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新闻的创作(精选7篇)
广播新闻的创作 篇1
网络时代, 作为传统媒体的广播如何在新环境下更加被需要, 更加贴近受众的需求, 笔者认为其核心竞争力依然在于内容。就广播新闻来说, 目前主要存在着会议多现场少、表面多深度少、官话多实用少等问题, 怎样避免这些问题, 创作出优秀的广播新闻呢?本文结合作者创作的广播消息《竞选现场的“风波”》来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第一, 严把选题关。
选题新颖, 内容新鲜是创作优秀广播新闻的第一关。山西省运城市520万人口有百分之八十在农村, 挑选自己村子当家人的“两委”换届选举自然引人注目。2014年的“两委”换届选举工作中, 广播中心接到的选题大多属于程式化的会议报道。只有盐湖区西城街道办事处来电说他们准备在杜家村举行一场换届竞选演讲比较吸引我们。笔者认为这条线索可能有“戏”, 于是在思想上就比较重视。当时选派了两个记者, 做了充分的策划, 拿了双套设备赶赴现场。果然有村民在现场“当堂质问”, 让原本普普通通的换届竞选显得火药味十足。所以, 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现场存在着诸多“未知”、“可能”的选题比较适合于创作出优秀的广播新闻。
第二, 用声音表现新闻现场。
新闻实现直播可能是很多地方从业者的职业梦想, 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地方台实现真正的新闻直播有着不小的难度, 但这并不代表我们不去追求“直播”效果。于是客观记录现场的真情实景, 现场气氛, 实现“伪直播”、“类直播”成了我们地方台惯用的新闻表现手法。《竞选现场的“风波”》也不例外。作品采用双机拍摄, 多方位记录了新闻现场。这起新闻事件中因为涉及到的人物较多, 在实际操作上比较有难度。如果单机采制恐怕会顾此失彼, 幸好当时派出的是两名记者, 现场有两套摄录设备才较好地抓拍了这个新闻瞬间。这才有了盐湖区西城街道办事处杜家村村民李明光的诉求与村干部竞选人的应答场景。所以记录新闻现场是创作优秀作品必不可少的元素。
第三, 讲求编排技巧。
采回来很好的新闻素材如果没有独具匠心的结构, 不讲究制作手法, 自然做不出好的作品。《竞选现场的“风波”》先后经过多次思考, 做出这样的编排:
1) 作品开头从“风波”产生的时空背景切入, 营造出有“戏”的环境氛围, 比较吸引人。
【解说词】昨天上午, 盐湖区西城街道办事处在杜家村村委大院举行竞选演讲会。六名竞选人围绕村民在党建、经济、民生等各方面提出的问题想办法, 做承诺。就在竞选演讲刚要结束, 大家即将散场的时候, 村民李明光突然叫住了几个竞选人, 现场气氛顿时变得紧张起来。
2) 紧接着先声夺人、直奔主题, 营造出较强的矛盾冲突, 人物个性鲜明, 引人入胜。
【现场】盐湖区西城办杜家村村民李明光马上让他主任, 副主任 (候选人) 都站那, 我提几个问题。
候选人能行嘛……来来
盐湖区西城办杜家村村民李明光刚才讲的都好着呢, 确实好。讲的发展一百九十亩果树、桃树、双季槐都有了, 再增加三百亩能行。问题是水源怎么办, 现在一百九十亩地都浇不成样子了, 再用污水浇, 别说一百九十亩, 现在二十亩都死了, 看你们现在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3) 解说词通俗易懂, 注重口语化表达, 比较接地气。
【解说词】今年51岁的李明光是盐湖区西城办杜家村的桃树种植大户, 因为村里深井有限, 每年浇地经常是顾得上玉米顾不上桃树, 李明光的几十亩桃树只好用经过处理的城市污水来浇灌, 却因此遭受了不小损失。李明光心里着急, 情绪自然有些激动。趁着本村换届竞选这个机会, 就把自己的问题摆了出来。
4) 剪辑自然流畅、人为痕迹很淡。
【现场】盐湖区西城办杜家村村民李明光现在能浇是能浇, 但是玉米和桃树碰到一块的时候, 浇玉米浇不成桃树, 你看这个问题是玉米优先还是桃树优先。
【解说词】按理说在换届竞选之前, 村里已经通过村民代表大会征集过意见。但是李明光偏偏在竞选演讲的现场“当堂质问”, 让毫无准备的几个竞选人着实捏了一把汗。一位准备竞选村委副主任的竞选人刚要准备发言解释, 谁知话到嘴边就被李明光挡了回去。
【现场】盐湖区西城办杜家村村民李明光……不是让你说, 是让主任表态……你是配合的。
【解说词】不得已, 参加村委主任竞选的王俊峰首先站了出来。
【现场】你刚才说的我听清了, 你说种果树, 水是最关键的, 怎么用甜水浇, 刚才承诺立状说了, 想发展这个亩数, 只要亩数发展起来, 这点不用管, 向上级部门申请, 打深井。现在有这管子呢嘛。
【解说词】谁知王俊峰的说法并没有让李明光满意。
