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新闻的审美特点

2024-07-12

广播新闻的审美特点(共6篇)

广播新闻的审美特点 篇1

广播新闻和我国人们的生活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 作为人们了解时政、民生以及娱乐新闻的主要途径, 广播新闻传播的实现对丰富人们生活所具有的意义是十分明显的。本文对广播新闻传播的含义以及广播新闻传播的新特点进行分析。

1 对广播新闻传播的概述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广播新闻传播在人们生活中所占有的地位越来越突出, 在新媒体发展背景下, 作为人们获取新闻讯息的重要途径, 广播新闻传播途径被进一步拓展。目前, 最常使用的广播新闻传播途径为电视、网络、报纸等, 多途径传播的实现, 让人们更加容易获得新闻讯息。最初阶段的广播新闻传播载体为报纸等, 在新网络发展状态下, 广播新闻传播逐渐向便捷性以及多样性发展。作为我国传统媒体, 广播在我国新闻传播上具有的权威性较高。此外, 广播新闻所包含的内容也较丰富, 像社会新闻、经济新闻、政治以及文化新闻等都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广播新闻传播的进行能够对整个社会的发展方向起引导作用, 其也能够对相关政策的传播与解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广播新闻传播的新特点分析

2.1 传播对象定位更加明确

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 目前, 在广播新闻传播过程中新闻采编过程中以更加全面的状态存在。整个行业的新闻采编体系都逐渐向完善的方向发展, 其不仅具有了完整的采编结构, 参与采编过程的人才的综合素质也都一定程度的提升。以前在新闻采编过程中, 新闻人员总会把目光集中在政策新闻的收集上, 但现代背景下所采编的新闻基本涵盖了民生、时政、服务、娱乐等多个领域, 并且在新闻时效性保证上具有的优势更加明显。目前, 所有的广播新闻所分类别都比较细, 这在一定程度上为人们快速获得新闻实现创造了条件。更为精细的分类使整个新闻传播对象的明确性更强, 这为广播新闻传播有效性的保证奠定了基础。

2.2 广播新闻传播形式更加多元化

在新媒体以及网络技术还没有如此发达的时代, 广播新闻传播主要以报纸、广播等传统媒介为主, 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广播新闻作用的发挥。在当代背景下, 广播新闻传播形式更加多元化, 像电视、网络等都成为广播新闻传播的主要平台, 在以电视、网络等为广播新闻传播介质, 可以在新闻传播过程中加入声音、动画等因素, 这对群众对广播新闻的接受程度提升有极大意义。声音、动画等加入能够为整个新闻广播增添新的生机与活力。在新闻传播过程中, 多元化声音因素应用能够使广播新闻的优势更加明显, 并且能够创建多种新闻传播形式, 并能够实现与群众的实时互动, 进一步增加群众在整个新闻传播过程中的参与程度, 这对群众对于新闻的接受度提升有极重要的意义。

2.3 广播新闻传播空间限制被打破

传统的广播新闻传播过程中往往受空间限制程度较大, 这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新闻传播有效性的提升。在当代背景下, 广播新闻传播的实现更多依靠手机、互联网等方式, 手机传播新闻的实现, 能够提升群众对于新闻广播节目的参与程度, 与传统的热线电话模式相比, 手机短信逐渐成为广播新闻传播互动的主要方式, 短信的采用更有利于群众自我意识的表达, 这能让群众更具有主导意识, 进而更有积极性参与到广播新闻的收听过程中。在以互联网为广播新闻传播介质时, 能够最大程度打破空间的限制性, 所有广播新闻的传播都能以全国范围作为依据, 并且在传播过程中也可以使用图片、视频等, 这使整个新闻的趣味性更加明显, 这是提升广播新闻传播效率的重要方式。

4 结语

在新媒体发展背景下, 新闻广播传播对象更加明确, 并且整个新闻传播的形式也更加多样化, 这对顺利实现新闻传播的意义是非常明显的。作为我国新闻传播的重要形式, 广播新闻在我国新闻界的地位非常重要, 因此, 相关部门必须加强对其的重视, 为实现广播新闻传播奠定基础。

摘要:广播新闻是目前我国新闻的主要形式之一, 其已成为我国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广播新闻在传播过程中以多样化、高效化等形式存在, 可以说现代背景下的广播新闻传播更加符合现代人们的生活特征, 这对广播新闻传播的有效提升具有极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广播新闻,传播,新特点

参考文献

[1]申启武, 熊科伟.广播新闻:理念变革方式创新渠道拓展[J].中国广播, 2013 (2) .

[2]胡先富.浅析广播媒体的困境与对策[J].新闻世界, 2015 (12) .

[3]丁洁.浅论评论类节目对新闻广播竞争力的提升——以湖北电台《时事大家谈》为例[J].前沿, 2014 (18) .

[4]李彦荣, 刘松焘.全新闻时代的广播新闻编播模式[J].新闻知识, 2014 (8) .

[5]周波.左手机制, 右手思想——浅析新媒体时代广播新闻突围战略[J].声屏世界, 2013 (4) .

