要有文字在整档新闻栏目中起串联作用。这个特点在大陆电视新闻中的应用较常见,但结合新闻镜头作为播音画面的双导语画面,并串联在一起报道的这种捆绑方式,就比较少见。这种同类新闻串联报道的方式不仅找到了新闻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原本分散的、类同的、单薄的新闻显示出综合效应,还大大增强了新闻的信息量和分量,让观众加深对此类新闻的印象。

三、通过景别置换,制造导语悬念

图3这则新闻的导语镜头中,通过景别的变换,一步步地交代事件,并且观众在获取信息的同时,更想了解事件的结果。画面首先运用了远景交代事件发生的位置,对画面中的重要人物进行定位(会场外执勤人员维护秩序,其中两人引人注目,关键词:马谢辩论,场外重兵,国安部队,黑水取经),然后记者再切到中景(两个头戴黑水公司帽子的警官被突出,并打上文字介绍他们各自的身份),最后特写交代特定的细节(镜头推到某个人帽子的图案标识上)。报道的同时还搭配了上文字信息,使这条新闻的主要内容立刻从基底凸显出来,这样不但有利于观众轻松地抓住新闻信息点,形成信息易受性,而且还为新闻制造了引人入胜的悬念。台湾新闻经常以设问的方式,引起观众注意,提高了电视传播的效果。

四、利用漫画特辑,使导语画面更精彩

台湾年代新闻在报道台湾国安局局长许惠佑的风化案时所用的动漫,很清晰地再现了不可能拍摄到的新闻画面。在此篇报道的导语镜头中,就能看到许惠佑被画面引申放大了出来,并且打上标题“伸狼爪?许惠佑被控性骚扰秘书、女记者”,这种风格的报道只有在台湾电视新闻中才能看到。

对于已经成为历史,或者缺乏现场画面的新闻,利用动漫来帮助新闻的叙述,比单单运用主播语言来陈述事件要精彩得多,使得观众能免去繁琐的说明,直接通过图像和文字看懂信息点,为导语镜头提供了有力的补充说明作用。实践表明,为了弥补由于摄像机无法触及的新闻现场画面而造成的新闻信息空洞贫乏的缺陷,极为有效的叙事手段就是动漫形式的运用。动漫以其联想、重构、趣味的叙事手法模拟、再现新闻现场的功能从根本上改变了现今电视新闻中“空镜头多、重复镜头多、虚假扮演镜头多、准确叙事镜头少”的被动格局,此为动漫符号信息价值的重要体现。④

导语是一条新闻的点睛之笔,画面是电视新闻的独特优势,成功的导语镜头更是电视新闻——开始就吸引观众的制胜法宝。

画面的任务在于以具象符号的色彩、形象、动画空间等因素与抽象的解说词联袂向观众传播完整的信息,而导语镜头的出现则帮助图像与语言共同组成的信息在电视新闻传播中达到了完美的体现,杜绝了“声画游离”现象。因此,处理好新闻的导语镜头对吸引受众来说,是首要的关键环节。□

参考文献

①陈飞宝,《台湾电视新闻发展脉络》[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1(7):69

②黄匡宇:《电视新闻语言学》,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0:273

③罗以澄、黄雅堃,《论动漫在电视新闻传播中的叙事价值》[J].《现代传播》,2007(3)

④盛希贵:《影像传播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15

(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09级研究生,宣城市广播电视台)

责编:姚少宝

如何加强电视新闻选题的创新 篇3

一、导向性和群众性结合

电视新闻节目是政府、人民、党表达的代表, 向人民传递政府和党的各项措施和政策, 同时也向政府和党表达人民大众的生活和想法愿望, 这是新闻具有的双向性。因此在这种前提下新闻应该具有公正性、真实性等基本性质才可以最大化地发挥出基本效果。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先锋领导, 党的各项决定和总体发展趋势也是中国整体未来的走向和发展。平时我党的各项决定和政策主要是通过新闻的形式传递给广大人民的, 某种程度上说电视新闻具有导向性作用, 广大人民群众也经常通过新闻来了解总体国家的发展形势和与切身利益相关的各种政策, 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基础。电视新闻如何进行合理的选题应该从群众性以及导向性两方面入手, 最大限度地发挥新闻作为政府和党的发言人的作用。

(一) 从导向性入手

电视新闻具有一定的导向性, 这点体现在多方面, 包括经济、政治、思想, 甚至是行为和道德, 关乎着人们的生活、科技、文化、知识各方面。电视新闻和人民群众的各方面息息相关, 因此对于新闻内容的选择应该更加重视导向性。材料内容选择的时候不仅要关注社会的敏感点, 同时应将范围控制在合理的程度内, 让人民群众能够得到真实有效、公平合理的信息, 防止引起不必要的群众反应。新闻内容同时可以触及到社会的疑点, 帮助人们解决实际困难, 避免造成思想上的混乱。新闻应该重视广大人民的矛盾, 指导和帮助人民解决困难。新闻更重要的作用是敢于曝光社会中存在的各方面问题, 促进各种情况现象的良性发展, 在最大化地发挥导向作用的基础上重视微观影响, 不断进行宏观调控。保证公正、公平、公开性, 在新闻内容中汇集各种计划性的、批量性的、全面合理科学的报道, 吸引广大人民的关注, 避免言论影响使群众产生偏激的想法, 让大家了解事实, 能够通过舆论控制方向, 激发群众的热烈反应, 发挥出导向性作用。

(二) 选题应该深入浅出

科技、经济、政治这几个方面作为硬性的新闻, 在进行消息播放的时候, 选择的具体内容事件应该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 不应该是一种单一性的事实简介, 应该将内容融入实际中合理地进行剖析, 降低其神秘性, 让群众真正了解具体内容的意义和作用。

选择新闻内容的时候应该重视舆论道德、社会问题之间的相互联系。让收看者有更加深刻的印象。同时运用现场报道、直击性报道等各种形式将事实表达出来, 重视人民群众的反馈, 让群众有发表自己想法和看法的空间。

二、选题的权威性和广泛性

电视新闻的作用是让大家了解未知的地域信息, 同时慢慢地对于大家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等产生影响, 为了实现这两种功能, 新闻选题应该把握广泛性和权威性。

