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新闻学VS新闻学

2024-07-05

广播电视新闻学VS新闻学(共10篇)

广播电视新闻学VS新闻学 篇1

您好,您咨询的广播电视新闻学VS新闻学 李凯歌,牵机求学(文科版)2013第2期

在新闻学与广播电视新闻学的选择上,许多考生都会感觉迷茫,名字听起来如此相近,究竟二者区别何在?

其实广播电视新闻学从涉及面来说较新闻专业广,重视对各种广播电视传媒设备的应用,如摄影技术、摄像技术、视频剪辑、图像处理等,偏重“广播电视”方面,带一些理工科色彩。新闻学则更注重在新闻传播规律,新闻写作、采访等方面,可以说更偏文一些。新闻学:

事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的本原。一切新闻都是建立在事实基础之上的,离开了事实,新闻也就失去了立命之本,也就失去了它本身存在的价值。

事实需要检验。不爱问“为什么”的记者不是好记者,如果对获得的信息不加核实就直接报道,可能会导致严重后果。

2004年10月10日湖北武汉的《楚天都市报》刊发了《大批“毒面粉”流入黄石,举报者称有200吨》的消息,一时造成鄂、豫两地社会恐慌,群众谈“面”色变。虽然后来经调查发现是报道中将国家面粉检测标准搞错了,却使“豫花”这一河南面粉名牌受到重创,损失数千万元,停产倒闭。

与之相反,刨根问底的记者能成大事。

2008年河北石家庄的“三鹿毒奶粉事件”,则由于记者顶住方方面面的压力,坚守了新闻从业者的客观性,揭开了“毒奶粉”的伪装,将三聚氰胺残害儿童的真相大白于天下。这件事引起了上至国家机关、下至普通民众的高度重视,使患儿得以及时治疗,行业乱象得以根治,不法商人、渎职官员得以查办,由此引起的食品安全**影响深远。

但新闻要尊重事实,不代表新闻就要一成不变,死板难读。记者在新闻图片、视频拍摄中,要善于通过逼真的画面来诠释新闻的客观性,从高处立意,由小处着手,精心捕捉那些撼动人心的瞬间。同时,精彩的旁白,也宛若画龙点睛的神来之笔。有一张图片,讲述一位来自贫困山区的母亲,在儿子因公牺牲20年后才攒够路费来到千里之外的陵园为儿子扫墓。图片中的老人手抚低矮的墓碑,仰天而泣,旁边有这样一段文字:“一个母亲迟来的探望,这是她第一次来,也许是最后一次。”看后让人心潮难平,新闻也因为经过打磨的文字而变得耐人寻味。

作为新闻传播者,要让观众、读者能够接纳自己采写的稿件,单纯的陈述事实,没有记者的情感在里面,会让人味同嚼蜡,很难扣动人们的心弦。因此,写作新闻时在尊重事实、以事实为依托的前提下,要注重文学性的“植入”,适当增加一些文学色彩、感情色彩,增强新闻作品的可读性,增强新闻的美感。这样,不但会使笔下的新闻事实更加鲜活,让人耳目一新,更容易接受,同时飞扬的文采、曼妙的语言、瑰丽奇巧的构思,也会对人的视觉、听觉产生冲击,让人在内心深处受到震颤,使新闻灿烂多姿,更加美好。

广播电视新闻学:

新闻传播随着新兴技术的兴起、设备的丰富,技术手段也变得越来越复杂,作为一个新闻传播工作者,光懂理论不懂现代化设备是无法在媒体圈立足的,所以,广播电视新闻学的学生就是这样一群热爱技术钻研的广电人。

要了解和玩转传播设备,的确是一项技术活,例如对话筒的使用和选择,就有很多门道在里面。话筒根据其指向性的不同,分为心型指向、超心型指向、过心型指向、全向型指向、8字形指向等。我们通常看到的媒体街头采访的话筒就是心型指向话筒,这种话筒的收音范围就好像一颗桃心,前部尖,两边慢慢收回,后头钝圆。也就是说,这种话筒对话筒前方的声音非常敏锐,收音效果很好,而对左右两侧收音也不错,但分贝稍低,而话筒后侧的声音能够基本屏蔽,这也较好地解决了周围杂音的过滤问题。8字型的话筒则对来自话筒正前方和正后方的音频信号具有同样高的灵敏度,但是对来自话筒侧面的信号不太敏感,这样,其

收音的范围呈现在图纸上,就很像是一个8字,而话筒的位置就正好处于这个8字的切分点上。这种类型的话筒,适合面对面的对话、采访。

除了话筒之外,摄影摄像设备的操作也是记者所必须掌握的。最简单也是最基本的有调白平衡、光圈、焦距等,复杂的就包括画面的构图、拍摄方式、各个镜头的设计、脚本的设计等,这些很难通过理论学会,要在实践中慢慢摸索。等摄像素材拍好后,还要经过画面的剪接、加工、数据转换等。听起来,是否跟我们熟知的“新闻”有点不同?我们只知道新闻是记者们拍回来的,却不知道,原来拍摄新闻,并不是扛起摄像机,对着新闻发生源一阵乱拍就可以的。如果你是摄影师,还得练好臂力——不管你是慢步跟着,还是一路狂奔,都要尽最大可能地去保持肩上摄影机的平稳,不然观众在看你拍出来的新闻就会有晕船的感觉,因为屏幕太晃了(不过近年来也兴起了一种模仿纪录片形式的电影,就是通过摇晃的镜头来模仿手握机器拍摄的效果,传递一种逼真的视角)。

剪片子更是一个考验你逻辑性思维和耐心的活。对电视新闻来说,画面就是它的语言,电视画面的上下衔接、画面与理解习惯的结合(如从概括到细节的画面组合方式:全景—中景—近景—特写)都需要剪辑者仔细推敲,以理论指导结合个人的逻辑体会来组合画面。因为不同的画面组合会改变因果顺序的时间,所以要一遍一遍地播放,以检验画面是否传递出新闻的意思。

广播电视新闻学更合适男生就读。且不说十来斤的摄像设备许多女生未必扛得动,就说那些视频剪辑、后期制作的技术活,许多都涉及理工科知识,虽然相对简单却也不免枯燥。如果你只有向往采访、写作的新闻理想,那么新闻学专业更适合你;如果你热爱摆弄设备,喜欢摄影摄像,选择广播电视新闻学或许会使你的学习生活更丰富多彩。

广播电视新闻学VS新闻学 篇2

在过去,电视新闻报道一直是新闻传播的主要途径,它能够直观地体现出新闻报道的内容。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媒体时代来临,传统的电视媒介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人们的精神需求。新媒体具有传播速度快、渠道多、范围广等特点,它能够在第一时间让人们及时了解新闻的内容和发展情况。尤其是在用户量较多的微信平台,人们通过微信的新闻类公众号,可以及时了解新闻内容,同时,还能够对新闻内容进行评论和分享。由此可知,微信的出现使电视这个传统的传播方式受到了一定的挑战,同时对电视媒体也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本文通过讨论微信与电视新闻报道的特性和区别,提出了将两者结合的优势。

二、微信传播与特性

微信是一款集文字、语音、视频于一身的社交通讯软件,它具有群聊、邮箱、朋友圈、摇一摇等功能,除了基本的账号加好友外,还能够扫二维码加好友。此外,还可以识别定位地址,通过附近的人,添加定位地址附近的好友。随着微信版本的更新,最新的版本又添加了红包、表情、微信支付等功能,很大程度地满足了现在人们的社交需求。微信的公众号和朋友圈是传播新闻的主要途径。它的传播速度非常快,传播范围非常广,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公众号的新闻传播平台不仅仅具有传统电视新闻媒介的新闻传播功能,它还具有分享和评论的功能,使微信用户在关注新闻内容的同时,还能对新闻内容本身进行评价,对新闻的发展趋势具有很强的推动作用。

三、电视新闻报道与微信的区别

(一)传播速度

微信具有公众号消息提醒和订阅信息更新的功能,能够及时将新闻信息传播给用户。同时,公众号具有新闻分享功能,用户可以将新闻的内容分享转发到微信朋友圈,进而使得新闻传播的范围越来越广,速度也越来越快。而传统的电视新闻报道一般是通过电视新闻节目进行传播的,它既有图像,又有声音,使新闻内容更加直观地表达出来。但是,它相对微信的新闻公众号平台来说,传播速度较慢,不能在第一时间传播新闻内容。

