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新闻的采访

2024-06-30

广播新闻的采访(通用8篇)

广播新闻的采访 篇1

摘要:媒体的发展对于新闻量的要求越来越大, 因而新闻工作人员日常对要闻的采集和对相关人员的采访工作也越来越重了。而新闻采访并不同于我们平时的问答对话, 有着更明确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在新闻采访的提问过程中也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本文通过对采访个例的研究总结出了在广播新闻在采访中的一些实用性技巧, 对新闻工作者提高采访质量有很大的帮助。

关键词:新闻采访,技巧,案例

1 新闻采访提问的关键性

提问在日常生活中并没有得到我们过多的重视, 但是对于新闻工作者尤其是记者而言却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所在, 甚至可以说是工作能够正常开展的根本。提问记者和手写记者虽然从事的工作很相似, 但实质上却有着很大的区别。一些人在接受笔记式的书写采访时还比较淡定自若, 然而一旦面对话筒就会变得十分局促不安。所以, 记者在采访过程当中语言组织的技巧就显得十分重要。掌握好的提问技巧在采访中不但能够有效的舒缓被采访人的情绪, 同时也能自如的掌控话题的收放和方向, 在与被采访人充分和良好的沟通之后写出的文章也往往更具感染力和亲和力。

2 新闻采访中的个例分析

2.1 尤金·莱昂斯的失败采访实例

尤金·莱昂斯美国著名记者, 一生中采访过许多名人和伟人, 有着丰富的经验。但是当他谈起曾经对斯大林做过的一次采访他便总是后悔不已。

在对斯大林的一次采访当中原本工作人员只准备给他两分钟的采访时间, 可是因为采访的顺利斯大林并没有要结束访问的意思, 可是尤金·莱昂斯在话题和问题的准备上却并不充分, 只做了两分钟的量, 虽然与斯大林共处了长达两个小时的时间可对他而言还是由于准备的不充分而错失了许多好的提问, 这让尤金·莱昂斯十分懊恼, 在那之后便发誓, 在今后的采访工作当中, 哪怕只有一分钟的采访时间也要准备出一个小时的问题来!

2.2 叶圣陶曾经接受过采访

我国的文豪叶圣陶老先生曾经在自己的记事录当中提到了这样的两次采访:一个年轻的记者在采访叶老先生的时候因为知识面窄又没有提前做好准备竟然问出了:您多大年纪?是哪里人?这样的问题。着实让叶先生哭笑不得, 更感到十分无奈。作为一个记者, 了解被采访人的基本信息是尝试, 而且对于这样的问题叶先生随便哪本作品上都会有详尽的说明。在那之后的采访叶先生也没了兴致。

由以上两个例子可见, 新闻采访的提问并不是随随便便信手拈来的, 它需要长时间的准备和揣摩。同时要得到好的新闻采访稿件, 对于提问的内涵和深度也有着很多的要求, 过分浅显和无知的问题不但会让提问者了无趣味心生厌烦, 写出的稿件也会缺乏研讨性。

3 广播新闻采访的技巧把握

3.1 新闻采访中的提问一定要具体而实际

许多记者因为采访经验的不足和准备的不充分在采访工作中很容易将提出的问题大化、泛化。这便是反了采访中的大忌。

在采访的问题开始最好以具体的问题做开端, 避免空谈。如果先前没有做过准备, 面对空泛好涉及面太广的问题往往会让被采访者不知从何说起, 即使勉强开口回答也时常抓不到中心思想。所以, 就算是记者想提出一个范围较大的问题, 也要将这个大问题细化成若干个明确的小问题。这不但使被采访者回答的更加清楚明白, 整个的采访质量也会得到提升。

3.2 在采访当中切忌语言过于尖锐

一些记者在采访当中总是摆不正自己的态度, 给人一种凌驾于被采访者之上的姿态, 而且在语言和语气上也给人一种审讯的感觉, 这是采访中最不应该出现的问题!善于倾听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一种手段, 是索取更多谈话内容的一种方式, 是集中智慧的一条途径。善于倾听, 才能捕捉住对方谈话中的真实意图和目的, 而不致产生“各取所需”的错误做法。这一点, 对采访者来说尤为重要。采访中记者常遇到这种情况:你想要被采访对象说出来的内容, 往往是人家不愿意说的;而被采访对象想讲的, 又往往不是你所要的。当对方担心你对他的话不感兴趣, 显出犹豫、为难的神情时, 你可适时地说一两句安慰、鼓励的话;当对方由于心烦、愤怒等原因不能控制自己感情时, 你可用一两句舒心话来疏导对方焦虑的情绪;当对方叙述不清又急切想让你理解他的意思时, 你可用一两句综述性总结性的话来帮助他梳理思路, 使谈话顺畅。太过激烈的言语和生硬的口吻都可能造成被采访者的抵触情绪, 影响到整个采访工作的进展和之后新闻稿件的质量。但是平等谦和的态度也并不是完全可以应用到任何场合, 针对重大事件记者的发问就要一针见血。不给对方任何缓和的余地, 势必要追究出事件的真相。这也是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的天职。

3.3 掌握好采访中的主基调

新闻工作者在进行采访工作时一般都有很强的目的性, 但是在采访的时间和环境上也有着一定的限制。所以记者就要在第一时间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在最短的时间里得到被采访者的信任, 让被采访者者能够坦诚的回答自己的问题。而且在提问当中要把我好问题的主线, 不能偏离原计划中的采访内容。这就要求记者对于采访过程中主基调的控制和对被采访者的引导, 一旦有跑题的迹象记者要及时的将话题重新带回。而且也要抓住对方专业上的特点并对其兴趣有所掌握, 投其所好的提问对采访问题的切入更加有力。

4 结论

除了以上几个问题在采访中要得到重视之外, 采访的技巧和方法其实还有很多。比如不要提过长的问题、要把问题掌握在被提问者的专业技能之内、问题不可以有假设性以及不要出现过多的应声词等等都是需要注意的地方。新闻事业是党和政府的喉舌, 它寄托了群众的信任和希望, 新闻工作者可以说是一个孜孜不倦的探索者。他要在采访过程中揣摩各色人等的心理;他要在新闻报道中淋漓尽致地刻画社会众生相;他要在别人看不出新闻的地方挖掘出新闻来。凡此种种特殊要求, 意味着他观察问题、思考问题的方式必有与众不同之处。采访工作是新闻成型的基础, 好的采访资料能够让记者得到更多的信息, 这也是给大众传递信息的前提。所以在采访工作当中记者在实践中学习和应用采访技巧的同时也要时刻谨记自己的职责是将真相与事实告知大众。

参考文献

[1]韦尔伯·斯拉姆.报刊的四种理论.新华出版社, 2000.

[2]李良荣.中国报纸文体发展概要.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4.

