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标准化生产技术

2024-07-14

玉米标准化生产技术(共12篇)

玉米标准化生产技术 篇1

玉米产量高、适应性强、用途广, 在作为粮食、饲料和工业原料等方面, 都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因此, 发展绿色玉米生产, 提高玉米标准化生产技术水平, 对于增产粮食, 促进畜牧业发展, 保障轻工业和医药的原料供给, 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丰产, 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在种植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地块选择

玉米生产基地应远离工矿区和公路铁路干线, 避开工业和城市污染源的影响。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 应选择土层深厚, 土壤疏松, 保水保肥性能较好, 前茬为大豆、小麦、马铃薯或玉米的地块种植玉米。

2 精细整地合理施肥

前茬作物为玉米的地块, 应在玉米立秆收获后, 将秸秆割倒顺垄覆盖在硬茬上, 一般盖66.7 cm宽, 空66.7 cm宽, 留茬高度20 cm左右。覆盖秸秆时下一铺的秸秆基部要压住上一铺秸秆的梢, 并在盖好的秸秆上每隔1 m压上适量的土。然后在未盖的空档内施入有机肥进行秋深耕, 耕后耙耢平整。

前茬作物不是玉米的地块, 当前茬作物收后, 应立即进行深耕, 耕深25 cm以上, 并结合深耕每0.067 hm2施入4 000~5 000 kg有机肥, 耕后耙耢保墒。

无论是何种玉米种植田, 早春都要顶凌耙耱、遇雨即耙。播前浅耕15 cm, 结合浅耕施入适量化肥做底肥 (底肥用量通常为有机肥4 000~5 000 kg/0.067 hm2;纯氮10~15 kg/0.067 hm2;五氧化二磷6~10 kg/0.067 hm2) , 耕后耙耱, 达到地面平整、无坷垃、无根茬、无杂草、无沟壕、上虚下实的标准。另外, 地膜覆盖田还应在降雨后, 用幅宽80 cm的微膜及时覆盖保墒。

3 选择优种适期早播

3.1 品种选择

玉米按生育期可分为早熟、中熟、晚熟3种;按用途可分为食用、饲用和食饲兼用3类。在选择品种时, 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主要用途和间作、套种、复播等不同情况, 选择通过省级以上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或认定) 的并适宜本地种植的优良品种, 种子的纯度、净度、发芽率、含水量均应符合标准。

3.2 种子处理

为了确保全苗, 必须进行种子处理。防治地下害虫, 可用质量分数为50%的辛硫磷, 按药、水、种子1∶30~40∶400~500的比例进行拌种;防治玉米丝黑穗病, 用质量分数为2%的立克秀10 g兑水成糊状拌种3 kg, 拌匀后稍晾干即可播种。

3.3 适期播种

玉米播种期应根据温度、墒情和品种特性来确定。长治市春玉米常以土壤表层5~10 cm地温稳定在10℃~12℃时播种, 即4月20日—5月1日进行下种。地膜覆盖田应比露地种植的播种期提早10 d左右。

3.4 播种方法

玉米播种最好用机播或耧播, 也可点播。机播和耧播的用种量一般为3~3.5 kg/0.067 hm2。播种深度以5~6 cm为宜, 墒情好时适当浅些, 差时适当深些, 但要做到深浅一致, 覆土均匀。

秸秆或地膜覆盖田应实行宽窄行种植, 宽行距80 cm左右, 窄行距50 cm左右。秸秆覆盖田在空档内靠秸秆两边种2行玉米;地膜覆盖田在膜的两侧穴播2行玉米。露地玉米一般实行等行距种植, 行距66.7 cm左右。

4 加强管理防治病虫

4.1 管理措施

4.1.1 苗期 (出苗到拔节) 管理

管理的目标是保全苗、育壮苗。管理的措施为: (1) 查苗、补苗。玉米出土前, 要及时破除板结, 帮助幼苗出土。出苗后, 要及时查苗补种或移苗补栽, 确保全苗满垄。 (2) 间苗、定苗。当玉米长到3~4叶时进行间苗, 5~6叶时进行定苗;间苗和定苗时应去掉小苗、弱苗、病苗, 留下壮苗, 同时要根据品种特性和地力水平确定适宜的留苗密度, 一般每0.067 hm2留苗3 000~4 000株;植株平展、大穗型的玉米品种宜稀疏, 植株紧凑、耐密型的玉米品种宜稠密;地力较好的高产田留苗宜稠, 土壤肥力较差的地块留苗宜稀疏。 (3) 中耕除草。玉米苗期中耕具有提高地温、消灭杂草、促下控上、增根壮苗的作用, 中耕应结合间苗和定苗进行2~3次, 中耕深度5 cm左右。 (4) 苗期追肥。定苗后对一些肥力不足、长势偏弱的地块, 应结合中耕每0.067 hm2施尿素10 kg。

4.1.2 穗期 (从拔节到抽雄) 管理

管理的中心任务是攻秆、攻穗。具体措施: (1) 追肥浇水。拔节后应及时追肥, 一般每0.067 hm2施尿素10~15 kg。有条件的地块遇旱时还应及时浇水。 (2) 中耕培土。拔节后结合追肥要进行深中耕, 耕深7~8 cm左右。同时去掉分蘖。到大喇叭口时进行培土, 培土高度为12 cm左右。 (3) 防治虫害。拔节孕穗期, 常有玉米螟发生危害, 应及时防治。

4.1.3 花粒期 (从抽穗到成熟) 管理

管理的中心任务是保根护叶增加粒质量。具体措施: (1) 补施粒肥, 对植株表现脱肥的地块, 应及时补施粒肥, 一般每0.067 hm2穴施尿素5~8 kg。 (2) 隔行去雄。玉米去雄后可将雄穗开花所需的养分和水分, 转运给雌穗生长, 从而达到增产效果。去雄的方法是:当雄穗抽出1/3尚未开花散粉时, 每隔1~2行去掉1行雄穗, 去雄时应防止带出顶叶。

4.2 病虫害防治

玉米病虫害主要有玉米大小斑病、玉米丝黑穗病、黏虫、玉米螟等。防治时应选用抗病品种、轮作倒茬、清除病株、施用腐熟肥料等农业防治措施, 与灯光、色板、枝把诱杀等物理防治措施和释放天敌、选用生物农药等生物防治措施为主。当病虫达到一定防治指标时, 也可以利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如:用质量分数为75%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质量分数为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质量分数为70%的甲基硫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轮换喷施, 间隔7~10 d喷1次, 防2~3次, 可控制玉米大小斑病;用质量分数为50%的辛硫磷和煤渣按1∶100配成颗粒剂, 在心叶期每株用2 g灌心, 可防治玉米螟;用体积分数为90%的敌百虫1 000倍液或体积分数为50%的马拉硫磷乳油1 000~1 500倍液, 在上午7—10时或下午5—8时每0.067 hm2喷施80 kg左右, 可有效防治3龄以前的黏虫。需要注意的是, 不论防治哪种病虫害, 1种化学农药只能在玉米的生长期内使用1次, 且要严格控制施药量与安全间隔期。

5 适时收获妥善贮藏

当玉米苞叶干枯松散, 籽粒变硬发亮时, 即可收获。如玉米籽粒 (果穗) 用于制作鲜嫩食品, 可在蜡熟初、中期收获。

玉米收获后要及时晾晒, 当籽粒含水量达到13%以下时及时脱粒清选入库, 在避光、低温、清洁、干燥、无虫鼠害的条件下安全贮藏。

玉米标准化生产技术 篇2

一、依靠科技,提高单产,奠定种植业调整的物质基础

1、依靠“良种良法”配套,积极推进玉米单产水平的提高和专用化生产。选用适用先进科学技术是调整种植结构,发展优质、低耗、高效农业的基础。加速科技进步,加强技术创新,是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根本途径。优化结构,促进产业升级,除了解决好品种问题之外,还需要有相应配套的现代农业技术作为支撑。应重点加强与新品种相对应的施肥培肥技术、耕作技术、植保技术、连作障碍消除技术、节水灌溉和旱作节水技术等研发和集成配套,最大限度地挖掘现有玉米品种的遗传潜力。

2、加强标准化生产。把先进适用技术综合组装配套,转化成易于操作的农艺措施,让农民看得见,摸得着,学得来,用得上,用生产过程的标准化保证粮食产品质量的标准化。从种子、整地、播种、田间管理、收获和加工等关键环节抓起,尤其要注重发挥农业机械在标准化作业当中的突出作用,切实提高粮食生产的标准化水平,快速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在有条件的地方,实行粮食的标准化生产,为高标准搞好春耕生产提供了基础和条件。粮食标准化生产的实施要搞好技术培训,加大高产优质高效粮食生产栽培技术的培训力度,确保技术到村、到户、到田间地头。

二、加大玉米育种产业发展力度

我省与国外玉米育种水平的差距除在技术层面以外,体制和机制亦起了较大的束缚作用,因此提出以下建议:

1.加大国家公益性研发投入,建立开放的种质资源研发共享体系 重点支持玉米种质改良、创新、育种新技术、新方法如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杂种优势预测、双单倍体育种、转基因育种方面的深入研究与应用;建立高通量的分子标记技术平台,转基因技术平台,双单倍体育种技术平台,生物信息技术平台;发挥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在种业发展中的技术引领和支撑作用,重点收集、改良与创新玉米种质资源并在全国范围内分区域发放,建立国家种质资源共享体系,以新机制带动全国骨干研发力量和重点企业形成上中下游各产业环节紧密合作,形成育种技术产业化的流水线。