(二)传播渠道

微信的新闻传播渠道相对电视媒体来说较广泛,每个人都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号的平台将身边发生的新闻分享到朋友圈中,如寻人启事,病患急需用血等新闻,利用新媒体平台,让网友们给予解答和帮助。由此可以看出,微信的新闻传播渠道很广,为人们分享新闻信息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相比之下,电视媒体的传播渠道较窄,不能及时为人们身边发生的事情进行传播。

(三)传播内容

微信用户可以根据自身的喜好和兴趣,关注不同话题的新闻类公众号,进而及时得到各话题的新闻内容。一般通过微信观看新闻的步骤分三步,第一步是根据订阅新闻的标题观看新闻的大致内容,第二步是将新闻点开,观看新闻的一部分内容,最后一步就是自主选择是否点开阅读全文来对新闻的全部内容进行阅读。

四、新媒体融合视野下微信与电视新闻栏目的契合优势与反思

微信新媒体开发了全新的新闻资讯通道,发挥了网友的力量。如今,人们越来越喜欢在网上发表自己的所见所闻。这样就促使微信新闻成为重要的信息源,为记者提供了大量的新闻线索。例如,2016年4月6日“女子在北京颐和酒店被陌生男子强行拖拽”的新闻,该女子利用新媒体平台,在微博中表述了她当时的遭遇和困境,得到了高度关注。一时间,围绕该事件的各种新闻也在微信的朋友圈中不断转发。电视媒体记者通过微信这个平台收集到了该事件的各个线索,包括事件的发展情况以及网友们对该事件的看法等,然后将这些线索报道在电视媒体上。通过该事件,酒店人员加强了对房客安全的重视程度,也使我们提高了自身的保护意识。如果没有新媒体的传播方式,我们就有可能不会了解该事件,二该女子的遭遇也得不到解决。由此可知,新媒体传播已经成为当下新闻传播的重要途径,它具有传统媒介没有的参与讨论互动性。通过评论互动,新闻的话题性不断升温,讨论关注度也逐渐增强,进而扩大了新闻的内容,为电视新闻提供了更多的新闻资讯。然而,相对于新媒体来说,虽然传统媒体的新闻发布和更新缺乏及时性和参与性,但是它在新闻报道中的深度、高度和广度是新媒体所不能比拟的。另外,传统的媒体拥有更专业化的新闻传播理念,它对新闻内容的投入精力和时间更多,对新闻事件的分析观点更确切。它的权威性在受众心中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新媒体融合视野下,可以将微信与电视新闻栏目结合在一起,让两者的优势融合成一体。电视新闻可以设置新闻公众号平台,将新闻第一时间传播出去,使报道更具时效性和真实性。然后针对公众号的用户评论,在电视新闻报道中增加观众对该新闻事件的看法和观点,进而提高电视新闻的互动性和民众参与性。这种融合方式,不但能使微信和电视新闻优势互补,还能使新闻的传播效果实现最大化。

五、结语

微信的公众号平台虽然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但由于新闻类的平台较多,很容易出现新闻的重合性,使观众产生信息疲劳,进而造成观众对新闻内容的敏感度降低,深入阅读的概率变小,导致传播的效果不佳。传统的电视新闻在观众的心中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但是它缺乏与观众的互动性。因此,将微信与电视新闻报道融合在一起,先将新闻内容通过微信平台公布,了解网友对事件的关注程度和观点看法,再通过电视进行报道。这样的融合方式能够优化资源配置,真正实现媒介融合意义上的整合渠道全媒体传播。

参考文献

[1]王磊.微信:自有媒体时代新闻的良性载体[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13,25(4):55-59.

广播电视新闻学VS新闻学 篇3

门户新闻频道覆盖广

根据Alexa的数据统计(见图1),在新闻类网站/频道周均覆盖数统计排名中,位居前四位的均为门户网站的新闻频道,与第五名到第十名的新闻网站和频道形成两大阵营。虽然两大阵营内部数值没有显著差别,但阵营之间却差异巨大。

门户网站新闻频道的周均覆盖数要比其他新闻类网站和频道高出15倍至25倍之多。而且对比前几周的数据,门户网站新闻频道访问人数的增减幅度甚至达到了其他新闻网站访问人数的总和。

究其原因,首先在于门户网站更加综合全面,知名度高,并且已经培养出网民的登陆习惯,这种优势是其他新闻网站和频道无法比拟的;

仅仅发挥品牌效应显然还不够,门户网站还凭借其渠道的优势,为网民提供更多浏览新闻的路径。和讯网科技主编刘勇告诉记者,例如腾讯QQ依靠其客户端,黏住了海量的网民。那么通过客户端,腾讯在不同时段向这些网民弹出热点新闻,而且新闻弹出的时间多为网民上网的高峰期,这样一条热点新闻就可以在一瞬间吸引大批网民的关注。并且弹出新闻也是QQ新闻的覆盖量能在门户新闻网站中位居榜首的重要原因之一。另外,腾讯、新浪都有自己的微博,通过微博平台发布新闻吸引来的访问人数,也会被统计到数据当中。

此外,搜索引擎和浏览器的页面导航是网民主要的上网入口,而门户网站恰恰就守在这个入口处。互联网分析师于琳琳在接受网络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门户网站与诸多浏览器,搜索公司都有合作,很多用户习惯从类似于360,遨游等浏览器进入网页,而门户类网站都排在此类浏览器的前面。

新闻类网站更粘人

虽然在用户访问人数上,其他新闻网站与频道难以与门户网站的新闻频道相抗衡,但其并非毫无优势。同样是来源于Alexa的数据(见图2),在用户日均访问页面数方面,排在前列的则少有门户网站新闻频道的身影。

两组数据反差显著,而造成这种反差的原因,首先源于新闻的内容。像东方网、人民网都是国家重点新闻网站,因此它们的新闻频道或地方视窗上的内容显然要优于门户网站的内容;其次是许多新闻网站基于地方,有较强的地域性。因此,它们有相对稳定的用户群体,这些用户与网站的契合度也比较高,且流失率低,而网站对于百度等搜索引擎的依赖性也低,所以更加“粘”人,网民在网站中会浏览更多的内容。而在门户网站新闻频道中,凤凰网新闻之所以能在该统计中保持较高的数值,于琳琳认为正是其能从不同于国内其他网站的角度看问题,进而产出优质的新闻内容所致。

另一方面,门户网站虽然吸引了大量的网民,但其布局广,新闻频道只是它其中的一部分。例如QQ新闻在QQ所有频道中,其用户覆盖数和用户日均访问页面数均未进入三甲。

显然,门户网站的众多频道分流了网民。博客、邮件和微博成为网民最常访问的应用,而娱乐、女性以及汽车、文学等热门的频道,跟新闻频道比起来更加吸引网民的关注。而像东方网这样的新闻网站则以新闻为主打内容,其新闻频道访问量占据整个网站的45.83%,远远高于它的其他频道,相较之下,腾讯的新闻频道占整个腾讯网的百分比只有16.84%。此消彼长,门户网站的新闻频道在日均访问页面数上,便落于了下风。

抓住网民需求才能赢得博弈

新闻网站以向网民报道新闻为主旨,那么提高网站的广度与粘性,就要紧抓网民对于新闻的需求。

互联网资深观察家丁道师指出,及时性是新闻网站最关键的内容,因为互联网时代一切讲究“快”,网民需要快速的获取信息,而互联网新闻显然能满足网民的需求。因此当一个热点事件突发时,就需要考验新闻频道抢新闻的速度。在这方面门户网站依靠其强大的资源及渠道显然更占优势。

另一方面,新闻网站必须有一支执行力强的原创队伍,能对当前的热点新闻做出原创采访报道。在这方面东方网、新京报网等依托其背后的重点新闻网站以及纸媒,抢占了原创方面的优势。特别是在新闻真假难辨的当下,网民需要对新闻更真实深度的报道,因此原创性上的优势可以弥补其在及时性上的不足。对于没有新闻采访资质的门户网站新闻频道而言,则可以通过推出一系列原创频道,来增加访客的用户粘度,例如凤凰网新闻的“自由谈”,腾讯新闻的“活着”等。当然,这种方式同样适用于其他新闻网站。

