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玉米

2024-09-23

绿色玉米(共9篇)

绿色玉米 篇1

玉米俗称苞米, 是东北地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玉米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 其中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含量高于大米。玉米又是家畜、家禽优质的精饲料, 据分析, 玉米所含的饲料单位高达1.35, 故有“饲料王”之称。自我国实施“无公害农产品行动计划”和入世以来, 绿色食品, 特别是绿色食品肉、蛋、奶倍受国内外市场欢迎, 购销两旺。但绿色食品生产准则规定“绿色食品畜禽养殖的饲料必须来自绿色食品产地或经过检验测定符合绿色食品肉、蛋、奶生产地要求的地区。现将绿色食品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适用范围

该技术适合东北地区。要求生产环境条件优良, 四周环境特别是上风口没有工业污染源。灌溉水、大气、土壤质量均符合NY/T391-2000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的地区。

2 品种选择

生产绿色食品, 应选择抗逆性强、优质、高产、在当地早霜到来前5~7 d成熟、经专门机构审定推广的品种。如先玉335、辽单565、郑单958、东单80、东单90、东单335、丹科2151、创奇518、铁研27、嘉丰10、丹科2143等。

3 深翻整地

深耕对加厚耕层, 蓄水保墒, 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 加速有机质分解具有显著作用。深耕应在秋季前作收获后, 立即灭茬, 进行深耕。一般深度以20~25 cm为宜。熟土层薄的地块应逐年加深, 每次加深3~5 cm[1,2]。深翻后, 应立即耙压、镇压, 早春顶凌耙压塌垄, 以利蓄水保墒。

4 合理施肥

玉米植株高大, 生物产量高, 需肥量也大。绿色食品玉米施肥应以基肥为主, 追肥为辅, 重施有机肥, 轻施化肥, 基肥、磷肥、钾肥早施, 追肥分期施为原则。要严格按照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规定, AA级绿色食品禁止使用化学合成肥料。A级绿色食品限制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的肥料, 严禁使用硝态氮肥。有机肥料是生产绿色食品的优质肥料, 含有植物所需的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以及氨基酸、糖、脂肪等营养, 有改善土壤水肥气热状况, 增强土壤养分供给的能力。有机肥包括农家肥、堆肥、沤肥、厩肥、沼气肥、绿肥、饼肥、秸秆肥等。有机肥须经无害化处理, 可高温 (50~55℃) 堆肥发酵18~20 d, 达到消灭病原菌和虫卵的目的。禁止生粪下池, 禁止施用生活、工业和医院垃圾等有害物质。

施肥数量应根据土壤肥力和产量来确定, 一般施腐熟优质有机肥75~90 t/hm2。如果土壤中缺磷和钾, A级绿色食品可施磷矿粉、钙镁磷肥300~450 kg/hm2、硫酸钾300~375kg/hm2、尿素75 kg/hm2。

5 种子处理

可采取筛选、粒选, 淘汰小粒和瘪粒发霉的种子。选出净度达到98%、成熟、饱满、发芽率在90%以上的种子;播种前进行晒种可以促进种子后熟和酶的活性, 增强种子活力, 提早出苗。晒种时, 选择晴天将种子在太阳下晒2~3 d, 要经常翻动, 使之受热均匀。浸种有多种方法, 若种子表面有病原孢子, 可采用温汤灭菌法, 用55~57℃温水浸泡4~5 h, 对种子进行消毒灭菌;用50%沼气液或腐熟的人粪尿液浸种4~6 h, 有肥育种子、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促进苗齐苗壮等作用。在土壤干旱的情况下不宜浸种, 以免芽干对出苗不利[3]。

6 播种

播种期应当根据温度、墒情、品种特性而定。一般情况下当地温稳定在10℃以上, 土壤墒情维持在田间持水量的60%~70%, 手攥成团, 松之散开, 即可播种。辽宁在4月中旬至下旬播种, 吉林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 黑龙江在5月上旬至中旬为宜;可采取条播、机播或点播。播种量为37.5~45.0 kg/hm2。播种深度4~6 cm, 覆土厚度要均匀一致, 并及时镇压;种植密度因土壤肥力、品种特性、管理水平而定。一般栽植4.50万~6.75万株/hm2。株型紧凑, 土壤肥力高, 播期晚, 打垄双行宜密。

7 田间管理

7.1 早间苗定苗、查田补苗

早间苗定苗可避免苗与苗之间拥挤, 出现争光、争肥、争水现象。正常情况下3叶时间苗, 5叶时定苗。结合间定苗, 进行查田补苗, 对缺苗严重的地块应进行补苗栽苗, 栽苗在3~4叶时最易成活。

7.2 中耕除草

中耕结合除草, 最好在幼苗期、拔节期和大喇叭口期进行3次。AA级绿色食品禁止使用化学除草剂, A级绿色食品可在出苗前用50%扑草净750 g/hm2对水450 L/hm2进行土壤喷雾灭草。

7.3 追肥

玉米追肥要按照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科学合理的追肥。玉米追肥的次数、时间和数量应根据产量和苗情而定。原则上苗期不追肥, 但对弱苗、薄地、基肥少的地块, 在定苗后酌情施肥, 促3类苗升级, A级绿色食品追施尿素75~120kg/hm2。正常情况下, 土质好, 基肥、种肥充足, 植株生长健壮追肥数量不多时, 可集中在大喇叭口期作促穗肥一次施入。反之在拔节期和孕穗期分2次追肥, 拔节期轻施, 占追肥量的30%~40%, 追施尿素75~120 kg/hm2, 孕穗期重施, 占追肥量的60%~70%, 追尿素225~300 kg/hm2。AA级绿色食品可根据苗情和地力, 适当追施发酵好的沼气肥或腐熟的人粪尿、饼肥以及绿色食品专用肥。

