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新闻采访技巧

2024-10-16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技巧(精选12篇)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技巧 篇1

采访是指新闻工作者为搜集新闻素材所进行的活动。就电视新闻采访而言,则是电视新闻工作者利用电视技术中一切可以兼容的手段,为实现新闻的大众传播而提供新闻素材,是电视领域的一种特殊的调查研究。采访的特点是采访主体明确存在、有明确目的、有特定对象。采访的基本任务是迅速地了解到典型的有新闻价值的真实的事实。采访是整个新闻活动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电视新闻采访作为一种采访类型,有别于广播、文字等其他采访形式,其个性十分明显。第一,现代的采集手段;第二,独有的采访形式;第三,形象画面的报道,要注意避免万能画面,捕捉具有特征和个性的现场;第四,特定的思维方式,即蒙太奇思维方式,连续画面的形象思维,能够在特定的现场环境氛围中引出信息,给人以不紧张、事先没有摆布的真实感,不允许使用深奥难懂的语言。作为口头叙述或采访问答的语言,要简洁、通俗、易于理解;第五,画面、声音和文字是电视新闻的综合表现形式;第六,特殊的工作方式,电视记者要有集体协作精神,记者、摄像、灯光、主持人、录音等作为一个采访小组,协同一致才能出色地完成任务;第七,复杂的工作环境,记者必须熟悉从线索、采访拍摄到播出的每一个环节。

由于电视新闻具有如此多的个性,操作难度也远大于广播和文字采访。因此,电视采访的技巧就非常重要。

其一,记者要具有职业修养和专业素质。新闻敏感、知识阅历、政治素质、社会活动能力都要具备,还要有技术、心理和身体素质、平等和竞争意识也要多加训练。协作又要保证作品质量,快捷又要避免错失良机,爱护机器又要保证采访顺利,还要勇敢顽强,不怕牺牲。

其二,避免一些常见问题.比如避免“两张皮”、“满堂灌”和“一锅粥”的情况。“两张皮”是指画面和文字没有有机结合,画面讲画面的内容,文字讲文字的故事;“满堂灌”是指把电视当作宣传工具,用大量的文字语言说明画面,呈现事实采用说教和灌输的方式;“一锅粥”指大量采用现场声而不加文字解说,貌似完全真实地呈现给观众,其实是不加选择地堆砌,浪费观众时间。这些问题都十分常见,在实际操作中要尽力避免。

其三,提问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利用各种资源了解采访对象。分析访谈对象,明确采访目的,把最好的表现机会留给对方,选择关键人物和典型人物访谈。注意分析不同采访对象的心理,根据身份、性格、爱好等情况设计问题,扬长避短,利用好每一个可以提供新闻线索的机会。与采访对象进行镜外交流,拉近心理距离,花时间用日常生活的口吻同采访对象交谈,让他们做好心理准备,可以拉家常、开玩笑,消除陌生感。此外,善于设计问题,好的问题可以把握采访主线。另外,需要注意的是,采访的“一次最佳”原则非常重要,一次采访不会使被采访者产生厌倦感,具有即兴采访的独特光彩。

其四,提问的技巧也不可忽略,从发问到追问,再到发展问题深化主题,其中蕴含着许多技巧。发问时,或开门见山或迂回提问,巧妙地处理敏感微妙的问题;追问多见于即兴提问,表现在逻辑关系上为递进关系的问题。追问时要特别注意语气和态度,避免态度过于生硬而显得刁钻或故意刁难,引起被采访人的不悦。避免采访中带有个人情绪或倾向,容易失去新闻采访应有的客观和冷静,也不利于新闻事实的进一步挖掘。

发展问题和深化主题时,要迅速分析判断出正在进行的话题是否已经被充分挖掘.有没有再深入下去的必要,迅速判断出采访对象的回答中有没有预定话题之外的更有价值的线索,必要时打断谈话,转换话题。调整提问方式的方法主要是具体化和词类替换,避免太专业化、文言或生僻的词语,调整用词用语。激将法通常用于被采访人“无可奉告”时,巧妙应用激将法,没准可以获得想要的答案。

其五,在运用电话采访和隐性采访等特殊采访方式时,有几点问题需要注意。隐性采访时要注意安全。隐性采访是指出于特定原因,不申明采访目的,不公开记者身份的隐蔽采访,适用于以下几种情况:避免镜头前的紧张和不自然;拍摄社会不良现象和不道德行为;取得第一手资料的认证性,抓取罪证;要取得特别效果的正面报道。

记者在做隐性采访时,要具备强烈的法制意识,不能滥用采访权;具备人文关怀精神,关注弱势群体;要学会在采访中保护自己及录音录像设备;进行暗访调查,要学会与公安、工商、海关等相关执法部门配合。

电话采访与隐性采访都是特殊的采访方式,相较于纸媒,电话采访在电视领域呈现的作用尤其大。在报道突发新闻事件时,设备无法及时到位,这时可以应用电话采访;做国际新闻耗资巨大,为节省资金,多用电话采访;隐瞒记者身份以获取真实情况,以及事件当事人、亲历者等受访者不愿出现在镜头中时,都应该用电话采访。

电话采访主要是演播室电话采访和电话隐性采访,有时沉默也是信息。要注意以下几点:精心选择受访人物;认真准备采访提纲;以电话那端现场情况为核心;要保护对方隐私以及控制时间。

电视新闻采访具有许多技巧,本质上都是为了将新闻事件完整清晰地呈现在观众面前,只要前期、后期认真对待、做好准备,一定能够制作出让观众满意的电视新闻。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技巧 篇2

摘 要: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实事的报道,电视是媒体传播新闻最常用的途径,由于它图文并茂,表现力强,便于口说耳听,优势比较突出,给受众带来的是耳目一新的直观影响,让受众一目了然,老百姓容易接受和理解,在所有新闻传播中占有一席之地。那么如何在这稍纵即逝的荧屏上传递大量具有价值的信息,这就要求从事电视新闻采访的工作者具备较高的采写水平,掌握一定的采写技能。

关键词:电视新闻;采写;技巧

在媒体中有这样的说法,“七分采,三分写”,说的就是我们在从事新闻采访活动时,要把重点放在现场采访上,尽量获取第一手资料,掌握现场的情况,收集大量信息,为接下来的写稿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在拿到一个采访报道题材或到达一个突发事件的现场后,首先就是要寻找新闻当事人或现场目击者,从他们手中或口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要做到准确及时,尽量挖掘新闻背后的故事,为下一步的写作奠定基础。电视新闻注重的是画面和解说词,我们先来说说画面的拍摄技巧。画面拍摄首先要讲究用光,根据不同的环境来调整摄像机,要保证画面清晰,色彩自然真实,让受众尝心悦目。第二要选择拍摄的角度,一般的`拍摄顺序就是远、中、特。远就是远景,向观众交代新闻事件现场的整个盖帽。中就是中景,拍摄的是部分现场情况,让观众初步了解新闻事件的情况。特就是特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来的特写,在拍摄这类镜头时,镜头一定要稳,抖动或摇晃都是不符合拍摄要求的。对于我们电视新闻记者来说,画面的拍摄很重要,因为它也向受众传递了大量信息,他不仅是一幅图,一幅画,同时也传递了丰富的人文关怀以及人间冷暖。现场采访结束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写稿子。有了丰富的资料,写稿就是轻易而举的事情,只要现场采访仔细了我们就有信手拈来的感觉。写新闻拟标题很关键,因为标题是吸引受众眼球,夺人眼目的最关键环节。我们在调查中发现,编辑在编稿,观众在看新闻时,一般只看新闻标题,不会全文通读。所以我们在写新闻稿件时,一定要拟好标题,要一针见血、简明扼要的用十多个汉字把整条新闻的意义进行高度浓缩,观众一看就大概能明白新闻的90%。

导语是新闻的开头部分,由导语、主体和结尾组成,紧接在消息头的后面,是整个新闻中的核心环节,一般以简要文字突出最重要、最新鲜或最具吸引力的事实,是把握和掌控新闻全篇的关键环节和第一步。如何写好新闻导语,方法很多,有一语破的法。好的新闻导语如何做到“抢耳”、“抢眼”,用最短的文字,一语破的,无疑会起到开门见山、立竿见影的效果。有设置悬念法,在新闻导语上设置“悬念”,事情先不直说,吊起读者的胃口,“逼”得你不得不继续读下去。有欲擒故纵法,先放开一步,再紧紧抓住,这样的导语写来必有“痛击一拳”之淋漓快感。有化静为动法,一个事件性的新闻,用静态的记叙手法写,其导语往往比较枯燥、呆板、索然乏味,但若用动态的表现手法写,导语就会新颖有趣,活脱而有生气,所报道的新闻也就有了灵性,引人入胜。有拟人修辞法,巧妙地运用拟人修辞手法写导语,导语和被报道对象就会有“人情味”,给人以亲切感。导语的写作方法很多,我们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导语写好了之后,写主体就要简单得多了。因为它承接导语,阐述导语所揭示的主题,或回答导语中提出的问题,对消息事实作具体的叙述与展开。写主体要注意如下几点:

