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玉米

2024-09-21

普通玉米(精选5篇)

普通玉米 篇1

摘要:高油玉米与普通玉米相比, 不仅含油量高, 还富含蛋白质、赖氨酸等多种成分。利用高油玉米的花粉直感效应改善普通玉米的品质和产量前景广阔。

关键词:高油玉米,花粉直感,产量,品质

高油玉米是20世纪人工创造的新型玉米类型, 和普通玉米相比不仅含油量高, 还富含蛋白质、赖氨酸、维生素E, 具有良好的食用和饲用价值。与普通玉米相比, 高油玉米品种植株高度和穗位高度都远高于普通玉米品种, 这些特征不利于高油玉米的高产、稳产, 因而限制了其种植面积的扩大。但是利用高油玉米的花粉直感效应, 使其与普通玉米杂交, 以此提高普通玉米的品质和产量在玉米生产上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1 对普通玉米品质的影响

玉米作为我国的重要粮食作物, 目前生产上的主栽品种存在着产量高而品质差的问题。近年来利用高油玉米的花粉直感效应, 在提高和改善普通玉米的品质方面取得了一定效果, 主要表现在普通玉米含油量的增加和蛋白质含量的提高。如段民孝等 (2000) 利用混合授粉方式证明高油玉米与普通玉米杂交当代籽粒在油分含量性状上存在花粉直感效应, 高油杂交种油分花粉直感效应平均为0.42%。王空军等 (2000) 用高油玉米花粉为普通玉米授粉可显著提高含油量和油的总产量, 所有处理均呈现出相同的含油量增加趋势, 普通玉米授高油玉米花粉、蛋白质含量和蛋白质产量各组合总体平均值均提高, 最高可达11.14%。王立春等 (2006) 利用2个高油玉米品种通油1号和四油199为5个普通玉米品种授粉, 研究高油玉米对普通玉米的花粉直感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玉米花粉直感效应后普通玉米含油量明显提高, 其中通油1号给普通玉米品种吉单209授粉后, 其含油量提高幅度最大, 为47.4%。经高油品种花粉直感后, 普通玉米子粒内部蛋白质含量也发生了变化, 蛋白质的变化幅度远不如含油量的增加幅度, 提高幅度最大仅为12%。不同母本油分的增加值明显不同。姜海鹰等 (2009) 的研究结果表明高油玉米对增加杂交当代籽粒油分的作用效果是随着高油玉米含油量的增加而增加的, 另外, 杂交当代籽粒的油分除受高油父本影响外, 还受作为母本的普通玉米杂交种的影响。Lamber等 (1998) 认为普通玉米杂交种用高油玉米授粉者授粉油分含量增加的原因是由于胚重量的轻微增加和胚乳百分含量的减少。

2 对普通玉米籽粒产量的影响

以高油玉米为父本, 利用花粉直感效应, 不仅能改善普通玉米的品质, 对产量也有很大的影响, 近几年这方面做了很多研究, 并筛选出了高油玉米与普通玉米杂交的最佳组合。姜海鹰等 (2009) 以生产上应用的20个优良普通玉米杂交种为母本, 选用含油量不同的10个高油杂交种为父本, 配制200个杂交当代组合。结果表明, 200个组合中有75个组合的百粒重超过其对应母本, 直感效应的大小因组合而异, 同时指出玉米籽粒性状的遗传主要受胚基因、胚乳基因和细胞质基因的影响, 还受到母体效应的控制。刘有军等 (2004) 的研究结果表明利用高油玉米的花粉直感效应及杂交优势效应, 普通玉米在杂交当代籽粒的千粒重, 胚重比, 胚体积比都有显著提高, 而且按照显著性的大小依次为胚重比, 胚体积比, 千粒重。王立春等 (2006) 以两个高油玉米品种与5个普通玉米品种杂交, 研究高油玉米花粉直感对普通玉米产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与通油1号玉米杂交的5个普通玉米产量均增加, 增加幅度最高的是吉单180, 而与四油199玉米杂交的5个普通玉米, 除吉单180外, 产量均降低。由此, 筛选出高油玉米与普通玉米杂交产量较高的杂交组合, 即高油玉米通油1号更适合与普通玉米进行花粉直感效应, 而吉单180是与高油玉米进行花粉直感效应最为合适的母本材料。

