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长势

2024-10-17

玉米长势(精选5篇)

玉米长势 篇1

0 引言

随着城市的发展, 城市生活污水的产生量越来越大, 现在城市生活污水主要收集到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后排放, 有部分进行中水回用, 但如何将污水资源化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 而污水灌溉无疑是目前利用污水的一大趋势。目前, 我国污水灌溉面积已超过1.33×106 hm2[1]。本文研究污水灌溉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 有助于当地农户有效施肥。土壤有机质含量是影响土壤肥力的一项重要指标, 土壤有机质是土壤中各种营养元素特别是氮、磷的重要来源[2]。它能使土壤具有保肥力和缓冲性, 还能使土壤疏松和形成结构, 从而可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 它也是土壤微生物必不可少的碳源和能源[3]。因此本文就污水灌溉对玉米生长的影响主要通过分析污水灌溉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 来反映污水灌溉对玉米生长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设计及供试土壤

夏官营地区是榆中县全县主要的经济作物区, 海拔1720m, 属于温带干旱大陆性气候, 年均降雨量350mm左右。实验田选在夏官营大学城附近, 其污水来源主要是大学城的生活污水。在该地区选取两块理化性质及种植方式一致的玉米地作为污水灌区和井水灌区实验田, 在两灌区玉米的出苗期 (5月28日) 、拔节期 (6月28日) 、灌浆期 (9月17日) 采集灌溉用水和土壤样品, 作对照试验。最后测量两灌区成熟期玉米的各项指标并进行对比。

1.2 测定项目及方法

灌溉用水化学需氧量 (COD) 用重铬酸钾法, 土壤有机质含量用重铬酸钾容量法。玉米植株测量株高、叶宽 (叶片最大宽度) 、叶长;玉米穗部测量千粒重、穗重、干重等指标。

2 结果与分析

2.1 污水灌溉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

水质有机物含量主要由COD与BOD5来表示, 其中COD是表示水中还原性物质多少的一个指标, 而水中还原性物质主要是各种有机质。研究表明, 污水灌溉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1], 实验研究不同时期灌溉污水中有机质含量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 实验结果如表1所示。

结果表明, 出苗期、拔节期、灌浆期三个时期污水COD含量分别为井水的4.97、5.91、67.02倍, 明显高于井水。说明污水中还原性物质特别是有机物的含量明显高于井水, 在循环水系统中有机物含量高会促进微生物繁殖而为土壤提供有机质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并且同一时期的污水灌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比井水灌区高出6.37%, 10.36%, 2.57%, 综上污水灌溉可以适当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2.2 污水灌溉对玉米长势的影响

玉米的产量最终取决于叶片对光能的吸收利用与转化[4], 叶片光合作用是物质生产的基础[5], 一种作物生产的总干物质, 可因叶量的多少不同而异[6]。玉米的生长过程中, 玉米植株地上部分以叶片为主, 用来截获光能, 进行光合作用而生产干物质。因此叶片的数量和外部形态尤为重要, 此外株高对光能的截获也有很大的影响[7]。以此为依据, 在玉米的成熟期对两灌区玉米叶片和株高进行测量并作对比分析, 结果为:污水灌区叶长121.05cm, 叶宽12.36cm, 叶片数14, 株高309.8cm;井水灌区叶长105.50cm, 叶宽11.25cm, 叶片数14, 株高247.9cm。

结果表明, 玉米的长势好坏关键在于它的光合作用, 叶片数相同情况下主要看其叶片大小, 可以看出污水灌区玉米叶片比井水灌区叶片长而宽, 说明污水灌区叶片吸收光能的效率高于井水灌区。且污水灌区玉米株高高于井水灌区, 若玉米植株过矮叶片间会有严重的遮光问题, 叶片在水平方向的投影对光和作用的影响相比较之下较小, 截获的光能会减少, 所以污水灌区玉米截获光能的效率高于井水灌区。综上污水灌区玉米的长势优于井水灌区。

