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机插秧技术的推广论文

2024-10-11

水稻机插秧技术的推广论文(精选11篇)

水稻机插秧技术的推广论文 篇1

从2008年开始, 我县农机部门就积极引进示范推广水稻育栽机械化技术。通过加大宣传、建立示范点、指导培训和资金扶持等多项措施, 引导全县种粮大户和农机专业合作组织进行水稻机插秧示范推广, 取得较好效果。目前, 示范推广的PF4555手扶式插秧机、P600及RR6高速插秧机都是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水稻生产实际, 进行优化设计并合资生产的, 机械的可靠性高, 适应性强, 稳定性高, 作业性能和作业质量完全能满足现代农艺要求。现代插秧机具有浅栽、宽行、窄距、定苗定穴等特点, 这与水稻群体质量技术相辅相成, 为水稻高产栽培创造了良好条件。

2009年, 我县全县新增插秧机66台, 其中高速插秧机7台, 全县插秧机保有量100台, 建立水稻机械化育插秧示范点21个, 机插秧面积达2380公顷, 水稻机插秧作业水平有了提高。

近两年来, 我县水稻种植机械化发展进程逐步加快, 我们在推广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和体会, 但仍存在一些不足, 也遇到一些困难。

1 主要经验

1.1 政策扶持

结合购机补贴政策, 在农机购置补贴上对购买育插秧机具实行倾斜, 鼓励农民购买插秧机。

1.2 宣传介绍机插秧技术

通过开展水稻育插秧技术宣传月活动, 大力宣传机插秧技术。召开全县育秧和机插秧现场会, 扩大宣传辐射面。与水稻机插秧的配套技术是采用软盘或双膜育秧, 中小苗带土移栽, 其秧田与大田比达1:100, 可大量节省秧田并显著提高育秧功效, 育秧成本大为降低, 而且起秧如卷地毯, 运秧方便, 省工省时。同时, 农户可利用宅前屋后空地育秧, 方便易行, 容易操作。

1.3

使推广人员掌握高性能插秧机的主要技术特点首先对推广人员进行培训, 使其掌握机插秧技术, 熟悉插秧机的技术性能特点。

1.4 做好技术培训和服务

实行“企业、推广站、示范户”相结合的培训服务模式。利用冬季农闲时间, 把各村的农业科技带头人召在一起进行软盘育秧技术、插秧机操作培训。推广部门成立技术服务小组, 公布技术咨询服务电话。农忙季节, 插秧机厂家、育秧软盘厂家等企业派技术人员到田间地头实行技术跟踪服务和指导。

1.5 建立“大户、合作组织带动型”的推广机制

组织辖区内插秧机大户及农机合作组织做好带头示范服务, 起到以点带面的推广效果。

1.6 加强管理

建立情况上报、通报制度, 加强检查督促。明确责任, 实行奖惩机制。

2 存在的不足

2.1 服务组织不健全, 运行机制不完善

在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实践中, 我县现有机插秧服务组织不多, 大多由农机大户自发组成, 内部管理还不完善, 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协调能力, 个别还存在插秧质量较差的现象,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民的积极性。

2.2 农机农艺结合不够紧密

实施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 必须要做到机、苗、水、田、人的配合, 也就是要做到农机农艺技术相结合。而在实施过程中, 有的机手进行机插秧服务, 农民问插秧后什么时候施肥?施多少?得不到明确回答。既影响农民的积极性, 又耽误了技术的贯彻落实。

3 建议措施

3.1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该技术推广工作涉及农艺、农机、农民和服务组织建设等多学科、多领域、多部门, 技术含量高、工作环节复杂, 资金投入大。建议各级政府继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购机补贴资金继续要向水稻插秧机、育秧机械倾斜。

3.2 建立完善服务组织的运行机制

建议加大对机插秧服务组织的管理力度, 各级业务部门要加强对机插秧服务组织的技术指导, 培训服务组织中技术骨干, 也可以派技术干部到服务组织中负责具体技术工作, 确保水稻机插秧技术服务的质量, 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各乡镇、村、组干部, 应配合和支持服务组织工作, 帮助服务组织协调管理, 为机插秧技术推广服务组织做好优良品种、化肥、农药、农膜、水的供应工作。

3.3 做到农机农艺技术紧密结合

今后的机插秧可采取技术承包的形式, 由农机、农艺技术人员同时参加。适当增加技术培训的深度和广度。农机部门举办插秧机技术培训班应邀请农技人员参加, 农技部门举办水稻种植培训班也应邀请农机人员参加。

3.4 建立健全信息网

建议各级政府把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列为农业信息管理范畴, 建立健全农机推广部门和机插秧服务组织的信息网络。在水稻插秧季节做到每天发布机插秧的进度、需求等信息。

3.5 培养更多的机插秧服务合作组织

现在农民外出务工、在本地打零工的人数增多, 很难有时间育秧插秧。培育更多机插秧大户、机插秧服务公司等农机合作社性质的服务组织, 通过他们与农户签订育秧、供苗、机插秧一条龙服务的协议, 开展机插秧技术服务, 从而推动水稻种植机械化更好更快地发展。这样既为农户节省了时间, 又使机插秧大户、机插秧服务公司增加了收益。

水稻机插秧技术的推广论文 篇2

工作总结

一年来,渡舟街道的水稻机插秧示范项目推广工作,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和区农委的领导下,紧紧围绕街道的经济发展现状和社会主义新农社区创立要求,全部落施科学发展观,精心组织实施,围绕全区机插秧推广工作,我街道认真做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全部发动造声势,下发文件定任务。

我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高度重视水稻机插秧示范项目的推广工作,创立了由街道办事处主任亲自任组长的渡舟街道水稻机插秧示范项目的推广工作领导小组,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详细抓,明确专人负责。明确了工作目的后,以渡舟办发【2011】15号的文件下发各村民委员会,细化分解。我街道对今年的水稻机插秧工作做了认真细致的准备,但是由于今年上全年干旱少雨,水库干涸,给我镇机插秧推广造成必然的难度,在这种不利的情况下我街道确保完成任务12000亩。

二、制定方案出政策,财政资金早落施。

目的既定,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又召开了专题会议,认真分析、研究了今年插秧机示范项目的推广工作的重要性,制定了《渡舟街道办事处2011水稻全程机械化育机插秧技术示范推广工作实施方案》同时以渡舟办发【2011】15号的文件下发各村民委员会,细化任务分解,请各村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强化工作措施,加强推广宣传,确保全年农业机械化工作目标任务的完成。

三、街道机插秧示范项目的建设概况

今年我街道投入耕作机196台,插秧机72台,收割机210台,发放机插秧育秧盘19.3万张,开展育秧技术、插秧技术、机手、机收培训会和现场会6次,共1200人次,发放宣传技术资料10000余份。该项今年计划推广12000亩,目涉及15个村,15个示范点。该项目共支出5.12万元,其中区级补贴3.6万元,农民自筹1.52万元。此项目的实施带动和加快我街道15个村的水稻农业机械化的进程,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四、我街道机插秧技术示范与应用效果

