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主持人采访

2024-08-22

电视主持人采访(共12篇)

电视主持人采访 篇1

技巧电视节目主持人是电视显示窗口和窗口, 是电视工作者辛勤的汗水结晶集中代表。采访是一个记者的基本技能;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零件, 播一体的主持人, 采访也应该是他的看家本领。电视主持人访问不仅重点介绍各种获得新闻的问题, 从各个角度, 在各级建立信息, 捕捉信息, 但也总是注意调整计划的气氛, 节奏的把握, 控制程序, 程序流程时间。因此, 我们可以说, 主持人的采访, 实际上是主机网站采访。采访, 椅子。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对电视节目主持人的采访艺术话题。

首先, 采访准备。准备更充分、更活跃, 采访, 采访的效率更高, 更大的成功机会。采访准备工作主要有:

1、话题内容的选择

主持人采访, 谈, 谈这一步, 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基本价值取向的具体方案, 指导原则和程序的基调, 同时, 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成功或失败的谈话节目。一个很好的话题本身可以引起观众的注意。你可以把初步规划的智慧得到充分发挥, 使采访达到了预期效果, 甚至更好, 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持人对生活话题, 深度控制。

2、了解采访对象及相关背景材料

宿主程序是领导者, 采访对象的距离, 了解自己以及敌军, 使对方信任你, 你的问题很感兴趣, 愿意跟你谈。访谈研究对象, 不仅熟悉主体的生活故事, 职业, 专业知识, 文化素养, 而且还了解采访对象的性格, 兴趣爱好, 家庭, 朋友, 等等, 像海伦说:“一个人访谈, 试图了解他, 知道作为一个老朋友。当遇到, 但也找到捷径, 沟通双方思想的桥梁。

3、设计采访提纲

主持人采访嘉宾, 最终目标是观众, 而不是简单的对话之间的情感交流。和一般的新闻采访对话过程是不同的, 为广大观众播放, 所以我们必须最大限度的有效性, 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信息的数量每时间。然后, 在编写过程, 需要制定一个高质量计划的采访, 采访提纲是主机执行一个面试指南。访谈大纲设计应该有足够的应变解。其次, 现场面试技巧。电视节目主持人在采访过程中的声音是直接传达给观众, 访谈和广播的效果几乎直接相关的基本风格, 也无法调整。因此, 主持人在采访实践, 必须有一些方法和技术。

(1) 学会倾听

面试本身是一个交流的过程, 而互动生成和维护交流的前提。学习倾听:主持人是尊重采访对象, 创建一个良好的交流空间, 即良好的背景。二是帮助主人掌握更多的信息。主机在听的过程中, 还应对所听到的内容有充分的了解, 并能被“强迫”记忆, 找到更多有价值的东西, 只有这样才能与采访对象进行协调对话, 更好地把握真理的核心, 然后修改问题, 已在核心。主机的思维去前面的参与者和观众, 在“听”的过程中, 信息迅速作出判断;三的话语内容的预测, 并在瞬间, 制定对策接应语言——继续问, 或停在这里, 或转换角度, 继续话题。

(2) 节奏控制

电视节目主持人在采访时必须注意把握节奏, 整个面试时间安排, 调度, 做到胸有成竹, 如广播和电视节目都严格控制, 确保信息的数量每单位时间和节目质量。主持人采访大致分为几个部分, 每一部分是问几个问题, 可能增加的地方的几个问题, 知道分数。在全局的控制, 不能长期在所有的小细节。主持人脸上的卷轴, 侃侃而谈甚至偏见的面试, 能熟练运用幽默的语言和手势转换话题或及时中止的话题。

(3) 提问的手法

电视节目主持人采访的成功,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问题的水平, 问题最能展现主持人的分析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成功的问题是由精心设计的, 熟练的。在掌握了大量的背景信息, 主机必须精心设计, 巧妙的提问。设计问题, 首先要知道什么人, 什么是重点?面试材料有哪些?观众想知道吗?主持人会说什么?使用适当的, 独特的问题, 挖掘的主题, 把握采访询问方向, 通过语言交流或碰撞来吸引观众, 传递信息。

电视节目主持人采访往往受时间限制, 问题应该是有针对性的, 具体的, 明确的, 简明的。避免大而空, 让人一旦错过了一点线索, 混乱, 难以控制。或不是几句话能告诉, 但在一个词来回答它。比如说呢?你的意见呢。, “你此刻的心情吗?”, “你能说几句话吗?”这样的话, 术语的真正让对方为难, 不利于受访者的回答。

因此, 采访时要注意如下几点:

(1) 这个问题应该是明确的, 具体的, 简单的, 不是大和抽象, 笼统和模糊, 让人错过了这一点, 不能解决, 难以控制。或不是几句话能告诉, 但在一个词来回答它。

(2) 语言的“精”和“泛”的结合。所谓“精”, 指的是简单, 直接切入点;所谓“淘金”, 指的是问题的提出, 一个句子, 短语。”潘“不多言, 不空, 是一个必要的基础, 后来, 方便进入主题, 这在采访中是必不可少的。

总之, 电视主持人采访是一种艺术, 是其质量的节目, 电视节目主持人是直接相关的成功或失败的访谈节目。主持承担这一任务, 除了强化责任意识, 要有意识提升面试技巧, 提供他们自己的综合素质的。

参考文献

[1][美]约翰布雷迪:《采访技巧》, 新华出版社1986年版。

[2]李元授、廖声武:《节目主持人概论》,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5年1月1日第1版。

[3][美]查尔斯.J.斯图尔特:《访谈的艺术》,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7年版。

电视主持人采访 篇2

电视采访是求知、探索的过程。更重要的是,电视采访是一门研究人的艺术,是对人的心理、人性本质、人性弱点、人性优点的揣摩、印证与对质。

视角:一个有个性的普通人的视角、一个好奇的视角、一个求知的视角

电视采访的媒介特征

具体来说,从现在发展着的电视采访方式看,电视采访至少在技术手段、报道信息形态、信息采集方式、人际采访方式、采摄工作方式等五个方面体现出了其自身的特点。

什么是策划

从《电视节目策划技巧》一书认为策划是“为实现某一目标,在尽可能全面、客观、准确、科学地认识与该目标相关事物的基础上,而制定出有助于实现这一目标的最终行动步骤、计划或指南”。《电视节目策划学》一书认为:“电视策划是对于某电视的某一种行为,借助特定电视媒体信息、素材,为实现电视行为的某种目的、目标而提供的创意、思路、方法与对策。” 从电视采访的角度来理解,电视采访策划是指电视记者为了迅速准确地采访到新闻事实,而在采访报道之前所指定的方法与对策。

确定电视采访选题的原则

确定选题原则主要有以下两种依据: 1.以栏目的总体定位为核心诉求

2.以报道思想为依据

选题角度的具体要求

1.以事实为基础

2.以独特为方向

3.以可视性为要求

4.以观众的兴趣点为参照

5.以具体的核心人物而作为承载

如何确定选题角度

1.从现场中寻求选题角度

2.从事物变化中寻求选题角度

3.从历史延展中寻求选题角度

4.从事物特点中寻求选题角度

5.从实物对比中寻求选题角度

6.从事物联系中寻求选题角度

策划的基本要求

1.策划要以调查研究作为基础

2.策划必须尊重新闻规律

3.策划方案要有可操作性和可行性

4.策划要具有灵活性和可变性,要有应变的多个方案

新闻报道的分类

1.事件类新闻

2.现象类新闻

3.主题类新闻

结构电视新闻的具体方法(结构电视新闻报道的思路是什么?)

