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水稻栽培技术论文

2024-11-02

北方水稻栽培技术论文(共10篇)

北方水稻栽培技术论文 篇1

现有的技术对于北方水稻的栽培有很大的帮助, 但是随着粮食需求的增大, 对外贸易频繁往来, 东北地区经济复兴, 都要求作为黑土地最多的北方应该大力发展农业, 建立更多像北大荒这样的企业, 开设更多的联队进行水稻种植, 这已经是北方各省有关部门探讨和正在实践的课题。

1 北方水稻种植现状

1.1 北方水稻种植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天气等的原因, 北方种植水稻不能像南方一样每年几茬庄稼, 北方水稻基本都是一年种植一次, 而且水资源不是相当丰富, 但是精耕细作也保障了北方水稻的质量。问题不光是此一点, 其次, 北方水稻与南方水稻有所不同, 需要建立新的资料库和新的方式进行大规模生产;第三, 北方水稻种植的大部分地区还是个人种植, 农场建设不够完善;第四, 需要预防病虫害, 在田间注意杂草处理;第五, 化肥选择和种子选择;第六, 种植时的方法;第七, 由于技术原因, 从培育、栽种、收割等一系列流程上缺乏效率;前六中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 而水稻栽培上一直都是科技攻破的关键, 因为如果栽培不正确, 就无法提高产量。

1.2 水稻栽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现今北方种植的水稻品种一般都已经固定, 都是由种子公司和当地相关部门建议购买和提供的, 所以对于水稻的喜好, 种植和收获时期每位农户和生产队都了解。但是在栽培技术上, 北方的发展还是比较缓慢, 从振兴东北到现在, 栽培技术有关的设施都还没有得到完善, 例如水稻育种, 水稻栽培, 化肥实施, 集约化生产。国家已经在很多地区开设研究所, 在部分地区已经引进先进技术, 但我们知道, 我们有很多地区比不上南方地区的生产, 和国外先进水稻栽培基地的生产, 所以我们应当竭尽全力, 解决我国内部人口粮食需求和对外出口粮食等问题[1]。

2 北方水稻种植栽培技术优化

2.1 在设备上的技术优化

很多生产队和重点农业生产地区已经采用了温室控制, 大棚育种, 控温监测等, 通过震动等方式保障育种的优质, 再由各地区农户取走进行种植;而北方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河流比较集中, 而农业地区比较广泛, 所以首先就是机器节水, 而不是大规模采用地下水, 要进行合理灌溉, 现在比较广泛的灌溉方式已经取代了直接大水灌入, 但是仍然没有滴管那样节约, 没有计算机进行监测控制, 当然中国在未来可能会实现这种高科技种植技术;其次, 在设备上的普及程度并不广泛, 很多重点地区的先进设备也比较少, 并在不断的创新改革过程中, 所以很多农户不能将整齐插秧, 很容易造成倒伏, 难除杂草, 水田不通风造成根部腐烂等现象;再者, 在化肥农药喷洒上, 无法按照植物需求泼洒, 全部都是人工进行喷洒, 设备较老, 而且农药味道很大, 危害也比较大, 喷多喷少可能会造成早熟晚熟现象, 不符合植物的生长规律。随着今后的土地改良, 大生产化推进, 集约化普及, 农业上的补贴加大, 想必北方的水稻种植必会再创收获新高, 稳居国家前列。

2.2 在种植上的技术优化

从东北地区传统水稻的短期生育品种, 到塑料薄膜保温育苗技术在生产中大面积应用, 再到开始大面积推广旱育秧技术, 再到水稻无纺布覆盖保温育秧新技术开始兴起的东北水稻育种发展历程, 证明了北方对农业改革的信息, 和技术优化的信息, 现在基本解决了育苗难, 立枯病等问题, 在节约育秧成本、易培育壮秧、增加收入、减少环境污染等方面有着很大优势;从移栽技术上, 插秧机的出现也帮助节约了人工成本, 现在北方大多使用水稻大垄双行栽培技术, 有效地解决了水稻株行距较小, 导致封垄早、田间通风透光不良、水稻早衰、干物质积累受阻等问题, 从而提高水稻光能利用率, 充分发挥边际效应, 表现出较强的增产增效潜力[2]。

3 北方水稻栽培技术的发展方向

对于现在北方水稻种植推广的就是设备优化, 也就是科技水平的提高, 机械化生产是北方水稻生产在未来最先实现的, 栽培技术也会由于机械化变得更加便捷高效, 与其相关的水稻技术也会得到很到的研发, 并且将会促进北方水稻标、精插、稳发、早搁、优中、强后等轻简化, 机械化栽培新技术的应用, 扣水稻、优质、无公害、高效、产业化标准进行水稻栽培, 为栽培技术的轻简化、机械化、优质化、清洁化、精确化、标准化作出更大的贡献。

4 结论

通过技术的革新, 北方水稻的种植一定会更加高产, 更加美味, 通过和一些其他有关的水稻研究机构的合作, 想必水稻的栽培将会成为一个流程, 从而更加容易进行水稻栽培, 更多的科技会运用到北方水稻栽培上, 虽然还不能达到高水平农业种植地区的科技水平, 但技术在革新, 农业在“与时俱进”。

摘要:北方水稻的栽培有很多优势, 但由于土壤天气等的限制也有很多不利因素, 如今北方土地都经过了一定改良并成为水稻栽培的优质土壤, 有些地区的水稻因其优质也享誉全国, 要想维持这样的美誉就必须不断的进行栽培技术的总结和创新, 通过科技的投入不断进步, 让水稻在北方更易种植。

关键词:北方水稻,栽培要点,科学化

参考文献

[1]吴吉人.陈光华.北方农垦稻作新技术[J]东北大学出版社2010.

[2]孙朋立, 王淑杰.浅谈优质水稻栽培技术.2008.

促进北方水稻高产的强化栽培技术 篇2

水稻强化栽培的基本特点是:为了使稻株产量更高,每株必须有更多的分蘖、更多的有效穗数,使得每穗都有更多的粒数、更饱满的籽粒。为使水稻的上部分生长良好,地下部分必须要有强大的根系。水稻强化栽培体系就是根据水稻的生长特性,通过强化栽培技术措施,来强化稻株个体的生长化境,达到强根促蘖的作用。通过充分挖掘水稻个体的生长潜力,达到和获得大幅度提高产量的目的。

水稻强化栽培的关键技术

水稻强化栽培的关键技术有:

一、培育壮秧,中小苗移栽

根据品种特性和当地生态条件进行适时播种(早扣棚稍晚播种)。苗床最好施用农家肥,每平米大约施用2斤。平铺的每平米播籽4两(湿籽),钵盘每孔3-4粒,大孔钵(288孔)每孔3—5粒。注意一定要用催好芽的种子。播种前,要用适乐时(一种新型种子处理剂)拌种包衣,闷48小时后播种。闷种时,温度控制在10℃下,以免稻芽长长。当种苗出齐立针期时,开始通风炼苗,温度控制在30℃左右。种苗一般在28-32天(3叶一心—4叶)时,及时移栽。移栽时要保证根系不干(最好用金满利浸根一次)。要浅栽,直立,以减少根系损伤。

二、大钵稀植

大钵稀植有利于根系和冠层发展,避免引起根系的竞争。一般要求密度为35×20厘米、40×20厘米、30×25厘米、35×30厘米和50×20×25厘米(大垅双行),土壤条件好的地块,行株距可以适当加大些。