综上所述, 利用高油玉米的花粉直感效应, 在品质方面可以提高普通玉米品种的含油量, 在改善普通玉米的蛋白质含量、淀粉含量及其他品质性状方面有待进一步研究, 在产量性状方面, 主要是利用高油玉米的花粉直感效应, 筛选高油玉米与普通玉米的最佳组合, 提高普通玉米品质的同时, 提高其产量。

参考文献

[1]段民孝、宋同明、范弘伟等, 用遗传标记混合花粉估计玉米杂交当代优势和油分花粉直感效应[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00, 5 (3) :45-50.

[2]王空军、刘鹏、宋同明等, 高油玉米花粉直感等遗传效应对普通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玉米科学, 2000, 8 (4) :9-12.

[3]王伟东、王璞, 高油玉米的特性与栽培研究综述[J].作物杂志, 2001 (6) :21-24.

[4]王立春、谢佳贵、王秀, 高油玉米花粉直感效应对普通玉米品质的影响[J].玉米科学2006, 14 (4) :86~89

[5]刘仁东、杨秀梅、徐家舜, 我国高油玉米的发展前景展望[J].作物杂志, 1995 (3) :1-5.

[6]姜海鹰、陈绍江、张庆波, 高油玉米花粉直感效应与伴侣杂交种的选配研究[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09, 14 (2) :39-46

[7]宋同明、苏胜宝、陈绍江等, 高油玉米前途光明[J].玉米科学, 1997, 5 (3) :75-77

[8]蒋钟怀、王经武、王瑞舫等, 营养元素对高油1号玉米生长发育及子粒品质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 1990, 23 (3) :37-43

[9]刘有军、王汉, 高油玉米花粉直感等遗传效应对普通玉米籽粒性状的影响[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04, 2:105-153.

普通玉米 篇2

摘 要 2013年,南丹县对11个待审玉米新品种进行区域试验,结果表明,B1、B2、B5、B11、B6、B7、B3共7个品种比对照正大619增产明显,推荐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有待进一步试验观察,而其他4个品种产量低于对照,建议在本区域作为淘汰组合。

关键词 玉米;区域试验;南丹县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21.142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目的

通过试验,评选出适宜南丹县及广西山区种植的丰产、稳产、抗逆性强和适应性广的新玉米杂交种,为玉米新品种审定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南丹县玉米生产发展。

1.2 参试品种

参试品种编码见表1。

1.3 试验地点及基本情况

试验地位于南丹县八圩乡八圩社区甲近屯,东经107°54′,北纬24°98′,海拔570 m,交通便利,地势平坦,肥力均匀,地力中等。土质为沙壤土,冬闲地,前茬玉米。

1.4 试验方法

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5行区,行长5.7 m,行距70 cm,株距28.6 cm,小区面积20 m2,单行单株种植,密度统一为49 500株/hm2。重复间走道90 cm。实收中间三行(面积12 m2、共60株)计产。四周设不少于4行的保护行。各小区收称果穗鲜质量,第二重复留晒,脱粒后用测水仪测定含水量,然后折算成标准含水量(13%)的籽粒产量(用校正产量),由折干率计另两重复产量。对照品种为正大619,生产阶段对参试品种实行编码,试验完成后解码。区试1 a后,淘汰平均产量低于对照或综合抗性差的供试种[1,2]。

1.5 栽培管理

露地栽培。3月27日人工点播,播前精细整地,基肥施用N-P-K=15-15-15奥特尔复合肥1 125 kg/ hm2。3月27日喷芽前除草剂48%乙·莠2 700 g/hm2,用“土壤菌虫一扫光”37 500 g/hm2拌基肥撒施。5月2日定苗。5月14日结合小培土,施尿素225 kg/hm2,氯化钾150 kg/hm2,45%奥特尔复合肥150 kg/hm2.。6月7日结合大培土,施尿素75 kg/hm2,氯化钾150 kg/hm2,45%奥特尔复合肥

