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新闻节目

2024-06-28

广播新闻节目(精选12篇)

广播新闻节目 篇1

其他媒体越来越重视并增加评论的“份额”时, 广播如何强化评论类节目, 值得思考。

首先, 要突出舆论监督。

舆论监督的目的是为了树立政府清正廉洁的形象, 是为了替人民说话, 为了挽救犯错误的单位和干部, 促进问题的解决。因此媒体在行使监督职能的时候, 评论节目要遵循以下原则:第一, 事实准确。不以偏概全、不先入为主、不偏听偏信、不感情用事。第二, 就事论事。不含沙射影、不引申发挥、不扩大矛盾、不渲染情绪、不激化事态。第三, 力争得到主管部门或权威部门人士的表态或得到他们的配合。记者不轻易下结论, 不能有个人英雄主义表现。第四, 问题要有典型性和普遍性, 不追求无聊的感官刺激, 不选取意义不大而偶然性强的内容。第五, 问题要有结果和争取的结果。不报道现阶段无法解决、只能给听众带来失望和恐慌的问题, 不引导听众注意那些在短期内不具备解决条件的问题。

第二, 要有独特的个性。

一个新闻事实, 从不同的角度看, 也许会得出不同的甚至是完全相反的结论。如果把握不好, 没有全面地了解情况, 没有辩证地看问题, 便有可能以偏概全、挂一漏万, 造成导向错误。评论节目如果不讲辩证法, 就可能把事物的支流当成主流来反映, 就会一叶障目, 看不到问题的实质。如猪肉价格跌幅过大, 市民叫好, 另一方面农民反应强烈, 因为养猪的投入较大, 如果饲料价格与肉价比例失当, 便会挫伤农民养猪的积极性。这就要对生产、流通、销售等各个环节进行全面报道, 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有观点认为, 评论节目要强调监督性, 如果不搞批评报道、揭露黑暗就不能称其为评论节目。这种说法是有偏见的。评论节目从选题到制作都应该考虑到社会效果, 要做到解疑释惑、平衡心态、化解矛盾、凝聚人心、团结鼓劲, 这就要求电视评论节目的从业人员应该从大处着眼, 全面地辩证地把握问题。评论节目大体可以归纳为四类:第一类是弘扬提倡的, 反映生活的主流方面, 介绍先进的事迹、建设的成就, 弘扬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精神和新的社会风气的节目。第二类是解疑阐述, 对群众关注的一些社会热点问题予以正确解答。第三类是批评监督的。第四类是社会警示的, 是对我们生存的环境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冷静的分析和思考, 以提示采取相应的对策。

新闻评论性节目要讲究时效性, 但这种时效性不能简单理解为就是“快”, 而是在“快”的基础上选准最佳时机。这种最佳时机的把握应注意两点:一是要服从形势发展的要求, 节目内容适于配合相关的重要政策出台、重大活动、重大会议、重要纪念日和节日的, 就应尽量予以配合。倘若时机不适宜, 即使节目很好, 也不能急于抢时间播出。二是要服从党的总体工作部署, 根据某一阶段的工作重点, 安排相应题材的节目播出。

评论社会热点也要把握好“度”。新闻评论要在无数的舆论点中选择引导人们思维走向的舆论, 首先就要有大局意识、全局意识。所谓大局意识, 就是维护党和国家的根本利益, 维护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促进全社会的改革、发展、稳定。新闻评论节目要抓住群众最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 想群众所想, 急群众所急, 真正代表人民的利益和心愿, 不辜负人民群众的信任。中央领导同志对热点问题提出了“领导重视、群众关心、普遍存在”的基本原则。所谓“领导重视”就是各级党和政府已经把这类热点问题列入了应解决的工作日程之中, 正在着手解决;“群众关心”就是广大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 不解决将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普遍存在”就是此类热点问题不是个别现象, 不是特殊事例, 而是具有相当的普遍性。评论节目要处理好宣传的分寸、力度、口径、时机, 这是一门学问。在引导舆论的时候, 如果以不扩大矛盾、不激化矛盾, 有利于团结、稳定、鼓劲为报道标准的“质”, 那么, 对于报道中提问的安排、同期声的使用等就会有一个“量”的尺码, 质和量要统一。对“焦点”类的敏感问题, 就应该有着总量的控制, 使正面报道为主的方针得以落实。

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副会长张振华曾经表示, 广播电视在发展中坚持新闻立台的同时, 还应突出评论强台、观点强台。新闻评论决定着媒体的高度、品质、声誉和影响力。一个有效、有益、有用的新闻评论, 必须实行“三贴近”, 必须满足社会的需求, 必须同社会舆论相迎合。广播新闻评论要坚持“内容为王”, 有针对性的评论内容是吸引听众的关键。首先要选准话题, 满足听众的需求, 解答他们的困惑;其次, 要能触及事件的本质, 要有思想的深度。广播新闻评论节目除了要在内容、形式、设置编排和评论队伍建设等方面力求创新外, 还应该开拓思路, 邀请专家学者、媒体同仁以及广大网友一同参与到新闻评论节目的制作中来。■

广播新闻节目 篇2

1、消息是指对新近发现、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所做的简明报答。消息类电视新闻迅速、简要、客观、广泛地传播报道国内外发生的时间,传达党哈政府的法令,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要求,快、短、新、广、客观是消息类电视新闻的特点。它充分体现了电视新闻的时效性、真实性、客观性、社会性的传播规律。

2、连续报道是对正在发生并持续发展的新闻事件在一段时间内进行多次连续报道。系列报道是围绕同一新闻主题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做多次、连续的报道,各条报道之间没有外在的时态连续,却有内在的逻辑联系。特点是主题集中,内容广博,主题深刻。

3、两者异同:都是新闻的多次报道集合,新闻播出有连续性,信息传播的效果显著。从题材选择上,前者是事件性新闻,突然发生的。在报道时效上,前者注重时效性,是最新报道。在报道序列上,前者的结构是追踪事态发展,不可更改的有序排列,后者是以横向联系为主的不同角度的各条新闻之间的“无序”排列。传播功能上,前者满足了广大观众对事态发展最新消息的知情需求,并对灾难发生进行总结。

4、新闻专题是针对新闻题材所做的详尽的,生动的,有一定深度的报道。新闻评论是运用广播电视传播手段对新闻事实作出评论的一种体裁。

5、新新闻主义崛起于20C60N,在权威与理性受到怀疑,情绪主义蔓延西方的背景下产生,记者对新闻事实的主观介入,不再遵从“客观性原则”,成为贴有个人标签,具有浓厚个人色彩的“个性新闻”。新新闻主义摒弃了传统客观理论的虚伪的掩饰,坦然地竖起了主观主义的旗帜,而对包括人物心理活动在内的情景再现,更进一步地把新新闻主义的“客观”原则体现出来:主观性就是真理,现实存在离开了人就毫无意义,人类心理活动同样式一种真实的客观存在。基于此,新新闻主义关注新闻事件背后的内幕,以独特的主观方式观察,以文学化的笔法报道。这种评论式的报道很有感染力,强调人的主观体验,以此获得对新闻事件的“最真实的感受”,然而,新新闻主义同时也带来对“新闻”本质的争议,它带来“小报式的”煽情主义倾向和新闻报道的国度娱乐化弊端。广播电视新闻借鉴报刊“新新闻主义”的新闻理念,并将其充分运用到广播电视新闻暴动中。广播电视讲新闻和娱乐结合,鼓励观众参与,强调眼球效应。

6、新闻竞争与新闻娱乐化观念。以前的报道忠实宣传功能,强调教化灌输,随着经济发展,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高,受社会和内部影响,生活的多样性促进了娱乐业发展,娱乐满足了~,另外一方面,娱乐化开始从娱乐新闻本身向一般新闻参透。新闻娱乐化表现在:1新闻内容上的选奇猎趣。(娱乐化扩大了新闻报道的范畴,把一些次“软新闻”和静态现象列入新闻报道领域。2 表现形式上的娱乐化。在激烈的竞争压力

7、民生新闻理念。民生新闻是以城市市民为受众,以社会新闻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新闻传播样式。它被认为是从群众日常生活中采制而来的新闻,内容上锁定群红的生存状况、生存空间,关注群众的~形式上利用先进的传播手段,提高新闻的时效互动性,拉近电视与观众的距离。它体现的是“平民视角、民生内容、民本取向”

8、公共新闻理念。公共新闻又称公民新闻。记者不应该仅仅是报道新闻,还应该致力于提高社会公众在获得新闻信息的基础上的行动能力,关注公众之间的对话和交流的质量,帮助人们积极地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告诉社会公众如何去应对社会问题。

