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区域

2024-10-14

有效区域(精选12篇)

有效区域 篇1

幼儿喜欢玩游戏, 尤其喜欢玩区域游戏, 我们一些教师在指导游戏时, 常常是东家串串、西家问问:你家来客人了, 为什么还抱着娃娃不去烧饭呀?你们医院的人怎么这么少呀?教师实际上并不知道幼儿游戏的情节, 仅凭自己的主观判断提出建议。许多教师没有细致观察幼儿游戏的意识, 不了解幼儿游戏意图的指导是没有意义的。游戏结束后, 教师引导幼儿一起讲评游戏也是从即定模式进行, 注重将现成的答案告诉幼儿, 忽略幼儿对过程的体验。我在这些方面作了一些粗浅的研究, 我认为:教师认真组织好每一次讲评可以使孩子的兴趣、需要得到满足, 情感得以激发, 社会交往技能得以培养, 身心得到愉悦。

策略一:认真观察———讲评的坚定基石

区域游戏毕竟是孩子的自主游戏, 这就要求教师对孩子的游戏过程作系统、全面的观察, 这样讲评的时候才有针对性, 才有准则, 那么这个准则就是:在游戏中幼儿无意识流露的东西, 积极的要加以肯定, 使之好上加好, 消极的要加以转化, 使之成为积极的因素。

一次, 几位小朋友在“表演厅”里表演各种各样的服饰, 因为我事先给她们准备了供表演用的纸帽和纸裙, 一会儿, 她们又找来了几条纱巾和围巾, 踏着轻快的步子表演起来, 讲评的时候我表扬了她们, 并特意问她们以后我们还可以做些什么来表演, 这样就扩散了幼儿游戏思维的多向性。又如“饭店”里的生意不太好, 经理就召集他的员工想办法开设了一个“快餐公司”, 而原来的一些服务员就变成了送快餐的, 再到后来生意不好, 部分人“下岗”了, 他们又到别的单位去“应聘”, 这中间孩子的角色发生了几次变化, 孩子的兴趣也大大提高, 遇到问题也会自己解决了。角色转换后幼儿经常需要得到老师的帮助, 这就要求教师在了解孩子游戏状况的基础上或是提供材料, 或是提供方法, 或是启发引导, 要满足幼儿合理的物质需要和指导帮助, 以保证游戏的顺利开展。

策略二:角色扮演——讲评的点睛之笔

讲评游戏时, 老师灵活地运用自己的身份会起到良好的效果, 在讲评“特色小吃”时, 经理说:“我们店里的服务员对人很热情, 厨师的菜烧得香喷喷……”于是我就接下去讲:“是啊, 今天我也去他们店里吃了一顿饭, 服务员热情地把我拉进去, 并且还根据我的口味特别添加了醋和辣椒, 他们的菜烧得真好吃, 价钱也不贵。”有的时候, 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并不尽如人意, 有一次“娃娃家”来客人了, “爸爸”陪客人聊天, 不一会儿, 他们拿起“香烟”来抽, 他们把纸头卷起来当作香烟, 他们有了以物代物的创新意识 (这让我很欣慰) , 但是毕竟学抽烟是不好的, 讲评时我扮演他家的孩子说:“唉!我今天咳得真厉害, 今天爸爸和叔叔在家里抽了好多烟。”引导幼儿讲出抽烟不仅对自己身体有害, 还影响到他人, 污染环境, 从此再也没有孩子“抽过烟”。这时候的讲评, 教师是以游戏者、参与者的身份出现的, 这种特殊身份、游戏口吻式的讲评容易让幼儿接受意见, 避免了生硬的说教, 师生之间的关系也较平等融洽。

利用角色扮演来讲评也可以穿插在游戏进行时, 如在“小不点影楼”的游戏中, 顾客对所拍摄的照片不满意, 与摄影师争吵了起来, 我马上以角色的身份参与进去, 摄影师二话不说将我按在一张小椅子上就想照, 我连忙说:“哎呀, 不行, 我想摆一些特别的造型, 这样拍出来的照片才好看啊!”结果我的照片很美, 摄影师马上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向那位顾客道歉, 并为他重新拍了照片, 特意多拍了几张, 供顾客挑选, 顾客这才满意而归。

策略三:教育机智———讲评的独特魅力

幼儿在讲评的时候往往会一鸣惊人, 有一次, 游戏进行到一大半的时候, 菜市场关门了, 菜农们纷纷将菜装好准备回家, 我一问原来因为天气太冷, 他们就想早点回家休息了。讲评时, 我拿着玩具电话机接电话:“你好, 我们这里是饭店, 来两桌客人呀, 好的, 我这就买菜去。”放下电话, 我引导幼儿讨论, 菜市场关门对不对, 为什么?最后幼儿形成共识, 做任何事都要坚持到底, 不怕困难, 教师通过这样富有教育机智的讲评, 既保证了角色游戏的顺利开展, 又对孩子进行了思想教育。

策略四:互动参与———讲评的创新升华

幼儿在游戏中有许多喜怒哀乐, 因此孩子对于讲评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喜欢, 好的讲评能满足幼儿心理发展的需要, 大班的孩子已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 他们知道哪些事是对的, 哪些事是错的, 哪些事可以做, 哪些事不可以做。例如, 在讨论“厨师”的工作时, 大家都认为“厨师”除了炒菜外, 还可以组织人员做各种可口的点心, 有时还可以到“客人”中间去询问“菜”的味道如何。一个小小的“厨师”就可以发展许多情节。那么在讲评的时候, 我就尽量创造机会, 创造条件, 让孩子有充分多的时间去讨论, 去争执, 也正是这些讨论、争执提高了孩子的理解力和分辨力。通过讲评, 幼儿对自己的游戏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 并为今后的游戏指明了方向。

总之, 在区域游戏讲评时教师要善于营造利于幼儿讲评的环境氛围, 引导幼儿自由交流, 共同分享游戏的体验。教师要扮演好“组织者”的身份, 引导幼儿整理经验。通过讲评使孩子以后的游戏活动开展得丰富多彩、生动活泼, 身心在游戏中健康、全面、和谐地发展, 真正体现游戏的享乐功能和教育功能。

摘要: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 幼儿园《纲要》和《指南》都明确指出:我们要珍视幼儿游戏的独特价值, 充分尊重和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开始学习通过分享、协商、谦让和互助等方式相互交流与合作, 区域游戏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那么通过哪些讲评策略能提高幼儿的游戏水平呢?现通过四个策略进行尝试。

关键词:区域游戏,自主活动,讲评,有效策略

有效区域 篇2

本学期,我们将如何有效地开展区域活动采取了一些构思和做法,或多或少积累了一些经验,现就大班孩子的区域活动来与大家做个经验分享:

一、区域材料:

大班的孩子动手能力很强,所以我们可以设制一些操作性的材料,如:简单的字母连线、单词与图片连线、补全图片、拼图等。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做一些操作性强的材料,如:字母,数字牌类操作卡、棋类游戏、手偶等。待孩子都会玩此类操作材料后,我们可以在此操作材料的基础上增加难度,如将牌类操作卡上附上有句子和答案的两种卡片,让孩子在操作过程中作个抢答游戏,这样,可以避免孩子长时间玩同一类操作卡而感到枯燥无味,甚至不想玩的现象。

我们不妨也可以做一些立体,让孩子们自身体验的操作材料,如:我们可以把所学的故事图片逐张地贴成大挂图放入用纸箱做的电视机里,这样,不仅让孩子复习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还培养了孩子们讲故事的能力,同时,也让他们体验放电视的乐趣。当然,我们可以在此基础上准备一些课本以外的,孩子们平时感兴趣的故事图片,如:《白雪公主》、《小白兔》等,让孩子用自已的语言来编故事,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孩子的语言能力。在区域的语音角里,我们可以投放录音机或复读机,孩子们听听磁带,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听力。而复读机的录音功能让孩子们很热衷,因为他们喜欢把朗读英语小书的声音录制到复读机里,当他们听到自己的声音在复读机里,孩子们感到很有成就感。由此可见,在区域里投放英语小书也是有必要的哦!

