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效率(精选12篇)
总有效率 篇1
初三是学生升入高中之前最为重要的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的后期, 各科都已进入了紧张的复习状态.初中数学总复习是完成初中三年数学教学任务的最后一个环节, 是完善、深化所学内容的一个过程, 是向中考进军的关键环节.复习教学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为了做好初中毕业班的数学复习工作, 教师应总结经验, 根据本校或本班的实际情况, 找到切实可行的措施, 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圆满完成毕业班的数学复习任务.下面笔者简单谈谈提高初中数学总复习教学效率的有效策略.
一、吃透考试大纲, 把握试题的脉络和动向
每到复习阶段, 上级主管部门都会对中考的考试大纲、试题的脉络与动向作进一步的说明与介绍.这就要求各位数学教师要好好研究考试大纲的内容和注意事项.教师要加强自身的学习, 研究考试大纲, 吃透考试大纲, 钻研教材, 把握中考命题的发展趋势和动向, 制订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 做到有的放矢.
二、夯实基础, 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初中数学复习不是重新上课, 而是把学生三年来所学过的数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形成一个知识链, 从而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进行解题的能力.所以, 教师应选择好复习方法, 帮助学生夯实基础.笔者认为, 数学教学的整个过程是一种教师启发、引导到学生理解、接受的过程.所以在数学复习的过程中, 教师应坚持启发和引导为主.特别是在解题教学中, 教师应坚持将启发和讨论相结合, 充分发扬民主精神, 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 让学生自主探讨解题思路, 从而提高复习质量和复习效率.同时, 在复习教学中, 教师也可以借助多媒体、数学模型等辅助教学, 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三、优化课堂结构, 系统整理, 专题复习
在第一轮复习阶段, 教师必须强调课本的重要性, 要求学生熟记且灵活运用课本的基本概念、法则、公式和定理, 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结构, 形成知识体系.中考数学命题除了重视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外, 还十分重视对数学方法的考查, 如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和判别式等操作性较强的方法.
第二轮复习阶段是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进行的.在这个阶段中, 教师应适当增加复习的难度与深度, 抓住重点内容, 适当设计热点题型.这一阶段的时间相对集中, 教师可以对初中数学知识加以系统整理, 依据基础知识相互联系及相互转化的关系, 分块整理, 归类知识点, 提高复习效率.所以第二轮复习阶段要进行专题复习, 注重学生知识脉络的形成与分析问题的能力的提高.第二轮复习阶段要特别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施教之法, 贵在启导.”“导”就是引导、带领和指挥.如果把课堂教学比喻为一部交响乐, 那么, 教师就是这支乐队的指挥, 学生就是乐队的成员, 而引导和点拨则是教师手中的指挥棒.所以, “导”是一种艺术.教师要“导”出学生的热情, “导”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从而提高复习效率.
四、巧设问题,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与其说第一轮复习阶段是总复习的基础, 第二轮复习阶段是重点, 侧重双基训练, 那么第三轮复习阶段就是第一、二轮复习阶段的延伸和提高, 应侧重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和解题能力.所以, 教师要精心设计每一节复习课, 注意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总复习的内容多, 教师必须突出重点、抓住关键、解决疑难, 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在复习的后期, 大量的复习资料和模拟试题接踵而至, 如果教师不加以筛选, 大搞“题海战术”, 只能是事倍功半.教师要在大量的试题中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教师在精选综合题时, 要注意两个方面:第一, 选择习题要有规律性、目的性和典型性;第二, 习题要有启发性、灵活性和综合性.在复习时, 可采用以下形式进行: (1) 选择中等难度的试题, 避免过繁、过难和过偏的题目, 因为中考还是以中档题为主的; (2) 一题多解训练, 拓展学生的解题思路, 促使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 选择易错题进行专题训练, 促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
五、做好回归课本、查漏补缺、培优补差工作
因为中考还是以基础知识为主的, 中考数学试卷的难易度比例为7∶2∶1, 即七成为基础题, 两成为中等题, 一成为难题.所以在复习的后期, 要让学生重新回归课本, 重温课本的基础知识.而在查漏补缺方面, 教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 (1) 搜集大部分学生在学习中经常出错的题目, 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讲解; (2) 要求学生建立错题本, 摘录自己在学习中出错的题目, 并经常查看、反思, 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 (3) 复习前, 可以找优生、中等生、后进生进行一些摸底调查, 摸清各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于后进生, 教师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帮助他们打好基础;对于中等生, 做好培优工作, 关注他们的最近发展区, 设计一些难度稍大的题目, 让他们“跳一跳, 够得着”;对于优生, 让他们自主探究, 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六、调整学生的心态
中考是“六分知识, 三分心理, 一分幸运”.数学教师在备考工作中, 一定要特别注意学生的思想动态, 做好学生应试心理素质教育与辅导, 调整学生的心态.少批评、多鼓励;少埋怨、多理解;少挖苦, 多肯定.适当地给学生减轻思想负担, 让学生化压力为动力.考前的考试心理辅导是每一位教师必上的一课, 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排除杂念, 专心备考.这样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七、传授考试答题的方法与技巧
教师一定要求学生在做选择题时, 要大胆填写答案, 遇到不懂的题目, 可以凭自己的直觉选择.总之, 哪怕猜或懵也要答.因为每个答案都有25%的概率是正确的.答了就有可能是对的, 总比留空好.对待解答题, 要把好四个关: (1) 把好计算准确关; (2) 把好理解审题关, “宁可多审三分, 不抢答题一秒”; (3) 把好表达规范关; (4) 把好思维、书写同步关.同时, 学生在考试中, 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 要充分利用考试前5分钟的时间, 先大致审一下题目. (2) 区别对待各档题目.在做基础题时, 一定要小心谨慎, 切忌粗心大意, 不要看错问题.做到百分百拿下这类题的分数.做中等题时, 要静下心来, 放松心情, 不要紧张, 尽量保证拿分, 起码完成85%.做难题时, 不要轻易放弃, 要步步为营, 发散思维.中考大题是分步赋分的.许多学生一看是大题或难题, 就不敢做了.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其实大多数大题里都有好几个小问.很多小问题都是基础题, 学生可以轻松解决.因此, 学生要认真对待每一个小问题. (3) 考试结束前, 要好好检查再交卷.
