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播玉米

2024-10-21

春播玉米(精选8篇)

春播玉米 篇1

1 影响玉米产量的主要因素

1.1 品种选择

目前种子市场的开放度较过去大了许多, 大小公司鱼龙混杂, 品种也是花样众多、杂乱, 这样就造成了农户在品种选择上的困难, 杂乱的品种让农户很难选择到适合当地自然条件的品种, 只能是试种再观察种植效果, 很难选到抗性好、生育期适合、安全成熟性佳的品种, 加上一些不良商家换名售种, 更增加了农户对种子的选择难度。

1.2 种植密度

由于种植习惯的影响, 多数农户对密植的种植方式还不能完全接受, 即便选择了耐密品种, 依然是保留高秆大穗稀植的种植习惯, 造成种植密度偏低, 这样的生产方式, 严重地影响了玉米的产量。

1.3 玉米倒伏

倒伏是玉米种植过程中始终要克服的一个重要问题, 通常是通过品种选择、栽培技术改良、降低种植密度等手段来避免, 玉米的倒伏在各个生长时期均可能发生, 无论哪个时期发生, 都会对玉米的产量产生直接的影响。

1.4 早衰及病害

玉米早衰和病虫害以及杂草危害都会对玉米的产量产生影响, 气候条件、品种抗性以及栽培措施的不完善是早衰产生的主要原因, 粗放式的管理和病虫害及杂草过旺也会使玉米产生早衰, 早衰一旦产生, 玉米的产量及品质就不会得到保证。玉米的病虫害较多, 严重却得不到有效防治势必会造成玉米的减产。

1.5 施肥不合理

当前的玉米生产方式, 由于机械化耕种, 加之农户畜禽养殖数量的减少, 造成农家肥的数量十分有限, 所以大面积的耕地很少有农家肥的施用, 或是根本就有用农家肥, 只依靠化肥来维持和保持产量, 这样就造成耕地地力的逐年减弱, 而且在化肥的应用上, 也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 不缺的补的过多, 缺的却得不到补充, 测土培肥采用的很少。

2 玉米的高产技术要点

玉米的种植是个系统的生产工程, 需要抓好每个生产环节, 细节决定成败, 只有每个环节都完成的到位, 才能取得理想的产量, 优良的品质。在抓好营养补充、水分管理、中耕管理等环节的基础上, 合理密植是增产十分明显的措施。合理密植就是在完成品种的选择、种植形式、施肥技术和病虫害的综合防治等方面的同时, 提高玉米的种植密度来达到玉米高产的目的。

2.1 选择玉米密植品种

选择品种时除了要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水肥等条件选择适合的品种外, 还要着重考虑选用的品种是不是耐密品种, 只有植株的数量达到一定规模, 才能取得高产, 所以耐密品种的选择是十分关键的因素。

2.2 土壤质量

在当前地力普遍较差的情况下, 要想取得高产, 必须要改变土壤的质量, 增施有机肥, 通过加工腐熟的禽畜粪以及农作物的秸秆来制作有机肥料, 这样能逐步改善土壤的质量, 补充土壤缺失的一些微量元素, 培肥地力, 整体上改善作物的生长环境, 促高产。

2.3 耕作方式改良

玉米耕作历史悠久, 但过去一直以来, 由于地力情况, 品种情况的影响, 多数都是以宽行远距为主要的种植方式, 宽行远距固然能增能、光照及通风, 有利于单株的增重, 但单位面积上的植株数量就会不足, 从而总体上的产量也不会增加, 如果植株过密, 由于植株根系的分布和地面上的植株都会互相产生影响, 营养的分配相对都要减少, 这样单株的产量就会减少, 如何平衡这之间的关系, 取得总体产量的增加, 是现代农业生产中值得研究的课题。现在由于化肥如微肥的使用, 能够充足满足玉米的生长营养所需, 而在种植方式上, 也有很多地方值得探索, 比如由原来的同等宽行改为宽窄行交替, 采用密植品种适当增加单位面积上的植株数量。再有采用深松技术, 利用现代大型农机具, 在前茬作物采收后, 及时进行深松作业, 由原来的只翻耕15~20cm, 增加到30~35cm, 用重耙进行细耙, 把土壤耙透耙碎, 播前起高垄等方式, 都对玉米增产有很好的效果。

2.4 播种时间选择

播种时间的早晚也会对玉米的产量产生直接的影响, 过早, 地温太低, 易烂种, 出苗不全;过晚, 后期玉米没有完全成熟, 植株贪青, 籽粒不易脱水。所以, 要选择适宜的播种时间, 东北地区一般在4月下旬到5月上旬之间播种为宜, 但由于近年春来晚, 秋天也相应推后, 基本没怎么过春天就到夏天了, 温度陡升就在几天之间, 所以一般要晚几天播种, 秋收原来都在国庆节期间, 近几年气温变化, 一般秋收都可延后到10月中旬, 时间掌握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情况来定。

2.5 种植密度确定

品种地力不同, 密度也要相对调整, 平展型玉米以3400株/667m2左右为宜, 紧凑型玉米可以达到4000株/667m2, 如果地力情况上佳, 当地雨水情况每年都很稳定, 要夺高产, 必须进行适当的密植, 可以提高到5000株/667m2, 或是更高一些。只有增加密度, 才能有高产的植株群体, 这是夺高产的先决条件。