[6]周必勇.内容渠道皆为王——论传统媒体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发展战略[J].三江学院学报, 2014 (3) .

广播新闻的审美特点 篇2

关键词:新闻漫画,“周周漫看”,审美

1 新闻漫画的概念及其影响力

漫画家沈同衡先生认为:“新闻漫画就是以新闻为题材内容,通过报纸等大众传播媒介而产生功能作用的一种漫画。[1]”这一概念表明新闻漫画的题材丰富而广泛,无论政治、经济、文化方方面面包含新闻题材的漫画,都可以包括而统称为新闻漫画。漫画家华君武曾说过:“漫画是一种批评的艺术。[2]”强调了新闻漫画的针对性与批判性。新闻漫画是具有非凡战斗力和巨大影响力的言论武器。

随着读图时代的到来,受众在接受信息习惯上产生重图轻文、求异求新等方面的变化,新闻漫画的发展更是恰逢其时。

2“周周漫看”简介及其特色

“周周漫看”是《贵州商报》逢周日16版推出的新闻漫画专栏,每期刊发五幅漫画。作者和编辑皆为贵州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周滔。“绘事业余欲以专业为准绳,逢遇世故妄求保留些许血性”是周滔对人对事的态度写照,也正是因为这种略显桀骜的态度,使得画家在作品中表现出较强的创作个性。

作为贵州日报集团旗下报刊中唯一的新闻漫画专栏,“周周漫看”在形式上独树一帜。日报系其他报纸偶有漫画配图,但主要起丰富版面和补充说明的作用,不如“周周漫看”作为漫画专栏如此系统而稳定,有较大的影响力。作为周日《贵州商报》的最后一个常规版面,读者在翻阅了前文内容之后,极易被色彩斑斓的漫画专栏所吸引。用漫画的形式对一周各种新闻事件进行总结与回顾,让人倍感新意,意犹未尽。

本文汇总了贵州商报2015年2月至6月间所有周日的报纸,除了过年假期和2月第一个周日无漫画专栏,余下共有20版“周周漫看”,共计100幅漫画。通过总结对比得出如下特色。

2.1 简明直观,突出图像的主体地位。

“周周漫看”作为漫画专栏,与日常新闻中所配发图片的地位是不相同的。日常新闻在大版面文字内容中插图,主要是为了调剂版面,或者丰富内容呈现方式,文为主,图为辅。而在“周周漫看”中,图为主,文为辅。图文相比,图更具有视觉冲击力,画面简洁,主旨鲜明易懂。嬉笑怒骂,善恶美丑,在漫画中,一目了然,使人记忆深刻。

2.2 构图灵活,表现力强。

漫画构图有许多讲究,最基本的原则包括均衡与对称、对比和视点等。这些原则都在漫画中有所体现。如3月29日的《都亏了谁在赚》,分别用三个大汉代表水电、石油和收费公路,而身材矮小的百姓势单力薄地站在中间,形成了鲜明的体量和数量的对比,产生强烈的讽刺效果。又如4月12日的《买了百万保险,碾人肆无忌惮》,来势汹汹的大货车从画面纵深处闯入,前方民众抱头往画面的左右两边闪躲,画面的纵深感,有利于表现动态,进一步表现出运渣大货车的疯狂与不计后果。

构图灵活除表现在漫画作品当中,也表现在版面设计当中。每版“周周漫看”有5幅漫画作品,这5幅作品的排版方式和呈现形式,常换常新。排列方式上横向加纵向,长短配横斜,文字布局与图片布局穿插,有时候还取消漫画边框,直接将漫画填充于版面空白处。如3月8日的“周周漫看”中的5幅作品依照自上而下顺序,第一幅《红包乱战》和第三幅《出家不误投资》皆摆脱了边框局限,与旁边的3幅有边框漫画相互呼应,使版面充满变化的趣味。灵活的构图,加强了版面的视觉冲击力和漫画内容的表现力。

2.3 主题丰富,定向集中。

通过汇总归类和统计,“周周漫看”的漫画主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三大方面。具体而言依特定主题类别漫画数量的多少进行排序结果为:贪腐现象、各级行政部门办事作风问题、医疗行业相关问题、教育问题、行业垄断、股市万象、娱乐圈怪相、国人陋习及其他。其中贪腐问题高居榜首,说明了几个问题:一是近年来贪腐问题频频见诸报端,漫画的数量与贪腐案件的高发成正比;二来,漫画的选题和作者的创作偏好有关,作者周滔应对此类新闻信息具有较强的敏感度,能有效激发漫画创作欲望;第三,体现出“周周漫看”作为时评漫画的讽刺力度对政治议题并无避讳,其作为言论武器的定位是准确有效的。

2.4 信息来源广,时效性较强。

“周周漫看”搜集全国各大报纸,重要新闻网站和新闻微信公众号等新老媒体中的各类新闻信息,作为漫画时评热点出现。新闻事件发生地遍及全国各地,新闻在各大媒体中的刊发时间与漫画的创作时间保持在一周范围内,体现出一定的时效性。读者在周日阅读“周周漫看”,实际上也是对一周国内新闻时事的回顾。

