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广播电视新闻的区别

2024-05-16

报纸广播电视新闻的区别(通用11篇)

报纸广播电视新闻的区别 篇1

报纸、广播、电视作为新闻媒体有哪

些异同

按照媒体出现的先后顺序,人们一般把报纸称做“第一媒体”,把广播称做“第二媒体”,把电视称做“第三媒体”(网络被称作“第四媒体”)。就像是不管什么车都是用来运送人和货物的一样,媒体的基本功能就是用来传送信息的。这是作为媒体的一个共同特征,但他们之间也有明显的区别。

1.报道形式不同。报纸是刊印在纸张上的文字和图片,广播通过电波传送的是声音,电视通过电波传送的是声音和活动图像。

2.时效不同。报纸较慢,并以静态的形式出现,而广播和电视则以光电的速度传送,是动态的。尤其是随着现

代技术的发展,实时的传播成为可能。

3.对受众的要求不同。报纸需要读者有一定的阅读能力,而广播和电视则不要求有阅读能力,只要不是盲或聋即可。

4.携带便利的程度不同。报纸便于携带,折叠起来可随身带走;广播的接收器(收音机)现在也可以随身携带;携带电视却没那么方便。

通过比较可知,报纸、广播、电视这三个媒体各有特点和优势,在短期内相互取代不了,它们还要互容共生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呢!

报纸广播电视新闻的区别 篇2

一、隐忧:当今新闻写作的怪现象

目前新闻界存在一个普遍的怪现象, 就是所谓的发“通稿”。广播用, 电视用, 报纸也用, 仿佛随便一个啥新闻都可做成国家通告和决议的报道, 一个报纸新闻稿, 加个录音采访就用于广播, 加个配音、同期声就用于电视。这样的怪现象, 中央级媒体不能幸免, 省市级的更不用说。这从本质上来说其实都是违背媒体传播规律的。但它们之间也的确有相同之处。

二、三者的相同之处

广播、电视与报纸传播新闻信息的本质相同。无论广播、电视、报纸, 对记者新闻理念、新闻功底的要求是相同的。

在社会主义中国, 记者作为党的喉舌, 都应该遵循以下五个写作原则: (一)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自觉执行党的宣传纪律; (二) 实事求是, 用事实说话; (三) 迅速及时, 讲求时效; (四) 在你没有理解事件本身之前, 不要动笔去写; (五) 、在你不知道你要说些什么之前不要动笔去写。

三、广播与电视新闻写作的区别

广播与电视二者的传播符号是不同的, 广播的载体是声音, 电视声画合一, 而且更主要的是画面, 画面包括图像、图画、字幕、动画、示意图等等。所以, 从根本上来说, 广播是为“听”而写, 电视是为“看”而写, 由此决定: (一) 思维方式不同。广播是听觉媒体,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要发挥声音的叙事表意功能;电视是视觉为主的媒体, 记者运用的是画面表意叙事的能力。比如, 要报道一个文艺汇演, 广播记者着重从开场的锣鼓声音、中间的声情并茂的歌声与结尾的乐声、掌声去传递汇演情况, 而电视记者则会通过运用不同角度的镜头, 表现开场的气势, 运用远景、中景、近景、特写等拍摄手法, 表现观众观看阵势、歌者的如痴如醉的演绎并同时录下声音。 (二) 过渡方式不同, 文稿连贯性区别很大。广播稿, 包括录音文字, 加上声音转场, 其文稿一定是连贯的;而电视稿, 它有许多转场, 包括空镜头转场、画面转场、特写转场, 不看镜头, 文稿一般是无法连贯的。 (三) 内容区别很大。广播需要通过声音描绘各种需要的细节、场景, 而电视稿不需要, 这些主要是通过画面去看, 解说词更多地是去说明与画面相关而在画面之外的信息。电视新闻稿写作, 要在脑中带着画面写作, 防止“声画两张皮”。

四、广播电视与报纸新闻写作的不同

如果说, 广播电视新闻的写作只是有所区别, 那么, 报纸与广播电视新闻写作的则是天壤之别。

(一) 广播电视新闻口语化, 而报纸新闻则是书面化, 写作风格截然不同。广播电视是“听与看”的艺术, 而报纸则是“读”的艺术。广播电视新闻传播具有即时的一次性特点, 而报纸新闻则可以随读者心意, 或快或慢阅读领会, 也可多次重复细品。这样的传播特点, 决定了广播电视的文稿采用浅显易懂的口语化;而报纸新闻如果口语化, 则会让读者感觉平淡乏味。

(二) 报纸、广播的文字可以描绘过去、现在、未来, 大展其长;而电视的文字必须建立在画面的基础上, 为了拓宽报道面, 有时要适度利用空镜头和写意画面, 发挥文字的特殊张力, 反映不能扑捉的画面之外的真实情况。

(三) 写作格式区别很大。报纸有主标题、副标题、导语、倒三角等写作格式, 而广播电视则一般只有标题, 外加口播、配音、同期声、字幕、转场、实况等表现形式。

五、结论

广播电视与报纸新闻, 由于其传播工具各有其特点, 所以, 其新闻写作表现出“为听而写”、“为看而写”、“为读而写”三种不同形式。一个新闻功底扎实深厚的广播、电视、报纸记者, 只要把握三个传播工具的特点, 是可以在三者中互相促进且游刃有余的。

参考文献

[1]刘明华.《新闻写作教程》,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

[2]孟建.《广播电视新闻写作》,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0年出版

报纸广播电视新闻的区别 篇3

摘要:为了了解报纸新闻与广播新闻在信息密度上是否存在如同口语与书面语般显著的差别,本文将上述两种媒体的新闻作为研究目标,采用了Ure和Halliday的词汇密度公式将两者词汇密度进行对比,运用统计工具SPSS对两者在词汇信息方面进行了定量和定性分析。

关键词:信息性 词汇密度 实词 虚词

一、引言

为了了解报纸新闻与广播新闻在信息密度上这两种传播方式是否存在如同口语与书面语般显著的差别,本文将上述两种媒体的新闻作为研究目标,采用词汇密度公式,运行统计工具SPSS对两者在词汇信息方面进行了定量和定性分析,并参考了前人区别书面语体和口语体得出的词汇密度划分数值。

二、理论框架

1971年语言学家Ure提出词汇密度的概念,并将其作为界定口语语篇与书面语篇的一个标准之一。她提出词汇密度是指语篇中实义词汇项占整篇词汇的比例。Ure认为语体正式的程度与词汇密度相关,语体越正式,语篇词汇密度越高,语体越非正式,接近口语化,语篇词汇密度越低。

Halliday于1985年指出信息的载体不仅仅是单词,也包括语句结构,并提出其他的词法密度计算方法即语篇中小句的实义词的平均值。和Ure的词汇密度相比,Halliday着重考虑了语句的因素。为了计算方便和前后对比一致,本文将所有副词计算为实词。

本文中单词的计算方法参考《语篇分析》一文中的部分计算方法,如下:1.词组按照组成的单词个数;2.系动词或助动词加nt计算为1个单词;3.名词所有格算作1个单词;4.首字母缩写作为一个单词。还有一些单词参考Halliday的计算方法,比如缩写计算为一个单词而不是按单词的组成计算。

三、美国新闻报刊——纽约时报词汇密度

本文搜集了2012年6月的美国《纽约时报》经济类27篇,政治类27篇,每篇字数100到150字左右。本文按照Ure和Halliday的两种计算公式,通过统计软件SPSS计算出它们的平均词汇密度和标准方差。政治类新闻词汇密度为59.269%,即平均每篇实词量约占全文60%,平均每个小句大约有13个单词,小句的词汇密度为7.889,即平均每个小句大约有7-8个实词。计算出经济类新闻词汇密度约为59.642%,即平均每篇实词量占全文约60%,平均每个小句大约有13个单词,小句的词汇密度为7.835,即平均每个小句大约有7-8个实词。

我们可以看出《纽约时报》经济类新闻和政治类新闻的词汇密度都大约接近60%,远远超过界定口语与书面语的40%,二者平均每个小句中实义词个数很相近,都接近7.9,因此可以得出纽约时报政治类和经济类新闻信息密度高,具有书面语的特征,并且二者信息密度相似。