2.6 科学施肥和防病虫草害

要在测土配方施肥的基础上进行有效施肥, 当前有很多农户施肥方面很盲目, 只是凭感觉来施肥, 这样不仅收不到很好的增效果, 反而造成了浪费, 所以在施之前应请技术人员对当地的土壤进行测量, 以数据来说话, 缺啥补啥, 有的放矢, 避免施肥过量和施肥不足。

玉米病虫害很多, 如不加以防治会造成很严重的损失, 甚至绝收, 玉米病虫害要以预防为主, 防治为辅, 早发现早防治, 把病虫害消灭在萌芽中, 做到未雨绸缪, 采用农业、生物、化学等方法全方位, 多角度的立体防治方式, 确保玉米的稳产高产。玉米杂草对玉米的生长影响也是不容小视的, 可以通过中耕、化学药剂、人工的方式清除, 特别是幼苗期的一些田间大草, 必须要及时除去, 为玉米的生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摘要:东北地区是玉米的主要产区, 由于东北的气候特点, 玉米的种植一般都是一年一季, 春天播种, 秋天收获, 整个生长旺期基本都在夏天, 具有生育期长, 光照充分的特点, 但由于生长区土壤条件的差异, 在品种选择、水肥管理、耕作方式上都有所区别, 所以产量上也有相当大的差异, 本文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 提出玉米高产的一些技术要点。

关键词:玉米,倒伏,密植,施肥

春播玉米苗期蓟马发生及防治 篇2

关键词:玉米;苗期蓟马;防治

中图分类号:S435.11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09)32-0163-02

山西北部春播玉米区,年均玉米播种面积在230万hm2左右,年产量13亿kg,是山西重要的玉米产区,是广大农民的重要经济来源。

1形态特征

春玉米苗期蓟马主要为玉米黄呆蓟马[Anaphothfips obscu-rub(Muller)]和禾皱蓟马(Franldiniena tenuicornis Uzel)。

1.1禾皱萄马

雌成虫1.3 mm~1.4 mm,体灰褐色至黑褐色,头、胸、腹灰色部分不规则,头部在复眼前略呈角状突出,触角8节,第一二节棕褐色,第三四节黄色。胸背板宽大于长。雄虫体长0.9 mm,与雌虫相似,体色灰黄。卵长约0.3mm。宽约0.12mm,肾脏形,乳黄色。若虫共4龄。

1.2玉米黄呆蓟马

雌成虫体长1.2 mm,体色黄褐色,胸北有蝉黑色区域。触角8节。第一节黄白色。第2~4节黄色,前翅灰白略黄,长而窄,腹部第8节后缘梳齿状。孤雌生殖,田间未见到雄虫,卵长约0.3mm,宽约0.12mm,肾脏形,乳黄色。若虫共4龄,3~4龄已渐变为蛹,接近羽化时带褐色。

2生活习性和发生规律

两种蓟马从玉米出苗时即危害玉米。

2.1黄呆蓟马

以成虫在禾本科杂草根基部和枯叶内过冬。春播玉米出苗后从禾本科杂草上迁向玉米。在春玉米上繁殖2代。第一代若虫由5月初发5生,5月中下旬进行危害高峰。5月下旬为2代成虫高峰,产卵和危害均在叶背。卵常产于叶肉内,卵背鼓出叶面,初孵若虫乳白色。以成虫和1.2龄若虫危害,3.4龄若虫即停止取食。

2.2禾蓟马

以成虫在禾本科杂草根基部和枯叶内过冬。成若虫均活泼。多集中于玉米心叶内,喜阴蔽环境,多在叶片正面取食,在春玉米上繁殖2代。发生时期较黄呆蓟马稍迟。

3近几年观察到的危害特点

(1)世代重叠、虫量大、危害重。玉米苗期田间成虫若虫共生,一般平均百株虫量在1000~1500头,严重的可达4000头以上。虫株率80%左右,受害田率70‰~80%。严重受害田可减产20%~30%。

(2)有群集性和隐蔽性。成若虫平时群集幼苗心叶、叶梢或叶片顶端卷叶中活动为害,借飞翔、爬行或流水传播。

(3)玉米受害轻重同危害期迟早成高度正相关。玉米顶土时被害,可造成生长点被破坏停止生长,茎基部膨大爆裂或分蘖丛生。形成多头玉米失去结籽能力;三叶期被害。可造成玉米叶片皱缩。扭曲而成“捻状”或“鞭状”心叶难以长出。食害伸展心叶时叶片呈现较多银灰色小斑,后呈破裂或断裂状。

(4)玉米苗期蓟马喜欢在阴蔽潮湿环境中生存。因此,河灌区、低洼下湿盐碱地玉米受害更加严重。

(5)蓟马虫体较小,成虫体长仅有1.2 mm~1.3mm,初孵若虫小如针尖。且活动为害部位十分隐蔽。不为人注意,群众有时候以为是种子质量问题而引起纠纷。

4防治方法

4.1农业防治

(1)选用抗耐病品种,田间调查表明,马齿型品种要比硬粒型品种耐虫抗害。

(2)轮作。实行3年以上轮作可有效减轻危害。

(3)结合田间定苗。拔除有虫苗并带出田间销毁。切不可将虫苗留在田间。

(4)搞好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田间枯枝落叶及地头杂草,早中耕,促进玉米早发快长,可显著减轻危害。

