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春播玉米种植技术

2024-06-03

北方春播玉米种植技术(精选3篇)

北方春播玉米种植技术 篇1

马铃薯, 又称洋芋、土豆, 既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 也是一种具有高度营养价值的蔬菜类作物, 其存在价值与影响力是不容忽视的[1]。马铃薯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 且栽种方式相对简单, 且产量较高, 进而导致北方地区的种植范围较广。在马铃薯中, 含有大量的矿物质、蛋白质与维生素, 还可入药, 可见, 其食用价值是不可估量的。为了提高马铃薯的质量与产量, 以北方春播为例, 对马铃薯的栽培方法进行研究, 旨在促进北方马铃薯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1 科学整地

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 为了提高马铃薯的质量与产量, 应对种植区域的土壤进行合理性设计, 以沙壤土为主[2], 此类土壤的土质较为松软, 且整个土壤系统具有很强的透气性与透水性。在此土壤条件下进行施肥时, 能大大增强肥料的吸收效果, 利于马铃薯的健康成长。马铃薯主要以块根作为果实, 需要对土地进行深耕, 利于后续的操作。

2 施入基肥

对于马铃薯而言, 基肥施入很是关键, 其决定着马铃薯的长势与产量。在施肥上, 种植户应强化对有机肥料的应用, 通过有机肥料, 能为马铃薯提供生长所需的多种养料, 施入多种无公害的肥料, 能及时为马铃薯提供所需的营养, 还能对土壤的物理结构予以改善。施入的有机肥, 可以是经过腐熟后的农家肥, 施入量应控制在78t/hm2左右, 同时, 还要加入750kg/hm2的过磷酸钙, 600.0kg/hm2的硫酸钾, 180.0kg/hm2的尿素。

3 催芽处理

开展春播时, 应保证种薯的量控制在1 900.0kg/hm2左右。选择种薯时, 必须保证种薯表皮光滑、无冻疮、颜色光亮、无病虫害等, 将优质的薯块作为种薯[3]。播前, 应及时进行催芽处理, 及时将病薯予以淘汰, 只有保证优质的种薯, 才能提高发芽的速度, 还能保证出苗的整齐度, 能达到早结薯、发棵早的目的, 进而实现高产、丰产的效果。在北方地区, 大都是采取室内催芽的方法, 设置催芽沟, 沟渠位置应选择在背风向阳的区域, 催芽沟的规格应控制在深度50.0cm, 宽度1.2m左右, 依照室内催芽方式来对切块进行合理的摆放, 并在催芽沟上搭建一个重要的小拱棚, 旨在达到提高温度的目的。每天下午5点将草苫盖上, 以达到保温的效果, 早上8点及时将草苫揭开, 进而达到提高温度的目的。在切块时, 保证切块量控制在50块/kg, 24.0g/块, 保证切块的大小一致, 且要保证每块都要有芽眼。切块所用的刀具应使用酒精或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浸泡与消毒处理。切口位置要与芽眼离得近, 旨在刺激发芽, 能达到早发芽的效果。

4 播种

播种时, 必须将种子撒播在与土壤表层距离12.0cm的位置, 保证土壤内部的温度控制在9℃之间。开展春播时, 出苗时, 要避免发生霜冻情况, 根据终霜日来推出适播期, 通常是终霜日向前推25天左右。在北方地区, 播种的时间为4月中旬开始。根据薯块的实际情况来安排播种季节, 保证薯块的形成期应处在块茎膨胀与形成的关键时期, 气温控制在22℃左右, 保证日照小时数低于14h, 并伴随着一定的降雨。若该区域属于多雨地带, 应开展小整薯播种, 应禁止发生在烂薯出现在田间的情况, 这样会造成减产的情况。

5 田间管理

开展马铃薯的田间管理工作, 应始终遵循一个“早”字, 是提高马铃薯产量与质量的重要前提。开展田间管理工作, 前期要及时开展中耕操作, 以达到除草、追肥、培土的效果, 后期还要做好排灌工作, 旨在防止病虫害的发生。若马铃薯齐苗后出现杂草, 应采取人工除草的方式。在追肥时, 应遵循“宜早不宜晚”的原则, 苗出齐到八成后, 应开展首次追肥, 施入700kg/hm2的碳酸氢铵, 追肥完成后, 要及时进行灌水操作, 待到现蕾期要及时开展浇水与培土操作。