[3]沃尔特·李普曼.公众舆论.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

广播新闻的采访 篇2

一、电视新闻的定义: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音或以画面为传播符号,对新近变动或正在变动的事实信息的传播。

二、电视新闻的特点:传播内容生动;范围广;线性传播;共时传播

三、电视新闻采访的特点:

1、电子传播手段的介入:“带机采访”和“脱机采访”两种方式

2、时间同步性

3、其采访方式直接关系到新闻报道的形式

4、记者的角色定位更加丰富

5、对设备具有较强的依赖性

6、形象的画面报道,有价值、有特色——“屏幕意识” ●“屏幕意识”(“画面意识”)——电视记者对电视屏幕变现出来的感觉、认知、思维的总和。

7、复杂的工作环节

●前期:确定选题、整体构思、定向采访、画面拍摄 ●后期:文字写作、画面编辑、播音解说、混录合成

8、集体工作的方式

●对记者的要求:坚守好自己的位置、熟知他人的位置、有全局观念

前期:记者、主持人、摄像、灯光、声音

后期:编辑、制作人员、技术人员

四、电视记者及其工作方式:

1、电视记者:在电视机构中从事电视新闻素材收集工作的专业从业人员,是一个集体概念。

【包括:编导 出镜记者 摄像师 录音师 灯光师】

编导:前后期全程策划。决定素材采集范畴,把握节目的整体结构;决定应变方针;负责现场资料、尤其是理性素材的收集。

2、电视记者的工作方式:采摄合一制和采摄分离制

采摄合一制的弊端:容易造成顾此失彼。记者在现场为拍摄画面抢镜头而忽略了对采访的各种环节的考虑;采访中不能全力深入挖掘事实,报道的水平不高;记者难以进入画面,难以进行画面描述。

第二节 电视节目的制作方式

一、“ENG”方式——“电子新闻采集”【Electronic News Gathering】

制作特点:前期拍摄、后期编辑(使用便携式摄像机)

二、“EFG”方式——“电子现场制作方式或即时制作方式”【Electronic Feild Production 】制作特点:多机拍摄、同时编辑 设备要求:3台及3台以上的摄像机 能够简化节目制作工艺,现场性强

三、“ESP”方式——“电子演播室制作”【Electronic Studio Production】优势:完善的照明设施、音响设施;设备要求:摄像机只能放在三脚架和云台上使用,通常是使用三台以上的设备。

四、“SNG”——“卫星新闻采集”【Satellite News Gathering】优势:新闻发生与新闻播报的零时差。“TNT”——“Today News Today”;“NNN”——“Now News Now” 特点:现场拍摄、现场编辑、即时播出

●现代电视新闻的基本特征:追求新闻事件的现场同步报道,扩充单位时间内的新闻信息含量、满足观众的现场同步感受和参与感。

第三节 电视记者的素质和素养

一、电视记者的素质要求:

1、专业素质:新闻业务知识 现场报道的能力 新闻敏感 讲故事的能力 对话或提问能力

2、经验和知识的积累

3、勤于学习、拓宽知识面

4、要独立思考

5、要具备法制意识,现代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6、政治素质

7、社会活动能力【与采访对象的交往、与合作部门的合作能力】

二、工作作风

1、协作分工 团结作战

2、勤奋工作 不怕吃苦

3、雷厉风行 严谨快捷

4、爱护电视摄录设备

5、勇敢顽强 不怕牺牲

6、廉洁自律

第二章 采访限速挖掘及选题确立

一、新闻线索的定义:

1、指新闻事实发生的一种信号和征兆,反映新闻事实的简略轮廓和片段,新闻线索是记者追求新闻的方向和依据。

2、特点:简单、短暂、有待证实、变动性大

3、作用:新闻线索能够触发记者的新闻敏感;可以确定采访的去向;新闻线索的价值可以决定报道的质量。

二、新闻线索的来源:

1、记者本人的观察和积累:首先多看、多听、多问、多想;其次,善于捕抓有价值的信息;第三,要做有心人

2、会议、政策、文件、简报、领导人的讲话

3、受众的信息

4、其他媒介的信息【网络、报纸】

五、挖掘新线索的技巧

1、从一般当中找特殊

2、从正常当中找异常

3、从消极中找积极

4、从沙子中找金子【大众化生活中找到闪光点】

第二节 采访选题的确立及论证

一、选题:新闻记者确立新闻报道对象的过程;对新闻价值的再理解。

1、对新闻价值的在理解:价值是客体对主体的意义即客体对主体作用。新闻价值是客体的新闻要素、属性对新闻主体所产生的实际效应(作用、影响)传播主体:必须让观众知道的信息 接受主体:(要符合受众审美、接受信息的需要;通过信息了解社会,知道信息的表面、背后及我如何如评价。更多的是新闻背后的信息和价值)

2、从信息接受者的角度选择新闻的标准:对象感

善于把握受众心里和受众的需要

从受众角度看新闻线索的价值有:知晓价值

激励或启迪价值

实用受益价值

娱乐价值

意见表达价值

3、信息传播者的角度选择新闻的标准: A、新闻政策标准:(党和政府做出的决议)包含政治标准(宪法、法律、风俗民情、民族习惯等)和新闻宣传思想两个方面

B、新闻机构自身的编辑方针和定位

C、从新闻可能产生的社会意义角度去考虑

二、选题论证的方法和步骤:

1、对报道的主要内容进行考查

2、对表现形式进行构思【用语言和画面进行整个报道的构思】

3、可行性论证

第三章 新闻采访的策划和准备 第一节 广播电视采访前的策划

一、新闻采访策划的概念

1、新闻报道策划:为使报道选题获得预期的传播效果,采编人员对新闻传播活动进行规划和设计,并且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接受反馈,修正原先设计的行为。

2、新闻采访策划:

采访思路—记者采访活动所要遵循行动路线或思维路径。

二、拟采访思路的作用

1、设计采访行动方案

2、确定采访思路的运行范围

三、采访思路拟定方法

1、非突发性新闻的采访思路:以线索对象为中心设计采访路线

2、突发性新闻线索的采访思路:问明情况,发出简讯—持续采访—深入采访、深入报道(了解事件原因、挖掘事件逻辑递进)

3、重大新闻线索的采访思路:发散

延伸

四、确定采访思想应注意的问题

系统性:在联系中寻找切入点

注意现象之间的联系 层面性:不可越过事物应有的层面 多侧面性:不满足事实表层的现象

五、采访提纲的撰写

采访目的采访时间

采访思路

采访方法(路线的确定、环境的确定、对象的确定)

采访问题(针对采访对象、围绕采访目的的展开)

可能出现的困难和处置方法

第二节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准备

●什么样的采访需要准备:采访那些已被无数次采访和写作过的人物或事件;采访那些重要的人物、复杂的人物时;做综合性总结性报道时;做深入报道时;

●新闻采访的准备有两种:面对某一具体采访任务、有针对性的准备;平常的积累(实践、读书)●

一、资料准备:

1、收集背景资料(采访重大会议、采访特殊事件、采访典型人物、采访不熟不懂的问题及去生地采访)

2、学习和掌握相关政策

3、补充相关知识

4、熟悉采访对象(学习工作个性爱好)

二、确定介入现场的方式

1、现场定义及类别

现场:新闻事件发生的真实时间和真实空间的类别

2、现场的类别:

第一现场:新闻事件发生的地方

第二现场:由于记者的采访而出现的现场 A、记者、主持人参与报道的现场 B、记者、主持人参与报道的现场 第三现场:追述的现场

引用间接引语 引用直接引语

再现模拟

●再现模拟—深入现场、请不相干的人模拟表演当时的情景(情景再现)、利用图画、电子图像、动画模拟当时的情景

●记者对现场的介入方式

旁观式:记者在现场采访时,尽量保持现场的原生态,对现场的干预很少,降到最低 记者主要是通过观察和记录

优点:A、较完整地保留现场原生态的信息;B、充分突出被采访对象

缺点:记者不能够直接出面掌控、使其增加了难度 参与式:A、声音参与式(同期声参与)