4.2化学防治

(1)种子包衣剂中加入60%高巧,每100 kg种子用400 g,防效可达90%以上,提高出苗率7%左右。

2015年春播玉米品种展示总结 篇3

1 材料与方法

1.1 参展品种

由湖北省推广总站、本市种子经销商和种子企业提供的参选玉米品种有11 个, 具体见表1。

1.2 展示设计

1.2.1展示地点。展示安排在钟祥市旧口镇刘巷村, 交通便利, 排灌方便, 土壤是沙壤土, 肥料较高, 前茬作物是甘蓝。

1.2.2 田间设计。 参展品种随机排列, 不设重复。 小区株行距25×60cm, 间距100cm, 长13m, 每小区7 行, 种植密度66660 株/hm2。

1.3 栽培管理

1.3.1 整地施肥。 前茬作物甘蓝收获后, 4 月12 日每667m2撒施钟祥市南国测土配肥有限公司的52%配方肥 (N27P13K12) 50kg, 然后用拖拉机深翻, 旋耕耙平。

1.3.2 适期播种。 4 月13 日划行播种, 每个品种按株行距25×60cm, 长13m, 播7 行, 小区间距1m进行播种, 每667m2用种量为1.75~2kg。

1.3.3 田间管理。 播种后4 月14 日每667m2用36%玉无草 (异丙甲·莠去津) 200g兑水30kg土壤喷雾封闭除草。 4 月25 日每667m2用20%铁鞭子 (高氯·辛硫磷) 40g兑水30kg土壤喷雾, 防治小地老虎, 4 月30 日进行间苗、定苗、补苗, 5 月2 日用25%封杀双笑 (硝磺·莠去津) 240g兑水30kg茎叶喷雾, 进行化学除草, 5 月10 日用20%玉黄金 (胺鲜·乙烯利) 20ml兑水15kg顶叶喷务, 进行化学调控, 6 月13 日用20%杜邦康宽 (氯虫苯甲酰胺) 10ml+10%吡虫啉40g兑水30kg心叶喷雾, 进行玉米螟、蚜虫的防治。

2 结果与分析

(1) 参展的11 个玉米品种4 月13 日播种, 4 月23~25 日出苗, 6 月11~22 日抽雄, 6 月12~24 日吐丝, 8 月3~20 日成熟, 全生育期110~127 天, 其中金玉506 和黔单24 是两个迟熟品种, 双兴玉2 号是一个非常早熟的品种 (见表1) 。 (2) 参展的品种株高在216.4~346.2cm之间, 最高的是华玉11, 最矮的是双兴玉2 号, 穗位高及其他果穗性状 (见表2) 。 (3) 参展的11个玉米品种产量差异比较大, 最高的是创玉38 每667m2产量为870.33kg, 其次是黔单24 和天单101 每667m2产量分别是787.35kg、766.38kg, 最低的是中农大451 每667m2产量为551.11kg, 最高和最低相差319.11kg。

3 讨论

玉米生长期间共发生四次渍涝, 分别是4 月19 日、5 月10~11 日、5 月14 日和7 月15 日, 特别是6 月份的平均气温和光照比往年同期要低, 阴雨寡照时间长, 高杆和平展的品种产量受到影响较大。 实验表明, 创玉38 和天单101 这两个品种熟期适中、丰产性好, 适宜我市的大面积种植, 翌年试验重点观察;金玉506、黔单24 这两个品种生育期长、脱水慢, 在我市栽培要慎重;豫安3 号、吉单441、双兴玉2 号这三个品种早熟、脱水快、品质优, 翌年试验也值得关注。

摘要:通过品种展示、项目实施、推广应用、向科技示范户展示推介新品种等方式引导广大农户种植主导品种, 结果表明:创玉38产量最高, 达13055kg/hm2, 依次是黔单24、天单101、金玉506等。

春播玉米 篇4

为加快良种更新换代速度,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利用, 筛选适宜本地区种植的农作物新优品种, 实现农业高产、优质、高效的目标, 推动农业发展、农民增收, 促进种子事业稳步发展, 特征集玉米新品种, 开展田间试验示范工作。

2 品种及来源

本次参试玉米品种有天丞288、西蒙6号、渭抗5000、吉祥1号、农科大8号、太玉399、亿阳111、汉玉9号、金科2号、秦鑫366、秦龙14、宁单10号、佳玉538、潞玉19、宝单3号、伟隆105、宝试3637、正大12、陕单616、秦鑫2552, 共20个, 对照品种为秦龙14, 参试品种由宝鸡市种子管理站征集提供。

3 试验田基本情况及试验设计

展示田位于陇县东南塬区的东风镇下凉泉村, 试验田海拔900 m左右, 塬旱地, 壤土, 土层深厚, 质地优良。展示田毗邻村庄, 交通便利, 水利设施齐全, 土地平整肥沃, 前茬为冬闲地, 肥力中上。本次展示未设重复, 每个品种种植约333 m2, 5行区, 行距0.67 m, 种植密度按各品种栽培要点确定。

4 栽培管理

播前深翻、浅旋各一次, 结合整地每667 m2施牛粪3 000 kg, 施碳铵、过磷酸钙75 kg。于4月30日人工点播器带尺穴播, 每穴两粒, 并在播种结束后, 喷施二四滴丁酯、40%异丙草莠 (悬乳剂) 混合液化除一次。