四、美国新闻广播-美国之声词汇密度

本文搜集到《美国之音》的文字稿,按照内容分为经济类13篇,政治类27篇,每篇字数100字到150字左右。同样计算出它们的平均词汇密度和标准方差,得出政治类新闻词汇密度为59.743%,即平均每篇实词量约占全文词汇量的60%,平均每个小句大约有11个单词,小句的词汇密度为6.845,即平均每个小句大约有6-7个实词。经济类新闻词汇密度为59.92%,即平均每篇实词量占全文约60%,平均每个小句大约有11个单词,小句的词汇密度为6.671,即平均每个小句大约有6-7个实词。

我们可以观察出广播新闻《美国之音》的词汇密度都接近60%,不管是经济类新闻还是政治类新闻,都具有书面语的高密度性特征。从标准方差看来两者词汇密度的稳定性差不多。

五、报刊新闻与广播新闻词汇密度对比分析

本文根据以上统计的数据从政治类和经济类对报刊新闻和广播新闻的词汇密度进行对比分析。《纽约时报》的政治类和《美国之音》的政治类相比,二者平均词汇密度相似都接近60%,但是前者标准方差只有后者的一半,所以稳定性远高于后者。《纽约时报》政治新闻的平均句长13-14个单词,比《美国之音》平均句长多2个单词。

另一方面《纽约时报》的经济类新闻和《美国之音》的经济类新闻相比,二者平均词汇密度也很相似都接近60%,并且标准方差接近,所以稳定性相似。《纽约时报》经济新闻的平均句长13-14个单词,比《美国之音》平均句长多2个单词。对这两组数据进行独立样本检验,对比结果所示,《纽约时报》和《美国之音》的经济新闻在词汇密度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另外我们也可以得出由于平均句长的显著值小于0.05,所以二者新闻的平均句长存在显著差异,二者在平均每句中实词的数量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从上述对比中,我们可以得出《纽约时报》和《美国之音》的词汇密度都很高,都具有书面语的高词汇密度特征,并且不存在类似书面语与口语的词汇密度显著差异,但是前者的平均句长要大于后者。由此我们可以推测报纸新闻和广播新闻都具有书面语的高密度性,其原因可能是新闻本身的文体特征。新闻要求在有限的篇幅和时间内及时播报准确的消息,所以新闻语言具有其本身的特点,比如整体来说新闻语体的词汇信息性比一般语体强。但是广播新闻可能是考虑到听众的“听”力,其句长短于报刊新闻的句长。

六、总结

由Ure等语言学家的研究可知,一般而言书面语的信息性要强于口语,但是新闻文体具有其特殊性。本文通过分析对比得出二者在词汇密度上并不存在类似口语与书面语的显著差别,但是广播新闻的平均句长要短于报纸新闻,更利于听众接受信息。

参考文献:

[1]Gillian,B.Discourse Analysis.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Edward Arnold (Publishers) Limited,2000.

[2]Halliday,M.A.K.Spoken and written language. Geelong Vict.: Deakin University,1985.P.61-67

[3]Ure,J.Lexical density and register differentiation. In G.E. Perren and J.L.M. Trim (eds.), Applications of Linguistics,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1. P.443-452

新闻和报纸摘要 篇4

——播音员:龙菲菲

各位老师、同学:大家早上好!

我是今天的主播龙菲菲,感谢您收听“新闻和报纸摘要”栏目。

国外网络游戏充斥于国内市场,打打杀杀的内容,阴森恐怖的风格,吸引着自控力不强的孩子,情况不容乐观。近年来,网络业在迅猛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诸多问题,“黑网吧”、“网络色情”等害群之马经过有关部门大力整治后,已大有改观。如果把法律看做一道门坎,那么网络游戏目前的境况则是一脚门里,一脚门外,有待规范。如何规范声势火爆的网络游戏,有关部门又将推出什么新的举措,本报记者日前就这些问题走访了文化部有关部门负责人。

孩子之乐父母之忧

12岁的肖辉是北京某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暑假期间,他妈妈一直在犹豫是否给家里的电脑装上宽带上网:不上网呢,孩子委屈地说同学们都上网玩,不上网就“落后”了;上网呢,又担心白天没时间陪孩子时,孩子“陷”在网络游戏里“拔”不出来。

其实,有肖辉妈妈这种担心的父母们比比皆是。据今年7月中国社会调查所对北京、上海、哈尔滨、武汉、长沙等地的1200多名中小学生和600多名家长进行的调查显示,76%的家长表示反对孩子玩网络游戏,71%的家长认为孩子玩游戏对学习和生活会有影响。

然而,喜欢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作为电子时代的产物,健康的网络游戏可以给孩子们带来新鲜的乐趣,也可以使孩子们在游戏中开发智力、增长知识。但是,当前市场上流行的包含暴力、色情、迷信、愚昧内容的网络游戏,确实对孩子们造成了不良影响,比如时常见诸报端的社会新闻:合肥某小学生天天不学习,成天念叨着怎样才能获得网上“亲友”的同意,和女朋友“结婚”、“生子”;广州某些中学生交流网络游戏技巧,满口都是“一定要一枪打在他的头上,否则他还会反抗”之类的恐怖语言;广西某中学生因玩暴力游戏而变得具有暴力倾向,最终因抢劫、持刀伤人而被劳教,后悔莫及„„

专家指出,如果一个人在少年时期经常浏览黄色网站,玩暴力游戏,当他成人后,就很有可能具有暴力倾向。在某些因受暴力网络游戏影响而发生的凶杀案件中,凶手使用的凶器、杀人的过程等等都与游戏中的情节一样,而对于沉溺于暴力游戏的青少年来说,虚拟世界与现实生活的界限就更模糊,很可能错误地认为这种通过伤害他人而达到目的的方式是合理的。同时,沉迷于暴力游戏也会给青少年的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和取向带来影响,没有道德标准,没有是非观念,并带来一系列生理上的不良反应,比如精神萎靡、情绪低落、烦躁不安,甚至产生自杀意念或行为,丧失人际交往能力,行为异常等。

近几年来,网络游戏的发展之势可谓迅猛之极。据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游戏工作委员会公布的报告显示,2003年中国网络游戏用户的总数约有1380万,比2002年增长了63.8%,是互联网用户总数的20.2%。但是,大潮之 1

中有泥沙泛起,据文化部文化市场司网络文化处处长柳士发介绍,当前我国网络游戏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是内容问题,部分网络游戏中包含暴力和色情内容;

二是网络游戏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例如当前各地私自设立网络服务器的问题比较严重;

三是我国原创作品不多,自主开发能力弱,缺少自主知识产权,进口产品占据了大量市场份额;

四是产品结构比较单一,文化品位不高,容易影响缺乏自制力的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

此外,还有经营行为及经营场所的问题,如“黑网吧”容留未成年人及部分网吧不规范经营,致使年轻的玩家深陷其中、不能自拔等。

针对这些状况,文化部从8月份开始进行了全国范围内的清理整顿网络游戏的专项活动,对没办理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的经营性互联网文化单位进行清理整顿,对没有经过内容审查就运营的网络游戏产品进行清理整顿,特别是对提供含有淫秽色情等违法内容的互联网文化产品的经营单位进行严厉打击。

多管齐下营造健康环境

网络游戏的迅猛发展使其成为网络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仅去年我国的网络游戏产值就达20亿元人民币,这个数字是我国电影产业票房收入的两倍。专家预测,网络游戏产值还将以每年115%的速度持续增长。

面对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文化市场,不少国外网络游戏商都竭力进入。但是,与国外网络游戏一同进入中国的,还有国外的文化价值观。一些不健康的观点无疑会在游戏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的青少年。所以,在对进口网络游戏实行内容审查制度的同时,必须大力发展国产网络游戏产业。

据介绍,文化部将准备实施“民族游戏精品工程”,大力扶持国产原创网络游戏的开发,争取在3到5年的时间内,让既有自主价值取向,又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内容健康向上、形式丰富多彩的国产原创精品占据国内市场的主导地位。

有观点认为,为了保护青少年免受不良产品的侵扰,使青少年及家长在选择游戏产品时更有针对性,建议网络游戏采取分级制度,如分为适合青少年独立操作的、家长老师指导下操作的和只适合成年人玩的这三级。对于网络游戏分级制度,柳士发处长说,文化部已针对这个问题对国外的资料和经验进行了搜集和研究,将参考国际惯例、结合中国国情作出结论。

新闻和信息的主要区别 篇5

材料来源不同:新闻源散落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信息主要集中在政务机构和职能部门。

