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育秧技术(精选10篇)
标准化育秧技术 篇1
1 品种选择
选择品种要根据自然条件 (年积温多少, 无霜期) 、土壤条件 (地利、盐碱程度) 、栽培水平而定。要兼顾品种熟期、产量、品质、抗逆性等条件进行综合平衡。
2 适时早育苗
2.1 壮秧标准
白根多根毛多, 插后返青快。机插秧的叶龄3~3.5叶, 苗高13~14cm, 根数11~13条, 百株干重3g以上。
2.2 苗床地选择
选择庭院做苗床地比较好。
2.3 面积及材料
每1hm2本田需要扣120~140m2的大棚或中棚, 简塑钵盘400~500个, 机插秧的需500~550个衬盘。
2.4 做苗床
道30cm宽, 四周为排水沟, 浅翻8~10cm, 然后搂平, 浇透底水。
2.5 营养土的配制
选择含盐量少p H值低、草籽少、土质疏松肥沃的土壤做育苗土。配制比例是用95%总干土加5%的优质腐熟的马粪或猪粪作育苗土, 再加入不同育苗调理剂或硫酸, 配制成育苗营养土。营养土的配制要二准一匀:二准就是床土、化肥、农药、调酸剂用量要称准;调酸曲线要测准。一匀就是配制营养土时要拌匀, 采用由少到多的方法, 进行混拌, 多过几遍筛子。
具体方法:首先, 硫酸配制营养土。1000kg育苗土加硫铵2.5kg、二铵1.5kg、硫酸钾1.5kg、硫酸锌0.1kg、敌克松125g或甲双灵100~150g, 再根据所测p H值加不等量硫酸, 使p H值调到4.0。其次, 调理剂配制营养土, 几种常用调理剂及用量:壮秧剂 (吉林亨达生产) , 1kg加200kg育苗土配制成营养土;苗必壮 (黑龙江生产) , 15kg/袋 (分A、B、C3袋) , 加450kg育苗土配制成营养土, 装钵盘450盘, 不做复土;大秧剂 (辽宁大洼生产) , 2.5kg加300kg育苗土配制成营养土, 装钵盘150盘;“壮丰”牌壮秧肥 (壮秧剂) , 每袋25kg加备好的床土软盘270kg, 可装90个软盘;钵盘210kg, 可装150个钵盘。不能用配好的营养土做覆土。
3 种子处理
每1hm2用种量一般是25kg。选晴天晒种, 在干燥平坦地上铺席子或水泥地上摊开晒2~3d。用盐水选种, 捞出稻谷, 用清水洗种。浸种消毒目的是为了防治恶苗病和种子充分吸水, 为达到好的浸种效果, 应注意以下几点:撑握好温度, 浸种阶段积温要达到100℃以上, 水温要达到10℃以上, 浸种时间不得少于5~7d;用药量要达到浓度, 要严格按照说明用药, 掌握好用水量和浸种量, 这样才能起到防治恶苗病的作用;要上下均匀, 最好每天搅拌1次。
4 播种
4.1 播种期
根据品种熟期、气温, 水资源情况来确定。
4.2 播种量
机插秧的衬盘每盘播量为120g芽种。
4.3 摆盘
摆盘对于出苗有一定关系, 摆盘前浇透置床底水, 摆盘时必需盘盘挨紧, 摆直, 盘全部摆完后床边用细土封严。浇水, 用细眼喷壶浇水, 防止大水冲露出种子, 然后用苗床除草剂封闭, 盖地膜。
5 苗期管理
5.1 水分管理
原则是宁干勿湿。浇水时间必须在早上进行, 切忌大水漫灌。中午实在缺水可将水温调到20~25℃, 然后再浇。
5.2 温度管理
原则是宁低勿高。出苗期棚内温度保持在28~32℃, 苗床温度不能超过32℃, 以后随着气温升高棚内温度控制在25~28℃。三叶以后秧苗逐渐适应外界温度, 大揭膜大通风, 正常情况全揭全通。
5.3 苗床除草
用护秧 (苗床除草剂) 每袋50g拌细砂土3kg闷2h, 可处理25~30m2苗床。在育苗覆土后均匀撒在床面上, 然后盖地膜, 保持床面湿润状态。注意, 返浆的苗床禁用。用封闭一号均匀喷雾, 不得重复, 或拌沙土闷3~4h后均匀撒扬, 用药量按说明进行。没有封闭的苗床, 可在秧苗立针至1.5叶期间用20%敌稗, 每100m2用200m L, 兑水7.5kg, 在晴天早上浇完水后, 上午10:00左右喷雾防治效果较好。没有封闭的也没有打敌稗的苗床, 发现3~4叶大稗草时可用美国产的“千金”除草剂, 每100m2用“千金”8m L, 兑水7.5kg喷雾。
5.4 防病
重点是打绺青枯和卷叶黄枯。打绺青枯是人为因素造成的生理病害, 是由于播种量大、温度过高、稻苗徒长;根系发育不良, 加之环境条差而造成的。防治的方法主要是降低播种量, 控制温度, 及早通风炼苗, 防止徒长;卷叶黄枯是在弱苗的基础上受病原菌侵蚀而造成的。因此, 必须结合药剂做好综合防治。
5.4.1 预防立枯病
在秧苗1.5叶期用3.2%甲霜灵, 恶霉灵水剂, 每瓶500m L, 兑水75~100kg灌于30m2苗床, 然后用清水冲洗。
5.4.2 防治立枯病
苗床发病时要及时用3.2%甲霜灵, 恶霉灵水剂, 每瓶500m L, 可处理20m2苗床, 或用30%瑞苗清乳油, 每瓶50m L, 可处理20m2苗床, 上述两种药兑水75~100kg, 喷浇苗床上, 然后用清水冲洗。
5.5 移栽前的准备
每100m2用硫酸铵3kg、二铵1.5kg、硫酸钾1.5kg, 硫酸锌0.25kg、拌细砂土均匀撒施于苗床上, 然后用清水冲洗, 最好是下午15:00~16:00以后施肥较好;二带药, 预防潜叶蝇;三带增产菌等, 促蘖壮苗。
摘要:前郭灌区是寒地水稻栽培集中区域之一。本文主要介绍寒地水稻标准化育秧技术。
