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育秧期的管理技术

2024-10-05

水稻育秧期的管理技术(精选6篇)

水稻育秧期的管理技术 篇1

抓好水稻育秧期的管理是水稻生育期中的关键措施, 培育壮秧是水稻高产的基础。

一、苗床的要求

1. 苗床地的选择:苗床地应选择在土质肥沃、通透性好, 地下水位在1~1.5米以下, 水源较近, 排灌方便的园田地块。

2. 床土培肥:

苗床最好固定, 且又连年培肥, 育苗结束后可种豆科作物或休地。夏季, 每公顷施入碎稻草40000~50000千克, 发酵好的农家肥100000~200000千克, 施后耕翻20厘米深, 与床土混合均匀。若上年夏季没有培肥的苗床或是新选择的苗床, 在春季整地做床时, 每公顷应施入充分发酵的农家肥100000千克, 并与15厘米深的土层混均。

3. 苗床调酸与消毒:

用无公害的“壮秧剂”一袋拌土均匀撒与床面, 可掺细土分三次撒施, 施一次刨床一遍, 并与3~5厘米表土充分混匀, 将土壤p H值调至4.5~5.5。每平方米喷移栽灵1.0~2.0毫升, 进行苗床消毒, 严禁使用敌克松。

4. 苗床除草:

采用“封闭一号” (低毒) 50毫升用于60平方米苗床, 要求每10平方米苗床加10千克水, 用8~10毫升, 一定要喷洒均匀, 不要超量喷施, 以免对幼芽造成药害。

5. 苗床规格:

苗床应做到“细、松、平”, 以东西朝向为好, 长10~15米, 宽1.2米, 高10~15厘米, 床间距70厘米, 周边做成5~10厘米的小土埝。

二、秧田的管理

1. 种子处理:

用10%浸种灵水剂5000倍浸种5千克, 常温下浸泡4~5天, 每天搅拌1~2次, 用于防治水稻恶苗病和干线虫病, 不得使用其他药剂。

2. 播种:

当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5℃以上时, 即可播种。播种前喷足底墒水 (即10~12厘米土层的水分达到饱和状态) , 每公顷播催芽的种子2000~2200千克, 压种使稻籽三面入土, 然后盖过筛细土厚0.7~1.0厘米, 达到喷水不露籽。然后支拱盖膜, 拱架高40~50厘米, 间距50厘米, 盖膜后将四周压严, 防止大风揭膜。

3. 播种至出齐苗:

管理目标是保温, 促齐苗。膜内温度控制在28~32℃, 超过35℃要通风, 达到60%出苗时, 喷一次齐苗水。

4. 出苗至一叶一心:

管理目标是控水, 控温, 促扎根。膜内温度控制在25℃左右, 超过28℃时要加大通风口, 打开两头通风, 此期喷水1~2次。一叶一心时, 每平方米喷施移栽灵1~1.5毫升, 对水3~4千克, 可提高水稻秧苗的抗逆性。用敌克松、青枯灵防治水稻立枯病。

5. 一叶一心至二叶一心:

管理目标是控温控水, 上下均衡生长, 防止徒长和青枯, 一般不喷水。膜内温度控制在20℃左右, 白天一般打开一半膜通风。

6. 二叶一心至移栽:

管理目标是增养促蘖。二叶一心期浇一次透水, 以后每天早晨8~9时喷水一次, 白天全部打开通风, 插秧前3~4天将膜撤掉。

7. 壮苗标准:

苗龄28~30天的小苗, 高12厘米, 带蘖率达50%以上, 叶片直立, 茎扁平, 百苗干重3.0克, 根数9~11条;苗龄30~35天的中苗, 高12~14厘米, 根数10~12条, 根长18~27厘米, 根系白色, 百苗干重5克以上, 50%以上带两个蘖即可。

8. 秧田化学除草:

