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新闻的采访技巧(精选12篇)
电视新闻的采访技巧 篇1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一直处在快速发展的轨道上,各个行业如雨后春笋般的拔地而起,尤其是新闻行业随着现代科技信息的迅猛发展,取得了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但同时,电视传媒行业呈多元化趋势发展,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局势下,电视新闻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站稳脚跟,其新闻报道一定要充分体现报道性、记录性和即兴性及定期性。采访作为电视新闻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成新闻报道的基础和前提, 它以自身独特的魅力在整个新闻报道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做好采访前的准备工作
正所谓不打无准备之仗,做好采访前的准备工作是采访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只有这样才会在采访中应变自如。一档好的新闻报道,是通过七分采、 三分写或八分采、二分写来完成的。做好访前准备工作,通过搜集有关材料或掌握一些事件背景,做好访前全方位准备工作,才会在采访过程中,对采访对象或事物读懂、吃透,达到采访的最终目的。如果没有做好访前准备工作,对采访的对象或事物相关的一些信息不了解、不知晓,势必会在采访过程中没有话题,进而造成冷场局面。为此,只有做好访前准备工作才会对采访的对象人或事物,做到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具体做法是:一方面,要全面了解,列出采访提纲。当确定采访主题之后,通过网络查询、搜集所要采访内容涉及到的一些资料或背景,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采访提供正确的采访方向。通过所查资料的提供,可以帮助整个事件的了解, 列出清晰的采访提纲后,研究采访的方式和角度及内容,有利于下一工作环节的开展。另一方面,准备工作要有针对性。 采访提问的方式很重要。一般情况下, 采访提问根据不同的人访问不同的问题, 也就是说,根据采访对象而采取不同的问法。现实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谈一谈您以后的规划或打算,或者您对我们的现场观众想说点什么等。 这样的提问方式根本就没有触及到问题的核心。由此可见,电视新闻人员在采访前要抓住采访的重点,提出的问题要紧密联系采访的核心话题,这样才会体现新闻报道的魅力价值。
2注重采访现场,巧妙运用采访技巧
做好准备工作之后,就是采访现场。 采访现场中,采访技巧的巧妙运用,直接决定了采访的成败。
2.1与受访者拉近距离,根据受访者的兴趣点进行逐步深入。
大多数时候,新闻工作人员与受访者都是第一次合作,对于受访者来说会感到陌生。要想在短时间内得到受访者的信赖,使他们说出真实的故事,就要在采访中让受访者在短时间内对话题感兴趣,受访者只有对话题感兴趣才会打开话匣子,并产生对新闻工作人员的信赖,这样为深入采访主题做了基础铺垫。
2.2采访中要尊重对方,并营造和谐气氛
营造和谐平等的采访气氛是新闻工作采访的成功秘诀,更是采访中的润滑剂。 对于受访者来说,平等和谐的氛围可以让他们感受到媒体对他们的尊重。随着现代社会的多元化发展趋势,人们很注重自我价值。尤其是对受访者来说,新闻采访人员态度是否和蔼、是否尊重受访者,其言谈举止和说话方式都会影响受访者的采访情绪和采访效果。在采访中,新闻采访人员要尊重受访者,不要盛气凌人,怎么问、 如何问,需要新闻工作人员在工作中不断地磨炼,对受访者提出的问题方式万万不能用生硬的口气提问或交流。
2.3要注意细节
新闻作品生动的原因之一是细节。 就是说,记者在采访时要挖出那些细微的闪耀点,积累丰富具体的素材。新闻是用事实说话的,有了具体的东西,才能深入认识事物。如果没有一个个具体的事实,具体的数据,全是一般性的材料是难以写出好新闻的。因此,记者设置的问题要具体,不能漫无边际,也不能大而不当。那种不分场合、时机,动不动举起话筒就问:“你现在感觉如何?” 的采访提问是不可取的。因为这样的问题太宽泛,对方往往不知从何答起,只能说“我太高兴”“太激动”之类。
3结语
一档好的电视新闻报道,采访程序至关重要。做好访前准备工作、在采访中与受访者拉近心的距离、制造和谐平等气氛; 同时,要注意细节,这样才会通过采访发现和挖掘更有价值的新闻资源。
参考文献
[1]王铭良.地方电视台如何科学拍摄好“民生新闻”[J].青年记者,2010(2).
电视新闻的采访技巧 篇2
新闻采访写作(2)是指中央电大新闻专业开设的新闻采访写作课程的第二学期,本学期该课程使用的教材是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尹德刚和周胜编写的《当代新闻写作》一书。本学期的主要教学目标是使学习者系统了解和认识有关新闻报道与写作的基础知识,掌握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以及消息、通讯等主要新闻体裁的基本写作技能,通过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性教学环节训练,能够胜任一般的新闻采写工作。本课程的复习主要以教材为依据,各章复习要求及要点如下:
第一章
新闻报道
本章的复习要求:理解并掌握新闻与新闻报道的定义,认识新闻的本源与新闻用事实说话的特点,重点掌握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复习要点包括: 新闻与新闻报道的定义
新闻本源与新闻根据的概念与含义 新闻要用事实说话的观点内涵 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
第二章
新闻报道体裁
本章的复习要求:了解新闻报道体裁的演变,重点掌握新闻报道体裁的基本类型,理解新闻报道体裁分类的依据。复习要点包括: 消息的演变、消息的概念、消息的类型
深度报道的兴起、深度报道的概念、深度报道的类型 通讯的演变、通讯的概念、通讯的类型 新闻特写的演变与新闻特写的概念 新闻报道体裁分类的依据
第三章
消息的基本构成
本章的复习要求:认识消息的基本构成成分,理解并掌握新闻标题、消息头、新闻导语、新闻躯干、新闻背景、新闻结尾的概念和作用,重点掌握消息各个构成部分的写作要求,通过应用所学知识分析新闻报道作品和新闻写作的实践,掌握消息各个构成成分写作的基本技能。复习要点包括:
消息的基本构成要素
新闻标题的概念、作用、特点、种类和写作要求 消息头的概念、种类、作用和写作要求 新闻导语的概念、作用、种类和写作要求 新闻躯干的概念、作用和写作要求 新闻背景的概念、种类、作用和写作要求 新闻结尾的概念、作用、种类和写作要求
第四章
新闻结构形式
本章的复习要求:重点理解并掌握倒金字塔式结构的概念、特点及优缺点,理解并掌握时间顺序式结构、悬念式结构、并列式结构、自由式结构的概念、特点及优缺点。复习要点包括: 1.倒金字塔式结构的概念、特点及优缺点 2.时间顺序式结构的概念、特点及优缺点 3.悬念式结构的概念、特点及优缺点 4.并列式结构的概念、特点及优缺点
第五章
新闻主题
本章的复习要求:认识新闻主题的特性,重点理解并掌握选择和确定新闻主题的原则,掌握深化和提炼新闻主题的方法。复习要点包括:
新闻主题的概念 新闻主题的特性
选择和确定新闻主题的原则 深化和提炼新闻主题的方法
第六章
新闻材料
本章的复习要求:掌握新闻材料的概念及其与新闻事实的联系与区别,了解应从哪些方面鉴别新闻材料,重点掌握选择新闻材料的原则。复习要点包括:
新闻材料的概念 如何鉴别新闻材料 选择新闻材料的原则
新闻语言
本章的复习要求:理解新闻语言的概念,认识新闻语言的基本特征,认识新闻语言与“新闻腔”、与语言规范和时代气息的关系,重点掌握新闻语言的基本要求以及达到这些要求的方法。复习要点包括:
新闻语言的概念
新闻语言的基本特征-准确、清晰、生动 新闻语言与“新闻腔”的区别
新闻语言与语言规范和时代气息的关系 如何使新闻语言准确 如何使新闻语言清晰 如何使新闻语言形象生动
第八章
各类新闻的写作
本章的复习要求:认识并掌握简明新闻、动态新闻、综合新闻、述评新闻、事件新闻、非事件新闻、人物新闻、会议新闻、社会新闻的概念与特点,能够正确判断不同新闻作品的体裁类别,能够正确分析新闻作品的特点和写作成败之处。重点掌握事件新闻、人物新闻、会议新闻、社会新闻的写作要求,并能够按照写作要求采写这四类新闻报道。复习要点包括:
简明新闻的概念和特点 动态新闻的概念和特点 综合新闻的概念和特点 述评新闻的概念和特点 事件新闻的概念和写作要求 非事件新闻的概念和特点
人物新闻的概念、特点、写作要求和写作方法 会议新闻的概念、类别和写作要求 社会新闻的概念、特点、类别及采写要求
第九章
通讯写作的一般技巧
本章的复习要求:理解并掌握通讯的概念和特点,认识通讯的种类,重点理解并掌握通讯的几种基本表达方法、通讯写作表现手法的特点、提炼通讯主题的方法和要求、通讯的结构类型和结构方法。复习要点包括:
通讯的概念和特点 通讯的种类 通讯的叙述方法 通讯的描写方法 通讯的议论与抒情方法 通讯写作表现手法的特点 提炼通讯主题的方法和要求 通讯的结构类型和结构方法
第十章
各类通讯的写作
本章的复习要求:重点理解并掌握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风貌通讯特点和写作基本要求,并能够依此分析通讯作品的优劣之处,能够写作基本符合要求的通讯报道。复习要点包括:
1.人物通讯的特点和基本写作要求 事件通讯的特点和基本写作要求
工作通讯的内容、与工作总结的区别以及工作通讯的基本写作要求 风貌通讯的种类、特点和基本写作要求
特色通讯的写作
本章的复习要求:了解特色通讯的种类,认识新闻速写与新闻素描的不同特点,掌握大特写的特点、解释性新闻报道的特点和写作要求,重点理解和掌握新闻特写、深度报道和人物专访的概念、含义、特点和写作要领。复习要点包括:
1.基本概念:新闻特写、新闻速写、新闻素描、深度报道、大特写、解释性报道、人物专访
2.新闻特写的特点和写作要领
3.新闻速写、新闻素描的特点及其与新闻特写的联系与区别 深度报道的由来、不同报道方式和写作要领
大特写的特点
解释性新闻报道的特点和写作要求 人物专访的特点和采写要领
第十二章
其他文体
本章的复习要求:掌握广播、电视新闻稿的写作品特点和要求,了解广播、电视新闻稿的几种形式,掌握调查报告的特点、类别、写作要求和格式,认识调查报告写作中的“常见病”,掌握内参稿件的内容、意义、作用及写作要求。复习要点包括:
广播、电视新闻稿的写作品特点和要求 广播、电视新闻稿的几种形式
调查报告的概念、特点、类别、写作要求和格式 调查报告写作中的“常见病”
内参稿件的概念、内容、意义、作用及写作要求
概念:新闻采访学是研究新闻采访这一社会活动特殊的本质、规律、方法、途径以及新闻记者活动方式的应用科学。
新闻采访本质上是一种认识客观事物的特殊社会活动。
通讯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本章内容共4小节,仅作参考,不作具体教学要求。课程考试不包括本章内容。
期末考试的有关说明:
期末考试采用闭卷统考方式,卷面满分为100分。由中央电大统一命题。期末考试的基本题型及所占分数比例如下: 1.填空题:10% 2.多项选择题:10% 3.名词解释:12% 4.简答题:24%
5.写作或作品分析题:44%
记者《==》采访对象 记者认识〈==〉新闻事实 两对矛盾。
地位 基础和前沿,属于应用新闻学。
第一章 新闻记者
一、职业记者的出现和发展
我国古代:唐代邸报、进奏院状
宋代小报,内探、省探、衙探
最早职业记者:16世纪威尼斯——威尼斯新闻,近代最早的报纸
二、现代职业记者的发展
《申报》 外勤记者——访事
梁启超 《清议报》“记者”出现
法国哈瓦斯社,法新社前身,世界第一家通讯社
中国民营通讯社,广州 骆侠挺
黄远生——报界奇才《忏悔录》
邵飘萍——实际应用新闻学,第一部专著
三、无产阶级记者的成长
第一个社会主义刊物,马克思和卢格《德法年鉴》
第一家马克思主义日报 《新莱茵报》
李大钊 瞿秋白 毛泽东 周恩来 瞿(《晨报》《时事新报》特派记者赴苏维埃,《俄乡纪程》《赤都心史》)
四、记者的基本任务
1、采写新闻(天职)
2、向领导机关和编辑部反映情况(内参)
3、群众工作 A通讯员工作 B了解群众要求和反映
C组稿约稿 D群众采访
五、记者的条件
黄远生:四能——能想、能走、能听、能写
邵飘萍:品性、知识与经验、身体健康
邹韬奋:宝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使命感
2、要有较强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思想修养和政策水平
3、要有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
4、要有广博的知识
5、要有较强的写作能力
6、要有新闻职业道德修养
第二章 采访的基本要求
一、采访的地位与作用
1、采访是新闻活动的起点,是新闻事实向新闻报道的唯一桥梁。理解采访与新闻本源的关系。
2、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先决条件,采访决定写作
3、采访是新闻事业存在的基础。
二、采访的性质
一种特殊的调查研究。特殊性在于
1、特殊的目的——向大众传播新闻
2、特殊的活动方式——社会活动。主要不靠行政的手段进行工作,而是主要依靠社会交往和个人交往,靠独立活动和朋友式的平等交谈。
社会性、个体性、独立性、平等性。
三、采访的基本要求
1、到事实发生现场,掌握第一手材料;
2、面向群众,心贴群众,反映群众的创造、呼声和愿望,把采访的立足点真正移到群众方面来;
3、真实性;
4、快速及时;
5、独立思考、独立负责,不轻信;
6、依靠组织、依靠党委;
7、谦虚谨慎、平等待人、平易近人;
8、讲究职业道德。
第三章 新闻的选择和捕捉
一、新闻的定义
新闻的本源乃是物质的东西,乃是事实,就是人类在与自然斗争和社会斗争中所发生的事实。因此,新闻的定义,就是新近的事实的报道。
三要素:事实、新鲜、重要
二、新闻价值
新闻事实本身所固有的属性,它既不能被任意夸大,也不能被任意缩小。是新闻工作者在采访中选择和衡量事实的标准。
要素:及时、新意、重要、可读
新闻价值的三个时态和三种表现形式。
三、新闻敏感
是识别新闻的能力,是迅速发现和判断有价值新闻事实的能力。
1、政治洞察力——记者新闻敏感的基础。
2、判断某个事实、事件在全局中的地位,在事物发展阶段上所起的作用和影响的能力。
3、判断新闻事实能否吸引读者,引起读者关心的能力。
4、见微知著的能力。
5、在同类事实中或同一事件中判断哪个事实重要、哪个次要、哪个无关紧要的能力。
如何增强新闻敏感:
1、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了解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的基础趋势。
2、认真学习辩证法,树立全局观念和大局观念,善于从全局的角度看问题。
3、深入调研,熟悉基础情况。
4、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
5、善于不断总结经验。
四、新闻线索
概念:新闻线索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简明信息和信号。
获取新闻线索的几个方面:
1、党和方针、政策及党政要人讲话。直接线索、间接线索;主题线索和题材线索
2、来自会议信息、简报。
3、编辑部提示。
4、其它媒体的消息。
5、朋友网络。
五、采访设计的实施
预先安排和策划
重要性:明确任务,抓住重点;计划性,提高效率;掌握背景材料,心中有数。
内容:
1、明确报道思考;
2、落实新闻线索,确定采访对象;
3、收集并分析与采访对象有关的背景资料;
4、制定采访计划
第四章 访问
一、访问对象
1、以见报与否分:不见报对象并不是不重要
2、以时间来区分:临时性访问对象、经常性访问对象(通讯员)
3、获取新闻角度分:事实访问对象、意见访问对象
选择访问对象的标准:可靠性、代表性、权威性
二、记者与采访对象的关系
有利无害——肯定表扬; 有利有害——批评教育;
有害无利——揭露批评; 无害无利——中性态度。
对有害有利对象中首先提出批评的采访对象要做到:
1、保证每一个细节事实准确无误;
2、牢记人民内部矛盾;
3、不要孤军奋战;
4、倾听批评对象的申诉;
5、不一味批评,促进转化。
三、谈话艺术
1、迅速接近,顺利开头。找共同点、接近点。
2、迅速转入正题:要求明确、交底清楚。A交待采访目的;B交待记者的“底”C亮出自己的观点
3、提问
问题性质分:基本问题、关键问题、困难问题
提问方式分:正面提问、侧面提问、反问或激问、设问、追问
按回答要求分:开放性提问、闭合性提问
4、提问、倾听、观察、引导相结合5、谈话的气氛与节奏
第五章 观察
一、观察在采访中的作用
1、观察可以直接获得第一手材料,保证新闻真实可靠,取信于人,发挥记者作为历史见证人的作用;
2、观察所得材料可以独立构成新闻;
3、可以加深对事物的理解,有助于提炼主题和深化主题;
4、有助于获得具有典型意义的、富有表现力的细节;
5、有助于记者体验采访对象的思想感情,有助于与采访对象的感情交流,使采访深入、顺畅;
6、有助于构思、写作;
7、有助于核实材料
二、主题观察、一般观察
主题观察:按照一定目的与要求而进行的观察;
一般观察:日常观察
三、冷静旁观与亲身体验
新闻采访与写作选择题
悬赏分:30助理 二级
最佳答案
记者约请一些人就同一主题而开的座谈会,属于(D.招待会访问)12.一场大型活动,有许多内容可以报道,许多人物需要去采访,而现场记者只有一人,这种情况宜采用(A.交叉采访)提炼主题,认识事实,需要从(D.事实入手)述评性消息写作是(A.以评为主)18.人物消息写作(D.相对人物通讯它更注重时效)19.“观念+例子”的新闻写作是记者(B.先入为主)20.消息写作“三重复”毛病是指同一内容重复于(D.标题、导语、主体)21.在叙事表意上,消息主体与导语的关系是(C.补充、引申关系)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
2005学年第一学期新闻类新闻传播专业 《新闻采访与写作》(1)试卷(B卷)
题号
得分
积分
一 二 三 四 五 总计
评卷人
一、填空题(10分,每空格1分)
新闻采访的特点体现为、时间的限制性、、需要的广泛性、、活动的艰辛性。
2、提炼新闻主题通常依据两个因素:第一
;第二。
一。
4、真实性,即是指
。思想性,即
3、不准搞有偿新闻是
的基本内容之指。
5、受报道思想制约并服务于。
6、采访的第一阶段也即
。积分
二、选择题(10分,每题2分)
1、在各种采访形式中,被认为收效明显的是()
A、个别访问
B、开座谈会
C、参加新闻发布会
D、现场观察
2、记者获取新闻线索最主要的渠道也是永不枯竭的源泉,应是()A、党和政府的政策文件
B、各种会议与简报 C、与受众和亲友的接触
D、其它新闻媒介的报道
3、新闻价值与新闻政策的结晶是()
A、新闻报道
B、新闻敏感
C、新闻事实
D、新闻素材
4、经济报道的三难问题是()
A、记者难访、编辑难写,读者难读
B、记者难写、编辑难改,读者难读评卷人
C、记者难问、编辑难编,读者难读
D、记者难写、编辑难编,读者难看
5、比较人物通讯,专访的特点是()
A、针对性、代表性、时代性
B、针对性、代表性、适合性
C、针对性、代表性、形象性
D、形象性、时代性、适合性
积分 评卷人
三、名词解释(20分,每题5分)采访计划、新闻线索
政治新闻
反面激
积分 评卷人
四、简答题(20,每题5分)
积分
五、论述题(20分)
经济报道要做到雅俗共赏,记者在采访写作中应当把握哪些具体的环节?请联系实 评卷人
1、社会新闻有哪些采访要求?
2、新闻采访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3、简述改革会议新闻有何现实意义?
4、怎样认识新闻敏感与新闻工作责任感的关系?