2.创新机制、鼓励科研单位与企业嫁接,逐步完成商业育种与公益单位的剥离

制定优惠政策和投入资金,优先支持重点企业与农业科研院所、高校“嫁接”。依靠重点企业营销管理及资金优势所创造的利润支持科研单位利用丰富的育种资源、先进技术、高级人才和优良品种促进商业化过程;引导育种家探索pipeline式育种管理模式与机制;逐步完成商业育种与公益单位的剥离,在政策调整理顺后,使事业单位的商业育种人、财、物顺利进入种子企业。国家机构要加强种子生产加工技术研究,支持种业技术的升级换代。深入研究和普及种子质量控制技术。

3.立足种业、重点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种业

以重点企业为主体探索程序化、标准化、数据化的商业育种模式。国家的产业政策和规章制度要有利于大型企业发展,有利于建立长期多点、大规模数据测定、全程机械化和计算机数据管理的商业育种技术的发展;支持种子生产专业化、标

准化、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以及制种技术的提高。构建从种质创新、品种研发、良种繁殖加工、推广营销、售后服务一体化的种业科技创新体系,打造中国大型种业,参与国际竞争。

4.制定长期稳定的玉米产业发展优惠政策

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对玉米育种产业实行减免税收和低税政策。新创办的育种企业自获利年度起,享受企业所得税“两免三减”的优惠政策;种业所得税优惠,并对所征收的增值税给予一定比例返还,用于企业研发和扩大再生产;除国家规定外,建议种业进口所需自用设备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对产业发展特需人才、土地等,实施优惠政策。

5.加强玉米育种产业发展的政策法规建设

强化植物新品种保护,加大对企业自主创新品种的保护、审定和推介力度;强化知识产权审查测试和行政执法的技术研发,完善种业知识产权交易,建立种业知识产权信息平台和共享机制;改进玉米品种区域试验技术,加强种子检测体系和执法能力建设;改革现有的品种审定制度和标准,加强对品种审定后的市场监管;提高企业和种子的市场准入标准、引导种业按照市场规律加快兼并和重组,提升企业实力。

6.改革和完善品种审定制度

品种审定制度的改革要达到品种多样化的目的,要尊重品种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的事实;品种的多样化区域化即可使品种布局合理,又可降低生产风险。品种数目的增多,还可以淡化公益性科研机构对竞争性育种的追求,同时增加企业的选择余地和发展空间。

三、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1、加强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和体制创新。通过加强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和体制创新,以及增加财政用于农业特别是农田水利设施投资的比例,集中国家中小农水、农业综合开发、以工代赈、水利基金、扶贫等各渠道与农田水利有关的资金,统一捆绑使用,整体连片推进,改变黑龙江省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落后的面貌。

2、加强农田基础设施与商品粮基地建设相结合,围绕重要商品粮和战略后备粮基地,加强水利工程配套建设,做好灌区续建项目、节水改造项目和节水灌溉示范项目等建设,建成规模较大的高产稳产玉米田,形成稳定的玉米生产能力。

3、抓好水利工程建设。科学规划、综合治理为指导思想,兴建一大批防洪、除涝、灌溉的大型控制性骨干工程及其田间配套工程。完成现有工程更新改造挖潜,使全省较大河流和重点区域得到开发治理,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和防御自然灾害能力有较大幅度提高。

4、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一方面普及推广粮食机械化综合高产模式。推广机械深松为主体的松、耙、起相结合的整地、机械精密播种、机械分层深施肥、机械与药剂灭草灭虫、机械收获、机械化秸杆根茬还田等技术。另一方面加快农机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包括:新型农机具和农机技术的培训体系,农机维修保养服务体系,农机产品供给保障体系和农机生产服务体系。

5、加强基本农田建设。首先,以基本农田建设为重点,改善局地地形条件,拦蓄降雨,减少径流和土壤流失,增加降水就地入渗量,提高保水保土保肥能力。其次,不断加大有机肥的投入量,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第三,对中低产田可以通过农艺、生物综合措施进行改良,使其逐步变成高产稳产农田。

四、通过发展旱地节水农业促进种植结构调整

1、优化种植结构,调整作物布局。从区域角度和水资源优化利用角度,调整种植业结构,提高单位农田产出的节水效率。

2、改良土壤,建设土壤水库。以建设土壤水库为中心,通过振动深松、耙精中耕、培施改土、合理轮作等措施,提高土壤有机质。同时使土壤理化性质得以改善,增加土壤储水,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以地膜和秸秆等材料覆盖土壤,降低无效蒸发,采用地膜或秸秆等材料覆盖地面,可在地面形成一保护层,降低蒸发,减少水土流失,促进作物生长。

3、研发新型节水设备,实现节水农业技术的机械化。在面向不同地形条件的节水技术集成与模式创新方面,加大新型节水设备的研发力度,进一步提高抗旱节水耕作技术体系的机械化作业水平,为进一步实现东北半干旱地区节水农业的技术跨越奠定基础。

4、建立抗旱节水农业综合技术模式。一方面要继续加强对单项农业节水技术的开发和推广应用;另一方面,要更多地重视单项农业节水技术的组装和优化配套。将这些单项农业节水技术因地制宜地集成组装配套,形成节水农业体系集成配套模式,将更大程度地发挥各项技术的综合性、先进性、系统性、互补性,其节水增产、改善生态环境的效益将更为显著。

5、完善节水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近些年来,黑龙江省在农业节水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很多有价值的成果。但是,仅仅依靠技术手段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节水农业的需求。由于黑龙江省广大农村缺乏高效的管理体制和高效的运行机制,一些先进的节水技术推广缓慢,组织因素已成为限制黑龙江省节水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应总结国内外有关节水农业技术创新成果,分析节水农业技术推广扩散的影响因素,建立完善的节水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保证节水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

五、通过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玉米标准化种植

黑龙江省在玉米变性淀粉等深加工项目上具有很大的优势,因此,发挥优势调整结构,依托龙头企业品牌效应开拓特色产品市场。省财政应安排省级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改变单一贷款贴息的扶持方式,除对龙头企业技术改造给予贴息外,对龙头企业出口创汇、资产重组、基地建设、研发引进新技术和新品种等给予补助。

六、培育农民合作组织,提高组织化程度

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的另一个有效形式是,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要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不断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凝聚力和经济实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要加强对农户的产前、产中、产后的各项服务,在产业化经营中发挥桥梁、纽带和带动作用。农民合作组织的发展路径要在实践中探索,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近期内可将重点放到支持区域性合作组织方面。同时,有关部门要抓紧制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示范章程和规章条例,明确合作组织的法人地位,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

七、不断提高农民素质和技能促进玉米标准化种植

加强对农民科技服务和培训。注重农民粮食生产技术水平提高和科技提升,在玉米优势产区推广重大关键技术措施。通过科技的普及,提高粮食单产水平,确保国家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各级政府组织农业科技人员带技术、带成果下乡,开展培训、咨询、示范、推广服务。积极组织科技人员到粮食主产县进行科技培训,通过一张培训卡,一张明白纸,一张技术手册,一张光盘对种粮农民开展培训,通过对他们的培训带动对其他农户的培训。另外应大力开展农民骨干培训和实施

玉米标准化生产技术 篇3

陈萌山说,发展玉米生产的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满足国内需求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加强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面向市场,依靠科技,提高认识,克服重夏轻秋、重水轻旱、重细轻粗、重北轻南的思想,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坚持农艺与农机相结合,加快推广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挖掘增产潜力,扩大种植密度,主攻单产,优化品质,大力提高玉米综合生产能力。

发展目标是:2007年玉米单产达到667平方米(1亩)357.5公斤,总产达到1450亿公斤以上。到2010年种植面积不低于0.27亿公顷,单产达到667平方米375公斤以上,总产1500亿公斤以上。

主要任务是:“一增四改”。“一增”就是增加种植密度。根据品种特性和生产条件,因地制宜地将现有品种的种植密度每667平方米普遍增加500~1000株。“四改”,一是改种耐密品种。加大耐密高产品种选育推广力度,力争到2010年耐密品种的推广面积由目前的0.066亿公顷达到0.133亿公顷。二是改套种为平播。力争到2010年,逐步将黄淮海266.67万公顷套种玉米全部改为免耕铁茬直播,并适当延迟收获。三是改粗放用肥为配方施肥。力争到2010年玉米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达到0.133亿公顷。四是改人工种植为机械化作业。发挥农机在玉米生产中的作用,减少人工播种、收割面积,逐步扩大机耕、机种、机收等玉米全程机械作业比例,力争到2010年玉米机械化综合水平达到60%。

最后,陈萌山介绍了农业部今年发展玉米生产重点抓的七项措施:

一是选育推广耐密型高产品种。根据玉米不同的生态种植区,培育推广耐密型高产品种,重点推广郑单958、先玉335、鲁单9002、京单28、中科11等品种。

二是集成配套高产栽培技术。实现良种良法配套,充分发挥品种的内在增产潜力。因地制宜地推广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和以秸秆覆盖免耕栽培为主要内容的保护性耕作技术,玉米育苗移栽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并强化“喇叭口”期肥水管理。

三是推进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推广机械深松整地技术,精量半精量播种技术,机械施药、施肥和收获技术,提高玉米生产装备水平。

四是强化减灾防灾措施。建立科学的预测预报和防治机制,积极探索社会化专业化服务机制,加强品种布局指导和种子市场监管,严禁玉米品种越区种植,搞好东北地区防早霜工作,减少自然风险。

五是加强玉米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田水利灌溉设施建设,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和截留天上水。加强玉米田间土壤肥力建设,改造中低产田,建立机械深松、培肥土壤地力的长效机制。

六是加强玉米良种推广补贴政策。积极争取财政部门的支持,进一步扩大玉米良种推广补贴规模,在补贴青贮玉米的基础上,把专用加工品种、耐密型高产品种纳入补贴品种范围,做到良种补贴政策与玉米市场需求结合,与推广“一增四改”技术相结合。同时,促进玉米良种补贴与产业化衔接,引导企业与玉米良种补贴基地挂钩,签订收购合同,把加工业的需求与良种推广、规模种植有机统一起来。通过良种补贴政策的带动,加快推广耐密型高产玉米品种,扩大种植密度,提高单产水平。

七是开展玉米高产竞赛。在玉米主产区组织实施玉米高产竞赛活动,并纳入年度粮食生产先进表彰活动,充分调动农业、科研、教学、推广、企业、农民等方面的积极性,提高技术到位率和贡献率。

在新闻发布会上,有关人员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现摘录如下:

问:靠玉米品种和技术单产增长的空间有多大?今年怎么开展玉米增产工作?