三、好气灌溉

移栽要浅水。返青期保持足够的水层,以后可以采取浅水灌溉,即自然落干后再灌水。如果这个期间下雨能满足水分要求,也可不必灌水。在水稻营养生长期可采用湿 3-5天、干3-5天的方法(但不能干烈),即干干湿湿灌溉法。保证土壤通性,便于根系生长。生殖生长阶段,要注意保持浅水薄层。此外,水分管理措施还要根据土壤类型和其它情况以及因素而定。

四、精确施肥

适量施用氮肥,增加钾肥用量,重视有机肥的投入。一般要求每667平方米施用有机肥1吨,全部作基肥。根据品种特性不同、地域不同和其它因素不同略有增减,大约每公顷施纯氮330—400斤,比例为基肥30%、蘖肥25%,保蘖肥25%、穗肥15%、粒肥5%,花后以叶面肥为主。

五、综合防治

北方水稻种植技术浅谈 篇3

关键词:北方水稻种植,种植技术,机械化种植

我国是人口大国,水稻的产量是我国粮食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于水稻的种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提高水稻种植对增加我国的粮食产量有着突出的作用,2011年我国新增的利用机械插稻种植的水稻达到,160hm2。到2011年止,我国的水稻种植总面积有700万hm2,利用水稻机直播与机移栽种植的水稻种植面积增加25%。

1 水稻种植技术发展的现状

我国的水稻种植发展速度平缓,水稻的栽植主要是依靠人工插秧的种稻方式,但是由于水稻的生产工艺比较落后,加上艰苦的作业条件,种植的难度与强度也很大,所以,水稻的生产率很低,不能满足人们的大量需求。

2 我国北方水稻种植技术分类

2.1 水稻直播种植技术

在北方的水稻种植中,将水稻的直播环节直接省去了育秧的步骤,这种直播技术不仅能够节约成本,还大大减少了人工及时间的浪费。随着机械化程度的加强,水稻的种植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因此,水稻的直播技术得到了很大的推广,也获得了充分的发展。在水稻的机械直播技术中,大多数都是采用了水稻点播、散播、条播等播种方式。在水稻机械化程度的提高,水稻的种植效率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同时水稻的成活率也有很大的提升。但直播的播种方式,就会造成苗间的间隙存在不容易控制的局势,当有的苗没有成活时,还需要进行补苗。

2.2 水稻抛秧种植技术

与人工抛秧种植形式相比,机械抛秧有很多优势:抛植种植方式使水稻的种植入土较浅,利于水稻的返青程度,并且能够促进水稻的生长速度;抛植技术还能促进水稻的发根能力,由于水稻的浅层根分布范围广,根伸展的幅度大,吸收能力强,就会提高叶的生长速度。同时,抛植也存在缺点:当出现大风大雨等恶劣天气条件时,会严重影响对抛栽质量;抛植对秧苗的分布不易把握,容易形成水稻苗不能充分吸收营养、获取光照等,进而影响生长速度。

2.3 水稻插播种植技术

水稻的机械插秧种植技术是在人工插秧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水稻种植技术,它在水稻的种植中是最受欢迎的。由于机械插秧是模仿人工插秧的发展难度较大,要想短期内掌握这种先进的技术对于我国的发展现状而言难度较高。机械插秧有很多优点:比如秧苗成活率高,种植株距合理,利于水稻的营养吸收,增加光照的吸收等。同时,水稻插秧种植的成本较高,对机械的作业能力要求极高,所以机械插秧的推广速度缓慢,不利于大范围作业使用;机械插秧技术的规模化程度低,不符合我国小而杂的水稻种植现状,想要提高水稻的作业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改善。

2.4 水稻摆秧种植技术

水稻摆秧种植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水稻种植技术,目前发展的前景很广,但是还没发展到更深层的种植技术。机械摆秧就是在钵体苗水稻的育秧的基础上,按照独特的工作原理将水稻钵体苗在株距和行距一定的情况下栽入水田之中。机械摆秧技术不仅解决了“有序”和“成本”的矛盾,还在水稻种植中成功地避免了天气条件的限制。由于水稻的摆秧技术发展不是很成熟,在很多方面并没有完善,水稻摆秧技术的生产效率不高,但成本相对较高。要想在水稻的种植中推广摆秧技术的使用力度,就要对摆秧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尽量减少水稻种植的成本,增加人们的认可度。

3 我国水稻种植技术发展的前景

水稻在我国的种植范围较广,几乎全国范围内各个地方都有水稻种植,我国的国土面积辽阔,发展水稻的机械化种植技术是很有必要的。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我国的水稻种植随着各地的气候环境等也做出了相应的改善。因此,就我国的水稻种植的发展前景来看,水稻的种植技术的推广是大有市场的。此外,水稻种植技术的发展对水稻的产量而言也是十分重要的,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的粮食来源的50%以上是水稻,新兴的水稻种植技术能够帮助水稻提高5%~10%幅度的产量。而水稻的机械化每增加1%,水稻的产量就能增加3.7亿kg的稻谷。

4 结语

到21世纪为止,水稻种植技术水平逐渐提高,北方的水稻种植技术也得到了较快发展,虽然取得了很多的成就,但是水稻种植技术的发展程度还是不足。本文在研究我国水稻种植技术发展的基础上,对水稻种植技术深入探究,希望能够为我国水稻种植技术提供帮助。因此,对于水稻的种植技术推广是一个好时机,我国的水稻发展前景十分可观。

参考文献

北方水稻栽培技术论文 篇4

与会代表首先到昌邑区考察了我省水稻病虫害生物防治、物理防治技术及“有机”、“绿色”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等绿色防控技术示范现场,昌邑区农技推广中心陈奉站长对我省稻田性诱剂诱捕技术、赤眼蜂防治技术、生物农药防治技术等示范区的情况做了现场演示和详细介绍,同时考察了我省绿色防控示范区的成功典范——“东福米业”的稻田养鸭、稻田养鱼、稻田养蟹、苏云金杆菌防治稻瘟病、昆虫信息素等除草除虫技术。与会的专家、领导对我省绿色防控技术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各省代表也纷纷表示,将效仿我省绿色防控模式,开展绿色防控工作。

下午,举行了北方稻区水稻绿色防控技术交流会,会议由全国农技推广中心郭荣研究员主持,省农业总站靳锋云站长代表我省致贺辞,并对我省的自然情况、农业生产情况、农作物病虫草鼠害发生防治及采取的措施和经验情况以及病虫害绿色防控情况做了简单的介绍。

我省有关植保专家介绍了北方稻区利用赤眼蜂、昆虫性信息素、微生物农药防治螟虫、稻瘟病等病虫害技术。华南农业大学黄寿山教授做了关于“利用赤眼蜂防治水稻螟虫的应用技术及其前景”的报告,黄教授高度赞扬了我省近几年绿色防控工作,特别是应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技术推广工作,被其称为“世界第一,全世界领先”。温州医学院杜永均教授做了“水稻螟虫的性诱测报与防治技术”的报告,湖南王金辉研究员做了“湖南省农作物病虫绿色防控技术应用效果及评价”的报告,湖北省张求东研究员做了“湖北省水稻绿色防控实践”的报告。与会的各省代表交流了各省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与应用的进展和经验;相关企业做了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新技术新产品介绍。我省在大会上也进行了汇报,受到与会专家、领导、会议代表的一致好评。

最后,全国农技推广中心防治处杨普云处长对我国近期绿色防控工作进行了回顾和展望,并对下一步各省绿色防控工作做出了具体部署及建议。

浅谈北方水稻壮秧培育技术 篇5

1.1 生理素质

秧苗体内积累的干物质多, 碳氮比协调, 百株干鲜重比例高, 充实度大;秧苗体内束缚水含量高, 蒸腾量小, 保水力强, 含糖量多, 抵御不良环境能力强;移栽后缓苗快, 分蘖早且分蘖力强。