服务对象不同:政务信息的服务对象是各级领导;新闻的服务对象是全体社会公众。

写作要求不同:信息一般简短,只有内容主体,不用开头结尾;新闻相对较长,有导语,可适当描写、渲染。

目的作用不同:政务信息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领导了解情况、帮助决策,是为了领导决策服务的,因此信息点的选择、内容的侧重都要从一个领导者的需求角度去写;而新闻的目的就是舆论宣传,是报道性的,广而告知的。

总结与讲话;

总结主要是对你正在或已经完成的工作作出的肯定,多讲成绩、经验、做法,当然也讲问题,讲对策;而讲话重点在给下一步工作作出安排。

方案与领导讲话:

策划新闻与新闻策划区别 篇6

涵义不同

“新闻策划”和“策划新闻”,虽只有“新闻”与“策划”两个词组合的先后顺序不同,但意思却相去千里。“新闻策划”和“策划新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能混淆。

1)“新闻策划”的涵义。

“新闻策划”中,“策划”(意指“设计谋划”)作名词,“新闻”修饰“策划”,合起来讲意思是“(关于)新闻报道的设计谋划”。进一步说是,围绕新闻设计谋划,或根据新闻需要设计谋划。新闻是目的,策划是手段。“新闻策划”是新闻报道活动的策划,重点是解决做好报道的问题,是新闻工作者的一种新闻活动的行为,仍然属于新闻活动的范畴。

2)“策划新闻”的涵义。

“策划新闻”中,“策划”作动词,“新闻”是“策划”这个动作的对象,合起来讲意思是“设计谋划新闻”。进一步说,就是依照设计谋划做新闻,或根据设计谋划需要做新闻。策划是目的,新闻是手段。“策划新闻”实际上是策划新闻事实,不属于新闻活动的范围。

运作不同

由于“新闻策划”和“策划新闻”的涵义不同,其运作也不同。1)“新闻策划”的运作。

新闻策划,既然是围绕新闻设计谋划,或根据新闻需要设计谋划,是新闻报道活动的策划;那么,在运作中,应先有新闻事实后有报道策划。“新闻策划”建立在新闻事实的基础上,如设置报道议题,制订报道计划,做好采访准备等。这里,新闻事实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作为新闻的本源保持了其本身的真实,新闻策划的运作遵循了新闻报道的规律。

2)“策划新闻”的运作。

策划新闻,既然是依照设计谋划做新闻,或根据设计谋划需要做新闻,是对新闻事实的策划;那么,在运作中,应是先有策划活动后有新闻事实。“策划新闻”建立在策划的事实基础上,如新闻导演、炒作、造假等。这里,“新闻事实”是人为制造的,事实作为新闻本源被歪曲或造假,丧失了其客观、真实性,策划新闻的运作违背了新闻报道的规律。

性质不同

著名报人普利策说:“新闻没有好坏之分,只有真假之别。”从中可见,对新闻的定“性”是以真假区分,而不以好坏区别。倘若硬要以好坏区别,也只能说:有标准就是真假。依照这个标准,不妨也将“新闻策划”和“策划新闻”中的“新闻”作一定“性”。

1)“新闻策划”的性质。

根据“新闻策划”的运作分析可知:先有新闻事实后有报道策划,“新闻策划”建立在新闻事实的基础上,事实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作为新闻的本源保持了其本身的真实,它遵循了新闻报道的规律。显然,“新闻策划”的新闻是真实的,是真新闻。

2)“策划新闻”的性质。

根据“策划新闻”的运作分析可知:先有策划活动后有新闻事实,“策划新闻”建立在策划的“新闻事实”的基础上,事实是人为制造的,事实作为新闻本源被歪曲或造假,丧失了其客观、真实性,它违背了新闻报道的规律。显然,“策划新闻”的新闻通常是虚假的,是假新闻。

目的不同

依然从“新闻策划”和“策划新闻”的涵义和运作入手,从中可以分析出其目的也不同。1)“新闻策划”的目的。

“新闻策划”是报道活动的策划,重点是解决做好新闻的问题。显然,“新闻策划”之意在新闻,目的是通过设置报道议题、制订报道计划、做好采访准备等报道活动的策划,使新闻报道能更好地发挥其社会功能(传递信息、教育、娱乐等)。

2)“策划新闻”的目的。

“策划新闻”实际上是策划新闻事实,重点是解决做好策划效果的问题。显然,“策划新闻”醉翁之意在策划,目的是通过新闻导演、炒作、造假等“新闻事实”的策划,人为制造“卖点”,赚人眼球,片面追求收视率、点击率、阅读率。

意义不同

目的与结果相关,结果与意义相关。“新闻策划”和“策划新闻”的目的不同,其意义自然也不同。1)“新闻策划”的意义。

新闻策划立足于客观事实这一前提,是对新闻报道活动进行的前瞻性的、有巧妙创意和构思的、能够解答重要新闻热点问题的谋划与设计。其意义在于最有效地运用和配置现有的新闻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新闻报道的社会功能,取得最佳的社会效益。可见,新闻策划重在追求最大的社会效益,表现出公益性。

2)“策划新闻”的意义。

策划新闻为了最大限度地赢得读者的“眼球”,它经常通过策划活动,人为地制造事实,然后当成新闻来报道。它偏重轰动效应和市场“卖点”,社会效果和社会责任感则考虑不多。可见,策划新闻是为了追求最大的经济利益,表现出功利性。

地方报纸挖掘本土新闻的若干路径 篇7

新闻传播过程中,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强调它的接近性,就是新闻发生距读者越近、与读者相关度越高,读者越关注。作为区域性报纸,贴近性、地域化是优势,也是其核心竞争力。多年来,海门日报不断探索挖掘本地新闻的实现路径,让本地新闻唱主角,以区域特色吸引读者,以区域权威、实用信息服务读者。

贴近读者 社区新闻唱大戏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民生问题。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总要求,新闻媒体应该主动地担当起社会责任,通过搞好民生新闻的报道,促进解决人民群众的切身问题,理顺群众情绪,钝化社会矛盾,当好党和人民群众之间的桥梁和纽带。这几年,海门日报一贯重视民生新闻,立足“小民生”,着眼“大民生”,不断挖掘民生新闻,使民生新闻成为报纸坚持“三贴近”、满足受众需求的强势品牌。

去年,我们提出了用“服务到毛孔”的要求深化民生新闻报道,重点推出了社区新闻版。这是进一步贴近社区百姓、关注社区百姓、服务社区百姓的重要动作。社区新闻目前在国内还没有一个成文的界定,但通过全国各地报纸及其他媒体社区新闻报道可以看出,它的新闻源或新闻现场是在居民小区里,大多是普通人眼鼻子底下的日常琐事,或者每日生活中新鲜的、不平凡的经历,是发生在社区里的社会新闻和民生新闻。

目前,海门日报社区新闻版设置的栏目有:街头巷议(言论)、小区聚焦、爱心故事、多彩人生、为您解忧、左邻右舍等。社区新闻版开设至今主要刊登五方面的“事”。一是街道社区如何为居民服务的“贴心事”。比如《有事您说话》,写的是茅镇街道办事处建立了主任接待日制度,一年来接待居民来访40多件,其中90%以上问题得到解决,赢来叫好声一片。这类稿件刊登后,让以前一直隐身幕后的居委会走到前台,宣传了他们平凡琐碎但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工作。居委会获得了居民的认可后,工作热情更高,也更加愿意配合记者的采访。二是关于居民吃穿住用行医等方面的要紧事。比如《城区河水将重现清亮》,写的是不少居民担心城区河水发黑发臭,影响用水安全。记者经过采访,了解到河水发黑发臭原因是由于日新河上修筑了围堰,水流堵塞后污水无法正常排出而形成的,围堰拆除后,城区河水将会重现清亮。报道给了市民一颗定心丸。这类新闻往往是居民打来热线或记者从社区了解到情况后,及时采访,并联系相关部门解决问题。通常一篇报道就能解决困扰居民已久的难题,使报纸在居民心中的威信越来越高。三是报道社区工作中、居民生活中值得借鉴的有用事。比如《家长学校,铺就走进孩子心灵的路》,写的是三厂新东社区的家长学校如何教导孩子避免走弯路的经验。还有《出远门与邻居说一声》《不妨发动居民认养小区绿地》等。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生活工作经验是社区新闻的重要内容,这类稿件的刊登为相关工作提供了一个借鉴,也为居民的日常生活提了个醒。四是发生在小区居民之间或者居民身上的感人事。如《雪天送菜》,写的是78岁的离休干部杨丕贤常年照顾81岁的朱玉珍老太的事。《孝子邓继光》,写的是邓继光为了让老母亲吃好,每天都为母亲换着花样做菜。诉诸情感是社区新闻的一大卖点。尽管当前人们的观念和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的状态,但普通人的感人故事永远具有无可估量的价值。这类新闻往往能获得大多数市民的共鸣。五是一些值得思考的社会现象和小区里不同寻常的有趣事。老百姓的生活中偶尔发生一些趣味十足或反常的事情,报道出来人们都喜欢看。如《孩子的名字和前途有关系吗》,写的是不少家长以冷僻的字为孩子取名字,希望孩子有个好前途,不曾想却给孩子的上学就业带来麻烦。《戏迷周兰芳》讲的是这个执着的老太太放弃舒适的生活,来海门租了一间不足8平方米的简陋房,只为能和戏迷朋友切磋。由于社区新闻版上的文章,说的都是社区里的事,就发生在市民的身边,大家倍感亲切,自然受到读者和市民的广泛欢迎。另外,记者帮助社区策划活动,报纸在社区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如记者为海门镇东洲街道策划了评选首届“居民贴心好楼长”活动,从街道所属的6个社区的80多名楼长中首评10位好楼长,社区居民踊跃参与,挖掘出了许多社区“楼长”的感人事迹。对建设和谐社区起到了推动作用。

