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反季节地栽香菇栽培技术(通用4篇)
北方反季节地栽香菇栽培技术 篇1
香菇立袋免割膜夏季栽培模式在经过三年的试验、示范生产, 取得了良好的栽培效果, 可以肯定的说, 香菇立袋免割膜夏季栽培模式在北方成功落户。但目前存在四个不均衡问题:出菇与不出菇的不均衡、出菇多与出菇少的不均衡、产量高与产量低的不均衡、效益高与效益低的不均衡, 出菇多者每袋一潮菇产量达到200g, 产量低的只有50g, 更有不出菇现象发生;效益高的一潮菇每袋卖到3.8元, 少的只有0.1~0.2元, 差别较大。经分析总结认为原因如下:一是菌袋有效积温的问题, 有效积温不够或是下地时机不对;二是管理的技术问题。
2管理要点研究
2.1出菇较少及没出菇菌袋的管理
因菌袋有效积温不够而开袋后迟迟不出菇或出菇较少的菌袋, 因多次震动、拉温差等刺激, 菌袋已经较为适应此种环境, 故此常规的方法较难令其出菇, 要想其出菇就应具备以下几个条件:1、确定有效积温要够;2、距上次震动催菇的时间必须在20d以上;3、菌袋内部的含水量应降到菌袋原始重量的75%左右;4、设施条件能满足出菇的要求, 即在催菇阶段菌袋的最高温度应在28℃以下, 能够达到8~10℃的温差。
在出菇管理时, 建议最好是分段进行管理, 第一阶段为催菇阶段;第二阶段为长菇和采收阶段, 第三阶段为养菌阶段;具体的管理如下:
2.1.1催菇阶段:首先要具备出菇条件, 然后视菌袋的含水量的大小决定是振袋出菇还是注水出菇, 一般情况下菌袋 (18×60cm) 的重量在1.9kg~2.25kg时, 就要振袋出菇;低于1.9kg而高于1.9kg的菌袋就要先震动, 待见到菇蕾时再注水;低于1.4kg就要注水出菇了。
2.1.2振动催菇管理:菌袋温度在28℃以下时进行菌袋的振动, 白天适当封棚, 夜间敞棚, 并结合中午、晚上喷水拉大昼夜温差, 提高空气湿度, 从而达到出菇的目的。在此阶段菌袋温度控制在28℃以下, 昼夜温差达到8~10℃, 湿度掌握在85%~95%, 如此管理4~8d一般菇蕾会整齐的形成。
2.1.3长菇期和采收管理:当菌袋菇蕾数量达到60%~70%左右时就需要停止催菇管理, 进入长菇期管理, 白天要适当的敞棚通风, 夜间就要将菇棚封上, 不给菌袋温差刺激, 目的是不让菌袋继续形成菇蕾, 成潮的出菇, 利于管理。此阶段的温度尽量控制温度在28℃以下, 温度低, 菇质好, 温度高, 菇质差;菇棚内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0%~90%。采收以刚拉膜或似拉膜时采收, 或根据市场需求灵活掌握采收时间。
2.1.4养菌阶段的管理:菌袋出过一潮菇后, 变得又轻又软, 必须要进行养菌管理, 夜间少通风, 白天多通风;此时温度要求在22~28℃, 且尽量恒定;空气相对湿度在70%左右, 可2~4d喷一次小水, 以保持空气湿度;待菌袋变硬, 菌丝恢复即可注水进行下潮菇的催菇管理。
2.2顺利出过一潮菇菌袋的管理