(一) 选题的权威性

要想保证权威性选题就应保持深度。 (1) 对于突发性的新闻应该重视时效性, 了解事情的前后关联, 包含具体的意义。 (2) 应该对新闻发生的背景等进行科学处理, 将社会的各种道德问题联系到一起, 引发人民的思考。 (3) 对特别事件进行报道时, 应该在报道结果的同时对于背后各种推动原因进行分析, 深刻地探讨原因, 让群众明确了解。选择的时候应该重视挖掘不一样的内容, 保留自己的独特性。

(二) 选题的广泛性

随着高科技网络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 新闻内容选择涉及的范围更加广泛, 人民群众对于未知世界更加充满好奇心, 在信息化高科技时代如何提升新闻报道的核心竞争力, 必须拓宽新闻题目涉及的范围, 为人民提供更多的信息内容, 满足人民的实际需求。

(三) 新闻性和知识性的统一

电视新闻的最基本作用是实现信息的传播, 保证新闻内容的知识性也是必须重视和关注的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 知识成为推动生产进步的动力。所以, 在进行新闻报道的时候可以针对专业性知识分析处理, 将新闻和知识性更好地融合到一起, 在观众了解信息的同时领悟相关的具体内容, 提升新闻的价值意义效果。

综上所述, 电视新闻节目未来的发展进步离不开创新, 顺应我国电视事业的发展需求, 电视新闻编导人员应该正确分析成功的新闻节目的特点, 加深工作认识度, 建立持续学习模式, 培养自身的创造性思维, 保证创新意识, 提高敏锐性, 在以往的经验教训基础上, 听取观众意见, 遵循时代发展的脚步, 带动电视新闻栏目的长远发展。

摘要:现今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人们的精神世界要求也不断升高, 随着各种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 怎样提升电视新闻的质量, 及时抓住人民群众的注意力是值得关注的问题。面对电视节目竞争激烈的现状, 电视新闻选题应该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不断进行改革和完善, 对于新闻选题的创新进行了分析, 供相关人士参考借鉴。

关键词:电视新闻,选题,创新

参考文献

浅析电视新闻创新 篇4

关键词:电视新闻 创新

伴随着新闻媒体竞争进一步加剧,就电视新闻而言,由于受到网络媒体与传统新闻传媒的双重压力,已经没有了以往的辉煌。就个人而言,需要电视新闻能够进一步重夺昔日老大地位的一个重要的手段是追求创新与卓越。通常来说,由于新闻编辑在电视新闻生产中有着十分重要地位,为了可以确保电视新闻进行有效地创新,电视新闻竞争实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其核心是需要将新闻编辑进一步强化其创新意识,对已有的创新方法进行进一步掌握,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对电视新闻的收视率进行进一步的提高,这样也可以达到最优化效益,获得较大生存空间。

1、电视新闻如何创新

就电视新闻的内容自身而言,就是新近发现或发生的事物,当然,这还不能说电视新闻离创新先行者还有一定的距离。就目前的现状来说,在电视新闻采制、传播中,仍然还是存在着较多的陈旧思维,还是有一些期待开发的领域,这里还是存在着一些形式需要进行更新[1]。

1.1电视新闻内容的创新

就电视新闻内容而言,首先是对需要进行报道题材相关的确定。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电视新闻已经逐步转化为现代传媒,这样需要将传递知识、送达信息作为全面的报道内容。由于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高,人们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就目前而言,人们在对获取信息的方式的选择上更加倾向于最快捷、简单的方式,正因如此,电视新闻的发展也应该顺应这样的形势要求,只有这样做,才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新闻信息化的实现。此外需要值得注意的是能够很好地结合电视新闻的新闻性与知识性。

1.2电视新闻观念的创新

通常来说,为了能确保电视新闻进行进一步的突破,就需要电视新闻观念进行有效地创新。就当前我们所处的环境,社会的各个领域都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这就对电视新闻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电视新闻工作者确保能够顺应时代发展所提出来的要求,首先需要从思想观念入手,这就必须全面考虑平民意识,衡量电视新闻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准应该是人民满意的程度。所以,人民群众应该是电视新闻的着眼点和立足点,在对内容和形式的采制过程中,必须要面向群众,与此同时,为了确保电视新闻能体现出良好的生命力,人民群众认可是十分重要的,只有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才能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发挥它的影响力[2]。

1.3电视新闻形式的创新

针对电视新闻的形式,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所以,在对报道形式进行选择时,需要对其多样性进行创新突破。就目前许多的电视媒体来说,通常而言,普遍采用的方法是新闻播出滚动式、新闻采制直播式和增强节目互动性。首先采访制作新闻事件的现场,然后直接发射播出的报道方式,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新闻采制直播式。就新闻播出滚动式而言,电视新闻播出实行滚动式,对重要新闻反复播放,或补充最新信息,或变换不同角度报道,这样除了可以加强新闻的时新性和时效性以外,还可以对电视“稍纵即逝”的不足进行及时的弥补,与此同时,对电视新闻节目的信息量起到了增大的作用[3]。

2、电视新闻创新的几点思考

2.1电视新闻要进行精细提炼

在对电视新闻进行精细的提炼过程中,通常来说,首先需要在立意方面要先做到有一定的创新。从根本上来说,电视新闻的主题就是立意。具体来说,应该对当前的现实需要进行充分地考虑,从中尽可能的提炼出具有一定意义的主题。在进行实际提炼的过程中,需要根据一定的原则进行,尽可能的做到精粹、具体,这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电视新闻具有指导价值。此外,我们对电视新闻主题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可以按照其需要的不同分为两个方面进行分别提炼。其中加入一些哲理化的内容应该会更加倾向于重理的内容;另外,加入一些诗意化的内容更加倾向于重情的内容。最后,需要对观众的形象思维能力进行充分的关注和培养。

