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栽培与管理技术

2024-10-02

玉米栽培与管理技术(共12篇)

玉米栽培与管理技术 篇1

甜玉米, 又称蔬菜玉米, 由于其用途广泛, 经济效益高, 因此在栽培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方面因综合考虑以下因素。

1 品种选择

1) 首先注意品种的丰产性和品质, 甜玉米品种应具有高产潜力, 同时具备甜度适宜、香味纯正、质地柔嫩、营养丰富。

2) 品种生育期既要符合当地生产生态气候条件, 种子发芽率也要高, 且苗势要强。

3) 果穗大小要均匀一致, 结实饱满, 籽粒排列整齐, 苞叶长不露尖, 种皮较薄。

4) 所选品种对当地流行的主要病虫害有较高的抗性, 应特别注意抗穗粒腐病和穗部虫害以及抗倒能力强。

2 隔离种植

甜玉米种植需要隔离种植。由于玉米的甜是通过隐性基因来表达的, 甜玉米如果和其他类型的玉米杂交, 杂交所结的种子在第一代会成为普通类型的玉米种子。因此甜玉米要与普通玉米或其他类型的甜玉米隔离种植。隔离方法主要有三种, 既有距离较长的空间隔离, 空间距离一般为400m以上;又有自然屏障隔离, 以树林、山岗为自然屏障, 也可以公路为屏障隔离, 距离适当缩小;还有时间隔离, 播种期则应相差30d以上。在生产上, 有时这3种隔离方式可以同时应用, 以不使两类玉米花粉相遇为原则。需要特别注意的是, 不同类型甜玉米也要隔离种植, 不能相邻种植。

3 选用优质土地施肥

土壤土质不同, 要注意甄别优劣然后施肥。我们一般选择沙壤土, 这种土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保肥保水能力强、土壤团粒结构好, 而且土壤重金属、农药残留也不能超标, 灌溉水源无污染、排灌也要方便。基肥要施足, 亩施优质腐熟有机粪1500kg及三元复合肥20kg作基肥。

4 适宜气温, 合理播种

甜玉米的种子和其它类型的玉米种子不同, 它的种子出苗率相对较低, 淀粉含量也较少, 且种子比较瘪。因此, 播种的适宜气温以气温稳定通过12℃为适宜播期。市场上出售的鲜嫩果穗或工厂加工甜玉米罐头, 都需要甜玉米种植。且它的种植方法不同, 同时采收后不能久放。因此, 我们应根据市场的需要量和工厂加工能力, 延长采收期, 采用分期播种, 地膜覆盖, 早、中、晚熟品种搭配等手段, 以提高经济效益。为延长加工期, 还可异地播种。

5 合理密植

不但要根据玉米的品种特性、土壤肥力、播期早晚和种植方式来确定种植密度, 同时要注意果穗的商品性能。一般中等肥力土壤, 以4000株/667m2为宜, 早熟品种可密些, 晚熟品种可稀些。亩播量1.5~2.0kg, 每埯3~4粒。生产上采取大、小行栽培, 以利通风透光, 提高光合效率。一般大行70~80cm, 小行40cm, 株距30~40cm。

6 田间管理

补苗间苗:出苗后, 应及时查苗补苗, 缺苗处, 要及时移苗补栽, 一般在3叶1心期前完成, 以培养壮苗, 确保全苗。当幼苗3~4片叶时间苗, 4~5片叶时定苗, 间定苗的原则是去除黄苗、病苗、弱苗和异常苗, 每穴留一棵苗。

去除分蘖:甜玉米由于自身品种特性及种植时基肥较多, 植株分蘖较多, 应在苗期及时去除分蘖。

留单穗:甜玉米一般都具有多穗性, 为提高果穗商品性状, 每株留1个果穗, 将其他多余果穗今早除去。

追肥:拔节前追施尿素5~10kg, 并做到侧深施肥, 适量施钾肥, 可提高甜玉米营养物质含量, 调节各物质比例, 达到改善品质的目的。

浇水:播种后应一次性浇足底水, 结合追肥浇水一次, 在授粉时再浇一次水。其他时间视情况决定是否浇水。

病虫防治:甜玉米一般含糖量高, 品质好, 玉米螟为害较重, 如果虫害严重在大喇叭口期可用生物杀虫防治, 严禁使用剧毒农药。

辅助措施:一是人工辅助授粉。在散粉期进行人工辅助授粉, 如遇阴雨天气, 更要加强人工授粉。当80%花丝吐出时, 在10点钟以后露水干了后, 人工摇晃植株, 起到辅助授粉作用。二是去雄。在授粉结束后, 剪去全部雄穗。

7 适时采收

甜玉米的收获期对其商品品质和营养品质影响极大, 过早收获, 籽粒内含物质较少;收获晚了, 则果皮变硬、渣多, 失去甜玉米特有的风味。适宜的收获期是以果穗授粉后20~23d为宜;若以加工罐头为目的的可早收1~2d, 以出售鲜穗为主的可晚收1~2d。

收获标准:甜玉米果穗苞叶青绿, 包裹较紧, 花丝枯萎转至深褐色, 籽粒体积膨大至最大值, 色泽鲜艳。挤压籽粒有乳浆流出。

8 采后处理

甜玉米最好做到当天采收当天加工, 防止玉米果穗由于呼吸作用消耗自身的营养成分及水分, 造成鲜度和品质下降。如需远距离销售, 必须采取一定的保鲜措施, 应用冷藏车或加冰运输方式, 以保持鲜穗品质。

玉米栽培与管理技术 篇2

玉米湿直定向条播高产栽培技术成果简介:结合本县大面积旱地无水浇灌、烟粮争水争劳力的实际,在无条件搞袋苗而又要求苗齐、苗足、苗匀、苗壮的情况下,制定了“玉米湿直定向条播高产栽培技术”。其技术措施是:大行1.2cm,小行0.6cm,南北开沟,亩施农肥1-1.5t,普钙30kg,尿素8kg,硫酸钾8kg,与沟土混匀;选择优良杂交种,2‰多福粉浸种催芽,至露白时在透雨或浇透水后播种,籽粒竖放,胚芽向东,每22cm-25 cm2粒;及时防除病、虫、草害,施追肥三道,喷施健壮素,隔行去雄,人工授粉。玉米高产玉米每亩(667平方米)达到1000公斤产量所需生态条件,积温≥3000℃,可利用积温达≥2800℃,无霜期150~160天,地势平坦,保肥保水,土壤为壤土或轻壤土,肥水条件为中上等。

一、选用优良品种

如何选好玉米良种,是关系到秋季产量增收的关键问题。在选择玉米良种时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根据热量资源条件选种。当地的热量资源与玉米品种的生长期有关。生长期长的玉米品种丰产性能好、增产潜力较高,当地的热量和生长期要符合品种完全成熟的需要。热量充足,就尽量选择生长期较长的玉米品种,使优良品种的生产潜力得到有效发挥。但是,过于追求高产而采用生长期过长的玉米品种,则会导致玉米不能充分成熟,籽粒不够饱满,影响玉米的营养和品质。所以,选择玉米品种,既要保证玉米正常成熟,又不能影响下茬作物适时播种。地势高低与地温有关,平地生育期适宜选择中晚熟品种;洼地宜选择中早熟品种。

(二)根据当地生产管理条件选种。玉米品种的丰产潜力与生产管理条件有关,丰产潜力高的品种需要好的生产管理条件,生产潜力较低的品种,需要的生产管理条件也相对较低。因此,在生产管理水平较高,且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的地区,可选择产量潜力高、增产潜力大的玉米品种。反之,应选择生产潜力稍低,但稳定性能较好的品种。

(三)根据前茬种植选种。品种玉米的增产增收与前茬种植有直接关系。若前茬种植的是大豆,土壤肥力则较好,宜选择高产品种;若前茬种植的是玉米,且生长良好、丰产,可继续选种这一品种;若前茬玉米感染某种病害,选种时应避开易染此病的品种。另外,同一个品种不能在同一地块连续种植三四年,否则会出现土地贫瘠、品种退化现象。

(四)根据病害选种。病害是玉米丰产的克星,主要与土壤有关。土壤养分不平衡,地温不正常,选种时应避开不适宜此条件生长的品种。

(五)根据种子外观选种。玉米品种纯度的高低和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玉米产量的高低,玉米1级种子(纯度98%)的纯度每下降1%,其产量就会下降0.61%。选用高质量品种是实现玉米高产的有利保证。优质的种子包装袋为一次封口,有种子公司的名称和详细的地址、电话;种子标签注明的生产日期、纯度净度、水分、芽率明确;种子的形状、大小和色泽整齐一致。

(六)根据当地降水和积温选种。根据经验,上年冬季降雪量小,冬季不冷,第二年夏季降雨会比较多,积温不会高,生长期过长的品种,积温不够,影响成熟。反之,上年冬季降雪量大,冬季很冷,翌年夏季降雨一般偏少,积温偏高,易选择抗旱性能强的品种,洼地可以适当种些中晚熟品种。

二、播前准备

抗旱精播保全苗是实现高产的前提。①播种时间为3月20~4月10日之间,最佳时间为3月25日。地温指标,10厘米土壤地温稳定在7~8℃之间即可播种。②种子抗旱处理技术。使用玉米生物浸种剂和抗旱保水剂处理(使用方法参照品种说明)。③播种质量。保证深度适宜,盖土一致,提高出苗整齐度,达到苗全苗齐苗壮。

随着产量提高,播种技术对产量的作用逐渐增强。播种技术包括选择种子处理、土壤备墒、合理密度、播种方法、播种量以及播种深度等。

种子处理:晒种。经过阳光晒过的玉米种子,播种后吸水快,发芽早,出苗整齐,出苗率高,幼苗粗壮。

浸种和拌种:清水浸种主要是供给水分,促进发芽。化学药剂浸种主要有磷酸二氢钾和微量元素,但浸种的浓度太高或浸种时间太长,种子容易中毒受害,降低发芽率。用农药拌种可防治病虫危害。