广播电视新闻学 篇4

(一)初试推荐参考书

综合考试[新闻传播类]推荐参考书:

1)《文史要览》王振业等老师编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383页,定价68元,折后价57.8元

新闻学基础推荐参考书:

新闻理论部分——

2)《新闻理论》雷跃捷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定价18.8元折扣8折 售价14.8元

3)《新闻理论教程》何梓华高等教育出版社 定价23.5元 折扣85折 售价20.23元

4)《媒介批评》雷跃捷北京大学出版社 定价30元折扣85折 售价25.5元 新闻业务部分——

5)《现代新闻采访学教程》(修订二版)梁一高 中国广电定价44.5元 85折 售价37.8元

6)《新闻写作教程》刘明华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定价39元 8.5折售价33.15元

7)《新闻编辑》谭云明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定价28.8元 8折售价23.04元

8)《新闻评论与电子媒介》王振业、李舒等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定价37元 8折 售价29.6元

新闻史部分——

9)《中国新闻事业史教程》哈艳秋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定价21元 8折 售价16.8元

10)《外国新闻史教程》李磊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定价28元 8折 售价22.4元—————————————————————————————————————————————

【以上10本初试参考书打折后共计289元,一般城市加快递费后共计331元,三天左右到;边远地区和农村快递到不了,只能挂号,309元,十天左右到。】

(二)复试指定参考书(kathy提示:根据报考方向选择其中之一方向的参考书即可)

930

广播电视史 ①《中国新闻事业史教程》 哈艳秋等 中国广播电视 21 8 16.8

②《中国广播电视通史》(上/下)赵玉明 北京广播学院

③《外国新闻史教程》 李磊 中国广播电视 28 8 22.4

931

外国广播电视 ①《当代西方新闻媒体》 李良荣等 复旦大学

②《美国新闻史》 麦克尔﹒埃默里等 新华

③《世界广播发展研究》 张彩 中国传媒大学

932

广播电视新闻业务 ①《电视学系列教程》中的《电视新闻节目研究》 叶子 北京师范大学 2620.8

②《电视采访学》 叶子、赵淑萍 北京师范大学 26 8 20.8

③《纪录片创作完全手册》 何苏六等译 中国传媒大学 68 8 54.4

④《电视新闻摄影》 任金州 北京师范大学 26 8 20.8

新增复试科目:933 广播理论与实务,对应参考书:

1)《广播新闻理念与实务创新研究》 曹璐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广播新闻业务》 曹璐、吴曼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3)《动力与困窘--中国广播体制改革研究》邓炘焮 中国经济出版社

(三)如何订书?

kathy考研团队承诺参考书(除绝版的以外)都是正版新书,并享受最低折扣。

所有专业参考书可以全套购买或者单买。

如有需要请联系

QQ 563870824【加为好友后即可留言】

email kathycuc@126.com

电话***【白天短信、晚上电话,谢谢】

大家复制书名过来、说明收寄地址、电话就好!

(四)购买流程

1)你带身份证去中国农业银行汇钱到95599 8001 43345 29816,姚京秀,开户在农行北京定福庄支行; 或者去中国工商银行汇至6222 0002 0010 5694814 姚京秀。开户在朝阳支行。

[也可以用ATM机或者网上银行进行转帐]

2)汇完后抬头看一下时间,比如3:07左右,把这个时间告诉我,我从这里能够查到

3)发email到kathycuc@126.com,告诉我你的收件信息:

具体格式——

邮件标题:汇款日期时间+工行或农行+汇款金额+收件人姓名

邮件正文:

a、购买参考书内容(如广告学初试6本参考书:《文史要览》《现代广告通论》„„)b、汇款具体时间(如15:07)

c、汇款金额

d、收件详细地址(由于我们用快递,请把地址具体到城市、区、街道)

e、收件人姓名

f、收件人电话(请务必保证电话能让送件业务员联系上,可以提供两个号码,便于收件联系)

g、其他你需要补充的信息

4)kathy晚上查账后与你联系确认收到款。

5)kathy给你快递参考书,一般第二天发走快递,三四天到你手中,请注意开机接听快递电

话。

(一)初试推荐参考书

【kathy考研团队根据2010年考研大纲推荐,需要大纲可以查看本网页左侧“专业介绍”栏目】

综合考试[新闻传播类]推荐参考书:

1)《文史要览》王振业等老师编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383页,定价68元,折后价57.8元

新闻学基础推荐参考书:

新闻理论——

2)《新闻理论》雷跃捷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定价18.8元折扣8折 售价14.8元

3)《新闻理论教程》何梓华高等教育出版社 定价23.5元 折扣85折 售价20.23元

4)《媒介批评》雷跃捷北京大学出版社 定价30元折扣85折 售价25.5元 新闻业务——

5)《现代新闻采访学教程》(修订二版)梁一高 中国广电定价44.5元 85折 售价37.8元

6)《新闻写作教程》刘明华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定价39元 8.5折售价33.15元

7)《新闻编辑》谭云明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定价28.8元 8折售价23.04元

8)《新闻评论与电子媒介》王振业、李舒等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定价37元 8折 售价29.6元

新闻史——

9)《中国新闻事业史教程》哈艳秋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定价21元 8折 售价16.8元

10)《外国新闻史教程》李磊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定价28元 8折 售价22.4元—————————————————————————————————————————————

【以上10本初试参考书打折后共计289元,一般城市加快递费后共计331元,三天左右到;边远地区和农村快递到不了,只能挂号,309元,十天左右到。】

广播电视新闻学6页 篇5

第一章

(一)电视新闻界说

以现代电视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音、画面为传播符号,对新近发生或正在发生、发现的事实的报导

(我国电视新闻的发展):

《图片报道》中国电视新闻发展最初形态

《简明新闻》口播

《电视新闻》

1978年1月1日《新闻联播》正式开播

1993年《东方时空》

1994年《焦点访谈》

1996年5月《新闻调查》

(二)现代电视新闻传播理念

时效意识、现场意识、受众意识、策划意识、品牌意识、互动意识

1、时效意识

时效性是新闻的生命,也是衡量新闻价值的首要指数

实现新闻滚动播出,字幕新闻,新闻现场直播

2、现场意识

报道时要有“我在场”的观念;

意义(重要性)记者介入现场的早晚决定了新闻的时效性;记者在现场媒体权威性的体现;新闻现场是新闻感染力和记者魅力的载体

3、受众意识

树立起科学的受众观念;受众对媒体的接受时群体归属感的影响;处理好大众化媚俗化娱乐化之间关系

第三章

(一)电视新闻的共性规律【重点】

1、及时

(1)时效性决定新闻价值大小的重要因素,时效性是指新闻报道产生应有社会效果的时

间限度,在什么时间范围内,新闻才有传播效果,才有价值

(2)时效性包括时新性和时宜性

时新性新闻应是时间上最新的报道

时宜性指当前形势下最适合需要的报道,即适宜时势需要的报道

新闻规律与宣传规律相结合,报道速度与报道效果结合(3)新闻时效的把握【了解】

事件性新闻:时新性 国内外所关注的重大新闻事件

非事件性新闻:时宜性 观众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社会现象的报道

2、真实

(1)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力(2)事实真实(3)本质真实

(4)表现手法真实画面形象真实;画面组接真实;声画结合真实

3、客观

(1)客观性界说

新闻的客观性原则是指“新闻报道要尊重客观事实,按照事物本来面目来反映它。”

(2)客观报道的要素

平衡公正地呈现一个议题中各方面手法;正确与真实的报道;呈现所有主要的相关要点;将事实与意见分开,但将意见视为相关;将记者本身态度、意见,或涉入的影响减至最低;避免偏颇、怨恨以及迂回的言论

4、公正(社会性)

(二)新闻价值新闻价值是选择和衡量新闻事实的客观标准。

选择记者对事实的选择,编辑编排节目时对来自记者报道的选择、衡量,也是指

受众对新闻的选择。

衡量包含了新闻传播以后社会的反响、效果。

新闻价值要素【了解】

(1)时间性

(2)新鲜性首创的事物;有特点的事物;奇异事物

(3)重要性政治上重要;事实和群众的关系;事实和实际生活的关系;人物

影响力;变动程度

(4)接近性:地理接近;心理接近

(三)新闻必须以人为本,这是每个电视记者都必须遵循的基本理念,这就要求记者必须以

“三贴近”为原则。“三贴近”是对新闻价值的回归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第四章

1、信息——观众期望值

电视新闻报道的取材原则【了解】:

获得信息,满足观众对新闻报道内容上的期望值,力求传播观众欲知又未知的信息

(1)扩大信息源

把单纯的新闻事实的报道扩展到有关知识的传播,满足观众的求知欲和欣赏心理

(2)增加信息量每一条新闻每一个新闻节目中包含的信息的多少

(3)畅通信息流通渠道

2、情感——报道兴奋点

(1)情感因素意义增强新闻的感染力,可视性

(2)挖掘事实的情感情感的物化(情感与物的具象结合,给物以情感因素)

个性化语言趣味性的情节细节

(3)记者的情感能唤起观众的情感,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

事实→记者感知→创作激情→报道情感→观众情绪→观众观赏情绪→社会效果

3、个性——传播人格化避免千篇一律

(1)报道主体是人(2)人物形象个性化处理好群像与个性化的关系(3)人格化传播

第五章

(一)立体信息传播

实际操作【重点】

1、重视同期声运用

同期声是指伴随画面对象而存在的声音,包括记者在现场报道、采访的语言,被采访对

象向记者反映、提供情况的语言,以及新闻现场人与物所发出的声音,即效果声

2、重视非语言符号的信息传播

伴随着人物同期声讲话的手势、动作、神态、表情、语气、语调,乃至空间环境、氛围

(二)直观形象思维

电视新闻形象直观性的优势,要求记者要拥有直观形象思维,要善于以此在现场捕捉 典型的细节、情节,以连续的形象去构思新闻

第六章

电视新闻报道方式口播新闻、图片新闻、影响新闻、字幕新闻、现场报道、连线报道

【重点】现场报道

(一)概念电视记者在新闻事件现场,面向摄像机(观众),以采访记者、目击者或参与者身份作出图像的报道。

(二)现场报道优势P155

 时效性强

 信息量大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同时传播

 情感的交流(新闻特定的现场和气氛)

 现场感强现场感是新闻客观现场在记者和观众心理引起

记者的报道把观众带到现场,观众更能强烈的感受到身临其境的参与

感,从而增强报道的真实性、可视性

选择好报道的背景空间,事实材料,采访对象,采访的语言,采访的方式,把握好自身形象

 可信性强

 可视性强

 结构作用

(三)现场报道通常伴随着电视记者在新闻现场的采访现场报道同其他电视新闻报道方式的最大差区别在于有记者的出镜和大量的同期声采访

第七章

(一)消息类新闻概念

消息新闻是对新近或正在发生的,对公众具有知悉意义的事实作简短迅速的报道。消息新闻通常存在于某一新闻栏目中,以消息总汇的形式出现。

特点:

1、快速以最快速度传送新闻

2、简短

3、广泛(1)调整节目的立足点(2)认真研究客观实际(3)深入生活

4、鲜活活泼、生动,有较强的可视性

【了解】独家新闻

 抢先刊载或首先发布独自一家报道的新闻。具有特殊的新闻价值和一定的权威性。 高度概括事实的本质,社会影响更普遍,启迪人心更深刻,指导作用更明显等因素。 培养新闻敏感性。

第八章【重点】

(一)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概念

 深度报道是相对于动态性报道而言,是对事件、事态做深层次的剖析

 深度报道借声画形象地对重大新闻事件,重要的有影响的社会问题、现象做有分

析、解释、归纳、预测的报道形式

 深度报道在时间上不仅要报道现在,追溯既往,预测未来;在地点上一定要报道

现场,还要注意到地点的延伸和波及;在人物上不仅要采访当事人,还要采访直接、间接的有关人员;在新闻事实上要尽量收集有关的情况和细节;在原因经过上不仅要说明新闻发生的来龙去脉,还要说明其意义,预见事件的发展和影响。

(二)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特点【了解】

1、立体化、多层次的剖析

立体化报道要求体现事物相互之间较为复杂的关系,要对事物横向和纵向的开拓、比较。背景材料的运用。

2、理性思辨色彩

构思严密,有逻辑力量。通过记者、编辑对事实的宏观把握,精心选择材料,以生动感人、有说服力的微观事实,对事实作深层的理性思索,让观众从中悟出道理、

3、表现手法多样

4、传播效果显著

(三)深度报道的要求

A.现代新闻观念(现代新闻涵义的拓展;思维方式的现代化;现代新闻报道)

B.深入采访挖掘

C.沟通交流意识

P231表格(每点进行阐述)【重点】

第十一章【重点】

(一)调查性报道的概念:就某一新闻事件或群众关心的问题进行专题调查研究报道

调查性报道是调查节目中最核心、最有调查个性的报道

(二)调查性新闻报道的选题原则

1、重大性

对社会具有重大极大危害,与人们正常生活格格不入的事件酒后驾车

政府部门或官员对于公共权力的滥用反黑

企业和政府关系以及投资环境环境污染

2、公共性农民问题是核心问题;城市人群生存状况;能够引起人们情感诉求的题材

3、独家性

4、故事性

选题要有重大的社会意义,能够引起社会反响与人们的反思;关注与公众利益有密切关系、公众十分关注,且具有一定时效的事件与现象;要注重时机,讲究效果;强调选题的隐秘性、独家性;故事化叙述与舆论监督的结合逐渐成为一种趋势

(三)调查性报道的叙事方法【重点】

1、明晰的叙事主线

以事件的发展过程为叙事主线

以记者调查进程确立叙事主线,使观众有更深刻的现场感、参与感,使调查过程更具魅力

2、合理的结构布局

40分钟节目分成若干个小节,每一个环节都有相对集中的主题,为节目思想服务 节目中穿插导视

3、吸引人的悬念设置

将大悬念分解为若干悬念、悬念设置把握观众的心理,代表观众提出问题

4、核心的调查取证

独立调查;质疑思辨;收集证据

调查记者的独立调查行为是构成调查性报道的基础

第九章

(一)连续报道

概念对正在发生、发展中的新闻事件及所追踪事态,进行及时而又持续的报道 特点(1)报道时新性(2)内容连续性(3)事件完整性

(4)层次递进性(5)信息广博性(6)效果显著性

(二)系列报道

概念系列报道是围绕同一新闻主题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做多次、连续的报道 特点(1)主题同一性(2)传播系统性(3)信息密集化

第十章

(一)专题节目类型典型报道;事件的现场报道;重大事件的综述回顾(常用)

(二)思辨性报道类别和特点【重点】

意义通过对多种事物的分析和综合、归纳和演绎、比较和鉴别、抽象和概括,从而抽取

事物本质属性,形成对事物的理性认识,得出新的观点、见解,给观众以思想启迪 分析和综合是新闻工作者的基本思维方法

类别

1、分析性报道对为什么的分析

2、解释性报道解疑释惑

3、调查性报道 特点(1)重在新观念(2)用事实说理(3)符合思维规律(4)调查研究的成果

(三)现代电视新闻专题节目报道的创作规律与走向

1、题材结构故事化

2、叙事方法情感化

3、人物展示个性化

第十二章

本章重点P3421、2、第十三章

(一)新闻评论节目

概念评论类电视新闻是评论者、评论集体或电视机构对当前有普遍意义的事件、问题或

社会现象表示的意见和态度发议论、讲道理

特点(1)新闻性对新闻事件、事态进行论述、评议,讲究新闻性、时效性

挖掘新思想、新观念

(2)社会性节目的群众性

(3)政论性电视新闻评论的旗帜

(4)指导性导向性

第十四章重大事件报道

重大事件是人们对题材重大、波及范围广、群众关注度高、影响比较深远的新闻事件的总称概念重大事件特别报道就是综合运用多种电视节目形态,结合不同的电视表现手段,对正在发生或已经发生的特别重大的有影响的事件作详尽、深入、全面的立体化的报道

目的重大事件特别报道是满足公众知情权的需要,是提高政府透明度的需要,也是树立媒体公信力的需要

特点聚焦重大题材、信息资源整合、传播效果显著

重大事件特别报道是一种全方位立体化报道

第十五章

电视新闻现场直播有节目播出的直播,以及重大事件的直播

(一)重大事件的直播

概念重大事件的现场直播,是电视记者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以完全纪实的手法把现场情景边报道、边摄录、边同步播出播出过程,报道与播出同步进行