7.4 灌溉与排水

玉米拔节至孕穗期需水最多, 旱时应及时灌溉。如遇洪涝积水, 应及时排水除涝, 必要时应进行浅中耕松土散墒。

8 病虫害防治

玉米病害主要有大斑病、小斑病、弯孢菌叶斑病、司黑穗病等[4]。通过选择抗病品种, 增施有机肥, 加强田间管理, 清除田间病株和地头杂草等措施防治。玉米害虫有地下害虫如地老虎、蛴螬、蝼蛄等。可通过耕翻、清除杂草上的虫卵和幼虫以及用灯光诱杀等措施防治。严重危害时, A级绿色食品可用50%辛硫磷乳油1 kg, 拌入20 kg细土制毒土施入土壤中防治。为害玉米生长发育的害虫有玉米螟、蝗虫、粘虫等。防治方法应按照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 优先采取农艺措施、物理措施、生物技术防治。农艺措施如选择抗病虫品种、中耕除草、处理越冬寄主、秋季深翻晒土等;物理防治措施如灯光诱杀、色彩诱杀、机械和人工扑杀等;生物防治可释放赤眼蜂等天敌和使用生物农药防治。AA级绿色食品不允许使用任何化学合成的农药。A级绿色食品允许限制使用限定的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玉米螟可用50%辛硫磷乳油500 m L, 对砂子100~125 kg拌匀制成毒砂, 用毒砂150kg/hm2左右, 在玉米螟初发期, 即玉米大喇叭口期将毒砂撒入玉米叶芯中。粘虫和蝗虫可用80%敌敌畏乳油1 500~2 250 g/hm2稀释1 000倍喷雾。禁止使用甲胺磷、对硫磷、六六六、氧化乐果、呋喃丹等高毒高残留农药。

9 适时收获

当玉米生长发育到完熟期, 植株底部叶片变黄, 苞叶呈黄白色而松散, 籽粒变硬要及时收获。绿色食品生产应建立田间技术档案, 对生产全过程作详细记载, 已备查阅。

参考文献

[1]陈桂萍, 吴桐, 刘民.鲜食玉米栽培技术[J].现代化农业, 2010 (5) :22-23.

[2]沈方玉, 李辉, 滕繁波, 等.优质、高效、节能、安全玉米栽培技术[J].杂粮作物, 2010, 30 (2) :118-119.

[3]康忠华, 辛伯超, 张春梅.玉米栽培技术规程[J].种子世界, 2010 (4) :47.

[4]赵玉花, 宋健, 赵玉兰.中产田夏玉米栽培技术[J].农业知识:致富与农资, 2010 (5) :8-9.

甘南县玉米螟绿色防控技术推广 篇2

关键词:甘南县;玉米螟;绿色防控;技术推广

中图分类号:S43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4-0161-2

1 玉米螟綠色防控示范、推广内容

BT乳剂防治面积8000亩;杀虫灯防治面积4000亩,每台杀虫灯防控面积60亩;杀虫灯和BT乳剂集成防控2000亩

2 防治效果

杀虫灯防治玉米螟三点平均防效64.5%,被害株减退率平均为64.9%,百杆活虫减退率67.8%,虫孔减退率67.8%(附表1);挽回产量损失率4.86%(附表1);BT粉剂两点平均防效67.3%,被害株减退率平均为66.2%,百秆活虫减退率69.8%,虫孔减退率66.0%(附表3);挽回产量损失率5.05%(附表4);BT粉剂和杀虫灯集成防治防效为75.8%,被害株减退率为72.7%,百秆活虫减退率80.8%,虫孔减退率74.0(附表2);挽回产量损失率5.11%(附表6)。

3 效益评价

3.1 经济效益

玉米螟绿色防控技术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附表7),2010年甘南县共防治面积1.4万亩,共挽回粮食损失28.04万kg,纯增效益36.84万元,投入产出比BT粉剂杀虫灯集成防控1:4.4;杀虫灯防控1:23.3;BT粉剂防控1:5.8。

3.2 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绿色防控玉米螟采用物理防治法和生物防治法,避免了化学药剂防治对天敌的大量杀伤,对天敌安全,对植物产品和土壤无污染,对田间生态环境安全,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作者简介:顾秀田(1966-),男,黑龙江甘南人,黑龙江省甘南县植保站高级农艺师,研究方向:农业技术推广。

附表1 杀虫灯防治玉米螟秋季田间剖秆调查防治效果表

附表2 杀虫灯防治玉米螟秋季产量损失率调查表

附表5 BT粉剂、杀虫灯集成防治玉米螟秋季田间剖秆调查防治效果表

附表6 BT粉剂、杀虫灯集成防治玉米螟秋季产量损失率调查表

玉米螟绿色防控技术 篇3

关键词:玉米螟,发生特点,防控技术

玉米是铁岭市第一大粮食作物, 全市播种面积38万hm2, 玉米的丰欠事关农民增产增收和国家粮食安全问题。玉米螟是玉米的主要害虫, 可造成玉米减产8%~10%, 据调查, 防治好玉米螟全市一般可挽回粮食损失25万t, 挽回经济损失5亿元。

1 玉米螟的发生特点

玉米螟是世界性的害虫之一, 在铁岭市属常发性害虫, 1年发生2代 (第1代幼虫发生危害盛期为7月5—10日, 第2代幼虫发生危害盛期为8月20日左右) 。1代幼虫主要为害玉米茎秆, 在茎秆上蛀孔, 轻则影响养分运输, 导致减产, 重则使茎秆折断, 造成绝收;第2代幼虫主要为害果穗, 造成穗柄折断或果穗籽粒破碎及穗顶霉腐, 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和品质[1,2]。

2 玉米螟绿色防控技术

玉米螟防治要坚持以下几方面原则:一是要用生防保护生态环境达到防治效果。二是坚持统防统治。根据玉米螟发生规律和农户的基本情况, 一家一户自主分散防治很难保证防治效果, 只有实行集中连片、大面积统防统治才能达到防治效果[3]。