种子包衣就是给种子裹上一层药剂。包衣的种子播种后具有抗病、抗虫以及促进生根发芽的能力,要针对当地病虫害对症用药。

精心备墒:土壤墒情是影响种子出苗质量的关键。墒情好,土地平整,播种深浅容易一致,出苗整齐均匀。播前备墒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土壤水分的调整。

合理密植,确定播量:合理密度要考虑品种特性。其次,如土壤肥力、施肥量大而合理,适宜的密度就大。在易旱而无灌溉条件的地区,种植密度宜稀。如果播后出现缺株少苗,但没有明显的缺行断垄现象,可以在缺株的临近株穴,在定苗的时候,留双株来补足密度。

确定播种深度:播种深度一般以5~6cm为宜。在墒情较好的黏土,应适当浅播,以4~5cm为宜。疏松的砂质壤土,应适当深播,以6~8cm为宜。如土壤水分较大,不宜深播,土干则应适当深播。

适施种肥:适量施种肥可以供给幼苗育足的养分,促进苗期的生长和增强对干旱、低温、病害等不良因素的抵抗能力。种肥包括少量的氮肥、磷肥、钾肥以及微量元素肥料。种肥使用要控制用量和将种肥隔离,以免烧苗。一般亩施5~8kg磷酸二铵,效果不错。

玉米喜温喜光。玉米种子发芽的最低温度为6~7℃,但发芽速度极为缓慢,易受土壤中细菌和真菌侵害而腐烂。有的地方为了避免伏旱影响和高温季节带来的授粉不良,在入春时过早播种,由于土温低、季节性气温尚未稳定,从播种到出苗往往需要20天,其间如遇阴雨或寒潮,常造成出苗不齐或种子霉烂。玉米种子在10~12℃的温度下发芽较快而且整齐,生产上把这一温度作为开始播种的最低温度指标。

玉米幼苗抗低温能力比生长后期强。遇0℃低温不至于冻死,在-2~-3℃的短期低温下,幼苗会受到损伤,若温度回升快,管理及时,幼苗在几天后即可恢复正常生长。若低温条件持续长,幼苗就会冻死。玉米长出4~5片叶子时,仍能抵抗轻微霜冻,此后抗寒能力逐渐降低。低温致使幼苗生长缓慢的原因是根的代谢减慢,当温度降至4~5℃时,根系完全停止生长。在农业生产管理上,采取起垄播种来增加日照面积或采用地膜覆盖提高土壤温度,对促进根系发育有很大好处。

三、合理密植

改传统常规行距60~65厘米为120~130厘米(也等于隔行种植)。把肥和苗集中1/2的利用面积上。亩保苗4000~4500株。由常规垄不变,采用80厘米3株或100厘米4株的种植方式。

四、科学施肥:有机肥和化肥相结合。每亩施入优质农家肥1500~2000公斤,化肥要求N10%施入底肥,20~-30%作为追肥,60~70%作为穗肥。底肥深度15~20厘米(以免化肥烧幼根)。特别说强调,在底肥中,亩施锌肥1.5~2公斤和钾肥5公斤。在出苗后一个月追施20公斤碳铵作苗肥,大喇叭口时期追施40公斤尿素作穗肥。

五、防治病虫害

玉米主要虫害是地老虎,玉米螟及蚜虫。主要病害有黑穗病,纹枯病,大小斑病。大斑病用75%百菌清500~800倍液或用50%多菌灵500倍液,在玉米雄穗期喷施,间隔10~15天再喷一次。适时防玉米螟,可用50%辛硫磷,在大喇叭口期投入心叶。

附:玉米缺肥简易识别法:

玉米栽培管理技术研究 篇3

关键词:玉米;高产;种植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12-30-1

我国属于农业生产大国,特别是东北地区,基本将玉米当做种植的主体农作物,然而在玉米的种植过程中,因为工作量大、病虫害和杂草滋生等不利于玉米种植的因素过多,且生产管理不到位,导致玉米产量一年不如一年,那么怎样处理好这些问题,怎样做好玉米种植的改良工作和技术的提高,增加玉米的年产量是农业工作者首先要研究的课题之一。

1 玉米的应用及玉米种植的意义

玉米是我国主要种植的农作物,也是很多饲料和工业产品的主要原料。玉米作为营养价值较高的粗粮,具有调节脾胃、清心静气、清热解毒、延缓衰老的功效,我国大部分的农业种植区都是以玉米作为主要作物,因其具有适应能力强、对环境、温度要求较低、地理位置适应性强、产量高、抗灾害性强等优点,而且玉米的茎叶还可以作为饲料的生产原料去喂养家畜,也可以作为农村的烧饭材料,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除此之外,还可将玉米加工成为重要的工业材料。

2 玉米高产的种植技术

2.1 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能够提高土壤的施肥效力、提高土地的营养吸收能力以及光能的利用效率,保证玉米生长过程中的透光性和通风性,提高农作物的产量。除此之外,合理密植还能够使玉米叶子面积指数在前期的时候发展较快,强化其光合作用能力,进而生产出更多的有机物质,对玉米的产量和收益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2.2 改革种植方式

大部分玉米种植地区都以清种为主,简单来说就是将玉米作为主要种植作物,并在其中插入少量的类似黄豆的低矮农作物。改变以往的种植方法,选用缩短株距、扩大行距的种植方式,强化玉米种植的通透性。此外,还可以将玉米与其他低矮农作物采用交换带间的种植形式扩大玉米之间的距离,使玉米能够享受充足的水分、营养和日光等,确保玉米在良好的环境下生长,达到增产的目的。

2.3 大垄双行地膜技术

在不改变原垄宽的前提下,选用大垄双行的种植方式,采用小轮耕。尽量使边行的优势发挥的最大,确保其通风性和采光性达到最佳状态,提高玉米的光合作用能力。采用覆膜技术种植玉米,增加玉米的湿度、营养吸收力是保证玉米增产的新型种植技术。

2.4 合理选种、处理种子

种子是玉米种植的前提,因此种子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玉米的生长和产量。在选取玉米种子的过程中,应该选用成熟晚或者比较晚的高产品种,而且优良的杂交玉米种子也是首选。在气温不太高的种植区域,应该提前育苗,确保玉米种子的正常发芽和生长。除此之外,气候比较适宜的地方可以先晒种,然后进行种子包衣,还可以将种子浸泡在温水中,提升种子的发芽率。

2.5 病虫害的防治

玉米种植过程中的病虫害大多都是以出现白斑、玉米粘虫、根腐病为主。对于这些病虫害,应当正确的分析出现的原因,大部分都是通过控制施肥量来解决,另外,轮作也是一种较好的处理方式,对于虫害,应当采用化学药品以及生物除虫两种方式解决,如喷洒除虫粉等。

2.6 节水灌溉

在一些干旱地区种植玉米,除了完成必要的程序之外,还应该加强灌溉的环节,这样可以保证玉米在生长过程中不会缺水。而进行玉米灌溉时通常是采用地下水进行浇灌,在整块地的种植工作完成后,采用喷洒的方式对玉米田进行补水,但一定要注意节约用水,依据玉米生长阶段的不同控制浇灌的水量,并用水来调节肥料的作用,使玉米获得最佳的生长环境。

3 科学采收

对于已经成熟的玉米既要做到及时采收又要做到适时晚收,并在采收工作完成之后将玉米水分晒出,使玉米细胞中的水分存在形式为自由水和结合水并存,将大量的自由水蒸发掉之后,少部分的结合水将转化为自由水,这时,玉米的新陈代谢变得缓慢,从而降低了其质变的可能性。

总而言之,在强调玉米高产的同时,还应当注意种植区域的实际情况,并不是所有的先进技术都能够适用于各个地域的玉米种植。受气候、温度、土壤等因素的制约,农业工作者应当根据不同的地区选用不同的种植技术,科学合理的制定玉米种植计划,选用适宜该地区玉米种植、增加玉米产量的新型技术,而且还应抓好适当的播种和收获时间,确保玉米产量一年比一年高。

参考文献

[1] 矫贺霞.高产优质玉米种植实用技术.作物栽培,2011,(3):35-40.

[2] 李严.简化玉米栽培兼顾高产高效.作物栽培,2011,(5):67-70.

[3] 包额尔敦嘎,张建华,张晋纯,高玉华,高丽辉,张桂华,冯晔.通辽市玉米高产种植技术.内蒙古:内蒙古农业科技,2008,(1):16-18.

玉米栽培技术及秋季管理技术探讨 篇4

一、玉米基本特性

玉米喜温, 种子发芽的最适温度为25℃~30℃。拔节期日均温18℃以上。从抽穗到开花日均温26℃~27℃。灌浆和成熟需温度保持在20℃~24℃;低于16℃或高于25℃, 淀粉酶活动受影响, 导致籽粒灌浆不良。玉米为短日照作物, 日照时数在12 h内, 成熟提早。长日照则开花延迟, 甚至不能结穗。玉米在沙壤土、壤土、黏土上均可生长。玉米适宜的土壤p H值为5~8, 以p H值为6.5~7.0最适。

二、种植技术

玉米是高产作物, 需肥量较大, 必须合理施肥才能满足玉米在整个生育期对养分的需要, 喷施新高脂膜可提高养肥的有效成分率。据试验, 生产100 kg玉米, 需氮2.5 kg、磷1 kg、钾2.1 kg。若每0.067 hm2生产500 kg玉米, 需尿素33 kg左右, 或硝铵50 kg、过磷酸钙31 kg、硫酸钾13 kg。玉米生长的3个阶段, 需肥数量比例不同, 苗期占需肥总量的2%, 穗期占85%, 粒期占13%。玉米从拔节到大嗽叭口期, 是需肥的高峰期, 施肥时做到合理施肥, 即底肥、种肥、追肥结合;氮肥、磷肥、钾肥结合;农肥、化肥、生物菌肥结合, 并配合喷洒壮穗灵增加玉米千粒质