5月12日前后出苗, 出苗后由于鸟鼠为害, 造成个别品种缺苗断垄, 5月15日及时查苗补种, 6月3—4日中耕定苗, 6月27日结合中耕追施尿素30 kg/667 m2, 7月18日、8月3日各浇水一次, 9月中旬成熟, 10月24日统一收获, 以每品种随机实收6.7 m2计产, 按85%保收系数折算为标准水分 (13%) 产量。

5 气候条件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在本次玉米品种示范期间, 4月连续阴雨低温, 导致播期较常年偏晚10 d左右;苗期雨水充足、气候适宜, 有利幼苗生长发育;6月中旬至8月连续干旱, 正值玉米拔节期, 导致幼穗发育不良, 果穗偏小, 植株较矮;生育后期阴雨天气较多, 导致成熟期推后。

抽雄吐丝期 (7月18日) 及灌浆期 (8月3日) 分别灌水一次, 保证了玉米生长水分需要, 授粉结实良好。

6 结果分析

本展示共有参试玉米品种20个, 其中有10个品种较对照品种秦龙14增产, 有9个品种较对照减产, 各品种主要性状及产量情况详见表1。其中较对照增产15%以上的有7个品种, 依次为天丞288、西蒙6号、渭抗5000、吉祥1号、农科大8号、太玉399、亿阳111, 而秦鑫2552列最后一位, 产量为404.68 kg/667 m2, 较对照减产达22.53%。

天辰288、渭抗5000、吉祥1号、农科大8号增产显著, 株型结构合理, 抗病性较好, 2015年可扩大示范推广;西蒙6号、太玉399、亿阳111虽较对照增产, 但其大斑病较为严重, 在推广中应做好大斑病的防治。

由于播种质量等问题, 使个别参试品种未达到合理种植密度, 使之丰产性未得到充分发挥, 产量表现不够突出, 但是本次试验数据基本反映了在2014年度气候条件、生产条件及作物管理水平下各品种特征特性, 若选择与其相适应的地域、播期及播种密度, 达到品种栽培要求, 未必不能达到高产。

7 品种综述

根据参试各品种田间长势及室内考种情况, 现对产量水平名列前7名的品种进行综合评述如下:

(1) 天丞288:该品种生育期129 d左右, 株高232 cm, 穗位高94.40 cm, 穗长19.20 cm, 穗粗4.90 cm, 穗行变幅12~20, 行粒数36.70粒, 粒马齿型, 红粒, 百粒重37.37 g, 出籽率89.25%。该品种丰产性高、抗逆性强。试验平均产量为771.42 kg/667 m2, 较对照秦龙14增产249.07 kg/667 m2, 增产率47.67%, 产量水平在参试的20个品种中列第1位, 试验种植密度为4 100株/667 m2左右。

(2) 西蒙6号:该品种生育期129 d左右, 株高241 cm, 穗位高94.40 cm, 穗长19.40 cm, 穗粗5.00 cm, 穗行14~18, 行粒数34.80粒, 粒马齿型, 黄粒, 百粒重41.72 g, 出籽率89.22%。该品种苗株生长健壮、丰产性高、结实性好, 但后期大斑病较为严重。本次试验平均产量681.86 kg/667 m2, 较对照增产159.51 kg/667 m2, 增产率30.52%, 产量水平在参试的20个品种中列第2位, 试验种植密度为3 700株/667 m2左右。

(3) 渭抗5000:该品种生育期129 d左右, 株高217 cm, 穗位高81.40 cm, 穗长19.40 cm, 穗粗4.70 cm, 穗行变幅12~18, 行粒数37.00粒, 粒马齿型, 红粒, 百粒重38.53 g, 出籽率90.00%。该品种在本次试验平均产量为668.72 kg/667 m2, 较对照增产146.37 kg/667 m2, 增产率28.01%, 产量水平在参试品种中列第3位, 试验种植密度为3 900株/667 m2左右。

(4) 吉祥1号:该品种生育期129 d左右, 株高197 cm, 穗位高87 cm, 穗长17.90 cm, 穗粗5.00 cm, 穗行14~22, 行粒数36.90粒, 粒马齿型, 黄粒, 百粒重40.63 g, 出籽率89.50%。该品种在本次试验平均产量654.18 kg/667 m2, 较对照秦龙14增产131.83 kg/667 m2, 增产率25.23%, 产量水平在参试品种中列第4位, 试验种植密度为3 800株/667 m2左右。

(5) 农科大8号:该品种生育期130 d左右, 株高233 cm, 穗位高83 cm, 穗长18.40 cm, 穗粗5.30 cm, 穗行变幅14~20, 行粒数35.70粒, 粒马齿型, 黄粒, 百粒重44.48 g, 出籽率86.54%。该品种在本次试验平均产量652.54 kg/667 m2, 较对照秦龙14增产130.19 kg/667 m2, 增产率24.91%, 产量水平在参试品种中列第5位, 试验种植密度为3 500株/667 m2左右。

(6) 太玉339:该品种生育期129 d左右, 株高224 cm, 穗位高82.00 cm, 穗长19.20 cm, 穗粗4.80 cm, 穗行变幅14~16, 行粒数38.00粒, 粒型马齿, 黄粒, 百粒重40.18 g, 出籽率89.52%。该品种在本次试验平均产量638.92 kg/667 m2, 较对照秦龙14增产116.57 kg/667 m2, 增产率22.30%, 产量水平在参试品种中列第6位, 试验种植密度为3 300株/667 m2左右。