一、主干突出。消息的主体是主干,典型材料要用在主干上。要去头绪,减枝蔓,与主题无关的要舍弃,次要材料要简略。

二、内容充实。回答导语中提出的问题,其内容必须具体、充实,这样才有说服力。导语提出什么问题,主体就要回答什么问题,这样才能紧扣中心,突出重点。

三、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要恰当地划分段落,有条不紊地展开叙述,安排层次有以下几种顺序:一是时间顺序,按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束的先后顺序安排层次;二是逻辑顺序,就是根据事物的内在联系来安排层次;三是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相结合,这样写严密而有条理,活泼而不紊乱。最后就是新闻的结尾了,因为它有总结全文,可以起到和前文自然的衔接的作用,很自然的收尾,还有画龙点睛作用。这是我从事电视新闻宣传多年积累的经验,仅供参考。

参考文献:

浅析电视新闻记者的采访技巧 篇3

关键词:电视记者 采访技巧

通常来说,电视记者在进行实际采访时,记者能有效获取报道内容的重要途径是提问,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采访意图和报道效果的是采访记者提问技巧的高低。为了可以确保观众在观看节目后形成强烈的共鸣,从而达到报道的目的,这就需要进行高质量的采访,同时,这样也将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开掘报道内容内在的价值,这样可以使得报道的内容更加深刻化、具体化[1]。

1、对记者自身素质的要求

通常来说,记者以用观念的形式认识和把握客观事实的主人身份从事新闻采访活动。就这项活动自身而言,采访活动的主体就是记者。不管你是哪种无媒体的记者,作为记者来说,就需要具有学、识、才三方面的修养,具体来说,就是除了具备科学的世界观和较高的政策水平和政治政府水平作指导以外,还有真知灼见、有学问,同时,还需要精通业务。

由于电视记者的业务需要和摄像机、话筒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以说,电视记者还需要具备控制现场的能力、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在镜头前随机应变的能力[2]。

在镜头前,电视记者如果想和采访对象进行交流,这就需要拥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样才可以确保对方充分明白自己的问题,也让电视机前的观众能听得懂自己的提问。在进行实际提问时,值得注意的是,在提问方式的选择上,尽量选择浅显易懂同时又有特点的,不仅要做到高度的概括,而且还应该注意对细节进行把握。

就新闻事件而言,通常来说,特别是突发性的新闻事件,经常会表现出较大的随机性,没有人可以预料接下来会出现什么事情;就采访对象的谈话来说,也表现出不确定性,同样,也没有人可以预料你的采访对象下一分钟会说什么话[3]。因此,要想做一个合格的电视记者,应该需要拥有控制现场和随机应变的能力,如果一个仅仅懂得照本宣科的人,肯定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电视记者。在进行实际采访前,有时记者虽然做了一部分的前期准备,但是到了新闻现场后,会发现有些事情可能会和自己的预想不太一样,甚至出现明显的矛盾,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记者能够进行从容的进行应对。

2、在进行实际采访前,应该尽可能地做足准备工作

在进行一些重大策划报道、技术性强的报道,以及名人访谈时,在进行实际采访前,一定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第一,为了能够更好的判断哪些资料是有价值的,这就需要大量查找相关资料,充分利用网上搜索等方法,这样就可以找到采访对象的所有资料。第二,为了能尽可能的做到“不打无准备之仗”,这就需要拟订好采访提纲,按照目前已经掌握的材料,同时,进一步结合自己需要得到的内容,对采访完的提纲进行进一步的制作。当然,一旦出现不充分的准备时,这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对采访效果起到不利的影响,如果情况严重的话,可能会直接造成尴尬的局面[4]。

3、采访过程中的技巧运用

3.1创造和谐平等的交流氛围

采访者与被采访者,通常来说,双方的权利是对等的,所以说,在进行实际的采访活动过程中,这就需要与被采访者充分利用以平等交流的方式来进行。然而由于不同的采访对象,相应也就出现了不同的谈话气氛。在进行对名角采访过程中,一旦出现过于随便的言语,过于简单的称呼,没有把名角称呼为“老师”,这就会在很大程度上给人造成浅薄、缺乏素养的印象。这就会直接导致名角们出现轻视,不信任感,甚至说产生不愿与其深入交谈的现象。正因如此,在进行实际采访名角时,大家应该态度谦卑。反过来说,在对普通戏迷朋友进行实际采访过程中,考虑到他们很少接受采访,难免会在镜头面前出现紧张的情况,这时就需要记者不断调整自己的状态,不能过于重视言谈举止礼仪和提的问题过于文绉绉,这样将会直接拉开与被采访对象的距离,为了使得他们感觉到亲近,对普通的戏迷可以称呼成“伯伯”、“叔叔”、“嬸婶”等,是他们最容易接受的,同时,在与普通戏迷进行进一步的交谈过程中,尽可能的使用地方方言和戏迷易于接受的语言。

3.2寻找兴趣点、逐渐深入

通常来说,采访对象有着不特定性的特点,这就直接造成记者在进行采访时,不能对被采访对象进行选择。比如[5]:在进行《秦之声》栏目组的采访过程中,戏曲界的一些名角往往会被采访到,这里由于这些名角得到了观众的掌声和来自社会的赞誉声比较多,因此,在受到记者采访过程中,往往容易表现出对不十分愿意配合的情况。当然,这里有部分的名角通常会表现得较为配合记者的采访,这样整个采访过程也就显得较为轻松。当然,不可否认,还是会存在一部分名角不十分愿意配合记者的采访,当记者碰到这样的情况时,为了能够尽可能的激发出被采访者的访谈兴趣,记者只有尽可能地去寻找被采访者的兴趣点,在前期的准备工作中尽可能的做完整一些,这样将在很大程度上缓解这部分名角排斥记者采访的态度,然后,利用进一步交谈的机会,慢慢的深入到主题,最终,完成核心问题的访谈。

3.3增强随机应变能力

在记者进行实际采访过程中,一般来说,记者应该先准备一些问题,然后在采访过程中按顺序的进行提问,然而,经常会出现一些难以预料的情况,特别是对一些名角进行采访,考虑到这些名角经常接受采访,这样就容易掌握记者惯用的采访技巧,甚至说知道你采访前的准备工作,目的是想让他们回答什么,正因为这样,有时这些名角会反过来为难记者,一般来说当遇到这样的情况时,这就容易出现记者采访陷入困境的局面,在面对这样的问题时,就需要记者具有较强的随机应变能力。首先,记者需要进行仔细的观察,通过被采访者的表情及语气来改变采访切入点。当然,在很多情况下,不能及时找到很好的方法进行处理时,这时就可以选择倾听的方式,以不变应万变。这主要是由于倾听是营造和谐的有力武器。同时,倾听也是对采访对象的一种尊重态度。就这些名角而言,不会有人愿意处于被支配的地位,这些名角尤其重视他们在电视上的形象,不愿意形象被矮化。倾听可以看做请被采访对象打开言路的一种期待。记者的倾听会逐渐为这些名角培养起美妙的成就感,他会认为你是一个愿意倾听他故事,愿意接受他思想的人,会滔滔不绝的说出他们的想法,这正是普通观众想要听到的,这样就可以化解刚才的意外状况。

4、结论

总之,一个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和深入扎实的工作作风,是老一辈工作者给我们留下的巨大的财富。在记者进行职业活动过程中,一个十分最重要的环节是,在进行实际采访时,需要讲究技巧、方式、方法。如果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记者,就必须掌握各种采访的技巧和方法,并进行灵活的运用,此外,还应该加强学习,视野开阔,关心政策,阅历丰富,并具备纵横驰骋的思考能力和敏锐的新闻捕捉能力。这就要求记者深入生活实际,深入到群众中去,时时将自己处于采访的环境中,事事留心,勤于积累。只有这样才能采访到真正具有新闻价值的材料,写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新闻作品。

参考文献:

[1]王前.新闻采访的提问要素[J].记者摇篮,2009.4.

[2]公强.说说新闻采访的提问技巧[J].新闻传播,2009.4.

[3]汪蕾.浅谈电视新闻采访[J].青年记者,2008(10下).

[4]王家彬.采访提问的技巧[J].记者摇篮,2009.6.