【现场】李明光你说发展亩数, 发展起来以后等于白说, 你没有深井保障, 谁敢种? (现在有管子嘛?) 有管子, 浇地是玉米需要水, 桃子也需要水, 那个时候桃需要三天一水, 一百九十亩地, 把臭水一浇, 现在可以说我管理最好了, 200多苗树, 现在只剩一百多苗了。一浇死几十苗。
【解说词】眼看气氛有点僵, 村里的老书记赶紧出来打圆场。
5) 打造令人回味的结尾。
【现场】盐湖区西城办杜家村村民李明光王主任说完了, 该你祁主任说了。
【现场】盐湖区西城办杜家村村委主任竞选人祁刘保只有三千块钱嘛, 这个事情很好解决, 你就放心, 这个事情是头等大事, 群众的呼声, 作为干部, 一定把它放在最前面, 这是我保障的。
【现场】盐湖区西城办杜家村村委主任竞选人王俊峰前期以经济作物为主, 我给你保障。
【解说词】两位村委主任竞选人的竞相表态终于平复了李明光的情绪, 同时也换来了李明光的一句承诺。
【现场】盐湖区西城办杜家村村民李明光我今天也给你做出一个承诺, 只要能把这事情解决好, 我每年向杜家村提供优质种子, 按最低价格。 (群众连声叫好, 鼓掌结束)
作者以矛盾的产生、发展、和解决为主线, 始终站在受众的立场上进行编排架构。如果从“新闻故事化”的创作方法来说, 这件广播消息有人、有事、有情节、有细节、有悬念, 具备把新闻当故事来讲的要素, 所以在剪辑时创作者注意遵循讲故事的叙事逻辑。这种紧扣矛盾点和人物细节进行编辑组接的方法, 让新闻主体更加立体丰满, 鲜活灵动, 给受众营造出如临其境的画面感, 简单明晰地还原了事件发生的真实过程, 流畅自然, 浑然一体。
第四, 注重细节, 反复修改。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同样, 优秀的广播消息也是不厌其烦多次修改的结果。比如刚开始, 作品的标题是《竞选会后的“风波”》, 了解内容之后, 笔者认为《竞选现场的“风波”》更适合。还有作品的结尾, 笔者认为李明光的情绪平复下来, 并在现场气氛的激励下做了承诺, 群众鼓掌连声叫好, 此时矛盾就已经解决, 自然应该收尾, 于是果断剪切了原来的结尾部分。另外在现场的对话环节, 我们结合广播媒体的特点也做了大胆的编辑调整。所以, 如果占有难得的新闻素材, 没有精雕细刻也难以创作出优秀作品。
第五, 记者和作品的“状态”。
笔者采编广播电视作品20年, 认为记者和作品的“状态”对于创作优秀作品比较重要。首先这件广播消息, 记者的“状态”在基层一线, 在现场, 亲自记录、亲眼目睹、亲身感受了基层群众如何评选当家人。另外记者在现场的状态同时还具备了“四”有: (1) 有生动故事, (2) 有鲜活人物, (3) 有个性语言, (4) 有难得场景。做到了“两不失”:不失真、不失控。这里的“真”指的是具体真实和宏观真实;不失控, 就是弘扬主旋律, 传递正能量。其次, 作品的“状态”: (1) 视角独特,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2) 选题贴近生活, 素材取自基层, 内容鲜活生动, 文风平实质朴。 (3) 原创性, “独家”、“首发”, 或者改变成的“独家”、“首发”。
第六, 利用好新媒体。
广播消息《竞选现场的“风波”》在播出的同时, 笔者还通过网站、微信、微博等新媒体进行了编发, 引起受众的兴趣和讨论意愿, 增强了互动, 延伸拓展了广播新闻的报道层面和深度, 在一段时间内产生了较强的社会影响力。
广播消息《竞选现场的“风波”》连获2014年度“山西新闻奖”和“山西广播电视奖”两个奖项的“一等奖”, 这一现象是历年来本台所没有过的。这件作品的播出及后续报道不仅增加了频率的收听率, 对引领当地进行科学民主的换届选举工作也起到积极地舆论引导作用。总之, 所谓优秀的广播消息是在水涨船高中体现出来的, 决非一日之功。也只有具备创优的理念和踏实肯干才能保证广播媒体的生命力。
广播新闻的创作 篇2
关键词:媒介融合,广播新闻,节目创作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科技的发展, 媒介逐渐出现了融合发展的新趋势, 它使传统广播新闻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变化, 使节目创作有了新的内涵与定义, 有利于节目的创新和发展, 能够有效地推动广播新闻节目的合理创作与编排。而且广播新闻行业节目的创作需要和时代的发展相结合, 要把握新背景下媒介的发展情况, 不断创新和完善, 进而使广播新闻节目的创作达到全新的高度。本文主要对媒介融合环境下广播新闻节目的创作进行研究, 以便为相关节目的创作提供借鉴。
二、媒介融合概要
根据目前我国媒介行业发展运行的情况, 以这一行业为基础, 那么媒介融合主要是指媒介的组织、具体的业务、产品以及市场和技术间有效融合的方式。在融合的情况下, 媒介广告公司可以从预期传播的效果以及经济、社会效益的角度, 使用一些销售和经营方法, 主动在整个广播环境中对业务或者产品进行营销和宣传。宣传的对象主要有两种:第一, 听众或者受众;第二, 广告客户。