2.5 理性与感性相结合。

时评漫画是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产物。新闻报道讲求客观中立,以理性见长,而漫画则需要对理性的新闻信息进行二次加工,在理性的基础上加入态度和感情,使之更富有感染力。首先在选题上,漫画作者会先选择能打动他,并产生创作激情的新闻信息。作者用真情创作,读者才会被真情打动。其次,在创作漫画的过程中,作者要将感情转化为漫画中的元素进行展现,既要保留情绪的感染力,又要精心设计,巧妙构图,其间必须体现理性的控制力。

3 新闻漫画中的审美意涵

3.1 创作(编码)与观看(解码)新闻漫画的过程需要审美的参与

“周周漫看”的制作和传播过程,符合传播学中的多级传播理论的表述。在新闻漫画的传播链条中,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审美的参与。

首先,漫画家对新闻信息进行选择性接触。媒介中发布的新闻信息是新闻漫画创作的基础,而漫画家本身就是信息的接受者之一。画家要以审美的眼光发现和捕捉漫画信息素材,能打动画家或激发画家创作欲望的新闻是漫画创作的来源。

第二,画家在表现新闻事件的过程中必须融入自身的理解和认识,以平民化的视角对普通百姓的生存状态给予人文关怀,歌颂真善美,抨击假恶丑,作为题材展开的阐释立场。再结合自身创造美的技能进行信息的二次艺术加工,用点、线、面的视觉表现形式将复杂的新闻事实进行抽象化提炼,高度概括在一个画面当中,才能形成一幅幅精美的漫画。

第三,从受众观看(解码)新闻漫画的角度出发,这一过程符合传播学中的“使用与满足”理论的解释。受众观看(解码)讽刺时评漫画和看新闻信息所获得的需求满足是不相同的。相比新闻信息的客观中立,新闻时评漫画的意义不在于重述事实,而在于以漫画的形式提供一种视角、观点和立场。这样做的本质是为了丰富人的感受,提升人的认识。受众在看漫画的过程中感受到情感冲击、智力激荡或观念启示,进一步体会到社会的丰富性和多元性。新闻漫画中体现出的人文关怀与审美关切是相互呼应的,这也正是新闻漫画要提倡审美传播的主要原因。

以2015年2月8日的作品《同情心大PK》为例。该漫画以《南方日报》2月6日报道为创作依据:过年期间网友的微信被两张图片刷屏,一张是呼吁少放鞭炮的图片,图中一对环卫工夫妇,手举心形卡片,上面写着“年青人,少放点鞭炮!让我老伴早回家过年!谢谢体谅!”。另一张卖鞭炮老农图也同时出现,祈求大家多买些炮仗,让他早点回家和老伴儿过个团圆年。两张图片形成鲜明对比,使读者陷入抉择的矛盾。这篇新闻报道中蕴含的戏剧性冲突激发了画家的创作灵感,于是将其纳入创作的选题范围。通过对新闻素材进行深加工,昭示隐含的主题,画家对新闻信息进行了二次创作。很显然,画家并不认同这种泛滥的同情心,采取了反讽的方式,进一步拉长了矛盾的链条,漫画中除了再现原有新闻人物之外,又加入了防毒面具生产厂商的形象,并说:“都不污染空气,我们厂职工的生计怎么办?”漫画配发的文字说明是“如果同情心可以无限泛滥,那么下一步就该同情防毒面具厂生意萧条,肺病专科医生收入不算高,火葬场员工福利不够高”。同情链条的拉长和荒诞情节的设置,用讽刺的笑料凸显出该事件中的不合理之处。受众看完漫画的解读之后,之前陷入困境的思路便会豁然开朗,获得美的享受。

3.2 新闻漫画的功能:“美和善的统一,以功用为标准”

苏格拉底在与亚里斯提普斯的交谈中论述了美与善的关系:“美与善的统一,它们都以功用为标准。[3]”换言之,实际功用并不与精神层面的善和美相矛盾,反而是统合美与善的重要标准。

新闻漫画相比纯粹个人化的艺术创作而言,其功用性表现得比较明显。在以往的研究中,对于新闻漫画的功能已经有了较为明确的阐述,主要体现在传播新闻信息、评论新闻事件、参与舆论监督、报刊版面审美几个方面[4]。同时,从宏观社会角度来说新闻漫画也是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中的娱乐功能和整合功能的重要实现途径。

首先,大众传播具有能为受众提供娱乐资源的功能,娱乐信息带来的体验既包括相对肤浅的感官愉悦,也包括相对深刻的精神愉悦。以新闻漫画为例,在观赏漫画的过程中,受众能感受到视觉的观赏愉悦、情感的宣泄愉悦、思想的碰撞愉悦三个层面的体验。把“周周漫看”安排在周日,就是充分考虑到读者在周末会产生旺盛的娱乐需求。第二,通过在新闻漫画中表现具有的思想性和教育性的内容,发挥舆论引导的作用,这是大众传播的整合功能的体现。新闻漫画能有效地将娱乐功能和整合功能合二为一。这些功能,成为评价新闻漫画是否有益的审美形式的重要标准。