量。底肥要施足, 这是基础, 一般每0.067 hm2施腐熟的有机肥2 000 kg、五氧化二磷7.5 kg、钾肥5.5 kg做底肥。在底肥、种肥施入量不足, 地力条件较差, 种植晚熟品种的地块, 可在玉米6叶期—7叶期, 进行追肥, 每0.067 hm2追尿素15 kg左右, 深追15 cm以上, 提高化肥利用率;底肥、种肥施入量高的地块, 每0.067 hm2追尿素10 kg左右。玉米追肥要及早进行, 方法一是前边追肥, 后边趟地, 追肥和趟地要结合;二是用镐刨坑, 深追15 cm以上;追肥时, 要化肥和生物肥相结合, 促进根系良好发育, 一般情况下, 每0.067 hm2追尿素10~15 kg, 加生物菌肥1 kg, 能促进玉米提早成熟。在抽穗期和灌浆期, 每0.067 hm2用0.25 kg磷酸二氢钾和0.5 kg尿素, 兑水50 kg, 进行叶面喷施, 可防秃尖、缺粒, 增加产量, 提高质量。有机食品玉米不能用化肥, 最好用发酵好的有机肥做底肥, 追肥用饼肥, 肥效平稳而持久, 效果好于化肥, 而且后劲长。但要注意追肥时, 饼肥与作物幼苗保持适当距离, 以免饼肥发酵时产生的热量灼烧幼苗。

三、秋季玉米管理要点

1. 施肥

补施粒肥, 适时浇水。补施粒肥是实现玉米丰产丰收的重要环节, 玉米生长后期缺肥, 也会影响玉米产量, 只有补施好粒肥, 才能保证玉米后期不脱肥, 实现穗大、粒多、粒质量品质好。一般地块在抽雄期补施尿素10 kg左右, 施肥后马上浇水或做到雨前施肥, 力争8月中旬完成追肥浇水任务。浇水应看天、看时、看墒情。后期若遇雨涝, 还应注意及时排涝。因为土壤持水量超过80%时, 会引起根系缺氧, 导致根系早衰, 降低粒质量, 因此及时做好玉米田排涝同样重要。

2. 雨水过多导致倒伏玉米的管

雨水多时, 玉米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倒伏现象。由于倒伏使玉米侧根拔起, 茎秆倾伏角度较大, 甚至平铺地面, 叶片和穗子贴地, 水分降低慢, 受光少, 光合强度减弱, 会降低产量并使玉米成熟时间延长。由于雨水多地太软, 玉米倒后不好扶。若要扶, 就要在倒伏后的两三天内把茎秆扶起来。扶起时, 要使茎秆与地面保持适当角度, 以30°~50°为宜, 扶得过直, 会伤了另一面的根。如果倒伏时间长再扶扶, 容易把茎弄折。对于伏在地面的玉米, 要把穗翻转朝上, 不要与地面接触, 否则容易腐烂。

四、常见玉米病害的形成和防治

1. 玉米青枯病

玉米青枯病又称玉米茎基腐病或茎腐病, 是世界性的玉米病害, 但在我国近年来才有严重发生, 已成为当前玉米生产上的一大病害。

(1) 病害症状玉米青枯病主要发生于玉米乳熟期。发病初期, 植株的叶片突起, 出现育灰色干枯, 似霜害;根系和茎基部呈现出水渍状腐烂。进一步发展为叶片逐渐变黄, 根和茎基部逐渐变褐色, 髓部维管束变色, 茎基部中空并软化, 致使整株倒伏。发病轻的也使果穗下垂, 粒质量下降。

(2) 发病条件 (1) 雨量。玉米茎腐病多发生在气候潮湿的条件下, 如在北京地区, 7月—8月降雨多, 雨量大, 玉米青枯病发生就严重, 因为此时降雨造成了病原菌孢子萌发及侵入的条件, 使9月上旬玉米抗性弱的乳熟阶段植株大量发病; (2) 植株生育阶段, 玉米幼苗及生长前期很少发生茎枯病。这是由于植株这一生长阶段对病菌有较强抗性, 但到灌浆、乳熟期植株抗性下降, 遇到较好的发病条件, 就大量发病; (3) 连作的玉米地发病重, 这是由于在连作的条件下, 土壤中积累了大量病原菌, 易使植株受侵染。

(3) 防治措施在目前国内尚未培育鉴定出高度抗病品种的情况下, 加强栽培防病能减轻病害。如及时中耕及摘除下部叶片, 使土壤湿度低, 通风透光好;合理密植, 不宜高度密植, 造成植株郁闭;前期增施磷、钾肥, 以提高植株抗性;在条件许可下, 提倡轮作, 以减少土壤中的病原菌, 如玉米与棉花的轮作或套种等, 都能减轻病害。

2. 玉米褐斑病

(1) 症状发生在玉米叶片、叶鞘及茎秆, 先在顶部叶片的尖端发生, 以叶和叶鞘交接处病斑最多, 常密集成行, 最初为黄褐多功能或红褐色小斑点, 病斑为圆形或椭圆形到线形, 隆起附近的叶组织常呈红色, 小病斑常汇集在一起, 严重时叶片上出现几段甚至全部布满病斑, 在叶鞘上和叶脉上出现较大的褐色斑点, 发病后期病斑表皮破裂, 叶细胞组织呈坏死状, 散出褐色粉末 (病原菌的孢子囊) , 病叶局部散裂, 叶脉和维管束残存如丝状。茎上病多发生于节的附近。

(2) 发病原因在七八月份若温度高、湿度大, 阴雨日较多时, 易于发病。在土壤瘠薄的地块, 叶色发黄、病害发生严重, 在土壤肥力较高的地块, 玉米健壮, 叶色深绿, 病害较轻甚至不发病。一般在玉米8叶期—10叶期时易发生病害, 12叶期后一般不会再发生此病害。高感品种连作时, 土壤中菌量每年增加5~10倍。施肥方面, 用有病残体的秸秆还田, 施用未腐熟的厩肥堆肥或带菌的农家肥使病菌随之传入田内, 造成菌源数量相应的增加。

(3) 农业措施 (1) 玉米收获后彻底清除病残体组织, 并深翻土壤;施足底肥, 适时追肥。一般应在玉米4叶期—5叶期追施苗肥, 追施尿素 (或氮、磷、钾复合肥) 10~15 kg/0.067hm2, 发现病害, 应立即追肥, 注意氮、磷、钾肥搭配; (3) 选用抗病品种, 实行3年以上轮作; (4) 施用日本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充分腐熟的有机肥, 适时追肥、中耕锄草, 促进植株健壮生长, 提高抗病力; (5) 栽植密度适当, 提高田间通透性。

玉米覆膜栽培技术 篇5

膜下滴灌是覆膜种植与滴灌相结合的一种灌水技术,也是地膜栽培抗旱技术的延伸与深化,对有效利用水资源和耕地资源,改变农业耕作栽培技术是一场深刻变革。为了促进全旗玉米高产高效种植,推进高产创建活动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发展,以膜下滴灌为主推技术,集大小垄种植、机械化播种、合理密植、测土配方施肥、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为一体,全面提升科技含量,充分挖掘玉米单

产潜力,最终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一、选地整地

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力中上,土壤理化性状良好、保水保肥能力强的旱地、缓坡地或一水地块。覆膜前浅耕,平整地表,耕层深25-30cm,有条件的地区可采用旋耕机旋耕,做到“上虚下实无根茬、地面平整无坷垃”,为覆膜、播种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

二、品种选择和种子处理

1、品种选择

根据气候条件和栽培条件,选择高产、优质、抗性强的耐密型优良品种。应选择比露地栽培生育期长7-10天,有效积温多150-200℃的品种。同时要求株型紧凑,穗位上各叶片上冲,穗部以下叶片平整,茎节间粗短,以利于密植。品种可选择:郑单958、浚单20、KX3564、丰田8号、丰田11号、丰田14

号、丰黎99、铁旭1843、鲁克2号等品种;

2、种子处理

选择包衣种子,种子包衣是预防玉米丝黑穗病发生有效方法。对未包衣的种子,播前要进行精选,剔除破粒、病斑粒、虫食粒及其它杂质,精选后种子要求纯度99%以上,净度98%以上,发芽率95%以上,含水量不高于14%,种子精选后选择适宜的复合型种衣剂实施药剂拌种,主要防治地下害虫、玉米丝黑穗病、玉

米瘤黑粉病等病虫为害。

三、播种覆膜

1、机械化播种、大小垄种植

土壤耕层10厘米温度达到8-10℃即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选用适宜的机械,按规定的播种密度、播种深度,在短时间内完成播种任务。做到播种深浅一致,不漏播、不重播,减少空穴,做到行直、行距准确均匀。机械化播种,一

般亩播量3-4公斤。

大小垄种植技术(大垄宽70厘米、小垄宽40厘米)通过使玉米横向加宽而纵向加密,最大限度的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通过边行效应提高玉米光合生产能力,增加玉米产量。种植密度根据品种特征特性和当地生产条件因地制宜将现

有品种普遍亩增加500-1000株。

2、铺滴灌带、覆膜种植采取的形式

覆膜分为全覆膜和半覆膜,全覆膜、半覆膜均可采用机械播种,人工覆膜或机械覆膜的办法。地膜选择厚度为0.008mm以上,幅宽半覆膜90cm、全覆膜120cm。人工铺滴灌带、半覆膜选择110厘米(大垄宽70厘米、小垄宽40厘米)的带型。机械播种后,覆膜前在40cm小垄中间人工开沟深3cm、宽5cm铺滴灌带,每隔3-4米压一掀土固定,然后覆膜。

机械铺滴灌带、半覆膜选择110厘米(大垄宽70厘米、小垄宽40厘米)的带型。根据地区实际可选择敖汉旗水利抗旱服务队研制的集机械播种、机械施肥、机械铺滴灌带、机械覆膜、机械喷除草剂、机械打孔放苗等技术为一体的机器。人工铺滴灌带、全覆膜全覆膜每幅垄分为大小双行,大垄宽70 cm、高10cm,小垄宽40cm、高15cm,幅宽110cm,每幅垄对应一大一小、一高一低两个垄面。要求垄和垄沟宽窄均匀,垄脊高低一致,覆膜前在40cm小垄中间人工开沟深3cm、宽5cm铺滴灌带,每隔3-4米压一掀土固定。然后用厚度0.008mm、宽120cm的地膜,沿边线开深5cm左右的浅沟,地膜展开后,靠边线的一边在浅沟内,用土压实,另一边在大垄中间,沿地膜每隔1米左右,用铁锨从膜边取土原地固定,并每隔2-3m横压土腰带。覆完第一幅膜后,将第二幅膜的一边与第一幅膜在大垄中间相接,从下一大垄垄侧取土压实,依次类推铺完全田。覆膜时将地膜拉展铺平,从垄面取土后应随即整平。覆膜后切实抓好防护管理工作,严禁牲畜入地践踏、防止大风造成揭膜。要经常沿垄沟逐行检查,一旦发现破损及时用细土盖严。覆盖地膜一周左右地膜与地面贴紧,此时在垄沟内每隔50cm打