关键词:寒地水稻,标准化,育秧技术
早稻地膜育秧技术要点 篇2
1. 科学选择和覆盖好秧田
秧田要选择背风向阳的地方。秧田整好后,秧厢要顺风起垄与风向平行。若秧厢与风成垂直方向,则碰上刮风,拉、盖地膜均有困难,如遇上大风则容易吹破地膜。盖地膜时,要顺风拉开地膜,还要特别注意防止地膜“贴膏药”(即地膜贴泥,造成闷种,影响正常出苗)。防止方法:选择排灌方便、透水性好的向阳田块做秧田,秧板要做得平整,软硬要适度,播种塌谷后要适当晾干秧板(晾干半天或1夜),然后撒上1层覆盖物(要盖没芽谷),作为秧板与地膜之间的隔离层。覆盖物要疏松、通气和不会与地膜粘贴,一般可用焦泥灰、地松泥、砻糠灰、麦壳、岩衣、切碎的麦秆、花草等。最后再盖上地膜。盖地膜期间不能灌水上秧板,做到晴天半沟水,雨天放干水(沟无水),严防秧板积水。万一发生地膜贴泥,要立即揭膜晾干秧板,添加覆盖物后再将地膜盖回。
2. 掌握地膜秧的适时播种
据试验,地膜秧一般膜内温度比常规育秧高3℃左右,因早稻早籼品种当临界温度通过12℃时即可播种,所以,采用地膜育秧当气温通过9℃时,就可适时播种,一般可比常规育秧提早7天播种。在长江以南稻区,平原地膜秧可在3月20日前后播种;山区地膜秧在3月25日后播种。播种时,除给秧田施足基肥外,最好用农家肥和磷肥一起堆沤腐熟打碎后作为保温肥覆盖,覆盖厚度以不见谷芽为宜。这样可使秧苗根系发达,促进其吸肥,既能保温,又能加速秧苗健壮生长。
3. 地膜秧可采用浸种不催芽方法
地膜秧播种方式有燥谷播种、浸种不催芽或浸种催芽播种等,据试验,以浸种不催芽方法效果最好。其理由有三:一是种子扎根发芽快;二是播时省工、落籽均匀;三是秧苗粗壮,抗寒力增强。因此,采用地膜育秧,可先行将种谷浸4~5天,捞出凉干后即可播种。
4. 苗床整厢要合理,覆盖方式要得当
苗床整厢时,一般要求厢长8~10米,厢宽1.3米左右(约为地膜宽的2/3,具体根据膜宽而定)。这样既便于管理,又经济合理。目前使用的方式有地膜平铺和拱形覆盖两种,二者各有优点,但早稻育秧却以拱形覆盖较好。其理由是:拱形空间较大,能够形成一个有利于幼苗发育的环境条件;拱形不会因地膜“贴膏药”导致缺氧,引起损种烂秧;在雨天不渍水,晴天高温不易灼伤幼苗,且幼苗长高后不压苗;便于揭膜炼苗和来寒潮时覆膜保温。
5. 注意控制膜内秧厢温度
地膜育秧成功的关键在于掌握好膜内秧厢温度,所以必须放入2~3支温度表,以观察膜内温度的变化,特别是秧苗起针后,要经常注意控制地膜内温度。秧苗生长温度一般要求30℃左右,晴天上午10时至下午4时,膜内温度容易升高,如果观察到膜内温度超过30℃以上就要及时打开风口,借助风力排热气降温。如揭开膜的两头后,膜内温度仍有上升趋势,则应揭开背阳边地膜至拱顶,加速降温散热。连续几次揭膜应向沟灌水1次,保持厢面湿润,满足幼苗对水分的需求。通风时间掌握在晴天上午8~9时膜内外温差较小时开始,切不可在中午温度最高时进行,因在中午高温下揭膜,由于蒸腾作用突然增强,会造成秧苗吸水不足,往往引起青枯死苗。通风时,必须先灌薄水上秧板再揭膜。夜间无论晴天雨天,只要气温还较低,都要严格保温,防止漏风。全部揭膜拆架不宜过早,应在气温稳定回升时才能进行。如拆架遇冷空气侵袭,可以灌齐腰水保温。
6. 防止高温烫苗和青枯死苗
秧苗1叶1心期以后,如果晴天中午膜外温度上升到20℃以上,膜内温度则易超过40℃,会造成叶片发黄焦枯,所以要及时两头揭膜通风,但应特别注意不能在寒潮过后的晴天中午气温高时突然揭膜,以防水分蒸发快导致生理失水造成青枯死苗。一般宜在上午膜内外温差较小时揭膜,到傍晚4时左右再盖好。在通风或揭膜时一定要先灌水后揭膜。
7. 防止盖膜时间过长或过短
地膜育秧要确保适宜盖膜时间,过短未能充分发挥保温作用,过长会过分缩短早稻营养生长期,甚至出现早穗现象,导致减产。二熟制早稻地膜育秧以促进早熟和防止烂秧为目的,可覆盖15~20天,盖至秧苗3~4叶期揭膜;三熟制早稻地膜育秧以保苗为主,兼顾早熟,一般可覆盖7~10天,1叶1心至2叶期揭膜。当幼苗长至1叶1心时,选择好晴好天气进行初次炼苗,初炼时间宜短,不宜过重,以免体内水分失衡,造成青枯死苗。随着幼苗的生长发育,炼苗次数可增加,炼苗的时间也可相应延长。在移栽前4~5天,开始日晒夜露,增强幼苗对外界环境条件的适应性,提高成秧率,增强秧苗抗寒抗病能力,以提高秧苗素质。地膜覆盖育秧,膜内温度高,播种早,秧苗生长青绿,是第一代虫源集中为害的对象,还要注意防治病虫害。一般要求在拔秧前5~10天连续打药两次,把病虫消灭在初发阶段。
标准化育秧技术 篇3
关键词:水稻,标准化育秧,保障措施,成效,建议,安徽泾县
为有效突破机插育秧环节技术瓶颈, 发展机插秧, 提升农业机械化程度, 根据省市部门要求, 泾县从2012年开始, 在琴溪镇的绿野水稻专业合作社等进行示范, 围绕政策扶持, 进行大户示范、科学管理、强化指导。通过近3年水稻标准化育秧工厂建设, 琴溪镇及泾县的水稻标准化育秧工厂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1 建设规模
1.1 建设数量
经申报单位申请、资格审查、实地考察论证、专家组评审等程序, 2012—2014年择优确定了在琴溪镇绿野水稻专业合作社等8家水稻种植专业合作进行示范, 确定为水稻标准化育秧建设单位。全县共建标准化育秧示范点8个, 其中有2个在琴溪镇, 占全县的1/4。