3.3 新闻漫画的媒介特性体现分寸美——冷热之间,自成一派

麦克卢汉的“冷热媒介论”说明媒介的清晰度和受众的参与程度成反比,高清晰度的信息,完整丰富,想象空间小;低清晰度的信息,简单明了,想象空间大。将报纸中的文字、新闻漫画和新闻照片等信息表现形式进行比较,会呈现出一种从冷到热的变化趋势。

读图时代,受众对图像信息的敏感度往往高于文字。新闻漫画将线性表述的文字新闻进行视觉化呈现,虽与新闻摄影同为图像形式,但新闻摄影讲求真实客观和现场感,而新闻漫画清晰度较低体现在:信息丰富程度和细节完善程度较低,演绎成分更多,能为编码者和解码者提供更多的想象空间。新闻漫画比文字热,比照片冷的特点使其自成一派,既能吸引眼球,又能激发想象,体现了分寸美。这三种“温度”不同的信息表现形式相互穿插,使受众在阅读报刊的过程中感受到视觉冲击力和思维参与程度此消彼长的变化,丰富了读报的心理体验。

4“周周漫看”存在的不足

作为贵州报刊中少有的新闻漫画专栏,“周周漫看”填补了内容和形式上的空白,获得了读者的广泛好评,但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4.1 讽刺对象舍近求远。

“周周漫看”所讽刺的新闻信息来源于国内各家知名媒体,却无一来自刊载“周周漫看”的贵州商报。翻遍上半年的所有漫画,甚至没有一幅漫画是结合贵州地区发生的新闻事件进行创作的。漫画讽刺的枪口一致对外,再是辛辣也仅仅停留在说别人家的事情上,对身边的新闻事件视而不见。这不能简单归结为漫画家的选择性注意,或和媒介的把关原则使然。作为地方媒介,维护地方形象是重要的使命,回避自身问题成为难以根除的顽疾。“周周漫看”作为贵州本地特色漫画专栏,在选题上完全体现不出地方特色和针对性,实为遗憾。

4.2 漫画创作受到画家态度、情感以及对信息理解程度的影响,部分漫画存在导向或尺度偏差问题。

由于画家对部分新闻事实的理解不全面,将讽刺的矛头指向不该讽刺的对象,或讽刺尺度过大。如5月31日的漫画《医生嫌钱少病人吓尿了》以中国医师协会27日发布的《中国医师执业状况白皮书》中的调查结论为创作依据。该调查称:超六成被调查医生不满自己收入,抱怨付出与回报不符。在漫画中,绘制了一幅医生在诊室里磨刀霍霍,病人吓得瑟瑟发抖的景象。医生普遍抱怨付出与回报不符,是对现行医疗制度存在不满的体现,和是否会提高诊疗费用并无必然联系。漫画将医患关系形容成刀俎和鱼肉的关系已经超越了夸张的范畴,可判断为误读,存在导向偏差,曲解了新闻报道的本意,也不利于和谐医患关系的建构。

4.3 画家和编辑角色重叠,使漫画版面的审核制度流于形式。

周滔既是漫画作者又是“周周漫看”的版面编辑。换言之,也就是周滔本人能完全决定漫画作品的去留与呈现方式。这暴露出报社对新闻漫画审查工作不够重视,或者是缺乏专业人才对漫画作品的好坏进行把关。

5 结语

新闻漫画作为独特的新闻评论形式,其创作和传播过程体现审美意涵,其发展更符合读图时代的社会需要。“周周漫看”作为贵州新闻漫画的代表,在过去的发展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获得了读者的好评,但依然存在较多不足亟待改进。在将来的发展中,期待“周周漫看”进一步提升漫画品质,增强审美意味,导向把握正确,选题更加大胆,体现贵州特色,凸显新闻漫画的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余镇邦.谈新闻漫画的鉴赏[J].新闻爱好者,2003,(4).

[2]徐健民.报纸新闻漫画的传播优势与创新[J].中国报业,2011,(22).

[3]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教研室.西方美学家论美和美感[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4]刘一丁.论新闻漫画的四大功能[J].新闻实践,2003,(7).