一直径3mm的渗水孔以便降水入渗。

机械铺滴灌带、全覆膜选择110厘米(大垄宽70厘米、小垄宽40厘米)的带型。根据地区实际引进集开沟、施肥、播种、铺滴灌带、覆膜、打孔放苗等技

术为一体的机器.四、科学施肥

坚持“有机肥和无机肥并重,氮、磷、钾及微肥密切配合”的原则,配方施肥、以产定肥。磷肥、钾肥、锌肥可以结合耕翻或播种(种、肥隔离,穴施或条

施)一次性施入。

产量目标900公斤/亩:亩施有机肥2000公斤,施达牌45%配方肥25公斤,尿素30~36公斤/亩;或施磷酸二铵15~17.5公斤,氯化钾5~7公斤,硫酸锌

1~2公斤,追施尿素33~39公斤。

产量目标1000公斤/亩:亩施有机肥2500公斤,施达牌45%配方肥25-30公斤,尿素40-45公斤;或施磷酸二铵17.5~20公斤,氯化钾7~9公斤,硫酸

锌2公斤,追施尿素40~45公斤。

五、病虫草害综合防治

1、防治地下害虫

采用种子包衣或每亩用50%辛硫磷乳油200~250克加细土25~30公斤拌匀后顺垄条施,或用3%辛硫磷或毒死蜱颗粒剂4公斤对细砂混合后条施防治地

下害虫。

2、化学除草在玉米播种后将除草剂喷洒于土壤表面,一般用50%莠去津乳油200-250亳升或50%乙草胺200-250亳升或72%异丙甲草胺200亳升或40%乙莠水悬浮剂(乙草胺·莠去津合剂)、42%异丙·莠悬浮剂(异丙甲草胺·莠

去津合剂)兑水40-60kg进行喷雾。

3、苗期害虫以防治黑戎金龟子、蒙古灰象甲为主

每亩用25%毒死蜱60-80毫升或1%甲维盐10-12毫升或用20%毒·高氯乳

油80-90毫升或6%阿维·高氯20-25毫升喷雾。

4、防治玉米螟

大喇叭口期用杀螟灵1号颗粒剂、3%辛硫磷颗粒剂、毒·氯颗粒剂750-1000克在大喇叭口期撒入新叶内防治玉米螟。赤眼蜂防治当田间百株玉米有1-2块玉米螟卵块时开始第一次放蜂,5-6天后放第二次蜂,两次放蜂总量每亩1.5-2万

头。

六、田间管理

1.苗期管理:主攻目标是根深、根多、苗齐、苗壮。

⑴查苗、补苗、定苗,及时放苗,防止烧苗,确保全苗。3-5叶期定苗,去

弱苗留壮苗,如果发现缺苗,就近留双株。

⑵除草:一般在定苗时第一次人工除草,在浇头水后第二次人工除草。

2.穗期管理:主攻目标为秆壮、穗大、粒多。

⑴适时适量追肥。

⑵适时滴灌:看天、看地、看苗情,根据天气变化,土壤水分、植株表现决

定浇水时间和灌水量。

七、收获

蜡熟末期,根据实际需求选用根茬还田型、秸秆回收型自走式玉米联合收割

机收获。

玉米栽培与管理技术 篇6

【关键词】玉米;密植;通透;栽培技术;管理

玉米密植通透栽培技术是在原有65cm小垄的基础上实行宽窄行的偏垄种植,垄间大小行距相间隔,小行距40cm,大行距90cm;或作130cm的大垄,垄上双行播种,行距40cm,同时增大种植密度,使密度由原来的4.5万株/hm2左右,增加到6.75~7.50万株/hm2,具有保墒、保肥、保温、增产、增收等特点[1]。现将玉米密植通透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选用优良品种

以选用生育期适中、紧凑型玉米品种为宜,因紧凑型玉米的叶片上冲,受光好,适宜密植栽培。适合富裕县南部乡镇(原四单19种植区)种植的耐密植玉米品种有鑫鑫1号(鑫鑫121)、鑫鑫2号(鑫鑫009、高产3号)、丰单1号、吉单415;适宜中部乡镇(原龙单13种植区)种植的耐密植玉米品种有龙单38、富玉1号、龙禾1号;适宜北部乡镇(原海玉6种植区)种植的耐密植玉米品种可选用哲单37。

2.种植地选择

玉米适应性较强,对土壤的要求并不十分严格,但具有需水、需肥量大、耐涝性较弱的特点。因此,种植玉米应选择中等以上肥力、土层深厚、土质疏松、保水保肥能力强、排水良好的地块,才能使玉米生长良好[2]。玉米对茬口的要求虽不十分严格,但在茬口上最好选择大豆、马铃薯、高粱、玉米等肥力较高的前茬。同时,禁止选用前茬应用磺酰脲类、咪唑啉酮类除草剂的茬口,如豆磺隆系列、普施特系列、绿磺隆等,以免发生药害,造成不必要的损失。选择玉米作前茬,最好调换品种进行种植,以免病害的发生。

3.整地

根据不同地块和前茬分别采取秋翻起垄、秋耙起垄、秋翻春起垄、深松起垄等耕整地措施,提倡伏秋整地,无深翻基础地块,进行深翻深松,耕翻深度20~23cm,做到无漏耕、无立垡、无坷垃,翻后耙耢,及时起垄或夹肥起垄,垄距为130cm,达到待播状态。原垄墒情较好的大豆等软茬,采用小垄宽窄行偏垄种植。春整地要尽量少动土,为防跑墒,应起垄镇压连续作业,以免跑墒抓不住苗。

4.播种

玉米是喜温作物,易受低温早霜的危害,适期早播不仅可以减少或避免低温早霜对玉米的危害,还可以充分利用春季土壤中的返浆水。根据富裕县的实际情况,当地温稳定通过7℃时即可播种,适宜播期为5月1~5日。播种时如遇干旱,宜采取座滤水、喷灌等抗旱措施。采用机械精量点播,用种量为37.5kg/hm2,种植密度为6.75~7.50万株/hm2,播种要做到深浅一致,覆土均匀,随播随镇压(坐滤水种的隔天镇压),镇压后播深达到3~4cm,镇压做到不漏压,不拖堆,确保一次播种保全苗[3]。

5.田间管理

5.1查田补栽

出苗前检查发芽情况,如发现粉种、烂芽,要做好补种准备;出苗后如缺苗,要用预备苗或田间多余苗及时坐水补栽。3~4片叶时,要将弱苗、病苗、小苗去掉,一次等距定苗。

5.2播后苗前化学除草

土壤墒情较好的地块可选用播后苗前除草。防除禾本科杂草可选用50%乙草胺2250~3000mL/hm2或90%禾耐斯1500~1800mL/hm2或72%异丙草胺(72%都尔乳油、50%乐丰宝)2250~3750mL/hm2或75%百农思120~150g/hm2;防除阔叶杂草可选用50%甲草嗪900~1050g/hm2或75%宝收干悬乳剂15.0~22.5g/hm2;对于禾本科和阔叶杂草混生地块可选用72%都尔1500~1950mL/hm2加50%甲草嗪375~450g/hm2或50%安威乳油3750~4500mL/hm2或75%百农思120~150g/hm2加50%乙草胺1950mL/hm2。在玉米播后3~5d杂草未出土时对水375~600kg/hm2喷布土壤表面。

5.3苗后除草

在玉米3~5叶时、杂草2~4叶时,用4%玉农乐悬乳剂1050~1500mL/hm2对水450~750kg/hm2茎叶喷雾。

5.4配方施肥

玉米植株高大,生物产量高,因而需肥量多,在施肥时应遵循因地施肥,前重后轻的原则,做到农肥与化肥、氮肥与磷肥、大量元素与微量元素、底肥与追肥相结合的原则。施含有机质8%以上农肥30~45m3/hm2,结合整地撒施或条施夹肥。施45%玉米配方肥600kg/hm2,追施尿素225kg/hm2,或施P2O5 75~105kg/hm2、K2O 60~75kg/hm2作种肥;施纯N 105~150kg/hm2,其中30%作种肥,70%在玉米7~9叶时追肥,追肥部位为玉米小行距中间,深度10~15cm。

5.5放秋垄

8月上、中旬,放秋垄拿大草1~2次。

6.适时收获

完熟后期收获。

【参考文献】

[1]陈自新,韩成新,沙凤杰.玉米密植通透栽培技术研究[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9,(5):47-49.

[2]石秀华.黑龙江省玉米密植通透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7,(20):113.