在正常进行养菌管理的条件下, 根据上潮菇的出菇数量确定养菌时间, 最少不得少于20d, 最好能够达到一个月;再一个关键点在于注水量的多少, 同样也要根据上潮菇的出菇数量确定, 出菇多的菌袋就要少注, 出菇少的可适当多注, 一般的注水量不得超过原始重量的65%~75%, 随着出菇潮次的增多, 干物质消耗的增多, 注水量呈递减模式;如每袋 (18×60cm) 原始重量为3kg, 第一潮菇平均产量为200g, 注水后的重量应在1.95~2.25kg范围之内。
3高温季节出菇管理要点
从第一潮菇出菇情况看, 采用“灵仙一号”、“808”、“168”等品种, 以上架出菇模式与立袋模式相比较, 在效益方面有一定的差距, 其主要原因还是上层温度偏高, 菇质较差而影响效益, 建议储备好降温措施, 尽量控制温度在合理范围之内, 保证出好质量的菇, 体现出高效;否则建议在高温季节应该进行休菌, 到温度适宜时再行出菇。
立袋香菇也一样, 尤其是出过二潮菇的菌袋, 菌丝生命力下降, 抗高温能力较差, 如果设施条件跟不上去, 温度控制不下来, 建议大家也进行休菌, 这样有效保护菌袋, 待温度适宜时再出菇, 以创造更高的效益。
摘要:目前, 北方大部分地区夏季香菇采用了立袋免割膜技术, 该技术优点多, 但也存在着技术管理不到位等诸多问题, 本文从管理要点出发, 向管理要产量, 向管理要效益, 对实际生产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达州市反季节香菇栽培技术 篇2
关键词 香菇;反季节栽培技术;四川省达州市
中图分类号:S646.1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6)12-0-02
香菇又名香菌、香蕈、香信、花菇或冬菇等,属伞菌目,口蘑科,香菇属,真菌类。香菇肉质肥嫩、味道鲜美、香气独特、营养丰富,能预防和治疗人体的多种疾病,有良好的保健作用,被誉为“菇中皇后”。因此,深受国内外人们的喜爱,是目前餐桌上出现频率比较高的食用菌品种,是我国重要的食用菌出口产品。
达州市作为四川省典型的农业市,其自然资源较丰富,农村劳动力多,若适时发展香菇栽培产业可解决剩余农村劳动力就业,帮助农民大幅增收。在达州市通川区、达川区、万源市、宣汉县、大竹县、渠县和开江县推广应用反季节香菇栽培技术,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促进了香菇产业的快速发展,对农民增产增收有重要意义。
1 季节安排
季节安排: 11月-翌年2月开始菌筒制作,3-5月覆土转色,4-12月出菇管理。菌筒制作尽量在年前完成,因为冬季的气温低、污染少、气候干燥、产量高并且出菇时间能适当补充市场空档,创造较高经济效益。
2 栽培模式选择
夏季优质香菇重在于保持菌筒较低的温度和较大的湿度。因此,不适宜层架式栽培,可采用斜插式栽培和覆土式栽培。斜插式栽培利用注水针对菌筒进行补充凉水,采收一潮菇补充一次水,催菇比较快,出菇潮次明显,鲜菇含水量高;同时,注水费时费工。覆土式栽培通过土壤维持菌筒较低的温度,通过微喷进行补水,方便快捷省时省工,出菇比较均匀,菇型圆正。因此,夏季反季节香菇采用覆土式栽培更有优势。
3 品种选择
因香菇菌生长对温度要求较严格,所以根据自然气温条件,生产上一般选用中偏高温型菌种。
4 菌包制作
配方木屑78%、麸皮20%、石膏1.5%、石灰0.5%。培养料含水量50%~55%。