2.2电视新闻要深入细致拍摄

就新闻采访而言,在进行较为深入的拍摄过程中,通常来说,就会更为容易的发现困难。对于电视新闻记者来说,一般来说火热的生活是良好的新闻感性材料主要来源。在进行实际采访拍摄过程中,记者需要对各种信息进行亲自的感受,同时,为了可以确保写成一篇好的电视新闻解说词,剪辑成一条好的电视新闻片,这样需要经过头脑的选择、过滤,把捕捉到的那些具有新闻价值的镜头素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例如:在条件很差、环境很恶劣的情况下,通常能创造出许多先进人物、先进单位的典型事迹。如果对他们进行进一步的宣传,就需要新闻观众者深入现场,细致工作,对于其中一些重要的第一手材料应该进行全面的搜集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有价值的收获,最终会获得观众的认同。

2.3电视新闻要贴近现实生活

通常来,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就广大群众而言,出现了多方面的、多层次的的需要和兴趣,在这里面不仅包括直接兴趣,而且还包括间接兴趣,当然除了眼前需要,还存在长远的需要。这里面包括生理需要和精神需要,生理需要如:衣、食、住、行,精神需要如:娱乐、学习和社交。就当前而言,由于这类新闻传播的信息没有同群众的需要和兴趣联系起来,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少数观众对经济新闻和会议新闻不感兴趣。通常来说,为了能最大限度的被观众接受,这就需要电视新闻必须做到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因此,只要对观众的服务进行真正的关注时,大量传播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电视新闻,这样将直接出现良好的社会效果。

2.4通过交融化,制作出“融合新闻”

就目前来说,独家新闻的不断缺少是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是,具体说来,如果某地发生了一件重大的新闻事件,要不了多久,各种媒体、各路记者都会争先恐后地抢发。在当前的这种情况下,不论哪一家媒体所能做的,除了自己抢发,就是整合报道。就整合报道而言,其中包括将本台记者采制的新闻整合,将本媒体记者采制的新闻和其他媒体记者采制的新闻进行整合,将本媒体获得的新闻和编者自己掌握的其他媒体的新闻进行整合,甚至直接转引其他媒体的新闻。在刚开始出现突发事件时,通常来说,仅仅是简单的引用一些信息。由于不断深入的采访,类似这次突发事件的消息将不断丰富和丰满起来,这样就会形成一种被称为“组合报道”的模式。组合报道,事实上就是将各种有关新闻进行筛选、过滤、整合,在组合报道中,通过大量的重组、援引、嫁接等,实现对新闻的融合,这样制作出的新闻就是“融合新闻”。而若干条融合新闻组织在一起,就形成一个新闻的集群、新闻的集合体、新闻的大熔炉,在这样的集群里面,新闻资讯更加多彩、新闻视角更加多元、新闻信源更加丰富、新闻信息更加丰满,因而融合新闻也就更有深度、更有看头。

3、结论

總之,可以说,一切新闻工作的灵魂是创新,当然,在当前日益激烈的媒体竞争中,这也是电视新闻求得生存和发展的灵魂,但愿我们的电视新闻能在创新中不断完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雁茹.改革创新——电视新闻生命力的源泉[J].新闻界,2005,(3).

[2]靳新平,李聚强.电视新闻报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声屏经纬,2004,(2).

刍议电视新闻选题创新途径 篇5

一、从事物变化中寻求采访角度

新闻选题角度是新闻专业人员对新闻线索的认识深化与思维创造的结果。变化是记者最能抓到报道角度的显性因素。在变化中寻求采访角度, 就是把事物放在时间的坐标上, 作纵向的对比, 得到较好的报道角度。

记者从一个变化的新闻由头挖掘到了更深层次事物本质, 需要有高度的新闻敏感性和丰富的经验。事物的变化有激烈、明显的显性现象, 这是易于捕捉的;有时有些事物变化是隐藏在繁杂的现象之下的, 是潜移默化的。只有新闻敏感度高、有经验的记者才能会从这些蛛丝马迹中放大出现象后的本质。这种敏感的捕捉能力需要记者对此事物的过去、现在、未来有深刻的了解, 当事物发生变化时候, 就能敏锐地捕捉到。

二、从事物的反常中寻求采访角度

新闻选题角度的确定和分析是电视采访的首要环节, 一个好选题是节目成功的基础, 选题质量决定了节目的质量。选题既决定了报道的内容, 又决定了传播的媒介观点和趋势判断。

反常、不寻常的现象和事物, 因为其题材本身就呈现出新奇性与差异性, 往往成为有价值的报道角度。在实际操作中, 有些事物的反常是显性的, 新、奇、特等这些报道点很容易抓得到。

这些显而易见的反常, 都比较容易捕捉。而有些事物的反常是隐性的, 需要记者在深人调查、挖掘、分析中提炼出新鲜的角度, 记者应该有从“熟悉的地方看风景”的能力。

三、从事物对比中寻找采访角度

如果说前面两种思路是从事物时间纵向坐标来考量, 那么, 从事物对比中寻找采访角度, 就是从事物横向坐标考量的思路。当单个事物的报道无法体现新意、或者无法抓到本质的时候, 我们可以考虑采用对比的方式, 体现事物的特点, 突出报道角度。对比可以观全貌, 对比可以凸显本质, 从对比中找角度。通过细节对比方式选取与众不同的角度, 对收视率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对比分析的目的是达到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的评价, 也是选取新闻角度、提炼新闻主题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使记者在事物联系中体察其特点。记者需要广博知识和多维思维方式, 才能在对比分析中, 寻找出新角度。

四、从新闻现场中寻找采访角度

有些新闻是谁都能看见的、谁都能写出的, 有些是隐藏在事物表象的背后, 不经过深人挖掘是无法发现的;有些新闻是蕴藏在另一条新闻之中, 不注意也是抓不到的。在新闻现场中, 有着大量的信息和戏剧性的节点。记者要善于从现场人物的语言、现场事物的发展中寻找报道角度, 凝练主题。善于抓住事件富有戏剧性的节点与高潮来组织报道角度。这样戏剧性的高潮场面, 往往有助于记者摆脫程序性的、大而化之的报道方式, 从一个特写场面切人, 以小见大地体现主题。