75 kg/hm2。7月21晚和22晚大风大雨导致部分植株倒伏,7月23日及时扶正,对产量未造成影响。7月31日-8月11日收获。玉米生长期观察记载品种物候期、主要性状及病虫害发生情况。乳熟期取第2重复第2行第3~13株测量株高、穗位高。收获时选取有代表性果穗10个进

行考种。

2 结果与分析

2.1 试验结果

表2为物候期等记载;表3为主要性状及病虫害发生情况;表4为各小区产量。

2.2 结果分析

2.2.1 生育期

从表1看出,各参试品种的出苗期、抽雄期、吐丝期、成熟期和生育期有一定差异。生育期为115~125 d,其中B6、B7、B11为122 d,与对照一致。B4、B10为115 d,较对照早熟7 d。B3、B9为119 d,较对照早熟3 d。B8为120 d,较对照早熟2 d,B1、B2 、B5为125 d,较对照晚熟3 d。

2.2.2 抗逆性

从表1、表2看出,B5纹枯病发病率为1.1%。所有参试品种锈病发生程度1级,大斑病、小斑病、穗粒腐病、茎腐病、青枯病,丝黑穗病和其他病害全部0发生。试验期间,旱、涝、寒未遇;B7倒伏率为8.3%,抗倒伏能力稍差。B11、B8、B3倒伏率分别为3.7%、3.3%、3.0%,轻倒伏。其他品种0倒伏。所有参试品种倒折率为0。

2.2.3 丰产性

从表3看出,对照正大619折合产量8 325.0 kg/hm2,列第8位;B1折合产量9 433.5 kg/hm2,比对照增产13.3%,列第1位;B2折合产量9 117.0 kg/hm2,比对照增产9.5%,列第2位;B5折合产量9 075.0 kg/hm2,比对照增产9.0%,列第3位;B11折合产量8 700.0 kg/hm2,比对照增产4.5%,列第4位;B6折合产量8 616.0 kg/hm2,比对照增产3.5%,列第5位;B7折合产量8 508.0 kg/hm2,比对照增产2.2%,列第6位;B3折合产量8 374.5 kg/hm2,比对照增产0.6%,列第7位;B8折合产量8 158.5 kg/hm2,比对照减产2.0%,列第9位;B9折合产量8 142.0 kg/hm2,比对照减产2.2%,列第10位;B4折合产量8 083.8 kg/hm2,比对照减产2.9%,列第11位;B10折合产量7 959.5 kg/hm2,比对照减产4.4%,列末位。

3 结论与讨论

3.1 综合抗性

本试验有一定局限性,所有参试品种病虫害均为轻发生或零发生,综合抗性都较强,无差异,抗性有待下一年度试验观察或交由广西区试年会讨论,由品种审定委员会综合广西其他6个区试点综合定论。

3.2 产量及适应性

试验表明,B1、B2、B5、B11、B6、B7、B3这7个品种在本区域产量高于对照,生育期与对照相比早晚熟误差在4 d内,综合表现良好,建议参加下一年度生产试验。B8、B9、B4和B10产量低于对照,建议在本区域作为淘汰组合。

参考文献

[1]时成俏,黄安霞.2007年广西鲜食糯玉米品种区域试验报告[J].南方农业学报,2008,39(5):573-577.

[2]和金润.2015年兰坪县普通玉米新品种区域试验年终报告[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6(4):83.