担当重任文化资源深挖掘

各地都有一定的文化资源,它是新闻开发的富矿。就拿海门这块地方来说,说年轻也不年轻,从她的故土通东地区起算,一千多岁;说古老也不古老,南部的沙地,涨涨坍坍,现在能看到的,只有200多年历史吧。老祖宗留下的遗产委实不多,因而就愈加弥足珍贵。在策划文化类报道时,我们感觉海门日报有责任担当起挖掘地方文化资源的重任。为此开辟了三个栏目。一是推出“海门民俗探寻”栏目,挖掘那些具有海门地方特色的民俗。民俗是人民传承文化中最贴切身心和生活的一种文化。它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在特定的民族、时代和地域中不断形成、扩大和演变,为民众的日常生活服务。劳动时有生产劳动的民俗;日常生活中有日常生活的民俗;传统节日中有传统节日的民俗;结婚,人们需要有结婚典礼或仪式来求得社会认同……栏目稿件要求海门独有或虽然其他地方也有,但在海门具有明显地方特色的民俗。如“通东利市”用唱的形式说好话。通东利市的曲调是地地道道的海门通东方言小调,口语化非常强。第一次相关人员座谈组稿会,就落实了几十篇稿件。其中一个月就见报了《打夯号子》《搀高头》《吊薄荷》《换亲》《乡村锣鼓》《大头菜盐齑》《从吹鼓手到民间乐队》等有7篇之多。一位评报员在评报稿中说:“这些风俗内容写得很细腻,很实在,很親切,传播了民俗文化。”二是推出海门民间故事栏目。大家都知道中国四大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牛郎织女、孟姜女哭长城。它们以奇异的语言和象征的形式讲述人与人之间的某种关系。就像所有优秀的创作一样,民间故事从生活本身出发,但又并不局限于实际情况以及人们认为真实的和合理范围之内。它们往往包含着超自然的、异想天开的成分。海门千年历史也留下了许许多多民间故事,包括许多地名传说。《状元寻酒仙》《余东的来历》,《海门历史上的一位禁赌官》《清代海门女善人》等。一篇篇脍炙人口的民间故事在海门日报刊登既吸引了一大批读者,又扩大了作者队伍。三是推出“发现海门”栏目,发现海门的内容,既有宏观的,如东布洲形成的历史、海门第一代移民来自哪里等;又有微观的,小到一井一砖、一碑一纸等。既有物质的,如见证文化名镇历史的古建筑,又有非物质的,如记录、印证某段历史变迁的家谱等。为尽可能地做到多一双发现的眼睛,在选稿的把握上,尽量做到绝对宽进,相对严出。这样可以更多地吸纳一切可能有价值的线索、史料。对搜集到的资料有一个基本的价值认定,只要符合正确的舆论导向,不是无稽之谈,哪怕是一家之言,也要给予一席之地。同时鼓励百家争鸣,开展探讨,使学术观点因反复求证由模糊转向清晰。今年以来,“发现海门”稿件已见报了60多篇。这三个栏目推出后,吸引了一大批作者和读者,获得了广泛的好评。许多同志说,海门日报为抢救海门文化遗产,做了一件大好事。我们打算以后把它编成书,献给百万海门人民。

分众阅读专版专刊齐拓展

分众读者是媒体界近年来提得比较多的一个词。现代社会是个多元化的时代,每个人爱好不同,阅读价值取向存在明显的差异。不久前,我们搞了一次读者调查,同样一个反映婚姻情感的“伊甸园”,不同的人群表现出相反意见,中青年妇女读者普遍认为办得很好,非常爱看;而一些大老爷们读者不感兴趣。这从一个侧面反映阅读市场也划分为一个又一个小型群落,大量的产品只在群落内部完成“生产—销售—消费”的循环。面对这一多元化阅读趋势,与其暧昧不清地策划与设计种种混合选题,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迎合与复制特定群体的消费需求。

海门日报根据自身的实际,把拓展专版专刊作为重点,主要通过与相关部门联办的形式,一方面进一步挖掘本土新闻,增加本土新闻容量,提升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服务于相关行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各项工作的开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海门日报的专版专刊已成为报纸的一大特色。目前海门日报每月定时出版的专版达到40多个,专刊每天一个。在专版专刊开发上,有与部门、园区、乡镇合作,也有与学校、企业合作。与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联办的每周四见报的“人力资源”专版,每次都详细介绍周五市人力资源市场的招聘信息,成为服务广大就业者的平台。据各报亭反映的情况看,这一天的海门日报都很快就卖完,要求增加供给量。与企业亚萍集团联办的“亚萍新闻”专版,成为海门传播企业文化的典范,“亚萍新闻”合订本还进了中南海。在专刊方面,这几年海门日报除开发房产、消费等纯广告专刊外,与卫生、教育、海门工业园区、开发区等合作创办了健康、教育、家纺周刊,开发区专刊等。海门是教育大市,“两基”全国先进,这两年高考录取率都在90%以上。我们与市教育局合作办的“教育周刊”分小学版和中学版,除平常发行外,有5万多份向学校单独发行,与教育局教科室组成专门的编辑班子,还聘请了几百个小记者,组织小记者夏令营等多种活动,为小朋友习作提供了舞台,周刊办得很有特色,吸引了广大读者,成为海门教育上的一张名片。三星叠石桥市场是全国最大的家纺市场,去年市场成交额超过200亿元,以市场为龙头在周边形成庞

大的家纺产业群。三星镇去年也因此晋升为省级开发区——海门工业园区。我们以进一步提升叠石桥品牌,推动家纺产业发展为目标,与海门工业园区合作创办了“叠石桥家纺周刊”,周刊以办成一流市场类报纸为方向,立足叠石桥市场,放眼全球家纺产业,宣传行业新思维,报道行业新动态,介绍行业新知识,告知行业新警示。很多有深度性分析报道在业界产生强烈反响。周刊刊发的许多稿件,被国内外一些主要家纺方面的网站转载。一位评报员这样写道:我相信只要你认真读了家纺周刊,哪怕你不买家纺产品都有收获。当然,如果你是老总,你可能就是“报发户”;如果买家纺产品,你肯定“增值”。■

报纸新闻采访与写作基础知识 篇8

第一部分

新闻 宣传 信息的区别

一、新闻的词源考察

1、中国古代:唐初文人孙处玄“尝恨天下无书以广新闻”;尉迟枢《南楚新闻》,主要集中为宫廷秘闻。

2、英语新闻一词News,north北方,east东方,west西方,south南方四个单词的第一个字母组合而成。苏格兰记者詹姆士在1423年首次使用新闻一词。

二、新闻与新闻报道定义

1、新闻定义之一: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之二: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变动的信息。

2、新闻报道;新闻是信息;报道是形式,信息是本质。

3、新闻学意义上的新闻定义应该表述为:新闻是一种信息,是传达事物最新变动状态的信息。

4、新闻报道则是通过大众传媒来传播的新闻。

三、信息定义:

1、信息是符号和意义的统一体,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意义则是信息的精神内容。信息是物质的普遍属性,是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信息可分为物理信息、生物信息与社会信息。社会信息是指除了人的生物或生理信息以外的,与人类的社会活动有关的一切信息。社会信息的传播称为社会传播。

2、新闻与信息的区别:

自有新闻传播以来,新闻便担负起传播信息的任务。新闻要传播信息,但又不等于信息。如此所述,信息是一个涵义极广的概念,它包括了被称作新闻的内容,但又不等同于新闻。而新闻也不是传播所有的信息,它只是传播那些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它们之间有联系又有区别。传播信息是新闻的基本功能

四、什么是宣传

基于特定目的、为影响他人的观念、态度和行为而进行的有组织的说服性传播活动。传播学奠基人之一的拉斯维尔(1927)认为,“广义的宣传,即是运用种种表态方式以影响人们行动的技术”,这个定义更为强调宣传的技巧性。美国学者乔伊特(Jowett)在《宣传与说服》(1992)一书中 为宣传下了一个较完整的定义:“所谓宣传,即宣传家基于特定意图,通过形成知觉、影响认知和指引行动而试图唤起预期反应的一种有组织的说服性传播活动。”这个定义强调了宣传的意图性,过程性和有组织性。宣传是通过大量传递说服性信息而进行的大众说服和大众动员活动,是政府、政党、社会组织、团体、企业乃至社会活动家实现其目标的重要手段。

五、新闻的四个特点:

1、陈述事实

2、具有新意(新发生的事实,区别于历史)。

3、报道及时(近来发生的,在第一时间报道)。例如碘盐事件,日本核幅射通过空气传播到我国,事件发生之后,中央和省级各大媒体都及时发消息,同时采访专家,进行辟谣。

4、公开传播(区别于内部通报,领导指示、小道消息,手机短信,微博等)。

六、记者在开发和传播新闻信息时应把握以下几个环节:

(1)广辟新闻信息源 要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广交朋友,建立自己的信息网络。

(2)增大新闻信息量。现在有些新闻,名曰新闻,实际没提供多少信息,受众收效甚微。空泛的议论代替具体事实的叙述,陈旧的事实代替新鲜的事实,是信息量少的原因。我们在写每篇新闻的时候,都应该向自己提出这样的问题:如何在有限的篇幅里,给受众较多的信息量。

(3)传播正确的信息。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对纷至沓来的信息要加以鉴别。不能把道听途说,或“谣言”当作信息。

例:

2011年3月31日,XX经济新闻版头题刊登一篇由实习生和记者联名采写的《XX电网创造世界电网建设新纪录》一文,记者根据XX省电力公司提供的“特高压与智能电网新闻发布会发言稿”重写一稿。发言稿中提及“十一五”期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从“十五”末期的23。6吨标准煤上升到2010年的32亿吨,新增电力装机达到4。3亿千瓦,5年完成了过去50多年的电力装机容量,创造了世界电力建设的新纪录。记者据此认为,XX过去5年完成了过去59年的电力装机容量,时显高于全国水平,因此,他在新闻稿件中引申为“XX电网创造世界电网建设纪录”。这是属于因采访不深入、不细致,简单推理引申造成的重大差错。

(4)提供含金量高的信息。应该说,今天增大信息量并不十分困难,发愁的不是没有信息,而是如何在使你眼花缭乱的大量信息中选择信息。在选择时,要用眼睛去辨别,新闻头脑去思考,给受众提供那些新闻价值高的信息,即含金量高的信息。

(5)让信息增值。有的重要信息在有的消息中一笔带过,不引人注意,如果被具有慧眼的人发现,把它抽出来,进行深入采访,作深层次的报道,信息就增殖了。(6)快速传递信息。

第二部分 报纸新闻采访的基本要求和要领

采访中需注意的问题:

1、亲临现场,深入一线采访,掌握取得第一手材料。仅要写所听、所闻,还要写所见,所感、所想,这样写出的新闻才能鲜活,才能让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2、从多个角度观察、采访同一事件,杜绝片面性。采访计划生育稿件时,从领导一把手那里介绍的情况,是宏观的,全面的,从基层干部嘴里说出的,是具体工作中的困难、问题,或成绩,收获,让具体执行计划生育户来谈,是具体的感受,比较实在,因此,可从宏观到微观全面把握你所要采访的事件。从不同角度,多个采访对象采访,也可全面了解事物,客观反映事物的全貌,避免片面性,杜绝假信息。

3、采访方式要因人、因事,因时而异,不能拘泥于参加会议,或正式的约见访问,采访可以有很多种形式,一般的采访方式有:直面采访(面对个人,面对群体,座谈会,调查会,视觉采访),书面采访(在同采访对象不能面对面交谈的情况下,通过书面提问的形式进行采访,得到书面答复。采访对象没有时间,在外地,记者无法接近,需补充采访等)。体验式采访,电话采访等。好的线索往往是与不同部门,不同阶层人的闲谈,聊天时无意获得的,如我在采访沈为众这个典型时,就是采访省中医院的医德医风座谈会,完毕后听司机在车上闲谈时随口说的,当时就引起了我的注意。

4、尽可能多的占有材料,材料准备得越充分,写作时越顺手。

写作,是采访的后期工作,要求将采访所占有的材料充分进行筛选、加工、消化,不要急于下笔,在写作之前一定要心中有数,对稿件的中心主题、题材,大致结构,框架一定要充分思索,在脑中成型,即打腹稿,准备充分后才可下笔,写完后还要进行充分的修改。

第三部分 报纸新闻写作

新闻稿件五要素:

(五个W):what(何事)、who(何人)、where(何地)、when(何时)、why(为何)。

一、消息

1、消息的定义:消息是一种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作简要、迅速的报道。它是新闻的主体,报纸的主角,具有真实性、时效性、新鲜性、公开性、叙述性等特征。

消息又称新闻,是一种传递迅速,文字简明的事实信息,是新近发生的事实报道。消息的特点是快、实、新、短。

2、消息的分类: 动态消息、综合新闻

也有教材将消息分为:动态新闻、经验消息(典型报道)、综合消息、述评消息和社会消息等种类。其中除了述评消息被我们的教材划入深度报道外,其它都属于消息。

动态新闻:纯新闻,国内外最新动态新闻。一般一事一报,以迅速简洁的方式报道新近发生的事件、反映事物发展过程中新动态为特征。内容单一,简明扼要,时效性强,五要素全。

如2011年4月7日XX市XX区发生疑似食物中毒事件。4月8日X报头版发了消息《XX发生疑似食物中毒事件》,之后又对事件发生的整个动态过程进行跟踪报道,4月9日,一版《XXX对XX区疑似食物中毒事件作出批示 全力救治患者做好各项处置工作》;4月10日:二版,《XX疑似食物中毒患者15例治愈出院》;4月11日,头版,《XX区食物中毒事件确认为特大投毒案件》,4月12日,一版,《XX通报崆峒区投毒案件侦破进展》,4月13日,一版,两篇,一篇消息,《XX区投毒犯罪嫌疑人被刑拘》,一篇通讯《为了36名中毒者的安危》。写XX市医院、市第二人民医院救治中毒患者及XX市委、市政府紧急处置“4•7”案件的全过程。

典型报道:经验消息,某一地区、部门或单位经验或教训。

综合消息:综合、全面、概括反映一个时期、一个地区情况、动态、成就、问题的新闻。

述评消息:采用夹叙夹议方式,反映国内外重大事件或问题的新闻报道。介于新闻与评论之间。

3、消息的写法

300字、500字、800字(倒金字塔结构,分层次,将最重要的事放于前面)

标题

(提炼文中精华之精华,主旨、灵魂,要求通俗,明白,精炼)若交待不完,可有引题、副题。

例:近三成青少年尝试吸烟(标题)

成年人吸烟率不降

青少年吸烟率也不会下降(副题)

吃保健品 偏爱零食

进餐太快(引题)

“阔”家庭更易走入饮食误区(标题)

导语

用简短话语,概括文章精华,或将最重要的事情先交代出来。

正文

是标题和导语所述内容展开叙述,或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解释,展开、补充,作进一步交待。正文包括背景、主体和结尾)

4、消息写作要领:在写作时可不拘泥于固定模式,关键是要写得鲜活、生动,在写作时首先要想到你要告诉读者什么?读者是否关心?读者想了解的是什么? 基本要求:

消息的主要功能是尽可能快的传播各类新闻信息,以满足大众对社会信息的需求,因此,对消息的要求是新、短、快、活。(1)、消息内蕴含的信息要密集、丰富,在有限的篇幅内,将尽可能多的信息告诉读者,但一定要有主题,不能杂乱无章,(2)、信息要及时,要讲求实效性,实效性已成为各个媒体之间竞争的主要体现。(3)、消息中提供的信息一定要实,真实是新闻的生命。(4)、消息的语言要求确

切、简

练、朴

实、通

俗。

二、深度报道

1、解释性报道

侧重于揭示和说明新闻事实原因和结果,着眼于“新闻背后的新闻”,向读者解释事件的来龙去脉,事件含义和社会影响,以及事件发展展望。重大题材,如国际、国内政治社会等大问题,经常运用大量新闻材料。如新华通讯社1999年8月18日《‘天体大十字’预言宣告破产》,是一则优秀解释性新闻,获全国好新闻一等奖。即对诺查丹马斯大预言作出报道。此文导语中先叙述了8、18平静一天过去的事实,然后补充解释了诺查丹马斯预言和日本五岛勉的书,接着用了法国里昂天文台、五岛家乡、英国天文台美国新闻官、北京天文台等专家教授的一系列事实和观点,分析解释了天体正常、预言破产的现实。

2、述评性报道 “关于新闻的新闻”,在报道事实的同时,夹叙夹议,分析评说,新闻综述、新闻展望、新闻分析等均属于述评性新闻。如关于波黑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等方面的述评性新闻很多,报纸上经常有。央视白岩松、董倩主持“新闻评论”就属于此类新闻。如《南方周末》2002、10、17《亚洲版“9•11”的符号意义》;《23年视野中的江泽民访美》均属此类报道。

3、特写

特写,是从消息和通讯之间衍生出来的一种报道形式,它既强调要有消息的五要素,及消息的时效性,又要求要有通讯中对人物、事件的描写和讲故事的写法,是截取新闻事实中某件最能反映特点或本质的“片断”、“剖面”或者细节,作形象化的再现与放大。消息是以简洁和让事实说明问题取胜,而特写则以描绘新闻事件中有形象感的镜头取胜。它最大的特点是篇幅短小精悍(一般在500字—-800字之间),现场感强,要有对现场的描述及人物的对话,让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但它对整个事件的报道不一定要展开,不一定要面面俱到,而是抓住最能体现该新闻事件特征的细节,或以时间为脉络,或以场景变化为线索展开。

例:XX日报6月9日一版

《XX人的骄傲》

写作特点: 镜头感。(截取、呈现、放大一个片断、一个切面、一个瞬间,甚至一个细节。)

透视感。把新闻事实镜头化后,使读者能够更深入细致地体味其中的神韵与精髓,这个片断、剖面应该具备透视全局性或者本质性内容的功能。

现场感。与其它新闻文体相比,特写一定是来自现场的报道。要情景交融。

采写特写,一定要抓准“镜头”,要有精彩的细节描写(特点、动感),要结构紧凑,紧紧抓住新闻事实的高潮写;要情景交融地写;要善于运用背景材料烘托与凸现。

4、通讯写法

通讯是一种详细、生动的新闻报道体裁,是我国新闻报道中的常见文体。通讯同样要符合新闻作品的内在规定性:第一要真实(报道的人和事,包括细节、情感、心理活动等,不能“合理想象”)第二要有实效性,第三,所报道的事实必须具有新闻价值。(无论是人物通讯还是事件通讯,通讯的内容必须具有一个新闻价值的“内核”,要能够传达为受众所关心的新事实、新观念、新信息。如果这个人或这件事的新闻价值——即“新闻眼”找不出来,最好还是不要写。

通讯与消息的区别:

(1)通讯是一种详细、深入的报道,通讯报道的事实比消息详细、完整、富于情节,可以满足读者欲知详情的需要。

(2)通讯报道的事实往往比消息更形象、更生动,它以感性的素材还原生活形态,使这种文体更具感染力。

(3)通讯的文体较自由,各种笔法,各种结构,各种风格,都可以容纳在通讯文体中。可以从头到尾顺叙事实,也可以从尾到头倒叙事件;可以用白描手法再现人物、再现现场,也可以触景抒情、缘事议论。可以用序数将报道分为几个大段来写,也可以用小标题来分割段落;可以写对话体,也可以写日记体。可以用第三人称,也可以用第一人称。

(4)通讯的主题鲜明、结构完整。通讯一旦完成,其结构是完整、严密、不容任意拆散的:有头有尾,环环相扣。开头、结尾与全篇构成一个整体,一般不能任意舍弃。

(5)通讯体现出作者较强的主体意识和个人风格。通讯造就了许多名记者,他们都形成了鲜明的个人风格。如穆青的激情、质朴的纪实风格;郭梅尼的细腻、清秀,善解 人意的抒情特色;艾丰的冷峻、干练的议论型通讯,皆征服了众多读者。

通讯主要包括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风貌通讯、人物专访等,下面主要讲讲典型宣传和人物通讯。

典型宣传应当把握以下几点:

(1)要注重先进性和广泛性的统一。要体现针对性、层次性和领域性,既要讲求广泛性基础上的先进性,又要避免以先进性替代广泛性,整体性,否则,容易事与原违,或使人认为标准太低或可望不可及,脱离实际。

(2)要着眼于人与人之间高尚又普通的情感回归。写人就应该更多地写他的普通,高尚而又有共性的思想感情。在这种普通人的烦恼、矛盾和冲突中,表现出典型人物与众不同的选择,他的高大也就自然而然地凸现出来。

(3)把握社会心态,让报道实些、实些、再实些。首先,从认识观念上“实”起,矫正新闻宣传套话、虚话不可避免观点。其次,从检验标准上“实起”,要经得起读者和时间的检验。让读者有兴趣阅读、剪贴,收藏。再次,从每个生产环节上“实起”,选择新闻线索,写稿时要注重实际内容。第四,从新闻源头上“实起”写脚底板新闻,写一线新闻。人物通讯

作者要善于在生活中发现新闻人物或典型人物,发现他们的特殊性格,发现从中所蕴含的时代信息,这一个体对于社会和历史的发展是否具有特别的意义。如意大利女记者法拉奇的世界政坛人物采访,以深入挖掘对方的内心世界而闻名,(先后采访过基辛格、英迪拉甘地、布托、阿拉法特、约旦国王侯赛因、西哈努克亲王,还有毛泽东、邓小平等)。她思维敏捷,善于观察,提问尖锐,并以不经剪裁的特点发表对话全文,而其间插入的描写,更是用不多的篇幅就把那些人物的性格刻画得栩栩如生。

人物通讯写作要领——故事是最基本、最具生命力的表达形式: 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李希光教授说“新闻学是一门采集故事和讲述故事的学问”。

故事是一种满足人类求知和娱乐需求的很好的形式,也是新闻表达最基本,也是最具生命力的形式。新闻作品的目的是传达信息,在写作时,可以写含有信息因素的故事,也可以写含有故事因素的信息。故事能使信息闪光,信息能补充故事。

一个能够吸引我产的人物,通常会有一些特别的故事和鲜明的个性。而一个引人注目的新闻事件中,往往包含着一个或几个甚至一批人物的故事,因人生事,由事出人,二者紧密纠缠。因此在采访中,对这两方面因素的收集缺一不可,如何中取得采访对象的信任,进入他的内心,采集到他的故事,及其大量生动的细节,这要经过长期的训练,花很多功夫才能胜任的。其中不仅包含一些采访技巧,还要具备对新鲜事物的敏感,对普通生活,普通人物的兴趣,和善于理解、包容人的心情,以及学习与批判的精神。

挖掘出新闻人物和故事后,才是成功了一半,如何恰当地把故事表达出来,才能使文章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使读者愿意接受你传递的信息,其中有很强的技巧性:(1)讲故事不能平铺直叙。(2)内容要扎实,要使自己表述的内容更接近客观事实。可以把自己置身于读者位置,想一想,我对这个事件到底有多少兴趣。

(3)写作时表达方式有讲究,将故事中最精彩的冲突和解决方法以层层推进的手法来表现,真正达到扣人心弦的效果。或运用倒金字塔结构,将冲突与结局放在开首,保持故事的弹性,同时要有吸引人足以看下去的魅力。