播后苗前封闭灭草, 每公顷用25%的除草醚9~11千克, 或50%的杀草丹乳油4500~6000毫升, 或60%的丁草胺1500~3000毫升, 播种覆土后喷雾。苗后灭草, 每公顷用20%的敌稗乳油15千克, 对水450千克, 于稗草一叶一心时喷雾。也可用20%的敌稗乳油7.5~9千克, 加48%的苯达松乳剂0.75~0.9千克, 对水450~600千克喷雾;或50%的杀草丹乳油6~7.5千克, 加20%的二甲四氯2.3~3.0千克, 对水450~600千克喷雾;或20%的敌稗乳油3.7~4.5千克, 加50%的杀草丹3.7~4.5千克, 再加48%的苯达松0.75千克, 对水450~600千克喷雾;或50%的优克稗乳油2.3~3.0千克, 对水300~450千克, 于稗草二叶期喷雾。

水稻水育抛秧育秧技术及管理 篇2

关键词 水稻水育;抛秧育秧;技术管理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03-015-3

重点市忠县野鹤镇自推广水稻抛秧育秧以来,每年都有部分农户失败,其中都是在3月下旬-4月出现死苗,死苗率一般在10%~80%[1],也就成为了水稻抛秧技术推广的绊脚石。现将近几年推广水稻抛秧技术简单介绍,以供参考。

1 抛秧育秧技术

1.1 苗床选择

选用背风向阳,水源方便,无过多杂草的田块做育秧田。每667 m2大田需备足10 m2的秧苗床,苗床2.0 m开厢,沟宽0.4 m,沟深0.2 m,以方便作业[2]。

1.2 配制营养土

提前30 d耕好田,施足底肥,施足底肥,每667 m2施腐熟粪水2000 kg、过磷酸钙20.0 kg、尿素5.0 kg为宜。盘营养土用土壤肥力中等、疏松无病、虫、杂草的菜园土。每667 m2移栽田要备足80~100 kg盘土。其中2/3可以拌0.4~0.7 kg水稻专用壮秧剂、过筛过磷酸钙2.0 kg、尿素0.2~0.3 kg拌均堆码发酵杀菌。

1.3 苗床整理

在预定播种前10 d对秧田耕细耙平,让泥浆沉淀2~3 d,开厢抹平、将沟水放至半沟为宜,在过1~2 d第2次添浆抹平总之让厢面平无坑无积水,踏实后床面不粘手就可以摆盘。

1.4 摆盘装土

选择晴天拉绳摆盘,做到边齐头齐,盘与盘之间无缝隙,摆盘后用0.3 m的硬竹片刮平,使盘底嵌如苗床0.3~0.5 cm利于保湿。摆完盘后即可装入营养土(或用厢沟泥浆装盘)后用竹片刮平让盘孔间隙无土污泥浆,防止苗根不串盘孔利于抛秧。第1次泥浆沉实后再第2次用厢沟泥浆装盘。用菜园地营养土不需二次装盘,第1次只装2/3。就可以播种。

1.5 播种

1.5.1 选种

选用优质、高产、抗性强的水稻种。

1.5.2 种子处理

晒种提高发芽率,拌种杀菌保证秧苗质量。

1.5.3 精心播种

选择冷头暖尾天气播种,每667 m2用种0.9~1.2 kg,用水稻育秧精播器,也可用手撒的办法播种节省时间,保证每孔有2~3粒种子。播后用软竹片轻刮让种子入孔,也利于泥浆装盘种子陷入泥里。

1.6 消毒

播完种子后及时喷移栽灵消毒杀菌,每40个盘用移栽灵10 mL或用敌克松25 g喷施。

1.7 盖土、压种

喷施后撒营养土盖种,用竹片刮平。对于泥浆装盘的施药后用软竹片轻刮让种子入泥与泥面平,不需盖土,都要做到盘孔间隙无土无泥防止串根,影响抛载效果。用营养土的盖好种子不现谷就可以施除草剂。

