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木耳标准化栽培技术

2024-10-25

黑木耳标准化栽培技术(通用8篇)

黑木耳标准化栽培技术 篇1

摘要:介绍黑木耳地栽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 包括菌种选择、菌包生产、场地选择及做床、刺孔催芽、分床、出耳管理、采收及贮存等方面内容, 以供参考。

关键词:黑木耳,地栽,栽培技术,规程

大兴安岭黑木耳种植已有40年历史, 2014年黑木耳种植规模达到了3.1亿袋, 黑木耳露地栽培技术已经成熟, 制定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势在必行。大兴安岭农林科学院食用菌研究室组织技术人员成立了编写小组, 密切联系生产实践, 广泛查阅资料和进行调查研究。经过反复讨论、修改, 制定了大兴安岭地方标准《黑木耳 (地栽) 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 该规程于2014年11月5日通过大兴安岭地区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专家评审, 2014年11月12日发布, 12月12日正式实施。现将其简要介绍如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黑木耳栽培的菌种选择、菌包生产、养菌、场地选择及做床、刺孔催芽、分床、出耳管理、采收、晾晒、贮存的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地栽黑木耳。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分别为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5749-2006) 、黑木耳菌种 (GB 19169-2003) 、饲料用麦麸 (NY/T 119-1989) 、饲料原料发酵豆粕 (NY/T 2218-2012) 、无公害食品食用菌产地环境条件 (NY 5358-2007) 、无公害食品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 (NY 5099-2002)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 (不包括勘误的内容) 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3 菌种选择

菌种选择应符合GB19169的要求, 选择符合国家《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所规定已登记注册的优良品种, 根据本地气候特点, 选用中、低温型菌种[1]。

4 菌包生产

4.1 菌袋选择

菌包生产时间在11月至翌年3月。选用材质均匀、袋料亲和力好的折角标准优质薄聚乙烯袋, 其规格为16.5 cm×35.0 cm或16.5 cm×37.0 cm。

4.2 栽培原料

栽培黑木耳的木屑以硬杂木为主, 杨木混入量不可超过10.0%。木屑以直径0.1~0.3 cm颗粒状为宜。辅料中麦麸应符合NY/T119, 豆饼粉要符合NY/T 2218, 化学添加剂应用符合NY 5099。

4.3 培养料配方

配方1:86.5%硬杂木屑, 10.0%麦麸, 2.0%豆粉, 0.5%石灰, 1.0%石膏。配方2:83.0%硬杂木屑, 13.0%麦麸, 2.0%豆粉, 1.0%石灰, 1.0%石膏。含水量控制在60.0%~62.0%之间, 所用水符合GB 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4.4 装袋

菌袋培养料装实, 上下松紧一致, 料面平整无散料, 袋料紧贴, 菌袋无褶皱。16.5 cm×35.0 cm的菌袋高度要达到20.0~22.0 cm, 重量达到1.2~1.3 kg。

4.5 封口、灭菌

采用颈圈法或菌棒法封口。培养料配制后应在4 h内进锅灭菌。采用0.12 MPa高压灭菌, 时间1.5~2.0 h;常压灭菌时, 在2 h之内使灭菌锅温度达到100℃, 在100℃条件下保持8~10 h。灭菌完毕后, 应自然降压、降温。

4.6 接菌

接菌室的基本处理程序为清洁→灭菌→搬入菌袋→接菌室消毒处理→接菌[2]。采用臭氧发生器并配合紫外线灯照射对接菌室进行消毒。在接菌室中使用离子风、高效接菌机配合红外灯、酒精灯在无菌室中进行无菌操作。接菌室每次使用后, 要及时清理清洁, 排除废气, 台面需用75%酒精或新洁尔灭溶液擦拭消毒。

4.7 养菌

一是温度。在菌种培养过程中注意室温、堆温、料温的变化, 料温以恒定22~25℃为宜。菌种萌发期, 室温控制在24~26℃;生长期 (菌丝封盖或透袋后) 室温应控制在20~22℃;培养后期 (菌袋发菌过半) 室温控制在18~20℃。二是湿度。培菌室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40%以下。三是光照。避光培养。四是生理后熟。菌丝长满菌袋后, 培养室温度控制在15~18℃, 再继续培养10~15 d, 达到菌丝生理成熟。

4.8 合格菌包标准

经后熟的菌包, 菌龄50~70 d, 整个菌包布满洁白、粗壮的菌丝, 菌包弹性好, 袋料紧贴, 无杂菌感染;菌包内部检查:菌丝洁白, 菌丝覆盖整个培养料, 具有木耳菌丝特有的清香味, 即为合格菌包。

5 场地选择及做床

5.1 场地选择

露地摆放:符合NY 5358无公害食品食用菌产地环境条件要求。林下摆放:交通便利, 林木郁闭度小于0.4, 靠近水源, 地势平坦。

5.2 做床

床高15~20 cm, 床宽180~200 cm, 长度不限, 床面无杂草、无树枝, 需平整、压实。

6 刺孔催芽

生理后熟期的菌包, 方可进行刺孔[3,4]。孔型:小孔栽培多采用刺孔器刺孔, 小孔的形状主要有“o”、“—”和“钉子孔”。小孔单片栽培要选用“o”“钉子孔”口形的刺孔器。小孔栽培刺的孔径一定要小, 孔径应在0.3~0.5 cm之间。孔深为0.5~0.7 cm。小孔栽培的孔间距应在1.0~1.2 cm之间。常规菌袋 (16.5 cm×35.0 cm) 装袋高20~22 cm, 孔数应在180~240个。菌包运到栽培场地, 相对2排按4~5层摆放到出耳床上, 盖草帘复壮菌丝, 同时提高地温。困菌4~5 d菌丝变白后, 连续5 d最高气温稳定在8~10℃时进行刺孔。

将刺孔的菌袋按袋间距2~3 cm呈“品”字形摆放在菌床上, 盖塑料布、草帘, 保温、保湿进行催芽。温度控制在20~23℃, 湿度控制在70%~75%。

室内催芽则是将刺孔的菌袋按袋间距1~2 cm摆放在架子上, 加强通风, 温度控制在20~22℃, 保持一定的散射光。

7 分床

7.1 床面处理

分床前将床面浇1遍透水, 再撒上生石灰消毒, 床上面铺1层有孔的黑色或白色地膜。

7.2 分床

待耳芽出齐并长至1~2 cm后分床, 分床时袋间距为10 cm即可。

8 出耳管理

8.1 第1潮耳管理

分床后菌袋晒2~3 d, 开始给水, 浇水时间在20:00至次日6:00之间, 浇水15~20 min/h, 出耳场地湿度保持在85%~95%, 直至此潮耳采收。