[5]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广播电视新闻导语写作的特点 篇3

关键词:广播电视新闻,广播电视,导语写作

1 广播电视新闻导语的写作特点

1.1 广播电视新闻导语要有高度的概括性

广播电视新闻导语的写作要做到简明扼要、提纲契领, 用在新闻开头的导语是整个新闻报道的纲领, 报道能否引起受众的兴趣, 导语起着决定性作用。导语的高度概括性主要体现在写作文字的简洁性、凝练性, 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通篇新闻的中心思想一定要在导语中突出出来, 不能只是文采飞扬, 却把中心思想完全掩盖在散乱的文字中。高度概括性要求广播电视新闻导语要运用朴实无华而又生动形象的语言, 在写作形式上不落俗套、新颖别致, 在理论指导上也要务求创新。

1.2 广播电视新闻导语的个性化

广播电视新闻导语的写作在我国新闻行业的发展中已经形成了很多约定俗成的规矩, 但是, 千篇一律、缺乏个性的写作文风却不是导语写作的要求。现在的广播电视新闻报道中经常能看到为了突出“为什么”这个新闻要素, 而大肆套用各种政治性口号和术语去表述新闻的主体思想, 这种导语虽然在形式上很标准, 但是缺乏个性色彩。新闻报道的政治性和思想性取决于新闻事实本身的分量, 空洞的套话和缺乏个性的口号式导语只会让电视受众感到厌烦。

1.3 广播电视新闻导语语言要形象化

广播电视新闻导语本身是运用现代电子技术以多元素图像方式传播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 导语作为新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其写作风格也要具备形象化的特点, 才能与广播电视新闻的特点相得益彰。在广播电视新闻导语写作中截取新鲜的画面、抓住新闻事件本身的特征, 并且选取最佳的表现角度, 才能满足形象化特点的要求。抓住新闻事件中最能体现本质的场景, 在导语写作中描述一系列生动的形象, 这样, 就可以既突出新闻主旨也能让导语更加形象化。描写式导语的写作方式最能体现广播电视新闻生动、活泼以及形象的特点, 但是, 这种写作方式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在典型性、代表性的新闻事件中可以很好的运用, 在一些重大时政题材的新闻事件中却不适合。

2 构筑广播电视新闻导语特色的策略

2.1 从“视”觉方面突出导语的特点

广播电视新闻传播方式之所以能够为广大受众所喜闻乐见, 是因为其能够给人们带来视、听、读多通道同时感知的效应。传播学研究的成果显示边听边看的传播方式, 可以让受众对传播内容留下深刻印象, 而单一的看或听, 不能给受众留下深刻印象, 广播电视新闻借助现代电子技术手段将图文、画面和声音同时传播给受众, 这是广播电视新闻传播方式区别于其他传播方式的特点, 也是构筑广播电视新闻导语特点最为直接和有效的手段。

从广播电视新闻传播方式中“视”的特点出发, 导语需要通过有效的途径去表现自己的特色。首先, 导语内容以字幕的形式在播音员播报时显示在屏幕下方, 这样, 不仅可以起到强化传播效果的作用, 还能避免受众可能出现的听觉障碍, 还可以运用现代抠像技术去交代地点、时间等新闻要素, 不仅可以省略烦琐的说明, 还能起到补充说明导语内容的作用。其次, 用纪实性的语言去完成广播电视新闻导语的写作, 纪实性导语在广播电视新闻中的运用可以让整个新闻报道变得简洁明朗。纪实性导语既能巧妙提示新闻内容, 还可以充分展示整个新闻画面。在纪实性导语的撰写中不能把新闻中重要的事件写进去, 这样, 受众就会有一种未看先知的感觉, 新闻传播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2.2 从“听”觉方面突出导语的特点

电视是一门以现代数字技术为手段的综合性视听艺术形式, 画面和声音这两类符号是电视媒体区别于其他媒体的特点, 广播电视新闻导语的内容必须通过电视声音去体现, 从“听”这个电视新闻特有的优势出发, 导语应该通过以下途径去体现自己的特点。

第一, 在广播电视新闻导语写作中多用响亮的词语。广播电视新闻是以时间为顺序进行的线性传播, 观众在整个传播过程中处于完全被动的地位, 观众是否能全神贯注的去接受新闻信息, 不会因为偶尔分神而不知道新闻的内容。受众作为广播电视新闻被动的信息接受者, 只能按照新闻的编辑顺序从导语开始, 而后是标题、画面以及解说词等新闻内容, 这个过程要求导语的用词必须响亮, 在兼顾用语的趣味性和刺激性的同时, 力求新闻的内容可以时时刻刻抓住观众的心, 收到最佳的效果。

第二, 用简洁的语言去构筑导语。广播电视新闻是用形象表达方式去表现各种新闻事件, 对于受众来说, 这种面对面传播的方式是最直接的一种认知方式。形象表达方式的传播要求新闻画面丰富而真实, 导语的语言风格要简洁明快, 尽量减少专业术语和书面用语的出现, 生僻词句更要少用, 多用直白的口语的短句, 这样的导语写作风格才能充分体现出广播电视新闻“听”的优势。

第三, 巧用悬念式的短语去写导语。新闻报道最常用的是平铺直叙的方式, 但是, 对于广播电视新闻来说, 这样平铺直叙的方式会让通篇报道显得平淡, 在导语写作中巧妙的使用一些悬念式的写作方法, 用新闻开头出现的悬念设置, 来激发受众心中的猎奇欲望, 这样更容易让广大受众接受新闻报道的内容。事件的发展都有因果, 平铺直叙就是先因后果的写作方法, 而悬念式的写法就是先果而后因, 用事件发展的结果, 一步一步揭开事件发生的起因, 让受众感觉到悬念迭起, 更多的受众关注新闻, 传播的效果自然会更好。

参考文献

[1]秦殿杰.怎样写活新闻导语[J].新闻爱好者, 2002, (06) :12-19.

