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机械化种植

2024-09-11

玉米机械化种植(共12篇)

玉米机械化种植 篇1

宣汉县地处四川东北部, 大巴山南麓, 湿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总体地貌“七山一水两分田”, 属于典型的山区农业大县, 耕地面积6万hm2, 常年种植玉米2万hm2。但由于玉米比较效益低下, 种植面积呈逐年减少趋势。特别是大量青强壮劳动力外出务工, 直接影响了玉米的生产发展。为此, 宣汉县开展了山地玉米全程机械化配套种植技术研究与探索, 经过几年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 探索出了新的农机化栽培技术模式, 不仅提高了山地玉米单产, 节省了劳力, 而且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 农机化种植技术发展历程

宣汉县农业机械化起步早, 但发展缓慢, 拖拉机主要用于运输。20世纪70年代, 已有中型拖拉机用于耕地, 但由于当时土地未经平整, 拖拉机质量不好, 拖拉机作业未能大面积推广。20世纪90年代, 从事农业生产的微型农机具主要是微型旋耕机。2000年后, 玉米生产机械的发展经历了手动式、半机械化式, 直到目前的全程机械化。山地玉米全程机械化种植技术经过多年的试验示范, 突破了农机农艺结合的瓶颈, 全程机械化配套种植取得了成功。目前, 山地玉米大型生产机具增加迅速, 玉米机耕机播机收面积逐年扩大, 玉米秸秆综合利用机械逐年增加。

2 玉米农机化种植经济效益

在经济效益方面, 人工整地直播每公顷玉米需4 800元工时费, 而机耕机播每公顷只需油料、工时费及拖拉机折旧维修费1 500元, 每公顷节省投入3 300元。同时, 玉米机播有效地保证了山地玉米以密度为高产核心的技术途径, 提高了产量, 经试验示范, 实收测产人工整地直播产量为9.981 t/hm2, 机耕机播产量为9.722 t/hm2, 个别地块高达15.765 t/hm2。玉米机收省工省时, 玉米秸秆综合利用增产增效显著, 促进了宣汉县玉米产业的高效可持续发展。

3 玉米农机化种植技术规程

3.1 规划选地

宜选择土地成片、土层厚的缓坡地。若是小块台地, 须改成大块台地、缓坡地, 以易于沥水排水, 少挖排水沟, 便于农机化作业。

3.2 机具选择

1) 动力选择。机头选择40.45 k W的中型拖拉机, 动力强劲、爬坡力强, 转弯半径小。

2) 施肥播种机。施肥播种机经过多年多型号筛选, 选择2BYJLS-2型玉米精量播种机更为适用。该机结构紧凑简单、自重轻、单粒播种, 可调节行距及施肥量;特别是配置的气压弹簧支撑施肥播种驱动轮, 在地面不平时播种凸显优势, 漏播少。

3) 玉米籽粒收获机。玉米籽粒收获机宜选用“艾禾”牌纵轴流收获机。

4) 秸秆切碎回收机。秸秆切碎回收机选用山东曲阜新阳牌4JQH-130型秸秆切碎回收机。

3.3 品种选择

为确保机播玉米高产稳产, 选用抗逆性强, 穗层、株高整齐一致, 耐密性较好, 品质较优, 籽粒脱水较快, 适宜机收或植株粗大适宜青贮的新品种。

3.4 种子处理

为降低机播漏穴率、提高玉米出苗率, 播种前抢晴天翻晒种2~3 d, 同时精选种子, 除去霉变、破损、瘪粒、小粒种子, 尽量做到种子大小均匀一致。

3.5 播前准备

3.5.1 提前耕整土壤

耕地前每公顷撒优质农家肥30.0~37.5 t, 耕地时翻入土中。播种前20 d, 选晴好天气深耕, 耕深25~30 cm, 可把杂草秸秆旋耕入土, 既可改善土壤板结, 又可增加土壤肥力。地块每处都应平整。土壤水分多时, 不要耕地, 以免造成耕作层土壤板结, 耕作层下部年复一年的碾压板结更为严重, 不利于雨水渗透排湿。选用田园管理机理好排水沟, 特别是背沟, 降低土壤含水率。

3.5.2 根据玉米品种用途调整播种机

根据玉米品种、生产用途适当调整玉米种植密度, 确保合理密植。一般行距为167 cm, 在习惯种植密度上增加10%, 用来弥补缺穴, 减少人工补苗量。

根据不同播种密度要求, 可在播种机上调整不同株行距、播种量。每穴播种量在1~2粒, 每公顷用种量30.0~37.5 kg;播深以3~6 cm为宜, 土壤湿润宜浅、干旱宜深;种子离肥料8 cm左右, 确保出苗整齐、缺穴少。

3.6 适期播种施肥

3.6.1 适时播种

适时早播, 促进早生快发, 降低夏伏旱危害, 减少病虫害。播种前浅耕1次, 耕深15~20 cm;不可耕太细太疏松, 否则遇干旱, 土壤失水更快, 遇多雨, 土壤板结积水, 出苗不整齐, 缺穴严重;选择晴好天气和土壤墒情好时及时播种;海拔600 m以下区域在3月20日前播种, 海拔600 m以上区域在3月底前播种。

3.6.2 精量播种

播种机作业速度应控制在4.0 km/h以内, 机手操作要做到机稳、速度慢、路线直, 以减少漏播, 特别是播下一行时对行准, 这是保证播种密度的关键。

3.6.3 配方施肥

施用N、P、K肥改善土壤结构, 培肥地力。每公顷用N 225.0~262.5 kg、P2O5112.5 kg、K2O 112.5 kg、锌肥15~30 kg, 或用锌肥22.5 kg、缓释性玉米专用肥1 500~1 875 kg。

3.7 田间管理

1) 及时匀苗补苗。玉米苗3~4叶时, 及时匀苗补苗, 每穴留壮苗1株。

2) 追施提苗肥。匀苗后抢雨天及雨后, 每公顷用尿素150 kg追施提苗肥, 15 d后再施弱苗肥。

3) 猛攻穗肥。在大喇叭口期, 每公顷用尿素300~375 kg, 进行人工追施。

3.8 绿色防控

3.8.1 苗前化学闭式除草

机播结束3 d内进行田间苗前化学除草, 每公顷用50%乙草胺乳油1 500~1 800 m L, 或40%乙莠水2 250~3 000 m L兑水450~750 L喷施控制杂草。

3.8.2 绿色防控

推行绿色防控措施, 采用频振杀虫灯、性诱剂、生物导弹防治玉米害虫。

3.8.3 化学防治

1) 病害防治。重点防治玉米大小斑病、纹枯病、锈病和玉米螟虫。大小斑病每公顷用30%苯甲丙环唑乳油450 m L, 于晴天下午均匀喷于叶面;纹枯病每公顷用15%井冈霉素1 500 m L兑水750 L喷撒植株中下部;锈病每公顷用25%三唑酮1.5 kg喷雾。

2) 虫害防治。玉米螟虫每公顷用10%的四氯虫酰胺悬浮剂300 m L拌细沙75 kg点心, 或喷雾防治。

3.9 适期收获

1) 青贮。玉米乳熟期末至蜡熟初期, 此时生物产量最高, 应及时收获青贮, 采用秸秆切碎回收机收获玉米全植株, 同时粉粹揉丝, 再用圆捆包膜机打捆包膜。

2) 玉米籽粒机收。适时收获玉米籽粒是增加粒重、提高产量和品质的重要生产环节, 果穗苞叶枯黄松散时即可进行机收。

3) 秸秆黄贮。为提高玉米利用率, 秸秆黄贮应在人工收获玉米穗后, 抢晴天及时用秸秆切碎回收机收获玉米秸秆。

玉米机械化种植 篇2

一、玉米的整地与播种

(一)整地

1、玉米整地的好处,如何进行整地

(二)播

2、玉米发芽与出苗过程,影响玉米发芽的主要环境条件

3、提高播种质量对玉米高产有什么重要意义,如何提高播种质量

4、播种前为什么要进行种子精选和发芽试验,怎样进行

5、为什么播种前要进行种子处理,如何进行

6、玉米适时早播为何能增产,早播的方法有哪些

7、玉米有哪几种播种方法,各有什么特点

二、玉米的合理密植

(一)玉米合理密植的重要性

8、玉米为什么要适当增加种植密度

9、合理密植增产的原因

(二)玉米密植的原则与技术

10、确定适宜种植密度应掌握哪些原则

11、紧凑型品种适宜密植的原因

12、合理密植技术有哪些

13、怎样确定玉米的适宜株距

三、玉米的施肥

(一)玉米的需肥特点

14、玉米的需肥量是多少

15、玉米不同生育期对氮、磷、钾的吸收

(二)玉米的施肥原则与技术

16、施用化肥的增产效果如何,受哪些因素影响

17、如何确定玉米的施肥量

18、合理施肥应掌握的原则

19、玉米正确的施肥方法

20、玉米需要多少微量元素,如何施用微肥

四、玉米灌溉

(一)玉米的需水特点

21、玉米产量与需水量的关系

22、玉米需水量与生长环境的关系

23、玉米不同生育阶段的需水特点

24、如何通过栽培措施实现玉米少需水多打粮

(二)灌溉与节水

25、玉米什么时期最需要浇水

26、玉米节水灌溉的方法和优点

五、田间管理及化学除草

(一)田间管理

27、间苗、定苗应注意的问题

28、中耕松土的作用和应掌握的原则

29、培土的作用、时间和方法 30、玉米去雄穗和人工辅助授粉的作用,如何进行

(二)化学除草

31、化学除草的意义和作用原理

32、使用化学除草剂必须注意哪些原则

33、常用玉米除草剂的使用要求

34、混配型除草剂有哪些优点

六、玉米栽培新技术

(一)地膜覆盖

35、盖膜玉米的增产效果如何,增产的原因

36、盖膜玉米如何选用地膜和计算用量

37、盖膜玉米对品种、土壤和肥料的要求

38、盖膜玉米的种植要点

39、怎样进行盖膜玉米的播种和田间管理

(二)种子包衣和化学调控 40、何为种衣剂,使用种衣剂的优点

41、玉米的种衣剂有几种,如何进行人工包衣

42、玉米应用的生长调节剂有哪些,如何使用 七.玉米抗旱播种技术

干旱地区或干旱年份常采用(1)抢墒播种(2)提墒播种(3)深开沟浅覆土播种(4)明沟深种(5)开沟等雨(6)催芽坐水等抗旱播种法 2.夏玉米贴茬免耕播种技术

(1)浇好麦黄水(2)贴茬机播(3)播种后出苗前喷施化学除草剂(4)手提苗(5)加强田间管理 3.夏玉米高产栽培的施肥要点

玉米一生需要的营养元素很多,以氮、磷、钾需求量最大,要通过施肥补足,高产栽培中基肥施用量占70%,追肥占30%,磷肥全部底施于上季作物上,氮肥施用原则供秆肥占总追肥量的60-70%,攻穗肥占30-40%,攻粒肥于吐丝前施用,不超过10%,钾肥底施。追肥提倡棵间或行侧深施掩埋,施后浇水。4.夏玉米高产栽培的灌溉要点

玉米生育期内一般以浇4-5次水为好。(1)播前造墒40方/亩(2)拔节孕穗水35-40方/亩(3)抽雄开花水50方/亩(4)灌浆水于吐丝后10天左右,保持土壤中有充足的水分。5.低产玉米区关键性增产技术

(1)增施肥料培养地力(2)加大密度提高群体产量(3)适时播种 6..地膜玉米栽培要点

(1)选择无霜期在130天以下地区(2)选择肥力中等产量较高的地块(3)基肥充足(4)整地质量好,盖膜严、紧、实,用超薄膜(5)盖膜前地表喷化学除草剂(6)膜下5厘米地温稳定超过8度时按留苗密度打孔播种(7)品种选择生育期较长,抗逆性强高产稳产型品种(搞好田间管理)7.提高玉米产量的辅助性技术