三、媒介融合环境下广播新闻节目创作分析
(一) 使用口语化方式进行新闻的传达和主持
广播新闻节目的最终目的是为人民服务, 广播新闻节目的效果主要和主持人的主持风格有关。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 广播新闻节目也不断增加。广播新闻节目的市场占有率与主持人自身的风格和形象有密切的联系, 一个风趣幽默而又稳重的主持人能够有效提升广播新闻节目的收听率。在目前类型化电台的发展环境下, 很多广播新闻节目的创作都以主持人为中心。主持人在广播新闻节目中有自身的风格, 也与节目的创作及采编等有着密切联系。在进行节目的创作时, 要充分考虑到主持人的风格与特点。主持人主持节目时, 要针对嘉宾的提问作出合理、正确的回答, 所提的问题要有讨论和参与的价值, 不能出现冷场的情况, 而且需要和本期节目的中心相结合, 不能偏离主题。对提出的问题要进行细化, 根据情况和嘉宾互动, 这样能够使节目现场的氛围更加活跃, 还可以有效地调动编辑参与的程度。要使用符合当下环境的口语进行主持, 把握住听众心理的变化情况, 根据实际情况安排休息的时间, 避免听众出现疲劳现象。
(二) 要尽量创作和民生有关的节目与话题
通常来看, 广播新闻类节目在选题时大多是既定行为, 是一种命题的作文和必答的问题。这就需要在节目创作中选择合适的角度, 以较大的主题为背景, 以小的方面为切入点, 从听众的内心打动听众, 使广大听众能够主动自觉地认可并接受节目话题的目的和意义, 能够继续收听节目。所以, 在进行节目创作时, 首先就要以听众感兴趣的话题为中心, 制定问题, 充分地了解听众的需求, 然后确定广播新闻节目的形式, 制定的主题要简练、明确、有逻辑性, 保证节目能够说出听众想听的信息。
(三) 要对各方面的信息进行搜集, 以便对节目的创作进行整合
广播新闻在节目内一般都会有编辑说话的部分, 也就是说, 栏目的编辑在这一部分需要参与到广播中。要对交流的平台信息和意见进行整合与搜集, 这是听众参与节目互动的有效方法。得到互动信息之后, 要对其进行规划和分类, 当然还要根据节目的创作总纲深化节目, 而且还需要合理地控制节目的进度、节奏。广播栏目的记者需要在采访环节向直播间的听众和嘉宾提供一个精炼简洁的报道, 把事前进行制作、 采访而完成的素材等总结起来, 向听众提供最新的动态信息。 如果是关于政治方面的新闻, 要对其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思考, 然后从独立与提问的角度出发, 表达出真正有价值的观点, 并不断加深报道, 扩大报道的范围和空间。
(四) 在节目的创作中, 需要充分调动听众的积极性
衡量广播新闻节目质量的标准非常多, 其中收听率是节目质量的一种重要表现。在广播新闻信息的报道中, 节目组需要了解听众的心理和需求, 让听众有很愉快的感觉, 能够用放松的情绪收听需要的信息。信息的传达是否完整也是衡量节目质量的标准之一, 节目在结束后延续的情况主要表现在受众群体分布的情况。要选择活跃的群体对媒体节目进行有效的嫁接, 提高整个新闻的传播速度, 扩大其范围。还可以在节目中加入一些图片, 增加观众的直观体验, 扩大观众的参与性。节目的创作要充分考虑观众的心理需求和特点, 准确把握市场需求, 以便增加收听率。
(五) 在嘉宾互动环节保证互动感和信息量的一致性
广播新闻中, 很多重要的新闻都会有嘉宾在现场进行讨论。在这种情况下, 节目的创作就要充分考虑嘉宾的作用。 首先要调动嘉宾的互动意识。关于政治方面的节目, 嘉宾一般是政府的官员, 他们说话的语气和方式比较严肃、官方, 所以在节目的设计中, 要注意进行引导, 对语言表达进行某些变化, 跟广播需求相结合, 必要时可以提前告知把互动的形式和方法。而且要对报道的内容有充分的准备, 不能使嘉宾无话可说。这些都需要在节目的创作中得到重视, 以便向听众提供高质量的广播新闻节目。
四、结语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 各种技术的发展使媒体设备使用的范围不断扩大, 媒介融合的发展也对广播新闻节目的创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关人员需要加大重视, 根据时代潮流对节目进行创新, 不断改革, 完善广播新闻的传达形式, 从各个方面对广播新闻节目进行改造, 使其满足人们的需求, 增加节目的收听率, 以便促进我国广播新闻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潘超华.媒介融合趋势下我国广播新闻节目形态创新研究[D].河南大学, 2010.