总之, 总复习教学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 教师在总复习中不仅要注重知识与技能的传授, 指导学生学法, 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结构, 而且要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 发展学生的思维.教师的总复习工作要从本校、本班和本学科的实际情况出发, 在备好课的同时, 备好学生, 分层次展开复习工作, 因材施教, 及时解决学生在复习中出现的问题, 全面提高复习效率, 让学生在中考数学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总有效率 篇2
一、夯实基础,细化知识
高中的政治的复习的确需要构建知识网络体系,甚至是搭建立体化知识架构,但是这些系统化、理论化的整个模块知识离不开学生对基础知识点的基本理解和掌握。简而言之,即任何的知识网络结构的搭建都需要有着对基础知识全面、细致的把握作为支撑和保障。高中的政治学科中,牵涉到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哲学等方方面面的学科知识,而且其中更不乏有些艰涩、难懂、少见的知识点或概念,需要学生去透彻地理解,作为高考解题的依据。而在总复习阶段,学生要能够在每个知识点上花足够的时间用以琢磨、研究,为第二轮总复习阶段知识网络的建构打下坚实的基础。如在高中的政治《生产、劳动与经营》的单元复习中,有关于股票、债券和保险等多种投资方式的概念理解。作为尚未走进社会、真正和投资理财打交道的高中生而言,对于这些生僻概念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在进行第一轮复习的时候,我就深挖知识点,将其加以对比分析讲解,帮助学生扫清知识点、理解障碍,为后续的知识模块划分奠定基础。
二、提纲挈领,整理归纳
在将思想政治高考大纲范围内的所有知识点进行逐一细化讲解之后,一方面要求学生不可松懈,抓紧时间对各知识点进行深入、透彻的理解记忆;另一方面积极引导学生,帮助学生选取一种最为全面、细致的知识网络架构模式进行知识点的填充和联系。在高中的政治第二轮复习环节,我将课本的各个知识点进行逐一的细致研究,然后提纲挈领地引导学生按照科学、合理的划分方式制作知识体系完备、知识讲解透彻的知识框架图,并在复习的过程中,积极地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及时地充实、完善知识网络,便于学生的记忆和掌握。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充分发掘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尝试构建自我独特的知识结构,然后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完善,推进高考总复习的进程。如在高中的政治中,必修二模块是对经济生活知识的讲授,我就抓住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最基本的网络关系链条——“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将整本教材的知识点进行重新整合、归纳,然后再寻找其与经济生活四环节的联系节点,然后以此构建知识网络,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进行知识记忆和理解,提高高中的政治总复习的效率和质量。
三、精讲强化,巩固练习
在新课改的理念下,要求我们完全摒弃传统高考复习中的“题海战术”,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学生就不需要做题。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适当的习题练习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在习题数量相对减少的情况下,要求教师在题目的选择上“宜精不宜多”,而在这方面,历年高考真题的练习往往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在高考复习环节,以凭借精讲习题来巩固和强化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把握,让学生在练习实践的过程中发现知识遗漏点,查缺补漏,提高学习效率。在高中哲学模块中,往往存在“学生基本理解概念或定义,但是一遇到题目还是一无所知”的教学难题,这就说明学生对于知识的整体把握还是不够到位。这时,形象、具体的习题能够给学生带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外惊喜,教师在带领学生处理习题的时候,整理总结出一定的解题技巧,利用题目中出现的知识点引出其他相互联系的知识点,构建知识网络,培养学生全面的思维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高中的政治复习效率。总之,高中的政治的总复习需要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和教师的合理科学指导,确立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不能生搬硬套,因为每种方法都有其特性,并不存在所谓的高考复习“万能法”,需要教师不断创新、不断探索。
怎么提高高中政治成绩
1.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
有的同学感觉政治课比较枯燥,所以,对政治课缺乏学习的兴趣。其实,理论都是对具体问题的总结和升华,都存在着抽象、枯燥的问题。高中政治课有些内容比较生动有趣,有些内容的确比较枯燥。对政治课缺乏兴趣,其中重要原因是同学们的学习方法有问题、学习中受实用主义的影响以及现实生活中人们对政治学科的误解等。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一旦尝到了学习政治科的甜头,就能改变部分同学中存在的感觉政治课枯燥的问题。
2.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新课改的三维目标之一的能力目标,就是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掌握基本知识,进而提高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有谚语云“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人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够促使人的成长和发展,使人受益终身。要让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预习——听课——复习——作业,这几个环节是学习的法宝。
3.关注时事热点,学会理论联系实际
时代性是政治课的生命力,时事材料是学生理解教材理论的重要纽带,因此要注重教学生平时多关注时事,及时从报刊杂志、电视、网络上了解最新的时事信息,并动用课本上的知识分析纷繁复杂的时政知识,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使理论联系实际这一原则得到真正贯彻实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4.掌握解题方法,培养能力
在熟练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基础上,选择精品提醒进行训练。是培养、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教会学生在训练中要善于思考,勤于动手,摒弃不用脑依赖教师讲出答案或教材现成词句照搬照用的不良习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演练逐步让学生把握一些重要的解题方法和思路,把握归纳法、演绎法、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加以灵活应用,理清不同题型的解题思路和答题方法。
高中政治如何逆袭的方法
高中政治专心上课,积极思考
高三文科生应专心看(书,黑板,屏幕)、听(老师讲解和同学们发言)、积极参与(积极动脑,和老师形成零距离互动),还要考虑你预习时所确定的听课重点。看、听、参与等形式都必须动脑,这是衡量专心与否的重要标志。如果这点做不好,政治逆袭成功是不可能的事。
高中政治课后及时复习
之所以要文科生及时复习,是学习的反复性特征的要求;爱宾浩斯遗忘曲线的先快后慢规律也要求及时复习;及时复习还可以使知识的漏洞得到及时弥补,使对知识的理解得到升华,实现对知识的再认识,再提高,使思维的深刻性得以发展。
制定高中政治计划任务
在学习高中政治过程中,能制定一个合理有效的学习计划是学好思想政治的基本保证。如对每一天、每一周、每一月的什么时间看政治、看几遍、要掌握哪些内容、要解决什么问题等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目中有书,千万不能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尤其是要转变那种认为“政治学科只要考试之前突击看一看背一背就行了”的错误观念。另外,在学习高中政治当中同学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计划自行作出调整。
定期总结高中政治
英语总复习的有效策略 篇3