2.3 污水灌溉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玉米的干物质产量90%以上来自绿色叶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质, 产量的形成具体表现为干物质的积累和分配[8]。因此对比两灌溉区成熟期玉米的千粒重、干重、穗重 (风干, 去苞皮) , 可分析两灌区玉米的产量差异与污水灌溉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结果为:污水灌区千粒重410g, 干重4 008.00g, 穗重387.2g;井水灌区千粒重370g, 干重3 732.04g, 穗重356.4g。

结果表明, 污水灌溉的玉米千粒重相对于井水灌溉平均增长了10.8%、穗重增加了8.6%、干重增加了7.4%。说明污水灌区由于污水灌溉, 导致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井水灌区高, 促进了污水灌区玉米的生长, 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玉米的产量。

3 结论与讨论

1) 综合以上实验, 可得用生活污水灌溉可以提高灌溉区土壤有机质的含量。生活污水中含有的较多有机质, 会在土壤中积累, 进而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和肥力, 并被植物吸收与利用;2) 用生活污水灌溉可以促进玉米的生长、提高玉米的产量。生活污水灌溉提高了土壤有机质的含量, 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提高可以使得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得到改善, 并且提供其他营养元素, 这些因素都有利于植物的生长。进而促进污水灌区玉米茎、叶的生长, 提高玉米进行光合作用的效率, 增加玉米干物质产量, 使玉米的产量提高;3) 污水灌溉可以提高玉米的产量, 增加农民的收入, 但具体的灌溉模式以及清、污水的配比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与探讨。

摘要:本文通过在夏官营地区实施污水灌溉与井水灌溉的对照试验, 分析污水灌溉与井水灌溉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玉米长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水灌区土壤有机质含量、玉米长势以及玉米产量, 均优于井水灌区。

关键词:污水灌溉,有机质,玉米长势,产量

参考文献

[1]王友保, 刘登义.污灌对作物生长及其活性氧清除系统的影响[J].环境科学学报, 2003, 23 (4) :555-557.

[2]吴春艳, 陈义, 杨生茂, 等.长期肥料定位试验中土壤肥力的演变[J].浙江农业学报, 2008, 20 (5) :353-357.

[3]王莹.土壤有机质与氮磷钾的相关性[J].农业科技与信息, 2008 (17) :32-33.

[4]孟战赢, 王育红, 沈东风, 等.豫西地区高产条件下不同品种夏玉米生理特性研究[J].种子科技, 2011, 29 (2) :23-25.

[5]吴建明, 梁和, 陆国盈, 等.密度和肥料对高油玉米生理性状的影响[J].西南农业学报, 2005, 18 (4) :392-396.

[6]谢贵水, 陈帮乾, 王纪坤, 等.橡胶树光合与干物质积累模拟模型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 2010, 26 (6) :317-323.

[7]郝梦波, 王空军, 董树亭, 等.高产玉米叶片冗余及其对产量和光合特性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学报, 2010, 21 (2) :344-350.

[8]齐志明, 冯绍元, 黄冠华, 等.清、污水灌溉对夏玉米生长影响的田间试验研究[J].灌溉排水学报, 2003, 22 (2) :36-38.

射洪覆膜水稻长势喜人 篇2

2009年5月26日, 在射洪县科技局和县农业局负责人及技术人员陪同下, 国家丰粮工程水稻项目组专家、川农大教授袁继超一行到射洪县青岗、官升等乡镇查看了水稻覆膜节水高产栽培技术实施推广情况。

在青岗镇地膜覆盖栽培田块, 绿油油的水稻苗架长势喜人, 与未盖膜的对照田相比, 效果很明显。主要表现在:一是节水效果突出, 地膜覆盖的水稻厢沟无水, 厢面处于湿润状态, 每亩比对照田少用水70%, 人行走在厢面上居然一点不陷脚, 这种情况如果发生在未盖膜的稻田, 恐怕田早就开裂, 植株生长早已大受影响;二是地膜覆盖的水稻比对照田每窝分蘖数多4~6个, 白根多5~7根, 根子平均长2~3cm;三是地膜覆盖的水稻几乎很少看到坐篼现象, 而对照田坐篼发生率较高。