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及管理措施 篇7

一、精细整地提早春播

使用中小型农机具, 通过秋季灭茬旋耕和苗期的垄沟深松技术, 促进春季地温升高, 提高土壤保墒、保肥能力。整地以抗旱保墒为前提, 墒情不好的地块尽可能做到少动土或不动土;对冬季降雨雪较多, 土壤墒情好的地块, 要及时整地保墒;对秋翻深松起垄的地块, 早春要及时镇压保墒, 适当进行深耕深松, 打破犁底层, 蓄住自然降水, 随打垄随镇压, 以减少水分蒸发, 防止跑风漏墒。

提早抢播, 一般裸地玉米在4月15日左右破垄播种, 覆膜栽培在4月5日播种, 4月25日前玉米全部播完, 充分利用返浆水, 一次播种保全苗。保苗率与播种质量密切相关。据调查同等墒情、同期播种、同样镇压, 深度不足3厘米的, 出苗率仅达20%左右, 播深3~5厘米的, 出苗率70%~80%。因此, 玉米在墒情差的条件下播深要达到5厘米, 并要很好的镇压。墒情好的条件下, 播深要达到3厘米。

二、选择优良抗逆品种

优良的品种是保证农业丰收的基础。选择苗期耐低温, 种子拱土能力强, 幼苗生产快、健壮, 较抗旱的角质型中熟玉米品种。苗期耐低温, 早发性好的品种, 适应能力强, 能充分利用前期的光照条件。角质型的玉米品种大都籽粒灌浆和脱落快。这样就能够避开辽西花期的干旱、高温, 避免花粉因高温死亡造成的不能结实, 在秋季又能躲避和减轻低温早霜的影响。一般情况下, 在中下等肥力, 尤其沙性土壤的地块应种植稀植或半耐密中熟耐旱品种, 在肥力较高, 有灌水条件的地块, 可以适当种植耐密、半耐密中熟或中晚熟高产品种。

三、创新栽培理念充分合理密植

通过近几年对玉米不同栽培形式的产量调查, 覆膜栽培, 大垄双行, 比空栽培, 间作栽培比清种增产20%~50%, 并有利于充分发挥玉米高光效性能, 提高叶面积指数, 增加光合产物, 提高产量。近几年清种玉米斑病、茎腐病、玉米蚜虫、红蜘蛛等明显加重, 空秆、秃顶、缺粒都对产量影响很大, 因此, 逐年缩小清种面积, 推广以下几种栽培方式。

覆膜栽培。经过多年试验, 覆膜栽培都比不覆膜的增产。覆膜栽培可以选择比当地裸地栽培长7~10天的品种, 覆膜的高产效应是由品种、合理密植、科学施肥综合作用的结果。

大垄双行和比空种植。这两种栽培方式仅区别于大垄双行, 把原来的二垄植株缩小行距 (40厘米) 增加大垄之间的距离 (60厘米) 。比空种植是种2垄空1垄。这两种栽培方式和清种比较, 光合强度要高。

玉米、小麦间种。选择肥力较好的低洼地或有水浇条件的地块, 这是高产栽培的一种模式。如果主要作物以小麦为主, 就以2:2的栽培方式, 即种2垄玉米另2垄种8行小麦;如果主要作物以玉米为主, 就以2:1的栽培方式, 即种2垄玉米, 另1垄种4行小麦。小麦收获后就形成了2比空的玉米栽培形式。玉米间种的占地不是固定的2:2或2:1, 可以相互挤占, 春借秋还。

玉米的栽培密度与产量密切相关, 要针对不同类型的品种和栽培方式, 确定相应的栽培密度。一般在中等肥力的地块清种栽培, 紧凑型品种4000~4500株/亩, 平展型的3000~3500株/亩。

四、不同生长时期的田间管理

苗期管理。 (1) 化学除草。播后苗前除草:用锈去津类胶悬剂和乙草胺乳油混合, 对水后对着地面倒步行走、均匀喷雾, 进行土壤封闭。土壤墒情不足时, 要适当加大喷药用水量。 (2) 查田补苗以保证足够的田间密度, 间苗要趁小, 定苗要趁早, 三叶期间苗, 五叶期定苗。 (3) 铲趟的目的是控土壤水分, 幼苗期小犁趟地可起到两个作用, 一是犁起的地可封严苗眼, 利于扎根。二是松土造成地表与根部水分的连通管道断裂, 可防水分蒸发造成枯苗现象。 (4) 施苗肥。在五叶期, 每亩施尿素10~15千克, 硫酸钾5~7千克, 沿幼苗一侧 (距幼苗15~20厘米) 开沟 (深10~15厘米) 均匀条施。若土壤墒情不足, 施肥后及时浇水。

穗期管理。 (1) 追施穗肥。穗肥有利于雌穗小花分化, 增加穗粒数。穗肥在玉米大喇叭口期 (株高1米左右, 11~12片展开叶) 施入, 将总氮量的60% (尿素20~25千克) 沿植株一侧进行条施或穴施。为了提高肥效, 要将化肥施入到10厘米土中, 并注意施肥后浇水。 (2) 合理灌溉。拔节后, 玉米进入生长旺盛阶段, 对水分的需求量增加, 尤其是大喇叭口期发生干旱 (俗称“卡脖旱”) , 将影响玉米抽雄和小花分化;抽穗开花期玉米需水量最多, 此期干旱将影响玉米散粉, 甚至造成雌雄花期不遇, 降低结实率, 因此, 在大喇叭口到抽雄后25天这一段时间, 植株耐涝怕旱, 发生旱情, 要及时灌溉。

花粒期管理。 (1) 追施粒肥。在高产创建示范区, 追施花粒肥可有效防治灌浆后期叶片早衰, 促进籽粒灌浆, 提高千粒重, 对于提高产量具有重要意义。一般每亩可追施尿素10~15千克, 追肥应开沟施用或结合灌溉进行追施。 (2) 适时灌水。进入8月份以后, 辽宁省降雨逐渐减少, 易造成玉米缺水干旱, 后期干旱对产量影响很大, 有“前旱不算旱, 后旱减一半”之说, 后期缺水还易导致玉米衰老较快, 对产量影响很大, 因此在土壤干旱时要及时灌水, 延缓植株早衰, 提高灌浆强度, 增加粒重。

五、病虫害防治

玉米抽雄前后易发生蚜虫危害的地区, 对抗蚜性差的品种要及时防治, 可用50%辟蚜雾每亩8~10克或10%呲虫啉每亩10~15克对水45千克喷雾防治。

玉米花粒期的病虫害要重点防治玉米大斑病和玉米螟。在玉米抽雄前后, 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药防治玉米大斑病。有条件的地方可在花粒期采用释放赤眼蜂等生物防治方法来防治花粒期玉米螟的危害。

六、适时收获

玉米的种植技术与栽培 篇8

1 玉米种植技术发展的意义

玉米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泛的粮食作物之一, 种植面积仅次于小麦和水稻而居第三位。种植范围从北纬58° (加拿大和俄罗斯) 至南纬40° (南美) 。世界上整年每个月都有玉米成熟。玉米是美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 产量约占世界产量的一半, 其中约2/5供外销。中国年产玉米占世界第二位, 其次是巴西、墨西哥、阿根廷。

玉米深加工产品可广泛用于食品、饮料、医药、生物能源、造纸、化工、卷烟、采矿、石油钻井以及环保等20多个行业, 发展玉米深加工, 对提高农业效益、促进农民增收,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玉米的栽培事项

根据玉米需水规律, 科学掌握三次浇水。一是出苗水, 机播玉米后, 应立即浇出苗水, 以促苗早出早发。攻穗水在7月中下旬玉米大喇叭口期进行;三是攻粒水要在8月中旬抽雄扬花期进行。浇水与追肥要协调安排。

及时搞好化除、化控。一是及时喷施除草剂, 要在浇出苗水后, 趁墒喷施除草剂, 每亩用水量要达到30~40公斤, 以确保除草剂药效的正常发挥。二是在玉米7~10片展开叶时及时喷施“金得乐”或“达尔丰”等生化试剂, 亩用30~35克 (一袋) 兑水15公斤喷施, 具有明显的降杆、抗倒作用。

搞好玉米隔行抽雄。多年经验证明, 在玉米开花授粉前, 搞好人工隔行去雄。既改善玉米田间通风透光条件, 又使养分迅速往果穗转化, 对提高玉米产量具有明显作用。

综合防治病虫害。坚持做到三点: (1) 苗期及时喷施杀虫剂, 除治灰飞虱等传毒害虫, 防治“坐坡”病。 (2) 拔节至大喇叭口期及时除治钻心虫、粘虫、棉铃虫等害虫。 (3) 抽雄至灌浆期及时喷施杀虫、杀菌剂, 除治玉米蚜虫、钻心虫、玉米褐斑病、大小斑病等害虫。也可以采用剪花丝、抹药泥等方法进行防治。

坚持完熟收获, 确保籽粒饱满。在籽粒乳线消失、基部出现黑色层、达到完全成熟时再收获 (时间掌握在9月底) , 以免收获过早, 降低粒重, 影响产量潜力的发挥, 确保玉米实现高产、优质、高效。

在玉米的种植过程中每一环节都是必不可少的, 可谓是环环相扣。如果每一环节我们都注意到了, 那么在整个的种植的过程中就不会出现重大的灾害。通过上文的介绍我们也看到了, 都是十分简单的, 但是怎样的更好连接在一起很关键。还有一些相关的问题要加以注意, 这样我们的农业生产就会更加的顺畅。

3 提高技术人员专业素质

如今的农业在不断的改变, 摆脱了以往靠天吃饭的现状, 通过天气预报, 气候的特性进行有效地利用, 不断地提升种植方面的质量。对于这些方面就要求我们有足够的相关的知识, 才能很好的完成任务。在于如今的农业技术人员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出现年龄两极分化, 对于中间年龄段断层现象十分的严重;由于待遇原因, 出现人才流失;对于技术跟不上更新的速度, 大大的阻碍了农业的发展进程。面对于这些方面问题我们要不断的加大技术方面的投入, 尤其在人员这方面培训的投入要加大, 及时的与世界的先进技术进行交流, 这样就可以大大的提升我们的专业性。

农业人员专业素质在我们农业前行的道路上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如果我们人员的技术水平跟得上发展的需求, 那么就会大大的提升我们农业生产力的水平, 21世纪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时代, 一切的发展先决条件就是科学技术为后盾, 在我们农业生产也是如此, 看看如今的产量与十年前进行比较就可以说明一切, 现阶段我们仍然处于发展的阶段, 我们应该大力的培养员工的专业水平, 提高生产力, 不断地进行突破, 最终达到预期的目标。

4 政府相关部门加强扶持力度

在我国的现阶段农业发展, 有很大的问题, 一旦有先进的技术投入到使用的过程中后就会出现观望的态度。这样对于种植技术的推广十分的不利, 政府相关的部门出面, 加大奖励的措施, 这样能够使人们的心里多了一份安全感, 人们更加容易接受。