1.8 盖膜

播种盖土完成后实行双膜覆盖,有利于保温保湿。用旧地膜整顺后平铺在盘上做底膜。再用2.0 m长的竹夹板片插到秧厢边上起拱,盘边拱高12.0~15.0 cm。在铺好内膜。后盖外模做到二次保温效果,不要在外膜上贴膏药,有利于光合作用。

2 秧苗管理

2.1 立苗

立苗后选择晴天揭去内膜。立苗期保温保湿,一般温度控制在35 ℃左右,超过37 ℃揭膜降温。湿度保持在80%以上,做到沟水面平厢面,做到厢面无积水。

2.2 炼苗

一般苗在二叶一心注意炼苗防高温,揭膜原则:由部分至全部逐渐揭,晴天上午10时左右揭,下午4~5时盖。阴天两头揭;小雨雨前揭;大雨雨后揭;日平均温度在12℃以下不宜揭。注意护苗

防病。

2.3 水肥管理

做到先湿后干,秧苗二叶一心保持盘土湿润不发白,抛栽前控水,促进秧苗盘根,根据苗情及时按量追肥。

2.4 病虫防治

在秧苗二叶一心断奶期是秧苗最易发生病虫害的时期,注意施药防病虫,用移栽灵或广枯灵1000倍液喷施防病。用氯氟氰菊酯防虫。

2.5 秧苗质量

要经常拔出杂株和杂草保证秧苗纯度。在2.5~3.5叶期,秧龄30~35 d苗高8.0~12.0 cm状秧苗,应做到厢沟无水,检查盘土湿度。

2.6 起秧抛栽

检查盘土湿度,如盘土过湿把秧盘掀起放在埂子上凉一凉,如盘土过干用喷雾快灌做到盘中无积水,起秧时先将秧盘从苗床上掀拉断床土引根,卷成筒状运到移抛大田。

3 大田管理

3.1 大田整理

大田做到能灌能排,耕翻深度15.0~20.0 cm,每667 m2施用基肥45%复合肥25.0~35.0 kg、尿素10.0~15.0 kg、锌肥0.4~1.0 kg。抛栽时做到田面干净无根茬、无杂物水深不超过2.0 cm。呈花踏水抛栽。

3.2 抛栽质量

抛栽应选择晴天、无风天进行抛栽防止抛栽时被风吹乱。起秧运秧时堆放不超过3层,防止底层压坏,运到田埂时及时取出平放在田周围田埂上。抛栽秧时要先抓一把秧轻抖几下向空中抛撒。抛栽时做到先稀后匀、先远后近,一块田要分2次抛撒,第1次只抛栽60%~80%,第2次抛栽剩下的20%~40%才能做到均匀。保证每667 m2有1.8万~2.2万窝,分田块肥力而定窝数。抛栽后2~4 d不灌水,2~3 d对斜苗、卧苗立苗。第5 d小水浸灌,保证分蘖效果,必要时也要注意控制分蘖,确保总茎数和有效茎数。

3.3 除草

抛栽后7~15 d喷洒稻田除草剂,防除稗草、鸭舌草、三棱草、四叶草、牛毛毡、眼子菜、莎草等杂草。由于杂草发生的时间参差不齐,为彻底消灭杂草,采取化除和人工拔除杂草相结合的技术

措施。

3.4 病虫害防治

病虫防治是关键,移抛栽后20~30 d用低毒高效的药物防治。建议用先正达的“宝剑”+诺普信的“稻满香”+“芸苔素内酯”喷施,对人畜无害、无气味、无残留。

参考文献

[1] 王振洪,张丽辉. 水稻软盘育秧及抛秧技术[J]. 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8,(5):28-29.

[2] 罗成品. 水稻软盘育秧及抛秧技术要点[J]. 西昌农业科技,2001,(1):17.

