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玉米机械

2024-08-22

春玉米机械(共11篇)

春玉米机械 篇1

黄陵县位于陕西省延安市西南部, 属渭北黄土高塬沟壑区, 海拔为740~1 762 m, 年平均气温9.5℃, 年降水量平均570 mm, 年无霜期172 d。全县总耕地面积1.15万hm2, 农机总动力175 MW。粮食种植以一年一熟春玉米和冬小麦为主, 全年春玉米种植面积约0.53万hm2, 是典型的旱作农业区。

2006年, 黄陵县被农业部列为国家机械化保护性耕作项目实施县。2006—2008年项目实施以来, 重点推广了以一年一熟春玉米为主的保护性耕作技术。通过几年的示范情况证实, 春玉米保护性耕作模式, 既能节约成本, 又能增加产量, 能达到保护环境、节本增效的目的。

1 春玉米保护性耕作项目的基本概况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 2006年新建核心示范区面积666.67 hm2, 2007年新增1 333.33 hm2, 2008年新增0.2万hm2, 使核心示范区面积总规模达到0.4万hm2, 辐射推广面积0.1万hm2, 全部为一年一熟春玉米。3年累计推广保护性耕作机具469台。

2 春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

黄陵县春季干旱少雨, 风沙较大。根据一年一熟春玉米的种植特点, 当地借鉴外地经验, 以西农大为技术依托单位, 探索出了一条与自然条件、农业生产特点相适宜的春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新路子:前茬玉米留秆收获—秸秆粉碎还田—机械深松 (2~3年作业1次) —浅旋覆盖—免耕施肥播种—田间管理。黄陵县是渭北高原与陕北丘陵过渡区, 冬春季风沙大, 浅旋覆盖是保护秸秆不被风刮走的有效措施, 浅旋深度不超过8 cm。

3 对比试验概况

为了使保护性耕作技术在黄陵县大面积推广, 当地制定了对比试验工作方案, 建立了桥山镇道南村20 hm2示范田、桥山镇平天村13.33 hm2示范田。分别设立4种技术模式进行了对比试验, 即:整秆压倒蓄水—来年秸秆粉碎还田—免耕播种;秸秆粉碎还田—浅旋覆盖—免耕播种;秸秆粉碎还田—深松 (2~3年作业1次) —浅旋覆盖—免耕播种;机械深耕传统模式播种。定期进行土壤水分、养分、作物生育期、田间性状测定。

通过4种技术模式的对比试验, 秸秆粉碎还田—机械深松 (2~3年作业1次) —浅旋覆盖—免耕播种, 这种春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效果较好, 同传统模式种植玉米技术对比, 综合效果显著, 既可以节省劳力, 又能高产, 平均增产945 kg/hm2, 增幅10.5%, 平均增收节支1 593元/hm2, 土壤蓄水保墒能力较好。经测定, 土壤水分利用率提高8%。

4 技术规范及机具操作规程

一是玉米收获秸秆处理。10月中旬适时立秆收获, 然后进行秸秆粉碎还田和浅旋覆盖。秸秆覆盖量不少于3 t/hm2。浅旋覆盖表土处理可以保护秸秆不被风沙刮走, 是防止秸秆损失的有效措施。二是合理深松。11月中旬进行机械深松, 深度25~30 cm。间隔2~3年作业1次[1]。三是表土浅旋作业。秸秆粉碎还田后进行浅旋覆盖作业时, 深度不超过8 cm。四是免耕施肥播种。采用免耕施肥玉米播种机于4月中旬播种, 播深4~6 cm, 种子选用精选包衣种子, 播量45 kg/hm2, 施肥深度8~10 cm, 施二铵375 kg/hm2、尿素150 kg/hm2[2]。五是田间管理。做好杂草和病虫害控制, 一般在玉米出苗后进行, 经常观察, 发现问题及时对症防治。5月上旬、6月下旬进行除草作业, 采用化学除草与人工除草相结合的方法进行[3,4]。主要草害有田旋花、灰黎、反枝苋、马塘、狗尾草, 农户根据自身条件进行机械喷施除草剂, 并视杂草生长情况结合人工处理, 3年来主要使用的除草剂有草甘磷、克无踪、莠去津等, 除草效果较好。

5 效益分析

从项目的实施情况来看, 保护性耕作技术具有明显的保水、保土、培肥, 保护生态环境和节本增效的效果。

(1) 经济效益。

通过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 建成项目核心示范区4 180 hm2, 平均产量9 975 kg/hm2, 比传统种植增产945 kg/hm2, 增收1 323元/hm2, 节支270元/hm2, 共增收节支1 593元/hm2, 实施保护性耕作项目后, 为农民增加收入545.3万元, 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2) 社会效益。

由于实施保护性耕作, 促进了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应用, 实现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带动了农机化服务三产的发展, 拉动了农村内需。培育、扶持、发展了一批保护性耕作农机大户。项目实施提高了粮食产量和经济效益, 项目区群众生活条件明显得到改善, 对建设新农村、促进社会稳定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 生态效益。

具体表现: (1) 改善土壤团粒结构。通过秸秆残茬覆盖地表, 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而且减少土壤风蚀、水蚀、培肥地力, 抑制农田扬尘, 保护了农业生态环境, 推进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 降低了径流, 减少蒸发, 提高了土壤的蓄水保墒能力。有效地提高土壤养分含量, 玉米收获后含有机质1.154%, 速效磷15.9 mg/kg, 速效钾146 mg/kg, 速效氮67 mg/kg, 提高了肥料利用率 (表1) 。对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具有非常的意义。 (3) 避免了秸秆资源浪费, 减少焚烧秸秆污染造成的大气环境污染。同时产生了大量的农家肥, 减少了化肥施入量, 培肥了地力, 提高了土地产出率, 资源利用率, 发展了循环大农业, 有力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6 实施效果

根据县农技站的测定, 实施春玉米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可达到多方面的:可减少土壤流失;降低地表径流;减少大风扬沙, 保护生态环境;增加休闲期土壤贮水量, 提高水分利用率8%~10%;改善土壤物理性状, 增加土壤肥力;减少生产作业工序1~2道, 节约人畜用工20%~30%;提高产量9%~11%, 提高经济效益10%~15%。

注:测试地点在黄陵县桥山镇平山村, 取10 cm土层进行分析。

7 建议

(1) 改进免耕播种机械, 研制适应于陕西省渭北旱塬区域特点、可靠性较高、质量稳定、播种均匀的免耕播种机。在播种机上增设镇压装置, 稳定土壤墒情, 确保顺利出苗。

(2) 研究开发轻便、高效、用水量少的新型多功能背负式喷雾机具, 以适应苗期喷药作业要求。

(3) 为了减少作业次数, 降低成本, 针对渭北旱塬风沙大的实际情况, 建议研制一种能够完成秸秆还田和浅旋作业的机具, 达到增加土壤蓄水能力、保墒、保水、保肥、保护环境。增加效益之目的。

总之, 通过几年的示范情况, 春玉米保护性耕作模式在黄陵县已大面积示范推广, 既能节约成本, 又能增加产量, 达到保护环境、节本增效的目的。

摘要:介绍了黄陵县春玉米保护性耕作项目的实施概况, 并分析其效益, 以为当地的农业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春玉米,保护性耕作,陕西黄陵

参考文献

[1]王灵骄, 喻美玲.安顺市玉米施肥现状的调查分析[J].江西农业学报, 2008, 20 (10) :84-85, 88.

[2]栾红坤, 陈猛.论玉米的栽培技术[J]中国科技博览, 2010 (28) :163.

[3]余慧.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09 (2) :146-147.

[4]黄浩清.早春玉米高产优质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10 (15) :91.