在我们农业生产中的新技术, 新产品的投入存在着一定的风险, 风险是不可避免的, 这样就大大的阻碍了农业的发展。此外, 还有资金方面也是一个问题, 很多的情况需要大量的先期资金的投入, 很多的农民都很难承受得起这方面的投入, 这时就需要我们的政府出台扶持的优惠政策, 与此同时还要在我们生产的过程中奖励先进的个人, 这样就能够使人们感觉到自身的存在的价值。

政府在先进技术的投入方面, 一定要加大力度, 从科研入手, 提升技术水平。适当的时候可以进行一些考察的项目, 这样增长阅历, 对于我们进行改革创新是非常有必要的。

结束语

农业的发展是一个国家的立足之本, 一个国家想要长治久安, 就要必须很好的解决好吃饭的问题。我国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但是我国是多山的国家, 我国又是养育了13亿人口的大国, 在农业方面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我们尝试这各种的方法摆脱如今的状况。目前, 最为有效的方法就是进行技术的改革, 通过在农业生产技术的变更来改变我们面临的严峻的资源问题, 政府也要从中间进行相应的配合和支持, 只有这样我们的农业才会更有发展的前景。今天提到的农业技术中的玉米地种植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我们在其中发现了很多有价值的发展的方向, 我相信我们沿着这一方向发展, 将来一定会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摘要:迈入了21世纪, 我国的经济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从工业、水利等方方面面都有很明显的体现。随着近代工业进程的不断地加快, 我国的耕地面积在不断的减小, 我国拥有世界最多的人口, 吃饭问题也就跳到了纸面上来。想要改变如今的现状最为主要的方向就是从技术的层面上进行问题的解决, 这样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提高产量, 来解决土地资源问题。在众多的农作物当中玉米是最为重要的一种, 在我国的广大区域都有种植, 今天主要针对玉米地种植技术与栽培技术进行详细的论述,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青贮玉米开发利用与栽培技术 篇9

关键词:青贮玉米,开发利用,栽培技术

对于以畜牧业为主的地区, 青贮玉米在畜牧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是其它饲草、饲料作物代替不了的。有了青贮玉米, 才能确保精饲料与粗饲料的来源;如果没有足够的饲料, 则无法实现畜牧业发展及农、牧业相结合, 发展农村经济的目的。因此, 青贮玉米的开发与利用, 在调整玉米品种结构和促进畜牧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1 青贮玉米的类型

青贮玉米按其植株类型, 可分为分枝和单秆 (不分枝) 两大类;按其用途可分为青贮专用和青贮、粮食兼用两种。分枝型玉米分蘖性强, 茎叶丛生, 单株光合体产量高, 并且往往是多穗玉米, 蛋白质含量增加, 可有效地提高青贮饲料的品质。单株型玉米基本无分蘖。一般植株高大, 叶片繁茂, 茎秆粗壮, 着生果穗1~2个, 其单位面积上绿色体的高额产量主要是通过提高单株重及适当增加种植密度来实现, 并通过水、肥协调, 适期收割等措施来增加单株果穗重量, 提高青贮品质。作为兼用型的玉米, 必须具有适宜的生育期和较高的子粒、茎叶产量及活秆成熟的性能, 以保证在果穗子粒达到完熟期进行收获时, 还能收获到保持青绿状态的茎叶以供青贮。

2 育贮玉米的特点

玉米的新鲜茎叶富含维生素, 是多汁的青饲料, 特别是在抽穗至乳熟期收获的鲜茎叶营养价值最高。其与一般饲料相比具有如下特点。

a.饲用品质好。

所含营养易于消化吸收, 青贮王米的茎杆绝大部分部是全株青贮, 茎秆经贮藏发酵后, 使粗老的茎秆软化。经微生物发酵, 便产生一定量的芳香族化合物, 只有酒香味, 柔软多汁, 可使奶牛食欲旺盛, 稳定牛奶产量。

b.玉米青贮作为奶牛、羊、兔等牲畜的全年常备饲料, 四季均可供应。

青贮饲料可调节饲料供应旺季与谈季的矛盾, 保证周年供应。

c.

青贮玉米饲料经青贮发酵后, 使其中所含病菌、虫卵被杀死, 可促迸牲畜健康。

d.生物产量高。

青贮玉米一般具有植株高大, 茎叶繁茂, 茎秆粗壮的特点, 与普通玉米相比, 具有较强的生长势, 所以生物产量较高。目前生产上推广的部分青贮玉米品种生物产量可达到60~120t/hm2, 较普通玉米提高15~45t/hm2[1]。

3 青贮玉米的市场开发前景

3.1 可为畜牧业发展提供有利保障

随着黑龙江省杜蒙县畜牧业的发展, 饲草、饲料资源短缺问题将成为制约畜牧业, 特别是节粮型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青贮玉米是反刍动物养殖业发展的主要粗饲料来源, 喂养试验结果表明, 青贮玉米在干物质摄入量、体重增加量、奶牛的产奶量等方面有优越于玉米的特性, 故青贮玉米在奶牛业的发展中的地位颇重, 可满足畜牧业发展对优质饲料的需求[2]。

3.2 以畜牧业产业为核心, 利于调整种植业结构

近年来,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在农业经济建设当中举足轻重, 根据杜蒙县畜牧业发展的需求, “畜牧强县”的目标宗旨, 发展青贮种植是畜牧业提质增效的良好途径。就杜蒙县而言, 种植青贮玉米2万余hm2, 占种植玉米面积的20%~25%, 相对全国青贮玉米种植面积占玉米种植总面积的15%~20%, 还高了5个百分点。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为了满足人民生活的质量需求, 养殖业需实现现代化、规模化的生产模式, 预计到2010年后, 饲用玉米比例约占玉米生产总量的75%~80%, 其总量预计要超过1.05亿t[3]。

3.3 青贮玉米在农业生产中经济效益显著

奶牛业作为杜蒙县发展的支柱型产业, 对该县经济的发展影响巨大。奶牛业的发展势头蒸蒸日上, 这就要求在提质、增效中做文章, 小规模的以粮食饲养为主的畜牧业已越来越不经济。青贮全身是宝, 充分利用了青贮的植株、叶, 新鲜青绿时收贮, 秸杆的绿色和叶片保存下来, 能够有效地保存秸秆中的大部分养分 (85%) , 粗蛋白质及胡萝卜素损失量也较小 (一般青饲料晒干后养分损失30%~40%, 维生素几乎全部消失) 。饲喂青贮玉米的奶牛比不喂青贮玉米的平均每日产奶可增加2.5~3.5kg, 一个泌乳期可增加产奶量0.85t左右, 最高可达1.2t;饲喂青贮玉米还可增强奶牛的免疫力, 降低发病率, 延长泌乳期。

4 青贮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4.1 选育良种

一般来说, 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 因地制宜地选择生物产量高、适应性强、抗病抗倒伏的品种, 选择成熟期适合当地的有效积温界限, 在霜前10d左右达到乳熟末期或蜡熟初期的品种。庆饲1号玉米适合在杜蒙县种植。

4.2 选地、整地及施肥

宜选择地势平坦、耕层深厚、质地疏松、通透性好、保水保肥能力较强、灌溉方便的地块种植。最好的茬口为豆茬、麦茬, 尽量避免连作。选好地块后结合整地, 施入底肥, 一般地块每公顷施入有机肥30t、磷酸二铵300kg、硫酸钾225kg、尿素225kg。

4.3 适时播种

青贮玉米播种时期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品种特点而定。地表5~10cm温度在6~12℃时适宜播种, 播种习性也需根据当地的习惯而定。播期过早或过晚, 在收获时都将影响青贮玉米的生物产量和质量。

4.4 合理密植

一是青贮玉米播种量, 庆饲1号一般手播时37.5~45.0kg/hm2, 机播时30.0~37.5kg/hm2;二是青贮玉米株距20~25cm;三是青贮玉米密度, 青贮玉米主要收获地上部分的绿色体, 所以要比粮食玉米的密度大。青贮玉米种植密度一般为公顷保苗6.0~7.5万株。

4.5 田间管理

一是及时查田补苗, 间苗定苗, 确保苗齐、苗全、苗壮。二是中耕除草, 及时铲、趟, 三铲三趟并及时消灭田间杂草。第1次铲趟在苗齐后开始, 杂草较多及土壤板结地块可安排铲前趟一犁, 以便及时松土灭草。第2次铲趟在6月中旬进行, 这时已有5~6片叶, 苗高20~30cm左右, 根节已生长两轮, 根的分枝还不多, 这时加深中耕有利于提高地温与接纳雨水, 增加土壤孔隙度, 促进微生物的活动与有机养料的分解, 并促进根系的发育。第3次铲趟于6月下旬至7月初进行, 这时玉米已开始拔节。根系已伸入行间, 这时趟地不宜过深, 以免伤根。三是及时灌溉, 庆饲1号由于植株繁茂、高大, 所以田间需水量要比普通玉米大。若想获得理想的生物产量, 田间一定不能旱。四是追施氮肥, 在生育期应追施氮肥3次, 第1次在玉米大喇叭口期, 每公顷追施尿素225kg、磷酸二铵150kg;第2次追肥在大喇叭口末期至抽雄前, 公顷追施尿素150kg;第3次追肥是最为关键的一次, 在玉米灌浆初期 (即花丝萎蔫后) , 公顷追施尿素75kg。

5 青贮玉米的收获

众多的研究结果表明, 玉米绿色体的鲜重以子粒乳熟期为最重, 而就单位面积所出产的饲料而言, 则以蜡熟期为最高, 因此一般认为玉米乳熟末期 (抽雄后18~20d) 为专用青贮玉米的最佳收获期。此时植株鲜重已开始下降, 但没有急剧地下降, 而子粒已开始蜡熟但没有变硬, 绿叶数没有明显减少, 植株含水量正适宜于青贮发酵。

6 青贮王米的贮存

玉米的青贮是将玉米植株绿色体收割切碎后密封贮藏, 在适当的温度、水分、糖分及厌氧条件下, 通过乳酸发酵调制饲料的方法。青贮玉米入窖前, 必须进行切碎, 以切得细、短 (长度2cm左右) 为佳, 否则装填时不易压实, 极易造成好气性腐败菌的繁殖而降低青贮质量。入窖装填时必须进行压实, 才能及时排出原料空隙间存在的空气, 迅速形成有利于乳酸菌繁殖的厌氧环境, 否则将会造成青贮料的霉烂。玉米入窖密封后40d左右便能完成发酵过程, 如需饲喂即可开窖。由外向内一层一层地切取, 不可掏洞取料。

参考文献

[1]张劲柏, 李仁昆, 高飞, 等.青贮玉米的发展现状及潜力[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2 (专辑) :30-31.