在制棒前的4~5 d开始拌料,将杂木屑粉堆倒在拌料场上浇透水、待木屑变绵软,以防止刺破菌袋。当制棒时,需倒入麦麸、石膏粉并将其充分搅拌均匀,一般含水量需控制在60%~62%。采用拌料机拌料,更快速、更均匀,适合大型菇场采用。
装袋袋膜采用低压聚乙烯袋较好,规格为15 cm×(55~65)cm,或者18 cm×58 cm。用装袋机装袋,尽量装紧,且料筒上下均匀坚实(用手按压不留痕),中间不留空隙。袋口处留足7 cm,需用干布抹净菌袋口的内壁,用扎口机扎口或用塑料带扎口。
检查袋料有无刺破,尽量避免破袋。检查时,需手摸、眼看、认真检查,若发现破洞,需及时用透明胶布贴补。
5 灭菌
采用专用锅炉罩膜式灭菌灶或钢板锅罩膜式灭菌灶,将料筒堆叠于底部架空的钢板锅上或锅炉旁边,用薄膜、帆布罩严,再用沙袋压紧边角处,帆布表面用绳索拉紧固定。用猛火“攻头”,尽快使温度升至100 ℃并维持14~18 h,待停火后再焖约2 h。料筒堆得越密、数量越多、气温越低,灭菌时间将越长。反之,灭菌时间可适当缩短。灭菌温度和时间达标后掀膜,适当降温后卸筒。
6 接种
灭菌后,将料袋移至消毒好的接菌室内冷却,当菌棒温度降至30 ℃以下时,开始关门密闭消毒。消毒采用5 g/m3的气雾消毒剂,密闭熏蒸消毒8~10 h。接菌前需进行通风换气,操作人员的衣服和头发要保证清洁,用酒精擦拭消毒手部。接种时,用打孔器在打菌棒一侧打4个接种穴,穴孔直径约1.5 cm,深约2 cm,将菌种塞满穴内,一般每袋菌种可接18~22棒菌袋。将接种好的菌棒按照3棒一排呈“#”形码放整齐,每堆10层,堆与堆之间需要保留15~20 cm间隙。待接种完成后需把门打开进行通风换气,最后关门发菌。
7 养菌
香菇菌丝生长温度需控制在10~30 ℃,最适温度为23~25 ℃。在接种3 d后开始通风换气,每天需通风3~4 h。当菌丝圈直径达到5~7 cm时需掀膜进行第一次翻堆,菌筒改为“井字式”堆叠,之后还应进行多次翻堆。随着菌丝数量的不断增加,因菌丝呼吸作用产生的热量不断急剧增加,致使气温不断升高,所以特别强调应不断疏散菌筒(层四筒→一层三筒→一层二筒),降低堆叠高度,加大堆间距离,加强通风,防止“烧菌”和缺氧现象出现。
8 刺孔
当菌棒内壁的菌丝体瘤状物占整个袋面的2/3时,接种口周围会出现棕褐色,此时表明香菇菌丝生理成熟,可进行刺袋转色。刺袋时需用消毒的铁钉板(长约43 cm,宽约12 cm)将菌棒扎2~3个面。因此时为冬季,气温相对较低,刺袋后需将菌棒按照2棒一排呈“#”形堆放,就地进行菌棒的转色。经过3~5 d时菌袋伤口即可愈合。
9 出菇管理
9.1 香菇棚结构
反季节香菇棚重点在于确保棚内阴凉、通风、避雨。因此,采用外遮阳网棚加内薄膜棚的方法,即外面搭建双层遮阳网的平棚,遮阳网将棚顶上及四周遮完,里面搭建人字形的薄膜棚,仅遮顶避雨。
9.2 香菇棚规格
遮阳网棚高:长立柱总长3.5 m,入地0.5 m,遮阳网棚高3 m。薄膜棚高:短立柱总长3 m,入地0.5 m,薄膜棚顶点高2.5 m,两边高2 m。立柱间距:立柱之间间隔4 m。棚宽:每个棚宽5.5 m。畦宽:每个棚内设置3畦,每畦1.5m,可摆放3列香菇袋。一般每2畦立一排杉木柱于畦沟边,柱高约3 m,入地约0.5 m,棚高约2.5 m。棚顶架竹木枝条,盖遮阳网,网上需铺稻草,菇棚四周需要挂遮阳网。人工林地可不建阴棚,若遮阴度不够,可在薄膜棚顶部加盖草帘。若四畦的菇棚也可在上部用薄膜围成屋脊形。菇棚需始终确保菌筒避雨和通风,又便于操作,节约成本,适于微喷。