际,谈谈你的看法。
积分
六、实践题(20分)
根据平时的采访活动写一则采访笔记。
天津师范大学(高职)新闻专业升本科入学考试
《新闻学概论》课程考试大纲
总要求
《新闻学概论》是新闻传播学专业专、本科必修的基础课程,也是(高职)新闻专业 评卷人
专升本学生考试课程。
《新闻学概论》课程的考试内容、考核目标和考试命题充分体现新闻传播专业的学科性质与特点,强调学生对本学科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考试内容包括新闻理论、新闻业务(采访、写作、编辑、评论),中国新闻事业史三部分。考试内容深度与新闻传播学专科生相应的知识面相一致。
《新闻学概论》课程的考试总要求是:
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理解和分析人类社会的新闻传播现象;应用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态度认识新闻传播行为的基本特征和一般规律。理解和掌握新闻传播学的一般概念、主要理论观点和行为原则。
了解和掌握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编辑、新闻评论的基本概念,掌握新闻采访行为的基本原则,了解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学会消息的一般写作方法,了解新闻编辑工作的基本程序,掌握标题制作和版面设计的基本要领,掌握新闻评论写作的基本方法。
了解中国新闻传播事业史的基本发展脉络,了解有代表性人物的新闻思想和新闻实践活动,了解主要报刊的历史沿革和突出特点,了解新闻传播史学研究的重要理论观点,理解和掌握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传播发展的历史进程、主要成就与经验。
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
新闻理论考核知识点
新闻
了解新闻的起源 了解新闻的定义及其特点 理解新闻的基本特征 理解新闻价值的客观性 了解新闻价值、定义和构成要素 掌握新闻政策的定义、作用和基本内容 新闻事业
了解新闻事业产生和发展的条件 理解新闻事业的性质和社会功能
了解资产阶级新闻事业发展简史和基本特征 理解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发展简史和基本特征 新闻工作的政治规范
了解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党性原则和形成过程 理解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党性原则的要求 掌握如何正确发挥新闻工作的指导作用
了解新闻自由与社会责任的基本含义 新闻工作的业务规范 了解新闻失实的原因以及表现 掌握新闻真实性的要求 掌握如何防止新闻失实
理解如何坚持新闻报道客观性与倾向性的统一 了解一般的受众的心理 了解新闻工作者的修养要求
第二部分
新闻业务考核知识点
新闻采访基本理论与应用
了解新闻采访的性质 理解新闻采访的特点 掌握采访与写作的辩证关系
理解新闻采访的基本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 了解新闻敏感的含义以及作用 了解新闻线索的含义
理解如何做好采访前的准备工作 了解基本的采访活动方式] 掌握访问的特点以及实现成功访问的条件
10、掌握观察的类型、作用与方法 新闻写作基本理论与应用 了解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 了解新闻六要素的含义 理解对新闻主题的要求 了解消息的分类 掌握导语的类型
掌握消息的结构和“倒金字塔式” 了解通讯的类别
掌握通讯的结构 新闻编辑基本理论与应用 了解编辑的含义以及工作性质 了解组稿、选稿与改稿的意义以及方法 掌握新闻标题的结构与分类 理解新闻标题制作的基本要求 掌握版面设计的语言符号和基本步骤 了解副刊、专栏、专刊的含义 理解广播新闻节目编辑的特殊要求 理解电视新闻节目编辑的基本要求 新闻评论基本理论与应用 理解新闻评论的地位与特点 掌握新闻评论的理论要求和方法 了解评论三要素的含义 了解评论标题的基本要求和结构 了解新闻评论的体裁 掌握短评的写作方法
理解广播评论的个性以及特殊形式 理解电视评论的特点与形式
第三部分
中国新闻事业史考核知识点
古代报纸
了解邸报、小报与京报的基本知识
鸦片战争前后的新闻事业 了解有代表性的中文近代报刊
2.了解外文报刊在华出版的概况
第三章 戊戌变法前后的新闻事业
了解林则徐的译报活动 掌握洪仁轩的新闻思想 了解王韬与《循环日报》 了解维新派的主要新闻宣传活动 了解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在海外办报活动 掌握梁启超的新闻思想
第四章 辛亥革命前后的新闻事业 了解孙中山与《中国日报》 了解《苏报》与“苏报案”
了解《民报》与《新民丛报》大论战 理解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办报思想 了解民国时期的知名记者及新闻活动
第五章 “五四”时期的新闻事业 了解《新青年》与新文化运动 了解第一批工人报道的创办 了解瞿秋白的新闻实践活动
第六章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 了解《向导》等共产党机关报道的创办 了解早期的通讯社与广播电台的发展
第七章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 了解“九一”记者节的由来 了解革命根据地中的新闻事业 了解《申报》改革与史量才被暗杀 了解《大公报》的发展历史 了解戈公振与《中国报学史》 了解邹韬奋与《生活》周刊 了解斯诺与《西行漫记》
了解范长江的新闻活动
第八章 抗日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 了解《新华日报》对敌斗争的革命传统 掌握延安《解放日报》整风与新闻改革
第九章 解放战争时期新闻事业 了解《新华日报》与大公报的论战 了解反“客里空”运动
浅析电视新闻记者的采访技巧 篇3
关键词:电视记者 采访技巧
通常来说,电视记者在进行实际采访时,记者能有效获取报道内容的重要途径是提问,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采访意图和报道效果的是采访记者提问技巧的高低。为了可以确保观众在观看节目后形成强烈的共鸣,从而达到报道的目的,这就需要进行高质量的采访,同时,这样也将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开掘报道内容内在的价值,这样可以使得报道的内容更加深刻化、具体化[1]。
1、对记者自身素质的要求
通常来说,记者以用观念的形式认识和把握客观事实的主人身份从事新闻采访活动。就这项活动自身而言,采访活动的主体就是记者。不管你是哪种无媒体的记者,作为记者来说,就需要具有学、识、才三方面的修养,具体来说,就是除了具备科学的世界观和较高的政策水平和政治政府水平作指导以外,还有真知灼见、有学问,同时,还需要精通业务。
由于电视记者的业务需要和摄像机、话筒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以说,电视记者还需要具备控制现场的能力、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在镜头前随机应变的能力[2]。
在镜头前,电视记者如果想和采访对象进行交流,这就需要拥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样才可以确保对方充分明白自己的问题,也让电视机前的观众能听得懂自己的提问。在进行实际提问时,值得注意的是,在提问方式的选择上,尽量选择浅显易懂同时又有特点的,不仅要做到高度的概括,而且还应该注意对细节进行把握。
就新闻事件而言,通常来说,特别是突发性的新闻事件,经常会表现出较大的随机性,没有人可以预料接下来会出现什么事情;就采访对象的谈话来说,也表现出不确定性,同样,也没有人可以预料你的采访对象下一分钟会说什么话[3]。因此,要想做一个合格的电视记者,应该需要拥有控制现场和随机应变的能力,如果一个仅仅懂得照本宣科的人,肯定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电视记者。在进行实际采访前,有时记者虽然做了一部分的前期准备,但是到了新闻现场后,会发现有些事情可能会和自己的预想不太一样,甚至出现明显的矛盾,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记者能够进行从容的进行应对。
2、在进行实际采访前,应该尽可能地做足准备工作
在进行一些重大策划报道、技术性强的报道,以及名人访谈时,在进行实际采访前,一定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第一,为了能够更好的判断哪些资料是有价值的,这就需要大量查找相关资料,充分利用网上搜索等方法,这样就可以找到采访对象的所有资料。第二,为了能尽可能的做到“不打无准备之仗”,这就需要拟订好采访提纲,按照目前已经掌握的材料,同时,进一步结合自己需要得到的内容,对采访完的提纲进行进一步的制作。当然,一旦出现不充分的准备时,这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对采访效果起到不利的影响,如果情况严重的话,可能会直接造成尴尬的局面[4]。
3、采访过程中的技巧运用
3.1创造和谐平等的交流氛围
采访者与被采访者,通常来说,双方的权利是对等的,所以说,在进行实际的采访活动过程中,这就需要与被采访者充分利用以平等交流的方式来进行。然而由于不同的采访对象,相应也就出现了不同的谈话气氛。在进行对名角采访过程中,一旦出现过于随便的言语,过于简单的称呼,没有把名角称呼为“老师”,这就会在很大程度上给人造成浅薄、缺乏素养的印象。这就会直接导致名角们出现轻视,不信任感,甚至说产生不愿与其深入交谈的现象。正因如此,在进行实际采访名角时,大家应该态度谦卑。反过来说,在对普通戏迷朋友进行实际采访过程中,考虑到他们很少接受采访,难免会在镜头面前出现紧张的情况,这时就需要记者不断调整自己的状态,不能过于重视言谈举止礼仪和提的问题过于文绉绉,这样将会直接拉开与被采访对象的距离,为了使得他们感觉到亲近,对普通的戏迷可以称呼成“伯伯”、“叔叔”、“嬸婶”等,是他们最容易接受的,同时,在与普通戏迷进行进一步的交谈过程中,尽可能的使用地方方言和戏迷易于接受的语言。
3.2寻找兴趣点、逐渐深入
通常来说,采访对象有着不特定性的特点,这就直接造成记者在进行采访时,不能对被采访对象进行选择。比如[5]:在进行《秦之声》栏目组的采访过程中,戏曲界的一些名角往往会被采访到,这里由于这些名角得到了观众的掌声和来自社会的赞誉声比较多,因此,在受到记者采访过程中,往往容易表现出对不十分愿意配合的情况。当然,这里有部分的名角通常会表现得较为配合记者的采访,这样整个采访过程也就显得较为轻松。当然,不可否认,还是会存在一部分名角不十分愿意配合记者的采访,当记者碰到这样的情况时,为了能够尽可能的激发出被采访者的访谈兴趣,记者只有尽可能地去寻找被采访者的兴趣点,在前期的准备工作中尽可能的做完整一些,这样将在很大程度上缓解这部分名角排斥记者采访的态度,然后,利用进一步交谈的机会,慢慢的深入到主题,最终,完成核心问题的访谈。
3.3增强随机应变能力
在记者进行实际采访过程中,一般来说,记者应该先准备一些问题,然后在采访过程中按顺序的进行提问,然而,经常会出现一些难以预料的情况,特别是对一些名角进行采访,考虑到这些名角经常接受采访,这样就容易掌握记者惯用的采访技巧,甚至说知道你采访前的准备工作,目的是想让他们回答什么,正因为这样,有时这些名角会反过来为难记者,一般来说当遇到这样的情况时,这就容易出现记者采访陷入困境的局面,在面对这样的问题时,就需要记者具有较强的随机应变能力。首先,记者需要进行仔细的观察,通过被采访者的表情及语气来改变采访切入点。当然,在很多情况下,不能及时找到很好的方法进行处理时,这时就可以选择倾听的方式,以不变应万变。这主要是由于倾听是营造和谐的有力武器。同时,倾听也是对采访对象的一种尊重态度。就这些名角而言,不会有人愿意处于被支配的地位,这些名角尤其重视他们在电视上的形象,不愿意形象被矮化。倾听可以看做请被采访对象打开言路的一种期待。记者的倾听会逐渐为这些名角培养起美妙的成就感,他会认为你是一个愿意倾听他故事,愿意接受他思想的人,会滔滔不绝的说出他们的想法,这正是普通观众想要听到的,这样就可以化解刚才的意外状况。
4、结论
总之,一个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和深入扎实的工作作风,是老一辈工作者给我们留下的巨大的财富。在记者进行职业活动过程中,一个十分最重要的环节是,在进行实际采访时,需要讲究技巧、方式、方法。如果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记者,就必须掌握各种采访的技巧和方法,并进行灵活的运用,此外,还应该加强学习,视野开阔,关心政策,阅历丰富,并具备纵横驰骋的思考能力和敏锐的新闻捕捉能力。这就要求记者深入生活实际,深入到群众中去,时时将自己处于采访的环境中,事事留心,勤于积累。只有这样才能采访到真正具有新闻价值的材料,写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新闻作品。
参考文献:
[1]王前.新闻采访的提问要素[J].记者摇篮,2009.4.