[2]李洪亮, 李洪冰.青贮玉米开发利用前景及高产栽培技术[J].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7 (2) :30-32.

早熟玉米与大豆间套栽培技术 篇10

1 地块选择

地块宜选择地势较为平坦、土壤肥力一致、土层较厚的梯田沟坝、旱川地, 前茬一般以马铃薯、米谷、玉米等茬口为佳。

2 施肥整地与起垄覆膜

(1) 深翻整地施肥, 主要做好秋季深翻、机耕, 要求耕深20~25 cm, 以利于土壤熟化、保墒以及冻死部分害虫。春季整地做到随翻地、随耙平、随整地, 切实耙透、耙实、耙平, 达到上松下实, 避免跑墒。结合耕翻整地施足基肥, 一般施农家肥75 t/hm2、碳酸氢铵750 kg/hm2、腐殖酸钾胺750 kg/hm2、过磷酸钙750 kg/hm2。

(2) 起垄覆膜。采用2行玉米与6行大豆 (2∶6) 的带型间作, 玉米垄作覆膜, 选用宽80 cm的地膜, 垄间距3 m, 起垄要求垄面平整, 垄面宽60 cm, 垄高10 cm, 种2行玉米, 3月25日前覆膜, 起垄后选用50%乙草胺乳油45 kg/hm2, 对水9.0~10.5 t/hm2均匀喷雾, 然后覆盖地膜。大豆平作, 每带6行, 行距50 cm;玉米与大豆的行距25 cm。

3 选用良种

玉米要选早熟性、抗逆性强, 而且可口性好的良种, 子长县有中糯一号、中糯二号、甜糯玉米2号等, 试验发现, 甜糯玉米2号的早熟性、抗逆性强、适口性好。

大豆选用丰产性好、高产稳产、抗逆性强的良种, 通过试验可选用东豆-339, 其抗逆性强、产量稳定。

4 适时播种, 合理密植

(1) 早播玉米播期为4月1日, 在垄上打孔播种, 选用打孔播种器打孔, 将土提出, 孔内点种, 覆盖提出的土, 以此类推。这样播种地膜破坏较少, 地膜表面干净, 且播种深度一致, 出苗整齐均匀。玉米行距40 cm, 株距25 cm, 留苗2.1万株/hm2。

(2) 大豆播期为5月10日, 条播, 播种后用50%乙草胺乳油45 kg/hm2, 对水9.0~10.5 t/hm2均匀喷雾。大豆行距50cm, 株距25 cm, 采用双株留苗, 留苗12.75万株/hm2。

5 田间管理

玉米要做好及时放苗, 3~4叶时间苗, 拔除弱苗和病苗, 5~6叶及时定苗, 每穴留1株。及时中耕除草培土, 遇干旱时及时灌水, 才能确保玉米高产。在早播玉米开始拔节时, 追尿素150 kg/hm2, 在大豆开花初期追尿素225 kg/hm2。及时中耕除草, 防止发生草荒, 影响大豆的产量。

6 病虫害防治

早熟玉米以鲜食为主, 玉米螟的发生直接影响其食用性, 进而影响产值。因此, 在早播玉米开花抽雄期前应及时防治玉米螟。防治时要选用高效无残留的农药, 以生物农药为主, 可选用5%阿维菌素1 500倍液喷雾, 或Bt乳剂制成颗粒剂撒施在玉米心叶中防治3龄幼虫;用吡虫啉2 500倍液喷雾2~3次防治蚜虫。在大豆开花初期, 用5%阿维菌素1 500倍液、5%甲氨基阿维菌素2 000倍液喷雾防治大豆食心虫、豆荚螟;选用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防治灰霉病, 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防治大豆灰斑病、炭阻病;在大豆生长中期, 除了做好以上病虫防治外, 要加强霜霉病的防治, 霜霉病用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300~400倍液, 或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在播种前做好种子处理, 晾晒、选种, 可用50%种衣剂拌种, 为了防治地下害虫和土壤病菌, 可用50%辛硫磷乳油, 或3%甲拌磷颗粒拌成毒土防治地下害虫, 可用50%多菌灵粉剂防治土壤病菌。

7 适时收获

早播甜糯玉米以鲜食为主, 要适时采收, 才能提高其产值, 达到增效。大豆成熟后及时收获, 防止落荚、落粒现象, 保证增产增收。

参考文献

[1]陈永欣, 翟广谦.甜糯玉米采收与保鲜技术研究[J].华北农学报, 2001, 16 (4) :67-91.

[2]孙凤, 于占国, 张凤.玉米大垄双行栽培技术及其应用效果[J].现代农业科技, 2008 (14) :190.

[3]董立, 艾宏伟.大豆高产栽培技术[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 (26) :151.

玉米栽培与管理技术 篇11

关键词 玉米;红薯;套种;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3;S531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30.026

红薯,也称为山芋、甘薯、番薯、地瓜等,宁洱县将红薯称为黄心山药。其具有香甜细腻、风味独特的口感,营养保健价值也较高,因此受到全国各地消费者的喜爱,现在红薯已成为当地农业生产发展的特色农产品之一[1]。但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由于杂交水稻的大面积推广种植,粮食需求得到大量满足,原本作为主粮的红薯也只能成为饲料,慢慢被人们忽略,产量下滑,种植面积越来越少。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越来越追求生态、保健和营养,而宁洱县红薯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可溶性糖、淀粉、胡萝卜素及其他微量元素,具有很高的食用与药用价值。近年来,宁洱县委、县政府特别加大了对黄心红薯的扶持力度,在2008年成立了民政村红薯种植专业合作社,2009年专业合作社注册了“普世宁黄心红薯”商标,并制作包装,打造品牌效应。

同心镇位于宁洱县城南部,是一个汉族、彝族、哈尼族、傣族等多名族杂居的山区半山区镇,全镇共有国土面积345.4 km2,耕地面积2145.6 hm2,年平均气温20℃,全年降雨量1400~1700 mm,全乡有10个村,是连接普洱市和宁洱县的重要枢纽。2016年,同心镇农业服务中心在锅底塘村开展玉米、红薯间套种13.3 hm2的示范样板高产创建工作,辐射带动面积140 hm2,并且在样板地的玉米平均产量达到535 kg/667 m2,红薯达到420 kg/667 m2,

且红薯藤也是一种很好的猪饲料,可见套种的两种作物的产量和效益得到了当地农民的高度认可[2]。大力发展玉米套种红薯,不但能稳定粮食产量,还是农民增收致富的新路径,笔者结合同心镇的地理优势,根据红薯的生物特性,提出大力推广玉米套种红薯产业的发展思路,作为当地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农业经济起着重要作用。

1 玉米与红薯套种的技术应用

套种是对两种不同作物的生长空间与生产期的充分利用,通常采用矮小作业与高大作物套种,在控制病虫害的基础上,满足生物多样性,且不影响各自的生长,利用两种高矮不同的作物生长空间的优势,使复种指数得到提高,最终使产量与产值得到提升[3]。玉米利用二氧化碳合成淀粉的能力很强,对光合产物积累能力也较强,因此增产优势非常明显;红薯属于块茎蔓生作物,红薯与玉米套种,能够充分利用阳光和空间,使红薯和玉米的有效生长期拉长,从而促使两种农作物都能够得到高产。对玉米与红薯进行套种,田间的透气、透光性得到有效改善,病虫害的发生率也降低,玉米产量大幅提升。由于红薯的块茎生长于地下,在红薯收获后,能够有效地疏松土壤,确保土壤结构良好,改善了农业耕作环境。在一些土地资源相对紧张的地方,采用玉米套种红薯的模式,提高了土地的复种指数,土地单位面积产量提高,有效实现了农民增收的目的,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自宁洱县同心镇专业合作社引进玉米套种红薯栽培技术,全镇设多个中心示范区,带动了玉米套种红薯产业的发展,且试验推广获得较大成功,增产效果明显。经过多年的摸索,玉米套种红薯的栽培方法为宁洱县红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2 玉米套种红薯栽培管理技术要点

2.1 品种选择

宁洱县玉米种植所选品种以杂交玉米为主,如会单4号、红单6号、云端21、云端47等。红薯品种选择方面,以当地推广种植的黄心山药为主,选择质量好、无退化、无混杂、无病害、健康的种薯或蔓作为种源。

2.2 玉米播种及密植

玉米播种适宜选择清明至谷雨节气,为最佳播种节令。采用单行或宽窄行播种,规格为株距30 cm、小行距40 cm、大行距80 cm;如果采用单行种植,则株距27 cm、

行距70 cm,种植玉米密度为5.2~5.4万株/hm2,在玉米根部小垄上套种玉米。

2.3 红薯育苗

红薯育苗有两种途径。一是老蔓育苗,第一,选肥沃、输送、向阳的土地作为育苗地。第二,每年10月份上中旬选择茎蔓,茎蔓要保证健康,剪成30~35 cm小段,用50%多菌灵8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浸泡

7~8 min,打穴育苗,在穴内0.2 kg腐熟农家肥,行距45 cm、

株距35 cm,每穴放置1~2蔓。第三,次年2月中下旬,剪去离地面20~25 cm的老蔓,清除杂草,进行施肥管理,等待移栽。二是种树育苗,第一,准备苗床。选择管理方便、向阳背风,且前茬未种植过薯类的地块,苗床通常宽度1.2 m,长度不超过6 m,在苗床四周开挖40 cm

深沟,便于排水。第二,种薯选择。选择皮色鲜明、无病虫害、生活力强且具有品种特色的种薯[4],单果重量在150~250 g。第三,排好种薯。将选好的种薯用50%多菌灵8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浸泡10 min,待晾干后排种,期间大种薯与小种薯应分开,将大种薯布置在苗床中部排深,小种薯布置与四周排浅,保证上不齐平,确保覆土厚度一致,这样出苗才能整齐。排种完成后,将薯间的孔隙用细腐殖土填满,再覆盖1~2 cm的细碎营养土,最后浇足量水。第四,二次育苗。在苗长到15~20 cm时,将小苗移植到菜园二次育苗,移苗的方法与规格与老蔓育苗管理方法相同。