1.2 壮秧形态

由于各地气候、品种、早晚季节、土壤和育秧方法的不同, 对壮秧形态的具体要求也有不同, 但却有共同的衡量标准。总的要求是:移栽后返青快, 发根力强, 抗逆性强, 分蘖早而多, 秧龄适当。其形态特征是:a.叶片挺直健壮, 不软弱披垂;叶鞘较短, 上下两叶的叶枕距小, 茎扁平, 基部粗壮;叶色清秀, 浓淡适宜, 绿中带黄, 无病虫枯叶;b.根系发达, 粗短白根多, 无黑根及腐根;c.生长整齐, 不徒长, 不落劲, 长势旺, 带有一定的分蘖。

2 北方水稻壮秧培育技术要点

2.1 苗床选择

苗床要达到“肥、松、厚”海绵状地土的要求。肥, 就是经培肥后苗床养分充足;松, 就是苗床松软, 富有弹性, 如海绵状;厚, 就是床土土层深厚, 以利于种子根的下扎。对照上述要求, 应选择背风向阳, 土壤肥沃疏松通气的菜地或旱地做永久性苗田, 决不允许选择盐碱地和多年施用草木灰等碱性土做育苗田;如果非采用稻田做苗床不可, 一定要选用土地肥沃, 透水性好, 地势较高的高岗田。

2.2 苗床培肥

壮秧最为根本和最为关键的指标是根壮。没有活力强劲的根系作保障, 是难以培育出矮壮多蘖, 且移栽后具有强大“爆发力”的壮秧, 要培育活力强劲的根系, 就必须营造一个适宜于壮根的土壤环境, 所以苗床培肥是壮秧的前提。

2.2.1 培肥秧田

要重施底肥, 播种前3~5天, 每667m2用腐熟有机肥1500~2000kg, 磷酸二铵30kg, 硫酸钾15~20kg, 硫酸锌2kg进行旋耕, 使土壤与肥料混合均匀, 整平、起畦抬床。播种前每667m2用碳铵15~20kg作耙面肥。

2.2.2 调酸

水稻壮秧剂, 20m2秧田用壮秧剂1.5kg+7.5kg细土充分混合拌匀, 均匀撒于2~3cm深的秧田土壤中;硫磺粉调酸, 在播种前20~30天, 每m2用100g均匀混于10cm的土壤中。

2.3 做床

采用中棚育苗。一般床面长20米, 宽2.5米, 薄膜大。而高含量的乳油制品加入的有机溶剂很少, 对土壤和作物的危害很小, 所以高含量的乳油制品好。如90%乙草胺乳油 (圣斯特) 、80%去草胺乳油 (圣丁兰) 的除草效果和安全性要明显好于50%乙草胺乳油、60%丁草胺乳油。

3 种子选择和处理

3.1 备好优质种子

选用当地能安全成熟、耐肥、抗病、优质高产的优良水稻品种。新品种在推广前, 必须经过多点试验, 方可确认为在当地适合种植, 要求种子纯度高, 发芽率95%以上, 发芽势80%以上。

3.2 发芽试验

因种子成熟时干燥程度不一, 贮藏条件各异, 种子的含水量不同, 直接影响种子的发芽率。要求种子的含水量在14%以下。要做好发芽试验, 以决定取舍或确定播种量。方法是随机取有代表性的种子样品300粒, 浸足水分后, 以100粒为一组, 分3组进行试验。每组分别放在有吸水纸或湿布的小盘内, 置于温暖的炕头或恒温箱里, 保温25~30℃, 湿度要适宜, 5~6天待种子发芽出齐后测定其发芽率, 3组平均即得。4天内发芽粒数百分率为发芽势。

3.3 晒种

浸种前选晴天晒种1~2天, 每天翻动3~4次, 使其充分干燥, 水分含量达到14%左右, 才可能使催芽达到既快又齐, 同时增强种子活力, 达到提高发芽率和发芽势的目的。

3.4 选种

用盐水选种, 浓度为50千克水加7.5千克盐。可用新鲜鸡蛋测试, 鸡蛋在水中露出1元钱硬币大小即可。捞出秕粒后, 一定用清水洗2-3遍, 以防止盐害。

3.5 浸种

浸种的目的是稻谷均匀吸足发芽所需的水分, 并且药剂浸种可杀死内部的恶苗病菌以及附着在种子外部的稻瘟病、稻曲病等病菌。消毒方法可用科润20%金动力1支加20~30千克清水混匀浸20千克水稻种子, 每天搅动1~2次, 一般浸种5~7天。浸种时要尽量避免高温, 提倡低温浸种, 一般在15℃左右为宜。为保证溶液浓度均匀一致, 每天要搅动1~2次。

3.6 催芽

将浸种后的种子清洗控干后, 用40~50℃温水预热10分钟后, 将水温降至35~36℃, 马上用农膜包裹5~6层。放在周围与底层用稻草覆盖的地上保温。以后每隔8小时将种子连同盛种子的袋子一同放入35℃的温水中浸2~3分钟, 沥水后照原样保温堆放, 继续保温催芽。有条件的农户, 可以用催芽机催芽, 效果更好。

3.7 晾芽

催芽后要晾芽1~2天, 使种子温度与外界温度一致。

4 适时播种

4.1 播种适期

各栽培品种应根据其生育期的长短, 做到适时播种, 晚熟品种在4月15日前播种, 中晚熟品种在4月20日左右播种, 中熟品种在4月末之前播种。

4.2 播种数量

稀播种是培育壮秧的基础, 所以必须把握这一重要环节, 尽力压缩播种量。软盘育苗的每盘播50~60g, 隔离层育苗的每平方米播150~200g。

5 秧田管理

苗床育秧苗期一般情况下不需补水, 坚持旱育旱管, 以提高秧苗的耐旱能力, 同时要注意浇好三次水, 即播前浇足“底墒水”, 揭膜时浇好“揭膜水”, 干旱时浇好“卷叶水”。做到1~2叶期适当控水促进种子根下扎, 2~3叶期注意补水防死苗, 3~4叶期以后严格控水, 旱育培育生理壮秧。为防雨水过多, 不能实施旱育旱管, 可采用小拱棚或温室大棚严格控水旱育。抛秧稻育苗采用晴天满沟水、阴天半沟水、雨天放干水的湿润灌溉方法, 水层不超过盘面, 防止根土上抬, 形成串根。湿润育秧落谷到1叶1心期, 做到沟中留水, 保持秧板湿润, 3叶期建立水层, 实行浅水勤灌, 促进分蘖生长。

苗床施肥严格培肥后的旱育秧苗床肥量充足, 养分齐全, 速效肥含量高, 一般不需施断奶肥, 只需在3叶期后看苗适时适量追肥。一般每亩施尿素4~5公斤或浇粪水750公斤, 拔秧前1~2天施起身肥, 每亩施尿素7~8公斤。追肥应在傍晚进行, 采用先撒施, 后喷水淋浇的施肥方法。抛秧稻育苗要适量追肥, 1叶1心期施好断奶肥, 每亩施尿素3~4公斤, 抛栽前2~3天施起施肥;每亩施尿素5~6公斤。常规湿润育秧田要坚持早施断奶肥, 看苗巧施接力肥, 重施起身肥的施肥原则。断奶肥在1叶1心期, 每亩施尿素5~6公斤;接力肥在3~4叶期, 每亩施尿素3~5公斤;起身肥;在拔秧前2~3天, 每亩施尿素8~10公斤, 带肥移栽。

6 病虫害防治

秧苗期要打好以灰飞虱为主、兼治螟虫等病虫害的防治。重点把握以灰飞虱迁入秧田至一代灰飞虱成虫迁入盛期开展全程药控, 可选用持效性好的扑虱灵、锐劲特等药剂防治, 并与吡虫啉、毒死蜱、异丙威、敌敌畏等速效性强的农药混用, 以延长控制时间, 提高控制效果。秧田期要根据带毒虫量、品种抗感性, 确定用药间隔期与防治次数。对带毒灰飞虱虫量高、成虫盛发期长、品种感病的秧田, 要缩短用药间隔期, 实施全程药控, 提高灰飞虱防治效果;对带毒虫量低或品种较抗 (耐) 病的秧田, 可延长用药间隔期, 减少用药次数。结合秧田早期灰飞虱防治, 对重发区感病品种, 加菌克毒克等病毒钝化剂, 提高条纹叶枯病控制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冬梅.浅谈水稻高产栽培的施肥原则[J].广西热带农业.2010.02.