墙面上,我们可以贴上教材有关的背景图,让孩子可以在墙上操作。这样,不仅充分利用了我们教材材料,同时,让孩子们处处都能感觉浓厚的英语氛围。

二、区域常规

如何有效指导幼儿区域活动 篇3

一、重视幼儿区域活动材料及环境的创设

爱玩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游戏一直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的孩子。人们对游戏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而区角活动作为一种教育游戏活动,重在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环境,提供丰富的材料。

1.材料一定要美观,富有趣味性

区域活动是幼儿增长知识、探索学习的实践活动,幼儿在拼拼玩玩、想想说说、涂涂画画中增长了知识,相应地也发展了智力。而区域活动中区域材料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幼儿智力的发展,所以在考虑投放材料时,关键考虑材料的教育价值以及它会带来的教育效果。如美工区的制作活动,一直是小朋友喜欢的活动,每次都会成为小朋友的首选,原因就在于投放的材料,不仅色彩鲜艳、而且注重情景性,内容也会随着主题的发展及时地更换,无形中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

2.选用操作性强的材料

充分发挥材料的吸引力,使幼儿在半个小时的区域活动中不感到乏味。有时教师辛辛苦苦准备的游戏材料,但是一到孩子们的手上,往往只玩了一会儿就无人问津了。所以材料的提供一定要受幼儿的关注。 如“探索区”的“拯救海洋动物”。幼儿在用磁性鱼钩、勺子、筷子等各种方法将盆里的各种鱼类拯救出来的过程中会不断遇到挫折,然后经过观察、思考、反复尝试,直到成功为止。再将自己使用什么方法记在记录纸上。在这过程中幼儿的判断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各种方法完全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有的小朋友一下子记录了许多方法,成功后的喜悦便不言而喻了。

二、区域活动中关注游戏规则的制订

区域活动既是幼儿的一种学习活动形式,同时也是教师所组织的一种教育活动形式。因而,区域活动规则的制订应该是由教师和幼儿共同来完成,在实践中,我们逐渐地总结出师幼共同制订活动规则的比较有效的方法:

1.在讨论中共同解决问题

讨论往往是围绕在区域活动中所遇到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而展开的,这种“问题”一般会影响到该活动正常进行,又是幼儿无法自行解决的。讨论的目的就是要建立起相应的规则来解决当前所面临的“问题”。

2.在活动前明确规定

有些活动规则具有一定的强制性,是要求幼儿在活动时务必要遵守的,对于这类规则,我们一般在活动前就明确提出来。活动规则,是活动的一种行为规范和准则。幼儿的区域活动是在动态时进行的,因而幼儿在活动中还常会有不同的情况出现,而不同的情况可能需要不同的准则加以规范。所以,区域活动规则往往是不可或缺的。

三、指导幼儿遵守区域活动规则

区域活动规则的制订,只是为区域活动的高质量提供一种“可依的法”,而要让这个“法”发挥作用,关键还在于“有法可依”,否则,活动规则就会失去其存在的意义。在实践中,我们要根据不同规则的性质,帮助幼儿更好地掌握和遵守活动规则。

1. 暗示法。

所谓暗示法,是指将区域活动规则蕴涵在环境之中,让“环境说话”,让区域中的环境来告诉幼儿该区域的活动规则。如,关于进区人数的限定问题,我们采用进门挂牌、戴手环、控制椅子数、投放适量同类材料等方法,来提醒幼儿遵守该活动规则。如图书角,我们通过投放适量的椅子,要求幼儿发现椅子坐满了就不能再进入了;探索角,投入一定数量的操作材料,没材料的幼儿就要去别的区域玩等等。

2. 图示法。

规则的掌握与遵守不能只依靠环境暗示,有些规则还可以通过图画的方式加以形象地表示,并贴在适当的位置,提醒幼儿遵守。比如,我们在娃娃家入口处的地板上贴上几双小鞋印,鞋跟朝向娃娃家的地方(因幼儿进区时从容,出区时匆忙,这样放鞋方便穿着),而且鞋印画得十分有趣。我们将一双摆放正确的鞋(左右脚正确)画成两张相向而笑的人脸,以提醒幼儿,当你的鞋放成一对好朋友姿势时,左右脚便不会穿错。这样,鞋印不仅是娃娃家满额人数的标志,同时,又成了训练幼儿生活技能的无言之师。

3. 提醒法。

幼儿由于受年龄特点的制约,在活动中常常会因忘记规则而影响了自己或别人的操作活动。像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采用提醒法给予幼儿适当的帮助。提醒,可以是教师对幼儿的提醒,也可以是幼儿对幼儿的提醒。

幼儿区域活动的指导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根据区域活动的具体布置、幼儿活动的实际能力水平和区域活动的目标来不断地修改和完善,我们相信,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经验的不断丰富,我们肯定还能摸索出更多、更有效的方法。为区域活动的顺利开展开辟更加宽广的道路。不能一步到位,而是需要逐步完善,逐步到位。

区域活动有效开展的“黄金原则” 篇4

区域活动是指在幼儿园教育中,把一部分区域单独划开,分成语言区、益智区、科学区、美工区、建构区等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在其中自由探索。这些区域内会投放与主区域主题相关的活动材料,在保证安全与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下,让幼儿得到个性化发展。

正是由于区域活动的特点,决定了区域活动的主题必须符合幼儿当下的心理需求。而且,各类主题必须紧扣幼儿当下的心理阶段,并能成功地吸引幼儿探索与研究的注意力。更为重要的是,区域活动并不是单纯意义上的幼儿独立探索,还要考虑到幼儿间的互动,要让每个幼儿都能在区域中实现个性与互动,在探索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学会同伴间的交流与合作,初步培养幼儿的交友能力。所以,区域活动不仅要自由轻松,同时还要具趣味性,才能让幼儿主动去看,去研究。同时,区域活动还要兼顾团体活动的要求,能让幼儿间形成合作互补的关系。

二、区域活动的“黄金原则”

(一)要有更多的材料

材料越丰富,能让幼儿去发现,去组合,去研究的范围就越广。在这方面,幼儿园不要一味地把眼光放在已经制作好的各类材料上,而要把眼光放长远,要用更生活化的眼光去找材料。如大自然里的一片落叶、吃完后剩下的果核、一把形状各异的植物种子、各种颜色与形状的小石头,还有大小不同和颜色各异的各类包装纸包装盒……这些都是材料的选择范围。

(二)要有更多的玩法

材料可以是千奇百怪,但要能保证安全。而区域活动的开展在拥有材料的基础上,需要的是更多的玩法。不同的区域主题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材料去做不同的作品。如种子主题时,教师可以让幼儿把拿到的各类种子用自己的方法进行分类。有的幼儿根据种子大小分类,有的幼儿则根据种子颜色分类,还有的幼儿根据种子的味道分类。接下来,教师还可以让幼儿用种子组成不同的图案,如可以用不同大小的种子排列成由大到小的顺序,也可以用相近颜色的种子拼接成各种图案或者形状。还有的幼儿用种子和橡皮泥组合成了各类不同大小的动物。玩法没有好坏,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分辨了颜色,感知了重量,发挥了想象,这就是区域活动的意义所在。

(三)要有更多的想法

区域活动里,只要有想法,所有的材料都可以成为幼儿教育的活教材。如各类废旧物料可以成为幼儿认识世界的钥匙,因此,教师可以拿着某一部件让幼儿猜猜原来它是装在了哪里,是什么的一部分。幼儿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了找线索,学会了推理。接下来,教师可以利用各种废旧物料让幼儿组装。不论是堆还是贴,幼儿把各类废旧物料进行拼接的过程就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更是培养幼儿空间能力的黄金时间。动手动脑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讲解什么是环保,什么是绿色回收,让幼儿在快乐的活动氛围里形成环保意识。

三、基于“黄金原则”的区域活动开展方法

(一)不要什么都给幼儿玩

幼儿毕竟只是幼儿,其手眼协调能力都有局限性。在区域活动开展中,教师应严格区分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区域活动主题。小班的幼儿只能接触“软性”材料,如玩橡皮泥、手撕花、堆积木等活动。而年纪再大一点的幼儿则可以适当接触“硬性”材料,如利用马赛克进行分类,并在数量、颜色分类后点数,还可以利用各类纸张或塑料瓶进行拼装,组成动物与人物等。其中,使用的剪刀等工具必须保证幼儿的安全。特别是用各类废旧物品给幼儿进行点数、加减等运算时,教师要考虑到废旧物品的所用材质,不要把易损坏的物品带进活动区域。这是因为损坏物多具有尖角,容易在活动过程中造成安全隐患。