春播玉米 篇5

1.1 春播玉米地膜覆盖种植的优势。

地膜玉米一般比常规玉米增产30%左右, 地膜覆盖后可以提高地温;防止水分蒸发, 提高土壤保水性;增加近地面的光照;可以保持土壤结构的疏松, 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提高肥料利用率, 减少土壤养分向大气流动释放;有利于除草。

1.2 春播玉米地膜覆盖应注意的问题。

选购地膜是应注意膜的耐拉强度, 选育正规厂家生产的合格地膜, 如山西运城迎太塑料厂, 不要贪廉价而用再生膜而影响使用效果, 并给生产过程带来不便;整地一定要细, 一定要平整, 尽可能使地膜与地面无缝隙贴紧, 才能达到较好的除草效果;注意听天气预报, 以防大风吹裂地膜, 烧伤玉米苗、冻坏玉米苗、防玉米粗缩病, 春播玉米比夏播玉米易感染粗缩病, 一旦染病, 可大幅度减产。解决办法是:用内吸性药剂拌种或苗期喷内吸性杀虫剂;防治红蜘蛛危害。

2 春播玉米地膜覆盖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2.1 选好地块并进行整理。

地块选择。选择土壤有机质>12g/kg、碱解氮>75mg/kg、速效磷>8mg/kg、速效钾>200mg/kg, 且土壤含盐量<0.2%的中上等肥力土壤, 茬口一般选择小麦、油葵、瓜菜、苜蓿、绿肥等, 而甜菜茬口不易种植玉米。

整理好土地。土壤质量应达到“墒、平、松、碎、齐、净”六字标准。“墒”即播前土壤应有充足的底墒 (土壤持水量60%~70%) ;“平”即土地要整;“松”即表土疏松、无中层板结且上虚下实;“碎”即无大坷垃, 土壤细、面;“齐”即地头、地边、地角无漏耕漏耙;“净”即地面无残膜、残根、残秆等。开春后对已秋翻冬浇的地块, 早春应及时耙耱、保墒。未施肥的地块, 可在早春开沟施肥, 然后耙耱保墒播种, 若秋季只耕未冬灌地, 则开春后应及早灌水, 保墒后耙耱保墒播种, 切不可过早抢墒播种, 以免烂种或缺墒干籽影响出苗。

2.2 积极采用一膜两用技术。

一膜两用技术是利用上年地膜保护完整的玉米田继续进行种植的技术, 它不仅能起到冬春季保墒增墒作用, 有利于春播, 还能减少耕作, 降低生产成本。榆中县试验玉米全膜覆盖一膜两用免耕栽培, 只要合理追肥, 产量与新膜覆盖的差异并不明显, 但直接节约了农膜和劳力投入, 效益显著。其技术要点如下:

冬季保护地膜:在玉米收获后砍倒秸秆, 全部或留一半铺在地膜上保护地膜, 使地膜在整个漫长的冬季不受破坏, 注意冬季不要让牲畜吃秸杆而损坏地膜。

春季清除秸杆:播前一周左右将玉米秸杆运出, 扫净残留茎叶, 用细土封住地膜破损处。

选用良种:选用适应当地自然环境条件、抗旱、丰产的优良品种, 海拔2000米以下宜选用中、晚熟品种, 海拔2000米以上选用中早熟品种, 选用包衣种子。

2.3 播种:

(1) 播种时间:当地温稳定通过≥10℃时播种, 一般是4月中下旬。 (2) 种植密度:肥力较高的旱川地、沟坝地、梯田地, 株距35~40厘米, 肥力较低的旱坡地株距40~45厘米。 (3) 播种方式:在适宜的播种时间内, 用玉米点播器错开上年播种孔打孔点播, 出苗后, 放苗封口。

2.4 田间管理: (1) 苗期管理:重点是保全苗, 促壮苗。

3 加强早播管理, 防止土壤水分消耗

3.1 玉米地膜覆盖栽培的适宜播期。

主要根据温度和土壤墒情来确定。玉米种子能够在10~12℃条件下正常发芽, 可作为确定播期的依据。地膜覆盖后可使膜内5~10厘米深处地温提高2~3℃, 因此当表土层地温稳定在8~9℃时即可播种。土壤水分要求达到田间持水量的60%~70%。

3.2 地膜覆盖玉米适时早播, 具有三大好处:

一是增加营养物质的积累。适当延长营养生长期, 积累更多的营养物质, 给果穗充分发育创造良好的条件, 使种子充实饱满, 提早成熟。二是增强植株抗倒伏能力。覆盖地膜后适期早播地温比气温高, 有利于幼苗根系生长, 人土深, 分布广, 茎秆的机械组织发达。三是避免或减轻地下害虫为害。适时早播, 在地下害虫发生前玉米已发芽出苗, 可避免因地老虎造成缺苗, 还可避开中后期因玉米螟为害茎秆和雌雄穗导致减产。