9、采访的本质是一种人际传播,是采访者和被采访者的互动。采访中记者要了解接受信息,要保持主导地位进行控制活动。两个人要有共同经验领域,默契关系,反馈。

10、人际传播的基础:感知和理解。影响前者的因素:类似与相近,完形趋向、残缺闭合、共同命运。后者:心理预设,文化背景,动机,情绪,态度等。

11、新闻惯例和定式产生的缘由及存在的相对合理性。是长期演变形成的,反映出新闻报道的基本规律:1批量生产而非个体创作(报道

追求时效性,无用创新写作形式,受众是获取信息,不是欣赏。记者按照模板写作,节约时间保证质量)。2 规范制定与质量控制(规范使得新闻稿件拥有共同的特征,使得更容易对稿件进行反馈,对稿件的差异进行对比,由此使得稿件的写作质量容易控制。控制室对稿件质量及政治导向进行控制的一种有效手段。3培养受众习惯和降低接受难度

12、保障与增强广播电视新闻传播效果的重要写作技巧。故事化叙事,人性化角度,个性化语言

13新闻策划的必要性。新闻策划师新闻工作者遵循新闻基本规律,以创意为核心,在系统分析的前提下,发挥媒体“能动力”,对报道的对象、内容、时机、方式和技巧等进行主动的规划与运筹,以最大限度地吸引受众注意力,扩大媒体影响力1适应媒介坏境,增强传媒竞争力的现实要求 2吸引广告客户,增加广告创收的需要。3提升媒体影响力,体现社会意义和社会价值的需要。4满足受众信息需求的需要

17、广播电视新闻评奖。激励从业人员积极性、促进节目质量的手段,但在各类别和不同层次的新闻评价中,因为涉及利益分配,出现多而杂,乱而滥的现象。有的评选标准掌握不当,评选方法简单,缺少严谨

科学的组织管理,需要建立公平、公开、公正的评奖评优体系。

18、从业素质。A 要处于时代的最前沿,第一时间了解和接触世界。B 尽可能地扩展工作范围 C身处在各种场合的最前线,拥有最真切 的体验和感受 D了解事件的方方面面,掌握背景起因后果

人生阅历丰富:A接触的社会层面丰富 B 工作经历和境遇丰富 C 知识和技能丰富

认识自己的职业对社会的重要性,肩负起责任。

除了基本的社会伦理道德之外,还应该遵守职业道德。1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

14、策划的借势和造势。借势是借助具有相当影响力的事件、人物、故事、传说、影视作品、社会潮流等,策划出对自己有利的新闻事件的策划方式。借势的手法,要有敏锐的眼力,要懂得如何选取适当的实际(借名人、事件、强者之势)新闻时间策划造势的要义就在于尽可能地制造效应。

15深度报道的定义和作用。首先是记者在深度与广度方面对新闻事

实的了解和阐述。广度是深度的一个实现手段,充分的广度是为了受众能更深入地了解新闻事实的本质;其次,深度报道实现的是新闻现象与新闻本质的统一。它是一种通过系统地提供新闻事实的背景,用客观事实解释和分析来延伸和拓展新闻领域的一种报道方法,它既有深入新闻事实内部,揭示新闻事实含义,还要详尽报道有关新闻事实的一切情况。包括三方:真相(对新闻事件的描述),因果(对新闻事件的解释),预测(对新闻事件发展方向的预测)

广播新闻节目 篇3

关键词:广播新闻 音响报道 策略

1988年出版的《应用广播学》对音响报道定义是:运用新闻事物和(或)人物自身声音进行报道的广播新闻形式。它由实况音响与解说共同构成,是广播新闻的主要报道形式之一。音响报道从内容上分为人声和物声;从采录时间上分为现场实况音响和资料音响,又称相关实况音响;按照报道作用分为主题音响、辅助音响、主体音响和背景音响。

一、音响报道的作用

音响是广播新闻中体现真实性的重要元素,是广播媒体特有的传播要素。如果在广播中充分发挥音响的作用,可以使节目更加生动鲜活,富有感染力和现场感。

1.音响报道突出了广播的传播优势

广播是听觉媒体,最大的传播特点是以声取胜,这决定了广播更需要音响效果。心理学研究证明人们对富于变化的声音,更能产生兴趣,广播节目中只有经常出现不同的声音,才能对人的听觉产生更大的吸引力。①如果广播节目中很少或者根本没有音响,只有主持人或记者口述的声音,那么广播新闻节目无异于报纸、杂志的翻版。现场音响如果运用得当,能够生动鲜活地传递信息,并且起到绘声绘色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提升广播新闻节目的魅力。所以,只有充分运用音响效果,广播的传播优势才能更好地体现。

2.音响报道能够再现生活的本质面貌

广播媒体的物理特性,使其在传播上能直接诉诸人的感官系统,逼真地再现客观事物的运动,因为声音的传真性,明显胜过印刷媒体。②音响元素在广播新闻中的广泛应用,加强了广播新闻可听性中的视觉构建。③音响报道可以再现真实的现场声响,能表现事物所处的环境,再现新闻现场情景,给人以真实的现场感受,尤其是新闻人物的现身说法,再加上各种具有生活气息的背景声音,让听众通过听觉亲身感受到新闻事实的发生发展、运动变化,具有身临其境之感。

3.音响报道增强新闻的公信力

目前受众获得新闻的来源呈多元化趋势,同时部分广播媒体摘播的“二手新闻”越来越多,自采新闻量渐少,而听众对节奏平稳、语言变化不大的文字播报新闻不感兴趣。因此,在音响报道中,真实、新鲜、生动的现场声音,是广播新闻增加表现力的重要元素,其作用不可低估。从某种程度上说,听众可以从新闻事件的音响中获得直接信息,好的音响报道甚至可以让受众忽略记者的存在,感觉自己是在亲耳聆听新闻发生过程。

同时,音响报道中播放一些权威人物对某一问题的观点和看法,也提高了新闻的公信力与可信度。2010年年初的中美洲海地大地震震惊了全世界,也牵动了全体中国人的心。作为亲历地震的唯一中国记者,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国宇翔在震后第一时间发回了震情报道,作者通过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现场讲话音响的运用,将新闻现场直接呈现到受众面前,突出了潘基文讲话的主题,同时也从侧面体现了中国救援队在震区的工作,大大提高了报道的可信度。

二、音响报道存在的问题

成功的录音报道,会因音响素材的出彩而感人至深,反之则往往败在音响的失控上。④随着音响报道在广播新闻中所占的比例不断加大,音响报道俨然成为广播与其他媒体竞争的“最佳武器”之一。

笔者随机调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2011年12月份播出的《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统计了每天音响报道的数量,在总共三十分钟的节目时间里,音响报道占到整体节目时间一半以上的有10天(见图一)

可见,包括央广在内的广播媒体非常重视和善于运用音响报道。然而,有些广播新闻过度采用音响报道,却不重视质量,不把控数量,造成了事与愿违的后果。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1.音响与文字相脱离

一篇完整的音响报道包含音响与解说两个部分,且不可分割,二者是相互印证、相辅相成的关系,不能离开音响而单独完成稿件的写作,甚至有时音响的安排是一篇报道中首要考虑的因素,只有把生动、鲜活的音响配以精准的文字说明,才能再现新闻事件的原貌,让人听后如身临其境,增强报道的可信性和感染力。但是,有时会出现音响与解说衔接不自然的情况,两者之间或者是重复,或者是脱节。例如文字稿中记者在解说时提到:“某某兴奋地说”,可在随后的录音中并没有让人听出兴奋的感觉,这样听众会感到言过其实,对新闻的真实性产生怀疑。再有,一件令人悲伤的新闻事件,用过于亢奋的语言情绪表达出来,也是不合适的。

2.音响不够典型,表现力不强

广播记者有时会采集到很多音响,选择最有特点、最能说明主题的音响是非常重要的。主体音响选用不当,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录音报道的质量,背景音响不典型也会降低报道的传播效果。背景音响应该是能够让听众一听就明白这是从何处采录、何人何物发出的声音,有时,不经选择进入话筒的背景声,也许会具有典型性,比如火灾现场的报道中,消防车的警笛声就是十分典型的背景音响。

3.音响选用不当,背景音响喧宾夺主

音响报道对音响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要让受众能听得清楚。有些报道中,记者不善于采集和应用音响素材,或是没有掌握好音量平衡,过多地运用主体音响,把音响灌得太满,没有起伏,不讲节奏,尤其是在声音质量不好、不够清楚的情况下,音响不仅没有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反而成为累赘。为了音响而使用音响的做法,不仅不利于新闻事实的表现,而且会让音响失去原本该有的感染力,甚至成为噪音迫使听众换台。