水稻机插秧技术的推广论文 篇3

关键词 水稻机插秧;推广与发展;重庆市江津区石蟆镇

中图分类号:S233.7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21--02

重庆市江津区石蟆镇地处重庆市江津区西部,幅員面积208 km2,长江流域38 km,海拔高度175~460 m,属浅丘宽谷地带,土壤肥沃,温、光、水资源丰富,年降雨量1 200 mm,无霜期一般在320 d,年平均气温18 ℃,四季分明,主产水稻、玉米、小麦、红苕等作物,20世纪90年代以前大面积种植双季稻,90年代后至今大面积种植杂交中稻蓄留再生稻,常年种植农作物面积1.26万hm2,其中:粮食作物面积0.88万hm2,粮食总产6.37万t,每年为社会提供商品粮超过1万t,商品猪8万余头,小家禽135万只等。

农业机械化在石蟆镇大面积推广,耕田机、插秧机、收割机及抽水机等,为新世纪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但是随着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经商的人员越来越多,粮食产业成了弱势产业,在社会效益好、经济效益低的情况下,农村种田劳动力严重不足,年青人不愿在家农种田,种不成田,60岁以上的人几乎成了农村主要劳动力,由于年老体弱,文体水平不高,对推广的新技术、新品种等接受难,造成农业投入大,产出小,撂荒地逐年增多,所以,农业面临着新的历史机遇和挑战,为了解决这个重大问题,最根本的出路实行机械化,特别是水稻机插秧的发展。

1 水稻机插秧的推广

石蟆镇推广水稻机插秧从2006年示范,2007年开始推广至今累计面积0.655万hm2,推广“久保田”四行插秧机累计119台,“东洋牌”四行插秧机6台,两行插秧机72台,全镇19个村(居)115个经济合作社,普及水稻机插秧16个村(居),62个经济合作社,机插秧比习惯种植667 m2增粮食75~150 kg,节约劳动力3个,群众积极性高,有的农户购买2~3台。

1.1 大力推广水稻机插秧暨超高产栽培技术

通过10 a的大面积示范推广,春播前组织召开春播工作培训,各个季节进行田间技术培训,以经济合作社为单位,严格按6个统一。统一品种:主要推广抗病力强、耐肥、植株矮、叶片窄、立、米质优、产量高和再生力强等综合性状好的品种,如Y两优系列、准两优系列、深两优系列和Ⅱ优系列等品种。统一育秧:秧田、大田比按1∶100-120,每50 kg配1名育秧技术员,选择软盘旱地育秧、年前选好菜园地或半砂半泥地、PH值5.5~6.5作苗床地培肥营养土,于2月22日-3月5日按1 kg/667 m2播种。采取育秧十步法:第一步,选地,选择源条件好、交通方便、背风向阳、土质肥沃疏松,半砂半泥、微配性的空闲旱地或菜园地;第二步作厢:按200 cm开厢作凹式苗床,厢面宽145 cm,埂高15~20 cm;第三步整平:翻挖欠细,灌足底水,抹平厢面;第四步摆盘:一边靠埂竖摆秧盘5个,秧盘“飞边”重合靠紧,盘底紧贴厢面;第五步装土:分盘定量,装过筛细土2.5~3 kg、厚度约1.8 cm,用泥浆水浇透,用沙板刮平;第六步撒药:交“渝科牌”旱育壮秧剂1包(1 kg)撵细后拌过筛细土40~50 kg,均匀撒在80个已装好细土的秧盘表面;第七步播种:待秧盘内明水干后,按每个盘播包衣种50 g(干谷),分厢定量、分2~3次来回撒播,做到均匀;第八步盖种:用细土(不能拌壮秧剂)盖种2~3 mm,以不见种为度,盘与床埂间空隙一并填平,保水性差的秧地宜厚,反之则薄;第九步搭拱:每40 cm用(220~230)×3 cm竹扁一块于床埂上作拱,整厢拱高一致,高寒山区可先平地盖一层地膜后再拱拱;第十步盖膜:用220 mm×0.014 mm微膜盖膜,膜四周用土压严实。待秧苗达标准苗时,收农户育秧费50元/kg,秧龄30~35 d进行移栽。统一机耕:选用微耕机犁耙,田面平整、泥巴细、杂草少、要求栽秧前7 d,施足底肥、平整田块、无浮泥待栽,减少脱窝。统一机插:插秧手与经济合作社签订合同,确保机插秧质量,由镇农业中心统一安排规定,每台四行机插1.07~1.47 hm2/d,两行机插0.53~0.67 hm2/d,做到插秧率达88%~92%,收插秧费60元/667 m2。统一施肥:要求一底三追,施用测土配方肥(重庆市沃津公司生产-沃津牌),一般底肥30 kg/667 m2,分蘖肥10 kg/667 m2,拔节肥10 kg/667 m2,穗粒肥10 kg/667 m2,为高产打下坚实的基础。统一病、虫、草防治:插秧后7~10 d撒施除草剂,按每3.33 hm2安装一盏诱蛾灯-诱杀虫蛾,在5月10-15日防治水稻一代螟虫结合施分蘖肥(10 kg/667 m2);7月5-10日防治第二代螟虫和稻瘟病、纹枯病、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

1.2 推广水稻机插秧的体会

节约秧田,由于机插秧采用旱地软盘育小苗秧,叶龄4.5~5叶、密度大,秧田利用率高,适宜统一育秧,节约劳力,降低了生产成本。机插秧带泥移栽,入泥浅,无返青期,秧苗长势快、分蘖早,发根力、抗逆性强,上林率高,穗多、穗大、产量高。节约劳动力,降低劳动强度,每667 m2节约育秧、整田、插秧、治虫等人工2~3个,能较好地解决推广新技术难和种田劳力的问题。

2 水稻机插秧的发展趋势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石蟆镇是农业大镇,水稻产量占全镇总产量的69.7%,也是我们生活的主食,也是有的老百姓的主要经济来源。

一是靠国家出台政策,加大扶持力度,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建立高标准农田,全力提高农业机械水平,提升农产品质量。二是加大农业机械宣传力度,把技术传送到千家万户,使各农户充分利用农业机械解决、代替繁重的体力劳力。三是加大对新型农民的技术培训,特别是机插秧的育秧技术员、插秧技术员等的技术培训,育高标准秧苗,插高质量粮田,让老百姓满意,粮食得到最高产。四是建立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鼓励种田能手流转空闲地、撂荒地等,以推进机械化进程,提升种田效益,达到粮增产、钱增收。五是2015年石蟆镇根据江津区《中央财政支持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实施方案》精神,实施面积133.33 hm2,涉及3个村,2个水稻专业合作社。通过财政支持农业生产全过程社会化服务试点,实现社会化服务组织“四转变、一提高、一增强”的目标。