4 做好田间管理

4.1 经常检查地膜。

及时放苗。单种玉米待玉米苗基本出齐时, 及时开口放苗。苗放出膜后, 应随时用细湿土加适量的草木灰混合把放苗口封严。带田玉米因播种较迟, 应抢时 (早晨、下午) 放苗, 以防烫苗;打杈除蘖。一般玉米出苗20天左右就分蘖, 应随时检查, 发现分蘖及时除掉, 以保证玉米正常生长发育;合理灌水、追肥。单种玉米, 一般全生育期灌水4~5次, 每次亩灌水量60~70立方米。一般每隔20~25天灌一次水。结合灌水在拔节期和大喇叭口期追肥。离玉米植株10厘米的地方, 分别亩穴施 (或沟施) 硝铵16~18公斤, 每亩用硫酸锌100~150克, 兑水50公斤叶面喷施1~2次;喷施磷酸二氢两次, 每次用量100~150克, 兑水50公斤。并在抽雄后至授粉前, 酌情追施攻粒肥12公斤左右;喷施玉米健壮素。一般在玉米大喇叭口末期即抽雄前5~7天, 田间群体个别早发株的雄穗已露出时即可进行, 每亩喷施25~30毫升, 兑水30公斤, 随配随用。使植株矮健, 达到抗倒、稳产、高产的目的。防治病虫。每亩用抗蚜威10克兑水50公斤, 防治玉米蚜虫;用20%的三氯杀螨醇100~150克, 兑水50公斤, 防治玉米红蜘蛛;用15%粉锈宁50克, 兑水40~50公斤, 田间喷雾防治玉米锈病。

4.2 做好苗期管理。

首先, 中耙除草。播种后遇雨, 应及时耙地破板结。若土壤未进行除草剂处理, 田间稗草、灰藜等密生杂草较多时, 可用中耕器进行耙地和中耕, 及时铲除杂草。中耕除能消除杂草外, 还具有增加地温、保墒、改善土壤通气状况的作用。中耕次数视杂草多少及土壤板结状况而定, 一般在头水前机械中耕2~3次, 人工株行间松土锄草1~2次, 第1次中耕浅些, 以7~8cm为宜, 以后逐渐加深。做到不铲苗、不理苗、不拉膜、不拉沟、不留隔墙、不起大土块, 达到行间平、松、碎的质量要求。其次, 及时定苗。足够的株数和适宜的密度, 是玉米丰产的重要保证。若过密, 则植株间对土壤养分、水分的竞争以及植株之间相互遮光, 影响光合产物的积累, 造成玉米植株纤细、穗小、空秆率增加, 进而减产;若过稀, 则因不能充分利用水分、养分及光照, 造成单位面积光合产物减少, 同样不能获得理想的产量。当玉米2~3片叶时应及时定苗, 缺苗处可留双株, 去弱留壮, 去小留大, 去病留健, 被剔除的苗要连根拔除, 以免后发, 做到留苗均匀。

5 结束语

开原市春播高密玉米高产栽培措施 篇6

近些年大密度品种的广泛种植, 以其高产、优质、上市早、易储存获得了广大农民的认可。本文就开原市高密度玉米如何栽培, 以达到更高产量提出建议, 以供借鉴。

一、种子的选择

品种因素在玉米增产中占40%, 所以在适合高密度种植品种的基础上, 要选择该品种生育期等生长条件适宜本地区, 并具有抗病、抗逆性强和较高丰产性等生理特性的品种。切记不能购买无包装、假包装的假种子。

二、整地播种

1. 整地。

玉米根系发达, 分布广。保住春季墒情, 有个良好的土壤环境, 是提高播种质量和出苗率关键的一环, 是玉米增产的基础。开原历来春旱少雨, 应做到“秋后深翻, 顶浆打垄”。即在秋收后、入冬前进行深翻, 耕深在20~25厘米为宜, 耕后及时耙耢。早春后顶浆打垄, 并镇压, 以保住墒情。在深耕基础差, 土层薄或有机物质含量较少时要逐年加深耕层, 同时结合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

2. 播种。

由于高密玉米密度较大, 支持“单粒播种, 适时早播”。单粒播种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成本投入, 并减少劳动强度, 避免间苗时同穴苗间伤根。由于开原地区无霜期短, 玉米生长后期易贪青晚熟, 严重影响籽粒质量与产量, 因此适时早播对抢墒情、抓全苗、促早熟、躲伏旱、减轻病虫害很有利。一般在5~10厘米土层地温稳定在10℃左右, 用精选后发芽率在95%以上种子进行晒种及拌种后播种。根据土质、墒情和种子芽势确定播种深度, 一般5~6厘米为宜, 注意同一块地应播种深度一致, 踩好底格, 覆土后及时镇压, 有利于吸水发芽。

三、田间管理

1. 苗前除草。

播种后出苗前利用乙草胺、阿特拉津、2, 4-D丁脂等化学除草剂进行封闭除草。注意喷施时选择傍晚或阴天, 避开高温干燥的中午。

2. 中耕培土。

中耕的主要作用是松土和灭草, 又可达到调节土壤水分、温度和加速养分释放及改善土壤透气情况的目的, 能极大提高土壤的生产率。第一次在定苗时进行, 深度3~5厘米, 第二次在拔节前进行, 深趟9~12厘米。玉米拔节后到大喇叭口前, 结合追肥进行中耕培土, 深度适宜, 尽量减少根系伤害。相对于高密度玉米来说, 中耕培土将垄沟土壅向垄台, 使垄台培高 (培土) , 提高了玉米的抗倒伏能力。注意中耕培土应在宜耕期进行, 防止伤苗、压苗, 具体耕作时间、深度、次数要根据作物实际情况灵活确定。