水稻覆膜栽培是在一次性做好整田作厢后, 通过覆膜进行直播或移栽的一种栽培方式。水稻通过覆膜栽培能够有效地解决丘区因季节性缺水而无法保证种植面积的问题、因地势低洼气温不足而坐蔸的问题及病虫草害等问题, 同时, 还简化了栽培技术, 节省除草、追肥和常年整田、蓄水等用工。水稻覆膜节水综合高产技术栽培改良了土壤微生态, 改善了田间小气候, 节水和增产增效示范效果明显。

玉米长势 篇3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概况

试验于2013年在临沂市费县费城街道西官庄试验农场进行, 供试烤烟品种为中烟100。

1.2试验设计

试验设3个处理, 分别为:井窖式膜下烟移栽 (T1) ;小苗膜下烟移栽 (T2) ;以普通春烟移栽作对照 (CK) 。井窖式移栽采用专用打孔器, 直径为10 cm, 打孔深度为20 cm。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方法, 3次重复, 每个处理面积为333.3 m2, 各项农事操作按照《优质烤烟综合标准体系 (Q/LYCOO1-2008) 》进行。

1.3测定内容与方法

1.3.1农艺性状调查。移栽后在团棵期、旺长期及平顶期调查各处理株高、茎围、叶数、最大叶长、叶宽, 每个处理调查10株, 共30株。

1.3.2成活率调查。在移栽后15 d后调查各小区死苗数, 计算其成活率, 其计算公式为:

成活率 (%) =活苗株数/调查株数×100

1.3.3病虫害调查。按照烟草标准GB/T23222-2008烟草病虫害分级及调查方法进行, 在发病盛期调查。

1.4数据分析

统计分析所有数据采用Excel和DPS数据处理系统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主要生育期

不同处理主要生育期调查结果见表1。由表1可知, 在移栽时间上, 处理T1与处理T2比CK早, 分别提前16、13 d;移栽后, 处理T1与处理T2还苗时间为2~3 d, CK还苗时间为5 d, 处理T1与处理T2处理移栽后还苗时间短, 较CK缩短了2~3 d;在烟苗成活率上, 处理T1成活率最高, 比处理CK提高了2个百分点;在大田生育期上, 处理T1是128 d, 处理T2是124 d, CK是120 d, 处理T1与处理T2的生育期分别比CK延长了8 d和4 d。综上所述, 处理T1、处理T2与CK相比较, 移栽期提前, 还苗期短, 且烟苗成活率高, 大田生育期有效延长。

2.2不同生育期主要农艺性状

2.2.1不同处理团棵期农艺性状差异分析。团棵期不同处理间的农艺性状调查如表2所示。从表2可以看出, 在烟株生长的团棵期, 处理T1与处理T2所有数据都高于CK, 在株高、茎围、最大叶长、最大叶宽、有效叶数上, 均与CK呈明显差异, 其中, 除处理T1最大叶长与叶宽略低于处理T2外, 其他农艺性状表现优于处理T2与CK。其中, 处理T1与处理T2株高分别为47.33、43.67 cm, 分别比CK高8.82、5.16 cm;处理T1、处理T2茎围宽分别为6.00、5.67 cm, 分别较CK粗0.77、0.44 cm;处理T1、处理T2叶长分别为41.33、43.17 cm, 分别比CK长0.66、2.50 cm;单株有效叶数分别为12.17、11.83片, 分别比CK多1.00、0.66片。综上所述, 处理T1、处理T2在团棵期间早发快长, 各农艺性状表现均优于CK。