众所周知,《教学大纲》是教材的纲要,也是教学的依据。同样,中考命题理所当然地要体现、落实《教学大纲》规定的要求。因此, 在考前组织英语总复习时就要扣“纲”依“本”,有的放矢。所谓扣“纲”依“本”,有的放矢就是指以英语《教学大纲》为纲,以现有英语教材为本,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复习。首先,应反复多次地学习分析《教学大纲》,吃透其精神,并且将《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初中各学段的“四会”、“三会”知识点(大到语法体系,小到重点单词)编排成一个“知识结构表”,老师依据所编知识网络来制定总复习计划,学生也可以按图索骥;其次,应讨论研究近几年的中考英语试题,对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和自己所编“知识结构表”,列出所考查的知识点及其频率和未考查到的知识点,从中领会到中考命题的思路和意图,据此揣摩当年的中考命题走向,进而确定总复习的策略和着重点;再次,测试命题也要做到“纲举目张”。
二、专项训练,突出重点。
经过全面、系统、综合性地复习了一轮以后,发现学生大都在下列知识点上产生障碍:听力、动词时态、词类、句型、拼写、词义、阅读理解、作文等。鉴于此种情况,分知识点编写专项训练题,对症下药逐点突破。比如“动词时态”,《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只需掌握运用五种时态:即一般现在时、现在进行时、一般将来时、一般过去时和现在完成时,而学生对于这五种时态所包含的时间的理解不很清楚,因而导致将表示时间的词、短语或有关副词混淆使用,错误百出。针对此种症结,应将其立为专项,找出五种时态各自的特点、结构特征以及不同点,然后搜集编写专项训练题对学生进行训练。诸如以上所列各知识点存在的障碍,都应采取这种专项训练的方法来解决。我们认为在复习后期采用专项训练、重点突破的复习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三、建立信息反馈渠道,确保有效导控。
进入总复习阶段,教师就是“导演”,大到复习阶段安排, 小到每节授课内容,还有学生的学习状态,都需要教师导控。教师要做到导控自如,就必须及时掌握准确、可靠的信息,因为教师可以根据反馈来的信息了解到学生复习是否到位,效果怎样,以及状态如何。为确保导控自如,应建立如下反馈渠道,以获取各种信息:
1科代表渠道。将科代表训练成教师的替身,与学生保持密切联系,随时了解学生;
2“三结合”渠道。即定时与上层、中层和下层学生代表进行接触;
3课堂渠道。借助课堂提问和课堂练习来了解学生;
4作业、测试渠道。作业用来检查课堂效果,测试则用来检查阶段效果;
5生活渠道。与学生打成一片,和学生交朋友,关心、感化学生;
6家长渠道。利用电话与家长沟通,进而了解学生。最后把从各种渠道获取来的反馈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并及时反馈给学生,以帮助学生调整自我,以确保对复习的有效导控。
四、保基础,抓中档,争高分。
语文总复习的有效操作 篇4
一、整体规划, 分段切块, 抓住三个“三”。
初三学年既有新授课的任务, 又有全面复习的重头戏;既要应付会考, 又要对付中考, 没有一个好的计划是不行的。“凡事预则立”, 在进入初三时, 我们就制定好一个从宏观到微观的学年教学计划, 力求要点明, 措施实, 易操作。做到心中有纲, 手中有本, 目中有人, 胸中有法, 重视会考, 瞄准中考。教学时间分段, 教学内容切块, 初三全程复习分期实施。把新授课和全程复习结合起来, 把会考复习纳入中考全程复习之中, 让每段具体时间都有可操作的教学内容, 让每个知识点都有具体的教学操作时间。做到一年早知道, 知识不漏缺, 操作不重复, 不作无用功。讲究整体教学效益, 打复习总体战。
二、紧扣教材, 分散集中结合
第一轮复习, 改变传统的临考前突击复习的做法, 采用分散和集中相结合的方法, 分三个时段操作。
一是分散复习。教学第五册课文, 既是新授课, 又是复习课, 以新带旧, 以旧促新, 新旧结合, 新授为主, 兼顾复习, 同步推进, 互相渗透。
二是紧扣教材, 以文归类, 集中复习, 迎接会考, 兼顾中考。与会考接轨, 又是中考复习的组成部分。
三是以文为例, 教授第六册课文, 进一步完善教材的复习。本册五个单元文体选择很有代表性、概括性, 新授课不受会考制约, 授课方法特别, 新授与复习并重。实际上是高中语文教材复习的继续, 又是拓展新知的过程, 是课文学法指导和中考应试能力训练的实践操作, 是向第二轮复习过渡的特殊时段。
三、钻研《考试说明》, 抓点理线结网
着重抓以下几个环节:
1. 落实具体可行的操作方法, 提高复习质量。
一切从实际出发, 根据不同的知识点, 采用不同的复习方法, 不平均使用时间, 不拘泥于某种程式。如复习基础知识时, 采用挈线式、串珠式、辐射式、比较式、图表式等形式操作。复习重要作家作品及文学体裁时, 采用列表形式, 概括醒目, 重点突出。
2. 主次分明, 点面结合, 抓住重点, 掌握主动权。
如现代文复习, 着重训练掌握阅读方法和技巧, 培养学生准确地搜寻信息、辨析信息、筛选信息、改组信息、扩张信息的能力。突破科技说明文和有关文化生活的议论文、散文的训练, 补救目前现代文阅读教学与中考严重脱节的不足。
3. 变静态知识为动态知识。
第二轮复习仅仅满足知识的梳理是没有深度的, 在抓点理线结网过程中, 要把重点落实在知识运用的技能培养上, 兼顾课文的典型语段, 尤其要补充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活的语言训练题, 课内外知识结合, 尽可能从不同角度审视知识技能点, 把课堂能力训练有机渗透到课外, 由课内向课外过渡, 变静态为动态, 变知识为能力, 使知识由“死”变“活”。
四、查漏补缺, 重点突破
一是为强化综合训练期, 盯着中考, 突出热点, 狠抓难点。精选手中资料, 以“精”“新”“活”为原则, 进行综合模拟训练;以综合提高为目的, 采用以练为主、讲练结合的基本方法, 从训练中发现问题, 达到解决问题、深化复习的效果。这个阶段要重视解题思路的分析指导, 重视技能技巧的培养。
二是在模拟考试、立体考查的基础上, 进一步查漏补缺, 采用个别答疑和集体指导的方式, 解决遗留问题。作文作为独特的一大块, 训练始终贯穿于全程复习之中, 充分利用日记练笔、随堂习作和考试作文等形式, 分散训练各种文体。
还要对学生进行临场应试的技术性指导, 如做到能合理分配考试时间, 保证有40至50分钟的作文时间, 确保万无一失。
总有效率 篇5
胡汝银和张军二同志对“短缺的需求决定论”提出异议的文章①,启发和激励我再就公有制宏观经济理论中的一个基本问题即总供求关系问题,谈些自己的看法。一、关于效率和体制
在进一步分析有争议的问题之前,我认为应该先明确一下不存在争议的问题,以免再在大家相一致的地方做“无用功”。首先,在我们现行体制下存在大量无效率现象,经济增长和供给扩大因之受到“抑制”,这是没有争议的。在逻辑上与此相关的一个问题我认为也不存在争议,即:若假定总需求也就是名义国民收入是事先给定的(后面将讨论此假定),那么在所考察的经济时期内经济效率低下或进一步下降,没能生产出与名义收入或给定的总需求相符的产品,自然形成短缺或加剧短缺。其次,关于短缺问题最终应归因于经济体制,特别是基本经济体制,我认为在参加有关讨论的几位同志中,也不存在争议。在如何解释体制结构与短缺的关系上,虽有差别,但多数人都力图从一定的变量关系(无论是总需求还是总供给)入手,将各方面的制度规定,体现在各种变量关系的生成和决定当中,而不是直接从基本制度“跳到”短缺或通货膨胀。②
二、关于“总供给给定”假定与“经济潜在总供给”概念--体制改革与提高效率
胡文批评短缺的需求决定论,首先批评的是“总供给给定”这一假定。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说明这个假定意味着什么。1.短缺的需求决定论并不依赖于“总供给给定”假定需要提请读者注意的是,我们在《公有制宏观经济理论大纲》①(以下简称《大纲》)中,首先,指出了总供给本身也是一个变量,无论是“潜在总供给”还是“实际总供给”都是可变的;其次,特别强调了“潜在总供给”是依一定体制下效率水平的变化而变化的。从经验事实上看,在整个公有制经济的历史上,总供给水平是不断变化的,效率水平也是有所变化的,但短缺的趋势?quot;过热“的趋势却是经常存在的,甚至已被人称为这种经济的一种”常态“。正是基于这种事实,形成了这样的认识:无论总供给水平多高(任何一种”总供给给定“)、增长率多高(我们的增长率不可谓不高),也无论效率水平发生怎样的变化,总需求总会以更快的速度扩大,从而形成短缺或通货膨胀。因此必须从需求决定方面去寻找短缺的原因,而不是相反。既然短缺的根本原因在于一定体制下发生的总需求的膨胀,而与总供给水平高低没有本质联系,因此,为了理论分析上的方便,我们就可以先将总供给的.变动问题抽象掉(或者,象我们在《大纲》中所作的那? ??冉?痹谧芄└?涠?侍猓??ㄐ?时涠?侍饧右运得鳎?缓蟪橄蟮簦??员慵?蟹治鲎苄枨蟮木龆ê托纬晌侍狻S谑牵?谡庋?睦砺鄯椒ū尘跋拢?颐遣捎茫quot;给定潜在总供给”这样的假定。可见,并不象胡文所说那样,短缺的需求决定论只是由于采取了“总供给给定”这样的假定才推证出来的;而是为了更清晰地说明需求决定论,才引入了这一假定。放弃或放松这一假定,只是使问题分析起来复杂一些,却并不影响结论的成立。而事实上,当我们说明了短缺形成的基本原因之后,我们也放松了这一假定。比如,我们在《大纲》中阐述“过度增长不能消除短缺”和“过度增长加剧短缺”两个观点时,就指出了无论实际总供给提高得多快,总需求仍会膨胀得更快;本来是为了缓解短缺而扩大生产,结果却使短缺更加严重。1988年,我们的经济增长率高达11%,而通货膨胀率高达18.5%,创80年代纪录,在一定程度上便可说明这一问题。总之,短缺的需求决定论本质上并不依赖于“总供给给定”这一假定,而是依赖于对一定体制条件下总需求形成以及总需求与总供给之间关系的分析。为了抽象分析而作一些简化假定,理论工作者都清楚,这是必须的。2.“总供给给定”的“制度涵义”严格地说,我们在《大纲》中一直是假定“潜在总供? ??quot;;同时,我们还区分了”经济潜在总供给“和”技术潜在总供给“,当我们说”潜在总供给给定“时,指的就是”经济潜在总供给“。因此,我们的假定严格地应表述为:”假定经济潜在总供给为一定“。所谓”技术潜在总供给“,我们指的是,当一个经济能够按照客观规律,充分有效率②地利用现有的一切资源,包括劳动、资本、现存技术和创新能力,所能生产出的最大量的产出。但问题在于,由于体制的约束,会产生各种效率损失,迄今任何一个经济都不可能达到”充分地有效率“(只不过有的体制下效率水平高一些,有的体制下低一些),一个经济所能实现的潜在总供给,总是低于”技术潜在总供给“。我们就把这种受体制局限而实际所能达到的潜在总供给,称为