浅谈水稻机插秧技术的推广 篇4

我县推广机插秧已有6年, 推广面积已发展到了万亩以上, 而且还带动了周边县市机插秧推广工作, 成为机插秧示范县。结合自身工作实践, 笔者将机插秧技术 (含机插育秧技术) 和主要做法介绍如下:

1 抓好关键技术的推广

机插秧的配套技术采用软盘或双膜育秧, 中小苗带土移栽, 其秧田与大田比达1:100, 可大量节省秧田并显著提高育秧功效, 育秧成本大为降低, 而且起秧如卷地毯, 运秧方便省工省时。同时, 农户可利用宅前屋后空地育秧, 方便易行, 容易操作。

1.1 营养土准备

(1) 营养土的选择:选择无病虫菌、无除草剂残留的土壤。一是菜园土, 二是耕作熟化的旱田土;三是秋耕、冬翻、春耕的稻田土。

(2) 用量。每公顷大田需要备足合格营养细土1500kg。

(3) 营养土的加工。在土壤水分适宜及晴好天气, 对土壤进行过筛, 过筛后每100kg细土可拌0.5~0.8kg“旱秧壮秧剂”。

1.2 秧田准备

按照秧田与大田比例1:100留足秧田, 在播种前10天上水耕耙地、开沟做板。秧板规格为畦面宽1.4~1.5m。播前两天铲高补低、填平裂缝, 并充分拍实, 板面达到“实、平、光、直”。

1.3 精细播种

(1) 铺软盘:每块秧板横排两行软盘, 依次平铺, 紧密整齐盘底使之与床面密合, 靠外盘边用土草围起。

(2) 铺土:把营养土按2~2.5cm的厚度在盘内铺平。

(3) 浇水:在播种前直接用喷壶把软盘内土喷透。

(4) 播种:粳稻每盘播芽谷0.125~0.15kg, 每称1.5kg撒十个盘, 多撒几遍使之均匀。

(5) 素土盖籽, 以看不见种子为宜。

1.4 封膜盖草

(1) 在软盘上每隔50~60cm放一根苇杆、小树枝。

(2) 平盖农膜, 并将四周封严封实。

(3) 在农膜上盖上稻草, 以看不到薄膜为准。

(4) 灌一次平沟水, 把畦面阴透。

1.5 揭膜

播后3~5天揭膜炼苗, 晴天傍晚揭, 阴天上午揭, 小雨雨前揭, 大雨雨后揭。揭膜后灌一次平沟水。

1.6 苗期管理

(1) 水分管理:保持床土湿润, 中午不卷叶, 可集中地块灌平沟水或早晚喷水, 移栽前2~3天, 排水控湿炼苗。

(2) 肥料管理:追断奶肥, 一般在秧苗一叶一心时, 用尿素5kg兑水500kg在傍晚喷施或洒施, 床土肥沃可不施。施送嫁肥, 移栽前3~4天用尿素4~5kg兑水500kg傍晚撒施, 若秧苗叶色浓绿可免施。

(3) 农药的喷施:移栽前喷施防灰飞虱, 螟虫, 稻蓟马、苗期立枯病的农药一次。

1.7 大田管理

(1) 除草。移栽前3~4天, 耕大田时施除草剂或耕后一星期施小苗除草剂并保持浅水层。

(2) 浅水勤灌, 烤田时不开裂就上水。

(3) 勤查看。从营养土的配制到大田管理整个过程虽然简单易学, 但实际操作中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这就要求农技人员要及时到现场查看指导, 对发生的问题及时解决, 自己解决不了了难题及时请教上级专家。

2 推广高性能插秧机

高性能插秧机的主要技术特点有:

(1) 具有液压防形装置。它可以随着大田表面土层的起伏不断调整, 保证机器平衡和插深一致。

(2) 基本苗、插秧等指标可以量化调节。插秧机行距固定为30cm, 它使得大田通风性好, 施肥施药方便。株距有三档可供调节, 达到每公顷21万、24万、27万穴的栽插密度。

(3) 机电一体化程度高、作业性能稳定可靠。

(4) 作业效率高。手扶式插秧机的作业效率最高可达0.2hm2/h, 乘坐式高速插秧机作业效率可达0.47~0.53hm2/h, 远远高于人工栽插的效率。

3 先少后多, 示范带头

在推广机插秧之初, 农民们很难相信这么小的秧苗能获得收成, 不愿使用机插秧。我们就选少数有科技头脑的农民先做示范, 以求示范带动。

4 培养机插服务公司、插秧大户

水稻育插秧技术推广难题分析 篇5

刘飞飞 何好生

水稻育插秧技术是我国目前农业生产活动中广泛推广使用一项农机化技术。2008年,随着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力度的加大,汝城县育插秧技术实现了零的突破,并呈现出迅猛发展的势头;目前该县拥有插秧机37台。水稻育插秧技术在该县起步较晚,但在农业基础设施条件较好的地区发展速度较快,并且已经得到了广泛推广普及,有力的促进了农业生产规模化转型和土地流转的加速,已具备了规模化作业能力、效率高、省时省力、农业成本低等特点,能促进农业增效、粮食增产等有效优势,农民群众容易接受;而有些地区由于农业基础设施条件较差,田块呈不规则形分布,机械化作业环境因先天不足等特点,造成水稻育插秧技术推广速度缓慢,难度较大;农民群众难于接受。近期,笔者一行深入南方山区多个县、市走访、调研,了解到水稻育插秧技术推广缓慢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目前各山区县、市在水稻育插秧技术推广中存在一些实际性的问题没有及时有效解决,从而导致水稻育插秧技术推而不广;着力解决水稻育插秧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一、水稻育插秧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水稻育插秧技术门槛较高,农民一时难掌握

水稻育插秧技术包括育秧技术、插秧机操作技术、机插栽培管理等三大综合技术。水稻育插秧技术涉及到机械技术和水稻种植技术,即农机与农艺技术的综合。从而在推广水稻育插秧技术的进程中必须做到两个结合,即农机与农艺相结合、栽培技术与农田管理相结合。如果其中一个技术环节出现了问题和差错,就有可能影响做到育插秧技术实施的质量与效果,甚至影响一年来水稻的产量和收成。因此在推广育插秧技术的过程中,特别要注重育秧技术的培训,由于技术性

很强,学员必须接受必要的理论学习,必须在育秧能手和专家的指导下理论联系实际,亲自动手操作,从而有效掌握育秧技术;如果不能有效的解决育秧这一技术难问题,不采取有效的培训措施专门对农民实施育秧技术培训,农民在没有熟练掌握育秧技术的前提下,机插秧技术实施起来就有一定难度和风险。从而使广大乡村农民对育插秧技术的推广和使用存在畏惧心理,认为水稻育插秧技术门槛要求高,操作要求严,机插秧技术一时难掌握;致使南方山区县、市大部分乡村农民难于接受育插秧技术的推广。