1.新闻事件化——以真实的事件作为依托和承载 2.事件故事化——故事化的叙述方式 3.故事人物化——中心人物的设置

电视新闻节目的中心人物有什么功能

1.中心人物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代表一个群体或者一个集团的整体形象,中心人物具有以个体反映整体,以个性反应普遍的功能;

2.中心人物能够推动事件向前发展,报道通过过展示中心人物的行为动态、矛盾冲突使事件往前推进; 3.通过中心人物的语言、行为等动态因素,报道以人际交流的方式向观众传达信息;

4.中心人物使节目蕴含丰富的人文内涵、从而摆脱概念与说理的简单状态,呈现出生动而丰富的人文信息。

如何发现中心人物(对中心人物的判断有什么标准和方式)

1.中心人物首先是事件当事人、核心人和见证人,是离现场最近、对事件细节信息最为了解的人物。2.中心人物具有典型性。3.中心人物具有个性。4.中心人物具有命运感。

5.中心人物能在镜头前讲述故事、表达情感。

什么是动态采访方式

我们对动态有两方面的理解:一是电视画面的动态,一是采访过程的动态

采访动中动态因素的实现方式

1.从静态的事物中寻找到动态的因素

2.注重所采访和拍摄的事物的内涵、信息以及兴趣点 3.运用运动镜头,即通过镜头的机械运动来强调画面的动态

“挑”、“等”、“抢”三字技巧

“挑”是挑选。挑选是一种主动意识,是在拍摄中渗透着记者的主观思路,是记者与事件的有效互动。“等”是等待。有人说,新闻是等出来的。电视记者要学会在等待中观察,在等待中预见高潮的出现。“抢”是抢拍,抢拍是记者在现场瞬间的判断,是记者随时应对突发事件的工作状态。

什么是细节

电视新闻节目中的细节是“电视采访现场中富含新闻价值、人物感情和意义象征的细微之处”。在这个定义中,我们理解采访细节首先是细小、具体的。其次,采访现场中一个好的细节具有新闻价值、人物情感以及意义象征的内涵。

什么是同期声

同期声是客观的声音与音响,是从现实生活中摄取并源自电视画面自身的声音与音响。同期声包括:人物的有声语言(记者、事件当事人的有声语言),人与环境碰撞发出的声响,自然环境发出的声响,现场的有源音乐与音响(比如现场的电视机、收音机等传答出的音乐、音响)。

现场报道的技巧与方法

1.突出出镜记者与事件、现场的关系 2.以动态的人际传播形象化的展示现场信息 3.利用现场环境和物件 4.使现场信息条理化、秩序化 5.注意背景环境信息 6.注意时态

二、电视新闻稿的写作

电视新闻消息

首先,电视新闻消息通常内容单一,没有复杂的旁枝末节。其次,有些电视新闻消息的报道没有充分的电视化。

1、电视新闻消息报道的“四少四多”

•第一、现场直播报道太少,后期转播和录制完成的太多。

“现场感”:是指在第一时间进行报道,现场完成全部的报道任务,使观众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现场感是电视报道的主要优势和重要特点。

第二、主动采访太少,被动采访太多

• 只有加强主动采访的力度,多一些自己的发现,多一些独家的报道,才能避免同其他媒体的雷同和撞车。

第三、突发性事件报道的太少,常规性的报道太多。

• 新闻信息的价值不仅在于“快”,更在于它的“新”。

• 突发事件的报道要运用电视画面的叙述力和表现力,使其成为画面感极强的报道。

第四、有针对性的画面太少,万能的空镜头太多。

电视新闻报道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需要镜头的表现力。

2、电视新闻消息写作时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突出新闻事件的时效性

电视画面不善于反映新闻消息的时效性,所以要求文字稿一定要准确交代时间要素,突出强调新闻消息的时效性。

第二、交代新闻事件的背景因素

• 电视新闻消息的应该用简介概括的语言,直接交代新闻事件发生的时代、社会、历史背景、主要因果关系以及新闻人物的基本情况。

第三、突出主要新闻信息,确定报道的角度、方向与主题

电视画面共时态地呈现出多种信息,需要用文字给与必要的强调突出,排除那些选择性信息因素的干扰。

第四、帮助画面突出新闻报道的现场感

现场氛围和现场活动,是电视新闻报道最具特色的地方。解说词应该配合画面形象,突出画面特征,可以对现场气氛起到一种强化与渲染的作用。

第五、根据不同的播出时段,调整不同手段的使用程度和比重

•早间新闻:突出听觉信息,以“说”和“听”为主。•晚间新闻:突出画面信息,以“看”为主。

做好电视谈话类新闻采访 篇3

作为一名新闻记者,在采访工作中因为节目和新闻内容的需要,經常要进行人物专访和现场快速采访。如何做好电视访谈类节目,如何使节目丰富多彩而不失其表述的新闻意义与效果,其中就有许多要求。

人物专访是一种定向明确的采访报道方式。因采访的关注点是记者与采访对象的交流内容,所以需要记者提出有份量、有内涵而且吸引受众的问题,要做好这一点,就必须做好采访前的准备工作。记者要对采访人物的生平、职业活动、主要思想观念、兴趣爱好等等都有所了解,这样有备而采,才能够更好地完成采访工作,做好新闻报道。2009年7月,第29届奥组委执行副主席蒋效愚一行来到呼伦贝尔,参加《思想草原》文化之旅讲座。接到采访任务后,记者为做好蒋效愚人物专访,做了大量的案头工作。当了解到蒋效愚曾作为北京知青在内蒙古插队10年,在采访中便以此为切入点,与蒋效愚共同回忆插队的美好时光。他对此次采访十分感慨,说来到呼伦贝尔就如同回到故乡。采访过程非常温馨感人。

记者在新闻事件中做专访,要围绕事件本身进行提问,以求获得更多的信息。事件专访的对象应是当事人、目击者或对事件发表看法的人,社会问题专访选择的对象则应该是对社会现象和问题有一定研究和见解的权威人士,这样才有一定权威性,新闻说服力才会更强。对于采访记者来说,要针对事件和社会问题进行梳理、分析和总结,找出事件本身亦或社会问题的关键所在,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并通过专访给受众一个解答。例如,每年呼伦贝尔市人大政协两会结束后,《呼伦贝尔新闻》通常要推出系列访谈节目。访谈的对象包括各旗市地方领导和各领域的专家学者等,通过记者与他们面对面的交流这种方式,提出受众所关注的经济社会发展、民生事业、生态环保等问题。因这些采访对象接受采访时的交流内容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学术性,所以让受众能够接受、信服,而且这种环境中的人物专访要比消息类的报道更直观、更形象、更深入、更细致、更具有新闻的感召力和影响力。

在新闻报道中,记者经常面临和采用的是现场快速采访。现场快速采访目前已经成为电视报道的一大特色,做好快速采访也就成为锻炼电视新闻记者的一项基本功。快速采访对象是随机选择,不允许进行冗长提问,问题不能太深奥,得到的回答比较零乱,它要求记者在做快速采访时把问题分清门类,将问题与事件与环境相结合,采访结束后还要将采访到的内容进行条理化处理。由于被采访对象是在不同的场所接受采访,所以回答问题往往会比较随意,或者比较情绪化,这时记者就要迅速判断哪些话符合新闻本意,能够在新闻中使用,哪些话过于个体意见发表,不能够在新闻中使用,而且一名记者还要在这种快速采访中明确缺少哪些内容,应该及时补充或者重新选择对象进行提问。

作为一名合格的电视新闻记者,在电视谈话类新闻采访中既要做好采访前的充分准备,打有准备之仗,又要在采访过程中做好与采访对象的交流工作,同时在采访结束后,还要进行采访内容的整理,做到条理清晰、言之有物。

(作者单位: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新闻中心)

也谈电视新闻节目主持的采访艺术 篇4

主持人要充分认识到这则新闻的价值性, 准备好采访提纲。为使采访达到更高的效率, 应从以下方面做好采访工作。

一、选好话题内容

任何新闻都是真实事件构成的, 因此不能闭门造车, 而要常关注其他媒体的信息, 挖掘生活话题内容。仔细留意发生在自己周边的事物, 然后酝酿这些事情有没有新闻价值, 在群众中产生过什么影响, 能否以小见大, 或者由这个事物的源头想到其他一些与之相关联的事物。如果能找到好的话题, 并应用自己的智慧将你心中的想法得到最大程度上的发挥, 使得这个采访超出预期效果, 让舆论价值进一步得到升华, 这就要求主持人有较高的修养、有较深的思想认识。

二、采访之前要了解与采访对象有关的背景材料

在预约采访对象之前, 若不能了解对方背景, 了解他的兴趣爱好、性格、个人经历以及家庭、朋友等有关事项, 那么在采访时, 必定手忙脚乱, 心慌失措, 这样将无法与采访对象很好地进行沟通。只有掌握了采访对象的经历、生活故事, 双方才有共同语言, 采访才能达到你想要的效果, 或者能比你预期的效果更好。

三、采访提纲的设计

在采访之前最关键的一点是要理清自己的头绪与思路, 因此设计采访提纲是采访前准备工作最重要的一步。电视新闻讲究的是时间紧、速度快、效率高, 因此, 与其他媒体播出的新闻工作过程相比较的话, 电视节目制作人员面临的压力更大。编写时, 采访提纲要求高质量, 计划与目标十分明确, 这样不仅能节省工作时间, 还可方便观众更快地了解信息。报社记者表达信息的方式是文字, 而主持人表达信息的方式则是声音, 因而, 主持人在现场采访时, 还要运用一些技巧与方法。