2.2.2不同处理旺长期农艺性状差异分析。旺长期不同处理间的农艺性状调查如表3所示。从表3可以看出, 在烟株旺长期, 处理T1与处理T2所有数据都高于CK, 在株高、茎围、最大叶长上, 与CK呈明显差异, 在最大叶宽及有效叶数上无差异表现。在株高上, 处理T1与处理T2分别为60.50、56.17 cm, 分别比CK (53.50 cm) 高7.00、2.67 cm;在最大叶长上, 处理T1、处理T2叶长均在45.00 cm左右, CK为43.67 cm, 叶长差距在1.33 cm左右;单株在有效叶数上, 各处理叶片均在16片左右。总之, 在烟株旺长期间, 处理T1表现最好, 处理T2表现次之。

2.2.3不同处理平顶期农艺性状差异分析。平顶期不同处理间的农艺性状调查如表4所示。从表4可以看出, 在烟株平顶期, 处理T1与处理T2所有数据都高于CK, 在株高、最大叶长上与CK呈明显差异外, 其他农艺性状均无明显差异。其中, 处理T1农艺性状表现优于处理T2与CK。处理T1与处理T2株高分别为102.00、101.33 cm, 分别比CK高3.17、2.50 cm;单株有效叶数都在20片以上, 处理T1、处理T2分别为21.67、21.33片, CK为20.83片。总之, 在烟株平顶期间, 各处理农艺性状间差异性表现不明显, 其中处理T1表现最好, 处理T2表现次之。

2.3抗病性

不同处理间病害调查如表5所示。从表5可以看出, 各处理气候斑点病、PVY及叶斑类病害发病率较高, 主要原因在于在烟株团棵期至旺长期、旺长期后期至平顶期间降雨量较往年多, 且雨后出现高温、强光照天气使得病害发病率较高。处理T1与处理T2处理各病株发病率较CK发病率低, 其中, 除CMV的发病率上, 处理T1高于处理T2外, 其他病害发病率均低于处理T2。总之, 处理T1抗病性最好, 处理T2抗病性次之。

3结论与讨论

不同移栽方式试验结果表明, 井窖式膜下移栽方式与小苗膜下烟移栽方式对烤烟主要生育期影响显著。与普通春烟移栽方式相比, 井窖式移栽与小苗膜下烟移栽期提前了2~3 d, 改变了烟株生长发育时期;生长初期由于膜内环境适宜, 避开了恶劣环境的影响, 提高了烟苗成活, 并避开了烟蚜迁飞时间, 有效降低了病害发病率;大田生育期分别延长了4~8 d, 有效延长了大田生育期, 促进了烟株的生长发育。在农艺性状上, 井窖式膜下移栽与小苗膜下烟移栽方式对烤烟影响显著。与普通春烟移栽方式相比, 井窖式移栽与膜下烟移栽期表现均较好, 各农艺性状均优于常规膜上移栽方式, 其中, 井窖式移栽农艺性状最优, 小苗膜下烟次之。在抗病性上, 由于2013年雨水过多, 特别是在烟株团棵期至旺长期、旺长期后期至平顶期间降雨量较往年多, 且雨后出现高温、强光照天气使得病害发病率较高。与普通春烟移栽方式相比, 井窖式移栽与小苗膜下烟移栽方式抗病性较好, 各病害发病率相对较低。井窖式移栽作为一项新的移栽技术, 能有效解决移栽期问题, 促进烟苗早发快长, 避开了烟苗生长初期恶劣环境, 提高了烟苗成活率, 并有效延长了大田生育期, 促进了烟叶生长发育, 但在试验过程中存在一个问题, 即井窖式移栽打孔时, 需要劳动力大的才能打出孔, 且打孔速度慢, 打孔时无法顺利打出规范型井窖, 影响了井窖式移栽的效果, 还耗去了大量时间, 增加了劳动成本。在下一步的试验进展中, 可就如何提高井窖式打孔效果进行研究, 进一步完善井窖式移栽效果, 为探索临沂市最佳移栽方式提供科学依据。

