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新闻编辑原则

2024-07-17

广播新闻编辑原则(共11篇)

广播新闻编辑原则 篇1

广播新闻编辑原则是指导日常编辑工作的编辑思想和行动准则。科学的编辑原则源于编辑实践,是在坚持新闻编辑原理和广播传播方式相结合的基础上,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不断完善的。 从既有的实践出发,大致可以围绕新闻节目生成过程,把广播新闻编辑原则概括为以下三项。

一、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尽量扩大报道面

新闻传播旨在反映客观实际的发展变化,为听众提供各个领域的最新重要信息。但是节目时间毕竟有限,即使全天候的新闻频率也不可能" 有闻必报"。要在有限的节目时间内,既及时提供重大的、公众普遍关心的信息,又满足听众的不同需求,就必须坚持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统筹节目内容,包括恰当选择、处理稿件和妥善编排节目。

所谓突出重点,就是对人们关注的重大事件或问题:重要的决策、部署和方针、政策,进行集中、连续的报道。也就是在一段时间内或在一次节目中,围绕某一中心,从不同角度、运用各种体裁和编播方式,作多方位的报道和阐述。 但是,集中决非“单打一”;“单打一”难免遗漏重要的或听众关心的新闻,时间长了就势必导致收听率的下降。所以, 在突出重点的同时,还需要照顾多方面的因素。不能只围绕重点进行报道。这样就会造成因题材的单调引起收听的乏味,播音效果就会收到很大的影响。重点与一般题材的兼顾, 如同红花绿叶的相衬,这样才能够取得良好的收听率。如果在日常节目中,既有政治、经济、科技、文教新闻,又有关于人们日常生活的适当报道;既有政治性强、富于认识和教育意义的内容,也适当提供一些知识性、趣味性强的信息, 那就可以更广泛地反映客观实际,满足听众多方面的需要, 从而吸引更多的听众。所以,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努力拓宽报道面,是新闻节目编辑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则。

二、扩大节目信息容量,提高信息质量,增强节目的舆论导向功能

所谓信息质量,就一则报道说,就是体现新闻价值标准的程度,包括新,题材本身的重要性、新鲜性、贴近性以及报道的时效性等等。就一次节目说,则指反映客观实际的广度、深度和速度,包括及时地提供广播电台覆盖范围内各个领域的最新信息,国内外重要的或对当地具有特殊意义的新闻,尤其是与听众休戚相关、为听众普遍关心的信息。这就要求在稿件和节目编辑过程中,既坚持从全局出发,又真正把立足点转移到面向广大听众上来,善于从听众最关心的角度选择、处理和安排新闻;在体现新闻价值标准时,在坚持重要性标准的同时,把新鲜性、贴近性、时效性放在更重要的地位;深入研究实际问题,正视社会现实,在迅速及时反映报道重大的新闻事件的同时,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反映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在抓动态新闻的同时,精心组织好典型报道;在坚持以正面报道为主的问时,重视批评性报道,进一步发挥新闻的舆论监督作用。总之,扩大节目信息容量与提高节目的整体信息质量,是增强新闻节目舆论导向功能的两个紧密联系的方面。而从目前的新闻编辑实践看,则有必要把注意重点适当转移到提高节目的信息质量,为听众提供切实、有效的信息上来。

三、讲究节目整体结构,增强听觉效果

为适应听的特点和需要,广播新闻节目编排一向强调层次清楚、详略得当、脉络分明、结构严谨。但要真正落实到节目中,却需要精心策划和编排。这是因为编辑要把来自各种渠道的分散的稿件组织起来,使它们成为一组组相互联系的稿件群、一个个完整的节目,从而使听众“看”到比较完整、 统一的画面。稿件和稿件的不同组合,往往能产生不同的意义,正确的组织、合理的编排,可以真实地反映出全局的面貌,可以抓住社会生活中的主要矛盾,引导人们去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些矛盾;反之则可能使人产生误解,导致完全相反的效果。所以,节目的编排过程,实际上是变分散为集中、 化无序为有序的过程,是发挥稿件组合效应的过程。

新闻节目题材广泛、信息量大,因而要特别注意配套安排,利用各种编排方法,增强播出效果。广播新闻编辑常用的编排方法有:同类编排一把内容相近或相关的稿件排列在一起;组合编排一一把同一主题的不同体裁的稿件组合在一起;对比编排一把内容对立的稿件排列在一起,通常带有褒贬的色彩;集纳编排——一般采用专栏的方式,有固定专栏和临时专栏两种。这些编排方法相互配合,往往可以收到相得益彰的编排效果。

参考文献

[1]董凌云.电视新闻编辑工作创新分析[J].新媒体研究,2015(08).

[2]李虹颖.关于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创新的分析与思考[J].传播与版权,2015(03).

广播新闻编辑原则 篇2

?

?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

1、在广播中,音响包括(D)。

?

A.节目音乐B.实况音乐C.实况语言D.实况音响

?

2、在信息传达上具有展现内在状态、使抽象概念形象化、复杂信息简明化,适用于来传达内在性、系统性、整体性、宏观性、对比性的信息,这类传播符号是(D)

?

A.照片与图片B.影像C.文字D.示意图与图表

?

3、本台评论的特点是(A)。

?

A.具有权威性、政策性和指导性B.篇幅不长、内容单

一、分析扼要C.对新闻事实进行强调补充

?

D.融新闻与评论于一体

?

4、广播电视记者对现场介入的方式有(A)。

?

A.旁观式B.暗访式C.直播式D.录播式

?

5、有利于表现物体的立体状况的光是(B)

?

A.逆光 侧光 顶光 顺光

?

6、景别是指(A)。

?

A.被摄物体在画面中呈现的范围 B.摄影机与被摄物体之间距离的变化

?

C.被摄物体在摄影机镜头前纵向空间位置的变化 D.在同一距离上运用不同焦距所摄的画面 ?

7、事件消息有如下特点(A)。

?

A.动态性 B.时间跨度较大 C.空间范围较广 D.用典型说话

?

8、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弱化时空或段落转换的视觉跳动(C)。

?

A.声音转场 B.特技转场 C.特写转场 D.承续转场 E.字幕转场

?

9、新闻线索具有以下特点(B)。

?

A.比较简单,完整性强 B.时间短暂,稳定性低 C.反映本质,变动性小 D.虽是信号,却能证实

?

10、《中国财经报道》是(C)。

?

A.专题性新闻栏目 B杂志性新闻栏目C专栏型新闻栏目D消息类新闻栏目

?

二. 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

11、广播电视节目系统是多层次的,它的节目系统包括(BDE)。

?

A.一组节目B一套节目C。一批节目D。一个节目E。一次节目

?

12、电视与广播共有的传播符号是(ABCE)。

?

A.声音B.音响C.语言 D.照片 E.音乐

?

13、广播电视节目按内容性质或功能划分,包括(CE)。

?

A.综合节目B特别节目C新闻性节目D专题节目E教育性节目

?

14、系列报道的基本特点是(ABD)。

?

A.集中性B广博性C追踪性D深刻性E分散性

?

15、开展舆论监督要遵循的原则是(ABD)。

?

A.坚持建设性监督B坚持科学监督C坚持群众监督D坚持依法监督E坚持大胆监督 ?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

1、简述新闻编辑工作的基本流程。

?

确定选题组织稿源;选择符合节目要求的稿件并进行修改、制作标题,确定播出形式;按照不同栏目的形态要求进行录播或直播,节目播出后及时搜集反馈,改进栏目编排;为下一次编辑作准备

?

2、简述电视新闻中画面、声音与文字的关系。

?