2、插秧机利用率低,经营服务效益不高,影响了农民购机积极性

由于南方山区乡村,山多、田少、人多,并且乡村农时青壮年劳动力缺乏,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并且大多数农户只种一季稻(超级稻),各地乡村均出现了抛荒等严重现象,由于插秧机的利用率低,机手增收效益不明显,部分插秧机手投资购买插秧机后,一年累计作业时间不到20天,由于插秧机利用率低,大部分时间处于“闲置”状态。虽然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把插秧机列入了补贴目录,但农民还要投资3到5千元,相当于山区乡村农民一年的纯收。该县已购置插秧机的种粮大户及农机大户,都享受到了国家补贴,只需花了几千元,他们除了完成自己承包的水田机插面积外,基本上无人请他们插秧;插秧机一年要闲置10个月左右,造成了经营服务困难,效益不高,利用率低,从而影响了农民购买插秧机的积极性。

3、突破农民传统水稻移栽模式难度大。笔者曾经在机插秧的示范点现场测算过,机插秧和手工插秧比较,机插秧每亩可节省60元的劳务费,但机插秧与抛秧来比较则优势不明显。虽然抛秧存在无序、稀密不均、易生病虫害、容易倒伏等缺点,但更省工、省时、省力、容易操作等特点,且抛秧技术男女老少一看就会;因此抛秧仍是农民目前乐意采用的主要方式。多年来,有不少农技专家都

认真分析、比对过,机插秧秧苗返青时间与抛秧比较,返青时间要长4-7天,而且机插秧技术要求高,致使部分农民仍热衷于抛秧和手插秧;因此要突破传统水稻移栽模式难道很大。

4、先天地理条件不足,影响了育插秧技术的推广进程。南方大部分乡村田块小且呈不规则形分布,不集中不连片,土地规模小,农民分散经营,不利于水稻育插秧的推广,从而影响了水稻育插秧技术的推广进程。该县小垣、延寿、岭秀、益将、三江口、盈洞等乡镇乡村田块均属于“半山田,插花田,巴掌田”,部分农户曾经想过购买水稻插秧机,但考虑到田块分散等客观因素;最终还是选择了水稻抛秧和人工移栽的方式。

二、水稻育插秧技术推广的建议和对策

针对水稻育插秧技术推广中存在的以上问题,笔者认为要解决好水稻育插秧技术广泛推广及应用的难题,应当通过争取国家政策扶持,加大宣传和资金投入力度,建立示范推广基地,加强部门协作,鼓励和引导农民参与等有效途径才能逐一解决水稻育插秧技术推广中的各个难题。

1、争取政策支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意见》规定,县级以上政府要大力加强机耕道等农机化基础设施建设,使农业机械能顺利下田作业,同时要适度规模经营,为水稻机插秧推广创造有利条件;同时紧抓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机遇,加大对插秧机的补贴额度,从而有效激发广大农民购买和使用插秧机的信心和决心。

2、加大多方投入。一是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大张旗鼓的宣传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的作业优势,有效提高农民对水稻育插秧技术的认可,同时采取现场演

示、比对和专家讲解等有效方式,加大对水稻育插秧技术的推广和宣传力度,让农民群众近距离的了解到水稻育插秧技术比人工移栽、抛秧等传统模式更科学,更省时、省工、省力。二是加大资金扶持力度。积极争取县级政府的支持和资金扶持力度,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应向插秧机重点倾斜,县级政府对水稻育插秧作业面积应当给予适当补贴,给予农机推广部门适当的推广工作经费,确保水稻育插秧技术培训、示范等工作有序进行。三是加大行政推动力度。要把水稻育插秧技术推广工作,纳入到各乡镇的工作目标考核中。要求做到年初有计划、有安排,年中有检查、有督促,年终有总结、有奖罚。

3、加强部门协作与配合。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推广,既要政府高度重视和扶持,更需要农机与农艺结合。因此,农业部门和农机部门必须密切配合,共同推进,对农民的技术培训,由农机部门牵头,农业部门协作的方式。农机部门主要承担组织技术培训和牵头实施。农业部门主要承担育秧、田间管理等环节的技术指导。

水稻机插秧轻简化桨泥育秧技术 篇6

【关键词】水稻;机插秧;桨泥;育秧技术

水稻机插秧育秧技术是水稻实行机插的关键,水稻机插秧不仅要求秧苗素质高,而且要求秧苗密度、整齐度等符合机插作业的特殊要求。近几年,我们通过比较多种机插秧育秧方式的优劣,总结形成了适宜我县大面积推广运用的轻简化桨泥育秧技术。

1 标准化秧田

1.1 秧田选择。

选择背风向阳、土壤肥沃、易排易灌、运秧方便的田块作秧田。按秧田与大田1∶80~100的比例确定秧田面积。

1.2 秧田培肥。

播种前15~20d秧田灌水翻耕,每667km2秧田施25%三元复合肥25~40kg、尿素20~40kg,有机肥1500~2000kg,秧田保持浅水,利于肥料熟化。

1.3 开沟作厢。

按厢面长5m、宽1.4m,沟宽0.3m、深0.2m开沟作厢,相面要平整。

2 精细播种

2.1 适期播种

以水稻栽插期确定播种期(秧龄以35d左右为宜),据此,我县海拔600m以下地区宜在3月下旬播种育苗,海拔600~800m地区宜在4月上旬播种育苗。

2.2 装泥入盘

选择58cm×28cm×2cm规格的软盘,每厢摆放2排软排,将沟中泥浆过滤后装入秧盘内,盘泥应无石子、杂质,先裝秧盘四角,使秧盘平恒,泥浆装面抹平,不高于秧盘。

2.3 规范播种

秧盘泥浆沉淀后,采用机插秧专用摆播器播种,秧田播种量为80~100kg/667km2。播后用抹泥板将种子轻压入泥浆里,以种子半露为宜,保持深浅一致,喷施敌克松消毒,防治立枯病。

2.4 严密盖膜

播种结束后选用长2.2m的竹块,按间距0.5~0.7m起拱盖膜,拱高保持0.4m,用沟中泥浆将膜四周压实压严。

3 强化管理

3.1 肥水管理

秧苗2叶1心前实行满沟水,以后保持半沟水,栽前3~5d放干沟中水,秧苗2~3叶期可用适量尿素撒施于秧盘上,施肥后用清水洗苗,也可将尿素溶于水进行叶面喷施。3叶期可用300倍液多效唑喷施,促根控苗。

3.2 揭膜炼苗

秧苗出苗后1叶1心期,晴天气温高时,要揭膜两头以通风降温,防治烧苗,秧苗3叶后可揭膜炼苗。

3.3 防治病虫

浅析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 篇7

1 水稻机插秧推广的重要意义

1.1 水稻机插秧推广是经济发展和保障粮食生产安全的需求

随着农村社会经济和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的加快, 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 青壮年劳动力已基本退出了农业生产, 尤其是插秧作业。每到插秧季节, 从事人工插秧作业的大多是中老年人, 老龄化现象日趋严重。水稻生产劳动力的结构变化和脱节断代现象, 已严重影响农业生产, 危及粮食安全。因此, 推广机插秧, 不仅是广大农民的迫切愿望, 也是全社会的现实需求。