通讯写作常见弊病:(1)、见事不见人 作者着眼于叙述事件物来龙去脉,忽略了事件中的人物。

(2)人物没有个性,这个问题容量发生在以先进人物,典型人物为主角的稿件中。作者惟恐稿件没有深度,就让采访对象说一些在作者看来能体现“高度与深度”的话。其实这些话在生活中是不大会讲的。大千世界和人物内心是非常丰富多彩的,人生的高度远非几句豪言壮语能够表达。

11年6月9 义卖报纸新闻稿 篇9

寒窗苦读、题名金榜,一年一度的高考已落下帷幕。为了让考生及时了解高考的信息,6月9日上午,我校志愿者联合会携手楚天都市报,举办义卖楚天都市报的活动。三十多名志愿者分散于十堰市一中、郧阳中学、东汽一中等十堰市高级中学开展义卖活动。此次义卖共卖出报纸2500多分,成果颇丰。

我校志愿者们为了争取第一时间给高考学子提供高考信息,早上6点多就开始等待分发报纸。上午8点以后,路上的学生渐渐减少,志愿者们并没有停下自己的工作,而是机敏地将目标转向行人商贩等,他们走街串巷不辞辛苦,顾不上渐渐升高的气温锲而不舍的贡献者自己的力量。中午12点左右是学生们的放学时间,志愿者们为了再次抓住契机顾不上吃饭,顶着烈日,打起精神,再一次全身心地投入到义卖当中。直到下午2点,此次义卖活动才算告一段落,志愿者们才返校。

报纸速读时代新闻标题的优化策略 篇10

在报业竞争激烈、读题风尚盛行的速读时代,运用各种修辞格将新闻标题设计制作得引人入勝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结合新闻标题实例,探讨了主要修辞格的运用。

关键词:

报纸 新闻标题 修辞特色

报纸新闻标题是对新闻内容的概括,同时又是吸引读者关注的重要手段,是读者选择新闻和阅读新闻内容的首要选择,拟定新闻标题的水平和品位,直接体现出报纸的办报水平和价值取向。巧妙运用修辞格,以生动形象的文字,准确表达新闻要旨,给可读性强的新闻添加上吸引力强的标题,可使新闻内容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特殊效果。尤其在当今快速阅读时代,制作富有特色的新闻标题,可大幅提高新闻的内在价值,扩大报纸的受众面。

一、报纸速读时代新闻标题的作用和特点

不同报纸间的白热化竞争对新闻标题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果新闻标题平平淡淡、缺乏魅力,则难以吸引读者。在同一时间段,不同报纸所报道的新闻内容大部分是相同或类似的,但因不同报纸对相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新闻标题,因此阅读效果和读者反映截然不同,一个独出心裁、与众不同的标题不仅能有效地吸引读者,体现出报纸的品位,也成为报纸在竞争中最终胜出的重要手段。既然标题对报纸新闻极其重要,这就对标题的拟定和锤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准确。新闻标题的首要特点即是准确性,不论是政治新闻、社会新闻、体育新闻还是娱乐新闻等,都必须尊重事实,不能胡编乱造引起歧义。在遣词造句构思新闻标题时,不能片面追求华丽辞藻,刻意使用一些不必要的、花哨的修辞格,否则会脱离新闻内容,无法体现新闻的主题。

2. 简洁。报纸新闻要标题精练,用最简洁、最清晰的语言表达出最丰富的内涵,标题是新闻的有机抽象和高度概括,要言简意赅、一语中的,使读者一看标题就大致清楚这条新闻要说明什么内容。

3. 通俗。报纸新闻的读者群体包含了不同行业和不同知识群体的受众,这种广泛的受众面要求新闻标题在拟定和措词时须遵守通俗易懂的原则。

4. 生动。由于新闻媒介的多样性和新闻来源的广泛性,如果报纸新闻还是采用那种枯燥乏味、因循守旧的标题,无疑会被读者抛弃,如果巧妙修饰使标题生动活泼,则会吸引读者的目光,这种标题在体育新闻和娱乐新闻方面的作用显得更加突出。

二、报纸速读时代新闻标题的优化

现代汉语中修辞格的种类极其丰富,共有40多种。理论上这些修辞格在报纸新闻标题中均可使用,但由于报纸新闻文体的特殊需求,限制了这些修辞格的广泛应用。有些修辞格在日常文体中经常使用,但在新闻标题中却极少出现;相反一些日常文体中不常使用的修辞格,却在新闻标题中比比皆是。

1. 拆词。拆词是指把一个词语或成语拆开来用的修辞格,常见的是把成语拆分开来使用。成语的一个重要属性是定型化,在平常情况下、平常文体中是不合适拆分的,但如果在新闻标题中有时刻意把成语拆开来使用,却能化腐朽为神奇,起到匪夷所思的特殊效果。[1]如“源远的老字号文化怎样流长?”(2007年《中国旅游报》),用这种修辞格巧妙地提出问题,引发了读者的思考,对中华传统工艺的不断失传,对中华老字号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感到担忧。

2. 胞连。胞连是把那些具有一个共同语素的词前后串联起来的修辞格,这种修辞格的突出特点是形式上整齐划一、意义上层层递进,由于这些词语具有共同的语素,给读者带来如同银线穿珠般的美感。[2]如“乐园 花园 学园”(2007年《中国教育报》)、“南亚的‘水患’‘水难’和‘水战’”(2007年《光明日报》)、“让新闻可读、易读、必读”(2007年《中华新闻报》),从这些新闻标题中可发现胞连的几个词语修饰的都是同一种事物,这种胞连的效果不但增强了句势,易读易记,意义上也有递进渐强之感,在情感上也有逐步加深之势。

3. 别解。别解是在特定语境下临时赋予某一词语以其固有语义(或惯用语义)中不曾具备的新语义。这种修辞格在新闻标题的使用中,往往会因突破常规的界限而吸引读者的注意力,给标题带来鲜活的生动性和丰富的趣味性。新语义出人意料地突破了习惯性思维,能够让读者对新闻内容产生悬念,因此会集中注意力阅读新闻的正文内容,从而理解作者的幽默风趣和写作智慧。如“几天后就要大选 韩国朝野两党‘打成一片’”(2007年《解放日报》),“打成一片”在这里就是别解,这个词的原意是大家感情融洽,相处和谐,但在这则新闻的正文内容中,所描述的却是在距离韩国总统大选还有5天时,执政党和在野党因为政治路线、施政纲领等方面累积的矛盾集中爆发,结果发生议员们群体斗殴事件,多名议员受伤入院,因此在这则标题中“打成一片”的意思变成了相反的“打群架”的意思。从此例可以看到,别解在新闻标题中的作用就是能够把普通的新闻内容表达得幽默风趣,从而吸引读者来阅读正文内容,在理解了新语义之后的恍然大悟中,体会出新闻作者的风趣幽默。

4. 用典。用典是一种借用我国古代历史故事或有出处的词语的修辞格,此中的 “典”蕴藏着丰富的历史知识和文化典故,在新闻标题中适当地用典,会引发读者的思考和咀嚼,不但格调高雅,且易使读者将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令人回味无穷。用典的长处就是能以最少的文字来实现最丰富的表达效果,且赋予典故全新的含义。如“贝·布托之死打开‘潘多拉盒’?”(2007年《解放日报》),标题中使用的是一则古希腊经典神话中的典故“潘多拉魔盒”,用来比喻灾祸的来源。在这篇新闻报道中使用这个典故,会启发读者思考:这名领导人的被刺会否重新引起巴基斯坦的内乱,导致社会不稳定?再如“伊拉克妇女受‘连坐’之苦”(2007年《解放日报》),“连坐”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刑罚制度,在这里用来指伊拉克妇女因丈夫被指控为恐怖分子而无辜受牵连的悲惨事件。

5. 异语。异语是指借用国外或我国少数民族的语言词汇,或某些行业、领域的词汇,它表达特定的意思。直接在新闻标题中运用这些传播甚广的词语,通俗易懂,表意直观,新颖别致。特别是运用一些当前社会上流行的词句,易使标题更富有时代感和现实感。如“南宁低温持续 ‘菜篮子’不差菜”“微博增强街坊味 ‘粉丝’数量几百万”(2011年《人民日报》),“不差菜”衍生于赵本山和小沈阳师徒春晚上的小品“不差钱”,而“粉丝”则是英语“fans”的谐音。把这些脍炙人口的“异语”用于标题,轻快易懂,别有情趣。