1.2 建设内容
泾县育秧工厂严格按照省农委的方案要求进行建设。8个育秧示范单位配置播种流水线18套、碎土机6台、硬盘12万张、建设钢架大棚60 000 m2、轻钢板房播种车间8间2 500 m2、水泥场地3 000 m2。
1.3 育秧规模
建设的育秧工厂育秧均能满足大田机插面积133.33hm2以上、8个育秧工厂满足机插秧面积1 600 hm2以上。
2 操作程序
2.1 制定方案
根据省农委相关文件精神, 结合泾县实际, 及时制定水稻标准化育秧工厂建设实施方案, 上报省农委、省财政厅。8个育秧工厂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各自育秧工厂的实施方案。
2.2 多方联动
经单位申请、资格审查、实地考察、专家组评审等程序, 综合评比后择优确定了8家扶持建设单位, 农技中心分别与各项目实施点签订了《水稻标准化育秧工厂建设合同书》。
2.3 合格扶持
项目建设期间, 按照督查制度的要求, 县农委在项目实施期间会同财政、农机等部门, 对育秧工厂进行多次督促、检查、指导。根据检查结果、结合合同内容, 对验收合格的育秧工厂实行先建后补或以奖代补。
3 保障措施
3.1 组织保障
为加强水稻工厂化育秧工作的组织领导、技术指导、督查、验收, 泾县成立了相应的组织, 确保项目建设顺利进行。如泾政办秘[2013]23号文成立了粮油高产创建活动领导组, 分管县长为组长。泾农技字[2012]1号成立了水稻高产创建项目实施小组;泾农[2012]28号文成立了作领导组和技术指导组;泾农[2012]94号文成立了督查组;泾农[2012]95号文成立育秧工作验收组。琴溪镇也成立了相关组织。
3.2 资金保障
一是育秧工厂项目资金专款专用;二是整合测土配方施肥、病虫综合防控等项目, 捆绑实施、叠加倍增, 多方位为育秧工厂项目实施提供资金保障。
3.3 宣传保障
按照方案要求, 每个育秧工厂都树立了育秧工厂标牌, 张贴宣传标语, 共制作标牌20个、宣传标语20条。
根据项目实施进程, 利用泾县电视台《走进农家》栏目、宣城电视台《5280》栏目、农业信息网等媒体, 及时宣传报道琴溪等乡镇水稻标准化育秧工厂动态, 积极营造环境氛围, 提高育秧工厂的知晓度。
4 建设成效
4.1 推广机插
2012—2014年, 泾县共建育秧工厂8座, 每个育秧工厂育秧满足大田移栽面积133.33 hm2以上, 有力地带动了泾县机插秧的发展。育秧工厂的建设, 辐射带动该县机插秧跳跃式发展, 琴溪镇机插秧面积由4 hm2发展到333.33 hm2以上, 全县机插秧面积由以前的不足333.33 hm2发展到1 600 hm2以上。
4.2 拓展服务
泾县机插秧基本为标准化育秧工厂育秧, 秧苗素质较传统机插秧育秧大大提高;同时绿野等合作社与农户签订订单, 进行代育、代插及“四代一管”服务, 为大面积“四代一管”服务摸索经验, 为泾县现代农业、规模化种植发展奠定基础。
4.3 经济效益
工厂化育秧节本增效、机插秧增产增收。按增产5%、同时节约人工、种子、肥料等, 节本增收1 500元/hm2以上。按照1 333.33 hm2机插秧面积, 全县每年增收逾200万元, 经济效益显著。琴溪镇马鞍村有种植大棚蔬菜的传统, 农闲时育秧大棚正好综合利用进行蔬菜生产等, 创造新的效益。
5 工作建议
通过3年的育秧工厂建设、运行,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一些问题也显现出来, 需要加以重视, 以利育秧工厂的顺利运行。
5.1 加强土地流转的规范、引导
种植大户土地难以集中连片流转等问题, 需职能部门加强土地流转的规范、引导, 解决规模化种植土地流转环节问题[1,2]。
5.2 建议省市级加强技术人员的业务培训、现场会学习等
水稻标准化育秧工厂是一项新技术, 操作中因农机、农艺等技术环节失误, 出现烂芽、烂秧、土壤湿度过大等问题。技术人员理论知识、实践经验需加强。只有技术人员自己先学好, 才能当好“二传手”。
5.3 加大机械设备及农资补贴
建设内容中钢构大棚建设面积过大、投入高[3]。建议缩减大棚面积, 将资金更多地投放到机械设备和农资补贴等方面。
5.4 出台营养基质育秧等相关补助政策
标准化育秧所用营养土量大, 耕田挖土难以为继。泾县尝试引进营养基质育秧, 但增加了育秧成本;建议能像江苏等省份学习, 出台营养基质育秧等相关补助政策;给予育秧基质工厂良好环境发展, 促使育秧工厂的良性发展[4]。
6 结语
机械化种植是现代农业的必然趋势;水稻标准化育秧工厂是新生事物, 破解了机插育秧环节技术瓶颈, 提高了水稻种植机械化程度。应针对育秧工厂运行中出现的问题, 加以重视、解决, 使育秧工厂建设一个、带动一片, 加快现代农业的前进步伐。
参考文献
[1]詹中华.安徽省机插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 2011 (9) :104-105.
[2]吴正贵, 吴建国, 杨云娣.机插水稻工厂化标准化多层育秧实践[J].江苏农业科学, 2011 (6) :123-125.
[3]徐文坚.山区水稻机插秧育秧技术[J].广东农村实用技术, 2012 (2) :15-16.