6 病害防治

对于马铃薯而言, 威胁马铃薯生长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病害问题。在马铃薯种植过程中, 常见的病害有病毒并、早疫病与晚疫病。病毒病主要存在于块根块茎位置, 尽管种苗带病率不高, 但仍旧存在一定的病害风险。早疫病主要发生在植株的逆境期, 主要是由于肥料缺乏、营养不足、氮肥缺乏、温度过高等因素所致。面对此项问题, 待到封垄后, 植株长到稳定期, 应及时喷施百菌清75%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 10天/次。若在田间出现早疫病, 要喷施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每周一次, 持续三次。而晚疫病会根据外部气候与地区的不同, 产生不同的症状, 通常表现为暗绿色的圆形浸水性小斑点, 主要出现在最底部的叶片, 或者常常出现在叶缘或叶尖位置, 进而会逐渐扩撒到整个叶面。此病害的防治措施为:前期应科学选择种子, 保证种子的健康度, 对种薯进行单存、单收与单藏;还要对天气进行监控, 特别是8月份, 旨在达到预防病害发生的目的。

7 结语

综上所述, 对于马铃薯而言, 栽培技术非常关键, 其决定着马铃薯的生长质量与产量, 对农民的经济效益影响很大, 由此可见, 制定科学的马铃薯栽培技术方案很是关键。为此, 本文以马铃薯春播为前提, 对其种植方法进行研究, 发现马铃薯春播种植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 其中涉及到的要素较多, 做好每项参数的合理化控制, 做好马铃薯品种选择、科学整地、适时播种、田间管理等一系列的工作, 是提高马铃薯产量与质量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吕淑芝.北方春播马铃薯种植技术及病害防治[J].农民致富之友, 2016, (9) :97.

[2]韩永玲.大通县春播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14, (19) :81-82.

[3]车文利, 庞国新, 阚玉文, 等.春播马铃薯与夏播青贮玉米两种两收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村科技, 2014, (22) :12-13.

春播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篇2

1.1 品种选择

目前种子市场的开放度较过去大了许多, 大小公司鱼龙混杂, 品种也是花样众多、杂乱, 这样就造成了农户在品种选择上的困难, 杂乱的品种让农户很难选择到适合当地自然条件的品种, 只能是试种再观察种植效果, 很难选到抗性好、生育期适合、安全成熟性佳的品种, 加上一些不良商家换名售种, 更增加了农户对种子的选择难度。

1.2 种植密度

由于种植习惯的影响, 多数农户对密植的种植方式还不能完全接受, 即便选择了耐密品种, 依然是保留高秆大穗稀植的种植习惯, 造成种植密度偏低, 这样的生产方式, 严重地影响了玉米的产量。

1.3 玉米倒伏

倒伏是玉米种植过程中始终要克服的一个重要问题, 通常是通过品种选择、栽培技术改良、降低种植密度等手段来避免, 玉米的倒伏在各个生长时期均可能发生, 无论哪个时期发生, 都会对玉米的产量产生直接的影响。

1.4 早衰及病害

玉米早衰和病虫害以及杂草危害都会对玉米的产量产生影响, 气候条件、品种抗性以及栽培措施的不完善是早衰产生的主要原因, 粗放式的管理和病虫害及杂草过旺也会使玉米产生早衰, 早衰一旦产生, 玉米的产量及品质就不会得到保证。玉米的病虫害较多, 严重却得不到有效防治势必会造成玉米的减产。

1.5 施肥不合理

当前的玉米生产方式, 由于机械化耕种, 加之农户畜禽养殖数量的减少, 造成农家肥的数量十分有限, 所以大面积的耕地很少有农家肥的施用, 或是根本就有用农家肥, 只依靠化肥来维持和保持产量, 这样就造成耕地地力的逐年减弱, 而且在化肥的应用上, 也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 不缺的补的过多, 缺的却得不到补充, 测土培肥采用的很少。