春玉米机械 篇2

龙江县位于黑龙江省西部,地处大兴安岭南麓与松嫩平原的过度地带,是黑龙江省玉米生产大县,每年玉米种植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80%以上,达26万hm2,因此玉米产量的高低对龙江县的粮食总产影响很大,为了使龙江县粮食产量逐步提高,农民快速增收,农技人员在国家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基础上进行了玉米高产栽培研究,通过土壤理化性状化验结果,针对农民盲目施肥、不科学施肥等现象,在玉米生产大乡开展玉米农田测土施肥技术推广与应用,通过两年生产实践探索,总结出玉米测土培肥栽培技术,本技术通过配方施肥、品种布局、节水增温、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技术,不仅增加了玉米的产量,而且改善了品质,提高了农民收入.

作 者:许凤昌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龙江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黑龙江龙江,161100 刊 名:中国农村小康科技 英文刊名:CHINESE COUNTRYSIDE WELL-OFF TECHNOLOGY 年,卷(期): “”(11) 分类号:S5 关键词: 

春玉米的田间管理技术 篇3

搞好苗后田间管理:查苗补缺,间苗定苗。玉米出苗3~4叶时应进行间苗、补苗;间苗时多留苗20%,缺蔸的从多余苗蔸带土移栽补缺。播节前再去弱留强,每穴只留单株苗。中耕除草。玉米芽前除草可用乙草胺在播种后至出苗前进行喷雾封闭土壤,中耕一般在播前进行,苗旁浅锄,行间深锄,结合中耕培蔸。若芽前除草效果差,而又未中耕的要采用苗后除草剂喷雾除草。追提苗肥。在玉米4~6叶期,每667平方米施尿素5千克提苗。起垅栽苗的在提苗后覆土上垅,重施穗肥,在玉米大喇叭口期(8~10叶)每667平方米施尿素10~15千克。加强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做好病虫害检测预报,随着玉米连作及种植面积的扩大,病虫危害逐年加重。玉米螟于大喇叭口期用玉米螟防治专用药防治,如三唑磷、敌杀死、高氯等药剂防治。蚜虫用蚜虱净或吡虫啉防治,纹枯病用5万单位井岗霉素,茎基病用70%甲托或50%多菌灵进行防治。

春玉米进入拔节末期,是加强生产管理的关键期,为此,特提出以下管理技术要点,施好穗肥。选择在玉米大喇叭口期(一般中晚熟品种在抽雄前10~12天左右),每百穴玉米施碳铵1.5千克或尿素0.5千克,注意要施在离玉米基部6寸以远的地方,切忌直接施于玉米基部,以免造成肥害。搞好去雄。玉米去雄能有效地促进穗大、粒多、籽重,是玉米后期管理简易可行的增产措施之一。应选择在雄穗露出顶叶6.5厘米且尚未开花散粉时去雄,一般隔株或隔行去雄,去一株留一株或去一行留一行。用左手捏住植株上部,将植株稍稍弯下,右手紧捏雄穗,用力向外一拉即可拔出,注意不要伤顶叶,且尽量拔除早穗株、劣株、弱株和虫株上的雄穗,以集中养分供给雌穗,减少空秆,提高粒重;迎风口玉米地、独块玉米地的边缘3~4行的玉米雄穗应保留,以利于边际玉米授粉,全田去雄不应超过1/2。抽拔掉的雄穗应集中带出玉米地用作猪饲料或深埋于土中或淹泡于粪坑里,以防玉米螟爬出再为害玉米。人工授粉。玉米进行人工辅助授粉,能有效避免玉米棒秃尖,提高产量。一般于散粉后期上午10~12点采集花粉,装入器具内的大纸上,随即用毛笔沾粉对准授粉不好的雌穗,轻轻将花粉撒在雌穗的花丝上。或在无风天气时,上午10时~12时,两人各执2米长杆沿垄沟和田边行进。两杆顶绑上麻绳,使玉米雄穗增加晃动散粉。防治病虫。玉米抽雄始期,也是玉米螟初发期,此时,选择阿维菌素、甲维盐、氯虫笨甲酰胺等对口药剂兑水点心具有事半功倍的很好防治效果,应重点普治。

玉米在不同的生育阶段都有着其自身的特点和对环境的需求,所以为了让玉米的成长更加良好,需要将不符合生长环境需求条件进行处理,在田间管理工作中需要注意各项方法和措施的配套使用,追求综合整体效益。

春玉米机械 篇4

1 品种特性

全生育期118.5d。第一叶鞘颜色紫、尖端形状圆到匙形。株高264.4cm, 穗位高105.9cm, 单株叶片数19片左右;叶片与茎秆角度小, 茎“之”字程度无, 叶鞘颜色绿, 雄穗一级侧枝数目中, 雄穗主轴与分枝的角度中, 雄穗侧枝姿态直线型, 雄穗最高位侧枝以上主轴长度中, 雄穗颖片基部颜色绿, 颖片除基部外颜色浅紫, 花药颜色紫, 花丝颜色绿。果穗形状中间型, 穗行数15.0行, 行粒数43.0粒, 千粒重301g。子粒类型中间型, 子粒顶端主要颜色黄, 子粒背部颜色橘黄, 穗轴颖片颜色白色, 子粒排列形式直。子粒容重为752g/L, 粗蛋白质10.7%, 粗脂肪4.5%, 粗淀粉71.8%, 赖氨酸0.33%。经接种鉴定, 抗穗腐病, 中抗大斑病、小斑病、纹枯病、茎腐病, 感丝黑穗病。

2 区试产量表现

2010年参加四川省杂交玉米区试, 平均产量534.7kg/667m2, 比对照川单13增产22.8%, 7试点均增产;2011年平均产量601.9kg/667m2, 比对照成单30增产8.8%, 10试点均增产。2012年生产试验, 平均产量509.7kg/667m2, 比对照成单30增产7.9%, 6试点均增产。

3 栽培技术研究情况

在简阳市玉成乡研究基地进行的密度试验研究表明:在高密度 (4200株/667m2) 种植情况下, 2011年平均产量807.39kg/667m2, 2012年平均产量735.57kg/667m2。在低密度 (3200株/667m2) 种植情况下, 2011年平均产量688.65kg/667m2。2012年平均产量628.62kg/667m2。结果表明, 仲玉3号适宜的高产栽培密度为4200株/667m2。

4 应用示范表现出高产、适宜机械化生产的特点

4.1 机播机收示范

仲玉3号春夏播均可, 耐密性、抗性及品质较好;植株矮, 非常适宜农业新形势下的大面积机械化播收。

2014年, 仲衍种业有限公司与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联合在简阳市玉成乡街邻村联合建设夏玉米 (仲玉3号) 机械化生产技术示范片。2014年9月27日, 四川省农业厅邀请国内有关专家对示范片进行了田间验收。按照农业部高产创建测产验收方法, 分别对油菜-玉米和小麦-玉米模式示范片随机选取高、中、低台位样点, 每点面积不少于67m2, 实收全部鲜果穗, 按照平均穗重法选取20株果穗作为折干样本, 并用PM8188水分测定仪实测籽粒含水率, 按14%标准含水率计算实产。结果表明:油菜-玉米两熟机械化种植模式夏玉米示范片3.6hm2, 平均产量583.8kg/667m2。其中高台位点产量563.2kg/667m2;中台位点产量565.5kg/667m2;低台位点产量599.3kg/667m2;实收点1面积674m2, 产量602.8kg/667m2。实收点2面积674m2, 产量588.2kg/667m2。小麦-玉米两熟机械化种植模式夏玉米示范片5.2hm2, 平均产量514.4kg/667m2。其中高台位点产量435.3kg/667m2;中台位点产量497.4kg/667m2;低台位点产量610.4kg/667m2。