三者共同构成电视新闻整体。画面处于核心地位,解说词和同期声要配合画面,坚持从画面出发,结合画面进行组织和写作。由于画面具有多义性和模糊性,应根据新闻主题的需要,用同期声或解说词交待画面无法交待而必须传达的信息。同期声让采访对象直接说话、对未

发生的事情进行展望,比单一的画面和解说具有可信性和感染力;解说词可以补充对新闻要素的交待,此外还可以深化主题、展现和深化画面内涵。

略论法制新闻编辑的基本原则 篇3

与其他类型的新闻报道相比,法制新闻在材料选取、切入角度、写作技巧和创新上,都有自己独特性的原则要求,这是由法制新闻“法制”特性决定的。本文着重探讨了法制新闻编辑在工作中必须遵循的法制原则、平衡原则、更改原则和关怀原则。

关键词:

法制新闻 新闻编辑 “法制”特性 四项原则

作为法制新闻生产过程中重要的一环,法制新闻编辑承担着“合成人”和“把关人”的重要角色,须遵循符合“法制”特性的若干基本原则。

一、法治原则

法制新闻的报道,要在法治的框架内进行,以法的正义性为灵魂,使法制新闻既体现媒体的公信力,又体现法治的权威性,进而彰显法治最本质的民主和权利诉求,这要求法制新闻编辑须首先遵循法治原则。

一是遵守法律法规。如法制新闻不能侵犯当事人的名誉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新闻单位对生产者、经营者、销售者的产品质量或者服务质量进行批评、评论,内容基本属实,没有侮辱内容的,不应当认定为侵害其名誉权;主要内容失实,损害其名誉的,应当认定为侵害名誉权。”这一解释的核心在“新闻的真实性”。作为编辑,有承担新闻真实性审核的责任。法制新闻编辑应根据案件报道的进程,密切关注审判结果,作出编辑方针的调整。必要时,应提前组织新闻更正或报道最新动向,以免引起法律纠纷。

二是使用法律用语。能否选用关键性的法律词汇,是考验编辑法学基本素养的一个重要指标。如报道中常见的“罪犯已被见义勇为的群众抓住……”。“罪犯”一词就欠妥,应使用“犯罪嫌疑人”的称谓。从法律角度讲,“罪犯”和“犯罪嫌疑人”差别很大,前者特指已被法院判定有罪,后者则有待审讯加以认定,两者阶段上有先后之分,在性质上有天壤之别。在没有完全把握而又必须发稿时,应尽量使用后者。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在公安机关侦查、检察院起诉阶段,涉嫌犯罪人员都应称“犯罪嫌疑人”,移送到法院审理时,方可称“被告人”。“罪犯”是指被法院生效的判决认定有罪、并处以刑罚的刑事被告人。

三是切忌发生“媒介审判”。在许多案件尚未审理结束时,一些媒体的结论性报道已经出笼,这些报道“或者是对民事案件相关当事人的权利分割作出判断,或者是对刑事案件相关当事人是否犯罪定下结论,还有的是对法院正在审理或作出判决的案件进行夹叙夹议的报道或仅凭主观臆断横加指责,给法院公正审判带来巨大压力和影响”。[1]也就是说,在司法机关正式宣判前,传媒已以“新闻法官”的身份宣布判决,将新闻监督扭曲为“媒介审判”。我国法律规定,审判权属于人民法院所有。“媒介审判”的行径,无异于审判权的僭越。

二、平衡原则

“平衡报道”是一舶来品,这一理念最初源于本杰明·富兰克林接办《宾夕法尼亚报》时提出的理念:“当人们各持异议时,双方均应享有平等的机会让公众听到自己的意见。”[2]庭审新闻应当是法制新闻编辑过程中运用平衡原则最为普遍的领域。在庭审的攻防竞技中,只有控辩双方拥有均等的攻击和防御手段,才有平等参与诉讼并最终赢得胜诉的机会和能力。因此,要保证控辩双方的平等,媒体就不能偏向于某一方。然而,不少法制新闻媒体常以裁判者的身份自居。在案件的事实、案件的定性及法律的适用等方面,掺杂了明显的倾向性,对一方当事人有失偏颇,甚至站在某一方的立场上直截了当地作出结论。这是违背平衡原则的。对此,编辑应在内容报道、版面编排上体现出一种平衡,把代表对立双方利益、观点的报道或图片,以对称的形式组合到一起。这样,既给读者以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又满足其全面了解信息的诉求。

三、理性原则

在法制新闻编辑中,常见的一个问题是感性宣泄大于理性分析。新闻追求客观真实,但新闻生产的过程,从编辑选题到记者采访,从配发评论到版面设置,都包含媒体的立场。这种立场以公共媒介的方式表达与呈现后,常常左右民众的判断方向。因此,实践理性原则要做到两点:一是规则论证先于形象塑造;二是说理明辨先于叙事诉求。这两点在某种层面上相通,共同强调法制新闻编辑中的理性因素。需要注意的是,强调理性原则并不是否认感性因素,感性因素在新闻报道中也不可或缺,关键在于做到感性与理性之间微妙的平衡。我国传统司法绵延至今,一直交织着情理与法理的冲突,偏向哪一方,都会让读者觉得不妥。

在不断向现代化法治国家转型的过程中,法制新闻应向引导民众理性思考方向转变。如“邓玉娇案”中,问题是一个刑事法律的问题:是正当防卫、防卫过当,还是故意伤害、故意杀人?但在许多媒体的报道中,法理很少能成为人们关注的主流声音。媒体展示的,不是法律性的表述与理性的分析,而是从形象塑造与叙事诉求中宣泄感性。在邓玉娇一案中,媒体着力刻画了一个柔弱的少女遇到刁蛮淫官威胁的印象,直接表现出邓玉娇的无辜、无助。这种描述性话语抢先于专家学者分析而进入民众视线,再次引起民怨沸腾。

四、关怀原则

关怀原则,是“以人为本”理念在法制新闻编辑过程中的应用,强调对人的尊重和关爱。这里的“人”是一个广泛的概念。既指具体的被报道者, 包括案件当事人及相关人员等, 也泛指所有收听、收看、阅读法制新闻报道的受众。其中,特别强调对受害人、犯罪人员(包括犯罪嫌疑人)的关怀。对于受害人,要注意避免“二次伤害”。对此,约翰·赫尔顿在《信使的动机》一书中指出:“新闻工具不应该把新闻人物当做材料来看待,而应该把他们当做人来对待。尽管所发生的事件(常常不是他们自己造成的)使他们成为新闻人物,他们也有权受到尊重和人文关怀。新闻界不能无视这种权利,不应随意发表他们认为是公众感兴趣的任何事件。”[3]

对于犯罪人员和犯罪嫌疑人,应当注重他们的权利保护。在法制新闻编辑过程中,往往仅对某些特定领域稍微注意,如《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在判决前,新闻报道、影视节目、公开出版物不得披露该未成年人的姓名、住所、照片及可能推断出该未成年人的资料。”一项权利的存在,意味着让别人承担和履行相应义务的观念和制度的存在,意味着一种文明秩序的存在。[4]故而,对于法制新闻报道中的“人”,即便是犯罪人员和犯罪嫌疑人,其权利也同样值得保护,不得侵夺,不得妨碍。

结 语

在整个法制新闻报道过程中,法制新闻编辑,一定要落实好法治原则、平衡原则、理性原则、关怀原则,做好法制新闻传播,这也是法制新闻发挥社会作用的关键所在。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网络环境下突发事件传播与管理研究”(10BXW005)、西南政法大学校级重点科研项目“重庆市政务微博研究”(2011-xzzd18)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魏永征.新闻传播法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133-134.

[2] 陈刚.转型社会争议性议题的媒体再现研究[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0(2).

[3] [美]约翰·赫尔顿.美国新闻道德问题种种[M].北京:中国新闻出版社,1998:172.

[4] 夏勇.走向权利的时代[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2.