9.3 建畦
畦宽1.4 m,沟宽0.5 m,畦高0.15~0.2 m,整平畦面。在菌棒下田前整平建畦场,种植多年的菇场可选用适量低毒、低残、高效的杀菌剂(如漂白粉或甲醛)和杀虫剂(如辛硫磷或锐劲特)对整个菇场进行杀菌、杀虫处理。施药后需覆薄膜48 h以上闷杀。老菇场施药五天以上,新菇场不施药,再撒施石灰粉消毒,菇场施用石灰粉50~100 kg/667 m2,再铺沙将畦面整平。
9.4 脱袋排场
菌筒发满菌丝约用10 d,之后可将菌筒平卧于畦面约5 d,当菌筒开始转色时,可进行脱袋排场。在畦面四周预留5~7 cm空位,畦面中央纵排,两边横排。排放时要轻拿轻放,同时要注意接种口朝上。
9.5 覆土转色
将畦沟泥土铲至四周空处做边,再将覆土材料均匀平铺于菌筒表面,厚度控制在1 cm以上。要使覆土材料在覆土前调湿或于覆土后喷湿,并覆盖薄膜确保通风排气、不淋雨,经5~7 d菌筒开始快速转色,并出现标准、均匀红棕色。
9.6 出菇面洗刷
当菌筒完全转色后,可对菌筒朝上面进行洗刷,作为出菇面,使菌筒上的覆土材料填满下部空隙。如果出菇不急,应喷洒少量水,避免菌筒发生脱水,待菌筒开始出现显蕾后再进行洗刷。若一次性洗刷可能造成菌筒吸水过多,最好分为几次洗刷。
9.7 催菇处理
夏季高温导致出菇困难,但此时菇价相对较高,因此可用竹片绑塑料拖鞋对菌桶进行轻轻拍打帮助催菇。但此方法但不宜多次使用,因为过频催菇,会使出菇密且小,出现烂筒。大菇场应按时间分批次催菇,以避免出菇过于集中,使产量不均匀。
9.8 出菇
香菇属于低温变温结实性食菌类,反季节栽培香菇盛产夏秋菇时,应着重于夏秋季节的控温工作。香菇菌筒应在栽培过程中应始终保持通风状态。为更好地降温,还可加厚阴棚覆盖物,如在阴棚的周围栽种攀援植物。
菌棒排场好之后,应该于畦中央的菌筒上铺设一条微喷带,喷孔方向朝上,一条喷带喷约1~2畦菌筒。视拱棚内湿度情况适当进行畦沟灌水工作。1 d浇水控制在2次,连浇数天后停水2~3 d。菌棒在自然温差和人为干湿控制的刺激下,可形成大量菇蕾。菇蕾形成后可根据情况酌情喷水,于每天上午、下午各喷1次,并加强阴棚的通风排气,促进菇蕾健壮生长。
因香菇为好氧真菌,当温度较高时,子实体生长极快,消耗的氧气剧增,应确保通风,才能防止烂筒,延长出菇期,提高香菇产量和质量。
10 采收
适时采菇、精细加工、分级贮藏、妥善保管是香菇生产的最后一个环节。误期采收,香菇质量下降;加工不当,一级菇也会变成等外菇;贮藏保管不善,虫蛀、霉变导致香菇变成废品。
采收后,应该及时冷藏、运输、出售。第一潮菇采收后,应该及时处理残次菇脚。一般在采菇后的3~5 d菌棒上留下的采摘伤口应恢复至红棕色,此时即可转入第二潮菇的催蕾管理。
11 后期管理
当菌棒出约3~4潮菇后,及已进入7月,此时是一年中最热的月份。菌棒管理应该以降温养菌为中心,沟内及时引灌山泉水进行降温、调湿,于早晚应向菌棒水喷1次,保持菌棒含水量。当日平均气温超过27 ℃时,应避免采用人工惊蕈的方法催蕾,因为此时菌筒代谢大为加快,消耗大量的养分,此时催蕾不但催不出菇蕾,反而加速了菌丝长势衰退,引起后期烂筒死菇现象。转入秋季后可按照正常出菇管理即可。
反季节香菇袋料栽培技术 篇3
一、选地建培养室、菇棚
1. 选地。