四、科学施肥

高密度玉米较普通玉米密度增加, 养分也随之增大。为保证玉米生育期内养分充足, 最大限度的提高产量, 应掌握:基肥为主, 追肥为辅;有机肥为主, 化肥为辅;磷钾肥早施, 氮肥分期施的原则, 不提倡一次性施肥管全年的方法。

1. 施足底肥。

底肥以有机肥为主, 配合磷、钾化肥。一般地块施有机肥22500~37500千克/公顷, 过磷酸钙680~830千克/公顷, 氯化钾230~300千克/公顷。另外, 玉米对锌较敏感, 玉米施锌能取得显著地增产效果。一般情况施硫酸锌23~30千克/公顷作底肥, 能增产10%左右。

2. 种肥。

种肥能促进根系发育, 满足苗期对养分的需要, 尤其适合本地区春季气温低土壤墒情较差的东部山区, 对提高产量有很大帮助。种肥以速效氮肥为主, 一般施用尿素38~75千克/公顷, 也可用磷酸二铵53~75千克/公顷。施肥时注意种肥隔离, 防止烧种、烧根。

3. 追肥。

追肥能够满足玉米生长中后期养分最大效率期对营养的需要, 如果在养分吸收旺季营养供应缓慢、脱肥, 将直接造成玉米减产歉收。根据玉米生长的拔节期、大喇叭口期、开花授粉期这三个时期生长需要, 分三次适当追施速效肥, 对提高玉米综合抗性、结实率、减少秃尖等有很大帮助。在施足底肥基础上, 建议采用“前轻、中重、后补”的施肥方式。即在玉米拔节前, 第一次少追施尿素80~160千克/公顷, 但是在底肥充足, 苗长势旺的情况下, 也可不追拔节肥;第二次在大喇叭口期追施尿素350~500千克/公顷, 此时是玉米生长期内需要养分的高峰期, 追肥量占氮肥追肥量的50%;第三次是开花授粉期, 追施尿素60~90千克/公顷, 可实行根外追肥的方法, 一般用1.5%~2%的尿素水溶液在叶面喷施。

在高密玉米生育后期由于密度较大, 植株已长高, 施肥操作时注意不要损伤作物, 切忌横垄穿行。前两次施肥要做到开沟深施覆土, 以提高肥料利用率;不能直接施在玉米根系上, 更不能掉进心叶里, 一定要与玉米保持一定距离, 以免烧苗, 影响生长。

五、适时晚收

适时晚收能够增加百粒重, 减少损失, 提高产量和品质, 每公顷可增产700~1000千克。本地区初霜时间是九月中下旬, 东部山区初霜较西部平原重。在初霜过后, 大多数植株变黄, 叶片枯萎, 果穗苞叶黄而松散, 籽粒变硬并呈现出本品种固有的色泽时收获。

俗话说:“玉米是个胖娃娃, 能吃能喝又能干”, 要想提高产量, 就要尽可能的满足玉米生长发育的一切条件, 包括热量、光照、水分、养分、空气等。栽培方式也并非一成不变, 还需要根据作物实际情况, 研究摸索, 灵活掌握, 才能获得更高的产量。

参考文献

东台市春播玉米品比试验研究 篇7

1 试验材料

供试品种10个,分别为苏玉23、苏玉21、冀玉10号、苏玉22、苏玉30、蠡玉37、宁玉614、郑单958,以东台市玉米生产主要栽培品种蠡玉16、苏玉19作对照(见表1)。

2 试验方法

试验地安排在东台镇四灶村3组黄桂宝承包田,该田面积2 668 m2,地势中等,沙质土壤,肥力中上,前茬胡萝卜。试验小区长5 m,宽3 m,净面积15 m2。随机排列,3次重复(见表2)。

保护行同品种延伸种植。每小区种植4行(两个宽窄行),小行距0.5 m,大行距1 m,平均行距0.75 m,株距0.25 m,密度为3 733株/667 m2。4月8日播种,667 m2施用田粮牌有机无机复混肥(含氮9%、磷5%、钾6%、有机质20%)89 kg;播后用草甘膦加乙草胺封闭防草,并用地膜覆盖。4月15日起分3次破膜放苗,5月3日定苗,每穴留苗1株;6月3日(大喇叭口期前)追穗肥,667 m2施纯氮18.2 kg、磷4.5 kg、钾5.3 kg。苗期至抽雄期防治飞虱和玉米螟3次,没有使用控高药剂。拔节前用莠去津苗后除草一次,其余管理同大田。各品种8月上旬分别进入成熟期,8月17日一次性收获。收获时各小区单收、单打、晒干计实产,定点选10株进行田间记录调查和室内考种,测量株高、茎粗、穗位、叶片数、穗行数、行粒数、千粒重,并测定各品种的出籽率。

3 结果与分析

3.1 品种间株高、穗位高及抗性的差异

供试品种株高191~250 cm,最低的处理8为191 cm,最高的处理7为250 cm;穗位73~117 cm,最低的处理9为73 cm,最高的处理7为117 cm;试验地肥沃、风调雨顺,未对株高和穗位有影响(见表3)。