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总复习效率 篇6
初中数学总复习是完成初中三年数学教学任务之后的一个系统、完善、深化所学内容的关键环节。重视并认真完成这个阶段的教学任务,不仅有利于升学学生巩固、消化、归纳数学基础知识,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有利于就业学生的实际运用。同时是对学习基础较差学生达到查缺补漏,掌握教材内容的再学习。因此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实施总复习教学是初中数学教师的基本功之一。
一、紧扣大纲,精心编制复习计划
初中数学内容多而杂,其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分散覆盖在三年的教科书中,学生往往学了新的,忘了旧的。因此,必须依据大纲规定的内容和系统化的知识要点,精心编制复习计划。计划的编写必须切合学生实际。可采用基础知识习题化的方法,根据平时教学中掌握的学生应用知识的实际,编制一份渗透主要知识点的测试题,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然后按测试中出现的学生难以理解、遗忘率较高且易混易错的内容,确定计划的重点。复习计划制定后,要做好复习课例题的选择、练习题配套作业筛选教师制定的复习计划要交给学生,并要求学生再按自己的学习实际制定具体复习规划,确定自己的奋进目标。
二、知识结构系统化
总复习开始的第一阶段,首先必须强调学生系统掌握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过好课本关。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1)对基本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不仅要正确叙述,而且要灵活应用;(2)对课本后练习题必须逐题过关;(3)每章后的复习题带有综合性,要求多数学生必须独立完成,少数困难学生可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
总复习的第二阶段,要特别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初中数学知识加以系统整理,依据基础知识的相互联系及相互转化关系,梳理归类,分块整理,重新组织,变为系统的条理化的知识点。初中数学内容可分为三大部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数与代数部分又可分为:①实数;②式;③方程与不等式;④函数。空间与图形部分分为:①相交线,平行线和角;②视图与投影;③图形与变换;④三角形;⑤四边形与圆。统计与概率部分分为:①样本与抽样,统计量;②频率与统计图表;③概率。
这种归纳总结对程度差别不大、素质较好的班级可在教师的指导下师生共同去作,即由学生“画龙”,教师“点睛”。中等及其以下班级由教师归类,对比讲解,分块练习与综合练习交叉进行,使学生真正掌握初中数学教材内容。
三、例题习题模型化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这是全日制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数学教育理念。为此《数学课程标准》给学生提供了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学习内容,这些内容的呈现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式展开。之所以采用这种模式,就是要使学生经历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模型、探索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过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理解数学,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数学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会运用数学为我所用。”“数学学习的最重要的成果就是学会建立数学模型,用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了促使数学教师尽快实现数学教育理念的转变,近几年,全国各地的中考试卷都加大了对数学模型方法考察的试题份额。因此,初中数学总复习教学中例题习题的设计特别要加强数学模型方法的教学,以补平时教学之不足。数学模型方法的教学就是根据实际问题构造数学模型,也就是根据实际问题的特定关系(限于初中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这里的“实际问题”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实际问题,而是已经“初步数学化”了的实际问题)和具体要求,考察主要因素和有关量之间的关系,在进行抽象概括的基础上,利用有关的数学知识和数学语言刻画这种关系。
在培养学生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逐步养成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现实世界,要具有实际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符号化的意识,通过把实际问题转化为一个与之等价的数学模型,进而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及方法去解决它。这就要求我们要在“生活问题如何数学化”、“数学问题如何符号化”方面加强教学研究,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丰富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
精选例题和习题,对于初中所学的知识进行串连,把多个知识点集中在一个例题或习题中,采用一题多解或一题多证,由此引导学生在头脑中创建思维的高速公路,使学生不满足于“知其一”,更追求“举一反三,一通百通”,在考场上立于不败之地。串连知识可以通过解决复杂的题目来进行。例如,解一道较复杂的分式混合运算题,就可能串连起整式、分式的混合运算与因式分解等知识;解一个较复杂的无理方程,就可能串连起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二次根式及其运算、换元法、配方法等知识;画一条抛物线,就可能串连起平面直角坐标系,函数及其图象的有关概念、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轴对称等知识。
四、联系现实生活实际,重视知识应用价值
数学来源于实际,又反过来解决实际问题。从我省乃至全国近几年的中招试卷中我们也能看到,试题背景来源于学生所能理解的生活现实,应用性问题的题材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试题在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社会现实,创设生动的问题情境与呈现形式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创新工作。因此,在复习教学时,要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选取能够联系学生的生活和当地社会实际,具有时代性和地方特色的材料,这样既可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可加强学生对数学的认识。
五、重视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是促进学生数学素养和能力提高的基础,也是数学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试卷中加大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是学业考试数学评价的必然要求,所以复习时也要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复习教学,要结合具体问题挖掘隐含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要以题带知识,应用促理解,即:采用以题带知识的方式进行复习,让学生在具体的应用背景下解决问题,进而通过教师的引导挖掘出隐含其中的数学知识及解決问题的数学思想方法,同时在易混易错点上得到了辨析,加深了对有关内容的理解。通过让学生先解决一些紧扣知识点的简单问题,进而通过师生对话、生生对话,教师质疑,学生解释,引导学生加深对有关知识的理解,并顺势构建出相应的知识网络。
总之,我们要在平时的复习教学中,关注更多的应该是学生,坚持抓实每一堂课,落实每一堂的教学任务,加大管理力度,向管理要成绩,向管理要效益。
如何提高数学总复习的效率 篇7
一、端正复习态度