普通玉米 篇3

玉米是我国常见的一种饲料、食物, 也是一种常用的工业原料, 是分布最为广泛的农作物之一。我国玉米的种植面积仅次与水稻与小麦, 随着玉米用途的进一步拓宽, 玉米的种植产量也逐年上升。近几年来, 在工业中用于生产乙醇的玉米数量逐步上升, 对玉米的需求量也逐步上升。正因为市场需求量的上升, 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种植玉米, 但是目前我国农业机械技术水平难以满足农业种植的需求, 玉米播种机的处境也较为尴尬。

玉米播种机是指以作物玉米种子为播种对象的种植机械, 按照一定的行间距与玉米数量, 将玉米种子均匀地播种到农田里, 再用土壤掩埋, 玉米播种机还有施肥的功能。如果能够使用播种机将精心挑选的玉米种子播种到农田里, 就能够提高农业耕种效率, 节省大量的玉米种子, 能够有效地保证玉米种子的成长质量。在一些干旱少雨的地区, 使用播种机来提高玉米的生产质量更能够体现出播种机的优势。由此可见, 先机的玉米播种机能够保证玉米产量的高增长, 能够提高农民的收入。我国玉米播种机的发展水平与其他国家相比相对较低, 目前农用机械市场上的播种机虽然种类较低, 各类播种机、各种型号的播种机应有尽有, 但是这些播种机在性能上都有着各种缺陷, 技术水平还不够高。就目前我国农用机械市场上玉米播种机的性能分析, 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第一, 目前我国的玉米播种机的播种器是根据圆凹坑的大小来确定播种种子的数量。但是播种机上的圆凹坑大小是固定的, 玉米种子的大小与品种有关系, 这就导致所容纳的玉米种子数量不一, 玉米种子的数量与大小呈反比关系。现有的播种机不会根据玉米种子品种的不同来变换播种数量。第二, 现有玉米播种机很难调整玉米播种的穴间距。玉米种植的穴间距主要根据玉米的品种、土壤的质量特征、天气气候及种植方式的影响, 另外种植地的种植习惯也影响玉米的穴间距。我国玉米的种植面积较大, 种植的地区也比较广泛, 由于地区种植习惯、自然气候的差异, 玉米的穴间距也表现出差异, 这就要求玉米播种机要能够自由调节玉米的穴间距。但是现有的玉米播种机并不能够满足这一需求。第三现有的玉米播种机地轮的支撑杆是套在播种机的器轴上的, 在播种过程中经常出现播种器轴被卡住的现象, 而且容易打滑, 这就对播种工作造成了不良影响。最后, 目前玉米播种机的开沟器抗阻能力较弱, 经常会在开沟的时候歪斜, 影响播种质量。

2 玉米播种机实用性改进对策

根据上述中播种机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一些播种机的改进措施, 以此来提高播种机的实用性。主要就是在播种机的机架上增加一个有通键槽的器轴, 然后再用轴座加以固定。播种器轴上安装一个两端有不同数目的弧沟的播种器, 在播种器的上端装种子斗, 种子斗的下方开有两个装有插板的方形孔。播种器轴有螺纹的一端装一个由链轮与内螺纹组成的手轮。机架上的卡头两端做出垂直槽, 再用垫板、U形螺杆和螺母将开沟器的杆固定住。这个改造后的播种机, 能够灵活调节种子的数量与穴间距, 并且能够保证开沟器的支撑杆不会发生歪斜, 播种机的轴也不会发生卡住的现象。

下面就通过具体操作, 来介绍该改进后的播种机的工作情况。播种机的机架上装有一个有通键槽的器轴, 然后再用轴座加以固定。播种器轴有螺纹的一端装一个由链轮与内螺纹组成的手轮。播种器轴上安装一个两端有不同数目的弧沟的播种器, 弧沟是用来存放玉米种子的, 弧沟越深, 容积越大, 能够存放的玉米种子也就越多, 相反, 弧沟越浅, 容积越小, 存放的玉米数量就越少。播放器两边的弧沟数目不同弧沟与弧沟之间的间距也不同。地轮轴上的装有链轮, 又有链条将链轮与播种器轴连接在一起, 这就使得地轮在转动的时候带动播种器的转动。由于播种器两端弧沟之间的间距不同, 种子斗下方有长形孔, 玉米种子从钟子斗的长形孔中掉落到弧沟中。当播种要求穴间距大时, 就可以将播种器上弧沟距较大的插板拉开;当播种要求穴间距小时, 就将弧沟距较小的插板拉开这样就能够满足不同穴间距的要求。另外链轮的两端都有槽, 一边是用柱销固定在机架上;另一边槽里有两个有圆孔的半圆形板块, 板块是用螺钉固定在手轮上的, 并且用键来固定住链轮的圆周方向, 并且用柱销来固定链轮的轴向, 链轮本身被两个半圆形的板块与螺钉及手轮轴固定住。所以在转动手轮的时候, 手轮上的螺纹会促使播种器轴进行轴向运动, 这是因为播种器是固定在轴上的, 所以播种器会随之做轴向运动。这样就可以使播种器上的弧沟与种子斗下方的长形孔发生偏离, 而且偏离的程度越大, 弧沟里存放的玉米种子就越少, 当弧沟与长形孔正对齐的时候, 弧沟里玉米的种子数量刚好达到最多。所以在这个时候转动手轮, 就可以通过轴的移动来调节播种种子的数量。机架上的卡头两端做出垂直槽, 再用垫板、U形螺杆和螺母将开沟器的杆固定住。这个机械结构是为了使开沟器更加固定, 不会因为阻力过大而发生摇摆, 能够使开垦的沟保持笔直。支撑杆安装在轴座上, 就能够避免因为播种器轴随地轮的升降而出现被卡的故障, 能够增加地轮与播种器轴的稳定性。