陈萌山:玉米稳定产量着重在提高单产。主要是考虑我们国家资源的情况和潜力。玉米是光能利用效率很好的作物,小麦、水稻的光能利用远远不如玉米。我国玉米种植面积0.27亿公顷,美国接近0.33亿公顷,我们667平方米产350公斤,美国是600公斤。我国通过栽培技术提高单产的潜力很大。我们普遍存在种植密度没有达到品种要求合理密度的问题。合理增加种植密度也将提高单产。防灾减灾也可以增产。玉米有两种灾害:一种是自然灾害,另一种是生物灾害。现在常年玉米产量的损失在8%。如果现有技术配套能够将损失降到5%,则提高单产的潜力将很大。同时,我们感觉依靠单产增加实现总产目标是可行的。我国玉米单产水平1978年667平方米在150多公斤,去年达到350公斤,玉米是整个粮食作物里单产提高幅度最大的,显示出了玉米的增长潜力。我们有信心,在稳定面积的情况下,通过推广优质高产品种,通过普及栽培技术,通过防灾减灾,能够实现我们提高单产的目标。

问:玉米的价格会涨到什么程度,它会带动小麦和水稻的价格上涨吗?

赵久然(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主任):导致玉米价格不断上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玉米是主要的饲料作物,畜牧业的发展拉动了玉米的需求。另外,工业加工对玉米需求量急剧增加。再就是国际贸易。美国是最大的玉米生产国和出口国,这些年因为石油加价改变了国内消费格局。国内有大量玉米用于生产燃料乙醇,在2005、2006年用于生产燃料乙醇的玉米达到4200万吨,占国内总消费量的24%,超过了出口量。国际上,玉米出口量在减少。从我国情况来讲,过去是处在供求基本平衡、略有节余的状态。至于今后的生产空间和供求关系与国际贸易有非常大的联系,总体上价格没有太大的涨幅。根据需求,增加玉米的生产量是能够调节玉米价格的。

至于能否带动小麦价格的波动,应该这样来看。小麦和玉米的用途不太一样,小麦的主要用途是口粮,当然,也有其他酿酒、生产酒精的功能。但目前玉米用途主要是饲料和工业原料,和小麦的用途不太相同。如果出现价格倒挂,玉米的价格高过小麦,有可能促进小麦的价格有所上升。据说,有的饲料厂表示,如果玉米价格高,将改用小麦作原料。这虽然有一定的拉动作用,但我想作用不会太大。

问:为什么提高玉米单产要以增加种植密度为核心?

赵久然:首先从技术环节回答这个问题。玉米的单产是按每667平方米的株数乘以平均每株的穗数来测算的。在单穗重保持基本不变的情况下,株数越多,产量越高。玉米和小麦、水稻最大的不同是,玉米是种一颗结一颗。所以,要想增加产量,在保障单株穗重不变的情况下,就得提高密度。

其次从光能利用角度来讲,玉米是碳4作物,光合效益非常高。产量等于叶面积系数乘以光合系数和光合时间。株数越多,叶面积系数越大,光合产物越多。

第三,增加密度是最容易通过人为栽培措施来控制和影响的。只要把握播种和定苗环节,就能够达到所要求的密度。

玉米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 篇4

本标准化生产技术适用于玉米生育期活动积温2 300~2 700℃、降雨量在400mm以上的玉米产区。按本技术标准实施,玉米产量,2 300℃积温区可达6 000kg/hm2;2 500℃积温区可达7 000kg/hm2;2 700℃积温区可达9 000kg/hm2。

2 选种及种子处理

2.1 品种选择

根据生态条件,选用审定推广的高产、优质、适应性强及抗病性强、生育期所需活动积温比当地常年活动积温少150℃的优良品种。北方地区根据生态条件选用审定推广的高产、优质、抗逆、适应性强、生育期所需活动积温比常年活动积温少100℃左右的优质玉米品种。第2积温区,主栽品种推荐使用龙单13、四早六、合玉17、四单19等;第3积温区主栽品种推荐使用四早11、绥玉203、黑301、合玉15等;第4积温区主栽品种推荐选用合玉14、海玉5、合玉18等优良品种。

2.2 种子质量要求

纯度不低于95%,净度不低于98%,发芽率不低于90%,含水量不高于16%。

2.3 种子处理

播前将种子晾2d。播前30d,进行1次发芽试验。地下害虫严重的地块(1m2有1头以上蛴螬),播种前1d用50%辛硫磷乳油50g,对水1.0kg混拌均匀后,均匀地喷洒20kg种子上,闷种3~4h摊开,阴干后播种。

在地下害虫重、玉米丝黑穗病轻(发病率小于5%)的地区,干种下地,可选用35%的多克福种衣剂或20%的呋福种衣剂,按药种比1∶70进行种子包衣。催芽坐水埯种(催小芽,即刚拧嘴)时,按药种比1∶5~80进行种子包衣,该技术需在当地经过试验取得成功后进行。在地下害虫重、玉米丝黑穗病也重(发病率大于5%)的地区,需采用2%立克秀按种子重量的0.4%拌种,播种时再用辛硫磷颗粒剂30~45kg/hm2随种肥下地。地下害虫轻、玉米丝黑穗病重的地区,分不同情况,具体措施为:干种直播地区,可选择2%立克秀、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或12.5%特谱唑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的0.3%~0.4%拌种。催芽坐水埯种地区,玉米种子催小芽后,将种子置于阴凉干燥处晾6h后,再用2%立克秀按种子量0.3%拌种。

如土壤墒情好,或坐水种的条件下,可在播种前1d,将玉米种子倒入40℃的水中搅拌5~10min后,浸泡8~12h,然后捞出放置在20~25℃室温条件下进行催芽,每隔2~3h,将种子翻动1次,当种子露出胚根不超过1cm时,置于阴凉处炼芽待播种。如采用机播,必须做到用种衣剂拌种处理。

3 选地、选茬与整地

选择耕层深厚、肥力较高、保水保肥及排水良好的地块。选择大豆、小麦、马铃薯、玉米等茬口。实施以深松为基础,松、翻、耙结合的土壤耕作制,3年深翻1次。具体措施为:①伏秋翻整地。伏秋翻整地,耕翻深度20~23cm,做到无漏耕、无立垡、无坷垃,翻后耙耢,按种植要求垄距。及时起垄或夹肥起垄。②耙茬、深松整地。一般适用于土壤墒情较好的大豆、马铃薯等软茬,先灭茬深松垄台,然后耢平,起垄镇压,严防跑墒。深松整地,先松原垄沟,再破原垄台合成新垄,及时镇压。

4 施肥

底肥:按玉米全生育期的营养要求施入优质农家肥30~40t/hm2,结合整地一次性施入;种肥:施用二铵100kg/hm2做种肥;追肥:在玉米长到七至八叶期,追施氮肥(尿素)100kg/hm2。

5 播种

地温稳定通过5℃时,抢墒播种。机械播种,播种量25~30kg/hm2;人工播种,穴距25~28cm,每穴下种2~3粒,播种量25~27kg/hm2。垄距65cm,株型收敛品种,保苗6~7万株/hm2;株型繁茂品种,保苗5.0~5.5万株/hm2。精量点播做到播种深浅一致,覆土均匀,镇压后播种深度3~4cm,土壤含水量低于20%的地块,要坐水播种;土壤含水量高于20%的地块可直接采用机械播种。如采用地膜覆盖,播后要随即覆膜。玉米种植面积较大的地块,可与矮棵作物4∶6或6∶4间作,充分提高玉米的边际效果。

6 田间管理

土壤墒情好的地块,播种后至出苗前要用深松犁深松1次。小苗出土后,要及时补种(催芽坐水种)或用预备苗补栽。小苗全部出齐后,要在垄沟内深趟1犁,然后铲地。头遍铲趟后,每隔10d左右再次铲趟1次,做到玉米生育期间(6月末之前)3铲3趟。3~4片叶时,要将弱苗、病苗、小苗拨掉。每穴苗1~2株,5片叶时定苗,做到一次等距1株定苗。

玉米拔节前(七至八叶期)第3遍铲趟追施氮肥(尿素等),追肥量为150kg/hm2左右。追肥部位距植株8~10cm,深度10~15cm。同时还要在玉米小喇叭口期和大喇叭口期分别用生物有机肥300倍液或其他适宜玉米生长的营养元素等叶面喷肥2~3次。

6月下旬如出现粘虫,可用灭杀净1 500~2 000倍液或巨无敌等农药灭虫,数量较少时可用人工手捏扑杀;玉米螟在玉米喇叭口末期(7月中旬)发生,可用Bt乳剂2 250~3 000g/hm2拌成颗粒撒施或对水450kg/hm2喷施防治。

8月中旬要进行1次拿大草放秋垄。

摘要:介绍了玉米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包括范围、选种、整地、施肥、播种、田间管理和采收等内容,以期为玉米标准化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玉米,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