电视记者在现场拍摄的镜头中只出现声音,但隐藏记者自己的形象。

好处:突出采访对象,避免记者喧宾夺主;避免现场节奏过于缓慢和信息冗长

问题:记者声音干扰现场;不利于节目的构成与意义的表达

可以有的选择:保留有价值的信息,去除记者的提问环节;拍下记者的提问画面,变现记者提问过程。B、出境参与式

电视记者在采访现场将自身形象、言行表现在镜头中的现场介入方式,也称“出境式采访”。●电视新闻采访报道方式发展过程。

第一代模式:口播模式——沈力

第二代模式:图像+解说

第三代模式:现场采访报道 ●镜头前采访应具有的内涵:

A、记者深入新闻事件的现场进行出图像的采访报道

B、新闻事件必须是正在发生、发展的,报道与事件同步在现场完成 C、报道要有完整而连贯的同期声、画面和声音缺一不可

注意选择出镜采访方式要恰当

出镜采访根本目的之一是加强报道的现场感

三、设计采访问题

提问设计的优劣关系到采访的成败 斯诺 麦克华莱士

问题的标准:有的放矢、准备、深入、细致、简明扼要

1、“GOAL”方法——吉尔兰德 G=goals(目标)【通过提问得到具体的例子和有趣的信息。直接提问:问话语气委婉。】 O=obstacles(困难)A=Achielvements(成就)【再次捕抓细节、如何解决困哪的】 L=logistics(背景)“GOSS”

目标—goals 障碍—obstacle 解决—solution 开始—start

2、采访提纲策划方法:

A、列出采访人员、确定采访顺序

B、拟定采访问题、标题重点、明晰提问目的 ●记者设计的问题有七类:

引导性问题:与采访无相干或相干的问题

概括性问题:了解一般性面上的大概情况

实质性问题:

探讨性问题

敏感性问题:与采访对象有一定的厉害关系。不要莽撞,慢慢的去试探

印证性问题:请被采访者回答

结束性问题:请被采访者回忆补充一下

第四章 广播电视新闻的采访方法

分类:现场观察和现场采访

第一节 现场观察

一、定义

1、“现场”对新闻传播的意义

2、“现场”索义:观察的含义:细查事物的现象、动向;考察或调查

3、“现场观察”的定义——是广播电视采访方法第一步,记者在新闻事件现场,新闻人物活动现场进行的目击采访,是对客观事实进行的有表及里的查看与思考活动,借以印证线索、收集素材,获得第一手资料。●记者观察通常分为三种类型:采集性、核实性、找寻性(找细节、别人看不见的东西,找问题)●新闻现场观察的特点:直接性、综合性、客观性、经常性、敏感性

4、现场观察的内容:新闻事件进程及变动趋势;把握现场环境和气氛;把握人物个性和特点;抓取表现事物、人物特征的细节;发现问题(何人何地为何,与此相关的人,事件的下一步如何发展;判断现场有那些新闻价值、会对受众产生什么影响;定位观众、希望知道什么)

三、现场观察的方法:

1、同步观察、事前观察、事后观察

2、概览与细察结合:

概览(鸟瞰法):是对某一事物做大略的、全景的观察

细察:是对事物的某一局部或细节,做重点的、仔细的观察【足够的观察时间、观察的近距离】

3、在观察中思考:善于透过表面现象看本质;善于发现事物的特征;善于运用联系的方法分析思考

4、恰当的角色定位:目击者、记录者、参与者

五、现场观察的要求:

1、观察要全面

2、观察要细致

3、观察要深准

4、观察要提问

第二节 现场采访

一、采访对象选择的标准:准确 愿讲 善于表达 权威人士

二、话筒前采访要求:

1、尽量消除现场干扰的因素【人员较多;有机器设备存在;话筒运用不当】

2、记者的语言【精炼、口语化、通俗化、有感染力】

3、注意话筒对声音采录的自然和清晰

三、镜头前的采访要求

1、记者要有画面意识

2、“一次最佳”原则【记者和被采访者在镜头面前的行为举止具有即时性;记者的现场报道应尽量一次完成;提问与回答一气呵成、情绪连贯】

四、提问的技巧:

1、采访提问语的使用原则:单一原则 具体原则 开放原则 逻辑严密原则

封闭式的提问方式是指所提问问题比较矮哦具体,需要被采访者的回单范围小、指向性强

开放式提问方式是指记者提示某一话题或言谈范围让采访对象自由发挥。畅所欲言

2、善于追问——追问是一种提问的方法 A、彻底弄清某一个事件的来龙去脉的时候 B、挖掘典型的事例和生动的细节

C、探寻关键的实质性材料或访谈中的疑点

3、倾听与沉默 A、倾听的内涵

B、采访中如何去倾听:做好倾听的准备、倾听没说出的话或说一半的话、保持安静、显示你正在倾听、培养倾听时的好奇心

第三节 出镜采访

一、出镜记者:on-camera correspondent and report 新闻故事或新闻调查与主持人

电视节目中,在新闻事件现场以报道新闻事件为目的,同时结合有声语言和形体语言传播信息的电视工作者。主持记者的特征:

1、出镜头

2、报道新闻

二、出镜记者的电视新闻的特点

1、同时同步的报道手段

2、人本化的采访形式

3、形象的画面报道

4、综合复杂的制播过程

●在出镜采访时要比广播报纸有更多的问题,更应注意

1、捕捉感觉,并且在现场的环境氛围中引出信息

2、要让自己与采访对象不紧张

3、不要让人有“假”的感觉、不要摆拍

4、电视采访是以人为基本对象的采访活动

三、出镜记者现场报道的方式

1、报道由出镜记者独立完成

2、出镜记者在现场采访嘉宾

3、出镜记者与演播室主持人交流

4、现场体验报道

四、出镜记者现场报道语言要求

1、使用口语

2、对事件报道进行引导

3、目标集中、提问具体

4、具备很强的理解力,能灵活应对

5、明确目的,思路清晰

6、善于调整对话节奏

五、记者出镜报道法则

1、注意现场的潜信息【现场气氛的描绘,电视记者可通过近景、特写来描写潜信息】

2、注意典型环境的选择【与事件的发生、发展有直接联系的现场】

3、多样的出镜形式

4、调动其他感官机能弥补语言的不足

5、注意与后方直播的密切配合

6、出镜记者的仪表仪态要得当

六、记者出镜的拍摄方法 抓重点 抓全局 抓细节

1、交代性镜头

2、采访对象镜头【过肩镜头、近景镜头】

3、出镜记者镜头【倾听镜头、反向提问时】

4、间隔镜头

七、记者出镜现场述评的拍摄

1、画面构图—近景:记者主体;中景:记者走动

2、介绍性镜头

3、拍摄中心镜头

4、摄像记者的主动性——突破画面束缚

5、镜头对出镜记者采访述评的补充

第五章 消息类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写作 第一节 消息类广播电视新闻的传播特性