[2]公强.说说新闻采访的提问技巧[J].新闻传播,2009.4.
[3]汪蕾.浅谈电视新闻采访[J].青年记者,2008(10下).
[4]王家彬.采访提问的技巧[J].记者摇篮,2009.6.
电视新闻采访技巧的思考 篇4
一、做好新闻采访的准备工作
电视新闻采访是一种舆论性的媒体传播, 高质量的新闻采访与播报都离不开前期的充分准备与策划, 深入挖掘新闻信息内涵, 将新闻信息准确地展现给观众。而且新闻采访者每天要与不同行业、不同阶层的人打交道, 在采访前, 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搜集采访人物以及事件的相关信息, 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 明确采访的重点与主要目的, 记录下重点问题, 把握好采访的时间, 尽量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最多的新闻信息。同时, 要对采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突发性问题做出科学合理的预测, 并制定好应对措施。在采访前, 要检查设备情况, 保证采访的顺利进行。如果在采访过程中没有做好事前预防工作, 可以从近期新闻中获取相关信息, 对采访信息进行补充, 使新闻报道更具有价值。
二、掌握采访提问的技巧
在新闻采访中, 提问是最为主要的环节, 做好提问工作, 采访者能够从采访对象口中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记者的采访过程其实就是新闻创作的过程, 要进行具有深度、内涵的采访, 才能够提高新闻作品的质量。在采访过程中, 掌握提问的技巧是十分重要的, 这是从采访对象以及事件中获取信息, 了解整个信息的前提和基础。在采访提问时, 要注意问题的层次性, 从简单的问题开始, 逐步加深难度, 逐层递进, 避免出现笼统的问题, 使采访对象的回答难度增加。[1]提问时应尽量从小问题入手, 顺着新闻采访的主线, 设置一些比较鲜明、有特色的问题, 尽量少涉及对方比较敏感的问题。采访的提问要有一定的创意和新意, 尽量提一些观众想知道的、比较新鲜的问题, 让采访对象能够在轻松地环境中接受采访。
例如, 在采访一些民生类的新闻时, 记者应站在群众的角度进行问题的设置与提出, 让被采访的群众不产生抗拒心理, 愿意说出自己心里的想法, 采访到一篇观众喜爱和接受的电视新闻报道。
三、采访中注意倾听
在采访过程中, 记者应时刻保持对周围事物的敏感性, 在采访过程中要注意倾听, 从而实现良好的采访效果。
要对整个事件进行认真的倾听, 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 这是采访记者必须要做的事情, 全面了解事情的发生、经过和结果能够进一步强化记者的认识, 避免在采访过程中遗漏重要的线索。要求记者在整个采访过程中都保持高度集中的精神是不可能的, 这就要求记者在平时的训练中提升自己的新闻敏感性, 能够在采访过程中找出重点突出的问题、比较新颖的观点或是具有意义的问题, 使新闻采访的质量得到提升。
对于新闻采访者来讲, 新闻事件不分大小, 只要是典型的、有特殊意义的、感人的就应该得到采访人员的关注。[2]在倾听过程中要考虑从多个角度看待一个问题或一件事情, 多倾听他人的意见和想法, 找到一些能够引起社会共鸣、触及灵魂的事件。不同人对同一件事情的看法和观点是有差异的, 在采访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存在差异的观点和意见, 记者应多方面了解不同的观点和看法, 对整个问题进行全面的看待, 还有可能发现新的新闻线索。
四、尊重采访对象
在采访过程中, 记者的行为举止以及态度语言等会给被采访者带来巨大的影响, 使被采访者在心中形成一个对媒体人的印象。因此, 在采访过程中, 记者应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 要充分尊重被采访者。当前, 人们的思想观念以及教育水平逐渐提高, 对于媒体的态度不是抵触、逃避, 他们希望通过媒体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 这对于记者获取新闻素材是极为有利的, 但是也要求记者在采访过程中能够注重自己的行为举止, 尊重被采访者, 给他们一个良好的印象。记者在采访时, 应尊重不同民族以及不同风俗习惯的被采访者, 避免使被采访者出现抵触甚至敌对的心理。采访时应尊重对方的身份、地位, 问题应得体, 涉及隐私问题时不能突然提出, 给对方猝不及防的感觉, 影响采访的质量。此外, 在采访时要认真, 及时记录, 避免在采访过程中出现打哈欠、玩电话等行为, 引起被采访者的不满, 造成采访失败。
五、电视新闻采访要注意针对性
在进行电视新闻采访时会接触到各种人物, 问题也是多种多样的, 在采访过程中应根据不同被采访者的实际情况, 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采访活动。
根据采访者的不同性格等灵活地调整采访方式, 对于比较爽快的被采访者, 可以用一些比较直爽、坦白的话语进行, 对于一些十分注重礼节的, 应用一些比较含蓄的方式进行采访。对于一些性格比较内向的, 如果采用直接、强硬的态度会使被采访者感到尴尬, 因此针对不同的被采访者应进行有针对性的采访。
在采访一些比较特殊的对象时, 需要采用比较特殊的方法。例如, 采访一些有过错或出现违纪行为的人员时, 这些人一般会推脱责任或是沉默不语, 这时就需要采访者先入为主, 适当地对被采访者进行刺激, 或是采用比较隐蔽的方式进行采访, 从而获取有价值的新闻信息。
六、结束语
在电视新闻采访过程中, 记者应掌握良好的采访技巧, 并做到因人而异, 记者不仅要有一定的新闻敏感性, 还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况使用不同的采访方法, 能够及时发现新闻、采集新闻, 及时调整和应对新闻采访过程中的突发事件, 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最多的信息, 提高电视新闻报道的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孙丽洁.试论当下电视新闻采访过程中采访技巧的创新[J].新闻传播, 2014, 11 (18) :115-116.
浅析新闻采访中的提问技巧 篇5
新泰市广播电视台
张莉
采访是新闻活动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新闻采访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新闻报道的成败。关于新闻采访,学界给出的定义五花八门。其中,美国学者肯·梅茨勒教授给出的定义颇具代表性:“代表背后的观众,双方以对话的形式来交换信息,以达到任何一方都无法独自达到的知晓程度。”按照这个定义,记者与采访对象一问一答的提问方式,是采访的基本形式。一般来说,采访中的提问,其作用无非有二。其一是提示性,提示或交待你这个问题的来源或背景
材料,或者是,提高观众的注意力,也就是记者提出一个思考问题的新的视角,引起观众的注意。其二是连贯性,也就是说,记者的提问本身,就是叙述事件所必须的脉络。
当然,除了提问的这些最基本的功能和作用之外,具体到不同的事件,提问的艺术和技巧也各不相同。应时而变,因地制宜。通俗地说就是“有人缘,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在严肃、庄重的场合或采访重要人物时提问要精练、准确,语气要庄重、认真,给人可信、可靠的感觉;在报道轻松、明快的新闻时,宜选用生动、活泼的话题,以亲切、随和的语调,让观众轻松、愉悦地感受新闻事件,了解新闻人物;在突发的报道中,所提问题要直指要害,以增强报道的时效性和现场感。现在,做现场报道,尤其是面对一些批评性报道,提问的难度和技巧就更大。因为记者面对的采访对象,往往都是采取回避、或答非所问、或东扯西拉,记者若没有思想准备,就会不知所措。不同的现场采访,其技巧的运用也是因人因事而异的。记者怎样灵活的提出有分量的问题,怎样巧妙地用提问方式将信息引出来就变得尤为重要。记者基本功中有一项是访前准备。访前准备是采访中很重要的一环,被称为“静态采访”。采访往往在一两小时甚至几十分钟内结束。而为了这短暂的一瞬,记者往往要准备几天、几星期、几个月,甚至更长。为赢得采访机会,记者不但需要精心准备,有时候还要根据现场情况,灵活机动地运用心理战术,把采访对象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记者对每个要提的问题,事先在其长短上均应精心设计、推敲,原则是易短勿长。这是因为,人的记忆能力有限,提问一长,采访对象容易前记后忘,以致常常出现这种局面:当记者提了一通较长的问题后,采访对象只能要求记者:“记者同志,请你把刚才的问题再重复一遍。”西方记者很讲究这个问题,善于将问题设计的简短、明确,他们讲究“报酬递减率”,即提问越长,回答越少,甚至有去无回。
任何事物都是错综复杂的,且有个形成、发展、结束过程,记者如果笼统、抽象地提问题问题,采访对象就难以回答。像“请您谈谈体会”、“请您说说感受”之类笼统、空泛的问题,往往使采访对象茫然无措,不知从何谈起。提问要具体,具体地发问才能得到具体、有意义的回答。记者在采访中起到中介作用而不可喧宾夺主。主持人要注意引导采访对象说出事实真相,而不是把采访对象的思维禁锢在他指定的范围内。同时一旦采访对象的谈话偏离了主题,一定要及时将它拉回到主线上来,切勿跑题。
记者在提问时要“口”、“眼”并用,全身心地投入采访中。人的内在思想,有时会在一瞬间通过眼睛、双手和体态表现出来,这就需要采访者能在瞬间分辨出这个动作、眼神对采访主题的重要性,并能紧紧抓住这个瞬间就可能溜走的机会,迅速转变话题,穷追不舍,挖掘到事件背后的故事,丰富采访内容,丰满地反映出报道事件。
从某种意义上说,新闻记者的工作就是问的工作,被采访者精彩的叙述和评论,往往是一篇新闻作品的点睛之笔,是成就好作品的关键之一。所以记者只有认真地研究这门提问的艺术,掌握多种提问技巧才能让采访成为真情实感的交流、思想文化的碰撞,才能更好地实现采访意图,取得最佳效果。
1、事先围绕主题设计一些重要问题。在采访过程中,记者要确立主题,围绕主题事先精心设计几个问题,其实也就是采访的大纲和思路。有助于记者控制局面,把采访者引到主题上来。笔者在采访一个商界女强人时,这个女企业家见多识广,表现欲望很强,话很多却总跑题。笔者事先设计的几个问题就用上了,一跑题,就用一个问题把她问回来。
2、用内行话提问。记者问外行话,很难获得被采访者的认同,也就无从深谈,记者也就难以探寻到被采访者的内心世界。记者要与采访对象交朋友,触及他最敏感的神经,探索其心灵。最容易找的共同语言就是采访对象的行业话题。这对于采访性格内向、腼腆、有胆怯心理、不易开口的采访对象有效果。记者可以提问一些他所熟悉的话题来引导他开口,最简单就是和农民谈他的庄稼施了什么肥;和牧民谈产了几只冬羔;和司机谈车的型号性能。当然千万不能不懂装懂,冒充内行。
3、提问轻松话题,安定采访对象情绪。对一些由于激动或紧张不能很快进入状态的采访对象,为了让他们情绪安定下来,记者可以先谈与主题无关而又轻松的话题。通过轻松话题让对方放松情绪,尽快缩短两人之间的心理距离。一盆花、一段经历,对一个问题的看法,或对方的兴趣爱好都可以成为提问的话题。
4、对回避采访的,以提问对方感兴趣的问题,诱导其配合采访。丰富的知识的确有助于采访。笔者在采访一个锐意改革的镇长,镇长怕宣传自己影响不好,笔者事先了解被采访者喜欢养兰花,就从养兰的技术到兰花寓意的品格,自然而然他就谈到了他进行的改革。采访进行下去了,并改变了采访对象的态度,采访非常顺利。
5、在提问时兼顾双方,问观众想知道的问题。记者在采访人物之前总要认真思考,要站在观众的角度想,想观众想知道这个人物的什么,会对他的哪些感兴趣。只有心中想着观众,观众才会喜欢看你的文章节目。同样,也要站在采访对象角度考虑:他想要告诉读者些什么,他有什么好的经验和闪光的东西对读者有启迪。只有两方面都想到了,记者提的问题才会让双方都感兴趣。
6、记者提问态度要真诚、客观、不带个人倾向。不要提有提示作用的问题,以免诱导或限制对方的回答。提问多用探讨式、商量式而不要用生硬的、审判的口气。提问方式根据不同对象采用正问、反问、引导、激将等。记者与采访对象打交道要时刻记着贫贱不欺、富贵不媚,提问语气要平和,话语要真诚,不能有训斥、嘲笑的成分。
7、提问要开门见山,提问语要简明扼要,易听易懂。比如问一个农民:“你知道怎样维护消费者利益吗?”就可以分成:“你周围的人买过假冒伪劣的东西吗?”“买了怎么办的?到哪去找?找谁?”