浅议农村广播的新闻节目 篇4

浅会和总监论坛上, 农村广播是否应该以新闻节目打造核心竞争力, 农村广播的新闻节目应该怎么办, 它议争论的焦点的未来发展。趋势如何, 成为热议和农从全前的新闻节国目省大级致农有村以广下播几来种看, 类目村型播电:出台转新乡播闻村中广广央播播台的转新新闻播中闻央节节电目目, 视或者如同台山《步东第广一时间》□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等山西电台农村广;自办新闻播转播中播爱广场党节目, 如安徽电台农村广播的《新闻》、辽宁电台乡村之声的《927村的目, 莉村通只有》等;类似新闻节目的信息服务还有一类就是没有新闻节新定义已类节随目。不仅仅是守着一亩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农民的三分地、闻逐渐分化为农业劳动者、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庄稼外出汉, 务工他们节私营企业主人员、农民知、识分子农村管理、者等群体个体工商。因户、目此提上, , 供显农传然村统不广的再播农适节业应目种当如植养代果殖农仅科民仅技多定服样位务性在

的需求了。在这样的背景下, 农村广播转播中央台或者其他频率的新闻

节目, 固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农民朋友了解外面世界的需求, 但这样的新闻节目从内容选择、语言风格、播出形式等方面来说, 缺少农村广播应有的特色。同时, 农民朋友也可通过其他渠道获得信息, 选择收听农村广播就不可能成为必需。因此, 农村广播自办新闻节目成为一种必然。

农村广播新闻节目的内容选择。调查表明, 与城市听众相比, 农村听众对新闻的需求有着较强的地域性, 对奇闻轶事、街谈巷议、社会娱乐新闻更加热衷。另外, 农村听众选择新闻的另一个重要标准是, 你的节目是否能为他提供有用的信息, 比如政策信息、致富信息、用工信息等。

针对这一调查结果, 河南人民广播电台农村广播在黄金时段开办了一档以全新视角去解读新农村建设, 发现、挖掘新农村的新、奇、趣, 展示乡村的创意之美、风光之美、心灵之美、和谐之美的新闻板块节目《美丽新农村》, 下设《咱村新鲜事》、《领头雁》、《致富快车》、《乡村大喇叭》等栏目。

在《咱村新鲜事》、《领头雁》栏目中, 记者以第一人称出现在节目中, 引领听众跟随自己的话筒到新闻现场, 以记者讲述的方式向听众讲述发生在村口的新鲜事以及农民身边致富带头人的故事。报道中通常采用大量记者与采访对象对话的同期声素材, 真实、生动, 给听众以身临其境之感。《致富快家评价, 以身边人、普通人的致富经历启迪致富智慧、更新创富观念。《乡村大喇叭》栏目以最重要、最新鲜、最有趣为选择新闻的着眼点, 每天给听众带来实用、轻松的一刻钟, 同时选择出当天的热点农事新闻作为话题, 听众可以通过热线电话、短信平台、贴吧等发表自己的观点, 充分给予农民听众对新闻事件的参与权和话语权。记者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家中, 给听众朋友带来中听、有用的新闻, 编辑网罗每天新鲜、有趣的社会新闻, 这样既避免了传统新闻节目时政类新闻、都市类新闻过多的现象, 也避免了与其他新闻节目的类同。

农村广播新闻节目制作、播出手段的创新。内容的改变, 势必要求形式的改变。陕西电台农村广播一改播音员播新闻、主持人说新闻的固有形态, 开设《农民说新闻》专栏, 40多名地道的农民通讯员构成基层信息网, 以农民的视角发现新闻, 以农民熟悉的语言播报新闻, 把农家新鲜事原汁原味地呈现在听众面前, 鲜活、亲切。

河南人民广播电台农村广播《美丽新农村》节目, 则强调稿件从标题选择、采访形式、语言风格到制作、播出的整体创新。以去年8月中旬的一期节目为例, 《领头雁》播出《牛老板和他的托牛所》, 这题目让听众听起来就觉得新鲜、稀罕, 引发了听众的浓厚兴趣和继续关注节目的热情。又如《致富快车》节目一开始, 记者以评书式的口吻娓娓道来:“这个农民不一般, 不搞养殖不种田, 种了二亩葫芦地, 靠烙葫芦来挣钱, 要问他是哪里人, 他家就在驻马店……”与众不同的开场白, 不仅通俗易懂、顺口易记, 还明白地道出了主人公的致富经历。类似的节目形式, 让一贯较为沉闷的新闻节目, 增加了一些轻松、娱乐的元素, 好听、耐听。

形式的创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有的时候甚至比内容的创新更为重要, 因此这种探索和尝试应该不断地进行下去。

农村广播新闻节目的延伸服务。说到延伸服务, 大家更

热线节目《专家咨询热线》、《农资超市》, 邀请种植养殖专家、技术人员和记者、主持人一起, 定期深入乡村, 现场为农民朋友讲解种植养殖技术, 传播致富经验。在当地农民心中, 节目组记者、主持人就像至亲的家人、忠实的朋友, 这种真情, 换来了农民朋友一张张赞成票。

广播新闻节目 篇5

一、华夏银行手机银行介绍

“‘小龙人’移动银行是华夏银行电子银行整体品牌‘华夏龙网’全面向‘智慧电子银行’转型的重要产品。‘智慧电子银行’通过智慧化的金融服务,迎合大家习惯的同时接轨现在风靡的互联网金融,引领客户全面体验‘智慧金融生活时代’。”

华夏银行‘小龙人’移动银行有以下三个方面特点: 首先“小龙人”移动银行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一站式的“移动”金融服务。“小龙人”移动银行是华夏银行在手机银行、PAD银行的基础上,整合了很多种新型的业务模式,为大家提供金融、生活、投资、购物等多种多样的的移动金融服务。华夏银行“小龙人”移动银行具有“华夏金融”和“华夏生活”两大版块,金融功能全面、生活功能丰富。其中金融功能覆盖了对本行、他行账户的统一管理、本行及跨行账户付款收款,以及购买基金、黄金、理财产品等服务;生活功能提供便民缴费、手机充值、机票购买、电影票实时购买及在线选座等很多项服务。

其次“小龙人”移动银行拥有“安全安心、快捷便利、轻松畅享”三大特色。一是安全安心:“小龙人”移动银行采取预留信息、绑定设备、挑战问答、限额控制等多重安全措施,切实保障我们每一位客户的信息及资金安全。二是快捷便利:“小龙人”移动银行提供客户日常生活最频繁使用的汇款、ATM无卡取现、理财、订机票、电影票等服务,全面满足客户的金融和生活需求,实现了一站式“移动”金融服务。三是轻松畅享:“小龙人”移动银行每周推出“周末0元抢快乐”活动,并拥有众多特惠商户,为客户带来轻松愉悦的生活!

另外,“小龙人”移动银行作为“第二银行”,进一步丰富了“华夏龙网”电子银行品牌内涵,是华夏银行顺应移动互联网发展潮流,不断深化电子银行服务的又一成果。华夏银行利用小龙人移动银行加快推进金融互联网化的同时进一步提升电子银行服务水平,努力把电子银行打造为“第二银行”。

总之,华夏银行“小龙人”移动银行,把本来商业化的东西赋予了情感,赋予了生活情趣,为广大客户带来移动金融新生活。“小龙人”移动银行,是华夏银行送给每一位客户的快乐礼物,是华夏银行种植在客户生命中的一粒快乐种子,相信这种快乐会不断被传递,在分享中扎根,发芽,生长成一棵具有旺盛生命力的快乐之树。

二、采访问答

1、华夏银行手机银行具有什么功能呢?

答:“小龙人”移动银行是华夏银行在手机银行、智能终端银行的基础上,整合了多种新型业务模式,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金融、生活、投资、购物等的移动金融服务。

“小龙人”移动银行具有“华夏金融”和“华夏生活”两大版块,金融功能全面、生活功能丰富。其中金融功能覆盖了对本行、他行账户的统一管理、本行和跨行账户收付款,购买基金、黄金、理财产品等功能;而生活功能则为客户提供了便民缴费、手机充值、机票购买、电影票实时购买、预订酒店、等众多服务。

2、华夏银行手机银行有什么特点呢?

“小龙人”移动银行拥有“安全安心、快捷便利、轻松畅享”三大特色。一是安全安心:“小龙人”移动银行采取预留信息、绑定设备、挑战问答、限额控制等多重安全措施,切实保障客户信息及资金安全。二是快捷便利:“小龙人”移动银行提供客户日常生活最频繁使用的汇款、无卡取现、理财、订机票、电影票等服务,全面满足客户的金融和生活需求,实现了一站式“移动”金融服务。三是轻松畅享:“小龙人”移动银行每周推出“周末0元抢快乐”活动,并拥有众多特惠商户,为客户带来轻松愉悦的生活!