电视新闻采访技巧研究 篇4

1. 电视新闻采访前必要准备

电视新闻记者在进行新闻的采访时应该要对采访的内容、采访的对象有一定的了解, 这样在采访时才会临危不乱, 提出有价值, 有深度的问题。例如:在进行像“汶川”大地震这样的严重灾情的采访, 采访者一定要对这个地区发生的情况有一定的心理准备, 预计地震的情况, 这样在进入灾区进行采访时才不会感到慌乱, 所以一名优秀的新闻采访者应该学会充分了解新闻事件发生的背景资料, 它发生的前因后果, 不能采访者“想当然”地理解新闻或因为提高收视就对新闻造假。如果是对某个人进行采访时, 要对被采访者的身份、地位、职业、社会背景、个人爱好等等都做出充分的了解, 这样在采访时提出的问题才不至于会空洞, 在采访时要采访人民群众想要知道的重点问题, 这样才会提升观众看新闻的兴趣。

例如:河北电视新闻采访了刘骁悍巡视员, 在采访的时候向刘骁悍巡视员提出了“药安食美”社会共治平台研发与建设的问题, 这个问题可以说是现在人们较为关注的问题即食品卫生安全的问题, 可以看出采访者在采访前进行了充分的准备, 并根据人物的特点提出问题, 而问题又是人们现在关注的重点, 所以要想进行有益的采访, 事前的了解是十分重要的。

2. 电视新闻采访中的提问技巧

电视新闻的采访环境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它使新闻的内容更加的丰满。要想使电视新闻更加具有吸引力, 采访者的采访技巧是其中的关键, 而提问技巧更是不容忽视的, 对于采访中的提问, 首先, 要采用适当的提问方式, 例如:在采访开始的时候, 可以采用闭合式的提问方式, 这样可以减轻被采访者的紧张情绪, 在被采访者渐入佳境的时候可以采用开放式的提问方式, 这时可以调动被采访者的热情, 使采访的内容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采访本身就是一个互动的环节, 所以开放式的提问更利于提高采访的质量, 提高新闻的价值。其次, 提问要提得有度, 即对提问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把握, 例如:在对国家的公职人员、学术专家等进行采访时, 因为他们的地位较高, 见多识广, 所以提问的问题一定要具有深度和内容, 这样会让他们感受到你对他们的尊重, 并且提问的方式也可以直接采用开放式的问法, 让他们讲出自己的想法。最后, 在提问时一定要结合具体的情况进行提问, 对于突发的情况, 例如被采访者紧张说不出话时, 一定要对他们进行引导, 给他们一些闭合性的问题让他们进行情绪的缓解。作为一名电视新闻采访者, 提问是其中一项重要技巧, 采访者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使采访达到较高的水平。

3. 电视新闻采访中的应用技巧

3.1 营造温馨和谐的谈话氛围

采访人员学会营造温馨和谐的谈话氛围是采访成功的关键, 所以为了营造这种氛围, 采访者就必须要学会与人进行真诚的交流, 即让人们感到你的尊重, 你的真诚, 并且在谈话过程中迅速的适应对方。电视新闻采访和其他新闻采访的不同, 便是被采访者必须要面对镜头和话筒, 这对一些有身份地位的人造成的压力可能会小, 但对一些普通人会产生很大的压力, 所以为了减少被采访者的紧张情绪, 采访人员应该采用温和的方式, 一步一步地引导被采访者打开心扉, 通过聊天的方式, 亲和的笑容来拉近和被采访者之间的距离, 通过营造一种温馨和谐的氛围可以使被采访者快速的进入角色, 打开心扉, 这有利于采访的进行。

为了营造温馨和谐的气氛, 采访者的提问方式也是一个关键的问题, 采访者可以对被采访者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和闭合性的问题, 第一开放性的问题, 例如:“您对这件事情有什么看法”, “对于这样事情有什么更好的解决办法”等, 这样的提问方式会使被采访的人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所以这样的提问一般放在被采访者渐入佳境以后, 希望可以进行更多的讲解自己的想法的时候, 这时候提问会使采访更加具有深度。第二闭合性的问题, 即采访者提问, 而被采访者只有回答“是”或“不是”就可以, 这样的问题一般放在采访的开始, 这样会减轻被采访者的压力, 尽快地引导被采访者进入采访。所以营造和谐的氛围, 采访者问问题的方式也是一个重点。

3.2 采访人员的个人魅力

3.2.1 采访人员自身的综合素质

采访作为电视新闻中一项重要的环节, 对采访人员的素质要求是比较高的, 虽然, 人们在镜头前看到的都是新闻记者的风采, 但是不能否定的一点就是采访者在幕后的默默付出, 一个好的新闻采访者应该要学会找到好的新闻素材, 并且根据具体的人或事提出有针对性, 有目的性的问题, 这样会使电视新闻更受人们的喜欢,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 人们的素质水平也在不断地进行提升, 所以作为一个采访者也应该不断地充实自己, 提高自己的采访水平、紧跟时代的步伐向人们传递新内容, 新思想。作为电视新闻采访者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是十分重要的, 这会使采访者更适应时代的发展, 人们大众的需求。

3.2.2 采访人员的知识储备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快速发展的时代, 人们对新事物、新内容传递的速度越来越快, 所以人们对电视新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这就要求新闻采访人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因为新闻采访人员每天要面对不同地位和不同身份的采访对象, 所以一定要及时地补充自己在各方面的知识, 并且对各方面的文化知识都进行一定的了解, 还要有会观察周围事物和人的眼力, 善于提出关键的新闻问题。

3.2.3 采访人员要有好的工作态度

作为一名采访人员, 要善于引导人们进行谈话, 因为采访者要采访被采访人的地位、职业等各不相同, 所以采访者在进行采访工作前要掌握采访和交流的技巧是十分重要的, 对被采访的人要具有亲和力, 并引导他们进行谈话, 作为一名采访人员, 也应该从内心深处尊重每一个被采访人员, 对他们的态度应该一视同仁, 不应该因为对方的地位、职业等而产生不同的对待态度, 采访人员应该不卑不亢、坦然自若, 这样才是采访人员的真正素质, 只有采访者具有正确的工作态度, 才会成功地完成采访任务。并且采访的态度要真诚, 要想让采访者表达真心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得到被采访者的信任, 所以采访者要和采访对象的心融合在一起, 这样才会走入采访对象的内心世界, 才会得到有价值的采访报道, 如果在采访的时候没有情感和思想的交流那么就失去了亲和力, 采访便会得到反效果。所以创造一个好的交流氛围也是十分重要的, 例如:记者在面对小区发生的问题时, 对产生矛盾的双方会用友好的方式进行采访, 积极地为他们提出建议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真正地走入到了人民群众的心里, 所以, 采访人员要学会重视自己的工作, 保持良好的工作态度, 积极地为人们群众服务。

结语:

电视新闻采访不仅仅是为记者本身收集材料, 也是向人民群众了解事实真相的关键, 成功的采访不仅会提升新闻的价值并且可以更好地带动观众的情绪, 如果电视新闻记者能够很好地提高采访技巧, 就可以提升新闻的价值, 让新闻变得更加优质, 这就是为什么现在电视新闻重视采访的原因。

参考文献

[1]陈欣, 浅谈电视新闻记者现场采访的能力[J], 新闻采编, 2005 (06)

[2]冯林, 电视新闻记者的采访技巧[J], 新闻窗, 2011 (04)

[3]范蓉, 胥爱华;电视新闻画面也要言“情”[J], 视听界;1997 (05)

[4]刘珊, 论电视新闻采访的提问艺术[J], 魅力中国, 2009 (25)

[5]杨芳, 掌握采访技巧是记者必备的基本功[J], 新闻传播, 2010 (07)

浅谈新闻采访技巧的应用 篇5

摘 要:新闻的播报离不开信息的采集,也就是相应的新闻采访工作,对于从事新闻行业的人员来说新闻采访是一项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本文根据我国目前新闻行业的实际情况,对相应的采访技巧进行深入的分析,希望对相应的新闻行业从事人员有所帮助。

关键词:采访;技巧;新闻;

新闻报道首先是对需要采访信息的认知,然后通过对时间的一系列研究探讨或是相应的采访工作,对时间进行深入的分析,相关问题的询问,对采访对象话语的记录,对采访者的细致观察,从而思考采访者的内心世界,然后通过写作将采访信息进行整理以及阐述相关的观点。从实质上来讲,新闻采访就是找寻新闻热点,查找事实真相的调查活动,可以说是对对于社会事件的研究活动。

一、采访中需注意的事项

新闻工作者在采访中必须严格要求自己,让自己有驾驭全局的能力,并及时把握机会,准确捕捉到有效可靠的信息资源,及时抓拍重要图片。但社会新闻一般情况下是不可预测的,因此,要求记者必须掌握抓拍的技能和具有善于发现的眼光。要和新闻当事人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关系和互动联系,这就要求新闻采访者在采访被采访对象时进行进一步沟通,沟通中记者要始终把自己扮演成为普通人的角色,不能刻意拔高新闻事件或篡改新闻事件的本质内容。新闻事件本身有其发展规律,不可逆转,不可导演,更不能为了提高效率而随意去改变当事人的思想观念和道德素质。因此,在平时生活中就应做好理论准备、政策准备、情况准备、知识准备及应急准备,收集相关资料,打有准备之仗,熟悉和研究采访对象的基本情况,找准对方的心理动向和弱点,拟定采访计划,调查纲目,检查相关文件等前期准备工作,这样才能尽职尽责地做好新闻采编工作。