(一) 要注意倾听, 不能分散注意力

现场采访首先就是一个互动的过程, 是相互交流、相互尊重的一个交流平台, 学会倾听, 为各自的交流提供良好的空间。同时, 将注意力集中更加有利于信息的把握, 通过采访对象的语言, 有可能意外地了解到其他的信息, 又多增加了一条新闻线索。在倾听的过程中, 电视节目主持人要迅速思考问题, 判断信息的价值, 最后是有关人士对这个话题的预测, 对于这样的采访对象, 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 在短时间内找到相应的对策, 以求得到更加丰富的信息。

(二) 控制好节奏

因节目的录制有时间限制, 因此在整个过程中, 主持人要调控好节目的整体节奏, 使节目的质量和信息的数量都得到保障。主持人在采访跟进时, 说话语气要与新闻事件发生的场景氛围相协调。在问采访对象相关问题时, 首先要做到分配好与每一个采访对象之间的不同问题。对全局的控制上, 要注意好细节的发挥, 做到主次分明、错落有致。其次对于某些采访对象谈到一些敏感性的话题时, 要及时运用幽默的智慧来化解, 可以通过转换话题的方式, 也可以停止这个话题, 进入下一个话题。

(三) 提问的方式

提问方式是影响采访效果的重要因素, 因此, 主持人的提问, 要对不同的采访对象使用不同的方式方法, 也要注意说话的分寸, 要在尊重他人的前提下提问, 这不仅体现了主持人的个人修养, 还凸显了主持人敏捷的思维能力。设计问题时, 要注意到角度要力求新颖, 还要注意场合, 注意怎么样将语言精简浓缩到最好, 又不失亲和力。同时问问题也要注重细节, 避免既大又空, 让人不知所云, 使得采访对象无法回答, 这样, 就很难找到新闻线索。因此, 在采访时需注意, 第一, 采访时问问题要简单而明确, 避免过于抽象, 过于笼统, 让采访对象难以回答这个问题, 或者因问题问得简单而模糊, 采访对象回答得也很笼统, 这样, 就无法获取更丰富的信息了。第二, 提问的语言必需精炼, 直接找准问题的切入点, 提问要简洁, 但问得有力度, 采访对象有更多回答的空间, 这既方便了主题的表达, 也得到了相应的信息, 做了一次成功的采访。■

摘要:电视新闻是通过音像方式将信息传达给观众的一个平台, 它给人提供了广大的画面与视角, 让信息更能直观地进入人们的视线。因此, 不管是电视画面还是声音, 都应该保证一定的质量。为了挖掘更丰富的信息, 新闻节目主持人在镜前采访时, 要善于从各个角度去分析, 将发生的事情客观地描述出来, 同时要调控好整个新闻现场的氛围, 在规定的时间内表达完所有的信息。

关键词:电视新闻,主持人,采访艺术,信息,角度

参考文献

[1]徐晓凤.浅议电视新闻采访的提问技巧[J].品牌 (理论月刊) , 2010, (03) .

电视采访稿 篇5

紧紧抓住产业培育和升级两个环节,大力发展 “三大产业”,全力打造武威区域发展的主导产业

中共武威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肖庆平

在省委十一届七次全委扩大会上,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陆浩郑重提出了“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的区域发展战略和“五个大幅度提升”的奋斗目标。这是对甘肃省情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基础上做出的凝聚发展力量的区域发展战略决策,是加快甘肃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思维、新探索和新举措,不仅符合甘肃区域发展的实际,而且对推进甘肃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和操作性,更对加快武威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面对武威的人口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传统发展模式与结构效益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的现实,武威究竟如何加快区域经济发展。我们在进一步分析比较优势和发展潜力的基础上,认为紧紧抓住产业培育和升级两个环节,大力发展“三大产业”,全力打造武威区域发展的主导产业。武威选择什么样的主导产业,才符合武威实际,才能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根据武威农副产品资源优势突出,食品工业前景好、关联度高,土地和光热资源丰富等比较优势和食品工业、能源工业、化工工业具有良好产业基础的现状,必须强力推进食品工业,大力发展能源工业,培育壮大化工工业,着眼于培育壮大产业,不断提高产业集中度,把经济增长的方式不断转向依靠技术进步和提 高效率上来,提升产业升级。根据这样一个基本思考,我们的具体举措:一是强力推进食品工业。突出抓好酿造业、啤酒麦芽业、马铃薯加工业、畜产品加工业、面粉加工业等几个行业,进一步壮大食品工业实力,把武威建设成为国内有影响的食品加工基地和省内具有明显优势的食品加工制造区域。要依托威龙、达利、天祥肉类等龙头企业,带动全市食品工业做强做大。特别要扶持壮大葡萄酒产业,走“小群体、大规模”的路子,力争到2012年建成10万亩酿造葡萄基地,使全市葡萄酒产量达到7万吨。同时,着力新建一批、壮大提升一批食品工业,真正使武威食品工业发展转向依靠提高效率和技术进步的增长模式上来。通过3年的努力,到2012年,培育销售收入上亿元的食品工业企业11户,销售收入过5000万元的13户,销售收入过1000万元的54户,全市食品工业增加值达到49亿元,比2008年翻一番,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49%,从业人员达到4万人,新增税收1.5亿元。二是大力发展能源工业。加快武威金太阳新能源高新技术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新型太阳炉生成1万吨多晶硅、1000MW光伏发电和10MW光热项目建设,尽快把武威金太阳新能源高新技术集聚区建设成我国重要的新能源基地。同时,加快发展红沙岗等煤炭工业,合理开发大通河、西营河、杂木河水利资源,加快推进热电联产、火电、矿区坑口电厂项目的论证、争取、立项和审批进程,积极发展风电,通过3年的发展,到2012年,全市能源工业增加值达到13.6亿元,比2008年翻一番,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13.6%,新增税收2.5亿元。三是培育壮大化工工业。尽快解决荣 华集团生产经营中的诸多问题,大力发展玉米淀粉前项产品,把荣华建成西部地区最大的生物化工基地。以古浪鑫淼公司和苏州申华实业公司为依托,积极开发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下游产品,拉长产业链,壮大精细化工。以普安药业、药物碱厂、泰康制药等医药企业为基础,积极仿制市场空间巨大的国内外专利到期药物,发展新型高效广谱抗菌药物,不断做大生物医药产业。同时适度开发煤化工产业,扩大化肥制造业和农药制造业的发展规模。通过培育壮大化工工业,力争到2012年,全市化学工业增加值达到4.8亿元,比2008年增长50%,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4.8%,从业人员达到1.1万人,新增税收3000万元。

电视新闻采访的提问技巧研究 篇6

关键词:电视新闻;采访技巧;注意事项

中途分类号:G7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2-00093-02

1.前言

作为一名电视新闻方向的工作人员,我们时时刻刻都是在和采访者之间进行沟通,因此我们必须注意自己所提问的方式,既应该保证相关的新闻热点能够包含在内,又要尊重当事人的回答,向公众如实的展示采访的成果。但是在实际的采访过程中,我们对于采访过程中提问的技巧和话语没有过多的进行研究,使得采访的质量受到了影响。新闻采访是否能够顺利的进行,最终得到的采访答案是否行之有效,对于我们的电视新闻来讲非常重要,而进行新闻采访的过程,就需要我们的相关工作人员和采访者进行接触和沟通,这其中所蕴含的提问技巧也非常值得我们研究。

2.电视新闻采访的重要性及表现形式

2.1电视新闻采访的重要性

很多新闻工作人员在进行采访的过程中都会发现,自己的问题可能会使得被采访人员不便作答或者是提问的指向并不明确,因此我们在实际的采访过程中要注意自己的采访问题,使之更加容易回答。一般来说,工作表现比较优秀的采访人员在采访过程中只是提问几个问题,并没有过多的话语参与到采访之中,将重点放到了倾听采访者的声音上面,这是一种成功的提问方法。怎样实现这样的采访情况,就成为了我们研究新闻采访技巧的一个重要推动力,通过研究这个方面,我们才能找到适合采访的方式和方法,最终有利于实现电视新闻采访的进步。只有采访人员在采访之前进行相关的研究,对这些内容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范围之后,我们才能更加顺利的完成采访过程。