广播新闻的创作 篇3
1 广播文艺节目的特性
广播文艺节目是社会文艺的主要载体, 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文化的主阵地, 与广播新闻节目相比, 具有其自身独有的特性[1]。
1.1 思想性
广播文艺节目能够充分发挥其教育作用和认知作用, 通过科学的理论、正确的舆论和优秀的作品, 促进人民群众精神境界的提高。广播文艺节目应该从当前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出发, 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等时代精神, 激发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 推动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发展。
1.2 艺术性
广播文艺节目应该具有艺术层面的吸引力以及审美层面的感染力, 通过听觉激发人们的想象力, 从而使其获得娱乐和审美享受。广播文艺节目的艺术性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鲜活的人物形象。在广播文学专题创作中, 应该将塑造鲜活的人物形象作为中心任务, 以此来吸引听众。
二是饱满的感情色彩。对于文艺作品而言, 其艺术魅力的根本, 在于以情感带给人相应的审美享受, 如果不能在作品创作中融入情感, 作品就会显得毫无生机, 缺乏活力。
三是曲折的故事情节。在文艺作品中, 故事情节不仅是人物性格的烘托, 剧情发展的关键, 更是吸引观众的关键所在。例如, 我国传统的戏曲、长篇评书、古典小说等, 都具有情节曲折、故事性强的特点, 通过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 抓住听众。
四是生动的艺术语言。广播文艺是声音的艺术, 也是语言的艺术, 其艺术语言必须具备简洁、鲜明、生动、准确的特点, 应该坚持“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原则[2]。
1.3 娱乐性
广播文艺节目提供给听众的, 应该是一种具有审美价值的娱乐。在传统文艺理论中, 经常会将娱乐与审美相互对立起来, 认为娱乐会导致节目文学艺术性的变质。而实际上, 游戏娱乐是人们追求自由的一种直观体现, 艺术作为人类游戏活动中最具人性价值的活动, 是人类本质力量的审美性, 只有将审美与娱乐相互结合起来, 才能够产生优秀的文艺作品。
1.4 通俗性
广播文艺节目的受众并非少数文化精英, 而是拥有不同文化修养, 处于各个社会阶层的听众, 并且受众只能“听”, 无法去“看”或者“读”。从受众的角度来看, 广播文艺节目具有通俗性, 其内容和形式能够符合大多数人的欣赏能力与审美习惯, 它在通俗易懂的前提下, 追求雅俗共赏。
2 广播文学专题的创作
从广播文艺节目的特性出发, 对广播文学专题进行创作, 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1 遵循艺术规律
在进行文艺作品创作时, 一般需要遵循“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规律, 在确保作品具有真实生活基础的前提下, 进行相应艺术处理, 以迎合人们的审美需求。对于广播媒体而言, 要想创作出使听众耳目一新的文艺节目, 需要对艺术的规律性进行准确把握, 深入到一般生活之中, 体现出“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贴近实际指必须紧跟时代发展步伐, 从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实际出发, 从现阶段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实际出发, 确保文艺作品能够真实地反映现代化建设实践, 形成一种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艺术风格, 而不是盲目追求时尚, 超脱实际。贴近生活要求广播文艺节目的工作人员应该深入到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去, 满足其对于精神文化生活的各种需求, 从现实生活中挖掘和提取动人的故事, 使得创作更加合情合理, 能够融入听众的日常生活。贴近群众则是在前两者基础上的延伸, 要求广播媒体应该深入到群众之中, 想听众之所想, 急听众之所急, 能够真实地反映群众疾苦, 体现群众意愿[3]。本人曾经创作的广播剧《托起明天的太阳》、《风铃声声》等, 以关爱农村留守儿童为题材, 着眼于经济大潮冲击下普遍的社会问题, 在遵循艺术规律的基础上, 与戏剧进行跨界创作, 既以丰富的故事情节与鲜明的人物性格吸引听众, 又贴近生活, 针砭时弊, 引起了听众的共鸣。
2.2 内容通俗易懂
广播的最终目的, 是满足听众需求, 为听众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 提供娱乐和服务。对于广播媒体而言, 听众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 若想确保广播文艺节目得到更多的关注, 就必须在创作文学专题时, 找准节目的定位。广播文学并非文学课堂, 听众在打开收音机后, 并非为学习专业的文学知识, 而是满足个人的兴趣爱好, 享受放松时光, 因此, 广播文艺节目应该确保观众能够“听其声, 解其意”, 确保内容的通俗易懂, 一些高深难解的文艺作品, 应该尽量排除出广播文学的选材标准。同时, 广播文学专题可以将现有的成熟的文学作品进行艺术再加工, 呈现在听众面前。例如本人创作的《经典诗文诵读》栏目, 立足于已有的经典诗文, 充分发挥广播节目的优势与能动性, 尽量用纯粹的声音之美带给听众无与伦比的听觉与审美享受。经典诗文的选材既有利于弘扬传统文化, 又兼具通俗性与艺术性, 并拥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文学编辑在对相应的文学作品进行解读时, 应该合理选择解读的角度, 确保其少一些专业的学术语言, 少一些理性, 多一些感性, 贴近生活, 拉近节目与听众之间的距离, 少一分疏离感, 多一分亲切感, 以满足不同听众的需求。在传统广播文艺节目中, 经常会出现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赏析、长篇小说的解读等, 在这里, 应该以赏为主, 以析为辅, 不需要如同文学课堂一样去逐字推敲, 可以通过讲故事的形式, 对作者的生活经历及所处的历史背景进行介绍, 帮助听众更好的理解原文的意境, 吸引听众的收听欲望, 让有文学基础的受众有兴趣听得进去, 没有文学基础的听众被吸引听得下去[4]。
2.3 紧扣时代脉搏
在广播文艺节目中,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固定不变的法则, 只有深入到群众的实际生活中, 了解其真正的需求, 才能够拉近与听众之间的距离。在广播节目中, 应该将立足点放在本地丰富的地域文化土壤上, 体现出相应的优势和特色。在进行选材时, 应该从周边的文化环境和社会环境着眼, 对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进行捕捉, 站在普通听众的立场上去寻找题材, 确保文学节目能够迎合听众的喜好。例如, 本人曾经编辑主持制作过的文学专题《永远的诗魂——孙静轩诗歌赏析》、《爱心, 串联谎言》、《送你一缕芬芳》、《我有一个强大的祖国》、《难忘, 童年的儿歌》等, 均以成都当地人物事物为主线创作, 从中选取一些关于文学散文诗歌等体裁表现思想, 对生活进行真实再现, , 歌颂真善美, 弘扬主旋律, 节目获得听众好评且获奖。
2.4 合理加工制作
与戏曲、音乐等节目相比, 语言是文学节目的主要内容, 如果一味进行枯燥的作品分析, 可能会使得听众产生听觉疲劳, 影响节目的效果。对此, 在文学专题创作中, 无论是何种题材, 都应该尽量避免冗长的说辞和枯燥的说教, 确保语言串联的张弛有度, 简洁精炼。广播文艺节目包括了语言、音乐等方面的内容, 要想做得好听, 必须在制作上下工作, 通过声音、音乐和音效的相互组合, 激发听众的联想和想象, 从而对作品的意境和内涵进行理解, 满足听众的审美追求。对于广播媒体而言, 应该将音乐与文学进行有机组合, 增添听觉艺术的魅力[5]。
3结束语
综上所述, 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 广播面临着新的发展形势, 其编辑在对文学节目进行创作时, 必须遵从广播文艺节目的特性, 在充分保证思想性、艺术性、文学性的同时, 还必须具备娱乐性和趣味性, 面向大众, 坚持创新, 利用广播的独特语言, 为听众创造出一个良好的想象空间, 使其能够获得更好的审美体验。
参考文献
[1]王维彤, 刘颖, 高洪篪.浅谈广播文艺的特性[J].剧作家, 2008 (3) :167.