一、消息类广播电视新闻(动态新闻)的传播特性 新:时间、题材、角度、立意、手法 广:题材

短:内容 篇幅

二、消息类电视新闻的分类

1、短消息【一分钟左右,300字左右,画面不到20个】电视新闻少用长镜头:画面15-20个左右

2、长消息【800字左右,画面在60个左右】反映的主题一般都很重要:政治、民生;头条作用 ●导语的写作:

1、导语的定义:是整篇消息的第一个单元,它以凝练简洁的语言,告知最重要的新闻事实。

2、导语的作用 A、导读或导入新闻

B、串联作用【程序式串联—承前启后,过渡作用;悬念式串联;口语式串联—主持人对新闻的总体认识以及对新闻编排的理解体现出主持人的主持意识】 C、吸引受众

3、导语类型:直接式导语:有两种做法一是晾衣绳式导语或五要素俱全法,直接陈述新闻事实、开宗明义的导语,一般直接陈述新闻最主要的内容;二是只只交代最重要最新鲜的部分要素。

延缓式导语—【不直接陈述事实,而是运用描写、气氛、渲染,先写一些相关的情况,在引出新闻事实】

三、消息导语写作的特点、选材精辟 具体形象 简单精炼 照应主体

第二节 电视新闻主体的写作

一、必须介绍事实的基本情况

1、五要素

2、背景—揭示事件的意义,引起受众的关注;利用背景进行对比衬托,突出事实特点,显示变化高度;用背景语言作为暗示,表达某种不便严明的观点;用背景给事实注入知识性、趣味性内涵,使事实更可读

二、结构要求

1、结构线索要单一:A、时间顺序(时效性比较强的事实新闻中)B、逻辑顺序(层次单纯、便于观众观察)C、层次清楚

2、中心突出

三、电视消息的常用结构

1、倒金字塔结构:优点—便于受众迅速掌握报道重点;确定—程式化【善于判断观众感兴趣】

2、时间顺序结构:按新闻发生发展直至结束的先后顺序来安排事件的结构。这种结构有利于保持事件的完整性,但容易形成流水账。【注意每个环节找到报道的重点】

3、逻辑关系结构:根据事物的内在逻辑或问题的逻辑而组织材料安排层次【因果、对比、并列、递进】

4、金字塔结构:最重要最精彩的放在后面,按新闻事实或事件的因果关系而安排组织材料【悬念性、趣味性强】

第三节 消息类新闻习作

一、短消息的写作技巧

1、写作原则:一事一报、精炼事实、提取价值、选取一点

2、短消息的写作技巧:准确的切入点、画面语言与文字语言相结合、注重安排兴奋点【利用导语、运用对比、突发事件】、善于运用同期声

二、长消息的写作技巧

1、整体式长消息:从头到尾只说一个人或一群人

2、集纳式长消息:有一个新闻主题统帅,分段写多个人的事迹 ●人物性长消息的写作原则

1、运用电视画面语言【电视画面的三大要素:图像、声音、色彩】

2、运用具体情节细节【新闻故事化】

3、运用现场同期声

●事件性长消息的写作原则

1、把握好事件的新闻性【新鲜、重要等】

2、把握好事件的典型性【形象、细节等】 ●长消息的写作技巧

事实、再现场景、背景材料、同期声、巧妙的构思和深层次的描写

第六章 广播电视专题新闻采访与写作 第一节 广播电视专题新的定义及特点

一、广播电视新闻定义

综合运用各种电视表现手段与播出方式,通过对重大新闻题材或围绕重大主题的详尽、深入或独特视角的报道,为观众提供深度信息的新闻报道形式。

二、广播电视新闻的特点

1、重大性

2、内容取向专一集中【选题内容:重点、难点、热点、疑点问题;阐述分析;如何去拓展延伸(多侧面、多视点、多角度、多层次);报道时间上的延伸和拓展(多个时空的内容进行表现和挖掘)】

3、表现手段丰富:【视觉手段:照片、图片;听觉手段:同期声、解说、录音资料、音乐;播出手段:对播、交谈、嘉宾的参与】

4、报道深入:专题新闻贵在求深、以深度和广度取胜

三、电视专题新闻的分类

1、调查类专题新闻

2、评论类专题新闻

3、评述类专题新闻

第二节 广播电视专题新闻叙事构成

一、叙述者:

1、记者—旁观者、参与者、2、采访对象

3、编辑——纸上预编(考试20分)

二、视角

1、全知视角

2、限知视角

3、主观视角

4、客观视角:叙事者是客观公正的、中立的

三、结构

1、内部结构—内容

不同层面的内容要如何组合在一起

A、纵向结构:指按新闻事实发生发展的时间顺序、组合、编排材料的一种结构的形式。有两种情况:一是按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二是按生活中一连串故事的时间

B、横式结构:有两种情况:同时异时空结构(同一时间段不同空间材料拼接组合在一起);多侧面拼接结构(风声)C、递进式结构:——剥笋式;通过现象层层深入到事件背后,环环递进,从现象到本质的结构。广播电视新闻结构通常以单线条

2、外在结构(节目的宏观设计)故事化、悬念、细节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的探讨 篇3

关键词:广播电视,新闻,采访技巧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社会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经济飞速发展,社会持续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当今时代是信息化的时代,各种信息传播媒介不断出现,市场竞争愈演愈烈。广播电视新闻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信息传播媒介,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不断完善自己,不断扩充自身优势。现阶段,广播电视新闻是传播新闻的主要方式之一,新闻采访是记者取得信息的主要渠道,所以探讨新闻采访的特性和技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的特性

新闻的传播媒介有报纸、网络和广播电视等,其中报纸属于比较传统的传播媒介,网络和广播电视属于相对较新的传播媒介。广播电视作为一种传播新闻的主要方式,具有一些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新闻采访是记者获得信息的主要渠道,广播电视新闻的优势可以充分体现在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上。

1.1 对于摄录设备的依赖性强

记者在开展广播电视新闻采访时,需要一定的设备支持,这里的设备主要是指摄影器材。记者借助摄影设备对采访对象进行记录,记录下采访对象的声音和画面等。因此,没有一定的设备支持,记者就无法正常完成广播电视新闻的采访工作。

1.2 新闻的直观生动

记者借助一定的摄影设备完成了新闻采访工作后,就可以将新闻以非常直观生动的形式播放出来。和传统的纸质新闻相比,动态的图像新闻可以给接收信息的人更加直观的感受。

1.3 新闻采访的形式影响到新闻的报道方式

新闻采访是非常重要的,一则新闻最终的报道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新闻采访的具体方式。广播新闻的最大特色就是将新闻通过声音和图像共存的方式传递给读者。在这种情况下,新闻播出者在播放新闻时有两种选择:第一种就是在新闻采访的同时将新闻传递给受众;第二种方式就是事先录制好新闻,然后对其进行一定的处理,最后将处理之后的新闻传递给受众。

1.4 对于新闻记者的要求更高

和传统的纸质新闻相比,广播电视新闻对新闻记者的要求更加严格。广播电视新闻对新闻记者主要有三方面的要求:第一,记者必须具有开展新闻调查的能力;第二,在新闻录制现场,记者必须具有较强的协调能力,以及交流沟通能力;第三,负责新闻直播的记者必须具有较强的直播能力、随机应变能力等。