晚稻育秧栽培技术及其发展 篇4
关键词:晚稻;机插塑盘育秧;工厂化;栽培技术
晚稻要想高产,育好晚稻秧是非常重要的。水稻在中国很多地方都有种植,育秧栽培的技术也是多种多样的,尤其是现在各方面技术都迅猛发展。下面主要介绍两种晚稻育秧栽培的技术。
1.机插育秧
1.1苗床准备
苗床的床土的选择很关键,熟化的菜园土、旱地土、冬翻融冻的稻田土都是可以的。大田里的土过筛后留下的的细土1 500 kg/hm2,其中拿出1200kg/hm2再加上育秧专用肥9kg/hm2,将他们充分拌匀之后,然后覆盖上农膜,一起堆闷2~3 d来培肥;剩下的300kg/hm2来盖种,这些土就不需要经过培肥。秧田选择的条件是需要便于运秧,便于浇灌的田地。秧田与大田的比例为1:100.在播种前的7~10 d 上水耖田耙平,然后就可以开沟做畦,畦田宽度为1.4 m,沟的宽度为30 cm、深为20 cm,四周围沟的宽度为30 cm、深为25cm,秧板做好之后需要排水晾板,这样能使板面沉实。播前2 d 后要整理床面,使床面得到充分的拍实。
1.2如何进行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
品种的选择需要考虑各种因素,如品种的特性、种子生长需要的温度阳光、安全齐穗期。因为机插秧播种偏迟,所以选择的是熟期偏早的中熟品种,以保证水稻能够做到安全地齐穗、灌浆顺利、成熟正常。大田应该准备充足精选种子45.0~52.5 kg/hm2,发芽率大于90%、发芽势大于85%。注意播前需晒种1~2 d,然后用日浸夜露法浸种3 d 后播种【1】。其中5 kg 稻种需用25%的咪鲜胺乳油2 ml 再加水10 kg。
1.3播种育秧的准备工作
大田需准备软盘250-400张,软盘的尺寸为58 cm×28 cm。软盘平铺在畦面上,每块畦面要铺平,横排2 行,盘与盘的分边要重叠排放,盘底与床面一定要紧密相连。然后在软盘中均匀装入培肥后的床土,土层厚度为2.0~2.5 cm,床土铺的要均匀平整。播种前要将沟水灌平,等盘土湿润后迅速排将水排掉;同样也可以直接用喷壶洒水,在底土水分达饱和状态后播种盖土。播种量要求精确,播芽谷数量为150~160 g/盘。播种时,需要严格进行称重,然后分次细播,以保证播种均匀。播种后把种子覆盖上,覆土厚度达到3~5 mm,芽谷能够被盖没,盖土后不要洒水,以免床土板结,结果影响出苗。
1.4秧田管理的要求
灌平沟水要在播种后的5~7 d,在水淹透床土后将其排放,以后秧苗不出现不卷叶则不需要补水。若秧苗出现卷叶情况时是在中午,那么就在傍晚或者第二日清晨洒1 次水,不用多,土壤湿润就可以了。但是水质要保证清洁,三沟也要常常清理,水系要保持能够流畅。为了防止秧苗长的太高一般不用断乳肥,施送嫁肥可根据秧苗颜色来斟酌。如果叶色褪淡的秧苗,用尿素60~75 kg/hm2对水7 500 kg在移栽前3~4 d的傍晚时施肥,施后为防止烧苗需要洒水;正常的叶色,可进行根外喷施[1】,尿素的比例为15.0~22.5 kg/hm2加水1 500~2 250 kg;如是叶子下披但叶色浓绿,此时不能施肥,提高苗的质量就需要采取控水措施。且在秧田期病虫害的防治非常重要,如立枯病、稻蓟马、螟虫等。在栽插时栽插的深浅要根据大田的具体条件来调节,能够做到“不漂不倒、越浅越好”的要求。
2.水稻工厂化育秧栽培技术
2.1 育秧设备
以133.3~170.7 hm2 生产规模,栽插单季稻建立育秧大棚的尺寸为1 hm2播种车间200 m2,2 台套育秧机组、破碎机1 台、育秧盘2.5 万,运秧板车多个。
2.2 处理营养土
菜园表土或者河塘泥都可以作为育秧营养土,稻田表土需要经过有机肥堆制腐熟培肥。经破碎机破碎晒干后的营养土、过筛,再加入一定比例的旱秧壮秧剂,一般的比例为每100 kg 营养土加旱秧壮秧剂0.50~0.75 kg,搅拌均匀,在播种前的30 d完成堆闷腐熟。另外准备细土粒径小于5 mm的破碎盖种土,盖种土不需经过培肥。
2.3种子处理工作
晒种1~2 d的种子可以播种,这样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可以得以提高。浸种灵、咪鲜胺等可用作药剂浸晒好的种子,,每支浸种灵的比例为浸5 kg的种子对水6~7 kg;咪鲜胺比例为25%咪鲜胺2 g 对水4 kg 浸稻种6~8 kg。浸种用的是日浸夜露法,让种子自然发芽,等种子破胸后,摊开晾干以备播种,千万不要将稻芽催长,催长的稻芽影响机械播种。
2.4 播种处理
提前调好秧盘土,秧盘的垫底土数量为秧盘的2/3,种子被盖至看不见。播种均匀,大田的杂交稻用种数量是14.0~19.0kg/hm2,每个秧盘中播干种数量为50~60 g,湿谷即60~80g。粳稻大田用种量约46.0 kg/hm2,分别播到每个秧盘中,每盘播干种145g,即湿谷182~193g。播种后的透底土,用水淋透处理,润湿盖种土。播种好的秧盘运送到大棚内要及时,依次摆好、排列紧密、压实,变形的秧盘将影响插秧;出苗之前做好保温,盖好棚膜。
2.5 秧田管理细节
大约30 h后在大棚内的秧盘即出苗。在种子出苗后,苗床温度要严格控制,最好控制在26~28 ℃的温度。单季稻育秧期间气温升温很快,温度较高,所以每天在8:00—9:00 时要揭膜通风来降温;到育秧后期时,这时可以揭除棚膜,移栽前若是遇到大雨,可再覆盖棚膜,秧盘水分要控制好,如果水分过高旱育优势将被影响。出苗后的水稻,需要保持充足的水分,卷叶的秧苗要立即进行灌溉,灌溉时秧盘不能被淹没,最好使用沟灌;移栽前的5~7 d和一叶一心时期,断奶肥和送嫁肥分别施1%尿素溶液,施肥后用清水淋洗,以便肥太多烧坏秧苗[2】。秧田期要防治各种病毒,防止虫传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吡蚜酮、唏啶虫胺等可做喷洒药剂,同时防治1 代二化螟的发生,药剂选用阿维菌素。基肥施用45%水稻控缓释肥(20-10-15)600kg/hm2、有机肥15 t/hm2。栽苗后的7 d,蘖肥撒施尿素120.5kg/hm2,除草剂选用苄嘧磺隆、丙草胺等安全除草剂,千万不要用乙草胺以防药害;拔节后的秧苗,完成施穗肥工作在幼穗分化期,尿素75.0~120.5 kg/hm2加氯化鉀145 kg/hm2用于籼稻,粳稻补施粒肥的多少,可在第1 次穗肥后看情况而定,一般选用的是尿素46~78 kg/hm2。秧苗栽后不要用大量水,要薄水护苗,在秧田活棵后保持3 cm 水层促分蘖;达到预期分蘖数的80%时要及时提前搁田,搁田的办法为“分次轻搁,逐次加重”,没有用的分蘖被控制;水层要注意保持在3 cm 左右,在拔节孕穗期秧田间,保证满足水稻的生理需求;抽穗后要用浅水时时灌,前面水干后面水再进,在收获前的7~10 d 断水,千万不要过早断水,过早断水将会会影响水稻的丰收。【3】。
总结
自古以来,有一句老话叫做“民以食为天”。温饱问题是最基本的问题,而种植技术发展到今日,技术越来越纯熟,育秧技术的发展有效改善了水稻的生产条件,进一步推进了水稻的高产,使水稻的综合生产能力得以提高,发展水稻生产工作对于保障粮食安全有着非常重要意义。对于水稻育秧技术的发展,政府应该大力扶持,加大组织管理,加大资金投入。
参考文献:
[1]吴成.水稻机插塑盘育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0,(15):83
[2]王代平.水稻工厂化育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3,(12):34-36
[3]湘吉.湖南晚稻机插育秧技术要点编录[J].