参考文献

有机玉米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篇5

有机玉米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一、品种选择和栽培方式

选用抗病虫害、抗逆性好、脱水快及内在品质好的郑单958、浚单29等中早熟品种。基地种植的品种有质量检验机构给出的品种非转基因的检验报告方可种植。播种采用40∕80的宽窄行方式,播量3—4斤左右。

二、基地选择

基地应地势开阔、阳光充足、土壤肥沃、灌溉条件良好,应远离城区、工矿区、交通主干线、工业污染源、生活垃圾场等,其生态环境必须符合:土壤环境质量符合GB15618-1995中的二级标准,pH值以6.5~7.5为宜且土质较疏松;灌溉用水水质符合GB5084的规定,环境空气质量符合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和GB9137的规定。基地土地应是连片的地块,其间不能夹有进行常规生产的地块,与常规地块交界处必须有明显隔离,如:河流、山丘、人为设置的隔离带等。

三、病虫草害防治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病虫草害防治原则。生产过程中禁止使用所有化学合成的农药,可以用石灰、硫黄、波尔多液、氢氧化铜、硫酸铜、醋、高锰酸钾、植物制剂、微生物及其发酵产品。

1.虫害防治:(1)粘虫的防治:平均100株玉米有50头粘虫时达到防治指标。进行人工捕杀。

(2)玉米螟的防治:高压汞灯防治,当地玉米螟成虫羽化初始日期,每晚9时到次日4时,小雨仍可开灯。赤眼蜂防治,于玉米螟卵盛期在田间一次或两次放蜂,每亩1.5万头。Bt乳剂防治,在玉米为心叶末期(5%抽雄)每亩0.2公斤的颗粒剂撒放或兑水30公斤喷雾。

2.病害防治:(1)玉米大小斑病的防治,采用氢氧化铜、高锰酸钾等进行喷雾防治。玉米丝黑穗病和瘤黑粉病的防治,采用植物制剂进行种子包衣防治(2)加强栽培管理,注意透光通风,增强玉米抗病性。发病重的玉米连同周边土壤及时清除出地块。

3.杂草防治:(1)播种时提倡使用小麦秸秆还田覆盖杂草。(2)采用人工除草。(3)禁止用化学除草剂除草。

四、水肥管理

1.施肥应使用腐熟有机肥和生物菌肥,根据长势、天气、土壤干湿度的情况,采取少量多次的施肥原则。沼液、沼渣、既是有机肥料又可杀虫,应提倡使用。严禁用化肥。

2.浇水使用无污染的深井水。

五、田间管理

1.出苗前及时检查发芽情况,如发现粉种、烂芽,要准备好补种用种和预备苗;出苗后如缺苗,要及时坐水补载。3片-4片叶时,要将弱苗、病苗、小苗去掉,一次等距定苗。

2.出苗后要进行深松或铲前趟一犁。

3.头遍铲趟后,每隔10天-12天铲趟一次。做到三铲三趟。

4。及时掰掉玉米分蘖叉,避免浪费营养,不要伤到主茎。

六、收获与储藏

1.玉米完熟后期收获。

2.采取人工收获或机械收获。不可地面堆放,要单收、单运、单贮,防治与普通玉米混杂

3.收获后要及时进行晾晒。籽粒含水量达到20%以下时脱粒。脱粒的地方和机器要进行清扫,防治混杂。脱粒后的籽粒要进行清选。单独用玉米精选机进行精选,机器要进行清理防治混杂。清选出来的玉米要单独存放,单独运输防治混杂。

七、记录

玉米生产机械化技术 篇6

一、播前准备

1. 品种选择

东北与西北地区的春玉米为一年一熟制,秋季降温快,其中东北春玉米以雨养为主,西北地区光热资源丰富,干旱少雨,以灌溉为主。宜选择耐苗期低温、抗干旱、抗倒伏、熟期适宜、籽粒灌浆后期脱水快的中早熟耐密植玉米品种。黄淮海地区和西北一年两熟区主要以小麦、玉米轮作为主,考虑到为下茬冬小麦留足生育期,宜选择生育期较短、苞叶松散、抗虫、高抗倒伏的耐密植玉米品种。西南及南方玉米区以丘陵、山地为主,种植方式复杂多样,种植制度有一年一熟和一年多熟,间套作复种是玉米种植的主要特点,可根据不同地域的特点,选择相应的多抗、高产玉米品种。

2. 种子处理

精量播种地区,必须选用高质量的种子并进行精选处理,要求处理后的种子纯度达到96%以上,净度达98%以上,发芽率达95%以上。有条件的地区可进行等离子体或磁化处理。播种前,应针对当地各种病虫害实际发生的程度,选择相应防治药剂进行拌种或包衣处理。特别是玉米丝黑穗病、苗枯病等土传病害和地下害虫严重发生的地区,必须在播种前做好病虫害预防处理。

3. 播前整地

东北、西北地区提倡前茬秋收后、土壤冻结前做好播前准备,包括深松、灭茬、旋耕、耙地、施基肥等作业,有条件的地区应采用多功能联合作业机具进行作业,大力提倡和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深松作业的深度以打破犁底层为原则,一般为30~40厘米;深松作业时间应根据当地降雨时空分布特点选择,以便更多地纳蓄自然降水;建议每隔2~4年进行一次。当地表紧实或明草较旺时,可利用圆盘耙、旋耕机等机具实施浅耙或浅旋,表土处理不超过8厘米。实施保护性耕作的区域,应按照保护性耕作技术要点和操作规程进行作业。

黄淮海地区小麦收获时,采用带秸秆粉碎的联合收获机,留茬高度低于20厘米,秸秆粉碎后均匀抛撒,然后直接免耕播种玉米,一般不需进行整地作业。

西南和南方玉米产区,在播前可进行旋耕作业。丘陵山地可采用小型微耕机具作业,平坝地区和缓坡耕地可采用中小型机具作业。对于粘重土壤,可根据需要实施深松作业。

二、播种

适时播种是保证出苗整齐度的重要措施,当地温在8~12℃,土壤含水量14%左右时,即可进行播种。合理的种植密度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各地应按照当地的玉米品种特性,选定合适的播量,保证亩株数符合农艺要求。应尽量采用机械化精量播种技术,作业要求是:单粒率≥85%,空穴率<5%,伤种率≤1.5%;播深或覆土深度一般为4~5厘米,误差不大于 1厘米;株距合格率≥80%;种肥应施在种子下方或侧下方,与种子相隔5厘米以上,且肥条均匀连续;苗带直线性好,种子左右偏差不大于4厘米,以便于田间管理。

东北地区垄作种植行距采用60厘米或65厘米等行距,并逐步向60厘米等行距平作种植方式发展;黄淮海地区采用60厘米等行距种植方式,前茬小麦种植时应考虑对应玉米种植行距的需求,尽量不采用套种方式;西部采用宽窄行覆膜种植的地区,也应尽量统一宽窄行距。西南和南方种植区,结合当地实际,合理确定相对稳定、适宜机械作业的种植行距和种植模式,选择与之配套的中小型精量播种机具进行播种。

三、田间管理

1. 中耕施肥

根据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成果,按各地目标产量、施肥方式及追肥用量,在玉米拔节或小喇叭口期,采用高地隙中耕施肥机具或轻小型田间管理机械,进行中耕追肥机械化作业,一次完成开沟、施肥、培土、镇压等工序。追肥机各排肥口施肥量应调整一致。追肥机具应具有良好的行间通过性能,追肥作业应无明显伤根,伤苗率<3%,追肥深度6~10厘米,追肥部位在植株行侧10~20厘米,肥带宽度>3厘米,无明显断条,施肥后覆土严密。

2. 植保

根据当地玉米病虫草害的发生规律,按植保要求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合理选用药剂及用量,按照机械化高效植保技术操作规程进行防治作业。苗前喷施除草剂应在土壤湿度较大时进行,均匀喷洒,在地表形成一层药膜;苗后喷施除草剂在玉米3~5叶期进行,要求在行间近地面喷施,以减少药剂漂移。玉米生育中后期喷药防治病虫害时,应采用高地隙喷药机械进行机械化植保作业,有条件的地方要积极推广农业航化作业技术,要提高喷施药剂的精准性和利用率,严防人畜中毒、作物药害和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

3. 节水灌溉

有条件的地区,应采用滴灌、喷灌等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和装备,按玉米需水要求进行节水灌溉。

四、收获

各地应根据玉米成熟度适时进行收获作业,根据地块大小和种植行距及作业要求选择合适的联合收获机、青贮饲料收获机型。玉米收获机行距应与玉米种植行距相适应,行距偏差不宜超过5厘米。使用机械化收获的玉米,植株倒伏率应<5%,否则会影响作业效率,加大收获损失。作业质量要求:玉米果穗收获,籽粒损失率≤2%,果穗损失率≤3%,籽粒破碎率≤1%,果穗含杂率≤5%,苞叶未剥净率<15%;玉米脱粒联合收获,玉米籽粒含水率≤23%;玉米青贮收获,秸秆含水量≥65%,秸秆切碎长度≤3厘米,切碎合格率≥85%,割茬高度≤15厘米,收割损失率≤5%。玉米秸秆还田按《秸秆还田机械化技术》要求执行。

寒地玉米标准化生产技术 篇7

1 种子及其处理

1.1 品种选择

玉米品种的选择原则是, 在现有的基础上, 本着退一个积温带种植的原则, 保证霜前5~7 d正常成熟, 根据当地生态类型和市场需求, 按省品种推广区域化的要求。目前生产上适合富锦市种植的优质、高产适应性强及抗病性强的硬粒品种, 东、南部镇第三积温带区可选择哲单37、绥玉7、绿单1、郝玉20、垦玉6、垦单9、绥玉15、绥玉12等品种, 西部镇第二积温带区可选用吉单27、龙单38、绥玉10等品种。各地要因地制宜地选择优良品种栽培, 严防越区种植。