(二)不要什么规则都没有

有些教师在引导幼儿进行区域活动开展时,为了鼓励幼儿的天性,于是把材料下发后,就任由幼儿去玩耍。实质上,一定的规则有利于引导幼儿在玩的过程中培养其能力。如在不同的区域主题里,教师可以设定目标,让幼儿利用自己的能力,或者找到同伴一起来完成这一目标,以培养幼儿的目标意识,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在所有的区域活动结束后,培养学生收拾好物品,物归原处是非常关键的,这样的规则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

(三)不要什么成果都点评

幼儿配合度高,积极性高,容易激动,更容易失控。特别是在区域活动中,很多教师一味强调保护幼儿的积极性,于是不论幼儿做出任何的作品来,教师都一味鼓励、表扬。实际上,区域活动本身是一个体现幼儿自主意识的活动,没有任何评价的意义。当幼儿结束了区域活动之后,教师不需要去点评幼儿的成果。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幼儿一心沉浸在自己的创作里,而不必去想教师会不会表扬自己。教师的点评对于幼儿千奇百怪的作品来说,总难免带上成年人的主观色彩。在幼儿的世界里,只要幼儿愿意去玩,在区域活动中开心快乐,就是最好的教育。例如,在进行以橡皮泥为主题的区域活动时,教师会发给每个幼儿一套小工具。而橡皮泥则统一放在教师那里,由幼儿根据需要进行领用。当幼儿上来领用不同颜色的橡皮泥时,有些教师会借此机会与幼儿聊几句,如:“准备做一个什么呢?需要哪种红色多一点?”性格活泼的幼儿会拉着教师到自己的座位上展示自己的进度,要求教师表扬。如果其他幼儿看见了,也会拉着教师去看自己的作品。对于天性内向的幼儿来说,会不自觉地产生一种被冷落感。为了不影响幼儿的创作,也为了保证区域活动的氛围,教师应避开问幼儿还需要什么颜色的橡皮泥,工具是否用得顺手这些话题。当作品全部完成时,教师可再鼓励幼儿在所有小朋友面前介绍自己创作。因为此项区域活动的目的是让幼儿的动手能力得到锻炼,所以教师只问学生是否开心就行,对其他不作点评。

有效区域 篇5

一、研究的意义 区域活动,是教师根据教育的目标和幼儿发展的水平有目的的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为主的方式进行个别化的自主学习的活动。它是教师从幼儿的兴趣出发,为使幼儿行高效学习,获最佳发展而精心设计的环境;它可以让幼儿自由地进出各个区域,开展游戏活动;它有着相对宽松的活动气氛,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能满足幼儿发展的不同需要。新《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身心发展的经验。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而区域活动正符合这一要求。

二、研究目标 1.提供给幼儿更多的自主发展和活动空间,不断发挥区域活动的实效性,使幼儿的综合智能、创新意识及个性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2.幼儿在认知、艺术、情感、能力等方面得到发展,同时幼儿间的个体差异得到缓解,幼儿的智力长项得到肯定,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能力增强,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使整体素质得到发展。3.树立教师正确的教育观念,有观察、指导、创设、组织、设计活动的技巧,通过创造——学习——再创造,创设适合幼儿发展的良好环境,使教育工作达到最佳效果。

三、研究内容

(一)探讨区域活动中教师的观察与记录方法。

(二)运用多种方式,提升活动效果。注意运用分离式、插入式、整合式三种方式,加强指导语的艺术性,引导幼儿积极主动的活动,不断提升活动效果。一般来说,小班前期突出直观性、趣味性,因为小班幼儿年龄小,理解语意的(同一目标分出许多活动穿插进行)的活动为多。要求能力差,因以游戏活动为主,运用“插入式”教师运用生动形象的、富有趣味的语言去启发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活动。小班后期,中班大班初期,(各种目标整合在同一活动中)为主,教师就要运用启发性、建议性的语言来指导引运用“整合式”导孩子们,主动的去参与活动。大班后期运用“分离式”为主,教师在抛给孩子的指导语要趋于理性,使幼儿从中能悟出一定的道理。

(三)针对幼儿个性化特征指导的策略。首先,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进行个别辅导。对较特殊的幼儿进行跟踪指导。对兴趣单一的幼儿进行个别交谈。其次,注意材料投放的层次性,以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在同一活动区,不但应考虑到不同水平幼儿的需要,还应考虑区域设置的教里教师提供的材料千万不能“一刀切”育目标,做到材料提供的层层递进。再次,根据小中大班的年龄特征,适当的安排游戏内容和教学内容。

四、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幼儿园小四班、中四班、大四班共 105 名幼儿

(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有经验总结法、文献资料法、观察记录法、个案追踪法、行动研究法等,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在理论学习——实践探索——反思提炼的循环研究过程中改进我们的科研实践和教育实践。

五、研究原则

(一)目的性原则。教师要考虑班级幼儿的年龄特点,有要与所要达到的教育目标紧密联系,为实现教育目标服务。

(二)层次性原则。在同一年龄段的幼儿中,他们发展的速度具有一定的差异,因此,既要考虑发展快的幼儿,又要照顾发展慢的幼儿,也要兼顾特殊需要的幼儿,使每个幼儿都能在适宜的环境中获得发展。

(三)教育性原则。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在操作活动中蕴涵的其他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尊重幼儿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个幼儿获得成功。

六、阶段性小结 通过研究,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因为区域活动比较自由,属于低结构化的活动,有利于教师的观察分析,在实践中,教师们会通过幼儿的行为,寻找导致这种行为的原因,反思自己的教育,然后调整区域材料及指导策略等。在提高区域活动的效率方面,教师总结出了许多有价值的经验。1.充分利用时间开展区域活动。以往我们把区域活动等同于晨区活动,仅仅限于在早操前的时间段开展,有的幼儿入园迟,几乎没参加,现在,老师们意识到区域活动的意义,利用各种时间进行区域活动,如做操时不收玩具,做操后继续玩;下午用餐后的时间、自由活动时间也开展区域活动。2.合理利用空间设置区域。如活动墙用透明塑料袋做成插袋,屋顶充分利用,材料放置尽量方便幼儿取放,静区与闹区分开等。3.一段时间的区域活动形成系列。材料投放要具有层次性和渐进性,不能一刀切,应该为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提供不同层次的材料。按照由浅入深、从直观到形象、从易到难的要求,分解出若干个能够与幼儿的认知发展相吻合的、可能的操作层次,使材料“细化”。如:在“串珠”中,一开始老师提供了颜色、形状各异的珠,让幼儿自定规律串项链,发现幼儿并不能按老师的要求完成,第二次,老师改变策略,只投放红、蓝两种颜色,幼儿就会了。对幼儿在区域活动的表现进行观察分析,做出调整与推进,使区域活动内容具延续性。如:本案例中提供新材料螺丝时老师什么也没有说,而是给孩子提供了充分、安全的探究空间。使他们在探索中有了自己的发现:螺丝能搭建、螺丝能分类、螺丝能串......真正做到了:在孩子探究的过程中,放手让他们通过亲身经历去发现。使孩子们通过自己的探索,真正体验到了发现的乐趣,成功的快乐。4.多方收集材料,挖掘材料的多功能性,以往老师总抱怨区域活动缺少材料,其实自然界、生活中许多东西都可以拿到幼儿园如在自然角有许多孩子从家里带来了各种各样的叶子,有嫩嫩的柳树叶、杨树叶、菜叶、桑树叶等,孩子们都急着拿自己的叶子喂“小虫子”。一会儿“小虫子”身上盖满了叶子。中四班在出游时拣来了许多松果放在科学区,小朋友叫它“小刺果”拿它排图形,进而用它们做美食大四班收集各种瓶子,探究了“瓶宝宝”的各种玩法:配对、排序、装豆豆(探索哪种装法又快又巧)、装不同的东西声音不同、沉浮不同、小朋友做各种实验,忙得不亦乐乎。5.及时调整材料防止材料单一。如:在音乐区对许铭锟等小朋友来说自由摆弄音块很轻易,没有什么新鲜感了,失去活动的爱好,所以他就不愿意再玩了。当幼儿对某样事物有着浓厚的爱好时,便能在活动中保持愉快的情绪,处于积极主动的探求状态,爱好是幼儿学习的原动力。而幼儿的能力与水平又是制约其发展的影响因素游戏也是如此时.6.师生共同制定活动区规则。大四班的活动区比较多,很多材料都可跨区使用,一开始比较乱,后来老师想了一个办法,采用孩子说,老师记,大家画的方法制定各个活动区规则。