8、提问语要注意“五不用”:不用长句、不用倒装句、不用否定语气提问、不用有歧义的话提问,在提问时不要生造词语、任意改用专用名词。学会多用口语,长句分成短句来问。
新闻采访的方法和技巧 篇6
如何达到我们采访的目的,如何得到我们想要的言语和状态,提问就显得很关键了,提问采访的基本形式大体分两种。
一种是开放式提问,这种方式使用较为普遍,被采访者不受什么约束,可以泛泛而谈,回答的内容可多可少,这样的提问给了被采访者很大的发挥空间,也可以使采访的气氛活跃、协调。这种采访形式的不足之处是,我们要获得实质性内容的难度较大,采访所花费的时间也较长。
另一种是闭合式提问,又称定向式提问。记者的提问比较具体,针对性很强,被采访者的回答只能是记者提问所限定的内容,往往形成一问一答的形式。这种提问比较明确,一般都能回答出你所需要的实质性内容。
一般来说,我们通常的采访大多都是这两种采访方式的结合,开放式提问多用于缓和气氛,融洽感情,启发对方。闭合式提问多用于采访中突破问题,深度挖掘和收集细节。从开放式提问开始,这样可以沟通感情,尽快造就一种和谐气氛,然后直接切入,进行闭合式提问,这样提问可以提高采访速度,而且很好的掌握到新闻素材。用这样采访得来的素材写出的新闻才会全面、有深度。
在平时的采访中,我们会遇到各种身份、各种职业、各种层次的被采访对象,我们如何才能达到采访的效果呢。
第一、要与采访对象建立亲近感。新闻记者采访某个对象,大都是第1次接触,熟悉与信任无从谈起。在采访对象的心目中,记者就是一个陌生人。而怎样使得这个陌生人开口说话,吐露心思,这是记者们在每次采访中几乎都会遇上的问题。按照人际交往的原则,只有当人们彼此熟悉产生信任之后,才会向对方吐露自已的心事。向一个不熟悉的人透露自已的情况,人们会觉得极不安全。因此,有经验的记者在采访时并不急于提问,而是先着力于同采访对象建立亲近感。当对方心理上的距离拉近了时,再向其作提问,从而顺利地问到自己所要了解的情况。
第二、将提问融入到交谈之中。有的记者在提问时,先将问题写在本子上,然后向采访对象一一提出。这样做当然是有充分准备,能对提问的结构作充分的考虑,但极容易将整个提问过程弄成“一问一答”,缺乏人情味,使人觉得像是在审讯犯人,自然会使得采访对象不情愿作回答。其实,人一般都是乐于交谈的,因为与人谈话往往即是对他的一种尊重。有的人沉默寡言,并不是因为他不愿意说话,而是因为他得不到别人的尊重。“一问一答”式的采访,记者居高临下,采访对象的自尊心得不到满足,又哪来回答问题的热情?因此,记者在作提问时切忌只顾自己发问,而应该是与采访对象作交谈,乐意倾听其谈话,将提问融入到谈话的过程之中。
第三、提只有采访对象才能作答的问题。作为新闻记者,最看重的是“独家新闻”。因为独家新闻是独此一家,为别的报纸所不能发布,最具新闻价值。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情所作的报道,相对于受众而言,它必须是未知的,如果是已知的那就不是新闻了。因此,记者在采访时要努力从采访对象身上去寻求独特之处,从提问的角度来说,就是要提出只有采访对象才能作回答的问题。这种独特性的提问,保证了所采访到的事实的唯一性,从而能获得较大的新闻价值。
第四、将问题化抽象为具体。新闻记者采访的目的,在于从采访对象那里得到具体事实及材料和观点,因此其提问切忌笼统抽象。因为面对笼统抽象的问题,采访对象往往不知从何谈起,只好应付其事,很难深入下去。这种情况责任不在于采访对象,而在于记者本人,因为在采访的过程当中,记者的问是占据主导地位的,即你如何提问,人家就会如何作答,提问不当则自然影响到回答问题的质量。
第五、用提问来激将采访对象。记者采访要达到预期效果,前提是采访对象必须乐于作答。但事实上因为各种原因,比如采访对象心存顾虑,怕说出事情来对自己不利,他就会对记者采取不合作的态度,甚至明确对记者表示“无可奉告”。面对这样的采访对象,记者该怎么办呢?有的记者苦口婆心,极言采访对象顾虑之不必要,但采访对象自有主张,并不是你三言两语就能解决问题的,遇上生性固执的采访对象,更是弄得作记者的束手无策。其实在此种情况之下,采用提问来激将采访对象,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俗话说:“点将不如激将。”使用激将法提问,记者从反面提出问题,或者有意误解对方的意思,以刺激对方,激发其情绪,使其感觉不吐不快,或认识到不说出来反而会对自己构成不利。在国际新闻史上,有的名记者就是以善于提问激将而著称。
在采访中还有一些技巧,对采访有很大的帮助。
1.平等的视角——记者不能有“见官矮三分”之感,也不可以“无冕之王”自居。不论是对高层领导政要,还是对普通人都应摆在相同的位置上来看待,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平视”。 特别是在采访高层领导人时不要奉承,更不要以部下的卑微仰视提问。因为以记者身份出现的采访者是大众的代表。
2.仔细的观察——观察就是“用眼睛采访”,就是“察言观色”。被访者的举止言谈、性格神情、嬉笑怒骂、兴趣爱好都是我们访谈时需要观察的。有人说,记者的全部生涯就是一个提问者、聆听者和记录者。实际上,一个称职的记者还是“眼观六路”的观察家。他必须有敏锐的观察力,要善于捕捉容易被常人忽视的细节。观察中特别不要忽略能反映本质的细节,细节描写能增强现场感。把采访现场和生活中捕捉到的人物的动作、声音、笑貌等细节加以再现,会给读者带来身临其境的感受,增强人物的真实性。
3.巧妙的提问——由于采访对象不同,提问方式也因人而异、因人而问。在采访中记者常用的有启发式诱导法、含蓄点拨法、间接探问法等。有人把采访比喻为“提问的艺术”。有好的提问,才会有好的回答;问得巧妙,答得精彩,才有可能写出高水平的人物专访。
4.认真的倾听——记者要始终认真倾听采访对象的回答。认真倾听是获取更多信息的一种方式;是识别和证实间接材料的一种手 段;是访问者的一种虚怀若谷之情;是对被访者的一种尊重。由于
你的认真倾听,被访人自然乐于同你对话,乐于回答你的问题。同时还可以从对方的回答中发现新的问题,从而刨根问底,以免错失良机。倾听时,千万不能左顾右盼,要把目光注视到对方的面部,千万不可流露出对被访者的谈话不感兴趣的神情。当非常健谈的被访者把话题扯远,谈话“跑题”时,千万不要急于打断被访者的话,要见机行事,巧妙地把话题再拉回来。当被访者性格内向,不善言谈、叙述不清时,千万不要显现焦躁的神色。要善于引导被访者疏理思路,抓住要点提问,使谈话言之有物。
电视新闻采访技巧 篇7
电视新闻采访作为一种采访类型,有别于广播、文字等其他采访形式,其个性十分明显。第一,现代的采集手段;第二,独有的采访形式;第三,形象画面的报道,要注意避免万能画面,捕捉具有特征和个性的现场;第四,特定的思维方式,即蒙太奇思维方式,连续画面的形象思维,能够在特定的现场环境氛围中引出信息,给人以不紧张、事先没有摆布的真实感,不允许使用深奥难懂的语言。作为口头叙述或采访问答的语言,要简洁、通俗、易于理解;第五,画面、声音和文字是电视新闻的综合表现形式;第六,特殊的工作方式,电视记者要有集体协作精神,记者、摄像、灯光、主持人、录音等作为一个采访小组,协同一致才能出色地完成任务;第七,复杂的工作环境,记者必须熟悉从线索、采访拍摄到播出的每一个环节。
由于电视新闻具有如此多的个性,操作难度也远大于广播和文字采访。因此,电视采访的技巧就非常重要。