选环境好、空气清新、水质干净、通风良好、土壤未受污染、周围无各种污染源、昼夜温差大、交通便利的地块。
2.4月建培养室, 高2.5米, 桩高3.2米、宽3.6~3.8米, 长20~30米, 四周开围沟深0.3米以上, 基本要求遮荫又通风良好。5月中旬建好菇棚, 菇棚以中棚为好, 外棚防雨遮阴, 内棚保温保湿。
二、菌袋制作
1. 栽培时间。3月下旬~4月初制菌棒, 4月中旬~5月下旬发菌培养、6~9月出菇。
2. 选择菌种。选适应性广、耐高温、不易烂筒、抗病性强、高产、优质的香菇菌种。
3. 栽培基质。
采用硬质木屑为好, 辅料用麸皮, 添加适量玉米粉可促进菌丝生长。常用配方:杂木屑76%、麦麸22%、石膏1%、蔗糖1%, 原料要求不掺假, 不腐烂变质, 含芳香类木屑不可选用。料水比1:1.2~1.3, 培养料含水量60%, 用清石灰水调p H值达6.0~6.5。
4. 装袋。
菌袋质量要合格, 将培养料拌均匀 (含水量60%) , 当天拌料当天装袋灭菌, 不能堆积过夜。装袋的松紧度适当, 袋口要扎好。
三、灭菌、接种
1. 灭菌。
高压下125℃灭菌2小时或常压下100℃灭菌10~12小时。灭菌结束待料温降至70℃时, 运到经过消毒、干净、通风、宽敞的场所, 井字形排列, 冷却晾干菌袋表面水分。
2. 接种。
接种室要清洁、干燥, 放入适量消毒药剂 (密闭熏蒸0.5小时) 。当料温冷却到28℃以下放入接种室内, 在料袋正面打3个孔、菌种填满压实, 在反面打2个孔继续接种, 用胶带封住;每袋栽培种接20~30栽培菌袋。
四、菌丝培养
1. 接种完的菌棒在清洁、干燥、通风、遮光、经杀菌灭虫的培养室发菌。
菌棒按井字形排放, 每层4袋, 高8~10层, 接种部位朝向侧面, 防止压住菌穴影响透气, 造成闷种。
⒉发菌温度22~25℃, 空气湿度65%~70%。菌丝在培养期一般翻堆4~5次, 隔7~10天一次, 将上层菌棒放在下层, 下层菌棒放上层;第二次翻堆拆胶带一半, 第三次翻堆胶带全拆开。注意通风和降温, 每天通风2~3次, 每次30分钟, 发现杂菌及时处理, 污染严重的及时销毁。正常情况菌棒接种60~80天, 菌丝基本成熟, 菌棒有1/3以上转为红棕色, 有众多瘤状物体时, 可进菇棚转色出菇。
五、菇畦消毒、脱袋转色
1. 菇畦消毒。
清理菇畦, 用水冲洗干净, 按每1000袋畦面用6千克漂白粉或50千克石灰水喷洒畦面2~3天;再用2千克硫酸铜喷洒畦面, 盖好薄膜消毒3天, 然后揭膜;畦面铺盖2厘米沙层, 用一瓶辛硫磷、2.5千克甲醛对水70千克洒于畦面, 再盖3天;将膜揭开后, 再用0.5千克高锰酸钾对水70千克洒于畦面, 然后撒上一层石灰即可排菌棒。菇畦宽1.5米, 每菇畦摆放三排菌棒, 亩菇棚可排放菌袋8000左右。
⒉脱袋:晴天或阴天上午进行, 气温15~25℃, 最适气温20~22℃。最佳脱袋期为接菌之日60~70天, 脱袋用锋利的刀片划割菌袋塑料, 先拨去菌袋两端再将菌袋剥离, 随即平排于畦面。
3. 转色。
菌棒排于畦面及时盖膜, 边脱袋边排棒边盖膜。盖膜3天后, 第4天必须全部揭开薄膜, 发现杂菌要及时清理治疗, 撒上石灰覆盖薄膜;第5天早晚通风各一次, 半小时或1小时, 用干净的水冲洗菌棒, 结合杂菌的防治让其转色。