8.2 第二潮耳管理

第1潮耳采收后, 晒袋2~4 d, 进行浇水管理, 浇水时间在22:00至次日4:00之间, 出耳场地湿度保持在85%~95%, 直至第2潮耳采收[5]。

8.3 秋耳管理

二潮耳采收完毕, 进入高温季节, 停止浇水, 立秋前将袋顶风化的菌袋撕破, 进行浇水管理, 在上冻前再采收1潮木耳。

9 采收及贮存

9.1 采收

当耳片长到直径3~4 cm时停水, 在耳片半干时 (耳根处柔软) , 保持耳片碗状定型, 背腹面层次分明, 开始采收。

9.2 晾晒

把采收后的木耳快速摊放在纱网上, 宜厚不宜薄, 经常用铁钯上下翻动耳片, 待耳片全部达到半干时, 随时在纱网上分段收集呈小堆, 之后再厚一些摊开晾晒, 直到木耳全部晒干。

9.3 贮存

产品应在避光、阴凉、清洁、干燥、无异味处贮存, 注意防霉、防虫、防鼠。严禁与有毒、有害、有异味、易发生腐蚀的物品同处贮存。

参考文献

[1]刘岩岩, 张敏, 宋莹.北方林下黑木耳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14 (2) :130-131.

[2]吕树尧.北方黑木耳袋料栽培技术[J].中国食用菌, 2008 (5) :59-60.

[3]孙艳艳.黑木耳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10 (19) :138.

[4]曾绩.黑木耳高产栽培技术[J].农村科技, 2012 (11) :56-57.

[5]王浩东, 葛静波, 季林章, 等.林下黑木耳高效栽培技术[J].食药用菌, 2014 (6) :346-349.

黑木耳大棚吊袋高产栽培技术 篇2

摘要:黑木耳大棚吊袋栽培是一项代表着黑木耳发展方向的创新栽培技术。打破了传统地摆栽培模式,改为吊袋栽培,在相同面积下,其悬挂数量是传统地栽木耳的5~6倍。而且省地、省水、省工,并能有效的抵御自然灾害,可控性强。采用该技术生产的黑木耳品质好、无泥沙、除草剂污染,既干净又安全。比地栽春耳能提前一个月采收,比地栽秋耳采摘期能延后一个月。经过三年的生产实践,黑木耳棚室吊袋栽培技术现已成熟,现介绍如下,供参考。

关键词:黑木耳;大棚;吊袋;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646.6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6.08.069

1 黑木耳大棚吊袋栽培时间的选择

春季栽培:春季栽培的木耳菌袋一般在2月份接种,在菌室培养50天左右,3月中下旬扣大棚,催芽15天,4月初挂袋,进行出耳管理。5月10日左右就可以采摘头茬木耳,及早上市。

秋季栽培:栽培菌袋接种期在5月中下旬,菌袋培养期及后熟期在6~7月,由于夏季温度比较高,菌丝生长快,要控制好温度,7月上旬入棚划口、催芽、出耳管理,8月下旬开始收获。

2 黑木耳大棚吊袋栽培菌生产规程

2.1原料选择及配方

黑木耳棚室吊袋栽培应选用袋料亲和力好的优质薄袋。主要原料是木屑,木屑要以硬杂木为好,针叶木屑不能超过10%。辅料中的麦麸子、稻糠要求无霉变、无杂质。常用培养基配方(栽培菌):硬杂木屑78%、麦麸18%、豆粉2%、石膏1%、石灰1%。

2.2拌料装袋

培养料必须干燥、新鲜、无霉变,按配方比例称好各种主、辅料,反复搅拌,混合均匀。一般料水比1∶1.1~1.5,培养料的含水量在55%~60%为宜;拌好的培养料以手握成团,指缝间有水滴,松手即散为宜。pH值调到6.5~7左右。选用17×33厘米高密度聚乙烯折角袋装料,培养料要装实、装紧,以利于菌丝生长。提高装袋的质量,关键是所用装袋机的好坏,采用防爆袋装袋机,袋装既标准又节省工时。装袋后,压平料面,培养料以装到袋的2/3为宜。然后套好环,用直径1~2厘米的木棒打一个通到袋底的洞,以利于菌丝向下延伸生长。塞好棉塞即可装入灭菌筐装锅灭菌。

2.3 灭菌及接菌

一般都采用常压灭菌,把已装好培养料的菌袋用灭菌筐,放入灭菌锅内。当锅内蒸汽温度达到100℃时开始计时,保持8~10小时。为确保灭菌彻底,最好再焖1~2小时。灭菌的原则是攻头保尾控中间,即开始火力要猛,尽快让锅内温度达到100℃,达到100℃后要控制好温度,防止温度下降。接菌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把灭菌棒拔出,将菌种接到培养基内,让菌种与培养料紧密接触,以利定植和生长,并用无菌棉塞封闭袋口。

2.4 培养室处理及栽培菌培养

培养室灭菌需将室内杂物清理干净,室内温度升至25℃以上,并喷水增湿,保持48小时之后,每平方米用甲醛10毫升加5克高锰酸钾熏蒸消毒30分钟,菌室要密封。室内形成了高温高湿的条件,开门排潮继续加温快速把室内的墙壁和培养菌架全部烘干,之后地面撒一层生石灰防潮、防杂菌。预防鼠害,撒鼠药等。

栽培菌培养过程中一定要控制好温度,培养室的温度要求先高后低。菌丝萌发时25℃~28℃,空气相对湿度55%~65%。当菌丝体长至料袋的1/3时,温度控制在24℃左右,这样菌丝生长虽比较缓慢,但健壮有力、洁白。室内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60%~70%,湿度过低使培养料水分蒸发过快,对菌丝生长不利,过高容易感染杂菌。每天通风1~2次,保持培养室空气清新。