二、新闻采访所需要的准备

(一)收集被采访者的资料

采访者与被采访者会面之前,必须先收集被采访者的基本资料,对其家庭背景、兴趣爱好或文化程度等方面进行详细的了解,才能与被采访者在采访规定的短时间内,进行顺利有效的交流。

(二)遵循客观公正的采访原则

调整心态,把握正确的采访动机对于一个新闻工作者而言,是采访的重要前提。正确的采访动机,需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采访内容的真实性,要求自己做到认真负责,报道出来的内容也要做到健康向上,为社会传播正能量。

(三)全面考虑采访的过程

新闻采访者在进行采访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紧急的突发情况,这就需要采访者对采访过程有一个全面的`考虑,对采访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加以设想,并进行相应的备案。在工作时能够以不变应万变,确保采访工作能够顺利地完成。尤其需要根据采访内容,抓住问题的真相,做出吸引大众眼球的报道。

三、采访提问时需要的技巧

(一)拉近距离,投其所好

采访过程中需要我们了解被采访者的基本情况,尊重他们的风俗习惯,提一些对方感兴趣的话题,拉近与被采访者之间的距离,消除被采访者紧张拘谨的心态,营造一种和谐友爱的交谈气氛,促进采访的顺利进行。

(二)平心静气,欲速则不达

为了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拿到有效的新闻素材,一些记者经常会一开始采访就唐突地问采访者自己想问的问题,过于开门见山,多少会让被采访者反感。所以要新闻记者要谨记欲速则不达,不要急于求成,循序渐进的采访方式有利于双方进行愉快的交流。

(三)学会随机应变

采访者要学会如何根据采访对象的情况来转换采访方式。在采访过程中,采访者要注意观察采访对象的情绪和态度。例如,采访对象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此时就需要耐心引导,循循善诱,适当放慢采访节奏;如果采访对象的性格比较外放,就可以抓住时机,适当问些大胆的问题和敏感的话题。

(四)注意场合和时机

新闻事件常常五花八门,发生的地点也各有不同。采访环节的差异性也是需要采访者注意的。例如:在采访重大自然灾害导致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时,采访者要尽量体谅被采访者的心情,需要格外注意自己的采访方式,注意自己的措辞,不要加重被采访者的痛苦。

(五)站在对方角度思考

学会换位思考是采访者需要具备的采访技巧。不仅要尊重被采访者的身份和地位,还要尊重采访者的情绪和心态,学会站在对方的角度来思考。记者和被采访者地位是平等的,要做到不因被采访者身份低微而瞧不起他人,也不因被采访者位高权重而过分谄媚。被采访者的情绪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应该被尊重。

(六)切忌不懂装懂

采访前应做好大量的准备工作,只有全面了解了采访对象的特征才能根据这些资料提出有建设性的问题,而当采访时遇到不曾涉足的领域或话题时,可以谦虚的向对方请教,切忌不懂装懂。

(七)控制自身情绪

要顺利地完成一次采访,需要采访者保持良好的情绪。过于紧张可能导致采访过程中错误频出,影响采访的质量;态度不够和蔼,用词不够恰当可能会影响到被采访者的心情,使采访无法顺利进行。双方只有在亲切和谐的氛围中,才能愉快地交流,也方便采访者在适当的时机引入更多的提问技巧。

(八)正确的提问方式

采访者在与被采访者的交流中,是通过提问这种方式来实现新闻的采访工作。提问就是采访工作的中心。学会正确的提问方式可以帮助新闻工作者们顺利完成采访工作。首先,要认识到采访者与被采访者是一种平等的关系。然而,在尊重被采访者的前提下,可以适当提出一些尖锐的问题。其次,提出的问题要直接明了,不要冗长复杂,这样既节约采访的时间,又不会让被采访者产生厌烦情绪。再次,提问不要带有个人偏见,要保证报道的公正和公平。最后,问题一般分为开放式问题和封闭式问题。开放式问题在大范围将问题定义,使被采访者的回答有一定选择性;封闭式问题是让采访对象对问题进行详细具体的回答。采访者要合理利用这两种提问方式来进行采访。

新闻采访的时间虽然是短暂的,但它也是人与人交流沟通的一个过程,想要做好新闻采访工作,需要新闻工作者长期的经验积累,运用娴熟的采访技巧,具备独特的思维方式,同时表现出自己真诚与热情的态度,才能保证一份新闻采访工作的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吴兵兵.新闻采访技巧的运用分析[J].科技传播,,(8):11,9.

[2]沈艳玲.浅析如何提高电视新闻采访技巧[J].中国科技博览,,(27):214-214.

[3]陈卓.试论新闻采访技巧的运用[J].新闻研究导刊,,5(5):48.

小议新闻采访的提问技巧 篇6

【关键词】采访准备;技巧;尊重;真诚;氛围

现代社会一名合格的新闻工作者每天会带给你最真实的第一手的新闻材料,同时,他们的工作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的。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新闻工作者必须在做新闻采访时提前做好新闻采访前的准备,并且在做新闻采访时要注意提问问题的技巧,能够准确有效的抓到自己想要的点,同时在采访提问的过程中要尊重对方,时刻要以一种真诚的态度去和被采访对象交流,这样才能和被采访者更好的拉近距离,并且能够营造良好的采访氛围,从而让被采访者能够畅所欲言。这样新闻工作者才能在采访时得到自己想要的新闻材料。

一、 新闻工作者在采访前要提前做好采访准备。

我们每个人在某一件事情之前提前做好计划准备往往会进行的比较顺利,新闻工作者也不例外,新闻工作者在新闻采访前提前做好准备会给其在采访时解决不必要的困难。首先,在新闻采访前要明确将要采访的对象,然后对采访的对象做一下初步的了解,其次,要根据采访的对象设置采访的问题,在整体上要整理一下自己采访的思路以便在采访时能够进行的比较顺利,相比之下比在采访时随机应变要好很多。因为只有这样有目的的去做某一件事事往往会事半功倍,所以新闻工作者在采访前一定要做好采访前的准备,这是采访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

二、 新闻工作者要注意采访时的提问技巧

新闻工作者在从被采访者身上获得新闻材料时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提问的形式来得到自己想要的材料,这就要新闻工作者在采访时要注意提问问题的技巧。首先,设定的每一个问题都是和被采访对象息息相关的,提问的问题不一定要多但是一定要精炼,提问问题的本身要以被采访者为主,争取用最少的问题获取最多的材料。其次,要提问的问题一定要具体,当問题具体时这样被采访的对象会更明白问题的意思,同时,问题的具体性也使得被采访者能够更全面的回答你提问的问题。最后,提问的问题一定要有针对性,新闻工作者在采访前的准备一定要做好,对采访的对象能够深入的了解,这样在采访问题时才能更有针对性,提问的每一个问题都要抓去被采访者身上的点,要时刻的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不同的采访者要设置不同的问题,同时,同一问题也可以在不同采访者身上做出不同的问法。新闻采访者只有能够在采访时运用有效的提问技巧才能获取重要的新闻材料。

三、 在新闻采访时要时刻尊重被采访者

新闻工作者的言谈举止,礼节礼貌往往会影响到采访的效果。首先,作为一个新闻采访者是社会的公民,在当下社会要遵守公民道德,同时要树立自己的职业道德,在做新闻采访时一定要恪守自己的职业道德。其次,当和采访的对象交流时,一定要抱着尊重的态度去采访他们,可以说你在采访他们时一定要以平等的姿态来进行采访,这样才能拉近你和被采访者的心理距离。同时,在采访时要注意自己的礼节礼貌,这样可以让被采访者知道你是一个尊重人的人,才能形成彼此的尊重,有利于采访的进行和效果。再就是要对采访者提问的问题不能太唐突,不咄咄逼人,提问的问题要得体,不能让对方太难堪。所有问题的提出都是要以尊重采访对象出发,形成良好的交流氛围。最后,当被采访者回答你的问题时一定要仔细认真的倾听,同时要认真的记录,不要去随意打断被采访者的思路,让采访者能够侃侃而谈。

四、 在新闻采访时一定要态度真诚

在现代社会态度真诚往往是和别人沟通的关键,新闻工作者要想从采访对象那里得到想要的材料,必须要以真诚的态度去沟通,这样才能得到被采访者的信任。只有得到他们的信任之后才能在心理上产生共鸣,从而,被采访者能够讲出他们内心的真实感受,这样采访者就能更好的进入到被采访者的心灵深处,随而能够更好的获取更真实的更具有价值的新闻材料。要相和采访者拉近彼此的距离就必须要在情感上真诚的沟通和交流,要自觉的站在被采访者的角度上想问题,同时,要在采访时不能缺少亲和力,这样被采访对象就能更好的配合你的采访。