⒋菌筒覆土:用表土30厘米以下沙质土, 烈日下爆晒2小时, 筛去碎石杂物, 拌入10%的石灰粉或草木灰, 每1000袋用土400千克左右。待菌棒80%~90%转色, 覆土1厘米厚, 畦边要封严;然后喷水数次, 将菌棒表面土冲向缝隙之间填实, 有欠缺应补土填土, 喷水使覆盖土手捏成团、抛之则散。
六、出菇管理
1. 催菇。
菌筒经过转色期管理后, 停止浇水4~5天。若菌棒内水分充足, 采用干湿交替的方法进行催菇;若菌棒水分低于40%, 就得补水催菇, 使菌棒软而不滴水。
2. 香菇管理。
一是现蕾后及时破膜;二是适时疏菇;三是优质管理, 主要是控温、保湿、通气三大管理措施, 菌棒表面温度不超过28℃以保湿为主, 应密闭菇棚;反之以控温为主, 加强通风使菌棒表面温度降至28℃以下, 每天向菌棒上喷水保持湿度。只要季节适当, 覆土7~15天即可长菇, 每逢变温天气来临, 用软物拍打菌棒, 即可再长一茬菇。
七、病虫害的防治
浅谈反季节香菇覆土栽培技术 篇4
关键词:反季节,香菇,覆土栽培
与传统香菇栽培技术相比, 反季节香菇覆土栽培技术优势主要表现在其周年性、成本低、生产周期短、品质好等方面, 常规香菇栽培技术与反季节栽培技术配合应用, 可实现全年生长, 且菇棚无需搭建地架, 覆土后无需注水、浸水, 不仅生产周期短, 且生产成本更低;此外, 反季香菇产品多朵型圆整、肉厚, 产品品质佳。
1 品种选择及装袋培菌
一般情况下反季节覆土栽培的香菇以出菇温度高、抗逆性强、品质优、产量高的品种为首选, 尤其要求香菇品种具有较高的出菇温度, 能更好的适应夏季高温环境。栽培季节选在冬春季, 即农历腊月至次年正月, 该时段制作菌段, 至4~6月再进行覆土。装袋培菌时培养料配方如下:木屑78%、麦麸20%、石膏1%、红糖1%, 每袋装湿料1.7kg, 注意培养料要保持新鲜、无霉变, 且各种配料的用量要严格按照配方制作, 以保证生产质量。装袋时要结实并保持100℃高温12h以上, 以彻底灭菌, 并采用开放式接种技术。反季节香菇栽培的培菌与常规香菇栽培方法基本一致, 注意培养菌丝时培养室要保持清洁、干燥、阴暗, 并具有较好的保温性能, 做好消毒工作;由于接种在冬春季进行, 气温较低, 因此要做好保温、降湿管理, 以促进菌丝快速恢复生长;菌筒近堆柴式紧密排放, 接种穴菌丝发至6~8cm时, 菌丝的新陈代谢会进一步加快, 需氧量进一步增加, 此时可用细针在菌丝圈内距边缘1cm处穿刺, 促进通气;菌丝长满袋但未形成原基前, 每筒刺孔40~60个, 即放大气, 以促进菌丝生理成熟。刺孔后温度逐渐回升, 此时要加强通风, 菌筒改为“井”字形堆叠;如温度过高则可要采取降温措施, 比如降低筒堆高度、摆稀菌筒、在培养室四周及空间内喷水等等。
2 搭建菇棚及出田排场
2.1 选择菇场, 搭建菇棚
建设菇场的田块要求水原充足、水温凉, 且具有良好的通风性能及优良的环境卫生条件, 以偏沙性土壤为首选。荫棚搭建高度在2.3~2.5m左右, 柱间保持3~4m的距离, 荫棚遮荫可采用树枝、茅草等, 并用稻草、茅草等遮阴物将棚四周围实, 既保证菇棚阴凉潮湿、光照少, 又具有较好的通气性。菇床宽度在1.3~1.5m, 注意畦间预留人行道, 并用7~8m大膜覆盖。如菇棚使用老菇棚则要提前清理, 翻耕灌水, 并用生石灰进行消毒杀菌, 提高土壤的通透性。待排场前15天重新做龟背形畦, 畦面消毒后覆膜密闭熏闭2天, 再在畦面撒施石灰进行消毒。