北方水稻栽培技术论文 篇6

大棚的种类基本分为木架结构:15~20m长、8~12m宽、拱高2~2.2m、边高1m, 4道梁4排桩。竹木结构:10~15m长、5~6m宽、1.5m高、边高0.6m, 三道梁三排桩。钢架结构:15~20m长、8~12m宽、拱高2~2.2m、边高1m。合金钢管结构:30~40m长、8~10m宽、高3m, 10~20m长、8~12m宽、高2m。东北地区隔寒增温育苗大棚子使用钢筋作为棚架, 可以通过调整大棚的宽度和高度来改变空间大小, 进而调整棚内温度, 有利于在棚内育苗和管理。

2 大棚建设

2.1 建棚地点

应选择背风向阳、有水源条件、排水良好、无农药残留、比较肥沃且平坦高燥的旱田, 在没有旱田的水田区, 要在水田区选择浆轻的高地, 建成高台集中秧田, 高台的高度为50cm左右, 同时要挖出排水沟, 保障排水通畅。

2.2 建设标准

每个大棚要求标准棚长30m、宽6.5m、高2.2m、面积195m2。棚向为南北走向。

钢骨架大棚长度和宽度要根据本田面积来确定, 高度为1.8~2.2m, 棚架入土的深度要根据本田土质来确定, 多数在30~50cm之间, 下部裙围高80~100cm之间, 整个农膜要平铺在大棚上部。棚架间的距离要根据土质疏松情况, 风力大小来定, 在1.5~3m之间。在大棚的西侧要建防风栅栏。

2.3 隔寒增温床

设置于秋季上冻前, 固定的育苗地最好秋季翻 (旋) 耙, 棚内放盘的置床要整齐一致, 铺上比较厚的颜料膜, 数量在7道或8道, 之后在塑料膜上面再捕上20cm的稻壳, 捡出置床上的根茎。也可以用珍珠岩石或厚硬体苯板代替稻壳, 包好塑料膜, 再将挖出的土回填整平压实。

2.4 棚内苗床设置

固定的育苗地最好秋季翻 (旋) 耙, 棚内放盘的置床要整齐一致, 捡出置床上的根茎。置床整平后进行镇压。大棚内要铺设作业道, 方便作业。5m宽的大棚顺中间铺1条作业道, 作业道宽32cm。

2.5 育苗前准备

2.5.1 扣棚与压线

在播前15~20d增温解冻。棚膜选用0.08mm以上的无滴防老化蓝色膜。整幅农膜盖在顶部居中, 两侧分别用开闭式, 通风时将农膜向上或向下拉, 优点是方便管理, 盖膜后要拉好防风绳, 注意防风。为提高保温效果, 还可加盖草帘、棉被或遇有霜冻时在棚内小盆生烟、开灯或烧开水20min增温。在4月10日前育苗, 建议采用3层膜覆盖, 增加保温效果, , 即在大棚内作小床, 小床上扣小棚 (类似于小棚育苗) , 苗床上再铺1层地膜。这种方法保温效果很好, 有利于培育壮苗。为防止靠棚边处温度低, 要求计算好宽度后, 在大棚的两头留出作业通道。扣棚后要及时用线绳压膜, 顺棚架放绳, 每空一压, 将线绳紧系牢, 防止大风吹坏。

2.5.2 育秧准备

大钵体抛摆秧栽培选用434穴钵体盘, 340~370盘/hm2, 机插育秧用子盘400盘/hm2左右。

2.5.3 营养土配置

取旱田土三份加一份腐熟好的有机肥, 将其过筛后与优质水稻壮秧剂混合, 使用方法详见选择产品的使用说明书。

3 播种育苗技术

在3月末4月初进行晒种、选种、种子包衣、浸种、催芽, 4月中旬水稻大棚育苗全部开始播种。

3.1 种子处理

3.1.1 种子要求

发芽率在95%以上, 各项指标都要符合国家一级良种的要求。用盐水选种, 种子放入盐水搅拌, 待秕粒浮在水面时将其捞净, 然后捞出种子放在清水中洗2遍, 机插秧盘育苗种子必须进行脱芒, 提高播种质量。

3.1.2 智能浸种催芽

应用水稻种子智能浸种催芽机, 尤其是工厂化浸种催芽设备浸种催芽可有效缓解早春育苗与本田整地的用工矛盾, 并且实现全自动高质量浸种催芽, 达到芽齐、芽壮、出苗整齐。

3.2 播种

3月25日~4月5日抓住冷尾暖头进行播种。钵体盘每穴2~3粒, 机插子盘每盘播芽谷70~80g, 采用机械播种, 播种量要均匀一致。钵体盘种子要播在钵体2/3处, 机插子盘播后要及时镇压, 使种子三面入土, 覆土厚度0.5~1cm, 做到均匀一致。覆土后用90%的杀草丹封闭灭草, 苗床每100m2用25~30m L。药剂封闭后, 在床面平铺地膜或无纺布, 出苗后地膜须立即撤掉, 无纺布可视温度、阳光状况决定继续覆盖或撤掉。

4 苗期管理

4.1 温度管理

播种至出苗期, 保温保湿, 密封管理。如遇低温寒流天气, 可设火炉等临时增温措施加温以防冻害。出苗至1叶1心期, 温度不超过28℃。1.5~2.5叶期, 棚内温度控制在25℃以下。2.5叶期以后棚内温度控制在20℃以下, 此期棚温绝对不可超过25℃, 否则将出现“早穗”而造成大幅减产。

4.2 水分管理

秧苗2叶期原则上不浇水, 保持土壤湿润, 当秧苗早晨叶尖无水珠时, 应及时补水, 床面积水要晾床, 床土干旱要早晚浇水, 水温应在16℃, 1次浇足浇透。

4.3 防病技术

小议北方水稻本田主要病害 篇7

发生规律:稻瘟病是由水稻稻瘟病病菌侵染水稻不同部位而引起的水稻病害。由于病菌侵入的时间和部位不同, 表现的症状也不同, 因此, 有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枝梗瘟和谷粒瘟等区别。我市危害较重的是穗颈瘟、枝梗瘟和谷粒瘟。虽然叶瘟多数年份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 但危害不严重。

发病条件:引起稻瘟病大发生是综合因素影响的结果。造成年度间发病轻重不一的主要因素是气候条件, 稻瘟病发生最适宜的气候条件是气温24~28℃, 相对湿度92%以上。造成田块间发病轻重不一的主要条件是栽培管理措施和品种的抗病性, 一般来说, 施用氮肥过多, 特别是使用过迟, 常诱发穗颈瘟严重发生。合理的肥水管理, 可增加水稻的抗病性, 即使在大发生年份, 也会减轻发病。

防治方法:

1) 合理搭配品种, 防治品种单一;

2) 加强田间管理, 合理施肥, 以防为主, 综合防治;