五、新闻选题要寻找“四多”角度

新闻选题角度就像中医为人看病有“望闻问切”之说, 新闻选题当然与看病不同, 它有着自己的独特规律, 新闻记者在实战中也会有自己的采访习惯、经验乃至独到之秘, 但说来说去总不离“看、问、听、思”四字的角度。欲成良医, 当精通“望闻问切“。而作为一名在新闻第一线的记者, 深觉欲成良篇, 新闻选题角度要寻找“四多”角度, 即多看、多问、多听、多思。经过这“四多”角度, 采访出来的东西, 才会有一点“含金量”, 才觉得踏实、放心。

1. 多看角度

“多看”就是多下基层、多到现场进行采访;就是尽可能多地搜集第一手素材, 为新闻稿件的真实、丰满打下坚实基础。切忌走马观花式的采访和蜻蜓点水似的浮躁。

2. 多问角度

“多看”之时还要多问。多问就是更深入地调研, 更进一步拓宽拓深采访面, 以便能挖掘出更多细节、情节。有了好细节和好情节, 作品就脱离了枯燥无味, 变得有血有肉, 增加了新闻稿件的可信度和可读性。多问, 对自己来说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它能释疑解难、弃旧扬新。因此, 采访中不要放过任何一个不清楚的问题, 决不能不懂装懂。

3. 多听角度

经济类新闻, 通常在专门的会议上发布, 发布人一般为当地政府或各部委、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这种会, 就是经济新闻包括隐藏在其背后的新闻线索、新闻素材的“集散地”。因此, 赶这个“集”无疑十分重要。“多听”之后, 往往对所发布新闻背后的东西, 比如政府新的经济政策、法令、法规, 某种新的经济举措, 某个焦点事件的过往、现状、前瞻等了解得更多更深。背景材料用得恰当, 可以增加作品的厚度深度, 彰显作品的新闻价值。

4. 多思角度

“多思”, 是对手中所有素材实施全面分析、衡量, 从而进行删减、取舍、运用的过程。何者可用、何者当弃, 何者重要、何者可无, 思后可以理出一个头绪。“多思, 是反复提炼主题的过程。思之中, 往往实现感性认识到理性思维的飞跃。“多思”, 也是选择好角度、好切口的过程。这是新闻作品所追求、所应当达到的境界。

电视新闻节目的选题策划探析 篇6

1 电视新闻节目选题策划的意义

新闻节目选题策划上报到主管部门, 并由主管部门实施执行权额审批权, 这能够使上级主管部门与电视媒体有更进一步的有效沟通, 从而对电视新闻节目采编制作的组织化程度进行强化, 并将所采编的新闻更好的与选题计划相契合。新闻节目的选题策划不但能够降低电视新闻记者赶活动与跑会议的辛劳程度, 也能够对会议领导活动的电视政闻情况进行了有效的规避。由此可见, 选题策划能够对权利部门的盲目指挥情况进行有效的抑制。此外, 地方台新闻节目的选题策划要将策划重心放在与当地人们息息相关的生产和生活选题上, 从而实现电视新闻节目报道在对观众与节目的互动吸引的同时, 又能够对百姓的归属感进行一定程度的增加。

2 电视新闻节目的选题策划特点

2.1 选题策划的探索性分析

电视台新闻节目采编制作要依循领导、群众共同喜爱以及广告商投资取向制作规律, 将这三项主要元素 (领导、广告商和群众) 与电视新闻从业工作者策划不断的结合, 从而报道出领导活动与会议的新意与特色。针对于一些新闻由头较少的部门副职领导参加活动和会议, 相关新闻选题策划人员要采取成就性的报道方法, 尽可能的找寻出新闻中存在的特色与亮点。

2.2 选题策划的创新性分析

新闻选题策划的环节主要包括:奖励、采编、考核、评选、薪酬和问责机制等环节, 这些环节都需要不断的创新, 从而起到促进该机制发挥其价值的效果。同时, 要将这些机制的主要对象工作热忱进行积极调动, 并将其向创新闻品牌、新闻精品的过程不断引导, 使选题策划更具有创新性特点。

2.3 选题策划的时效性和效益性分析

由于网络媒体、报纸媒体和手机媒体相对于电视新闻媒体更具时效性, 这就导致了电视媒体播报的新闻内容缺乏新意, 不能够及时的报道出具有价值的新闻内容。因此, 要进一步强化新闻时效性发展的力度。此外, 电视新闻节目也有一定的宣传优势, 即图、声、文、像并茂。该选题策划可以充分利用这些优势, 用同期声或现场直击的表现方式, 从而使电视新闻节目的策划更为周密, 增加其新闻效益性。

2.4 选题策划的优化性分析

电视新闻节目的选题策划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和科学性。艺术性主要体现在采编工作者的业务素质等方面, 使选题策划的内容不落入俗套, 并将新闻的灵魂塑造出来, 使没档期新闻都能够因创造性的新闻事件和情节吸引更多受众的眼球, 并发展更多的新受众群体。而其科学性主要体现在选题策划套遵循客观的实际主义原则, 从大局出发, 杜绝主观、形式和官僚主义的新闻策划方案。

3 电视新闻节目的选题策划注意事项

根据对地方电台的一些大型电视新闻节目成功案例研究结果表明, 其成功与否取决于选题策划的质量, 下面是本文对电视新闻节目选题策划的注意事项分析。

3.1 对新闻事件的典型性要进一步强化

针对非事件性的新闻节目选题, 即对具有典型性的事件和人物进行报道, 对事件和人物的过程与成果进行报道。该选题策划可以从原因分析为出发点, 使受众能够更清楚的认识到非事件性新闻报道的典型性。而有些非事件性新闻报道是没有确定的时间的, 那选题策划可对其在特定的背景与时间范围内进行其“新”性的阐述, 可以应用大盘点的选题模式, 将已经结束的新闻大事件重新被整合为新型新闻素材, 而上述新闻的这些性质都是对新闻的典型性所进行的阐述。

3.2 可播的电视新闻要遵循动态和时效原则

地方电视台对新闻事件的常规报道依据的是具有社会和新闻价值以及受众收视关注度的一体化标准。针对于事件性的新闻节目选题, 通常是采取单一的过去事件发生报道方式, 并没有适当的引入该新闻所发生的背景, 使报道流于形式化。为了改善上述问题, 地方电视台对新闻的选题策划可以动态的对其新闻产生背景进行分析, 使受众能够对新闻事件产生更深刻的认识。此外, 新闻的本质意义是对“新”字的阐述, 因此, 电视新闻节目的选题策划要基于新闻事实, 并遵循“新”的特点, 使新闻性的时效性增加。