五、 在采访时要营造良好的采访氛围

记者在采访时营造良好的交流氛围是采访成功的基本条件。 记者和被采访者可能不是一见如故,但是如果你能够营造良好的交流环境,消除彼此的陌生才能够让被采访者更好的在一种和谐的提问环境中和你交心。所以,记者在和被采访者交流时一定要在良好和谐的氛围中进行,这样记者才能获得很有价值的新闻材料。

结语:总之,本文通过对对新闻采访时的有效提问技巧的论述,让我们认识到新闻采访的提问本身是一门艺术,只有在新闻采访时做好准备,掌握提问的技巧,并能够在尊重被采访者的基础上真诚的去沟通,积极去营造一种良好的交流氛围,才能保证采访的顺利和成功,从而能够获取最有价值和有意义的新闻材料。新闻采访掌握一定的技巧,必定能更好的适应当下新闻工作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王立凤 等.新闻采访中的提问艺术[J].新闻传播.2009.11

[2] 牛翠翠.浅谈新闻采访中如何打开采访对象心扉的技巧[J].魅力中国.2009.8

[3] 雷海涛.试析电视新闻采访技巧[J].2010.4

(作者单位:富锦市广播电视台)

电视新闻的采访技巧 篇7

1做好采访前的准备工作

正所谓不打无准备之仗,做好采访前的准备工作是采访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只有这样才会在采访中应变自如。一档好的新闻报道,是通过七分采、 三分写或八分采、二分写来完成的。做好访前准备工作,通过搜集有关材料或掌握一些事件背景,做好访前全方位准备工作,才会在采访过程中,对采访对象或事物读懂、吃透,达到采访的最终目的。如果没有做好访前准备工作,对采访的对象或事物相关的一些信息不了解、不知晓,势必会在采访过程中没有话题,进而造成冷场局面。为此,只有做好访前准备工作才会对采访的对象人或事物,做到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具体做法是:一方面,要全面了解,列出采访提纲。当确定采访主题之后,通过网络查询、搜集所要采访内容涉及到的一些资料或背景,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采访提供正确的采访方向。通过所查资料的提供,可以帮助整个事件的了解, 列出清晰的采访提纲后,研究采访的方式和角度及内容,有利于下一工作环节的开展。另一方面,准备工作要有针对性。 采访提问的方式很重要。一般情况下, 采访提问根据不同的人访问不同的问题, 也就是说,根据采访对象而采取不同的问法。现实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谈一谈您以后的规划或打算,或者您对我们的现场观众想说点什么等。 这样的提问方式根本就没有触及到问题的核心。由此可见,电视新闻人员在采访前要抓住采访的重点,提出的问题要紧密联系采访的核心话题,这样才会体现新闻报道的魅力价值。

2注重采访现场,巧妙运用采访技巧

做好准备工作之后,就是采访现场。 采访现场中,采访技巧的巧妙运用,直接决定了采访的成败。

2.1与受访者拉近距离,根据受访者的兴趣点进行逐步深入。

大多数时候,新闻工作人员与受访者都是第一次合作,对于受访者来说会感到陌生。要想在短时间内得到受访者的信赖,使他们说出真实的故事,就要在采访中让受访者在短时间内对话题感兴趣,受访者只有对话题感兴趣才会打开话匣子,并产生对新闻工作人员的信赖,这样为深入采访主题做了基础铺垫。

2.2采访中要尊重对方,并营造和谐气氛

营造和谐平等的采访气氛是新闻工作采访的成功秘诀,更是采访中的润滑剂。 对于受访者来说,平等和谐的氛围可以让他们感受到媒体对他们的尊重。随着现代社会的多元化发展趋势,人们很注重自我价值。尤其是对受访者来说,新闻采访人员态度是否和蔼、是否尊重受访者,其言谈举止和说话方式都会影响受访者的采访情绪和采访效果。在采访中,新闻采访人员要尊重受访者,不要盛气凌人,怎么问、 如何问,需要新闻工作人员在工作中不断地磨炼,对受访者提出的问题方式万万不能用生硬的口气提问或交流。

2.3要注意细节

新闻作品生动的原因之一是细节。 就是说,记者在采访时要挖出那些细微的闪耀点,积累丰富具体的素材。新闻是用事实说话的,有了具体的东西,才能深入认识事物。如果没有一个个具体的事实,具体的数据,全是一般性的材料是难以写出好新闻的。因此,记者设置的问题要具体,不能漫无边际,也不能大而不当。那种不分场合、时机,动不动举起话筒就问:“你现在感觉如何?” 的采访提问是不可取的。因为这样的问题太宽泛,对方往往不知从何答起,只能说“我太高兴”“太激动”之类。

3结语

一档好的电视新闻报道,采访程序至关重要。做好访前准备工作、在采访中与受访者拉近心的距离、制造和谐平等气氛; 同时,要注意细节,这样才会通过采访发现和挖掘更有价值的新闻资源。

参考文献

略论电视新闻采访技巧 篇8

关键词:电视新闻,采访,技巧

在新闻界流行这样一句经典语“七分采, 三分写”。新闻采访在电视新闻节目制作中的重要性是广大新闻工作者的共识。没有良好的采访夯实基础, 之后的节目制作、剪辑和播出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失去了根基。本文就新闻采访的原则进行了简单阐述, 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做好充分的采访准备, 做到有备而来, 胸有成竹

新闻采访“不打无准备之仗。”充足的采访准备是后续采访能够顺利进行的奠基石。这种准备不仅包括资料的搜集、整理, 对被采访人进行深入、全面地调查和了解;取得政府、企业以及事件相关责任人等相关部门和个人的许可和积极配合, 保证采访能够按照原定计划顺利进行;还要对拍摄、录制等设备进行提前检修。这样才能在之后的采访中有条不紊, 胸有成竹。尤其是面对突发状况时, 不乱方寸, 控制现场。

二、真诚、平等沟通, 取得被采访者的信任

记者在采访中要端正态度, 认清楚自己的位置。对待被采访对象要真诚沟通, 以平等的身份去客观对待。不论是国家政要、巨商富贾还是专家学者、平民百姓都要给予他们充分的尊重, 不能谄媚逢迎、卑躬屈膝, 也不能居高临下、颐指气使。记者只有拿出充分的尊重和诚意, 才能消除与被采访者之间的陌生感和隔阂感, 拉近彼此的心理距离, 使被采访者打消顾虑, 愿意与记者沟通, 告知实情。因为充分的尊重和信任是采访能够取得良好效果的前提。

三、采访任务和事件要典型, 采用恰当的提问方式

现代社会瞬息万变, 新闻事件层出不穷, 选择何种事件进行报道, 扮演好“把关人”的角色, 就要考验记者的新闻敏感度了。那些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事件才能吸引受众, 凸显新闻价值。那些老生常谈、墨守成规的事件总是被记者“翻旧账”, 就会让受众产生审美疲劳。这就要记者培养创新精神, 用发散性思维进行新闻采访工作。不断推陈出新, 做出与众不同、让人耳目一新的新闻节目。同样的社会现象和事件, 学会从不同视角进行解读。

提问技巧, 在采访中历来备受重视, 也是记者的一项基本功。常见的采访方式有三种:正面提问、启发式提问和激将式提问。正面提问, 就是记者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地进行提问, 单刀直入, 可以快速获得信息, 经常用于记者招待会、新闻发布会等场合;启发式提问, 就是面对一些不愿开口接受采访的受访者进行引导和启发, 激发被采访者的表达意愿。这就需要记者突破受访者的心理防线, 取得其信任, 拉近彼此的心理距离, 让受访者放心地吐露真情, 讲述事件。启发式提问对于记者的知识储备、应急能力、逻辑思维等都是极大的考验, 需要记者长期积累自己的提问经验, 善于和不同性格、职业、文化背景的人打交道;激将式提问是对受访者回避的问题, 记者进行反面提问, 或者故意曲解被访者的意思, 来刺激、激发其情绪, 让被访者不吐不快, 把事件和情绪和盘托出, 从而达到获得信息的目的。但是, 记者在激将式提问中也要注意“度”, 在获取信息的前提下, 充分保护被访者的情绪。除了不断提高提问技巧, 记者还要学会沉默和倾听。让受访者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思考, 记者在聆听中也不断分析事件, 调整自己的提问思路, 发现新的问题, 深入追踪和挖掘。

四、采访要全面、深入地挖掘新闻价值, 吸引眼球

电视新闻记者要具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 锲而不舍, 把新闻事件进行入木三分的深入剖析, 层层递进, 挖掘事件的新闻价值, 才能引人入胜, 吸引眼球。要做好深度报道, 就要在采访中全方位、多角度的挖掘, 增加新闻的真实性和立体性。对错综复杂的新闻事件, 作者需要多方采访、核对, 不能只听一家之言。尤其是一些争议性事件, “公说公有理, 婆说婆有理”。至少要采访事件的双方和相关部门、个人等第三方。才能让受众清楚地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和各方立场。