(1)使用玉米健壮素,玉米拔节前每亩用30ml健壮素兑水40斤,均匀喷施于植株上部叶征可防止玉米倒伏、促进根系发育提高结实率,提早生育期(2)叶面喷施叶面肥如磷酸二氢钾、爱农

(六)人工辅助授粉(4)人工去雄 8.玉米锌肥的施用技术

玉米缺锌早期出现“白叶病”、生育迟缓、果穗秃尖、减产严重。施锌一般每亩产可产30公斤玉米。方法①基施、每亩2公斤硫酸锌拌细土15公斤撒施翻耕入土。②拌种、每公斤种子用

硫酸锌4-6克,制成溶液拌种,阴赶不上干后播种。③喷施

在苗期,拔节期各喷一次深度为0.1-0.3%的碼酸锌溶液

9、玉米粗缩病的防治技术

①春揪玉米提前到4月份播种,使幼苗秃病期避开第一代灰飞虱成出盛期。②选择耐病技术③药剂防治 玉米王叶前喷乐果、1605等药剂除出于发病前期喷绿风95、病毒A、病毒灵等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为了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根据农业生产实践经验,总结出我县玉米高产、低耗、高效栽培技术。具体栽培技术如下

一、选地选茬、整地、施肥

1、选地、选茬

玉米适应性较广,玉米对土壤的要求并不十分严格,但由于根系入土深广,茎高叶茂,且需肥、需水量大,不耐酸碱,耐涝性差。因此,应选择土层深厚、土质疏松、有机质比较丰富、保肥保水性能好、ph值6—8,土壤含氧化钾100mg/kg土、含五氧化二磷20mg/kg土的地块。前茬应选择大豆、小麦和马铃薯茬,其次是肥沃的玉米茬。忌选甜菜、向日葵、白菜等耗肥量大的前茬。

2、整地

整好地、保住墒,是保全苗的关键。玉米整地要大力推广以深松为主体的翻、松、耙、旋相结合的耕作制度。深松深度要求达到35厘米以上,在深松的基础上进行浅翻或耙茬起垄,要求三年深松一次。要求尽量伏秋翻深松整地,同时结合整地,秋夹肥,肥料要深施,起垄后镇压达播种状态。春整地,要及早顶浆起垄,起垄后及时镇压,以利保墒。

3、施肥

9000公斤子粒吸收 N 241.50kg P2O5 96.30kg K2O 271.05kg

提倡测土配方施肥。没测土的一般每公顷施优质农肥30—40立方米。化肥需要氮73公斤加五氧化二磷69公斤加氧化钾22.5公斤。配方如下:

第一,每公顷用51%(30-12-9)鲁中玉米智能控释肥350公斤,一般不用追肥。

第二,每公顷用45%(20-15-10)圣吉奥纳米复混肥400公斤。

第三,每公顷用48%(18-17-13)洋丰玉米专用肥350~400公斤、加土壤磷钾激活剂8公斤。

第四,每公顷用46%尿素100公斤、加64%磷酸二铵150公斤或者55%(11-44-0)磷酸一铵155公斤、加40%黄腐酸钾60-70公斤(33%硫酸钾75-100公斤)(不能做秋施底肥)、加土壤磷钾激活剂8公斤。

第五,每公顷尿素71公斤、加64%磷酸二铵100公斤或者55%磷酸一铵(11-44-0)105公斤、加45%洋丰脲基复合肥150公斤、加圣吉奥—土壤磷钾激活剂8公斤。

以上配方化肥混拌均匀,化肥总量的1/3用做种肥,2/3做底肥。

二、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

1、品种选择

目前适合我市种植优质、丰产、抗病、适应性强的品种西部为龙单

13、合玉

19、绥玉10号、吉单27号等;东部、南部为绥玉7号、合玉21号、龙单36号、哲单37号、绿单1号等。各地要因地制宜,选择优良品种栽培,杜绝盲目乱引,严防越区种植。

2、种子处理

⑴ 晒种:播前5—7天,要进行晒种2—3天,以提高种子的发芽势和种皮透性,经过晾晒的种子进行精选,去掉小粒、秕粒、残粒、杂质等。

⑵ 药剂拌种

在地下害虫重的地块(每平方米有1头以上蛴螬),而玉米丝黑穗轻的地块,可选用20%的呋.福种衣剂,按药种1∶50进行种子包衣。

在地下害虫重,玉米丝黑穗病也重的地块,要采用立克秀湿拌种剂,按种子质量的0.4%拌种,播种时每亩用甲拌磷颗粒剂2—3公斤,随种肥下地。

地下害虫轻,玉米丝黑穗病重的地块,用2%立克秀湿拌种剂,按种子质量的0.4%拌种,或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的0.3%拌种。

三、播种

1、种植方式

根据我市自然条件,除正常的垄直播方式外,还可选用2比空立体通透栽培技术。即种两垄玉米、空一垄,垄上种双行,将三条垄的保苗株数、肥料都放在两垄玉米上,留一条垄当通风透光道。

2、播期

土壤含水量20—24%的地块,耕层5厘米处的地温稳定通过6—7℃时,即可播种,若土壤含水量低于20%时,可在地温稳定通过5℃时抢墒播种。我市玉米高产播期一般在4月28日—5月15日,东部地区为5月1日—5月15日,西部地区为4月28日—5月10日。

3、播法

播法可采用机械精量播种及人工播种两种方式,我市今年春旱较重,机械播种可以保证种子播在湿土里,保墒效果好。机播可以做到均匀播种,播深一致,覆土均匀;在施肥上,机械播种能准确地将肥料施在种床下部,以实现化肥的侧深施,可避免烧种烧苗。

人工埯种玉米应做到三湿(土湿、粪湿、种子湿)、五随(随刨埯、随点籽、随施肥、随覆土、随镇压),六一致(埯大小、埯深浅、埯距、点种、施肥、覆土)。严重干旱的情况下可以原垄种。

在土壤含水量低于20%时必须坐水补墒埯种。特别春旱严重,底墒不足的年份,必须坐水种,在土壤含水量高于20%时,可直接播种。

4、密度与播量

玉米肥地宜稀,瘦地宜密。一般密度为每公顷保苗6万株,迪卡250每公顷保苗9万株。机械播种的公顷播量为38—45公斤,人工埯种的公顷播量为35—40公斤。

5、播深

玉米播种深度为5—6厘米,要做到深浅一致,覆土均匀,播后及时镇压。

6、施种肥

施底肥的地块把留着的种肥施入。方法是将肥施于种下深3—5厘米、侧5厘米处,肥量大的要深一点施,以免烧种烧苗。

四、加强田间管理

1、前期管理

⑴ 查田、补栽:要准备好补种用种或预备苗,出苗前及时检查发芽情况,如发现粉种、烂芽,及时催芽坐水补种,出苗后如缺苗,要及时坐水补栽。

⑵ 铲前深松趟地:出苗后,没有深松的地块要进行深松,深松后或有深松基础的地块铲前趟一犁。

⑶ 定苗:3—4片叶时,要将弱苗、病苗、小苗去掉,一次等距定苗。

⑷ 防治斑须蝽象:每公顷用3%的诺氏450—600克或者37%杀虫先锋320—640毫升,对水300公斤,茎叶喷雾。

⑸ 补锌:发现缺锌的地块,每公顷用乐得0.5公斤或者玉米粗缩净0.5—1公斤,对水300公斤,茎叶喷雾。

2、中期管理

⑴ 铲趟:在铲趟上要做到三铲三趟,细铲细趟,可起到放寒增温,消灭杂草,抗旱保墒,抗倒伏的作用。

⑵ 玉米螟防治:防治指标为百杆活虫80头虫。

赤眼蜂防治:在玉米螟产卵盛期在田间放两次蜂,每公顷放蜂4.5万头。BT乳剂:在玉米的心叶末期(5%抽雄),每公顷用2.25—3公斤的BT乳剂制成颗粒剂撒施,或兑水450公斤喷雾。

⑶ 化学除草

①播后苗前化学除草:在土壤墒情较好的地块,可选用玉米播前或播后苗前土壤处理,可每公顷选用90%金禾农思(能封)1.25升加40%阿特拉津1—1.5升,或90%金禾农思(能封)1.5-2公斤加75%噻吩磺隆20克再加72%的2.4-D丁酯500毫升,对水500—750公斤土壤喷施。

②茎叶处理化学除草:在玉米3—5叶期,杂草2—4叶期,每公顷用4%玉农乐750—1200毫升加40%阿特拉津胶悬剂1200毫升,对水225—300公斤茎叶喷雾处理。

⑷ 打丫子:及时掰掉丫子,避免损伤主茎,减少养份损失。

⑸ 追肥:一般以氮肥为主,垧施尿素150—200公斤为宜。追肥分两次效果最佳,第一次在拔节初期,每垧追尿素75公斤,第二次在大喇叭口期,每亩追尿素75—125公斤,追肥到距离苗10—12厘米,深10—15厘米处。

3、后期管理

⑴ 应用化控剂:可以控上促下,技术要点:玉米抽雄前7—10天,亩用“丰收宝”25毫升对水叶喷,喷于植株顶部叶片,不能全部喷施。肥力不足,缺苗补种或三类苗地块不能用。

⑵ 放秋垄:8月中下旬放秋垄,拿大草一次。

⑶ 站杆扒皮晾晒:玉米腊熟后期,扒开玉米果穗苞叶晾晒。

五、收获

玉米不能收获过早,以防减产。可在完熟期收割,尽量促进籽粒后熟,增加粒重。

春玉米双膜覆盖栽培技术讲稿

其主要栽培措施如下:

(一)整地施肥 宜选择向阳、通风、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水源充足且排水良好的地块种植。基肥应以有机肥为主,结合秋耕翻施越早越好,可使肥料充分腐熟分解与土壤融合。据试验,秋施基肥比春施基肥增产14.9%,基肥可条施和穴施。

(二)选用良种 宜选用掖单4号、登海1号等生育期短,适宜我市春播后的品种。

(三)晒种催芽 晒种可促进种子后熟,在播种前边晒2d,可提高发芽率13%-28%,提早出苗1-2d。

(四)双膜育苗 第一层是播种覆膜,将膜直接盖到播种垄上;第二层采用膜大拱棚。双膜覆盖,主要是增温保湿。实践证明,这是抵御阴雨天气的主要措施。播后5-6d观察,双膜育苗比单膜育苗,出苗率高8.93%左右。播种覆膜:覆膜前耧平垄面,均匀喷洒除草剂玉米宝、玉田净等。由于春季地下害虫活动开始猖狂,播前最好用辛拌磷拌种。亩用种2.5-3.0kg,穴播,2粒/穴,播深3-7cm。破膜引苗:当顶土出苗后,及时破膜引苗并用土压住膜口。低温炼苗:当出苗达70%时要注意低温冻害。

(五)肥水管理 合理施肥:由于春玉米播种早,气温低,土壤养分转化慢,根系吸收能力差,把肥料放在种子附近容易被吸引利用。3-4片叶子时施壮苗肥;5叶至拔节期施壮秆肥;8-9叶期施粒肥。同时结合病虫害防治叶面喷施绿源999.481等微量元素肥料。适时浇不:应从拔节期开始保持水量70%左右;孕穗期以后是玉米需水临界期,土壤田间持水量应保持70%-80%;玉米从抽雄到乳熟期需水量很大,应始终保持湿润。

(六)病虫害防治 春玉米苗期主要是蓟马、金针虫、蝼姑、蛴螬等,这几年对于鲁西南春玉米为害最严重的是蓟马。它咬食玉米苗的心叶,使其生长点受损对至于萎蔫、卷叶、矮化、不结实,可以苗期及时用乐果对水喷玉米心叶。穗期主要是粘虫、玉米螟、茎腐病等,可用快灵600倍喷雾,有特效;同时,配对多菌灵,可一块防治茎腐病等菌引起的病害。