[2]新闻导语探新[J].新闻传播, 2002, (08) :36-45.

[3]川妹.也谈第二代新闻导语写作[J].今传媒, 2004, (03) :22-26.

[4]孙景春, 于爱泳.新闻导语写作谈[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7, (03) :33.

广播新闻的审美特点 篇4

1.1 社会知识的广度与深度积累。

广播电台的新闻播音主持人是纯粹靠声音表达来“填充”新闻时段的。一般来说,长时间的口头表达最忌讳两点:一是忌讳内容繁琐重复,将同一个话题内容翻来覆去不停重复;二是忌讳卡壳,谈到一半出现断档,没有足够的素材持续探讨。广播电台的播音主持人不需要面对听众,自然不存在忘稿的问题,完全可以对照稿件大纲摘要进行发挥。而造成上述两大问题的最主要原因主要是主持人知识面的深度与广度严重欠缺,对话题的引申缺乏专业性的引经据典与议事论证能力,导致语言苍白匮乏、缺乏力度,难以赢得听众的认可。

1.2 播音员主持人要善于在生活中感悟人情冷暖,这是把握好听众情感的重点。

每个人总有心底最真诚与正义的一面,要善于把握社会生活中的真情和深厚的情感,当今听众的文化修养越来越高,虚情假意和冷漠是无法赢得听众认可的,唯有真情才能动人。

1.3 播音员主持人要善于传递情感,做好节目与听众之间的纽带桥梁。

广播电台的新闻播报本就是服务大众的工作,播音员主持人是其中唯一的连接纽带,要积极主动参与到新闻资讯的收集、整理与编辑工作中,加强自身情感的投入,从而加强听众的代入换位感受,以此赢得听众的认同。当然,播音员主持人要准确把握情感流露与表达的“度”,既不要显得冷漠而无动于衷,也不要过于做作和过分煽情,要明白节目主持时讲究的是真实的情感,而不是虚情假意或是纯粹的个人情绪宣泄。

1.4 广播电台播音主持人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发音特点,善于合理表现个人的声音特色。

首先每个人的声音特点总会存在差异,要善于在播报的关键之处充分“秀”出自己的声音色彩,从而给节目打上具备自己特色的标签;其次声音与情感是密不可分的,声音会随着情感的变化而变化。因此,播音员主持人要准确把握播报稿件的情感倾向和氛围,然后使用正确的情感倾向声音,实现声音与节目的和谐搭配。总的来说,在播报节目时,要注重运用科学的方式和技巧,同时要注意自身情感倾向的体现,来赢得听众的认可,从而达到良好的主持效果。

1.5 注重主持的轻重缓急与重心节奏。

新闻事件有轻重缓急之分,听众不可能一直聚精会神于节目播报的每一个话题,必然会有精神集中的高潮期与低谷期。播音员主持人需要准确把握节目中新闻事件的大小轻重,正确加以间隔排序,充分考虑到听众的精神集中性的高低波动,合理把握节目播报的节奏与侧重点,准确地调动听众注意力与播报气氛。

2 广播电台新闻播音主持的工作特点

要做好一档成功的广播电台新闻节目,就要具备吸引话题谈论的新闻稿件、精辟到位的语言组织能力。

2.1 两大要素的特点

2.1.1 新闻内容的客观真实性。

广播新闻作为公众性新闻类节目,首先必须具备基本新闻要素,保证新闻事件的客观性与真实性,对广大公众的知情权负责,因此播音主持的内容一定要真实客观,经得起时间验证与大众质疑。

2.1.2 新闻内容的及时性。

广播新闻播音主持的内容应该是最近时间发生的或是正在发生的关注度较高的事件,听众才会有收听兴趣。如果播放的资讯不是新闻而是旧闻,那么必然会失去听众的兴趣与关注。

2.1.3 新闻内容的独家性。

除了社会共同关注的热门公共话题外,广播新闻节目要善于挖掘独家新闻,力争人无我有,这种独一无二的报道才能最大限度度赢得节目收听率与关注度。

2.1.4 新闻内容的精炼性。

广播新闻节目的内容应该简短精炼,全面概括出要报道的新闻事件,切忌单一重复或拖泥带水。

2.1.5 新闻内容的话题性。

新闻的内容应该具备一定的新闻话题价值,能引起听众的议论兴趣。

2.2 新闻播音语言组织应当具备的特点

新闻播音的语言组织应当严谨而条理分明。叙事应当有条不紊,脉络清楚,逻辑合理。播音员主持人在主持节目时,应将新闻资讯叙述清楚,并在谈论和发表观点时具备严密的思维逻辑,让听众能迅速理解新闻的内容与表达的思想感情倾向。此外,新闻播音的语言组织还应具备充分的感染力,以吸引听众。

参考文献

[1]刘建晖.播音主持如何掌控电视新闻播音之技巧[J].文史刊,2012,(8).