水稻旱育秧快速起苗育秧技术 篇5
1水稻旱育秧快速起苗育秧技术的特点
1.1省工、省力、省水
由于近年来劳动力成本高昂, 用工季节雇工难, 水稻旱育秧快速起苗育秧技术解决了常规旱育秧育苗过程中起苗前繁重的人工浇水工序和起苗时高强度的体力劳动问题, 减轻了劳动强度, 提高了作业效率, 可缓解在水稻生产中一定要壮劳力才能种田的问题。在苗床厢底应用孔径1.0~1.5 cm的呢绒网, 一方面为秧苗生长提供充足的水肥, 另一方面解决了常规旱育技术在搬运秧苗的过程中需消耗大量劳动力进行浇透水、起苗和捆苗的工作。同时, 该法培育出的秧苗适用面广, 可用于人工移栽、旱育直抛和机插秧, 适用方便灵活, 成本低廉。
水稻旱育秧快速起苗育秧技术在育秧过程中节水, 特别适合于水资源匮乏地区。
1.2 经济、社会效益高
水稻旱育秧快速起苗育秧技术, 每个长10 m×宽1.1 m的标准苗床厢在常规旱育秧育苗的基础上增加成本5 元左右, 即增加了呢绒网的使用成本, 但呢绒网可重复使用, 投入成本会随着呢绒网重复使用次数的增加而降得更低。以每1 hm2大田需一标准苗床厢来计算, 与常规旱育技术相比, 从播种、管理、移栽环节可节省1 个劳动力, 且大幅度降低了劳动强度, 以目前当地农民工最低工资标准100 元/d计算, 相当于增加纯收入1 425 元/hm2以上。以当地水稻生产的平均产量6 000 kg/hm2, 稻谷价2.40 元/kg来计算, 相当于增产624 kg/hm2, 直接增加经济效益在10%以上。
成本低廉, 使用灵活, 可因地制宜, 给山区水稻生产带来极大的方便, 故可增加水稻种植面积。
2 育秧技术
2.1 苗床地选择
以土地平整、土质疏松、通风向阳、水源方便、靠近移栽大田或本田的偏酸性土壤地块作苗床。
2.2 营养泥制作发酵
在播种前20~30 d对苗床地进行翻犁, 就地取用土壤进行营养土配制, 先将土块碎细, 按本土∶充分腐熟的有机肥=7~8∶1, 加入占营养土总质量0.3%的复合肥、过磷酸钙或钙镁磷肥, 充分拌匀后于育苗前20~30 d用清粪水湿润堆制、密封发酵。
2.3 苗床厢的制作
堆制发酵好的营养土应疏松肥沃、营养均衡、无病菌虫卵及杂草种子。将苗床厢底整理平整, 或在预作苗床厢的地面上铺用发酵好的营养土平整后作苗床厢底, 在厢底平面上铺一层孔径1.0~1.5 cm的呢绒网 (宽1.1 m, 长度依实际情况而定) , 再将堆制腐熟好的营养土平铺在呢绒网上, 厚度为3~5 cm。
2.4 精细播种
2.4.1 播种时间。当气温回到10 ℃以上时即可播种, 在黔北地区播种时间宜在清明前10 d至清明时节为宜。
2.4.2 种子处理。播种前1 d将种子去掉瘪粒, 消毒后用清水浸种20~24 h, 每隔3~5 h换1 次清水;也可用温水浸种2 h左右即可, 播种前30 min将水沥干。
2.4.3 播种。若用浸泡好的裸种播种, 要先将苗床浇透底水 (用手指压下苗床表面, 指坑内有水即可) , 然后每厢苗床用50 g敌克松对水100~150 kg进行苗床淋施消毒, 将种子按每标准厢 (长10 m×宽1.1 m) 播种500 g, 均匀地撒播在厢面上, 用木板将种子与厢面压平, 即谷粒全部压入厢面细土中, 盖上1 cm厚发酵好的细土 (以不露种子为宜) , 再喷洒旱育秧苗前除草剂后搭架盖膜, 密封四周[2]。
若用旱育保姆对浸泡好的种子进行包裹处理, 即可省去苗床用敌克松消毒环节, 需注意在用旱育保姆进行种子处理时, 稻种与旱育保姆的重量比应为2~3∶1, 要先将旱育保姆加入木盆或塑料盆内, 边加种边用木棒搅拌, 使其种子外的旱育保姆包裹均匀[3,4], 其他播种环节同上。
2.5 苗床管理
根据天气、秧苗生长状况, 通过揭膜通风或薄膜覆盖调节苗床内温度, 出苗前膜内温度不超过35℃不揭膜。幼苗出齐后, 保持苗床见干见湿;也可以通过控制苗床浇水量、选择无纺布等及通风换气来调节苗床温、湿度;苗床表面见白时要补充水分, 阴雨天实行全覆盖薄膜, 防止暴雨冲刷。高山地区早晚温差较大, 在白天温度高时, 及时揭开小拱棚的两头和在边膜上支起2个对称的1 m长小孔, 进行通风降温, 必要时加盖遮阳网, 防止高温伤苗;傍晚或下午时要覆盖好薄膜保温, 防止夜间低温冻苗。2叶1心时进行第2次苗床消毒 (使用旱育保姆拌种可省去此环节) , 中后期适当补充养分以防止脱肥, 移栽前2~3 d可用稀释沼液或清粪水追施1次送嫁肥[5]。
2.6 大田移栽起苗
秧龄的大小须根据移栽的方法确定。起苗时将育苗前铺在营养泥底的呢绒网从边沿轻轻向上提起, 将苗床上的秧苗绑成小捆或将剪成1 m的呢绒网与秧苗一起向内卷成筒状, 外用绳子捆绑, 运送至大田移栽即可[6,7]。移栽入大田后的水肥管理与常规旱育秧管理一致。
参考文献
[1]熊玉堂.水稻旱育秧高产栽培技术[M]//贵州省农推总站技术推广手册.1999:3.
[2]邹乾东, 黄艳.水稻旱育秧栽培管理技术[J].南方农业, 2014 (12) :31-32.
[3]吴明, 王兴平, 廖必长.旱育保姆在水稻半旱育秧上栽培对比试验初探[J].上海农业科技, 2010 (1) :47-48.
[4]刘运强, 万晓芹.“旱育保姆”在水稻育秧上的效果[J].农技服务, 2007, 24 (4) :3-28.
[5]魏兰发, 姜永莉.水稻旱育秧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09 (14) :41.
[6]汪春, 张锡志, 丁元贺, 等.基于稻草制造钵育秧盘水稻栽植机的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 2005 (8) :66-69.