其一,记者要具有职业修养和专业素质。新闻敏感、知识阅历、政治素质、社会活动能力都要具备,还要有技术、心理和身体素质、平等和竞争意识也要多加训练。协作又要保证作品质量,快捷又要避免错失良机,爱护机器又要保证采访顺利,还要勇敢顽强,不怕牺牲。
其二,避免一些常见问题.比如避免“两张皮”、“满堂灌”和“一锅粥”的情况。“两张皮”是指画面和文字没有有机结合,画面讲画面的内容,文字讲文字的故事;“满堂灌”是指把电视当作宣传工具,用大量的文字语言说明画面,呈现事实采用说教和灌输的方式;“一锅粥”指大量采用现场声而不加文字解说,貌似完全真实地呈现给观众,其实是不加选择地堆砌,浪费观众时间。这些问题都十分常见,在实际操作中要尽力避免。
其三,提问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利用各种资源了解采访对象。分析访谈对象,明确采访目的,把最好的表现机会留给对方,选择关键人物和典型人物访谈。注意分析不同采访对象的心理,根据身份、性格、爱好等情况设计问题,扬长避短,利用好每一个可以提供新闻线索的机会。与采访对象进行镜外交流,拉近心理距离,花时间用日常生活的口吻同采访对象交谈,让他们做好心理准备,可以拉家常、开玩笑,消除陌生感。此外,善于设计问题,好的问题可以把握采访主线。另外,需要注意的是,采访的“一次最佳”原则非常重要,一次采访不会使被采访者产生厌倦感,具有即兴采访的独特光彩。
其四,提问的技巧也不可忽略,从发问到追问,再到发展问题深化主题,其中蕴含着许多技巧。发问时,或开门见山或迂回提问,巧妙地处理敏感微妙的问题;追问多见于即兴提问,表现在逻辑关系上为递进关系的问题。追问时要特别注意语气和态度,避免态度过于生硬而显得刁钻或故意刁难,引起被采访人的不悦。避免采访中带有个人情绪或倾向,容易失去新闻采访应有的客观和冷静,也不利于新闻事实的进一步挖掘。
发展问题和深化主题时,要迅速分析判断出正在进行的话题是否已经被充分挖掘.有没有再深入下去的必要,迅速判断出采访对象的回答中有没有预定话题之外的更有价值的线索,必要时打断谈话,转换话题。调整提问方式的方法主要是具体化和词类替换,避免太专业化、文言或生僻的词语,调整用词用语。激将法通常用于被采访人“无可奉告”时,巧妙应用激将法,没准可以获得想要的答案。
其五,在运用电话采访和隐性采访等特殊采访方式时,有几点问题需要注意。隐性采访时要注意安全。隐性采访是指出于特定原因,不申明采访目的,不公开记者身份的隐蔽采访,适用于以下几种情况:避免镜头前的紧张和不自然;拍摄社会不良现象和不道德行为;取得第一手资料的认证性,抓取罪证;要取得特别效果的正面报道。
记者在做隐性采访时,要具备强烈的法制意识,不能滥用采访权;具备人文关怀精神,关注弱势群体;要学会在采访中保护自己及录音录像设备;进行暗访调查,要学会与公安、工商、海关等相关执法部门配合。
电话采访与隐性采访都是特殊的采访方式,相较于纸媒,电话采访在电视领域呈现的作用尤其大。在报道突发新闻事件时,设备无法及时到位,这时可以应用电话采访;做国际新闻耗资巨大,为节省资金,多用电话采访;隐瞒记者身份以获取真实情况,以及事件当事人、亲历者等受访者不愿出现在镜头中时,都应该用电话采访。
电话采访主要是演播室电话采访和电话隐性采访,有时沉默也是信息。要注意以下几点:精心选择受访人物;认真准备采访提纲;以电话那端现场情况为核心;要保护对方隐私以及控制时间。
电视新闻的采访技巧 篇8
关键词:电视新闻,采访技巧,创新
1 电视新闻采访的原则
1.1 尊重新闻的真实性
真实性是新闻的最基本的特征, 是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原则。新闻最大的特点是真实, 新闻工作人员绝不可因利益而忽略新闻的真实度, 欺骗观众。报道不真实或者真实度尚不明确的新闻, 以此获取高的收视率, 这是一种对广大群众不负责任的行为, 这种行为会严重影响个人和社会的利益, 侵犯国家和社会群体利益。
1.2 对象广泛性
优秀的记者需要对事件进行深入挖掘, 对每一位当事人进行采访, 精确分析事件成因。这个难度较大, 需要记者的采访具有一定的技巧性, 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方法, 尽最大努力获取最有利的资源。
1.3 内容突变
针对目前电视新闻的发展趋势, 新闻采访的工作人员也因此背负着巨大的压力。要想在这种环境中立足, 需要选取大的、影响力广泛的事件, 更加吸引观众的题材。这一类题材往往具有很强的突变性, 不能提前掌握, 这需要记者对新闻内容实时跟进, 对新出现的问题, 要具有很强的应变能力。
2 采访技巧
2.1 采访前的准备工作
在采访前, 记者需要初步了解被采访人员。了解当事人的性格能加强记者与当事人的沟通, 避免沟通过程中不愉快事件的发生。记者还需要对当事人进行分析, 设计相关问题, 巧妙避开冲突。要善于引导当事人回答问题, 而不能被当事人引导。当然, 当记者不能提前了解当事人时, 需要记者了解事件的新闻背景, 获取充足的信息, 方便提出问题。对事件背景的了解, 能对事件的分析起到一定的作用, 方便对事件中的当事人形成初步判断。
2.2 采访技巧的应用
对当事人进行采访时, 要直入主题, 问题要明确且具有针对性, 避免浪费双方的时间。同时, 记者要注意察言观色, 善于倾听, 了解并感受当事人的心理状态, 深入探求事情始末, 抓住事件中遗漏的重点, 方便新闻工作人员对新闻事件进行了解并进行文字整合。
3 采访技巧的创新
3.1 采访内容的创新
在当前的媒体形势下, 创新是主要推动力。只有创新的内容才能吸引观众的注意。记者要创新采访事件内容, 多角度分析新闻内容, 使观众通过别样的角度感受新闻内容, 贴近人民群众的生活, 引起群众的关注。例如, 报道一场灾难事故时, 为使民众能够感受人间大爱, 采访事件相关负责人和寻找事情的原因时, 要从多角度进行解读, 使新闻更别具一格。
3.2 采访途径和方式的创新
由于采访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特殊状况, 这也就意味着采访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遇到不配合采访的当事人, 面对这种情况, 需要记者采取全新的采访途径, 对当事人进行多方面了解。也可以对当事人身边的人 (包括当事人的同事、朋友、亲人、邻居等) 进行采访, 并了解到当事人的特点, 获取当事人对新闻工作人员的信任。同时, 对当事人再次采访的过程中也需要保持关注, 察言观色选取合适的方式对当事人进行采访。
3.3 采访模式创新
随着现在的科技的发展, 采访方式已不再局限于以往的模式。面对面、一对一的采访模式, 往往会给当事人带来一定压力, 同时由于当事人的性格多样化, 这也就直接给新闻工作人员的采访工作带来难度的同时还面临一定危险。如今, 新闻工作人员往往可以采用电话、网络等方式对新闻的当事人进行采访。在一问一答中积极引导当事人, 得到答案。当然, 在这种采访过程中, 记者依旧需要保持对当事人的尊重, 使采访工作顺利进行。
4 结语
新闻工作人员创新运用采访技巧, 能够对事件有更深入地了解和分析, 从而进行更专业地解读, 推动新闻采访工作的整体进展, 提升电视新闻采访媒体的地位, 加强观众对新闻的信任。
参考文献
[1]朱琳.当下电视新闻采访过程中采访技巧的创新[J].新媒体研究, 2015 (16) .