[2]叶岚.新闻播音员与主持人的风格特点[J].声屏世界,2011,(12).

广播新闻的审美特点 篇5

1对数字技术环境影响下广播电视新闻制作发展情况的分析

广播电视领域经过多年的发展,技术方式和手段不断进步,由无线发射过渡到有线发射和卫星发射,结果是频道的数量大幅增加,覆盖领域和范围得到扩展。传统的模拟技术使这种发展局限与数量和范围方面,但数字时代的到来给整个广播电视行业带来巨大的革新,突显了其发展的深度和广度。在未来的发展中,广播电视技术需要与数据技术进行积极融合,实现对人们精神生活的更大程度影响。因此,在广播电视制作方面,其特征也十分明确。首先,在视觉效果方面作用明显,立体感更加强烈。另外,利用数字技术,进行新闻的全程制作。对于完成的新闻,更加凸显深度和广度的优势。在这一发展背景下,需要当前诸多媒体形式进行融合,如电视网络、计算机网络等,推动数字化的更快发展,但也要正视挑战和问题。首先,是观众在信息获取渠道方面更加多样化,其次,大众进行自我意愿和想法表达的途径也多元化,差异化明显。

2 对新闻视觉效果立体化的介绍

媒体技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广播电视的产生和进步。当前,主要的技术类型是3D,使立体化的视觉效果更佳突出,受到业界的高度重视。3D电视的发展,使其效果更佳,成为发展趋势和方向。在广播电视领域,3D媒体播放器得到普及,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视觉为主流的时代的到来。因此,对于广播电视新闻的制作而言,需要借助成熟的3D立体效果,吸引受众,使人能够拥有现场的感觉,使效果更加真实。

3全面分析数字化在新闻制作中的体现

3.1 对新闻采录数字化特征的分析

在新闻的采访和录制阶段使用了数字化的设备,替代了传统的采录设备。例如,对新闻数字摄像机而言,能够提供更加清晰、高品质的图像,发挥了数字技术在精度、灵敏度及稳定性方面的优势;同时,智能化也比较突出,能够完成白平衡、对焦及跟白的操作,节省了人工进行调节的时间。其在稳定性方面的特征使得使用者能够第一时间赶到新闻现场,加快操作,突显新闻的时效性、准确性和可靠性特征。

3.2 对数字化在新闻编辑中的应用的分析

对于新闻的编辑,主要借助人工完成,需要大量人力的投入,效率较低。

在数字技术的协助下,新闻编辑工作的主要助手是计算机,实现对各种零散片子的合成与处理,节省了大部分时间,改变了依次制作的套路,可以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新闻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促使新闻编辑工作流程更加合理和高效。数字技术使得新闻编辑灵活性提高,工作效率随之提升。

3.3 新闻的传输彰显数字化的特征

在数字技术的支持下,广播电视新闻传输的品质得以提升,效果得到改善。尤其是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数字化传输方式突破时空的限制,也使广播电视传输成为新的传输模式。这种模式的出现是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的前提下实现的。在传统的广播电视新闻中,其流程是:首先在新闻现场进行制作,然后借助交通工具将其运至电视台,最后进行再次加工。这种方式很难保证新闻传输的即时性。在现代数字通讯技术的发展中,突破时空限制,在速度和稳定性方面更为突出,尤其是各种信息技术的整合,新闻工作者能够实现新闻现场画面的直接传输。

4 新闻制作的内容彰显深度化

随着市场的不断开发,广播电视媒体之间的竞争也日益突出,为了提升自身的竞争实力,新闻制作需要重视新闻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的拓展,关注内涵,尤其在进行制作的时候,需要融入新的制作方式,提高新闻制作内容的深度,这也是数字技术在广播电视新闻制作中的重要价值所在。在数字技术的背景下,媒体为了获取竞争优势地位,时效性不是唯一的优势,需要追求深度,以便在竞争中立足。

5 结语

随着信息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广播电视新闻制作彰显新的特点,要进行全面分析,促进技术创新,强化自身专业性,适应时代发展,推动技术不断进步,推动新时期广播电视信息制作领域的健康发展。

摘要:社会的进步和技术的发展使电视广播新闻制作面临诸多变化,在很多方面的特征都十分突出。同时,数字化技术的引进,使其发展更加迅速。为此,要全面分析数字技术背景下的广播电视信息制作的特征。

关键词:数字技术,广播电视,新闻制作,新特点

参考文献

[1]陈慧慧.“三网融合”下的广播电视新闻内容生产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2.

[2]尚冬梅.数字技术背景下广播电视新闻制作的新特点[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33).