[2]王文丽.略谈广播文艺的特性[J].剧作家, 2009 (2) :159.
[3]王军.全媒体时代——广播文艺节目趋向与发展的几点思[J].科学时代, 2014 (17) :1-2.
[4]孟焕军.与时代同步, 与生活相融——谈新时期广播文艺节目的创作[J].新闻爱好者, 2007 (7) :58.
广播电视文字语言的创作研究 篇4
广播电视节目创作自始至终均需要文字语言的创作。文字语言的创作有很多形式, 最后放映到作品上, 归结为看和听这两类, 所以, 应从受众的角度思考文字语言的创作, 使广播电视文字语言做到好看、好听、好懂、好记。
广播电视节目中文字语言创作的终极目标是制作好的广播电视节目, 受众能够看得明白, 听得清楚, 深刻得领悟, 轻松得享受。创作出来的广播电视文字语言, 读时朗朗上口, 品则回味悠长, 融深刻性、新鲜性、可听性为一体, 纵观整篇“文章”语言优美达到与画面镜头美感的良好融合。
2 广播电视文字语言的通俗化
广播文字语言的通俗化主要指的是简化、口语化。随着大众对信息传播的渴求越来越强烈, 要求接受信息的快速性, 因此, 进行广播电视节目语言文字创作时应尽量简化, 提高信息的可传播性, 做到“言简意赅, 辞约意丰”, 这一要求较为符合当今社会信息传播大容量、快捷以及高密度要求, 而且避免了混乱现象的发生。
口语化是对广播电视文字语言最为基础的要求, 这一特点是区别与报纸等传统媒体的明显标志, 原因在于受众看新闻、收听广播时, 可以从镜头画面中获取信息, 但大部分还是听。因声音稍纵即逝, 则需要广播电视文字语言通俗易懂, 尽量口语化。
但凡事要求有个度, 若在广播电视文字语言的创作中, 单纯追求口语化, 则有可能将通俗发展到粗俗的程度, 违背广播电视文字语言口语化的原意。因此广播电视的记者对语言文字进行编辑时, 主要运用一些立足于口语化应用频率较高的书面语, 而且语言结构严谨, 条理清晰。
3 广播电视文字语言的艺术性
作为一种文化的广播电视, 不单单是提供服务、传递信息, 而且要创造美, 传播美, 这需要创作者在创作文字语言时, 勿忘其艺术追求, 尽可能地创造出文字语言的艺术意境, 使文字语言的审美价值得以充分体现, 即做到具有旋律感优美、生活感清新、形象感鲜活等。新闻贵在真实, 如缺少了真实的成分, 广播电视文字语言的艺术性将大打折扣。除对广播电视文字语言的真实性加以特殊关注外, 也应该讲究其艺术性。广播电视文字语言需要真实的用一种更富于美感、更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形式表达出来。
编辑记者在处理文字语言时, 首先要关注的是角度, 广播电视要从政府、官方的角度着手, 还是从老百姓的角度切入, 这些从广播电视文字语言表述便可窥见一斑。老百姓则较为希望从他们的角度看待问题, 当从老百姓的视角报道相关事件时, 老百姓会感觉到广播电视在为他们说话、替他们着想, 时间久了, 对该媒体的信任感、好感便会油然而生。比如中央电视台的《法治中国》节目, 基本上都是站在老百姓的立场上看待问题, 报道事件, 很大程度上拉近了与老百姓的距离, 渐渐地, 大众对中央电视台的法制节目越来越信任。除了从角度上讲究广播电视文字语言的艺术性, 还可以从叙述方式、语言组织上进行考究。广播电视作品的目的在于对今日世界的呈现, 并能反映出一些深层次的东西, 题材别具一格。广播电视作品表现内容较为广泛, 这一特征使得文字语言的表现形式以及写作不拘一格。
4 广播电视文字语言的风格化
不同的广播电视节目自身定位存在一定的差异, 自己的语言风格、广播电视文字语言应适应其定位。这样以来, 当人们听广播电视解说, 即使不观看画面、台标, 也能清晰的辨别出是哪个台的什么节目, 加深受众对广播电视节目印象。比如河南卫视《新闻联播》的文字语言和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的语言风格就很不一样。山东卫视《晚间新闻》节目解说词的写作也独具特色。尤其叙述方式具有平民化、戏剧化以及故事化特点, 而且主持人风格独特, 深受人们的喜爱。