1.2 水稻机插秧推广是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需求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农业部开展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工作已近十年, 目前我镇水稻生产的耕作、植保、收获和加工等环节已基本实现机械化, 而作为用工量最大、劳动强度最高的栽插环节, 主要还是手工栽插。由此看来, 只有突破水稻机械化栽插这个“瓶颈”, 才能完全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和真正意义上的农业现代化。

1.3 水稻机插秧推广是实现农业文明的需求

农业的文明程度取决于机械化生产水平的高低。纵观发达国家和地区, 农业文明高度发达, 农业生产早已实现机械化。随着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机械化插秧必将取代传统的手工插秧。

1.4 水稻机插秧推广适合我国国情

当今世界水稻生产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以美国和意大利为代表的水稻直播模式;二是以日本和韩国为代表的水稻移栽模式。根据我国人多地少、田块小、种植地域广泛、多熟制生产、传统精耕细作、绝大部分稻区采用人工插秧的栽培特点和传统生产习惯, 结合多年的引进、探索和实践经验, 我国更适合于水稻移栽模式。国内水稻机械化插秧发展速度较快的江苏、浙江、黑龙江、广东等地的成功推广也证明了这一点, 即我国大部分地区适宜采用机械化移栽模式。

1.5 水稻机插秧推广经济效益明显

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 采用宽行浅栽、旱育稀植、小苗带土移栽、定量定穴。浅栽, 水稻返青快, 分蘖多, 根系比较发达, 植株健壮, 不易倒伏;宽行, 加之机插秧直、匀, 水稻生长的通风透光条件好, 病虫害不易发生, 边行效应明显, 秸青籽黄, 籽粒饱满, 能实现高产、稳产。经过这几年的测产, 机插秧比手工插秧每667 m2平均增产5%~10%。机插秧比人工插秧节本, 以杂交稻为例, 机插秧秧田、大田比例为1∶130左右, 而人工插秧秧田、大田比例为1∶20左右。全镇4 000 hm2水稻, 传统育秧需秧田200 hm2左右, 如果全部实现机插, 仅需秧田30 hm2左右, 可节省秧田近170 hm2, 以小麦平均产量400 kg/667 m2计算, 可新增小麦100万kg。

1.6 水稻机插秧推广是生产力发展的需求

我镇推广的四行手扶式机动插秧机单机日均作业1.33 hm2左右, 高速乘坐式六行插秧机单机日均作业4 hm2左右, 而手工插秧仅667 m2/人·d。白马村种粮大户缪广平, 水稻种植33.3 hm2, 以前雇工插秧50人/d, 130元/人·d, 10 d左右时间才能完成。2011年全部实现机插, 一台洋马高速插秧机仅用9d时间就完成插秧作业, 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力, 节省了用工成本。

2 当前水稻插秧机推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 育秧难度大、农民顾虑多

一是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年龄结构偏大, 文化程度低, 受传统种植习惯的影响, 认为机插秧技术既烦又难, 不如手插、直播简单, 对插秧机技术有较多顾虑;二是没有全面、熟练掌握机插秧技术。机械化栽插只是手段, 由于机插秧特别是育秧涉及一系列的农艺技术, 需要经过系统地培训和实践操作。如芦龙社区一农户由于施肥不当, 造成肥害烧苗, 百马村一农户由于管理不当, 造成高温烧苗, 均导致无法机插, 致使周边农民对机插秧技术产生怀疑。

2.2 机具价格高, 投资成本大

几年来我镇推广的4台洋马高速插秧机, 都是种粮大户购买, 普遍反映机具价格较高, 投资较大。2011年, 高速乘坐式插秧机国家及政府补贴5万元/台, 手扶式插秧机补贴1万元/台, 但农户还需投资3.5万~5.2万元和0.5万~1万元不等, 这对一般农户家庭来说, 仍是一笔不小的投资,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农民的购机积极性。

2.3 土地流转力度不大, 规模化种植程度低

土地是农民生存的根本, 受传统小农思想的束缚, 难以形成规模化种植。单个家庭责任田块分布零散, 加之受水利条件的制约, 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机插秧的推广。

2.4 农机与农艺结合不够紧密

农机是农艺实施的手段和载体, 而农艺是农机研发的方向和前提, 这在机插秧推广方面体现尤为突出。机插水稻若要获得高产、稳产, 必须把育秧、大田耕整、机械栽插和田间管理等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 它涉及品种选择、苗期管理、肥水运筹、病虫害防治等和机具的调试、维修、保养等一系列农艺、农机技术。由于农机和农技分属不同部门, 技术人员的调配受到制约, 很难做到真正的农机、农艺结合。

3 水稻机插秧推广的对策

3.1 加大宣传力度

水稻机插秧推广的主体是农民, 重点是种粮大户和农业专业合作组织, 要全面推广机插秧, 必须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因此, 必须加大宣传力度, 使他们了解机插秧, 认识机插秧, 从思想上消除顾虑。一是召开现场会宣传。积极组织召开机插秧育秧、机插和收割现场会, 通过现场演示, 使广大农户亲眼看到机插秧的真实效果;二是召开经验交流会宣传。定期组织有新、老机插秧示范户和农户参加的经验交流会, 充分发挥机插秧示范户的示范带动作用, 通过他们的成功经验宣传机插秧省工省时、节本增效、高产稳产的优点;三是利用各种媒体进行宣传。通过广播、电视、报纸和散发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 图文并茂地宣传机插秧, 营造全社会关注机插秧、重视机插秧的良好氛围。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 使广大农民从思想上认识到机插秧技术不是“能不能用”的问题, 而是“会不会用”的问题。

3.2 加强技术培训

对于广大农民来说, 机插秧技术是一项新技术, 插秧机是一种新型机具, 技术含量较高, 因此, 必须对他们进行系统地技术培训。首先, 农机技术人员必须全面、熟练地掌握机插秧技术, 应加强自身学习, 积极参加各种农业专业技术尤其是水稻栽培技术培训。同时, 农机部门应定期组织技术人员到机具生产厂家学习培训, 培养一批机艺双能的复合型机插秧技术队伍。其次, 农机、农艺部门要联合开展系统地机插秧技术培训, 培养一批懂技术、会操作、能带动的插秧机机手, 为今后大面积推广提供技术保障。

3.3 做到农机农艺融合

在目前的体制下, 每到农忙季节, 通过基层政府整合, 把镇农机站和农技站临时合并在一起, 连署办公, 做到“机”中有“艺”, 并最终从制度上打破部门界限, 整合成一个部门, 使农机农艺实现融合。

3.4 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

机插秧一次性投入较大, 机具利用率低, 但社会效益明显, 因此, 地方政府应从注重社会效益方面加大对机插秧推广的政策和资金支持。2011年, 我镇在国家补贴的基础上, 仅对插秧机追加补贴1 000元/台, 今后应扩大补助范围, 特别是对种粮大户和专业合作组织, 如育秧设备、人员培训、机插面积等。另外, 国家要从金融、税收、质检、物价等方面对机具生产厂家进行扶持和监管, 降低机具价格, 提高产品质量。