水稻旱育秧栽培管理技术 篇3

1.1 苗床选择

选择土地平整, 土质深厚、肥沃、疏松, 背风向阳, 水源近, 排水条件好, 偏酸性沙壤作苗床。

1.2 苗床制作

在播种前15 d先对苗床地进行翻犁, 用机器或人工将土碎细, 然后每平方米用腐熟后有机肥10~15 kg, 过磷酸钙150~200 g或复合肥100~150 g混匀后施入苗床10~15 cm深土层培肥床土。用每m2用70%敌克松2~3 g与细土混匀后均匀洒在秧床上进行土壤消毒, 防止立枯病。播种前3~5 d开沟作厢, 平均厢宽1.2 m, 高12~15 cm, 厢沟宽0.3 m。播种前1 d对苗床浇1次透水待播。

1.3 种子选择及播种

贵州省平塘县大部分地区气候条件较好, 雨量充沛, 宜选用分孽性强, 生长周期长的种子, 如中优158、F优993、内香优8518、筑优985、川香优6号等。旱育秧在我县最佳时期是4月初, 个别乡镇长除外, 如大塘镇, 因海拔较高, 温度受海拔影响变化较大, 播种时期一般在4月中下旬。当气温在7~8℃时即可播种, 播种期要比当地水育秧提前15~20 d。播种前要先将苗床浇透水, 将种子进行浸种、消毒、催芽, 然后按每m2播芽谷150~200 g, 芽谷要均匀地撒播在厢面上, 用木板将种子大部分压入细土中, 少部分露在表面, 并盖上1 cm细土, 以不露种子为宜。最后搭架盖膜, 密封四周。一般在7 d内不浇水, 不通风, 以保持厢内高温高湿。

2 管理

俗话说:“三分种, 七分管”, 特别是在春季, 如管理不当, 受倒春寒影响, 易使秧苗产生病害, 影响其正常生长发育, 因此应注重把握好秧苗生长各个不同时期的技术要点。

2.1 播种至出芽期

要求苗床内温度保持在28~32℃, 最高不能超过35℃, 否则, 会因温度过高烧伤秧苗。若在晴天苗床内温度超过35℃, 应及时揭膜, 使其苗床内通风降温。

2.2 出芽至二叶一心期

要控温、控水, 保持苗床内通风降温, 温度应保持在20~25℃, 为防止立枯病发生每m2可用2.5 g敌克松对水2.5 kg喷施。

2.3 二叶一心至三叶一心期

应注意通风降温, 晴天上午10:00左右将膜揭开, 下午5:00盖膜, 每2 d浇1次水。在苗床保温的情况下可昼夜揭膜炼苗。如遇倒春寒时应及时盖膜保温, 待气温回升后再揭膜, 并及时追肥, 每m2用尿素15~20 g加清水3 kg或用清粪水加适当尿素泼施。

2.4 四叶一心期

除雨天外应全天揭膜, 使秧苗适应外部环境, 增加抗逆性。

3 移栽

(1) 移栽前温度应达到15℃以上, 每667 m2施农家肥1 000~1 500 kg, 复合肥5~10 kg, 普钙肥20~25 kg作为基肥, 然后, 浅水耕犁, 使土壤与肥料充分结合, 提高整地质量。

(2) 移栽前1 d先将苗床浇透水, 尽可能带土移栽。

(3) 合理密植, 株行距一般为16×18 cm, 每从2苗, 栽插时水深不超过3 cm, 杆深不超过2 cm, 以秧苗不倒为原则, 即插秧应做到三浅, 即浅水平田、浅水插秧、插浅秧。

4 田间管理

4.1 查苗补苗

插秧后往往有缺穴现象, 应及时查苗补苗, 以保证应有密度。

4.2 灌水

秧苗移栽后, 浅秧灌水1寸左右, 大苗栽插后可适当灌深一些。

4.3 追返青肥

一般在插秧7 d后, 即可追返青肥, 以促进新叶生长, 每667 m2施尿素2~3 kg。

4.4 除草

可结合追返青肥使用化学除草剂, 不仅能及时消灭稻田杂草, 还可省去大量劳动力。

4.5 施穗肥

在秧苗拔节后应巧施穗肥, 以达到提高穗粒数的效果。每667 m2施尿素3~5 kg, 同时加强穗期用水管理。

5 病虫害防治

5.1 水稻螟虫

此虫主要是幼虫钻蛀茎杆危害水稻, 水稻受害后呈现症状是枯心和白穗。防治方法 (1) 每667 m2用50%杀螟乳油0.2 kg对水50~60 kg喷施, 用药1~2次, (2) 每667 m2用40%水胺硫磷0.1~0.2 kg对水50~60 kg进行喷施。