广播新闻编辑原则 篇4

作为一个广播新闻编辑,应该遵守的原则有 :目的性原则、可听性原则、真实性原则、政治性原则、和创新性原则。

1.1 目的性原则

所有的广播新闻传播,都存在一定的目的性。广播新闻编辑工作者在编辑的过程中,应该反复考虑新闻编辑的目的性,即为什么想要写这个新闻,想要解决什么问题,能够起到什么作用,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可以使新闻编辑者真正明白自己所进行的新闻编辑的意义所在,编辑者才能更好地进行接下来的工作,同时,也只有明确广播新闻编辑的目的性,才能够提高新闻编辑的质量,使得广播新闻具有目的性和针对性。

1.2 可听性原则

听众是广播新闻的主体,如果广播新闻在报道的时候,偏离了听众,那么可听性就不存在了。因此,除了要在报道的时候报道一些贴近民生的问题,还有就是要增强广播的可听性,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发挥广播的声音优势,做到好声夺人。不仅要选择音色好听的播音主持人,而且还要通过录音新闻、录音评论等许多口头的报道来进行优化组合,让整个节目更加的丰富多彩,更加具有吸引力,从而做到广播新闻的感染力和号召力。

1.3 真实性原则

所谓的真实,就是要做到实事求是。真实对于新闻来说,可以称之为生命,因此,在新闻报道的过程中,一定要对每一个具体事实进行客观全面的报道,要做到真实有效,要对新闻事件的何时、何地、何人、何因、何事、何果做真实报道,做到每一个报道都经得起核对。作为一名广播新闻编辑,对于自己编辑的新闻,必须要经过认真仔细的核查和审查,做到无差错。广播新闻要做到向听众传达正确的真实的新闻消息,保证听众不会被错误的信息所误导,这样才能做好新闻编辑工作。

1.4 政治性原则

所谓的政治性原则,指的就是在新闻编辑的过程中,不能出现违反宪法所规定的基本原则。例如,私自泄露国家秘密、做一些危害国家安全、组织一些煽动性的语言来破坏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说一些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言语、散布一些淫秽色情、赌博暴力的信息等等。做到坚持政治性原则,是一名新闻编辑者所必须坚守的基本原则。

1.5 创新性原则

对于广播新闻编辑,不能简单地将所需要的稿件进行简单的排列组合,而是需要许多工作来完成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有创新的想法。新闻编辑必须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也就是说通过一些创新方法来提高新闻节目的质量。而对新闻编辑的创新主要是包括在内容上的创新,在语言表达的创新,在表现手法上的创新,在技巧运用上的创新等等。

2 广播新闻编辑应该使用的技巧

对于每一个新闻编辑的工作者来说,每天就是在处理各种各样的稿件,大量的进行选稿、改编、排版等具体编辑工作,而这些编辑工作却是和听众关系最为密切的,同时,这些也是衡量一个编辑工作者质量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准。

2.1 注重广播新闻编辑的时效性

新闻编辑工作者要有高度的新闻敏锐力和政治责任感。广播新闻编辑工作是一项十分注重时效性的工作,要在报道的过程中注意一些时间上的词语,增加新闻的时效性。因此,广播电台就要着手制定一个一系列的工作流程。要做到从稿件的选取到编发的快速流程,做到快速的采访对象、快速的采访工作和快速的编辑工作,从而做到保证新闻的新鲜性。电台在各个时间段都有自己的节目,可以随时报道最近刚发生的新闻事件,在遇到极其重要或者严重的新闻事件时,可以随时暂停其他的节目转而报道重要的新闻。这样做能够使听众及时的听到各种各样的新闻,同时,言简意赅的报道才是最主要的。

2.2 加强头条新闻的指导性

在各种各样的新闻报道中,并不是所有的会议新闻和领导活动都具有头条的意义。因此,就要扩大头条新闻的覆盖范围,提高头条新闻的关注度和吸引力。想要提高头条新闻的质量,就要是头条新闻报道具有鲜明的主题、新鲜的事实。同时,在选择头条新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避免五种错误的思维方式。第一,过分的强调中心工作的重要性,而忽略了中心工作外的指导工作。第二,避免一些笼统的报道,要做到报道的具体化。第三,要多多注重思想性,而不是具体的业务指导。第四,不仅要注重狭义范围上的指导工作,还要注重宏观意义上的指导工作。第五,避免直接表达体现什么重要意义的指导精神,更多的是注重循序渐渐的思想引导。

2.3 做到提炼新闻的鲜活性

一个好的标题,可以说一个好文章的眼睛,运用恰当的修辞方法,可以增加文章的文采和吸引力。广播和报纸不同,虽然没有地方可以写标题,但是可以有提要。要仔细思考怎样做好提要,怎样做到吸引听众,实现节目的价值,是广播节目编辑必不可少的。在报纸报道上,每一个新闻都有自己的标题,但是每一条广播新闻报道不一定有提要。我们所要做的就是着眼于全局,选择那些最鲜活、最重要的、最能贴合人们实际生活的提要。在提要里,可以添加一些对新闻事件进行评价的话语。听众在听到这样的提要后,不仅能够理解提要的内容,更多的是感受到广播新闻报道的态度。因此,一个好的提要,会使得新闻报道锦上添花。在写新闻提要的时候要注意,做好选择相应的声调、文章长度、良好结构等等工作。

2.4 加强报道的实用性

新闻报道不仅要扩大信息报道的量和速度性,而且还要努力提高新闻报道的有用性,在听众获得自己想要的信息外,更多的是获得一些想要知道的但不了解的新闻。新闻报道是党和人民之间交流的舆论桥梁,我们在报道的过程中要注意要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从衣食住行各个方面进行观察报道,最后的落脚点也是要关乎人民利益的。

2.5 发挥广播的生动性

广播不同于电视新闻通过画面传播,采取的是通过声音来传递各种信息。广播新闻在编辑的时候要注意发挥这一个优势,可以采取现场录音、报道等方式,通过这些具有现场报道的方式,增加新闻报道的现场感和感染力。

3 结语

广播新闻编辑工作可谓是新闻报道的重中之重,想要做好广播新闻报道的编辑工作,就要做好坚守自己的原则,在创作的时候运用各式各样的编辑技巧。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意义上的做好新闻编辑工作。

摘要:广播新闻是人们学习和获取消息的重要途径之一,而新闻编辑则在广播新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因此,新闻编辑过程中,要做到坚持新闻编辑的原则,在编辑的过程中采取各种各样的形式方法,从而实现更好得做好广播新闻工作。

谈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方法 篇5

一、前提编辑工作,是提高编辑效果的关键

长期以来,都认为编辑工作就是电视新闻的后期制作工作,就连编辑人员本身也认为自己的工作就是对采访回来的新闻材料进行必要的后期加工,但随着新闻媒体的扩张和从事新闻媒體人员的增加,经常会出现因记者找不准新闻采访的重点,而错过了对最佳和最必要新闻材料的采访和记录,这不仅给新闻播报带来了压力和困难,而且容易失去原有新闻播报的风格。编辑的第一要务,就是使后期节目的制作和播报始终保持节目原有的风格,但如果,编辑人员还像以前那样简单等待采访材料回来后进行制作,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后期制作的效果,因此,编辑人员要学会与时俱进,将编辑工作提前,主动参与到前期记者的采访工作中,帮记者采访定准方向,这将大大有助于其后期的编辑制作工作。

二、注重节目反馈,能有效督促编辑技巧的改变和提升

任何新闻媒体工作都十分注重收视率的提高,收视率提高的关键是能播报出吸引人们眼球的新闻,因此,在新闻前期的采编和后期的制作中,要求记者和编辑都要有一定的新闻价值判断能力,尤其是编辑人员,要从众多的新闻采访材料中找到能提高收视率的新闻素材并进行角度选择性的编排制作,因此提升编辑人员的新闻价值判断力尤为重要。但编辑人员进行后期制作工作时,则必须要注重百姓对新闻栏目的态度和反应,也就是说要时刻注重节目反馈,要根据节目的反馈信息来处理新闻材料的后期制作,改进其编辑方法和改变其编辑方向,只有这样,才能使编辑不断提高其编辑技巧,才能使新闻栏目收视率得到稳步提升。

