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生产机械产业化

2024-10-05

玉米生产机械产业化(精选12篇)

玉米生产机械产业化 篇1

达拉特旗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是鄂尔多斯市玉米的主产区。 近5 年来, 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年平均125 万亩, 其中玉米播种面积年平均98 万亩, 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78.4%, 同期, 玉米总产量占粮食作物总产量的85%, 面积和总产均居各作物之首。

一、达拉特旗玉米生产与栽培现状

1.玉米种植品种情况

种植0.5 万亩以上的品种有: 丰田6 号、 丰田833、康地3564、先玉335、平安14、大民3307、金豫6号、内单314、农华101、农华106、利禾1 号、伊单52、金穗99、先玉696、长城706 等20 多种, 以农华系列和先玉系列的品种面积较大。

2.耕作栽培现状

整地以耕翻、旋耕为主, 免耕较少;栽培方式以单作为主, 基本不间套作;播种以穴播为主。种植密度在4000~5000 株/ 亩; 测土配方施肥面积已达90%, 基肥以家畜堆肥和土杂肥为主, 但使用农家肥的面积不到30%, 用量在1500~2000 千克/ 亩;种肥施用量在20~35 千克/ 亩, 主要以磷酸二铵结合玉米配方肥为主。 中耕除草管理主要采取化学除草方式, 占到90%, 人工除草只占到10%。

3.病虫草害情况

达拉特旗玉米基本没有病害。主要虫害以玉米红蜘蛛和蚜虫为主。 发生主要和气候有直接关系, 2015年受持续高温、干旱气候的影响, 玉米红蜘蛛大面积发生, 砂质土壤玉米田红蜘蛛发生尤为严重。 截至2015 年8 月31 日, 全旗玉米红蜘蛛发生面积已达83万亩, 防治面积达到61 万亩次, 减产10%~30%, 个别严重地块减产50%以上。 草害主要是稗草和藜科杂草, 年发生率为55%, 防治率为90%, 危害面积为10万亩, 减产1.5%。 地下害虫主要是小地老虎, 危害面积年均为30 万亩, 防治率为90%以上, 减产2.5%。

4.玉米田用水及灌水情况

在100 多万亩的玉米播种面积中, 95%为水浇地。 其中井灌和黄灌分别为60 万亩和40 万亩, 浇水次数井灌一般年份为3~6 次, 黄灌为1~2 次, 灌水量40~60 立方米/ 亩, 以畦灌为主。

5.玉米机械化情况

播种这一环节95%以上的农户实现了机械化, 收获50%机械化, 全部机械化脱粒。

6.当前玉米生产主要推广的栽培技术

当前, 玉米生产中推广的主要栽培技术有:“一增四改”技术及节水灌溉、地膜覆盖技术、化学除草、精量半精量播种。

7.玉米高产创建

达拉特旗自2008 年开始开展了国家农业部和内蒙古自治区高产创建活动, 2008~2014 年共创建国家级玉米高产示范片18 个、小麦高产示范片10 个。 通过示范引导, 以点带面, 辐射带动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普及, 实现了良种良法相配套与高产优质相结合, 大幅度提高了玉米、小麦的单产水平。 2014 年示范区玉米平均亩产量825.8 千克, 比对照田增加105.8 千克, 增幅14.7%, 小麦高产创建示范片平均亩产量424.4 千克/亩, 比对照田增加29.9 千克, 增幅7.5%。

二、达拉特旗玉米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 制约达拉特旗玉米单产潜力发挥的自然条件和技术性限制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品种多、杂、乱

高产栽培, 品种是必要因素之一, 研究和调研表明, 在产量构成因素中, 品种的作用达20%~30%。 目前的主要问题是:

(1) 品种混杂。 生产应用的玉米品种较多, 甚至多达四五十个, 农民购种表现出明显的盲目性, 基本没有当地主推品种。

(2) 品种抗性 ( 抗干旱、 抗倒伏、 抗病虫害) 差, 导致其稳产性差。

(3) 品种增产潜力有限。 真正耐密植、抗性强、产量高的好品种少, 稳定性差, 更新的速度快。

(4) 良种与良法配套难。 由于育种与栽培技术的严重脱节, 难以实现种子与栽培技术与管理的真正配套。

2.种植规模小, 生产成本高效益低

玉米主产区户均种植面积20~40 亩, 年种植超过100 亩的农户较少, 生产成本为0.8 元/ 千克, 收购价格2 元/千克, 玉米种植效益不高。 2015 年严重干旱, 加上玉米红蜘蛛危害, 生产成本加大, 而产量降低, 许多承包户纯粹没有任何收益。

3.玉米生产的栽培管理粗放, 主推技术到位率低

栽培密度普遍低, 大部分地区种植密度在4000株/ 亩, 达到5000 株/ 亩的很少;仍有个别地区以稀植大穗型品种为主, 严重制约了玉米种植密度的增加和单产的提高。 主要依靠化肥来维持和保持产量, 有机肥施用量少或不施, 造成土壤环境质量恶化, 且加速土壤有机质的矿化, 导致土壤板结。化肥施用不科学, 氮肥和磷肥过量, 钾肥及微肥的使用常被忽视。 灌水方法不科学, 仍大水漫灌, 且与玉米需水规律不吻合, 水资源浪费严重。 病虫害的防治手段落后, 没有达到统防统治。

4.农业机械化水平低, 耕作不科学

玉米生产除播种这一环节95%以上实现了机械化外, 其他生产过程大多是传统的生产模式。 田间耕作以小四轮拖拉机为主要动力, 机械动力与作业深度有限, 连年使用, 形成深厚而坚硬的犁底层, 耕地生产能力不断降低。

5.劳动者的素质偏低

从事玉米生产的生产者几乎都是老弱妇幼, 文化水平较低, 对先进技术的接受和利用能力较低, 使得先进适用的农业新技术新成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推广应用。

三、玉米产业发展对策

1.做好理论宣传带动

通过举办专题培训班和发放培训资料有针对性的对合作社和种植大户提供政策咨询和技术指导服务, 以此来发挥他们的带动作用, 营造科技服务稳产增效的良好社会氛围。

2.做好玉米新品种展示示范工作

争取国家和地方的专项投资, 在不同苏木镇建成一些稳定的且具有代表性的农作物新品种展示示范基地, 做好玉米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工作。

3.结合高产创建, 做好“一增四改”技术的普及

充分利用农业部的粮食作物高产创建活动, 大力推广玉米“一增四改”技术, 增施有机肥, 减少化肥用量, 充分挖掘玉米增产潜力。

4.做好新技术试验示范推广工作

在沿河黄灌区加大玉米宽覆膜高密度栽培技术示范的宣传与普及, 扩大试验示范面积与地区, 充分发挥玉米新技术的增产潜力。

5.加快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

玉米品种选育方向及种植方式都要适应机械作业; 农机部门也要研究出配套的机械以利于播种、施肥、除草、收获等各个农事环节, 从而保证玉米生产的全程机械化。

6.加强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坚持“预防为主, 统防统治”的原则。 做好田间监测与预报, 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及时开展统防统治, 推广生物防治技术, 提高防治效率。

玉米生产机械产业化 篇2

入学年级:2009春

学生姓名:王喜忠

学号:941122921020

所学专业:农学

东北农业大学

中国·哈尔滨

2011年4月

提要:

陵川县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太行山之南端最高地带。全县辖12个乡镇,378个行政村,总人口25万,全县种植玉米25万亩,一直是我县种植面积最大和农作物,产量居于我县之首,是我县农民主要经济来源之一。近年来随着科技发展和市场多元化的需求,玉米种植技术和规范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从玉米产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示范带动、加快转化增值等方面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

玉米作为我县第一大粮食作物,对粮食总产贡献大、增产潜力大、用途广,具有重要的地位,通过对玉米产业技术体系调查研究,分析我县玉米产业存在的问题和优势,提出了我省玉米产业发展建议。正确认识玉米产业战略性地位

玉米作为粮(食)、经(济)、饲(料)、果(蔬)、能(源)于一体的多用途兼用作物,综合利用功能是所有作物无法相比的,同时也易实现产业化开发,并贯穿于一、二、三产业,因此玉米产业既是朝阳产业,又是黄金产业,也是保障我县粮食安全、食物安全和能源安全的战略作物,对促进我县农业结构调整、畜牧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1 增产潜力大,保障粮食安全

玉米是高产之王,在光合生理上属C4作物,光合效率高,产量潜力大。目前我县玉米最高单产纪录为1002公斤/亩。“粮食上台阶、玉米挑重担”已成为共识。玉米一直是我县第一大粮食作物,在我县的粮食总产中占到65%以上的份额,玉米作为我省粮食增产的主力军,对保障全省粮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2 调整产业结构,保障有效供给

玉米是饲料之王,我县玉米总量的60%以上都直接或加工后用于饲料。在猪禽的配方饲料中,60%以上的原料为玉米,青饲玉米还是牛、羊等草食牲畜的主要原料。玉米作为现代饲料工业和畜牧业的重要饲料粮,在粮食总需求量中所占的比重将逐渐增加。在人们为解决温饱时,人畜共粮的传统有其历史的合理性。在人们生活达到小康之后,食用需求的增长主要是对畜产品肉、蛋、奶数量和质量的追求,这就要求种植业和养殖业进行较大调整,确立玉米在饲料中的地位,把70-80%供饲料用粮的玉米“粮食”作物划归到“饲料”作物,实施“粮、经、饲”三元工程,将玉米生产逐步部分转向饲料生产,使大面积的普遍玉米生产转变为饲料资源(原料),树立质量型玉米发展,把单纯产量(数量)生产转变为质量和产量(数量)并重生产,重视包括玉米秸秆在内的生物学产量和质量,是促进农村和农业结构向高层次发展、农民增产增收的重要阶梯和客观要求。

1.3 高产稳产,促进农民增收

玉米在我县种植历史攸久,当地群众形成了适应本地特色的栽培习惯,陵川主要玉米种

植区自然条件优越,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土层深厚、灌溉条件好,具备玉米高产和稳产的条件,玉米丰产性、稳产性好,已成为农民种植收入的重要来源。

1.4 多功能化的用途,保障能源和化工需求

玉米是加工原料之王,以玉米为原料加工淀粉、酒精、果葡糖浆、食用油、塑料等衍生产品已有上万种。玉米作为淀粉工业的支柱,是重要的食品工业原料。目前国内玉米深加工主要是制酒、加工玉米淀粉、食用酒精、糖化酶、糠醛、调味品、饲用金霉素等精深加工企业,玉米是重要的生物能源作物,在石油资源面临枯竭,油价飞涨的今天,各国均在寻找替代能源。用玉米生产燃料乙醇部分替代汽油是目前开发生物能源的主要途径之一。2008年,美国用于生产燃料乙醇的玉米达8400万吨,占美国国内玉米消费量的35%,这个数量还快速增长。汽车吃“粮”扩大内需,导致国际玉米及粮食贸易格局的变革,引发粮食的危机值得我们重视。对我国而言,能源安全的紧迫程度可能更甚于粮食安全。目前生物燃料酒精主要来自玉米、甘蔗和木薯,如何满足未来能源的需求已成为战略需求。我县玉米生产发展的比较优势分析

目前陵川玉米单产水平是全国的76.9%,与陵川历史最高产量和高产示范田比较,主要粮食作物产量至少有30-100公斤的增长空间。

2.1 依靠科技提高单产的潜力巨大

从技术角度看,春播玉米大面积亩产超过600公斤,亩产超过400公斤不少。2008-2009年,在科技入户示范户示范田连续两年在同一块示范田创造了亩产1050公斤、突破玉米吨粮高产纪录。而且近几年来,实施玉米丰产方项目,大量秸秆还田以及实施配方施肥项目这些技术的实际运用,进一步证明了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我县玉米粮食单产的潜力。