1.2 种子质量

种子纯度不低于98%, 净度不低于98%, 发芽率 (幼苗) 不低于85%, 含水量不高于16%。

1.3 种子处理

1.3.1 晒种播种前将种子晾晒2~3 d。

1.3.2 试芽播种前15 d进行发芽试验。

1.3.3 药剂处理

(1) 种子处理。可选择质量分数为2%的立克秀拌种剂, 或质量分数为25%的粉锈宁可湿性粉剂, 按种子量的0.3%~0.4%拌种。 (2) 浸种催芽。将种子放在40℃温水中浸泡8~12 h, 然后捞出置于20℃~25℃室温条件下进行催芽, 每隔2~3 h将种子翻动1次, 在种子露出胚根后, 置于阴凉处炼芽, 待播。

2 选地选茬与耕整地

2.1 选地

选择耕层深厚, 肥力较高、保水、保肥及排水良好的地块。

2.2 选茬

选择大豆、小麦、马铃薯、玉米等肥沃的茬口, 忌选甜菜、葵花、烟、白菜等耗肥量大的前茬。

2.3 耕整地

2.3.1 秋整地起垄

耕深20~23 cm, 做到无漏耕, 无大坷垃, 及时起垄, 垄距60~70 cm;起垄后及时镇压, 做到翻、耙、起垄与镇压连续作业。

2.3.2 秋翻春起垄早春耕层化冻14 cm, 顶浆起垄。

2.3.3 深松起垄先松原沟, 再破原垄台, 最后合新垄, 及时镇压。

2.3.4 耙茬起垄一般适用于大豆茬, 先灭茬, 深松垄台, 后扶原垄、随后镇压。

实施以深松为基础, 松、翻、耙、旋相结合的土壤耕作制度, 3年深翻1次。

3 施肥

实施测土配方施肥, 做到氮、磷、钾及微量元素合理搭配。参考施肥量为:每1 hm2施用含有机质8%以上的农肥30~40 t, 结合整地撒施或条施夹肥。化肥分底肥和追肥施用, 每1 hm2施入底肥量为64%的磷酸二铵125~150 kg, 尿素75~100 kg, 质量分数为50%的硫酸钾75~100 kg, 缺锌地块底肥适当施入锌肥。追肥:每1 hm2施尿素150~200 kg。注意施种肥时, 应种、肥分开施入, 将肥施于种下5 cm, 侧3 cm处, 以免烧种、烧苗。

4 播种

4.1 播期

地温稳定通过5℃~6℃时抢墒播种, 富锦市玉米高产播期一般在4月25日—5月5日, 东部地区为5月1日—5月5日, 西部为4月25日—5月1日。

4.2 种植方式

根据富锦市的自然条件, 除正常小垄直播方式外, 还可选用以下几种种植方式。

4.2.1 大双直2垄改1垄, 由65~70 cm垄变130~140 cm垄, 垄上双行, 大行距为90 cm, 小行距为40~50 cm。

4.2.2 间种

改善田间通风透光状况, 通过充分利用边际效应, 从而实现高产、高效的一种技术措施。 (1) 粮油型间作模式。主要选择玉米与大豆等作物, 采取4∶6, 4∶4或其他适合机械作业形式间作。 (2) 粮经型间作模式。主要选择玉米与芸豆、红小豆等作物, 采取4∶6或4∶4等形式间作。 (3) 粮菜型间作模式。主要选择玉米与马铃薯, 采取4∶2间作。

4.2.3 比空每种2条垄空1条垄, 或4垄空1垄。

4.3 播法

人工催芽埯种的, 土壤含水量低于20%的地块坐水埯种, 土壤含水量高于20%的地块可直接埯种;垄上机械精量点 (穴) 播的, 可在成垄地块, 采用机械精量等距点播。播种做到深浅一致, 覆土均匀, 镇压后播深达到3~4 cm。

4.4 密度

富锦市玉米大部分为株型繁茂的品种, 机械播种保苗可在5.5万~6万株/hm2, 人工播种可在5万~5.5万株/hm2, 株型紧凑的可适当增加密度。按种植密度确定播种量, 机播的播量为38~45 kg/hm2, 人工埯种的播量为35~40 kg/hm2, 埯种地块, 播后及时镇压;坐水埯种地块播后隔天镇压;机械播种随播随镇压。

5 田间管理

5.1 前期管理

5.1.1 查田补栽

出苗前及时检查发芽情况, 如发现粉种、烂芽, 要准备好补种用种或预备苗, 出苗后如缺苗, 要利用预备苗或田间多余苗及时坐水补栽。

5.1.2 铲前深松趟地出苗后要进行深松或铲前趟一犁。

5.1.3 定苗3~4片叶时, 要将弱苗、病苗、小苗去掉, 一次等距定苗。

5.2 中期管理

5.2.1 铲趟头遍铲趟后, 每隔10~12 d铲趟1次, 做到3铲3趟。

5.2.2 虫害防治

(1) 黏虫。6月中下旬, 平均100株玉米有50头黏虫时达到防治指标, 可用菊脂类农药防治, 用量为300~450 m L/hm2, 加水450 kg喷雾, 或人工捕杀。 (2) 玉米螟。防治指标为百秆活虫80头虫。高压汞灯防治:时间为当地玉米螟成虫羽化初始日期, 每晚9时到次日早4时, 小雨仍可开灯。赤眼蜂防治:于玉米螟卵盛期在田间放两次蜂, 每1 hm2放蜂4.5万头。Bt乳剂防治:在玉米为心叶末期 (5%抽雄) 用2.25~2 kg/hm2的Bt乳剂制成颗粒剂撒放, 或兑水450 kg喷雾。封垛防治:4月—5月玉米螟醒蛰前, 用白僵菌粉封垛处理。

5.2.3 化学除草

苗前封闭除草每1 hm2选用体积分数为90%的乙草胺1.5~1.8 L, 或体积分数为72%的异丙甲草胺1.5~2 L, 或体积分数为96%的精异丙甲草胺1.5 L防除禾本科杂草, 同时可以加入质量分数为75%的噻吩磺隆 (宝收) 15~25 g, 或者体积分数为72%的2.4—滴丁酯750 m L防除阔叶杂草。禁止使用长残留除草剂。

5.2.4 打丫子及时掰掉丫子, 避免损伤主茎。

5.3 后期田间管理

5.3.1 应用化控剂在抽雄前3~5 d, 每1 hm2用化控剂375 m L, 对水喷于顶部叶片。

5.3.2 放秋垄8月上、中旬放秋垄拿大草1~2次。

5.3.3 站秆扒皮晾晒玉米蜡熟后期扒开玉米果穗苞叶晾晒。

6 收获

玉米收获不能过早, 以防减产, 可在完熟期收割, 尽量促进籽粒后熟, 增加粒质量。

摘要:玉米产业是富锦市的支柱产业, 玉米种植深受各级政府以及广大农民群众的关注;玉米在寒地稳产、高产, 必须采取科学的、标准化的生产技术来保证。

简述玉米标准化生产耕作技术 篇8

1.1 整地标准

春玉米收获后最好立即灭茬, 进行冬前深耕。这样经过冬春冻融, 有利于促进土壤熟化, 改善土壤物理性状;有利于冻死虫蛹, 减轻虫害;有利于积蓄雨雪, 减少地表径流, 提高蓄水保墒能力;有利于土肥相融, 提高土壤肥力。春玉米耕深一般以25~35 cm为宜, 具体耕作要因地制宜, 凡上沙下黏或上黏下沙、耕层以下紧接着有黏土层的, 可适当深耕, 以便沙黏结合, 改造土层;如果土壤较薄, 下层为沙砾或流沙, 则不宜深耕;上碱下不碱的, 可适当深耕;下碱上不碱的, 要适当浅耕, 不要把碱土翻上来;土层深厚、地力较高、施基肥较多的地块可深更一些, 反之, 应浅耕。

深耕有一定的后效, 北方旱作农田翻耕后有2~3年后效, 因此, 土壤不必年年翻耕, 否则矿质化过快, 土壤养分耗损大, 且不经济。干旱地区冬前深耕后, 应及时耙耢, 防止跑墒。但一般地区冬前耕地也必须在早春土壤刚解冻时, 及时耙耢减少蒸发。

1.2 土壤耕作质量检查

1.2.1 耕深及有无重耕或漏耕

玉米标准化耕作措施包含对土壤作用深度的指标, 如翻耕深度、播前耙地、开沟深度等。这些指标与玉米出苗、根系发育等有密切关系, 是耕作质量的重要指标。检查深度可在作业过程中进行, 也可以在作业完成后, 沿农田对角线逐点检查。

有无重耕或漏耕可以由作业机工作幅宽求得。重耕会造成地面不平, 降低工效, 增加能耗;漏耕则会使玉米出苗不齐、生长不匀, 增加田间管理的难度。生产中如果出现大面积耕作深度不够或漏耕, 则需返工。

1.2.2 地面平整度

地面子整度是指地块内不能有高包、洼坑脊沟存在, 否则会引起农田内水分再分配, 导致一块田地土壤肥力和玉米生长状况出现显着差异。尤其对灌溉农区和盐碱土壤, 平整度更是重要的质量指标。

土地平整度检查, 必须从犁地作业开始把关, 如正确开犁、耕深一致、没有重耕和漏耕等。辅助作业的平地效果只有在基本作业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1.2.3 碎土程度