水稻节水育秧技术 篇6
一、壮苗标准
秧龄30~40天, 生长健壮, 苗体有弹性, 叶片宽厚挺健, 叶鞘短, 假茎粗扁。分蘖秧带有分蘖率达90%。生长整齐旺盛, 叶色深绿, 苗高适中, 无病虫, 绿叶多, 黄, 枯叶少。根系发达, 根粗、短、白, 无黑根。秧苗整齐一致, 群体间生长旺盛, 个体间少差异。
二、旱育苗素质好
俗语说:旱生根, 湿长叶。秧苗素质的优劣对水稻的生育和产量影响很大, 由表1可以看出旱育比湿育秧苗根多3条, 茎基宽比湿育宽0.5厘米, 苗高低1.5厘米, 百株苗干重多3.3克, 分蘖率高37%, 充实度高0.08。旱育能够培育壮秧, 培育出的秧苗矮壮多蘖, 实现苗齐、苗壮, 移栽大田后早生快发, 抗逆性强, 同时减少人工。
三、节水旱秧技术
1. 做床。选择地势高燥, 平坦, 排水良好的旱田地做秧田, 并且做8~10厘米以上的高度。
2. 浇透底水。精整秧床, 播前浇足透水, 使0~15厘米土层处于水分饱和状态。
3. 播种。
要坚持稀播种, 发芽率在90%以上的种子, 每平方米播芽种250~275克, 播种后拍压种子, 使种子三面入土, 覆土厚度为0.5~0.7厘米, 同时用苗床除草剂每袋250克, 混细土3~5千克, 撒施20平方米苗床, 进行封闭灭草, 平铺地膜, 播种后在床面平铺地膜, 保湿保墒出齐苗, 出苗后立即撤掉。
4. 秧田管理。
物化旱育秧技术 篇7
一、显著优点
1. 简化工序
旱育保姆集消毒、杀菌、杀虫、微肥、调酸、化控于一体, 旱育秧上配套旱育保姆物化产品, 就简化了原旱育秧消毒、调酸、催芽等工序, 变得简单、易操作了。农民戏称为“傻瓜技术”, 与当前农村劳动力匮乏的现状相适应。
2. 效果更好
用旱育保姆拌种包衣, 在谷种周围形成“小水库、小药库、小肥库”, 为种子出苗和秧苗生长创造了良好的小环境。克服了原旱育秧烂种、烧芽、黄化等问题, 减轻了青枯病、立枯病的发生。比原旱育秧出苗早且整齐, 出苗率、成秧率均提高10%左右, 短、白根增多20%左右, 分蘖增加18%左右, 秧苗矮健壮实、秧苗素质好。一般比原旱育秧增产5%左右, 比常规秧增产10%左右。
二、关键技术
1. 苗床地选择
苗床地应选地势平坦、背风向阳、土质肥沃、疏松透气、排灌方便的旱地, 最好是常年蔬菜地。
2. 整地培肥
整地培肥宜早, 一般在播种前10天左右选晴天进行。除草后按1.8~2m开厢, 有效厢面1.5~1.6m, 厢长不超过15m, 翻挖土地, 做成中厢。培肥只能用酸性与中性肥料, 切忌碳铵、草木灰等碱性肥料, 一般11m2撒施尿素0.2kg、过磷酸钙1kg、氯化钾0.2kg, 泼施腐熟猪粪水2担。等收汗后, 于晴天分次来回浅3~4次, 做到厢平、土细、无杂草。
3. 浇透底水
苗床地要充分浇足浇透底水, 它是能否出苗的关键。一般在播种前1天和播前浇两次透水, 浇水宜缓慢进行, 方能使土壤墒情达到饱和状态。
4. 适时早播
适时早播可延长水稻营养生长期, 一般气温稳定在10℃时即可播种, 比水秧提早10天左右。根据高产播种期, 岳池县以2月下旬至3月上旬播种为宜。
5. 精细播种
(1) 选准型号旱育保姆现有多种型号, 应根据需要选择。岳池应选籼型旱育保姆, 用量以1kg旱育保姆拌种3kg稻种最为适宜, 偏多偏少均不利。现在的旱育保姆小包装每袋350g, 刚好拌标准装 (1kg) 谷种1袋。
(2) 浸好种子精选后的稻种用清水浸泡20分钟至12小时均可。一般天旱、土壤墒情差取上限, 反之取下限。
(3) 拌种包衣将旱育保姆置放于圆底容器中, 捞出稻种, 沥去多余水分 (以稻种不滴水为准) , 把稻种慢慢加入容器内, 边加边搅拌, 直至将旱育保姆全部包裹在稻种上, 以均匀为度。
(4) 均匀播种根据厢面积确定用种量, 一般中苗秧每11m2播0.4kg, 小苗加密, 大苗放稀, 把谷种分厢定量, 均匀撒播在床面上, 用包上薄膜的木板轻轻镇压, 使种子三面入土。
(5) 盖种盖膜用过筛细土覆盖, 一般厚度为0.5cm左右。要求薄、匀, 以不见种子为宜。此时最好选用播后芽前除草剂 (如旱秧净等旱秧专用除草剂) 对水喷雾。然后起拱盖膜, 四周压实。
6. 苗床管理
(1) 播种至出苗期重点是保温保湿, 一般不揭膜。床土保持湿润, 如出现苗床干燥, 可补足水分。
(2) 一叶期控温保湿, 膜内温度控制在25℃以下, 保持床土湿润。岳池播期偏早, 一般也很少揭膜。
(3) 二叶期通风炼苗, 控水防病。晴天中午应开膜两端, 通风炼苗, 膜内温度在20℃左右。此间应保持床土干燥, 严格控水。即使有龟裂, 只要叶片不卷筒, 就不必浇水。秧苗1.5叶时, 1m2用2.5g敌克松对成800~1000倍液喷雾, 预防青枯病、立枯病发生。
(4) 三叶期管理重点是施肥促蘖。当秧苗长到2.5叶时, 追施断奶肥, 一般1m2用尿素15~20g撒施;也可对清粪水泼施, 施后立即用清水洗苗。晴天时, 膜两端应日揭夜盖。
以后的管理重在通风炼苗, 促进根系和分蘖的生长, 视苗情、田间状况施肥、用药、除草。薄膜由揭两端到四周固定在竹块上, 形成伞一样, 通风透气, 既防止高温烧苗, 又避免让雨淋苗床, 防止徒长, 直至栽前10天才彻底揭去薄膜。栽前头天浇水一次, 以便扯秧起苗。
(通联:四川省岳池县农技站
水稻旱育秧技术 篇8
1. 早播早栽
旱地土壤比湿润稻田的热容量大、升温快、地温高, 播种期可比湿润育秧提早10~15天左右。旱育秧苗移栽后扎根和恢复生长快, 受低温寒潮影响小, 春后日均气温达到14℃以上即可移栽。
2. 早熟高产