4.2 育苗移栽示范情况

4.2.1 春玉米育苗移栽示范

该示范2013年安排在芦霞镇英明村, 由农户常规种植, 实测平均产量625kg/667m2, 最高产量达677kg/667m2。

4.2.2 夏玉米育苗移栽示范

该示范2013年安排在玉成乡街邻村, 由农户常规种植, 实测平均产量525kg/667m2, 最高产量达552kg/667m2。

5 高产栽培技术

5.1 适期播种

5.1.1 春玉米

春玉米在土壤表层5~10cm的地温稳定在10~12℃时即可播种。春玉米区多数为小春的预留行套作, 开春后及时用微耕机对预留行进行旋耕, 既可以翻松土壤, 又可以适当除草。净作的适当提早旋耕, 炕土后适期播种。育苗移栽的可提前10~15d左右播种, 采取肥团育苗、营养钵育苗, 通过地膜覆盖保温[1]。我省丘陵区玉米播期以3月下旬至4月上旬较适宜, 东南部靠前, 西北部靠后[2]。

5.1.2 夏玉米

夏玉米多数为净作。根据前作情况, 适当安排合理的苗龄进行播种, 育苗移栽的, 叶龄小于3.0叶, 苗龄小于25d。前作收获后及时清理残茬, 旋耕播种。

5.2 合理密植

该品种既适宜二台土, 也适宜平坝区种植。根据不同的地力条件, 安排合理的密度。平坝区适宜的密度为4200株/667m2。二台土适宜的密度为3600株/667m2。地力好的地块可以适当密植。

5.3 科学施肥

平坝区地力较好的地块, 施用有效氮10~12kg/667m2, 有效磷5~9kg/667m2;二台土地力中等的地块, 施用有效氮12~14kg/667m2, 有效磷6~9kg/667m2[3]。同一区域, 应根据地块地力的差异, 适当调高或者调低肥料的使用量。

参考文献

[1]肖小余.四川丘陵地区玉米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J].四川农业科技, 1999, 19 (2) .

[2]庞良玉, 张建华, 林超文.四川丘陵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J].四川农业科技, 2008, 3:30-31.

大田春玉米高产种植技术 篇5

关键词:大田栽培;春玉米;种植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6.12.011

近年来,随着玉米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对玉米种植技术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如何稳定及提升玉米的种植产量一直受到国内外研究人员的普遍关注和重视。

1 选择优良品种

选择玉米品种之前,应根据当地的地质环境、光热资源等内容,同时综合种植方法进行选择,一般要求玉米品种具备多抗性、高产、高质量等特点。通常情况下,春玉米应当选择生育期大于4个月、抗逆性强、叶片上冲、株型茂密等特征的品种,常见的有先玉,种植方式则可以地膜覆盖、清种等方式进行。值得注意的是,播种前对种子进行仔细筛选,去除病粒、小粒的种子,并将精选出来的种子在日光下晒足2天,从而提高种子的吸水能力,保证幼苗的健康生长[1]。除此之外,对于采取地膜覆盖进行种植的品质,在品种选择时其生育期应当长于当地裸种玉米12天左右,由此保证玉米的高产量。

2 种子包衣

种子包衣指的是将保护剂、微肥、杀虫剂等非种子材料包裹在种子外面,以实现防止害虫及确保幼苗健康的目的,从而促进成苗,为提高玉米产量创造良好的条件。对于没有包衣的玉米品种,则可采用新高脂膜进行拌种,以达到保温保湿及预防病毒感染的效果,进而加快种子发芽,增加产量。

3 播种期管理

一是播种前根据土壤墒情做好土壤耕作管理,使土壤表现为平整、松软、高通透性的特点,以增强土壤的保肥性能。早春时期,对土壤压实保墒,在墒情允许的条件下可在高产田完成早播,这样一来不仅能有效利用光热资源,还能避开病害时期,从而增加粒重,提升种子发芽率。4月下旬~5月中旬,也就是田播期间,播种后必须使用新高脂膜600倍液喷施土表面,一来减少土壤水分的无效蒸发,增强抗旱能力,二来防止形成土层板结,提高保温性能,进而全面提升种子的出苗率[2];二是机器播种是玉米播种的常见方法,既能确保株间距离达成一致,还能维持一样的覆土厚度,继而促使玉米种植更加方便。因此在实际种植中,还需注意几点:尽可能保持每亩2公斤播种量,期间根据品种特性、种植要求等内容适当增加或减少播种量。保证深浅一致,即株行距约为60厘米、播种深度约为4厘米;播种完成后进行镇压处理,以确保土壤密实度;三是地膜覆盖种植必须严格压实土壤,以免出现漏气、膜翻等不良情况。

4加强田间管理

4.1 除草管理

及早定苗,选出理想的农作物苗。做好除草管理,尽早铲趟,对于高秆大穗的玉米品种需加强蹲苗,以免出现倒伏现象。

4.2 施足基肥,合理追肥

根据土壤的供肥情况施足基肥,合理追肥,通常情况下综合当地产量指标以及土壤情况等内容进行施肥,并明确最终的施肥量,目前主要以每生产100公斤籽粒施用3公斤氮、1公斤磷、2公斤钾等确定土壤需肥量[3]。另一方面,根据墒情进行合理追肥,主要包括补追花粒肥与补施穗肥。

4.3 密植管理

玉米品种种植密度应当根据土壤情况、品种特性、种植方式等内容进行确定,以最大程度实现群体优势。例如,先玉的种植密度为每亩3000~3300株,登海3622的种植密度为每亩3000~3500株,当然具体种植密度还应结合种植环境确定。此外还应保持土壤水分充足,特别是在抽穗期更要加强灌水措施。

4.4 人工授粉

由于高溫多雨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盛花期授粉失败,针对这一情况可通过人工授粉方法进行授粉,主要做法是:露水完全蒸发及晒干后,采集新鲜花粉,使用毛笔蘸少量花粉置于花丝表面,保证授粉。不仅可以提升玉米结实率,还能增加产量,确保玉米品质。加强病虫害防治,可选择适宜方式及无公害农药进行喷晒处理,以防治粘虫、玉米螟等害虫侵害,从而保证玉米增产增收。

5 及时收获

如果大田中有90%以上的玉米出现植株变黄、籽粒坚硬及饱满、苞叶松散等情况,则表示为玉米完熟期,在此情况下应当及时收获玉米[4]。

6结语

综上所述,在春玉米种植过程中,加强高产种植技术的应用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选择优良的玉米品种、加强播种期管理以及田间管理等措施对提升玉米产量十分重要,所以在玉米种植中,相关部门及科研人员应当不断完善及推广高产种植技术,以此稳定玉米产量,努力提高玉米种植品质,从而促进玉米种植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静.浅谈玉米高产栽培技术[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3(12):14.

[2]张利香.玉米种植技术及其推广探究[J].农技服务,2014,31(08):62.

[3]徐文龙.大田玉米的高产栽培技术要点[J].农业与技术,2013(12):129.

[4]张德新.探析玉米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生物技术世界,2015(12):24.

春玉米免耕种植技术 篇6

1 免耕技术优势

1.1 免除整地、清理秸秆等环节,节本增效

免耕直播省去了整地作业,节省了作业费,播种期提前,比常规平播提前1~2天。若遇阴雨天,免耕更会体现争时的增产效应。由于免去了秸秆清理环节,还能减少人工成本,约100元/亩。同时,避免了因焚烧秸秆引起大气污染以及火灾隐患。

1.2 秸秆覆盖动土少,蓄水保墒能力强

由于地表有秸秆覆盖,土壤的水、肥、气、热可协调供给,干旱时土壤不易裂缝,雨后不易积水。与翻耕相比,玉米生长快,苗情好。另外,肥料不易流失,产量也相应提高。

1.3 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秸秆还田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了土壤肥力,改善了土壤结构,增加了田间蚯蚓的数量。

1.4 改变传统秸秆还田作业方式

传统的秸秆还田在农业生产实践中一直难以推广,主要原因是秸秆粉碎后,再用旋耕或深翻的方法将秸秆翻于耕层,由于机具的限制,耕翻深度太浅,耕层土壤不足以容纳还田的秸秆,漏风跑墒,在第二年播种时,会影响出苗。而秸秆覆盖还田则避免了此种状况,秸秆覆盖于地表,阻断了土壤水分的蒸发,有利于保墒。