要求土壤碎散到一定程度, 即绵而不细。理想的土壤团块大小应该是既没有比0.5~1 mm小的多的土块, 也没有比5~6 mm大的多的土块。因为微细的土粒将堵塞空隙, 而大土块会影响种子与土粒紧密接触吸收水分, 还会阻止幼苗出土。

土壤碎散程度, 间接反映水分状况。在过湿或过干的情况下耕作是造成大土块的原因, 出现这一情况, 说明土壤水分已被大量损失, 所以检查碎土状况的同时要检查耕层墒情。检查耕作后的碎土程度, 通常是以每平方米地面上出现某一直径的土块数为指示。同时也要检查在耕层内纵向分布的土块, 这些土块的存在是造成缺苗断垄的主要原因。

在过干时耕作所造成的土块, 只有等待降雨和灌溉后去消除它们, 过湿时耕作所造成的土块, 如耕后水分合适, 应及时用表土耕作措施将土块破碎。

1.2.4 疏松度

过于紧实和过于疏松的土层均对玉米生长发育不利。检查疏松度一要抓住耕层有无中层板结, 二要注意播前耕层是否过于松软。

由于土壤过湿或多次作业, 耕层中容易形成中层板结, 而地表观察时, 不易发现。所以疏松度的检查不能观察土表状态, 而要用土壤坚实度检测仪, 检查全耕层中有无板结层存在。破除中层板结的较好办法是播前全面深松以及玉米现行后及时中耕松土。

播种前耕层不能太松, 太松不仅使种子与土粒接触不紧, 而且使播种深度不匀, 幼苗不齐, 甚至引起幼苗期根系接触不到土壤而受旱。播前或播后镇压可调节过松现象, 一般是播前松土深度不超过播种深度为宜。

2 中耕技术

中耕主要在玉米出苗之后封垄之前进行。这期间由于降雨、人畜在田间的操作, 耕层结构逐渐由松变紧, 同时还有杂草滋生, 这都影响玉米的生长发育。而且随着玉米的进一步生长, 根系需要向更深土层伸展, 需要更多的水分和养分。因此, 此期要进行中耕。中耕可以疏松表土, 破除板结, 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和接纳较多的雨水;增加土壤空气, 提高地温, 促进根系下扎和幼苗生长;消灭杂草、防止草荒, 从而减少养分和水分的消耗和病虫的传播, 为玉米生长创造适宜的环境。另外, 干旱时中耕, 可以切断土壤毛管孔隙, 防止水分蒸发, 起到防旱保墒作用;大雨后中耕, 能起到散墒除涝作用, 对于盐碱地还有抑制盐分上升的作用。

玉米中耕除草, 一般是先铲后耥, 进行三次, 以田间保持干净无杂草, 表土层疏松为度, 做到中耕、追肥、灌水三个措施紧密配合。中耕深度应遵循“浅-深-浅”的原则, 即头遍浅, 二遍深, 三遍不伤根。, 一般依次为3~5 cm、7~8 cm、5~6 cm。具体执行时应根据当时气候及土壤墒情而略有增减, 原则是不伤根、不压苗、消除杂草、破除板结。

北方春玉米苗期时间较长, 气温较低。为了提高地温, 防除杂草, 要尽早进行一次浅中耕, 先锄后耥, 浅锄3~4 cm, 然后在行间耥浅沟, 切忌压苗。在玉米拔节期施入攻秆肥后再进行一次深中耕, 同时将肥料盖上。灌浆后若有条件可浅锄一次, 并结合中耕进行培土, 即将行间的土培到玉米植株基部形成垄状。中耕培土有利于防止倒伏、促进土壤通气增温, 有利于微生物活动和养分分解, 促进玉米根系的呼吸作用和吸收作用, 防止叶片早衰。

摘要:土壤耕作的实质是通过农机具的物理机械作用创造一个良好的耕层构造和适度的孔隙比例, 从而调节土壤水分存在状况, 协调土壤肥力各因素间的矛盾, 为玉米生长发育创造适宜的土壤环境。

无公害玉米标准化生产技术初探 篇9

1 品种选择

各地应根据本地的无霜期、土壤类别、地形地势、栽培技术水平等来选择适宜的玉米品种。如辽宁省东部山区可选择生育期130 d以内的品种, 大连、丹东包括沈阳以南可以选择生育期130~135 d的品种, 低洼地块要选择耐涝适应性强的品种。选地时应仔细考查适宜种植区过去的喷药、施肥、浇灌等情况, 必要时取土样化验, 以确保符合环境质量标准[2]。

2 整地施肥

2.1 整地

对秋翻地块, 早春顶凌进行起垄作业, 起垄后及时进行镇压保墒, 使垄面形成覆盖层, 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在有犁底层和土壤比较紧实的地块, 采用深耕;土壤疏松度较适宜的实施少耕或免耕, 增加土壤保墒能力。春耕整地尽可能早, 土壤作业次数尽量少, 深度尽量浅, 随耕随耙, 防止跑墒[3]。无条件翻耕地块要用重耙灭茬, 耙耢保墒。

2.2 施肥

无公害农产品在生产过程中要求遵循以施有机肥为主的原则[2], 结合整地施腐熟有机肥30 000~60 000 kg·hm-2。增施磷钾肥, 提高抗病能力, 施用磷酸二铵150~300 kg·hm-2;或用三元复合肥450~600 kg·hm-2, 使耕层土壤和有机肥充分混合。

3 播种

3.1 种子处理

播种前5~7 d选择晴朗天气, 将种子摊薄, 晒种2~3 d, 可以杀死种子表面细菌, 增加种皮通透性, 使种子播种后吸水快, 提高酶的活性, 提高种子生活力和发芽能力[4], 出苗整齐, 幼苗健壮。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 用包衣剂或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按比例0.2%拌种, 防治地下害虫、丝黑穗病、早期蚜虫与缺素症。

3.2 播种

3.2.1 播种时间

当5~10 cm土层温度稳定在8~10℃时即可播种, 露地适播期大约在4月20日~5月5日。

3.2.2 合理密植

合理的密度应该根据品种特性、种植方式、肥力状况、播种时期、栽培水平等因素而定。一般等行距播种, 行距60 cm, 株距30 cm;如果是采用大垄双行或比空等种植形式, 则密度可以增加10%, 清种密度一般为42 000~48 000株·hm-2。

3.2.3 播种方法

一般每穴2~3粒种子, 精量播种每穴1~2粒。一般播种深度为5 cm左右, 墒情好时稍浅, 反之则稍深, 覆土要严, 要做好播后的镇压工作。

3.2.4 地膜覆盖

提倡采用地膜覆盖, 可以增加有效积温150~300℃, 延长生育期或提早成熟7~10 d。具体技术:每两垄合成一畦种两行, 小行距40 cm, 大行距80 cm, 株距30 cm。施用农家肥45 000~60 000 kg·hm-2, 磷酸二铵150~225 kg·hm-2, 钾肥105~150 kg·hm-2, 条施。比露地早播种10 d左右, 如果底肥不足, 可施尿素150 kg·hm-2做口肥, 每穴2粒, 深5 cm。先播种后覆膜, 应该作床、施肥、播种、喷除草剂和覆膜一次性完成, 2~3叶人工破膜引苗;先覆膜后播种, 覆膜前要做好施肥与喷除草剂工作, 播种时, 按株距打孔播种, 封严播种孔。

3.2.5 地下害虫预防

主要是蛴螬、金针虫、蝼蛄等, 50%辛硫磷乳油3.0~3.8 kg·hm-2, 加水10倍, 喷于375~450 kg细土上拌匀成毒土, 顺垄条施, 撒于种沟或地面, 随即浅锄或耕翻;辛硫磷胶囊剂2.3~3.0 kg·hm-2拌谷子等饵料75 kg左右, 或辛硫磷乳油0.8~1.5 kg·hm-2拌饵料45~60 kg, 撒于种沟中。

3.2.6 药剂灭草

在播种后出苗前, 选择无风天进行药剂封闭灭草。用50%乙草胺乳油2 250~3 750 mL·hm-2或90%禾耐斯1 200~350 mL·hm-2, 或者阿特拉津胶悬剂4 500~6 000 mL·hm-2, 加72%的2, 4-D丁酯乳油975 mL, 兑水450 kg土壤喷施。保护性耕作杂草较多的地块应比一般田块药剂喷施量增加30%~40%。

4 田间管理

4.1 苗期管理

4.1.1 补苗

出苗后及时查田, 进行补种或育苗移栽补苗。

4.1.2 定苗

在5~6叶展开时定苗。拔除小、病、弱、混杂株, 留下健壮植株。不一定等距留苗, 个别缺苗地方可以就近留双株进行补偿, 保证留下的植株均匀一致。

4.1.3 除草培土

在定苗前进行浅锄3~4 cm, 定苗后进行行间趟浅沟, 切忌压苗。在6~7叶时中耕除草和培土。一般定苗后进行2~3次中耕除草。

4.1.4 追肥

对弱苗和小苗追施少量速效氮肥, 促其加快生长, 及时除去分蘖。拔节后10 d内追施225~300 kg·hm-2速效氮肥, 并去除分蘖和病株。

4.1.5 病虫害防治

主要是粘虫, 在田间插谷草把或稻草把诱杀成虫, 900~1 000个·hm-2, 每5 d更换新草把, 把换下来的草把集中烧毁。此外也可用糖醋盆、黑光灯诱杀成虫, 压低虫口;根据预测预报, 在幼虫三龄前及时喷洒2.5%敌百虫粉22.5~37.5 kg·hm-2, 或用20%除虫脲胶悬剂180 mL·hm-2, 兑水225 kg喷雾。