摘要:为探索临沂烟区烤烟最佳移栽方式, 以中烟100烤烟品种为试验材料, 采取随机区组试验方法, 研究了井窖式膜下移栽、小苗膜下烟移栽和普通春烟移栽等3种不同移栽方式对烤烟田间长势的影响。结果表明, 井窖式膜下移栽、小苗膜下烟移栽时间较普通春烟移栽早13~16 d, 提高烟苗成活率, 延长烤烟大田生育期4~8 d;井窖式膜下移栽、小苗膜下移栽各农艺性状优于普通春烟移栽, 且抗病性较强, 各病害发病率相对较低。

关键词:烤烟,井窖式移栽,小苗膜下烟移栽,普通春烟,田间长势

参考文献

[1]林叶春, 廖成松, 陈伟, 等.烤烟大田前期生长发育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湖南农业科学, 2013 (11) :15-17.

[2]唐远驹, 张建平.上海主要烤烟生产基地质量生态类型的初步划分[J].中国烟草科学, 2006, 27 (3) :1-5.

[3]张鹏程, 陆引罡, 远红伟, 等.不同移栽方式对烤烟田间长势和产质影响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7, 35 (35) :11491-11516.

[4]韩锦峰, 郭培国.氮素用量、形态、种类对烤烟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影响的研究[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1990, 27 (3) :275-285.

[5]中国农科院烟草研究所.中国烟草栽培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7.

玉米长势 篇4

当前世界面临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一系列问题, 保护与合理利用土地、充分发挥土地功能、合理提高粮食产量已受到世界各国政府和科学家的高度重视。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 对粮食安全问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粮食安全生产的一项重要措施就是及时、准确地了解农作物长势和预测产量。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 产量位居全国三大粮食作物之首。获取大范围的水稻种植面积、长势和产量信息对指导水稻生产、合理灌溉、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粮食产量以及监测环境变化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1 研究区概况

黑龙江省农垦建三江管理局是我国“最早迎接太阳的垦区”, 位于祖国北部边陲的三江平原腹地, 与同江、富锦、抚远、饶河两市两县相邻, 系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汇流的河间地带。总面积1.24万km2, 占整个黑龙江垦区面积的22%。气候属于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夏季短促、湿润、温热;冬季长而寒冷、少雪;春季多大风;夏、秋多阵雨。年平均气温1~2℃, 极低温达零下41℃, 极高温达38℃。年降雨量500~600mm, 6~8月降水量占全年的60%~70%。全年日照时数2300~2600h, 年蒸发量1000~1200mm, 无霜期120~135d。主要土壤类型为草甸土、白浆土和沼泽土, 占耕地和宜耕荒地总面积的80%, 另外还有黑土、河淤土等。

2 大气校正

通过目视解译获得2010年建三江管理局水稻种植面积, 为研究水稻长势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基础数据。提取面积后下一步就要对水稻的长势情况进行监测研究。要想知道水稻的长势情况就要了解植被指数, 要精确提取植被指数, 就要对几何校正好的农场影像进行大气校正。大气校正的目的在于消除大气、光照等因素对地物反射的影响, 从狭义上说是获取地物真实反射率数据;从广义上说是获得地物反射率、辐射率、地表温度等真实物理模型参数。用来消除大气中水蒸气、氧气、二氧化碳、甲烷和臭氧等物质对地物反射的影响, 消除大气分子与气溶胶散射的影响。大多数情况下, 大气校正同时也是反演地物真实反射率的过程。进行大气校正主要是利用ENVI4.5软件中的FLAASH模块, 校正后获得FLAASH数据。