首先, 要认识到复习并不等同于题海战术。我们必须通过做一定量的题目达到提升目的。但并不是题目做得越多越好, 同学们的数学成绩和你做题的数量并不一定成正比。如果所作题目都是相同的知识点、相同的方法的重复, 那么即使你身陷题海, 也不会得到你期望的回报。每一套复习资料都经过编纂人员的反复推敲, 仔细研究, 都很系统地将相应的知识点按照一定的规律和方法融会于其中。所以只要研究好一两套具有代表性的复习资料, 就能掌握需要掌握的知识。其次, 要认识到复习对每个人成绩的提高都会有很重要的作用。学过的知识一定会或多或少的遗忘, 并且平时的学习是章节的学习, 知识是零散和支离的, 很多综合题目都没出现过, 在复习阶段, 能把所有的知识系统起来, 还能练习一些结合多处知识点和体现数学思想方法的综合题目, 这是在平时的学习中不大可能解决的问题。所以每个同学都要认真对待复习, 使自己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
二、注意学习方法
在做数学题的时候还一定要注意方法, 做到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 这样才能比较轻松地学好数学。
1. 夯实基础。
在复习的过程中, 要重视基础, 准确把握概念的内涵, 明确公式、法则及定理的使用条件, 建立知识体系。可先参照课本每章的总结与反思, 用网状图的方法画出知识结构图并列举主要的知识点、注意事项、易错和易混淆的概念公式等等。有的同学看到数学考试的题目中几乎没有直接考概念的题目, 于是就认为与其记住并理解概念没用, 还不如去多做几道题, 其实不然。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概念、公式等基础知识是做饭的“米”, 是做红烧肉的“肉”, 倘若没有“米”和“肉”, 就是有再高的厨艺 (即做题的技巧和思维能力) , 也不可能做出可口的饭菜 (做不好题目) 。
2. 规范做题。
很多同学在考试中会做的题目却得不了满分。出现这种情况的一个原因是, 这些同学在平时做题的过程中, 不注意规范自己做题的步骤。不去注意这类题目怎么书写解答过程就全面准确了, 导致考试时因为步骤不全不能得满分;还有一个原因是做题时不注意按题目本身的特点分析, 对和以前做过的“貌似一样”的题, 就按旧题的解答过程解答, 结果导致这个题只做对了一部分。所以, 这里所说的规范做题还包括规范做题思维。首先, 认真审题, 对关键字眼仔细推敲, 然后确定对应的知识和方法;其次, 确定是常规题型还是新题型, 常规题型就要按常规题的方法去做, 按常规步骤去写。新题型就要认真思考, 分析出结果, 然后按得出结果过程中所体现的知识点和思想方法确定要书写的步骤。
3. 限时训练。
考试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题目, 因此, 不仅要会做, 而且还要保证时间。同样一道题, 有的同学三分钟做完, 而有的同学一分钟就做完了, 多出的时间就可以用于做其他题或思考难度大的题。当然影响做题速度的原因有多种, 比如思维能力, 双基知识的熟练程度, 但在这等同的条件下, 如果同学们能在平时的训练中给自己限时完成, 就能提高做题速度。
4. 错题反思。
一般情况下, 我们开始时会做的、做对的题, 再去做的时候就会做对。开始不会做的、做错的题, 再去做的时候仍然容易做不出或做不对。发现错题要及时反思、改正, 否则, 有的题大量反复的操练, 而隐含的错误重复在犯, 费时费力不说, 还达不到做题的目的。有的错误甚至得到了巩固, 形成了习惯性的错误, 克服起来就更加困难了。反思错题, 关键是要用批判性的思维来反思解题过程。比如, 隐含条件是否存在, 如果存在, 是不是得到了应用和应有的注意;转化是否等价;运算是否正确;对各种情况的考虑是不是周全严密;是不是有概念性的错误;是不是进行了必要的数学检验;是不是关注了数学思想方法;是不是注意到了特殊或极端的情况等等。
总之, 同学们一定要端正复习态度, 采用合理有效的复习方法, 这样才能最终提高自己的数学成绩。
如何有效进行小学数学毕业总复习 篇8
一、结合本班实际, 制订复习计划
小学毕业班数学总复习知识容量多、跨度大、时间长, 所学知识的遗忘率高, 复习之前教师必须再次钻研教材, 进一步了解教材的知识内容和编排特点, 还要重新学习《数学课程标准》, 把握好教学要点, 并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全面摸底, 然后确定复习目标, 制定复习计划。
根据学生情况去设计。基础好, 优等生多的可以增加复习的难度和加快复习进度;基础不好, 后进生稍多的放慢复习进程速度, 以基础知识为复习重点, 从易到难。如基础差的, 可以从概念知识入手, 弄清法则、性质, 会进行有关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 会根据数量关系式解方程, 根据性质解比例, 会解答简单的应用题和一般的复合应用题, 进行一些简单的面积、体积的计算, 在掌握好基础知识后, 再复习难度稍大的知识。
基础好的同学, 对于基础的概念, 简单的计算及简单的应用题可少花时间, 而要把更多的时间放在稍有难度的知识上, 比如:稍复杂的应用题、表面积、体积计算的应用题等要多花时间练习。让学生照书做完了事的思想。
二、抓住复习重点, 突破难点
能听的被动学习方法。各部分知识在复习时要让学生真正理解掌握所学的基本概念、法则、性质等。熟记数量关系、法则、公式和计量单位的进率。
小学所学数学知识中, 计算和应用题是复习重点, 要突破这两个重点, 坚持每天利用自习和课后辅导时对学生进行多次的过关练习, 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准确率, 其中简算是重点中的一个重点, 必须通过多种题型的反复训练, 方能提高学生计算技能。
应用题可以归类复习, 但数量关系是基础, 可以结合线段图, 分析法等帮助解答并进行专项训练。例如:相遇问题的应用题就可以结合线段图进行分析解答。例如:“一列客车和一列货车同时从相距840千米的甲乙两地相对开出, 经过7小时后两车相遇。已知客车每小时行70千米, 货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
在根据“总路程÷相遇时间=速度和”这一关系式先求速度和, 再从速度和里减去客车的速度即得货车的速度。列式如下:
本题根据题意和线段图还可以用方程来解答。
三、对易错题需多讲多练
复习易错题时, 教师要有意识的把这些题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复习, 提高学生的分析和鉴别能力, 加深知识的理解,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 比30吨多1/3是 () 吨, 比30吨多1/3吨是 () 吨。相差一个字, 解法完全不同, 计算结果也不相同。
为了便于复习, 有时可让学生整理出复习中容易做错的《错题集》, 例如:
1. 甲数比乙数多1/4, 乙数就比甲数少 () 。
2. 一项工程, 甲独做5天完成, 乙独做6天完成, 甲乙工作效率比是 () 。
3. 把3米长的铁丝平均截成8段, 每段占全长的 () , 每段长 () 米。这些都是平常学生容易做错的题。
复习时, 让学生先订正这些错题, 订正错题要从正确的解答方法、错因及相关知识入手。然后教师进行讲评。先细讲重点题, 常错题, 并可作引申扩展。个别错题分析比较, 可以作个别辅导。
四、归纳方法, 巧妙运用
我认为复习过程中, 老师应注意归纳方法并交给学生, 使他们学会用最好方法解决问题, 提高解题的正确率和速度。例如:解答分数应用题关键是找准单位“1”的量, 很多学生不会找, 就归纳出找单位“1”的方法: (1) 找“的”字。如:“修了全长的1/4”“男生的人数是女生的60%”, 这两个“的”字既要在关键句中, 又得满足紧挨在分数、百分数前面, 否则就会找错单位“1”了; (2) 找“比”字。如“男生的人数比女生多2/5”, 在这个关键句中就出现了“比”字, 单位“1”就是它后面的“女生人数”。 (3) 先补后找。像有些关键句:“节约了10%”, 句子中既没有出现“的”, 又没有出现“比”, 那怎么来找单位“1”呢?这就需要先把这些关键句补充完整, 然后再找单位“1”。如:“节约了10%”, 结合题意, 可能是“实际比计划节约10%”, 然后就可以按照方法2去找单位“1”了。 (4) 特殊情况, 特殊处理。有些关键句比较特殊, 就像“用去的比剩下的多总量的20%”, 这个关键句中, 既出现了“的”, 又出现了“比”, 那怎么办?这就要特殊处理了, 当“比”和“的”都出现时, 以“的”优先, 所以这句关键句中的单位“1”是总量, 而不是剩下的量。
五、注意照顾学生的差异
学生的发展是不平衡的, 小学数学总复习是基础性、综合性强的复习, 常会出现后进生觉得太难了, 优等生觉得太简单而无心听课, 使得部分同学产生厌学情绪, 很大程度上影响复习效果, 所以对不同的学生既要统一要求, 又要顾及差异, 正确处理好“培优辅差促中间”的关系。复习时要重视班级学生的“分层导学”, 确立优等生主要目标:审题万无一失, 解题灵活运用;中等生主要目标:细心检查, 努力提高;后进生主要目标:基础扎实。
增强初中数学总复习效率的思考 篇9
一、围绕教学大纲, 精心制定总复习计划
初中数学的知识点较多, 内容上也比较杂, 基本技能与基础知识贯穿于初中教学的始终, 再加之初中生很难长时间保持对学习的注意力, 因此会经常出现学了新知识而忘了旧内容的现象.因此, 教师务必紧紧地围绕教学大纲的相关规定, 精心地设计和编制总复习计划.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要注意所编写的复习计划必须从学生的实际能力出发, 可以采取基础知识习题化的手段, 根据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科学地编制一套体现重点知识的测试题, 并要求学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 然后在试卷的批阅中收获反馈信息, 将那些出错率较高、容易混记或者是掌握不牢的内容在复习中重点突出.