2.2 我县玉米生产发展具有相对较好的的资源条件

作为以粮食作物栽培为主的纯农业县,种植业在国民经济中占相当大的份额。粮食作物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20%以上,发展粮食生产是主产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2.3 畜牧业快速发展,为玉米生产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2005年-2009年,是我县养殖业稳步发展的5年,饲用玉米占玉米总产的比例由初期的62.5%上升到67%,年平均增加0.9%。据预测 2020年,仅饲用玉米一项的总量就可达相当于我县现阶段玉米正常年份的总产量,畜牧业的快速发展为我省玉米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存在问题

3.1耕地面积持续减少和水资源短缺的趋势不可逆转,增加总产提高单产的难度进一步加大

受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生态退耕还林还草、自然灾害损毁和非农建设占地等的影响,特别是优质耕地数量不断减少的趋势不可逆转。

3.2科技对粮食的保障功能不高,技术到位率低

科技贡献率不高的关键原因有三,一是满足未来粮食安全,技术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不健全,力量分散,支撑条件不完善,有待进一步加强;三是现有科技成果转化渠道不畅,关键技术传递、应用不到位的状况,有待进一步改善。

3.3产业化程度水平比较低,玉米的深加工发展速度慢

一方面,农资价格高位运行,生产成本加大,种粮效益比较低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从作物间横向比较,2010年,农民种粮每亩实际收益500为元,仅占蔬菜、果树等特色经济作物的1/3。另一方面,随着劳动力大量向城市和经济作物转移,粮食生产粗放种植现象趋重,粮食生产“副业化”日趋呈现,这对保障我省粮食安全造成潜在威胁。产业总体发展目标和思路

4.1基本思路

围绕“稳定面积、依靠科技,提高单产,增加总产,保障供给”的目标,强化科技创新、技术集成和示范推广,实施板块推进战略,开展品种替代工程和玉米科技丰产工程,通过科技与产业有效衔接,以养殖和加工业增殖,提升玉米产业发展水平,保障粮食安全和饲料安全,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4.2发展目标

到2015年,我县玉米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5%以上,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50%以上,玉米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粮食单产达到500公斤/亩。玉米种收机械化水平达到50%以上,灌溉水利用率提高到0.54以上,化肥利用率达到40%以上,初步建立我县玉米产业科技创新体系。

到2020年,我县玉米科技创新能力达到新水平,玉米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上,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60%以上。基本构建保障陵川县玉米保障粮食安全的现代技术支撑体系,全县玉米单产达到800公斤/亩,基本建立布局合理、功能完备、运转高效的陵川县玉米产业科技创新体系。

4.3重点区域和主攻方向

巩固和提高礼义、杨村玉米区玉米生产水平,优化崇文、平城和潞城种植结构,扩大玉米种植,提升玉米增产潜力,稳定玉米生产水平。

大力推广旱作农业技术,通过结构优化、大力发展玉米;杨村、礼义推广春玉米吨粮技术,挖掘玉米产量潜力;崇文、平城和潞城大力推广玉米间作套种技术、玉米抗逆稳产栽培技术。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5.1加快玉米产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我县建立的玉米产业创新体系是按照产业发展需求,以农产品为单元,以产业为主线,建设从土地到餐桌、生产到消费各个环节紧密衔接的技术体系。这是提升我县玉米科技创新

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两年的试点运行,探索农业科研、教学、推广“三位一体”紧密结合的机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需要加快推进体系建设,注重多部门联动,强化多学科集成,加快实施进程。

5.2加强技术的创新与集成示范,建立科技支撑玉米生产的长效机制

依托山西玉米产业科技创新体系,以改良品质、提高产量潜力为核心,加速玉米优质、高产、多抗、专用新品种选育,实现我县玉米品种优质化、专用化和产量潜力的突破。以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通过农机与农艺配套,新材料(如新型肥料、新型地膜)与耕作体系创新,强化技术支撑和保障力度。

建立玉米(粮食)科技示范基地,创新农、科、教 “三位一体”紧密结合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实现农业科技成果和粮食生产的有效对接,专家队伍、技术推广和农民需求的良性互动,强化技术传递速度,推进技术的应用率。

5.3重视玉米科技发展能力建设

要实现玉米科技创新的长远发展目标,必须建设一流的研发条件、形成一流的创新体系,培养一流的创新人才。为此,要立足陵川实际,围绕玉米产业发展的长远需求,构建玉米科技创新平台,为促进陵川玉米产业科技进步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6保障措施

6.1加大政策扶持

要利用政策引导,鼓励农村能人、专业合作组织领办、引办规模化种植和集约化生产,通过市场机制实现土地使用权流转,使土地向种粮大户集中;积极引导农民个人、社会资本、信贷资金投入玉米(粮食)生产,形成多元化投入格局。

6.2加强基础建设

加强农田整理、水利灌排设施,特别是旱作节水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实施种子工程、测土配方施肥工程、植保工程,着力改善粮食生产的基本条件;建立水资源保护和有效利用的长效机制,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6.3强化科技支撑

通过山西省玉米产业科技创新体系,开展产业指导,组织技术推广,提供信息服务。农业技术部门要及时向农民提供玉米田间长势、病虫信息、技术对策、市场信息、产业发展意见和政策建议;在玉米生长的关键时期,开展长势调查、预测病虫发生情况,制定技术指导方案和防治策略,应对突发灾害,解决技术问题;组织技术培训,开展技术咨询,筛选、推荐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为玉米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6.4 强化示范带动

以开展玉米(粮食)高产创建活动为抓手,建立一批面积大、集中连片、规范程度高的高产示范田,充分展示新品种、新技术的增产潜力,使农民“看得见、听得明、问得清、学得透”,进一步发挥高产田的辐射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引导农民群众广泛应用优良品种

和实用技术,实现从专家试验田产量向大田产量的跨越,逐步带动一批玉米高产示范县和吨粮县建设,努力提高玉米单产水平,实现主产区大面积持续均衡增产。

6.5 加快转化增值

玉米生产机械产业化 篇3

1.我国玉米产业发展的特点

1.1经济地位突出,粮经饲兼用 玉米在我国是仅次于水稻的重要粮食作物,常年播种面积在2500公顷左右,产量在1.2亿吨左右,分别占粮食播种面积的22%和产量的25%。

1.2时空分布广泛,主产区相对集中 玉米在我国各个省区都有种植,从东北平原起,经黄淮海平原,至西南地区形成一条“中国玉米带”。

1.3面积南增北减,产量稳中有升 近年来,我国玉米种植面积呈现出南增北减的态势。长江流域以南地区饲料工业和畜牧业发达,玉米产量仅占全国的20%,消费量却达全国总产量的50%以上,近年来该地区为解决玉米供给不足的矛盾,纷纷扩大玉米种植面积,提高玉米自给率。

1.4玉米区域产销形式多样化 从玉米主产区和主销区的分布来看,可分为:“自给有余”型,主要是玉米带北段的东北平原区;“自给自足”型,主要是玉米带中段的黄淮海平原,区域内消化略有剩余。“自给不足”型,主要是长江流域以南及其他地区。

1.5消费刚性增长,结构不断变化 我国玉米消费呈明显的刚性增长趋势,消费结构逐渐由过去的口粮消费向饲料、工业加工为主的多方向、多领域、多层次消费转变。

2.我国玉米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国玉米产业取得了很大进展,但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专用玉米品种少,品种结构不合理;农田基本设施落后,抗灾能力不强;玉米加工业发展缓慢,产品种类少,档次低;生产与转化不同步。

3.我国玉米产业的发展优势

3.1市场区位优势 我国周边的日本、韩国等国家是世界著名的玉米进口地区,年消费量在3500万吨以上,其国内生产满足不了需求,存在相当大的玉米供求缺口。

3.2食品安全优势 我国玉米全是非转基因玉米,而美国大部分玉米为转基因产品。随着近年来国际社会对转基因农产品的担心逐步升温,欧洲和亚洲的部分国家的消费者对转基因产品的抵制,美国玉米将失去部分国外市场,这为我国玉米出口带来了契机。

3.3提高单产和品质的潜力大 我国玉米种植自然条件优越,玉米生产的资源成本较低。玉米科研基地较好,已经培育出一批综合性状好的专用玉米品种。

我國国内玉米消费持续增长,使玉米产业潜在优势的发挥成为可能。饲用玉米需求稳定增长;玉米深加工业蓬勃发展,市场潜力较大;食用、工业用等玉米消费量将维持现在的消费水平。

4.未来我国玉米产业的发展思路

今后,我国玉米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以专用化、多样化的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玉米产业总体效益和农民收入为目的,以提高玉米质量和降低生产成本为核心,以优化玉米品种结构和提高玉米转化能力为重点。突出重点品种是饲用玉米、工业加工玉米,突出重点地区是东北春玉米和黄淮海夏玉米区,统筹规划布局,推广专用品种,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订单生产,引导畜牧业和饲料工业布局调整,促进玉米产区畜牧业发展,实现专用玉米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加快形成具有国内外市场竞争力的专用玉米产业带。

5.我国玉米产业的总体发展目标

在增强就地转化能力的基础上,东北、内蒙古产区增加国内南方销区市场和东亚、东南亚国际市场份额;黄淮海产区要占领本地市场,同时占领南方部分销区市场,形成有进有出的良性贸易格局。

中国玉米产业全程机械化来势迅猛 篇4

玉米全程机械化就是玉米从播种、管理、收获、籽粒干燥、粮食流通全过程全部实现机械化, 从而把农民从繁杂的劳动中解放出来, 实现秸秆还田, 解决秸秆焚烧问题, 是农民节本增效的最佳选择。那么当前玉米全程机械化存在哪些问题?进展如何?

一、当前实现玉米全程机械化的主要“难题”是什么

记者调查发现, 我国玉米产业实现全程机械化, 面临的主要问题, 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玉米籽粒收获问题

当前, 玉米全程机械化面临的首要问题是籽粒收获。与小麦籽粒收获相比, 我国目前玉米主要收获方式还是靠人工。每当玉米成熟季节, 人们需要抽出大量的人力、物力去抢时、赶时收获。收获早了, 籽粒灌浆不足影响产量;收获晚了, 有些品种会自己倒伏, 有时赶上连续降雨, 容易发生霉变。收获时要经过繁重的掰果穗、运输、晾晒果穗、脱粒、晒粒、收粒、清选、出售、运输、储藏等环节, 需要投入人、财、物费用150~300元/0.067 hm2左右。如何实现能像收小麦一样收获玉米籽粒直接出售, 一直是政府、科技、农民、粮食、流通领域共同关心的课题。

2. 玉米果穗和籽粒晾晒问题

日前, 相关媒体陆续报道玉米晾晒形成的玉米“黄金大道”占用公路、严重影响交通问题, 主要原因是由于农户集中收获玉米, 而玉米含水量高必须进行晾晒至籽粒适宜脱粒的含水量后才能脱粒, 脱粒后把籽粒含水量晾晒至安全储藏的含水量14%以下才能安全入库。而随着农村城镇化的快速发展, 专用晾晒场所越来越少, 从而造成玉米收获后晾晒难、脱粒难等问题日益突出;农村晾晒场地逐步由村内转移到了国道、省道、县道、乡村道路等柏油马路及其他空闲地, 不仅带来了严重的交通堵塞, 还对所晾晒玉米造成污染, 影响玉米品质。所以解决农民玉米收获后果穗和籽粒晾晒问题, 成为亟待解决的又一难题。

3. 玉米秸秆焚烧问题

在我国传统农业环境中, 玉米秸秆曾作为重要的能源, 是农村农民取暖、烧饭的主要燃料;随着农民生活水平提高, 农村燃料逐渐转变为煤、电、天燃气、太阳能等能源, 而处理玉米秸秆已经成为农户繁重的生产负担。为了图省事, 农民便在玉米秸秆大部分晾干后直接焚烧, 造成浓烟滚滚笼罩大地, 成为我国环保污染的重大问题, 严重影响飞机起降, 加重雾霾天气, 焚烧秸秆已经成为一大社会公害。焚烧玉米秸秆主要有以下危害:

(1) 污染空气环境, 危害人体健康有数据表明, 焚烧秸秆会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三项污染指数升高。而当可吸入颗粒物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 对人的眼鼻喉刺激较大, 轻则咳嗽、胸闷、流泪, 严重时可能导致支气管炎发生。

(2) 引发火灾, 威胁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焚烧秸秆极易引燃周围的易燃物, 尤其是村庄附近, 一旦引发火灾, 造成生命危险和严重的财产损失。

(3) 加重雾霾雾霾引发交通事故, 影响道路交通和航空安全。

(4) 破坏土壤结构, 造成耕地质量下降在农田焚烧秸秆时会使地面温度急剧升高, 能直接烧死、烫死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 使土壤的自然肥力和保水性能大大下降, 土壤水分损失65%~80%。

二、如何实现玉米全程机械化

解决上述问题, 必须实现玉米产业的种植、管理、玉米收割机籽粒直收、籽粒烘干全程机械化, 建立收购、烘干、运输、储存等收后烘干流通联合体系或合作社, 就可实现像小麦一样直接地头卖玉米湿粮, 从根本上解决玉米全程机械化的所有“难题”。为此, 记者采访了相关农户、粮贩、烘干塔主、专家、企业、管理部门, 就相关问题寻求答案。

我国玉米像小麦一样籽粒直收主要取决于2个方面的创新:一是玉米品种的技术创新, 二是玉米收获机械的技术创新, 两者缺一不可。近年来, 虽然玉米摘穗收割机发展很快, 技术水平完全成熟, 苞叶剥光率可达到95%以上, 个别果穗仅剩的三两片内层苞叶, 不影响玉米脱粒。但还未能真正解决农户晾晒果穗、晾晒籽粒、秸秆处理等, 一次性解决直接卖湿玉米的问题。玉米籽粒收割机技术创新, 成为迫切需要。据记者了解, 截至目前“华溪玉田”、“喜盈盈”、“沃德”等品牌的玉米籽粒收割机研制获得成功, 技术基本成熟, 已在陕西渭南、河南驻马店、河北沧州等地市得到大面积推广, 为我国玉米籽粒直收创造了机械条件。

玉米种植农户———河北省安平县马店乡邓庄村邓金旺认为, 玉米收割机籽粒直收, 直接卖湿量, 是我们多年的梦想!摆脱了玉米收晒脱的烦恼, 我们农民就成了真正的老板!省下的时间打工, 每季可多挣三五百块钱!

粮贩———河北省安平县马店镇王六市村颜山认为, 收玉米湿粮卖给烘干塔, 每1 kg可赚1毛多钱, 一季下来可赚5万多块钱, 非常开心, 很多人都想做!

烘干塔主———河北安平县马店镇马店村张彦辉认为, 建造一座100 t的玉米籽粒烘干塔, 一次性投资40多万元, 可以拿到政府补贴五六万元, 一座烘干塔现在一季可赚120多万元, 打算再建几座烘干塔。

玉米收割机制造厂———新乡华溪玉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孟凡伟认为, 小麦收割机改换玉米割台, 就可以像玉米专用收割机一样实现玉米籽粒直收, 收割机主只需投资2.8万元左右, 而且政府还有补贴。我们的玉米割台收割原理已由原来的全喂入式改为半喂入式, 同时增加了剥皮机, 籽粒直收质量大幅度提高, 玉米籽粒含水量35%以下的硬质品种都可以收, 破碎率在5%左右, 含水量28%左右硬质品种破碎率就在1%左右, 农机部分的技术已经成熟, 随着烘干塔的普及, 半喂入式玉米割台改装的小麦玉米两用型收割机、玉米收获机也会迅速普及。

农业部玉米专家指导组组长、北京市农科院玉米专家赵久然研究认为:近年来实现我国黄淮海玉米全程机械化一直是困惑我国农业界的难题, 机收籽粒需要品种、收获机械和烘干仓储等多环节互动共促。第一按照大面积机收籽粒的要求, 从已审品种中筛选;第二是加快符合要求的苗头品种试验和审定, 试验中应增加实际机收籽粒现场检验;第三是加快更好的适宜机收籽粒的品种选育。这两年机收籽粒的实践表明, 含水率在30%左右, 只要籽粒破损率低, 收获后能够及时烘干或晾晒完全可以。

中国种子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李立秋认为, 选育出适宜籽粒机收高产玉米新品种是企业的主要责任。

记者了解到, 实现玉米籽粒机收所需要的必须条件是玉米品种成熟时必须具备脱水快、易脱粒、产量高等特点, 特别是能保持成熟后10 d以上不倒伏的突出优点。为顺应玉米生产发展, 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土地流转、玉米种植全程机械化的需要, 当前很多玉米种业正致力于选育玉米籽粒直接收获的新品种。

中国种子协会秘书长李立秋也对相关问题非常关心, 进行了大量的调研、考察工作, 并利用中国种子协会联系全国主要种业公司的优势做了大量的工作, 积极倡导主要种业公司投入人力、物力, 重点解决适宜籽粒收获的玉米品种问题。据李立秋介绍, 他非常熟悉的北京联创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已经在机收籽粒研究方面取得突破, 走在全国种业同行的前列。

记者了解到的我国著名玉米育种专家王义波研究员等专家共同创办的北京联创种业公司, 致力于我国玉米产业的升级发展。近年来, 该公司投入巨资, 引入国外一流分子育种家, 不断克艰攻难, 终于在玉米全程机械化引领性新品种创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培育成适合机械化收获、抗倒伏、脱水快的新型自交系50多种, 培育成适合全程机械化、抗倒伏、脱水快进入省和国家级区域试验的玉米新品种10多种, 最具代表性的联创808在2014年升入国家黄淮海区试第二年, 同时进行生产试验, 并同时升入国家东北、华北、西南、西北区试, 有望成为极少见的通过我国四大主产区审定的适合全程机械化的新一代玉米新品种。

著名育种专家王义波认为, 实现全程机械化是玉米产业发展的必然方向。

记者了解到, 2008年王义波通过考查发现, 美国现代玉米种质丰产性好、脱水快、硬质胚乳、适合机械化等诸多优点, 便立即在其基础上组建了适合机械化的育种材料。

2011年9月, 王义波随农业部种子局副局长马淑萍为团长的中国种子协会考察团赴美国孟山都、先锋、先正达等公司和大学考察。回国后不久, 经过详细的论证, 明确提出适合全程机械化玉米新品种的育种目标、主要技术指标和技术路线。

“2012年10月4日, 农业部种子局马淑萍副局长一行, 应邀考察了北京联创种业河南育种基地, 听取了联创种业适合全程机械化玉米新品种选育的育种目标、技术路线和育种效果的工作汇报。本就以干练著称的她, 在听完王义波两个半小时的工作汇报后, 感到非常振奋、非常激动, 触动了她关于中国玉米发展的敏感神经。她做了长篇发言、询问、质疑、评价、鼓励与赞许, 以至于她讲了近一个小时。”王义波回忆到。

王义波说:“2014年联创种业申请的———‘适合全程机械化玉米新品种选育与产业化开发’科技专项, 获得北京市立项支持。2014年联创种业申请的农业部种子工程项目———‘适合全程机械化玉米新品种育种创新基地建设’项目, 获得农业部立项支持。”

按照王义波的设想, 要实现我国玉米的全程机械化, 就是在选育出高产、优质、多抗、广适、适合全程机械化玉米新品种的同时, 联合玉米播种机厂家、玉米籽粒收割机厂家、烘干塔经营者、玉米籽粒收购和储运企业共同为种植农户提供“产、供、销”一条龙服务, 从而实现农户“坐地收钱”的理想。

2014年8月22日, 联创808在江苏大丰县南阳镇广丰村用小麦收割机改装玉米割台后的收割机进行的玉米籽粒直收机获得成功, 收获时籽粒含水量34%, 到场的经销商和农户异常振奋!10月6日河北省安平县马店乡邓庄村邓金旺种植0.207 hm2联创808, 种植密度5 500株/0.067 hm2, 经过玉米收割机籽粒直收, 由粮贩直接买走, 经过地磅称量折合湿重单产1 166 kg/0.067 hm2, 湿粮价0.4元/kg, 折合每0.067 hm2收入1 865元, 现场测水含水量28.0%, 按14%标准水分每0.067 hm2折合干籽质量976 kg, 籽粒破损率、丢穗率、掉籽率极低, 种植农户、粮贩、烘干塔主、参观农户、专家、企业、管理部门, 甚是欢欣鼓舞!

2014年10月2日, 农业部专家组组长赵久然等专家, 在山东省齐河县进行高产创建验收, 齐河县华店镇后拐子村赵金城种植的联创808玉米新品种0.4 hm2小面积高产攻关, 种植密度5 500株/0.067 hm2, 其中0.2 hm2实打实收折合单产1 084.3 kg/0.067 hm2, 引起与会专家给予高度关注。按照这种“机播+籽粒收+粮商田头收粮”玉米种植全程机械化模式成功的典型不胜枚举;山东省平原县桃园办事处王芽子村尹建强按此模式种植联创808单产1 089 kg/0.067 hm2;山东省高青县唐坊镇元河村张树种植联创808单产1 010 kg/0.067 hm2;河南省虞城县李老家乡崔庄村崔长力种植联创808单产1 050 kg/0.067 hm2;河南省通许县长智镇枣林村宋明忠大蒜茬种植0.07 hm2联创808, 实收密度7 100株, 实收实打折合单产135.3kg/0.067 hm2;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南阳镇广丰村农民种植联创808单产910 kg/0.067 hm2;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程集镇刘井全种植联创808单产量880 kg/0.067 hm2。北京联创种业玉米全程机械的试点已经取得初步的成功, 有待进一步大力推广。

三、结束语

玉米生产机械产业化 篇5

发布时间:2011-7-26信息来源:榆林市玉米产业调研组

榆林发展玉米产业具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农业资源。一是适宜玉米种植土地面积大,包括川、水、滩、旱不同立地类型在内的200多万亩农耕地,适宜种植各种、中、高产玉米品种,种植面积有保证;二是全市常年玉米总产为50万吨左右,在粮食生产中占据半壁江山,玉米生产的丰欠,决定了全市粮食生产的总量;三是日照高、温差大、气候干燥,有利于玉米生长营养积累,产品质量好、经济价值高;四是全市农技部门经过多年玉米栽培技术试验示范推广,总结出不同品种、立体条件、栽培方法等8个玉米高产技术规程,有力地促进了玉米生产的发展;五是玉米产业化链条初步形成,全市以玉米为主原料的饲料加工企业星罗密布,杂交玉米制种产业化已具规模,成为全国、省内外知名的制种基地。基于上述因素,玉米种植已是我市种粮农民的重要收入,玉米产业也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矿产资源富市、特色农业富民经济发展总体思路中的重要举措,做大做强玉米产业必将带动我市农村经济跨上一个新的快车道。

为了摸清全市玉米产业化现状,进一步提高我市玉米产业化发展水平。调研组通过认真讨论制定了调研计划,确定本调研目的是针对全市玉米生产现状,经济效益及流通、消费、加工情况的系统性调研,分析论证存在问题,提出榆林玉米产业化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和具体对策。在调研中调研组成员深入我市玉米主产区的榆阳、定边、靖边、子洲、绥德、神木等六县(区),采用抽样选点现场调查和室内座谈相结合的办法,按照玉米生产水平和区域分布实地走访玉米种植户,考察田间玉米收获情况。对玉米商品流通和消费及加工情况,主要通过所在县区农业,商贸、加工企业了解掌握。此外,结合调研,对全市今后玉米产业化发展的思路、目标等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现将调研结果报告如下:

一、全市玉米种植区域范围扩大,面积增加。

近十年来,随着种植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玉米新品种、新技术引进,特别是地膜覆盖技术在玉米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全市玉米生产上实现了两大突破,即一是:玉米种植区域扩大。全市玉米种植区域范围已由主产的川水地区扩大到北部风沙滩区及定靖高寒塬区因无霜期短玉米难成熟地区。目前玉米种植区域范围已涵盖全市12个县区的东西南北川水、山旱坝、风沙草滩、旱涧旱滩广大区域。二是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全市玉米种植面积已连续多年突破100万亩大关,据统计2005年为142万亩,2006年已达147万亩,占粮食作物总面积16.9%,已在全市粮食安全生产中占具相当重要的位置。

二、玉米产量稳定,质优价高增产增效显著。

我市属春玉米优生区,日照高、昼夜温差大、气候干燥,有利于玉米作物营养积累,病虫害不易发生,玉米颗粒饱满,皮薄粉细,产品质量好,经济价值高。据调查统计2005年全市玉米平均亩产量353.9公斤,总产量50.78万吨,占粮食总产量47.9%,总产值5.84亿元,总收入

5.1亿元。其中商品量22.92万吨,调出量17.7万吨,消费量21.15万吨。2006年全市玉米平均亩产量345公斤,总产量52.59万吨,总产值 6.27亿元,总收入5.13亿元。其中商品量13.93万吨,调出量15.54万吨,消费量18.45万吨。目前价格也呈上升趋势,以2005年和2006年相比较,已由每公斤1元,上升到每公斤1.2元。调查组所到之处,农民群众普遍反映,种植玉米

产量稳定,风险较小,玉米质优价高,增产增效显著,是种植户的重要收入来源。

三、玉米种植技术先进,科技含量逐年提高。

近年来,由于全市各级党政部门确立了矿产资源富市、特色农业富民的发展思路,制定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增加了对粮食生产的投入,促进农业科技水平提高,特别是地膜玉米种植有了突破性的发展。据调查2005年省市由于玉米生产科技投入专项资金为667.08万元,地膜覆盖面积70.61万亩。2006年省市用于玉米生产科技投入专项资金756.7万元,地膜覆盖面积84.37万亩。此外,玉米丰产配套技术的应用推广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其一,新品种更新速度加快,且趋合理化。据调查目前我市玉米新品种已达到三、五年更新一次,已形成科学合理的区域布局。南部川水地区以登海9号,沈单10号、丹玉13号为主,山旱坝地以中单2号、丹玉13号为主,北部风沙滩区以登海11号、沈单16号、三北6号、哲单7号为主,定靖高寒塬区以科海8号,四单79号、登海9号、哲单7号为主,旱滩旱涧地以中单2号,哲单7号、陕单911为主。其二,耕作技术。玉米主产区榆阳、靖边、定边等县区已实现耕翻机械化、点种机具化、种植规模化。玉米种植密度已由2000-3000株/亩,提高到3500-4500株/亩。并配套日趋完善的催芽早播、宽行密株、宽窄行栽培、立体栽培等技术。其三,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全市自1997年开始,实施玉米测土配方、平衡施肥工程,以氮磷配合,吨产田模式应用推广。2005年玉米测土施肥面积为16.5万亩,2006年达25.72万亩。其四,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我市玉米病虫害以地下害虫、玉米螟、玉米红蜘蛛、玉米大小斑病、玉米黑粉病为主。多年来,由于全市农技植保部门大力推广应用抗病玉米新品种及高效低毒低成本化学和生物农药防治,大大压低病虫害造成的损失程度。目前,因地下害虫造成的玉米缺苗断垅现象已少见,其它病虫害的损失率已降至3-5%以下。其五,地膜玉米科技含量逐年提高。地膜覆盖方式已由玉米起高垅覆膜改进为旱滩地平覆膜、下湿盐碱地低垄覆膜、旱坝旱涧地单双沟宽行密株及滩、塬区较大面积的机械覆膜。地膜玉米种植已步入标准化,规范化,规模化,玉米种植的科技投入和科技含量达到历史以来新水平。

四、玉米产业链条初步形成规模

近年来,在各级党政领导部门的重视下,全市玉米产业链条已初具规模,其主要体现在玉米生产推动了畜牧业产业化,玉米生产带动了农村中小型饲料加工企业发展,玉米制种业促进了玉米产业化发展。同时玉米生产也为农产品流通及相关行业增添了活力,延长了产业链条。

1、玉米生产推动畜牧业产业化进程。在我市北部风沙滩区玉米主产区,采取种植业协调养殖业同步发展,以种植玉米推动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反过来又用养殖业来推动玉米种植业上新台阶的大量事例表明,这是玉米产业做大做强的一条必经之路。据调查,榆阳马合镇即是玉米产业“一乡一业”的典型。马合镇现有全镇农耕地3万亩,近三年来每年玉米播种面积已稳定在2万亩左右,占农耕地的67%,全镇人均种植玉米面积2亩,其中地膜玉米占70%以上,全镇种植玉米农户覆盖率95%以上,玉米平均亩产已稳定在800公斤左右,以2005年为实例,马合全镇种植玉米19980亩,人均1.9亩,平均亩产800公斤,总产1.6万吨。全镇人均养猪15头,年均出栏10头;人均养羊6只,出栏2只。据调查地膜玉米每亩投入成本包括地膜、化肥、种子、农药、水费等300元,平均亩产值800元,亩纯收入500元。全镇人均纯收入在种植玉米上为950元,在养殖业上为2480元(其中养猪2000元,养羊480元),以养殖业人均纯收入的一半归于玉米种植,即是玉米产业推动农民人均纯收入合计为2190元。2005年全镇人均纯收入为3080元,玉米产业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1%。该镇马合村,有农户315户,1476人,劳动力900个,农耕地4500亩,其中种植玉米3500亩,全村年出栏猪1.2万头,出栏羊2700只,该村2005年实现人均纯收入3200元。玉米既是粮食作物,又是饲料作物。玉米大量种植使养殖业空间迅速提升,猪羊牛养殖业的飞速发展,有机肥料源源不断。在风沙滩区大量施用有机肥,使土壤有机质不断增加,质地不断改善,地下水资源也随之充沛,形成生态环境良性循环,致使我市北部风沙滩区玉米主产区成为全市的粮仓,也同时推动该区域的畜牧产业化进程。

2、玉米生产带动了农村中小型饲料加工企业的发展。目前,全市玉米主产区各县、乡镇、村,以加工玉米为主的农户小型饲料加工厂处处可见。小型饲料加工厂投资小,成本低,收益好。现仍以一户一台饲料粉碎机为主,操作工艺简单,随用随加工,并配入混料,增加了养殖业科技含量。据调查统计截止2006年全市有中型饲料加工厂10个,固定资产2715万元,产品类型包括颗粒型、粉型,生产与混合料等产品,年加工能力117550吨,加工量为86712吨,加工玉米量30192吨,产品销售量81309吨,销售收入20644万元,利润总额2310万元,从业人员达338个,销售范围除本市外,已涉及宁夏、甘肃、青海、山西、内蒙和延安等省区。

据调查我市绥德天鹏畜禽(集团)有限公司,创建于1994年,通过十多年创业打拼,已发展成一家集种禽推广,饲料生产、兽药销售、禽蛋运销、技术服务,科技培训为一体的综合性专业化农牧集团企业。公司现有资产1000多万元,年销售收入3000多万元,拥有员工160多名,是陕北最大的饲料生产企业,已拥有天鹏和世纪金鹏两品牌,生产鸡、猪、牛、羊、鱼、兔六大系列,四十多个品种的混料、浓缩料,全价料、颗粒料,其产品畅销省内外,并连续几年销售突破1.8万吨,跻身于全省同行业十强。此外,定边县饲料公司,榆阳区农丰股份有限公司,民利饲料厂等以加工玉米饲料为主的中型企业,其生存发展都离不开当地玉米生产的带动和支撑。

3、玉米制种业促进了全市玉米产业的发展。我市广阔的土地资源,充足的光照,天然的隔离屏障,齐全的排灌设施,加之病虫害少,储藏条件好的自然条件,使我市成为全国、全省优良的玉米制种基地。据统计,2005年全市玉米制种基地面积为3.698万亩,平均亩产400公斤,亩产值995.8元,亩投入183.3元,亩收入812.5元,品种包括:澄海系列、丹玉

13、中单2号、户单4号、沈单

10、苏玉系列、K系列。2006年全市玉米制种面积4.488万亩,亩产量387公斤,亩投入214.3元,亩收入753.9元。除为全市提供充足、保质,高效的玉米良种外,销售区域已遍及东北、华北、西北等十多个省市。玉米制种产业已成为榆阳、靖边等县区的农业支柱产业,也促进了当地玉米产业的发展。

此外,目前全市已有90多个玉米经销商把产品销往四川、宁夏、广东等省区,商品率逐年提高,玉米生产为农产品流通和相关的运输,集贸等行业注入活力。

五、玉米产业发展存在问题

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调研组全体成员认为,目前在我市玉米产业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玉米产品价格低迷,生产资料上涨成本加大。据调查,今年玉米每公斤价格为1.2元,较前两年的1元略有所上升。但是,玉米种植投资成本较大,特别是玉米种植大户普遍反映种粮种玉米不合算,不如外出打工挣钱。生产资料成本较前两年相比上涨幅度较大,如地膜由每公斤8元上升至13元,涨幅为62.5%,碳铵由每袋22元上升至26元,涨幅为18.2%,农药种子也只涨不降,加大了玉米生产成本。

2、加工技术落后,玉米产品附加值低。全市的玉米饲料加工企业虽初具规模,但加工设施

简陋落后,一机一厂现象普遍存在。玉米深加工技术仍是空白,玉米产品附加值低。

3、玉米品种多乱杂现象仍需改进,农民自发盲目引种时有发生。目前全市玉米品种区域分布虽日趋科学合量,但一些玉米产区仍存在着主次不分(主栽品种和搭配品种结构不合理)和品种多,相应的栽培技术不配套等现象。农民自发的引种,具有一定盲目性,也造成因品种不对路,高产不稳产的后果。

4、玉米生产机械化程度不高,种植大户劳动强度大。除耕翻机械和部分滩区点种采用人工滚简点籽机和畜力覆膜机外,玉米田管、收获,脱粒等工序仍是人工作业,特别是十亩以上玉米种植大户均反映种玉米劳动强度大,迫切需解决玉米生产上的机械化作业问题。

5、玉米产业科技创新差,新技术覆盖率低。据有关资料介绍,全国常年玉米播种面积为4亿亩,为第二大作物,平均亩产350公斤,吉林省为全国玉米第一大省,其玉米总产量占全国1/7,商品量占全国1/4,库存量占全国50%,前三年该省半干旱地区玉米平均亩产已达450公斤,拟提高至550公斤。我市玉米平均亩产接近全国玉米平均亩产水平,但距吉林省玉米单产相差100公斤。调研组认为我市玉米产业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其潜力巨大。玉米单产水平和栽培加工技术创新能力较差,包括新品种应用、地膜覆盖、立体栽培、玉米连茬丰产等技术覆盖率低,需下大功夫推进。

六、玉米产业发展思路、目标、对策和建议。

大力发展玉米产业对全市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通过调研、探讨提出今后玉米产业发展思路、目标、对策如下:

1、思路。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引进玉米新品种、高新栽培技术和深加工技术为重点,稳定玉米种植面积,提高玉米单产和产品综合利用能力,充分发挥玉米产业在全市粮食生产中半壁江山的地位。