1.5 防止水土流失、培肥耐旱

减少农田土壤风蚀、水土流失,提高农田养分归还量,增加农田的抗旱能力。

2 免耕种植机具

免耕播种机具与传统玉米播种机不同,目前主要有牵引式和背负式两种。

2.1 牵引式玉米免耕播种机

开沟前使用圆盘切刀将地面秸秆切断,并施肥,随后用一组拨草轮将切开的秸秆左右分开,形成一条宽度为15厘米左右的播种带;在此播种带上先用波纹单圆盘开沟器疏松土壤,保证种子左右无偏离,且保证种子置于湿土层;最后,在V型种沟的基础上利用机具设置的V型实心橡胶轮,实现挤压式覆土、重镇压,而种子出苗位置位于挤压的中间,挤压力度相对较小,土壤松软,形成上松下实的种床,保障种子出苗。

2.2 背负式玉米免耕播种机

旱地春玉米增产关键技术 篇7

1 积极推广旱作节水农业技术

吉县地处晋西吕梁山南端, 属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 年平均气温10℃, 稳定通过10℃的年平均积温3357.9℃, 日照时数2563.8h, 无霜期172d, 年平均降水量介于470~600mm之间, 且多集中在7月、8月、9月3个月份, 十年九旱, 是典型的雨养农业县。在春玉米播种和生长前期常常干旱少雨, 影响出苗率和幼苗生长。因此, 推广旱作农业技术提高玉米产量是非常必要的。

1.1 机械化深耕

近年来, 由于旋耕机的应用使耕层普遍变浅, 小于20cm, 影响根系生长。因此, 在秋收后进行一次机械化深耕, 打破犁底层, 增厚活土层, 使土壤水、肥、气、热趋于协调。变传统春耕为秋耕, 深度要达到25~30cm, 达到蓄水保墒、保肥供肥的功效, 使秋雨春用, 对抗旱增产具有关键性作用。

1.2 地膜覆盖

地膜覆盖有增温、保墒、保肥、防病, 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保持土壤疏松的作用, 能达到早熟、优质、高产的目的, 玉米地膜覆盖后可增产30%~70%, 应大面积推广。但由于地膜覆盖较常规播种费工费时, 在该县播种面积较少, 仅占玉米播种总面积的16.7%。

地膜覆盖要注意以下几点:要选择强度高、耐老化的优质地膜;要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肥力较高的地块, 覆膜前要平整土地, 消除坷垃、杂草、根茬和残膜, 然后趁墒起垄覆膜;要根据降雨情况选择播种方式, 降雨量大, 土壤墒情好的情况下, 一般先播种后覆膜, 出苗后及时破膜放苗, 以防烧苗。降雨量少时, 先盖膜后打孔播种, 这样播后遇雨会及时流入膜内, 促进出苗。

1.3 秸秆还田

玉米收获后, 用秸秆粉碎机把秸秆就地粉碎还田, 随机械深翻入土, 可有效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提高化肥利用率, 节约肥料, 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培肥地力, 增强土壤蓄水保肥能力。

2 选用优质抗旱品种

玉米能否高产与种植品种密切相关, 目前市场上推广的玉米品种较多, 在该县种植的玉米品种最少也有50多个, 大部分是从市场上购买, 未经过试验、示范。受土壤、气候等因素的影响, 不同品种, 产量悬殊较大。因此, 县种子站和执法队必须积极配合, 规范种子市场管理。各个品种, 必须经过试验、示范后, 才能大面积推广。近年来, 县种子站主要推广的优良品种有先玉335、潞玉13、大丰26和豫玉22号等。

3 配方施肥

为提高肥料利用率, 达到节本增效, 针对施肥中存在的重化肥、轻有机肥, 重底肥、轻追肥, 重大量元素肥料、轻中微量元素肥料等问题。该县从2008年开始实施国家测土配方施肥补助项目, 多年来, 通过测土化验结果、玉米需肥规律及其他因素, 制定出玉米科学施肥指标体系。

3.1 增施有机肥

增施有机肥能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和生物性状, 有效发挥土壤中水、肥、气、热的综合作用, 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 减少病虫害发生。目前, 全县玉米田平均有机质含量仅11.8g/kg, 处于中等偏下水平, 而农村一家一户的养殖习惯已不存在, 有机肥肥源不足, 只有通过秸秆还田、堆沤杂草、增施商品有机肥来补充。

3.2 氮、磷、钾合理配比

产量400kg/667m2以下地块, 氮肥 (N) 用量7~9kg/667m2, 磷肥 (P2O5) 用量3~5kg/667m2, 钾肥 (K2O) 用量2~3kg/667m2。每667m2施农家肥1500kg。

产量在400~500kg/667m2的地块, 氮肥 (N) 用量为9~12kg/667m2, 磷肥 (P2O5) 5~8kg/667m2, 钾肥 (K2O) 3~6kg/667m2。每667m2施农家肥2000kg。

产量在500kg/667m2以上的地块, 氮肥 (N) 用量为12~14kg/667m2, 磷肥 (P2O5) 6~9kg/667m2, 钾肥 (K2O) 6~10kg/667m2。每667m2施农家肥2500kg以上。

另外, 玉米缺锌土壤应适当增施锌肥, 一般每667m2底施硫酸锌1.5~2kg。

3.3 施肥方法要合理

要大力提倡化肥深施, 坚决杜绝撒施。基追肥深度要分别达到15~20cm、5~10cm。要施足底肥, 合理追肥。一般有机肥、磷、钾及中微量元素肥料均作底肥, 氮肥分期施用。春玉米田氮肥60%~70%底施、30%~40%追施。

4 中低产田改造

该县中低产田占到96.9%, 其中坡地梯改型占18.7%, 干旱灌溉改良型占47%, 瘠薄培肥型34.4%, 高产田占3.1%。中低产田比例大严重影响玉米等作物产量。必须通过平田整地、兴修水利等工程措施构建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的高标准农田;通过改良土壤、增施有机肥等农艺措施培肥地力, 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近几年, 县农委、发改局、财政局都在积极实施中低产田改造项目, 完成改造面积约1500hm2, 其中, 屯里镇五龙宫和庄子二村通过修筑水坝和水渠, 变100hm2旱地玉米为水浇地, 每667m2产平均增加205kg, 经济效益显著。

5 加强病虫草害防治

5.1 适时除草

当前大多数农民的目光都投向苹果生产和外出打工, 放松了对玉米的管理, 虽然面积不减, 但产量不增。2013年雨量较多, 80%的玉米田造成草荒, 严重影响玉米产量, 因此必须勤除草。在除草方式上选择人工除草和除草剂相结合。出苗前主要用除草剂封地皮, 在播种至出苗前每667m2用40%的乙莠悬乳剂300~400g兑水35~40kg或50%的乙草胺150~200m L喷雾。出苗后主要进行人工除草, 一般除2~3次。

5.2 及时防治病虫害

该县玉米主要病害有丝黑穗病和矮花叶病;虫害主要有地老虎、蛴螬、金针虫等地下害虫和玉米螟、蚜虫等地上害虫。

防治原则:要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实行轮作倒茬、增施有机肥和钾肥提高植株抗病力;选用包衣种子;化学防治, 在播前用50%的辛硫磷乳油100m L或3%的颗粒剂2kg拌细土25kg, 制成毒土, 在播前撒入地表翻入土中, 可有效防治地下害虫。在玉米生长期, 根据不同病虫害的发生时期和为害特点, 选择相应的杀虫剂和杀菌剂。

摘要:针对玉米产量低的原因, 提出提高玉米产量的关键技术, 包括机械化深耕、地膜覆盖、秸秆还田等旱作农业技术及选用优良品种、配方施肥、中低产田改造、病虫草害防治等技术。