2 如何更好地完成广播电视新闻采访

新闻采访的质量决定广播电视新闻的整体质量,新闻采访工作对于新闻工作者而言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何更好地开展新闻采访工作也是新闻工作者十分关心的问题。笔者认为,新闻工作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相关工作。

2.1 获取和挖掘新闻线索

在信息爆炸的当今时代,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是非常重要的,广播电视新闻应该重视选题工作,选择那些能够引人注意的内容。确定新闻内容的重要依据就是新闻线索,如何获取有用的新闻线索是新闻工作者十分关注的问题。一般来讲,获取新闻线索的方式主要有:上级安排、自己主动获取及由别人告知等。

2.2 做好新闻采访的准备工作

在正式开始新闻采访工作之前,记者需要做好一定的准备工作。充分的准备工作可以使记者从容地完成整个采访过程,在遇到突发问题时,也可以帮助记者更好地解决问题。广播电视新闻在采访中变数较多,记者如果毫无准备,就非常有可能无法应对现场突发状况。

2.3 注意与采访对象的沟通交流,营造良好的采访氛围

广播电视新闻的采访工作需要记者和被采访者共同完成,记者在采访中起着引导作用,需要和被采访者进行顺畅的沟通和交流。采访时的氛围是非常重要的,影响着采访的质量。被采访者在镜头前非常容易紧张,无法正常思考,此时记者就需要通过一些比较轻松的话题来缓解被采访者的紧张情绪,将被采访者带入轻松的氛围中,这样被采访者才能正常发挥,才能和记者正常对话,进而保证采访工作的顺利进行。

2.4 注意采访提问的技巧和随机应变

广播电视新闻的记者需要具备一定的访问技巧,提问是记者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记者应该根据采访内容和被采访对象的特点展开提问过程,有技巧的提问可以帮助记者获取更多的有效信息。此外,记者还需要具备随机应变的能力,采访过程本身就充满了很多变数,记者不能过分的墨守成规,应该随机应变,根据采访的动态情况来引导采访工作的深入。

3 结语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竞争意识逐渐提高。广播电视新闻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信息传播媒介,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不断完善自己。新闻采访是记者获得信息的主要渠道,本文探讨了记者如何更好地开展采访过程,希望为广播电视新闻采访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广播新闻的采访 篇4

1 广播民生新闻在采访和写作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1.1 写作素材老旧:

当前广播民生新闻的素材老旧是一个非常严重和普遍的问题,新闻是及时发生的事件,突出时效性,对于民生新闻而言,不仅要具有时效性还必须贴近民众的生活,是关乎民生的能够引起民众关注的新闻。素材的老旧不能引起社会关注。

1.2 真实性不够:

为了适应媒体之间的竞争,对于广播民生新闻而言,为了迎合听众的胃口,一些节目用编造、挪用的方式来制造新闻,或是直接将网络上一些有趣味性和离奇性的地方报道直接挪用,或者将事件发生的时间及地点做相应的修改后进行报道。造成新闻真实性十分欠缺,但这种不正确的做法会降低媒体公信力,造成听众的流失。

1.3 采访力度不够:

一般而言,广播民生新闻的采访工作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记者失去了压力和动力,也就直接造成了采访力度的欠缺。这些记者对采访工作的不重视,使其对于民生新闻的采访往往是出于敷衍的态度。这也是当下广播民生新闻中出现编造和挪用等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采访工作的不到位,自然造成新闻写作素材的缺失,也就直接造成假新闻的出现和泛滥。

1.4 写作质量较低:

因为种种原因,一些广播民生新闻正在逐步的被娱乐化,造成其渐渐失去新闻本该有的特性和品质,在为迎合听众心理的背景下,广播民生新闻的写作开始变味,大部

分作者受到多种因素的感染,认为这类新闻已经不再具有以往的正规性。而广播媒体的不重视,使其在选择稿件和作者的时候也出现一定的失误,这就导致广播民生新闻的写作质量不断降低。

2 广播民生新闻采访和写作问题的解决策略

2.1 端正广播媒体的态度:

广播媒体仍然是当今的主流媒体,虽然受到了来自多种媒体的强烈冲击,但广播媒体必须端正自己的态度,重视民生新闻的相关工作,要明确民生新闻的特性和重要性,为听众提供真实的、高质量的新闻报道。只有从媒体本身改变错误的观点和看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广播民生新闻采访和写作中出现的问题。

2.2 端正记者的态度:

新闻的采访和写作,最大程度上依靠的还是记者,记者的态度直接影响到其采访工作和写作质量。在新闻的采访中,要让记者明确的知道其重要性是直接关系到新闻的真实性和质量问题的,只有认真的采访工作才能够给新闻的写作提供助力。而在写作方面,要让记者深知新闻的要素和特点,只有端正了记者的态度,才能使其创作出高质量的新闻报道。

2.3 加大国家的重视力度:

广播电视新闻的采访写作方法技巧 篇5

1 整理采访中的素材,注意新闻导语的处理

导语作为新闻中的一个核心部分,它需要把新闻内容通过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而广播电视新闻中的导语与报纸新闻中的导语有一定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广播电视新闻的导语只需提供信息,满足信息发生的要素:何人、何时、何地、发生何事,这其中的“人”如果不是非常重要或者是具有特殊身份,有时可以不出现,而直接将事件所发生的地点写出,这可以让受众了解信息来源的真实性[1];而报纸新闻中的导语则要对新闻信息的内容概括出来。

在导语的写作中,必须保持导语语言的简练、语句通顺并且易懂,因此,采访写作中需要仔细地整理采访内容,从采访内容的多个角度叙述导语。例如,在发生一些纠纷的新闻事件,可以从观众群的角度或是他们的生活状况、社会因素这些方面入手,避免写作本人工作的角度出发,要挖掘出背后所隐藏的故事。

2 注意广播电视新闻的语言应用

新闻写作中的语言一定是真实可信的,此外,还应注意语言层面在新闻稿件中的核心层次。在新闻采访中,记者要时刻保证话筒、文字及镜头的画面是相一致的,各个镜头之间的组合给人们带来的是视觉的效果,而文字则是增强人们的听觉。在广播电视新闻中,不能出现一些文字性的介绍与画面不一致的情况[2]。例如,在采访交通情况时,一边说着交通如何拥堵,而画面中却出现蔬菜或者水果等,这会让受众难以了解新闻实际所展示的信息。再者就是要注意新闻文字稿内容、语句的通俗易懂。例如,在民生类新闻的采访中,如果出现一个不明身份的人在镜头前,那么记者需要获取这个人物的基本信息,如姓名、职业、体重、身高等这些表面内容的叙述,然后再挖掘其中的新闻信息,不能单纯叙述某人在何时何地做了何事或者是看到何事的发生,而要进一步的对新闻的背景故事以及来龙去脉进行梳理,这样才能够提供给广大观众一条完整的新闻信息,同时也使新闻的内容出现枯燥、乏味,即使是采访贴近民生的日常生活的信息,也会给人们带来耳目一新之感。