三、注重具体新闻中的具体材料处理方式,是新闻编辑技巧的重点

根据当前新闻材料的特性和特点,在新闻材料的编辑过程中,编辑人员可以从新闻材料的实际出发,采用适当的处理技巧,来达到新闻播报的目的。

(一)模糊化的处理技巧

模糊化的处理技巧适用于急发性的新闻和具有保密性特点的新闻播报。急发性新闻,由于其发生的突然性,使得新闻采访人员没有时间去考证其发生的原委,但还需要紧急播报,这个时候就应该对没弄清楚的信息进行模糊处理,这样不仅保证了新闻的时效性,还保证了新闻的真实性。而对于涉及个人隐私和国家法律法规禁止播报的内容时,编辑人员在对采访材料的处理技巧上可以采用模糊化的处理方式,这样可以避免产生不必要的纠纷,又可以达到新闻播报的目的。

(二)巧用DV,提高新闻编辑技巧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DV已经走进了寻常百姓家,而DV也是当前新闻采编人员最常用的现代化影像数字采编工具。新闻具有突发性的特点,因此,在新闻采编上,电视新闻媒体对社会普通人员提出了奖励DV新闻线索提供者的新闻采编方法,使所有的市民和百姓都成了新闻采访的一线工作者,这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新闻采访信息的获取量,也保证了新闻媒体能够有效获得第一手的新闻材料,这些DV信息材料一般再经过编辑人员的加工处理就可以在新闻播报中播放了。但这种新闻采编手段也有一定的弊端,因为百姓毕竟不是经过新闻专业训练过的专业人士,其拍摄DV的角度常常以个人关注点为出发点,而不是从新闻价值角度去拍摄和发掘新闻价值的内涵,加上画面和语音文字的配备,常常出现不相协调的情况,因此,也影响了DV材料的最终实用性,但毕竟这是对新闻编辑工作的一个有力补充,也拓宽了新闻采编的一个渠道,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新闻编辑的技巧,只是需要编辑人员进行选择性的运用;

(三)电视新闻编辑后期制作和播报的连贯性、及时性、时效性和灵活性,是新闻编辑技巧的完美展现

新闻播报注重时效性,指在最快的时间内播报新闻,连贯性,强调部分新闻的追踪报道,及时性,强调新闻反应问题的及时性和解决问题的迅速性,灵活性则主要指新闻播报过程中对突发新闻的插播处理。编辑工作是千头万绪的,既要体现出编排的科学合理性,又要体现出新闻播报的质量,因此要处理好这些关系,就需要编辑人员对电视版面空间做一个全面了解,并做到可控性,即在有限的时间里播报出丰富、活跃和及时的新闻内容。要根据电视制作所需要的时间,来确定“成套新闻”、“突发新闻”和临时出现的“可观新闻”的关系,做到科学合理安排。如果是中药的突发新闻,导播可以临时决定进行适时播报,也可以将报道切入现场,达到及时播报的效果。而这种插播,就意味着对新闻节目的临时迅速重新规划,避免新闻播报的超时或者时间不够用,影响新闻播报效果。新闻编辑的这种灵活性、及时性和突发性,经常发生,因此需要编辑人员很好掌握编辑技巧,才能做到完美处理。

网络新闻标题的编辑原则 篇6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计算机技术广泛地应用在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网络新闻也进入人们的生活, 带给人们丰富的信息内容。其中, 新闻标题是整个新闻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一方面能够联系新闻报道与读者;另一方面能够传播新闻的主要信息内容。虽然新闻标题的文字数量较少, 但是却能够高度地概括通篇内容, 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新闻内容, 提高读者定位与检索新闻的速度。

二、网络新闻标题的作用

(一) 新闻标题的导读功能

导读功能是新闻标题的重要功能, 广大的网络浏览者通过阅读网络新闻的标题, 能够快速地搜索与定位自己所需要的新闻内容。[1]一方面, 网络新闻标题为浏览者提供更多方便, 节省了他们信息检索的时间;另一方面, 网络新闻标题能够提高网络新闻的浏览量, 提升网络新闻的收看率。其中, 网络新闻媒体主要依靠“拉”的模式, 让浏览者在较短的时间范围内, 以较低的成本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新闻信息。由此可见, 网络新闻标题所具备的导读功能具有非常高的价值。对于网络新闻媒体及浏览者双方而言, 网络新闻标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 新闻标题的检索功能

大多数的搜索引擎通过检索新闻标题就可以快速地定位新闻信息内容, 因此, 网络新闻编辑者应确保新闻标题的科学性及吸引力, 从而促使网络搜索引擎更快地搜索与定位新闻内容, 帮助浏览者获得所需的各种信息。其次, 现阶段, 某些搜索引擎能够收录部分新闻报道中的导语部分, 因此浏览者只需要输入简单的几个字, 便可以快速地定位与搜索自己所需要的各种信息。可以看出, 新闻标题所具有的检索功能有效地提升了新闻搜索的效率, 更提高了新闻查询的效率。

三、网络新闻标题编辑应坚持的几点原则

(一) 力求新颖抢眼

新闻标题需要用简单的几个字传达出新闻内容的中心意思, [2]因此新闻标题用语应做到言简意赅。与此同时, 新闻标题应富有创意, 能够第一时间吸引广大读者的眼球, 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所以, 在新闻编辑的过程中, 工作人员应格外注意用语, 最好使用动词, 赋予标题更多的动感, 为广大的浏览者提供生动形象、别开生面的新闻标题。此外, 工作人员在编辑新闻标题的过程中, 可以采用多种修辞手法, 如对比、拟人、夸张及疑问等, 以提升新闻标题的新颖性, 引发浏览者的阅读兴趣。

(二) 巧妙设置悬念

网络信息技术广泛地应用在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3]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更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人们每天都会接收来自四面八方的信息。因此, 新闻标题只有更加新颖别致、充满悬念, 才能在大量的信息流中脱颖而出, 吸引人们的眼球, 满足人们的猎奇心理需求。在编辑新闻的过程中, 在确保概括新闻内容的前提下, 应最好使用悬念色彩浓重的词汇, 以有效地提升网络新闻的点击率, 提高浏览者的阅读兴趣。

(三) 用词言简意赅

传统的新闻标题与网络新闻标题都需要坚持言简意赅的原则, 在较短的语句中提炼出新闻的中心大义, 引起浏览者的深入探究, 引起人们的阅读兴趣及关注。新闻标题是新闻内容的缩影, 能够阐明新闻内容的中心含义。应尽量动宾结构的句式, 有效地提升新闻标题的动感。其中, 需要指出的是, 新闻标题中不应进行过多的说明。倘若新闻标题中含有较大的信息量, 则会减弱读者深入阅读新闻的兴趣, 无法提升新闻的阅读量。

(四) 避免文字浮夸

虽然新奇独特的网络新闻标题能够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4]第一时间吸引读者的眼球, 但是倘若新闻标题过于低俗浮夸, 使用较多的禁忌词汇, 会导致浏览者不能理解新闻本身的内容, 误导广大的网络新闻浏览者。另一方面, 虽然浏览者被一时吸引进去, 但若新闻标题长期缺乏欣赏性, 采用过于媚俗的字词, 只会使浏览者感到厌烦, 逐渐失去浏览者。更甚者, 某些过于浮夸的新闻内容会产生恶劣的负面新闻, 导致的后果不可估量。

(五) 显示内容提要

普通类型的网络新闻标题应力求整洁干净, 突出新闻的中心内容。但是, 对于一些重要的时政新闻及军事类新闻来说, 由于新闻标题言语较少, 无法引起浏览者的兴趣, 加上浏览者缺乏对时政及军事新闻的了解, 过于简要的言语会使得阅读者缺乏一定的认知。因此, 时政新闻与军事新闻在编辑新闻标题时, 可以采取将标题与提要同时显示的方式, 在新闻标题下放置内容提要。其中, 提要的字数应控制在100字内, 简单地对新闻内容的要点及核心部分进行阐述, 让读者对时政新闻与军事新闻的内容有一个初步认识。

四、结语

新闻标题是新闻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5]通过阅读简短的标题, 人们便能够了解新闻报道的主要内容。因此, 在编辑网络新闻标题的过程中, 工作人员应对新闻报道内容进行深入的思考, 不断提升编辑新闻标题的能力, 更要解放思想, 开拓进取, 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 把握住时代发展的潮流, 充分地展现出网络新闻的时代内涵。需要指出的是, 网络新闻标题编辑人员应在确保新闻标题真实性及准确性的前提下, 通过多种方式提升标题的新颖性, 吸引广大浏览者的眼球, 提升其阅读兴趣, 提高网络新闻的点击率, 促进我国网络新闻行业的发展, 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新闻标题在传统媒介及网络媒介中占据重要位置, 属于新闻信息源的关键点。对新闻标题的简明扼要性提出较高要求, 用少量的言语高度地概括新闻内容, 能够为广大读者提供定位与检索新闻的信息。因此, 加强对新闻标题编辑原则的研究, 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研究网络新闻标题编辑的作用, 并提出网络新闻标题编辑的原则, 旨在推动网络新闻标题编辑工作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网络新闻,标题,编辑原则

参考文献

[1]郑帆.网络传播中新闻标题的重要性[J].新闻传播, 2014 (03) :84.