2.1 释放松毛虫赤眼蜂防治玉米螟

2.1.1 释放时间。

防治1代玉米螟, 当越冬代化蛹率达15%~30%时, 后推9~11 d即是田间落卵始期, 结合玉米螟落卵量调查, 当累计百株卵量达1.0~1.5块时, 即是第1次放蜂适期。防治2代玉米螟时间, 一般在7月20日至8月5日。

2.1.2 释放量。

防治1代玉米螟, 第1次放蜂量12万头/hm2, 第2次放蜂量18万头/hm2;防治2代玉米螟, 每次放蜂量7.5万~15.0万头/hm2。

2.1.3 释放点设置。

设置释放点30个/hm2, 将赤眼蜂卡用牙签别在放蜂点玉米植株中部的背面距离基部1/3处即可。如遇降雨可以将蜂卡放置在室内阴凉处, 次日再放;必须统一放蜂, 不能错期, 以免影响防效;放蜂前10 d、放蜂后20 d内玉米田不得施用化学农药[4]。

2.2 白僵菌封垛防治越冬代玉米螟

2.2.1 封垛时间。

封垛时间一般在越冬代玉米螟化蛹前15~20 d。也可采取以下测报方法确定当地的封垛时间, 即从4月中旬开始, 每天对玉米秸秆垛进行检查, 发现有越冬幼虫爬出洞口开始活动, 即可进行封垛。

2.2.2 封垛方法。

喷粉时, 秸秆垛用白僵菌粉100 g/m3 (白僵菌粉含活孢子25亿个/g以上) 。喷雾每个秸秆垛用白僵菌粉125 g (白僵菌粉含活孢子100亿个/g以上) , 对水15 kg。在玉米秸秆垛中每1 m3向垛内捣一个20 cm深的洞, 将机动喷雾喷粉 (液) 器喷管插入洞中喷施。

2.2.3 注意事项。

一是必须喷透, 不漏垛。二是由于白僵菌对家蚕、柞蚕染病力强, 蚕区切勿使用。三是人体接触白僵菌粉过多, 会产生过敏性反应, 施用时应注意皮肤的保护。

2.3 投射式杀虫灯物理诱杀技术

2.3.1 投射式杀虫灯安装。

将需要放灯的地方适当平整, 将灯稳妥放好, 在灯体内侧六边形立板底部有用于固定的孔, 在不打开的4块板用钎子将灯固定在地上即可。

2.3.2 投射式杀虫灯设置。

杀虫灯应设在村落中或玉米田周边, 根据防治面积和每盏灯的控制面积设置安灯间距, 一般2灯间距为200~240 m。

2.3.3 开灯时间。

根据越冬代玉米螟成虫羽化的始末期安排开灯时间, 从玉米螟羽化初期开始到羽化末期结束。打开电源开关, 杀虫灯将由光、雨控电路自动控制开关灯时间。

2.3.4 投射式杀虫灯管理。

要设专人管理, 每天将收集桶里的害虫取出, 并定期用细布擦拭雨控电极和光敏探头, 尤其是雨后应及时擦拭, 以保证控制效果。

2.4 性诱剂诱杀技术

2.4.1 诱捕器和诱芯选择。

选择玉米螟专用诱芯和配套的诱捕器。

2.4.2 诱捕器放置场所选择。

选择玉米螟成虫活动场所 (如玉米田周边的豆田、水田及杂草地等) 放置诱捕器。

2.4.3 诱捕器安装。

将诱芯放入诱捕器的特定位置, 接虫口处连接塑料瓶或塑料袋并加入适量的水。安装诱捕器时, 先取一根长150 cm左右的木棍或竹竿, 将诱捕器固定在木棍的一端, 另一端插入地下, 诱捕器诱虫口距地面1.0~1.2 m。

2.4.4诱捕器田间设置。

诱捕器要均匀放置在玉米田周边的豆田、杂草地内, 每1 300 m2放置1个诱捕器, 1代玉米螟每个诱捕器内放置1个诱芯, 防治2代玉米螟, 诱捕器要设置在玉米田内。

2.4.5 诱捕器安放时间。

在越冬代玉米螟成虫羽化的始末期安装。

2.4.6 诱捕器的管理。

要设专人进行管理, 一般每隔3~5 d要捞出死虫, 在整个诱捕期内要保持诱捕器中的水量。

2.4.7 诱芯的管理。

要留有备用诱芯, 以便丢失时能及时补充。备用诱芯要用塑料袋装好放在冰箱冷藏间或阴凉干燥处保存, 防止受潮[5,6,7]。

参考文献

[1]谭增权, 杨丛, 孙艳华.玉米螟绿色防控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 2011 (2X) :10.

[2]顾秀田.甘南县玉米螟绿色防控技术推广[J].吉林农业:学术版, 2011 (4) :161.

[3]罗怀海, 赵中华, 张梅, 等.玉米螟绿色防控技术试验初报[J].中国植保导刊, 2011, 31 (9) :21-24.

[4]马双.玉米螟绿色防控技术及防效分析——以青冈县为例[J].中国园艺文摘, 2011, 27 (8) :183.

[5]张志武.玉米螟绿色防控技术[J].天津农林科技, 2010 (6) :27-28.

[6]夏敬源.全面推进玉米螟绿色防控技术的集成创新与产业化推广[J].中国植保导刊, 2010 (12) :5-8.

