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如何提高幼儿园区域活动有效性(共10篇)
老师如何提高幼儿园区域活动有效性 篇1
如何提高幼儿园区域活动有效性
铜仁市实验幼儿园付燕
请发杂志
区域活动,是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需求,根据教育的目标和幼儿发展的水平,有目的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在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为主的方式进行个别化的自主学习的活动。它是教师从幼儿的兴趣出发,让幼儿获得最佳发展而精心设计的环境,它可以让幼儿自由地进出各个区域,开展游戏活动,它有着相对宽松的活动气氛、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能满足幼儿发展的不同需要。
就我设计的《金牌大厨师》这一区域而言,主要是体现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食品制作、了解厨房的用途、知道一些简单餐具的用法、认识常见的食物:如大米、油、盐、酱、醋、面条、各种蔬菜、水果等等,为幼儿提供了动手、动脑、并且能按照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活动的场所和施展才能的机会,之所以有了这个更适合幼儿自由发展的空间,满足了他们的兴趣和需要,在游戏活动中,进区的孩子表现出了他们的智慧、大胆的想象,大胆操作摆弄材料,整个过程中,孩子们好快乐,每个孩子脸上都挂着的是一种幸福、满足、自信和快乐,在活动结束时,孩子们还会收拾整理各种餐具、食物等,我不得不说这也体现了孩子们的一种能力、一种情感,那就是独立的能力、学会收拾、爱劳动的能力;培养了孩子学会在幼儿园做老师的小帮手,回家做妈妈的 1
小帮手,学会替别人分担的情感。
老师投放材料丰富程度可直接关系到幼儿活动的质量,所以一定要做到经常更好投放的材料,让材料丰富、有趣,让孩子玩得尽兴,大胆,摆弄、享受活动的快乐,从中学得东西,如为了有助于幼儿小肌肉发育和培养动手的能力,我投放了“搓汤圆”的材料:
1、认识面粉;
2、用水调和面粉;
3、把面粉揉成面团;
4、把面团搓成条状;
5、搓成汤圆;对能力较差的孩子给予指导,看得出孩子们对所投放的材料非常感兴趣,动手操作的能力很强,很有主见,做出来的作品总会给你带来一份惊喜,孩子们一边搓汤圆、一边念儿歌:“搓、搓、搓汤圆,搓出的汤圆圆又圆。”有的孩子还说:“现在我可以回家帮妈妈搓汤圆了。”我想,这不是发挥了区域活动的应有价值吗?
不同年龄的幼儿,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和个性都不一样,他们之间都存在着能力上的差异,并且发展速度还一样,所以我在提供材料时考虑了易难度,逐步递进。为了让每个孩子都能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操作,并在活动中体会到快乐和成功,我会投放更丰富的材料,如:大蒜、豆角、萝卜等,当孩子们看到了这些材料时,很兴奋,但有的显得有些犹豫,不敢动手,能力较强的孩子或者说平常在家看到过妈妈做菜的孩子,很快就开始动手了,比如:剥大蒜、拆豆角、用刮刮器刮萝卜丝,而且还会正常说出这些材料的名称,在这一活动中,对那些能力较强的孩子来说,我并没有急忙介入,鼓励孩子通过观察,并进行尝试尽可能
自己去解决问题,老师要学会等待,给这些孩子提供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这样才能让孩子自己寻找出一种更适合自己的方法,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这一次材料的投放,让孩子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了更好的发展。有的孩子在剥大蒜的过程中说:“老师,大蒜好臭,我不想剥”,有的孩子说:“老师,我要剥,妈妈在家做菜时,都剥蒜,我不怕。”所有的孩子听到这句话,都不出声了,一个个都非常认真地开始动起手来,看到孩子们的表现,我笑了。是啊!这不正是一种情感的培养吗?有了这个探究的空间,有了整个操作的平台,孩子们不担学会了自己地劝手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知道了妈妈平常做饭的辛苦,知道了如何去帮助妈妈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懂得了如何去珍惜妈妈的劳动成果,我觉得这是区域活动中取得的更有价值的成果。