广播电视节目以哪种风格呈现给受众, 主要受受众以及节目题材决定。一般情况下, 广播电视节目的语言风格应四平八稳、一本正经, 以满足大多数受众的需要。而针对个别都市化、思维较为跳跃的受众而言, 节目可适当轻松、诙谐以及幽默一些。不过用一种调侃的语言讲一本正经的政治类新闻是不合适的。当广播电视节目在综合分析受众特点以及自身题材的基础上确定节目风格后, 该套广播电视节目记者、编辑等工作人员应主动的适应这一风格, 以强化该套广播电视节目风格, 打造出特色。
对广播电视节目而言, 其语言风格的形成与节目主持人不无关系。一般情况下, 主持人的文字语言风格以及应用的串词, 不仅需要符合整个节目风格, 而且还应充分考虑自身表达习惯。一般将记者及编辑提供的文字语言加以转化, 使适合自身身份特征以及口语表达习惯, 从而在主持节目过程中能够使口语语言以及形体和节目之间达到良好的融合, 做到与节目的良好呼应, 在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同时, 获得最好的传播效果。
5 电视文字语言的共同表达性
电视创作的整个过程都会涉及到文字语言的创作, 创作内容包含了串联词、解说词、采访及拍摄提纲以及电视节目策划书等一些形式。不同的电视文稿进行创作时, 应熟悉创作要求, 并掌握一定的创作技巧。不过从视听艺术的特点出发, 电视文稿创作尽管形式不同, 却存在一些共性特征, 即追求可操作性、具体性以及场面化。
场面化特征主要通过广播电视文字语言划分段落上, 段落是广播电视作品中较为完整的叙事层次。通常一部作品被划分成若干段落, 不同段落通过某种层次展开, 哪些部分应为作品的高潮, 以及如何将高潮段安排在合适位置等, 这些均需要文字语言创作者进行合理构思, 并进行恰当的安排。
电视属于视听艺术, 视觉艺术却占据重要地位, 通过连续画面的剪辑实现对生活的描写, 其艺术形象在于对事物运动形态的直观反映, 画面中的内容可给受众带来直观的感受, 这一特征要求电视文稿叙述内容能将视觉形象加以充分体现, 塑造具体、实在的视象性, 更好的转变成银幕形象。通常情况下, 电视文稿创作时应介绍清楚气氛、动作、人物、环境、时间以及地点等元素, 使电视文稿创作的具体性加以充分体现。
创作电视节目文章语言时应注重可操作性。文字语言的创作通常与形象写作同步, 当创作人员创作一部片子时, 不仅需要构思脚本内容, 充分考虑结构、节奏、主题、线索等内容, 而且还应慎重考虑镜头组接、配音配乐、声画关系等一些实际操作的内容。另外, 创作人员创作文字时, 需注重画面拼接, 光、影、声的流动等。因此, 创作电视文字语言时, 应注重服装、道具、音效、场景等一些可操作性内容方面的慎重考虑。
6 不同文稿种类的专用文体性
广播电视节目的文字语言创作有多种种类, 因此, 创作文字语言时, 除准确把握创作要求以及共同表达特征外, 还应切实掌握不同文稿的文体特征。类似科教、电视剧以及动画等, 应将人物分析、艺术手法、分场提示、对不同部门的要求、主题分析以及风格样式等作为主要内容加以把握。而创作电视专题、文艺、记录等拍摄提纲时, 应明确现场拍摄思路以及自由扩展的新空间, 一些编辑台本与分镜头解说应保证现场编辑的准确性, 以及安排的合理性。另外, 作品类型不同, 进行文字语言创造的过程存在一些差别, 需要在实际创作过程中加以准确、切实的把握。
参考文献
[1]郑德梅.浅谈广播电视文字语言的创作[J].文学长廊, 2009, 2:110.
[2]刘子琦.论广播电视语言的文化性与规范性[J].语言文字应用, 2012, 5:72-76.