2、目标。通过科技创新,力争三年内赶超吉林省玉米平均单产450公斤水平,扶持玉米产业龙头企业,增加玉米产品附加值,实现玉米产业化新突破。

3、对策和建议。

(1)建议玉米主产区各县、乡镇加大新兴玉米产业扶持力度,从政策和资金方面倾斜,将种植玉米补贴增至10-20元/亩。并对购买玉米新品种和农机具给以财政补贴。

(2)加大玉米生产科技创新投入,建议设立市县级合办的万亩玉米吨粮田示范区,辐射带动玉米全市单产水平上新台阶。

(3)积极支持玉米主产区筹建玉米农民协会,做好产供销一条龙服务,实现玉米生产、销售流通渠道畅通。

(4)扶持玉米饲料加工龙头企业,协调种、养殖业均衡发展,规范农村中小型饲料加工厂生产,提高加工企业科技含量。

糯玉米在中国的产业化发展浅谈 篇6

关键词:糯玉米,支链淀粉,产业化

引言

糯玉米是玉米的一个亚种,是由wx基因发生突变形成的一个特殊玉米类型,起源于中国。1908年上海传教士Farnham将糯玉米从中国带到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后,因于日本切断了美国从远东进口木薯粉的供应线,美国便利用糯玉米做淀粉原料,促进了纺织、造纸工业的稳定发展,糯玉米的商业生产便应运而生。

糯玉米的支链淀粉含量在95%~100%之间,利用生产普通玉米淀粉的加工设备,以糯玉米为原料,在不增加任何人力物力的条件下,可生产含95%~100%的纯天然支链淀粉,且质量优于利用直链淀粉转化,是生产变性淀粉的主要原料。其中,变性淀粉是近几年来新发展起来的产品,用途广泛,国外已开发出3000多个品种,而我国只开发出50 多个品种。

2005年,郑州市黄河农场种植了13.3万平方米的糯玉米,但由于选用品种、隔离设置等不当,结果不是很理想。造成糯玉米产业化发展受挫。但根据国外糯玉米发展形势,就此谈谈糯玉米在中国的产业化发展。

糯玉米的营养价值与经济价值

(一)、糯玉米的营养价值

糯玉米籽粒中的淀粉,完全是支链淀粉,而普通玉米(不论硬粒型还是马齿型玉米)籽粒中的淀粉,则是由大约72%的支链淀粉和28%直链淀粉所构成。糯玉米淀粉在淀粉水解酶的作用下,消化率可达85%,而普通玉米的消化率仅为69%。

糯玉米与普通玉米相比,籽粒中的水溶性蛋白和盐溶性蛋白的含量都较高,而醇溶性蛋白比较低,赖氨酸含量要比普通玉米高16%~74%。因而糯玉米籽粒的蛋白质质量比普通玉米高得多,大大改善了籽粒的食用品质,提高了营养价值。糯玉米的鲜嫩果穗特别适合于食用,鲜食糯玉米的籽粒粘软清香,皮薄无渣,内容物多。它一般总糖含量为7%~9%,干物质含量达33%~58%,并含有大量的维生素E,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肌醇、胆碱、烟碱和矿质元素,比甜玉米含有更丰富的营养物质,适口性更好,而且易于消化吸收。常食糯玉米,还有得防止血管硬化,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防止肠道疾病和癌症的发生,保健效果好,是老弱病人和婴幼儿的良好食品。因此,糯玉米作为蔬菜、水果玉米开发利用,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型玉米产业。

糯玉米籽粒作为粮食食用,不仅营养丰富,而且风味和口感均别具特色。煮成的糯玉米粥,粒如珍珠,软粘稠糊。如配以红枣、红小豆和桂圆等,可制成珍珠百宝粥,易于消化,调节人们的食物结构。它的籽粒是加工八宝粥的优质原料。糯玉米粉的营养成分高,其中蛋白质含量为10.6%,氨基酸含量为8.09%~8.33%,分别比稻糯米粉高2.75%和0.83%~1.07%。因此可制作人们喜爱的粘性小食品和用作食品增稠剂,改善日常膳食结构,丰富食品种类。

(二)、糯玉米的经济价值

(1)、糯玉米的工业用途

糯玉米是现代食品工业的重要原料。利用糯玉米,可酿造风味独特的优质黄酒。用它加工淀粉,可生产近100%的纯天然支链淀粉,并可省去普通玉米加工支链淀粉过程中淀粉分离或变性加工等工艺。支链淀粉,可广泛地应用于食品、纺织、造纸、粘合剂、铸造、建筑和石油钻井等工业行业,现已发展成为重要的高分子原料。在国际市场上支链淀粉是一般淀粉价格的1.4~1.7倍。在食品工业中,支链淀粉可用于食品的增稠和保型,能稳定冷冻食品的内部结构,在天然果汁中可悬浮果肉。在造纸工业中,支链淀粉作为纸张的增强剂和新型产品涂覆纸的涂覆料。在粘合剂中,支链淀粉可代替泡化碱,可用以制造瓦楞纸,能降低成本,提高质量,是贴标、壁纸、封箱带的涂胶。在纺织工业中,支链淀粉是各种纤维的上浆剂。在制药工业中,支链淀粉是打片的赋型剂。在铸造工业,支链淀粉是铸造砂型的粘合剂。在石油钻井中,支链淀粉用于防止泥浆中水分散失,携带起地壳中的石屑,使停钻时石屑悬浮不下沉,从而保护井壁免遭塌陷。

(2)、糯玉米的饲用价值

由于糯玉米的消化吸收率高,用作畜、禽饲料,其价值比普通玉米明显提高。用糯玉米喂猪,其日增重显著增加;用糯玉米饲喂奶牛,产奶率比普通玉米高12%,并使奶中的黄油含量显著增加。另外,糯玉米的茎叶也是上等的青饲料。鲜穗采收后,糯玉米的茎叶仍然青嫩多汁,碳水化合物含量在30%以上,蛋白质含量为2%左右,脂肪含量为0.5%~1.0%,是奶牛、肉牛和羊的优质饲料。它既可以青饲,又可青贮,从而使糯玉米的茎叶得到综合开发利用。

3、糯玉米的经济效益

种植鲜食糯玉米,销售鲜穗每亩经济收益在1000元以上。糯玉米鲜穗的上市价格,比普通玉米鲜重的价格高30%以上,每穗价值0.40~0.50元,一般每667平方米产鲜穗2500个以上,经速冻加工后,每667平方米穗价值可达1.5元以上,另外,每667平方米还可收获2000~3000千克玉米茎叶作青贮饲料,又可收入200余元。收获糯玉米,用来加工糯玉米面或为支链淀粉加工厂提供原料,单价可比普通玉米高30%,每667平方米比普通玉米增加纯收入20%~30%。

国内外糯玉米产业化发展现状

在美国,发展糯玉米是从工业玉米的角度来考虑的,糯玉米生产主要是为湿磨淀粉工业提供原料。资料表明,美国糯玉米淀粉产量占整个湿磨淀粉产量的8%-10%,年生产能力为16~20万千克,价格比普通玉米淀粉高1倍以上,每年创造数十亿元的产值。目前,糯玉米在美国已形成为一个重要的产业,年播种面积达40亿万平方米,占其玉米总面积的1%~2%,特用玉米播种面积的60%以上。

20世纪90年代,我国糯玉米育种研究工作受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市场需求的刺激逐渐开始起步,业已取得一定成绩和育成一些杂交种在生产上推广应用。但我国目前糯玉米生产主要服务于大中城市对鲜食玉米的需求,育种者主要培育强调营养品质和食用品质(特别是口感)的鲜食糯玉米品种。但我国的玉米支链淀粉用量很大,目前主要靠进口。据统计,仅用做涂胶生产各类标签纸的支链淀粉,全国每年所需量就达数百万吨。近几年来,也开始用原淀粉生产变性淀粉,但设备少,生产量小,满足不了市场需求。一些工业部门还利用原淀粉,但因有效成分比例小,必须增大用量,对本来有限的资源,是一种极大的浪费。有些不能用原淀粉代替的部门,必须从国外进口。

nlc202309030540

我国糯玉米产业化发展缓慢的原因

1、加工业处于空白状态。

我国糯玉米的加工企业,无论是鲜食玉米的加工,还是糯玉米淀粉加工,基本上处于空白状态,不能满足我国对糯玉米产品的需求,从而阻碍了糯玉米的生产。

2、对Wx基因与糯玉米产量关系的错误认识

由于糯玉米起步晚,初期推广的品种多数为农家种,未经改良的糯玉米品种,由于抗病性差,根茎倒伏严重,产量很低,早期的研究认为,糯玉米的子粒产量远远经不上普通玉米。因此,人们往往将蜡质标志基因wx视为糯玉米产量的限制因子。

3、种植区的特殊要求

糯玉米是排它性很强的玉米,糯玉米品质性状由隐性基因控制,这就决定了糯玉米的排它性。即在一个糯玉米种植区内不能随便种植别的玉米,否则就会因为生物学混杂,而失去糯玉米的专用品质,变成经济价值不高的普通玉米。过去糯玉米推广不强调隔离种植,出现一个地点多个品种, 造成事与愿违的推广结果。

4、没有严格按照推广程序进行推广

发展特用玉米是一种科技含量很高,有一定风险的推广活动。应通过试验、示范、培训而后再进行推广。我国选育、引进的糯玉米新品种已达60多个,分别适宜不同的生态区,根据用途分食用型(包括(鲜食)、加工型和加工、食用(或鲜食)兼用型3种。推广时不经过严格的试验和生产示范筛选,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5、被动式推广

被动式推广,由于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不到位,致使产品不合格或过量而滞销,不能使农民得到预期的经济效益,而挫伤了农民规模种植糯玉米的积极性。

在中国发展糯玉米产业化的对策

1、大力发展糯玉米加工企业。

糯玉米深加工项目是近年农业产业化投资热门,国家科技部、国家计委都把糯玉米加工列为技术招标首选项目,这将为我国玉米深加工业的发展带来绝好机遇,将开创以糯玉米为原料直接加工生产支链淀粉的玉米深加工新局面。我们应抓住机遇,大力发展糯玉米加工企业。

2、通过试验论证改变人们对wx基因与糯玉米产量的关系的错误认识。

近年来,随着育成品种产量上的突破,人们在认识上有了改变,认为控制糯玉米的wx基因仅仅是改变了玉米胚乳淀粉的性质,对产量并无多大影响,所以新育成的糯玉米杂交种产量潜力都很大。例如,江苏沿江地区农科所育成的鲜食、加工兼用型玉米品种苏玉糯4号,2000年在扬州大学作物栽培生理实验室所做的糯玉米产量试验中,单产干籽粒每667平方米/629.8千克(3月下旬播种,定苗每667平方米/5000株)。同年,在河北承德长城种子公司冯营子试验基地所做的糯玉米产量试验中,单产干籽粒每667平方米/595.9千克(5月上旬播种,定苗密度每667平方米/3500株),两者产量基本一致,且达到普通玉米杂交种的产量水平。2007年河南省农科院的糯玉米鉴定试验,折合每667平方米产500千克以上的杂交组合有20个。糯玉米产量有了突破,才有可能作为工业原料用种,从而促进糯玉米加工业的发展,特别是糯玉米淀粉工业。

3、种植结构的调整

要实现糯玉米产业化,必需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在试验、示范的基础上,按照糯玉米品种的生态适应性,光温特性,抗逆性和社会适应性。选用高产优质类型的品种划区隔离种植。在适宜天然隔离的区域种植糯玉米品种。如我国的部分山区,具备天然隔离带,比较适宜种植糯玉米。

4、改无序推广为有序推广

无序推广是农业推广的大敌。有序推广是指维持正常推广持续,防止推广失误的法宝。凡是通过试验、示范、培训而后扩散的推广叫有序推广。发展糯玉米是一种科技含量高,有一定风险的推广活动。为了吸取无序推广普通玉米推广中的教训,推广糯玉米,必须选择适宜本生态区种植且又符合生产目的的品种,在严格的试验、示范后再进行推广。

5、通过参与式农业推广做好糯玉米产业化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重视推广对象的主动参与,并在参与中培养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现代农业推广,无论参与产前预测(推广论证)、产中指导(指导物化技术)、产后服务(由生产领域进入消费领域)的推广活动,都是一个不断的互动过程。这就决定了要把糯玉米的应用推广工作搞好,绝不能采用见物不见人的被动式农业推广,必须采用以人为本,见物又见人的参与式农业推广。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发展糯玉米产业已是一个世界性发展趋势。我国已经加入WTO,又是糯用玉米的发源地,理应成为糯玉米产业大国。但在数量农业时期,只重视数量不顾品质,致使糯玉米不可能得到应有发展。现在我国已将发展糯玉米列入议事日程,就此判定糯玉米必将成为我国未来玉米和玉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保证糯玉米的应用推广能够成为我国玉米经济一个新的亮点,我通过以上分析,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或观点。因为手中资料不多,结论可能偏颇,敬望同行、专家、学者、科技人员不吝指正。

参考文献:

[1]农业部.十五重点推广50项技术[C].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2]谷明光,黄克虎.重视工业专用型高淀粉玉米品种的选育[J].玉米科学,2001.