2 玉米的高产技术要点

玉米的种植是个系统的生产工程, 需要抓好每个生产环节, 细节决定成败, 只有每个环节都完成的到位, 才能取得理想的产量, 优良的品质。在抓好营养补充、水分管理、中耕管理等环节的基础上, 合理密植是增产十分明显的措施。合理密植就是在完成品种的选择、种植形式、施肥技术和病虫害的综合防治等方面的同时, 提高玉米的种植密度来达到玉米高产的目的。

2.1 选择玉米密植品种

选择品种时除了要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水肥等条件选择适合的品种外, 还要着重考虑选用的品种是不是耐密品种, 只有植株的数量达到一定规模, 才能取得高产, 所以耐密品种的选择是十分关键的因素。

2.2 土壤质量

在当前地力普遍较差的情况下, 要想取得高产, 必须要改变土壤的质量, 增施有机肥, 通过加工腐熟的禽畜粪以及农作物的秸秆来制作有机肥料, 这样能逐步改善土壤的质量, 补充土壤缺失的一些微量元素, 培肥地力, 整体上改善作物的生长环境, 促高产。

2.3 耕作方式改良

玉米耕作历史悠久, 但过去一直以来, 由于地力情况, 品种情况的影响, 多数都是以宽行远距为主要的种植方式, 宽行远距固然能增能、光照及通风, 有利于单株的增重, 但单位面积上的植株数量就会不足, 从而总体上的产量也不会增加, 如果植株过密, 由于植株根系的分布和地面上的植株都会互相产生影响, 营养的分配相对都要减少, 这样单株的产量就会减少, 如何平衡这之间的关系, 取得总体产量的增加, 是现代农业生产中值得研究的课题。现在由于化肥如微肥的使用, 能够充足满足玉米的生长营养所需, 而在种植方式上, 也有很多地方值得探索, 比如由原来的同等宽行改为宽窄行交替, 采用密植品种适当增加单位面积上的植株数量。再有采用深松技术, 利用现代大型农机具, 在前茬作物采收后, 及时进行深松作业, 由原来的只翻耕15~20cm, 增加到30~35cm, 用重耙进行细耙, 把土壤耙透耙碎, 播前起高垄等方式, 都对玉米增产有很好的效果。

2.4 播种时间选择

播种时间的早晚也会对玉米的产量产生直接的影响, 过早, 地温太低, 易烂种, 出苗不全;过晚, 后期玉米没有完全成熟, 植株贪青, 籽粒不易脱水。所以, 要选择适宜的播种时间, 东北地区一般在4月下旬到5月上旬之间播种为宜, 但由于近年春来晚, 秋天也相应推后, 基本没怎么过春天就到夏天了, 温度陡升就在几天之间, 所以一般要晚几天播种, 秋收原来都在国庆节期间, 近几年气温变化, 一般秋收都可延后到10月中旬, 时间掌握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情况来定。

2.5 种植密度确定

品种地力不同, 密度也要相对调整, 平展型玉米以3400株/667m2左右为宜, 紧凑型玉米可以达到4000株/667m2, 如果地力情况上佳, 当地雨水情况每年都很稳定, 要夺高产, 必须进行适当的密植, 可以提高到5000株/667m2, 或是更高一些。只有增加密度, 才能有高产的植株群体, 这是夺高产的先决条件。

2.6 科学施肥和防病虫草害

要在测土配方施肥的基础上进行有效施肥, 当前有很多农户施肥方面很盲目, 只是凭感觉来施肥, 这样不仅收不到很好的增效果, 反而造成了浪费, 所以在施之前应请技术人员对当地的土壤进行测量, 以数据来说话, 缺啥补啥, 有的放矢, 避免施肥过量和施肥不足。

玉米病虫害很多, 如不加以防治会造成很严重的损失, 甚至绝收, 玉米病虫害要以预防为主, 防治为辅, 早发现早防治, 把病虫害消灭在萌芽中, 做到未雨绸缪, 采用农业、生物、化学等方法全方位, 多角度的立体防治方式, 确保玉米的稳产高产。玉米杂草对玉米的生长影响也是不容小视的, 可以通过中耕、化学药剂、人工的方式清除, 特别是幼苗期的一些田间大草, 必须要及时除去, 为玉米的生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摘要:东北地区是玉米的主要产区, 由于东北的气候特点, 玉米的种植一般都是一年一季, 春天播种, 秋天收获, 整个生长旺期基本都在夏天, 具有生育期长, 光照充分的特点, 但由于生长区土壤条件的差异, 在品种选择、水肥管理、耕作方式上都有所区别, 所以产量上也有相当大的差异, 本文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 提出玉米高产的一些技术要点。