3) 叶瘟应在7月上中旬进行预防:站在池埂上细看稻叶, 发现稻瘟病斑 (3级) 或发现急性病斑时, 打药防治;

4) 穗茎瘟、枝梗瘟和粒瘟只能预防, 得病后打药, 效果不佳。预防穗茎瘟、枝梗瘟和粒瘟的时期:水稻个别开始出穗时打第一次药;在齐穗期再打第二次药。

5) 防治药剂:防治稻瘟病最好是用专用型药剂, 如富士一号、铜高尚、三环唑或克瘟散等。用药1.5kg/hm2, 加水450kg喷雾, 喷雾时用水量不能太少, 不然防治效果极差。打药时选择晴天无露水时打, 而且保证打药后10h内不下雨。

2 赤枯病 (细菌性褐斑病)

特征:赤枯病有两种, 一种是土壤环境不良, 缺某种营养元素 (酸性土壤主要缺钾, 盐碱土主要缺锌) 引起的生理性病害;另一种是由于施氮量过大徒长, 外伤后细菌侵入引起的细菌性病害。严重缺钾时分蘖初期, 植株矮化, 叶色暗绿, 或突然大面积在叶片上出现褐色斑点。

防治方法:缺钾的地块施钾肥150kg/hm2;由于施氮多徒长产生褐斑的地块一般不用防治。

叶瘟和赤枯病区别:叶瘟和赤枯病, 都表现为叶片上有褐色斑点。其区别在于叶瘟背面长灰褐色的菌丝, 赤枯病没有。叶瘟从下层叶片开始发生, 赤枯病从上层叶片叶尖开始发生。

3 稻曲病

特征:稻曲病俗称乌米, 水稻抽穗扬花期高湿多雨有利于病菌的侵入, 是造成病害发生的一个重要条件。

防治方法:在水稻孕穗后期 (破口期前7天左右) 用20%瘟曲灵50g/667m2喷雾, 若水稻抽穗期长期阴雨天, 则可在始穗期再用药一次。也可选用三唑酮、BT乳剂等其它农药进行防治。

4 纹枯病

特征:纹枯病在水稻分蘖期开始发病, 主要危害叶鞘、叶片, 严重时可侵入茎秆并蔓延到穗部。叶鞘发病先在近水面处出现水渍状暗绿色小点, 逐渐扩大后呈椭圆形或云纹形病斑。叶片病斑与叶鞘病斑相似。叶片发病严重时早枯, 可导致稻株不能正常抽穗, 即使抽穗, 病斑蔓延至穗部, 造成瘪谷增加, 粒重下降, 并可造成倒伏或整株枯死。

水稻纹枯病的防治:以保护稻株最上部3~4片叶为主, 施药不宜过早或过迟, 应在拔节以后抽穗以前用药防治, 药剂的选择主要是5%井岗霉素水剂150ml/667m2兑水50~70kg进行喷雾。喷雾时要保证用水量, 对稻株中、基部一定要喷到, 喷匀。

摘要:主要结合北方水稻本田主要病害有稻瘟病、赤枯病、稻曲病、纹枯病等以上病例的发病条件, 提出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北方水稻本田,病害,发病条件,防治

参考文献

北方水稻田间除草剂品种使用研究 篇8

1 水稻的重要性和杂草问题

我国北方的水稻种植在全国范围内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北方因为其独天得厚的环境条件和气候, 使得水稻的产量和质量都非常可观, 在我国的粮食生产中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在我国目前的水稻种植现状中, 水稻种植正在不断的克服各种各样的问题, 并且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北方水稻种植逐渐向着高质量, 高数量和低成本的方向发展, 为了实现更好的发展就需要对水稻田间的杂草进行合理的处理, 为了解决杂草日益进化的问题就需要开发出更先进的除草剂。好的除草剂可以帮助水稻的种植方式有很大的进步和革新, 并且能够帮助水稻种植增产, 这是最主要的优势。但是水稻的抗逆性越来越显著, 普遍性也越来越大, 比如最常见的最难治理的杂草稻剪股颖等, 由于这类杂草和水稻有着非常相近的生长习性, 并且形态外貌等也很相像, 导致这些杂草稻非常难于处理, 为了应对这一困难问题, 就需要研发出新型的除草剂帮助水稻生长得到的更好的生存环境。但是除草剂使用不当就会对环境造成危害, 更严重者将会产生食品安全问题, 因此在对除草剂研发上要以科学严谨的态度进行工作, 要有较高的责任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

2 除草剂品种使用研究

2.1 草甘膦强性除草剂

目前使用范围广的除草剂非草甘膦莫属了, 并且在世界范围内都得到农民的认可, 因为其强大的功能得到农民信任和依赖, 草甘膦的除草范围非常广泛, 并且主要针对一年生或者多年生植物, 尤其是双子叶杂草。草甘膦除草剂在杂草植物体内能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除草效果非常好, 并且由于药效稳定, 杂草也不容易产生抗逆性, 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该除草剂对环境的影响特别小, 不会过多的危害的环境安全, 并且容易降解, 降解后的产物也是对环境无任何毒害作用的二氧化碳和磷酸等, 这些对环境都没有危害。这还不是草甘膦最主要的优势特点, 甘草膦最主要的优势是因为这种除草剂对哺乳动物尤其是人类的危害性特别小, 没有强的毒副作用, 更没有人们现在最为担心的致癌作用, 其次, 草甘膦可以称作物美价廉了, 因为它的制作成本很低, 这些就是这种除草剂在世界范围内都被广泛应用的主要原因了, 它满足了人们对除草剂的很多要求, 聚集了各类除草剂的优势特点, 成为最受欢迎的除草剂。

2.2 除草剂草铵膦

草铵膦作为一类除草剂, 它的应用也比较多, 但是没有草甘膦的应用范围广泛, 同样的功效也没草甘膦的功效强大。草铵膦主要的特点是它是一种具有非选择性的除草剂, 能够对大多数杂草造成危害, 并且除草剂草铵膦没有太强的毒性, 能够在土壤中很快的被分解掉, 对环境有比较低的危害性, 草铵膦也不容易让杂草产生变异, 同样的也不会对水稻质量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现如今科学家们已经开始从基因水平出发, 利用这类除草剂的基因对水稻基因进行部分特征性的改变, 进而让水稻具有抗逆性, 这种水稻将会有非常光明的发展前景。

2.3 除草剂原卟啉原氧化酶抑制剂

原卟啉原氧化酶型抑制除草剂也有非常大的优势和特点, 在北方水稻田间除草效果也是非常显著的。原卟啉原氧化酶抑制除草剂在北方水稻田间的使用量比较小, 同时它对环境的危害也比较小, 在土壤中会很快的被降解不会造成很大的环境危害, 同样的也不会引起杂草轻易的变异进化, 但是它也有很大的缺点, 就是这种原卟啉原氧化酶抑制剂对水稻的危害性比较大, 因此不是很多的被应用于北方水稻田间除草。

2.4 除草剂咪唑啉酮类

咪唑琳酮类除草剂应用范围比较广, 能够对杂草作物体内的酶产生一定程度的抑制, 进而影响杂草的正常生长, 以达到除草的目的, 它能够使得杂草在氨基酸水平上产生错误进而对杂草植物的生长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最后造成杂草的死亡, 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3 结语

水稻在国民生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水稻作为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重要粮食作物它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但是由于水稻田间杂草的不断生长和变异, 使得杂草有了对除草剂的抗逆性, 进而更严重的危害水稻的生长, 杂草的抗逆性以及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因此需要科学家研发出更持久耐用的除草剂, 帮助北方水稻能够高产高质量, 为人民生活提供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一次性除草剂必宁特30%SC/WP防除北方移栽稻田杂草的药效及安全性研究由振国, 谢召彦, 李森.全国杂草科学学术研讨会.2010 (02) :142-150.