[3]宋同明.发展特用玉米的意义、潜力与前景[J].玉米科学,1996(4).

[4]段民孝,等.玉米子粒淀粉研究进展[J].玉米科学,2002.

[5]宋锡章.发展专用品种、提高玉米效益[J].玉米科学,2000,(3).

[6]许崇香,李长文。糯质玉米的研究进展[J].玉米科学,1995(3)

[7]杜连起编著.特种玉米加工技术.金盾出版社2002.

[8]曹广才.黄长玲主编.特用玉米品种、种植、利用[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9]谢孝颐,等.糯玉米育种概论[J].玉米科学,2003专刊.

[10]宋同明。糯玉米与wx基因[J].玉米科学,1993(2)

[11]周洪生编著.玉米种子大全.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12] 陈见超等. 特用玉米的发展趋势与农业推广 [J].玉米科学,2003增刊.

[13]陈见超.发展玉米生产确保稳粮增收[J].绵阳经济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8.

[14]刘洪先.美国玉米经济发展策略[J].世界农业,2000.

[15]高启杰.现代农业推广学[M].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7.

[16]谢孝颐.糯玉米育种现状、产业化前景及提请关注的几个问题[M].载中国玉米品种科技论坛,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1.

[17]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国外农业科技资料—美国对特用玉米的利用和研究(内部交流材料)[C].1985.

[18]谢孝颐,等。糯玉米研究概况[J].江苏农业科学,1990(增刊).

[19]谢孝颐,等。糯玉米的综合利用[J].作物杂志,1993(2).

(作者单位:河南省农业厅机关服务中心)

甜糯玉米及其产业化前景 篇7

一、我国发展甜糯玉米的必要性

1. 增强玉米在国际、国内市场的竞争力

我国已加入WTO, 根据签订的农业协议, 我国重点农产品 (包括玉米) 的关税降到14.5%, 使“三农”问题更加突出, 发展甜糯玉米种类及规模, 增强其在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力变得越来越迫切。但目前国内尚无一家企业在甜糯玉米品种的制种规模、产后服务、产品加工等方面具备同国际大公司竞争的能力, 因此, 尽快实现甜糯玉米产业化, 是增强玉米在国际市场、国内市场竞争力客观要求。

2. 实现种植业结构调整, 增加农民收入

我国是世界重要的玉米产区及育种基地, 其气候特点、多年的耕作栽培习惯及市场需求, 决定了我国无论种植业结构如何调整, 玉米的种植面积不会有太大变化, 面对玉米比较效益相对较低的现实, 如何提高农民收入, 其办法只有通过玉米本身品种结构调整, 适度规模发展专用玉米产业, 并通过深加工和饲养业, 使其价值进一步增加, 其终端产品的价值亦将成倍体现出来, 使农民、加工企业、饲养业共同受益。

3. 满足种业自身发展需要

我国是开展玉米育种工作最早的国家之一。经过多年人工选育, 拥有各种早熟、中早熟、中熟、中晚熟、晚熟、极晚熟基因类型。由于专用性状基本上都是单基因控制的, 易转到普通玉米中, 因此只要普通玉米育种水平领先, 并在育种实践中对专用性状进行转育, 专用玉米亦将处于领先地位, 这已成为种业实现自身发展的迫切需求。

二、国内外专用玉米发展现状及产业化前景

1. 甜玉米

在西方国家, 甜玉米作为一种大众化蔬菜早已进入千家万户。例如在美国, 人均年消费新鲜甜玉米3.2公斤, 冷冻甜玉米1.2公斤, 罐头甜玉米6.1公斤。美国甜玉米生产量和加工量均居世界首位, 年种植面积500万亩左右。甜玉米在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省也得到普及。我国甜玉米育种经多年努力, 也有重大进展。例如1994年, 北京辛普劳、肯德基等快餐公司与中国农业大学联合引进美国罗杰斯种子公司的4个当代优良甜玉米杂交种作试验, 结果是在田间6个参数记分中, 罗杰斯种子公司4个品种平均得分61.1, 国内3个品种平均得分88.9;在室内6个品质性状计分中, 罗杰斯种子公司4个品种平均得分71.7, 国内3个品种平均得分84.2。试验说明我国甜玉米部分品种已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之下, 我国甜玉米产业的发展却举步艰难。虽然上海市梅林罐头厂于1982年试制成功甜玉米罐头, 但至今甜玉米罐头产量不足3000吨, 国内中高档宾馆、饭店所需甜玉米罐头及速冻制品不得不从国外进口, 仅沈阳市每年就需要进口甜玉米罐头60多吨。因此, 无论从改善我国人民生活水平, 丰富菜篮子, 或是增加农民致富途径, 开辟新收入来源及出口创汇的需求, 都应当发展甜玉米产业。

2. 糯玉米

鲜食玉米产业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8

鲜食玉米, 顾名思义青果穗乳熟中后期用于直接食用的玉米, 一般泛指甜玉米和糯玉米。

1.1 糯玉米

糯质玉米 (Zea mays L.ceratyna Kulesh) 是玉米属的一个亚种, 胚乳的糯质特性受隐性突变基因wx控制, wx基因位于第9条染色体的9~59位点。该基因能阻止合成直链淀粉, 因此糯质玉米胚乳淀粉全部为角质支链淀粉, 富有粘黏性, 籽粒成熟时胚乳切口呈蜡质状, 向光时不透明, 坚硬平滑, 又称蜡质玉米或黏玉米。

糯玉米籽粒蛋白质含量比普通玉米高3%~6%, 总含糖量为7%~9%, 干物质含量达33%~38%, 并含有大量的VE、VB1、VB2、VC、肌醇、胆碱、烟碱和矿质营养, 赖氨酸与色氨酸含量也较高, 因而糯质玉米籽粒食用质量好, 营养价值高。糯质玉米淀粉的消耗率高于普通玉米, 为85%, 适口性良好, 容易消化吸收。糯质玉米特别适合于鲜食, 果穗结实饱满、外形美观、采收期长, 不仅味道鲜美, 风味独特, 而且营养丰富。其籽粒色泽晶莹, 黏软清香, 皮薄无渣, 内含物多, 常食糯玉米有利于防止血管硬化, 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 防止肠道疾病和癌症的发生, 是老弱病人及婴幼儿的良好保健食品。糯质玉米鲜嫩果穗易蒸煮, 且冷却后不易变硬, 适于大量生产, 可实现种植-加工-销售产业化。另外, 可以糯质玉米粉为主要原料制作营养米片、人造营养米、糯质玉米粥、糯质玉米面条等素食及方便食品, 或配以红枣、小豆、桂圆等辅助调料制作营养八宝粥等特色食品。糯质玉米不仅籽粒用途广泛, 而且籽粒加工后残余的玉米渣可作优质饲料, 也可从中榨取玉米油。糯质玉米须可作中药材, 穗轴可提取木糖醇、糠醛, 还可作食用菌的的培养基料。糯质玉米淀粉在食品、酿造、医药、纺织、航空、钻探等工业上有很大用途, 可以作为增稠剂、浆粘剂、稳定剂等。

1.2 甜玉米

甜玉米 (Zea mays L.Saccharata Sturt) 是由控制碳水化合物代谢的隐性基因 (su、sh、se) 引起的胚乳缺陷型玉米, 在乳熟期胚乳含有较高的蔗糖和水溶性多糖 (wsp) , 风味独特。但甜玉米适宜的采收期只有1~2天, 收获后糖分迅速转化, 24小时后转化70%, 品质下降, 大批量生产受到限制。由于生产上质量难以控制, 所以市场上很难买到优质的甜玉米鲜果穗。

甜玉米又被称之水果玉米, 蔬菜作物。其中40%以鲜果穗形式在市场销售, 60%用于速冻、加工罐头等食品。在速冻蔬菜中, 甜玉米名列第三位。

2 鲜食玉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糯玉米起源我国, 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一直是用农家品种零星种植, 面积较小, 始终以采食鲜穗为主, 自产自销, 产业发展缓慢。到20世纪末, 国家及部分省级农业科研单位陆续开展了鲜食玉米的新品种研究, 经过玉米育种家的选育、改良, 我国糯玉米品种的品质、抗性、产量等综合性状已居世界先进水平。特别是在籽粒花色类型上的研究更具优势, 选出一批优良杂交品种陆续投入生产, 使鲜食玉米的生产水平有了较大幅度提高。1999年农业部召开了全国特用玉米发展研讨会议, 明确了我国甜、糯玉米等特用玉米发展的方向与对策。随后, 农业部又组织制定了部颁鲜食糯玉米标准NY/T524—2002和鲜食甜玉米标准NY/T523—2002, 国家科技计划也专门设立了优质专用玉米专题, 使鲜食玉米研究开发步入快速发展期。据统计, 2000年以来通过国家和部分省、市审定的鲜食甜、糯玉米品种约50个, 如垦黏1号、京科糯2000、农大甜单8号、绿色先锋等。新品种的支链淀粉含量、抗性、综合农艺性状等优良, 且适合分期播种、多次采收、分期上市的产业化开发, 农民种植及企业加工的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在农业种植及食品加工结构调整中有独到的优势。在沿海开放地区珠三角、长三角的带动下, 山东的胶东半岛及京、津等大城市近郊菜农种植面积逐渐扩大。部分中小食品企业看准了潜在的巨大商机, 率先进行速冻棒、粒及真空 (软包装) 加工, 供反季节消费。随着人们食物消费从单纯地满足温饱向重视营养与健康的转变, 鲜食玉米产品以其高品质、高营养、方便实惠、风味独特的保健特征被添加在面食品、肉制品、饮品等深加工产品中, 其国内外需求量迅速增长。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 出口日、韩及欧洲等国的速冻、冻干品也每年递增。广东是我国甜玉米产量最大的省份, 2002年种植甜、糯玉米100万亩, 以超甜为主, 除部分企业加工甜玉米罐头出口外, 主要供与广东毗邻的港、澳及东南亚国家的城市居民消费。山西是我国糯玉米产品加工最早形成规模的省份, 有30余家企业生产, 主要以糯玉米为主, 基地面积已达90多万亩。近年来山东、河北、吉林等省的鲜食玉米生产也发展迅速。2003年我国种植糯玉米总面积约1000万亩。由于韩国对糯玉米的需求猛增, 天津、山东已成为鲜食玉米出口的主要口岸, 青岛、烟台、日照港产品的出口量占全国的50%以上。

天津市鲜食玉米常年种植面近10万亩, 主要集中于西青区的杨柳青镇、武清区的陈嘴镇、河西务镇以及北辰区的双口镇一带, 蓟县、宝坻也有少量零星种植。其中大部分种植的是普通玉米, 乳熟期采收作鲜食用;鲜食糯玉米种植面积只有3万~4万亩, 甜玉米面积更少, 仅1000亩左右。