春玉米的栽培技术要点 篇8

“国以农为本, 农以种为先”。种子既是生产资料, 又是现代科学技术的载体。选用具有优良生产性能和加工品质的作物品种是实现高产稳产的前提。因此, 在购买种子时应选择品质质量好、抗逆性强的品种。

二、提高播种质量

1.适期播种

春玉米适当早播可以充分利用其生育期内的光、热资源。适期播种是玉米增产的关键技术之一。同时要考虑当地的温度、土壤墒情、栽培制度等条件的影响。华北地区一般在土层5~10厘米深处土温稳定在10~12℃时播种为宜, 即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为宜。呼和浩特市一般在4月25号左右。若为地膜覆盖地, 播种可适当提前, 因为地膜具有增温、保墒的作用, 其平均温度可提高2~3℃。因此, 地膜覆盖地在土温稳定在8~10℃时即可播种。

2.播种深度

播种深度一般应掌握在5~6厘米为宜。若土壤黏重、墒情好时, 可适当浅些, 以4~5厘米为宜。若土壤质地疏松、易干燥的沙质土壤, 应适当种深些, 可增加到6~8厘米, 但最深不宜超过10厘米。

3.播种量

一般条播每公顷用种量为45~60千克, 点播用种量为每公顷30~45千克。

4.播种密度

播种密度因种子大小、生活力、种植密度不同有差异。一般品种生活力低、种植密度大时, 播种量应适度增大。反之减小。一般平展型品种密度易小, 紧凑型品种密度易大。

5.合理密植

改宽行种植为窄行种植, 当行距由100厘米缩小到76厘米时, 可增产5%~10%。紧凑型品种的行距以55厘米为宜, 平展型以60~70厘米为宜。有时为了管理方便可以采用大小行种植, 大行60~70厘米, 小行距45~50厘米。

三、田间管理

(一) 苗期。

玉米从播种到拔节阶段为苗期阶段。此阶段幼苗生长缓慢, 但处于生长旺盛的前期, 其生长发育的好坏对器官形成、后期的营养生长、生殖生长都有直接的影响、

1. 及时间苗、定苗

间、定苗可避免幼苗争夺养分、水分, 有利于促壮苗。生产上常在3叶期开始间苗, 5叶期开始定苗。也可子叶期间、定苗一次完成, 并且拔除病株。若发现有缺苗现象, 要及时进行补种或移栽。一般常用的移栽方法有两种:

(1) 带土移栽。在幼苗3~5片叶时 (即拔节前均可移栽) , 先用铲锹在缺苗处挖下23~26厘米深的坑, 然后就近将多余的壮苗带土移入坑内, 将周围湿土添上去, 用脚踏实不形成板结, 上面盖一层虚土。一般选择阴雨天移栽, 其成活率高且不用缓苗。

(2) 不带土移栽。一般在雨后2~5天内进行效果较好。特别是在阴雨天边下雨边移栽, 栽后很快成活。若栽后遇晴天, 应及时浇水。移栽时要选壮苗、根系全的苗, 其深度要保留原种深度, 栽后应将土壤压实, 苗周围略低于地面, 利于接纳雨水。

2. 适当蹲苗。

玉米苗期耐旱, 在底墒好的情况下, 要尽量控制浇水, 促进幼苗根系的生长发育和防止植株徒长。蹲苗长短应根据品种生育期长短, 土壤墒情, 土壤质地等灵活掌握。

3. 中耕除草。

这是苗期处理的一项重要工作, 也是促下控上增根壮苗的主要措施。中耕不仅可以促进根系的发育, 而且易于土壤微生物的活动, 同时还可以消灭杂草, 减少地力消耗, 促进微生物分解改善玉米营养条件, 还可以提高地温, 一般苗期可以浅中耕2~3次。

(二) 穗期。

即玉米从拔节到抽雄阶段。此阶段是玉米一生中生长最迅速、器官形成最旺盛的阶段, 需要的养分水分较多, 必须加强水肥管理。一般来讲, 追肥量的80%都应施在这个时期, 追肥后应及时浇水。

1. 中耕培土。

在苗期中耕培土的基础上, 深中耕一次, 耕深10~15厘米, 去掉杂草, 疏松土壤, 并进行培土, 促进根系下扎, 此时若底肥不足, 应适度追肥, 追肥量应为追肥总量的30%。

2. 重施大喇叭口期。

此时是需水需肥的高峰期。追肥量占总量的50%左右, 追肥后应立即浇水。

(三) 花粒期。

即从抽雄到完熟为玉米的花粒期。这时的肥水管理影响着籽粒的饱满度。追肥量应占总量的20%, 追肥后立即浇水。此时进行隔行去雄或人工辅助授粉是最有效的增产措施。抽出前膜苞带1~2叶将其人工抽出。雌穗花花丝抽出后, 每隔两到三天在田间轻击雄穗植株, 促进雄穗散粉。一般在晴天上午9~11时进行2~3次即可。

四、加强水肥管理

玉米的产量与氮、磷、钾的吸收量关系较大。一般来说, 随着产量的提高, 对氮、磷、钾的吸收量也相应增加, 其吸收量总是随土壤肥力品种特性的不同而有差异。玉米吸收氮最多, 磷次之, 钾较少。

据测算, 一般生产100千克玉米籽粒需吸收纯氮2.2~2.8千克, 磷0.85~1.3千克, 钾2.0~205千克。

1.底肥。即播种前结合整地施入的肥料, 也叫基肥, 有撒施、条施和穴施三种。一般条、穴施效果较好, 以农家肥和化肥为主。

一般情况下, 公顷产量达1万千克的地块, 施农家肥30立方米, 二铵100~150千克。硫酸钾100千克, 硫酸锌15千克做底肥, 结合整地打垄一次性深施20厘米以下。

2.口肥。即播种时施在种子附近或随种子一起播下去的肥料。种肥采用化学肥料和腐熟好、质量高的农家肥为好。常用二铵或氮磷钾复合肥做口肥, 公顷用量50~100千克.

3.追肥。出苗后使用的肥料。玉米追肥主要以速效氮为主, 常用硝酸铵、尿素做追肥, 钾磷化肥主要有二铵、过磷酸钙、氯化钾等。追肥的时期可根据玉米的不同生育时期需肥规律及当地土壤肥力水平进行。群众的经验是“头偏追肥一尺高, 二遍追肥正齐腰, 三遍追肥出毛毛。”即强调分别在拔节、大喇叭口期和吐丝期追肥。对中低肥力地块应追拔节肥, 以利于壮秆促穗;对于高肥地块铲三遍后追攻穗肥, 利于促大穗、防早衰提高百粒重。最迟也要在7月15日前一次性追完。对于长势差的苗类, 要多追一遍肥。一般每公顷施尿素300~400千克, 深刨坑, 厚培土, 距植株10厘米远刨10厘米深的坑进行追肥。

在玉米生育后期, 一般采用0.3%的磷酸二氢钾加2%的尿素或混合液喷洒效果较好, 即每亩用尿素1.0千克, 磷酸二氢钾0.5千克, 对水50千克。

五、适期收获

呼和浩特地区一般在9月底到10月上旬收获。

祁县春玉米高效栽培技术 篇9

一、品种选择

选择株型紧凑、适宜密植、抗倒伏、抗病性强、丰产潜力大的品种。现有品种中主要有康地3564、先玉335等。

二、种子处理

首先要对市场上购买的包衣种子进行筛选, 精选的种子应籽粒饱满, 均匀一致。做好发芽试验, 确保种子发芽率≥95%。其次, 选晴朗天气晒种, 将种子摊成5~6 cm厚连, 续晒种2 d, 同时经常翻动, 使之均匀受热。

三、精细播种

1. 适时造墒

播种前15 d左右浇足底墒水, 确保足墒播种。

2. 施足底肥

耕地前, 地表撒施充分腐熟的牛粪4 000~5 000 kg/0.067 hm2, 根据测土配方数据, 选择玉米专用控释肥 (17-17-17) 50 kg/0.067 hm2, 然后旋耕耙平。整地要达到土壤细碎、无明暗坷垃, 耕层松软, 上虚下实。