(七)适时收获 在玉米成熟时,表现茎秆变黄,苞叶黄白而松散,籽粒硬化并显现本品种固有色泽,一般在完熟时收获。

春玉米栽培技术

学习重点

掌握春玉米栽培技术的基本要点

一、深耕改土、精细整地(一)土地选择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保水保肥能力强,盐碱轻,杂草少。(二)深耕改土(三)精细整地

整地达到“深、松、碎、平、净、墒”六字标准,为一播全苗打基础。

二、因地制宜、选用良种

迪卡007、正大619、正大818、农大108、桂单

22、奥1号,南校15等。鲜食为主以玉美头602、柳糯1号、苏糯1号为主,生育期在110-130天

三、施足基肥

亩产玉米籽粒400kg左右,需要基肥优质农家肥1000-1500kg和过磷酸钙25-30kg,或可用复合肥25-30kg和过磷酸钙10-15kg

四、适时早播,一播全苗(一)适时早播的好处

1、生育期延长,增加营养物质的积累;

2、蹲苗促壮,增强抗旱、抗倒能力;

3、避开不良气侯的影响;

4、减轻病虫害(苗期的黑毛虫、小地老虎);

5、头造早,两造好,有利于晚造轮上时间,争取全年高产、稳产

(二)播种适期 在生产中一般按结束玉米烂种的保证率达到80%的日期为玉米播种适期,通常以5-10厘米土层土温稳定在10-12度以上为指标。桂北和高寒山区:3月上旬至下旬 桂中:2月上旬至下旬

桂南及右江河谷:1月下旬至2 月上中旬(三)提高播种质量,一播全苗

1、精选种子

机器粒选大粒饱满种,保证发芽率90%以上。可适当晒种和拌种,提高发芽率,防治苗期病虫。

2、搞好种子处理

(1)浸种:春播玉米最好不浸种催芽,直接下种。

(2)药剂拌种:亩用100g(2两)桐油拌种,可防地下害虫为害(3)采用种衣剂拌种:

3、播种时土壤要有一定的湿度(四)播种方法和播种量

1、播种方法(1)开穴点播:

按行、株距开穴,每穴粒3-4粒,播后施肥并盖土。(2)开沟点播

按行、株距开播种沟,然后按株距下籽粒2-3粒,播后施肥并盖土。

五、合理密植和种植方式

1、合理密植

2、种植方式与规格

玉米一般以宽窄行(大小行、双行单株植)种植方式,行向以东西行向为宜,早熟品种每亩4500株,理论计算,宽行0.8m、窄行0.4m、株距0.25m,中迟熟品种,每亩3800-4000株,理论计算,(宽窄行的距离同前)株距0.3m。

六、田间管理 课后思考题

1、玉米定苗、间苗的时间;

2、玉米生产上追施攻苞肥的最佳时间; 

3、玉米苗期的田间管理。本节要点

六、田间管理

(一)苗期田间管理

1、管理目标

2、田间管理措施

(1)防旱防板结,助苗出土(2)查苗补苗,适时间苗、定苗,育壮苗(3)中耕施肥除草(4)防治病虫 

(二)穗期田间管理

1、管理目标

2、田间管理措施

(1)中耕施肥培土(2)灌溉与排水(3)防治病虫、病害 

(三)花粒期田间管理

1、管理目标

2、田间管理措施

(1)根外追肥(2)人工辅助授粉(3)灌溉与排水 

七、收获与贮藏

(一)收获

(二)贮藏 教学目的、重点及难点  教学目的

玉米种植机械化生产的探讨 篇3

关键词:玉米;种植;机械化

中图分类号:S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7-0172-1

1 机械化整地

玉米机械化作业,就少不了秸秆还田这个环节。按照作业流程,在玉米收获后,要对秸秆还田的地块分别进行根茬破碎、机械深耕、机械平整地等作业。以达到良好的种植基础。

1.1 玉米根茬破碎

在耕翻前用旋耕机或圆盘耙,对玉米根茬及表层土壤进行旋耕耙切,可有效保证土壤质量,为播种打下良好的地表条件。

1.2 玉米地机械深耕

机械深耕可实现对秸秆的深度翻埋,严密覆盖,消灭杂草,促使秸秆尽快腐烂。应用装配宽式犁体的翻转犁,来回耕作时土垡始终朝一侧翻,耕后地块无墒沟。特别适合我们吉林东部山区的山坡地,具有降坡趁平效果。

1.3 耕翻后整地

玉米深耕后还要还要进行土地平整作业,深耕犁配合钉齿耙,在深耕的同时可碎土保墒。整地机械主要有旋耕机和驱动滚齿耙,根据实际情况而用。

2 玉米机械化播种

随着玉米播种机的推广,玉米种植行距的调节和控制有了保障。玉米行距的调节要考虑当地种植规格和管理要求,还要考虑玉米联合收割机的适应行距要求,如一般的悬挂式玉米联合收割机所要求的种植行距55-75㎝。玉米机械化直播的规范性有利于合理密植技术的推广,保证了玉米播种的精度、密度、深度,达到苗全、齐、匀、壮,有利于玉米获得高产和稳产。

2.1 田间准备

准备耕种的地块,必须耕耙平整,田间无杂草,确保播种机工作时不堵不缠开沟器。清理田间障碍物,以防意外事故发生。

2.2 种子准备

欲确保苗齐苗壮,播前必须保证籽粒饱满,无破碎,发芽率符合规定要求;有时还需对种子进行检疫消毒,以防病虫害。另外,为适应机播,种子必须进行清洁,无杂质,干燥,流动性好。玉米在播前半月左右要进行一次种子发芽试验,看种子发芽率是否符合要求。标准种子质量应是:纯度不低于96%,净度不低于98%,含水率不低于13%。

2.3 确定加种点位置

播种机的加种工作应当在任意一端地头进行,只有在地块过长,种子箱容量不足一个往返时,才采用两端地头加种的方法。为了保证排种装置工作的可靠性和均匀性,播种机种子箱内存种量一般不应小于种子箱容量的1/3,所以种子箱的有效容量仅为自身容量的2/3左右。

2.4 播种方法

2.4.1 梭型播法 由地块一侧进入,每一行程播完后用犁型转弯进入下一行程,一趟连接一趟,依次播完后再播地头。这种播法的优点是事前无需区划,缺点是空行程过长,并要留有较宽的地头。

2.4.2 向心和离心播法 机组从地块一侧进入,由外向内绕播,一直到地块中心播完,这种方法称为向心播法。离心播法则是机组由地块中间进入向外绕播,到地边播完。这两种方法在地块中间均要采用犁型转弯,故地头留的较宽。优点是路线简单,只要在一侧安装划行器或指引器,便可解决问题;缺点是地块要经严格区划,对驾驶技术要求较高。

2.4.3 套播法 套播法事先应将地块严格划分好。两区套播法是把地块划成双数的小区,小区宽度应为播种机组工作幅宽的整倍数。当小区宽为机组工作幅宽的3倍,其机组转弯空行程最短,当小区宽度超过机组工作幅宽5倍时,机组转弯的空行程就比梭形播法的空行程还要大,区划时要注意合理性。

3 玉米机械化收获

3.1 玉米联合收获机

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悬挂式玉米联合收获机,该机型与拖拉机配套使用,现在开发生产的有悬挂式1-3行的三种机型,可分别于小四轮及大中型拖拉机配套使用,按照其在拖拉机上的安装位置又可分为正置式和侧置式两种,正置式的悬挂式玉米联合收获机不需要人工开割道,与大中型拖拉机配套使用较多。一行侧置式玉米联合收获机一般与小四轮拖拉机配套使用,其特点是效率低,故使用较少。

机械收获作业的质量要求:①落穗率、籽粒破碎率和损失率应小于3%;②留茬、秸秆堆放铺放要整齐,留茬高度应在10㎝以下,秸秆粉碎长度也应在10㎝以下,漏切率在3%以下。

3.2 玉米秸秆还田

玉米秸秆还田分直接还田和过腹还田两种。秸秆直接还田是先用人工将玉米穗摘下,再用与拖拉机配套的专用玉米秸秆还田机,将秸秆粉碎并均匀抛洒在地面上,待机整地时翻入土壤中。

秸秆过腹还田可采用青贮收获机、铡草机、对秸秆进行青贮后喂养牲畜,实现玉米秸秆过腹还田。

玉米联合收获机一般都带有秸秆还田功能,但在生产中应用最多的还是专用玉米秸秆还田机。该机是在人工收获玉米果穗后,利用拖拉机的动力驱动配置在拖拉机后面的还田机刀轴旋转,带动力旋转,将玉米秸秆粉碎后,抛洒在田间,实现还田。

玉米收获机械在作业前要注意的事项:①牵引式作业机组,要用人工割除拖拉机通道;②选择合适的作业速度;③运输作业时要注意安全生产。

玉米机械化种植 篇4

1 节水灌溉技术的开发应用

察右后旗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中部, 阴山北麓, 乌兰察布市后山地区, 地理坐标为:东经112°42′~113°30′、北纬40°04′~41°59′, 属于内蒙古高原区, 是一个以牧为主、农牧交错结合的半农半牧旗, 全旗现有耕地5×104hm2左右, 每年播种面积4.87×104hm2左右。阳光辐射强度大, 光能资源丰富, 而且昼夜温差较大, 气候条件比较适合玉米的生育需求。土壤类型大多为栗钙土、暗栗钙土、沙壤土, 土层深厚, 结构疏松, 有机质、有益矿物质含量较高, 而且多施农家肥, 病虫害少, 特别适宜玉米生长。20 世纪90 年代以来, 乌兰察布市市委、市政府提出并实施了“每建成1 hm2水旱高标准基本农田, 退下2 hm2旱坡薄地, 还林还草还牧, 通过对土地资源利用结构的调整来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 发挥地区比较优势, 建设畜牧业大市”的“进一退二还三”战略和“划区轮牧, 禁牧舍饲, 发展舍饲畜牧业”战略, 察右后旗把玉米作为农牧业生产的主导产业来抓, 其种植面积和产量在不断提升, 年种植面积为1.3×104hm2左右, 占播种面积的27%左右。但种植方式以旱地覆膜种植为主, 受“十年九旱、大旱大减产、小旱小减产、风调雨顺增点产”等自然条件的制约, 玉米单产仍处于低而不稳状态。

2006 年以来, 察右后旗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 在地下水较为丰富的区域, 积极开发利用地下水, 大力发展喷灌、滴灌、软管微喷等节水灌溉设施农业。目前, 全旗已发展大型指针式喷灌圈207 套, 保灌面积0.7×104hm2, 发展膜下滴灌面积0.9×104hm2。节水设施农业的发展, 推进了察右后旗玉米、马铃薯等农业主导产业的发展, 使玉米成为当地区域优势产业。

2013、2014 两年, 察右后旗农机管理站依托“乌兰察布市1.33×104hm2与2.67×104hm2机械化膜下滴灌技术推广项目”的实施, 组织实施了“玉米种植膜下滴灌机械化节水增产技术示范推广”项目, 在察右后旗机械化膜下滴灌项目区进行了示范推广。在试验示范的基础上, 当地玉米主产区域, 已推广实施该项技术0.32×104hm2。围绕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 大力推广玉米播种、收获机械化新技术、新机具, 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作业机具拥有量进一步增加, 推进了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应用。经过两年的示范推广, 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2 技术模式

针对察右后旗的自然条件、玉米的生长特性、种植习惯和生产环节主要特征, 确定了“玉米种植膜下滴灌机械化节水技术模式”作为项目区推广应用的技术模式。根据玉米种植土壤水分蒸发的特点, 该技术模式主要在灌溉条件是膜下滴灌的区域实施。

玉米种植膜下滴灌机械化节水技术模式:

根据前茬作物在秋季收获后必要的情况进行机械残膜捡拾、灭茬、镇压作业→播前机械深松或深耕整地→机械铺滴灌带、铺膜、施肥、播种复式作业→机械中耕锄草→苗期植保、浇水、追肥、病虫害防治→机械收获。

根据玉米生长过程的农艺技术要求, 适时浇灌, 进行田间管理。

3 经济效益

玉米种植膜下滴灌机械化节水技术, 其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增产增效、高效节水、节约劳动用工和提高肥料利用率等方面;社会效益主要体现在土地集中经营管理、形成规模化生产、促进标准化作业等方面;生态效益主要体现在农膜得到及时回收, 预防农田白色污染的发生和玉米秸秆通过“过腹还田”, 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促进农牧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玉米产量的增加, 生产效率的提高, 生产成本的降低, 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现根据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奖励委员会办公室2010 年9 月编制的《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经济效益计算办法》, 对该项目取得的效益进行分析[1]。本效益分析设定“玉米种植膜下滴灌机械化节水技术”与“玉米传统种植技术 (覆膜沟灌) ”为对照, 按照项目实施过程中核心示范区和示范推广区试验、示范、监测、测试获取的基础数据进行汇总和加权平均计算该项技术产生的相对经济效益。

3.1 多年多点区域试验和示范的投入产出主产品实物量

3.1.1 单位面积新增产量和新增产值

(1) 区域试验。在该项目的实施过程中, 察右后旗结合农机化示范园区建设, 在项目区建设核心试验示范区330 hm2, 进行区域试验示范测试。重点对玉米种植膜下滴灌机械化节水技术和传统种植 (覆膜沟灌) 方式进行对比试验测试, 对作业机具进行对比测试, 为机具选型和效益分析掌握基础数据资料。

2013 年“玉米种植膜下滴灌机械化节水技术”在核心示范区选择的7 个点次进行测产, 平均单产8 453.77 kg/hm2, 比对照增产148 .43 kg/hm2;2014 年在选择的5 个点次测产, 平均单产8 628.72 kg/hm2, 比对照“传统种植 (覆膜沟灌) ”增产1 396.54 kg/hm2;加权平均后, “玉米种植膜下滴灌机械化节水技术”, 比对照单位面积增产量为1 449.56 kg/hm2, 增产率20.5%, 按照前3 年玉米市场平均销售价格2.4 元/kg计算, 该项技术的核心示范区单位面积平均新增产值347 8.95 元/hm2。

(2) 生产示范。2013 年“玉米种植膜下滴灌机械化节水技术”在生产示范区选择的14 个点次进行测产, 平均产量8 357.14 kg/hm2, 比对照“传统种植 (覆膜沟灌) ”增产1 391.62 kg/hm2;2014 年在生产示范区选择的22 个点次测产, 平均产量8 547.92 kg/hm2, 比对照增产1 287.53 kg/hm2;加权平均后, “玉米种植膜下滴灌机械化节水技术”比对照增产1 328.01 kg/hm2, 增产率18.61%, 按照前三年玉米市场平均销售价格2.4 元/kg计算, 该项技术的生产示范区单位面积平均新增产值3 187.22 元/hm2。

根据区域试验和生产示范产量、产值结果, 加权平均计算玉米种植膜下滴灌机械化节水技术推广应用产量、产值结果。项目实施两年, “玉米种植膜下滴灌机械化节水技术”, 比对照平均新增产量为1 358.4 kg/0.067 hm2, 增产率19.08%, 按照前三年玉米市场平均销售价格2.4 元/kg计算, 平均新增产值3 260.16 元/hm2。

3.1.2 单位规模投入

采用膜下滴灌机械化节水技术, 每年单位面积增加滴微灌设备的物质投入情况为: (1) Ф90PE软管120 m/hm2, 共投资1 450 元/hm2左右, 可使用5 年左右, 每年分摊290 元hm2/ 年; (2) 滴灌带9 900 m/hm2, 每年投资1 780 元/hm2; (3) 管网连接件及其他辅助材料, 每年投资210 元/hm2; (4) 首部工程、地下输水管网、泄水井、规划设计、机械作业、安装等项共投资6 600 元/hm2左右, 地下管道输水压力为6 个压力, 按20 年折旧计算, 每年分摊330 元/hm2。

采用膜下滴灌机械化节水技术, 每年单位面积平均增加物质投入2 610 元/hm2。

3.1.3 减少劳动用工投入

根据调查测算, 玉米种植膜下滴灌机械化节水技术与对照传统种植 (覆膜沟灌) 相比, 在节约灌溉用水、提高肥料利用率、节约劳动力用工等方面均有所体现, 尤其是在节约劳动力用工方面, 表现突出[2]。玉米种植采用传统种植模式 (覆膜沟灌) , 就灌溉环节, 一个劳动力仅能管理1.5~2 hm2, 且效率较低。而采用膜下滴灌机械化节水技术, 一个劳动力可以管理5~6 hm2, 由此推算, 玉米全生育期按5 次灌水计算, 减去输水管网连接等项用工, 采用膜下滴灌机械化节水技术单位面积平均节约劳动用工6 个/hm2左右, 每个劳动用工按80 元计算, 可节约劳动用工投入480 元/hm2左右[2]。

3.1.4 节水、节肥、节电投入

根据调查结果测算, 采用膜下滴灌机械化节水技术, 较覆膜沟灌技术节水50%左右, 提高肥料利用率20%左右[2], 这样可节约肥料投入450 元/hm2左右, 节约灌溉用电140 元/hm2左右, 共计590 元/hm2。

3.1.5 单位面积副产品产出量

玉米的谷草比按1∶1.2 计算, 项目实施两年“, 玉米种植膜下滴灌机械化节水技术”, 比对照“传统种植覆膜沟灌”, 平均增产秸秆1 630.08 kg/hm2, 玉米秸秆前三年市场平均销售价格按0.9 元/kg计算平均新增产值1 467.07 元/hm2。

3.2 单位规模新增纯收益

根据推广成果比对照增减实物量, 按照计算价格分别计算出产出收益和投入费用, 产出收益和投入费用的差值即为该项技术单位规模新增纯收益, 由表5 可以看出新增纯收益6 267.23 元/hm2。

3.3 项目示范推广期间的推广规模

玉米种植膜下滴灌机械化节水增产技术在察右后旗的推广应用面积为, 2013 年试验示范推广0.11×104hm2, 2014 年示范推广0.21×104hm2, 项目实施两年, 该项技术的示范推广规模0.32×104hm2。

3.4 推广费用

项目总推广费用25×104元, 其中:玉米种植膜下滴灌机械化节水增产技术示范推广项目投入3×104元, 整合基层农机推广服务体系建设项目投入22×104元 (其中:推广期间农机推广技术人员费用13×104元, 现场观摩交流、技术指导、宣传培训、技术资料等项费用9×104元) 。

3.5 经济效益评价指标计算

根据列出经济效益汇总表 (见表2) , 分别计算各经济效益指标。

3.5.1 单位规模新增纯收益

单位规模新增纯收益是指玉米种植膜下滴灌机械化节水技术与对照技术 (覆膜沟灌技术) 相比在单位规模上的产值增量与成本增量的差值。计算公式为:

单位规模新增纯收益= 单位规模新增产值- 单位规模新增成本 (1)

单位规模新增纯收益=4 727.23- (-1 540) =6 267.23元/hm2。

3.5.2 总经济效益

总经济效益= 单位规模新增纯收益×单位规模新增纯收益缩值系数×推广规模×推广规模缩值系数- 总推广费用 (2)

总经济效益=6 267.23×0.7×0.32×0.9-25=1 238.47万元。

3.5.3 年经济效益

年经济效益是指玉米种植膜下滴灌机械化节水技术在推广应用后的计算期内, 平均每年可为社会新增加的纯收益或节约资源的价值总额, 用于该项技术的横向比较。计算公式为:

3.5.4 推广投资年均纯收益率

推广投资年均纯收益率是指推广部门的新技术推广新增纯收益与该项技术的劳动耗费的比值, 该指标表示推广部门每花费1 元推广费用为社会创造的新增纯收益价值。计算公式为:

推广投资年均纯收益率= (619.24×0.2) /25=4.95 元/ 元

以上分析表明, 推广部门为推广玉米种植膜下滴灌机械化节水技术, 每投入1 元可为社会创造4.95 元的经济效益。

4 社会效益

通过对玉米种植膜下滴灌机械化节水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 社会效益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便于土地集中经营管理, 促进土地流转, 使有限的土地资源发挥更大的生产效益;二是有利于现代化的农机作业机具充分发挥作用, 提高劳动生产率, 减少劳动用工量;三是有利于形成规模化、标准化生产, 减轻农牧民的劳动强度。四是可以将农牧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 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从事第二职业, 增加收入, 提高生活水平。五是农机与农艺的有机融合, 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玉米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

5 生态效益

通过该项技术的推广应用, 其生态效益的主要体现:一是收获后及时对残膜进行机械捡拾回收, 同时对作物根茬进行处理, 对土壤表面进行镇压, 可以达到减轻土壤农膜残留污染、蓄水保墒的目的;二是玉米秸秆是优质饲草, 通过回收、加工利用, 在促进畜牧业生产发展的同时, 使玉米秸秆“过腹还田”, 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促进农牧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6 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说明, 玉米种植膜下滴灌机械化节水技术, 可以使有限的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减少肥料的用量和劳动用工投入, 提高劳动生产率, 实现节本增效和农牧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该项技术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奖励委员会办公室.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经济效益计算办法.2010年9月:4-15.

玉米种植调查报告 篇5

玉米产业:围绕玉米生产形成的产业链,包括玉米生产前的种子、及产出后在产品消费过程中涉及的饲料工业、食品工业、化工工业、医药工业、生物燃料等。

一、玉米产业概况

1.玉米生产概况

在世界谷物总产量中,玉米居第2位,仅次于小麦。在世界经济发展中,拉美、非洲把玉米生产放在首位;而亚洲则放在水稻、小麦后的第3位。玉米是种植最广泛的谷类作物,全世界有70多个国家,包括53个发展中国家种植玉米。未来10~,世界玉米种植面积基本稳定,平均产量持续提高,总产量不断增长;玉米的用途将更加广泛,加工更精细;饲用玉米的数量将占有更大的比例;玉米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趋重要。

目前,美国、中国、巴西、墨西哥、阿根廷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玉米生产国,这五国的产量之和达到世界玉米总产量的70%以上。从数据来看,五国的总产量仍在不断的上升当中。20xx/(7月到次年6月)全球玉米产量预计为8.253亿吨。其中,美国玉米产量为3.302亿吨,相比之下,早先的预测为3.363亿吨,上年为3.33亿吨。预计中国20xx年玉米产量为1.68亿吨,较上年增长2.5%或403万吨。欧盟27国玉米产量可能达到5560万吨,低于早先预测的5770万吨,上年为5580万吨。美国和中国的玉米产量占世界玉米总产的60%以上。

预计到20xx/,世界玉米种植面积将稳定在1.38亿至1.39亿公顷之间,单产将由4.56吨/公顷稳定增加到5.12公顷。因单产的增加,总产量也稳定增加到8.2亿吨。年平均增长1.34%。20xx年我国玉米的种植面积达到2898万公顷,较20xx年增加18万公顷。预计20xx年中国玉米播种面积为3,056万公顷,较上年增加10万公顷,增幅为0.3%。

2.玉米消费情况

自起全球玉米总需求一直保持在6亿吨以上,并且呈刚性增长态势。世界玉米消费主要有三个方面。即使用消费、饲用消费、工业消费。由于全球人口仍在不断增长当中,世界食用玉米消费量处于自然增长的过程中,稳定在1亿吨以上。饲用消费是玉米最为主要的消费途径,占总消费比例的70%。目前,全球饲用玉米的数量呈刚性增长。工业玉米消费比例以每年0.5个百分点的速度迅速增长。