3 加强对广播电视新闻中稿件逻辑顺序的安排

广播电视新闻的报道中,稿件中语言的优美及语句的通顺,能够给观众带来良好的听觉感受,再配上恰当、清晰的电视画面,让观众在接受新闻信息时,可以得到良好的视觉感受,通过视觉的刺激,还能够增加观众对新闻信息的印象。因此,在广播电视新闻的采访写作中,需要记者紧密地结合所采访的素材,快速的将其组成文字,在内容与新闻画面之间的切换上可以实现地点、时间与人物在逻辑上的一致性,从而增强新闻报道中内容与画面之间的合理顺序,同时带给观众画面、文字是“合乎情理”的感受。在广播电视新闻的稿件整理中,记者不仅需要具备良好写作的功底,还要有严密的逻辑思维与洞察力,从而保证新闻报道的质量。此外,在条件与时间都可以使用的情况下,新闻采访记者还要与电视的幕后剪辑工作人员进行良好的沟通,使新闻信息的报道中可以体现出更好的文字与画面之间的结合,如果发生突发状况,记者还可以在新闻的稿件中做出调整,如标明新闻的框架,然后结合采访中所拍摄的内容,实施分镜头设定等办法处理这一突发情况。

4 结语

广播电视新闻中承载许多信息的传播,其中不乏有的内容可能会引起人们共鸣,也有的会带人们带来一些恐惧,如某地发生袭击事件、严重的惨案等,但这些信息基本上属于文字内容方面所带来的信息,而具有专业水准的新闻工作人员,不仅要在信息的捕获方面具备良好的洞察力,而且还需要具有十分扎实的语言文字功底,这样才能在采访中引导受访者说出具有价值的信息,然后在文字材料的真理中,新闻工作人员要摆正位置,严格地根据相关的文字信息进行合理的写作,有的采用开门见山,有的采用推陈出新,有的采用朴实、流畅的语言,从而表达出新闻中最核心的信息。

参考文献

广播新闻的采访 篇6

一、广播新闻节目采访技巧

采访是广播新闻节目工作中关键的环节, 是保证广播新闻真实、可靠、及时的重要过程, 广播记者在采访过程中, 应该运用一定的技巧,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 在采访之前, 应该做好相应的采访准备工作, 包括: (1) 采访前对采访的对象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并准备与采访对象有关的知识, 了解采访对象的现实条件、环境等, 包括采访对象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等; (2) 明确采访的目的、方法、对象、时间、地点以及想要采访的问题等; (3) 做好采访的心理准备, 应对采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4) 备好采访的设备等, 采访前对设备进行仔细的检查。

其次, 在采访的过程中应该注意情感的把握。刚开始与采访对象接触时, 应该进行简单的寒暄, 同时注重自己的仪容仪表, 争取给采访对象留下很好的印象。记者进行采访, 就是与被采访者进行有目的性的交流, 由于采访时间的限制, 记者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 通过简单的聊天, 挖掘出来对采访有用的信息。被采访者在面对镜头、话筒时, 难免会出现紧张情绪, 这就需要记者对于情感的有效调控, 一般的, 记者都会先与被采访者进行几句简单的寒暄, 即俗话说的“唠唠家常”, 这样就可以消除被采访者的紧张情绪。

再次, 记者采访时应该学会察言观色, 能够把握住被采访者的情感变化, 利用巧妙的语言将被采访者带入采访新闻话题中。另外, 记者应该善于提问, 提问时避免一些生涩词汇出现, 做到言简意赅。

最后, 采访的氛围对采访的正确导向具有重要的作用。记者作为采访的掌控者, 应该具备掌控局面的能力, 能够迅速融入与适应采访环境, 并帮助被采访者快速进入采访环境中。在面对采访中遇到的突发情况时, 应该能够从容面对, 采取相应的措施, 将其对采访节目的影响降到最小。

二、广播新闻节目制作技术

广播新闻节目的制作, 从一定程度上包括新闻的策划、采集、审稿、编排等。

广播新闻节目的采集, 主要是通过素材收集、采访等形式获取的, 一般来说, 采集过程中“大脑”以及录音设备才是广播新闻采集的关键。灵活的大脑能够为广播新闻采集提供方向、方式等思维, 而录音设备能够将这些思维转变为可以被广播新闻节目直接使用的新闻素材。

策划阶段, 主要是关于广播新闻节目的定位, 包括风格定位、思想定位等, 形成完善的原则, 并贯穿于审稿、编排等各个阶段。首先, 应该对时事、热点进行关注, 提高新闻的敏感度, 能够识别特定时期报道的热点话题;其次, 对于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 应该掌握报道的技巧, 采用多时空、连续报道等形式, 注重信息的更新, 确保报道的真实性。

审稿就是对采集到的广播新闻素材进行整理, 并进行有效的取舍、修改等, 在这一阶段, 需要注意的事项包括以下几点: (1) 审稿的原则包括两点:一, 新闻的真实性、准确性;二, 新闻报道的客观性。 (2) 审稿过程中, 需要将稿件自身存在的问题, 包括思想、事实偏差等进行修改。一些新闻稿件本身问题不大, 但与广播新闻节目定位风格不统一, 也需要进行修改。 (3) 对稿件修改后, 需要根据内容、风格等不同因素进行稿件分类, 为后续的新闻编排提供有力的保障。

新闻编排是广播新闻节目制作中最后也是最关键的环节, 需要根据新闻节目整体的定位、风格等, 将多个独立的新闻稿件整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编排过程中, 需要注意的事项包括以下几点: (1) 把握好新闻头条。头条新闻能够体现广播新闻节目的价值, 起到一个先声夺人的作用, 所以在选择头条的过程中, 需要考虑新闻的政策性、重要性、导向性等问题。 (2) 在编排过程中, 可以将具有相似性或者对比性的新闻放在一起, 增强新闻的阅读感以及连贯性, 中间也可以夹杂一些新闻评论、小编话语等, 注意新闻评论的方向性以及可读性。 (3) 新闻提要就是用最短的时间将最重要和新鲜的内容概括地讲出来。新闻提要不同于新闻导言, 不能简单地由新闻导言改写而成。新闻导言是选择最重要的重点表达, 新闻提要则是尽量用最简短的方式将全部新闻的重点集合起来表达。

摘要:当今社会, 信息发展越来越迅速, 新闻作为信息时代流动的血脉, 与人们的生活、工作等息息相关。广播新闻节目是新闻传播的主要媒介之一, 具有庞大的收听人群, 传统的广播新闻以收音机为主, 而现在网络广播弥补了传统广播新闻不可视化的空缺。在广播新闻节目采访与制作过程中, 只有掌握一定的技巧, 把握新闻采访与制作的精髓, 才能将更加完美、真实的新闻传播给人们。本文就分析广播新闻节目采访与制作的技巧, 探讨采访与制作广播新闻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 供有关人员参考借鉴。

关键词:广播新闻节目,采访,制作技术

参考文献

[1]练峰.广播电台民生新闻的采访策略[J].专题.2012, 14 (7) :421-422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的几点思考 篇7

1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特性分析

广播电视新闻记者为获取新闻信息而展开的调查研究活动, 具有不同于其他媒介采访活动的特性。广播电视新闻采访的个性特点:

1.1 采访形式为带机采访, 采访所获得的信息可以通过声音和影像的方式直接进入新闻节目中。

带机采访的特殊性在于不仅要考虑新闻信息的采集, 而且要考虑新闻信息的传达, 即需要注意所采集的信息在形式上的表现性。广播电视记者对摄录器材具有依赖性。

1.2 采访具有时间同步性。广播电视采访的信息存在于时间流程当中, 与真实生活流程一一对应, 采访可以实现场同步传播。

1.3 采访方式直接关系到新闻报道形式。

广播电视的新闻素材可以原生态形式进入新闻报道, 以音响报道等形式进行传播, 采访本身可以构成信息的显现形式。

1.4 记者的角色定位更丰富。除了调查者和传播者之外, 从事现场报道的广播电视记者同时也是受众观察新闻事件的现场引导者。

1.5 电视采访具有合作采访的特点。

2 确定选题

2.1 明确报道思想

报导思想是指导新闻报道的思想、方针、原则, 贯穿于新闻工作的整个流程, 指导着采编的各个环节, 是确定新闻选题的指导因素和重要依据。

进一步讲, 报道思想是新闻机构在一定时间或阶段内组织新闻报道的指导思想。报道思想一般分为一定历史阶段或全局性的报道思想和指导某一段时间、某项重大时间、某一特定问题的报道思想 (报道提示) 两种形式。

2.1.1 明确报道思想首先要了解当前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中心工作、在报道中把握大局、抓住重点。

在选题过程中从全局来考虑, 权衡题材的价值, 从而做出正确、合理的判断和取舍。

2.1.2 在把握报道思想总体思路的基础上, 还应该根据想过政策精

神和实际情况, 去检修、修订、完善报道思想, 处理好新闻报道中全局和局部、先进和落后、主流和支流等关系, 使报道思想更符合实际, 更加科学、丰富。

2.2 获取新闻线索

新闻线索是指已经发生或即将发生的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的一个信号或简要的信息。获取新闻线索有以下途径: (1) 接受采访任务; (2) 听从来电来函; (3) 从其他媒体获取线索; (4) 建立线索关系网络。

获取采访线索之后, 就可以沿着采访线索进一步挖掘, 并进行初步的分析, 认为有关内容具有一定的新闻价值, 值得进行较为深入的报道, 就可以拟定题目进行采访报道。确定新闻选题需要把握以下原则:

2.2.1 具有较强的价值

新闻价值是衡量事实能否构成新闻的客观标准。衡量新闻价值的主要标准有:第一, 新鲜性。事实越新鲜, 新闻价值越大;第二, 重要性。内容越重要, 新闻价值越大;第三, 接近性。指新闻, 内容与受众的接近程度。在利害关系上, 地理上、心理上越接近受众的内容新闻价值越大。

2.2.2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是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重要任务, 意味着新闻媒体宣传必须要坚持党性原则和喉舌意识, 在政治上应同党中央保持一致, 以党的基本理论和有关的方针、政策为引导。

2.2.3 具有较强的时效性

时效性是衡量一条新闻线索能否最终成为选题的重要标准。时效性强的新闻才具有竞争力。

时效性是指新闻报道产生的应有的社会效果的时间限度。在什么时间范围内, 新闻才有传播效果, 才有价值。新闻必须力求时效, 而在具体操作中, 时效性已具有两层含义:进新性和时宜性。

2.2.4 保证典型性和独特性的统一

在新闻报道中, 要注意选择那些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意义的人物、事件作为选题内容。通过对典型人物、事件问题、现象等的报道, 揭示客观事物本质的意义, 以其较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能够为观众所认识、接受。

3 采访策划

采访策划是指根据新闻选题来研究、策划采访方案, 包括确立报道主题、报道形态、选择采访对象、采访方式、采访角度、确定采访范围、写作选题报告、采访提纲, 最终制定录制节目计划的过程。

采访策划的关键环节主要有:写作选题报告、确定采访范围、联系采访对象、写作采访提纲和制定拍摄计划。

3.1 写作选题报告

记者对新闻线索经过深思熟虑, 按照新闻规律初步确定采访选题, 所确定的选题一般需要新闻部门负责人的审批, 这个过程是上报主题。

3.2 疏通采访渠道, 赢得采访机会

3.2.1 积极预约, 以诚感人, 取得采访对象的信任

从记者角度来讲, 决定采访对象是否接受采访的主要因素包括: (1) 媒体的影响力和公信力; (2) 记者是具有广泛的社会关系; (3) 诚恳、耐心; (4) 灵活有效的手段; (5) 魅力、信任感、亲和力。

3.2.2 为赢得采访机会而采取的特殊采访手段, 主要包括:突入采访;外围采访;隐形采访等。

3.2.3 拟定采访提纲

在选题报告要求确定、与采访对象、部门、单位联系、约定的同时, 记者需要写出采访提纲来指导即将开始的采访。采访提纲应根据选题报告所确定的采访目的采访意图, 针对新闻事件和采访对象的具体情况来拟定、设计问题。采访提纲只是一个基本的依据, 记者在采访时还要注意根据现场的变化随机应变, 去调整、完善拟定的采访提纲。

3.2.4 拟定录制计划

准备就绪后, 可以拟定录制计划。录制以后以经过审批修改后的选题报告为基础, 将选题报告中各项内容逐一确定后, 在其后加上采访提纲及对采访人员的具体要求, 即是一个较为完整的录制计划。

4 采访实施

经过精密、细致的采访策划, 采访就可以进入实施阶段, 采访实施过程中, 提问是核心, 心理接近是基础, 因此, 如何融洽采访双方关系, 如要相呼应把握、运用提问技巧, 就成为记者在采访过程中需要认真研究和掌握的内容。

4.1 把握良好的态势语

采访活动实质上是一个人际交往活动, 而记者在这种人际交往活动中所表现的举止、仪表、服饰、气度直接影响着采访对象和记者自己的心理, 相当程度上决定着采访的质量和效果。

4.2 创造良好的访问条件

记者与采访对象约定正式采访的时间、地点的时候, 必须注意要创造良好的访问条件。选择合适的采访时机, 选择良好的采访环境有利于采访对象的情绪和心态接受采访, 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氛围, 有利于广播电视采访信息更好地传达。

4.3 寻求心理接近、融洽双方关系

记者在采访开始正式提问之前, 要充分利用准备工作中的各种素材, 善于把握心理因素, 使得采访双方心理接近, 达到相互信任的目的, 在融洽的气氛中进行采访交流。

4.4 采访提问

采访提问是采访活动中最为关键的环节, 是整个采访工作内容的集中体现, 提问质量直接决定着采访活动及整个新闻活动的成败。因此, 掌握正确的提问方法、运用有效的提问策略、气氛提问重点, 是需要记者认真学习, 领会并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提高的。

5 结束语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策划探析 篇8

关键词:新闻采访,策划,主题,角度

在许多大型广播电视新闻报道中,正是由于采访前的周密部署,报道才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1广播电视采访策划的含义和必要性

古语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里的预就是准备、计划,也带有策划的意思。广播电视采访活动也必须要有事前的策划。