在亚洲有效运用区域福利管理 篇6

在许多亚洲国家,医疗通胀显著高于总体通胀水平,而且这种通胀与不断上升的医疗服务使用率共同促使了福利成本的不断提高。所以企业正在想方设法以适当的预算来解决迫在眉睫的员工敬业度问题。各组织也因此更需在如何管理及部署其资源方面谨慎从事。

亚洲区域福利管理(RBM)是一种福利管理的有效方式。它利用企业的区域规模经济,优化目前的员工福利支出、实现成本节约,通过成本有效的措施实现差异化竞争。区域福利管理让组织建立起区域性福利治理架构,将节约下来的成本如何最有效地投资于创新福利措施,以提高员工敬业度。

运用区域福利管理以节约成本

区域福利管理可以为跨国企业节省大量的成本支出。通过将在各国与当地咨询或保险经纪签订的所有合同整合至一家区域性供应商,企业可以提高在各地的保险经纪和咨询服务购买力。

如何实现成本节约

在区域范围内可采用以下方式通过区域福利管理节省成本:

•利用在整个区域与保险供应商的谈判能力,获得更低的当地保险费和经纪费支出;

•方案设计与整个区域性的策略和市场实践保持一致;

•在当地市场实现更为有效的资金安排;

•剔除在地方和区域范围内提供重复福利;

•通过扩大国际共保池、降低相关费用以及积极管理共保池中的所有合同,实现更多的成本节约;

•在重新招标的过程中纳入企业优选国际共保组织在当地的合作伙伴。

虽然平均成本节省因企业不同而异,但是按照美世在亚太地区(APAC)的经验,典型的区域福利管理安排通常可以实现的成本节省为总保费支出的4%到5%(不包括国际共保实现的节省)。

在区域福利管理安排之下,国际共保可以为亚洲的跨国企业提供额外的成本节约,具体方式可以是利用现在已经实施的(由总部安排的)国际共保,或是建立此类共保。

国际共保利用了企业的区域规模经济,可与当地共保合作伙伴谈判来确保红利回报的最大化;上述谈判可以达到以下目的:

•富有竞争力的保险费率,即使在员工人数较少的国家也能获得;

•富有竞争力的承保条款(例如,限制性较低的核保要求);

•索赔低于预期的情况下的返还保费。

采用国际共保,可以实现现有福利成本方面的节省,然后将其重新投资于创新的福利计划中。

利用区域福利管理获得额外的价值

除了成本节省以外,企业还可以利用区域福利管理模式从现有的福利支出中获取额外价值,例如通过区域保险经纪获得更好的福利治理。

您还可以利用区域福利管理为您的区域福利计划制定治理框架,从而获得:

•信息获取渠道的改善;

•更有力的管控以及更大的透明度;

•全球/区域政策在亚太地区的流程化实施;

•风险管理,识别供应商整合的机会。

整个区域内福利计划的完善治理可以为各种规模的企业创造价值,并最大限度地降低组织风险。这也可以为许多跨国企业实施必要的区域或当地员工敬业度战略、员工福利选择或者弹性福利提供推动力。

什么是福利治理

•设定与福利计划相关的目标;

•管理风险以确保目标得以实现;

•监测计划效果以及是否成功。

在参与美世2009年10月的“全球福利治理调研”的114家跨国企业中,只有16%的企业感到其现有的治理架构足以满足目前以及预期的未来需求,包括应对人才吸引和保留问题的创新福利策略。77%的企业希望对其现有的福利治理架构进行变革。

实现有效福利治理存在哪些障碍

•难以获取信息;

•资源有限——在全球及地方层面均存在资源限制;

•缺乏管理层的认同。

欲清除以上区域福利管理的障碍,企业需要:

•建立区域福利计划信息库;

•确认并理清决策权限;

•了解并评估风险;

•明确阐述福利策略;

•识别成本优化机会;

•设计、实施并监控治理措施;

•考虑对组织内的关键相关人员进行教育。

运用区域福利管理模型建立一个区域性福利治理架构能有效确保您的员工价值主张得到清晰阐释、决策流程得到记录,并能够使您对不断变化的福利环境做出响应。

区域福利管理与员工敬业度策略

《美世2009年全球弹性员工福利调研》中,59%的受访企业表示,他们在2010年提供医疗和福利计划的目的是保留员工。

美世近期调研——2010年第3季度《美世中国员工保留实践调研》——关于员工敬业度和保留/吸引的调研表明,2010年中国的员工流动率加速上升,并且弹性福利和现金保留计划被视为保留人才的最为有效的方式。

那么,跨国企业应如何运用区域福利管理实现的节省来解决员工敬业度和成本优化等问题呢?

麦格理银行亚洲区人力资源部薪酬和福利总监Tony Falso认为这并非易事。他表示:“我们面临的挑战之一是在管理成本的同时保持灵活性,美世真正帮助我们找到了在这个领域保持灵活性且兼具市场竞争力的多种方法。”

通过运用区域福利管理,跨国企业可以有效地实现成本节约以及享受增值服务,解放宝贵的人力资源,并将相应的时间和金钱投入到创新的员工敬业度策略中去。企业可以利用通过采用区域福利管理安排而获得的价值进行投资,来了解:

•员工的敬业度和驱动因素,及其对组织的影响;

•如何运用福利来影响敬业度——细分您的员工队伍与福利方案,考虑更多的选择或者弹性福利是否适合您的组织,超越传统的医疗保险计划;

•所提供的各种福利在员工心目中的价值;

•如何运用非传统的福利;

•如何改善员工沟通以及福利管理经验;

•如何做出变革,提升福利管理水平。

运用赋予员工福利选择权等员工敬业度策略来推动他们对于福利计划的认可,了解员工真正看重的福利,会有助于设计提高员工敬业度的福利计划,同时也符合他们的需求和价值观。

总结

创新的福利策略要求一定的投资,并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跨国企业可以运用区域福利管理来最大限度地降低投资,或者在不增加成本的前提下,节省出相应的资源用于其他具有前瞻性的举措。在区域福利管理安排下所实现的价值和节省将以颇具成本效益的方式来实现创新的福利战略,例如建立有效的福利治理和有针对性的员工敬业度策略。这一做法将会让企业脱颖而出,获得员工的珍视和感激,从而在未来的数年中保持竞争优势。

区域地理案例教学有效开展策略 篇7

关键词:区域地理,案例教学,探究学习

区域地理学习的目标是学会认识区域,掌握所学区域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的基本特征,并掌握学习一个区域的基本方法,在需要的时候迁移到其他区域的学习上。认识中国区域地理要求掌握的区域较多,学生在浮光掠影的学习后,对所学区域的认识局限于学习其特征的常识性了解,缺少对所学区域的深刻认识,缺少由所学区域主动迁移认识其他区域的学习方法。

因此,在中国区域地理有效教学实践中,应把区域地理学习建立在问题探究的基础上,要让学生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而非简单地将结论呈现给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从学生的学习经验和生活体验出发,激发学生探究的乐趣;运用学习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指导学生有效学习;联系热点背景和乡土实际,引导学生学习有用的地理,从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树立科学的环境观和发展观。

一、整合知识,辐射基础

【案例1】四大地理区域

【探究设置】

1.读图说出我国划分为哪四大地理区域。

2.读图找出青藏高原边缘线、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

3.结合所学知识,试分析这三条四大地理区域分界线的主导因素。

4.结合中国温度带图、干湿区图、气候图、地形图、水系图,请简单归纳四大地理区域的主要自然地理特征(气候、地形、水文、植被等)。

5.由所归纳自然特征并参照相关景观图,试探究分析四大地理区域主要人文地理特征(农业生产、传统民居、民俗风情等)。

了解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基本特征,是学生学习中国地理差异与认识中国区域的基础,也是学生掌握学习区域地理方法的载体。把认识“四大地理区域”设置为五个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的探究问题,通过“四大区域—三条界限—两类特征”,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的有关气候、地形、河流等知识,运用地图导学、问题启发、归纳对比等方法,自主探究学习四大区域的基本特征,并列表比较,帮助学生系统地整合所学的中国地理知识。此外,运用“南方———绿色中国、北方———黄色中国、西北———金色中国、青藏———银色中国”的比喻,让学生更形象地认识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景观。