玉米深加工的产品,由19世纪的淀粉、葡萄糖、饲料、玉米油,到20世纪的变性淀粉、淀粉糖和燃料酒精,尤其是目前作为玉米深加工的两大主导产品淀粉糖和燃料酒精。

二、当前玉米产业的现状及问题浅析

1.种子产业

中国的种子产业不是一个普通的产业,它应该为下游的中国的农业生产提供最先进的技术和产品,积极推广先进的技术和提供技术服务,为中国的农业生产发展作贡献,为中国农民的增产增收作贡献,为全社会的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作贡献。1960年代以来单产的持续递增。1960年代以来我国玉米单产变化的资料,如果以为一阶段计算每10年全国单产的平均值,20世纪60年代(1960年至1969年)平均亩产99.3公斤,70年代为161.9公斤,80年代为241.6公斤,90年代为322.2公斤,70、80、90年代分别比上个10年每年每亩增产6.26公斤,7.97公斤和8.06公斤,增产数值与美国70年代(7.97公斤)、80年代(6.6公斤)、90年代(7.52公斤)相近,而相对增产率分别为每年6.3%、

4.9%和3.3%,美国同期的相对增产率70年代每年2.7%、80年代1.8%、90年代1.7%。单产的递增正是由于新品种的推广与不断更新。在当今化肥和农药的供应基本满足大田生产需要的前提下,作物产量的增长主要靠品种的遗传改良,单产的相对增长率反映了育种研发所产生的遗传增益的大小。美国几十年来单产的相对增长率终始维持在每年1.7%以上,21世纪以来美国单产的相对增长率为2.0%,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杂交玉米新品种的选育和推广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先后选育推广了以中单2号、丹玉13号、掖单13号、农大108和郑单958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优良玉米新品种,促进了玉米单交种的5次更新换代,为我国玉米生产乃至粮食安全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新品种的在产量、抗逆性等方面的不断突破对玉米产量的提高起到了关键作用,而这些突破正是得益于育种技术的不断改进。种子是最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优良品种对农作物增加产量和改善品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控制种子,就掌握了农业竞争的主动权。因此,在当今世界,各国政府都把加强种子科技研究,推动种子产业发展,列为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1.1玉米育种现状及问题

1.1.1玉米育种现状

(1)育种投入加大

农业和工业不同,新品种培育和种子生产是高度本土化的产业,严格受制于地域、环境、土壤、气候条件等多种因素,且周期较长,需要较多的投入。种子从投资研发开始、到培育出产品,然后生产、推广、营销及售后服务,最终获得利润,至少要经过10年左右的漫长周期–如果足够幸运的话。近几年来,美国联邦政府对农业科技研发的投入约为20亿美元左右的水平,约占联邦政府研发总投入的2%。先锋公司始终将研发领域的投入作为企业的核心优势,每年投入销售额8-12%的资金用于玉米育种研发,经费达2亿多美元。先锋种子公司进入中国,从设办事处,建立公司,开展研究,培育品种,瞬间已经过去了十几年。经过坚持和努力,终于培育出先玉335系列玉米杂交种,获得了农民的认同。这就需要有足够的耐心毅力和扬弃功利主义。

(2)育种细化,根据不同需求和不同地区生产条件进行

抗逆性育种-资源高效利用与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和围绕生产成本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耐旱和耐贫瘠种质改良深受重视。十年前,国外曾针对发展中国家玉米生产的抗逆需求提出―超级玉米‖的概念。这本身是个自我边缘化的概念,但我们要重视它的积极内涵,即强调耐旱、耐瘠、耐高温、低温、耐盐碱和酸性土壤,以及抗病虫草害等特性,实质上就是挖掘玉米的遗传潜力,提高品种对资源的利用效率,建立可持续农业生产和研发体系。

耐旱、耐贫瘠育种干旱是影响产量的首要限制因素,更是发展中国家玉米科学研究的第一优先领域。常规选择方法能够逐渐提高种质的耐旱性。CIMMYT利用旱季在亚热带试验站开展耐旱育种,施行密植和严酷的选择压力,选出耐旱、耐瘠和抗倒伏的玉米群体,如Tuxpeńo Sequia、La Posta Sequia、DTP-1和DTP-2等。

我国用美国2.3倍的化肥,生产了相当于美国50%-60%的粮食,肥料利用效率低,还造成产品中氮残留超标。提高氮肥利用效率,就等于增加了农民的实际收入。CIMMYT较早开展玉米耐低氮的遗传改良,通过轮回选择提高群体的氮利用效率。WKS公司选育的氮高效品种可在产量持平的情况下减少30%氮肥用量。国内也初步比较了我国玉米种质的氮利用效率,发掘出一些氮利用效率较高的种质,并应用于育种。Agrama和Gallais等(20xx)在玉米1、6、7、9染色体和第5染色体上还发现了与氮利用效率相关的基因。抗病虫育种。植物病原菌经常变异,研究人员应掌握足够的抗病育种资源和多基因遗传系统。美国GEM计划、Iowa州立大学(ISU)和CIMMYT等培育并发放了大量抗病虫资源。如GEM计划发放了抗灰斑病材料DKXL212:N11a-365等;抗炭疽茎腐病(Anthracnose stalk rot,ASR)材料FS8B(T):N1802 15-255和GOQUEEN: N1603 15-276;抗穗腐病材料NC244、Mp313E、C20xx-01_SE32_S17_F2S4等。虫害除直接影响玉米品质外,还通过倒伏严重影响产量。CIMMYT发放了亚热带抗虫自交系CML330~338;热带抗虫耐旱自交系CML339~348;ISU发放了抗玉米螟自交系C.I.31A、B90、B91、B94、B102、B105、B110、B111等,GEM计划发放了抗螟种质GEMS-0001等,抗玉米西部食根虫(WCR)的AR17056:N20xx和CUBA117:S1520等以及抗穗部食心虫种质CUBA164:S20xx-444-1-B-B等。已经对多种玉米病害的抗病基因进行分子标记。通过比较,发现抗性基因在染色体上的聚集现象相当明显,除染色体7和9外,抗性基因在其他染色体上呈簇分布(如3.04和6.01)。

优质专用型育种-提高产业效率和市场竞争力随着贸易自由化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农产品质量越来越受到重视,包括商品品质、营养品质、加工品质和卫生品质(食物安全性)。美国提出高营养(或高附加值)玉米的新概念,目标是增加子粒中的赖氨酸、色氨酸、蛋氨酸、含油量和有效磷含量(或低植酸),均衡提高饲料玉米的营养价值,充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畜牧养殖业对环境的污染。

高赖氨酸玉米Mertz等(19xx)发现基因以后,美国和CIMMYT在此基础上培育了硬质胚乳的高赖氨酸玉米,称为优质蛋白玉米(QPM)。CIMMYT育成并发放了10个QPM群体、20个基因库和58个自交系。美国Texas A&M大学(TAMU)、Crow种子公司,以及南非的Natal大学都培育了QPM自交系。美国TAMU的QPM材料具有早熟、植株较矮、后期脱水快等特点。最近,鉴定了3个白粒和1个黄粒杂交种。危地马拉、巴西、玻利维亚、厄瓜多尔、委内瑞拉、加纳、塞内加尔等国家重视选育和推广QPM。印度、越南、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引进CIMMYT种质,培育适应当地的QPM。CIMMYT、中国、印度等在QPM育种中采用标记辅助选择,取得显著进展。普通玉米胚乳蛋白中60%为醇溶蛋白,营养价值比较低。Huang等(20xx)通过反义RNA沉默(RNAi silencing)技术,减少醇溶蛋白积累,改变氨基酸的组成,提高了籽粒的营养品质,这是改良玉米品质的新途径。高油玉米含油量高,富含亚油酸(4%以上),对软化血管,防止血管硬化等有良好作用,而且籽粒中赖氨酸含量略高于普通玉米,能改善配合饲料的品质。Alexho、Syn D. O群体及其衍生的高油玉米自交系,是高油玉米育种所依靠的主要种质资源。我国的北农大高油(BHO)、亚一伊高油(AIHO)和硬秆高配抗病高油(KYGHO),并把引进的Syn D. O和RYD高油的含油量成倍提高,成为高油玉米育种的宝贵资源。

青贮玉米是反刍动物的优质饲料来源。美国Wisconsin大学是青贮玉米研究中心,培育了一批高能量(高消化率)、低纤维素、高蛋白的青贮专用育种材料,如Wisconsin Quality Synthetic(WQS)、WFISIHI和WFOSIL0,其品质不亚于基因的作用。

先锋公司培育的低植酸饲用玉米,比普通玉米降低33%-66%,有效磷含量从28%增加到85%,提高了磷的利用率,用作饲料可使磷的损失减少25%~40%,降低了粪便中磷的排出量。我国范云六实验室分离出多个植酸酶基因,利用毕赤酵母表达系统生产植酸酶生物技术产品(专利号:1184156)。国内外还通过转基因途径培育低植酸玉米,提高畜禽对磷和其他微营养元素的吸收和利用效率。

针对发展中国家铁、锌、维生素A等微营养缺乏的状况,在比尔和梅林达·盖茨基金会、美国国际开发署、世界银行和丹麦外交部国际发展署资助下,在世界范围内启动了

HarvestPlus项目,通过筛选种质资源和遗传改良途径,结合营养学研究,培育和推广富含微营养元素的作物新品种,克服植物性食物中微营养元素不足的缺陷,提高膳食营养水平。针对某些地区,加强了对品种酒精转化率的改良。美国现有玉米酒精加工厂150余家,每个工厂年产1亿加仑,需要很多酒精转化率高的玉米;针对玉米的饲料需求,先锋公司在距总部40公里的地方建立了专门的畜禽饲养试验站,开展玉米饲喂价值的研究及高饲用价值品种的选育和筛选。

(3)新技术广泛应用于玉米育种中

与我国目前热完全热衷于转基因育种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不同,虽然美国转基因育种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已实现工程化应用,在抗虫、抗除草剂、抗倒伏等性状改良方面取得巨大成功,提高了选择效率,创造育种新材料。但现代生物技术是常规育种技术的升级工具和补充,无论转基因还是分子标记辅助育种,都是性状改良或选择的新手段。通过农杆菌介导方法获得极早熟转基因材料,须经过回交、自交等常规育种手段才能导入优良杂交种的亲本。分子标

记技术只是辅助常规育种提高性状的选择效率,这两种新的育种工具均离不开常规育种框架。美国各公司均重视常规育种技术研究,注重拓宽种质基础;重视常规育种技术积累和人才结构,常规育种与生物技术结合是玉米育种的发展趋势。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已成为提高育种效率的重要手段。孟山都公司拥有世界上最先进、最快速的分子标记测试系统,包括自主研发的不破坏种子发芽率的全自动玉米、大豆籽粒切割机(seed chipper)、全自动DNA提取和PCR检测仪等。最多2~3周即可完成每粒种子的产量因子、耐旱性、抗病性、抗倒伏等多个性状的标记检测,供育种家选择后种植,明显提升了育种效率。

普遍采用双单倍体育种技术。先锋公司在单倍体诱导系中加入标记基因,用于单倍体筛选,建立了加倍前的分子标记(如抗病、抗逆性状)选择技术,极大地减少了加倍工作量,使单倍体技术成为选育自交系的重要手段。在抗虫、抗除草剂转基因玉米育种过程中,用分子标记在杂交和回交分离群体中对外源基因进行鉴定与筛选。双单倍体育种是选育自交系的重要手段,推动热带种质快速改良。无论先锋还是孟山都公司,都将单倍体诱导技术作为创造育种材料的重要手段。在依阿华州立大学也重点研究单倍体育种技术。其核心是单倍体诱导系的优化和加倍前目标性状的辅助选择。在美国农部衣阿华引种中心已将单倍体诱导与热带种质改良紧密结合,正在创造一批早熟热带改良种质,值得我国育种家借鉴。

自交系分子识别。美国玉米自交系均有详细的系谱记载,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分子标记指纹图谱,因此我国育种者应慎用美国保护期内的玉米自交系。