华夏银行小龙人银行尤其为现在忙碌的80后提供了很多切实的便利与优惠。多数80后对华夏银行小龙人手机银行的印象是:“营销活动很多,操作起来又方便,吃喝玩乐全靠它!” 80后由于正处于事业上升期,平时工作经常加班,很少有时间处理生活上的琐事,更别提在办公时间去银行办理业务了。使用“小龙人”移动银行,一切生活难题都“一站”解决了。转账汇款、理财购买、缴纳水电费、购买飞机票、看电影选座位,他们这些放心地交给“小龙人”移动银行了。

3、周末0元抢快乐时间及抢购商品都是什么? 目前在大连地区,签约开通华夏银行移动银行即可参与覆盖2014全年的每周末以及特殊节日的“0元抢快乐”活动,每周日9:20分活动火热开启,限量礼品免费秒杀,先抢先得抢完即止。礼品丰富,哈根达斯券、巴黎贝甜、鲜花蛋糕、电影票、漫咖啡消费券、15库酒吧消费券、购物卡等应有尽有。每周100个获奖名额,周周不断。特殊节日还将开展特别版“抢快乐”活动,抢购名额大约为10-30人,价值100-150元。

到目前为止,华夏银行大连分行共举办了30余次“抢快乐”活动,每次活动奖品几秒钟便被抢购一空,活动火爆。为了答谢广大华夏银行手机银行客户,大连分行 还在“情人节”、“女人节”、“劳动节”“端午节”“母亲节”“父亲节”“七夕”等等日子举办专场“抢快乐”活动,内容精彩,惊喜不断。在上个礼拜,我行就开展了七夕情人节特别版的抢快乐活动,赠送客户的是价值333元的哈根达斯臻爱一生的情侣外带火锅,并同时赠送哈根达斯的外带烤炉和精美餐具。下个月就是中秋节了,我们将隆重推出“中秋”专场抢快乐活动,相信我们的活动会给大家带来快乐。明天就是8月10日星期天,早晨9:20分,听众朋友可以用下载了华夏银行手机银行客户端的手机感受华夏银行的免费大礼。

4、华夏银行手机银行客户如何参与抢快乐呢? 对我们的抢快乐活动感兴趣的客户朋友们可以通过华夏银行移动银行客户端中的华夏生活点击“抢快乐”程序,查看活动列表,根据具体时间选择正在开展的活动项目进行参与。听众朋友们一定记住要选择大连分行组织的抢快乐活动。

如果抢购成功,系统会自动将活动验证码发送至客户朋友们的手机上。凭借活动验证码,在有效期内根据“抢快乐”程序活动提示兑换地点兑换“周末0元抢快乐”优惠券,然后到指定商户进行消费。现在一般的抢快乐活动奖品都可以在大连市区所有华夏银行网点兑换。特殊节日的礼品需要到位于中山广场世贸大厦的分行营业部兑换。

5、怎样成为华夏银行的手机银行客户呢?

客户要签约华夏银行手机银行,首先要办理一张我行的借记卡或信用卡,然后用智能手机下载我行的手机银行客户端,通过手机自助签约或者证书版网银、柜台签约,即可成为我行手机银行客户。需要提示大家的是签约版手机银行仅能实现华夏生活部分功能,证书版网银、柜台签约可实现华夏生活及华夏金融功能,即可以实现汇款等业务功能。我们除了为手机银行客户推出周末0元抢快乐活动外外,还为办理并体验开通华夏银行手机银行的客户每人准备了一提印有华夏银行logo的三盒心相印纸抽;使用手机银行办理汇款业务,还可以参加由华夏银行总行每季度组织一次“用小龙人移动银行,做互联网时尚达人”的抽奖活动。每期一等奖72名,每人赠送一份价值4999元的礼品,二等奖752名,每人赠送一份价值500元的礼品,三等奖7552名,每人赠送一份价值100元礼品。每周使用手机银行交易3笔便可参与我们的活动。“小龙人手机银行”回馈客户活动全年不间断,希望听众朋友们踊跃参与,下个大奖获得者可能就是您!

6、华夏银行手机银行是如何收费的呢?

广播新闻节目 篇6

【关键词】 新闻导语 新闻写作 广播谈话节目

1.新闻人历来都重视导语写作。新闻导语就是新闻的开头,是新闻特有的一个概念,是“消息”这种新闻文体区别于其它文体的一个重要特征。导语是消息的开头,一般由最新鲜、主要的事实或精辟的议论组成。一条新闻,记者想表达什么,往往通过导语来“定调”,常用的导语有三大类型:①叙述型导语:用叙述的方法,开门见山地写出最重要、最新鲜、最生动的事实作导语。这是最常用的一种写法。②描写型导语:就是对新闻里有某一意义的特殊的场面作简洁而有特点的描写。③议论型导语:引用新闻中主要人物的尖锐而有新意的语言,或者提出大家所关心的问题,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沉思。

在写导语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1要有新闻事实。新闻事实是构成新闻的根本要素,导语的事实要新鲜而又富有意义。

1.2要抓住事件的核心,突出新闻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导语有确定全篇报道的主题,确定写作范围的作用,应在导语中首先交代所要报道的新闻事实或有价值的东西,以引起听众的关注。如:毛主席的《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导语:“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这个导语寥寥数语,就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事件及作者本人的万丈豪情,概括的不模糊,简略而包含深意。

1.3要简明扼要。在语言的运用上应尽量做到通俗易懂,规范使用口语。注意尽量多用短语,多用简单的句式,多用主动的语态,少用或不用长句,复合句,被动语态和书面语言。

1.4吸引和诱导受众听看新闻的其余部分。导语是新闻的开头,是一篇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提炼主题以吸引受众听完全文的头一句话或第一段话。必须把导语构思得对所要表达的稿件主题具有强烈的冲击力,才能吸引听众的注意力。

1.5写导语最为重要的一点,导语要写得短些,再短些。能用20个字表达清楚,就决不要用21个字。能用一段表述,就绝不用两段。力求全面准确地把握新闻事实中的“黄金点”,将最有价值的东西立于篇首,以期达到先声夺人的效果。

2. 谈话节目是众多广播节目中受听众喜爱的一种节目形式,但各家电臺的谈话节目,在各有所长的同时,应具备以下基本要求:

2.1把握节目的选题。

谈话节目的选题——话题,是整个谈话节目成功与否的基石,不可掉以轻心,因此,在选题上要做到以下几点:

2.1.1要有社会价值。新闻事物话题的社会价值,在节目中往往表现为某种倾向,某种精辟而深邃的见解,并通过在谈话节目中的议论、评述的形式予以揭示,表达这一新闻事物的社会价值,以正确引导社会舆论,达到好的新闻传播效果。但在众多的广播谈话节目中,能够深入挖掘新闻社会价值的精品并不多见,很多节目仅仅是就事论事,没有把新闻事物蕴含的社会价值充分地揭示出来,没有在谈话过程中表明所评述的事件对于听众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会给他们带来怎样的影响,因而使人无法了解新闻事物的本质与真谛。

2.1.2要具有共鸣性。在一次新闻课上,老师曾讲过这样一句非常深刻的话:现在办节目的思路应从过去的“请听众注意”改变为“请注意听众”,你在选择话题时,一定要揣摩听众在关心什么,他身边在发生着哪些事情;什么事情对他们最重要。一般来说,听众总是关心和自己有关联的事物,越是同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信息,越能够引起关注。因此,好的选题要找准社会意义与广大听众利益的关联点,如果不善于发现新闻事件与广大听众利益的关联之处,仅从领导层面、工作角度来进行报道(谈话),就不能真正赢得听众欢迎。

2.1.3关注社会热点。社会热点是公众对某些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集中、突出的议论和反映。任何历史阶段都不可避免存在着社会热点,一个时期有一个时期的社会热点。社会热点是新闻媒体应该重视的领域,也为谈话节目选题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是热点问题跟其它事物一样,也是矛盾的综合反映,因此我们在选择热点问题作为谈话节目的同时,一定要注意正确引导舆论。

2.2谈话节目主持人的素质要求。

2.2.1学会倾听。一个好的谈话节目主持人,不仅仅要会谈,而更重要的是要会听。主持人倾听要做到:a.不随意打断。打断嘉宾谈话会让人感到很不礼貌,并且造成语意不完整;b.不无理插话;c.不要听不及义。听不及义就是没有听懂对方话语的意思或言外之意,就自顾自答,显示出回答的话语不合逻辑;d.要给嘉宾自己正在倾听的信号。例如“对”,“是吗”,“喔”等等,传达出理解、接收的信息;e.一边听一边思考,并会继续追问。因此,要做一个好的谈话节目主持人,首先要做一个合格的听众,要学会倾听。

2.2.2主持人要有个性 。如今的主持人,可以说是生活在一个幸福的时代,一个尊重人的个性的时代。要想节目脱颖而出,夺人耳目,就必须把自已的个性体现在节目里,或者睿智沉稳、或者机敏应变、或者娓娓道来、或者幽默风趣,凡是有鲜明个性的主持谈话,都会使谈话节目好听,也会增强节目对听众的影响。但强调个性并不是提倡主持人出言随意、口无遮拦,置节目的政策性和原则性于不顾,把自己主持的节目当作是表现个人的舞台。在张扬个性的同时,还要将个性与理性相结合—一“理性思考是主持之根”。