5.2 稻飞虱和稻叶蝉

这2种害虫繁殖量大, 还传播病毒病, 对水稻危害较大。防治方法每667 m2用30%甲胺磷0.15~0.2 kg对水50~60 kg或用50%杀螟松0.1~0.15 kg对水50~60 kg对水稻茎叶进行喷施。

5.3 卷叶虫

每667 m2用90%敌白虫150~200 g对水50~60 kg对水稻叶面进行喷施。

5.4 稻瘟病

防治方法 (1) 选择抗病性强的杂交品种。 (2) 每1 kg种子用3 g三环唑浸水24 h进行消毒杀菌。 (3) 每667 m2用40%稻瘟灵乳油100 m L对水60 kg或20%三环唑100 g对水60 kg进行叶面喷施。

5.5 纹枯病

常规水稻发病率为15%~20%, 杂交水稻达30%以上。防治方法为每667 m2用25%粉锈宁50~75 g对水50~60 kg喷施水稻中下部。

摘要:贵州省平塘县地处贵州南缘中部, 雨量丰富, 年降雨量1240mm, 无霜期达310 d以上, 年平均气温17℃, 适合早栽早种。但大部分乡镇由于近年来沟渠损坏严重, 没有及时修补, 沟水无法到达, 且有时雨水来得较晚, 因此如塘边、大塘、鼠场等大乡镇均以旱育秧为主。实践证明, 该技术能更好地解决因早春带来阳光照射不足, 温度不高, 或雨水不充沛带来的其他问题。并可通过高肥控水, 严防立枯病、防烂秧等措施培育出根系发达、植株矮壮墩实的秧苗。具有省工、省肥、省水、省种等优点, 通过该技术培育出来秧苗抗寒能力强, 栽后早发性好, 从而为增产增收打下基础。

水稻旱育秧培育技术 篇4

一、秧地准备

1. 秧田选择与培肥。秧田选择向阳背风,排灌、管理和搬运方便,土质肥沃、疏松通气的旱地、菜园地或地下水位在1米以下的肥沃稻田。播种前20天,每平方米施有机肥(土杂粪、家畜粪等)3~4千克、三元复合肥50~100克、钙镁磷100克,经翻耕细耙均匀混入0~20厘米厚的床土后整畦。如秧田pH值在6.5以上,需进行调酸,即每平方米施硫磺粉50~100克后再深翻整细。

2. 苗床整地。苗床要求畦宽120厘米,畦高10厘米,沟宽40厘米。如用水田做苗床应开好“十字”沟,并与环沟相接。畦面要平整、打碎土。播种前3~5天,每平方米苗床施入尿素、过磷酸钙各15克,氯化钾10克,并将所施肥料与10~15厘米深的表土充分搅拌均匀,否则易产生肥害。

二、种子处理和催芽

要因地制宜选用优良品种。早稻选用早杂优(中优2155),每亩1~1.3千克;单季稻或晚稻选用杂优(特优627),每亩0.75~1千克。播种前用三氯氰尿酸700倍液浸种24小时后再用清水冲洗干净。采用白天浸种,晚上沥水,干湿交替的方法。浸种过程中要勤换水、多冲洗,这样可减少种子带菌。浸泡后的谷种要进行催芽。稻种发芽最适温度为30~32℃。早稻催芽应掌握好35~38℃破胸,28~30℃催芽和22~25℃炼苗的技术要点。催芽程度以刚破胸露白为好,方法同常规育种。谷芽不要催得太长,露出白芽即可。然后在室内摊开晾种、炼芽半天,次日早即可播种。