3.5 着力培养市场化运作机制

水稻机插秧技术的推广论文 篇8

一、有利因素

一是市场大。水稻是阿城区种植业面积比较大、产量比较高的粮食作物, 搞好水稻机械化插秧的前景广阔。二是效率高。目前推广的小型插秧机单日可插20~25亩, 作业效率是人工手插的20多倍。三是劳动强度低。机械操作轻便简单。四是效益好。在有财政补贴的情况下, 每台机器当年可收回80%以上的投资, 机手们有较好收益。五是外出劳务人员逐年增多, 为机械化作业提供广泛的市场。

二、影响机插秧技术成果快速转化的不利因素

1.机插秧周期较长。它至少需要经历四个过程:一是冬春期间的落实作业面积和积细土等准备工作;二是春季育秧及其管理;三是插秧机作业即栽插;四是栽后大田管理。其间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 对机插秧技术成果转化的影响都很大, 从而影响购机户和栽插户的信心。机插秧技术应用的一个周期需要近一年的时间。机插秧技术的用户持等待观望心态。

2.技术成熟的慢和技术熟化的慢。插秧机质量和机插秧技术与农业生产衔接比较慢, 负面影响大, 同时因生产周期长, 导致机械技术改造、熟化慢。

3.政府扶持政策不稳定。各级政府补贴政策每年出台较迟, 有的地方出台了政策, 但不能及时兑现, 致使农户当年购机时间迟, 落实机插面积难度增大, 收益不能保证。

4.水稻种植的比较效益逐年下降, 影响农民投资机械化的积极性。

5.土地流转难。单个家庭的责任田块分布零散, 面积较小, 不利于机械化作业。农村土地规模经营的少, 已实行规模经营的, 其随意性大, 承包经营合同多是一年一定, 承包人对农业机械投入的积极性不高。

6.推广单位的工作经费短缺。目前机插秧推广工作主要由县级推广站承担, 而县级财政预算只能保证发工资, 省、市两级的补贴全部用在机械上, 造成推广单位工作经费严重不足, 影响了推广工作。

三、促进水稻机插秧技术成果快速推广应用的对策

1.加强宣传, 增强对搞好机插秧重要性的认识。

通过广泛宣传, 要使干部群众认识到机插秧有利于生产要素的优化结合, 有利于农民分工分业, 有利于加快城市化进程,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典型示范, 开阔干部群众的视野, 达到循循善诱, 加快普及过程。

2.加强技术研究与开发。

重点解决两个问题:一是生产厂家要解决好插秧机械的国产化与性能、质量稳定的问题, 提高机具质量和农艺上的适应性。二是农机部门解决好育秧技术的管理模式研究。对关键措施要复式试验, 提炼出经得住推敲的技术规范, 尽快向农民推荐定型的机械和成熟的技术路线。

3.培育龙头企业。

以有一定规模的农机大户、种田大户、农机服务组织为依托, 培育龙头企业, 实行育秧、机插、插后管理一条龙服务, 并在资金、技术上给予倾斜, 政策上支持, 以“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扶持龙头企业, 推进农业产业化。鼓励农机人员领办、兴办机插秧服务组织。一是兴办机插秧作业机械;二是兴办机插秧中介机构, 推出跨区作业;三是领办全程技术服务机构。

4.建立稳定的农机补贴激励机制。

以机插秧技术为主要对象, 制定具有长效性、连续性、稳定性的农机补贴政策。参照国际成功经验, 结合本地实际, 插秧机具体的补贴幅度每台应在50%以上, 并要做到政策早制定、早宣传、早兑现。补贴政策应在上年的秋种前制定、宣传, 补贴资金应在春季机械到户时兑现。在安排购买机械补贴的同时, 适当考虑推广单位的工作经费, 以落实好服务工作, 增强服务体系的后劲。

5.积极服务, 促进机插秧作业管理一体化。

水稻机插秧技术的推广论文 篇9

1 坚持政策引导与市场主导相结合

农业是弱势行业, 农民是弱势群体, 农民运用新技术、购买新机具, 离不开各级政府的资金支持。沛县在认真执行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同时, 积极争取国家项目资金, 重点用于插秧机购置补贴;另外, 县政府每年拿出100余万元用于机插秧技术的推广工作, 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户购买插秧机的积极性, 逐步建立了以政府资金为引导、农民投入为主体的多元化投入机制。目前, 全县水稻插秧机保有量达1 000余台。在推进农机化作业过程中, 创新发展模式, 探索水稻插秧机械化走市场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路子, 抓重点, 抓大户, 抓服务, 让广大插秧机用户用得好, 有效益。抓重点, 以沿湖水稻主产区为重点, 带动周边地区农民购买插秧机, 达到既推广又增收的效果;抓大户, 围绕种粮大户、农机大户和科技示范户的需求推广插秧机, 培育一批农机大户和机械化育插秧的种田大户;抓服务, 鼓励和支持拥有插秧机的农户进行跨区作业, 开展社会化作业服务, 建立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推广应用的长效机制。

2 坚持农机和农艺相结合

农业生产中农艺及栽培技术与机械化是密不可分的, 农业机械是农艺的载体, 是为一定农艺服务的, 农艺则必须依靠一定的机械化手段才能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是农机和农艺高度结合的技术, 农机和农艺的结合是推广水稻机插秧技术的关键, 机械化插秧必须与作物品种、茬口、栽培方式密切配合才能成功。在机插秧技术推广中, 只有农机与农艺相结合, 坚持农机、农艺协调发展, 建立农机与农业部门的合作机制, 吸收农艺人员参加试验示范工作, 发挥各自优势, 共同做好水稻品种的选择、育秧、植保以及大田管理等技术指导, 做好插秧机选型配套、对比试验及有关技术的宣传、培训, 才能形成适合本地区水稻生产的机械化技术体系, 加快插秧机械化进程。因此, 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成功推广是农机与农艺工作人员共同智慧的结晶。

3 坚持机插秧推广与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相结合

坚持以机插秧技术为突破口, 机耕、机收、机械植保技术配套发展, 充分发挥机械化的技术优势, 实现水稻生产节本增效的更高目标。

4 坚持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相结合

机插秧技术推广工作的关键是通过技术培训, 让广大插秧机手会使用插秧机;强化技术服务, 让广大机手用好插秧机。只有会使用和用得好, 才能有效益, 才能激发广大农户的购机热情。首先, 要加强技术培训, 重点培训种粮大户、农机大户和科技示范户, 切实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 让每一位受训者掌握插秧机操作要领, 维修保养、育秧技术和大田管理技术。其次, 要强化技术服务。一是搞好插秧机维修、保养和配件供应工作, 减少插秧机故障, 切实提高其利用率。二是要搞好信息服务, 开拓作业市场, 积极组织插秧机跨区作业, 提高单机作业量, 增加机手收入, 通过提高机具利用率和机手经济效益, 加快机插秧技术推广步伐。