3 黑木耳大棚吊袋栽培场地选择及棚架设施

大棚应选择在地势平坦,水源方便,四周无污染,背风向阳,雨天可以排涝的地块。棚架设施结构黑木耳吊袋大棚一般为钢架结构,跨度8~12米,棚高2.8~3.5米,肩高1.6~2.0米左右,长度依据栽培场地和栽培数量而定,一般30~40米为宜。大棚须安装通风设施,中间设有作业道。大棚覆盖塑料膜,塑料膜上覆盖遮阳网,用于保温、保湿、遮阴。棚内框架上放置若干横梁用于栓绑吊绳。每两个横梁为一组,组内横梁间距30厘米,在过道上、下各设喷水管线,安装雾化喷头。大棚框架建成后,也要进行消毒处理。

4 黑木耳棚室吊袋的打孔及复壮

菌袋入棚及复壮菌丝:待棚内地面化冻后,棚内气温稳定在0℃以上时,将培养好的菌袋移到大棚里,上面盖草帘防寒,3~4天将菌袋上下翻倒一次,待菌丝复壮变白后方准备刺孔;打孔和封闭孔眼:大棚吊袋栽培每个菌包根据长短刺孔为180~220孔。以圆钉孔为佳,孔径3~4毫米,孔深6~8毫米。刺孔后5~7天在遮阳条件下菌丝即可封闭孔眼,最好刺孔后3~5天将菌包上下对倒一次,再过3~4天即可进行吊袋作业。垛袋复壮期间的管理:春季主要是增温保湿。刺孔后袋温控制在22℃以下,湿度保持菌包表面有一层薄薄的水渍。温度高,孔口封闭快。

5 菌袋开口管理

将培养好的菌袋去掉套环和棉塞,袋口用绳扎实后,用0.15%的高锰酸钾水溶液将菌袋消毒,用开口机开口,一般开“V”形小口,V形口的角度45~60度,深度0.3~0.5厘米,开口200个左右。每袋上中下三排,每排3个,呈“品”字形,然后将袋口拧紧,倒置于床上即可。

6 吊袋的密度及方式

吊袋的密度:菌袋刺孔后,当孔眼被菌丝封闭时即可进行吊袋,吊袋密度一般每平方米60~70袋左右为宜。

我国黑木耳标准现状研究 篇3

近年来, 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迅速, 是农业经济中发展最快的支柱产业之一, 已成为继粮、棉、油、菜、果之后的第六大种植产业, 是很多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国家、农业部、林业部及一些地区对食用菌的生产、品质、检验、贮存加工、包装、流通等方面制定了相关标准。本文对我国黑木耳的现行标准进行整理分析, 对不同的标准要求进行比较研究, 以期为黑木耳品质的提升提供参考。

1 黑木耳的相关标准

目前, 只适用于黑木耳的非企业标准有10个, 包括黑木耳的菌种、等级、生产技术、地理标志产品、卫生指标等方面, 相关标准见表1。

此外, 黑木耳是食用菌的一种, 还要符合食用菌的标准以及相关食品质量安全的法律法规。例如:NY/T2375-2013《食用菌生产技术规范》、NY/T 749-2012《绿色食品食用菌》、GB 7096-2003《食用菌卫生标准》等。不同标准对黑木耳的感官、理化、卫生指标的要求有所不同, 比较不同的黑木耳标准, 能更好的了解黑木耳的标准。

2 不同标准对黑木耳规定的比较

2.1 品质要求

黑木耳的感官和理化指标包括色泽、形态、耳片厚度、杂质、拳耳、薄耳、流失耳、虫蛀耳、霉烂耳、气味、干湿比、水分、灰分、总糖、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等。黑木耳产品有一级、二级、三级之分, 每个等级在耳片色泽、形态、耳片厚度、杂质、拳耳、薄耳上存在一定差异, 每个等级均不能存在流失耳、虫蛀耳、烂霉耳。不同标准对黑木耳品质指标的比较见表2。

2.2 重金属指标

由于食用菌富集重金属能力较强, 使得以植物材料为生产原料的食用菌中重金属含量一般高于粮食和蔬菜等植物性食品, 甚至可能高于动物性食品。食用菌可以通过物理吸附和生物富集的方式来富集重金属, 黑木耳中重金属可能来源于其生长环境 (空气、水、土壤) 、栽培基质等。不同标准中重金属限量指标的比较见表3。

由表3可知, 不同标准对黑木耳中重金属限量指标要求各有不同, 但GB 2762-2012《食品中污染物限量》对黑木耳做出了更严格的规定。

2.3 农药残留限量指标

农药残留是威胁食品安全的一个主要问题, 在某些情况下使用农药可以提高食用菌的产量, 但滥用的农药也会影响食用菌的质量和食用安全。食用菌生产过程的病虫害主要有:培养基杂菌感染、生长期病害、虫害、螨害等。GB/T 6192-2008《黑木耳》中规定了六六六、滴滴涕的限量指标, 分别为0.2mg/kg和0.1mg/kg。DB 22/T 1787-2013《地理标准产品黄松甸黑木耳》中规定多菌灵的限量指标为1.0mg/kg。GB 7096-2003《食用菌卫生标准》中规定了六六六、滴滴涕的限量指标, 干食用菌分别为0.2mg/kg和0.1mg/kg, 鲜食用菌均为0.1mg/kg。NY/T 749-2012《绿色食品食用菌》中规定了9项农药残留限量指标, 分别为六六六≤0.05mg/kg、滴滴涕≤0.05mg/kg、毒死蜱≤0.05mg/kg、乐果≤0.02mg/kg、溴氰菊酯≤0.05mg/kg、氯氰菊酯≤0.05mg/kg、多菌灵≤1mg/kg、敌敌畏≤0.5mg/kg、百菌清≤2mg/kg。此外, 黑木耳中农药残留还应符合GB 2763-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的规定。

2.4 二氧化硫残留

二氧化硫类物质是食用菌加工过程中常用的漂白剂和防腐剂。二氧化硫类物质通过生成亚硫酸, 能使食用菌产品保持鲜艳色泽, 防止食用菌褐变, 还能抑制微生物繁殖, 从而起到防腐作用。少量的二氧化硫对人机体无害, 但是过量的二氧化硫则会危害人体健康。DB 22/T 1787-2013《地理标准产品黄松甸黑木耳》规定黑木耳的二氧化硫 (以SO2计) ≤10.0mg/kg。NY/T 749-2012《绿色食品食用菌》中规定鲜食用菌的亚硫酸盐 (以SO2计) ≤10mg/kg, 干品的亚硫酸盐 (以SO2计) ≤50mg/kg。GB 2760-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中规定干食用菌的二氧化硫 (以SO2计) ≤50mg/kg。

3 结论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出口和消费大国, 黑木耳是我国传统的食用菌。目前, 不同黑木耳的标准要求有所不同, 缺乏统一的参考标准, 而且存在标准重复、内容简单、技术要素少等问题。建议加大黑木耳的产品标准和卫生标准的修订力度, 增加标准的内容和技术要素。建议黑木耳生产过程中选择优良的菌种、安全的生产环境、严格控制栽培基质中重金属含量、规范农药及二氧化硫类物质的使用、严格控制深加工及流通环节等, 以提高黑木耳的品质和食用安全性。

摘要:对我国现行的黑木耳标准进行整理分析, 并对不同标准的理化指标、重金属指标、农药残留等要求进行比较研究, 为提高黑木耳的品质和食用安全性提供参考。

关键词:黑木耳,标准,研究

参考文献

[1]张润光, 刁小琴, 关海宁.黑木耳营养保健功能及其产品开发[J].保鲜与加工, 2010, 10 (1) :54-56.