[2]何正权.网络新闻专题编辑的三种意识[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4 (04) :76-78.

[3]刘天明, 张树武.网络新闻专题的编辑策略研究[J].编辑之友, 2010 (08) :70-72.

[4]吴志斌, 姜照君.网络在线调查的编辑原则与编辑策略[J].中国编辑, 2011 (01) :52-54.

广播新闻编辑原则 篇7

一、真实性原则

真实性原则是广播节目编辑在工作过程中必须坚持的首要原则, 也是新闻稿件的灵魂。我们都知道, 真实, 是新闻的生命。新闻贯穿于所有的媒介中, 不论是电视媒介还是广播媒介, 新闻都是最主要的产品。广播节目也不例外, 广播节目除了以新闻为主之外, 还包含很多种类:涵盖新闻、纪录片、娱乐节目等等。但不管是什么类型的节目, 首先, 应该遵循的原则就是“真实”, 让真实贯穿到节目的每分每秒, 杜绝弄虚作假。播出的节目应符合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 符合我们的生活实际并折射出事物的本质。

首先, 要保证构成新闻的基本要素都是真实的。包括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等。对于新闻节目来讲, 五要素要真实全面, 直观地呈献给听众, 不得出现虚假新闻, 蛊惑视听, 浪费公众注意力;对于记录型节目, 一定要保证节目的人、事都是真实自然的, 不是刻意捏造的、刻意表演的。广播节目不像电视节目那样, 电视节目可以做到声画合一, 画面生动丰富, 传达性良好;广播节目唯一的渠道就是通过声音来传达信息, 如果声音传达出现疏漏, 听众不可能通过画面去弥补错过的信息, 渠道的单一性为信息的真实性和严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在节目的制作编辑中, 编辑应格外注重声音素材的收集和编辑, 保证声音素材的真实性以及生动性, 在保证素材真实的前提下进行后期的剪辑、渲染工作, 通过声音叙述事实、还原场景。一来保障了节目的真实性, 保持节目口碑。二来吸引了听众, 在竞争市场中不被淘汰。

其次, 除了新闻要素质外, 在节目编辑中, 不能以偏概全, 要尽量展示事物的全貌, 给以听众事物的完整经过。[3]若只是将事件的片段展示给听众, 即使这一片段是真实的, 也无法符合广播节目真实性的要求。因为在广播节目的制作中, 片断不能代表整体, 一件事情只有摸清它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 才算是掌握了事件的全貌, 事件的性质才得以全面、清晰的展示。如果仅仅只用一个片段来判断事件的性质的话, 以偏概全是完全不符合广播节目编辑原则的。除此之外, 在报道事件或者制作节目的过程中, 对于真实的事件, 不能歪曲事实或者肆意地贬低、拔高, 这些行为都违反了编辑工作的真实性原则。

二、时效性原则

在广播节目编辑制作过程中, 除了要确保内容的真实性, 还要确保节目的时效性, 吸引受众以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对于广播节目的编辑, 所有的节目都要像新闻节目那样, 争取在第一时间将最新鲜的内容传递给受众, 在保证真实性和质量的同时, 保证节目传播的效率。对于新闻节目更要如此, 在新闻播报中, 广播节目编辑要善于运用现场录音以及实时播出的优势, 进行现场连线报道, 以达到信息的及时传递。除了新闻节目之外, 针对其他科普类节目或者娱乐类节目, 广播编辑也不能懈怠, 要深刻洞悉听众的兴趣爱好和潮流转移, 根据听众的爱好迅速制作出相应的节目内容并及时播出, 已在有效时间内获得同种的青睐, 以提高收听率, 收获良好口碑。

时效性原则不仅仅是广播媒介, 在电视媒介以及自媒体中都是必须遵循的编辑原则之一。对于广播节目来说, 要牢牢抓住广播媒介实时传递声音的优势, 及时迅速地向听众传递信息, 以保证固定的听众群, 在媒体竞争中获得优势。这种制作方法不仅深受听众的欢迎, 以满足其信息需求和生活消遣, 争取了受众, 同时, 对于广播电视行业, 也是行业内备受推崇的制作方法。

三、舆论导向原则

在文章开头已经说过, 广播节目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系相连并对我们的生活习惯产生影响。广播传媒传播速度迅速、信息量大、受众范围广、覆盖面宽, 并且广播的信息传播不受时空的约束, 可以随时随地传播。这样一来, 广播节目实现了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全方位渗透, 播出的内容有怎样的性质, 是好是坏, 对我们的生活产生着巨大影响和强力引导。对于广播节目来说, 广播节目的正面影响会促成我们积极生活的心态, 已达到良好的渲染和激励效果, 但是一旦广播节目没有做好舆论导向工作, 就会使得人们偏离生活中心, 甚至误入歧途。

广播电视节目处在意识领导工作的前沿, 广播节目于我们的生活无限贴合, 极易引导我们的思想和行为。当代中国社会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 我们的改革工作已经进入了攻坚期和深水区, 经济体制、社会结构以及利益格局正在发生极大的调整, 我们的社会正处于一个动荡的时期。[4]面对如此格局, 人们的价值取向和思想观念愈来愈多元化, 个性差异愈发明显。由于不同思想的碰撞, 会产生一些不法分子企图对我国进行分化活动, 企图分裂我们的国家, 瓦解人民的意志, 对我们的生活产生负面影响。在这种情况下, 广播媒介在制作编辑节目时, 一定不能掉以轻心, 要明确节目的舆论导向, 对广播电视节目进行全方位的审核和把握, 过滤掉对我们的思想有腐蚀作用的不良信息, 遵循党性原则和正确、正面的舆论导向, 利国利民。

例如, 编辑在采编节目的过程中, 要做到三贴近, 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与人民的日常生活密切结合。[5]对于社会上新近发生的新闻事件, 要采用积极处理的方法, 及时地将信息传递给人们, 是人们能更好地了解、更好地发出意见和建议, 在遵循真实性的前提下, 要保证传递信息的严谨性和引导性。另外, 广播节目中既有直播新闻节目也有评论类节目, 在这些节目中, 编辑应洞悉听众心理, 把握时代潮流和党的指导原则, 在事实的基础上采用辩证的方法对事件的发生过程以及利弊进行分析, 通过准确及时的报道和对国家相关政策策略的陈述, 引导人们的注意力, 使人们的注意力转移到应该关注的焦点上去, 通过引导人们的注意力, 进而引导人们的思想和行动, 从而起到一种正面效应, 营造一种良好的社会氛围。

四、结束语

随着当代中国社会正在的发生深刻变革, 社会的发展对广播节目的编辑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播媒介的传播特性使它的内容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政策, 与党性原则相贴合,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社会的变革使得人们的价值取向和思想观念愈来愈多元化, 个性差异愈发明显, 对媒介的要求愈来愈高。广播节目在迎合受众需求, 面对市场竞争的同时, 要积极遵循以上三大原则, 保证广播节目的真实性、时效性以及导向正确性, 更好地服务于人们的生活, 给听众带来正能量和积极影响。

摘要:广播节目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 无论是开车、用餐还是闲暇无事的时候, 广播都是人们日常消遣的方式。但是正因为这种密切关系, 广播内容也给人们的思想、生活方式带来了影响。所以, 广播编辑如何工作、如何编辑内容意义非常重大。本文将针对广播节目内容以及编辑的职责, 来探讨作为一个广播节目编辑, 应该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关键词:广播,编辑,基本原则

参考文献

[1]宋庆文.广播节目如何发挥“移动收听”优势[J].新闻窗, 2011 (02) :11-12.