鲜食玉米是当今世界新开发的十大高档蔬菜品种之一, 畅销国际市场。在蔬菜罐头中, 甜玉米生产仅次于芦笋位居第二位。美国与日本是世界最大鲜食玉米生产国。20世纪40年代美国鲜食玉米的种植面积约12万亩, 80年代约21万亩, 90年代发展到939万亩, 2000年以后达到1650万亩, 绝大部分为糯、甜、笋玉米, 以加工直链淀粉、鲜果穗上市和加工罐头为主。目前, 美国年产甜玉米罐头100万吨, 速冻甜玉米10万吨, 所占比重在全部冷冻蔬菜中名列第三位;加拿大种植150万亩, 日本有50万亩, 台湾省种植30多万亩;此外, 美洲南部、欧洲、韩国、泰国、新西兰等地也有一定的种植面积;中国大陆甜玉米的种植面积只有40万亩。

美国是鲜食玉米进口大国, 每年仅从亚洲进口量就超过10万吨。欧洲鲜食玉米近10年来消费量增加了近10倍, 日本近30年来增加了30倍。我国香港地区消费量也迅速增加, 同时还进行了大量转口贸易, 东南亚各国逐渐成为新的进口市场。

由此可见, 天津市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 发展鲜食玉米前景十分广阔。

3 限制鲜食玉米产业化发展的主要因子

3.1 育种研究滞后

我国甜、糯鲜食玉米产品的品质相对较差, 很难达到果皮薄、软、口感好、甜度高等国际标准。目前, 我国甜、糯玉米育种多采取普通玉米与甜、糯玉米杂交二环系法选育, 很难选育出品质上有突破性的新品种。低代材料组配, 造成新品种 (组合) 遗传性状不稳定, 生产用种质量参差不齐, 尤其是纯度与发芽率达不到国标要求, 造成我国的甜玉米产品在国际市场没有竞争力。

3.2 产业化水平低

我国鲜食玉米生产较为分散, 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水平低, 部分地区仍具有一定的盲目性。表现为: (1) 品种布局不尽合理, 生产用种多、乱、杂, 真正能够产生效益的品种少; (2) 在无加工或冷藏能力的情况下盲目扩大种植面积, 造成增产低效, 严重挫伤了种植者与生产者的积极性。

3.3 栽培技术不规范

种植者不掌握基本的栽培技术, 不同品种在生产上很少隔离种植, 导致相互串粉, 降低了原有品种所具有的特殊品质和风味。鲜食玉米较易受病虫的危害, 种植者不掌握关键的综合防治技术, 导致病虫害不断发生, 产量下降, 品质变差。

3.4 产业化尚未形成

目前, 我国生产鲜食玉米的龙头企业不多, 大多是中小个体或私营企业, 没有自己的品牌, 年加工量千吨左右, 达不到专业化与标准化生产要求。产品质量不稳定, 综合效益不高, 严重阻碍了鲜食玉米生产的发展。

3.5 产品附加值低

在西方发达国家, 鲜食玉米已经形成了一个集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指导于一体的庞大产业体系。美、英、法等国以糯玉米为原料的深加工产品已达2000余种, 年创产值数十亿美元。美国鲜食玉米人均年消费在l0千克以上, 日、韩及东南亚国家甜玉米也已普及。我国鲜食产品加工发展缓慢, 品种少, 档次低, 深加工产品更少, 以糯玉米为原料的加工食品不足200种。消费市场正处在从无序向有序的过渡阶段, 种类、数量和质量水平均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与国际水平差距甚大, 这也是限制鲜食玉米产业发展的因素之一。

4 大力发展鲜食玉米产业化的对策

4.1 加大育种投入

从新品种选育开始, 提高研究质量, 对品质、制种产量等影响我市鲜食玉米产业化的关键技术进行系统研究。

4.2 规范制种技术, 提高制种产量和质量

强化种子质量监控意识, 严格制种操作技术, 加强田间管理, 加快亲本和杂交种的扩繁速度。

4.3 搞好试验示范和产后深加工服务

关于旬阳县玉米产业化发展的思考 篇9

1 玉米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1.1 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要

糯、甜、爆、笋、鲜食优质专用玉米富含蛋白质、赖氨酸、维生素、玉米油, 长期食用具有营养、防病、保健作用。玉米油中含有丰富的酶和VE, 长期食用能增强肌肉和心血管机能, 维持生殖机能正常, 增强人类新陈代谢和提高免疫力。

1.2 提供优质饲料资源

高油玉米在产量不减的前提下, 含油量一般在7%~10%, 比普通玉米高1倍以上, 是不可替代的饲料来源, 其饲养家禽家畜的效果十分可观。据资料介绍, 用高油玉米养鸡, 平均日增重和饲料利用率的均较高, 每只鸡可节省饲料费1.0~1.5元。玉米含油量每提高1%, 单位饲料增重1.6%, 用其养猪每增重1 kg猪肉, 较普通玉米可节省饲料5%~6%。

1.3 提供特殊工业原料

糯玉米其特有的糯质淀粉具有高粘性和高吸水性, 如糯淀粉胶透明度好且稳定, 能满足工业上的特殊需要, 在食品、化工、医药等行业用途广泛。目前, 国际市场上只有糯质淀粉是一般淀粉价格的1.4~7.4倍。我国在这一领域则是空白, 仍需大量进口, 因此发展糯玉米生产是非常必要的。

1.4 合理调整优化种植业内部结构

农产品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后, 普通玉米价格下降, 严重影响了玉米生产者的积极性。而调整玉米种植结构适当扩大优质专用玉米, 在优质基础上实现高产专用[1,2], 并出口创汇, 可使农民顺应结构调整和两个根本性转变带来的市场变化, 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同时, 也是缓解普通玉米生产过剩、稳定粮食价格的必要措施。

2 旬阳县玉米产业化发展的优势条件

2.1 自然条件与基础条件适宜

旬阳县地处上的陕南东部, 受北亚热带温润季风气候, 年平均气温15.4℃, 无霜期254 d, 年日照时数1 790.4 h, 太阳辐射总量445.30 k J/cm2;≥0℃积温5 620.3℃;≥10℃积温4 748.3℃;年降水量851.2 mm。温、水、光资源丰富, 能满足优质玉米生产需要。旬阳县玉米常年播种面积稳定在2万hm2左右, 年均产量4 800 kg/hm2, 农民有种植玉米的传统生产习惯。现已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面积4.53万hm2, 其中一级保护2.67万hm2, 土地资源丰富。西慧渠、冷慧渠以及村村水窖工程, 将进一步增强抗旱灾能力, 扩大稳产高产农田面积, 优质玉米基地建设具有土地资源基础。

2.2 各级党政领导重视农业发展, 全县经济发展较快

随着国家产业政策调整、投入主体的变化, 无农不稳、无工不富已得到全县广大干部的认同。旬阳县“七五至十一五”期间争取国家投资的粮食自给工程、商品粮基地建设项目已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显著作用, 进一步调动了全县上下支持优质玉米产业发展的热情。2008年, 旬阳县国民生产总值达到45亿元, 农业总产值达到14.5亿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 680元, 具备了一定的自我投入、自我发展能力。

3 存在的问题

一是缺乏龙头企业带动。旬阳县年产10万t玉米, 除小商小贩外没有龙头企业, 生产基本属于无序状态, 更谈不上订单生产、为需生产[3], 生产的盲目性较大, 受大市场影响价格波动大。二是品种单一, 不能满足市场需要。旬阳县栽培玉米品种95%以上为食饲兼用型品种, 特色品种不明显, 甜玉米、笋玉米、糯玉米很少或基本没有, 不能满足多种市场的需要。三是产量潜力有待挖掘。以食饲兼用型玉米为例, 目前旬阳县平均产量4 500 kg/hm2左右, 最高产量仅10 560 kg/hm2 (1989年吕河) , 与全国夏玉米最高产量16 444.35 kg/hm2 (山东莱州) 有较大的距离, 增产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

4 发展战略

一是龙头企业带动玉米产业化进程。旬阳县玉米年播种面积2万hm2, 总产约10万t, 产品农民自食约占20%, 作饲料及其他原料占45%, 尚有35%销售外地, 当地缺乏龙头企业带动, 玉米产业化水平较低。因此, 旬阳县玉米产业要发展, 就必须通过龙头企业带动, 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的办法, 实行订单生产[4], 确保产业步入良性发展轨道。二是重视精深加工。玉米产业是旬阳县的传统产业, 玉米从最初的食用为主, 发展到作饲料和其他工业原料等多种用途, 随着科技进步, 玉米精深加工下游产品将不断出现, 前景广阔。三是大力加强科技推广。玉米产业化离不开科技推广, 特别是优良品种的推广对玉米增产的贡献份额达35%以上, 良种配以良法才能实现玉米增产、农民增收。

摘要:介绍了玉米产业发展的意义, 分析了旬阳县玉米产业化发展的优势条件和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发展战略, 以促进该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玉米,产业化发展,优势条件,问题,战略,陕西旬阳

参考文献

[1]陈凤云, 孙立娟.吉林省玉米产业化发展的对策[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 2008 (4) :31-32, 53.

[2]侯旭光.内蒙古玉米产业化发展现状与对策[J].河南农业科学, 2006 (11) :15-18.

[3]张立荣, 郝铠, 周积兵, 等.张掖市玉米制种产业化优势及发展对策研究[J].甘肃科技, 2009 (22) :18-20.

加快太谷县玉米产业化发展的思考 篇10

国务院提出了扶持农业和粮食生产的10项措施, 比2013年增加1 559.5亿元投入, 主要补贴农民, 支持农业和粮食生产。同时, 山西省农业厅也出台了“玉米丰产增粮计划”, 因而落实上级有关政策、加快太谷县玉米产业化发展、提高粮食生产水平、促进农民增产增收非常重要。

1 太谷县玉米产业发展现状

1.1 玉米是太谷县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近年来, 在国家粮食直补政策的鼓励和畜牧业迅速发展的带动下, 太谷县玉米播种面积逐年增加, 产量逐年提高。

2005年全县玉米播种面积是1.13万hm2, 总产量8.34万t, 平均产量500 kg/667 m2;2006年全县玉米播种面积1.22万hm2, 总产量8.84万t, 平均产量484 kg/667 m2;2007年全县玉米播种面积1.49万hm2, 总产量10.9万t, 平均产量488 kg/667 m2。全县玉米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百分比为:2005年34.47%、2006年36.29%、2007年43.91%;全县玉米面积占粮食作物面积的百分比为:2005年52.3%、2006年49.4%、2007年53.1%;全县玉米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百分比为:2005年66.1%、2006年64.2%、2007年67.3%。玉米在太谷县常年种植面积为1.33万hm2, 在粮食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1.2 玉米在太谷县有较大的消费市场

太谷县是一个养殖大县, 目前全县养鸡600多万只, 养猪50多万头, 养牛2万多头, 现有饲料加工企业年加工量在2万~3万t, 年转化量在1万t左右的企业有8个, 但由本县生产的玉米远不能满足加工企业的需求, 企业加转化的玉米50%需要外调, 主要来自太谷周边县市, 如寿阳、榆社以及武乡等地。

1.3 种植玉米效益较高

玉米种植效益高于小麦及其他粮食作物, 产投比一般在2∶1以上, 玉米与瓜菜套种产投比达到4.1∶1。玉米种植有成熟的配套和适用技术, 并有筛选出的适宜太谷县种植的优质高产品种;种植模式更加优化, 实现了春播平作与瓜菜间作、麦后复播相结合的种植格局;耕作、播种实现了机械化, 播种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玉米施肥达到平衡配套水平;病虫害防治基本实行统防统治;玉米与瓜菜间作套种模式区域化发展, 实现了高产高效, 这些都是太谷县发展玉米产业的优势。