(二)现场直播的优势(特点)共时同步;现场纪实;过程体验;创作的一次性

(三)现场直播的策划

预知新闻事件即将发生时,在充分认识、预测所要报道的新闻事实基础上,以受众的心理需求为依据,以同步报道新闻现场及相关背景资料的有机整合为内容,以达到预期传播效果为目的,对报道方式、人员组织、设备调度、摄制播出等诸多环节进行系统统筹精心准备的过程;是在充分尊重事实的基础上通过最大可能地发挥报道者的能动性对现场新闻事实以全方位、立体化的呈现,以获得最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具体的可操作性行为

(四)现场直播策划过程具体的运作

1、确立主题定位和报道思想

2、确定直播报道的内容

3、制定具体的直播报道计划

4、制定技术以及后勤保障方案

(五)现场直播策划的必要性

1、正确引导舆论的需要

2、适应媒介竞争的需要

3、整合和传播信息的需要

广播电视新闻学求职信 篇6

广播电视新闻学求职信由大学生个人简历网为您提供。请详细阅读应届生个人求职信例文为参考资料,在求职中你知道大学生的求职信范文怎样写的吗。许多求职者都在为写求职简历而烦恼,现在大学生个人简历网提供一份标准个人简历模板表格为参考,注意写简历时请以自己的真实情况填写。

尊敬的领导:

您好!

非常荣幸您能够在百忙之中阅览到我的这一篇求职信,我毕业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所学专业是广播电视新闻学。现自身虽没有多年的工作经验,但丰富的校外实习经历让我倍觉自己在过硬的专业基础上有更多的示展空间。

大学期间我主修新闻写作、报纸编辑、广告策划与创意、电视编导、电视主持、摄影摄像等课程。在校外曾参加过计算机一级基础学习和相关的电脑软件培训,有photo-shop8.0 、3dmax等,在此基础上所学的专业课---非线性编辑、三维动画与制作更扎实牢靠。

在学习的同时,我没有忽略自身素质的锻炼与提高,大一、大二我分别从事过家教与促销工作,这其中,炼就了我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与他人沟通的水平。

除了学习和工作以外,我没有忘记与同学打成一片,大学期间多姿多彩的社团活动及校园各种英语口语竞赛及征文比赛,其中有成有败,但它造就了我勇往直前、永不退缩的品质。

毕业前夕,在广东省湛江市赤坎尺度广告有限公司的那三个月的实习让我得以与社会全面接触,同时认清了自身社会经验的不足、理论知识与实践相脱结的弊病。然而三个月的历练也让我熟悉了房地产广告的策划与文案写作的全过程。使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游刃有余!

通过了解,得知贵处在某些方面有我展示的空间,让我有信心投上此份简历!

广播电视新闻学VS新闻学 篇7

因此, 积极探索、大胆改革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实践教学方法模式, 对于我们培养应用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此基础上, 找出适合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模式, 为实践教学方法改革探索出一条新路子。

一、普通高校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实践教学现状与特点

从地方院校的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总体来看, 实践教学的现状存在以下问题:

(一) 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培养的学生“上手快, 后劲不足”

事实上, 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学生从入学开始就不太重视理论基础知识的训练与学习, 更为注重的是如何拿起摄像机、照相机直接进入实践环节。一部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还不够深刻, 觉得课堂上的教学比较死板, 没有自己发挥的空间, 所以出现没有扎实理论支撑下的盲目实践导致了上手比较快, 然而时间一长就暴露了后劲不足的缺点。

(二) 师资业界经验不足, 实践教学意识薄弱

大多数普通本科院校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教师来自于各个高校刚刚毕业的研究生, 没有更多的媒体实践经验, 所以对学生在实践教学方面的指导具有很强的限制性。加之没有更多的在职或者挂职的机会, 使得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指导陷入了盲区。

(三) 教学投入不足, 实验设备紧张, 实践基地开拓难度大

在教学投入方面更是显得不足。一般的本科院校都是从过去的专科学校升级而来, 尤其是大多数本科院校的广播电视新闻专业是新办专业, 在设备投入方面显得尤为不足。很多院校还保留着模拟的机器设备, 新的数字设备的投入很少。近几年来, 中央与地方院校共建的实验项目所增加的机器设备也不能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有的资源共享的设备几个专业共用, 也是杯水车薪。

(四) 实践教学体系不规范

对于构建的实践教学体系还停留在“摸着石头过河”阶段, 每年的人才培养方案都在不断修改与变动, 使得实践教学的体系没有完全构建成形。只是宏观上有了大的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 如专业见习、专业实习、毕业论文 (设计) 等, 在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建设上还存在不稳定的因素。

所以, 有必要对普通高校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实践教学进行改革和探索。

二、构建普通高校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新体系, 探索出实践教学改革的新路子

(一) 更新观念, 形成共识, 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理论框架

首先, 在观念上要更新。过去的实践教学体系已经跟不上飞速发展的广播电视事业的需要, 尤其在当今大媒体的环境下, 应该把广播电视新闻学的实践教学改革理念与大媒体对接, 放在广阔的大媒体背景下去思考, 形成广泛的共识, 真正地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理论框架。

以地处湘西南的湖南科技学院来说, 为构建较为科学的实践教学理论框架, 在实践教学的环节上制订了具体的科学的方案和措施。实践教学内容体系主要包括六个方面:

一是专业课教学中的实践、实训课, 如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基础写作、新闻写作、新闻采访、新闻编辑、新闻评论等课程, 在广播电视新闻学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中, 都明确规定了理论讲授课、实践实训课, 并且要求教师把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和课上、课下的实践实训操作的环节紧密地结合起来。理论课堂融入了实践课的内容, 让学生在理论中升华;实践实训课程将理论知识加以延伸和运用, 使学生在实践实训中得到提高和锻炼。

二是实践实训课。针对可操作性强的技能课程, 在教学课程体系中设置为职业技能课, 在原有理论课的基础上, 针对技能开设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专门课程, 如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中的非线性编辑、摄像机的维护与使用、新闻摄影中的照相机等。合理地安排适当的时间进行实训课程, 从而保证学生有一定的动手操作机会, 锻炼学生的实践实训能力, 使其更加适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

三是专业见习。专业见习又可分为校内专业见习和校外专业见习。校内专业见习主要是在校内的宣传部主办的校园网络电视台、校园新闻网、校报、校园电台、教育实验电视台等校内媒体进行的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一切见习活动。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学生在指定教师指导下, 参与策划, 从事记者、编辑、播音员等工作, 参与所有校内媒体的实践教学活动。

校外专业见习是在学校指定的专业老师的指导下, 组织学生深入社会大课堂, 选择比较典型的事件和人物, 进行集中见习综合采访活动, 如“走进社会主义新农村”、“走进瑶寨”、“走进潇湘河畔最美丽的村庄”等综合采访活动。学生根据指导老师的建议, 分成若干个实践实训小组, 经过策划, 分工协作, 留下很多优秀作品。这种现场实践, 学生获益良多。

四是专业实习。这是对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所获得的实践能力的全面检阅。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 专业实习的难度也越来越大。要实现专业实习的目的, 必须坚持系 (院) 安排与学生自我寻找实习单位相结合的原则, 且把实习与就业结合起来。同时, 按地域分布情况把学生编成若干个实习小组, 分别选派专业教师进行指导。

五是毕业论文。在毕业论文的写作中, 较有效的办法是把毕业论文的写作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大学三年级时有意识、有目的地阅读一组书, 系 (院) 应提供阅读参考书目, 教师做阅读辅导报告, 要求学生边读边做好阅读笔记, 并针对自己的阅读情况大致确定选题方向;第二阶段, 确定自己的论文选题, 再根据自己的论文选题去搜集材料, 并详细做好笔记, 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 确定写作提纲;第三阶段就是论文的写作、修改和定稿。在这几个过程中, 指导教师在履行指导和监督职责时主要是注意收集、检查学生的阅读笔记和论文的初稿、修改稿, 以作为最后评定等级的依据。同时, 在这个环节中还进行了论文的改革, 把毕业设计作为改革的主要内容进行大胆尝试, 也取得了初步的成绩。