[2]安东, 李新胜, 王朝川, 等.黑木耳营养保健功能[J].中国果菜, 2012, (3) :51-55.

[3]刘雅静, 袁延强, 刘秀河, 等.黑木耳营养保健研究进展[J].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0, (10) :66-69.

[4]张丙春, 张红, 李慧冬, 等.我国食用菌标准现状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 2008, 29 (10) :162-165.

[5]吴素蕊, 徐俊, 邰丽梅, 等.我国食用菌标准现状分析[J].中国食用菌, 2011, 30 (6) :7-10.

[6]刘伟贤, 杜冰, 马务迢, 等.我国银耳标准的现状及研究[J].农产品加工, 2015, (1) :58-60, 64.

[7]黎勇, 黄建国, 袁玲.重庆市主要食用菌的重金属含量及评价[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28 (2) :231-235.

苎麻园黑木耳栽培技术 篇4

一、栽培季节

1月上旬生产原种和栽培种;3月上旬生产菌袋;经50天发菌, 于5月1日前后, 当室外温度夜间可达10℃以上, 白天20~25℃时, 即可移袋上耳架。

二、培养料配方

苎麻骨粉50%、杂木屑30%、米糠10%、黄豆粉8%、糖、石膏各1%。麻骨用前曝晒, 再粉碎成黄豆大小的颗粒状。配制时先将干燥、无霉烂的原料和熟石膏粉混拌均匀, 将p H值调至4.5~5.5, 含水量60%左右, 以用力挤配料, 指间缝隙有水渗出而不下滴为宜。

三、装袋灭菌

选择17cm×45cm×0.04cm的筒袋, 每袋折装干料400~500g, 松紧需适度, 以袋壁光滑、紧贴培养料, 手握料袋不留指头窝为宜。装袋时要注意轻拿轻放, 以免扎破袋, 用细绳扎紧两端袋口。然后将料袋压成椭圆形叠放在常压灭菌锅内, 锅内要保持一定的空间, 用强火将水煮开, 当温度达100℃时, 保持10~12小时, 过夜起锅。为防锅水烧干, 灭菌时要注意及时补水。

四、接种发菌

料袋起锅时要迅速移入接种室, 待温度冷却至28℃以下时接种。接种后的菌袋移到黑暗的房间内养菌, 前10天室温控制在26℃左右, 以后室温保持在20℃。每天要通风2~3次, 每次5~8分钟。培养室地面要经常洒水, 室内空气湿度要保持在60%左右。

五、搭建耳架、耳棚

麻地行间, 搭耳架。在地里打木桩, 用竹竿架于上面, 建成高约20cm, 宽约30cm的耳架, 长按麻园行间长度而定。顺麻行搭架, 搭两行空一行, 便于田间管理。6月初苎麻头麻收获后至6月下旬苎麻高还未长到1m时, 应搭建耳棚。耳棚高1m, 宽50cm, 用密度75%的遮阳网覆盖。耳棚要选择靠近水源, 通风, 地势高的苎麻地。

六、耳袋开口

接种发菌50天后, 菌丝长到袋底即可上耳架。上架前用5%的石灰水浸泡菌装1分钟, 待干燥后去掉棉塞和颈圈, 用绳子扎住袋口, 并在袋壁上下割出耳口, 用刀片在菌袋上割10个V字形或×字形的口, 长度均为1.5~2cm为宜。划口不宜过大, 以免耳芽长得过密, 耳片分化慢, 大小不整齐。将菌袋均匀平铺于耳架, 割出的耳口朝上下, 便于采摘。

七、出耳管理

1. 温度控制

保持棚内的温度在15~25℃左右, 盖上白薄膜。白天要增加光照, 提高温度, 拉大昼夜温差, 刺激原基形成。高温期要通过空间喷雾、地上洒水降低温度。

2. 湿度控制

挂袋初期要控制空气相对湿度在60%~80%, 出耳旺期空气湿度提高到90%~95%以上。平时可于早、午、晚向空间喷水。

3. 勤检查

发现菌袋有污染块立即用小刀剔除, 如菌袋污染面较大, 立即将整袋拿出处理。

八、采收加工

黑木耳吊袋立体栽培技术 篇5

关键词:黑木耳,吊袋立体栽培技术,管理

1 概述

黑木耳吊袋立体棚栽技术, 是目前推行最广泛的一项技术。吊袋在大棚内以串为单位, 每串挂5~8袋进行成行栽培, 与同等面积的大地栽培相比, 可增加近6倍摆放量。按栽培黑木耳6万袋/667m2计算, 通过大棚控温, 营造黑木耳生长环境, 利用市场规律, 提前黑木耳产出时间, 错过大批量黑木耳上市时间, 平均以7元/kg售价, 销售新鲜黑木耳45 000kg, 收入315 000万余元, 扣除生产成本108 000万元, 实现利润207 000万元, 效益回报率巨大。

2 高产栽培技术

2.1 栽培场地的选择和搭建

选择通风好、排水好、离水源近、地面平整、稳固性好的地方。大棚建造不宜过大, 棚的结构要合理, 棚架要牢固。搭建时要注意稳固性, 焊接点一定要接好。长度依据栽培场地和栽培数量而定, 一般30m长12m宽, 每棚360m2。要求南北走向, 菌袋受光好。