3. 适期播种

高产田播种时间不宜太迟, 应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采用宽行大垄、一穴多株种植方式, 人工点播。具体为:行距80 cm, 穴距28~30 cm, 一穴2株;或宽窄行种植, 宽行100 cm, 窄行60 cm, 穴距28~30 cm, 一穴2株。播种深度5 cm, 播种密度为5 500~6 000粒/0.067 hm2。

四、田间管理

1. 苗期管理

(1) 及时防治病虫草害

苗期主要有地老虎、金针虫、蓟马等, 可用质量分数40%辛硫磷乳油50 m L、质量分数40%乙阿合剂200~250 m L加水60 kg, 喷洒地表, 封地处理, 用以防治地老虎、金针虫、蓟马和杂草。

(2) 及时中耕浇水

蹲苗结束后, 拔节前用小型中耕追肥机离幼苗20 cm处开沟深中耕, 沿沟浅浇1水, 灌水量45~50 m3/0.067 hm2。

2. 穗期管理

(1) 重施穗肥, 中耕促根

拔节后, 用小型中耕追肥机离幼苗30 cm处开沟深施尿素40 kg/0.067 hm2, 结合浅中耕, 覆土盖严, 减少养分损失, 同时保根蓄墒。

(2) 及时浇水

穗期要浇2次水。第1水在大喇叭口期前后, 结合追肥进行灌溉, 灌水量50~60 m3/0.067 hm2, 以利于发挥肥效, 促进气生根生长, 增强光合效率。第2水抽雄期前后, 灌水量60~80m3/0.067 hm2。

(3) 防治病虫害

玉米穗期以防治玉米螟、黏虫、纹枯病、叶斑病为主, 兼治玉米蚜、蓟马。大喇叭口期每0.067 hm2用质量分数0.3%辛硫磷颗粒剂250 g掺细砂5 kg, 混匀后撒入心叶内防治玉米螟。用质量分数50%辛硫磷乳油1 000~2 000倍液、质量分数40%乐果乳油1 500倍液喷雾防治黏虫。用质量分数70%甲基托布津或质量分数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防治纹枯病和叶斑病, 每隔7 d, 连喷2~3次。

3. 粒期管理

(1) 及时浇水与排涝

乳熟期浇水是增加粒质量的关建水, 在这一时期, 一般自然降水较多, 需因墒而异, 灵活运用。籽粒灌浆过程中, 如果田间积水, 应及时排涝, 以防涝灾减产。

(2) 防治病虫害

这一时期是多种病虫的盛发期, 主要有叶斑病、玉米蚜虫、三代黏虫及玉米红蜘蛛等。防治叶斑病, 可用质量分数70%甲基托布津或质量分数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防治, 每隔5~7 d, 连喷2~3次。玉米蚜虫可用质量分数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3 000倍液或质量分数10%吡虫啉50 g, 兑水50 kg喷雾防治。三代黏虫可用质量分数40%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喷雾防治。玉米红蜘蛛, 可用质量分数20%哒螨灵可湿性粉剂3 000倍液或质量分数1.8%阿维菌素乳油20~30 m L, 兑水50 kg进行喷雾防治。

五、适时收获

春玉米机械 篇10

关键词:鲜食蚕豆;鲜食玉米;鲜食大豆;1年5熟;高效模式

中图分类号:S344.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1302(2014)11-0189-03

江苏省南通市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处北亚热带湿润性气候区,受季风影响明显,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水充沛,无霜期长,温光水气自然资源充足。但是由于人口众多,土地资源匮乏,人均耕地面积不足0.067hm2,当地百姓为了解决口粮自足问题,充分利用土地间隙开展间作套种,逐渐形成了当地的多元多熟种植模式,从而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豆科植物具有较强的生物固氮能力,一般蚕豆固氮量约为236.1kg/hm2[1],大豆固氮量约为98.76kg/hm2[2]。值得注意的是,豆科植物能固氮但忌连作,与禾本科植物间作、套种有互补作用,能改善其复合群体的土壤根系分布并缓解连作障碍等影响,从而获得高产[1,3-5]。为了增加农业产量和农民收益,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和复种指数,笔者充分利用豆科作物的生物固氮能力和当地的种植习惯,以种养地为目标,开展可持续的高效种植模式集成鲜食“蚕豆/春玉米+大豆—秋玉米/秋大豆”的高效种植技术。该技术具有方法简单、操作易行的特点,并且在江苏省海门市临江新区和江心沙农场等地进行了示范应用,可提高复种指数350%,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效益显著。对集成技术进行总结如下,以期为相关农技推广部门推广高效种植技术提供参考。

1种植模式

采用的种植模式为鲜食“蚕豆/春玉米+大豆—秋玉米/秋大豆”。采用140cm组合,鲜食蚕豆于10月中旬至10月下旬播种于2侧各140cm播幅中,次年5月上中旬采收;中间140cm播幅留作3月下旬至4月上旬播种鲜食玉米,鲜食玉米采用双行播种,7月中旬收获青玉米;半夏大豆于5月中下旬及时套种于蚕豆茬口两侧空隙处,5月上中旬收获鲜食蚕豆后,及时清理蚕豆茬口,7月下旬至8月上旬收获鲜食大豆;秋玉米于7月下旬至8月上旬直播于半夏大豆之间,于10月中下旬青玉米成熟时收获;秋大豆于7月下旬至8月上旬点播于秋玉米行间,于10月上中旬青荚成熟时收获。

2效益分析

2.1产量与经济效益

与常规“蚕豆—春玉米/赤小豆”模式相比,本模式利用间套作栽培,改收干为收鲜,既缩短了作物间的共生期以及作物本身的生育期,又可多收获2熟鲜食大豆作物,复种指数达350%以上,经济效益达42000元/hm2。由表1可知,一般的“蚕豆—春玉米/赤小豆”高产模式,复种指数约为250%,纯作蚕豆干籽粒较高产量可达3450kg/hm2,产值约有16560元/hm2;纯作春玉米收干籽粒高产可达7500kg/hm2,产值约有16500元/hm2,收青较收干增加收入约7500元/hm2;玉米套种赤小豆,赤小豆产量约1500kg/hm2,产值约10500元/hm2,总产值能达43560元/hm2左右。而鲜食“蚕豆/春玉米+大豆—秋玉米/秋大豆”模式总产值可达91050元/hm2,经济效益达42000元/hm2,较1年3熟产值增收47490元/hm2,经济效益较1年3熟增收18990元/hm2,产值、经济效益分别为1年3熟模式的2.09、1.83倍,经济效益十分显著。由表2可以看出,据不完全统计,1年5熟的成本性支出约49050元/hm2,较1年3熟成本多支出28500元/hm2左右。由表1、表2可知,1年5熟产投比约为185.6%,较1年3熟减少12.45%。可见1年5熟模式虽然增加了农本投入,降低了产投效率,但增加了农业产量,同时也消耗了农村闲置的劳动力,并且直接增加经济效益达18990元/hm2,增加了农户收益。

鲜食蚕豆于5月上中旬收获,可直接上市销售或用于速冻加工,鲜食蚕豆产量一般为5250kg/hm2,鲜籽粒加工企业收购价2.6~4.4元/kg,市场销售价格略高,平均按3.4元/kg计算,可收获鲜食蚕豆产值17850元/hm2左右。鲜食春玉米于7月中旬收获,鲜玉米棒一般产量15000kg/hm2,价格在1.60元/kg左右,可收获鲜食青玉米产值24000元/hm2左右。半夏大豆于7月下旬至8月上旬收获,正值春大豆已收获结束,夏大豆刚刚开花时,豆类蔬菜淡季,市场需求量较大,可直接上市销售。半夏大豆一般鲜荚产量5250kg/hm2,市场销售价格在2.40元/kg左右,可收获鲜食大豆产值12600元/hm2左右。鲜食秋大豆于10月上中旬青荚收获,秋大豆一般鲜荚产量6000kg/hm2,市场销售价格在2.50元/kg左右,可收获鲜食大豆产值15000元/hm2左右。鲜食秋玉米于10月中下旬青玉米棒收获,秋玉米一般产鲜玉米13500kg/hm2,市场销售价格在1.60元/kg左右,可收获鲜食大豆产值21600元/hm2左右。