2.2.3主持人要有情感投入。没有感情的、冷冰冰的节目是不会有听众的。谈话节目主持人在主持节目、讲述一件事或者讲述一个人,其实都是在用声音传情。如果主持人在所做的节目中缺乏情感的投入,那么这个节目也就不会让听众动情。主持人必须将自己放在节目当中,进入角色,甚至可以通过想像描述一幅场景,达到以情动人的效果。

2.2.4注意节目节奏。节目内容决定节目的节奏。比如谈话节目,它的节奏就要随谈话内容的变化而变化。社会热门话题与家长里短的话题就要用截然不同的节奏来驾驭。对于广播节目而言,节奏是美,节奏是节目运行的规律,更是每一个广播人应当不断探讨和领悟的道行。

2.3谈话节目的风格。

节目的风格是经过长期探索而形成的,是这个节目给予听众的印象。作为谈话节目大致上具有三种风格:第一,重要性。所选话题必须是与百姓利益密切相关的,是党和政府的重要政策和法规,能满足听众关心和了解国家、省市政府大事的需要。第二,贴近性。听众用一定的时间收听广播节目,这个节目必须与他们的生活、工作贴近,这样节目才会有吸引力,才能引起百姓的关注。第三,关怀性。不同的节目有不同的风格,或轻松、或亲切、或活泼。谈话节目比之其它广播节目,不是“我说你听”模式,而是一种双向交流的传递模式,谈话节目主持人的语言表达应当适合作为服务者、倾听者、交流者的需要。为达到与听众平等交流的目的,必须使语言、语调贴近生活,显示出对人的关怀。

2.4节目的音响补充。

广播节目没有画面,所有一切都是用语言来表达、说明,如能有适当的音响补充,节目也就更能表达出主持人的意图。因此主持人与嘉宾在对话交流过程中,穿插相关的音响,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总之,谈话节目是众多广播节目中受听众喜爱的一种节目形式,通过分析谈话题目的选择,节目对主持人的要求、节目的风格以及节目主持之外的因素,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一个好的广播谈话节目,要选择好的话题,通过主持人的表达,建立公众交流信息的平台,实现对舆论的正确引导。

参考文献:

[1]中国播音主持网.

[2]《传播学总论》(作者:胡正荣)(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7年4月出版.

如何做好广播新闻节目编辑工作 篇7

关键词:广播新闻,编辑工作,遵循原则,具体措施

广播新闻指的是以广播为传播手段对正在发生或新近发生新闻事实的报道, 同时也可泛指所有的新闻性广播内容与报道形式。在广播新闻节目编播过程中, 节目编辑是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只有做好新闻编辑的相关工作, 才能使节目吸引人、感染人、教育人。下面就对如何做好广播新闻编辑工作进行深入探讨。

1 做好广播新闻编辑工作应遵循的几个基本原则

对于广播新闻节目而言, 要做好编辑工作, 有许多值得遵循的原则。从多年的工作实践中, 可以发现, 想要做好广播新闻节目编辑工作, 下面几个问题值得关注。

1.1 广播新闻编辑工作的思路必须要清晰

在编辑工作中, 如果把问题换个方式来想, 常常能够取得超出预期的效。如今收听率作为评价节目效果、效益的重要指标越来越受到重视。就拿经济新闻的编辑来说, 如果节目的编排不能比竞争对手或潜在竞争对手更合理、更加符合受众需求, 就可能面临发展的困境。那么怎么通过编辑工作赢得听众呢?大篇幅地对宏观经济政策、地产、金融、汽车、股票等新闻的报道, 没有特色受众可听可不听, 收听率就难以保证。因此, 必须对编辑工作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如果与电视、网络等当前强势媒体拼报道困难重重, 所以要另辟奇径, 多关注与普通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如果说权威报道和深度剖析是强势媒体的拿手好戏, 那广播新闻编辑中就应在实用和实在上下工夫, 切实把握信当前时期百姓经济生活的热点话题, 通过生活热点反映大的经济环境, 用白菜、猪肉价格问题来解读CPI数据;用对百姓买卖房屋的影响来报道和分析国家楼市政策变化。这样贴近百姓的编排, 实实在在为百姓服务, 站在节目受众的角度去剖析和解读新闻热点问题, 是受众所喜闻乐见的, 更容易通过这种实实在在的服务抓住听众的心, 从而提高收听率。

1.2 广播新闻要敢说、会说、说到点子上

做广播新闻如果畏手畏脚是难以做出好新闻的。敢说不是说什么都说, 对于危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和谐安定的问题就不能说, 这是原则问题。在此基础上, 要通过评论这一旗杆将新闻这面旗子树立到正确的位置和方向上。新闻中的评论, 虽然不必每日都有, 但只要有评论就必须要给力、要鲜明、要反映出新闻的深度与内涵。新闻评论的表现如何, 如一个重要指标, 那就是敢不敢说、会不会说。历数近年发生的重要事件, 如“物价问题”、“食品安全问题”、“房产调控问题”等, 在广播新闻中进行点评和评论是不容回避的。这其中虽有一些较为敏感的话题, 但由于其与百姓利益联系紧密, 所以在编辑过程中要敢于去说, 还要说深、说透。当然敢说也要会说, 那就是对新闻的评论既说讲到百姓的心坎上, 又应避免与政府整体经济规划大方向唱反调, 以防止对社会和谐稳定形成不利影响。当然要掌握好这个平衡点经验与勇气都是不可或缺的。

1.3 广播新闻编辑要树立独特的风格特点

广播新闻应当也必需要树立起独特的风格特点, 虽然古语说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但在广播新闻的编排中还是有一些共同点的。广播新闻节目最好能做到短、平、快, 当然这与女排中的那个短平快还是有些差别的。就是说通过编辑编排广播新闻节目应成为一个信息汇集、沟通和交流的平台。能够在相对有限的时间内, 使受众得到更多的新闻信息。同时还可以通过与忠实受众对新闻信息的沟通和交流, 使他们对新闻事件的认识和理解有一个表达和渲泻的渠道, 进而还可将他们对新闻事件的认识引导到正确途径上来。这种模式, 不但能够提升节目的收听率, 还能发挥和放大广播新闻的社会效益, 使节目与听众间产生真正的情感共鸣。

2 做好广播新闻编辑工作的具体措施分析

要做好广播新闻编辑工作, 应从以下几个环节着手, 使编辑工作的具体措施实效性更强。

2.1 广播新闻编辑工作应当使新闻的时效性更强

新闻编辑人员要以高度政治责任感和新闻敏锐感来面对新闻事件。整体而言, 广播新闻的采编工作时效性要求很高, 编辑工作者应努力推动在新闻事件发生后马上报道, 甚至要追求新闻报道与新闻事件尽量同步, 尽最大可能, 使新闻节目中“正在发生”、“刚刚发生”和“今天”的新闻占据较大比重。为此, 应建立促进新闻时效性的采编工作流程, 尽量做到采访及时、写稿、编稿迅速, 从而尽量使新闻播报导的时效性更强。也只有这样, 才能及时让受众听到简明扼要、丰富多彩的新闻资讯, 才能使广播优势得以发挥, 增强广播新闻的竞争力。

2.2 新闻结构的安排应尽量做到合理

在新闻编排的过程中, 尽当将同类题材、主题, 或具有内在联系的新闻性稿件接近编排, 使之联成一组;将具有对立性或对比性的两类内容稿件进行对比编排。对于那些处于发展变化之中的新闻信息, 则宜运用跟踪报道、连续报道的形式使新闻事件的报道有始有终。此外, 在节目编辑过程中, 还应对受众的听觉规律予以分析, 努力让新闻播报更加明确、更加有趣、更能与受众互动, 这样能有效避免新闻内容的单调与乏味之感。

2.3 要把握好广播新闻的标题、导语及结构编辑的技巧

广播新闻编辑人员, 不但要具备更加敏锐的新闻感觉, 还应树立起引导思想舆论正确走向的负责感, 同时, 掌握一些必备的编辑技巧也是必需的。在编辑过程中, 用不断优化的排列和巧妙合理地搭配, 使广播新闻节目生动、活泼、有趣。与可视媒介稿件的标题相比, 广播新闻稿的标题只有拟得更加实在、更加新鲜才能吸引受众。即广播新闻稿件的标题要尽量形象、生动, 鲜明而醒目, 给人以无穷回味之感。

广播新闻的导语跟报纸新闻的导语既有共同点, 又有不同之处。它像报纸新闻的导语一样要求开门见山、简明扼要、中心突出、具体形象。广播新闻的导语尽可能只突出一个最重要的新闻事实, 而把其它事实移到主体中交代, 力求把导语写成一句话。导语中涉及到的新闻事实越少, 导语就越简练。

广播新闻的结构形式是由广播新闻的特点决定的。广播新闻要吸引听众有听下去的欲望, 结构上就要有自己的特点。如果采访对象有两人, 广播新闻通常只能以人来划分内容, 即将一个人的话介绍完了再介绍另一个人的, 这种将讲话头绪简单化的结构是广播新闻的重要特点之一。

3 结论

以上谈到的均是从事广播新闻编辑工作实践中总结的一些经验与看法, 要想使广播新闻为受众所欢迎, 使收听率进一步提升, 创造品牌节目, 编辑环节还应不断加强和改善。

参考文献

[1]戴永明.关于广播编辑工作性质和特征的探讨[J].新闻传播, 2011 (10) .