3.2 品种间穗部性状差异

供试品种穗长15.4~18.6 cm,最长的是处理1,最短的是处理8;每穗行数为14.0~18.4,最多的是处理3,最少的是处理9;每穗粒数为490~691;千粒重298~360 g,最多的是处理5,最小的是处理2;出籽率81.3%~87.5%,最高的是处理1,最低的是处理5(见表4)。

3.3 生育期

生育期最短的苏玉19为114 d,最长的是蠡玉16为125 d(见表5)。

3.4 实收产量

参试品种产量在523.43~67 4.26 kg/667 m2。产量最高的为处理4苏玉22,比苏玉19 (对照1)增产119.71 kg/667 m2,增产21.6%;比蠡玉16(对照2)增产39.85 kg/667 m2,增产6.3%。最低的是处理6,为蠡玉37,比对照1减产31.11 kg/667 m2,减产5.6%;比对照2减产110.97 kg/667 m2,减产17.5%(见表6)。

3.5 方差分析

方差分析结果见表7。

3.6 平均产量多重比较

由表8可以看出,处理间F=32.12>F0.01,说明参试品种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进一步多重比较可以看出,供试品种间产量结果达到极显著水平。

4 结论

春播玉米 篇8

1 影响春播玉米出苗率的因素

1.1 影响春播玉米出苗率的外在因素

1.1.1 温、湿度对春播玉米出苗率的影响

在温度上, 玉米种子萌发适宜25℃~30℃, 低于20℃时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都较低, 萌发减缓, 幼苗生长受阻。辽西地区早春气温较低, 地温回升缓慢, 玉米播种后常遇低温, 种子在吸胀期可能遭受冷害。低温对种子发芽影响很大, 轻者导致发芽率降低, 延缓出苗时间, 重者使种子完全丧失活力, 造成缺苗断垄。在湿度上, 辽西地区是雨养农区, 春季大风少雨, 土壤墒情差, 种子吸水不充分也是影响春播玉米出苗率又一重要因素。

1.1.2 土壤条件及播种质量对春播玉米出苗率的影响

首先是土壤条件, 玉米栽培虽需8年轮作, 但受种植结构的制约, 我区玉米常连年栽培, 轮作倒茬困难, 加之化肥施用量加大, 有机肥逐年减少, 造成土壤溶液盐分过高, 渗透压高, 种子难于吸水萌发。其次是播种质量, 耕作粗放, 坷垃多, 土壤透风跑墒, 水分不足, 播下的种子不能与土壤密切接触。另外, 播种深浅不一, 太浅种子落在干土上;太深, 幼芽顶土困难。

1.1.3 病虫害及药害、肥害等对春播玉米出苗率的影响

病虫害如地下害虫蝼蛄、蛴螬、地针虫等春季随地温的升高, 活跃性增强, 可在土中取食种子, 咬断幼芽, 造成缺苗断垄。有的甚至苗高10多厘米, 还会咬断幼茎。出苗后在高温低湿的情况下不抗病的品种易受病菌侵袭而发病死苗。另外, 种衣剂浓度过大或拌种不均、除草剂浓度过大都会造成药害。播种时施肥过多或不均、种肥未隔离都会烧坏幼芽造成缺苗。

1.2 影响春播玉米出苗率内在种质因素

1.2.1 种子本身遗传特性的因素

种子自身受遗传因素的限制, 芽鞘长短、芽势强弱、种皮薄厚都会影响出苗。因此, 购买种子时首先搞清品种的特性, 掌握适宜的播种深度以避免出苗率低的结果。

1.2.2 种子本身质量因素

目前种子良繁体系尚不够完整, 建昌种子市场每年销售的玉米品种200多个, 品种多、杂、乱现象突出, 不合格的玉米种子仍占有较大比例, 部分农民贪图便宜, 从小商贩或非正规种子经营部门低价购买劣质种子, 芽率不高、芽势不强。

2 应对措施

2.1 适时抢墒播种, 充分利用返浆水

据辽西地区气候特点, 秋收后要及时整地翻地, 灭茬保墒。春季多风少雨, 气温回升较快, 蒸发量大, 对土壤保墒不利, 此时要充分利用返浆水, 抢墒播种保全苗。当气温稳定通过7℃~10℃, 10 cm地温稳定在10℃以上时时即可播种。适时早播, 有利于抢墒抓苗, 保全苗是实现高产的前提。我县早播时间为4月15~25日之间, 最佳时间为4月20日。玉米种子在10℃~12℃的温度下发芽较快而且整齐, 作为开始播种的最低温度指标。但忌过早播种, 有的地方过早播种, 土温低、气温尚未稳定, 从播种到出苗往往需要20 d, 其间如遇阴雨或寒潮, 常造成出苗不齐或种子霉烂。

2.2 精细整地提高播种质量

秋季“蓄水”保春耕据。据辽西地区气候特点, 秋收后要及时整地翻地, 灭茬保墒。秋后灭茬整地方式土壤含水量要大于刨茬, 刨茬大于留茬, 春季播种要精耕细做, 耙平整细, 均匀一致。播种深度一般以5~6 cm为宜;在熵情较好的黏土应适当浅播, 以4~5 cm为宜;疏松的砂质壤土, 应当适当深播, 以6~8cm为宜。如土壤水分较大, 适宜浅播;土干则应适当深播。干旱时要重镇压;而土壤水分过多时, 则不要镇压。

2.3 提高种子质量推广种子包衣

上一篇:电视节目IP开发现状下一篇:工程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