2.2 栽培季节

可分春秋两季栽培。春季种植, 1月份左右接种, 5月份左右开始采摘, 6月下旬~7月上旬采收结束。秋季种植, 3月份接种, 11月份左右采收结束。

2.3 吊袋菌包的选择

棚室立体栽培黑木耳的菌种一般选择中早熟品种, 早生快发、出耳齐、品质优、黑、厚、单片, 耐水抗逆性强。通常选择没有料袋分离的、没有杂菌的菌包, 菌丝纯白、粗壮的, 菌袋损伤越少越好。

2.4 吊袋前准备

根据大棚的宽度, 棚内框架上放置若干横杆, 用于栓绑吊绳。每两个吊绳之间保持25cm左右间距, 每组横杆之间留出“过道”上、下各铺喷水管线1条。待立体吊袋大棚框架搭建完毕后, 在地面上撒一层生石灰, 防治杂菌发生, 并可在地面上垫一层草帘、遮荫网, 防止浇水时溅到子实体上影响产品质量。处理完地面后, 将大棚密闭, 用菇宝熏蒸消毒。

2.5 开口、养菌

将培养好的菌袋运进棚后, 及时用0.2%高锰酸钾溶液消毒袋面, 用开口机开口, 一般开“1”或“0”形小口, 菌包开口直径0.3~0.4cm, 开口数量180个~220个。从试验及生产中可以得到, 开“1”形口, 单片率高、出耳齐。开口后将菌袋码垛放在大遮荫网遮荫, 要求散光照射, 加大棚内空气相对湿度, 达到80%左右, 持续5~7天, 使菌袋菌丝封住出耳口, 即耳线形成, 可挂袋进行出耳管理。

2.6 挂袋

在棚内框架横杆上, 按品字形系紧3根尼龙绳。把三根绳子的两头系好, 然后一个一个把木耳袋套进去, 中间用塑料袋或自制的小铁圈进行隔离, 用这种方法挂袋便于操作, 省力, 而且不易滋生杂菌。即使某个木耳出现杂菌, 便于更换, 不易传染上下相邻的菌袋。一般每组尼龙绳可立体吊5~8袋。菌袋离地面30~50cm左右, 利于通风, 防止产生畸形木耳, 提高产量。吊绳底部用绳链接在一起, 防止菌袋随风摇晃、相互碰撞。

2.7 出耳管理技术

2.7.1 温度管理:

在菌袋密集程度高的情况下要严格控制温度, 防止高温“烧菌”, “烧菌”的菌袋再遇高温高湿很容易造成绿霉污染。黑木耳子实体生长温度应保持在22~28℃, 若低于18℃或高于30℃会造成流耳。

2.7.2 浇水:

空气相对湿度应保持在85%~95%, 过干子实体难以形成或生长缓慢, 过湿会造成烂耳。要有意识的低温浇水, 控制菌耳生长, 以促进增黑、增厚。尽量挖深井, 不用河水浇, 减少污染源。菌袋在开始挂袋2~3天后可以往菌袋上浇水。这阶段切忌浇重水, 以保湿为主。7~10天后, 耳芽成绿豆大小, 逐渐加大浇水量。早春一般在午后3点至次日9点之前进行间歇喷水, 5月后一般在午后5点至次日7点之间浇水, 白天不要浇水, 尽量晒干菌袋控制木耳生长, 增加木耳厚度。根据气温情况, 一般浇水时放下棚膜, 袋凉之后进行浇水, 第一遍浇水量要大, 要浇透。使木耳保持潮湿状态, 到下半夜2、3点钟起雾后停止浇水。早上6~7点钟, 再把塑料布掀开, 干湿交替可增加产量。通常浇3天水晒2天, 一般要把菌袋晒干。

2.7.3 通风:

正常情况下, 浇水后通风。前期每天通风一次, 每天30min;中后期要逐级加大通风量, 每天3~4次, 每次1~2h。天热时早晚通风, 气温低时在中午通风。温度高、湿度大时还可通过盖遮荫网、掀开棚四周塑料膜进行通风调节, 严防高温高湿。

2.7.4 光照:

出耳期光照强度应达到1000~2000lx, 即棚内达到七分荫三分阳的状态。

2.8 木耳采收

当耳片长到3~4cm, 耳边下垂即可采收。采摘时耳过密的地方, 不管大小都要采摘, 要做到稀耳, 防止过密造成烂耳、红根。一旦木耳长得过大, 木耳孢子就会散出, 遮阳的木耳产量轻, 不压秤, 影响品质。大棚内吊袋栽培黑木耳一般在4月中下旬可采收第一潮黑木耳, 5月上旬采收2潮黑木耳。采收前应停止喷水1~2天, 并加大通风量, 使耳片稍干, 面上稍有发白再采, 并选晴天中午采收。采收后要停止喷水, 晒袋5天左右, 以利新菌丝再生, 待长出新的耳基后再喷水转入正常管理, 一般可采收3批。每潮耳采收后, 先要喷2%白糖水或木耳生长素, 然后停水10天, 使养分进一步积累。第2、3潮耳的管理方法同第1潮耳大致相同, 大湿度、大通风是关键技术。

2.9 晾晒

采摘后进行晾晒时尽量铺厚些, 遮阳荫干不卷边。。晾晒时让木耳稍干一干, 再往一起揉, 增加厚度, 千万不能一开始就增加厚度。最好采用晾晒架晾晒, 若量过大, 可以再袋上或者铺上草帘子搭上遮阳网、纱窗进行晾晒, 晾晒时要注意观察天气。

3 黑木耳的病虫防治

一般吊袋黑木耳栽培, 黑木耳病虫害比较少, 通常不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如果在吊袋出耳过程中, 有杂菌感染, 一定要挑出来。在春天时, 菌袋有淌红水 (面包菌) 现象。要注意防治:屋里温度不要忽高忽低, 防止温差变化大, 容易产生冷凝水, 浸染菌丝。螨虫是造成淌红水的主要原因, 注意防螨虫, 用杀虫药对屋里您行消毒或喷施杀螨虫药物防治螨虫。

如果在栽培过程中, 有菌蚊或菌蝇出现, 可适量喷施氯氰菊酯类低毒药剂, 切不可用高毒高残留农药。

参考文献

[1]赵春英.单片黑木耳吊袋栽培技术初探[J].农民致富之友, 2012, (12) :99.