5 坚持典型引路和整体推进相结合

水稻机插秧技术的推广论文 篇10

关键词:山区,水稻,机插秧,制约因素,对策

民以食为天, 粮食满足人类基本生活需要, 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水稻作为主要粮食作物, 水稻生产在我国粮食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 提高水稻综合生产能力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长期战略目标。与小麦、玉米相比, 水稻生长发育环境和技术措施复杂, 耕作栽培制度最细, 生产环节最多, 季节性最强, 劳动强度最大, 用工量最多。提高水稻机械化生产水平, 是提高水稻生产效率, 增大经济效益的有力措施。目前, 我国水稻种植环节的机械化发展较慢, 水平较低, 特别是丘陵山区, 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 不易使用大型农业机械设备, 仍以传统保守的人工插栽和抛秧种植为主, 农业机械化在山区与丘陵地区的推广具有较大的限制性[1], 成为推进水稻生产机械化最突出、最薄弱的环节。

1 机插秧技术特点

水稻机械化插秧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又一次技术革命。目前, 日本、韩国等国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的水稻已经全面实现了机械化插秧, 水稻插秧机技术已经比较成熟[2]。作为机械化主力军的水稻插秧机, 现阶段我国较为突出的是江苏省生产的高性能插秧机, 针对不同株苗深度、株行距, 针对不同土质和地形都具有普适性。

水稻机插秧的核心是拥有技术成熟、普适性较强以及性能稳定等优势的插秧机。我国现阶段的水稻插秧机, 机械性能较之前显著提高, 克服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插秧机的弱点和缺陷, 更加适应我国水稻生产实际, 通过一系列改进措施增加了插秧机的可靠性[3]。

同时, 育秧制度也在不断改进创新, 突破之前的常规育秧方式, 采用播种密度高、床土土层薄、秧块尺寸标准、种龄短的培育模式。育秧田与大田比为1∶ (80~100) , 可大量节省秧田。水稻的主要生长环境是水田, 所以对机械设备水田作业的稳定性要求较高, 针对耕种过程中遇到的不同大田表面情况、土壤深层土质都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才能保证插秧机插秧的平衡与深度的一致性[4]。

采用机插秧的最大优点是效率高, 节省更多人力、物力。据统计, 现阶段插秧机作业效率较人工插秧高40%左右, 显示了插秧机作业的优越性与高效率, 为其推广应用打下了良好基础。此外, 相较人工插秧, 水稻插秧机还具有定行、定穴、定苗等优点。

2 山区推广机插秧的制约因素

2.1 山区地块小, 种植品种多

由于丘陵山区地理条件限制, 地块小且分散, 导致山区水稻种植面积普遍较小, 而且部分丘陵地带的山区坡度较大, 种植方式限制较多。同时, 丘陵山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不利于水稻种植面积的扩大。此外, 各地的水稻种植水平不一, 出售的种子品种多杂, 导致各地种植的水稻品种繁多, 粮食产物参差不齐、良莠不一。

2.2 粮农素质低, 思想守旧

机插秧需要具有熟练操作插秧机的专业人员, 然而山区地处偏僻, 农民素质普遍不高, 文化水平低, 对于机械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 科学种田意识不强, 普遍保留传统种植习惯。同时, 外出务工人员逐年增多, 留守的大多为老人、妇女和儿童, 文化素质偏低, 不易掌握插秧机的操作知识, 接受新机具、新技术程度慢。机插秧作为一种新兴耕种方式, 粮农内心中都会有不接受、下意识的抵触心理, 影响了水稻机插秧技术的推广和使用。

2.3 机育秧、机插秧技术要求高

育秧技术和插秧机操作技术作为两项关键技术, 难度大, 技术要求高, 不容易掌握。如果农民没有掌握育秧技术, 插秧苗规格没有达到机插秧的标准, 会严重影响插秧质量, 降低机插秧效率, 耽误农事。相对人工插秧, 机插秧对秧苗的要求较为苛刻, 不仅要求秧苗大小, 还对培植秧苗的土壤有要求, 湿度适中, 否则都会影响秧苗种植。插秧机属于机械操作, 如机手没有熟练掌握操作技术, 极易出现漏秧等情况, 影响插秧质量, 因此要求相关作业人员熟知插秧机的原理以及熟练操作插秧机[5]。

2.4 插秧机作业的限制性

插秧机作业的限制性增加了机插秧技术的推广难度。插秧机属于机械作业, 对地理环境的要求相对较高。由于山区田地地块小、分布不均的限制性, 山区插秧机难以大范围操作应用, 给插秧机的大量推广造成了不利影响。1台插秧机全年的插秧作业时间大约为30 d, 其余时间闲置, 利用率较低。插秧机功能单一、作业时间短、利用率低、成本高、收回投资慢, 致使推广难度大。

2.5 水稻种植收益低, 影响农民购机积极性

插秧机作业虽然能节省人力、物力, 降低生产成本, 然而前期投资大、回收慢, 对散户粮农缺乏足够吸引力。因为散户农民种植水稻规模小, 90%以上农户的水稻耕种面积约0.07~0.2 hm2, 种植水稻的经济效益较低, 影响了农民购机积极性。虽然国家加大购买农用机械的政策补贴, 但是插秧机普遍是自购、自种、自用, 大多数农民对机插秧的需求不强烈。

3 加快山区机插秧技术推广的对策

3.1 政府主导, 落实政策, 加大扶持力度

由于粮农种植水稻的经济效益较低, 难以承受购买农机的巨大金额支出, 需要国家加大扶持力度, 积极落实粮农优惠补贴政策。同时, 对机插秧技术的推广应用, 政府应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 可根据不同地区的收益水平采取相应的减免政策。

3.2 技术攻关, 环节紧扣, 加大服务力度

机器是重点, 技术是难点, 机器生产出来不是为了参观, 而是为了实用, 因此需要降低机器的操作难度, 加大对使用者的服务力度, 易于掌握, 便于农民使用。这要求开发者在研发过程中, 加大技术攻关力度, 把握好设计与生产中的每一个环节[6]。增强服务意识, 使每一个农机产品都能为使用者提供良好服务, 易于掌握, 便于使用, 需要不断改进与创新。

3.3 服务创新, 推向市场, 加大引导力度

只有有市场, 产品才会有销路, 企业才会蓬勃发展, 产品性能才会不断提升, 因此要重视对市场的调查分析, 摸清市场发展方向, 了解消费需求, 创新服务方式, 才会拥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才会不断为企业和社会注入新的血液。注重导向模式, 引导为主, 逐渐让粮农认识到机插秧的优点, 刺激农民对插秧机的购买欲, 带来新的消费需求。