三、适时播种

早稻播种期以当地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以上时为宜。播种前苗床要反复多次浇水,使15厘米厚的表土充分吸收水分并达到饱和状态。播种前再浇1次水,经土壤消毒和轻轻镇压床面后即可播种,每平方米播露白谷种200~250克。早稻田秧龄35天左右,晚稻要根据品种的要求而定。需将种子均匀地撒于畦面,用过筛的盖种土覆盖2厘米左右(用20%的腐熟细粪与80%的细土混合均匀,覆土要均匀盖住种子)。然后用竹条搭拱盖好农膜,拱架高40厘米,薄膜要使用新膜,四周用土压实,以防大风揭膜使水分蒸发而影响出苗。

四. 苗床管理

1. 出苗期。从播种到出苗,要求有良好的湿润条件,膜内温度不超过35℃不揭膜,床面不发白不喷水。

2. 1叶期。1叶1心时,要严格控温控湿,防止徒长,膜内温度不得超过25℃,超过时要揭开两头薄膜通风。

3. 2叶期。2叶1心时,要进行通风炼苗,膜内温度应控制在20~25℃,苗床土壤以干为主,叶片不卷筒不喷水。晴天气温高且无大风时可全部揭开薄膜,下午4时前盖好农膜保温。

4. 3叶期。此期秧苗抗寒力弱,应注意防寒保温,待天晴时逐渐揭膜炼苗。气候太干旱时喷适量水保持土壤湿润,并结合施1次断奶肥,每平方米苗床用尿素25克、过磷酸钙各30克、氯化钾10克,掺水50千克喷施。插秧前3天应全部揭膜,并施好送嫁肥和防治好病虫害。

5. 立枯病防治。立枯病是水稻旱秧的主要病害,苗期喷洒敌磺钠粉剂是防治该病的主要措施。在苗龄为15天左右时,喷洒50%敌磺钠粉剂500倍液1次,揭膜后再喷施1~2次,可有效控制立枯病为害。

6. 科学施肥。旱育秧与湿润秧不同,在追肥时应注意以下3点:

①旱秧的叶色一般呈深绿,缺肥初期不易察觉,当叶片出现落黄时,表明缺肥程度比同叶色的湿润秧为重。

②旱秧使用肥料种类应考虑到苗床干燥的特点,以选用优质尿素为最佳,不能施易挥发的其他肥料,同时,也不能直接撒施,应采用肥水喷浇的方式,防止因肥料浓度过高而灼伤叶片或烧苗;若采用化肥直接撒施,必须于撒施后立即喷水。

③旱秧缺肥是由缺水引起的,所以在追肥时,一次用肥不宜过多,宜用0.5%~1%的尿素液喷浇,这样既可避免烧苗,又能使肥入土,提高肥效。浇液肥与浇水一样,要求掌握在傍晚追施,用肥量和用水量要严格控制,以防削弱旱育秧的生理效应。

水稻地膜育秧技术 篇5

新建县属典型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 具有温暖湿润、雨量充足、无霜期长的特点, 累计平均气温17.2℃, 年平均日照时数累计达1 972.2h, 年平均降雨1 650mm。雨季多集中在4~6月, 冬季盛行偏北风, 夏季盛行暖湿偏南风, 年平均无霜期266d, 非常适合水稻生长, 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

江西省杂交水稻生产以温室 (两段) 育秧、培育多蘖秧为主。近几年来, 随着地膜在农业生产上的运用, 杂交水稻的育秧方法发生了明显变化。目前, 江西省杂交水稻基本上采用地膜育秧技术, 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进一步推动了杂交水稻生产的发展。

地膜育秧与露地湿润育秧相比, 有防寒、保湿、保肥、减少蒸发的作用, 用种少, 成秧率高, 壮根壮苗;移栽后成活率高, 返青快, 僵苗少, 有利于早熟和增产增收。其具体育秧技术如下。