2.2新闻采访的表现形式

采访的表现形式有很多,其中最常见的就是直接提问的方式。我们根据一个社会热点或者话题对民众进行采访,就应该开门见山的提出自己的问题,这样能够得出最为直接的结论,同样也比较节省时间。这样的形式对于一些知识水平比较高的人来说比较适合,毕竟他们的理解能力稍微要好一些,同时对于提问时间的要求也比较严格。我们直接将问题提出来,他们就可以针对这个问题进行回答,不管是直接的回答还是通过这个问题进行拓展,都能得到很好的采访效果。

还有一种方式也比较常见,就是侧面的进行提问。这种方式就是由相关的采访人员对被采访人设定一个场景或者有一个清楚明确的背景的时间段,这样就可以让被采访者在这个特定的环境中得到一些感悟或者启示等,从而顺利的进行采访。也有一些采访过程中会陈述一些与事实有一定出入的故事,激发人们发言的欲望,这样就可以顺利的推进新闻采访过程。

3.电视新闻采访中的注意事项

3.1采访前需要做好准备

很多专业的新闻采访的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总结出一个经验,就是我们采访的过程其实并不重要,最为重要的是采访之前我们需要做的相关工作,这才是采访的关键之处。得出这个结论看似不符合逻辑,实际上是很好的概括了我们新闻采访的工作情况。如果没有在进行采访之前就已经做好了相关的功课,查阅了很多相关的资料,我们在实际的采访过程中就不能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甚至对于一些不知道的情况我们也没有办法进行接下来的提问和回答,这都会影响实际的采访质量,因此我们说采访的时候并不是最为重要的,我们应该多多关注采访之前进行准备工作。

我国现在的电视行业发展越来越迅速,各个电视台都推出了具有自己电视台特色的访谈类节目,其中比较受到民众喜欢的访谈类节目包括《焦点访谈》、《鲁豫有约》等电视节目,这些都属于脱口秀或者是访谈类型的节目,因为其中提问的问题是我们民众比较关心或者感兴趣的,因此受到了广泛的好评。但是我们不能忽略掉他们这些节目的主持人才采访或者提问的环节之中的失误等问题。比如有些主持人采访明星的时候,会问到一些艺人父母的情况,但是很多年纪偏大的明星的父母都已经过世了,主持人仍然提出这样的问题,就会影响采访的氛围,形成一种尴尬的气场,而采访也进入了僵局。出现这种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主持人并没有认真的对这些问题进行之前的准备,就随口这样提问出来,既是对于提问的一种不负责任,对于热心的观众朋友也是一种伤害。

因此,我们采访人员应该在节目开始之前对提问的问题以及涉及到的相关人员进行了解,将采访的主题确定下来,明确我们进行采访的目标,使得提问更加具有目标性。在进行采访的过程中,采访人员也应该对采访的过程进行规划,到了哪个阶段提出什么样的问题,这都应该有所区别和不同,因而我们应该通过掌控提问的进度来确定采访的进程。

3.2了解采访者的心理

我们要想顺利的进行采访,需要明确采访者的心态和所面临的问题,设身处地的为他们着想,才能得到我们采访所需的结果,并将之呈现在观众面前。采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需要进行人和人之间的沟通,我们如果不能很好的理解他人,就不能实现沟通的顺畅。因此我们在准备了一些问题之后,应该将采访准备的重点放在当事人的身上,让他提供给我们更多的信息,这样才是采访进行的目标。

一些节目的采访人员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脾气和性格的人员,要想从他们这里得到更多的新闻内容,就需要采取合理的方式进行采访。比如在近年来比较热门的农民工话题上面,采访人员就需要关注自己的采访技巧。和农民工进行交流的过程一般不是非常的顺畅,他们沉默寡言,在这样的情况下怎样才能实现采访的目标,就成为了采访人员必须克服的困难。于是很多的采访工作人员放弃了言语方面的交流,直接在行动上做出表率,他们在几天的采访过程中都一直和农民工朋友在一起,这样就能够更好的感受和体会他们的生活,也就能够拥有更多的交流话题,这样再进行交流和沟通就会减少很多的障碍。

3.3选择合适的提问方式

在采访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采取的提问方式有很多,但这些方式的使用都必须建立在了解实际采访情况的基础之上,我们要根据实际的情况选择最为合适的提问方法。针对性格比较开朗活泼的人员,我们就可以直接进行提问,在他们回答之后还可以提问一些其他方面的开放性问题,这样能够很好的提升实际的采访效果。针对性格比较内向的人来说,需要我们设计好采访中提问的步骤和环节,回答了相关的问题之后,可以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深入的挖掘,能够得到更多有效的信息。如果我们没有根据实际的情况而选择了不合适的提问方式,最终的采访结果是会非常让人失望的,而且这样也会使得采访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导致双方都感觉非常的紧张。

不仅如此,我们还应该注意在实际的提问过程中应该减少提问上的失误,尤其是一些比较笼统或者模糊不明的提问问题。一些采访人员在采访的时候会用“是”或者“不是”来进行提问,这样给予接受采访的人员能够自由发挥的空间较小,他们只需要按照你这个思路进行肯定或者否定的回答就完成了,没有其他能够拓展的地方,这样的提问方式是比较失败的。因此我们应该采取比较具有内涵的提问问题来进行采访,让他们既能回答问题,又可以没有压力的进行这个阶段的采访。

4.小结

新闻行业是一项特殊的行业,承担着向公众传达真实消息的责任和义务,因此我们只有在进行实际的采访之后,才能更好的做好我们的电视新闻节目。相关的工作人员也应该明白采访对于新闻工作的重要性,掌握提问之中的技巧,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准,促进新闻行业的快速发展,做出受到广大人民欢迎的电视节目。

【参考文献】

[1] 杨军,黄炎春.谈电视新闻记者采访的提问艺术[J].理论观察.2012(02):11-12.

[2] 甄陈.浅谈新闻采访中提问的技巧[J].科学咨询(决策管理).2011(02):13-14.

电视新闻采访技巧 篇7

电视新闻采访作为一种采访类型,有别于广播、文字等其他采访形式,其个性十分明显。第一,现代的采集手段;第二,独有的采访形式;第三,形象画面的报道,要注意避免万能画面,捕捉具有特征和个性的现场;第四,特定的思维方式,即蒙太奇思维方式,连续画面的形象思维,能够在特定的现场环境氛围中引出信息,给人以不紧张、事先没有摆布的真实感,不允许使用深奥难懂的语言。作为口头叙述或采访问答的语言,要简洁、通俗、易于理解;第五,画面、声音和文字是电视新闻的综合表现形式;第六,特殊的工作方式,电视记者要有集体协作精神,记者、摄像、灯光、主持人、录音等作为一个采访小组,协同一致才能出色地完成任务;第七,复杂的工作环境,记者必须熟悉从线索、采访拍摄到播出的每一个环节。

由于电视新闻具有如此多的个性,操作难度也远大于广播和文字采访。因此,电视采访的技巧就非常重要。

其一,记者要具有职业修养和专业素质。新闻敏感、知识阅历、政治素质、社会活动能力都要具备,还要有技术、心理和身体素质、平等和竞争意识也要多加训练。协作又要保证作品质量,快捷又要避免错失良机,爱护机器又要保证采访顺利,还要勇敢顽强,不怕牺牲。

其二,避免一些常见问题.比如避免“两张皮”、“满堂灌”和“一锅粥”的情况。“两张皮”是指画面和文字没有有机结合,画面讲画面的内容,文字讲文字的故事;“满堂灌”是指把电视当作宣传工具,用大量的文字语言说明画面,呈现事实采用说教和灌输的方式;“一锅粥”指大量采用现场声而不加文字解说,貌似完全真实地呈现给观众,其实是不加选择地堆砌,浪费观众时间。这些问题都十分常见,在实际操作中要尽力避免。

其三,提问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利用各种资源了解采访对象。分析访谈对象,明确采访目的,把最好的表现机会留给对方,选择关键人物和典型人物访谈。注意分析不同采访对象的心理,根据身份、性格、爱好等情况设计问题,扬长避短,利用好每一个可以提供新闻线索的机会。与采访对象进行镜外交流,拉近心理距离,花时间用日常生活的口吻同采访对象交谈,让他们做好心理准备,可以拉家常、开玩笑,消除陌生感。此外,善于设计问题,好的问题可以把握采访主线。另外,需要注意的是,采访的“一次最佳”原则非常重要,一次采访不会使被采访者产生厌倦感,具有即兴采访的独特光彩。