绿色玉米 篇4

玉米—全国各地均有种植,尤其是广西、湖南、山东、贵州、河北、陕西等南北各地每年均有大批量的收获,但是这一主食杂粮人们却始终还找不着这种粗粮怎么才能好吃,细吃,营养价值怎样才能提高呢?针对这一难题,我们的食品研究专家李汉涛老师利用他多年来的经验,经过了上千次反复试验,终于成功地研制出利用纯玉米颗粒加天然植物粉做成了粉条和面条。这种粉条和面条具有黄金般的鲜亮,味美香浓,柔软弹性特强的特点,高营养生物变性保健面条与其它传统面条相比较,营养价值更丰富。该技术产品的问世,不仅填补了我国现代家庭餐桌上无玉米营养主食的空白,也将为社会带来食物上的革命性变革,为投资生产经营者带来长久丰厚的经济效益。玉米弹性保健粉条面条经专家检测:蛋白质含量达13.8%、脂肪1.7%,并含多种微量元素和维生素、胰岛素、玉米黄素,完全达到生物变性、高弹、强韧,降脂保健的目的,属于真正的纯天然绿色食品。

设备先进价格低无一投诉市场好

研究所管理正规,5年来无一投诉,荣获了十余种荣誉奖项。采用该所定点厂家生产的自熟多功能玉米面条机生产,该机性能先进,体积小、价格低,使用2.2千瓦照明电,随机带有粗、细、扁和年糕模具各一个,并附有设计新颖的高温、中温、低温三个档次的合金模片,可根据不同温度更换,长年四季都能生产,主机2000元一台(不带电动机),带电动机的2690元一台,免费办理托运。加技术费在内,总投资6000多元即可上马生产,时产35-40公斤,生产时利用玉米、小米、黑米、大米等为原料,绝对不用磨成粉,直接颗粒浸泡3-4小时,再加该所研制的一种天然植物粉末,不用添加任何色素及化工原料,更不用生火加温。放入浸泡好的原料,就能直接自动生产出多种高弹性、高营养的美味食品。此多功能机绝对与市场上万元的面条机不同,荣获两项国家专利,如以往用玉米面粉生产的面条它不耐煮、浑汤、断条,而用纯玉米加植物粉生产的弹性面条却完全推翻了传统面条的不足之处。并且每百斤纯玉米只需加3元钱的植物粉就完全替代了昂贵的“生物酶”。操作简单容易,关键在产品的配方和原料的好坏。

纯玉米弹性面条项目上马生产,销售风险系数极低,因为它是建立在永不匮乏的原料市场和永不饱和的销售市场上,一般来说半月内就可收回全部投资,获利很可观,彻底推翻了以前认为纯玉米不能做玉米面条的悲观概念。

目前,该所发明的水晶无铅皮蛋系列是国内市场永不饱和的产品,采用良种鸡蛋加工,产品晶莹剔透,金黄颜色,口感特好,经检测为无铅、无毒、无菌的合格保健食品。玉米高筋粉系列是通过玉米面粉加植物粉酶化而成,可做窝窝头、水饺、蒸饺、小笼包,也可配制好后销售给各宾馆、酒楼、饭店、医院食堂。利用蔬菜、水果做成窝窝头销售更受欢迎。加上最新发明明“纯天然弹性保健面条”等三大拳头产品,均获得广大消费者的热情欢迎,加盟者络绎不绝。

值此我所成立五周年之际,为了答谢各媒体和新老学员的厚爱,决定从今年五月一日起,以优惠价面向全国各地转让培训:

一、纯玉米弹性保健面条、粉条

面授:现价:3580元(不含机电)原价:3980元

二、玉米高筋粉系列

面授:现价:2580元原价:2980元

三、彩色果蔬玉米窝窝头系列

面授:现价:3580元

(随同玉米高筋粉系列一同培训,不再另收费)

原价:3980元

四、水晶无铅皮蛋系列:(六个品种)

面授:现价:1680元原价:2000元

五、吉祥文字喜庆皮蛋系列(无论面授或函授均收1 680元,送丝网模一套)

六、玉米水晶粉条粉丝系列:

面授:现价:1000元原价:1200元

更优惠的是学两项送一项价值千元的项目,凭本期杂志赠送。

地址:长沙市远大一路820号后幢一单元403室

咨询热线电话:0731-82240081l兼传真)

手机:13787008598邮编:410001

联系人:李老师

简析玉米螟绿色防控技术 篇5

一、搞好监测, 适时防治

及时准确地搞好预测预报, 确定最佳的防治时期, 保证蜂卵、虫菌相遇是搞好玉米螟生物防治的关键。为抓好这一技术环节, 对越冬代玉米螟预测预报实行统一调查制度, 全市建立7个测报点, 每个测报点配备杀虫灯, 安排专职测报员, 并对测报员进行统一培训。各测报点农科站长为负责人, 安排专人负责本地区病虫信息的收集、整理和上报。市植保站根据各地虫源基数情况, 结合气象条件、生态条件等综合因素进行分析, 准确地掌握越冬代玉米螟生长发育进度, 及时发布玉米螟发生趋势预报和防治适期预报。

二、玉米螟绿色防控技术

1. 白僵菌封垛防治越冬代玉米螟

封垛时间:越冬代玉米螟化蛹前15~20天封垛, 也可采取以下测报方法确定当地的封垛时间, 即从4月中旬开始, 每天对玉米秸秆垛进行检查, 发现有越冬幼虫爬出洞口开始活动, 即可进行封垛。

封垛方法:可使用担架式封垛专用型机动喷雾机。取含100亿/克白僵菌粉可湿性粉剂0.5千克, 对水10千克配成母液, 再加水40千克, 搅拌均匀后即配制成菌液。配制的菌液存放不能超过2小时。注意事项:为保证防治效果, 秸秆垛 (或茬垛) 必须喷透, 不漏垛;由于白僵菌对家蚕、柞蚕染病力强, 蚕区切勿使用;由于人体接触白僵菌粉过多, 会产生过敏反应, 施用时注意皮肤的保护, 如带上口罩、手套, 脖子系上毛巾等。

2. 释放松毛虫赤眼蜂防治玉米螟

释放时间:防治一代玉米螟, 当越冬代玉米螟化蛹率达15%~30%时, 后推9~11天即是田间落卵始期, 结合玉米螟落卵量调查, 当累计百株卵量达1~1.5块时, 即是第一次放蜂适期;防治二代玉米螟, 一般在7月20日至8月5日之间, 补充这期间自然界赤眼蜂的不足。

释放量:防治一代玉米螟, 每亩放蜂总量为2万头, 分2次投放, 每次1万头 (2块蜂卡) , 每亩放2点, 间隔5~7天。防治二代玉米螟, 亩放蜂1.5万头, 分2次投放, 第一次7000头, 第二次放蜂8000头。