结 语

俗话说:看书先看皮,读报先看题。在生活节奏加快、报纸页码不断增加的今天,可以说新闻标题直接决定了读者对新闻的取舍,标题精彩,修辞得当,体现的不仅仅是编辑的水准,更对吸引读者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篇新闻报道,如果能配上一个精彩新颖、富有韵味的标题,往往能很轻易地打动读者的心,抓住读者的视线,从而获得良好的传播效果。但是报纸新闻标题运用修辞格,绝不是简单的哗众取宠,要符合新闻的内容和主题。恰到好处方能相得益彰,否则不仅会影响报纸在受众中的印象,甚至会被读者慢慢抛弃。

参考文献:

[1] 黎运汉,盛永生.汉语修辞学[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

[2] 吴礼权.现代汉语修辞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电视职场类节目区别 篇11

是很多电视编导的职业梦想,因为全国能过“一”的电视节目并不多。

《非你莫属》与《职来职往》的区别比较以及分析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主持人:要知道一个电视节目的成败很大程度取决于这个节目的主持人,尤其是电视节目主持人,不仅需要有极其专业的职业技能,更是需要有自己的主持风格以及强大的控场能力,《非你莫属》的主持人是前央视著名主持人张绍刚,张绍刚早年在央视二套主持《今日说法》,常年主持法制节目让他具备严谨、严肃、专业的主持特点,这些要素恰好是职场节目所需要的,再加上他成熟、儒雅的形象更加符合这类节目的定位和需要,但是让观众们欣喜的是,张绍刚在节目中更多是体现了他在表现属于自己符号以外的东西,观众们经常可以看到他与求职者以及嘉宾们的幽默调侃,并且尺度把握地恰到好处,这也让原本严肃的求职节目多了分娱乐元素,而这也正是观众们想看到的,观众们不喜欢一始而终的风格,略微而不失本质的改变会让人觉得惊喜。《职来职往》的主持人李响以前是芒果台的知名主持人,他以前的节目大多与娱乐相关,这次主持职场类节目观众们显然感觉不痛不痒,因为在《职来职往》上李响既没有张绍刚的那种成熟儒雅也没有原本属于自己的娱乐风格,这就造成扬短避长的困惑,好在李响的职业素养相当过硬,虽然自己的主持没有太多亮点,但是在控场能力以及随机应变上做得还是非常完美的,总的来说,张绍刚在这类节目的综合主持能力上要稍胜不少。嘉宾:

我个人觉得职场类节目之所以能成功,跟这些嘉宾们的贡献是分不开的,这些嘉宾大多是国内知名企业的CEO或者高管,他们在职场是职场达人,但是他们在镁光灯下更是电视达人,许多个性鲜明的嘉宾已经由职场明星变为电视明星了。《非你莫属》以世纪佳缘婚恋网副总裁刘惠璞为代表,而《职来职往》则是以北京天启一方广告公司媒体部总监马丁为代表,但是《非你莫属》和《职来职往》最大的不同在于《非你莫属》的面试嘉宾大多为各个公司的董事成员,而《职来职往》则为各个公司的高管甚至中层,所以对于在电视上的求职者来说,在《非你莫属》能面对各个公司最顶层的上司,那么接收到信息和内容会更广阔一些,这些顶层上司更多时候会从职业前景和职业生涯角度为求职者提供各种各样的解答和帮助,虽然是求职,虽然是面试,但是《非你莫属》的面试嘉宾更显人性一些,如:解决网的许怀哲、聚美优品的陈鸥、人众人的杜葵……这些嘉宾在节目既是老板也是老师,教会了求职者很多也教会了观众很多,相信这也是节目吸引观众的地方吧。而《职来职往》的嘉宾大多为企业的中高层,所以他们所为求职者提供的东西更多是职场上的,而不是更长远的职业生涯规划上的,并且在整个面试的氛围中,《职来职往》的嘉宾会给求职者压力大一些,这其实是一把双刃剑,因为这在观众看来也好也不好,因为观众会更把这整个过程看成是一场秀,既然是秀并且很职业的秀,那么职业和秀便都不可少了,压力大对于求职者来说会艰难一些,而观众大多都经历过求职者的心境,那么他们肯定会站在求职者这一边,希望嘉宾们给的压力不那么大,这样势必会产生对面试嘉宾的排斥感,一个好的节目最重要最重要的就是不要让观众对节目里边的任何东西产生排斥感,哪怕一点点的排斥感都会影响到节目的收视率,但是反过来,压力也正是职场面试的真实体现,既具有压力也需要具有缓冲的部分,拿捏准确才能把节目做得职业而不失娱乐,显然《非你莫属》的嘉宾们在这一点上更胜一筹。

节目环节设置:两档节目的环节设置大体相同,都是每晚若干个求职者进场求职,然后由嘉宾灭灯或留灯的方式决定是否聘用该求职者,而两个节目在环节的细节部分却稍有不同,《非你莫属》在其节目三个环节“自我介绍、天生我有才、谈钱不伤感情”中的界限不是那么清晰,很多环节都串联在一起,这在编导人看来是有失职业素养的地方,但是好在观众对此倒并不在意。而《职来职往》在其环节部分做得相对完美一些,他们的环节界限明显,每个环节完成该环节需要完成的内容,尤显得非常专业,并且《职来职往》会有“求职故事”这样的视频环节,而这是《非你莫属》所没有的,我个人觉得添加这样的视频环节无论是对于面试嘉宾还是电视观众都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求职者来面试,整个过程只是该求职者所展现出来的一部分,而视频的这部分正好填补了求职者在生活中的真实状态,以便于面试嘉宾的考察,而对于求职者来说也是有益的,因为在现场求职过程中求职者本身会收敛自己身上的很多东西,很多有利于自己或者不利于自己的东西都没有被表现出来,那么通过视频真实记录下来以后以便于面试嘉宾根据其内容找到很多问题的根源所在,既利于求职者的成长又利于招聘方的确认,再者,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对于观众来说也是一笔财富,因为大家相对场上求职者的问题也会将自己对号入座,相信这就是电视与观众一种无形的互动方式。而两档节目也同时设置了第三方的评委老师,《非你莫属》是由国际时尚礼仪专家周思敏、启铭国际教育交流中心校代团队总监莫华璋、心理咨询师陶思璇轮流助阵,《职来职往》则是由国际EAPA资质心理学家雷明老师坐镇,两拨评委老师大多都是学习心理学出身的,所以对于求职者都会有现场的辅导和帮助,但是《职来职往》的雷明老师在求职者的求职过程中仅仅只是对于求职者的心态和状态进行分析,并没有准确地站在第三方的角度上观看整个求职局势,所以略显主观一些,而《非你莫属》的老师们则尤为客观一些,他们会真正地站在客观的角度为求职者以及招聘的面试嘉宾们分析各个人的心态和性格,并对他们提出意见,所以在这一点上《非你莫属》的第三方评审团表现得更为出色,而观众们也乐于看到更为客观的点评。

节目发展前景:

就目前的收视情况来看,《非你莫属》领先于《职来职往》,并且《非你莫属》最近实行了一周双播制,把每个求职者的时间加长,并且更可观的是《非你

莫属》已经逐渐形成了属于自己的节目风格,既有内容严肃的求职部分,也有嘉宾相互的良性竞争,例如观众们经常可以看到同为做婚恋网站的刘惠璞和慕岩在现场的“对掐”,幽默风趣却并不失风度,观众们就乐于看到严肃职场节目娱乐的一面,而且随着新一批企业老板们的加入,《非你莫属》中注入了更多新鲜的血液,并且新加入的老板们也是更有特色,比如观众们就见到了中国房地产大亨潘石屹的身影,这种不断地更新嘉宾对于观众对于节目组都是特大利好的消息,因为无论是从商业赞助还是收视方面,《非你莫属》节目组都能赚得钵满盆满,而《职来职往》在节目的特点塑造上则略显一般,既没有嘉宾们良性竞争,也没有快速地嘉宾更新,这就导致节目被拖入恶性循环的泥潭,因为没有好的亮点就没有好的收视,那么也就没有好的商业赞助,也就没有了快速地嘉宾更新,所以关键的关键在于其节目组能找自己身上的特点,并且是《非你莫属》没有的,我个人觉得既然《职来职往》有视频环节的优势,那么就放大或者扩展这一优势,通过对这个环节的改良以增加求职者与嘉宾以及电视机观众的潜在互动,而形成《职来职往》的独特亮点,等有了亮点就有了后续的良性循环,但总体来看,《非你莫属》的前景非常开阔,值得观众期待。

上一篇:新能源停车场建设方案下一篇:副厨师长岗位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