六是聘请具有丰富经验的媒体资深记者和编辑作为客座教授, 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到学校进行兼职授课, 让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学生及时了解广播电视媒体最新的前沿动态, 从而进一步地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互动。

在这六个方面中, 专业课中的实践课穿插在课堂教学中;实验、实训课是为了强化某项实践操作的技能;专业见习中的校内见习则让学生自主选择, 没有课时的绝对限定, 根据需要可以随时调整;校外见习一般每学期一周, 要求学生必须参加并交出规定的作业, 但鉴于实际情况, 专业实习则安排在第八学期, 为期16周;毕业论文准备期在第三学年, 真正写作期在第八学期;聘请媒体一线资深记者、编辑为兼职教师, 不定期地前来讲学则贯穿大学四年的始终。它们既相互区别, 又互为联系, 各有侧重, 辅之以相应的目标要求, 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构成了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的主要内容。

(二) 加强通识教育实训, 解决学生“上手快, 后劲不足”的问题

在实践教学环节上, 普通高校的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应该不断加强通识教育的实训环节, 以解决学生“上手快, 后劲不足”的问题。我们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上, 就专门设计了一个以传媒素质培养为基础, 以实践能力提高为中心的开放式课程体系。具体来讲就是形成了学科通识基础平台 (1年) 、专业基础平台 (1年) 和专业方向拓展与实践 (2年) 的培养模式。即第一学年以人文素养和科学知识学习为主, 第二学年以学科基础理论和学科基础实践学习为主, 第三学年以专业实践学习为主, 第四学年以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为主。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设置了新媒体传播、媒体创意与策划等应用型专业选修方向, 突出了头两年“重基础、宽口径”, 后两年“重专业、强实践”的优势特点, 整个教学培养方案中实践课程比例达到40%。并且, 随着教育实践的发展和办学经验的积累, 每一年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要修订调整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形成人才培养方案的“动态完善机制”。实践教学课程建设还紧跟经济社会发展步伐, 不断开设新课程和特色课程, 增加这些课程的实践环节。同时, 强调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更新, 效果比较明显。

(三) 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与实施力度

在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上, 普通高校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首先应该实施课堂实践教学改革体系, 制定较为合理科学的、符合专业特色的管理系统, 并把这个体系纳入整个的教学管理之中, 成为重要的组成比分;其次, 充分运用校内外实习基地的便利条件和优越的设施, 尽可能地在较短的时间内培养一批实践动手能力较强、后劲足的应用型人才;最后, 利用学生创业实践基地的发展与完善, 为学生实践教学创造一个自我发展的平台, 实现个人素质的不断拓展。

总之, 实践教学是整个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尤其是对于实践性、可操作性较强的普通高校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来说, 更应该进行科学合理的构建, 形成一套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从课程体系构建, 到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施, 每一个细节都要做科学的规划, 并在实践中不断地修改完善, 以适应飞速发展的大媒体下广播电视事业的需要。同时, 更重要的是要树立大传媒的理念, 把普通高校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实践教学放在现代多媒体的环境下进行合理的构建, 使之更加科学合理, 为同类专业找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本文系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普通高校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实践教学方法改革研究” (项目编号:2010年371号) 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艾美华.大学生应用文写作训练多元模式[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 2010 (6) .

[2]李忠昌, 周宏刚.地方高校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析[J].今传媒, 2009 (5) .

[3]柳青.我国与乌克兰新闻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D].湖南师范大学, 2009.

[4]邵碧玉.新时期中国新闻教育革新浅论[D].南昌大学, 2007.

浅谈广播新闻特点及新闻竞争力 篇8

【关键词】广播新闻 先声夺人

新闻是广播电台的立台之本。在当今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在与报纸、电视、网络博弈的过程中,广播新闻如不发挥其自身快速、及时、现场感强的特点,就会在传媒业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失去克敌致胜的重要砝码。反之,作为广播记者如能做到先声夺人,充分发挥广播新闻的自身优势,将是广播记者提高自信心,赢得听众、赢得竞争的重要手段。

先声夺人声为先

报纸、电视和广播都是当今的主流媒体,从传播内容和信息的媒介与符号看,报纸主要靠文字、图片,电视主要靠声音和画面,广播则要靠声音。音响对广播新闻的生命意义在于:带“音响”的广播新闻具有直觉性品格,能为受众带来现场感受,能提高广播新闻的可信度和增强广播新闻的感染力,所以,努力发挥广播新闻中音响的作用是广播与其他媒体争夺受众的一个重要手段。先声夺人声为先是“扬独家优势”的重要体现,是广播的活力和灵魂所在。

广播新闻中音响主要由环境音响、记者现场播报和采访对象同期声三种。音响处理得好,可以通过声音塑造出空间的立体感,强烈的真实感和现场感,使新闻更具时效性。作为广播新闻,应该大量采用丰富多彩的声音来展现。2005年,我在巢湖市区的巢湖路上注意到数以万计的麻雀聚集在此,叽叽喳喳的叫声超过了车水马龙的喧嚣声,我当即用采访机录下这欢快的叫声,采访这里的市民,并就这一现象采访了林业局,得知由于城市绿化面积增多,生态环境有了改善,不仅麻雀数量增多,而且其它野生鸟类也在增多,鸟类和人类和谐共处的情景可以经常看到。此报道当时便被安徽人民广播电台《江淮传真》采用。这里,自然、新鲜的音响无疑增添了报道的魅力。

先声夺人贵在先

“抢时间”是新闻媒体共同遵循的竞争原则。广播仅凭借着声音,仍能在其它媒体的冲击之下站稳脚跟,是因为它不仅能用声音创造出最丰富最复杂的世界,而且它具备传播方式最快捷,与市场经济高效率、快节奏的要求相吻合的优势,快速、及时、以先声夺人就能有效提高广播的收听率。作为广播记者,要牢固树立时效观念,“先”字当头,在传播渠道多样化特别是互联网相当发达的今天,热点新闻特别是突发事件新闻,对社会每个角落都有极强的传播能力,对此,广播记者就要主动出击,尽量在第一时间作出反应。今年1月5日晚,巢湖一小区发生绑架案,全市上下十分关注,巢湖市公安局经过40小时的艰苦侦查,于1月7日零时许,成功破获这起案件。当天下午三点多,巢湖公安局发布了这一消息,我便立即赶去采访,当晚巢湖新闻和安徽人民广播电台《晚间新闻网》都采用了这篇消息,而其它媒体均在第二天才见报。

先声夺人夺在巧

一条新闻是否鲜明清晰,与记者取材有很大关系,广播新闻首先要适应听众“听”的需求,让听众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尤其是广播通讯,要巧妙运用最能触动听众心灵的情节和细节,这就要求广播记者会巧选材料,精心剪裁。几年前,我曾采访过荣获我市首届十佳市民的管邵仲老人,他将毕生精力用在为孩子们做志愿服务,日常生活中他十分简朴,一年到头总是穿着一套藏青蓝的运动衫,一双十几元的运动鞋竟缝补穿了几年。在印尼海啸发生后,他毫不犹豫地向政府捐赠了几千元,这一细节的巧妙再现,令人听得感动难忘,使通讯为之生色。2006年秋,我在巢湖岸边散步,发现当年的野生菱角长势喜人,经过深入采访得知,“十五”期间,巢湖流域共组织了43个水污染防治项目,投资达40多亿元,水质有了改善,许多水生植物的生存环境也得到了恢复。录音报道《巢湖水质改善,野生菱角长势喜人》以小见大,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10月4日的《全国新闻联播》播出后,增加了全国听众对巢湖的认识。

先声夺人研究人

广播听众涉及面广、层次多。这就需要广播记者在大俗大雅之间云游,研究听众,走到自己的目标听众群中去,倾听他们,理解他们,分析他们,以贴近平民需要、反映平民诉求、展现人文关怀为己任,将着眼点向具有民生内容、民本取向、平民视角的“民生新闻”转移,“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力求表现百姓的衣食住行、柴米油盐,特别是生活中的新奇事件。

事实上国家每一项政策的出台都与民生息息相关,媒体的职责就是将这些“国计”用老百姓易懂爱听的方式表述出来,帮助他们理解大政方针,听取他们的反映,将对百姓的关注自觉融入新闻的采编之中,从而将中央对新闻工作者提出的“三贴近”的要求切实落到实处,真正使广播成为“党和政府喉舌”、“百姓代言人”。