电视新闻采访技巧的运用探究 篇9
一、电视新闻采访中的问题分析
(一) 内容准备及时性不高
从本质上来讲, 如果电视新闻采访的记者对新闻采访内容的准备不够及时, 就会使采访的效果大打折扣。在实际的新闻采访过程中, 需要记者充分了解整个事件的起因与过程, 才能够确保其采访的结果紧扣主题, 并确保整个采访过程的顺畅沟通。例如, 针对一些关系到两方对立的法律问题, 记者在实际的采访过程中, 如果对事件本身缺乏一个全面的了解, 就很容易导致出现主观情绪, 影响内容的真实性, 进而产生不良影响。
(二) 采访问题不能紧扣主题
对于整个新闻采访流程而言, 提问是双方最主要的一种交流导向。因此, 在实际的采访过程中, 只有抓住重点问题来进行提问, 才能使采访有针对性, 并且能够将采访结果明确地传达给人们。事实表明, 现阶段部分记者因为缺乏足够的采访经验, 在实际采访过程中, 往往会出现偏离主题的问题, 难以掌握问题的关键, 导致被采访者的回答也就缺乏实质性的意义。[1]例如, 记者在对事件缺乏了解的情况下, 就问被采访者“针对这件事情, 你有什么看法”, 被采访者所作出的简单回答, 对于采访本身来说就缺乏意义。
二、电视新闻采访的运用技巧分析
(一) 做好采访前的充足准备
首先, 要求记者应当对新闻题材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再通过目前新闻行业的实际发展情况, 来确定一种能够对新闻采访模式加以优化的采访方式, 以此实现对新闻题材的科学掌控。最后, 在进行实际采访之前, 应当对受访者的经历、性格以及需要采访的问题等进行充分的了解, 为采访工作奠定基础。例如, 记者在制定采访计划时, 应当全面考虑新闻采访的各个细节, 科学布置新闻采访的场地, 其中, 在布置场地时, 应当依据所需要采访的主题内容进行。此外, 采访者应当强化自己的专业知识能力, 积极学习, 不断汲取采访经验, 做好新闻采访的准备工作, 确保新闻采访能够顺利开展, 并取得满意的效果。
(二) 电视新闻采访要有针对性
从本质上来说, 电视新闻采访过程中的沟通, 就是采访者和被采访者之间的一种心灵交流。在面对不同的事件、不同的被采访者的时候, 也要求因人、因事而异, 运用不同的采访方式, 制定不同的采访策略。也就是说, 记者在进行电视新闻的采访过程中, 应当对被采访者的学历、年龄、性格等方面进行充分的了解, 如对于性格比较开朗、外向的人, 记者可以采取开门见山的采访方式, 直奔采访的主题;而针对那些性格相对内向、不善表达的被采访者, 则应当顺从被采访者的心理与喜好, 采取迁回战术, 慢慢引导, 使之打开心扉。[2]针对不同的被采访者, 采用不同的采访方式, 才能够真正获得理想的采访效果。除此以外, 在实际的新闻采访过程中, 记者还需要充分考虑时间因素, 在不同的时间段, 应当运用不用的采访方式。例如, 在采访的初始阶段, 可以让采访者针对该事件的走势提出自己的看法, 以此来获得被采访者的观点。
(三) 确保到达事发现场的及时性
真实性与及时性是电视新闻采访的两个关键要素。记者想要在第一时间获得事件的信息, 就必须及时到达事发现场。例如, 记者要采访交通事故的有关新闻, 只有及时赶到事发现场, 才能够确保记者对事件的起因、经过以及目前的情况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 提高新闻的真实性。因此, 作为一名优秀的记者, 应当时刻保持与外围环境的交流, 通过热线电话等方式, 来确保对事件的来龙去脉有一个及时的跟踪报道, 并且在到达事件的现场之后, 要积极地和现场救援人员进行交流与沟通, 才能对现场的营救细节有一个实地的了解, 掌握最有效的新闻素材, 以此来提高社会的关注度, 提升新闻的价值。
(四) 学会聆听, 注重提问的方法
在实际的新闻采访过程中, 记者所起到的是重要的引导作用。记者需要快速引导被采访者进入主题, 并将整个采访过程当作一种心理上的互动过程。由于每个被采访者都有被聆听的主观意愿, 因此, 记者在将被采访者引入主题之后, 应当认真聆听被采访者的倾诉。只有这样, 才能让被采访者放下自己心理上的负担, 紧张情绪得到放松, 进而陈述事件, 而这个过程, 就是记者获取信息并还原事件的重要过程。在被采访者将事件论述完之后, 记者再提出关键性问题, 才能真正抓住问题的关键点。同时, 在实际的采访过程中, 记者往往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 如在对事件进行整体调查时, 被采访者因为种种原因而拒绝采访。在这种情况下, 记者就有必要先不表露身份, 而是通过日常谈话的形式, 或者是旁敲侧击的方法来了解事件, 如可以通过“这里发生什么了?”的简单提问, 来轻松地进行事件调查。此外, 在实际的采访过程中, 最关键的一点, 就是要求记者必须站在中立的角度进行采访, 以此来确保采访的公正性。
三、结语
新闻采访是电视新闻工作的重要基础, 只有做好采访工作, 才能保证高质量的新闻播报, 这就要求记者在新闻采访中必须掌握一定的技巧, 从全新的角度收集新闻素材, 然后依据采访事件的特点, 全面了解和掌握整个新闻事件的全过程之后, 选择有针对性的采访方式, 将自己独特的新闻见解传达给观众。
参考文献
[1]邓萍.对电视新闻采访技巧分析及思考[J].才智, 2010 (09) :165-166.
对电视新闻采访技巧的探究 篇10
1 采访前的准备技巧
在进行任何一项工作之前都必须要做好充足的准备, 采访工作亦是如此。对于采访工作要做的第一手准备就是了解所要采访的对象, 最好达到熟悉的程度。当记者接到采访任务之后, 需要同时做好各个方面的准备工作, 例如心理、政策等。其中, 对采访对象的基本信息进行了解是十分必要的, 这是因为了解工作做的越好, 发掘的信息也就越多, 而记者的判断能力也就有了明显的提高。这样一来, 记者便可以极大的拉近与采访者之间的距离, 从而提高采访成功率。第二手准备则是拟定合理的采访计划。采访过程可以看做是一个解题过程, 需要记者逐步进行, 而每一个解题步骤与方法都会带有一个小目的, 通过获得多个小目的来实现采访“大目的”的实现[2]。除此之外, 制定采访计划还能够避免出现不知如何继续向下进行的尴尬局面。第三手准备则是完备采访器材, 要提前检查好器材是否可以正常使用, 避免发生故障带来麻烦。对于采访所需的设备, 如话筒、摄像机以及录音机等都需要进行多次检测, 一经发现出现问题, 则要在第一时间内对其进行检修, 以免耽误采访时间或者影响采访进程。
2 提问技巧
采访过程中交流沟通效果很大一部分受到记者提问方式的影响, 我们也可以说提问是一种艺术, 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还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
2.1 记者提问原则和方式
总的来说, 采访对象包括三大类, 即普通人、社会名人以及公职人员。要想获得最优的沟通效果就必须要根据不同的采访对象进行相应的调整。首先, 当采访对象是普通人, 即新闻的相关人员时, 需要特别注意这部分人群自身的特点。由于他们没有经历过相似的被采访经历, 所以常常会表现出极度的紧张情绪, 这本身对顺利沟通的实现就造成了阻碍。面对这种情况时, 记者要选择“温柔攻略”, 也就是向采访对象提出一些容易回答的问题, 以此来缓解采访对象的紧张情绪, 进而使得沟通更加顺利。其次, 当采访对象是社会名人, 即社会地位较高或名声较大的人时需要做到两点。第一点, 提问要谨慎、善意。一位资深人士曾经说过, 当你提出了善意与慎重的问题之后就表明你对他有了一定的了解, 并变相的告知采访对象你对他回答的期待[3]。第二点, 提问过程中尽可能使采访对象保持轻松的心态。对社会名人的采访, 所有的记者不外乎都想在完成采访任务的同时获取更多的名人信息, 要想达到这一目的轻松的状态必不可少。
2.2 记者提问技巧
当从事记者工作一段时间之后, 基本上所有的记者都会在采访前预判采访中可能出现的交流内容。然而事实却是, 采访中常常会发生各种突发事件, 往往会让记者措手不及, 这时就需要记者掌握一定的采访技巧。首先, 记者要从采访对象的角度出发, 为采访对象创造出一种“非采访”环境。记者要借助适当的肢体动作或面部表情来回应采访对象, 或点头或凝视, 为其传达非语言信息, 从而有效的拉近两者间的距离。其次, 还要尽可能不去触碰发问的禁忌, 如提出的问题十分笼统、冗长等。最后, 则是要禁止采用咄咄逼人的提问方式, 因为这样不仅会引起采访对象的反感, 影响沟通效果, 甚至还会迫使采访工作终止。
3 察言观色技巧
语言符号是绝大部分记者在日常采访过程中都十分看重的, 并做了很多“功课”, 但是关于非语言符号却并没有引起记者们的关注。要想进一步解决采访交流沟通过程中出现的难题, 需要记者做到察言观色[4]。如果仅仅从人的五官来作为判断人内心情绪的标准, 那么眉毛可以说是最能掌握的标准了。当采访对象出现眉头紧锁时, 说明他对某个问题持有反对意见或反感情绪, 不愿意再继续谈论该问题, 这时记者就要适当的终止此类问题的沟通。当采访对象出现眉毛上扬表情时, 说明他本身就对该问题十分疑惑, 对此可以引导采访对象提出自己的疑问, 从而获得了又一个谈论要点[5]。除此之外, 记者还要培养自身的素质, 借助体态语言来向采访对象表述自己的情感, 从而使用多种方式与采访对象进行交流。
4 总结
综上所示, 记者与采访对象所采用的采访技巧与采访任务的完成有着直接的联系, 因此, 采访过程中需要正确的运用采访技巧, 同时记者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沟通能力与应变能力, 从而更好的达到采访目的。
注释
1[1]赛朦.关于对广播电视新闻采访技巧的探讨[J].商情, 2014 (4) :277.
2[2]沈彦.浅析电视新闻采访技巧[J].新闻世界, 2013 (9) :44-45.
3[3]刘琼.电视新闻采访技巧的探讨[J].神州, 2013 (14) :229.
4[4]沈艳玲.浅析如何提高电视新闻采访技巧[J].中国科技博览, 2011 (27) :214.