3 水稻植被指数提取及叶面积指数反演

利用大气校正后的FLAASH数据, 提取水稻植被指数。水稻长势监测的原理是建立在水稻光谱特征基础之上的。水稻在可见光部分 (被叶绿素吸收) 有明显的吸收谷, 近红外波段 (受叶片内部构造的影响) 有较高的反射率, 形成突峰, 这些敏感波段及其植被指数可以反映水稻的生长相关信息。植被指数是利用红光波段反射率 (ρred) 和近红外波段反射率 (ρnir) 的多重组合而成的能反映作物长势、类型以及分布的定量指标, 具有较强的植被监测能力。植被指数是一种经济、有效和实用的地表植被覆盖以及长势参考量, 被广泛应用于作物长势监测和产量预报中。归一化植被指数 (NDVI) 是反映农作物长势和营养信息的重要参数之一。通过大量实验研究表明, NDVI在农作物生长的中期对其表现是相当敏感的, 当植被覆盖度达到25%~80%的时候, NDVI的值会随植被量的增长呈线性增加。表1所示为5种常用的植被指数模型计算公式及意义。

结合外业采集数据通过反演, 获得水稻长势情况。根据遥感影像的质量与水稻生育期相结合, 研究最后选取了6月14日分蘖盛期、6月26日幼穗分化期、7月27日始穗期、8月2日齐穗期、8月26日蜡熟期这5景中国环境星遥感影像, 进行植被指数提取, 并反演长势情况。现以2010年6月26日监测长势情况为例, 利用提取植被指数数据与实验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 (参见表2) 。

通过对比发现, 所有与叶面积指数 (LAI) 相关性中, 差值植被指数 (DVI) 与LAI的相关性最高。通过相关性建立了DVI与LAI的一元回归方程:Y=11.903X-0.3707, 其中X代表提取出的DVI的值, Y代表LAI的值。利用这一回归方程, 通过影像已经获得的DVI值, 来推算整个建三江管理局水稻的LAI值, 获得水稻长势监测图。

4 结论

对提取的长势值进行上一个生育期监测与这个生育期监测的差值比较, 在监测长势的最后需要把5个监测长势情况进行累加分析, 获得长势变化趋势图和5个生育期长势的总和。根据获得的长势变化图可以了解到在水稻生长过程中长势的变化情况。找出长势增长明显、增长较快、增长一般和增长较慢的区域, 与获得的5个生育期长势监测图叠加分析, 获得长势区域变化。根据5幅长势监测图对监测到长势较差的地区, 需要与具体的农场联系, 研究水稻长势较差的原因, 再由水稻专家根据具体情况及时给出调优的建议。同时把5个生育期的长势情况累加获得一个监测长势累加值, 这个值对以后的水稻估产具有重要作用。由于采集水稻生物量数据主要是在路的两侧地块, 采用的影像数据又是30m分辨率, 影像校正的误差要求是在一个像元内, 这样就容易产生较大的误差。同时影像受天气的影响较大, 这也是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根据实际的采集长势点与提取的长势图对比, 通过农场反馈数据综合分析, 长势监测数据精度达到了90%以上。

研究表明:利用上述方法进行黑龙江垦区水稻种植面积及长势监测是可行的, 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实验方法, 更精确地提取数据。通过获得信息为农场提供种植面积、长势空间区划信息服务, 为生产管理者管理决策提供参考信息, 同时也为企业了解原料生产情况、调整生产计划和优质原料收购提供数据支撑。为水稻5个生育期间长势较差的地区, 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分析给出具体的调优方案。通过遥感技术监测水稻种植面积与长势情况, 为水稻的稳产、高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提供了非常有利的科技支持。

参考文献

[1]陈伟烈.中国的湿地植被类型、分布及其保护[C]//林业部.中国湿地保护讨论会议集,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6:92-98.

[2]党安荣, 王晓栋.ERDAS IMAGINE遥感图像处理方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

[3]李卫国, 王纪华, 赵春江.利用遥感技术监测水稻群体长势[J].江苏农业科学, 2008 (5) :288-289.

[4]李卫国, 王纪华, 赵春江, 等.基于定量遥感反演与生长模型耦合的水稻产量估测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 2008, 24 (7) :128-131.

[5]夏伟.建三江农垦分局内的自然保护区状况分析[J].黑龙江水利科技, 2007, 35 (4) :123.