3.3 保持新闻事件的魅力, 增强新闻报道的服务性和贴近性

针对于策划主题性的新闻节目选题, 要坚持正面宣传与弘扬, 策划相关工作人员要充分理解和消化宣传精神与党中央的大政方针, 基于满足受众的新闻需求, 使上述二者进行有效的整合。而该种选题策划方案能够使原本枯燥的新闻选题变为更加立体化和生动态, 从而彰显出地方电视新闻节目报道的服务性和贴近性。

3.4 提高电视新闻的契合性

地方台电视新闻节目的选题策划要与预期的收视目标进行匹配。随着电视市场发展的不断深化, 新闻选题的策划对新闻节目的生存和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达到预期的收入效果, 节目的选题策划要与受众的期待相契合。一项成功的新闻节目选题策划方案是能够实现雅俗共赏的目的的, 从而使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共同提高。本着以社会责任感的电视新闻节目体现, 新闻栏目要具有高质量、高稳定性的话题来源, 不能仅仅依靠对节目的包装来提升受众的关注度。由此可见, 电视新闻节目选题策划的核心目的是将电视节目的核心理念进行有效的传达。

综上所述, 电视新闻节目的选题策划工作需要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工作内容, 准备工作包括对新闻事件的前瞻性谋划和调研, 后续工作包括对新闻事件的时效性评估和反馈。而地方台新闻节目是作为对官方新闻进行发布的一个最为重要的平台, 该新闻报道要及时和准确的将政府与党的声音共同传递给地方人民, 让当地的百姓对周边的人事物进行更好的了解。因此, 地方台新闻节目的选题策划就要依据上述原则, 将策划重心放在与当地人们息息相关的生产和生活选题上, 从而实现了电视新闻节目报道在对观众与节目的互动进行有效吸引的同时, 又能够对百姓的归属感进行一定程度的增加。

参考文献

[1]刘昱彤.浅论电视节目策划[J].大众文艺, 2011, 13.

论电视民生新闻的特色与选题策略 篇7

过去, 我们习惯于把新闻分为时政新闻、法制新闻、文化新闻、体育新闻、科教新闻、财经新闻等等, 而且一般编辑部也以此来设相应的采访部门。不难发现, 每个类别都对应着一个政府部门或行业, 记者们主要依靠这些部门或行业来获得新闻资源, 并以这些行业或部门的口径发布新闻, 计划体制时代的痕迹非常明显, 新闻与宣传的界限相对模糊。

不能否认政府渠道新闻的重要性, 就像不能否认政府对于社会的重要性一样, 不管过去还是将来, 这类信息的权威性和宏观指导性, 对于传统媒体而言都是不可或缺的。但是, 不管一种重要性重要到什么程度, 都不等同于唯一性。显然, 政府信息不应该是新闻的唯一渠道, 各地的生活类媒体已在实践中开拓出了一个全新的渠道——民间渠道、社会渠道, 即:民生新闻。

一、民生新闻的特色

1. 选题具体化

民生新闻节目的选题比较杂, 奇闻异事、刑事案件等都可以是民生新闻的选题, 这使得民生新闻节目在观看时会显得“杂乱无章”, 而在进行选题时, 减少了选题内容的种类, 将选题具体化, 以受众身边急需关注的事情为主要选题。民生新闻的受众以城镇居民为主, 这类受众极为关心身边的生活, 对于与自身利益息息相关的事情格外注意, 因此, 民生新闻要将受众主要关心的问题作为选题。尽管新闻选题的范围缩小了, 但是民生新闻的社会效益却得到了大提高, 民生新闻的影响力也得以扩大。

2. 内容重服务

民生新闻的重点在于“服务”, 因此在选择新闻内容时就要将“服务”的要求贯彻到底。所谓“服务”, 就是将受众生活中遇到的难题, 利用媒体的力量为其解决, 从而有效地建立起媒体与受众之间的共同利益圈。与原有民生新闻相比, 不再是只注重将事件曝光, 而是为受众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做到了与受众同利益, 受到了受众的喜爱。

3. 要素多元化

民生新闻的两大主要要素依然是主持人及记者, 不过主持人与记者所担负的角色发生了变化, 不再只是主持人和记者。现在, 很多的民生新闻节目都重点打造主持人, 比如民生新闻在实际操作当中, 主持人也已不再是单纯的荧幕上的主持人, 在必要的时候还会去到新闻现场了解民情, 或去到活动现场与群众接触, 全力帮助有需到的群众。其次是民生新闻的记者团, 同样也要帮忙出力。除了主持人与记者这两大主要要素, 在有些民生新闻中还加入了律师团、调解团等新的要素, 使民生新闻要素呈现出多元化。

4. 形式双重化

传统的民生新闻所起的作用是监督作用, 以第三方的视角来对事件进行叙述, 而现代民生新闻改变了第三方的角色, 变为中间人, 参与到事件当中。当记者在采访新闻时, 并没有袖手旁观, 而是帮助求助者用各种办法解决问题。

二、电视民生新闻节目选题策略

1. 选题策划工作

民生新闻侧重于解决问题, 因此在进行选题时, 首先要辨别题材是否具有故事性, 其次对于有故事性的选题要充分的挖掘更深层次的故事。在选择题材时, 要坚持五项原则:一是要有选择地对个体进行帮忙;二是对待贫困, 不能单一地提供物质帮助, 而是更要想法子寻求根本性的解决办法;三是了解群众的关注点, 通过个体了解群体, 从而帮助整个群体;四是在提供帮助时要掌握好尺度, 不能违背法律法规、伦理道德;五是要坚持帮忙到最后。选题完成之后, 进行策划时要注重转向“大民生”。