投放方法:在放蜂点, 选一颗玉米植株中部叶片, 将叶片中间撕开一半, 向下卷成筒状, 然后用秸秆皮或针线别 (缝) 在圆筒内即可。

注意事项:蜂卡要别好, 如遇降雨可以将蜂卡放置在室内阴凉处, 次日再放;必须统一防蜂, 不能错期, 以免影响放效;放蜂前10天、放蜂后20天内玉米田不施用化学农药。

3. 投射式杀虫灯物理诱杀技术

投射式杀虫灯安装:将需要放灯的地方适当平整, 将灯稳妥放好, 在灯体内侧六边形立板底部有用于固定的孔, 在不打开的四块板用钎子将灯固定在地上即可。

投射式杀虫灯设置:杀虫灯应设在村落外围或玉米田周边, 根据防治面积和每盏灯的控制面积设置安灯间距, 一般两灯间距为200~240米。

玉米螟绿色防控技术探讨 篇6

1 玉米螟的危害

玉米螟是一种严重危害玉米成长的害虫, 它的俗称是箭杆虫、玉米钻心虫等, 是世界上对玉米危害性最大的害虫。每年由于玉米螟造成的产量损失相当大。

玉米螟的幼虫对玉米的危害最大, 它可以使得玉米花叶、折杆、籽粒发霉进而导致玉米的大量减产。玉米螟的幼虫在吃掉叶片的表层和叶肉后, 就进入更深层次心叶内, 破坏心叶, 这样就会造成玉米叶呈现出花叶状态。在玉米打苞以后, 幼虫就会集中在苞叶里面, 对玉米穗进行咬食。等到雄穗抽出后, 玉米螟的幼虫又钻入秸秆内部, 导致风一吹就出现折雄。幼虫逐渐变大, 大量的幼虫就会到雌穗上危害玉米粒, 从而使得养分运输不通畅, 影响了雌穗的发育, 最终导致早枯或者瘪粒。这些危害, 使得我国北方每年的玉米产量减产很大, 给农民造成了非常巨大的经济损失。

2 玉米螟绿色防控的主要意义

相比传统的玉米螟防治技术来说, 绿色防控具有很大的优势。其一, 绿色防控可以大量的减少农药的喷洒。这样做可以防止由于农药的过多使用而导致的环境污染和土壤污染等问题;其次, 可以使得玉米无害化产出, 提升玉米的质量, 有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第三, 节约人力物力。化学农药防治玉米螟, 投入非常大, 不仅包括农药的购买, 还包括人工费用等。而使用绿色防控可以大大的节省各种费用;第四, 防治效果明显。传统的化学农药防治, 治标不治本, 发挥药效只是暂时性的。而采用绿色防控技术可以防治一二代的虫卵, 进而从源头上控制幼虫的出现。相关统计显示, 使用绿色防控的效果比化学农药的防控效果要提升60%左右。因此, 大力提倡绿色防控对于提高玉米产量, 保护环境, 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 玉米螟绿色防控的主要措施

3.1 生物防治法

在生物防治方法中, 使用赤眼蜂防治效果最佳。赤眼蜂的防治技术是利用松毛虫赤眼蜂寄生玉米螟卵, 从而破坏玉米螟的卵, 进而降低幼虫的孵化率。使用赤眼蜂防治时, 应该间隔一定的时间释放两次蜂。在放蜂之前, 要检查赤眼蜂发育是否完全。要在蜂蛹的后期进行释放。下雨的时候, 要赶在晴天放出赤眼蜂, 使得赤眼蜂能够大面积的出现, 这样有利于提升防治的效果。实施赤眼蜂防治, 可以防治一二代的虫卵, 真正做到了从根源上防治。

3.2 性诱剂法

性诱剂防治法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玉米螟防治法。利用性诱剂防治的主要做法是在成虫即将羽化的时候, 大约是在6月和7月上旬, 在田间设置诱捕器, 对成虫进行诱捕。诱捕的器皿自己可以制作。取一个直径大约30cm的水盆, 放满水, 水中可以加入一些洗衣液, 运用三角支架将水盆放置在田间, 成虫就会大批量的进入盆内, 待诱捕到成虫后及时的将成虫捞出来。

3.3 消灭冬虫的源头

玉米螟的幼虫主要在玉米的秸秆内进行过冬, 因此, 要对玉米秸秆进行及时的处理, 尽量的消灭越冬的幼虫。从源头上减少幼虫的繁殖是消灭玉米螟最好的办法。对于处理玉米秸秆, 可以采用多种办法。常用的办法有粉碎、焚烧、还田等等。对于玉米秸秆的处理一般应当在5月的上旬完成。在进行作业时, 最好是集体进行操作, 单户的操作见效一般不大。由于秸秆的数量比较大, 牵涉到的农户也比较多, 因此, 在进行操作之前, 要做好动员工作。在一些依靠秸秆为主要燃料的地区, 应该积极为他们解决燃烧的燃料, 以方便秸秆顺利的处理。

3.4 物理诱杀法

物理诱杀法主要是采用投射式杀虫灯具。具体的做法是:在需要的地方将灯安放好, 使其平稳牢固。杀虫灯一般情况下应该放置在村子里或者玉米田的周围。然后根据每盏灯可以放防控的面积以及总的防控面积安排每盏灯之间的间隔。开灯的时间一定要掌握好。在越冬代玉米螟成虫羽化的开始和结束期开灯, 从羽化开始到羽化结束, 这段时期内是最佳时间。电源开关打开后, 杀虫灯的开关将自动进行控制。对于杀虫灯的使用, 要派专人进行管理。每天会杀死许多成虫, 杀死后要及时的将成虫的尸体取出来。此外, 还要定期不定期的对雨控电极和光敏探头进行清洗擦拭。尤其是在下过雨后, 对光敏探头应该及时的进行擦拭, 以便使得控制效果更佳。

3.5 选用抗虫的玉米品种, 合理耕作

在玉米的选种方面, 要选择能够抗虫的品种进行播种, 这样能够有效的防治玉米螟的发生和成长。在耕作方面, 要因地制宜, 对于一些寄生农作物应该减少播种的面积, 从而减少玉米螟繁殖的场所。

4 结语

综上所述, 玉米螟是对玉米危害最严重的害虫, 传统化学农药杀虫法不能从根源上防治玉米螟, 而采用了绿色防控技术以后, 玉米螟的防控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本文主要分析了玉米螟的危害特点, 以及使用绿色防控技术防治玉米螟的重要意义, 最后分析了如何使用绿色防控技术进行玉米螟的防治。随着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不断推广, 玉米螟的防治必将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谭增权, 杨丛, 孙艳华.玉米螟绿色防控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 2011, (10) :10.