二、创设情境,折射热点

【案例2】环渤海经济圈

环渤海经济圈三省两市重点发展港口、化工、石化、钢铁、造船等产业,呈现出加速化、重工业化、临海化的趋势。它是继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后,我国经济增长的第三极。但是,近年来大量的工业污染物排入渤海,严重污染导致渔业资源趋于衰竭,滨海湿地逐渐丧失,部分自然景区遭受破坏,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因此,加强依法管理,保护江河水资源,减少工业的排污已是刻不容缓。

【探究设置】

1.读图说出环渤海经济圈所覆盖的省级行政区。

2.说出环渤海经济圈包括我国哪两个工业基地。

3.据图结合所学知识,试分析环渤海经济圈发展的有利条件。

4.阅读材料,说出渤海环境污染的严重后果。

5.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对渤海海洋环境保护的建议。

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区域基础知识和区域学习基本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呈现相关地图和资料背景,从“环境—发展”的角度组织探究学习,变“教”为“导”,精心指导学生认识“环渤海经济圈”这一热点地区。在“分析环渤海经济圈发展的有利条件”的过程中,图文结合、旁敲侧击地引导学生从地理位置、交通条件、矿产资源、海洋资源等方面展开具体分析,使学生更直观生动地认识区域发展问题。这种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学习方式,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综合分析能力,从而使学生逐步养成科学的人地观和发展观。

三、认识乡土,反射生活

【案例3】海峡西岸名城

“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乡土地理对于学生而言只是表象的熟悉。乡土地理又是地理课程的四大块内容之一,学生在认识中国区域的基础上,已经掌握区域地理学习的基本方法。因此,“认识乡土”可以尝试小组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形式。如在探究“海西名城、多元文化”的过程中,组织学生参观中国闽台缘博物馆,通过实地走访、查阅资料、采访专家等形式,让学生切身体会到自己家乡是“海峡西岸名城、多元文化宝库”的魅力城市。这种引领学生走进泉州、探究乡土的学习方式,既培养了学生在乡土生活中学习地理的良好意识,锻炼了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又增强了学生爱国爱乡的情操。

区域内有效教育内涵发展指导策略 篇8

一、建立均衡的课程教学指导

1.建立国家课程的核心机制。

义务教育阶段国家课程是政府为保障国民的基础学历、基本素质而开发研制的课程。尽管各地各校明确提出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的原则,但事实上义务教育阶段的国家课程在实施上仍然有不透彻的现象。一方面,由于区域教育存在地区差异、经济差异、知识差异、教师水平差异等现象,所以落实下来有些课程课时开不足。另一方面教师在执行国家课程的过程中常常遭遇学生学习倦怠厌学。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学习国家课程感到困难和没有兴趣。区域教育的很大差异主要表现在学生学习吃力度和兴趣度上。

因此,课程设置要建立国家课程核心机制,以义务教育阶段国家课程为基础。国家课程应当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计划要认真协调好基础性和特殊性之间的矛盾。严格规范课程开设,严格落实课时计划,切实加强课程改革,加强教学方法研究,切实将教学重点从仅仅只是传授转移到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上来。

2.建立校本课程的特色机制。

在全面落实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匠心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有效补充国家课程,实施素质教育。

一是教育目标归因化。校本课程的开发要符合教育发展目标,要归属于国家教育发展目标。结合区域情况,开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

二是校本课程生活化。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拓展学生的生活和精神空间。依据课程标准隐含着“教师不是教科书的执行者,而是教学课程的开发者,即教师是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的理念,保证教师作为课程主体的自主发挥。这是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校本课程目的所在,还可以通过非教科书的方式来补充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

三是知识利用综合化。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利用,结合生活事例,把实际的东西联系到我们所学的理论中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体系。校本课程的目的在于有效挖掘学生的隐性知识,实现隐性知识显性化,激发思维和行动,提高知识的再获取和再利用。

四是区域资源特色化。围绕区域资源形成区域教育特色,注重开发的依据及过程。依据各科《课程标准》的有关要求,以培养学生适应时代需求为目标,开发区域性课程资源;确定课程开发的思路和基本框架;保留开发过程的突出特点;呈现地方资源的特色内容。

二、建立均衡的学科渗透指导

在教学领域,学科既是科研和教学的载体,又是科研和教学的结合点。学科理论依靠两者的统一,并依赖于两者的互动。

一方面强调教师的专业建设,构建学科知识体系。一是构建框架知识结构。即从大的角度把握学科知识的基本线索和主要内容。要求明确学科基本特征;掌握《考试大纲》所涉及的考试内容;准确表述学科知识的基本概况,并弄清这些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是学科教师把握学科知识,积累厚实知识的过程。二是构建学段知识结构。即对学科知识框架结构涵盖的内容,以教材为依托进行筛选过滤,形成较为简要的学段知识结构。建立学科知识结构时要结合教材内容,通过挑精、选择、归纳。构成个人知识技能,使书越读越薄。三是构建单元和课时知识结构。即对单元框架下的每个知识点,以课为单位具体落实,把基本知识落到实处。四是教师要博览全书,有厚实的知识底蕴。

另一方面强调教师专业实践,提高专业教学水平。掌握了理论,怎样运用于实践?一是教师的定位。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也不再是学生的唯一知识源。教师不能简单地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育人和促进学生“学”上。二是学生的主体。新课程提倡的自主学习放在三种学习方式之首,其实是让我们更加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正确的定位加衔接线的牵引———关注学生的学和学习的生成,关注学生的困惑点和兴趣点,顺学而导,顺学而教。在学科当中实践,在学科当中研究,

三、建立均衡的专业研修指导

1. 以教育规划研修为指导。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对教师施行每5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提出新任教师岗前培训、在职教师提高培训和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等教师发展不同阶段的培训。由于知识的发展,日益更新需要引导教师不断地汲取、更新和积累知识,实现继续教育的终身意义;引导长短期培训要以实施好基础教育为主要内容,以满足教师专业发展和个性化需求为工作目标,引领教师专业成长;基础培训要利用行动研究,基于教学现场,走进真实课堂的培训环节,通过现场诊断和案例教学解决实际问题。

2. 以校本研修为重点。

新课程的理念只有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才能产生高质量的教学效益。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化靠的是有效的校本研修。

一是主题研修在课题研究上深入。教师的专业研修只有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进行,才有研究的基础、主题和实体。教师的专业发展只有在课题研究过程的深处才会获得。校本教研要主题化,主题研修要课题化。引导教师研究解决学校的问题,研究解决教学的问题,研究解决自己的问题。以研究的途径找到规律,不能仅凭经验总结方法。强调问题与教学实践直接联系。研究真问题,研究解决策略,具有现实价值。

二是自主研修在集体研磨中悟化。使教研主题在教师心中逐步深化,这是一个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过程。在研究中,倡导对同一主题作不同途径、方式的诠释、演绎、尝试,做到同质异构,在不同假设的基础上作相应的验证,形成集体研究自主化。注重引导主题研究与教师的课题研究、课堂教学结合在一起,坚持课题研究小题化。将课题研究有效地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从而把课题置于课堂之中,以课题指导课堂教学实践,以课堂教学实践验证课题结论,努力实现课题与课堂的结合,科研与教学的结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催化教师教育科研素质的提升。

3. 鼓励自主研修成果。

小议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有效指导 篇9

关键词:区域活动,教师,有效指导

一、区域环境的创设

新《纲要》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 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 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区域设置的规划和环境创设要根据教育目标、教育内容的具体要求以及幼儿的年龄特点来做整体的安排, 应从幼儿的水平和发展需求出发。在区域环境的创设中, 既要考虑到幼儿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共同合作, 又要注意让他们彼此之间互不干扰, 从而使幼儿能专注地投入到某一活动, 充满自信地探索问题。区域环境的建设注意动静分开 (如音乐区和美工区) , 利用玩具柜、钢琴、自制屏风式隔板从中隔开划分区域, 以保证幼儿参与不拥挤。对于活动量大的区域 (投掷区) , 要划分到活动室外的一角, 这样既便于关注到幼儿也满足了他们爱运动的需求。另外, 我们在每个区要设立标记, 提出相应的规则。当发现某一区域没有标记时就暂时不进入该区域, 其实这也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常规培养。同时又便于我们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来做整体安排, 从幼儿的水平和发展需求出发, 让幼儿自己做主, 成为区域的主人, 成为环境创设中不可缺少的参与者, 以便让幼儿从中理解“轮流、等待、分享、谦让”等的含义。