总而言之, 根据上述改造方法, 能够使玉米播种机灵活调整玉米播种的穴间距能够根据玉米品种的不同来调整玉米播种的数量, 这就可以保证玉米播种时种子分布均匀, 深浅一致, 玉米苗就会显得整齐有序。这种改进弥补了现有玉米播种机的不足之处, 提高了玉米种种植的工作效率与质量, 在节约种子的同时又达到了增产增收的效果, 还能够节省油耗, 降低耕种成本。希望通过这种改进方法来提高新型玉米播种机的实用性, 为我国农业做出更多的贡献。

摘要:我国原有的玉米播种机不能根据玉米品种的不同来自动调整播种的数量, 不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来调整播种土穴之间的间距, 还经常发生播种器的轴被卡住等现象, 这就严重影响玉米播种的工作进度, 影响玉米播种质量。本文在研究这些问题的基础上, 对玉米播种机的构造进行改进, 以提高玉米播种机的实用性, 提高玉米播种机的工作效率与质量。

关键词:玉米播种机,问题故障,实用性,改进策略

参考文献

[1]王峰.普通玉米播种机的实用性改进[J].农业机械, 2009 (10) :102-103.

[2]玉米耕作新技术转化及配套农机设备中试[R].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资源研究中心, 2009, 7.

普通玉米 篇4

一、材料与方法

1. 试验品种

参试品种为农单5号、大京九23、浚单20、登海3622、东单60、临奥1号、淮河9号、益丰29、江玉403以农大108为对照。

2. 试验与方法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 小区面积15平方米, 3次重复, 四周设保护行。试验田土地平整, 排灌方便, 肥力水平中等以上, 播种、栽培管理等按当地习惯进行。所有参试品种4月20日同期播种, 亩种植3400株 (统一行株距) , 并做好病虫草害防治工作。试验做到缺苗补株, 均匀一致, 收获要按照成熟先后及时分品种收获。

二、结果与分析

1.物候期等记载

该组区试品种平均生育期在108~117天, 参试品种生育期都比对照 (农大108) 短, 其中浚单20生育期最短为108天, 比对照 (农大108) 短9天, 东单60次之111天, 其余品种在112~115天之间。

2. 主要性状记载

参试品种主要性状记载见表。各参试品种株高为203~246厘米, 其中东单60最高, 大京九23最矮;穗位高为86~111厘米, 其中登海3622最高, 大京九23最低;穗长为15.5~19.4厘米, 其中登海3622最长, 东单60最短;穗粗为4.6~5.6厘米, 其中东单60最粗, 登海3622最细;轴粗为2.8~3.4厘米, 其中东单60最粗, 大京九23最细;穗行数为12.7~18.3行, 其中东单60和登海3622最多, 淮河9号最少;行粒数为33.3~36.9粒, 其中淮河9号最多, 益丰29次之, 大京九23最少;百粒重为22.4~33.1克, 其中淮河9号最重, 江玉403次之, 东单60最轻;出籽率为85.2%~90.3%, 其中益丰29最高90.3%, 江玉403最低85.2%。