由于旱育秧苗素质明显比湿润秧苗好, 移栽后分蘖早、分蘖多使有效穗数增加, 植株营养生长期延长形成大穗, 是旱育秧高产的重要原因;而栽期早、早期分蘖多可使成熟期比湿润秧提早5~7天。
3. 适宜区域广
旱育秧适宜于冬水田区域, 尤以中、低产田和高海拔地区增产效果更显著。主要原因是肥力低、温度低类型田块, 采用秧苗素质好的旱育秧在移栽后因其所具有的分蘖力强、早期分蘖多的特性, 大幅度提高了有效穗数从而增产。
二、旱育秧操作技术
1. 整地作厢
旱育秧苗床地以选用地势平坦, 土质肥沃、疏松的沙壤类蔬菜地为最佳。冬闲地在播种前1月左右, 深挖后1m2育苗地泼施腐熟人畜粪水10kg、过磷酸钙0.2kg进行培肥和炕土。播种前2~3天按厢宽1.5m、沟宽0.5m规格开沟作厢, 厢面做到土细、平整、无杂草。
2. 适期播种春后日均气温回升到8~10℃后即可播种。播种技术是旱育秧优势体现的关键环节。
(1) 催芽播前3~4天用25%“多菌灵”1000倍液浸泡24小时进行杀菌消毒, 捞起后用清水透净, 再用清水浸泡48小时, 待种子充分吸足水分后进行催芽至粉嘴谷。用旱育保姆粉剂育秧具有培肥、杀菌、壮苗等作用。方法是:将种子浸泡20分钟至10小时, 捞起后按旱育保姆粉剂与种子以1∶3比例拌种, 注意拌种均匀, 拌后及时播种, 避免种子粘连。
(2) 泼透底水播种前厢面用清水浇透苗床至表面积水。
(3) 均匀播种按1m2用150g左右种子均匀撒播, 播后用细土覆盖种子, 厚度1cm左右。
(4) 防病防草盖种后用“托布津”和“旱秧净”厢面喷施进行杀菌和除草, 预防病、草害。
(5) 搭架盖膜压严苗床四周, 提高保温能力。
3. 苗床管理
旱育秧苗床管理要点:一是控温。按高温出苗, 适温长苗, 降温炼苗原则进行。方法是在2叶前一般不揭膜, 2~3叶期晴天揭开苗床两端通风透气, 三叶期后开始逐步揭膜炼苗, 防止秧苗徒长;二是控湿。播种后保持苗床高温高湿以利出苗, 2~3叶以保湿为主, 三叶后只要叶片不卷筒则不需泼水;三是控病。旱育秧苗2~3叶期后“立枯病”发生较为常见, 要注意苗床观察, 发病后立即用敌克松1000倍喷施;四是施肥。3叶期后每m2厢面用尿素20g、氯化钾10g对水3kg均匀泼施, 以促进分蘖和提高秧苗素质。
三、旱育秧常见问题及预防措施
1. 出苗慢
旱育秧播种后久不出苗, 主要有苗床湿度不够、苗床温度不够、种子催芽较差等原因。解决措施一是苗床播种前泼透底水, 播种后喷水补湿;二是种子催芽至粉嘴谷后播种, 并做到催芽整齐;三是适期播种, 苗床覆盖地膜保温并压严四周防透气降温。
2. 出苗少
旱育秧出苗少的因素主要是种子质量差和上述出苗慢的原因有关。解决措施一是选用上年生产的新稻种作种, 播前晒种1~2天, 用饱满种子播种;二是泼透底水、催芽播种和搞好苗床保温。
3. 死苗多
水稻新基质(稻壳)旱育秧技术 篇9
1. 秧田地选择 要选无污染且地势平坦,背风向阳,排水良好,水源方便,能建造大、中棚的地块做新基质育秧田。人工手插秧和机械插秧秧本田比例为1∶100,即每公顷本田约需秧田面积100平方米。
2. 苗床标准 采用大、中棚育苗。中棚育苗苗床宽5~6米,长30~40米,高1.5米;大棚育苗苗床宽6~8米,长40~60米,步行道宽30~40厘米。苗床底要整平、压实,以确保秧盘底部与床面接触好,不悬空,床边缘要修筑高出床面5厘米的畦埂。
3. 稻壳处理及铺放 将稻壳加水堆积存放半年以上,播种前用40~50毫米孔径筛片的粉碎机进行粉碎待用。每平方米苗床或6个机插秧盘可用新基质育苗营养剂150~200克,干稻壳4千克,加适量水混拌均匀。在摆好的秧盘上铺放基质,厚度2厘米,整体要平,用板压实或用笤帚拍实。播种前用喷壶或微喷灌浇透水,以确保苗出齐所需水分。
4. 品种选择及种子处理 根据当地积温等生态条件,选择熟期适宜的高产、优质、抗逆性强、能保证霜前安全成熟的优良品种。井灌区还应选择耐冷性品种,盐碱区应选择耐碱性品种。种子应达到种子分级标准2级以上,即纯度不低于98%,发芽率不低于97%,含水量不高于15%。种子每三年更新1次。浸种前选晴天晒种1~2天,每天翻动3~4次。要筛出草籽和杂质,以提高种子净度。要用比重为1∶1.3的盐水选种(可用鲜鸡蛋测定比重,鸡蛋在溶液中露出2分硬币大小即可),捞出秕谷后再用清水冲洗种子2次,并把选好的种子用25%施保克5000倍液或10%浸种灵5000倍液置于室温下浸种。种子与药液比为1.00∶1.25,浸种5~7天,每天搅拌1~2次,浸种积温为100℃左右,然后将浸泡好的种子在温度30~32℃条件下破胸。当种子有80%左右破胸时,将温度降到25℃催芽。催芽时要经常翻动,当芽长1~2毫米时,降温到15~20℃,并晒芽6天后方可播种。
5. 播种及覆盖 播种一般在4月10~20日,可比常规育苗提早5~7天。盘式育苗每盘播芽种100~125克。播后压种,将铺匀的种子用笤帚拍实。压实后,将发酵好的有机肥、稻壳、腐殖土按1∶1∶1的比例混拌均匀盖在种子上面,厚度0.3~0.5厘米。盖完种后用喷雾器浇透水,覆盖地膜,并用土等将地膜周围压实,防止水分蒸发,保证出全苗。
6. 苗床管理 播种至出苗期密封保温;出苗至1叶1心期,开始通风炼苗,棚温保持在28~30℃;秧苗1.5~2.5叶期,逐步增加通风量,棚温保持在25℃,严防高温烧苗和高湿秧苗徒长;秧苗2.5~3.0叶期,做到昼揭夜盖,棚温控制在20℃;移栽前昼夜炼苗,不必扣棚,炼苗3天以上,如遇到低温冻害要及时扣棚保温。播种后至出苗前每两天检查1次,有漏干现象用喷雾器补水,以确保出齐苗对水分的需要。秧苗出齐见绿时,应及时揭地膜。出苗期至1.5叶期每两天补浇1次水;1.5叶期至初生根伸长后可3~5天浇1次水。秧苗2.5叶时如发现脱肥,可用硫酸铵1.5~2克/平方米加硫酸锌0.25克/平方米稀释100倍液实施叶面喷肥,喷后及时用清水冲洗叶面。达到秧龄30天、叶龄3.5叶、株高14厘米、根数13~15条、地上百株干重3克以上的壮苗标准时即可起秧。