黑木耳加长袋全年栽培技术 篇6

1 原料、品种选择

做二、三级菌种必须使用硬杂木, 并且锯木屑中松木木屑的比例不得超过20%。使用的品种必须是晚熟品种, 因为晚熟品种生育期长, 近几年常采用长白10号、蛟耳329等。需要注意的是, 这2个品种的二、三级菌种发酵好后, 必须做好困菌工作, 待二次菌丝出现后困菌25~35 d才能进行下一步的栽培。

2 菌种配方

吉林地区二级菌种配方:木屑78%, 麸皮20%, 石膏1%, 糖1%。三级菌种配方:木屑78%, 稻糠20%, 石膏1%, 糖1%。

3 菌种制作及发酵

拌料及装袋:严格按配方拌料, 要注意塑料袋的选用, 材料必须用聚乙烯折角塑料袋, 因为聚乙烯袋能适应长期在地上阳光照射, 不变形、不裂口。每袋装干料500~600 g, 装料用2 000 W的装袋机即可, 装袋高度需达到24 cm, 否则培养料内的营养积累量达不到标准, 容易导致后期肥力下降, 直接影响产量。机器装完料后, 把袋上面多余的塑料窝进料中央的洞内, 洞口处用棉花塞上。

灭菌、接种、培养:注意控制锅内温度100℃持续8~10 h。

接种:将培养料冷却到30℃以下, 在接种室用无菌操作的方式接入原种20 g左右, 并让菌种均匀地接入培养料中间的洞中 (三级菌袋用装袋机装料, 装完后用塑料棒插入洞中, 灭菌后接种时把棒取出) 。

培养:培养时注意, 前期袋内的料凉, 所以培养温度要高一些, 室内温度保持在30~35℃, 以保证菌种在足够高的温度下早生快发, 占领料面, 20 d后温度保持在25~28℃ (此时料内温度与室内温度持平) , 40 d后室内温度要保持在22~25℃ (此时料内温度比室内高3℃左右) 。55 d左右, 菌丝发满菌袋, 作为二级菌需待二茬菌丝出现后才能接三级菌种, 而三级菌种在菌丝发满袋后, 必须困菌25~35 d, 以保证营养积累充足。

4 下地后管理

4.1 栽培时间及场地选择

二级菌种制作及发菌应在上年的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完成, 三级菌菌袋的制作应在第2年2月上旬至3月上旬完成。栽培场地选择通风良好、离水源比较近的地块。

4.2 做床

做宽1.4 m或2.8 m、高20 cm, 长度随场地而定的出耳床, 床面拍平压实, 中间略高于两边。用90%乙草胺封闭除草, 用50%辛硫磷杀虫, 用50%多菌灵杀菌, 铺上细沙, 防浇水时溅泥, 有利于人为调节温、水、气[4]。

4.3 菌袋扎眼

用专门的扎眼器扎眼 (也可用铁制的拍子) , 每袋扎150~200个小孔。

4.4 排袋催耳

耳袋扎眼后, 要集中排放在床面上, 盖好经消毒杀虫的湿草帘和塑料薄膜, 床内温度保持18~23℃, 空气相对湿度在85%~90%, 每隔2~3 d, 在无风的早晨或晚间掀起草帘, 通风20~30 d, 一般经过15 d左右, 耳基即可形成。

5 出耳期管理

5.1 分床

先将床面上盖上地膜, 当70%菌袋扎眼处有黑点时即可把袋分开, 一般耳袋间距10 cm左右, 放置密度20~25袋/m2。摆完袋后, 再安装喷水用的水泵、水管、喷嘴或喷雾带[5]。

5.2 水分管理

木耳出耳到采收的水分管理分3个阶段。第1阶段:木耳刚分床时, 耳芽非常小, 无法吸收太多水分, 浇水的原则是少浇 (每次10~15 min) 、勤浇 (每天除11:00—14:00外, 可以浇7~8次) , 管理的目标是保持耳片湿润即可。第2阶段:耳片长到图钉大小时, 需要增加浇水的量 (每次20~40min) , 减少浇水的次数 (每天4~5次) 。第3阶段:采收前20~25 d, 耳片已经展开成形, 这个时期浇水要求是干湿交替, 可以干2 d浇2 d (木耳不浇水时, 菌袋内的营养可以进一步积累, 以供下一茬出耳) , 这样浇水长出的木耳片厚, 形好。

6 采收及后续管理

木耳要求8成熟时采收, 即边缘刚内卷, 耳片边缘变薄时。由于是全年生产, 所以每采完一茬木耳后, 要先喷2%白糖水或木耳生长素, 然后停水10 d, 使养分进一步积累, 接着转入正常的水分管理, 这样木耳可以采收5~6次。进入9月下旬, 晚上温度较低 (低于15℃) , 木耳片不再生长, 仅在白天生长。因此, 有条件的农户可以利用塑料大棚继续出耳 (棚内要先做床、铺地膜) , 棚内的木耳最晚可以收到10月末。

参考文献

[1]马雪梅, 安玉森, 李艳华, 等.小孔单片黑木耳栽培技术[J].黑龙江科学, 2012 (2) :160-161.

[2]贺鹏.黑木耳标准化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11 (22) :157.

[3]曾先富, 熊维全, 陈阳婷, 等.成都地区稻田黑木耳栽培关键技术[J].食用菌, 2012 (2) :34, 38.

[4]张志强.黑木耳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村科技, 2011 (18) :18.

东宁县越冬黑木耳栽培技术 篇7

1 生产季节

5月至6月末进行原种生产, 7月中旬至8月末进行栽培种生产, 在室内外控温育菌。9月中旬至10月初划口集中催芽, 出耳后覆盖塑料、草帘过冬, 次年化冻后分床进行浇水管理, 5月中旬至6月初采收。

2 菌种选择

选择中早熟、黑厚、单片、菌丝生长健壮、耳基整齐、速生高产的优良品种, 如黑29、黑威10、916等。

3 菌种生产

菌种生产与春耳、秋耳相同, 但生产时气温高, 应注意选料防霉变、拌料防酸败、养菌防高温。

3.1 母种

采用试管母种, 每支扩原种6~8瓶。

3.2 原种

选用符合GB9688卫生规定、规格为15 cm×28 cm、耐126℃高温的聚丙烯塑料袋, 无色或近无色的容量为480~500 m L的玻璃瓶。不同容器都需用无棉塑料盖或棉塞, 一般1袋原种扩大栽培种不应超过80袋[1]。