二、材料的投放

皮亚杰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 区角活动的教育功能主要通过材料来表现。有效的材料投放可以促进幼儿语言、社会交往、动手操作等各方面的能力。

(一)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投放材料

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 到了大班, 他们的抽象思维已经形成, 想象力也丰富了。于是在区角里我们投放上了半成品材料, 这样大大促进了幼儿想象力的发展。如在“各种车辆”的主题中, 在手工区材料的提供上, 我们首先提供了牙膏盒、饮料盖、纸盒等几种材料让幼儿自由制作, 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摆弄兴趣。经过一段时间后, 当发现能力强的幼儿不再满足现状时, 就再次投放了一些新奇的材料, 以便让能力强的幼儿自主探索制作。

即便是同一年龄的幼儿在智力、能力上也是不相同的。他们有的想象力丰富、语音表达能力好, 可动手能力、操作能力差;有的懂事但交往能力差。针对这些情况, 我们投放了不同的材料:针对动手能力强、语言表达能力差的幼儿, 我在语言区里用幼儿收集的塑料瓶制作了一些带有故事情节的截图玩具, 让他们通过比拼完整的故事情节, 讲述故事内容, 调动了幼儿参与的积极性。他们在语言区里不停地讲着《傻小熊进城》《小姑娘的小花帽》《三只小兔》的故事, 还根据故事和生活经验不停地与同伴进行交流, 从而大大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对于交往能力差的幼儿, 我们在角色区里也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幼儿不仅没有觉得枯燥乏味, 反而兴趣更浓。

(二) 根据幼儿的兴趣点投放材料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动力, 是幼儿创造的源泉, 只有产生了兴趣, 幼儿才能由愿意玩, 变为主动学。由此可见兴趣能激发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 并不断地在活动中讨论研究、创新。平时我们要注意倾听他们的心声, 捕捉他们的兴趣。如一次晨间活动时, 陈超和王小亮在往自己设定的目标投沙包, 很多幼儿在旁边围观加油, 我想与其让他们在旁观还不如让他们都参与进来。于是, 我在投掷区又投放了套环、报纸球、磁铁板等材料, 让幼儿在玩时既锻炼了身体又掌握了投掷技能。

(三) 根据主题内容投放材料

区域活动的材料不能一成不变, 必须要跟着主题的步伐进行, 主题开展到哪个阶段, 环境就应相应地创设到哪里, 同时区角材料也要相应地更换变动, 以便让区域活动和教学活动有机地统一起来。只有不断更新、变化的活动区域, 才能使幼儿对区域活动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如主题《七彩世界》, 在科探区我们提供了碟片及吹泡泡的工具, 让幼儿发现有很多七彩的东西。比如在语言区我们放置了幼儿设计的七色花, 让幼儿说出自己想让什么颜色的花瓣实现什么样的愿望。另外, 在美工区我们还提供了橡皮泥, 既可以让幼儿用橡皮泥捏出不同造型的物体, 也可以让他们用橡皮泥给玻璃瓶进行装饰, 使瓶子变得更漂亮, 幼儿还可以将所有七彩的东西装入瓶中, 制作七彩花瓶。主题《我发现的奥秘》中, 在科探区我投放了可供幼儿观察的磁铁, 有关于电的 (电筒、电池) 、有关于镜子的 (放大镜、望远镜、万花筒等) 等。幼儿通过观察、操作发现了磁铁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道理, 以及磁铁能吸哪些物体和不能吸哪些物体, 知道了电池的正负极以及在利用电池时要按正负极标志安装等。

三、边观察边指导

《幼儿园教育纲要》 (试行) 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合作者。区域活动中, 幼儿是主角, 教师在指导区域活动时, 要扮好观察者和指导者的角色, 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给予适当指导, 使不同幼儿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如在开展的《我设计的书包》这节区域活动中, 我们要求幼儿制作书包。小朋友在制作书包的过程中充满了自信, 非常投入, 有几个小朋友的书包制作得既漂亮又精致。我发现他们都很想背起自己制作的书包, 但是背带是卡纸制作的, 固定性不好, 背一下就会脱落, 这使幼儿十分懊恼。这时, 我走了过去并递给幼儿一个透明胶, 说:“你的书包制作的真漂亮, 但是别急着背, 要让你的书包变得更坚实点再背起来。”小朋友听后立即动手把书包的背带粘结实了。当幼儿遇到困惑时, 教师及时给予一种思路, 就会让幼儿继续充满自信地创作, 从而获得成功的乐趣。

区域活动的有效开展为幼儿获得了更多的社会实践经验, 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是当前幼儿学习的一种途径, 也是推进幼教改革的一种教育活动新形式。因此, 作为教育者, 要从各个角度为幼儿提供各种操作学习的材料, 让幼儿去操作、去体验、去发现、去探索, 不断地学习、自我发现、自我完善。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指导纲要 (试行)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1.

福建区域经济有效性研究 篇10

DEA方法以决策单元各输入输出的权重为变量, 避免了确定各指标在优先意义下的权重, 且不必确定输入输出指标间关系的显式表达式, 具有很强的客观性。因此, DEA方法特别适用于具有多输入多输出的复杂系统, 而这正符合区域经济系统中大量生产要素投入带来多种产出的特点, 故采用DEA方法建立区域经济有效性评价模型是具有科学依据的。

(一) 福建区域经济DEA评价模型的决策单元 (DMU)

本文主要以福建省的九个地级市———福州市、厦门市、莆田市、三明市、泉州市、漳州市、南平市、龙岩市、宁德市为研究对象。研究这些地级市对福建区域经济的有效性, 以及分析福建局部区域经济发展有效的原因。因此, 福建区域经济DEA评价模型分为:

1. 横向评价过程DMU:福州市、厦门市、莆田市、三明市、泉州市、漳州市、南平市、龙岩市、宁德市。

2. 纵向评价过程DMU:年份 (2001~2006年) 。

(二) 福建区域经济DEA评价模型的评价指标选择

福建区域经济DEA评价模型中, 评价指标主要是区域经济有效性评价指标, 根据C2R模型, 分为输入指标和输出指标。

输入指标 (CI (X) ) :固定资产投资增加额 (x1) 、年末城镇单位从业人员数 (x2) ;

输出指标 (CO (Y) ) :国内生产总值 (y1) 、人均可支配收入 (y2) 、进出口总额 (y3) 。

1. 固定资产投资增加额。

区域经济运行过程中主要的投入是资金投入。固定资产投资是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指标, 而且固定资产投资增加额是反映经济发展潜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2. 年末城镇单位从业人员数。

经济运行的另一个主要投入是人员 (劳动力) 的投入。

3. 国内生产总值。

众所周知, GDP是衡量城市经济输出的主要指标, 是用于衡量经济整体运行水平的指标。

4. 人均可支配收入。

人均可支配收入指个人收入扣除向政府缴纳的个人所得税、遗产税和赠予税、不动产税、人头税、汽车使用税以及交给政府的非商业性费用等以后的余额。个人可支配收入被认为是消费开支的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因而, 常被用来衡量一国生活水平的变化情况。

5. 进出口总额。

进出口总额是指在一定时期内, 实际进出我国国境办理了海关手续的货物总金额。进出口总额指标用以观察一个国家在对外贸易方面的总规模, 它包括进口额和出口额。因而, 进出口总额可以反映此区域的经济开放度。

(三) 福建区域经济DEA评价模型

分析和确定福建区域经济DEA评价模型的决策单元和评价指标后, 以C2R模型原理为基础, 建立福建区域经济DEA评价模型。

假设有n个决策单元 (福建省地级市) , 根据区域经济有效性评价指标, 构成以下输入输出形式:

其中Xj= (x1j, x2j) T, Yj= (y1j, y2j, y3j) T, (Xj, Yj) T表示第j个决策单元 (福建省地级市) 的输入输出指标向量。由对应权系数vc= (vc1, vc2) T, uc= (uc1, uc2, uc3) T, 得到各决策单元的效率评价指数:

根据C2R模型和Charnes-Cooper变换, 建立福建区域经济有效性评价模型。

根据线性规划对偶模型理论, 并引入新的变量sc+, sc-, 可以将线性规划 (C) 表示为:

若θC*=1, sc+=sc-=0, 则称j0单元为区域有效 (θC为经济有效性数值) ;若θC*=1, sc+, sc-存在非零值, 则称j0单元为区域弱有效;若θC*<1, 则称j0单元为区域无效。