北方水稻栽培技术论文 篇9

关键词:粳稻;航天诱变;产量因素;稻米品质

中图分类号: S511.2+20.35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5)04-0077-02

收稿日期:2014-05-19

基金项目:辽宁省科技项目(编号:2009201002);中央财政农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编号:GCNT-LN-07)。

作者简介:毛 艇(1985—),男,辽宁盘锦人,硕士研究生,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水稻常规育种工作。E-mail:chinamaoting1985@163.com。

航天诱变又称空间诱变,是利用太空特殊的环境条件使种子产生变异,结合人工选择培育新种质、新品种的方法。前人研究表明,航天诱变具有变异幅度大、诱变频率高等特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水稻、玉米及各种蔬菜的育种工作中[1-7]。目前在我国北方粳稻区,开展水稻航天诱变育种单位较少,航天诱变后代变化规律研究欠缺[8]。本试验选用3份北方粳稻材料进行航天诱变处理,旨在阐述北方粳稻航天诱变后代主要产量因素及稻米品质指标变化规律,为水稻航天育种材料筛选和品种选育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试验于2013年在辽宁省盘锦市进行,土壤是滨海盐渍型水稻土,土壤情况为(0~15 cm):全N 1.13 g/kg、速效N 109.65 mg/kg、速效K2O 157.84 mg/kg、速效P2O5 57.51 mg/kg、全盐2.23 g/kg、有机质25.72 g/kg、土壤pH值7.6。

1.1 试验材料

供试材料为3份北方粳稻品种盐粳188、盐粳48及盐粳98,经过航天诱变处理,得到表型存在差异的后代稳定品系各30个,共90份。

1.2 试验设计

随机区组试验设计,3次重复,小区面积15 m2,4月18日播种,5月25日移栽,行穴距为30 cm×13.3 cm。施肥量为:N 16~18 kg/667 m2,P2O5 6~7 kg/667 m2,K2O 5~6 kg/667 m2。

1.3 指标测定

1.3.1 产量相关因素测定 成熟期选取长势中等植株10穴,风干后进行考种,进行千粒质量、穗数、穗粒数及结实率等主要产量因素测定。

1.3.2 主要稻米品质指标测定 稻米品质测定根据农业部颁布的NY 147—1988《食用稻米品质的测定》进行稻米加工品质外观品质指标测定;营养理化指标采用食味分析仪 QS-400 测定[9]。

1.3.3 RVA谱特征值测定 RVA谱特征值选用Newport Scientific仪器公司生产的RVA(Rapid Visco Analyzer,Model3D)仪进行测定,TCW(Thermal Cycle for Windows)配套软件分析[10]。黏滞值用“Rapid ViscoUnits”(RVU)作单位。RVA特征值主要用热浆黏度(hotviscosity)、最高黏度(peak viscosity)、崩解值(breakdown)、冷胶黏度(cool viscosity)等表示。

2 结果与分析

2.1 原品种主要产量因素及稻米品质指标表现

表1、表2显示了3个原品种主要产量因素及稻米品质指标表现,产量因素方面盐粳188属偏大穗品种,盐粳48千粒质量较大,3品种产量结构存在较大差异;稻米品质综合来看均为适口性中及以上品种,且3份品种食味值差异显著,用作试验研究其代表性较好。

表1 原品种主要产量因素表现

品种名 千粒质量

(g) 穗数

(个/穴) 穗粒数

(粒) 结实率

(%)

盐粳48 27 13 98.0 92.0

盐粳98 26 15 119.0 91.5

盐粳188 25 16 121.3 90.7

2.2 诱变后代主要产量因素表现

表3显示了3品种诱变后代主要产量因素表现,从变异系数来看,航天诱变主要对穗粒数及结实率影响较大,从平均值来看,盐粳48及盐粳98诱变后代各指标平均值与原品种相差不大, 盐粳188千粒质量平均值显著提高,达到27 g,其

表2 原品种主要稻米品质指标淀粉及RVA谱值表现

品种名 糙米率

(%) 精米率

(%) 整精米

率(%) 长宽比 垩白米

率(%) 垩白度

(%) 透明度

(级) 直链淀

粉(%) 蛋白质

(%) 食味值

(分) 崩解值

(cp) 消减值

(cp) 热浆黏

度(cp) 冷浆黏

度(cp)

盐粳48 84.0 77.6 71.0 1.7 14 1.0 1 19.0 7.3 80 1 223 50 1 765 2 058

nlc202309040445

盐粳98 83.3 76.0 70.5 1.7 18 2.6 1 17.1 8.2 70 1 032 63 1 854 1 980

盐粳188 83.1 74.6 67.4 1.7 8 0.6 1 19.0 7.9 75 1 150 59 1 832 2 122

表3 航变后代主要产量因素表现

材料名称 测定

项目 千粒质量

(g) 穗数

(個/穴) 穗粒数

(粒) 结实率

(%)

盐粳48诱变后代 最大值 29 15 120 95

最小值 26 8 70 69

平均值 28 12 95 91

变异系数 3.72% 6.61% 15.12% 18.12%

盐粳98诱变后代 最大值 28 22 130 94

最小值 23 14 90 74

平均值 25 16 115 92.3

变异系数 5.32% 7.25% 16.17% 17.25%

盐粳188诱变后代 最大值 30 21 158 93

最小值 25 14 108 75

平均值 27 17 125 91

变异系数 7.12% 6.58% 18.43% 17.31%

他指标平均值变化较小,盐粳188诱变后代千粒质量显著提高,对产量提高意义重大。

2.3 诱变后代主要稻米品质指标表现

表4列出了各诱变品系主要稻米品质指标表现及RVA谱值表现。从平均值来看,垩白米率、垩白度、透明度及崩解值各品种均变化较大;垩白米率、垩白度、透明度平均值相比原品种负向发展,而崩解值提高有利于改善稻米适口性;其各项指标变异幅度3个品种后代较一致;其他指标平均值变化较小。

2.3 通过航天诱变选育出的新品种(系)

2.3.1 桥科951 该品种由辽宁省盐碱地利用研究所于2005年对盐粳188进行航天诱变,后代按系谱法选育而成。全生育期154 d左右,属中熟品种。苗期叶色较绿、叶片宽厚,株高105 cm, 株型紧凑, 分蘖力较强,主茎15片叶,半紧

表4 航变后代主要稻米品质指标及RVA谱值表现

材料名称 测定

项目 糙米率

(%) 精米率

(%) 整精米

率(%) 长宽比 垩白米

率(%) 垩白度

(%) 透明度

(级) 直链淀

粉(%) 蛋白质

(%) 食味值

(分) 崩解值

(cp) 消减值

(cp) 热浆黏

度(cp) 冷浆黏

度(cp)

盐粳48诱变后代 最大值 86 78.1 72.5 1.72 22 10 2 18.5 7.5 85 1 550 52 1 789 2 065

最小值 82 76.5 70 1.69 5 0.6 1 17.8 7.0 70 780 48 1744 2 051

平均值 84.06 77.5 71 1.7 18 5 1.4 18.1 7.3 79.2 1 300 49.8 1 766 2 055

变异系数 1.72% 1.68% 1.52% 0.52% 22.1% 27.2% 6.61% 3.68% 2.62% 6.61% 37.2% 1.41% 1.39% 1.21%