玉米长势 篇5

作者以李颂国的成长为主线, 将大部分的篇幅放在李淑兰、曲建国、马树亭、赵剑苹以及王婵、苏文兵等一系列奇怪的人物身上, 他们可以说是时代的产物亦可以说是无辜的可怜人, 作者将他们与时代的沉浮联系在一起, 他们的曲折命运是李颂国整个生命的成长线索。而整个躁狂的社会:“文革”中的政治运动, 君子兰热, 传销热等也成为李颂国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者以这些视角进入历史和现实, 以此来还原生命的面目。李颂国的生命是不平凡的, 从他孕育于娘胎里的经过就与众不同, 然而这种不平凡给这个生命带来更多的是不幸, 是苦难。这个生命不是爱情的结晶而是恶行与暴力的产物:出生在动荡时期, 在畸形的家庭中成长, 成年后坎坷波折, 成为潜训大师, 直至最后被割去生殖器。无论是李淑兰时期、曲建国时期、 马树亭时期, 每一个哪怕是给过他细微关心的人都毫无尊严地死去, 李淑兰疯癫而死;曲建国犯了政治错误而自杀; 马树亭从工人一下成为君子兰热的行家, 却在绝望中自焚; 林小曼放纵自己在情爱里;曲薇薇失去判断和自我。生与死早已沦为像丢弃的垃圾那样随意被人践踏。李颂国如何才能抵挡这无形的孤独和仇恨, 是否他对生死早已经麻木? 也许生命在那样癫狂的时代沦为残渣是理所当然的, 作家余华《兄弟》里描写的在“文革”中惨死的宋凡平不也是红卫兵棍棒下冤死的鬼魂吗?我想刘庆所描写的绝不是个体, 而是普遍大众。在漫长的二十世纪我们经历了太多的苦难, 这样的错误不是个人的, 是大众的, 是那个精神狂热、本能压抑和命运惨烈的年代造成的, 生命的意义也许不那么重要, 重要的是如何生存下去。

在李颂国的人生中或许早已彻底地消除了生命本身的意义, 也使他渐渐地消磨了面对屈辱的抗争勇气和强大意志。虽然现实给了他一次机遇, 使他在转瞬之间成为有名的潜训大师, 但这并没有彻底地改变他对命运的恐惧和绝望, 因为他早已明白一切都乱了, 就像他小时候曾给苏文兵背过的那首诗一样, “一切都颠倒了。”李颂国的悲剧, 不只是躯体的残疾所带来的成长困惑, 更重要的是他那精神上自幼形成的残疾, 以及这种残疾在成长过程中呈现出来的各种无法想象的变化, 最可怕的是李颂国在寻求尊严和理想的过程中, 总是被一次次看似偶然却又必然的事件像丢弃玩具一样将他扔来扔去, 这才是李颂国的悲剧根源和小说的审美内涵。

在李颂国成为潜训大师的时候, 他的那些煽动性的演讲, 看起来似乎是他的人生历练折射出的不屈不挠向命运抗争的赞歌, 在我看来不如说是他对自己命运的激烈反抗。我一直在想是否有那么一个时刻, 李颂国站在讲台上, 下面挤满了迷茫却又欢呼雀跃的仰慕者, 会不会突然想起自己的噩梦, 过去那些灰色的记忆像一个无底的黑洞, 狠狠地拖住他吸住他, 他越是挣脱越无力反抗, 只能看着自己被拽入深渊。 会不会想从这样的喧哗面前逃走?但那些痛苦仿佛生命的烙印刻在身上, 一辈子都洗不掉。在这些所谓的荣耀背后, 他是否会感到屈辱和痛楚?读这部作品让我感到窒息, 情节节奏很快, 不拖泥带水, 但在小说中刘庆并没有用很多篇幅刻画李颂国的内心世界, 我不知道这样的处理方式是否想让读者们自己去探索李颂国的内心, 以至于我很想面对面问李颂国一句, 你觉得, 生命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上一篇:认同(心理学)下一篇:实施语文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