二、侧重集中练习, 以收获最佳复习效果
全面把握教材内容, 将复习内容梳理分块, 在这一基础上进行这一阶段的综合复习.在这一阶段中, 要高度重视教材中的重点内容, 做到反复练习, 增强记忆.可以结合系统知识与章节习题, 再辅助以必要的模拟题.教师必须精选习题, 对于学生完成的习题要第一时间讲评, 从中查漏补缺, 完善学生的知识脉络, 更好地巩固复习效果.在精选综合练习题的过程中, 要重点注意三方面内容:首先, 所选择的引入题必须典型, 且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其次, 习题必须具备灵活性、启发性与综合性, 例如, 角平分线定理的应用与证明, 圆的证明题中圆心角、圆周角以及圆幂定理等的应用都是重点知识, 比较不容易掌握, 因此必须抓住、抓牢;最后, 例题设置要有一定程度的变通性与拓展性, 如命题“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 加上条件“对角线互相垂直”可以改为“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 如果加上“对角线相等”的条件即可得到“对角线互相平分、垂直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去掉“垂直”后可得“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因此要通过条件或者是结论的改变让问题逐步地深化, 从而得出更深层次的结论方法.
三、引导学生克服对新题、难题的畏惧情绪
新课程要求我们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开放性试题”与“探究性试题”.考试中诸如此类的问题已经屡见不鲜, 甚至一些人还用此来衡量一套试卷的品质.而加强这方面内容的练习, 也确实能够提高学生思维的独创性.要想解决好这类问题, 就要求学生必须不断地积累知识和解题经验, 培养自身的探究意识, 养成发散性的思维习惯, 才能做好“开放性试题”与“探究性试题”.
四、重视模拟训练
教师要通过必要的模拟训练来增加学生的考试经验, 要引导学生掌握如下答题技巧:首先要合理安排考试时间, 要用三十分钟左右的时间去完成填空题和选择题, 不懂的问题先放下, 完成自己较为擅长的题目, 再返回认真研究较难的题目;其次要注意不要漏题, 必须在总复习中全面适应试卷中的主要题型, 包括填空题、选择题、证明题、应用题、开放题以及压轴题;最后, 教师必须对于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掌握程度做到了然于心, 以便制定下一步的教学计划.
五、努力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复习的能力
学生的自主复习能力是提高初中数学总复习效率的关键之所在.这一能力的培养必须从思想引导开始, 教师必须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 鼓励学生大胆地去探索.从审题开始, 让学生熟练地阅读, 确定最佳的解题方法.在初步形成了较好的复习习惯之后, 要适当根据学生的掌握程度, 设置一些难点内容的阅读提纲, 并安排思考题, 让学生能够带着问题进一步地拓展阅读, 内容也要涉及一些数学课外材料.此外, 教师还要积极组织小组活动、班级活动, 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 让学生们相互启发, 在讨论知识的同时, 还可以畅谈理想, 这样一来就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 为学生自主复习能力的培养提供了一个轻松并且具有浓厚学习氛围的课堂环境.
综上所述, 初中数学总复习教学对于学生初中阶段的学习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复习效率的高低会对学生的中考成绩产生极大的影响.从更深的层次上来说, 如果总复习的效果欠佳, 那么就无法为学生进入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 初中数学的总复习必须在全面的基础上突出重点, 要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复习方法和思路, 切忌死记硬背.教师在知识归纳的过程中必须重视知识间的有机联系, 要细化、量化复习内容.此外还必须保持良好的课堂氛围, 注意做好学生的内心疏导工作, 从而让学生能够享受数学总复习的过程, 并最终促进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 新时期的新课程对我国的初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在数学总复习的教学过程中, 怎样转变应试教育的复习模式, 突出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实现传统教学向现代化教学的转变, 从而更好地提升初中数学的总复习效率, 是我们当前要研究的重点内容.为此, 本文尝试对于增强初中数学总复习效率的具体措施提出几点粗浅的建议.
关键词:初中数学,总复习,效率,措施
参考文献
[1]卫德彬.提高初中数学总复习效率的教学体会[J].数学教学与研究, 2010 (01) .
[2]冉志红.初中数学复习四部曲[J].考试周刊, 2010 (01) .