新闻采访中的提问技巧 篇11
【关键词】采访 提问 技巧
作为一名记者,每天进行最多的活动是什么?采访!一个好的新闻节目内容从哪里来?还是采访!采访,一个新闻工作者每天都要面临的最基础活动,是我们从事新闻写作取得新闻素材的主要手段。新闻稿件的好坏,是否好看,都是从采访中得来。采访,是新闻工作者必须娴熟掌握的一种基本功,它是新闻写作的前提。
作为电视新闻的采集者,采访除了要有普通记者的基本功外,还要兼顾掌握画面,语音环境,与被采访对象的互动等多种因素。只有各方面的采访要素协调好了,采访才能算成功,其中,镜头前的提问至关重要。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们要做好采访前的准备工作。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采访中从容不迫,提问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才能达到我们预期的目的。那怎样才能做好采访前的准备呢?我们不妨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针对不同采访对象,提问的方式要有差别。提问得当会使采访活动得以顺利进行,还可融洽双方关系,创造一种良好的采访气氛。相反,如果记者不耐烦、死板生硬,东拉西扯,不着边际,势必给采访带来阻力,甚至会使对方产生厌烦情绪,缄口不语。要取得采访的最佳效果,记者必须循序渐进。提问的技巧归纳起来有三种:一是正面提;二是侧面问;三是反面激。提问采访的基本形式大体分两种。一种是开放式提问,这种形式提问范围比较广泛,被采访者说此曰彼不受拘泥,可以泛泛而谈。另一种是闭合式提问,又称定向式提问或限定式提问。记者的提问比较具体、单一、一针见血。被采访者的回答只能是记者提问所限定的内容,往往形成一问一答的形式。
新闻采访中提问是一门艺术,关于采访中记者的发问技巧笔者总结了几点:首先要把握主题。记者的每次采访都具有一定目的性。在采访之前都要拟定一个主题,这个主题,一般来说就是这次采访的目的。为了确保采访的成功,记者要始终遵循采访目的的预定范围进行发问,让对方在回答中尽量减少题外话。凡游离于主题之外的回答或谈话都应巧妙及时地加以制止,不要形成“问”不对题的局面。其次要巧用启发。记者在提问中要达到预期的目的,甚至形成线索与素材丰收的效果,发问就显得尤为重要,需巧启发、少追问,咄咄逼人连续发问,急于求成,效果往往不理想,甚至是事与愿违。为了在短时间内捕捉到完整的新闻素材,提问时的启发、方法得当,有时可以在一个被采访对象那里同时获得多条新闻。可见,巧用启发是提问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手段。三要和蔼求教。人们常说记者是“无冕之王”,因此,有少数的记者认为自己高高在上,采访中常常以审问的口气进行发问,其实不然,持这种态度的人在采访过程中常会造成被动局面。记者在采访时就座也很重要,首先明确采访对象是知情者,是当事人,而记者仅仅是个问路人,求知者。所以,在采访发问时必须以和蔼的语气,求教的态度向被采访对象发问,认真而耐心地恭听对方的介绍,只有这样对方才能配合并认真回答你提出的问题。四要积极引导。新闻采访中经常会遇到被采访者有顾虑、有隐私和记忆不清的时候,记者万万不可产生急躁情绪,而要耐心说服,边等待边引导,以巧妙的引导来打开被采访者思想顾虑的闸门,唤起清晰的记忆,使对方把问题和内容和盘托出。五要形式灵活。新闻采访的提问形式要灵活多样,“一句话百样说”。问话时要随时揣摩对方当时的思想、情绪、感情、顾虑、习惯与爱好,以灵活多变的形式发问。不要死追硬逼,让对方产生厌烦情绪,更不要盲目追问对方不知情或不在场的问题,使对方为难而产生反感。
其次,采访要注意观察周围环境。光有准备工作是不够的,不到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去,你就永远无法掌握第一手的真实资料。而新闻事件往往是发展变化的,这就要求记者要全面真实地掌握事实的真相,调动多种手法展开全面调查。观察采访是一种必不可少的采访形式。观察采访包括社会环境观察和自然环境观察两种。这二者的观察采访都必须具有探索精神。社会环境的观察要求有三点:一是观察它的特征,二是观察它的细节,三是要抓住它实质性的东西。尤其重要的是成为我们认识事物的基础的东西,则必须注意它的特点,注意它和其它运动形式的质的区别。只有注意了这一点,才有可能区别事物。
提问,对于每一个记者来说,是一门必须掌握好的技能,它代表了记者本身的素养和业务能力。把提问的环节做好了,距离优秀记者的要求也就不远了。
(作者单位:安徽广播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
电视新闻采访技巧研究 篇12
1. 电视新闻采访前必要准备
电视新闻记者在进行新闻的采访时应该要对采访的内容、采访的对象有一定的了解, 这样在采访时才会临危不乱, 提出有价值, 有深度的问题。例如:在进行像“汶川”大地震这样的严重灾情的采访, 采访者一定要对这个地区发生的情况有一定的心理准备, 预计地震的情况, 这样在进入灾区进行采访时才不会感到慌乱, 所以一名优秀的新闻采访者应该学会充分了解新闻事件发生的背景资料, 它发生的前因后果, 不能采访者“想当然”地理解新闻或因为提高收视就对新闻造假。如果是对某个人进行采访时, 要对被采访者的身份、地位、职业、社会背景、个人爱好等等都做出充分的了解, 这样在采访时提出的问题才不至于会空洞, 在采访时要采访人民群众想要知道的重点问题, 这样才会提升观众看新闻的兴趣。
例如:河北电视新闻采访了刘骁悍巡视员, 在采访的时候向刘骁悍巡视员提出了“药安食美”社会共治平台研发与建设的问题, 这个问题可以说是现在人们较为关注的问题即食品卫生安全的问题, 可以看出采访者在采访前进行了充分的准备, 并根据人物的特点提出问题, 而问题又是人们现在关注的重点, 所以要想进行有益的采访, 事前的了解是十分重要的。
2. 电视新闻采访中的提问技巧
电视新闻的采访环境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它使新闻的内容更加的丰满。要想使电视新闻更加具有吸引力, 采访者的采访技巧是其中的关键, 而提问技巧更是不容忽视的, 对于采访中的提问, 首先, 要采用适当的提问方式, 例如:在采访开始的时候, 可以采用闭合式的提问方式, 这样可以减轻被采访者的紧张情绪, 在被采访者渐入佳境的时候可以采用开放式的提问方式, 这时可以调动被采访者的热情, 使采访的内容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采访本身就是一个互动的环节, 所以开放式的提问更利于提高采访的质量, 提高新闻的价值。其次, 提问要提得有度, 即对提问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把握, 例如:在对国家的公职人员、学术专家等进行采访时, 因为他们的地位较高, 见多识广, 所以提问的问题一定要具有深度和内容, 这样会让他们感受到你对他们的尊重, 并且提问的方式也可以直接采用开放式的问法, 让他们讲出自己的想法。最后, 在提问时一定要结合具体的情况进行提问, 对于突发的情况, 例如被采访者紧张说不出话时, 一定要对他们进行引导, 给他们一些闭合性的问题让他们进行情绪的缓解。作为一名电视新闻采访者, 提问是其中一项重要技巧, 采访者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使采访达到较高的水平。
3. 电视新闻采访中的应用技巧
3.1 营造温馨和谐的谈话氛围
采访人员学会营造温馨和谐的谈话氛围是采访成功的关键, 所以为了营造这种氛围, 采访者就必须要学会与人进行真诚的交流, 即让人们感到你的尊重, 你的真诚, 并且在谈话过程中迅速的适应对方。电视新闻采访和其他新闻采访的不同, 便是被采访者必须要面对镜头和话筒, 这对一些有身份地位的人造成的压力可能会小, 但对一些普通人会产生很大的压力, 所以为了减少被采访者的紧张情绪, 采访人员应该采用温和的方式, 一步一步地引导被采访者打开心扉, 通过聊天的方式, 亲和的笑容来拉近和被采访者之间的距离, 通过营造一种温馨和谐的氛围可以使被采访者快速的进入角色, 打开心扉, 这有利于采访的进行。
为了营造温馨和谐的气氛, 采访者的提问方式也是一个关键的问题, 采访者可以对被采访者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和闭合性的问题, 第一开放性的问题, 例如:“您对这件事情有什么看法”, “对于这样事情有什么更好的解决办法”等, 这样的提问方式会使被采访的人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所以这样的提问一般放在被采访者渐入佳境以后, 希望可以进行更多的讲解自己的想法的时候, 这时候提问会使采访更加具有深度。第二闭合性的问题, 即采访者提问, 而被采访者只有回答“是”或“不是”就可以, 这样的问题一般放在采访的开始, 这样会减轻被采访者的压力, 尽快地引导被采访者进入采访。所以营造和谐的氛围, 采访者问问题的方式也是一个重点。
3.2 采访人员的个人魅力
3.2.1 采访人员自身的综合素质
采访作为电视新闻中一项重要的环节, 对采访人员的素质要求是比较高的, 虽然, 人们在镜头前看到的都是新闻记者的风采, 但是不能否定的一点就是采访者在幕后的默默付出, 一个好的新闻采访者应该要学会找到好的新闻素材, 并且根据具体的人或事提出有针对性, 有目的性的问题, 这样会使电视新闻更受人们的喜欢,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 人们的素质水平也在不断地进行提升, 所以作为一个采访者也应该不断地充实自己, 提高自己的采访水平、紧跟时代的步伐向人们传递新内容, 新思想。作为电视新闻采访者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是十分重要的, 这会使采访者更适应时代的发展, 人们大众的需求。
3.2.2 采访人员的知识储备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快速发展的时代, 人们对新事物、新内容传递的速度越来越快, 所以人们对电视新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这就要求新闻采访人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因为新闻采访人员每天要面对不同地位和不同身份的采访对象, 所以一定要及时地补充自己在各方面的知识, 并且对各方面的文化知识都进行一定的了解, 还要有会观察周围事物和人的眼力, 善于提出关键的新闻问题。
3.2.3 采访人员要有好的工作态度
作为一名采访人员, 要善于引导人们进行谈话, 因为采访者要采访被采访人的地位、职业等各不相同, 所以采访者在进行采访工作前要掌握采访和交流的技巧是十分重要的, 对被采访的人要具有亲和力, 并引导他们进行谈话, 作为一名采访人员, 也应该从内心深处尊重每一个被采访人员, 对他们的态度应该一视同仁, 不应该因为对方的地位、职业等而产生不同的对待态度, 采访人员应该不卑不亢、坦然自若, 这样才是采访人员的真正素质, 只有采访者具有正确的工作态度, 才会成功地完成采访任务。并且采访的态度要真诚, 要想让采访者表达真心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得到被采访者的信任, 所以采访者要和采访对象的心融合在一起, 这样才会走入采访对象的内心世界, 才会得到有价值的采访报道, 如果在采访的时候没有情感和思想的交流那么就失去了亲和力, 采访便会得到反效果。所以创造一个好的交流氛围也是十分重要的, 例如:记者在面对小区发生的问题时, 对产生矛盾的双方会用友好的方式进行采访, 积极地为他们提出建议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真正地走入到了人民群众的心里, 所以, 采访人员要学会重视自己的工作, 保持良好的工作态度, 积极地为人们群众服务。
结语:
电视新闻采访不仅仅是为记者本身收集材料, 也是向人民群众了解事实真相的关键, 成功的采访不仅会提升新闻的价值并且可以更好地带动观众的情绪, 如果电视新闻记者能够很好地提高采访技巧, 就可以提升新闻的价值, 让新闻变得更加优质, 这就是为什么现在电视新闻重视采访的原因。
参考文献
[1]陈欣, 浅谈电视新闻记者现场采访的能力[J], 新闻采编, 2005 (06)
[2]冯林, 电视新闻记者的采访技巧[J], 新闻窗, 2011 (04)
[3]范蓉, 胥爱华;电视新闻画面也要言“情”[J], 视听界;1997 (05)
[4]刘珊, 论电视新闻采访的提问艺术[J], 魅力中国, 2009 (25)
[5]杨芳, 掌握采访技巧是记者必备的基本功[J], 新闻传播, 2010 (07)
【电视新闻的采访技巧】推荐阅读:
电视新闻采访提问技巧06-16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技巧10-16
电视新闻的采访策略09-21
电视新闻采访07-07
电视新闻中的人物采访08-25
电视新闻采访工作论文06-21
电视新闻的采编技巧05-12
电视新闻的拍摄技巧07-23
电视新闻摄像的技巧08-17
电视新闻写作的技巧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