总之,广播记者应该利用和发挥好广播的独特优势,发挥其快速及时的特点,增强“音响”意识,以声见长,让广播新闻焕发活力,让广播新闻先声夺人。■

广播电视新闻学毕业论文选题 篇9

本专业选题要求紧靠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课程体系,要新、具体、尽量与和谐社会有关。以下选题仅供参考,希望大家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进行选题与写作,特别强调的是选题不要太大。

1.推动我国传媒产业化是历史的必然

2.我国社会节目制作公司的生态环境研究

3.试析我国省级卫星频道的特色化经营

4.频道专业化带给城市台的机遇与困惑

5.试析城市电视台的发展空间

6.辩证看待“收视率”

7.《哈利·波特》营销案例专项研究

8.女性杂志营销策略研究

9.网络媒体的社会责任和经济利益的关系

10.论广告的舆论引导

11.媒介:打开公共空间——论当前中国大众传媒的公共性

12.加入WTO之后的中国传媒改革

13.谁之自由?何种权利?——对新闻自由合法性的思考

14.对媒介集团化发展的思考

15.女性主义与大众传媒

16.国际传播条件下的“媒介帝国主义”及文化殖民问题

17.广告传播告知性和艺术性关系初探

18.省级卫视频道新闻节目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19.西方媒介集团的演变与发展趋势

20.国外著名媒介人物研究(可选某个或某类人物就其传播观、传播活动等进行

影响研究)

21.在集团化、数字化、高科技背景下广播电视的发展趋势研究

22.当代中国大众媒介与社会发展

23.传媒现代化研究

24.农民工问题报道中媒体的社会伦理角色定位

25.论弱势群体的媒体话语权

26.媒介公共关系研究

27.视觉文化传播中的全球化与本土化

28.新媒体与视觉文化传播

29.视觉文化与传播的个案研究:透过某一类作品或某一作品,透过某一群创作

者或某一创作者的深入剖析,以凸现视觉文化和视觉文化传播的新走向。

30.电视栏目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31.电视广告的创意与表达

32.传媒产业的内涵及其特点研究

33.传媒核心竞争力研究

34.媒体品牌价值的建构

35.媒体生产经营的特点研究

36.受众注意力与传媒影响力关系的研究

37.当代大学生消费观念研究

38.电视广告对儿童的影响

39.我国房地产开发企业虚假广告行为及其规制

40.数码影像时代新闻摄影的挑战与对策

41.当前新闻摄影记者工作状况调查与研究

42.新闻摄影记者职业特点研究

43.新闻摄影的内容与形式研究

44.当代政治新闻报道的弊端及对策

45.当代经济新闻报道的弊端及对策

46.当代体育新闻报道的弊端及对策

47.当代文化新闻报道的弊端及对策

48.当代娱乐新闻报道的弊端及对策

49.当代教育新闻报道的弊端及对策

50.试析报纸发行量的信息不对称性

51.浅论报纸发行定价与发行量的辨证关系

52.对《环球时报》经营模式的一些思考

53.地市级党报的广告经营初探

54.试论电视新闻的传播符号

55.网络新闻传播中的图片

56.论新闻传播者的现代意识

57.高校新闻传播教育发展探析

58.我国数字电视发展的盈利模式探析

59.我国动画产业发展思路探析

60.电视公益广告的创意分析

61.“民生新闻“的价值取向分析

62.直接引语在新闻写作中的作用分析

63.细节对导语写作的重要性探析

64.我国党报生存策略分析

65.梁启超新闻思想对当今传媒的启示

66.中外讣闻报道的对比分析

67.从”超级女声“看我国电视娱乐节目的定位

68.从”制播分离“看电视媒体的经营策略

69.我国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70.网络新闻目前发展中的瓶颈及对策

71.试论时评的发展脉络及趋势

72.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改革研究

73.博客现象研究

74.中国网络知识产权现象及前景分析

75.网络新闻编辑与报纸编辑比较分析

76.网络作品版权保护问题研究

77.中国网络电视的现状及前景分析

78.网络流媒体技术发展研究

79.报纸媒体受众心理研究

80.电视媒体受众心理研究

81.网络媒体受众心理研究

82.媒体受众心理的比较研究

83.针对受众的不同性别,年龄,职业等个人特征的传播效果研究

84.对新闻娱乐化的辩证批判

85.专业频道细分化与反细分化的竞争对策研究

86.论我国传媒集团的产业与发展对策

87.新闻娱乐化现象探析

88.论方言电视节目的兴起

89.报纸经济报道的可读性研究

90.科技报道中存在的非科学现象研究

91.《南方都市报》时评版研究

92.论网络传播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93.新时期典型报道发展研究

94.国内报纸新闻报道中的女性歧视问题研究

95.电视栏目营销的问题与对策

96.”超级女声“营销得失论

97.试析经济新闻的”物化“与”人化“

98.谈新闻采写中的人本理念

99.试析解读新闻中的”解“

100.论工作通讯的”研究性“趋势

101.新闻发现与综合新闻

102.工作报道与时政新闻

103.电视新闻评论的媒介特征与体裁特征

104.试析生活服务类报纸的”看点"与品位

105.传媒发展与媒介经营管理人才

106.大众化报刊的定价策略分析

107.频道品牌战略与电视发展

108.网上消费群体和购买行为分析

109.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优势互补与整合110.论采访的技巧

111.评析新闻娱乐化现象

112.新闻标题中的语言艺术

113.新时期新闻评论的文风

114.记者社会责任论

115.评“用事实说话”