3. 产量记载

益丰29平均产量7870千克/公顷, 比农大108 (对照) 增产18.7%, 居第一位;浚单20平均产量7803千克/公顷, 比农大108 (对照) 增产17.7%, 居第二位;登海3622平均产量7337千克/公顷, 比农大108 (对照) 增产10.7%, 居第三位;临奥1号平均产量7270千克/公顷, 比农大108 (对照) 增产9.6%, 居第四位;江玉403比对照增产3.6%, 居第五位;大京九23比对照增产1.6%, 居第六位;淮河9号比对照增产0.6%, 居第七位;农单5号比对照减产0.4%, 居第九位;东单60比对照减产1.4%, 居第十位。

4. 病害记载

农单5号高抗大斑病、小斑病, 未发现青枯病, 丝黑穗病。发病率4.5%, 纹枯病发病率38.2%, 螟为害率8.6%。大京九23中抗大斑病、小斑病, 未发现青枯病、丝黑穗病, 纹枯病发病率30.2%, 螟为害率7.6%。浚单20高抗大斑病、小斑病, 未发现青枯病、丝黑穗病, 纹枯病发病率35.4%, 螟为害率5.8%。登海3622高抗大斑病、小斑病, 未发现青枯病、丝黑穗病, 纹枯病发病率30.2%, 螟为害率12.6%。东单60高抗大斑病、小斑病, 未发现青枯病, 丝黑穗病, 纹枯病发病率38.2%, 螟为害率7.5%。临奥1号高抗大斑病、小斑病, 未发现青枯病、丝黑穗病, 纹枯病发病率33.2%, 螟为害率7.8%。淮河9号高抗大斑病、小斑病, 未发现青枯病, 丝黑穗病发病率4.8%, 纹枯病发病率37.2%, 螟为害率9.5%。益丰29高抗大斑病、中抗小斑病, 未发现青枯病、丝黑穗病, 纹枯病发病率34.6%, 螟为害率6.8%。江玉403高抗大斑病、中抗小斑病, 未发现青枯病、丝黑穗病, 纹枯病发病率45.6%, 螟为害率8.8%。农大108高抗大斑病、小斑病, 未发现青枯病、丝黑穗病, 纹枯病发病率46.2%, 螟为害率10.8%。生育期内未遇大风大雨, 各参试品种均未发生倒伏现象。

三、小结与讨论

普通玉米 篇5

1材料与方法

1.1供试土壤

试验于2010年在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试验地进行。土壤为草甸黑土。有机质24.3 g·kg-1, pH 6.15, 碱解氮98.60 g·kg-1, 有效磷86.78 g·kg-1, 速效钾163.17 g·kg-1。

1.2材料

供试品种为玉米品种合玉21, 供试氮肥为控释尿素 (含N 46.3%) 、普通尿素 (含N 46.3%) , 磷肥为磷酸二铵 (含N18%, P2O546%) , 钾肥为氯化钾 (含K2O 40%) 。

1.3 试验设计

采用随机区组排列, 3次重复。每个处理5行, 长10 m, 宽0.70 m, 小区面积35 m2。采用人工点播种植, 5株·m-2。试验设5个处理:CK (不施氮肥) 、CU100% (普通尿素100%) 、CRU40%+CU60% (控释尿素40%+普通尿素60%) 、CRU60%+CU40% (控释尿素60%+普通尿素40%) 、CRU100% (控释尿素100%) , 各处理施肥量均为 (尿素+缓释尿素) 310 kg·hm-2、磷酸二铵125 kg·hm-2和氯化钾157.5 kg·hm-2。其中控释尿素作底肥一次施入, 普通尿素除CU100% (15%作底肥、75%作追肥) 外, 其它处理作追肥一次施入。5月23号播种, 6月28号追肥, 9月27号收获。