采访技巧的提高是记者获取信息的奠基石。记者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自己的采访阅历和经验, 培养自己的新闻敏感, 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善于和不同身份、文化背景的被采访者进行沟通, 在尊重对方的基础上, 真诚、平等沟通。在做好充分准备的前提下, 消除彼此的戒备, 逐步取得被采访者的信任。步步为营, 层层深入, 挖掘有重大新闻价值的典型事件。获得多方充分信息的采访才可以为之后电视新闻节目的拍摄录制和后期制作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1]王艳华.电视新闻采访初探.中国传媒科技, 2014 (04)

[2]杨来荣.电视新闻采访技巧.西部广播电视.2014 (07)

[3]张琳.电视新闻采访中的提问技巧.新闻窗.2014 (02)

[4]谢丽琼.电视新闻中记者的采访技巧初探.西部广播电视.2014 (04)

电视新闻采访技巧探析 篇9

关键词:电视新闻,采访问题,技巧探析

电视新闻采访工作是完成新闻报道的前提和基础, 加强对新闻素材的收集与整合, 要积极从自身采访功底训练上提升电视新闻采访质量。当前, 面对电视新闻采访工作实际, 首先要明确和梳理当前存在的问题, 并结合新闻采访岗位特点和要求, 加强对新闻采访技巧的总结, 为电视新闻节目播出提供有力的支撑。

一、当前电视新闻采访工作问题归纳

电视新闻采访实践中, 信息是采访工作的重点, 也是影响采编质量的关键。对于当前新闻采访中存在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一是新闻内容缺乏实质性。作为面向大众的电视新闻, 新闻素材要具有穿透力, 要能够激发社会公众的新闻认知力。而对于新闻本身, 由于缺乏实质性特征, 一方面与新闻采访工作者自身选题有关, 另一方面归因于新闻事件的挖掘视角不够深入, 浅尝辄止, 难以体现新闻事件的独特价值。同时, 面对电视新闻节目的播出需求, 有些新闻采访者为了提升新闻数量, 而忽视了对新闻事件的全面审视, 致使新闻内容存在同质化。另外, 对于新闻采访者, 在采编过程中缺乏创新意识, 特别是对于工作方法的创新力不足, 未能充分挖掘受众的新闻诉求。二是电视新闻采编方式缺乏新颖性, 新闻采访是对新闻事件进行信息整合的过程, 只有遵循合理的采访原则和要求, 才能增强电视新闻的收视率, 才能获得受众的好评。但在很多新闻采访者实际工作中, 多沿袭传统新闻事件的采访模式, 缺乏模式创新和改革, 特别是对于当前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事件传播途径的多元化, 移动互联所带来的新型获知信息的手段, 对当前新闻采访工作提出更多挑战。三是新闻采访工作质量整体不高, 面对当前新闻采访质量问题, 优秀的电视新闻往往需要从新闻采访质量上来实现。而对于多数新闻采访者, 一方面在采访业务学习上能力有限, 特别是年轻工作者缺乏经验;另一方面对于新闻采访中存在的问题缺乏独立审视与解决能力, 特别是在新闻事件整合中, 由于缺乏责任心, 片面追求影响力而忽视了新闻信息的内在价值。

二、电视新闻采访中的技巧和策略应用

针对新闻采访工作本身的复杂性、繁琐性和特殊性问题, 在实际工作中要善于从技巧积累上加强总结, 增强新闻采访工作者的新闻嗅觉和敏感力, 提升新闻采访工作质量。

1. 强化责任意识, 提升新闻采访能力

责任心是做好新闻采访工作的前提, 由于电视新闻本身在引导社会受众新闻认知力的特殊作用, 对于电视新闻采访工作者, 就需要明确强烈的责任意识, 尤其是在工作内容、工作范围、工作方式上, 每一项工作都要进行慎重审视与反复查验。如对于新闻采访中涉及的一些新闻内容, 要从多方面来进行全面甄别与区分。因此, 新闻采访工作本身就需要从业人员能够不断学习, 积极了解新问题、新方法和新事物, 特别是对于年轻从业者, 更要从平时的工作中多反思、多交流、多向同行前辈请教, 来提升自我采访工作能力。

2. 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 强化创新思维能力

工作态度决定了工作质量, 对于新闻采访工作者来说, 良好的工作态度更能激发新闻嗅觉, 提升新闻采访工作效率。每一项新闻事件本身就存在于社会生活中, 对于新闻事件的解读,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和想法。新闻采访工作需要求同存异的创新思维, 而创新思维的训练需要从新闻事件的获取与解读中来养成。注重自我创新精神的激发, 加强对新闻事件的别样审视与深刻挖掘, 从满足不同受众需求中提炼独到的新闻见解, 增强自我对新闻事件的感知力、判断力和创新力。

3. 注重新闻采访、编辑技巧积累, 完善自我采编修养

电视新闻采访在实践工作中要注重技巧的总结与积累, 特别是在新闻采编方式上, 要从新闻内容的重要性以及与百姓生活的关联度上来进行优选, 突出新闻事件的新颖性, 强化新闻内容在引导受众舆论中的积极作用。

(1) 注重新闻采访前期准备工作

电视新闻记者在开展新闻采访之前, 需要就相关工作进行准备, 特别是针对不同重要性的新闻事件, 要从采访技巧和采访方法上进行优化, 集中精力处理重大事件。明确新闻采访工作的重心, 将采访作为主要内容和重要环节来抓, 并通过前期准备来设计采访内容, 优选采访主题。如根据采访人物与新闻事件的关系来梳理不同的问题, 要充分了解与新闻事件相关的资料, 要对新闻采访中可能出现的新情况、被采访人的状况及职业信息进行熟悉, 奠定采访工作基础。电视新闻采访本身是采访者与被采访者之间的对话交流, 而采访过程实质上是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 采访者必须将态度、责任意识放在工作首位, 加强对新闻采访资料的阅读和辨析, 才能将采访工作做到“尽善尽美”。

(2) 注重新闻采访过程衔接与采访策略的应用

俗话说, 台上一分钟, 台下十年功。在做好电视新闻采访准备工作之后, 要深入到新闻事件本身, 强化采访方式、采访各环节的衔接, 优化采访策略提升采访质量。在日常新闻采访中, 养成良好的新闻采访程式结构和采访习惯, 多方面搜集和整理采访资料, 才能为后续采访提供知识储备。与此同时, 在采访条件运行下, 要对采访中的各项工作内容进行细化分析与归纳, 特别是在采访中间休息时, 要结合电视新闻报道方式和电视新闻报道内容的不同, 认真梳理和优化采访计划, 立足电视新闻采访实际, 适当修正和完善电视新闻采访策略, 做好电视新闻选材的新颖性, 衔接好电视新闻人物与新闻事件之间的契合关系, 让电视新闻采访更加真实。

(3) 注重采访过程中细节的控制

细节决定成败。对于新闻采访过程中细节的把握与控制, 往往关系到新闻采访的整体效果。关注细节, 注重细节、把控细节才能让采访新闻作品更加生动具体。新闻工作者要具有敏锐的新闻洞察力和创新力, 而新闻采访过程是建树新闻采访思维的重要前提, 对于采访中迸发出的闪光点, 要进行细微处的深刻挖掘和提炼, 突显新闻报道的生动传神, 切换电视受众审美需求。一方面, 在新闻事件真实性上, 要从新闻事件的素材遴选与分析上, 融入激情和责任, 以电视人的心态来审视新闻素材, 从了解新闻事件背后真相中来抓住受众的心理。另一方面, 电视新闻采访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 新闻记者要做好充足准备, 要善于拟定采访提纲, 围绕采访中心来提炼采访议题, 并从细心观察中来搜集各类动态变化, 及时从中获得与新闻采访相关的信息量, 优化新闻采访思路。

(4) 注重提问设疑的针对性

电视新闻采访中, 问答方式是伴随电视新闻采访的一种方式, 也是一门艺术。作为电视新闻采访从业者, 要将电视新闻采访与普通谈话进行区分, 但也要注重电视新闻采访的严肃与轻松并重。针对不同主题的电视新闻采访, 要善于从新闻采访技巧的应用中, 营造契合氛围的环境。由于不同事件所涉及到的被采访对象不同, 记者在面对不同行业人物及不同事件采访中, 要结合事件发展态势及行业状况, 灵活设置提问, 避免因话题偏颇带来的采访尴尬。

三、结语

电视新闻采访工作是综合的, 也是一项极具挑战的工作。对于新闻采访者, 不仅要从自身专业知识和能力上加强提升, 还需要从不断的学习、采访技巧的总结中增强自我新闻观察力, 要摆正自我工作态度、养成良好的新闻采访习惯, 进行全面的新闻采访准备工作, 搜集和整理相关资料, 运用好新闻采访技巧, 优化新闻采访工作流程, 设计好符合新闻事件实际的谈话主题, 从细节把握和控制上, 为受众提供准确、生动、真实的电视新闻节目。

参考文献

[1]谢建平.浅谈新闻采访技巧的运用[J].新闻传播.2013 (08) .