2 太谷县玉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2.1 玉米产量不稳定

受地块肥力、灌溉条件、人为管理等因素影响, 好的地块每667 m2产玉米700~800 kg, 差的地块仅产玉米400~500 kg, 玉米产量水平不平衡。

2.2 玉米加工的龙头企业没有和生产基地衔接起来

玉米的订单面积不大, 规模养殖场不多, 还没有真正形成种、养、加相结合, 农、工、贸一体化的生产格局, 农民种植玉米的收入受市场价格的波动而波动。

2.3 玉米病虫害危害影响产量

近年来, 玉米种植面积呈上升趋势, 玉米大 (小) 斑病、玉米红蜘蛛、黏虫、玉米螟、小地老虎、金针虫、玉米双斑萤叶甲等病虫害发生加重。病虫害抗性增强, 玉米病虫防治局限性大, 管理理念滞后, 管理和病虫防治的协调配合不够, 严重影响产量。

2.4 专用玉米种植开发力度不大

品质类型主要以粮饲兼用型高淀粉玉米品种为主, 品质单一, 专用玉米种植开发力度不大。

3 发展思路与建议

3.1 采取项目拉动、企业带动、服务促动、利益驱动等办法, 促进玉米稳产高产, 带动农民增产增收

一是要借助国家、省市重视粮食生产的有利形势, 积极向上级争取项目。2014年太谷县已争取到山西省玉米丰产增粮计划, 给涉及的乡村免费提供了3 500 kg玉米种子, 使农民减少了投资, 为粮食增收打下基础, 今后要更加注重这方面的工作。

二是加大对玉米加工企业的扶持。要不断推进和壮大龙头企业发展, 逐渐形成企业带动基地、基地联系农户的产业模式, 把加工企业、生产基地和农户有机地结合起来, 形成利益共同体, 实现订单农业, 保障农民增产增收。

三是搞好服务。积极为农民提供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 增加科技含量, 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效益, 促进农民增收。

四是大面积推广玉米立体种植技术。太谷县水秀乡武家堡村的茴子白套玉米种植模式, 每667 m2地产玉米600~700 kg, 产茴子白4 000~5 000 kg, 2013年收入达到3 000~4 000元/667 m2;水秀乡白村的日本南瓜套玉米种植模式, 每667 m2地产玉米500~600 kg, 产日本南瓜1 000~1 500 kg, 2013年收入达3 000元/667 m2左右;胡村镇的辣椒套玉米、侯城乡的小瓜套玉米等种植模式, 2013年收入均在3 000元/667 m2以上, 实现粮食经济双丰收。今后要更加注重大面积推广这些玉米立体种植技术, 实现增产增收。

3.2 适当加大物化投入, 改善水利设施, 为玉米生长创造适宜的环境

在玉米品质结构上, 在发展粮饲兼用型高淀粉玉米品种的同时, 要根据市场需求, 适当发展甜玉米、糯玉米、高油玉米、高蛋白玉米等专用型玉米品种, 实现多元化种植, 提高种植效益, 增加农民收入。

3.3 积极扶持培养新型农民合作社, 打造高产玉米生产基地

玉米种植机械化生产的探讨 篇11

关键词:玉米;种植;机械化

中图分类号:S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7-0172-1

1 机械化整地

玉米机械化作业,就少不了秸秆还田这个环节。按照作业流程,在玉米收获后,要对秸秆还田的地块分别进行根茬破碎、机械深耕、机械平整地等作业。以达到良好的种植基础。

1.1 玉米根茬破碎

在耕翻前用旋耕机或圆盘耙,对玉米根茬及表层土壤进行旋耕耙切,可有效保证土壤质量,为播种打下良好的地表条件。

1.2 玉米地机械深耕

机械深耕可实现对秸秆的深度翻埋,严密覆盖,消灭杂草,促使秸秆尽快腐烂。应用装配宽式犁体的翻转犁,来回耕作时土垡始终朝一侧翻,耕后地块无墒沟。特别适合我们吉林东部山区的山坡地,具有降坡趁平效果。

1.3 耕翻后整地

玉米深耕后还要还要进行土地平整作业,深耕犁配合钉齿耙,在深耕的同时可碎土保墒。整地机械主要有旋耕机和驱动滚齿耙,根据实际情况而用。

2 玉米机械化播种

随着玉米播种机的推广,玉米种植行距的调节和控制有了保障。玉米行距的调节要考虑当地种植规格和管理要求,还要考虑玉米联合收割机的适应行距要求,如一般的悬挂式玉米联合收割机所要求的种植行距55-75㎝。玉米机械化直播的规范性有利于合理密植技术的推广,保证了玉米播种的精度、密度、深度,达到苗全、齐、匀、壮,有利于玉米获得高产和稳产。

2.1 田间准备

准备耕种的地块,必须耕耙平整,田间无杂草,确保播种机工作时不堵不缠开沟器。清理田间障碍物,以防意外事故发生。

2.2 种子准备

欲确保苗齐苗壮,播前必须保证籽粒饱满,无破碎,发芽率符合规定要求;有时还需对种子进行检疫消毒,以防病虫害。另外,为适应机播,种子必须进行清洁,无杂质,干燥,流动性好。玉米在播前半月左右要进行一次种子发芽试验,看种子发芽率是否符合要求。标准种子质量应是:纯度不低于96%,净度不低于98%,含水率不低于13%。

2.3 确定加种点位置

播种机的加种工作应当在任意一端地头进行,只有在地块过长,种子箱容量不足一个往返时,才采用两端地头加种的方法。为了保证排种装置工作的可靠性和均匀性,播种机种子箱内存种量一般不应小于种子箱容量的1/3,所以种子箱的有效容量仅为自身容量的2/3左右。

2.4 播种方法

2.4.1 梭型播法 由地块一侧进入,每一行程播完后用犁型转弯进入下一行程,一趟连接一趟,依次播完后再播地头。这种播法的优点是事前无需区划,缺点是空行程过长,并要留有较宽的地头。

2.4.2 向心和离心播法 机组从地块一侧进入,由外向内绕播,一直到地块中心播完,这种方法称为向心播法。离心播法则是机组由地块中间进入向外绕播,到地边播完。这两种方法在地块中间均要采用犁型转弯,故地头留的较宽。优点是路线简单,只要在一侧安装划行器或指引器,便可解决问题;缺点是地块要经严格区划,对驾驶技术要求较高。

2.4.3 套播法 套播法事先应将地块严格划分好。两区套播法是把地块划成双数的小区,小区宽度应为播种机组工作幅宽的整倍数。当小区宽为机组工作幅宽的3倍,其机组转弯空行程最短,当小区宽度超过机组工作幅宽5倍时,机组转弯的空行程就比梭形播法的空行程还要大,区划时要注意合理性。

3 玉米机械化收获

3.1 玉米联合收获机

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悬挂式玉米联合收获机,该机型与拖拉机配套使用,现在开发生产的有悬挂式1-3行的三种机型,可分别于小四轮及大中型拖拉机配套使用,按照其在拖拉机上的安装位置又可分为正置式和侧置式两种,正置式的悬挂式玉米联合收获机不需要人工开割道,与大中型拖拉机配套使用较多。一行侧置式玉米联合收获机一般与小四轮拖拉机配套使用,其特点是效率低,故使用较少。

机械收获作业的质量要求:①落穗率、籽粒破碎率和损失率应小于3%;②留茬、秸秆堆放铺放要整齐,留茬高度应在10㎝以下,秸秆粉碎长度也应在10㎝以下,漏切率在3%以下。

3.2 玉米秸秆还田

玉米秸秆还田分直接还田和过腹还田两种。秸秆直接还田是先用人工将玉米穗摘下,再用与拖拉机配套的专用玉米秸秆还田机,将秸秆粉碎并均匀抛洒在地面上,待机整地时翻入土壤中。

秸秆过腹还田可采用青贮收获机、铡草机、对秸秆进行青贮后喂养牲畜,实现玉米秸秆过腹还田。

玉米联合收获机一般都带有秸秆还田功能,但在生产中应用最多的还是专用玉米秸秆还田机。该机是在人工收获玉米果穗后,利用拖拉机的动力驱动配置在拖拉机后面的还田机刀轴旋转,带动力旋转,将玉米秸秆粉碎后,抛洒在田间,实现还田。

玉米收获机械在作业前要注意的事项:①牵引式作业机组,要用人工割除拖拉机通道;②选择合适的作业速度;③运输作业时要注意安全生产。

玉米生产机械产业化 篇12

一、项目落实和完成情况

(一) 部级示范建设创全省最高

今年实施农业部玉米高产创建整乡推进制。在阿吉镇的13个村, 6233公顷农田, 8242户农户, 落实百亩公关田18块, 千亩示范片9个。其中百亩公关田平均亩产892.37千克, 千亩示范片平均亩产856.28千克, 阿吉镇玉米整乡推进平均亩产808.55千克, 比前三年平均亩产655.86千克, 增加152.69千克, 增产23.3%, 同一地块单产较上一年 (612.36千克) 增加196.19千克, 增产32%, 比当年对照田块 (695.50千克) 亩增加113.05千克, 增产16.3%。

(二) 省级示范片建设增产显著

省级玉米高产创建示范区3个, 落实到蔡牛、李千、腰堡3个乡镇, 9个村, 2774户, 面积2033.3公顷, 示范区内落实百亩公关田18块, 千亩核心示范田9块。其中百亩公关田平均亩产803.25千克, 千亩核心示范田亩产778.12千克, 3个玉米高产创建示范区共2033公顷, 其中腰堡镇示范区673.3公顷, 平均亩产752.80千克, 李千户镇示范区693.3公顷, 平均亩产755.49千克, 蔡牛镇示范区666.67公顷, 平均亩产756.27千克。3个示范区平均亩产754.85千克, 比前三年单产645.18千克, 增加109.67千克, 增产17%, 同一地块单产较上一年623.47千克, 增加131.38千克, 增产21.1%, 比当年对照田711.42千克, 亩增加43.43千克, 增产6.1%。

二、关键技术措施

(一) 选用优良品种

项目区内选用郑单958, 辽单565, 良玉66等高产、优质、抗病性强的优良品种, 这些品种具有适宜密植, 雄穗小, 茎秆坚韧, 抗倒伏, 灌浆速度快, 果穗出籽率高, 适应性强, 增产潜力大等特点。项目区内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了100%。

(二) 测土配方施肥

头年秋季项目区内的所有地块均实行了秸秆粉碎还田, 翌年春季根据土壤养分化验分析结果, 针对不同地块、不同土壤肥力、不同品种及目标产量等提出施肥建议, 每10公顷出一个配方单, 项目田平均施肥量为亩施优质农肥3000千克, 底肥则深施长效玉米专用肥 (含氮、磷、钾总量≥45%) 50千克, 硫酸锌1.5千克, 大喇叭口期追施尿素10~15千克, 采用中耕施肥机进行机械中耕与施肥, 追施深度10厘米。项目区内测土配方施肥覆盖率达到100%。

(三) 专用化学防治病虫草害 (1) 药剂除草

采取药剂除草免中耕, 在玉米出苗前5~7天进行土壤药剂封闭, 每亩用40%啊特拉津胶悬剂150~250克, 加90%乙草胺150~200克, 对水50千克喷雾。

(2) 防治玉米螟

玉米螟的防治采用统一时间, 统一供药, 统一防治, 田内防治与田外防治相结合的方法, 全部实行绿色防控。田内防治是在5月中旬前, 用白僵菌封垛, 防治越冬代幼虫, 以压低虫源基数, 田外防治一是在6月18日、6月23日两次释放赤眼蜂, 每次每亩放蜂1万头, 防治一代玉米螟卵, 二是6月29日至7月8日飞机喷洒虫螨克防治一代玉米螟幼虫。通过以菌治虫、以虫治虫、以抗生素治虫的方法实现玉米螟全程防控无害化。

(四) 推广新技术

大力推广深松整地、适时早播、缩距增株、合理密植、精少量播种、种子包衣、配方施肥、药剂灭草、生物防治玉米螟、适时晚收、机械收割等新技术。

上一篇: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下一篇:中学数学解题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