1 苗床选择

选择疏松、肥沃、透气、排灌方便、土层深厚的水稻田作秧田。

2 秧床整地施肥

将苗床地进行精细整理, 按1.3~1.5m开厢, 沟宽0.3m、深0.2m左右, 并在四周理好排灌沟。秧田与大田的比例为1∶6~8。播前2d施尿素40g/m2、过磷酸钙50g/m2、氯化钾40g/m2、壮秧剂100g/m2。切忌施用碱性肥料, 如草木灰、碳铵等。

3 种子选择与处理

种子选择标准是“净, 纯, 好”, 即选择无杂质、纯度好、籽粒饱满、千粒重高、无病虫的优良种子。选种后, 先晒种再进行消毒处理。用恶敌20g对水10kg, 浸种8kg, 或用25%施保克乳油300倍液浸种48h, 捞出用清水洗净, 再浸种催芽。

4 播种覆膜

将催好芽的种子均匀播种, 播后用木板把谷种压入泥内, 并均匀覆盖一薄层土杂肥。播种后, 搭架拱铺或平铺。用竹片搭架盖膜时, 拱中部高度距厢面20cm左右, 竹片之间相距50~60cm。平铺时可撒一些麦草或不带叶的鲜胡豆杆覆盖, 膜的四周用泥土压严。

5 田间管理

5.1 温度管理

出芽前膜内温度不超过35℃, 出芽后膜内温度在25~30℃, 遇晴天应揭膜降温, 以防烧苗。

5.2 水分管理

秧苗一叶一心期后, 将厢沟灌满水, 揭膜通风炼苗, 使秧苗逐渐适应外界环境。3~4d后全部揭去, 薄水保持厢面湿润即可。若遇强寒潮立即盖膜防冻。

5.3 肥料管理

秧苗2~3叶时应追施断奶肥, 用尿素30kg/hm2对水喷施, 以后每周施1次农家肥加适量尿素。

6 病虫害防治

加强管理预防坐蔸, 青枯病、立枯病死苗可用3%广枯灵水剂1 125~1 500m L/hm2防治;1代螟虫可用杀虫双、杀虫单防治;稻瘟病用丰登防治。

7 其他注意事项

7.1 防止风吹揭膜

若遇刮风, 常被风吹揭开或破膜, 应及时用泥土压牢, 必要时可用透明布绷好, 以免被风吹开冻坏秧苗。

7.2 防止地膜“贴膏药”

地膜平铺育秧容易产生膜面与畦面紧贴 (贴膏药) 现象, 容易出现焖种和烂芽。特别是地膜平铺遇雨, 应及时用竹竿在膜内顶起, 排除膜内积水, 并要随时检查, 防止贴泥压苗事故出现, 造成大面积烂秧, 降低成秧率。因此, 选择适宜的隔离物是大面积推广地膜平铺育秧的关键。

7.3 防止高温灼苗和青枯死苗

当秧苗1叶1针后应及时在秧板边开口通风, 防止缺氧染病死苗。膜内温度超过40℃会出现高温灼苗, 造成枯黄甚至死苗, 应予以防止。揭膜时应先灌水后揭膜, 防止秧苗生理性失水发生青枯死苗。

参考文献

[1]陈新华, 赵敏, 骆娅君.机插水稻双膜育秧及软盘育秧技术[J].农机科技推广, 2005 (2) :30-31.

[2]姚成勇, 杨力, 唐义军, 等.水稻机械化插秧双膜旱育秧技术[J].大麦与谷类科学, 2006 (2) :20-21.

[3]余虹.水稻覆膜直播旱作栽培法[J].农村新技术, 2007 (3) :5-6.

[4]于忠云, 洪芳, 蔡连贵, 等.机插水稻塑盘覆膜旱育秧技术[J].中国稻米, 2007 (1) :54-55.