[2]於亚女.论广播节目编排策略[J].中国广播, 2011 (02) :23-24.

[3]胡若阳.浅析广播节目的伴随性[J].新闻爱好者, 2011 (10) :15-16.

[4]俞晓岚.广播节目的编排作用与策略——以杭州电台中波954频率为例[J].视听纵横, 2011 (03) :25-26.

广播新闻编辑的能力培养 篇8

与纸媒相对强势的编辑力量相比, 广播新闻的编辑力量相对弱小, 一两位编辑、七八位记者是目前城市广播新闻的普遍状态。广播新闻编辑如何增强新闻编辑力, 充分发挥对信息的选择、分析、整合以及策划能力, 使广播新闻出新出彩?

一、什么是新闻编辑力

信息传播渠道的多元化使得广播新闻编辑每天面对来自多个渠道的纷繁信息, 如何体现荟萃“天下精华”的广播媒体特色, 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考验着广播新闻编辑的综合加工能力, 即新闻编辑力。

什么是新闻编辑力?笔者认为, 编辑力是新闻思维、编辑战略和新闻表现能力的综合体现, 是由发现、选择、整合、策划、表达等具体能力融合而成的综合业务素质。新闻编辑力作为新闻编辑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是对社会生活的洞察识别能力, 对新闻的价值判断能力, 对编辑过程的操控能力, 对整档新闻稿件的质量把握能力。

单靠几位记者的努力或者几篇有分量的稿件, 已经难以适应当今媒体竞争的需要。现阶段广播新闻编辑要具备什么样的编辑能力?除了传统的对新闻编辑的素质要求, 如较高的政治素养、较强的政治敏锐性、较好的文字表达和良好的新闻敏感以外, 笔者以为, 还要在以下几种能力的塑造上下功夫:

1. 稿件选择的综合判断能力

网络、同城媒体、外地媒体信息纷至沓来, 该如何选择?这考验着新闻编辑对新闻价值的判断力, 对媒体编辑战略的理解力。对一条信息的综合判断越准确, 处理编排就越到位, 在竞争中越能处于有利地位。选择判断力的养成, 摒弃的是编辑单纯“来料加工”的粗浅编辑模式, 除了能判断信息的真假外, 更考察编辑的社会认知能力, 熟知社会脉动才能把握社会热点, 知道听众想什么, 才可能在编辑工作中“投其所好”, 通过稿件的选择和丰富的信息搭配, 满足听众的需求。

2. 稿件处理的整合表现能力

对稿件的整合表现能力, 是目前广播新闻编辑最需要加强的能力。对同一个信息, 甲媒体从A角度报道, 乙媒体从B角度报道, 丙媒体从C角度报道, 各有侧重, 却都不全面, 或者重点不突出。在此情况下, 编辑如何裁剪?外埠媒体的报道可能只是报道了事件的现时状态, 而听众需要知道它的全貌;通讯社的报道与本地听众的生活有什么联系或者影响?需要编辑在正确把握导向的前提下, 进行纵向、横向联系, 找准新闻资料的第二落点, 整合表现。说到底, 编辑的整合力是对各新闻要素的调配和利用能力, 是编辑再创造能力的表现。编辑的整合表现能力亦可形成品牌, 比如, 目前被许多城市广播普遍采用的新闻点评节目。编辑整合能力的强弱, 直接决定着广播新闻节目的高下。

当然, 稿件处理的表现力还包括一些具体的编辑技巧, 比如提要的拟定和概括、同题组合、详略搭配、资料的有目的选择等。

3. 新闻创新的拓展策划能力

对于“新闻策划”和“策划新闻”, 业界历来有争论, 笔者以为, 新闻是对客观存在的事实的报道, 就新闻编辑来说, 所谓的新闻策划, 就是对有价值的新闻作放大处理, 以引起受众的足够注意。至于“媒体谋事” (“新闻策划”) 还是“媒体造事” (“策划新闻”) , 都应该以新闻价值和受众的需求为导向。新闻编辑的拓展策划能力, 简单地说, 就是新闻编辑发挥指挥部的作用, 在发现有价值的线索后, 一方面提出指导性的意见, 引导记者“定制”新闻, 另一方面对新闻线索进行拓展, 或者以新闻事件为由头, 纵向追踪源头, 横向展示事件不同侧面;或者集中同一时间内相关的新闻资源, 寻找某类新闻背后的关联和逻辑, 以创新性的表达, 启迪受众。

二、广播新闻“内容为王”的操作误区

“内容为王”是新闻广播立台的根本, 在具体操作中, 目前的城市广播新闻却存在诸多不足:

1. 认为“内容为王”就是信息的广泛罗列

至于信息是不是及时、有用则被忽略, 致使传播的信息缺乏吸引力。广播新闻与平面、电视新闻最大的区别是灵活、机动, 比如对时政会议的报道, 完全可以不拘一格, 抓取庞杂信息中与听众生产生活最密切的一点, 进行通俗化的阐释与解读, 但在实际操作中, 公文式的八股报道还占据主流, 更有记者的稿件, 通篇看不到一点生动气息, 成为名副其实的“简报”。

2.“四季歌”式报道无新意

对一些季节性的新闻, 有的广播新闻编辑采取“偷懒式”做法。比如, 夏季来临, 节目连线医生, 提醒听众注意饮食安全。这样的生活新闻是需要的, 但不应是毫无新闻性的常识传递, 即使是介绍常识的新闻也应该做出新意, 才能吸引听众。

3. 在“大事”上不懂如何发声

广播新闻需要本土化、贴近性的新闻, 但这并不排斥城市广播放眼全国, 特别是对一些影响市民生活的大事件, 比如重要决定、法规、政策等进行本土化解读。然而, 因为广播新闻编辑整合和创新能力的不足, 造成每逢“大事”不发声的尴尬, 或者只是链接网络稿件。

广播新闻冗杂, 主题不鲜明, 自主性不够强, 模仿痕迹大, 没有信息含量的空话、套话连篇, 时效性差, 难以引起听众的兴趣。原因在于, 广播新闻编辑片面理解“内容为王”。没有“服务为本”的意识, “内容为王”就不到位。

三、难得最是好编辑

对包括城市广播在内的传统媒体来说, 编辑能力的发挥, 直接决定着内容质量的高低。

人民日报原副总编辑米博华在《难得最是好编辑》一文中, 曾对媒体编辑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有相当精到的评价。他说:“从微观层面讲, 所有稿件都要经过编辑加工这道流程;从中观层面讲, 各类题材、体裁的报道都要经过编辑的统筹安排;从宏观层面讲, 编辑工作体现明确导向, 反映编辑部的立场、观点和倾向……可以说, 有好编辑, 稿件就可以点石成金;有好编辑, 就有好点子、好策划、好版面;好编辑尤其是好主编, 是媒体难得的人才。”

编辑——包括报纸、期刊、广播、电视、网络编辑, 绝不是有些人所认为的那样, 仅仅是删删改改的“文字匠”、裁裁剪剪的“缝纫工”, 而是新闻传播活动的设计师、策划师、经营者, 在各种新闻传播活动中处于相对主导的地位, 起着相当关键的作用。而好编辑之“好”, 在于其善于发挥主导作用, 将编辑能力运用到编辑工作的实务之中。

城市广播新闻编辑须避免两点欠缺:

1. 把讲政治等同于“按官位编排新闻”