2.2生态效益

豆科作物具有根瘤菌,能进行生物固氮,一般蚕豆的生物固氮量为150~252kg/hm2[1,5],在对前人进行的豆类与禾谷类间作、套种研究基础上,综合测算出我国蚕豆的共生固氮能力为200~300kg/hm2,大豆的共生固氮能力为150~200kg/hm2[2];玉米间套种情况下,大豆固氮量一般为65.7~119.1kg/hm2,平均固氮量为98.76kg/hm2[6]。种植1熟蚕豆和2熟大豆可增加生物固氮350~450kg/hm2,折合尿素可达700kg/hm2以上。豆科作物生物固氮可减少部分氮肥的使用量,从而减少环境污染并降低能源消耗。且蚕豆和大豆蛋白质含量高,一般蚕豆蛋白质含量30%左右,南方大豆蛋白质含量高达43%以上,是人们植物蛋白的主要来源,可以改善人们的膳食营养结构,增强国民体质。

nlc202309040609

2.3社会效益

鲜食蚕豆、玉米、大豆生产可消化农村部分富余劳力,增加农民收入。鲜食豆类和鲜食玉米可直接上市或用于速冻加工,其社会附加值较高,且便于储藏和反季节销售,是城乡居民的粮食替代品和上等蔬菜,具有较广泛的市场潜力。鲜食蚕豆、春秋玉米、秋大豆偶遇市场行情欠佳,也可兼顾收干,减少损失,其中蚕豆、玉米、大豆等干籽粒是优质的蛋白质和淀粉来源,蚕豆籽粒中蛋白质含量可达27%~30%,淀粉含量为53%~55%,通蚕鲜7号蛋白质含量30.5%,淀粉含量53.8%[7],通蚕鲜8号蛋白质含量27.9%[8];玉米籽粒中蛋白质含量可达10%左右,淀粉含量高达65%~72%;大豆是植物蛋白来源和食品以及饲料加工业的优质原料,蛋白含量居农作物之首,可达40%以上,通豆5号为43.5%[9],通豆6号为41.8%[10]。由此可以看出,种植鲜食蚕豆、玉米、大豆市场风险小;青荚采收期分散,相对时间较短,一般集中在5月上中旬、7月中下旬、10月上中旬;鲜食“蚕豆/春玉米+大豆—秋玉米/秋大豆”模式1年5熟,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复种指数达350%,增加了粮食产量和农民收益,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3栽培技术

鲜食“蚕豆/春玉米+大豆—秋玉米/秋大豆”模式下,应合理安排间作套种,注重水肥管理,能排能灌,280cm开1条排水沟,腰沟围沟齐全,三沟配套,沟渠通畅,能排涝降渍和抗旱保墒。

3.1品种选择

3.1.1蚕豆品种选用鲜食专用大粒型蚕豆品种,如通蚕(鲜)6号、通蚕鲜7号、通蚕鲜8号、日本大白皮等。这些品种鲜籽粒较大,品质较优,商品性佳,是鲜销和加工的优质品种。蚕豆行距140cm,穴距25cm,每穴播种2~3粒,种植密度90000株/hm2左右,施45%三元复合肥375kg/hm2或过磷酸钙750kg/hm2作基肥,播种后用960g/L精异丙甲草胺水剂1200mL/hm2封闭。

3.1.2玉米品种春播玉米选用中糯2号、苏玉糯2号、苏玉糯5号、苏玉糯18等早熟春玉米品种;秋播玉米选用苏玉糯11、苏玉糯14等早熟秋玉米品种。

3.1.3大豆品种春播大豆选用台湾292、台湾75-3、沪宁95-1等品种;秋播大豆选用通豆5号、通豆6号等鲜食夏大豆品种。

3.2生产管理

3.2.1鲜食蚕豆10月中下旬适时播种,穴距0.2m,每穴播种2~3粒,施过磷酸钙750kg/hm2或25%复合肥(氮∶磷∶钾=10∶8∶7)450kg/hm2作基肥,播后苗前用960g/L精异丙甲草胺水剂1200mL/hm2进行土壤封闭。在初春蚕豆进入大生长期前,追施尿素或磷酸氢二氨等速效肥75~150kg/hm2,促进蚕豆快速生长,并进行整枝,修剪病枝、残枝等分枝;盛花期根据苗情,可施花荚肥,追施尿素75.0~112.5kg/hm2。鲜食蚕豆一般病害不多,但病毒病和赤斑病对其产量影响较大,应及早防治。蚜虫防治一般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g/hm23000倍液噴雾防治。赤斑病防治于初花至盛花期用5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500g/hm2600倍液喷雾防治,或结合防治蚜虫对赤斑病进行防治。5月上中旬于青豆荚鼓粒饱满、青豆籽粒种脐颜色由黄显黑时即可采摘上市出售,速冻加工用青蚕豆以种脐颜色明显显黑时采收为宜。

3.2.2春玉米选用中糯2号、苏玉糯2号、苏玉糯18等鲜食玉米品种,种植密度60000株/hm2,基肥施腐熟有机肥22500kg/hm2或45%复合肥(N、P2O5、K2O含量均为15%)600kg/hm2,播种后用960g/L精异丙甲草胺水剂1200mL/hm2喷雾进行土壤封闭。出苗后及时扶理前茬防隐蔽,在玉米3~4叶期间苗、定苗,去弱留壮,每穴留1株;5~6张展开叶时追施玉米拔节肥,施尿素300kg/hm2;10~11张展开叶时追施玉米穗肥,施尿素375kg/hm2或碳酸氢铵750kg/hm2;在玉米大喇叭口期可用2.5%溴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灌心防治玉米螟。及时收获,鲜穗籽粒排列整齐、饱满,手掐有浓浆时采收。

3.2.3半夏大豆选用台湾292、台湾75-3等鲜食春大豆品种,5月中旬鲜食蚕豆采收后,及时清除蚕豆秸秆,在玉米行中间套种2行青大豆,行距40cm,穴距20~25cm,每穴2株。大豆播种后用960g/L精异丙甲草胺水剂900mL/hm2进行土壤封闭;大豆出苗后,有2张复叶时进行定苗。初花期前视苗情进行中耕锄草1次,初花期追施尿素75.0~112.5kg/hm2作花荚肥,注意防治蚜虫和豆荚螟以及斜纹夜蛾等食叶类害虫,蚜虫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0g/hm23000倍液喷雾防治。在花荚期用2.5%溴氰菊酯乳油600mL/hm21200倍液防治豆荚螟以及斜纹夜蛾等食叶类害虫。防治蜗牛可用6%四聚乙醛颗粒剂7500g/hm2,于傍晚前后撒施进行诱杀。应及时收获,当豆荚肥大、籽粒饱满、包衣仍附着在籽粒上且色泽嫩绿、尚未转色时采摘。

3.2.4秋玉米选用苏玉糯11号、苏玉糯14号等适宜秋播种植的鲜食玉米品种,7月下旬至8月上旬将秋玉米播于半夏大豆间,种植密度60000株/hm2,基肥施腐熟有机肥22500kg/hm2或45%复合肥(N、P2O5、K2O含量均为15%)600kg/hm2,播种后用960g/L精异丙甲草胺水剂1200mL/hm2喷雾进行土壤封闭。出苗后及时扶理前茬防隐蔽,在玉米3~4叶期间苗、定苗,去弱留壮,每穴留1株;5~6张展开叶时追施玉米拔节肥,施尿素300kg/hm2;10~11张展开叶时追施玉米穗肥,施尿素375kg/hm2或碳酸氢铵750kg/hm2。秋玉米虫害相对较少,但仍需防治玉米螟,可在玉米大喇叭口期用2.5%溴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灌心防治玉米螟。应及时收获,鲜穗籽粒排列整齐、饱满,手掐有浓浆时采收。