其四,提问的技巧也不可忽略,从发问到追问,再到发展问题深化主题,其中蕴含着许多技巧。发问时,或开门见山或迂回提问,巧妙地处理敏感微妙的问题;追问多见于即兴提问,表现在逻辑关系上为递进关系的问题。追问时要特别注意语气和态度,避免态度过于生硬而显得刁钻或故意刁难,引起被采访人的不悦。避免采访中带有个人情绪或倾向,容易失去新闻采访应有的客观和冷静,也不利于新闻事实的进一步挖掘。

发展问题和深化主题时,要迅速分析判断出正在进行的话题是否已经被充分挖掘.有没有再深入下去的必要,迅速判断出采访对象的回答中有没有预定话题之外的更有价值的线索,必要时打断谈话,转换话题。调整提问方式的方法主要是具体化和词类替换,避免太专业化、文言或生僻的词语,调整用词用语。激将法通常用于被采访人“无可奉告”时,巧妙应用激将法,没准可以获得想要的答案。

其五,在运用电话采访和隐性采访等特殊采访方式时,有几点问题需要注意。隐性采访时要注意安全。隐性采访是指出于特定原因,不申明采访目的,不公开记者身份的隐蔽采访,适用于以下几种情况:避免镜头前的紧张和不自然;拍摄社会不良现象和不道德行为;取得第一手资料的认证性,抓取罪证;要取得特别效果的正面报道。

记者在做隐性采访时,要具备强烈的法制意识,不能滥用采访权;具备人文关怀精神,关注弱势群体;要学会在采访中保护自己及录音录像设备;进行暗访调查,要学会与公安、工商、海关等相关执法部门配合。

电话采访与隐性采访都是特殊的采访方式,相较于纸媒,电话采访在电视领域呈现的作用尤其大。在报道突发新闻事件时,设备无法及时到位,这时可以应用电话采访;做国际新闻耗资巨大,为节省资金,多用电话采访;隐瞒记者身份以获取真实情况,以及事件当事人、亲历者等受访者不愿出现在镜头中时,都应该用电话采访。

电话采访主要是演播室电话采访和电话隐性采访,有时沉默也是信息。要注意以下几点:精心选择受访人物;认真准备采访提纲;以电话那端现场情况为核心;要保护对方隐私以及控制时间。

电视新闻采访初探 篇8

新闻记者在新闻采访活动中,要运用新奇巧妙而又灵活多变的的访问方法,这就是新闻采访技巧。新闻采访技巧是许许多多新闻记者成功经验、失败教训汇集起来,它是记者获取新闻素材、了解事实真相的重要方法之一,是采集真实材料、打开真相之门的一把钥匙,加以概括、提炼的结果。记者在采访中担当的是一个问询者、探询者、提问者、记录者的角色,这是采访工作的实质。采访是一门艺术,是获得新闻的基本手段。成功的采访会为节目锦上添花。其中所要用到的一些技巧,是要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摸索才能掌握的。只有善于总结,勤于积累,根据不同情况灵活应用各种采访技巧,才能出色完成采访任务

精心筹划,做好采访前准备

在采访前,要先对采访对象有所了解。先查看一些有关资料,通过事前走访有关部门或人士,对采访对象做一些了解。将现场采访的文字记者、摄像记者在同一时间内,按照各自分工的不同,组合成采访团队,完成采访工作。在事前沟通中,获取责任当事人相关资料、体貌特征等方面的相关信息,才能在现场采访中获得圆满成功。在有充分调查准备的基础上进行采访,往往能唤起被采访者的信心、激情,使采访更顺畅,采访结果更富有成效。

新闻的前期采访

首先,要做好准备工作,也就是静态采访。其次,要善于提问。在这一环节要把握三个原则:目的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和细节性原则。记者要明确自己采访的目的,根据目的去设计问题,不要漫无边际地泛谈。提问的针对性包括关键人物和报道思想两个方面。再次, 每一位受访对象的身份、个人修养、地位不同,都会影响到记者采访时的心理状态。要善于调节和控制心理和情绪, 始终保持平和冷静的心理状态,善于和各种类型、不同性格、不同身份的采访对象打交道,机智灵活地处理各种突发事件,采访工作是记者与采访对象双向相互交流的活动,记者的言谈举止、情绪都会影响到采访的效果,圆满地完成采访任务。要想达到理想的采访效果, 记者必须和对方建立起良好的心理沟通桥梁,取得采访者的信任,降低采访对象的心理戒备。

采访的一般方法

采访是一门艺术,是获得新闻的基本手段。新闻采访记者所应具备的最基本的职业素养是在采访提问中要增强感染力、吸引力、亲和力,坚持以人为本。提问得当可以使采访过程顺利完成,被访者全力配合默契,取得较好的采访效果,创造出良好的采访氛围,并且可以融洽双方和谐关系,创造一种良好的采访气氛。提问的技巧归纳起来有三种形式:正面提、侧面问、反面激三种。提问采访的基本形式大体分两种。开放式提问和另一种是闭合式提问。要灵活运用采访的方法,采访的方法一般有一般性采访、隐蔽性采访和即兴采访。采用恰当的采访方法,可以使大大增强了记者采访的真实感、生动感、现场感、亲切感和观众的参与感,观众产生见其人,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正是新闻所追求的真实性。

要全面真实地掌握事实的真相

记者在新闻采访的过程中,要尽一切可能走进采访的第一现场。离新闻现场越近,就越贴近真实,新闻的价值越高,这已经是新闻记者们达成的共识。把新闻发生事件现场直播、同步报道是最高境界。作名一名新闻记者,要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要具有清晰的思辨力和政治敏锐性,坚持“事实第一性,报道第二性”的观念,要忠于事实的本体,坚持正面宣传,把握正确的与舆论导向,坚决杜绝失实报道和虚假新闻。

采用“全感采访”来增强采访效果

“全感采访”的含义就是新闻记者要深入现场一线,运用全部器官如耳朵、鼻子、眼睛、舌头等去全面感受, 通过触觉、味觉、视觉、嗅觉等去感受新闻事件,对人物、场景、事情经过进行全面了解,感受深同。采用“全感采访”的方法不仅可以捕捉人物形象、新闻事件、活动情节所透析出来的崇高的思想境界,而且可以获取新闻事件及人物活动的基本情况,“发掘和掌握事实的真相”就是“全感采访”的目的,所以,新闻记者只有亲自感受,亲临现场,才能捕捉到真正的第一手材料。

总结

电视主持人采访 篇9

一是打消被采访者的防备心理, 使其说出真相

记者采访是一种信息收集的过程, 还是一种情感交流的过程, 通过交流, 可以增进双方的感情、挖掘内心世界, 要从语言交流的层次上升到心理交流的层次, 从而取得被采访者的信任。为了获得真实的新闻信息,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一定要学会察言观色, 通过语言和表情准确把握其心理, 从而判断获取的新闻信息是否真实, 如果发现被采访者对新闻信息有所隐瞒或者是没有说实话, 记者就要运用新闻采访技巧, 从心理角度展开攻势, 消除被采访者的戒备心理, 使其说出新闻真相。

每年金榜题名时, 都有许多品学兼优的学子因为家境贫寒阻挡了求学之路, 然而却因为面子和自尊问题, 在接受记者采访之时隐藏了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以今年7月份我台采写《圆梦大学》之雷彩霞的求学故事为例, 首次见到雷彩霞的时候是在罗源县碧里乡西洋村, 一栋十几平方破旧不堪的瓦砖房里, 与父亲相依为命的彩霞, 以乐观活泼可爱的性格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第一印象, 得知记者前来采访她的求学之路时, 她积极地向记者介绍了她的学习方式、学习生活、学校环境等等, 当记者提及她的家人和成长历程时, 彩霞总是笑着含糊地回答记者:他们过得很好。为了探寻彩霞背后的故事, 记者开始寻找与父亲、家庭环境有关的话题, 与彩霞进行沟通、交流、互动, 和她成为知心朋友, 进行浸入式采访。随着采访的渐渐深入, 故事的真相也渐渐浮出水面, 起初彩霞所说的“我们过得很好”, 只不过是表面的乐观罢了, 事实是, 彩霞早在七个月的时候就被亲生父母丢弃, 是奶奶捡回来并一手抚养长大的, 所以现在的父亲是她的养父。奶奶早逝, 彩霞很早就跟养父相依为命地过着艰苦的生活, 由于养父嗜烟酒如命又体弱多病, 长期以来, 父女俩都是依靠低保金维持生活, 而如今, 彩霞能够以505分的优异成绩考取厦门大学至诚学院, 是因为她渴望通过知识改变自己坎坷的命运。这篇电视专题播出之后, 寒门学子刻苦求学的感人故事引起了社会上爱心人士的广泛关注, 大家纷纷伸出援手帮助寒门学子圆梦大学。