(四) 区域分析模型数据处理过程及模型评价过程

根据福建区域经济DEA评价模型对输入评价指标和输出评价指标的设定, 从福建省统计局的统计年鉴和统计公报中提取相应的数据作为计算有效性的模型数据。将选取的数据放在工作表EXCEL中, 并且按相应的年份进行不同的命名。接着使用LINGO数学应用软件对福建区域经济DEA评价模型进行编程, 从而解决本文中模型的计算问题, 得到最终的模型评价结果。模型评价过程分为横向比较评价和纵向比较评价, 两种评价结果分别如表1、表2所示。

(五) 模型评价结果分析

1. 从表1可知, 福建区域经济中的决策单元计算的结果可以分为两类:区域经济有效和区域经济无效

其中区域经济有效的决策单元有:福州市、厦门市、三明市、漳州市以及宁德市。区域经济无效的决策单元有:莆田市、泉州市、南平市、龙岩市。以下从本文选取的经济指标分析这些决策单元有效与无效的原因。

2. 福州市和厦门市的区域经济在2006年是有效的

这主要是因为:福州和厦门各自作为福建省省会和我国四大经济特区之一, 经济的发展一直位于福建各市的前列。它们在吸引外商投资和建设港口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 外资和港口的发展在带动经济的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们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进出口总额的不断增加。

3. 三明市的区域经济在2001~2006年中大部分的年份经济都是有效的

说明三明市的经济一直维持着良好的增长速度, 尤其是2004年以来。2004年初, 福建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大战略决策。近年来, 三明市委、市政府认真实施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 立足三明实际, 确定“经济发展腹地、重要工业基地、绿色产业高地、生态旅游胜地”功能定位, 明确提出“大力发展特色规模经济”, “构筑特色经济圈”的战略举措, 三明市特色规模经济发展在2006年已具雏形。三明市的特色规模经济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三明市经济的发展, 使得三明市的国内生产总值和固定资产投资都以良好的增长速度增长。

4. 漳州市和宁德市的区域经济在2005年和2006年中都是经济有效的

这主要是因为:2004年初, 国家实行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政策, 福建省的各个地级市都进入了一个新的重要发展阶段。漳州市和宁德市在执行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过程中, 各自利用自身的优势, 立足于当地实际, 合理利用当地的资源优势, 有力地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漳州市实施依港立市、工业强市、开放活市、科教兴市的发展战略, 坚持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着力打造海峡西岸港口大市、工业强市、生态名市, 漳州发展显示出了光明美好的前景。宁德市通过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立足资源优势合理布局, 实行农业以结构调整为主基调, 以发展特色经济为抓手, 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推进器, 推动农业经济稳步发展, 使得宁德市的综合实力不断地增强, 有力地推动了区域经济发展。

5. 莆田、泉州、南平、龙岩的区域经济有效性数值均小于1

这主要是因为这些地区在国内生产总值和进出口总额这两个方面数值都相对较小, 导致总体上经济发展缓慢。以泉州为例, 进行分析说明。

泉州市位于福建东南沿海, 与台湾隔海相望。近几年来, 来泉州寻根谒祖、探亲访友、投资经商、旅游观光的海外华侨、港澳台同胞日益增多, 旅外乡亲热心桑梓建设, 对泉州经济社会发展起着积极作用。从本文选取的几个指标中可以看到, 泉州市的国内生产总值在九个地级市中所占的比重最大, 但是在进出口总额这个指标上却远远低于福州市和厦门市, 这跟泉州市的港口的作用有着密切的关系。历史上, 泉州港曾经是福建沿海的重要门户, 港口曾在城市经济发展中发挥过重要作用;但是在随后的发展过程中, 港口的地位遭到了忽视, 以致未能继续发挥它对经济的推动作用。城市经济主要依赖于自增长效应继续发展, 港口的发展滞后于城市的发展。近几年, 泉州港的货物吞吐量占福建省货物吞吐总量的比重逐年降低, 泉州港在福建省港口中的地位明显降低的实际状况验证了泉州港口发展滞后的问题。

虽然泉州近两年加大了港口等基本建设项目的投资, 但是泉州港的港口设施结构性缺陷明显, 无法匹配泉州市经济发展规模, 因而泉州市港口的发展滞后是导致泉州市经济无效的一个原因。

二、结论

现今应用DEA方法对经济发展进行研究的著作有很多, 它们中有很多从不同的角度对区域经济进行研究的, 有对各个省市的区域经济进行研究的, 所以, 应用DEA方法对区域经济的研究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本文在参考和借鉴他人著作的基础上, 应用DEA方法对福建省九个地级市的经济进行了研究, 选取了一些经济的相关指标, 得出了上面的几点结论。

本文的研究结果具体如下:阐述了DEA方法和DEA有效的经济含义。本文以C2R模型为基础, 选择了福建省的九个地级市作为决策单元, 选取了评价经济发展的五个指标, 建立了福建区域经济DEA评价模型, 得出了DEA方法下的区域经济的分类:经济有效和经济无效。其中区域经济有效的决策单元有:福州市、厦门市、三明市、漳州市以及宁德市。区域经济无效的决策单元有:莆田市、泉州市、南平市、龙岩市。对运用建立的模型计算出来的结果进行了分析, 得出了经济有效和经济无效的原因。

本文的不足之处有:1.本文对区域经济进行研究时选取的几个指标只是评价经济发展的指标中的一部分, 对于计算出来的结果可能会因选取的指标不同而出现不同的结论。因此对于本文中选取的评价经济发展的指标计算出来的结果只能作为理论的参考。2.本文中在查阅数据资料的过程中, 参照的数据一般都是来源于福建省统计局的统计年鉴, 在编写统计年鉴的过程中, 统计数据一般为初步核实数。另外, 在编写年鉴的过程中可能也会出现一些失误而产生误差, 从而造成计算结果的不准确性。3.在分析经济有效和经济无效的原因时, 笔者只是从本文选取的指标的角度出发对原因进行分析的, 因而在分析经济有效和经济无效的原因中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摘要:文章在采用DEA模型作为研究方法的基础上, 选择福建省的九个地级市作为DEA方法的决策单元, 选取区域经济有效性的相关指标作为评价指标, 运用相关的计算软件进行计算, 最终得出福建区域经济中的几个有效的决策单元, 而且对得出的结论进行分析, 总结经济有效与无效的原因, 并且提出一些使经济无效变为有效的方法, 为调整和改进区域经济不平衡的发展现状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DEA模型,福建区域经济,有效性评价

参考文献

[1]周巍, 陈学慧, 石伟.福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迈出坚实步伐[N].经济日报, 200-12-17.

[2]朱乔.数据包络分析 (DEA) 方法综述与展望[J].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 1994, (4) .

[3]CharnesA, Cooper W W, RhodesE.Measuring the efficien-cy of decision making units, European Joum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1978, 2.

[4]郭京福, 杨德礼.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综述[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1998, (2) .

[5]曾珍香, 顾培亮, 张闽.DEA方法在可持续发展评价中的应用[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00, (8) .

[6]魏权龄.数据包络分析[J].科学通报, 2000, (17) .

[7]魏权龄.评价相对有效性的DEA方法——运筹学的新领域[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8.