分子育种,对于群体水平的提高,分子水平育种将会对传统育种(非转基因)方法产生深远的影响,大大提高传统育种的速度,降低传统育种的成本。比如,利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可以在回交育种中,节省很多资源,快速达到目标。在最近的分子育种研究中,植物育种从动物育种借鉴了一种基于基因组的选择方式(Genomic Selection),已经被证明很有效,这种技术可以大大加速育种的反应速度,节省大田实验所需的资源,减少育种人员的田间工作量。

技术优化和多基因叠加转基因玉米已在生产上应用。第一代抗除草剂、抗虫转基因玉米产品由于外源基因插入引起的非预期效应,一定程度上降低产量。目前,孟山都公司进一步优化了载体构建和遗传转化体系,实现基因定向转移,创造出新型抗虫、抗除草剂转基因产品,不再影响产量等性状表现。新型抗除草剂、抗虫转基因玉米品种可增产11%左右。同时,拥有8个基因(2个抗除草剂基因和6个抗虫基因)的转基因产品即将上市。该产品的上市可以尽量规避杂草对除草剂的抗性风险,预防―超级杂草‖,也可以抗多种病虫害。

玉米机械化种植 篇6

关键词:玉米机械化;免耕种植;问题;解决办法

中图分类号: S233.7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6.09.014

玉米机械化免耕种植是指播前不整地,苗后不中耕,利用免耕机进行播种的玉米种植方式。吉林省玉米机械化免耕种植自2011年兴起,是近年来实现玉米机械化种植的重点推广项目之一。起初,人们对这个项目普遍看好,几年内,小型的双行玉米免耕机销售一度火爆,利用小型双行玉米免耕播种机进行免耕种植的玉米面积也不断增加。随着玉米免耕种植面积和种植农种户的增加,玉米免耕种植中的问题开始显现,并给部分种植户造成了意外的减产损失,以至于有些人对这种种植方式的认可度开始下降,免耕种植面积的增长速度也出现明显放缓的趋势。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实行玉米机械化免耕种植往往产量不高、出苗差,并容易造成草荒等问题。

1产量不高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1.1原因

无论是出苗差还是造成草荒都会使产量降低,这里所说的产量不高是指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与常规种植相比,产量偏低。事实上玉米机械免耕种植是高产的种植方式,是一种抗旱保墒的高效种植方式,但现行的免耕种植中,底肥的施法不科学是导致产量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玉米免耕种植中施肥的方式包括口肥和底肥。口肥量较少,施于种子附近,供玉米幼苗生长需要,但有些农户不施口肥,因此底肥的科学施用就更显得至关重要。

目前,玉米机械免耕种植时,底肥是随施肥切片施入种子斜下方15厘米,肥带宽3~5厘米。因此玉米在苗期之后,庞大的根系大部分生长在非施肥区,以至于地下有效肥吸收上来的较少,利用率低,从而影响玉米产量。事实证明,免耕种植的地块尽管施肥量较大,但后劲不足导致产量不高,棒小粒浅,米质差,典型的后期营养不良。

1.2解决的办法

一是普遍施用口肥,同时将两个施底肥切片外移,加大底肥之间的距离,使之达到20厘米以上;二是在大垄双行的两行之间增施一行肥,使每行玉米种苗的两侧都有肥。具体办法有两个:对现型机械稍加改进,即在每条大垄的两个施肥片中间再加一个施肥切片,以做到三行底肥同时施入;摆脱免耕概念的束缚,在玉米苗后行之间用小铧犁开沟,追施一次高氮复合肥。为此需先将播种器行距调宽,使玉米双行间的距离达到50厘米,以便行间施肥。这样一来就提高了玉米根系在施肥区的比例,从而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2出苗差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2.1原因

免耕机械播种的出苗情况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如播时墒情好,或播后适时适量降雨,出苗就好,否则就差。另外在低洼冷凉地块进行免耕播种的,如播种早了,苗前再遇低温多雨,也容易出现粉种,造成出苗差的情况。

2.2解决的办法

一是选用拱土能力强、好出苗的种子,提高播种质量;二是掌握好土壤墒情和播期天气近况,适时播种。播后长时间不下雨,种子层湿度不够应进行人工补墒;三是在低洼冷凉地块不采用免耕的种植方式,或在旋耕整地后利用免耕机播种。

3易出现草荒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3.1原因

由于免耕种植一般苗后不铲耥,不封垄,再加上是大垄双行种植,通透性好,如药剂除草不够彻底,杂草就容易长大,后期形成草荒。

3.2解决的办法

两次使用除草剂。苗前封一次,苗后打一次。苗后使用封杀双重作用多元复配型除草剂,适当晚喷。玉米苗拔节初期发现小草较多就要放弃免耕的打算,进行中耕除草。可用三铧犁(两边大铧中间小铧)耥一犁,起到除草封垄的作用。

4结语

玉米机械化种植 篇7

一、天津市的玉米生产基本情况

1. 天津市玉米种植的主要农艺特点

天津地处黄淮海玉米种植区, 有较好的玉米种植技术和生产条件, 春播、夏播均可。春玉米生产在每年4月—9月上旬, 夏玉米生长在每年6月上旬—10月上旬。全市积温常年表现为一季有余, 两季不足, 须要争抢农时。种植模式以一年两熟为主, 占播种面积的52.1%, 还有一部分采用一年一熟, 占种植面积的47.9%。近年来, 由于干旱缺水, 夏玉米种植比例锐减, 春玉米种植面积增加, 2007年春玉米播种面积达到9.15万hm2, 夏玉米播种面积达到9.98万hm2。采用平作方式种植的地区占全市种植面积的99%以上, 极少数地区采用间作, 主要间作大豆、枣树等粮果作物。玉米种植行距主要有5种, 分别为40、45、50、55、60 cm, 最大行距70 cm, 最小行距30 cm, 行距的主要分布范围为45~60 cm, 株距一般为35 cm。春玉米收获时间集中在9月上旬, 夏玉米成熟期多集中在9月下旬, 部分至10月上旬。一般采用人工收获, 收获时节农时紧迫, 劳动强度大, 占整个生产过程劳动强度的55%。

2. 天津市玉米生产机械化的基本情况

天津市玉米生产播种与收获两大环节中, 玉米播种机械基本成熟, 收获机械基本定型, 形成了悬挂式、自走式和玉米割台等3种机型, 目前悬挂式玉米收获机可靠度超过了95%, 基本上能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 成为主导产品, 具备了推广应用的条件。发展玉米收获机械化, 对于稳定和提高该区域粮食生产能力, 提高农民收入, 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 玉米机械化收获成为该区域农业机械化发展新的增长点和亮点。应用玉米收获机的区县达到8个, 机收面积将近2万hm2, 机收率将近15%, 机具保有量近200台。随着市场需求的扩大, 各地形成了许多具有区域特点的玉米机械化生产服务模式, 农机专业合作组织、作业大户等发展迅速, 他们提供了机播、机收、秸秆处理等环节的单项或全程机械化作业服务。

二、天津市玉米种植体系与收获模式的现状

1. 天津市现有玉米种植技术体系的主要类型描述

将该区域现有的玉米栽培模式总结归纳为以下2种:

(1) 春播玉米种植模式

春玉米平作模式如图1所示。春玉米平作分布在天津市所有种植玉米区县, 是该调查区域内主要的种植模式, 种植面积达到8.88万hm2, 占春播玉米种植面积的97.1%。春播玉米采用人、畜、机播种的均有, 以机播为主, 其中机播面积8.35万hm2, 占春播玉米的94%, 人工点播面积0.53万hm2, 占春播玉米种植面积的6%。春玉米机械播种主要有机械播种、免耕机械播种、铺膜机械播种三种类型。玉米机械化播种行距分布均匀, 机械化等行条播的比例占春播玉米的比例是90%, 平均行距是40~60 cm;大小行播种很少, 占5%, 平均行距分别为30~70 cm;随意行距种植占春播玉米的5%, 平均行距分别为30~65 cm。

(2) 夏播玉米种植模式

夏播玉米的主要种植模式是夏玉米平作, 其种植模式如图2所示。夏玉米平作分布于天津市所有种植玉米区县, 是该调查区域内主要种植模式, 种植面积达到9.71万hm2, 占夏播玉米种植面积的97.3%。夏播玉米采用人、畜、机播种的均有, 以机播为主, 其中机播面积9.55万hm2, 占夏播玉米种植面积的98.3%, 人工点播面积0.07万hm2, 占夏播玉米种植面积的0.7%。夏玉米机械化播种行距分布均匀, 机械化等行条播的比例占夏播玉米的比例是95%, 平均行距是45~60 cm;大小行播种很少, 占3%。随意行距种植占春播玉米的2%, 平均行距分别为40~65 cm。

2. 天津市各种玉米种植模式的行距分布

根据对各种玉米种植模式的调查发现, 天津市各种玉米种植模式的行距分布如表1。

3. 天津市现有玉米收获技术模式的主要类型

将天津市现有的玉米收获模式总结归纳为以下4种。

(1) 手工收获模式

手工收获是最传统的收获模式, 这一传统收获方式劳动强度极大, 随意性很大。其技术路线如图3所示。

(2) 半机械化收获模式

随着秸秆综合利用工程的推进和秸秆用途的变化, 在人工收获玉米后对秸秆的处理发生了很大变化。随着保护性耕作技术在该区域的推广应用, 作业工序也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如今各种秸秆还田机已定型, 并系列化生产, 使得该半机械化收获模式已经在该地区广泛应用。其技术路线如图4所示。

(3) 分段收获机械化模式

在一些地区采取分段收获的方法, 即利用机械摘穗, 机械化秸秆还田, 机械化脱粒等分段机械化来完成机械收获。通常是在玉米成熟期, 采用人工将玉米穗摘下, 然后利用秸秆还田机直接将秸秆粉碎还田。其技术路线如图5所示。

4. 联合收获机械化模式

目前, 我们所指的联合收获是指利用机械同时完成玉米摘穗和秸秆还田, 由于该区域大部分地区, 玉米收获时的籽粒含水率一般在25%~35%, 甚至更高, 收获时不能实现收获、剥皮、脱粒一体化。其技术路线如图6所示。

三、构建机械化技术的玉米种植体系和收获模式

基于以上分析, 将现有的玉米收获模式按照机械化技术的配备要求, 分为3类进行研究, 一是发展模式;二是优化模式;三是淘汰模式。按照有利于标准化、有利于规范化、有利于机械化发展的要求, 分别对其进行考察和研究。分别分析归类各种模式, 提出归类原因, 将发展和优化的模式分别列示如下:

1. 推荐优化的玉米种植技术体系的主要类型

(1) 春播玉米平作种植模式

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玉米种植田间管理日渐弱化, 部分地区在玉米出苗后不进行合理间苗和定苗, 田间整齐度较差。因此, 能够一次性完成播种施肥, 减少间苗工作的玉米精播技术深受农民欢迎。

(2) 夏播玉米种植模式

重点推荐夏玉米平作种植模式。此种种植模式在保证玉米产量的前提下, 在收获方面与机具的适应性强。

2. 推荐优化的玉米收获技术模式的主要类型描述

(1) 推荐模式一———联合收获机械化模式

目前, 我们所指的联合收获是指利用机械同时完成玉米摘穗和秸秆还田。由于该区域大部分地区玉米收获时的籽粒含水率一般在25%~35%, 甚至更高, 收获时不能实现收获、剥皮、脱粒一体化, 但一体化的联合收获是发展趋势。

(2) 推荐模式二———青贮收获机械化模式

这种模式的技术路线是利用玉米青贮收获机, 将玉米果穗与秸秆同时收获, 直接粉碎用于青贮饲料。该模式适用于牛羊养殖区。占地面积有0.01万hm2。

四、研究与结论

1. 协调相关部门力促标准化从源头抓起

播种决定收获。选择好的玉米品种至关重要, 它可以为机械化收获创造基础。玉米种植品种表现不理想的原因主要出自种子自身质量问题, 不同种子企业售出的种子活力存在一定差异, 田间株型差异较大, 植株群体整齐度下降。建议和有关种子站、农业推广站等部门加强沟通, 达成共识, 确保后备主推品种的筛选与推广工作。