在采访雷彩霞的过程中, 记者通过观察彩霞的生活环境探寻其父亲的身体健康情况, 逐渐深入地了解其过往经历和内心世界, 并在轻松的采访氛围中消除其心理戒备, 使得彩霞说出了自己背后感人的故事。

二是保持中立的态度, 确保报道客观公正

事件背后的真相总是隐藏得很深, 交错复杂, 不轻易被发现, 记者要想得到真相, 一定要对事件反复调查, 收集更多被采访者的信息, 在弄不清事情真相的时候, 不能带有个人感情, 要时刻保持客观的态度。

2014年9月初以来, 我县碧里乡 (福建罗源湾碧里海域) 碧里、梅花、廪头等8村发生鲍鱼死亡现象, 养殖户损失比较大。鲍鱼死亡后养殖户一致认为, 由于钢铁厂、码头、华东船厂等企业排污, 导致海水中溶氧偏低, 是造成鲍鱼死亡的原因。对于该事件的报道, 记者一定不能存在个人倾向性, 单纯地听取村民自己总结的结论, 如果记者带着自己的主观心理进行采访, 就会逐渐将被采访者的语言拉向自己的倾向方向, 使新闻报道片面化, 从而降低了新闻的真实性。记者的本职是做好客观公正的报道, 如果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偏信一方, 或是断章取义, 得出结论的可信度自然会降低, 严重的还会给社会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

三是多方收集信息源, 求证信息的真实可靠性

收集信息源是量变的积累, 只有多方收集、求证, 才能从量变到质变, 获得真实的新闻信息。因此, 要想获得新闻真相, 就必须多方收集相关信息, 并对信息的真实性进行详细考证, 才会最终获得新闻真相, 这和记者的新闻敏锐度有关。有的记者在采访新闻事件时, 只是随便选取一位公众, 让他发表意见, 也不考虑这位公众是否具有代表性, 这样采访出来的新闻可信度就会较低, 因为不同职业的人在同一场合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和思考方式, 如果只以单一观点进行报道, 会误导公众, 对公众造成伤害, 这就需要记者选择的采访对象必须具有典型代表性, 并多方求证、综合全部信息, 再最终得出新闻结论, 以确保结论的真实性, 这是记者最基本的职业素养。

针对罗源鲍鱼死亡事件, 我台记者在采访过程中走访了鲍鱼养殖场做全面、深入的调查, 了解鲍鱼死亡的情况, 并找到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养殖户, 认真倾听养殖户的心声, 同时向政府有关部门和专家了解对鲍鱼死亡事件的说法和看法。通过这样浸入式的新闻采访, 记者得到第一手资料:罗源县政府高度重视群众对鲍鱼死亡原因的质疑, 由市海洋与渔业局带领的专家和技术人员现场监测调查得出——“高密度养殖、高温、低溶解氧”初步结论后, 为了提高鲍鱼死因结论的权威性, 又分别于9月5日、10日邀请集美大学、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权威专家, 以及省近岸海域环境监测站技术人员到养殖区开展调查和取水采样, 并委托莆田检测机构进行权威检测, 专家组最后得出结论——“持续性高温、低溶解氧”是造成鲍鱼死亡的主要原因, 而且与工业有关的6项金属元素在监测点的海水里均无超标。事件虽然已有相应的结论, 但是作为记者还应该深入了解村民对政府和专家得出结论的看法, 同时还要进一步关注政府有关部门为此采取的措施。为此, 我台还播出了群众表达诉求应依法依规、罗源县积极应对鲍鱼死亡事件开展救灾工作以及引导罗源湾海域渔排养殖户转产转业等多篇后续报道, 这些后续报道是记者采访中通过多方收集信息、求证、深入了解之后, 呈现给公众的客观事实和不失平衡的报道。

浸入式新闻采访在电视新闻采访中操作性强, 但是有一定的难度, 特别是像鲍鱼事件这种关系养殖户利益的新闻, 一定要在收集信息资料时保持中立的立场。杨福书作为《环球企业家》杂志的主编, 他说过, 对待新闻业务要有认真、严肃、务实的态度, 进行新闻采访时, 至少收集三个信息源才能说明你的报道具有可信性, 因为人对事物具有不同的看法, 自然会对事实有不同的解读, 所以记者在收集信息时, 尤其是来自人的信息源, 要多方求证, 收集更多的信息源, 才能确保新闻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结束语

新闻采访是新闻报道的基础, 为了防止出现新闻失时报道、确保新闻的公信力, 需要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巧妙运用浸入式采访方式, 增强提问技巧, 多收集样本信息, 多方求证, 从不同的视角挖掘到更加真实的新闻, 纰漏新闻背后的真相, 同时还要在采访过程中多和被采访对象沟通, 提高采访质量, 保证所获取信息的真实性。

参考文献

[1]刘庆春.基于新闻采访特征分析的采访技巧探讨[J].科技传播, 2011 (4) .

[2]王南.新闻敏感在电视新闻采访中的重要作用[J].新闻传播, 2013, 03:263.

[3]李伟华.浅析电视新闻采访中质疑性提问[J].新闻传播, 2013, 08:322.

电视新闻的采访策略 篇10

电视新闻采访存在的问题

1.脱离新闻现场, 抓不住重点

提问是新闻记者采访中运用的最常用和最基础的采访手段, 所以提问的质量和效果直接影响着新闻采访的质量和效果。但是在诸多电视新闻中, 却常常出现一些脱离新闻现场让人不知所云的提问。这一方面与记者缺乏采访经验和技巧有关, 忽略了从新闻现场的情况出发, 盲目的照搬事先准备的采访提纲, 不能根据实际情况做及时有效的调整, 使得提问脱离新闻现场, 不能准确的反映新闻事件的核心内容;另一方面是因为记者不能及时与被采访对象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 这往往与记者缺少事先沟通有关, 对采访对象的采访显得突兀不堪。例如, 之前央视新闻以“你幸福吗?”为采访问题, 很多采访对象的回答显然没有理解问题, 所以出现了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答案。

2.提问程式化, 缺少细节观察

电视新闻采访有其一般规律, 这为记者进行采访提供了基本的依据, 在长期的工作中, 记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但也养成了一些程式化的不良习惯, 经常问一些常规性的意义、设想、预期等的问题, 而不能结合不同采访事物或采访对象做积极有效的调整, 使得整个采访过程落入俗套, 缺乏创新和吸引力, 将采访的效果大打折扣。

电视新闻采访的技巧运用

1.多角度提问, 挖掘深层信息

新闻事件的发生其背景和反映的问题往往涉及多个方面, 具有复杂性和独特性, 要深入事件内部才能全面、客观的展现新闻事件, 这就要求记者不要浮于事件表面, 不能仅凭一方面的采访对象的一面之词, 而是要从新闻事件多角度出发, 广泛收集不同采访对象的观点和看法。对于一些调查性新闻报道, 被采访对象往往存在戒备心理, 不愿意倾诉或者刻意的回避问题。记者在采访中就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寻找突破口, 以易于接近被采访对象的问题切入, 在取信于被采访对象后, 再深入展开采访, 同时, 尽量与被采访对象多方展开对话, 达到挖掘事件真相的效果。好的新闻采访不能能够从被采访对象中获得有效信息, 而且能够刺激被采访对象的倾诉欲, 在与记者的积极互动中展开, 达到好的采访效果。

2.借助肢体语言, 增强沟通感

被采访对象被带入采访环境中往往需要一定的适应时间, 在这个过程中, 记者或主持人是主, 被采访对象是客, 记者采访与主人接待客人有异曲同工之妙, 主人既要平易近人又不失身份, 新闻记者或主持人既要亲近采访对象又要主导采访方向。记者或主持人在采访、访谈中可以适当的借助肢体语言, 辅助表达, 增强与被采访对象、嘉宾的沟通感, 带动现场气氛, 增强采访过程的互动性, 拉近两者的距离, 让采访在轻松愉悦的环境和气氛下进行。