有效开展幼儿区域游戏活动的策略 篇11

一、精心准备——幼儿能游戏

在幼儿区域游戏活动中最重要的是准备工作,因为它起着决定性作用,关系着区域活动是否正常开展。它包括区域环境的创设和区域材料的准备,在区域活动中活动和材料是活动成功的关键。

游戏材料是幼儿进行游戏活动的物质条件,适宜的材料能引发幼儿的兴趣,开发幼儿的智力,培养幼儿的能力,发展幼儿的积极情感。

1.根据活动需要,提供各种材料

要开展益智区活动,师生就必须为此区域提供相应的玩具及材料(棋类、图书、迷宫图片等),然后让幼儿自由选择,在不断的游戏、操作活动中进行自主探索。要做小菜场、水果店游戏,我们必须有各种各样的蔬菜、荤菜、水果等,才能进行买卖。要做银行游戏,必须有钱币,供顾客领取。要做娃娃家,必须有所谓的餐具、炊具、家具等。科学区,让幼儿动手实验,进行探索活动,必须提供做实验的器具,材料等。

2.投放材料合理,力求体现“五性”

目的性:材料的投放是有的放矢的,是与所要达到的教育目标紧密相关的。如:点心店要投放各式点心,小菜场要放一些蔬菜类,在各半成品加工区,就要投放一些相应的做点心或蔬菜的材料,而不是做其他东西的材料。

丰富性:材料的数量要充足,形式、功能多样,满足不同孩子自由选择的需要。如:百货店中,就要投放品种较多的货物,不要来了一两个顾客就把东西全都卖完了,使接下来的游戏成了空白。

层次性:满足不同孩子发展的需要以及满足孩子不断发展的需要。如:在提供半成品时,可以提供一些比较粗糙的材料,以及一些相对精细的材料;游戏时,让能力强的幼儿做复杂些,能力弱的幼儿作简单些。

安全性:收集的材料,教师要注意安全卫生。把收集来的瓶、盒、罐等材料,进行选择,经过清洗、消毒后方可使用,以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综合性:设有公共材料箱,提供一些有变幻空间的基础材料,让孩子们在游戏中遇到“空挡”时可以来这里“掘宝”。如点心店里货卖完了,可以到这里找到白纸即时做成面条。如银行里的钱取完了,可以到这里找到白纸即时可以“印”出钞票等等。给孩子无限创意的环境,才是区域环境创设的真正意义。

3.按照主题变化,调整变换材料

区域的材料不是一成不变的,那样会使幼儿失去主动探索的兴趣,我们要根据班级的谈话主题,因地制宜的随机增减更换材料。

可见,投放区域活动的材料应是从多方面考虑的,只要是适宜的材料,才能发挥其有效性。

二、用心组织——幼儿想游戏

区域活动中,营造和谐的游戏氛围,是进行有效学习的前提条件。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游戏,更能保证幼儿产生活跃的思维。”因此,教师在开展区域活动时,需要为幼儿营造一个优化的、和谐的游戏环境。

第一,幼儿在选择游戏时应是自愿的,教师应尊重幼儿的意愿,把选择游戏的权力交给幼儿,教师不要主宰和干预,不能过分限制孩子束缚孩子。于是,我们在选择区域活动时,创设了一个比较自由的选择方式,就是设置了一个“我想玩”的板块。每天早晨孩子入园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自由选择今天喜欢玩的游戏,将自己的名字插到相应的游戏标志盒里面,让幼儿玩自己喜欢的游戏。幼儿在有兴趣的状态下进行游戏,一定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第二,在游戏活动中允许幼儿出错,幼儿答错了可以重答。答得不完整的允许补充。没有想好的允许再想。不清楚的问题允许发问。不同意见允许争论。教师错了的允许幼儿指正。必要时允许幼儿自由发表意见。在这种民主的活动气氛中,幼儿没有被同伴耻笑的苦恼,没有被老师斥责的忧虑,学习活动是充分自由的,幼儿便会全力地投入学习,充分体会学习的乐趣。

同时,还要让幼儿在充满好奇的情况下进行自主游戏,从而发展其能力。如:在自然区中,由于孩子好奇,调皮的孩子会给小金鱼喝牛奶;给小花浇一些热水……,此时,作为教师的我不会及时去制止或训斥,而是将事情提出来,平和地讨论一下,启发他们去思考,这样做对还是错,为什么?让他们自己寻找科学的答案,从而提高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孩子只有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进行学习、游戏,才能有效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三、细心指导——幼儿好游戏

在区域活动中,把握适度的点拨指导,是促进有效教学的重要保证。幼儿是游戏的主人,教师应是一个忠实的观察者、聆听者、记录者。教师要尽量做到深入观察和了解幼儿的游戏现状,灵活扮演各种角色,不失时机地给幼儿启发性的建议。以游戏的口吻隐性指导幼儿,排除阻碍游戏发展的干扰因素,推动情节发展,引导幼儿扩展新的游戏主题。如果教师没有把握好游戏的本质特点,放任自流,就无法及时把握指导契机,不利于幼儿游戏的发展,无法提高游戏的质量。教师的指导要把握一个“度”,不要过多干预,要点到为止,帮助幼儿进行有意义的学习、活动。

总之,区域活动是幼儿园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教育目标、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区域活动的开展,既为幼儿提供了充分活动的机会,又为教师创造了更多的研究空间。我们要更深入一层去研究,把新《纲要》的先进理念落实到自己的教育行为中,让孩子在健康丰富的活动环境中、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促进每位幼儿更好地发展。

浅谈区域内如何有效防控动物疫病 篇12

1 在区域内实施动物疫病监测

1.1 主动监测获取相关疫情信息, 分析动物疫情状况, 做出风险评估的最有效途径

在区域内的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按照其职责分工, 定期开展实验室监测工作, 要组织相关部门开展口蹄疫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系统准确的获取流行病学信息, 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基层畜牧站要对动物饲养、屠宰加工、运输、经营、隔离检疫及野生动物经常出没的地域进行定期或不定期巡查和疫情普查, 以确保及时准确的掌握区域内动物疫情的相关状况。

1.2 被动监测是有效控制区域内动物疫情的发生和蔓延的最根本措施

从事动物饲养、隔离、屠宰加工、运输、经营等活动的单位和个人, 发现临床疑似病例或怀疑发生疫情时, 应立即报告本区域内畜牧站和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 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等相关部门在接到任何单位和个人上报疑似疫情后, 应立即开展现场核查、流行病学调查、抽样和实验室确诊等工作, 迅速排除或确认动物疫情, 以控制疫情发生后继续蔓延, 消除对群众身体健康带来的威胁。

1.3 本区域内确认发生疫情时, 对疫点、疫区和受威胁区的监测, 根据监测结果进行封锁控制工作

对疫区和受威胁区的畜群进行每周1次, 连续1个月临床观察, 如出现典型临床症状, 采集样本送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进行病原学检测。解除封锁前, 对疫区和受威胁区所有动物规模场及自然村采集血清或O-P液等样品进行感染抗体或病原学检测。

2 在区域内开展动物免疫工作, 完善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

在区域内开展动物免疫工作是防治动物疫病的一项基本措施。在本区域内采取春、秋二季重点集中免疫、常年按月实施补免的免疫方式, 是防治动物疫病的有效途径。

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是防控重大动物疫病的着力点。以耳标佩戴、信息采集传输、数据中心建设和溯源查验为基础, 切实加快追溯体系建设步伐, 逐步建立起科学、使用的追溯体系。

3 加大动物兽药、饲料的生产加工、销售使用的监管力度

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兽药饲料市场秩序, 杜绝假冒伪劣兽药饲料流入市场, 确保动物使用安全, 在本区域范围的兽药经营业户要开展兽药GSP认证工作, 对不符合GSP标准的兽药经营企业要提出整改意见, 通过兽医GSP认证, 对药品经营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 保证向用户提供优质的药品。

彻底清剿违法制造、存储非法添加物的“黑窝点”, 坚决捣毁地下销售渠道。对生鲜乳生产、运输、收购和畜禽养殖、活畜贩运、屠宰等重要环节, 加大巡查和抽查力度, 提高抽查频次, 扩大抽检范围, 及时发现, 及时除掉非法添加和使用违禁添加物质的食品安全隐患。

4 有效开展动物产地及屠宰检疫工作

5 加强流通执法监督力度

根据区域内动物及动物产品的流通数量、发展趋势, 以及畜牧工作的实际需求, 结合区域内的自然状况、公路分布进行有效监管, 可在当地财政状况允许的条件下, 设立动物检查检疫站, 对过往载畜车辆进行检查。配备专门执法队伍实施公路流动监管, 对重点道路强化监管。在出入区域的路口设立指示标志, 提示运载动物及动物产品的车辆按照本区域内的相关规定进入或过境。

6 严把外引动物管理关口, 设立动物隔离场所

在本区域内建设动物隔离场所, 负责对从其它地区输入的易感动物及动物产品进行统一隔离和检疫, 合格的允许进入本区域内饲养或销售, 不合格的根据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7 实施养殖小区全程监管

当前饲养场已经成为最基本的畜牧业生产单位, 做好饲养场的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首先要从根源上加大对其防疫条件的审核力度, 而在管理上要着力于饲养场 (养殖小区) 的各项防疫措施、产地检疫报检、外引动物、生产动态、动物免疫工作、饲养环节、养殖档案等监管工作。

8 加大宣传力度, 提高人民群众思想觉悟

上一篇:寻找语文教学中的乐趣下一篇:模糊PI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