2.4 套種红薯

红薯套种应选择在每年5月下旬-7月上旬期间完成全部套种,在玉米抽穗末期,也就是当地温达到10℃以上时,及时剪藤蔓移栽。在玉米收获后,要将玉米秸秆及时清理出来,并加强中耕管理。

2.5 科学管理

红薯幼苗移植3~5 d时,应查苗补苗,避免缺株断垄情况出现;移植15 d左右第一次中耕,并追肥。对于长势情况较高、水肥条件好的田块,可对薯苗摘顶,促进幼苗基部的分枝,从而使红薯多结果实;中期管理进行中耕即可,目的是减少水分的蒸发;后期管理中,根据薯苗的长势情况酌情根外追肥,避免薯苗出现早衰情况。如果在红薯生长的中后期,阴雨天气较多,地上茎叶就会出现旺长情况,可采取提蔓方法,使茎节上发出的不定根人为拉断,控制地上茎叶的生长,有利于根块的生长。

2.6 合理施肥

尽管红薯种植中需要的肥料较多,但是其耐贫瘠的能力较强,如果要高产,则钾肥的需求量极大。因此,在施肥技术的应用中,以红薯需肥为主,无需考虑玉米需肥情况,有机肥要加大施加量,按照15~30 t/hm2有机肥施加;配合氮、磷、钾肥,尤其钾肥要重施。一般情况下,尿素施加195~330 kg/hm2、钙镁磷肥施加315~750 kg/hm2、钾肥施加150~270 kg/hm2[5]。肥力高的土壤按最低限用量施加,肥力低的土壤按最高限用量施加。施加的60%的肥料作为基肥,追肥40%;追肥在中后期主要依据薯苗生长情况施加裂缝肥,后期以磷酸二氢钾喷施为主。在移植幼苗15 d左右施苗肥,通常采用尿素45~75 kg对水施肥,在植株基部浇肥,具有保苗、抗旱的作用;在雨水丰沛、薯苗长势比较好时,浇肥要离薯苗稍远,避免薯苗大量发出细根。

2.7 病虫害防治

红薯主要病害有疫病、根腐病、黑斑病、茎黑病等;虫害主要有地老虎、蚜虫、甘薯小象甲等。防治红薯病虫害中,应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种植地块要合理轮作,选择优质种薯及品种进行消毒杀菌。农药的选择以安全低毒农药为主,病害用药主要有甲霜灵、菌黑净、托布津、瑞毒霉、多菌灵等;虫害主要用地虫灵、抗蚜威等药物。

2.8 适时收获

与红薯相比,玉米成熟的季节更早,在玉米成熟后,要及时收获;而红薯成熟的季节相对较晚,如果过早收获,则红薯的产量会受到影响,而如果过晚收获,则红薯的耐储性会大大降低,所以要选择合适的收获时间,通常在移栽120 d左右即可收获。在红薯茎蔓停止生长后,按照市场需求及经济效益进行收获。在收获时,要选择晴天开挖,且轻拿轻放,防止红薯表皮受损,否则一方面会影响其外观,另一方面其储藏也会受到影响。红薯收获后,能及时出售的可出售,如果不能及时出售,则要选择通风条件好的地窖储藏,地窖内要用细土或沙子垫层,在储藏期间,要定时检查地窖内的湿度、温度,避免出现腐烂情况。

3 结语

宁洱县同心镇发展玉米套种红薯的种植思路,有效地提高了玉米与红薯的产量和质量,农产品增收效果明显,实现了农民的增收目标。在玉米套种红薯种植中,需要注意的是,要严格按照栽培管理技术实施,在种植时间、育苗、水肥管理等方面都要按照科学的方法进行,才能实现玉米与红薯种植的产能。

参考文献

[1]郭凤霞.早春地膜马铃薯套种玉米栽培管理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16,22(1):24-25.

[2]屈金涛.玉米套种红薯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6,12(17):57,62.

[3]陈杰,董志刚.玉米宽窄行交替休闲套种红薯栽培技术应用分析[J].现代农业,2013(8):49.

[4]张玉宏,刘云梅,彭泽宏.红薯套种玉米栽培技术[J].中国农业信息,2013(10S):58.

[5]謝凯,翁伯琦.玉米与旱地作物间作套种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14(6):26-32.

玉米栽培技术的不足与对策 篇12

1 玉米栽培技术现状

随着玉米规模化栽培, 玉米栽培技术常会出现一些问题, 这些问题的出现常导致产量的降低, 影响种植效益。汇总导致问题出现的技术原因, 一方面是由于生产人员疏忽, 田间管理不到位;另一方面是受各地方的自然条件的限制和影响。因此在实施的过程中, 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耕地条件、区位因素等做出因地制宜的调整, 同时对玉米技术中常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做出预防与处治, 不断改进玉米栽培技术。

2 玉米栽培技术的不足

2.1 品种抗病虫害能力差

玉米产量的提升, 与其品质好坏有着很大的关系。玉米生长期, 对环境要求高, 需要更充足的水分和光照。可以说, 气候条件约优越, 产量也会越高。但是, 这些年多变的气候, 给玉米产量的提升带来极大的阻力。同时, 我国的玉米品种不够优良, 抗病虫、抗自然灾害能力弱, 对玉米产量的提高有着巨大的阻碍作用, 改善玉米品种的品质显得尤为重要。

2.2 早期翻土不彻底

玉米生长形态长硕, 比普通农作物需要更多的养分, 而吸取养分则要靠玉米的根部, 所以一般玉米的根部都非常粗壮, 深入地底。在玉米种植前没有深入的翻耕, 玉米无法深入吸收土壤里的水分与养分, 在遇到恶劣天气时, 玉米植株就容易倒覆。

2.3 种植密度不合理

玉米栽培期间, 不能很好的根据地域特点, 选择栽培密度也是导致玉米栽培技术故障的常见问题。玉米生长过程中必然经过枝叶繁茂的过程, 跟其他粮食农作物相比, 玉米种植需要的空间就更难掌握, 农民不能判断合理的种植密度, 都是依靠经验来决定玉米种植密度。而种植密度又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

3 对策与建议

3.1 优选良种

进行玉米播种前, 必须要对选择的种子进行优选。根据地方农艺、气候环境等, 有针对性地选择最合适栽培的种子。有资料显示,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 不断涌现的新型杂交玉米种子, 具备了优良的栽培价值。选择的良种, 同时确保了枝叶收敛、抗病性能强等特点。及时在外界环境恶劣的环境下, 只要能够得到及时处理, 也能够存活下来。此外, 选择枝叶收敛的良种, 确保了在有效的耕种面积中, 减少了每株占有的耕种面积, 对于今后玉米规模化栽培来说, 将有效增加单位面积内的玉米产量, 耕种效果会更好。

3.2 细致耕播

优选良种之后, 接下来就是耕地和播种。为了确保玉米根系茁壮成长, 土壤深耕有着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一般情况下, 深耕土壤深度要在低下20cm之下。只要前期翻土工作做充分了, 后期玉米长势才能更加旺盛。播种天气状况尤为重要, 最适宜的气候条件进行播种, 将更有利于减少不利因素对种子成活率的影响。具体气温状况的选择, 要根据栽培地理环境区分对待。平原地区, 日均温高, 初春播种最好。丘陵山地, 日均温低, 不建议早播种。播种时间过早, 这样的地域环境很难达到玉米生长的基本温度要求, 遭受到低温侵袭的种子, 将很难茁壮成苗。播种日期确定之后, 就要整体考虑播种时的一致性。像是播种密度、深度等等, 都要考虑其中, 避免出苗不齐。总的来说, 玉米栽培技术中, 前期工作中的选种、耕地、播种, 都是优化播种技术的重要环节。只有这三方面准备充分, 经播种的玉米获得高产将得到基本的保障。

3.3 防治病虫害

玉米栽培技术中, 病虫害防治也是重点工作项目之一。统计病虫害发病率, 高发期一般集中在雨量充沛、排水不畅、气温较高的地区。任何不利因素, 像是湿润、潮湿、高温等等, 都将为病虫害滋生创造条件。在玉米生长的各发育阶段, 成苗阶段是最易受病虫害侵害时期。因为, 种子尚未破土时, 一旦遭受低温冻害, 更容易死亡。即使破土后, 玉米苗遇到不利的生长环境, 也容易遭受病虫害的威胁, 而影响出苗率。由此, 病虫害的治理工作, 必须要从苗期就要开始。玉米苗长成初期, 应及时控制玉米长势, 加强田间病虫害检测。待到雨量充盈, 田间积水过多时, 应及时做好排灌排涝工作。雨量稀少, 做好灌溉工作, 满足其生长发育基本需水量。对于病虫害的防治, 应该以预防为主, 树立防重于治的理念。有病虫害出现, 早期建议先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如果疫情得到蔓延, 无法有效遏制时, 可考虑使用化学防治。化学药剂的使用, 严格控制用量, 避免耐药性的产生。同时, 药剂的不节制使用, 在某种程度上将影响土壤地力, 由此建议谨慎使用。

4 结论

总之, 随着玉米规模化栽培, 玉米栽培技术常会出现一些问题, 这些问题的出现常导致产量的降低, 影响种植效益。品种抗病虫害能力差、早期翻土不彻底、种植密度不合理等问题, 都是玉米栽培技术中亟待解决的技术环节。针对这些问题, 优选良种、细致耕播、防治病虫害等, 落实好每一个环节, 都将达到提升产量, 增加养殖收益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孙丽惠, 陈长青, 李月明, 等.浅议我国玉米栽培增产技术研究进展[J].辽宁农业科学, 2011, (4) :64-66.

[2]王育海.分蘖型多穗青贮专用玉米栽培技术简介[J].青海农技推广, 2003, (2) :28-29.

上一篇:总有效率下一篇:避灾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