2.2 出田炼筒, 覆土
通常在每年农历4~5月份、香菇成熟度在80%左右即可出田, 每667m2放8 000~8 500支棒, 菌筒在地面适应3~5天后根据转色程度逐渐脱去菌筒的薄膜, 脱膜后菌棒接种口朝上互相紧靠, 逐畦排了将菌棒上的黄水冲洗干净, 面上水稍干覆盖薄膜两端, 可起到保温、保湿的作用。通常2周左右菌棒即可生成棕红色菌膜, 随后转变成棕褐色菌皮。待菌棒完全转色后再进行覆土。可用预先准备好的火烧土填满菌筒间的缝隙, 注意菌筒上约四分之一无需覆土, 如菌筒发生菇蕾则要将菇蕾朝上, 露出畦面, 或摘除后再覆土;及时、彻底的处理霉烂的菌筒。
3 出菇管理
反季节覆土香菇栽培过程中降温、通风、保湿等工作要贯穿整个出菇管理过程, 尤其是在高温天气要做好降温措施。气温过高时可在中午掀膜通风一次, 后续可无需盖膜, 但需将塑料膜固定于畦面上、四周掀起即可, 以防止雨淋。约5~20天后即可形成大量菇蕾, 现蕾后要做好通风、保温, 通常间隔1d即喷水1次, 注意严禁喷污水、泥水等不清洁的水质, 以免污染香菇, 影响其品质;喷水时保持雾状, 以免土壤粘到菇体。畦沟内可保持少量水, 但当气温高于28℃时, 则要注意白天灌水、夜间排水, 可起到提高昼夜温差、降温的作用。头潮菇采收完成后4天内要盖膜养菌, 无需喷水;1周后加大喷水量, 同样采取温差刺激、干湿交替等措施, 并结合光照、通风的调控措施促进再次发生菇蕾, 保证一个栽培期采收菇潮4~6次。
4 病虫害的防治
反季节香菇覆土栽培病虫害的防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 在选择菌种时注意考虑其抗病虫性、抗逆性及适应性, 原辅材料保持新鲜、质优, 采用科学的培养料配方, 做好杀菌消毒工作, 并注意规范操作、科学管理。香菇病害主要是由霉菌引起的菌袋感染, 如感染是由绿色木霉、青霉、曲霉等霉菌所致, 且感染面积较小, 将菌棒移至暗光、通风、低温处散开培养即可自行恢复;如感染面积过大则需进行焚烧或深埋, 以彻底去除病菌;如感染由链孢霉所致则要及时移出培养室, 焚烧或深埋。香菇常见的虫害包括螨类、线虫、跳虫、蛞蝓、菇蚊、菇蝇等。局部发生螨类害虫可用25%敌敌畏滴注消除;针对线虫可用1%生石灰、1%盐水混合浸泡菌袋, 至少浸泡12h;跳虫可采用敌杀死进行防治;蛞蝓则可进行人工扑杀, 或用生石灰粉、白碱等杀灭;用1 000倍敌百虫或敌杀死溶液可防治菇蚊、菇蝇等害等。香菇的采摘应按不同的销售方式来进行, 保鲜菇要求在菌膜未破时采摘, 脱水烘干菇可在菇体八成熟时采摘。因气温高, 为了保证菇质, 每天应分早、中、晚3次采摘。
参考文献
[1]邓武.反季节香菇覆土栽培技术[J].广西农学报, 2016, (6) :50-51.
【北方反季节地栽香菇栽培技术】推荐阅读:
反季节繁殖技术10-07
反季节栽植技术10-25
北方杨树造林技术06-09
北方早春苦瓜栽培技术05-12
北方水稻栽培技术论文11-02
北方玉米高产栽培技术08-09
北方燕麦高产栽培技术08-22
北方大棚葡萄栽培技术论文11-08
北方籽用南瓜栽培技术06-05
北方地区树木栽植技术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