根据孩子们的爱好,我选择了烧烤类的材料:如牛奶盒做的烧烤架,用废旧泡沫做的鱿鱼、玉米块;用水果保鲜网、红色皮纸做的热狗,用黑色卡纸做海带、环保木炭,准备了盐、辣椒、味精、花椒等等,让孩子们全方位认识烧烤有关知识,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发展孩子的动手能力,拓展孩子的情感教育,孩子们平常都喜欢吃烤烧,但他们对这方面的知识了解并不多,对这一行业的辛苦也并不知道,所以我作出了这样的选择。
投放这些材料把孩子们的兴趣推到了最高潮,看到这些材料,孩子们欢呼了,在活动中,有的孩子充当了烧烤师傅,学会了用语言进行交流,询问小朋友或老师:“你们想吃点什么?这
里有肉串、有热狗、有海带、有土豆块……需要什么,我会给你做。”看到孩子们的激情,有时我故意搭讪说:“我想要一支热狗、一串海带丝,需要多少钱?”有的孩子大大方方说:“不要钱,送给老师吃。”有的孩子说:“要三元钱”,说完就开始操作了,只见他们时而拿盐,时而拿花椒,时而拿辣椒,时而又拿葱苗在烧烤串上不停的晃动。嗨,动作认真娴熟,还真有点像专业人士。当孩子递给我烧烤时,我又故意找茬说:“火腿肠烤糊了,怎么办呢?”有的孩子这时就没辙了,反应快的孩子会说:“我给你换一支。”其实我之所以故意找茬,就是想让孩子们多了解烧烤这一行业的辛苦和不容易,培养他们尊重劳动人民的情感,知道各行各业的人都是我们的朋友,我们都应该去尊重、去理解,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学会理解和宽容,让这些小小的心灵懂得怎么去“爱”。看到孩子们的表现,我就在想,在区域里投放孩子们喜欢的丰富的材料,也能更好的挖掘孩子的智慧,能发展他们的语言能力、交流能力,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只要给足孩子们的空间和时间,就一定会带给你无限的惊喜。
区域活动里,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的活动,为了满足不同幼儿发展的需要,能促进幼儿全面素质的形成、发展和提高,我觉得:
一、应该给幼儿提供相对宽松的活动气氛和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
二、区域的材料投放目的要明确,不能说材料一放就是一个
月、两个月,甚至一学期毫无变化,应经常性的改变、吸引幼儿,能让他们主动参与活动,满足幼儿的需要。
三、老师应和孩子一起参与活动,提高孩子兴趣,尊重幼儿,让他们自由发挥。
四、应把集体活动内容融入到区域活动中来,让孩子们学会交流、共同学习,共同探索。
五、教师应多观察、了解孩子们喜欢玩什么、不喜欢玩什么,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满足孩子的需求。
六、注意引导孩子发现一物多玩的方法,让幼儿自由探索。
七、利用家长资源,调动孩子积极性,收集废旧物品,制作一些活动中所需要的、丰富的、有吸引力的材料。
八、教师应针对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适时的介入和指导。
总之,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应成为幼儿发展的观察者、支持者、引导者,只有不断地开拓活动范围,解放孩子,让孩子们在玩中求发展,发挥区域活动的实效性,才能使每个区域真的活起来,使幼儿全面发展。
2012年8月
老师如何提高幼儿园区域活动有效性 篇2
一、评价主体多元化
评价主体多元化指在区域评价时, 应尽可能将参与活动的各重要当事人都作为评价主体, 充分发挥大家的积极性、主动性, 以更好地实施教育、促进幼儿的发展。区域活动是幼儿的一种自由选择材料和同伴、自由操作活动材料和创作的过程, 幼儿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则以一种“支持者与引导者”身份参与。因此, 区域活动的评价主体不应只是教师, 而应该包括幼儿、教师甚至家长。
1. 幼儿。这种评价表现在: 有机会发表自己对在区域活动中的探究经验和情感体验;可以对同伴参与活动情况发表看法。让幼儿参与评价, 既可以培养幼儿倾听他人发言的习惯、观察他人参与活动的情况, 丰富自己的认知经验;又能帮助教师发现幼儿的认知水平和经验, 为区域活动材料的适宜投放提供依据。
2. 教师。这种评价表现在: 对幼儿的活动情况适时进行点评, 对幼儿的评价进行小结等。这种评价可以在活动过程中进行, 也可以在活动结束前进行。尤其在中、小班区域活动中, 由于幼儿的语言和认知结构发展尚未完善, 教师需有意识地组织幼儿开展评价, 以帮助幼儿发现和解决问题或支持幼儿的创新。