[2]刘漫.探讨电视新闻如何实现由“读”到“说”的蜕变[J].西部广播电视.2015 (19) .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写作技巧探究 篇10

1 注意导语及新闻要素的处理

新闻由导语、主体和结尾组成。导语是整个新闻的核心环节,它是将新闻的内容精简概括为最真实、最客观、最重要和最具吸引力的事实。广播电视新闻导语和报纸新闻导语不同,报纸新闻导语要概括消息的重要内容,而广播电视新闻导语则只需要提供一个信息。广播电视新闻导语的信息包括有:五个W,也就是何人、何地、何时、何事、为何。导语中“人”可以不安排,除非该“人”知名度高或者是重要人物;切记不要忽略地点,交代地点应具体;告知受众消息来源出于谁。总的来说,广播电视新闻导语的处理是精炼、简洁、顺畅和易懂。

导语写作不应拖泥带水,必须避免大话、空话、套话、废话在其中出现。导语应该言简意赅,让受众易懂且不落俗套,提高导语的精炼度以及吸引力。为了避免导语写作的俗套,应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来对导语进行阐述。写导语时可以考虑受众、生活、其他等因素,避免从工作角度写出导语的枯燥、一般化。新闻采访写作的角度可以开门见山,也可以全局性铺开,亦可以推陈出新。另外,广播电视新闻导语写作应增强新鲜感,将新闻之中最有利的因素呈现,抓住受众的好奇心,带给他们不同的视听感受和信息满足感;增强视听体验,转变以文字为基础的新闻资讯获取,以听觉和视觉的双重输入,将口语化的导语输送给受众,让受众更能理解新闻的内涵和意义。

2 注意广播电视语言的应用

新闻采访写作过程中,应保证语言的真实可信,更要将语言提高到整个广播电视新闻的核心层次。在广播电视新闻采访写作中,话筒、镜头和文字是相辅相成的。镜头组成了一个个视觉效果,而文字稿就组成了一串串动听的听觉效果。当视觉效果足够满足大众时,文字稿却犹如嚼蜡似的解说,将大大降低受众对其的兴趣。比如,在民生新闻中,一个个不同人物的出现,记者只是对人物进行简单的人物介绍,或者将背景进行笼统的概括而已,亦或者写作过程中只注重5个W和1个H,这样的写作技巧对于广播电视新闻的呈现而言无疑是失败的。语言艺术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它能够将不能完整呈现的视听效果通过文字语言的形式进行加工再处理。对于新闻而言,摄像头不能完整的记录事件的每一瞬间,这就需要语言来弥补这一不足。因此,对于广播电视新闻采访稿件而言,记者应进一步理解广播电视的语言魅力所在,将文字语言的特殊作用最大化,拓宽有限镜头的无限信息。以著名的《舌尖上的中国》纪录片为例,其语言简洁唯美,准确无误且优雅地将各种美食、生活环环相扣,观众在观看的同时,听觉上也感到无比的愉悦。

3 注意视觉逻辑的遵循

视觉逻辑是新闻文字与画面相一致,且受画面支配的现象。在广播电视新闻文稿中,文字在写作过程中自认为辞藻优美、语句顺畅、朗朗上口,但当文字和电视画面匹配时,往往会发现这些文字并不能和电视的动态画面相契合。换言之,记者文字稿件受到视觉逻辑的制约,广播电视新闻采访写作的文稿是不一样的,广播新闻可以将时间、地点等逻辑顺序变更,而电视新闻却无法将时间和地点进行变动,一台大型的夜间晚会不可能配合白天的人物采访,并将镜头切换至晚会上。电视新闻中的时间和地点是不能随意切换的,电视新闻应该按照逻辑性来进行播报。广播电视新闻记者,不仅需要扎实的写作功底,还应有丰富的想象力和观察力。写作功底扎实固然好,但还必须配合电视画面,将镜头中的画面一一呈现在脑海中,并配以合适的文字,做到“快”“准”。当画面的出现需要解释文字时,在跳转这一画面时就要尽快以字幕或者播报的形式来解释这一人物、场景或者时间,不要让画面留下大多的空白,让观众去猜测,更不要出现画面和文稿不契合的情况,造成视觉逻辑错误。记者在拍摄新闻时,应尽可能的注意视觉逻辑,并处理好相应的文稿。

4 结论

作为新闻工作者,应注重新闻采访写作带来的作用,让受众更好地理解新闻。从导语、广播电视语言、视听逻辑出发,完成易懂、真实可信、完整、有思想深度的广播电视新闻采访稿件。

摘要:广播电视是媒体传播新闻最常用的途径,也是当前受众群最多的媒体传播途径之一。广播电视新闻不像传统的报纸新闻,仅将文字呈现在纸质平台上。广播电视新闻将文字稿件与镜头话筒相契合,给人以耳目一新的视觉和听觉感受。新闻工作者要想把稍纵即逝的文字语言简单易懂地传播给受众,就要具备扎实的新闻采访写作技巧。

关键词:广播电视新闻,采访,写作技巧

参考文献

新闻记者现场采访的技巧 篇11

众所周知,新闻是否能获得观众朋友的喜欢,决定权就在采访的成功与否。也就是说在很大程度上,新闻作品成功的关键便是采访的成功与否,并且,作为新闻作品撰写的基础也是采访,而采访中尤为至关重要的就是现场采访。一般来说,新闻记者在进行现场采访时,会通过各方面的观察、交谈等去挖据更具有新闻价值的东西,也就是所谓的新闻事实。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撰写出更具特殊魅力的新闻,让观看新闻的广大观众加深对新闻的记忆,并产生情感共鸣,促使新闻节目取得良好成果。

一、新闻记者现场采访还存在那些问题

未能做好现场采访的准备。众所周知,采访的成功与否,是影响新闻节目成功的因素,而采访前的准备工作是否达标,则是影响采访成功的关键所在。理论上来说事前准备资料新闻记者所必须具备的职业要求,但是在实际中,新闻记者往往会为了节省时间,而不去充分的准备资料,因为现场采访的前期准备是极为复杂的,它包括了被采访对象的了解和选择、在采访环节中提问的顺序设计,或是在不同的情况下被采访对象必须要回答相应的答案等。可是事前的准备不周,或是对相关事件的流程不清楚,常常会导致新闻记者在采访中出现偏题的现象,使得所采访的新闻内容既不全面又缺乏真实性,从而失去了新闻原本的价值意义。

对情感的控制不到位。由于人与人之间的区别,在对待同一件事情上所表达的情感也就不同,这一点对于进行现场采访的新闻记者来说是极为关键的,因为在进行现场采访的过程中,新闻记者可以说是面对面的去感受这些情感的相互碰撞过程,同时还要将真实的情感交流呈现出来。所以,新闻记者在进行采访时既要投入相应的情感,又要保持平静的心态,但是实际上人都是属于理性动物,在进行采访的过程中,新闻记者的情感波动往往更高,特别是对于现场的声音情境味道,都会致使新闻记者产生兴奋的心情,最终阻碍了正常开展现场采访的工作。

语言技巧不到位。在进行现场采访的时候,如果语言技巧不到位会直接影响采访的质量。很多时候由于对采访的过度重视或紧张等原因,新闻记者极有可能会在对被采访者进行提问时产生顾虑,无法更清晰直白的表达出进行新闻采访的主题,而这样的心态最终会影响到语言的艺术感和逻辑性,无法对现场进行一个很好的掌控,既表达不出主题,影响到新闻的最终质量,还降低了观众对新闻的兴趣度,最终导致新闻的失败。

二、如何提升新闻记者现场采访的技巧

准备好现场采访所需的资料。现场采访的事前准备是极为繁琐的,他有着多方面的要求,首先就是对被采访对象的选取和了解,在进行现场采访的时候,新闻记者一定要对被采访对象的各种资料进行研究了解,以确保在进行采访时达到预期效果。另外就是采访过程的问题设计,由于不同的被采访对象有不同的性格特点,新闻记者在进行现场采访之前,务必要针对被采访对象的性格特点设计相关提问,以便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取更多的采访素材。其次,也就是对采访资料的收集,因为在进行现场采访时,针对事件的背景、原因、影响都是无法通过现场知情人的采访,而呈现给观众的,所以,这些资料的呈现就要靠我们的新闻记者自身去收集整理,再通过新闻最终呈现给我们的观众。