4.2 大喇叭口期管理

要进行一次中耕除草、培土。并追施速效氮肥, 如追施尿素375 kg·hm-2左右。

4.3 孕穗期及后期管理

如果有脱肥迹象, 要适当追肥。有灌溉条件的地方, 在孕穗期到抽穗期视天气情况进行灌水, 防止“卡脖旱”。并注意防洪防涝, 防止倒伏。浅耕除草、拔除大草。

隔行去雄或人工授粉、站秆扒皮、适时晚收。

籽粒出现光泽、变硬, 乳线消失后, 立即收获。及时脱粒晾晒;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机械收获, 秸秆还田或青贮。

清洁田园, 将秸秆集中处理, 经高温发酵用作堆肥, 减少病虫害初浸染来源;如果是地膜覆盖田块, 应该做好残膜回收工作。进行秋翻地。

4.4 病虫害防治

4.4.1 玉米蚜

铲除田间杂草减少虫源;拔除中心蚜株的雄穗, 减少虫量;用40%乐果750 kg·hm-2, 兑水7.5 kg, 拌225 kg砂土, 每株撒1 g;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90~150 g·hm-2, 兑水900~1 125 kg喷雾。

4.4.2 玉米螟

处理越冬寄主秸秆, 在春季越冬幼虫化蛹、羽化前利用白僵菌封垛, 秸秆垛用菌粉100 g·m-3, 在玉米螟化蛹时喷在垛上;用黑光灯诱杀成虫;释放赤眼蜂, 在玉米螟产卵始期至产卵盛末期, 释放赤眼蜂2~3次, 15~30万头·hm-2;Bt乳剂, 每hm2用每g含1 500万个以上孢子的乳剂3 000 mL, 配成颗粒剂撒施或与药剂混合喷雾;在玉米心叶期投放白僵菌颗粒剂 (每g含孢子50~100亿菌粉1份, 拌颗粒10~20份) , 撒到心叶内。

4.4.3 玉米大小斑病

做好中耕除草培土工作, 摘除底部2~3个叶片, 降低田间相对湿度, 使植株健壮, 提高抗病力;在心叶末期到抽穗期或发病初期, 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800倍液, 隔10 d防一次, 连续防治2~3次。

4.4.4 玉米灰斑病及叶斑病

发病初期及时用药, 尤其注重制种田或试验田的防治。可用75%百菌清、50%多菌灵、80%大生、25%敌力脱、40%新星、70%代森锰锌、50%甲基硫菌灵等药剂。通常发病率10%时开始用药, 每隔7~10 d再次用药, 连续用药2~3次, 有较好的防治效果[5]。

4.4.5 玉米丝黑穗病

20%粉锈宁乳剂200 mL拌50 kg种子;精耕细作, 适时抢墒播种或薄膜覆盖, 促进早出苗、出壮苗, 田间发现病株在未散苞前及时拔除并集中销毁。

4.4.6 玉米茎基腐病

播种前可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按0.2%拌种;用0.2%增产菌拌种或叶面喷雾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治玉米茎基腐病。同时用此菌对青枯病也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参考文献

[1]刘玉凤.作物栽培[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56.

[2]马新明.农作物生产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99.

[3]李振陆.作物栽培[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4:110.

[4]李振陆.农作物生产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1:98.

特用玉米标准化栽培技术 篇10

关键词:特用玉米,标准化,栽培技术

随着我国玉米种植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化的迅速发展, 特用玉米重要性越来越突出。特用玉米由于具有独特的内在遗传组成, 具有比较高的经济、营养、加工利用的价值等, 所以又叫“增值玉米”。常见特用玉米包括甜玉米、糯玉米、笋玉米、爆裂玉米、青贮玉米、高油玉米、优质蛋白玉米等[1,2,3,4,5]。

1 特用玉米的主要特征特性

1.1 农艺性状

特用玉米具有较为独特的农艺性状, 如甜玉米籽粒行数整齐, 种皮较薄, 渣少, 籽粒较轻, 成熟时籽粒由于水分的流失变成凹陷粗糙的表面, 干熟后为玻璃形状;糯玉米果穗小, 鲜果穗籽粒皮薄, 煮熟后晶莹透亮, 糯中带着甜, 适口性比其他玉米强, 冷却以后不回生;糯玉米按颜色分为白色、黄色、黑色、彩色[7];高油玉米的籽粒含油量高[5];笋玉米是采收鲜嫩果穗为主, 果穗上粗下尖。笋玉米分为3类, 专用型、粮笋兼用性、甜笋兼用性;爆裂玉米果穗、籽粒都比普通玉米小、结构紧结实, 千粒重轻, 皮薄, 质地坚硬。爆裂玉米分为珍珠型和麦粒型[4];青贮玉米的果穗大、植株高。青贮玉米分为大穗型和分蘖多穗型[8];优质蛋白玉米的籽粒含蛋白质高, 籽粒结构较松等[9]。

1.2 经济价值

普通玉米与特用玉米的价值也是不相同的。甜玉米, 含糖量较高多用于糊状、速冻、加工制罐和鲜果穗上市;糯玉米用于加工特色食品、制酒的重要原料、高价饲料、速冻食用以及加工罐头等;高油玉米, 主要的优点是含油量高, 可以用做食用油、饲料、高级植物油, 还有药用价值;笋玉米, 大多用于高档蔬菜、制作笋罐头等;爆裂玉米, 可以用做爆米花, 膨化食品、早餐食品等;青贮玉米大多数用青贮饲料;优质蛋白玉米用于一种较好的食用原料和饲料。

2 特用玉米的标准化栽培技术

特用玉米特性与普通玉米不同, 对栽培的条件有一些特殊的要求, 我们要区别对待, 并在栽培技术上要掌握以下几点:

2.1 选地

为了让特用玉米有效发挥增产、增效、增收的作用, 应选择远离城镇生活、医疗废弃物、工业等污染地方, 并且地势比较平坦、集中连片、土壤肥沃好、土质深厚, 土地平整, 阳光充足较好, 通风效果良好的田地, 最好有排灌[6], 交通便利, 确保产品能及时销售。

2.2 隔离种植

严格的隔离是特用玉米栽培的必要条件。特用玉米独特性状多受隐性基因控制, 隔离种植才能避免不同玉米类型、品种间相互串粉, 影响特用玉米的原汁原味和原有的价值, 保证其风味、口感的独特性。隔离的方法有自然隔离、空间隔离、时间隔离。自然隔离多利用果园、庄家、树林等天然条件进行。空间隔离是远离特用玉米200~400m的地方, 不种其他玉米;时间隔离是调整不同类型玉米的开花期, 要求特用玉米与其他类型玉米花期错开20d以上。自然条件的隔离和空间上的隔离是特用玉米种植中最常采用的方法[10,11,12]。优质高蛋白玉米和青贮玉米不需要隔离, 其他特用玉米都需要隔离。春播时, 控制不同类型玉米品种播种间隔30d左右即可达到较好的隔离效果。

2.3 耕地整理技术

特用玉米由于籽粒类型特殊, 幼苗顶土能力不好, 因此播种特用玉米的田间土块不能太大, 整理地时要把土块打碎。当前由于农村劳动力的减少, 人工耕地越来越少, 有条件地区逐步过渡到采用微耕机、翻耕机等农业机械进行播前土地整理。机械整地能深耕土层, 达到疏通空气, 提高地温, 增加土地有效养分的作用, 有利于特用玉米的出苗。

2.4 品种选择

特用玉米的的品种选择也是不能忽视的一个部分, 也是栽培前必须准备的工作。一般分为4个选择:选择各地区审定的优质品种, 品种必须抗倒、抗旱、抗病, 产量高, 品质好的;选择成熟期适宜各地区的品种, 根据种植制度和当地实际种植情况, 选择生育期;选择优质的种子, 播种前一定要查看种子的指标是否达到国家标准要求;选择市场需求, 商品性能好的品种[13]。

2.5 规范播种, 保证密度

播种前要对种子进行精选, 没有精选的种子往往是参差不齐的, 因为有坏的种子, 带虫的种子, 甚至可能含有其他的种子。购买种子时, 用包衣剂对种子进行处理。如果不精心挑选, 就会影响它的出苗率和出苗势, 而且特别影响特用玉米的品质问题。当土壤气温在12℃以上播种, 各种特用玉米的生长情况各不相同, 所以要合理密植。据品种的特性:早熟、矮秆、紧凑的特用玉米选择密植;中熟、高杆等特用玉米选择稀植;肥力好的土地, 可以选择种密植;肥力差的土地, 可以选择种稀植;阳坡和沙地可以选择密植, 然而低洼的地选择稀植;日照时间长的, 可以选择密植;夏季或秋季种植特用玉米应该比春季的密度大一些。

2.6 栽培方法

一般情况下包括大棚栽培技术、小拱棚栽培技术、地膜栽培技术、露地栽培技术, 可以采用净种、套种、混合种等。在播栽方法上分直接播种和育苗移栽。直接播种要注意几个技术, 播种时深浅一致, 每穴播种适当, 并尽量播均匀, 播种要计算株距、行距、行长等, 机械播种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育苗移栽, 育苗时采用制作方格育苗、营养袋育苗、塑料软盘育苗等等。但是也要注意几个技术问题, 苗床准备工作、营养土配置要求、苗床的精心管理、移栽技术[14,15]。

2.7 科学施肥, 水分管理

出苗后及时定苗, 中耕, 促进苗茁壮生长。苗肥选用生物有机肥和无机肥使用。施肥要根据对苗的株数和面积来施肥。施肥有一定的要求:底肥深施, 最低不能低于20cm, 这样施肥的效果才最好。追肥也是有一定的要求:把肥施到地里进行深埋, 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目的。播种后要注意水分管理, 它包括苗期管理, 拔节期管理、大小喇叭口管理、抽雄散粉期管理、吐丝期管理、成熟期管理。灌溉的方式主要有沟灌、喷灌、滴灌和畦灌等[16]。