2. 注重细节性的内容

民生新闻最重要的就是内容, 因此, 为了打造出精品民生新闻, 就需要格外注重细节性的内容。在对新闻事件进行采访时, 要充分地挖掘新闻对象的感人事件, 从而有效地体现出主题;当国家颁布重大政策时, 要及时地解读政策, 并找出其中与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信息;加大节目的评论引导, 让受众在观看节目时能受到一些启迪;充分利用受众, 将受众变为节目的信息眼线;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建立并完善群众参与讨论平台。比如通过微博和微信网络平台, 让更多群众有了一个说话的平台。老百姓事无巨细, 只要有意见, 有声音, 甚至是节日祝福, 就可以籍此平台说出来, 大大丰富了内容, 也深受大家喜爱。

3. 形式新颖多变

在报道节目时, 除了常规的叙述形式外, 还可以在保证新闻真实性的基础上创新节目的表现形式, 比如讲故事的形式。同时, 如果是直播类新闻节目形态, 可以将民生新闻与微博、微信等实时互动平台相连接, 使节目的传播空间得到有效拓宽。另外, 还可以采取现场直播的方式来报道民生新闻, 扩大新闻的影响力。

4. 扩大社会影响力

品牌建设最便捷、有效的方法就是品牌活动。民生新闻节目可以经常性地组织一些大型的社会公益活动, 以提高自身的品牌影响力, 使群众逐渐熟知该服务类民生新闻节目, 从而有效地提高节目的收视率。在打造品牌过程当中, 联合社区居委、义工联、妇联等相关部门以及众多商家, 持续举办活动, 组织义演, 为困难群众做好事, 并现场接受群众报料, 为群众跑腿办事。并且, 还与当地慈善机构合作, 为部分有需要帮助的群众提供支持, 观众也可以通过该基金账号为指定特困人员提供资助。同时品牌的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需要指出的是, 民生栏目开展社会公益活动不能是一时兴起, 而是要长期坚持, 争取每年都能根据市场的需求, 举办相应的社会公益活动, 而且活动结束后, 还要继续跟踪报道活动中帮助的群众的情况, 以保持持续的社会影响力及争取最大的社会效益。

结论

所谓热线新闻, 就是媒体通过面向社会的新闻热线获得信息, 然后采写和刊登的新闻。不同的渠道决定着不同的特质, 热线新闻明显具有民本特质, 它从民众的角度出发, 并代表民众的利益诉求, 从而使媒体为公共领域的一部分, 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大众传媒, 民生新闻节目站在群众的视角, 报道群众所关心的内容, 切实维护了群众的根本利益, 很好地体现出了民生新闻节目人文关怀的本质。

民生新闻节目在进行选题策划时, 充分结合节目本地的实际情况, 建立符合当地发展的民生新闻报道之路, 推动着民生新闻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民生新闻报道, 不是新闻的传统项目, 但在转型时期, 许多新闻媒体自觉地承担起了这个任务。猫还没长大, 狗拿耗子也在情理之中。这里面没有什么大道理, 用自己的爱心、热心、关心去做就是了。做得越多越好。

参考文献

[1]刘炜.初探帮忙类电视节目发展特色[J].新闻研究导刊, 2012, (09) :108-110

[2]关德洪.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创新与提升[J].新闻知识, 2013, (01) :107-109-8

浅议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选题 篇8

1 新颖性和独见性

新闻评论选题的选择应当具有两性,即新颖性和独见性。新颖性决定能否对观众产生吸引力,如果对观众有吸引性,可以起到非常好的宣传效应,观众会不自觉地去给这个节目做宣传。另一个特点就是,新闻评论选题还应当具有独到性,即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一个好新闻评论对于编辑来说,除了要具有独到的观察视野之外,更要有独到的观点、思路和想法。这些独到之处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需要编辑长期做这项工作,一方面不断丰富自己的工作经历和经验,另一方面,还需要不断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并进行深刻分析,运用自己独到的分析方法,发现问题的不同之处,得出独到的结论。

2 贴近群众和有宣传价值

新闻评论的选题一定要贴近群众。因为新闻评论的读者主要是广大的人民群众,因此,评论的选题应当紧紧贴近群众关注的事情,贴近群众的生活,贴近群众关注的点和面,反映老百姓他们周边生活环境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和出现了哪些变化和焦点,关注百姓的变化,关注百姓的冷暖,关注百姓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这样的评论才会引起群众的注意,评说的道理才能说进群众的心坎里。同时,新闻评论的选题还要有宣传价值的特点。有宣传价格的选题,才能起到答疑解惑的作用。不仅是关注百姓的生活,还要通过点滴生活见真情,有高度,有引导作用。通过对新闻事实的具体分析和评述,对群众关心而又不解的问题做出解答,为群众指明方向,使他们能明辨是非。因此,好的评论选题应当具有宣传价值,评论文章发表后,要能引起群众的关注和感悟,并对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和效果。

3 当地事件性选题

以当地事件作为选题标准,也是新闻工作中最常见到的评论选题类型。这类评论选题一般有以下几个特征。第一个特征是重要性,重要性就是当地重大的事件。比如,每年都要召开的当地人大政协会议、农村工作会议、备春耕工作会议等,就是和当地大多数老百姓切身利益有关的,受到很多人关注的一些事件;第二个特征是显著性,显著性就是选择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社会关注度很高的一些事件进行评论;第三个特征争议性,争议性就是选择多数群众关心和关注,能引起大家兴趣和当地争议性较大的事件进行评论;第四个特征是普遍性,普遍性就是选择一些在全国各地带有一定普遍性问题的事件进行评论。比如医患纠纷事件、城管与小商小贩发生的一些冲突等。这类事情与群众生活联系紧密,且在社会中普遍存在,可以作为新闻评论的选题。

4 以深刻性选题为准

新闻评论有发表及时,讲究快的特点,因此,容易流于浅薄、俗套,缺乏深刻性的毛病。实际上,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新颖快捷与深刻之间并不存在非此即彼的对立矛盾。新闻评论所追求的深刻和学术上的深刻不一样,它是指带有普遍性规律性的深刻性。一位著名的评论家说:“一个好的评论选题是人人口中所无,但心中所有的。”也就是说,新闻评论要说出人人都意识到了、人人听得懂,而又没说出来的某个意思。这是一种平凡而又伟大的深刻。