总有效率 篇10
一、明确目标,合理整合, 形成系统知识
小学数学总复习的目的和任务是对小学阶段所学的知识进行整理归纳, 引导学生进行梳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 形成知识体系。弥补学习过程中的漏缺, 进行查漏补缺,加以进一步的巩固,深化知识的理解,从而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到数学学习的内容,掌握各知识的重点和关键,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复习应通过合理的整理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理清知识之间的重点、难点,突出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链。因而教师在组织复习中要起主导作用,主要引导学生自主整理,主动获得。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就是在认识、理解知识之间的本质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形成认知结构,在头脑里将数学知识进行优化,实现对知识的融会贯通。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孩子从不同的层面进行整理。例如,让学生通过课前看教材试着去整理,依据数学教材的目录,根据数学知识结构合理地去划分知识块,按知识块组织有序的复习并反思哪些方面学得好?哪些知识还需要补缺或再加强学习?再如,在复习有关数的整除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将所学的分散的数学知识串联成片,沟通整理知识间的联系,结合知识的产生、理解、整理和归纳相关的概念,形成一个知识体系。用8×3=24, 4×3=12,4×6=24这三个算式引入因数和倍数概念的复习,再组织学生观察、小组讨论:你发现这三个算式间还有什么联系?学生自然想到3是24和12的公因数,24是8和6的公倍数。由此引导学生: 你还想到与其有联系的哪些知识?用你喜欢的方式(用文字或图示)表示出这部分的知识结构图,从而整理归纳出这部分的相关概念并形成一个知识系统。
二、练习分层,求 联不求偏,努力提升 能力
针对学生而言,教师可分层复习,基础好的同学对一些简单的计算和应用题可少做, 省出时间,而把更多的时间放在稍有难度的知识上。对于基础不好的学生复习时放慢进程和速度,以基础知识为复习重点,从易到难。从概念入手, 弄清法则性质和公式,会进行有关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以及解方程、解比例,会进行简单的应用题的解答、简单的面积、体积的计算,然后再练习有一定难度的题目。对学生复习时的练习题要精挑细选,这样既能起巩固作用, 又能达到训练技能的功效,从而强化学生的能力。
针对所学知识来说,必须有针对性,注重实效性,求联系不求偏题。我们可以把内在有联系或有共同之处的知识进行有条理的梳理复习,例如,在复习数的认识这一节时,可将商不变的规律、分数的基本性质、比的基本性质串联起来复习找出这些知识间的共同之处。再如,复习整数、小数和分数加减法计算时应抓住同一个基本原理:只有在计数单位相同时才能直接相加减,从而强调得出整数、小数和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和计算原理。在复习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时,可先引导学生理解最基础、最核心的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方法和推导过程,再经过逐步深入地利用平移、旋转、转化等方法和策略整理出其他平面图形的公式推导过程。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而且还能帮助学生体悟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中蕴涵着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和策略,从而使学生对知识的认识更深刻, 理解更深入。
三、实际应用,体验价值, 形成综合能力
在复习过程中,重视练习与实际应用既利于学生知识的巩固,也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应用能力的提升。它可以对现实中的数量关系进行概括,还可以被现实广泛应用,解决我们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上的现实问题。在苏教版教材中,每册的总复习中都安排了这样一个“应用广角”,这样的设计具有综合性和开放性,结合各方面的数学知识的学习后,让学生应用已有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体验数学的价值,提高学生的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借助四则运算知识的学习,解决购物中的数学;借助面积、体积以及纳税、利息等知识解决实际中的购房问题;借助统计、百分数的知识, 让学生经历统计过程,结合人们的生活、消费、国家的工农业的生产增长情况用百分数表示出来,让学生了解社会发展状况和我国国情,从而进行国情教育。这样既起到了复习知识的作用,又能培养学生应用已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何有效进行小学数学毕业总复习 篇11
一、结合本班实际,制订复习计划
小学毕业班数学总复习知识容量多、跨度大、时间长,所学知识的遗忘率高,复习之前教师必须再次钻研教材,进一步了解教材的知识内容和编排特点,还要重新学习《数学课程标准》,把握好教学要点,并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全面摸底,然后确定复习目标,制定复习计划。
根据学生情况去设计。基础好,优等生多的可以增加复习的难度和加快复习进度;基础不好,后进生稍多的放慢复习进程速度,以基础知识为复习重点,从易到难。如基础差的,可以从概念知识入手,弄清法则、性质,会进行有关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会根据数量关系式解方程,根据性质解比例,会解答简单的应用题和一般的复合应用题,进行一些简单的面积、体积的计算,在掌握好基础知识后,再复习难度稍大的知识。
基础好的同学,对于基础的概念,简单的计算及简单的应用题可少花时间,而要把更多的时间放在稍有难度的知识上,比如:稍复杂的应用题、表面积、体积计算的应用题等要多花时间练习。让学生照书做完了事的思想。
二、抓住复习重点,突破难点
能听的被动学习方法。各部分知识在复习时要让学生真正理解掌握所学的基本概念、法则、性质等。熟记数量关系、法则、公式和计量单位的进率。
小学所学数学知识中,计算和应用题是复习重点,要突破这两个重点,坚持每天利用自习和课后辅导时对学生进行多次的过关练习,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准确率,其中简算是重点中的一个重点,必须通过多种题型的反复训练,方能提高学生计算技能。
应用题可以归类复习,但数量关系是基础,可以结合线段图,分析法等帮助解答并进行专项训练。例如:相遇问题的应用题就可以结合线段图进行分析解答。例如:“一列客车和一列货车同时从相距840千米的甲乙两地相对开出,经过7小时后两车相遇。已知客车每小时行70千米,货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
在根据“总路程÷相遇时间=速度和”这一关系式先求速度和,再从速度和里减去客车的速度即得货车的速度。列式如下:
840÷7-70 或 (840-70×7)÷7
=120-70 =350÷7
=50(千米) =50(千米)
本题根据题意和线段图还可以用方程来解答。
三、对易错题需多讲多练
复习易错题时,教师要有意识的把这些题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复习,提高学生的分析和鉴别能力,加深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比30吨多1/3是( )吨,比30吨多1/3吨是( )吨。相差一个字,解法完全不同,计算结果也不相同。
为了便于复习,有时可让学生整理出复习中容易做错的《错题集》,例如:
1.甲数比乙数多1/4,乙数就比甲数少( )。
2.一项工程,甲独做5天完成,乙独做6天完成,甲乙工作效率比是( )。
3.把3米长的铁丝平均截成8段,每段占全长的( ),每段长( )米。这些都是平常学生容易做错的题。
复习时,让学生先订正这些错题,订正错题要从正确的解答方法、错因及相关知识入手。然后教师进行讲评。先细讲重点题,常错题,并可作引申扩展。个别错题分析比较,可以作个别辅导。
四、归纳方法,巧妙运用
我认为复习过程中,老师应注意归纳方法并交给学生,使他们学会用最好方法解决问题,提高解题的正确率和速度。例如:解答分数应用题关键是找准单位“1”的量,很多学生不会找,就归纳出找单位“1”的方法:①找“的”字。如:“修了全长的1/4”“男生的人数是女生的60%”,这两个“的”字既要在关键句中,又得满足紧挨在分数、百分数前面,否则就会找错单位“1”了;②找“比”字。如“男生的人数比女生多2/5”,在这个关键句中就出现了“比”字,单位“1” 就是它后面的“女生人数”。③先补后找。像有些关键句:“节约了10%”,句子中既没有出现“的”,又没有出现“比”,那怎么来找单位“1”呢?这就需要先把这些关键句补充完整,然后再找单位“1”。如:“节约了10%”,结合题意,可能是“实际比计划节约10%”,然后就可以按照方法2去找单位“1”了。④特殊情况,特殊处理。有些关键句比较特殊,就像“用去的比剩下的多总量的20%”,这个关键句中,既出现了“的”,又出现了“比”,那怎么办?这就要特殊处理了,当“比”和“的”都出现时,以“的”优先,所以这句关键句中的单位“1”是总量,而不是剩下的量。
五、注意照顾学生的差异
学生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小学数学总复习是基础性、综合性强的复习,常会出现后进生觉得太难了,优等生觉得太简单而无心听课,使得部分同学产生厌学情绪,很大程度上影响复习效果,所以对不同的学生既要统一要求,又要顾及差异,正确处理好“培优辅差促中间”的关系。复习时要重视班级学生的“分层导学”,确立优等生主要目标:审题万无一失,解题灵活运用;中等生主要目标:细心检查,努力提高;后进生主要目标:基础扎实。