2. 明确主推“一增四改”等农业新技术

一增:增加种植密度。根据品种特性和生产条件, 因地制宜地将现有品种的种植密度普遍增加500~1 000株/0.067 hm2。“四改”:一是改种耐密品种, 二是改套种为平播, 三是改粗放用肥为配方施肥, 四是改人工种植为机械化作业。“两晚”技术:通过玉米适当晚收、小麦适当晚播来延长玉米籽粒的灌浆期, 提高千粒质量, 挖掘光热资源有限条件下的玉米产量潜力。精播技术:结合气吸式精量点播机的推广, 在简化间苗和定苗工序的前提下, 重点抓好播种质量和田间出苗整齐度。简化施肥技术:大力推广带有施肥装置的夏玉米免耕播种机, 推进种肥与穗期追肥相结合的施肥方式。积极探索玉米专用肥和缓释肥、控释肥肥效及相应的施用技术。

3. 加强科研工作简化作业工序

简化作业工序, 为玉米标准化种植管理提供方便。将施肥与播种技术融为一体, 大大提高一次性施肥的普及率, 同时强化施肥技术研究。积极探索玉米专用肥、缓释肥、控释肥肥效和施用技术研究, 加强玉米简化施肥技术的研究。

五、进一步开展研究的打算

1. 加大玉米收获机械购机补贴力度, 突破玉米机收瓶颈

进一步加大机具的研制开发力度, 研制开发出适应农艺要求、综合效率高、农民易接受的玉米收获机, 使科研、生产、推广与玉米收获机械化的发展相互适应, 相互促进。重点补贴农机大户和农机作业服务组织, 鼓励地方资金累加补贴, 支持、引导各种渠道资金投入, 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 为突破玉米收获机械化瓶颈创造良好条件。

2. 推动玉米种植制度改革, 为机械化生产创造条件

切实落实玉米生产发展"一增四改"措施, 积极推动套种改平播, 实施规范化种植, 实现播种、收获机械化作业, 促进玉米生产机械化发展。

3. 实施项目带动战略, 加强示范推广工作

在玉米主产区, 以玉米机收示范推广为重点, 建设一批示范基地, 通过强化技术宣传、培训和使用指导, 引导农民积极应用玉米生产机械化技术。黄淮海玉米种植区和北方玉米种植区重点开展玉米全程机械化示范推广, 南方山地丘陵种植区积极进行机播和机收试验示范。

4. 强化组织引导, 培育玉米机械化作业市场

建设玉米收获机械化信息服务平台, 及时发布玉米机收供求信息;加强玉米收获机械化跨区作业的组织调度、技术培训和维修服务, 开展玉米收获机产品选型鉴定和作业质量跟踪调查, 提高玉米机收作业的社会化服务水平。

5. 加强技术创新, 提升玉米装备技术水平

支持玉米装备关键技术和关键部件的基础研究;研发青贮收获、茎穗兼收、玉米小麦兼收等专用或多功能机具, 以及玉米免耕施肥播种复式作业机具、高效植保机具、适应山地丘陵地区的机具。加强产学研推结合, 开展玉米生产机械化种植模式研究, 促进技术的熟化和成果的转化。

6. 积极争取政府扶持, 强化市场引导作用

玉米种植技术 篇8

1合理选种

由于玉米具有悠久的种植历史, 所以玉米的品种非常多。再加上现在育种技术日新月异, 玉米新品种层出不穷, 致使玉米品种的选择难度大增。通常情况下, 对玉米品种的选择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 因地制宜的进行选择。比如, 如果用玉米酿酒或制作工业乙醇, 那么要选择含淀粉高的品种;用玉米制作各种食品, 那么要选择含糖量高的品种;如果玉米种植区多发病虫害, 那么就要选择抗病能力强的品种等等。

2科学育苗

玉米生长情况的好坏与幼苗的好坏直接相关。为了玉米将来的健康生长, 那么就要科学地进行育苗。

2.1要对种子进行晒种处理。玉米种子经过阳光晾晒后, 具有吸水能力快, 发芽早的特点。出苗后幼苗粗壮、整齐、不缺苗。

2.2要认真仔细施种。在施种的过程中, 要特别留意给种子预留足够的距离, 使其将来有足够的成长空间。同时要注意施种后, 对玉米进行覆土镇压。要依据土壤墒情来进行镇压, 水分过多时, 不镇压, 水分过少时要重镇压。这样能保证种子的出苗率。

2.3要施种肥。对种子施适量的氮、磷、钾以及微量元素种肥。这样能够有效地促进幼苗的生长, 还能够增强幼苗的抵抗力, 同时能够有效的抵御各种病虫害、冻害。为了避免种肥烧苗现象的发生, 要对种肥的用量和与种子的距离进行有效的掌控。

2.4对种子进行覆膜处理。由于春季的气温比较低而且变化大, 严重地影响了玉米的发芽及生长。为了防止玉米幼苗出现冻伤或死亡, 那么就要对玉米进行覆膜处理。玉米覆膜能够有效的提升地温, 促进幼苗的根系生长, 从而促进幼苗的健康成长。

3移栽

玉米种植过程中有一关键环节, 那就是对玉米进行移栽。在玉米移栽时, 要注意以下事项:

3.1把握好玉米移栽的时间

要结合玉米种植区的地温、降水、苗龄等因素综合考虑来进行确定。通常情况下, 玉米种植区内5厘米深的土壤温度稳定在12摄氏度以上, 幼苗生出3至4叶1心, 水分充足, 那么就可以进行移栽。

3.2要做好玉米的起苗和运苗工作

当幼苗要移栽时, 要在头天下午对苗床进行灌水, 要灌透。在进行起苗时, 要尽量避免损伤到苗根, 起苗时要多带土。在进行运苗时, 营养杯或营养块不要太拥挤, 要避免剧烈震荡。

3.3提高移栽技术

可采用开沟栽植与开穴栽植两种移栽技术进行移栽。开沟栽植要注意行距, 要向沟内施氮磷肥, 盖上3到5厘米厚的土, 然后摆放幼苗, 最后对幼苗进行封土处理。封土高度以不超过营养杯或不露白茎为最佳。开穴移栽要注意将穴开10到15厘米深, 然后进行覆土封穴。对于水分不足的, 要先浇水后封穴。

4田间管理

4.1合理进行密植

依据玉米种植的多年经验, 建议实行隔行种植, 也就是扩大行距, 使行距达到100-115厘米。在二分之一的土地利用面积上进行合理的密植。通常情况下, 每公顷保苗在5.5万至5.9万株之内, 收获株不能低于5.4万株。对于常规垄不变的, 采用适当的密植, 80厘米种3株或100厘米种4株。每公顷保苗6.0万至6.2万株之间, 收获株数不能低于5.8万株。

4.2合理进行排水, 浇水和补种

在玉米移栽后的一段时期内, 出于对玉米幼苗生长力弱的考虑, 要在少雨的时候浇水, 多雨的时候排水。同时还要观察玉米幼苗损坏情况, 及时地补苗。

4.3科学合理施肥

要注意有机肥、化肥混合搭配施用。每公顷玉米田要施80立方的腐熟农家肥, 化肥的七成作为基肥使用, 三成作为追肥使用。基肥深度要在15厘米到20厘米之间。施肥量要因地制宜, 通常情况下比往年多加30个百分点。同时注意基肥要一次性施足, 追肥要根据不同时段的营养需求进行多次的追肥。比如玉米30厘米高时、玉米结果时都要施肥。另外要注意不同的肥料混合搭配施用, 以达到最佳效果。

4.4防治病虫害

在玉米的生长过程中, 各种病虫害严重地影响着玉米的产量及质量, 因此要做好玉米病虫害的防治工作。首先, 要做好种子的预防。要结合当地多发病虫害防治所需成分制成足分量的包衣剂, 对种子进行包衣处理.其次, 做好玉米生长期内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当病虫害发生后, 要及时的采用药物措施进行防治。比玉米大斑病爆发时, 可采用0.75的百菌清800倍液稀释喷雾进行防治, 间隔一星期再喷雾一次, 效果最佳。

摘要:玉米在我国有悠久的种植历史, 无论在营养方面、食用方面还是在工业方面都有广泛的用途及价值。市场潜力巨大, 前景光明。为了能够有效地提升玉米的品质与产量, 本文从玉米的选种、育苗、移栽、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治几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与研究, 详细的介绍了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希望能够有效的促进我国的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发展与进步。

玉米品种种植鉴定技术 篇9

1 选好地块

玉米是高秆作物, 需要选择土壤肥沃、地力均匀、灌排方便、连片面积在4亩以上的地块, 同时要求交通方便, 户主同意配合的地方。

2 精细整地

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深翻土地, 做到两犁两耙。

3 施足底肥

前茬作物收获后, 在整地时将农家肥 (有机肥) 施入土壤中, 亩施入农家肥1500~2000 kg。

4 适期播种

大茬一般在清明过后气温稳定在12℃以上播种, 回茬在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整地播种。大茬播种, 每个品种播种200 m2900粒, 900窝, 行距60 cm, 株距40 cm。回茬播种, 每个品种播种200 m2 1000粒, 1000窝, 行距50 cm, 株距40 cm。播种方法:采用带尺拉绳人工挖窝点播。

5 搞好观察记载

按照试验方案的编号对每个品种进行记载, 包括播种时间、出苗时间、每个品种出苗情况、苗期田间长势、追肥时间、大喇叭口期时间、长势、抽雄扬花期、成熟期、病虫防治情况等。

6 及时田间管理

及早中耕除草, 追施苗肥, 在玉米3~4片叶时进行中耕除草、追肥, 每亩施入尿素10 kg;在玉米大喇叭口期, 结合除草施入尿素15 kg。

7 加强病虫防治

玉米主要病害有粗缩病、大小斑病、黑粉病和纹枯病等;主要虫害有地下害虫、蓟马、黏虫、玉米螟、蚜虫和红蜘蛛等。

7.1 苗期

7.1.1 苗期害虫:

主要有地下害虫、蓟马、黏虫和红蜘蛛。、蓟马和黏虫可用50%辛硫磷乳油、50%甲胺磷乳油1000倍液、10%菊马乳油2000倍液, 或亩用25%快杀灵70~80 mL加水40 kg喷雾防治。地老虎可亩用50%辛硫磷200~250 g兑水400~500 kg顺垄灌根防治;也可用50%辛硫磷或90%的晶体敌百虫500 g加水稀释后拌碎鲜草50 kg, 于傍晚撒于玉米苗附近, 连撒两个晚上。红蜘蛛可用20%三氯杀螨醇乳油或73%克螨特乳油1500倍液喷雾防治。

7.1.2 苗期病害:

主要有粗缩病和缺锌症。粗缩病可亩用1.5%的1605粉3.0~3.5 kg加10~15 kg土, 在玉米出苗前撒到点种的玉米行内。发现病株要及时拔除, 减少传染源。缺锌症可亩用0.2%~0.3%硫酸锌溶液25~30 kg在玉米四五叶期叶面喷雾防治。

7.2 心叶末期和穗期

7.2.1 害虫:

主要有玉米螟和蚜虫。玉米螟可亩用1.5%辛硫磷颗粒剂1.5~2.0 kg放入玉米心叶, 也可用菊酯类农药兑水1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剂1000倍液, 摘掉喷雾器的喷头将药液喷入心叶丛中。蚜虫可亩用40%乐果乳油或10%吡虫啉1000倍液喷雾防治。

7.2.2 病害:

主要有纹枯病、黑粉病、和大、小斑病。黑粉病可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 g拌50 kg种子预防。如发现田间有黑粉病株应急时拔除。叶斑病在发病初期要及时摘除下部二三片病叶;可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喷雾防治纹枯病和叶斑病。

8 及时鉴定

甜玉米种植技术 篇10

依据生产目的, 选择品种类型。以幼嫩果穗作水果蔬菜上市为主, 应选超甜玉米品种;以做罐头制品为主的, 应选用变通甜玉米品种。还应注意早、中、晚熟品种搭配种植, 陆续上市, 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2选地与隔离

选择地势平坦、地温高的田块。不宜在低洼、易涝和盐碱的地块种植。与同生育期的其他玉米之间要保持一定空间隔离。通常采用的隔离方法有空间隔离和时间隔离, 空间隔离一般距离400m以上, 如果有树林、山岗、公路等天然屏障, 隔离距离可适当缩短。采用时间隔离, 播种期应相差30d以上。

3播种期的调整

大面积的一次性播种如果来不及上市和加工将造成积压, 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调整收获时间。总的原则是长期调整靠品种, 短期调整靠播期。因为, 虽然早熟的品种生育期短, 但完全靠推迟早熟品种播期所起的延期收获的作用是有限的。因为早熟品种过晚播种时, 由于幼苗发育正值高温多雨季节, 生长快, 发育不良, 生长量不够, 会造成甜玉米果穗小、产量低和质量差。为了提前上市, 可以选用早熟品种配合早熟栽培措施, 可使甜玉米收获期提前15~20d。

4播种技术与种植密度

甜玉米发芽力弱, 拱土力差, 对土壤温度和湿度要求较高。超甜玉米在近地面土温稳定在12℃以上时播种才能保证正常出苗。甜玉米拱土能力差, 覆土不宜过厚, 春播以2~3cm、夏播以1~2cm为宜。甜玉米植株矮, 生育期短, 适合密植。早熟品种一般每公顷以5.25~6.00万株较为合适, 晚熟品种的适合密度可在5.25万株/hm2左右。由于甜玉米的用途不同, 同一个品种的种植密度也不一样。例如, 当以鲜穗上市或加工保鲜玉米穗为目的时, 应适当稀植, 以便能获得大穗;而以收获子粒或希望得到较小或较多的穗数时, 则应该适当密植。

5肥料的施用

总的施肥原则是:底肥以农家肥为主, 重施底肥, 提早追肥, 氮、磷、钾肥配合使用。以农家肥作为底肥可以促进甜玉米早生快发, 农家肥提供的全价营养可以大大改善甜玉米的品质, 提高对干旱、水涝和病害的抵抗力。一般中上等肥力的土壤每公顷施农家肥底肥75t。每公顷施磷酸二铵150~225kg加硫酸钾112.5kg作种肥, 每公顷再追施硝酸铵375kg, 即可满足甜玉米整个生育期对肥料的需要。肥料也可以在播种时一次性施入, 不再追肥。

6几种栽培方式方法和技术要点

6.1裸露地栽培

最简单的种植方式就是垄作清种, 可参照普通玉米的栽培技术进行。方法简单易行, 成本低, 但采收晚, 鲜穗上市时相对效益较低, 适合于大面积种植和原料型甜玉米生产。

6.2地膜覆盖栽培

地膜覆盖甜玉米可以比裸地玉米提早10d上市。可以采用普通覆盖方式, 也可以采用大垄双行, 行间可以种早春蔬菜, 下茬复种生育期较短的多种蔬菜如白菜、萝卜和早熟油豆角等。甜玉米的经济效益可比裸地栽培提高30%以上。具体做法是:秋翻地, 秋起垄, 秋施底肥。或秋翻地, 春起垄, 春施底肥。4月上旬播种, 开沟点播, 每穴下种2~3粒。化肥作种肥, 种肥施于两穴之间, 避免烧种。覆土厚度2~3cm。整平后喷洒除草剂, 最后覆膜。当幼苗长至3叶左右破膜引苗。幼苗长至4~5叶时定苗。追肥时间应比普通玉米提前, 以拔节后大喇叭口期之前为好。

6.3育苗早栽技术

早春先大棚做营养盘育苗, 当幼苗长到4~5叶, 晚霜过后再移栽在事先已经埋好地膜的垄上。该方法可以达到类似小拱棚的效果, 并且省工、省时, 成本低, 而且移栽玉米由于根系发达, 利于增产。

7甜玉米的采收

夏玉米种植管理技术 篇11

一、麦收时首先防治灰飞虱、粗缩病。近几年玉米病毒病普遍发生,玉米粗缩病毒(MRDV)病危害性最大,传毒介体主要为灰飞虱。玉米3叶后使用10%吡虫啉15克和玉米植病灵复配加15公斤水喷施,7至10天一次,连喷三次(注每次叶面喷施必须复配植病灵)。

二、蚜虫、红蜘蛛的防治。6月25日至7月初用1.8%含量阿维菌素2000倍,和1.5%吡虫啉300~500倍混合使用,十天一次。抽穗防治蚜虫。在7月10日前配合孕穗,隔两行抽3行。抽穗时间每天在上午9时下午4时,使玉米减少蚜虫病害,能提高产量15%~25%。

三、玉米螟。当玉米进入喇叭口期,心叶出现不规则白斑或排孔时,主要是玉米螟的为害。(1)玉米心内撒毒土:可选用3%杀虫双颗粒剂每亩撒2~2.5公斤,或用25%杀虫双水剂200克拌细土5公斤制成毒土,撒于玉米喇叭口内。(2)喷药剂:用50%辛硫磷乳油800~1000倍液喷射穗部和心叶,以上药剂可同时兼治大螟。

四、玉米纹枯病的防治。

(1)清除病源:在玉米进入喇叭口期,剥除下部病叶和病鞘,集中烧毁,并抹除附在茎秆上的菌丝。(2)药剂喷雾:发病初期亩用5%井岗霉素100~150克或50%百菌清50~75克兑水50公斤喷洒果穗以下的茎秆。

五、玉米大、小斑病的防治。

浅谈玉米种植管理 篇12

1 选地

玉米可以适应多种土壤的生存,具有强的的适应能力。但在土层相对深厚、肥力水平高、土壤结构适宜、具有良好通气能力、PH近于中性,水、气、肥、热互相协调的土壤种植最为适宜。种植玉米时,地深耕至33cm左右为宜。视情况改善土壤环境,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翻、垫、掺、淤等改良方式,改造原土层环境,对土壤进行适当调剂。当土层较厚时应对土壤进行渐进式耕翻,最终加深土层,增加风化;对土体中存在铁盘层、砂姜的,在对土壤深翻过程时要挑拣出铁盘及砂姜等物块,打破犁的底层;而对于土层较薄、肥力又相对较差的土壤,应对该地块逐年垫土、并增施肥料,使地力变厚变得肥沃;对河灌区,可以通过放淤的方式加厚土层,改良土壤;对沙、黏过重的土壤,也可以通过调节泥沙比例,最终比例达到4泥6沙的壤质状况,达到理想的上粗下细、上沙下壤的土体结构。

2 玉米各生长阶段对水分的要求

实践和研究证明:玉米的生长是苗期相对比较耐旱,但是拔节以后便对水分的要求越来越高,抽丝期是最需要大量水分的,随着抽丝结束,需求量也逐渐下降。

从玉米出苗至展开5叶期,因植株生长缓慢,个体少,耗水少,正常情况下的土壤水分就可维持根系的正常生长。

展开5叶到拔节这一阶段,雄穗处在发育阶段,雌穗也开始生长,因此本阶段末期开始对水分有了较高的需求,但正常情况下也不需要进行灌水。

拔节至抽雄这一阶段是茎叶生长最快,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过程的过渡阶段,也是玉米对水分相对较高的时期。大喇叭口期是雌穗小花的分化发育最为关键的时期,这同时也进入了玉米需水灌溉的临界期,玉米种植从此时期开始灌水。

抽雄散粉至抽丝这一阶段是玉米要求水分最高的时期。如果此时期的水分供应不够,会导致花丝的生长受到抑制,最终推迟抽丝时间,雌穗不能正常受精结实;若在此时期内植株萎蔫时间连续超过8d,最终可达40%的产量损失;抽丝至籽粒形成这一时期的水分需求量仅次于抽丝期,但是如果在此时期因缺少水分使植株萎蔫4~8d,籽粒减产也可能至30%左右。

3 玉米对养分的要求及如何施肥

我们知道玉米是高产类农作物,它的生育周期相对短,但其生长发育速度快,因而玉米需肥量较大,尤其对氮、钾、磷的吸收量偏多。玉米对这三种元素吸收量大小的先后顺序是:氮>钾>磷。玉米苗期生长量小,随之吸收量也少;进入穗期,随着生长量的增加,吸收量也加快增多,到开花时达到最高吸收量,开花期至灌浆有机养分集中向子粒输送时,吸收量仍较多,此后玉米对养分的吸收逐渐减少;随着玉米产量的提高,其需肥量也明显增高;但当玉米产量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出现钾吸收量大于氮和磷。因此,必须合理施肥以满足玉米在生育、生长期对养分的需求。

4 玉米病害

如果玉米在生长过程中管理不善,就容易出现病害,这样就会严重影响到玉米的质量和产量。这里只介绍玉米矮花叶病。

4.1 玉米矮花叶病害症状

矮花叶病最初在幼苗心叶基部细脉间出现许多椭圆形褪绿小点,这些小点排列成一至多条断断续续的虚线,继而发展为实线。随着病变部位不断扩大,在粗脉间形成许多黄色条纹,这些条纹不受粗脉的限制,与健康部分相间形成花叶症状,呈不规则的扩大趋势。病变部位继续扩大,形成许多大、小不同的圆形绿斑,变黄、棕或干枯。严重时,病株会出现黄叶,叶鞘、雄花有时出现褪绿斑,不能抽穗、迟抽穗或不结实,植株矮小等。

4.2 矮花叶发病条件及传播途径

蚜虫通过吸食带病毒的杂草或带病毒的种子长成的幼苗后,蚜虫本身携带病毒,当蚜虫再到健康的幼苗上吸食,就把病毒传到其他寄主上了。同时,随着蚜虫数量的快速增长,使矮花叶病在田间不断扩散、蔓延,造成玉米的大面积受害。又该如何控制呢?研究表明:当气温在20℃~25℃时,是有利于蚜虫的迁飞与传播病毒活动的,如果此时田间病毒源多,蚜虫携带病毒率便高,矮花叶病的流行蔓延快;当气温在26℃~29℃时,对矮花叶病有抑制作用;同时较长时间的降雨对蚜虫的迁飞、传播病毒也是不利的,对矮花叶病亦有抑制作用。

5 夏玉米增产增收方法

5.1 麦田套种

限制夏玉米中晚熟品种玉米高产的因素是光资源不足,乍一看这似乎是矛盾的,夏季还会光资源不足吗?该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个矛盾呢?据多点实验调查:中晚熟玉米品种套种相比较直播而言,每平方米增收玉米66.5~82.9kg,增产13.3%~16.7%,可见麦田套种是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法。

5.2 夏玉米适时晚收获

农民在收获玉米时,普遍存在着收获偏早的现象,一般都是在授粉后40d左右,苞叶发黄时就进行收获,但此时灌浆尚未结束,这样做法严重影响了玉米产量。据相关实验结果表明:玉米籽粒乳线下移1/2处,此时苞叶刚刚变黄,千粒重平均324.7g,玉米籽粒乳线基本消失,此时苞叶松散发白,千粒重平均357.2g。从乳线下移1/2到乳线基本消失,历时10d,千粒重增加31.5g,增产10%。因此,玉米应在籽粒乳线基本消失,苞叶发白变干时收获。

参考文献

[1]郭庆法,王庆成,汪黎明,等.中国玉米栽培学[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2]刘惠芝.低温对玉米生育及产量的影响[J].辽宁农业科学,1993(02).

上一篇:功能体型下一篇:民族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