5 周期性选题

周期性选题主要是以每年固定的时间或固定的方式,周期性发生的事件,比如,每年一度的节庆活动、大型运动会、重要节日、纪念日等。由于这些活动大多以固定的时间和方式出现,这就使作新闻评论前,可以提前有一些准备和安排。有时,这些节日、节庆活动的举办的意义重大,百姓在这个时间段非常关注这类事件,此时,百姓就会对媒体评论有所期待,看看有没有什么变化和创新。如果媒体不能满足受众的这种期待,受众就会感到失望和不解。比如,有些纪念日,如妇女节、植树节、青年节、教师节等,不同的受众群体就会关注和评论不同的节日。

6 结语

广播新闻评论的选题要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想百姓之所想,社会之所需,使选题更加接地气,更加有意义。

摘要:选题是新闻评论写作的关键。本文主要通过对广播电视新闻评论来源及其选题进行论述,从新颖性、贴近群众、事件性、深刻性和周期性选题为准,阐述了如何做好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选题。

电视台新闻编辑工作的创新分析 篇9

【关键词】电视台;新闻编辑工作;创新

近年来,各地区电视台竞争越来越激烈,人们对于电视新闻节目的要求不断提高,为了更好地满足观众需求,电视台应特别重视新闻编辑工作的创新,仔细分析目前电视台新闻编辑工作现状,有针对性地进行创新和优化,增强电视台新闻节目的吸引力,不断提高电视台新闻编辑工作质量。

一、电视台新闻编辑工作现状

(一)新闻编辑形式过于单一

某些地方的电视台新闻编辑形式过于单一,在编排效果、报道方式等方面都千篇一律,缺乏新意,不重视新闻维度的创新性和多元化,内容单调乏味,大多数的新闻报道主要局限于当地,没有对社会热点进行多角度的分析和报道,导致观众对电视台新闻栏目产生审美疲劳,失去兴趣,直接影响了电视台新闻节目的收视率。

(二)时效性差

受到机器设备、新闻采编技术等方面的限制,很多电视台新闻报道往往无法确保时效性,如今的电子信息时代,大多数观众了解新闻事件的渠道非常多样化,如手机报、微博、微信等,在这种背景下,直接影响了电视台新闻报道节目的传播效果。

(三)内容空洞

当前,很多地区电视台新闻编辑工作比较混乱,整体性和系统性不足,新闻编辑内容空洞,无法准确表现出新闻采编人员的意图,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新闻报道的目的在于向观众传递信息,若电视新闻节目没有价值,内容空洞,甚至枯燥乏味,必然会影响电视观众的观看兴趣。

二、电视台新闻编辑工作的创新策略

(一)强化新闻编辑创新思维

为了提高电视台新闻编辑工作水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强化新闻编辑创新思维:其一,新闻是信息传播的重要途径,传统新闻报道内容主要关注国家大事,再配合一些报道和宣传,其方法和模式都是统一的,很多新闻编辑还是按照以往的想法来编排和处理信息,使得新闻编辑作品不符合观众的观看兴趣,甚至还有些观众看不懂,因此在处理新闻信息时,应充分了解观众的需求和想法,以此为基础加强创新,在新闻制作的各个环节中都要结合观众需要,与时俱进,多报道一些观众关注和感兴趣的内容,多报道和观众工作、生活、学习息息相关的事件。其二,通过不同表达方式、编排、选材,展现出不同新闻作品,而新闻制作各个环节是紧密相连的,若其中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对于最终新闻作品质量会产生较大影响,因此新闻编辑应特别注意新闻选材内容,创新新闻形式,使观众更易理解和接受,并且还要注意新闻节目编排,使各项内容相互衔接,相辅相成,合理、科学的新闻结构可增强新闻节目的吸引力,提升整个节目的美感,不会让观众管道乏味枯燥。其三,电视台应积极培养新闻编辑创新意识,为编辑人员提供学习机会,新闻编辑在平时还要积极关注各种新闻事件,转变自身的观念和思维模式,学习专业知识,接受新鲜事物,不断突破自己,保持活跃、新鲜的思维,不断提升新闻编辑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二)创新新闻编辑思维

内容是新闻报道的核心和灵魂,观众往往会被生动有趣的新闻内容所吸引,在互联网背景下,新闻途径越来越多樣化,内容也更加丰富,电视台新闻节目想要提高竞争力,必须创新新闻编辑思维,编辑合适的新闻内容。一方面,不断更新新闻内容,与时俱进,结合观众的要求和需求,选择和观众生活息息相关、发生在百姓周围的新闻内容。另一方面,确保新闻信息的真实性,新闻主要是向观众传递信息,而只有真实、客观的新闻信息,才能吸引观众,使观众产生共鸣,因此电视台新闻编辑必须选择真实的新闻信息,在确保新闻信息真实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三)表现形式新颖

除了创新新闻内容和编辑思想,还要创新新闻表现形式,由于任何新闻信息都具有一定的表现形式,只有新颖的新闻表现形式,才能吸引电视观众。新闻信息表现形式本质上就是新闻编排方式,通过科学安排新闻内容结构,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合适的位置和顺序安排合适内容,使整个新闻内容保持良好衔接、张弛有度,将所有新闻内容合理、有序地展现给观众,而新闻信息编排过程中,必须突破传统模式,严禁单纯、简单地罗列新闻内容,也不能只追求创新和新颖,忽视新闻信息表现形式的逻辑性,由于新闻信息的观众文化水平存在较大差异,还要考虑到观众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新闻信息中不能使用大量太深奥和太专业的词汇,使新闻内容和形式良好地结合起来。

(四)提高新闻的时效性

电视台新闻编辑工作必须提高新闻的时效性,准确、及时地播出各种新闻信息,只有快才能确保新闻信息的价值,新闻编辑人员应及时采拍事件,采取科学的方法,确保新闻深度和广度的挖掘速度,还要注意新闻及时性,并且兼顾新闻内容深度,编辑人员不能只关注事件表面现象,必须深入挖掘新闻事件背后的含义,以快制胜,吸引更多的观众。

三、结束语

目前,很多地区电视台新闻编辑工作都存在很多问题,为了不断创新新闻编辑工作,电视台应从多方面入手,强化创新意识,充分挖掘各种资源,合理、有序地进行新闻编辑,并且不断提高新闻编辑人员的专业素养,积极创新新闻编辑工作,增强电视新闻的感染力和吸引力,获取观众的支持和关注,提高电视台新闻编辑工作水平。