采访前记者需要明确采访主题、确定采访对象、考虑采访手段、安排采访路线、选择采访场景,以便采访能顺利进行,获得生动、有说服力的新闻材料。

广播电视采访的现场性决定了策划的必要性。广播电视采访是用话简和镜头抓取现场信息,并在后期编辑中成片的。记者在前期采访中所抓取到的声画信息直接决定着后期编辑所形成的节目风格、样式。这就要求记者在现场能够准确快速地抢拍到具有形象特征的画面, 力争做到运用形象,画面来表现新闻。没有策划,记者就不能在一些可预知的新闻现场迅速找到拍摄的对象和细节。

2广播电视采访策划的主要内容

采访策划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首先,采访策划要明确报道主题,选好切人的角度;其次,要明确围绕这个主题需动用多少媒体资源;再次,做好具体采访安排,选择与确定采访人物、采访方式、采访路线、采访问题等。在实际工作中,不是所有的采访活动都需要以上3个方面的策划,对于非重大选题,不需要动用集体采访的报道,了般只需要进行第3个方面的策划即可。

2.1报道主题与采访角度

本项策划一般是由节目制片人(或监制)与专业策划人员集体完成。一些重要的策划由电台、电视台的决策层决定,一些特别重大的报道主题最初的策划甚至由中央领导层决定。

2.2报道的分工与统筹安排

本项策划是由节目制片人与专业策划人员集体完成的。主要根据报道主题的重要程度,合理计划使用媒介掌握的资源;对采访所要投人的人力、财力、物力资源进行统筹安排,以实现最佳的采访和报道效果。具体地说,主要包括是否要进行新闻直播、有哪些采访点、安排多少记者、各自的任务分工、任务的重点、完成任务的时间等。当下广播电视新闻越来越向以节目都为核心的报道运作机制发展。记者不再是单兵作战的个体,而是由节目部统一指挥调度的采制新闻的系统和集体。特别是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现场直播、连续报道和系列报道等大型采访报道都不是靠单个人能够完成的,需要新闻采访部门对新闻的表现形式等进行精心的谋划,协调各工种之间的关系才能够实现。

2.3采访安排策划

在广播电视采访的策划中,有一部分内容需要记者自己完成,这些内容相对比较具体,比如对如何表现新闻、切人主题、如何有效地实施采访等进行策划。这属于采访策划中的微观策划。

1)了解背景与准备问题。记者要想对现场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自如应对,必须对采访的人物、事件有足够的了解,这就需要进行相关的资料准备。

2)采访方式的选择。采访方式,是指记者在进行采访活动的过程中采取的一系列行为方式。常见的采访方式有:等候采访、跟踪采访、即席采访、现场同步采访、体验采访、调查采访、隐性采访、演插室采访、电话采访等。不同场合、不同情况下发生的新闻要采用不同的采访方式。当采访记者作为陌生人突然出现在采访现场,这个地方必然与平时的气氛大为不同,记者的介入客观上构成了现场的一部分。采访对象很可能会因为记标的介入,因为自己的被关注,而改变生活中的常态表现,出现心理紧张、不愿开口或者是迎合记者的情况。 这样,记者就无法获得真实的事实。这些情况对于记者来说确实矛盾:一方面,记者应尽量减少对采访现场的人为影响,尽可能不干预现场;另一方面,记着又要时时介入,利用提问、行为、姿态、表情等手段发掘现场的有用信息。因此,记着行事先必须对现场的介人方法有个规划和准备。

3)记者的现场存在方式。记者的存在方式是指电视画面或者广播声音中出现的记者与采访对象之间的关系状态,就是明确记者在采访中是否出现记者的图像, 或者只出声音不出图像。记者的存在方式不仅影响着采访素材的质量,还直接影响着节目的风格和样式,因此必须在采访之前好好考虑。

4)采访的框架思维。对于日常的采访,多数情况下, 采访策划不会体现在书面上,而是体现了记者的一种采访意识和反应——这个事件应该采访谁、要提哪些问题、 通过什么渠道找到需要采访的人。经过一段时同的采访报道活动之后,记者头脑里会逐渐形成一套报道的框架。 这需要策划人和采访记者运用创造性思维,对采访活动的资源配置、采访内容与采访方式作出新颖、独特;具有创造性的设计。这种创意体现在突发事件的报道上, 重点是突出抢时、续报、解释新闻等的快速反应,也就是常说的应急反应能力。

5)采访的物质准备。广播电视采访的技术性非常强,特别是电视采访设备相对复杂,在采访前更要一一准备妥当。而且电视采访的人员多,耗费资金也较多, 这就要求做好后勤保障方面的工作,比如安排好交通工具等;如果去外地采访,则要做好衣、食、住、行等各方面的准备。

3广播电视采访策划的原则

策划是对采访活动的一种规划,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否则不仅实现不了策划的初衷,新闻报道也可能步人歧途。

3.1策划必须基于调查研究

基于调査研究主要是指,采访策划不是凭空设想, 而是在充分占有事实材料的基础上,进行由表及里、由浅人深的思考、判断后作出的选择。有些报道是记者先作一些采访,了解到基本事实后再进行策划,这种策划是在掌握大量事实的基础上进行的策划,因而更符合报道对象的实际,方案也更具针对性。也有些报道是记者先进行报道方案的策划然后再实施采访,这种情况并不是说记者策划前没有进行调查研究,而是查阅了报道对象的资料,掌握了大量的事实,包括对他以往的报道, 这种前期采访准备也是一种调查研究。

3.2策划必须尊重新闻规律

新闻采访的策划必须严格遵循新闻规律,策划不能无中生有地制造新闻事件。新闻报道的真实、客观、公正是新闻媒体的生命。无论新闻报道怎样策划,都必须坚持新闻事件真实和报道真实相一致。新闻报道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必须是对客观发生的事实进行能动的报道。

3.3策划方案要有灵活性

策划是事前的报道计划,由于任何事件都是发展变化的,这就产生了一个矛盾——策划方案与发展的事件是否吻合。从采访的实践来看,很少,会出现最初的策划与后来的采访完全合拍的情况。策划不是一锤定音、 一劳永逸的,应该是动态的、变化的,需要记者根据事件发展的变化随时调整采访方案;创造性地执行策划。

策划为采访服务,策划为采访导航。对采访进行充分的:策划和准备;并不是为了让事件按照我们的计划进行,而是为了使采访更加有效事实上,采访策划做得越好,记者准备得越充分, 对各种信息和突发情况的反应就越敏锐,嬗变能力就越强。因为成功总是偏爱有准备的头脑,对于采访也是如此。

3.4策划方案宜粗不宜细

缺少策划,采访必然缺少头绪,采访的效率和效果必然打折扣,也不能体现出鲜明的报道特色和风格。但如果策划方案过多过细,容易捆住采访者的思路和手脚, 至还会打消采访者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其对于采访现场出现的新线索、新情况视而不见,更不会去挖掘采访过程中的亮点。而这些新线索和亮点往往是策划人员不能预知的,但是恰恰会成为新闻报道出彩和成功的关键。

由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采访策划的重点在于确定采访意图、采访思路、采访重点,帮助记者明确自己的主要任务,而不要细化到将采访的问题、提问的字数、 采访的时长全部做出规定。只有这样,才能既帮助记者明确采访的思路,又可以促使记者积极思考,充分调动其主动性,从而采访到精彩的新闻。

参考文献

[1]叶子,赵淑萍.新闻采访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29.

上一篇:有害因素检测下一篇:航运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