3.2.5秋大豆选用通豆5号、通豆6号、小寒王等鲜食大豆品种,7月下旬8月初,在玉米行中间套种2行青大豆,行距60cm,穴距20~25cm,每穴留苗2~3株,大豆播种后用960g/L精异丙甲草胺水剂900mL/hm2进行土壤封闭。大豆出苗后,2张复叶时进行定苗。初花期前视苗情进行中耕锄草1次,初花期追施尿素75.0~112.5kg/hm2作花荚肥,注意防治蚜虫和豆荚螟以及斜纹夜蛾等食叶类害虫,蚜虫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0g/hm23000倍液喷雾防治。在花荚期,用2.5%溴氰菊酯乳油600mL/hm21200倍液防治豆荚螟以及斜纹夜蛾等食叶类害虫。防治蜗牛可用6%四聚乙醛颗粒剂7500g/hm2,于傍晚前后撒施进行诱杀。应及时收获,当豆荚肥大、籽粒饱满、包衣仍附着在籽粒上,色泽嫩绿、尚未转色时采摘。

nlc202309040609

4应用前期

随着经济的发展,土地产出难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为了缓解口粮需求和经济收入等争地矛盾,充分利用土地空隙和温光等自然资源,可以开展间作套种,以提高农业产量和农民收入。鲜食“蚕豆/春玉米+大豆—秋玉米/秋大豆”高效种植技术操作简单易行,接茬整地方便,间作套种充分考虑作物竞争能力、高矮搭配,充分利用自然资源,选择蚕豆/玉米和大豆/玉米等豆类和禾谷类玉米间作可提高氮素回收率,分别比单作蚕豆、单作玉米高1.6%~34.0%、18.2%~23.7%[3],具有明显的种间互惠间作优势,有利于提高土地氮肥利用率。此外,变收干为采青,缩短生育周期,实现了作物1年5熟,提高复种指数达350%,且1年5熟模式風险成本小,在扣除种子、农药、化肥、人工等成本后,年效益可达42000元/hm2左右。如果遇到鲜食市场和速冻企业行情不佳,可改收鲜为收干籽粒,可以减少部分损失,可见其应用前景广阔。

参考文献:

[1]叶茵.中国蚕豆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2]侯立白,陈贺芹.大豆固氮能力对生长及产量影响的研究[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1995,26(1):12-17.

[3]李秋祝,余常兵,胡汉升,等.不同竞争强度间作体系氮素利用和土壤剖面无机氮分布差异[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0,16(4):777-785.

[4]刘广才.不同间套作系统种间营养竞争的差异性及其机理研究[D].兰州:甘肃农业大学,2005.

[5]李玉英.蚕豆/玉米种间相互作用和施氮对蚕豆结瘤固氮的影响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8.

[6]范分良.蚕豆/玉米间作促进生物固氮的机制和应用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6.

[7]汪凯华,王学军,缪亚梅,等.优质大粒鲜食蚕豆“通蚕鲜7号”的选育及应用前景[J].上海农业学报,2012,28(4):33-37.

[8]汪凯华,王学军,缪亚梅,等.优质鲜食大粒蚕豆通蚕鲜8号的选育和栽培要点[J].江苏农业科学,2013,41(11):113-115.

[9]汪凯华,王学军,缪亚梅,等.优质鲜食夏大豆新品种通豆5号的选育与栽培技术[J].江苏农业科学,2008(6):95-96.

[10]王学军,缪亚梅,汪凯华,等.优质鲜食夏大豆新品种“通豆6号”的选育[J].上海农业学报,2010,26(1):105-107.

春玉米优化平衡施肥效果研究 篇11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在搬经镇夏保村四组某农户田中进行, 该地块肥力中等。供试肥料:碳酸氢铵 (17%) 、过磷酸钙 (12%) 、氯化钾 (60%) 。

1.2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平衡法参数和3因素4水平饱和最优回归设计相结合, 试验共设14个处理 (表1) , 小区面积18.47 m2, 2次重复, 随机排列, 四周设保护行。

1.3 试验方法

各处理磷、钾肥统一作基肥, 3月26日施肥, 施粪肥26.25 t/hm2, 锌肥15 kg/hm2, 4月10日移栽于麦田预留空白行中, 栽植密度67 200株/hm2, 氮肥运筹, 基肥、拔节肥、穗肥比例分别为45.0%、15.5%、39.5%。

1.4 调查内容与方法

测查项目分苗期、拔节肥、大喇叭、成熟期。成熟期记载植株性状 (株高、叶龄、茎粗、穗三叶叶面积) , 分小区测产[1,2,3], 测查穗粒结构和穗部性状, 分处理收籽粒, 分收穗秆, 每处理采集土样1 kg。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春玉米产量的影响

根据方差分析, 不同处理产量差异显著, 以处理6产量为最高, 达453.8 kg/667 m2 (表2、表3、表4) 。

经过综合分析, 得出产量 (Y) 与氮、磷、钾用量的一元二次方程为:

2.2 不同氮肥用量对产量的影响

在磷、钾不同配比条件, 随着施氮增加, 产量有上升趋势 (表5) 。

2.3 相同施肥条件下, 不同配比钾、磷对产量影响

以施纯氮22 kg/667 m2为例, 产量最高为453.8 kg/667 m2。氮∶磷∶钾=1.00∶0.36∶0.55, 玉米对钾素较为敏感, 磷素不敏感, 根据一元回归分析, RK=0.968, RP=0.329, 可能与大量施用有机粪肥有关 (表6) 。

2.4 不同配比对穗三叶面积的影响

以处理6、处理10、处理14为例 (表7) , 穗三叶面积分别比处理1 (CK) 增加24.21%、20.94%、20.77%, 产量也分别增加31.16%、17.05%、30.23%。因此, 增大穗部3张功能叶面积是采取高产的途径之一。

3 结论与讨论

春玉米优化平衡施肥效果研究结果表明, 以施纯氮22 kg/667 m2、五氧化二磷8 kg/667 m2、氧化钾12 kg/667 m2即氮∶磷∶钾=1.00∶0.36∶0.55时产量最高, 达453.8 kg/667 m2。在施足有机肥 (腐熟粪肥) 基础上, 玉米对磷不敏感。提高穗部三叶面积是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之一, 春玉米栽培中应预留空白行, 冬翻、冬晒, 以利熟化土壤, 降低容重, 增加孔隙度, 增强根系活力[4,5,6]。

摘要:春玉米优化平衡施肥效果研究结果表明, 春玉米施肥量为纯氮22 kg/667 m2、五氧化二磷8 kg/667 m2、氧化钾12 kg/667 m2的产量最高, 达到453.8 kg/667 m2, 在施足有机肥的基础上, 玉米对磷元素不敏感, 提高穗部三叶面积是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之一。

关键词:春玉米,优化,平衡施肥,效果

参考文献

[1]余佳.春玉米施肥优化的数学模型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 2012 (10) :5895-5897.

[2]陈星红.浙西砾石黄红泥地区春玉米最佳施肥方案初探[J].现代农业科技, 2008 (24) :181.

[3]王培顺, 王兴远, 张显东, 等.不同施肥模式对春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 2011 (13) :59.

[4]战秀梅, 韩晓日, 王帅, 等.应用“3414”肥料试验模型求解春玉米施肥参数的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 2009 (1) :51-54.

[5]吕军峰, 郭天文, 侯慧芝, 等.平衡施肥对全膜双垄沟播春玉米产量及养分吸收规律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 2009 (17) :7922-2924.

上一篇:电视主持人采访下一篇:节目数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