玉米螟绿色防控技术的研究 篇7

1.1 试验地点

双塔区的玉米螟绿色防控任务6266.67hm2, 分布在3个乡镇 (其中, 桃花吐镇3000hm2, 孙家湾镇2333.33hm2, 长宝乡933.33hm2) 。3个乡镇各有3个村定为操作对象及调查取样点, 桃花吐镇分别为李家窝铺村、荒地村、下洼村;孙家湾镇分别为白大营子村、十五家村、娘娘庙村;长宝乡分别为长宝村、驼山子村、海里村。

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取田内释放赤眼蜂和设置杀虫灯等防治方法, 双塔区共6266.67hm2玉米耕种面积, 现已采取以上两种绿色防控技术, 使玉米螟防控完全实现无化学农药使用。

2.1 应用赤眼蜂防治一代玉米螟 (核心技术)

2.1.1 释放时间:

在玉米螟产卵初期开始放蜂 (田间百株卵量达到1~2块时) , 一般在6月中旬, 亩放蜂两次, 每次间隔5~7天。我区于6月10日, 我们进行第一次放蜂工作, 6月16日, 我们进行第二次放蜂工作。

2.1.2 释放蜂量:

2万头/667m2, 分2次释放。第一次1万头, 第二次1万头。

2.1.3 释放方法:

先将蜂卡撕成小块, 每块50粒左右, 每667m2一次放两点, 即以据田边15步 (每步0.6m) , 边行15垄为第一放蜂点。并以此放蜂点依次间隔30步、30垄为下一个放蜂点。用牙签或大头针将蜂卡别在植株中上部叶片背面的叶脉上, 卵面朝外别牢。蜂卡不要卷放, 更不要夹在叶鞘上或扔在心叶里。要注意在出蜂前1~2天放蜂, 以防雨天影响放蜂。

2.2 应用杀虫灯诱杀成虫

2.2.1 设置时间及地点:

5月上旬开始至9月份, 利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玉米螟雌蛾, 将成虫消灭在产卵之前。杀虫灯设在村落中或玉米田边、杂草田等地。

2.2.2 设置方法:

根据防治面积和灯的控制面积设置间距, 一般灯距是100~150m。将灯固定在2m长的木棒上, 底座距地面1.5m高。晚上7:30开灯, 第二天凌晨3:00关灯;设专人管理, 每天按时开关电源, 每3~5天用刷子刷掉灯网上的死虫, 将接虫袋里的虫子倒出, 保证杀虫灯的正常使用。注意阴雨天或雨天不要开灯, 以防触电。

3 结果与分析

3.1 防控效果

双塔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年初通过采取田内释放赤眼蜂生物防控, 现今, 玉米已经到收获期, 我们对玉米螟绿色防控技术进行田间效果调查, 效果明显。

3.2 测产调查结果与分析

取样方法:根据地块自然分布将防治区分片划5块, 各地块在不相邻的村或组。每个地块在院里边际的位置取有代表性的3个样点, 样点间不能再相邻地块。每点选取有代表性的3行、5m行长做为样点, 并准确丈量收获样点实际面积 (行距、行长) 。样品处理:每个样点查数实测面积内的实有株数, 计算亩密度。收获全部果穗, 计数果穗数目之后, 称取鲜果穗重, 按平均穗重法取5个果穗作为标准样本测定鲜穗出籽率和含水率。选取有代表性3穗样品留存备查或等自然风干后再校正。

计算公式:

其中, Y为样点产量 (kg/667m2) ;

S为所取样点面积 (m2) ;

W为样点全部玉米果穗鲜重量 (kg) ;

E为样点玉米出籽率 (%) ;

M为谷物水分速测仪测定的样点玉米含水率 (%) 。

平均亩产量=各样点亩产量之和÷样点总数

小结:样点实测亩产量 (kg/667m2) :荒地村最高达到1091kg/667m2, 白大营子村最低达到680.6kg/667m2, 平均样点测产量为816.9kg/667m2, 对照区平均样点测产量为749.4kg/667m2。防控区比对照区667m2增产9%。

3.3 防效调查结果与分析

取样方法:选择当地玉米主栽品种, 每个乡镇调查3个村, 每个村调查3块地, 按照棋盘式法每块地取5点, 每点调查50株玉米, 调查记录玉米植株的茎秆、雌穗、叶等被害情况。

计算公式:

小结:桃花吐镇为害损失率控制在2%;长宝乡为害损失率控制在3.6%;孙家湾镇为害损失率控制在5%;桃花吐镇幼虫防治效果为88.9%, 长宝乡幼虫防治效果为87.6, 孙家湾镇幼虫防治效果为94.5%, 达到防治效果要求, 全区总体防控效果达到68.5%。

4 结论

4.1 测产的研究结果表明

样点实测亩产量 (k g/6 6 7 m2) :荒地村最高达到1091kg/667m2, 白大营子村最低达到680.6kg/667m2, 平均样点测产量为816.9kg/667m2, 对照区平均样点测产量为559.2kg/667m2。2014年样点实测产量比未防控667m2产量提高68.5%。