盐粳98诱变后代 最大值 84.5 78.1 71.8 1.72 28 12 3 18.9 8.5 79 1 320 68 1 898 2 012

最小值 82.1 74.2 69.2 1.68 10 1.8 1 16.5 7.8 62 988 59 1 800 1 954

平均值 83.2 75.9 70.6 1.7 22 5.3 1.8 17 8.1 71 1 220 62 1 859 1 983

变异系数 1.32% 1.43% 1.58% 0.43% 24.1% 28.5% 8.51% 4.52% 3.66% 8.64% 28.2% 1.39% 1.42% 1.31%

盐粳188诱变后代 最大值 85 75.2 68.2 1.73 18 8 2 19.8 8.2 80 1 360 62 1 856 2 219

最小值 81.2 73.5 66.5 1.68 5 0.3 1 17.5 7.6 69 985 56 1 798 1 879

平均值 83.2 74.5 67.2 1.7 14 3.9 1.6 18.9 7.8 74 1 232 58 1 830 2 119

变异系数 1.28% 1.58% 1.43% 0.38% 23.4% 25.5% 7.53% 2.98% 2.65% 5.85% 32.1% 1.41% 2.21% 1.51%

穗型,穗长15.4 cm,穗粒数130.9粒,着粒密度0.85粒/mm,千粒质量26.5 g。颖壳色黄,无芒。2010—2011年参加辽宁省水稻中熟组区域试验,9个点次增产,1个点次减产。2年平均产量为9 937.7 kg/hm2,比对照沈稻6号增产12.2%;2011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9 801 kg/hm2,比对照沈稻6号增产9.4%。经农业部稻米品质及制品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杭州)测定:糙米率82.6%,精米率73.6%,整精米率68.4%,粒长5.2 mm,长宽比1.9,垩白米率34%,垩白度3.9%,透明度1级,碱消值6.7级,胶稠度82 mm,直链淀粉17.9%,蛋白质9.2%,米质中等。

nlc202309040445

2.3.2 鹽1103 该品系由辽宁省盐碱地利用研究所于2005年对盐粳188进行航天诱变,后代按系谱法选育而成。盐1103生育期159 d,株高108 cm,茎秆粗壮,分蘖力强,有效穗数多,叶片宽厚,叶色深绿,剑叶长23 cm,半紧穗型、半直立穗,平均每穗134.8粒,结实率92%,千粒质量26.7 g,谷粒黄色,椭圆形,无芒。2012—2013年参加辽宁省水稻中晚熟组区域试验,2年平均产量为9 522 kg/hm2,比对照辽粳9号增产7.9%;2013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 10 405.5 kg/hm2,比对照辽粳9号增产18.2%。稻米品质为国标优3等级,已完成所有试验程序,待报审。

3 结论与讨论

通过航天诱变进行水稻新品种选育在我国已进行多年,目前已有多个水稻品种通过审定,但在我国东北稻区未见相关报道。本试验选用我国北方稻区常规粳稻为试验试材,对航天诱变后代产量相关因素及稻米品质指标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航天诱变可以创造丰富变异。由本试验来看,产量相关因素中盐粳188诱变后代千粒质量显著提高,对产量提高意义重大,品质方面,垩白性状及透明度性状与原品种相比负向变化,而崩解值提高则有利于改善稻米适口性。

本试验共选用3个品种进行航天诱变处理,变异幅度来看,航天诱变对3个品种穗粒数、结实率、垩白性状、透明度及

崩解值影响较大,其他性状变异幅度较小;正向突变表现在盐粳188诱变后代千粒质量显著提高,各品种崩解值提高有利于改善稻米适口性;垩白性状及透明度则负向发展。后期将继续选取不同类型多个水稻品种,对航天诱变变化规律进行系统研究。变异的产生是育种工作的基础,航天诱变处理可以产生丰富变异,且有正向变异产生,航天诱变作为常规育种辅助手段效果较好。

参考文献:

[1]庞伯良,彭选明,朱校奇,等. 航天诱变与辐射诱变相结合选育水稻新品种[J]. 核农学报,2004,18(4):284-285.

[2]赵一洲,李正茂,刘福才,等. 粳稻盐粳188航天诱变SP2代的性状变异与选择[J]. 江苏农业科学,2013,41(6):58-61.

[3]Maluszynski M K,NichterleinL. Officially released mutant varieties[J]. The FAOPIAEA Database Mutation Breeding Review,2000,12:1-12.

[4]陈子元. 从辐射育种的发展来展望航天育种的前景[J]. 核农学报,2002,16(5):261-263.

[5]刘永柱,许立超,郭 涛,等. 2个三系杂交稻保持系航天诱变效应的研究[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13,34(3):292-299.

[6]王晓玲,余传元,雷建国,等. 航天诱变改良水稻不育系研究新进展[C]//2011年航天工程育种论坛论文集. 北京: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2011:82-86.

[7]李源祥,李金国,杨新喜,等. 赣早籼47号亲本空间诱变的性状变异研究[J].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02,15(2):127-131.

[8]布哈丽且木,魏玉波,王奉斌,等. 粳稻材料空间诱变的研究[J]. 新疆农业科学,2010,47(2):316-319.

[9]张巧凤,吉健安,张亚东,等. 粳稻食味仪测定值与食味品尝综合值的相关性分析[J]. 江苏农业学报,2007,23(3):161-165.

[10]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ereal Chemistry(AACC). Methods 61-02 for RVA[R]. 9th ed. St. Paul,MN:AACC,1995.

北方水稻栽培技术论文 篇10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基本情况

试验在七星科技园区进行, 草甸白浆土, 有机质37.1 g·kg-1、碱解氮120.1 mg·kg-1、速效磷28.8 mg·kg-1、速效钾221.2 mg·kg-1, pH 6.19。地势平坦, 多年老稻田。

1.2 供试品种

空育131:本地主栽水稻品种, 主茎11片叶, 生育期127 d, 需活动积温2 320℃;龙粳18:主茎12片叶, 生育期130 d, 需活动积温2 380℃;垦稻14:主茎12片叶, 生育期133 d, 需活动积温2 420℃。

1.3 试验方法与设计

秧田和本田采用大区对比法设计, 设6个处理。A1:开放稻壳隔离层增温育苗, A2:封闭稻壳隔离层增温育苗, A3:发泡塑料 (保温板) 隔离层增温育苗, A4:常规育苗, 这四个处理选用品种空育131;A5:开放稻壳隔离层增温育苗, 选用品种垦稻14;A6:开放稻壳隔离层增温育苗, 选用品种龙粳18。

秧田每处理8.3 m2, 本田小区长40 m, 宽7 m, 小区面积280 m2。为了提早育苗, 进行早扣棚、早化冻、早增温。3月10日扣好育秧大棚后, 每天早上6∶00开始调查苗床温度, 调查深度为5、10、15、20和25 cm。

苗床增温隔离层铺设方法:秋季上冻前在高台苗床下30 cm处铺设12 cm厚压实的稻壳或换成5 cm厚发泡塑料, 稻壳可以用塑料布包裹严实叫封闭稻壳, 为了提高保温性能和使用年限, 反之, 叫开放稻壳不用塑料布或塑料薄膜包裹。稻壳上洒趋鼠和杀虫药剂, 再覆土整平压实[1]。

1.4 栽培管理及技术措施

试验按照水稻旱育稀植“三化”栽培技术进行栽培管理[2], 田间管理同常规生产。为了在当地种植生育期较长品种, 进行提早育苗, 充分利用苗期积温, 培育4.5叶大苗。4月1日播种比常规育苗提早7 d, 同时应用了三膜覆盖技术[1]。每盘播芽种110 g, 5月16日插秧, 插秧规格30 cm×12 cm。施肥商品量420 kg·hm-2, 其中尿素195、磷酸二铵120、50%硫酸钾105 kg·hm-2。