北方春播玉米种植技术 篇3

1.1 春播玉米地膜覆盖种植的优势。

地膜玉米一般比常规玉米增产30%左右, 地膜覆盖后可以提高地温;防止水分蒸发, 提高土壤保水性;增加近地面的光照;可以保持土壤结构的疏松, 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提高肥料利用率, 减少土壤养分向大气流动释放;有利于除草。

1.2 春播玉米地膜覆盖应注意的问题。

选购地膜是应注意膜的耐拉强度, 选育正规厂家生产的合格地膜, 如山西运城迎太塑料厂, 不要贪廉价而用再生膜而影响使用效果, 并给生产过程带来不便;整地一定要细, 一定要平整, 尽可能使地膜与地面无缝隙贴紧, 才能达到较好的除草效果;注意听天气预报, 以防大风吹裂地膜, 烧伤玉米苗、冻坏玉米苗、防玉米粗缩病, 春播玉米比夏播玉米易感染粗缩病, 一旦染病, 可大幅度减产。解决办法是:用内吸性药剂拌种或苗期喷内吸性杀虫剂;防治红蜘蛛危害。

2 春播玉米地膜覆盖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2.1 选好地块并进行整理。

地块选择。选择土壤有机质>12g/kg、碱解氮>75mg/kg、速效磷>8mg/kg、速效钾>200mg/kg, 且土壤含盐量<0.2%的中上等肥力土壤, 茬口一般选择小麦、油葵、瓜菜、苜蓿、绿肥等, 而甜菜茬口不易种植玉米。

整理好土地。土壤质量应达到“墒、平、松、碎、齐、净”六字标准。“墒”即播前土壤应有充足的底墒 (土壤持水量60%~70%) ;“平”即土地要整;“松”即表土疏松、无中层板结且上虚下实;“碎”即无大坷垃, 土壤细、面;“齐”即地头、地边、地角无漏耕漏耙;“净”即地面无残膜、残根、残秆等。开春后对已秋翻冬浇的地块, 早春应及时耙耱、保墒。未施肥的地块, 可在早春开沟施肥, 然后耙耱保墒播种, 若秋季只耕未冬灌地, 则开春后应及早灌水, 保墒后耙耱保墒播种, 切不可过早抢墒播种, 以免烂种或缺墒干籽影响出苗。

2.2 积极采用一膜两用技术。

一膜两用技术是利用上年地膜保护完整的玉米田继续进行种植的技术, 它不仅能起到冬春季保墒增墒作用, 有利于春播, 还能减少耕作, 降低生产成本。榆中县试验玉米全膜覆盖一膜两用免耕栽培, 只要合理追肥, 产量与新膜覆盖的差异并不明显, 但直接节约了农膜和劳力投入, 效益显著。其技术要点如下:

冬季保护地膜:在玉米收获后砍倒秸秆, 全部或留一半铺在地膜上保护地膜, 使地膜在整个漫长的冬季不受破坏, 注意冬季不要让牲畜吃秸杆而损坏地膜。

春季清除秸杆:播前一周左右将玉米秸杆运出, 扫净残留茎叶, 用细土封住地膜破损处。

选用良种:选用适应当地自然环境条件、抗旱、丰产的优良品种, 海拔2000米以下宜选用中、晚熟品种, 海拔2000米以上选用中早熟品种, 选用包衣种子。

2.3 播种:

(1) 播种时间:当地温稳定通过≥10℃时播种, 一般是4月中下旬。 (2) 种植密度:肥力较高的旱川地、沟坝地、梯田地, 株距35~40厘米, 肥力较低的旱坡地株距40~45厘米。 (3) 播种方式:在适宜的播种时间内, 用玉米点播器错开上年播种孔打孔点播, 出苗后, 放苗封口。