广播新闻节目要确立群众意识 篇8

(1) 牢固确立听众意识是新闻传媒适应信息传播规律的体现

大众传播理论认为, 影响信息竞争力的因素主要有:一是结构性因素。涉及信息的形式, 它要求信息的传播形式必须具有可听性, 在很多的节目制作中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节目不能够被大众或者听众所认可或者接受, 这样的节目常常没有固定的听众群而渐渐失效。二是功能性因素。强调信息的内容。要求信息一定得有价值。在节目制作的内容上, 要求不能太过冗余和无聊, 避免造成听众的疲倦, 必须要找到适合时代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有价值的新闻内容, 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听众的兴趣。从而达到节目的广播效果。

(2) 牢固确立听众意识是新闻传媒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具体体现

在现代社会, 新闻媒体的概念中, 生产者就是我们所接纳的媒体, 而大众就是所谓的消费者, 以这样的角度来说, 假如生产者的产品不能让消费者所采纳, 这样的话, 生产者必然效益不好甚至会倒闭破产。因此, 以市场经济理论的角度来说, 新闻节目必须要牢固确立听众的意识, 把听众作为第一消费者, 从消费者的需要出发, 制作优良并且适合听众口味的新闻节目。能够让听众得到心理满足和收听满足的新闻广播节目。只有这样, 才能得到更大的市场和效益。

二、确立听众意识应注意对听众心理的把握

(1) 必须遵循听众的收听心理规律

广播电视节目是一种基于大众的传播媒体, 是建立在听众基础上的一种市场经济, 我们应当看到市场的需要和变化, 不断摸索着听众收听的心理规律, 并根据这样的规律来制作自己有特色有创新的节目。

一般来说, 听众都有一定的收听心理规律, 因为听众在日常收听节目的过程中很容易形成一些有规律的心理收听习惯和心理活动过程。这样的规律一般都有迹可循, 它和广播的传播效果是有一定的关联性的。在听众与广播电台之间, 这两者相辅相成, 双方都有自己的规律和自己的意识。都会通过自己的眼光去审视这个世界, 以自己的审美来评价或者选择适合自己的节目。这样以来, 作为传播者的新闻节目只要能够抓住听众的审美和选择方向, 就很容易和听众达成共识, 让听众也能参与其中, 成为传播者, 双方的这种互动会使节目的效果得到升华, 也更容易得到更多听众。

(2) 必须遵循听众收听的时间规律

广播电台要适时的抓住听众的收听时间点, 这对于提升广播的节目效果大有作用。作为听众, 不会时时刻刻的在收听广播或看报纸, 但是每天的生活总是有一定的时间规律。具体的来说, 广播电视媒体, 可以根据大众的一般作息时间来进行节目的播出, 一般来说, 早上可以播放一些新闻和时事政治, 中午可以放一些音乐缓解工作的疲劳, 晚上可以播出一些电视来娱乐听众, 同时, 还要根据大局势的情况来进行适时的调整, 在遇到比较重大的事件时, 广播媒体就要根据情况对节目进行适当的调整。

(3) 必须遵循听众的实际需要变化规律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人们对世界的认识也不断地得到更新, 对新事物的要求也越来越多。人们的思维得到更大的解放, 大众对于广播媒体的要求也越来越挑剔。在听众和广播者之间的角色互动也产生了微妙的变化, 听众不再是单一的你播我听, 没有选择, 广播者更应当根据社会时代的变化和听众选择的变化进行节目的调整。要把听众的感受和心理作为参考, 不能一味的进行灌输式的广播, 这样会让听众产生疲倦, 从而失去很多听众群, 广播者应当想听众之所想, 依照社会变化和听众心理变化来进行节目的制作和播出。

从听众的角度出发, 我们可以看到。听众作为大众传媒的接受者, 他们的兴趣和爱好是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的。在战争年代, 听众可能更多的是关心时局的变化和政策的改变, 而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 听众的关注点从温饱问题也转变成了精神上的慰藉。在现代社会, 人们的思维随着社会节奏变的越来越快, 所以作为节目制作单位, 应当看到这样的变化, 并不断摸索听众的心理和需要, 跟随着听众的口味来不断变化节目的内容。这样才能牢固地树立听众意识, 让一些群众成为听众, 让某些听众成为永久听众。建立起不变的听众群。

三、新闻节目中如何体现听众意识

() 在内容上体现丰富多彩

怎样才能得到拉不走的听众群呢?这就要求广播者应当把新闻节目的内容进行适当的丰富, 虽然在听众看来, 广播电视节目大体上都是一样的, 但是作为传播者的主体, 制作一档好的新闻节目却是很有难度的, 因为, 新闻节目要适合实际, 并且要符合大众的口味, 在选题上, 要参照生活实际, 做到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区。把艺术化的生活和原汁原味的生活区分开来, 展现给听众一个客观实际的节目, 使听众在收听或者收看节目时能够有所获益。同时, 我们还要兼顾一些不太被大众关注的话题, 做到节目的广谱性。

大众在普遍的节目中经常会看到主持人和听众的互动, 这种模式对于节目的有效性是显而易见的, 举例来说, 在很多访谈类节目, 主持人和嘉宾采用的一问一答的的互动方式, 不仅吸引了听众兴趣, 也调动了大众参与的积极性, 所以说, 在这种互动模式中, 受益的双方都会得到积极的响应, 我们把这种新型的节目模式做到位、做好, 对于节目的效果是很有作用的。

(2) 在节目的编排上要合理搭配

广播者在编排新闻节目时, 要抓住适当的形式来表现, 不可太急也不能太缓。要分清主次和事件的大小。对节目的播出时间进行相应的调整, 一些有价值的新闻做到及时有效的播出。同时, 要依据社会的关注热点和听众的关注热点来进行节目的编排。最具有代表性的新闻联播, 就把时事政治和国内外政治进行合理的编排。按照新闻价值的大小, 新闻的长短, 公众关注的热点进行了合理的安排, 在播出时很容易吸引听众的注意, 也得到了听众的认可。这样的合理搭配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在听众和广播者之间得到心理上的互动, 也让听众得到有效的新闻动态, 而作为传播者也达到了广播宣传的效果。

广播节目的播出效果不应当是千篇一律的, 广播者应当在节目的传播节奏上进行改变, 辐射圈应当扩大, 由点到面, 获取更多的听众。不能让听众不停地换台, 想要留住听众, 就要对新闻稿件进行合理的编排和处理, 在开头或者中间要制造听众心理上的兴奋点, 这样才能留住听众, 得到更多的听众群。

摘要: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电台广播业得到了复苏和发展, 但是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 各种新媒体的出现和冲击, 使广播业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作为广播电台的主要栏目——新闻节目, 要怎样才能面对这样的形式, 做到不被社会和时代所淘汰, 并力求得到更好的发展和创新, 这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难题。只有牢固树立以听众为目标, 确立听众意识才能在时代的浪潮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关键词:广播电台,新闻节目,群众意识

参考文献

[1]李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中的“形态构成”课程实验教学[J].艺术探索.2010 (01)

[2]黄海滨.浅析电视编导素质与栏目创新[J].新闻实践.2010 (03)

[3]张海欣, 陈娟.综合类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人才培养问题初探[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 (02)

[4]岳筱宁.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本科实践教学探索[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2010 (11)

[5]刘新业.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现状思考[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 (05)

“连线”使广播新闻节目更精彩 篇9

一、连线使广播新闻更具活力

广播是靠声音传播的, 其转瞬即逝和不可逆性的弱点, 直接影响了广播新闻的收听效果, 因此广播必须克服这些弱点。挖掘广播新闻的“视觉效果”, 增加现场感, 以增强广播新闻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而新闻连线则能很好地完成这一“使命”, 通过记者连线报道的描述, 把现场的氛围很好地展示给听众, 能让听众从记者的连线报道中如见其人、如临其境。2008年初, 延边电台对节目进行全新改版, 成立了983新闻广播, 在保留了《延边新闻联播》、《新闻18点》的基础上, 推出了《983新闻快报》。全天6个时段的3分钟《983新闻快报》则以记者连线报道为主。连线使广播新闻更快, 由于记者从采访到成稿再到录音制作, 需要有一定的时间, 在现场采访的记者更是无法成稿播出, 而记者的连线报道则能抢时间差, 使记者采访到的新闻能第一时间播出, 凸显了广播新闻“快”的特点。连线使广播新闻更有现场感。以连线的方式进行报道, 更能把新闻事件现场情况描述得更详细, 把记者所看到、听到、了解到的新闻事实通过连线报道展示给听众, 让听众更能感受到新闻事件的现场, 就如同自己也和记者一道经历了新闻事件, 感受了新闻事件。