在城市广播新闻的编辑工作中, 模式化、程序化氛围浓重, 有的编辑把“领导排序”当成工作要领, 编辑思维上好大喜功, 喜欢拿大人物唬人, 不善于从行政报道中寻找民生视角。官大不一定事大, 事大不一定有新鲜感, 关键是要有新闻价值, 与听众的生活息息相关。一些记者盯着网络热点, 没有找到好的角度和观点, “炒剩饭”。

以上问题的产生, 与城市广播“唯量是取”的考核机制有关, 更与编辑对整档新闻的质量把控和稿件取舍有密切的关系。

2. 眼力的局限阻碍了编辑质量

目前, 城市广播编辑大多是由老记者担任, 未能形成一套科学的编辑培养体系。记者可以做编辑, 但合格的记者不等于合格的编辑, 编辑工作有与记者不同的素质要求, 要有更无私的胸怀, 更民生的眼界, 更广阔的视角, 这正是美国著名编辑人舒斯特认为的“真正有创造力的编辑人必须成为了解专家的专家”。

就新闻编辑力来说, 一些城市广播新闻编辑能力不够, 基础不扎实:一是以电脑为师, 满足简单的剪贴, 不学习, 不接受新思维和新表现方式, 越来越浮躁;二是思维迟钝, 眼力不到位, 缺少“众里寻他千百度, 一把就抓住”的新闻价值判断能力;三是综合创新能力不足, 网络渠道畅通为新闻编辑提供了方便, 但要为己所用, 是“用”不是“搬”, 让网络等各种渠道信息顺着编辑思维走, 是一种编辑能力, 否则, 东一榔头西一棒, 没有章法, 破坏的是广播新闻的内容定位。而寻找不同的角度, 让既有材料平中出奇, 关系到稿件能不能让听众产生新鲜感。

网络军事新闻编辑应把握的原则 篇9

1 保证新闻出处的正规性

新闻报道的灵魂是真实,真实性是网络军事新闻编辑应该把握的首要原则。由于网络军事新闻具备较高的政治性、专业性、关注度和敏感度,需要网路军事新闻编辑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及时准确的把握军事新闻正规出处和来源。另外,网络作为开放的平台,使许多新闻的来源变得模糊,往往会因为某个帖子的不断转载而被放大,最终让受众无法辨别新闻信息的真实性。这在一定程度上让投机分子借助网络平台的漏洞,进行虚假信息的发布混淆我国真实的军事情况,损害我国的军事形象。同时,错误的或捏造的军事新闻,使我国无法及时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使我国民众无法对军事情况形成正确的认识。部分网络媒体为了达到吸引眼球的目的,在不进行消息真实性查证的情况下进行大肆渲染,造成捏造新闻事实现象的出现,使军事新闻失去客观公正性,对我国的国防事业造成巨大障碍,严重损害我国的国际形象。为此,网络军事新闻编辑要时刻把握军事新闻的真实性,对网络平台充分利用,做好网络军事宣传工作。

2 善于对网络语言的运用

语言对思想传播的范围和效果具有深远影响,对达成新闻宣传目的和提升新闻内容的亲和力与认同感具有积极作用。作为网络发展新兴的网络语言,最初是‘“网虫”为了提高网聊效率而采取的语言方式,这种特定的语言形式在一诞生就深受网友喜爱。但是,通过对目前媒体上军事新闻语言的浏览可以发现,网络军事新闻编辑在运用网络语言时略显生硬,让读者产生训话的感觉,使网络新闻缺乏可读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运用太多的套话、空话和大话,而很少使用真话、实话和新话;第二,运用太多的漂浮网络语言,而温馨平时的网络语言却很少被使用;第三,使用了太多的笨拙幼稚语言,忽视对老道机智语言的使用;第四,干巴枯燥语言运用了太多,而鲜活生动语言却很少被使用。为此,网络军事新闻编辑要准确运用网络语言,充分发挥网络语言的生动性和生命力,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

3 使用简洁明了的稿件

简洁明了对网络军事新闻编辑具有重要作用,因为快节奏的军事生活,特别是在战争期间,无法给记者提供充足的写作思考时间,需要网络军事新闻编辑具备倚马可待的写作能力。另外,由于部队基层官兵是军事新闻的主要受众,为了让基层官兵准确把握军事新闻的核心信息,特别是在当下社会媒体繁荣和信息传播渠道多样化的背景下,受众希望用更少时间充分解社会的愿望更加迫切,所以需要网络新闻编辑做到简练表达。但简洁明了并不是要求新闻稿件要短小,而是要求网络军事新闻编辑可以借助各种修辞手段和新闻技法,让新闻稿件变得简洁明了和美丽生动,变得更加具有可读性。为此,网络军事新闻编辑可以借鉴画面跳跃的组合规律,打破文字起承转合原则,让简洁明了的新闻稿件完成形象塑造和信息传达的重要功能。

4 充分运用图片实现文图互动

作为新闻报道的主体,军事新闻已经具备了让受众充分接纳的基础,但是部分过于严肃、理性的军事新闻内容,由于自身呆板的形式和枯燥的内容,无法让军事新闻具备较高感染力。为了进一步提升网络军事新闻的感染力,可以在军事新闻中融入丰富的资料图片和摄影照片,对影调、色彩和光线等要素充分运用,进而处理好事物与人物在构图中的关系,运用逼真形象进行新闻信息的传达,运用生活画面再现军事新闻事件。另外,要善于运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瞬间景象来展现事物的原本面貌,让受众在获得审美感受的同时获得想要的新闻信息,进而达到新闻形式和新闻内容的有机统一,形象价值与新闻价值完美结合的理想状态。

5 结语

编辑作为新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众媒介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随着网络媒体的兴起,网络传播对传统传播模式产生冲击,促进了网络新闻编辑的产生和兴起。但是,在新的传播平台中,研究者要亟待解决网络新闻编辑在网站中应承担怎样的地位和怎样的作用的问题,解决网络新闻编辑应具备何种素质的问题。因此,促进网络军事新闻编辑在编辑活动中把握正确的原则,对网络军事新闻宣传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蔡晖.网络军事新闻编辑应把握的原则[J].军事记者,2013,(2).

[2]何宁.网络新闻标题失范问题研究[J].湖北大学,2012,(5).

广播新闻编辑原则 篇10

【关键词】 广播媒体;新闻编辑

随着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发展,广播媒体作为有意识的文化传播,在我国传媒领域振兴、崛起。而新闻编辑作为新闻节目的灵魂人物,如何在激励的市场竞争环境中,提高新闻节目的收势率,满足人们对新闻信息的需求,早已成为广大新闻编辑人员的首要工作。以下笔者从几个方面就完善广播新闻编辑工作进行粗浅的探讨。

1.做好编辑工作——加强广播新闻的时效性

每一名从事新闻编辑的工作人员,都应该具有高度的新闻敏锐感和政治责任感,不仅仅因为新闻编辑人员是新闻节目的灵魂人物,更是因为新闻节目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尤其是广播新闻采编工作,作为一项时效性较强的工作,更应该努力做到及时发布新闻事件,尽可能做到今天的报道今天播出,有条件的电台甚至可做到现场报道。

为此,新闻机构应该为新闻编辑工作,建立一完善的“抢发”系统,做到快采访、快写稿、快编稿和快播出,形成一套“全天侯”24小时的编辑记者,做到全天不间断的播报最新消息。真正做到只要遇到重要事件,无论哪个一个时段,都会让听众听到丰富多彩、简明扼要的最新消息,才能发挥广播所长,增强其在媒体中的竞争力,最大限度增加新闻报道的时效性。

2.做好编辑工作——加强广播新闻的吸引力

新闻标题作为新闻稿件的眼睛,恰如其分的运用修辞手法,可以加强新闻标题的文采,增强新闻信息对读者的吸引力。而在广播新闻中,虽然其信息载体与报纸新闻不尽相同,不具备标题,但是在广播提要上,对其要求也是一样的。