3.注意倾听, 拉近与采访对象的距离

新闻作品要实现好的表达效果还要注意把握好采访的节奏和镜头的切换。这就要求新闻记者在采访中注意把握与被采访对象聊天时的节点, 既不能是采访对象滔滔不绝的长篇大论, 也不能是记者问了很多很长的问题, 采访对象用“是”“否”这样的简单词语回答, 就无法实现沟通的效果, 使得采访效果大打折扣。在前期的采访中要以沟通为主, 不要盲目的把问题全盘抛给被采访对象, 而是在沟通和倾听的基础上, 尽快找到被采访对象与新闻事件的主要关联点, 然后顺势切入把握关键问题。同时, 记者不要把主动权转移到被采访对象手中, 而是作为采访节奏和谈话方向的把握者, 有效引导被采访对象围绕新闻事件展开, 提高采访效率。

电视新闻采访的策略创新

1.创新报道视角, 优化逻辑思维

电视新闻采访与广播、平面不尽相同, 它还涉及镜头语言与记者的配合效果, 在目前的很多电视新闻中, 尤其是会议新闻、时政新闻, 往往采用类似、重复的表达方式和镜头语言, 不能满足受众对新闻“新”的诉求, 类似的报道看的厌倦和审美疲劳, 收不到好的传播效果。这就要求记者在新闻采访中创新报道视角, 优化逻辑思维, 以突破传统老套的叙事手段来展现新闻事件, 对于冗长的会议新闻进行精确提炼, 对于常规新闻能够走出就事论事的思维, 从简单的事件延展出具有普适意义的事件本质, 让受众在新闻报道中有不同以往的收获, 从而优化新闻报道的效果。

2.新闻报道事件化, 事件故事化

浅析电视新闻记者的采访技巧 篇11

关键词:电视记者 采访技巧

通常来说,电视记者在进行实际采访时,记者能有效获取报道内容的重要途径是提问,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采访意图和报道效果的是采访记者提问技巧的高低。为了可以确保观众在观看节目后形成强烈的共鸣,从而达到报道的目的,这就需要进行高质量的采访,同时,这样也将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开掘报道内容内在的价值,这样可以使得报道的内容更加深刻化、具体化[1]。

1、对记者自身素质的要求

通常来说,记者以用观念的形式认识和把握客观事实的主人身份从事新闻采访活动。就这项活动自身而言,采访活动的主体就是记者。不管你是哪种无媒体的记者,作为记者来说,就需要具有学、识、才三方面的修养,具体来说,就是除了具备科学的世界观和较高的政策水平和政治政府水平作指导以外,还有真知灼见、有学问,同时,还需要精通业务。

由于电视记者的业务需要和摄像机、话筒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以说,电视记者还需要具备控制现场的能力、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在镜头前随机应变的能力[2]。

在镜头前,电视记者如果想和采访对象进行交流,这就需要拥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样才可以确保对方充分明白自己的问题,也让电视机前的观众能听得懂自己的提问。在进行实际提问时,值得注意的是,在提问方式的选择上,尽量选择浅显易懂同时又有特点的,不仅要做到高度的概括,而且还应该注意对细节进行把握。

就新闻事件而言,通常来说,特别是突发性的新闻事件,经常会表现出较大的随机性,没有人可以预料接下来会出现什么事情;就采访对象的谈话来说,也表现出不确定性,同样,也没有人可以预料你的采访对象下一分钟会说什么话[3]。因此,要想做一个合格的电视记者,应该需要拥有控制现场和随机应变的能力,如果一个仅仅懂得照本宣科的人,肯定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电视记者。在进行实际采访前,有时记者虽然做了一部分的前期准备,但是到了新闻现场后,会发现有些事情可能会和自己的预想不太一样,甚至出现明显的矛盾,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记者能够进行从容的进行应对。

2、在进行实际采访前,应该尽可能地做足准备工作

在进行一些重大策划报道、技术性强的报道,以及名人访谈时,在进行实际采访前,一定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第一,为了能够更好的判断哪些资料是有价值的,这就需要大量查找相关资料,充分利用网上搜索等方法,这样就可以找到采访对象的所有资料。第二,为了能尽可能的做到“不打无准备之仗”,这就需要拟订好采访提纲,按照目前已经掌握的材料,同时,进一步结合自己需要得到的内容,对采访完的提纲进行进一步的制作。当然,一旦出现不充分的准备时,这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对采访效果起到不利的影响,如果情况严重的话,可能会直接造成尴尬的局面[4]。

3、采访过程中的技巧运用

3.1创造和谐平等的交流氛围

采访者与被采访者,通常来说,双方的权利是对等的,所以说,在进行实际的采访活动过程中,这就需要与被采访者充分利用以平等交流的方式来进行。然而由于不同的采访对象,相应也就出现了不同的谈话气氛。在进行对名角采访过程中,一旦出现过于随便的言语,过于简单的称呼,没有把名角称呼为“老师”,这就会在很大程度上给人造成浅薄、缺乏素养的印象。这就会直接导致名角们出现轻视,不信任感,甚至说产生不愿与其深入交谈的现象。正因如此,在进行实际采访名角时,大家应该态度谦卑。反过来说,在对普通戏迷朋友进行实际采访过程中,考虑到他们很少接受采访,难免会在镜头面前出现紧张的情况,这时就需要记者不断调整自己的状态,不能过于重视言谈举止礼仪和提的问题过于文绉绉,这样将会直接拉开与被采访对象的距离,为了使得他们感觉到亲近,对普通的戏迷可以称呼成“伯伯”、“叔叔”、“嬸婶”等,是他们最容易接受的,同时,在与普通戏迷进行进一步的交谈过程中,尽可能的使用地方方言和戏迷易于接受的语言。

3.2寻找兴趣点、逐渐深入

通常来说,采访对象有着不特定性的特点,这就直接造成记者在进行采访时,不能对被采访对象进行选择。比如[5]:在进行《秦之声》栏目组的采访过程中,戏曲界的一些名角往往会被采访到,这里由于这些名角得到了观众的掌声和来自社会的赞誉声比较多,因此,在受到记者采访过程中,往往容易表现出对不十分愿意配合的情况。当然,这里有部分的名角通常会表现得较为配合记者的采访,这样整个采访过程也就显得较为轻松。当然,不可否认,还是会存在一部分名角不十分愿意配合记者的采访,当记者碰到这样的情况时,为了能够尽可能的激发出被采访者的访谈兴趣,记者只有尽可能地去寻找被采访者的兴趣点,在前期的准备工作中尽可能的做完整一些,这样将在很大程度上缓解这部分名角排斥记者采访的态度,然后,利用进一步交谈的机会,慢慢的深入到主题,最终,完成核心问题的访谈。

3.3增强随机应变能力

在记者进行实际采访过程中,一般来说,记者应该先准备一些问题,然后在采访过程中按顺序的进行提问,然而,经常会出现一些难以预料的情况,特别是对一些名角进行采访,考虑到这些名角经常接受采访,这样就容易掌握记者惯用的采访技巧,甚至说知道你采访前的准备工作,目的是想让他们回答什么,正因为这样,有时这些名角会反过来为难记者,一般来说当遇到这样的情况时,这就容易出现记者采访陷入困境的局面,在面对这样的问题时,就需要记者具有较强的随机应变能力。首先,记者需要进行仔细的观察,通过被采访者的表情及语气来改变采访切入点。当然,在很多情况下,不能及时找到很好的方法进行处理时,这时就可以选择倾听的方式,以不变应万变。这主要是由于倾听是营造和谐的有力武器。同时,倾听也是对采访对象的一种尊重态度。就这些名角而言,不会有人愿意处于被支配的地位,这些名角尤其重视他们在电视上的形象,不愿意形象被矮化。倾听可以看做请被采访对象打开言路的一种期待。记者的倾听会逐渐为这些名角培养起美妙的成就感,他会认为你是一个愿意倾听他故事,愿意接受他思想的人,会滔滔不绝的说出他们的想法,这正是普通观众想要听到的,这样就可以化解刚才的意外状况。

4、结论

总之,一个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和深入扎实的工作作风,是老一辈工作者给我们留下的巨大的财富。在记者进行职业活动过程中,一个十分最重要的环节是,在进行实际采访时,需要讲究技巧、方式、方法。如果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记者,就必须掌握各种采访的技巧和方法,并进行灵活的运用,此外,还应该加强学习,视野开阔,关心政策,阅历丰富,并具备纵横驰骋的思考能力和敏锐的新闻捕捉能力。这就要求记者深入生活实际,深入到群众中去,时时将自己处于采访的环境中,事事留心,勤于积累。只有这样才能采访到真正具有新闻价值的材料,写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新闻作品。

参考文献:

[1]王前.新闻采访的提问要素[J].记者摇篮,2009.4.