谈广播剧创作的艺术性 篇5
关键词:广播剧,创作,语言
戏剧大师曹禺说:“广播剧的艺术家们,给听众留下了广阔的天地,使听众参与了创作。闭目静听,一切人物,生活的无穷变幻,凭借神奇的语言和音乐,你不觉展开想象的翅膀,翱翔在奥妙的世界中。”可见语言在广播剧的声音构成中占据着首要的地位。
一、注重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精练性及可听 性
语言是戏剧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段,是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艺术形式,也是戏剧艺术的魅力所在。语言在广播剧中的运用尤其重要。因为广播剧是只能用耳朵欣赏而不能用眼睛看的听觉艺术,广播剧的审美只能靠语言来完成,从另一个意义上来说,广播剧艺术就是语言的艺术。所以,创作者必须重视人物语言(包括旁白及解说)的使用:
一是人物的语言既要准确,又要精练。只有语言准确, 才能传达出正确的信息。如果语言模棱两可、似是而非, 就难以使受众理解和接受,甚至会造成误导。同时,语言也必须精练,在有限的时间内,以最少的语言传达最多的信息。
二是人物的语言要富于动作性。只有富于动作性的语言,才能够使受众在接受语言的同时产生联想,展开想象,才能够极大地拓展想象的艺术空间,才能使受众真切地感受到人物心理及情感的变化,感受到每一个动作的细节和行动的目的,跟着剧情的发展和情节的变化去体验审美过程,达到审美享受。
三是人物的语言要生动、形象。既生动鲜活,又浅显易懂;既源于生活真实,又富于艺术性。人物的语言要贴近生活、贴近受众,在欣赏过程中将语言信息转化为一幅幅可视的生动画面。不但要真实地反映生活,而且要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
四是人物的语言要富于感情色彩。那些干瘪、空泛、苍白、枯燥的语言,不能给受众带来美感,不能引起受众的欣赏兴趣,无法关注剧情的发展和人物的命运。只有感情色彩浓烈的语言,才能够调动受众的生活体验, 才能够打动人心,激起受众的情感波澜,才能使受众与剧情融为一体,在欣赏的过程中共同完成艺术创造。
广播剧的人物语言,最忌讳的就是大段的对白(或独白),以及像小说一样的叙述性语言。大段的对白(或独白),会使受众感到乏味,产生审美疲劳,从而失去欣赏兴趣。叙述性的语言则会造成广播剧与受众之间的阻隔,使受众不能在欣赏过程中进入戏剧情境,不能引起情感上的共鸣,因而难以满足受众的审美需求。另外, 叙述性的语言也不利于人物性格的刻画及人物形象的塑造,影响情节的变化和剧情的发展,使广播剧失去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二、巧妙真实地运用音响效果
音响效果的使用,在广播剧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音响效果与剧情、人物息息相关。音响效果不但能为广播剧营造戏剧情境、渲染气氛、制造悬念,而且能使受众在欣赏过程中有身临其境的感觉。音响效果的使用, 对刻画人物性格、描绘人物动作、揭示人物情感变化和心理活动,也同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时音响效果的巧妙运用甚至能够达到语言所不能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对广播剧的剧情发展、时空转换、场景更替产生的作用, 是其它艺术手段所难以达到的。因此,创作者对音响效果的运用必须认真研究,选取那些符合剧情需要、能够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内心情感和动作的音响效果。不但要运用得巧妙,而且要做到真实可信。
三、精美恰当地使用音乐
音乐对于广播剧并不是可有可无的,也不是信手拈来、随心所欲的。音乐在广播剧艺术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精美恰当地使用音乐,对气氛的渲染、情境的营造、主题的深化有着重要作用。音乐随着剧情的起伏跌宕而发展变化,不仅能推进剧情的发展、形象地展示人物命运、揭示人物情感及心理变化过程,而且能够强化和推动戏剧高潮,使广播剧更具有可听性,更具有艺术色彩。
广播广告文案创作技巧刍议 篇6
1 注意声音效果
广播广告本质上是为销售,是为了推销某种商品或服务而做的,这些商品能否为消费者所接受,首先要让消费者能听清楚、听明白广播广告的内容,并且不能误解。因此,广播广告文案的写作要从让消费者听得清楚明白的角度进行创作,总结起来也就是六个字“说得清,听得明”。
第一,从语言方面来讲,要做到口语化,要多用通俗易懂的口语词汇,慎用书面词汇。要多用双音节词,少用或不用单音节词。要注意同音异字词,在广播广告中,同音异字词常常会使人造成歧解甚至误解。要注意简称,除了约定俗成或广泛使用的简称外,最好不用简称。另外,要多用简单句,少用倒装句。
第二,从音乐音效方面来讲,首先,一则广播广告的背景音乐不能太响亮,不能盖过人声,本来很多人平时在听广播的时候同时也在做着其他事情,如果这样更加会影响到受众的收听效果,根本听不清广播广告在描述什么样的商品信息。其次,广播广告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音效来烘托环境或气氛。
2 引发听众想象
广播广告要善于运用听觉的形象性,使听众产生丰富的联想,使他们好像可以亲眼看到产品、亲手摸到产品一样,或者把他们带人特定的情境中,使其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
比如,曾获全国广播广告一等奖的猎犬牌防盗报警器广告文案。
(音乐渲染出惊恐的气氛)
(沉缓地)一个寂寞的深夜
(音乐继续,低沉的脚步声)
一个窃贼的身影
(音乐继续,突然响起警铃声)
一鸣惊人的警铃
(音乐继续,急促有力的脚步声)
一声威严的喝令:“住手!”
一名落网的惯犯。
“带走!”(一阵远去的脚步声)
一场落空的美梦。
防盗保险,请用猎犬牌防盗报警器。
猎犬牌报警器保您的文件和财产防盗、安全!
3 重复主要信息
广播广告是通过声音传递商品信息的,通常转瞬即逝,无法保存。在这种情况下,广播广告要注意对重要信息给予适当重复。
比如,琴岛海尔电冰箱广播广告中对名称的重复和加强。
“琴岛海尔电冰箱”广告(海峡之声电台)
人物:爷爷和孙女
(汽笛,轮船声……)
孙女:爷爷,您看青岛马上就到了。
爷爷:好啊,孩子,咱们一下船就去办那件大事。
孙女:去买那个有两个大娃娃的电冰箱。
爷爷:叫琴岛……
孙女:琴岛——利勃海尔。
爷爷:对,对,对!琴岛利勃海尔,还是我的小孙女记忆好,哈……
孙女:爷爷,我的小朋友都说,琴岛——利勃海尔电冰箱最棒了,是吗?
爷爷:嗯,琴岛——利勃海尔啊参加国际电冰箱招标,连续四次夺魁,全国啊独一无二,你说棒不棒呀!