水稻大棚基质育秧技术 篇10
1.1 苗床准备
苗床选择土壤肥沃、地势较高、通风透光、排水良好、杂草较少、无病虫害、靠近大田和水源的农田。在播种前10 d做苗床, 苗床做成高畦, 要求畦面平整、畦沟通畅, 畦面宽度1.5~2.5 m, 畦沟宽度25cm, 畦沟深度15 cm, 每667 m2大田需准备4~5 m2苗床。铺盘前2 d铲高补低, 填平裂缝, 并充分拍实, 板面达到“实、平、光、直”的标准。畦面整平后, 覆盖上地膜, 膜上不需打孔, 以防秧苗根系扎入床土, 有利于促进秧苗盘根、控制幼苗徒长和减轻移栽时损伤。
1.2 种子准备
宜选择适合本地种植的分蘖性中等偏上、抗倒性好、抗病性强、穗型较大的优质品种。浸种前必须进行晒种, 晒种能杀死附着在种子表面的病菌, 同时, 晒种后能增进种子内酶的活性, 使其出芽快且齐。晒种的方法是将谷薄薄地摊在水泥地或晒场上, 早稻种子抢晴晒2 d, 晚稻晒1 d, 晒种时勤翻动, 使种子干燥度一致, 晒后进行选种并等种子充分散热后再浸种。选种是浸种前不可缺少的工作, 一般采用风选、筛选和水选的方法进行。风选是在晒种后用风车或自然风扬去种子空壳、枝梗、杂物及霉菌孢子。风选后再用筛子过筛, 筛去杂粒、细粒、稗粒和芽谷。经过风选和筛选后再进行盐水选种, 盐水选种的方法是将一定数量的水稻种子倒入盛有密度为1.13 kg/L盐水的容器中, 边倒边用木棒搅动, 使瘪谷、未成熟的种子漂浮在盐水表面, 捞出漂浮的稻谷, 并继续搅动, 直到没有瘪谷漂浮于盐水表面。捞出沉在容器底部的饱满种子, 放入清水中洗净种子表面的盐分。选种之后就要浸种, 其主要目的是使种子破胸整齐发芽快, 并且出苗一致有利于培育壮秧。针对各地水稻主要病害, 比如恶苗病、水稻条纹叶枯病、稻瘟病、白叶枯病等, 选择针对性的药剂, 比如用10%“浸种灵”与水按质量比1∶500的稀释液浸种48 h, 可预防恶苗病, 兼防水稻干尖线虫病、稻瘟病等。当种子吸水达自身质量的25%时才能发芽, 但要发好芽, 吸水量要达自身质量的40%左右。因此, 在种子消毒过程中未能吸收足够水分的都要用清水浸种补足。浸好种的标志是:稻壳颜色变深, 种胚膨大, 米粒易捏断, 手碾易碎。为了使水稻秧苗出苗整齐, 提高出苗率和出苗速度, 在种子吸足水分后就要催芽。提高种子温度并保持在35~38℃, 经24 h即可破胸露白。露白前后种子会产生大量的热, 此时必须严密注意温度不能超过40℃, 防止烧芽。露白后, 给种子淋水并翻动种子散热, 将温度下降并保持在25℃左右, 经常淋水保湿, 促进根短芽壮。当根芽出齐后, 将种堆推平, 每天淋冷水1~2次, 保持16~20℃炼芽1~2d, 以增强抗寒能力。
1.3 基质准备
育秧基质要进行筛选, 基质不能带有沙石、金属等杂物。水稻育秧基质具备水稻苗期所需的全部营养, 不需另行添加肥料和农药。在使用前要将基质搅拌均匀使其蓬松、不结块。每667 m2大田的基质用量在100~150 L。
1.4 秧盘准备
水稻育秧播种流水线使用硬盘, 规格为28 cm×58 cm×3 cm, 秧盘要求无破损, 不变形, 每667 m2大田应准备机插秧盘28~30张。若使用旧的秧盘, 在使用前应先用消毒剂比如“恶霉灵”与水按质量比1∶1 000的稀释液浸泡10 min消毒。
2 精量播种
2.1 基质铺盘
基质密度较小, 相对泥土较轻, 所以装入流水线的料斗时用工具打散一下, 防止结块成团, 造成基质铺盘不均匀。调整基质铺盘厚度为2~2.5 cm, 装盘后保持基质的自然状态, 不需镇压。
2.2 洒水播种
基质吸水比较慢, 要把流水线运行速度调到最慢, 把洒水量调到水能渗透基质, 没有多余的水漂浮在基质表面为宜, 把经过处理的水稻种子倒入料斗, 流水线按照调试好的播种量播种, 每盘播种量常规稻120~150 g, 杂交稻70~80 g。
2.3 覆盖基质
覆盖基质要薄, 厚度为0.5 cm, 以不露出种子为宜。调整流水线上的毛刷刮平并去除多余的基质。
2.4 摆盘上苗床
播种结束后把秧盘摆放到苗床上, 要求短边朝外、紧密整齐, 秧盘盘底与苗床表面紧密贴合。再用雾状喷水装置喷透秧盘内基质。基质吸水较慢, 所以雾状柔和喷水, 让基质慢慢吸透水。这一步要喷透水, 保证种子正常生长, 但浇水时避免使用出水量大的喷洒装置浇急水, 否则严重影响到盘面平整和种子均匀度。
3 苗期管理
3.1 播种至出苗期间
大棚内温度控制在25~30℃, 白天超过35℃时通风降温, 防止高温烧芽, 晚上控制温度不低于15℃, 主要靠覆盖设施保温。最好采用喷灌设施, 保持基质湿润, 以手捏基质挤不出水为宜, 促进种子发芽。
3.2 出苗至一叶一心期间
大棚内温度控制在22~25℃, 超过28℃时通风降温。发现有种子露出基质外面要及时覆盖基质, 发现大量种子发芽、覆盖的基质被大片顶起时, 用笤帚或木棒等工具轻扫使基质落到秧苗根部。出苗后应减少喷水次数, 保持基质表面干燥见白, 有利于根系生长。
3.3 一叶一心至二叶一心期间
大棚内温度控制在20~22℃, 白天打开通风口通风换气。温度低于10℃时缩短通风时间, 以免秧苗受冷。如果通风不够, 温度高、湿度大, 极易造成秧苗徒长, 易得立枯病。
3.4 二叶一心至移栽期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