总有效率 篇12
一、“愉悦教育”是进行有效课堂复习较好的教学方法。
长期以来, 人们潜心于教法的研究, 许多教师仍然遵循初三复习中“教师讲, 学生记, 课后完成作业就了事”这样的教学模式。我认为“愉悦教育”也是进行有效课堂复习的教学方法之一。“愉悦教育”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教育融于教学中, 从而使教学主动、活泼, 学生身心愉悦。
1.英文歌曲。英文歌曲不仅能渲染课堂气氛,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合理利用, 还能有效操练句型、单词。在紧张的初三复习中, 学习情趣是非常重要的。为了增强复习课效果, 使学生在最佳的心理状态下复习, 课前播放一首英文歌, 既有利于营造浓厚的英语氛围, 又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心境, 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好的歌曲还能对学生起到激励的作用, 如You Raise Me Up。
2.教师饱满 的精神和活 跃的课堂 氛围。教师应精神饱满地组织课堂。教师是一节课的主导者, 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在很大程度上能强化教学效果, 师生在教学过程中都会感受到一种乐趣。教师讲课时语言要有感染力, 生动形象, 语调要抑扬顿挫, 不能平铺直叙而无生机。在每一堂课上, 教师犹如乐队的指挥, 情绪激昂, 深情投入, 才能“奏出”好“曲子”。
此外, 恰当地使用多媒体、体态语言、比喻等也能使学生心情愉悦, 达到“愉悦教育”的目的。
二、传授正确的英语学习方法是进行有效课堂复习的重要举措。
1.让学生制订适宜的学习目标。 目标有短期目标、中期目标, 从短期目标入手, 围绕目标, 脚踏实地地分阶段完成, 保持成功的喜悦。
2.要 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定做到 “五到 ”, 即口到 、耳到、手到、眼到、心到。
3.要求学生准备一本错题梳理本 , 将每一次大大小小的测验和考试当中所出现的错误题型整理在本子上, 同时举一反三, 梳理类似的考点, 最后学生重新按照考点编一道题, 以供练习。
三、确立三轮复习目标是进行有效课堂复习的重要途径。
1.第一轮进行基础知识的课堂复习。英语测试的重点放在了由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但知识是能力的基础, 对能力的测试则根植于对知识的测试。因此, 进行基础知识的课堂有效的复习, 引导学生系统全面地掌握知识至关重要。
(1) 夯实基础, 培养能力。
复习基础知识, 以教材单元为序, 找出复习单元中的重难点并设计成练习形式检查学生的运用能力, 温故知新, 避免学生在题海中遨游而感觉茫茫无尽头的疲惫心理。在单元复习练习中, 学生一是可以巩固知识, 二是可以发现问题,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设疑置疑, 并设计好经典的讲解和精粹的练习, 积极设计问题, 引起学生的共鸣, 使学生探究思考,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开拓意识和发散思维能力。
在第一轮复习的过程中, 先带着学生梳理总结课本上复习内容的要点、课本文章的语言点和重要句型, 然后带着学生当堂做听课手册上的重点单词、重点短语和重点句子, 当堂检测学生复习的情况。在学生完成任务后, 带领他们进行部分单词的词形变化, 如health healthy、unhealthy、healthily, 以及部分短语归类, 部分句子造句的拓展和归纳等。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 离不开典型句式的积累和应用。在单元话题整合的复习课上, 教师要引导学生提炼归纳整套教材有关该话题的典型句式。这样既有助于学生掌握教材内容, 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口语和书面表达能力。
例如, 在教学“问题与建议”话题时, 我引导学生归纳以下典型句式:
询问健康的句子:
What’s wrong/the matter/the trouble with you?
I have a headache (同时复习其他疾病名称)
表示建议的句子:
What/How about ...?
Why don’t you+do
Why not+do
You should (not) +do
You had better (not) +do
You must+do
(2) 以话题为主线, 梳理基本语法, 激发有效输出。
以话题为主线, 创设情境, 将语法的复习与口语和书面表达联系起来, 在帮助学生梳理基本语法的同时, 引导他们正确使用语法表达, 真正提高他们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例如, 复习七年级下Unit7 Topic2关于五一节去四川九寨沟的对话, 以“周末和假期”这一话题为主线, 引出类似对话, 引导学生梳理一般过去时态的基本语法。
How was your weekend/the May Day holiday?
Where did you go?
How did you go?
How long did you stay there?
Did you visit ...?
...
通过创设情境, 展开对话, 学生从对话中更深刻地理解一般过去时态及其用法。然后, 引导学生归纳一般过去时态的基本句式和结构, 再以My May Day Holiday为题写一篇短文, 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从学生的作文中, 可以发现他们表达流畅, 语法错误明显减少, 尤其是动词的过去式基本准确, 进步显著。通过本轮课本基础知识的有效复习、知识点的巩固和重难点的扩展练习, 引导学生夯实基础, 培养能力, 以少搏多, 事半功倍。
2.第二轮进行课堂有效的知识网络练习。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找出知识的内在联系, 对其要点进行梳理, 按照语言、词汇、短语、句法等分类整理, 从而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网络和思维框架。在此教学过程中, 我采用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 抓住常考点, 把握易错点, 理出易混淆点进行有代表性、典型性的专项落实。例如在复习动词不定式时, 利用不定式小口诀将后边跟省略to的不定式动词根据谐音、多义连串成一句话:“let, make, hear, see, watch, find, have, feel”———让迈克听听、看看这块手表, 找找有没有感觉。我借鉴并运用到教学中, 学生果然轻松记忆, 运用时还产生条件反射, 看到make马上想到makesb.do sth。
在专项训练这一轮的复习过程中, 课堂有效的复习方法主要是把散见于初中阶段的知识点进行条块化整理, 如分成语音、词汇、数词、名词、代词句子种类等。例如, 复习代词, 重点在于引导学生练习人称代词的主格和宾格, 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和名词性物主代词, 反身代词, 疑问代词等的灵活准确的运用, 并区分代词all与both;any与some;other, the other, others, the others, another;few, little, a few, a little;many与much;that指代不可数名词, one指代可数名词, one作代词时与it的用法区别等, 但所有讲解都离不开设计精巧有效的练习。如果只讲用法区别, 甚至仅仅用汉语进行概括说明, 违背语言作为交际运用的工具和手段的基本原则, 学生会觉得枯燥乏味, 达不到应有效果。
例如, 在课堂复习讲解few, little, a few与a little的区别运用时, 不妨设计如下:
(1) May I have some more water?Sorry, I have___.
A . littleB. a littleC. fewD. a few
(2) I have___friends here, so I have to stay at home .
A . littleB. a littleC. fewD. a few
通过少量的例句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 学生在具体真实的语言环境中理解运用, 符合语言的认知规律, 符合中学生的记忆特点, 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因此, 形成课堂有效的知识网络复习和必要练习巩固是这一轮复习的关键。
3.第三轮进行课堂有效的综合演练。中考命题坚持“以考核学生的能力为主”的指导思想和“突出语篇, 强调应用, 注重交际”的设计原则, 体现从“知识向能力转化”。在中考复习阶段, 除了结合课本进行单元练习与专项练习外, 还应该对中考题型有计划、有步骤地有效练习, 如听力理解、单项选择、口语运用、完形填空、阅读理解、词汇运用、书面表达等, 并注重选题的针对性、典型性, 目标直指中考。
在中考的攻坚冲刺阶段, 还应该结合本校本班实际, 根据前两轮复习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和典型错误, 精心设计覆盖面广, 可信度高, 难度与中考相当的模拟试卷进行考前指导, 反馈检查, 巩固落实并按考试题型指导学生如何进行中考英语各类题型解题思路与指导。
总之, 只要每个英语老师都从学生的英语学习和复习的实际出发, 踏踏实实地做好英语中考复习教学工作, 提高课堂复习的有效性, 那么学生必将在英语中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2]陈厚德.有效教学.教育科学出版社.
【总有效率】推荐阅读:
有效提问有效教学10-22
有效讲解才能有效学习08-12
有效备课才能有效教学08-01
避孕有效率06-03
制动有效率08-25
能源有效率09-18
有效率地工作05-13
工作流程有效率09-01
掌握有效教学理论 指导有效教学实践09-15
有效探究提高教学效率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