2.4 田间管理: (1) 苗期管理:重点是保全苗, 促壮苗。

3 加强早播管理, 防止土壤水分消耗

3.1 玉米地膜覆盖栽培的适宜播期。

主要根据温度和土壤墒情来确定。玉米种子能够在10~12℃条件下正常发芽, 可作为确定播期的依据。地膜覆盖后可使膜内5~10厘米深处地温提高2~3℃, 因此当表土层地温稳定在8~9℃时即可播种。土壤水分要求达到田间持水量的60%~70%。

3.2 地膜覆盖玉米适时早播, 具有三大好处:

一是增加营养物质的积累。适当延长营养生长期, 积累更多的营养物质, 给果穗充分发育创造良好的条件, 使种子充实饱满, 提早成熟。二是增强植株抗倒伏能力。覆盖地膜后适期早播地温比气温高, 有利于幼苗根系生长, 人土深, 分布广, 茎秆的机械组织发达。三是避免或减轻地下害虫为害。适时早播, 在地下害虫发生前玉米已发芽出苗, 可避免因地老虎造成缺苗, 还可避开中后期因玉米螟为害茎秆和雌雄穗导致减产。

4 做好田间管理

4.1 经常检查地膜。

及时放苗。单种玉米待玉米苗基本出齐时, 及时开口放苗。苗放出膜后, 应随时用细湿土加适量的草木灰混合把放苗口封严。带田玉米因播种较迟, 应抢时 (早晨、下午) 放苗, 以防烫苗;打杈除蘖。一般玉米出苗20天左右就分蘖, 应随时检查, 发现分蘖及时除掉, 以保证玉米正常生长发育;合理灌水、追肥。单种玉米, 一般全生育期灌水4~5次, 每次亩灌水量60~70立方米。一般每隔20~25天灌一次水。结合灌水在拔节期和大喇叭口期追肥。离玉米植株10厘米的地方, 分别亩穴施 (或沟施) 硝铵16~18公斤, 每亩用硫酸锌100~150克, 兑水50公斤叶面喷施1~2次;喷施磷酸二氢两次, 每次用量100~150克, 兑水50公斤。并在抽雄后至授粉前, 酌情追施攻粒肥12公斤左右;喷施玉米健壮素。一般在玉米大喇叭口末期即抽雄前5~7天, 田间群体个别早发株的雄穗已露出时即可进行, 每亩喷施25~30毫升, 兑水30公斤, 随配随用。使植株矮健, 达到抗倒、稳产、高产的目的。防治病虫。每亩用抗蚜威10克兑水50公斤, 防治玉米蚜虫;用20%的三氯杀螨醇100~150克, 兑水50公斤, 防治玉米红蜘蛛;用15%粉锈宁50克, 兑水40~50公斤, 田间喷雾防治玉米锈病。

4.2 做好苗期管理。

首先, 中耙除草。播种后遇雨, 应及时耙地破板结。若土壤未进行除草剂处理, 田间稗草、灰藜等密生杂草较多时, 可用中耕器进行耙地和中耕, 及时铲除杂草。中耕除能消除杂草外, 还具有增加地温、保墒、改善土壤通气状况的作用。中耕次数视杂草多少及土壤板结状况而定, 一般在头水前机械中耕2~3次, 人工株行间松土锄草1~2次, 第1次中耕浅些, 以7~8cm为宜, 以后逐渐加深。做到不铲苗、不理苗、不拉膜、不拉沟、不留隔墙、不起大土块, 达到行间平、松、碎的质量要求。其次, 及时定苗。足够的株数和适宜的密度, 是玉米丰产的重要保证。若过密, 则植株间对土壤养分、水分的竞争以及植株之间相互遮光, 影响光合产物的积累, 造成玉米植株纤细、穗小、空秆率增加, 进而减产;若过稀, 则因不能充分利用水分、养分及光照, 造成单位面积光合产物减少, 同样不能获得理想的产量。当玉米2~3片叶时应及时定苗, 缺苗处可留双株, 去弱留壮, 去小留大, 去病留健, 被剔除的苗要连根拔除, 以免后发, 做到留苗均匀。

5 结束语

上一篇:脊髓损伤性截瘫护理下一篇:尊重教育结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