水稻新基质(稻壳)旱育秧技术 篇6

1. 秧田地选择 要选无污染且地势平坦,背风向阳,排水良好,水源方便,能建造大、中棚的地块做新基质育秧田。人工手插秧和机械插秧秧本田比例为1∶100,即每公顷本田约需秧田面积100平方米。

2. 苗床标准 采用大、中棚育苗。中棚育苗苗床宽5~6米,长30~40米,高1.5米;大棚育苗苗床宽6~8米,长40~60米,步行道宽30~40厘米。苗床底要整平、压实,以确保秧盘底部与床面接触好,不悬空,床边缘要修筑高出床面5厘米的畦埂。

3. 稻壳处理及铺放 将稻壳加水堆积存放半年以上,播种前用40~50毫米孔径筛片的粉碎机进行粉碎待用。每平方米苗床或6个机插秧盘可用新基质育苗营养剂150~200克,干稻壳4千克,加适量水混拌均匀。在摆好的秧盘上铺放基质,厚度2厘米,整体要平,用板压实或用笤帚拍实。播种前用喷壶或微喷灌浇透水,以确保苗出齐所需水分。

4. 品种选择及种子处理 根据当地积温等生态条件,选择熟期适宜的高产、优质、抗逆性强、能保证霜前安全成熟的优良品种。井灌区还应选择耐冷性品种,盐碱区应选择耐碱性品种。种子应达到种子分级标准2级以上,即纯度不低于98%,发芽率不低于97%,含水量不高于15%。种子每三年更新1次。浸种前选晴天晒种1~2天,每天翻动3~4次。要筛出草籽和杂质,以提高种子净度。要用比重为1∶1.3的盐水选种(可用鲜鸡蛋测定比重,鸡蛋在溶液中露出2分硬币大小即可),捞出秕谷后再用清水冲洗种子2次,并把选好的种子用25%施保克5000倍液或10%浸种灵5000倍液置于室温下浸种。种子与药液比为1.00∶1.25,浸种5~7天,每天搅拌1~2次,浸种积温为100℃左右,然后将浸泡好的种子在温度30~32℃条件下破胸。当种子有80%左右破胸时,将温度降到25℃催芽。催芽时要经常翻动,当芽长1~2毫米时,降温到15~20℃,并晒芽6天后方可播种。

5. 播种及覆盖 播种一般在4月10~20日,可比常规育苗提早5~7天。盘式育苗每盘播芽种100~125克。播后压种,将铺匀的种子用笤帚拍实。压实后,将发酵好的有机肥、稻壳、腐殖土按1∶1∶1的比例混拌均匀盖在种子上面,厚度0.3~0.5厘米。盖完种后用喷雾器浇透水,覆盖地膜,并用土等将地膜周围压实,防止水分蒸发,保证出全苗。

6. 苗床管理 播种至出苗期密封保温;出苗至1叶1心期,开始通风炼苗,棚温保持在28~30℃;秧苗1.5~2.5叶期,逐步增加通风量,棚温保持在25℃,严防高温烧苗和高湿秧苗徒长;秧苗2.5~3.0叶期,做到昼揭夜盖,棚温控制在20℃;移栽前昼夜炼苗,不必扣棚,炼苗3天以上,如遇到低温冻害要及时扣棚保温。播种后至出苗前每两天检查1次,有漏干现象用喷雾器补水,以确保出齐苗对水分的需要。秧苗出齐见绿时,应及时揭地膜。出苗期至1.5叶期每两天补浇1次水;1.5叶期至初生根伸长后可3~5天浇1次水。秧苗2.5叶时如发现脱肥,可用硫酸铵1.5~2克/平方米加硫酸锌0.25克/平方米稀释100倍液实施叶面喷肥,喷后及时用清水冲洗叶面。达到秧龄30天、叶龄3.5叶、株高14厘米、根数13~15条、地上百株干重3克以上的壮苗标准时即可起秧。

上一篇:美国市场的五大特点下一篇:电磁脉冲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