2 结果与分析

2.1 苗床增温效果

通过3年地温调查得出:利用稻壳和发泡塑料两种保温材料在苗床30 cm下做成隔离层, 可以显著提高苗床地温。平均提高地温3.77℃, 其中封闭稻壳处理比常规高4.2℃、发泡塑料处理比常规高3.0℃、开放稻壳处理比常规高4.1℃;稻壳两处理增温效果好于发泡塑料处理, 地温平均高1.15℃。

保温材料隔离层增温技术与三膜覆盖技术相结合, 可以大幅提高苗床地温, 平均地温比常规高6.62℃, 在保温材料隔离层增温的基础上苗床地温又提高了2.58℃, 增温效果显著。

从整个育苗期来看, 采用保温材料的3个处理与常规处理的地温变化表现出前期相差大, 后期随着气温的回升温差逐渐缩小的趋势。

稻壳和发泡塑料两种保温材料连续使用三年情况下, 苗床增温效果基本保持稳定, 第三年略有下降, 平均下降0.8℃, 这可能与保温材料在地下遭受雨水或灌水浸泡有关。在秋季剖开床土观察保温材料状态看出, 封闭稻壳处理稻壳色泽没变, 开放稻壳处理稻壳变湿, 色泽变褐, 未腐烂, 发泡塑料出现含水现象变湿。初步判断各保温材料处理至少可以使用5 a, 尤其是封闭稻壳处理可能使用年限更长。

由此可见, 两种增温技术为早育苗、育大苗、育壮苗创造了先决条件, 可以充分利用苗期积温实现跨区种植生育期较长的品种。

2.2 秧苗素质调查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采用苗床增温技术处理A1、A2和A3的秧苗素质都要好于处理A4常规育苗。出苗期比常规对照早3 d, 而且出苗整齐一致, 出苗顶土盖现象少;移栽时平均株高比常规处理高1.9 cm、叶龄值多0.4、百株地上和地下干重分别比常规处理高0.5 g、0.1 g, 根数比常规多0.9条、充实度比常规高0.07 mg·cm-1。稻壳保温两处理秧苗素质指标好于发泡塑料隔离层, 封闭稻壳处理好于开放稻壳处理。

应用苗床增温技术处理A5和A6按照培育大苗进行管理。从两处理的秧苗素质看出, 应用苗床增温技术可以确保秧苗生长所需温度条件, 保证秧苗正常生育进程, 实现培育壮苗的目的。

2.3 各处理株高和茎蘖动态分析

由图1看出, 苗床增温处理A1、A2和A3在7月1日前株高明显比处理A4高, 平均高2.2 cm;7月1日以后各处理间差别不明显, 其苗床增温三者间整个生育期株高差别不明显。可见, 苗床增温处理在生育前期生育进程要比常规育苗快, 这与秧苗素质好, 返青快有关。

在7月1日前空育131明显比12片叶品种垦稻14和龙粳18生育进程快, 而后12片叶品种生长量明显超过了空育131, 总生长量明显比空育131高, 这也是12叶品种比11叶品种产量高的原因所在。

由图2看出, 6月17日前各处理分蘖比较缓慢, 6月17日~7月8日是分蘖发生最快的时期, 7月15日各处理分蘖数达到了最大值。苗床增温处理A1、A2和A3分蘖数明显比处理A4快而多, 后期分蘖退化幅度也小于处理A4, 可以看出其成穗率要高于常规育苗。垦稻14分蘖最多, 且成穗率较高;龙粳18分蘖退化明显, 这与各品种自身特性有关。

2.4 水稻生育期调查

由表2可以看出, 苗床增温各处理秧苗素质好, 返青快, 水稻生育进程明显比常规处理早。返青期平均比常规育苗早1 d, 苗床增温各处理秧苗发根多、粗、长, 常规处理秧苗发根少、细、短;苗床增温各处理分蘖发生早, 分蘖期平均比对照早1.4 d;抽穗期比常规早1 d, 成熟期早2 d。苗床增温处理A1、A2和A3三个处理间生育期没有明显差异。

垦稻14和龙粳18在7月25日前都达到了抽穗期, 实现了安全抽穗。由此看出应用苗床增温技术进行超早育苗, 在本地区可以种植12叶品种, 提高水稻单产水平。

2.5 各处理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从表3可以看出, 苗床增温处理A1、A2和A3水稻的生长发育良好, 单株分蘖力增强, 穗数·m-2平均比常规处理A4多45.1株, 穗粒数和千粒重常规处理比苗床增温各处理要高, 这与其平方米穗数少有关;各增温处理产量构成因子间差别不大, 各有高低变化。苗床增温各处理比常规育苗处理增产效果不显著, 平均增产2%。

垦稻14和龙粳18的空瘪率明显比空育131要低, 平均低2个百分点, 而且比品种介绍空瘪率还要低, 说明两品种全生育期长势长相良好, 灌浆饱满, 成熟度好。两品种比常规育苗处理A4平均增产9.45%, 比空育131三个苗床增温处理A1、A2和A3平均增产7.3%。可以看出, 两个12叶品种比空育131有更高的增产潜力, 增产效果显著。

3 结论与讨论

3.1 3年试验结果表明, 苗床增温隔离层可以明显提高水稻育苗期间苗床地温。平均提高地温3.77℃, 其中封闭稻壳处理比常规高4.2℃、发泡塑料处理比常规高3.0℃、开放稻壳处理比常规高4.1℃。

3.2 苗床隔离层增温技术与三膜覆盖技术相结合, 可以显著提高苗床地温, 平均地温比常规育苗高6.62℃, 在保温材料隔离层增温的基础上苗床地温又提高了2.58℃, 增温效果显著。

3.3 苗床增温3处理间, 稻壳两处理增温效果要好于发泡塑料处理, 平均高1.15℃, 稻壳两处理间差异不明显。可见稻壳是很好的保温隔离材料, 不易腐烂, 在本地区容易获得, 成本低, 易大面积推广。

3.4 采用两项苗床增温技术育苗, 其秧苗素质好, 加快了生育进程, 返青期比常规育苗早1 d, 分蘖期比常规早1.7 d, 蘖期平均比对照早1.4 d, 抽穗期比常规早1 d, 成熟期早2 d。种植空育131的苗床增温各处理比常规育苗处理增产效果不显著, 平均增产2%。

两个主茎12片叶品种生育期提前表现更为明显, 抽穗期与空育131相同, 成熟期比空育131还要早1.5 d左右。两品种比常规育苗处理A4平均增产9.45%, 比空育131三个苗床增温处理A1、A2和A3平均增产7.3%。可以看出利用苗床增温技术进行超早育苗是可行的, 在本地区种植12片叶品种可以安全抽穗成熟, 也是本地区进一步提高水稻单产的有效途径。

3.5 采用苗床隔离层和三膜覆盖两项增温技术进行水稻育苗, 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可以确保水稻安全育苗, 免受自然恶劣天气的影响, 为水稻安全生产, 高产、高效奠定坚实的基础。试验结果看出, 采用增温技术育苗出苗早、整齐一致, 秧苗素质明显要好于常规育苗。

另一方面, 我们可以通过早育苗增加活动积温, 延长整个生长期, 种植跨区域、生育期长的品种, 达到提高本地水稻产量的目的。

3.6利用两项苗床增温技术, 可以提早育苗, 3年试验结果表明, 最少比常规育苗可提前7 d, 可以确保在4月1日播种育苗。

3.7在本地区应用苗床增温技术进行超早育苗的主茎12片叶品种还需进一步筛选;在本地最早什么时间育苗, 能否种植主茎13片叶品种也需要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苗得雨, 张益光.寒地水稻苗床增温技术研究[J].北方水稻, 2008, 38 (4) :29-32.

上一篇:异常解析下一篇:能言善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