深入本质,凸显主题。一般现场的采访都要求新闻记者深入事件的本质,毕竟停留在事件表面的采访,是不可能凸显出事件的主题的。但新闻的主题却是在采访过程中才会逐渐形成的,这就需要新闻记者在进行采访时随着主题一步步更深入的进行采访,因此对主题进行深化提炼,就要进行更深入的采访,要从现象透过本质。一旦明确了具体的采访观点,就能挖掘出典型题材,为后期能否顺利的做剪辑工作打下夯实的基础。

控制感情的投入。由于每个人在对待同一件事情上,其情感是不同的,所以新闻记者要在采访过程中投入并表达出相应的感情,但是新闻记者不能感情论事,不管面对现场的重大还是微小事件,都要以平静的心态面对。新闻记者一旦产生过大的情感波动,就会影响到敏锐观察现场的能力,造成采访的正常开展,因此,在进行现场采访时,虽然需要投入情感,但新闻记者务必要保持平静的心态,进而真实真诚的将新闻呈现给观众。

作为连接公众和新闻的记者而言,具备高尚的品格和丰富的情感是极为关键的,要对新闻事件进行理性的采访,才能挖掘出更多的新闻价值。而且真挚的情感不仅能引发观众情感共鸣,拉近观众的心,还能使被采访对象更放心的进行采访,加强新闻的真实性。

仔细的观察。作为有计划目的的视知觉行动,观察是一种主动认知现实感的形式,而在现场采访时,观察指的是新闻记者的整个感知器官,包括眼耳口鼻等,只有这些感知器官同时运用,才能使得新闻记者完成对新闻的采访。而这里面新闻记者常用的就是以眼睛为主的采访模式,通过对被采访对象的举动、仪表等进行观察,新闻记者能够更好的进行现场的采访。但观察不是简简单单说说就行了,这要求我们的新闻记者事先心中要有数,要带有明确的目的性,并选择合理的时空和角度,把眼睛当成扫描仪,对各个细节,以及极富特色的事物进行扫描认知,最终反应出新闻事件采访的主题所在。

语言技巧的处理。其实语言技巧是最为简单的采访,他要求新闻记者具备良好的逻辑性,强烈的艺术感,现场采访的组织者就是我们的新闻记者,所以在进行采访时新闻记者无需拘泥忌讳,大胆直观的问出与希望事件有关的问题,在面对现场各种可能发生的事件,新闻记者更要发挥出事件对新闻有利的作用,来提升现场采访的质量。此外,现场采访的动感是极强的,现场采访是将事件的发展同步到观众的眼中的,因此新闻记者要多呈现事件的动感,并进行相应的解说,以达到现场采访的真实感和即兴特征。

在信息时代发展的今天,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新闻记者,其最基本的素质要求之一就是采访技巧,也是新闻记者赖以顺利完成采访的重要技能。

广播新闻的采访技巧探讨 篇12

关键词:新闻采访,技巧,案例

1 新闻采访提问的关键性

提问在日常生活中并没有得到我们过多的重视, 但是对于新闻工作者尤其是记者而言却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所在, 甚至可以说是工作能够正常开展的根本。提问记者和手写记者虽然从事的工作很相似, 但实质上却有着很大的区别。一些人在接受笔记式的书写采访时还比较淡定自若, 然而一旦面对话筒就会变得十分局促不安。所以, 记者在采访过程当中语言组织的技巧就显得十分重要。掌握好的提问技巧在采访中不但能够有效的舒缓被采访人的情绪, 同时也能自如的掌控话题的收放和方向, 在与被采访人充分和良好的沟通之后写出的文章也往往更具感染力和亲和力。

2 新闻采访中的个例分析

2.1 尤金·莱昂斯的失败采访实例

尤金·莱昂斯美国著名记者, 一生中采访过许多名人和伟人, 有着丰富的经验。但是当他谈起曾经对斯大林做过的一次采访他便总是后悔不已。

在对斯大林的一次采访当中原本工作人员只准备给他两分钟的采访时间, 可是因为采访的顺利斯大林并没有要结束访问的意思, 可是尤金·莱昂斯在话题和问题的准备上却并不充分, 只做了两分钟的量, 虽然与斯大林共处了长达两个小时的时间可对他而言还是由于准备的不充分而错失了许多好的提问, 这让尤金·莱昂斯十分懊恼, 在那之后便发誓, 在今后的采访工作当中, 哪怕只有一分钟的采访时间也要准备出一个小时的问题来!

2.2 叶圣陶曾经接受过采访

我国的文豪叶圣陶老先生曾经在自己的记事录当中提到了这样的两次采访:一个年轻的记者在采访叶老先生的时候因为知识面窄又没有提前做好准备竟然问出了:您多大年纪?是哪里人?这样的问题。着实让叶先生哭笑不得, 更感到十分无奈。作为一个记者, 了解被采访人的基本信息是尝试, 而且对于这样的问题叶先生随便哪本作品上都会有详尽的说明。在那之后的采访叶先生也没了兴致。

由以上两个例子可见, 新闻采访的提问并不是随随便便信手拈来的, 它需要长时间的准备和揣摩。同时要得到好的新闻采访稿件, 对于提问的内涵和深度也有着很多的要求, 过分浅显和无知的问题不但会让提问者了无趣味心生厌烦, 写出的稿件也会缺乏研讨性。

3 广播新闻采访的技巧把握

3.1 新闻采访中的提问一定要具体而实际

许多记者因为采访经验的不足和准备的不充分在采访工作中很容易将提出的问题大化、泛化。这便是反了采访中的大忌。

在采访的问题开始最好以具体的问题做开端, 避免空谈。如果先前没有做过准备, 面对空泛好涉及面太广的问题往往会让被采访者不知从何说起, 即使勉强开口回答也时常抓不到中心思想。所以, 就算是记者想提出一个范围较大的问题, 也要将这个大问题细化成若干个明确的小问题。这不但使被采访者回答的更加清楚明白, 整个的采访质量也会得到提升。

3.2 在采访当中切忌语言过于尖锐

一些记者在采访当中总是摆不正自己的态度, 给人一种凌驾于被采访者之上的姿态, 而且在语言和语气上也给人一种审讯的感觉, 这是采访中最不应该出现的问题!善于倾听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一种手段, 是索取更多谈话内容的一种方式, 是集中智慧的一条途径。善于倾听, 才能捕捉住对方谈话中的真实意图和目的, 而不致产生“各取所需”的错误做法。这一点, 对采访者来说尤为重要。采访中记者常遇到这种情况:你想要被采访对象说出来的内容, 往往是人家不愿意说的;而被采访对象想讲的, 又往往不是你所要的。当对方担心你对他的话不感兴趣, 显出犹豫、为难的神情时, 你可适时地说一两句安慰、鼓励的话;当对方由于心烦、愤怒等原因不能控制自己感情时, 你可用一两句舒心话来疏导对方焦虑的情绪;当对方叙述不清又急切想让你理解他的意思时, 你可用一两句综述性总结性的话来帮助他梳理思路, 使谈话顺畅。太过激烈的言语和生硬的口吻都可能造成被采访者的抵触情绪, 影响到整个采访工作的进展和之后新闻稿件的质量。但是平等谦和的态度也并不是完全可以应用到任何场合, 针对重大事件记者的发问就要一针见血。不给对方任何缓和的余地, 势必要追究出事件的真相。这也是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的天职。

3.3 掌握好采访中的主基调

新闻工作者在进行采访工作时一般都有很强的目的性, 但是在采访的时间和环境上也有着一定的限制。所以记者就要在第一时间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在最短的时间里得到被采访者的信任, 让被采访者者能够坦诚的回答自己的问题。而且在提问当中要把我好问题的主线, 不能偏离原计划中的采访内容。这就要求记者对于采访过程中主基调的控制和对被采访者的引导, 一旦有跑题的迹象记者要及时的将话题重新带回。而且也要抓住对方专业上的特点并对其兴趣有所掌握, 投其所好的提问对采访问题的切入更加有力。

4 结论

除了以上几个问题在采访中要得到重视之外, 采访的技巧和方法其实还有很多。比如不要提过长的问题、要把问题掌握在被提问者的专业技能之内、问题不可以有假设性以及不要出现过多的应声词等等都是需要注意的地方。新闻事业是党和政府的喉舌, 它寄托了群众的信任和希望, 新闻工作者可以说是一个孜孜不倦的探索者。他要在采访过程中揣摩各色人等的心理;他要在新闻报道中淋漓尽致地刻画社会众生相;他要在别人看不出新闻的地方挖掘出新闻来。凡此种种特殊要求, 意味着他观察问题、思考问题的方式必有与众不同之处。采访工作是新闻成型的基础, 好的采访资料能够让记者得到更多的信息, 这也是给大众传递信息的前提。所以在采访工作当中记者在实践中学习和应用采访技巧的同时也要时刻谨记自己的职责是将真相与事实告知大众。

参考文献

[1]韦尔伯·斯拉姆.报刊的四种理论.新华出版社, 2000.

[2]李良荣.中国报纸文体发展概要.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4.

上一篇:对话独白下一篇:室内装饰品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