116.当前经济报道得与失

117.论报刊的市场化

118.谈报纸的批评报道

119.试论新闻的真实性

120.论新闻的指导性

121.试论报纸的服务功能

122.舆论引导之我见

123.试论报刊的舆论监督

124.新闻传播效果论

125.近代新闻思想研究

126.晚报与日报比较谈

127.论当前我国新闻记者的素质

128.中外新闻思想之比较

129.论新闻客观性

130.新闻记者的调查研究

131.新闻采访与一般调查研究异同论

132.记者的新闻敏感

133.试论记者的观察

134.记者的道德修养

135.记者的知识结构

136.采访心理学研究

137.试论记者工作的任务

138.采访技术初探

139.略谈采访如何深化

140.记者的资料积累

141.名记者采写经验探讨

142.略论新闻导语

143.新闻背景初探

144.新闻结构探讨

145.新闻是用事实说话的艺术

146.略论人物通讯

147.工作通讯写作与创新

148.浅谈通讯中的情节和细节

149.试论人物通讯中的情节与细节

150.试论新闻特写

151.调查报告的特点和写作研究

152.信息与新闻写作

153.试论新闻语言

154.略论通讯的特征及表现手法

155.新闻报告方式演进分析

156.科技新闻与人文关怀

157.通讯写作新样式初探

158.批评性事件浅议

159.试论“倒金字塔”结构在当今新闻写作中重要作用及改进思路

160.重视自身规律,把握社会对信息需求的丰富性??对短新闻报道方式改革的一点思考

161.试探阐释性报道中动态信息的契机作用和强化方式

162.发挥栏目优势,“短、精、快”写述评新思路初探之一

163.专业知识、思辩能力、人情味??试论体育新闻的深度报道

164.科技报道主体的受众意识对传播效果的重要影响

165.对新闻背景的哲学思考及背景材料运用方式初探

166.试论访谈式报道之“观点与材料结合”的独特性

167.不同专业报道之背景材料运用原则比较谈

168.专栏记者的哲学修养和政治品位??由李普曼想到“政治家办报”169.访谈式专题报道发展前景及隐忧

170.试论评论的选题

171.评论写作的情理与文采

172.谈小言论的特点与写作

173.报纸短评初探

174.报刊署名评论特色小论

175.试论评论语言的形象化

176.评论写作论证的技法

177.试论新闻评论的历史沿革

178.广播电视评论专题研究

179.新闻编辑的功能

180.近几年报纸版面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181.新闻编辑与受众心理

182.集纳专栏研究

183.试论编辑技巧

184.新闻标题制作的原则与艺术

185.编辑与作者关系研究

186.新形势下新闻编辑素质的嬗变

187.网络传播对新闻编辑的影响

188.编辑策划研究

189.编辑与受众关系研究

190.略论广播新闻的优势和弱点

191.试论广播新闻的语言

192.采编播合一是广播新闻改革的趋势

193.电视新闻如何扬长避短发挥优势

194.电视新闻的深度报道初探

195.试谈电视节目主持人和主持人节目

196.电视新闻的声画合一与解说词写作

197.广播电视舆论作用初探

198.广播电视新闻现状与趋势

199.电视对社会文化与心理的影响

200.分析谈话节目的语言特点

201.电视隐性采访的是与非

202.电视评论节目的特点

203.论“焦点访谈”的权利与权力

204.广播电视受众观念变化之我见

205.网络传播对传统媒介的影响

206.电视该如何加强节目的互动性

207.电视谈话节目的人际性问题

208.形象性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作用

209.电视评论节目的主客观兼容性问题

210.广播电视新闻导语写作特点研究

211.爱德华·默罗与现场直播

212.BBC的体制改革对公共广播电视的意义213.CNN对我们的启迪

214.电视广告语言研究

215.新闻媒介形象的传达

216.媒介形象的确立与塑造

217.新闻标题特色研究

218.现场短新闻的现场感

219.新闻评论的社会作用

220.无产阶级新闻评论的特点

221.短评的特点和写作

222.浅说中国广播事业的发展及影响

223.国际广播和国际电视对当今全球的影响224.著名女记者节目主持人法拉奇成功奥秘探析225.编辑思想与报纸版面

226.编辑的自身建设和修养

227.谈谈稿件修改的基本功

228.版面的语言与受众心理

229.地方企业报的发展趋势

230.论突发性新闻照片的社会价值

231.摄影记者的业务素质

232.新闻照片的社会功能

233.四个媒介的广告特性比较研究

234.广播电视受众的视听心理分析

235.电视记者的创作思维

236.谈广播节目设置

237.关于广播语言特色的探讨

238.广播节目编排艺术

239论广播(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的素质 24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如何坚持新闻的党性原则241.如何从根本上保证新闻真实

242.试论新闻敏感与新闻工作责任感的关系243.漫谈记者修养的现实意义

244.采访对象访前心理分析

245.深入采访中如何抓特点

246.浅谈新闻导语写作

247.重视新闻背景的交待

248.消息中的现场描写

249.典型报导--舆论的风向标

250.短新闻是信息时代的主角

251.穆青人物通讯特色研究

广播电视新闻学 因材施教 篇10

文学与传播学院 09级广播电视新闻学 090105002廖雯昕

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是一个培养具有广播电视新闻学基本理论和宽广的文化科学知识,能在广播电视新闻宣传部门,从事编辑、采访、节目主持与管理等工作的传播学高级专门人才的专业。

由于专业的特性和就业的方向,我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新闻学、广播电视学、以及与广播电视有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包括广播电视新闻采访、写作、编导、播音、节目主持等方面的基本训练,锻炼具有广播电视节目策划、编辑、采访、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和其他专业不同的是,广播电视新闻学是一个特别注重实践的学科,因此,我们专业的授课更加注重实践操作。但是,面对性格个性、环境和来自全国五湖四海的同学,各自不同的社会物质生活、文化教育环境中,接受不尽相同的影响,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兴趣、性格、能力等特点,在教学授课中必须更加注重“因材施教”的教学心理。

最初听到关于“因材施教”的说法不是在教育心理学的课上,而是《论语》中孔子曾经说过:“‘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这句话的就说“中等水平以上的人:,可以告诉他高深学问;中等水平以下的人,不可以告诉他高深学问。”这体现了大教育家孔子对不同的人实施不同教育的朴素教育思想。宋代大教育家朱熹将孔子的这种教育思想总结为“圣贤施教,各因其材”,即因材施教。

这就说明因材施教不仅是历代教育家、学者从事教育过程中所坚持的原则,也是我们当代教师应坚持的原则。但历代教育家都没有对“因材施教”的定义进行详细的阐述。现代教育理论对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进行了精确定义, 只有针对学生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才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这就是“因材施教”。材就是指教育对象的具体条件,其中包括他的兴趣、性格、能力等心理上的特点。“因材施教”就是承认差异,重视差异,在教育或教学上,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区别对待,尽可能使每个学生按不同的条件在各方面都得到发展。研究学生心理的个别差异,有利于早出人才,快出人才,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整体提高。

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教学的深度、广度、进度既适合大多数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又照顾到他们的个性特点和差异,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我所接触的老师中,不同的人、不同学科的教师对“因材施教”都有不同的理解,都从不同的角度对“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进行了阐述,那么“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从我们广电专业的学习授课中该怎样进行诠释呢?教育心理学的课上说,“因材施教”就是根据学生的气质类型特点进行相应的教育。这有气质和气质类型两个概念。心理学角度的气质就是我们平常俗语中的“脾气”“秉性”或“性情”,而不是“风度”或“仪态”。“气质类型”在人格心理学理论中有准确的描述。“气质类型说”起源于古希腊希波克拉底的体液说,他认为人体内有四种液体:粘液、黄胆汁、黑胆汁、血液,这四种体液的不同配合比率,形成了四种不同类型的人。这在我们曾上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上,我们也做过关于气质类型的测试。广电班的同学常常较其他文科专业能加活泼好动,也能具有创新意识,因此,大一时我们测试后统计却时候很多同学属于多血质和胆汁质。但是,也有少部分的同学是粘液质和抑郁质的,他们比较安静稳重。

所以,对于我们专业,老师经常交流说,这个学生表现突出,那个学生较默默无闻;这个学生善于思考,那个学生有音乐才能;这个学生活泼好动,善于交际;那个学生沉默寡言,喜欢深思。我想,这里说的,就是人们之间表现出来的心理上的个别差异。教育心理学说,一个人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较稳定的个体心理的特殊性称为人的心理的个别差异。同一心理发展阶段的学生,虽然他们有着大体相同的心理特点,但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心理特点总是带有个人的色彩。那么,我们班中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的气质类型的同学 从心理学角度怎样因材施教呢?

我想,对于胆汁质的学生,他们精力旺盛,直率热情,脾气急躁,反应迅速,容易冲动,喜怒好形于色。在专业教学中,这类型的学生应该要注意加强在耐心、沉着和自制力等方面的心理修养教育。广电专业对新闻采访写作、编导、摄录、制作、播音、主持节目的基本能力很适合这样的学生。

而多血质的学生,活泼好动,反应敏捷,善于交际,不善独处,注意容易转移,易于接受新事物。这类型的学生在教学中,教师因更注重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现场及镜头前采访报道能力,社会调查和社会活动能力及广播电视节目策划、制作、评论和分析的能力,不仅不会使这类型的学生在兴趣低的课堂中走神,反而更能发挥他们的优势。

粘液质的学生,安静稳重,反应缓慢,交际适度,善于克制自己,情绪不外露,注意稳定而不易转移,坚忍、执拗。在性格特征上则是有恒心有毅力,凡是他认定的事情会坚持下去,不易受到外界或其它事情的干扰,擅长制定并完成复习计划。但由于粘液质的反应速度迟缓,单位时间内的学习速度往往不如专心学习时多血质的学生。因此,在课堂上多找机会让其发言,逐步让他体会到交流的成功从而有了交流意愿和交流的主动需求。教师在指导粘液质的学生制定学习计划时要根据他的实际能力制定,切不可纵容其好高骛远,一旦目标过高而无法完成反而会伤害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他不适合主持节目,就可以进行幕后技术工作,如剪片子、摄像,他不适合当出镜记者,就可以策划节目、做节目文案和后期制作、现场调配等实践工作。

抑郁质的学生,行为孤僻,反应迟钝,多愁善感,情绪体验深刻而不外露,细腻柔懦。这类型的学生学习广电是比较不容易的。他们的思维从旧的状态进入到新的状态需要较长的时候。如从策划文案、对于新的创意是比较难以提出的,和人交际也不太擅长。但是对于掌握新闻学、广播电视学、传播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了解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与科技常识,了解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现状与发展趋势,了解外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动态这方面的知识学习是比较适合的。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多鼓励他们,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尤其是学习自信心,让他们产生优越感和积极学习的心理。

上一篇:小学美术学习总结下一篇:说讲课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