3.3 栽培种

用规格为16.0~16.5 cm×33.0~37.0 cm的聚乙烯塑料袋直接出耳, 用棉塞、颈圈、无棉塑料盖进行封口, 菌棒菌种封口或拧结通氧封口等。

3.4 配方与菌袋生产

3.4.1 培养基配方。

(1) 原种培养基配方:锯末78%、麦麸20%、石膏1%、白糖1%、含水量60%~65%, p H值6.5~7.0。 (2) 栽培种培养基配方1:硬杂木屑67%, 玉米芯20%, 麦麸10%, 豆饼粉2%, 生石灰1%, 含水量60%~65%, p H值7~8。 (3) 栽培种培养基配方2:锯末86%、麦麸10%、豆饼粉2%、石膏1%、生石灰1%, 含水量60%~65%, p H值7~8[2,3]。

3.4.2 培养基配制。

先将石膏、豆饼粉、麦麸、生石灰按预定比例干拌均匀, 然后与木屑拌匀, 然后加水将其含水量调至60%~65%, 用筛子筛1遍, 拌完后必须进行闷堆。水分检测方法:用手握紧培养料, 以松开手后培养料裂开1条缝为水分合适。伏天气温高, 培养料应做到随拌随装, 应摊开过夜, 防止培养料酸败。

3.4.3 培养室消毒杀虫处理。

首先, 将培养室内杂物清理干净;其次, 用石灰将墙壁粉刷1遍;再次, 用过氧乙酸或二氧化氯溶液将菌架和墙壁喷湿, 同时喷施高效低毒杀虫剂防治虫害, 再用环保消毒剂 (如必洁仕) 封闭门窗熏蒸24 h后, 开门排潮快速把室内的墙壁和菌架全部烘干, 之后地面撒一层生石灰防潮防杂。

3.4.4 装袋、灭菌。

采用机械装袋, 菌袋为折角标准聚乙烯菌袋, 规格为16.0~16.5 cm×33.0~37.0 cm, 装料要求上下松紧一致, 料面平整, 无散料, 无褶皱, 装料高度为18~22 cm, 单袋重1.1~1.3 kg。灭菌时必须将灭菌锅内的冷空气排尽, 摆放菌袋紧密度适宜, 在常压100℃保持10 h以上或高压在1.2~1.5 kg/cm2的压力下持续灭菌2 h, 灭菌结束后自然冷却, 防止打湿棉塞。

3.4.5 冷却、接种。

在无菌环境30℃以下的条件下, 将原种接入灭菌袋中。

3.5 培养管理

3.5.1 科学摆放。

摆放数量要适宜, 一般为春耳的1/2左右, 防止高温烧菌, 上部架摆放疏松, 下部架摆放适度, 不仅能控温育菌, 也能利用菌袋生长产生的热量自然育菌。

3.5.2 过伏管理。

伏天气温高, 白天应关严门窗, 夜间开门窗, 将摆放过密的菌袋移到筐里或地下, 控制温度在28℃以下。

4 催芽管理

9月中、下旬划口或刺孔, 催芽管理与春耳相同。室外催芽时, 注意保湿, 湿度控制在85%以上, 湿度不足可用喷雾器向菌袋上喷水。划口或刺孔后先密植, 待木耳展片后再稀植, 即畦上浇透水后, 将划完口的菌袋按3~4 cm间距摆放, 盖塑料和草帘保湿激发原基形成。2 d后每天早晨掀草帘、塑料通风20~30 min再盖严, 如此管理10~20 d形成锯齿状原基。该阶段以“保湿为主, 通风为辅, 湿长干短”的原则进行管理[4]。

5 越冬管理

上冻前, 将草帘、塑料掀开通风1 d, 降低床内湿度, 再盖严塑料和草帘过冬, 冬天要防止牲畜踩踏。

6 分床

春季开化后, 根据耳片大小决定分床与否, 耳片小于1cm应撤掉塑料布, 将木耳浇湿, 再盖草帘浇水保湿, 待耳片长至2 cm时再分床;耳片大于2 cm时, 化冻后就可及时分床。分床方法与春耳相同, 但袋间距为6~8 cm即可, 节省土地且利于保湿;袋间距过远, 春风大不利于保湿, 木耳易连片或成朵, 影响品质。

7 浇水管理

分床后盖草帘浇水管理, 保持耳片、草帘湿润。4~5 d后掀掉草帘晒干耳片, 然后盖上草帘再浇水保湿, 待气温回升后即可撤掉草帘, 与春耳一样进行全光管理。

8 采收

一般在5月初开始采收, 采收方法同春耳。采收一定要及时, 原则是够大就采。当木耳展片直径为3 cm时就要及时采收, 采收后继续浇水, 可采收二、三潮耳。黑木耳越冬栽培采摘时间提前, 有利于二、三潮耳生长, 产量高于春耳、秋耳;病虫害发生率低, 一般不必使用除草剂、杀虫剂和杀菌剂, 可有效保证绿色黑木耳生产。

摘要:总结东宁县越冬黑木耳栽培技术, 包括生产季节、菌种选择、菌种生产、催芽管理、越冬管理、分床、浇水管理、采收等方面内容, 以供参考。

关键词:越冬,黑木耳,栽培技术,黑龙江东宁

参考文献

[1]曾绩.黑木耳高产栽培技术[J].农村科技, 2012 (11) :56-57.

[2]袋栽黑木耳的栽培要点[J].食药用菌, 2008 (3) :44-45.

[3]林果园挂袋套栽黑木耳技术要点[J].食药用菌, 2008 (1) :44.

黑木耳优质高产代料栽培技术 篇8

1 黑木耳生长对外界条件的要求

黑木耳的生长与温度、湿度、空气、光线等条件有密切关系。

1.1 营养

来源主要依靠菌丝体分解吸收营养料中的营养, 主要以碳源、氮源为主。

1.2 温度

黑木耳生长温度在5~36℃均能生长, 但是最适宜温度22~26℃为宜。菌丝体生长温度在15~28℃形成并生长, 但最适宜菌丝体为15~25℃为宜。菌丝体温度在5℃以下或36℃以上, 菌丝体生长受到抑制。

黑木耳属中温性菌类, 在黑木耳生长过程中昼夜温差大生长好、子实体色深、肉质肥厚, 反之则差。

1.3 湿度

有培养料湿度和空气相对湿度两种。菌丝体生长阶段, 培养料含水量在60%~70%为宜。子实体生长发育阶段, 空气相对湿度85%~90%为宜, 但空气相对湿度太大, 影响它正常生长, 当空气相对湿度低于70%时, 子实体难以形成。