广播新闻的审美特点 篇6

关键词:电台新闻,播音,技巧,特点,新媒体时代

1 新媒体时代县级广播电台新闻类节目现状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给县级广播电台新闻播音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尤其是在各种新型新闻节目形式的冲击下, 县级电台新闻节目的收听率一直不理想。无论从规模上还是从设备等方面县级广播电台无法与卫星电视、网络平台及省级电台相比较, 但是它仍旧有存在的必要, 尤其是在今后的发展中, 县级广播电台新闻类节目仍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给县级广播电台的发展不仅带来了挑战, 同时也带来了先进的技术, 增加了与听众之间的沟通渠道, 同时随着这些年农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 车族收听广播新闻节目的听众也在不断的增加, 而县级广播电台与这类听众之间的距离最近, 最能了解听众的新闻需求, 因此县级电台新闻类节目的发展仍具有一定的潜力。

2 县级广播电台新闻播音特点分析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为电台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技术支持, 同时也提高了对电台新闻播音的要求, 而现阶段广播电台新闻播音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播音内容和语言特点分析。通常情况下, 县级广播电台新闻播音所播报的新闻内容具有鲜明的特点, 主要是当下新闻大事件、当地新闻热点、关系民生政策等内容。而作为县级广播电台新闻播音其语言组织能力强、逻辑思维能力高等, 使其在对新闻内容进行播报的过程中能够准确客观地向听众传递新闻信息。另外, 广播电台播音在进行新闻内容播报的过程中, 必须对新闻内容以及主题进行客观的评价, 不可带入个人的情感因素, 以避免误导听众, 同时还必须保证新闻用语的准确性、严谨性以及逻辑性, 以“咬文嚼字”的精神进行新闻播音工作。

2) 新媒体互动特点分析。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 科学技术的发展极大地增加了广播新闻节目与听众之间的沟通渠道, 传统广播新闻节目在广播过程中主要以热线、短信等方式与听众之间进行沟通交流, 而目前新增的微信、微博以及App客户端等新媒体形式成为了电台新闻播音与听众之间进行信息沟通的主要方式。另外, 一些网民也可以通过网络广播的形式与新闻播音之间进行积极的互动, 提高了听众和网络的参与性。当下广播电台新闻播音内容主要以互联网热点话题为主, 因此在进行新闻播音内容编辑的过程中, 首先需要对互联网热点话题进行收集, 并对网友评论以及事件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最终将这些内容进行整合融入到新闻节目中去。这样一来在后续的新闻播音过程中, 网民和听众之间可以进行沟通互动, 提出自己的看法。这种新型的新闻播音方式具有新闻观点多元化的特点, 最终有关事件的定论也不是唯一的, 因此对新闻播音的要求比较高, 尤其是听众观点比较极端的时候, 新闻播音必须对评论内容进行筛选, 以正确的价值观来掌控整个新闻播音过程。

3 县级广播电台新闻播音提升技巧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提高了对广播电台新闻播音的基本要求, 同时这也是当下我国广播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新媒体时代下电台新闻播音的工作不再是“读稿子”, 而是将社会大众观点进行分析整合, 并最终以客观、正确、准确的新闻播音方式向听众或者网民传递信息, 这就需要新闻播音技巧的提升。

1) 注重情感和节奏技巧。广播新闻播音在进行新闻信息传递的过程中应当将自己的人生阅历、情感想法等进行一定的提炼和升华, 以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来对整个新闻事件的情感走向进行引导。不同的人对一个新闻事件的看法是不同的, 同样新闻播音也具有自己对新闻事件的评论, 但是与普通人不同的是新闻播音对新闻的观点会影响听众, 因此必须要求新闻播音具有深厚的情感内涵, 具有正确的人生态度;新闻播音在进行新闻信息播音的过程中, 应当根据播报新闻稿的内容进行整个播报速度和方式的把握, 以最佳的播报速度来完成新闻内容的播报, 且在这一过程中应当保证语言流畅、简洁, 另外播音过程中思想感情应当到位, 但不可“过分”, 以免误导听众。

2) 气氛渲染技巧。与电视新闻节目不同, 广播新闻播音在新闻播报过程中不可能通过表情、动作等来进行整个播报气氛的表达, 这就要求新闻播音必须掌握气氛渲染的技巧。例如, 新闻播音可以通过声音、语气、语调以及话语力度等方式来表达新闻的主题方向, 进而抓住听众的“听”, 让听众彻底融入到播报气氛中去。例如, 当新闻播音在进行悼词播报的过程中, 应当选择合适的伴奏音效, 同时还应当对播报的语调进行一定的琢磨, 形成一种凝重、悲悯的氛围, 以这种方式来感染听众。另外, 新闻播音在进行气氛渲染的过程中不可过分夸大, 网络化语言的使用应当与播报内容相符, 而播报严肃性新闻内容时应当少用或者是不用网络语言, 以避免气氛尴尬, 分散听众注意力。

4 结论

综上所述,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 县级广播电台新闻播音工作不仅面临着挑战, 也迎来了机遇, 这就要求新闻播音工作者一方面应当加强自身专业知识的学习, 另一方面应当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水平, 以全新的视角来了解和掌握新闻播音特点, 为技巧性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索朗达瓦.播音主持人如何掌握电视新闻播音技巧[J].新闻传播, 2015 (24) .

上一篇:计算依据下一篇:民口重大专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