1.4 测定项目与方法

在玉米苗期、拔节期、吐丝期、灌浆期和成熟期每小区依次取长势均匀的5株分别测量株高和地上部鲜重、干重。干物质在115℃下杀青, 75℃下烘干至恒重测定。在玉米苗期、拔节期、吐丝期和灌浆期挑选有代表性的植株20株, 测量各时期功能叶片的SPAD值, 其中苗期的测量叶片为第4叶, 拔节期为第9叶, 大喇叭口期以后测量穗位叶。每片叶测中间部位, 3次平均。取不同处理的籽粒用DA7200近红外谷物分析仪进行品质测定分析。

1.5 数据处理与分析

采用DPS (7.05) 和Excel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控释尿素和普通尿素不同比例混施对玉米株高变化的影响

从图1可以看出, 在拔节期以前, 不同处理玉米的株高变化不明显, 到拔节期以后, 作物生长迅速, 需要大量营养物质, 单从土壤中难以满足, 不同处理株高均比对照高, 而控释尿素和普通尿素混施处理株高均比尿素单施的高, 其中处理CRU40%+CU60%株高最高, 说明CRU40%+ CU60%处理混施氮肥效果最好, 有利于促进作物的生长。

2.2 控释尿素和普通尿素不同比例混施对玉米叶绿素变化的影响

从图2可以看出, 从苗期到灌浆期玉米叶片叶绿素含量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 在吐丝期叶绿素含量达到最大值。从不同处理来看, 在整个生育时期, 不施氮肥叶绿素含量最小, 普通氮肥100%次之, 控释尿素和普通尿素不同比例混施好于普通尿素单施。且处理CRU40%+CU60%叶绿素含量最大。

2.3 控释尿素和普通尿素不同比例混施对玉米地上部生物量变化的影响

从图3可以看出, 整个生育期不同处理玉米干物质积累符合S型规律, 成熟期干物质积累达到最大值。从不同处理来看, 在拔节期以后不同处理干物质积累明显高于对照, 处理CRU100%干物质积累最多, 处理CRU40%+CU60%次之, 在灌浆期到成熟期, 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不同比例混施干物质积累均大于普通尿素单施。

2.4 控释尿素和普通尿素不同比例混施对玉米籽粒品质变化的影响

从表1可以看出, 不施肥处理蛋白质和脂肪含量最低, 普通尿素单施处理次之, 控释尿素不同比例施用均可以提高玉米蛋白质和脂肪含量, 其中处理CRU40%+PU60%提高最高, 不同处理与对照相比蛋白质含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 脂肪含量差异不显著。

注:小写字母代表0.05水平上的差异显著性。

3 结论与讨论

控释尿素和普通尿素混施提高了玉米株高和叶绿素含量, 以CRU40%+CU60%处理效果最明显。随着控释尿素比例的增加, 玉米地上部生物量相应增加, 处理CRU100%增加最大, 处理CRU40%+CU60%次之。不同处理与对照相比都提高了玉米的品质, 处理CRU40%+CU60%提高最大, 方差分析蛋白质提高差异达到显著水平, 脂肪差异不显著。

综上结论说明控释尿素和普通尿素合理比例混施对玉米生长发育和籽粒品质有重要影响, 但该试验只是1 a结果, 多年多点试验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李敏, 郭熙盛, 叶舒雅, 等.控释尿素和普通尿素配施对夏玉米土壤无机氮转化的影响[J].河北农业科学, 2009, 13 (10) :32-34.

[2]朱兆良.农田中氮肥的损失与对策[J].土壤与环境, 2000, 9 (1) :1-6.

[3]Mosier A R, Zhu Z L.Changesin patterns of fertilizer nitro-gen use in Asia and its consequences for N2O emissionsfrom agricultural systems[J].Nutr.Cyc.in Agroecosys-tems, 2000, 57:107-117.

【普通玉米】推荐阅读:

玉米根系05-15

《玉米》05-15

玉米病虫05-23

玉米专家05-29

地膜玉米06-17

玉米期货07-10

玉米品种07-10

滴灌玉米07-28

玉米育苗08-02

覆膜玉米08-10

上一篇:管理型会计创新人才下一篇:单极子天线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