4.2 防效的研究表明

桃花吐镇为害损失率控制在2%;长宝乡为害损失率控制在3.6%;孙家湾镇为害损失率控制在5%, 达到防治效果要求, 全区总体防控效果达到68.5%。

玉米田绿色有效农业技术探讨 篇8

1有机肥高温堆沤

有机肥来源十分广泛, 但秸秆、落叶、干草绿肥等里面均夹杂有大量杂草、病株, 所以经高温堆沤施于农田, 在有效增加生产田基肥的同时, 杀灭杂草和病原体, 安全有效。

具体做法如下:选一块沟洼地, 也可按需挖地。先铺一层厚约10 cm的秸秆等, 再将切碎的秸秆、杂草等铺20 cm左右厚度并浇适量的水, 撒上1%~2%的熟石灰, 再盖满动物粪便约10 cm。如此逐层堆高约2 m左右, 最后用厚塑料布密封。堆中温度逐天上升, 最高温度达70℃左右。夏季1~2个月、冬天2~3个月, 即可完全杀死杂草和堆中的农作物病原菌。

2粮肥间作、以地养地

粮肥间作是增加绿肥、节约底肥、培养地力、降低成本的有效技术。

在太原市所辖六县区取一块玉米试验小区, 设立宽窄行, 宽行0.8 m, 窄行0.47 m, 8月中下旬在玉米宽行中隔行套种油菜或越冬性绿肥毛苕子。玉米收获后犁地灭茬, 在翌年4月将油菜或毛苕子用锹镇压, 灌水蓄墒, 因地审时再次点播当地合适的抗病玉米品种。

从小区通风条件上测量, 间作玉米地比轮作玉米地的风速流动性要好。距地面50 cm处风速要高于0.6 m/s, 100 cm处高于0.5 m/s, 越往底部通透性越高, 大大提高了玉米植株的防病、抗病能力。

从地力上看, 有机质的增加促进了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 提高了土壤的孔隙度, 降低了土壤的容重, 进一步提高了土壤的水分, 有利于生物的活动并提高了土壤蓄水保墒的能力。

3覆盖地膜

农业生产中覆盖地膜的作用主要是增加地温和保持地面水分, 减少水分蒸发, 尤其对水资源贫乏的土地十分有效。覆盖地膜可以提高地湿, 早播种、早出苗, 提高产量, 紧跟时令也提高农作物的经济价值。在具体操作中如果用法不当, 揭膜过晚也会造成损失, 因为揭膜过晚, 植株生长迅速, 次生根和垂直根生长柔弱, 表面看长势很好, 但后期会降低抗旱能力和抗倒伏能力, 影响产量。因此, 要适时盖膜, 揭膜也要讲求科学, 循序操作, 才能百利无害。

4对玉米主要病虫害的农业防治

通过对太原地区连续几年玉米品种的区域试验发现, 主要会发生玉米大小斑病、青枯病和矮缩病, 以下分病害总结防治措施。

4.1玉米大小斑病

4.1.1病害特点

病菌 (分子孢子、菌丝体) 在病株残体上越冬, 翌年5—6月开始侵害玉米。以后病株上产生大量病菌, 靠风雨传播, 引起再一次病害。大斑病多在玉米生长后期发生, 为害苞叶。斑病大而且少, 最初为水浸状斑点, 后期病斑长出黑褐色的霉层 (分生孢子) 。小斑病在玉米生长各期都可以发生, 为害苞叶、叶鞘, 斑病小而多。初期为褐色水浸状小斑, 逐渐扩大成椭圆形, 潮湿时病斑上有灰黑色绒毛状物 (分子孢子) 。

4.1.2防治措施

首先, 用丰产高抗大小斑病的玉米品种。其次, 实行轮作倒茬, 尽量与大豆、花生等非寄主作物实行轮作, 可有效减轻病害;播前将种子晒2~3 d也可控制病苗的发生;深耕灭茬, 平整土地, 可促进病残体分解, 抑制病原菌传播。

大小斑病通常都在高温、高湿、排水不良的情况下发生严重, 所以应加强田间管理, 搞好三沟, 增加玉米田的通透性, 做到雨晴田干。

4.2玉米青枯病

4.2.1病害特点

青枯病是由真菌引起, 土壤传播病害。进入灌浆期开始发生, 乳熟末期至蜡熟期为高峰期, 一般发病只需5~8 d, 自下而上叶片逐渐枯死。苞叶也是青枯状, 秃顶增长, 叶穗下垂, 籽粒不饱满, 植株根系变黑腐。

4.2.2防治措施

农闲时深耕冻土, 对前茬作物、杂草全面深翻, 灭茬平田, 清洁田地, 控制侵染源。将田间病株落叶运到田外沟中烧毁。施足基肥, 有效提高玉米对青枯病的抗性。

4.3玉米矮缩病

4.3.1病害特点

这种玉米病毒病是由一种飞虱传播病毒后发生的, 从幼苗到抽穗结实均能发生。发生时植株矮化、节间缩短, 后期不能抽穗结实, 植株提前枯死。

4.3.2防治措施

冬季深翻冻土, 以达到消灭越冬害虫的目的。如果灌溉条件便利, 可在植株幼苗时放小水然后用植物油 (煤油、废机油) 500 g/667 m2左右滴油。滴油后扫动植株, 使灰飞虱落到油面杀死, 傍晚将田内水放尽, 再换清水。

5小结

随着《食品法》的颁布, 化肥超标、农药残留都将以法律形式加以制约。在“一带一路”的社会背景下, 绿色农业是发展的主流, 农产品品质的保障势在必行。

摘要:通过对太原周边玉米种植实际的分析研究, 结合工作中的数据对比, 对生产绿色环保的产品作了简单的阐述, 提倡推广绿色环保的微循环技术, 发展绿色农业。

甜玉米新品种绿色天使选育报告 篇9

关键词:甜玉米,绿色天使,选育,高产,抗病,推广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鲜食玉米需求量急剧增加, 对鲜食玉米的产量、抗病性、食用口味等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 选育丰产性、抗病性、食用口感、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超甜玉米品种已成为鲜食玉米育种的方向, 而绿色天使是以此为目标进行选育的新品种。