1.4 空气、光线、酸碱度

黑木耳在生长过程中一刻也离不开氧气, 需有充足的氧气, 二氧化碳过多, 会使菌丝体、子实体死亡, 因此得保持空气清新。菌丝体可以在完全黑暗的条件下生长, 而耳基、耳芽的形成需要有一定的散射光。一般选在三分阳光七分阴, 即“花花阳光”照射的地方摆放木耳比较适宜。可因地制宜选在南面、西面都有林带的地方摆放。酸碱度以pH值5.0~6.5为宜。

2 原料的选择及培养料配方

选择新鲜、干燥、无霉变的玉米芯、豆秸、稻草、锯末等为原料。生产中主要采用锯末为原料, 锯末要求是硬杂木树种, 凡含有油类的松树锯沫子不能使用。实践证明以下配方较好:木屑88.3%、麸子10%、石灰1.5%、磷酸二氢钾0.2%。根据情况可添加黄豆粉, 但不超过5%。

3 拌料、装料、灭菌

3.1 拌料

将锯沫子首先在室外用筛子筛一遍, 以去除主料内的杂物, 根据灭菌锅每次灭菌量计算一次的用料量。筛好的锯沫子推入拌料室内, 与辅料配好拌匀混合之后加水, 边加边搅拌, 拌好的湿料用筛子再筛一遍, 使之均匀。湿料含水量在60%~65%, 以手握成团, 松手即散, 指缝见水为宜。黑木耳在生长阶段pH值在5.0~6.5最为适宜, 黑木耳生产由于制袋后微生物活动旺盛, 在灭菌前就可发生酸败, 因此拌好后用pH试纸测试, 使拌好的培养料在装袋前最好pH值=8。

3.2 装料

料袋主要以17cm×33cm×0.05cm的聚丙烯或聚乙烯为主。用装袋机装料, 一般装料时干料每袋0.6㎏, 湿料每袋1.3㎏为宜, 装袋过程中装至距离袋口4~5cm为宜, 要装紧压实, 之后用左手收拢袋口, 右手拿试管沿着装袋机留的眼, 将装料后留下的4~5cm料袋插入料袋内, 拔出试管并插入锥形小棒 (长约13cm, 大头直径约2cm, 小头直径约1cm) , 然后盖上密封帽并用皮套套上, 以免松落, 装好后的菌袋摆入铁筐中。全部装完后推入灭菌锅中进行灭菌。

3.3 灭菌

用高压锅或常压下灭菌。常压灭菌必须在入锅后2h内锅内温度上升到100℃, 维持10~12h。锅内温度上升到100℃用的时间越长, 锅内菌袋里的菌料越酸败, 从而造成坏料使成品率下降 (这也是菌养料pH值最好为8的原因) 。灭菌完成后出锅, 晾至料袋料温不超过30℃时在接菌室内接种。

4 接菌培养

4.1 接种

接种前首先将接菌室内消毒, 使用药物喷或熏等方法, 也可结合使用紫外线灯。接种应在离子风机前进行, 距离子风机的距离不超过50cm。接种前10min打开离子风机, 之后菌种摆在接菌架上, 点燃酒精灯分别将刻刀片和接菌勺子消毒, 接菌时一人接种, 一人搬筐, 用消毒的刀片沿菌种袋上口割开后, 用消毒的接菌勺挖取一勺菌种, 另一人事先将灭菌的棉塞放在离子风机前待用, 之后取下皮套、密封帽及小棒, 将菌种顺着拔出的小棒孔眼倒入, 另一人及时将灭菌棉球塞进堵住菌袋口。接种过程中, 菌种要装满至袋口, 往下塞棉塞时稍用力到菌袋边缘为宜, 不可太深碰到袋内培养料, 接种人员的接菌勺不要碰到其它地方, 如碰到要立即在酒精灯下消毒后方可再次使用。堵菌袋的棉球要进行灭菌, 并在离子风机前40cm的范围内使用, 如在使用时不小心超过此范围或碰到其它东西, 要废弃以免造成感染。接种全部完成后用车推入培养室内培养。

4.2 培养

经接种后的菌袋搬入培养室内进行培养。培养室要在养菌前1周做消毒处理。培养室要求干净、保温、通风良好。如使用木质培养架, 切记不可推动摆放在菌架上的菌袋, 以免木板的毛刺扎破菌袋从而造成感染。菌丝生长培养温度15~25℃较适宜, 室内空气湿度70%以下, 并注意通风换气。北方冬季温度较低, 应在摆袋之前开始烧炉子加温。在培养过程中, 要经常检查, 如发现杂菌污染, 要及时去掉, 切勿混淆用于生产, 以免引起损失。正常气温条件下, 一般培养45d, 菌丝可长满菌袋, 这时的菌袋可往外面场地摆放。

5 出耳管理

出耳场地应选择在通风向阳、近水源有树阴的地方, 没有水源可打井。摆袋前先平整地面, 清除场地, 做成1.4m宽的床, 并压实, 上面铺上草苫子, 洒上白灰, 浇湿床面也可结合使用杀虫剂、灭菌剂喷施做好床面的消毒工作。一般5月1日前后摆放, 摆放时用刀在菌袋上划“V”字形口, 长1.0~1.5cm、品字形。实践证明用刻刀片自制在长方体木块上, 三排“V”形刀, 左手拿菌袋, 右手拿刀直接敲在菌袋上, 割口就完成了, 既省工又省时。割口后的菌袋上面盖草苫子、塑料布1周左右, 每床插温度计, 每天观察温度, 及时揭盖, 当温度高于25℃时, 可通过喷水降温, 并盖上遮阳网。待割口处长满耳芽时, 可分床摆放。

要加强水分管理, 对排放场地的温度、湿度、光照、通风等加以调节。黑木耳在生长过程中, 如果在每周内遇到一场小雨, 或每半月内有一场大雨, 则是最理想的自然调湿过程;如果遇天气连续干旱, 应该用人工喷水来满足湿度要求, 空气相对湿度应保持在85%~90%, 必要时每天要多次喷水, 最好早晚喷水, 一次喷水时间不要过长, 10余分钟为宜。

应采用“干干湿湿”、“干湿交替”的管理方法, 每采收一次木耳后要停止喷水, 阳光下晒1周, 以利于菌丝恢复, 为下次出耳积蓄充分养料, 之后再喷水 (有自然降水则可减少喷水) 管理。

6 采收

上一篇:施工现场机械设备管理下一篇:血型不规则抗体检测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