3.4 以点带面, 培育基地, 加大示范力度

新技术的推广通常呈“螺旋式”上升规律, 因为在面对新生事物的时候, 大家会有一种自我保护意识, 首先会抵触新事物, 不易接受。水稻插秧机的推广也面临这样的困境, 需要采取积极措施来帮助农民广泛接受。可以由点开始突破, 加强对个别农户的推广应用, 然后通过多点带动起来, 促成整个面的发展。加强对机插秧技术应用基地的培育, 加大示范力度, 促进机械化生产大规模发展。

3.5 适应形势, 整合资源, 加大培训力度

适应国内、国际发展形势, 采取相应措施, 加强交流, 深入学习, 认清自身不足。去其糟柏, 取其精华, 融会贯通, 为己所用。在学习与适应形势的同时, 整合本国的资源与优势来进行改进, 加大培训力度, 提高基层农业技术人员及农民农机操作技术水平, 提高机械化生产效率。

针对山区特有的地理条件, 利用机插秧技术具有的节水、节肥、稳产高产、节省秧田等优势, 使秧田的利用率最大化, 降低农药使用, 促进水稻产量的提高, 提升水稻种植的经济效益。国家应进一步加大农业机械推广扶持力度, 落实优惠补贴政策, 为农业机械应用于农业生产提供方便快捷的渠道。此外, 粮农也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积极学习先进科学技术, 提升科学生产水平, 为水稻机插秧技术的推广与普及起到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胡俊平.南方丘陵山区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的制约因素与对策[J].南方农机, 2007, (4) :22-23.

[2]张健美, 吴文革, 何超波, 等.安徽省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的难点与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 2007, (20) :58-59, 160.

[3]吴敏文.山区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的探讨[J].农业技术与装备, 2014, (10) :18-19.

[4]冯沂, 顾圣兴, 刘丹, 等.兴化市水稻机插秧技术及推广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 2012, (3) :166-167.

[5]吕进, 徐灯明, 徐云.因地制宜推广水稻机插秧技术[J].农机科技推广, 2011, (7) :46.

水稻机插秧机械化技术推广探讨 篇11

关键词:水稻,机插秧,机械化,技术推广

水稻机插秧机械化技术可以加快技术传播和成果转化, 进一步解放生产力, 减轻劳动强度, 减少水稻生产投入, 降低生产成本。同时, 有利于突破水稻种植机械化瓶颈, 推动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步伐, 使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提高, 保护粮食生产安全, 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 根据多年来的生产实践经验, 就水稻机插秧机械化技术的推广措施进行探讨, 以指导该技术的推广使用。

1 宣传培训, 形成良好氛围

为促进水稻机插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应用, 提高农民对机插秧工作的重视程度, 扩大社会影响, 要认真开展机插秧技术培训, 可通过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机具现场演示会、技术讲座、广播电视、宣传单等多种方式进行宣传, 从机插秧面积落实、秧池田规划及育秧材料准备等环节细致、系统地进行讲解, 指导水稻生产[1]。同时在培训过程中, 将理论培训与机械实践操作、田间育秧管理措施等结合, 机插秧苗素质与插秧机性能结合, 使农民逐步深入了解机插秧, 从而使机插秧技术在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等方面发挥作用。

2 积极探索试验, 建立激励机制

水稻机插秧技术在推广的起步阶段, 应争取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并将其列入政府议事日程, 明确目标, 加强领导, 加大推动力度, 坚持优势技术集成整合及农机、农艺等技术协调发展, 形成农机与农艺有效结合, 以促进机械化插秧的推广[2]。加大对水稻机插秧作业的补贴, 制订具有连续性、长效性、稳定性的农机补贴政策, 完善农机补贴激励机制。

3 积极服务, 促进机插秧作业管理

水稻生产的过程中, 在秧苗培育、机插、插后管理及插秧机维修等方面提供服务, 有条件的地方甚至可承包大田的肥水管理、病虫害综合防治等。从而使农田机械化管理水平提高, 促进推广部门经验的增加, 推动机插秧工作的开展, 实现良性循环, 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农村土地流转和劳动力的转移提供了条件, 推动农业产业化的规模经营, 达到节本增效、促进农民增收的目的。

4 农机农艺对接整合

水稻机插秧机械化技术推广集成了农业技术和农机技术。在宣传、技术培训、种子选择、育秧、大田整理、机械插秧、病虫防治、杂草封杀和水肥管理等整个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认真研究和操作, 既满足机械作业指标要求, 又符合水稻生产的农艺要求, 实现2种技术的运用对接[3,4]。在软盘育秧时, 根据《沿淮机插水稻优质高产生产技术》规范要求, 结合实际操作经验, 每盘的干种播种量控制为130~135 g, 秧龄控制在20~22 d。苗高控制在17~20 cm较好, 以增强秧苗刚栽插时对高温天气的适应性。在栽插时, 根据品种特性, 对机具进行调整, 取秧量每穴控制在3~5株苗;在后期的大田管理中, 严格按照机插秧的技术规范和水稻生产的农艺要求进行。在整个操作过程中, 农机与农技部门紧密配合, 团结协作, 既发挥各自的技术优势, 又促进农机和农艺有机结合, 使2种技术在实际运用中整合。对比试验, 直观有力, 让农民亲眼看到好处, 感受到机插秧技术能给自己带来利益, 利于机插秧技术的大面积推广, 以产生更大的经济、社会效益。机插田较直播田节本750.0元/hm2, 主要体现在节种、节药、节肥等方面。

5 结语

水稻是怀远县的主要粮食作物, 种植采用人工栽插、旱直播和机插3种方式, 其中85%以上采用旱直播, 而直播弊端较多。为此, 各级政府应重视和支持水稻机插秧机械化技术的推广, 改变农民传统的直播方式。另外, 依靠社会化服务推动是促进机插秧机械化技术快速推广的有效途径。由于机插育秧环节的工序复杂、劳动量投入大、技术含量高等原因, 农民一般不愿意自行育秧。规模化、工厂化的育秧不具备条件, 插秧机作业又需要规范化的秧块;出现了有机户让机具闲置, 不愿意再增加对插秧机投入的情形。政府出台相关的激励政策, 鼓励、引导和扶持机插作业服务组织的发展;培育机插专业服务组织开展育秧、供秧、机插和大田管理的一体化服务, 才是促进机插秧机械化技术快速推广的有效途径。

积极鼓励、引导和扶持发展专业化、社会化、市场化的农机服务组织和实体, 探索“专业育秧”、“带秧机插”、“农户自行育秧, 公司提供机插服务”等形式多样、灵活多变的示范推广方式。探索制订出一套工序简单、可操作性强、群众易掌握、适合当地的育秧技术规范, 是推广机插秧技术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李彩云, 陈宝奎, 杨绍国, 等.地膜隔离层育秧与水稻机插秧技术[J].北方水稻, 2009 (3) :81-82.

[2]李秋亭.豫东黄灌区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试验效果分析[D].郑州:河南农业大学, 2009.

[3]高立新, 刘飞, 陈亮, 等.浅谈机插水稻软盘育秧技术[J].北方水稻, 2010, 40 (3) :50-51.

上一篇:情景型教学下一篇:数字阀门控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