广播新闻由于受到传播媒体的限制,枯燥无味的新闻叙述,势必无法吸引听众的注意力,降低新闻节目的整体价值。因此,如何做好广播新闻的“提要”早已成为广播新闻编辑工作者的首要工作。所以,从广播新闻工作的全局角度入手,选择最重要的、最新鲜的、最吸引人的和人民群众关系密切的新闻写提要,在准确、鲜明、生动、简洁、清楚上下工夫,也能够让作者更加清楚的了解新闻意义,了解广播媒体对新闻事件的态度和立场,起到画龙点金的作用,也因此对新闻编辑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

3.做好编辑工作——加强广播新闻的指导性

在广播新闻中,想要更好地反映群众所关系的事情,反映时代的发展,广播新闻编辑在新闻信息的选择上尤为重要。尤其是我国新闻节目常常对各大政府部分所举办的活动、会议进行报道。然而并不是所有的领导活动、领导会议都具有新闻播报价值。而过分重视领导常规工作的报道,势必会造成新闻报道在实际工作中缺乏指导性,无法引起社会广大群众的共鸣。

因此,新闻编辑工作者,在新闻信息的选择上,首先应该做到:避免强调中心工作的指导;避免大而化之的笼统指导;避免狭隘范围的指导,破除以上三种的思维定式。而采取围绕大局、弘扬主旋律的新人、新事、新经验、新成就、新风尚以及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反映群众关心问题的新闻信息,进行新闻传播,早已成为做好广播新闻编辑工作的关键。

4.做好编辑工作——加强广播新闻的感染力

加强新闻编辑工作在广播新闻传播中的地位,有利于新闻主题的深化,加强广播新闻的感染力。因为从事广播新闻编辑工作不仅要求编辑人员具有一定的独立工作能力,还必须要具有较为活跃的思维能力,较强的社会人际关系,才能善于处理实际工作、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对新闻信息的采集具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同时,长篇一律的新闻稿件,只会让听众“听而生畏”,失去对广播新闻收听的兴趣。因此,在广播新闻发布中,应加强新闻编辑人员对新闻稿件的编辑力度,加强新闻编辑人员在媒体机构中的地位。为新闻编辑人员提供一个独立的工作环境,让新闻编辑人员多使用短评、编前话、述评、本台评论、编后语等多种形式,突破广播新闻编辑的传统模式,创新广播新闻编辑模式,提高广播新闻的感染力,最大程度的发觉广播新闻的价值。

5.做好编辑工作——加强广播新闻的竞争能力

创新是发展的灵魂,不断创新才能不断增强竞争力。尤其是对广播新闻报道而言,电视、网络媒体的巨大冲击,致使广播新闻报道面臨着十分严峻的市场竞争。如何进一步创新广播新闻节目,加强广播新闻的竞争力,早已成为每一名新闻工作人员、新闻编辑者的重要工作。

创新包括多方面的要求:一是内容创新。要做到内容创新,需要广播新闻编辑加强对报道主题的选择,增强与民生有密切关系的题材,争取播报更新鲜、更深入细致的新闻;二是形式创新。只闻其声,不见其画面是广播的一个弱势,这就需要充分利用其他的优势。例如:广播新闻可加大新闻中的互动环节,如主持人与记者电话连线互动、与听众电话联系讨论新闻热点或采用有特点的现场音响来制作新闻,以增强广播的感染力和可听性,有效地吸引听众的注意力,加强广播新闻媒体的竞争能力。

综上所述,本文笔者从几个方面对做好广播新闻编辑进行粗浅的探讨,使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在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做好新闻编辑工作,不仅能够有目的性的进行文化传播,还能满足人们对新闻信息的多方位需求,承担广播媒体的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1] 王心梅.浅谈新形势下新闻编辑人员的修养[J]. 琼州大学学报. 2006(04)

[2] 文页.提高娱乐新闻编辑的思想政治素质[J]. 学理论. 2005(07) [3] 张印平,谢毅.论电视新闻编辑的多元化角色[J]. 声屏世界. 2000(02)

(作者单位:牡丹江市新闻传媒集团)

广播电视新闻的编辑技巧 篇11

材料处理方面的编辑技巧

材料处理是广播电视新闻编辑人员最基本的编辑技巧, 主要包括新闻材料的收集与筛选两方面。传统新闻材料处理方式主要通过记者采访方式获得, 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广播电视新闻内容的广泛性与多样性。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 为广播电视新闻素材的获得提供了更为广泛的平台, 材料收集的技巧层出不穷。从目前上看, 最有效也是最及时的材料收集方式是民间材料征集的方式, 这种方式主要是让新闻当事人成为新闻材料的提供者, 充分利用民众的强大力量, 收集新闻素材, 并进行进一步筛选和整理, 形成广播电视新闻的基础素材。在新闻素材的筛选过程中, 编辑人员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确保新闻的独创性、实时性及舆论性, 充分挖掘新闻的价值, 不仅要关注热点事件, 关注百姓关心的问题, 还要激发受众的共鸣, 激发民众的互动参与积极性, 充分发挥新闻的巨大功能和作用。只有坚持以人为本, 走群众路线, 使新闻服务于广大群众, 才能真正实现新闻的意义和价值, 才能促进广播电视新闻的可持续发展。

文字处理方面的编辑技巧

对新闻素材进行筛选和整理之后, 编辑人员要进一步编辑、采写, 最终成文。通常情况下的新闻播报主要以图片结合文字的形式, 广播电视新闻亦是如此, 这要求编辑人员不仅具有较深厚的文字功底, 还要掌握一定的图画处理技能。首先, 在新闻标题文字方面, 要求要简洁、形象、深刻, 旨在抓住受众眼球, 使其充分了解新闻的概要, 从而增加新闻的关注度。其次, 在词语感情色彩的运用方面, 一定要拿捏得当, 在保持新闻真实性、客观性的基础上适当增加舆论性, 以提高广大民众的谈论参与, 使新闻价值得到提升。但需要注意的是, 时事政治的广播电视新闻报道, 如中央新闻等, 编辑人员在文字及图片处理过程中, 要采取中立态度, 避免较强主观性与随意性的流露, 以免与新闻严肃性相违背。而一些社会新闻, 则可根据具体情况以客观态度发表见解和观点, 以启发受众, 引起受众的共鸣, 提高受众的参与积极性。

剪切处理方面的编辑技巧

实时性是广播电视新闻播报的最大特点之一, 但这并不意味着新闻播报就是现场直播, 而是在播报前, 对新闻材料进行适当的剪切和处理。在编辑过程中, 编辑人员要积极与播报员进行沟通, 对相关内容保留与否进行讨论, 从而提升新闻的价值。剪切过程中, 要适当保留清晰、价值功能较强的画面, 剪切掉不佳的部分, 或者将完整的视频画面抽剪出具有代表性、能够说明问题的片段, 再进行组合, 形成完美的广播新闻播报内容。剪切时, 应以时间为基本尺度, 对较差的部分进行剪切, 重组时, 要确保衔接双边紧密性, 最大限度避免断片、白屏幕等现象的出现。同时, 对一些特殊画面, 应采取模糊化处理, 避免由于画面或视频太过于暴力而造成不利的社会影响。这不仅使得新闻的价值大大提高, 还能有效提高编辑员与播报员直接的默契程度, 避免由于配合不足导致新闻直播过程中意外情况的发生, 从而保障播报的顺利、高效。但值得注意的是, 这种剪切重组的编辑技巧并不适用于突发性新闻的播报。突发性新闻在播报时, 讲究的是完整性与连贯性, 如果将其中一个片段剪切掉, 则很容易出现纰漏, 进而影响新闻的真实性。在编辑过程中, 若一定要剪切, 则须充分考虑上下段新闻的衔接性与完整性, 避免在播报过程中, 出现插播完突发新闻后跳过之前尚未播报完的新闻, 而直接转入下一段新闻播报的现象。这就需要科学、适当剪切, 为突发性事件预留下插播的空间, 并保证新闻的完整性和连贯性。

结语

上一篇:效性分析下一篇:传统刺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