[2]公强.说说新闻采访的提问技巧[J].新闻传播,2009.4.

[3]汪蕾.浅谈电视新闻采访[J].青年记者,2008(10下).

[4]王家彬.采访提问的技巧[J].记者摇篮,2009.6.

电视新闻采访技巧研究 篇12

1. 电视新闻采访前必要准备

电视新闻记者在进行新闻的采访时应该要对采访的内容、采访的对象有一定的了解, 这样在采访时才会临危不乱, 提出有价值, 有深度的问题。例如:在进行像“汶川”大地震这样的严重灾情的采访, 采访者一定要对这个地区发生的情况有一定的心理准备, 预计地震的情况, 这样在进入灾区进行采访时才不会感到慌乱, 所以一名优秀的新闻采访者应该学会充分了解新闻事件发生的背景资料, 它发生的前因后果, 不能采访者“想当然”地理解新闻或因为提高收视就对新闻造假。如果是对某个人进行采访时, 要对被采访者的身份、地位、职业、社会背景、个人爱好等等都做出充分的了解, 这样在采访时提出的问题才不至于会空洞, 在采访时要采访人民群众想要知道的重点问题, 这样才会提升观众看新闻的兴趣。

例如:河北电视新闻采访了刘骁悍巡视员, 在采访的时候向刘骁悍巡视员提出了“药安食美”社会共治平台研发与建设的问题, 这个问题可以说是现在人们较为关注的问题即食品卫生安全的问题, 可以看出采访者在采访前进行了充分的准备, 并根据人物的特点提出问题, 而问题又是人们现在关注的重点, 所以要想进行有益的采访, 事前的了解是十分重要的。

2. 电视新闻采访中的提问技巧

电视新闻的采访环境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它使新闻的内容更加的丰满。要想使电视新闻更加具有吸引力, 采访者的采访技巧是其中的关键, 而提问技巧更是不容忽视的, 对于采访中的提问, 首先, 要采用适当的提问方式, 例如:在采访开始的时候, 可以采用闭合式的提问方式, 这样可以减轻被采访者的紧张情绪, 在被采访者渐入佳境的时候可以采用开放式的提问方式, 这时可以调动被采访者的热情, 使采访的内容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采访本身就是一个互动的环节, 所以开放式的提问更利于提高采访的质量, 提高新闻的价值。其次, 提问要提得有度, 即对提问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把握, 例如:在对国家的公职人员、学术专家等进行采访时, 因为他们的地位较高, 见多识广, 所以提问的问题一定要具有深度和内容, 这样会让他们感受到你对他们的尊重, 并且提问的方式也可以直接采用开放式的问法, 让他们讲出自己的想法。最后, 在提问时一定要结合具体的情况进行提问, 对于突发的情况, 例如被采访者紧张说不出话时, 一定要对他们进行引导, 给他们一些闭合性的问题让他们进行情绪的缓解。作为一名电视新闻采访者, 提问是其中一项重要技巧, 采访者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使采访达到较高的水平。

3. 电视新闻采访中的应用技巧

3.1 营造温馨和谐的谈话氛围

采访人员学会营造温馨和谐的谈话氛围是采访成功的关键, 所以为了营造这种氛围, 采访者就必须要学会与人进行真诚的交流, 即让人们感到你的尊重, 你的真诚, 并且在谈话过程中迅速的适应对方。电视新闻采访和其他新闻采访的不同, 便是被采访者必须要面对镜头和话筒, 这对一些有身份地位的人造成的压力可能会小, 但对一些普通人会产生很大的压力, 所以为了减少被采访者的紧张情绪, 采访人员应该采用温和的方式, 一步一步地引导被采访者打开心扉, 通过聊天的方式, 亲和的笑容来拉近和被采访者之间的距离, 通过营造一种温馨和谐的氛围可以使被采访者快速的进入角色, 打开心扉, 这有利于采访的进行。

为了营造温馨和谐的气氛, 采访者的提问方式也是一个关键的问题, 采访者可以对被采访者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和闭合性的问题, 第一开放性的问题, 例如:“您对这件事情有什么看法”, “对于这样事情有什么更好的解决办法”等, 这样的提问方式会使被采访的人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所以这样的提问一般放在被采访者渐入佳境以后, 希望可以进行更多的讲解自己的想法的时候, 这时候提问会使采访更加具有深度。第二闭合性的问题, 即采访者提问, 而被采访者只有回答“是”或“不是”就可以, 这样的问题一般放在采访的开始, 这样会减轻被采访者的压力, 尽快地引导被采访者进入采访。所以营造和谐的氛围, 采访者问问题的方式也是一个重点。

3.2 采访人员的个人魅力

3.2.1 采访人员自身的综合素质

采访作为电视新闻中一项重要的环节, 对采访人员的素质要求是比较高的, 虽然, 人们在镜头前看到的都是新闻记者的风采, 但是不能否定的一点就是采访者在幕后的默默付出, 一个好的新闻采访者应该要学会找到好的新闻素材, 并且根据具体的人或事提出有针对性, 有目的性的问题, 这样会使电视新闻更受人们的喜欢,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 人们的素质水平也在不断地进行提升, 所以作为一个采访者也应该不断地充实自己, 提高自己的采访水平、紧跟时代的步伐向人们传递新内容, 新思想。作为电视新闻采访者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是十分重要的, 这会使采访者更适应时代的发展, 人们大众的需求。

3.2.2 采访人员的知识储备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快速发展的时代, 人们对新事物、新内容传递的速度越来越快, 所以人们对电视新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这就要求新闻采访人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因为新闻采访人员每天要面对不同地位和不同身份的采访对象, 所以一定要及时地补充自己在各方面的知识, 并且对各方面的文化知识都进行一定的了解, 还要有会观察周围事物和人的眼力, 善于提出关键的新闻问题。

3.2.3 采访人员要有好的工作态度

作为一名采访人员, 要善于引导人们进行谈话, 因为采访者要采访被采访人的地位、职业等各不相同, 所以采访者在进行采访工作前要掌握采访和交流的技巧是十分重要的, 对被采访的人要具有亲和力, 并引导他们进行谈话, 作为一名采访人员, 也应该从内心深处尊重每一个被采访人员, 对他们的态度应该一视同仁, 不应该因为对方的地位、职业等而产生不同的对待态度, 采访人员应该不卑不亢、坦然自若, 这样才是采访人员的真正素质, 只有采访者具有正确的工作态度, 才会成功地完成采访任务。并且采访的态度要真诚, 要想让采访者表达真心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得到被采访者的信任, 所以采访者要和采访对象的心融合在一起, 这样才会走入采访对象的内心世界, 才会得到有价值的采访报道, 如果在采访的时候没有情感和思想的交流那么就失去了亲和力, 采访便会得到反效果。所以创造一个好的交流氛围也是十分重要的, 例如:记者在面对小区发生的问题时, 对产生矛盾的双方会用友好的方式进行采访, 积极地为他们提出建议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真正地走入到了人民群众的心里, 所以, 采访人员要学会重视自己的工作, 保持良好的工作态度, 积极地为人们群众服务。

结语:

电视新闻采访不仅仅是为记者本身收集材料, 也是向人民群众了解事实真相的关键, 成功的采访不仅会提升新闻的价值并且可以更好地带动观众的情绪, 如果电视新闻记者能够很好地提高采访技巧, 就可以提升新闻的价值, 让新闻变得更加优质, 这就是为什么现在电视新闻重视采访的原因。

参考文献

[1]陈欣, 浅谈电视新闻记者现场采访的能力[J], 新闻采编, 2005 (06)

[2]冯林, 电视新闻记者的采访技巧[J], 新闻窗, 2011 (04)

[3]范蓉, 胥爱华;电视新闻画面也要言“情”[J], 视听界;1997 (05)

[4]刘珊, 论电视新闻采访的提问艺术[J], 魅力中国, 2009 (25)

[5]杨芳, 掌握采访技巧是记者必备的基本功[J], 新闻传播, 2010 (07)

上一篇:社会语言学实验下一篇:春玉米机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