连线使广播新闻内容更饱满。记者在连线报道中可以把他在现场的所见、所闻、所感, 真实生动地表述出来, 甚至可以把记者的感受、记者对新闻事件的看法观点都在连线中进行报道, 这样就使整个新闻节目内容更充足饱满, 更具可听性, 更受欢迎。

二、连线为重大事件直播报道提供了更好的保证

连线报道也往往大量运用于广播直播节目中。对重大新闻事件进行直播报道, 是近来年许多广播媒体越来越多采用的报道方式, 而记者的连线报道则在直播报道中起着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作用。

2008年奥运圣火在延边传递的直播报道引人注目, 延边电台983新闻广播对此进行了全程报道, 使直播节目精彩热烈。

在延边传递奥运圣火的直播节目中, 选择了一些有代表性的节点进行记者连线, 把奥运圣火传递的紧张热烈氛围、参与市民的热情激动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记者的现场连线不仅突出了现场热烈的气氛、人们激动的心情, 还介绍了圣火第一次离开希腊的历史情节。可以说, 记者的连线为直播节目的成功播出提供了保障。

奥运圣火在延边传递的直播报道, 2009年直播中国延边站的直播报道等等, 这些新闻重大事件的直播报道中, 由于连线的运用, 使新闻事件的报道更全面、更深度和广度, 也更具新闻性, 更受听众的欢迎。

三、连线报道能够深度挖掘新闻资源, 丰富广播新闻的报道手段

在重点新闻节目里, 广播稿件惜时如金, 短小精悍, 一篇报道很难容纳所有与新闻事实相关联的信息, 特别是那些事关重大的时政新闻。而连线报道可以对新闻资源进行二次开发, 在获得新闻事实的同时, 第一时间由现场记者进行权威解释, 满足了听众在第一时间全面了解新闻事件的期待心理。延边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和专题节目, 时常由记者采取电话连线的方式, 详细阐述重要的政策、重大的信息, 做到既及时又多侧面、多角度、多方位地报道新闻事件。

四、连线报道对记者的素质要求更高

连线报道并不是记者到了现场随便讲几句, 以证明自己到过现场这么简单, 事实上是对记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突发事件发生的不可预测性, 事先很难做准备, 记者没有现成的稿子可念, 而必须在现场口头描述自己的所见所闻。与录音报道不同, 连线报道具有即时性、一次性以及不可剪辑的特点, 简单来讲, 连线报道也是记者口头“撰写”的一则新闻稿, 同样必须具备新闻的基本要素, 5个W当然也是不可或缺的。除此之外, 连线报道最重要的就是要有现场感, 最简单与最常用的做法是在有背景声的现场直接播报。如火灾报道, 可以选择在火灾现场附近, 能够听到救火车、救护车鸣笛声的地方做连线, 这样现场的声音就直达听众耳膜, 再加上记者的客观描述, 就会使听众产生一种画面感和形象感, 在听觉中感受现场气氛。

当然, 记者做连线报道时也并非现场声响越多越好。如果现场非常嘈杂, 完全掩盖了记者的声音或是记者需要声嘶力竭地播报, 显然是不合适的, 甚至舍本逐末了。可见, 连线报道的场地选择也检验着一个广播记者的经验和能力。记者在事件现场不仅要采集声音、观察环境, 在相对混乱的状况下找到当事人或是知情者, 在各种不利采访因素的干扰下获得有用的信息。这就意味着广播记者不仅要具备最基本的新闻采访基本功、新闻敏感性、政策理论水平、迅速的文字组织能力, 还要具备生动流畅的语言表达能力。

连线时口语化的语言, 是指广播记者的现场报道要抛弃那些文绉绉的书面语, 尽量通俗易懂, 多用现在进行时态来报道新闻。美国记者爱德华默罗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开创的广播现场报道《这里是伦敦》时至今日仍然值得广播记者学习和借鉴:“我站在屋顶上, 俯瞰着伦敦全城。此刻万籁俱寂。为了国家和个人的安全起见, 我不能告诉你们我现在说话的确切位置。……我想大概不出一分钟, 在我们周围附近就会听到炮声了。探照灯此刻正向着这一边移动。你们就会听到两颗炮弹的爆炸声。听, 炸弹响了……”这篇报道把现场场景与记者感受结合, 让听众如临其境, 感同身受。可以说, 广播记者是听众的眼睛, 记者在第一时间赶赴突发事件现场采访, 要时刻想着, 如果我是听众, 会需要了解哪些信息?我所提供的这些信息是不是听众所感兴趣和想知道的?以火灾为例, 记者除了报道火灾本身之外, 还要了解火灾事故造成多少人伤亡, 火灾的原因是什么, 现场施救情况, 火灾对周边的交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等等。这些显然都是听众会非常关注的问题。

五、连线报道要注意主持人与记者现场采访的互动

连线报道在广播新闻节目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但是连线报道并不能独立存在, 记者的现场连张报道, 都要与主持人很好的互动配合, 才能达到预定的报道上的, 单方面强调记者的连线报道或主持人的主持风格, 都不能收到新闻节目预期的效果。

而新闻主持人更应该注意与记者的互动, 通过提问的方式, 让记者的连线报道重点突出, 且精练精彩, 又能把现场的情况较全面地展示给听众, 通过主持人与记者的互动, 把听众希望了解的情况告诉给听众, 以现场气氛感染听众, 才能收到好的收听效果。

广播电台新闻节目编排初探 篇10

新闻编辑是新闻从记者手中通向广大受众的一个关口, 他们承担着制定新闻报道方案, 树立报道主题, 进行内容的编辑修改, 主持人的选择和新闻内容的播报等职责。在如今媒体发达的一个时代, 广大受众对新闻的时效性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 而且很多新闻必须得严肃, 具有很强的政治性。随着社会的发展, 电台新闻的作用也出现了很大的不同, 要想获得受众的关注, 就必须提升新闻编辑人员的工作能力。一期好的新闻节目, 往往都是记者和编辑共同来精心采写和策划的。策划是新闻节目制作的关键一步, 也直接影响新闻节目的质量。记者在采访回来大量的新闻资源之后, 摆在编辑面前的是一堆比较混乱的新闻资料, 不经过整合编辑是不能够播报的。编辑通过整理稿件, 修改内容, 选择不同的新闻播报形式, 来将所有的新闻稿件和其他内容进行有效的处理, 最后制作成可以播报的新闻作品。新闻策划对于一期新闻节目的质量有着很重要的影响作用。编辑在策划新闻节目时, 要明确自己的客观定位, 找好新闻主题, 精心选择新闻稿件, 从全局出发, 把握众多新闻事件之间的联系, 进行综合报道, 利用广播电台的媒体优势, 将新闻的真实性、时效性、新鲜性等特点发挥出来, 更好地将新闻内容传递给受众。

二、节目制作要进行创新

新闻节目的编辑制作绝不是简单地将不同的新闻内容进行组合罗列, 而是将众多相关的新闻内容进行巧妙的组合, 使整个新闻事件完整的呈现在受众面前。新闻编辑人员应该对整个新闻事件有一个宏观的把握, 要明确报道的主题, 从众多的新闻资源中发现有价值的新闻内容, 认真进行稿件的筛选和修改。在整体策划中要注意创新, 不能一味地沿用旧的新闻模式。一期优秀的新闻节目是很容易看出编辑的创新思维的, 这样的节目才能够吸引受众。完整的新闻节目应该是有多种形式来进行新闻内容的播报, 比如重点新闻、简讯和评论等。再编辑过程中要注意把有意思的地方提取出来, 更好地吸引受众的注意力。从而提升整个新闻事件的关注度, 增强新闻舆论的导向作用。

三、头条新闻是编排的关键

众所周知, 对于一份报纸而言, 最重要的部分是其头版, 而对于一个版面而言, 最重要的部分当然是其头条新闻。一条好的头条新闻, 一个好的版面的作用就像是眼睛一样, 由此可见, 头条新闻很重要。除了头条新闻的选择和编辑, 新闻编辑在节目的编排之上, 还有很多其他的要求, 例如, 如何正确而又无误地修改新闻的导语, 提炼新闻的中心要义或者考虑版面优势。在这些纷繁复杂的情况之中, 头条新闻又是其中的重中之重, 我们都知道一篇好的头条新闻在整个报纸之中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头条新闻应该具有足够的新闻价值, 并且具有吸引观众的眼球的作用, 抓住观众的眼球, 才能够提高广播的收听率。