2.8 防治病虫害

病虫害防治做到无公害, 是玉米高产、高效、低消耗、安全生产的条件之一。坚持提前预防为主, 综合防治, 达到安全可信可靠、有效的防治效果。尽可能少用或者直接不用化学农药, 坚决不能使用残留期长的剧毒农药。所以选择农药要选低浓度, 低残留药, 采用生物性的农药[17,18]。

2.9 适时收获

特用玉米与普通玉米的收获时间差别也很大, 除了留种子的特用玉米要到完全成熟后收获外, 其他用于各种不同地方。根据品种不同, 生育期的长短的不同, 气候的问题, 用途不同, 而适时采收。特用玉米作为鲜食时, 什么时候收获, 什么时候贮藏, 什么情况下和市场不脱离经济效益, 都是我们必须考虑的因素。不可以过于晚或过于早采收, 最佳采收时间在早晨和傍晚, 夜间进行运输, 保持果穗的新鲜。青贮玉米在乳熟期到蜡熟期即可收获[19]。笋玉米在吐丝后要及时采收。

3 总结

玉米合理施肥技术 篇11

[关键词]玉米;需肥规律;施肥技术;基肥;种肥追肥;叶面喷肥;施肥量

在粮食作物中,玉米是需肥较多的高光效C作物,其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吸收大量的营养元素,其中氮、磷、钾三元素需要量最多,其次是钙、镁、硫、硼、锌、等元素,根据玉米需肥规律和生产实践,玉米施肥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以氮肥为主、磷钾肥为辅,以穗肥为主、粒肥为辅。基肥要用充分腐熟发酵好的农家肥或绿肥等有机肥料,一般亩施4000~5000kg,具体施肥量和施肥方法还要根据地力状况、肥料种类、产量指标、种植方式、品种和密度情况而定。

一、玉米的需肥规律

1.玉米吸收氮、磷、钾元素的数量和比例

玉米一生对氮、磷、钾的吸收数量和比例除随产量的提高而增加外,还因土壤、肥料、气候以及施肥方法不同而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平均每生产100kg籽粒需吸收氮素2.6kg、磷1.21kg、钾2.18kg,吸收氮、磷、钾的比例大致为1:0.46:0.84,这一比例也是我地多年来测土配方施肥的指标体系。

2.玉米不同生育阶段对氮、磷、钾元素的吸收

玉米在不同的生育阶段,吸收氮、磷、钾的速度和数量是不同的,一般情况下,玉米幼苗时生长较慢,植株矮小、对氮的吸收量较少,约占总氮量的2%左右;拔节至开花期,玉米进入旺盛生长期,此时也是玉米雌雄穗分化形成发育期,吸收营养元素速度快、数量多,是玉米需肥关键期,此期对氮素的吸收占氮素总量的50%左右,此期缺氮就会造成穗小、粒少而减产;籽粒灌浆期,吸收速度和数量逐渐缓慢、减少,此期对氮的吸收占氮素总量的45%左右。玉米对磷的吸收规律基本上与氮素相同,拔节到抽雄期达到高峰,授粉以后减慢。玉米对钾的吸收,在抽穗授粉期吸收50%左右,等到灌浆高峰期已吸收完全部所需钾素。

二、施肥技术

合理施肥主要是根据玉米需肥规律、土壤肥力、肥料种类以及施肥时的自然条件和栽培措施,确定适宜的施肥量、养分比例、施肥时期和施肥方法,以便于最大限度地提高肥料利用率。玉米高产施肥技术分为基肥、种肥、追肥和根外喷肥:

1.基肥

基肥要深施。因为基肥是以农家肥或绿肥为主的有机质类肥料,辅以一定的化肥,通过深施,可以有效促进土壤团粒结構的形成,有利于春季保水、保温,提高土壤通透性,并能通过有机复合体延长肥料供应时间。基肥的主要功能就是培肥地力,疏松土壤,缓慢释放养分,供给玉米苗期和中后期生长发育的需要。

基肥一般都是在播种前将所有有机肥、氮肥总量的40%~50%,磷、钾肥总量的70%~80%全层深施。

2.种肥

有很多地区基肥和种肥一次使用,这样不利于小苗的生长,往往造成“烧苗”,最好的办法还是基肥提前施,种肥在播种时施入。种肥的功能是供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一般以速效化肥为主,但速效性化肥,特别是氮素化肥常会引起“烂种”,因此,使用种肥时,种肥要与种子分开8~10cm左右。种肥的数量:以氮肥总量的10%,施入基肥后余下的全部磷、钾肥为主,辅以充分腐熟的有机肥20~30kg。

3.追肥

根据不同的生育阶段进行粉刺追肥

(1)提苗肥:没有施人种肥的地块,结合第二次中耕追施提苗肥,数量与种肥相当即可。

(2)孕穗肥:玉米拔节至抽雄是施肥最大效应时期,此期正是玉米雌穗小穗分化盛期,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是决定玉米果穗大小和籽粒多少的关键时期,需要较多的养分和水分。孕穗肥宜采用速效性氮肥为宜,数量占氮肥总量的40%~50%,结合中耕培土开沟施入。

(3)花粒肥:玉米抽雄以后进入生殖生长阶段,籽粒中干物质的产量90%来自于叶片的光合作用,这个时期保护功能叶片的正常生长是主要目的,为了防止孕穗肥的不足,可亩施速效性氮肥5~lOkg,延长功能叶片的功能时间,增加粒重,获得高产。

(4)叶面喷肥:叶面喷肥主要是针对缺素症和脱肥地块进行的一种补肥方式,也是根外追肥的一种这种方法操作简单,营养元素运转快,见效快。使用叶面肥的种类主要有微量元素叶面肥、稀土微肥、有机化合物叶面肥和部分生物调节剂等,一般结合病虫害防治一起使用。

三、施肥量的确定

玉米提质增效标准化栽培技术 篇12

1 选地与整地

选择耕层深度一致, 茬口适宜, 排灌便利的地块, 秋季统一翻地、整地。

2 选择优良品种

根据我市地域条件, 品种选用龙单38、龙单57、龙育7、合玉19、合玉20、绥玉19等, 由于因地制宜选用品种在本地区充分发挥了增产优势。

3 适时早播、保全苗

据多年的经验和我市气候条件, 确定4月25日至5月1日为最佳播期。播期与产量有着内在的联系, 不同播期对产量影响很大。超过5月1日播种产量呈下降趋势, 4月25日至5月1日播种产量最高, 是最佳播种期。过去我市玉米产量不高的一个主要因素是保苗株数不够, 缺苗断空现象严重。今年我们采取催大芽坐水埯种, 从而解决了春季低温粉籽, 达到苗齐、苗壮。通过调查分析, 催大芽坐水埯种比普通直播提高保苗率10%~20%, 亩增产9.8%~15%。

4 配方施肥及施用生物钾

玉米是高需肥作物, 因此根据测土配方施肥, 做到农肥、化肥结合, 底肥、种肥结合, 氮肥、磷肥、钾肥结合, 平均亩施农肥1.5 m3, 化肥25 kg做为基肥, 并且适时追施攻秆肥、攻穗肥、攻粒肥, 保证各生育期的养分供应。生物钾是新型的生物增产剂, 可以把土壤中不可给态钾转化为可给态钾, 提高土壤钾素供给能力, 从而增产并且改进品质。据试验分析, 应用生物钾, 亩增产39.5~152.7 kg。

5 合理密植

玉米是独棵单穗, 穗调节能力差的作物, 一般亩株数为亩穗数。因此合理适宜的种植密度有利于提高产量。因此, 我市采用的玉米品种一般公顷保苗5~6万株, 而且合理密植能够提高土地、光能、热能的利用率, 从而达到高产的目的, 平均可增产5%~10%。

6 加强田间管理

6.1 及时间苗、定苗、追肥

间苗是协调个体和群体合理分布的一项重要田间管理措施。早间苗、定苗能够促进个体发育, 生长健壮, 具有促早熟、增产的效果, 3~4叶间苗较5~6叶间苗增产7.6%~9.2%。追肥是玉米生长养分供应重要环节。过早过晚都会影响玉米的生长发育。一般在6~7叶追肥, 此时是玉米需肥量最大时期, 也是玉米追肥的最佳时间。

6.2 适时中耕、培土

中耕培土能疏松土壤, 疏通空气, 提高地温, 从而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活动, 促进有机物质的分解, 增加土壤养分供应能力。同时调节土壤水分, 保墒防旱, 促进玉米的生长, 而且可消灭部分杂草。

6.3 隔行去雄

在雄穗刚露尖时进行隔行拔除雄穗。这样不会影响正常受粉, 但却可以节省大量的营养消耗, 还可以改善光照, 避免遮光, 有利于叶片的光合作用, 以提高玉米的产量。平均可增产5%~8%。

6.4 扒皮晾晒、促进早熟

扒皮晾晒是增加玉米成熟度, 提高玉米内在品质的重要措施, 通过调查, 扒皮与不扒皮除含水量差异较大外, 百粒重增加2.9 g, 增产7.3%。

7 存在的问题

不利的气候条件, 影响了玉米的产量。设施不配套, 有的技术标准不到位。个别品种不对路, 应多选用优质高产的品种。以上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玉米产量, 在今后工作中我们将重点解决以上问题, 使玉米提质增效标准化栽培技术在我市全面推广。

摘要:玉米提质增效标准化栽培技术是一项能够提高玉米产量、改善玉米品质的栽培技术, 是玉米由传统型农业生产向效益型农业生产转变的关键。

上一篇:农机工业发展政策下一篇:中医院校研究生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