1 选育过程

1.1 品种来源

绿色天使杂交组合为8611bt×SS14510。其中, 母本8611b是由泰国引进的超甜玉米杂交种与由美国引进的普通玉米杂交种3286的后代86-1-6-11-0杂交后, 连续多代自交分离获得的农艺性状稳定一致的自交系;父本SS14510是由综合种品综1号和TSCo群体自选系连续多代自交分离获得的农艺性状稳定一致的自交系。母本、父本都具有遗传基础丰富、配合力高、抗性较好、品质食味俱佳等特点。

1.2 选育经过

1.2.1 母本8611bt的选育。

1992年春季,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引进了泰国优质甜玉米杂交种, 该品种植株较矮, 果穗性状较好, 生育期短, 食味口感极好, 甜脆果皮薄。但其晚熟, 易倒伏, 农艺性状较差, 不适宜温带地区种植。

由美国引进的普通玉米杂交种3286的后代86-1-6-11-0中熟, 抗性好, 根系发达。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将泰国甜玉米优质基因导入普通玉米种, 1992年冬将从当年S2代果穗上分离出的甜粒播种, 选择标准为生育期、抗病性、抗倒性的综合指标, 经过多代自交选种, 直至基本性状稳定一致, 形成超甜玉米自交系8611bt。

1.2.2 父本SS14510的选育。

由综合种品综1号和TSCo群体自选系连续多代自交分离获得的农艺性状稳定一致的自交系, 抗性好, 根系发达, 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经连续多代自交选种, 直至基本性状稳定一致, 形成自交系SS14510。

1.2.3 组合表现。

1997—2000年春季甜玉米组合鉴定试验中组合8611bt×SS14510表现突出, 其主要表现为:株型半紧凑, 植株整齐, 抗性好, 产量高, 果穗外观性状及鲜食口味佳, 属于中早熟超甜鲜食玉米, 产量明显高于其他品种, 符合育种目标, 定名为“绿色天使”。

2 产量表现

2003年区试平均鲜穗单产12 084.0 kg/hm2, 居参试品种第1位;2004年区试平均鲜穗单产11 119.5 kg/hm2, 居参试品种第4位;2年区试平均鲜穗单产11 601.75 kg/hm2, 比对照甜单21号增产8.5%, 在同期通过区试的6个品种中居第2位。

3 特征特性

3.1 生物学特性

出苗至鲜穗采收共需77.2 d, 与对照甜单21号相当, 属于中早熟类型[1]。

3.2 植物学特性

出苗快, 幼苗根系发达, 茎秆粗壮, 长势旺, 芽鞘和茎秆基部绿色, 成株期叶色浓绿, 株型半紧凑, 植株整齐, 雄穗发达, 花药绿色, 花粉量大, 花丝绿色, 一般开花后2~3 d吐丝, 雌雄花期协调, 果穗苞叶完整, 有少量旗叶。

3.3 主要性状

株型半紧凑, 株高231.6 cm, 穗位95.92 cm, 穗长18.53cm, 穗粗4.94 cm, 穗行数16.79行, 行粒数31.54粒, 出籽率63.10%, 千粒重344 g, 含糖量16.2%, 感官品质评分89.3分, 接近1级标准, 居参试品种第3位, 色泽、气味和甜性均好, 风味一般, 鲜穗外观品质较好, 甜度高, 皮较薄。

3.4 抗病性

据河北省农科院植保所鉴定:高抗矮花叶病 (0%) , 抗小斑病 (3级) ;中抗弯孢菌叶斑病 (5级) 、茎腐病 (3.5%) 、玉米螟 (4.8级) , 感黑粉病 (19.4%) , 高感大斑病 (9级) 。

4 栽培技术

4.1 隔离种植

一般要求种植田块周围300 m范围内不能种植其他类型玉米, 或与其他类型玉米花期相差20 d以上。

4.2 播期与播种方式

春季地温稳定通过12℃时为始播期, 黄淮海地区露地栽培一般在4月中下旬, 地膜覆盖栽培可在4月中上旬开始播种, 温室育苗、小拱棚加地膜覆盖栽培的可提早到3月育苗, 育苗移栽播种量一般为15 kg/hm2, 直播每穴播3~4粒, 播种量为22.5 kg/hm2。

4.3 种植密度

绿色天使株型半紧凑, 密度以4.50万~5.25万株/hm2为宜。

4.4 施肥技术

重施基肥和攻穗肥, 适施苗肥和壮秆肥。整地时重施基肥, 施有机肥15 t/hm2、过磷酸钙375 kg/hm2、氯化钾225kg/hm2, 翻耕于畦中[2];追肥2次:苗移栽成活后, 用复合肥150 kg/hm2浇施;第2次在玉米喇叭口期用尿素225 kg/hm2、复合肥112.5 kg/hm2作攻穗肥结合中耕培土施用。

4.5 病虫防治

苗期做好地下害虫蝼蛄、蛴螬和地老虎的防治, 药剂可用辛硫磷乳油2 000倍液1.5~3.0 L/hm2浇根[3,4]。中后期玉米螟危害较重, 特别会影响质量, 防治上可采用生物药剂, 如用Bt乳剂灌心, 化学药剂可用5%锐劲特, 但严禁使用高残毒和剧毒农药, 以保证食用安全。

4.6 适时采收

采收期是否适宜与产品的品质密切相关, 适时采收的果穗籽粒光亮、饱满, 外观品质好。收获时间与气温高低有密切关系, 春季一般在授粉后18~21 d收获, 秋季授粉后23 d左右收获。采收时应连苞叶一起采收, 并迅速上市。

参考文献

[1]项平, 丁晓颖.甜玉米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06 (10) :23.

[2]陈兴和.甜玉米栽培技术[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2011 (8) :8.

[3]郑威.甜玉米高产优质栽培关键技术研究[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10 (5) :52-54.

上一篇:城市绿化的精细化管理下一篇:被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