四、新闻内容要全面丰富

广播电台的新闻报道节目要具有很高的时效性,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新闻报道节目的听众有着更多的接受信息的方式, 例如手机、互联网等。因此, 广播电台的新闻报道节目的压力就变得越来越大, 广播电台的新闻报道节目在面对这种严峻的情况之下, 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节目制作的效率, 提高广播电台的新闻报道节目的报道时效性和贴近性, 让我们的广播电台的新闻报道节目的听众在第一时间获得他们所需要的信息。信息量大, 内容复杂, 这就是广播电台的新闻报道节目现今所面临的挑战。在编排广播节目的过程中, 必须思路明确, 将所有的新闻串联成一条相对于比较明确的线, 这对于明确思路具有很大的作用。稿件之间既要有一定的区别, 也要有一定的联系。广播电台的新闻报道节目的编辑要从纷繁复杂的节目中找到报道的切入点和共同点, 让受众在众多的新闻题材中, 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 这是非常重要的。广播电台的新闻报道节目应该是内容厚重的、信息丰富的、表述清晰的, 也是层次分明的。

五、新闻编排要突出特点

在众多的广播节目中, 会议报道是最重要但也是相对枯燥的, 不处理好会议新闻的报道, 就会致使听众流失。因此, 新闻报道要不断改进, 不断地推出接地气的作品, 广播电台的新闻报道节目要贴近实际、广播电台的新闻报道节目要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报道与广大的人们群众的切身的利益相互关联的新闻, 这样我们的广播电台的新闻报道节目的听众才能喜欢听广播。中央不断出台的政策也给广播电台的新闻报道节目的头条的选择提供了很多的便利和相较于之前宽松的条件。

参考文献

[1]王婷婷, 孙志伟.对媒介融合下新闻实务类课程整合的研究[J].新闻界, 2011, (8) .

【广播节目】 篇11

4月13日、14日19:30故事广播AM603《人物空间》播出

七旬老人胡钧是位老北京,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他大学毕业分配到黑龙江山区工作10多年。回北京后,发现白塔不白了,家家烧蜂窝煤,空气也不像以前那么清新了。当时就特别希望能做点什么,改善北京的环境。2000年,胡钧一退休就开始痴迷研发低碳产品。由于大学学的是体育专业,后来教书也教文史课,胡钧不仅要克服没有科研经费、实验场地,年龄大,记忆差的困难,还要面对“跨行业、跨学科”难题。从退休开始,胡钧就经常往图书大厦和各大高校图书馆跑,翻阅各种专业书籍,为自己“充电”。功夫不负有心人。2009年,胡钧把自己居住的80多平方米的家,改建成了含有“百项”节能技术的“低碳人家”,其中22项技术获得国家专利。

沙盘解读你的人际关系

4月16日21:00故事广播AM603《故事恳谈会》播出

沙盘游戏,心理学的一种治疗方式。如何才能变成受欢迎的人?如何才能和他人处好关系?如何建立自己的交往方式?回答这些问题,首先就要了解自己。不管你是不是心理学爱好者,都可以通过参与心理沙盘游戏活动,看清自己的性格与人际关系。究竟沙盘游戏是怎么回事?它在活动中能起到什么作用?参与过的人都有哪些感受?本期节目邀请心理沙盘游戏活动的组织者做客直播间,给大家讲讲。

15岁少年因几句玩笑杀人为哪般

4月13日20:00故事广播AM603《今晚拍案》播出

广播新闻节目 篇12

关键词:广播新闻,主持人,新闻播报,质量

新闻报道中的信息质量水平直接影响着新闻报道的整体质量。影响信息质量水平的主要因素有四点:第一, 信息是否具有新鲜性, 换句话说, 是否是没有报道过的最及时的信息;第二, 信息是否具有重要性, 是否关系到国家或者人民的切身利益;第三, 信息是否具有接近性, 也就是信息的内容是否和观众在某一方面有接近性, 能够让人们感同身受;第四, 信息是否涉及有名的事件或者人物。

一、从新闻主持人个人的角度

(一) 提高语言发音的清晰度

新闻的内容往往包罗万象, 要想顺利播报各种新闻内容, 首先就是要有准确清晰的发音, 语音规范、字正腔圆是播好新闻的最基本要求。新闻节目的主持人需要通过日积月累的练习, 运用正确的发音方式, 确保播报时每个字的准确性, 在发音时要确保力度、语势及节奏准确。例如, 新疆台的新闻节目中有时会出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这几个字, 虽然字都很简单, 但是很少有主持人的发音是正确的, 新疆属于阴平音, 要求有55的调值, 大部分的主持人能发到33或者44就不错了, “维吾尔”中的维有时会被发成唇齿呼的字音, W变成f, 而“自治区”三个字中“治”会经常被忽略。因此, 每一个新闻节目的主持人都应该提高自己双唇和舌头的发音力度, 坚持练习调值、气息及共鸣等。

(二) 明确播报的目的, 调整好播报的状态

新闻主持人最忌讳的就是一拿到稿件就读, 特别是很多一线的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主持人, 自己认为对新闻稿件的基本风格及播报流程都比较熟悉, 便省去了提前备稿的步骤, 根据自己的阅历和技能临场发挥, 虽然在表面上并没有什么问题, 观众也发现不了错误, 但是经过仔细推敲, 很多新闻消息的播报目的并不明确, 对实质性的内容甚至一带而过, 没有经过精心准备和提炼的新闻播报是没有意义的。不管是社会新闻还是政治新闻, 主持人在播报前, 都应该认真准备, 仔细分析, 梳理稿件中的逻辑性, 强调重点问题。

另外, 主持人在进行新闻播报时的状态也很重要, 现场的主持人是面对镜头讲话, 这就需要其进行相应的心理暗示, 将静止的摄像头想象成动态的人, 这样才能便于抒发个人情感, 对人交流思想而不是对机器, 这就是所谓的“镜头感”, 提高镜头感也是对新闻艺术感知水平的提高。

(三) 提高叙事的准确性, 突出重点

经过认真备稿, 主持人方能理解新闻稿件中的重点词句和语意。对新闻事件进行准确清晰的描述是最重要的, 只有这样才能让受众了解事实真相, 明确重点。新闻节目的主持人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 将新闻稿件内容划分层次, 集中各个层次的内部信息, 提高新闻事件语句和语句之间的关联性, 避免从零开始;第二, 加强层次之间的联系性, 能够灵活地对不同层次之间的语句进行较好的衔接和转换;第三, 新闻播报的主持人应该灵活调节语势和节奏的高低、快慢, 对于不需要强调的内容一带而过即可, 但对于重要的内容需要加强语势, 降低语速, 尽量将内容说透, 让观众耳目一新。

二、从广播新闻媒体角度

(一) 提高政治、责任和质量意识

对于媒体的领导者来说, 应坚持党的思想和宗旨,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坚持科学理论的引导, 运用正确的舆论引导大众, 用高尚的精神塑造媒体工作者, 只有相关媒体的领导者具备高尚的政治和责任意识, 才能督促他们从媒体发展的长远角度考虑, 总体策划, 付诸实践。从队伍组建到最后的版面、编辑、报道等各个方面尽可能提高新闻报道的水平, 提高媒体的综合实力。此外, 广播新闻节目的员工同样也要树立指令和责任意识, 把质量水平作为衡量自己工作能力的指标。

(二) 努力打造高素质的新闻主持人队伍

主持人, 是新闻的直接传播者, 因此, 只有打造一支具有较强综合素质的主持人队伍才能确保广播新闻节目报道的质量。为提高主持人专业素质水平, 一方面广播电视台可以为主持人提供短期的专业培训, 也可以和相关的专业院校合作, 从源头上确保主持专业学生的素质水平, 另一方面可以在招聘的过程中, 提高准入门槛, 招聘有经验的高水平的新闻节目主持人, 再者, 新闻节目主持人自身也要不断学习, 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 不断在实践中历练自己。这样, 才能确保新闻节目主持人整体素质过硬, 业务能力较高, 进而促进新闻报道质量的提高。

(三) 建立完善的主持人考核管理机制, 确保新闻报道的质量

广播新闻媒体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 针对主持人制定严格的、科学的量化考核标准和质量管理制度, 提出有效的量化指标, 把主持人工作岗位的职责进行明确分工, 将主持人新闻播报的质量作为广播新闻节目进行奖惩的标准, 督促每一位新闻主持人在自己的工作岗位树立明确的工作目标, 履行相应的职责, 对自己严格要求, 依靠这种制度使新闻播报这一行业更加规范, 确保新闻报道质量的不断提升。

三、结语

上一篇:员工创新论文下一篇:悲剧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