参考文献

电视新闻选题的创新 篇10

关键词:电视新闻专题,选题,叙事技巧,措施

电视新闻专题节目主要是采取多元化的新闻报道形式和技巧围绕某一新闻题材进行深度挖掘的一系列报道, 以专栏形式进行周期播放, 具有鲜明的特色, 深受受众的喜爱。随着新媒介的不断发展, 给电视新闻专题节目带来一定的冲击, 为了在媒介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 电视新闻专题节目必须在选题和叙事技巧上进一步下功夫。本文主要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分析了电视新闻专题节目发展现状;第二部分重点探讨了如何提高电视新闻专题节目选题和叙事技巧, 促进电视新闻专题节目的可持续发展。

1 电视新闻专题节目发展现状

我国电视新闻专题节目起于20世纪末, 在二十几年的发展中日益成熟和完善, 在我国电视新闻节目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最初的《东方时空》到《看见》、《焦点访谈》、《王刚讲故事》等等, 电视新闻专题以它独特的形式和特点受到广大受众的青睐。随着社会信息技术和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 电视新闻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电视新闻专题节目的弊端逐渐暴露出来,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选题同质化, 没有特色。目前我国电视新闻专题节目选题存在主要问题是偏重国家政治、社会重大事件, 而相对忽略对老百姓生活的报道, 同时选题范围比较狭窄, 受众定位比较单一, 相对失去了其他受众;二是叙事视角、风格、方式等存在一定的问题。目前我国电视新闻专题节目偏重国家和社会重大事件, 而相对远离百姓生活;叙事比较夸张、华丽, 而实质内容不多;三是为了吸引受众, 新闻报道呈现出低俗化、恶俗化等现象, 失去新闻报道原有的严肃性。

2 电视新闻专题节目选题和叙事技巧要点分析

2.1 电视新闻专题节目选题要点

第一, 扩大选题范围, 与群众生活接近。新闻媒体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 对电视新闻来说更是如此。一方面, 电视新闻专题节目要选取当下社会热点和重大事件为主要素材, 以国家和人民利益为出发点, 积极配合国家和党重大方针策略的宣传工作, 特别是对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政策的及时传达, 为百姓服务, 促进媒体形象和政府形象的提升。另一方面, 电视新闻专题选题要与老百姓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如打假事件、食品安全问题、煤矿事故安全问题、先进人物报道等, 切实为百姓做实事, 真正成为百姓讨公道的平台。在这个过程中, 对同一选题要善于从不同角度出发, 挖掘出不同的价值点, 采取故事化、巧设悬念等形式提升选题价值;

第二, 不断丰富选题内容, 呈现多元化受众特点。电视新闻专题选题一般比较统一, 受众定位明确, 一方面保证其受众量, 但另一方面却失去其他受众, 因此电视新闻专题节目在保持原有风格和定位的基础上, 根据现代节目风格和受众情况进行相应的增设, 适时改变节目固定模式, 增强节目功能, 吸引更多的受众, 提高收视率;

第三, 适当增加人物类电视新闻专题选题。电视新闻专题节目选题不要局限于国家和社会重大事件, 要适当增加人物类选题, 采取讲故事的方式以细节、故事情节去打动和吸引受众。具体来说, 要适当的设置悬念, 以时间顺序加以故事性贯穿于人物的一生, 塑造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 能对受众有一个榜样作用。

2.2 不断优化叙事技巧, 提高电视新闻专题节目质量

第一, 要从百姓利益出发, 增强节目的感染力和亲切感。电视新闻专题节目叙事视角要坚持以人为本, 从百姓利益出发, 体现“三贴近”原则。在进行电视新闻专题采访时, 要深入百姓和百姓生活中, 加强与百姓的沟通交流, 听取百姓的意见和心声, 并从中挖掘出有价值的素材, 真正为百姓说实话和做实事, 同时避免新闻报道朝低俗、媚俗和庸俗等方向发展;

第二, 叙事风格要从华丽向朴实转变。目前电视新闻专题节目叙事风格存在过于华丽等现象, 人们往往被其手段所吸引, 而相对忽略了新闻的本质和真实性, 因此电视新闻专题节目叙事要向朴实、清新转变。如《看见》, 它的一个报道特色是“我们主要负责把石头搬开, 而水流问题则是它自己的事情。”, 采取朴实的话语和表达方式对事件进行还原, 循序渐进的挖掘事件背后深层次的东西;

第三, 采取展现为主、评论为辅的叙事方式。要重视电视新闻专题节目编排, 对所引用或者链接的素材进行合理的编排和设置, 坚持新闻节目报道的真实性, 以事件讲述和展现为主, 主持人适当的给以评论, 表达自己的观念和意见, 对舆论进行正确的引导, 但主持人一定要把握一个度——适当评论, 主要以问题为工具, 对受众起到一个引导作用;

第四, 坚持真实性和客观性原则。电视新闻是对客观事实的报道, 它必须坚持真实性和客观性原则。电视新闻专题节目制作人在进行节目编排和设计时, 要保证每一个报道对象都是真实存在的, 且在新闻节目播出中, 对于事实的反映或者事实的再现, 都要坚持真实性原则。在真实性和客观性的基础上, 采取多样化的形式增强电视新闻节目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吸引更多的受众, 促进电视新闻专题节目的稳定发展。

此外, 电视新闻专题节目要吸取利用新媒体, 在网站、微博等上面进行电视新闻专题节目播放、参与和讨论。

3 结论

选题是电视新闻专题节目成功的关键, 在选取一个独特的题目之后, 采取故事化、朴实化等多样化的叙事技巧, 增强新闻专题节目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吸引受众, 不仅可以提高电视新闻专题节目收视率, 打造品牌, 而且可以更好的为受众服务。

参考文献

[1]王学亮.浅谈电视新闻专题栏目的竞争力[J].活力, 2011 (6) .

[2]贺丛周, 赵芬兰.浅析电视新闻专题片的选题原则[J].大众文艺, 2010 (10) .

上一篇:P2P安全与防范下一篇:内容与网页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