孙女:棒,琴岛——利勃海尔真棒!(汽笛声,轮船靠岸声)[1]
4 促发购买行为
大卫·奥格威曾经说过广告的本质就是为了销售,否则便不是广告。好的广播广告不但能够把相关的商品信息传达给目标消费者,还能更进一步地刺激这些消费者能购买所宣传的商品。
比如,水莲山庄房产的广播广告系列文案(之一)。
鲤鱼跃龙门:
您有没有听过鲤鱼跳跃的声音?凌晨一点的金龙湖畔,请您侧耳聆听,您听到鲤鱼跳跃的声音了么?多少人一辈子都没有机会听到这种声音,如果您住在信水莲山庄,这样动听的声音将回荡在您的梦里。天天鲤鱼跳龙门,就在信水莲山庄[2]。
这则房地产广播广告把诉求的重点放在小区环境的宁静、优雅方面,表现出喧嚣都市中不可多得的人与自然的和谐。
摘要:广播广告是传统四大广告媒体中的一种,当前不论是电波形式的广播广告,还是以互联网为载体的网络广播广告,它们的创作仍然是使用声音(而且只有使用声音)来吸引消费者或受众的注意力。文中主要从注意声音效果;引发听众想象;重复主要信息;促发购买行为四个方面来讲述广播广告文案的创作技巧,以此来达到实现广播广告的主要目的——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关键词:广播广告,广告文案,写作技巧
参考文献
[1]陈培爱.广告文案写作教程[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8:172-173,
浅谈社会新闻的创作 篇7
社会新闻在题材的选择上首先就要以实现人民愿望、满足人民需要、维护人民利益为根本出发点。
黑龙江电视台的《新闻夜航》节目是我省许多观众非常认可的节目, 《新闻夜航》节目在节目题材上的选择就非常得当, 既有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吃穿住行, 也有社会热点难点问题, 几乎每期的节目中, 都有帮助贫困儿童、帮扶困难群众、志愿者行动之类的内容, 关注百姓的安危冷暖, 帮群众排忧解难, 真正做到了与百姓心贴心面对面的交流和沟通, 因此才拥有这么多的忠实粉丝。社会新闻在题材选择上既有突发性也有通过记者的观察而发现的, 突发性的, 比如:某某高速公路上突发一起重大交通事故、某居民区发生煤气爆炸、马蜂在居民楼道内筑巢等等, 而记者发现的, 比如:鸡蛋价格连续上涨、农民工饮食安全让人担忧等等, 综合一点就是, 只要是与百姓相关, 百姓喜闻乐见那就是好的社会新闻。
社会新闻在表现形式上可以非常灵活, 如, 从动态入手、记者目击式、当事人讲述、捕捉细节、提问式写法等等, 根据题材内容巧妙运用各种写作手法, 能够使社会新闻的表现形式更加生动, 更加吸引眼球。
有这样一条社会新闻, 年轻的小夫妻都缺乏责任感, 互相赌气, 以至于闹上法庭, 对年幼的孩子双方都以经济条件不好没精力照看为由拒绝抚养, 记者通过跟踪采访, 并请来村里的领导、乡里的民警进行调解, 并且在片子中多次将孩子幼小孤单的背影展现给大家, 配上忧伤的音乐, 整个片子引起社会很大反响, 不少观众甚至打电话要收养这个孩子, 最终在记者的调解下小夫妻重归于好, 孩子重新有了一个圆满的家庭。这条新闻里, 给人的感觉现场感非常强烈, 记者在里面的耐心调解也让人感动。一条成功的社会新闻, 就是要通过这样的一些社会现象, 提出社会问题, 从而引发人们的思考。只有贴近再贴近些才能让新闻更加充满生命力。
当然, 有一些趣味性的新闻一些电视台就做的十分生动, 比如湖南台播出的一条社会新闻, 一只狗一胎生了13只小狗崽, 除了导语由主持人报道外, 画外音都是采用拟人的手法, 将一个院子居住的小猪、小鸡等都拟人化, 假借它们的看法, 十分有趣, 给人留下的印象十分深刻。
由于社会新闻题材广泛, 内容丰富, 形式多样, 有正面也有反面。有趣、好看固然重要, 社会新闻最重要的还是要把握党性原则, 从百姓角度选择题材, 积极健康的报道才是社会新闻的重头戏。只有站在党性、人民性的立场上, 善于引导, 寓教于乐, 用正义的笔触呼唤人们的善心和人性的复苏与觉醒, 决不能用低级趣味的东西、庸俗琐碎的描写迎合某些受众。报道社会新闻的目的就是要通过报道启发受众深思, 维护社会稳定, 要考虑有无社会意义, 要坚持高尚的情趣。为什么百姓有为难的事情就会想到打电话给《新闻夜航》?就是因为这个节目是为百姓而办, 能够倾听百姓呼声, 帮助百姓解决问题。我国新闻业的性质决定了我国的新闻媒体要当好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 宣传党中央的大政方针, 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为人民服务, 为社会主义服务。
【广播新闻的创作】推荐阅读:
广播新闻的采访06-30
广播新闻的编辑技巧06-10
广播新闻的审美特点07-12
广播新闻写作的原则10-26
广播新闻广播稿09-09
广播文艺节目的新闻性11-02
报纸广播电视新闻的区别05-16
广播电台中的民生新闻10-03
广播新闻互动05-09
时政新闻广播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