3. 家长。这种评价表现在: 帮助家长了解孩子在区域活动的表现, 了解教师的指导与观察方式, 以理解区域活动这种方式对孩子发展的影响;也能让家长通过观察孩子在区域活动的进步, 逐渐理解教师的教育理念, 更好地参与家园合作。家长可以通过三种途径有选择地参与区域活动评价: (1) 在家长开放日, 观看孩子在区域活动的视频或者图片, 亲身感受孩子在其中的成长变化; (2) 通过区域活动图片专栏 ( 通常以图文模式粘贴于班级墙上) , 更好地理解孩子的学习特点和班级的活动进度; (3) 受邀观摩教师组织的区域活动现场, 活动结束后参与点评。
在实现“区域活动评价主体多元化”时, 需要注意两点: 第一, 评价过程中三个主体并非孤立出现。通常在一次区域活动评价时, 至少出现两个主体, 如幼儿和教师。第二, 上述的三个主体不应只限于同一个班级范围内。可以是其他班级的幼儿、教师、家长, 甚至是来园参观的客人老师。因为不同的评价主体, 评价角度不同, 会给幼儿带来更多新鲜和丰富的感受, 也会给教师带来不同的评价思路。这一点在幼儿园开展混龄区活动时可以充分运用。
二、评价目标明确化
要明确区域活动的评价目标, 让区域评价更科学和富有针对性。教师可以从两个步骤入手:一是参考《3 -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的教育目标和建议, 分别制定出各年龄班区域活动的基本评价方向。二是综合以下维度, 分别制定各区域的具体评价目标: ( 1) 材料的使用情况: 材料是否满足了幼儿探索的需求, 是否帮助幼儿完成作品, 哪些材料陈旧需要改良, 哪些材料欠缺需要补充。 (2) 幼儿的参与情况:幼儿在操作材料过程中, 是否与其他幼儿合作, 是否坚持完成自己的计划, 能否正确使用和爱惜材料, 操作中遇到问题怎么处理、情绪有何变化。 ( 3) 幼儿的作品或者活动过程情况:对作品的评价, 需要教师有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 比如在美术区, 评价一件美术作品, 可以从色彩、构图、创造性与想象力、画面布局等多方面评价;在科学区, 可以对实验的操作过程及实验结果进行验证, 这就需要依据一些基本的学科知识。总之, 目标的制定需要考虑不同区域的特性和幼儿的实际特点。
三、评价内容具体化
一是评价内容要包含幼儿在“做了什么”“怎么做的”“为什么做”三个不同层次的具体表现。比如科学区的评价, 教师针对不同年龄段幼儿制定具体评价内容, 对于小班幼儿, 可以引导他们回顾自己参与哪些区角, 在区角做了什么, 参与区角的体验是什么。可以提问幼儿: “你参加了哪个区角?”“和谁一起玩?”对于中班幼儿, 由于其语言能力有所提升, 积累了一定的操作经验, 教师可以引导其在关注“做了什么”基础上, 总结自己是“怎么做的”。比如在磁铁探索实验后, 可以提问幼儿: “你是用什么方法把几个铁块飞快地吸在一起的?”引导幼儿对实验方法进行提炼和总结。对于大班幼儿, 教师的评价内容关注“为什么做”。可以提问幼儿:“为什么这些物品能吸在一起, 而另一些物品不能被吸起来?”引导幼儿对事物现象背后的原因进行思考。更多围绕“为什么”的提问, 可以丰富评价的内容, 让教师清楚地知道幼儿行为背后的动机以及影响幼儿行为的因素, 有助于教师更好地指导幼儿行为;同时, 这种提问也有利于培养幼儿对“自我”的认识, 逐渐明白自己的探索行为是“有迹可循”的。二是评价内容要注意各区角的特点, 因为幼儿在科学区出现的问题往往和语言区、音乐区有着根本的不同, 评价时要重视不同区域的学科特性, 这就需要教师在专业方面做好准备, 才能引导幼儿进行有效评价。三是评价内容的表述方式有一定的要求。要求幼儿尽量用完整句, 引导他们运用较为准确的语言进行清晰表达。教师或家长在评价时, 应使用形象生动的词语和开放式提问, 灵活使用口头语言和体态语, 便于幼儿理解并丰富其相关经验。
老师如何提高幼儿园区域活动有效性 篇3
数学区是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自主地运用各种系统、合适的材料,通过亲自摆弄、操作,来发现物体间的数量关系的活动。数学区活动在幼儿园数学教育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数学区活动与集体数学教育活动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共同促进幼儿数学学习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具有灵活性、自主性等特点的数学活动区活动还有着独特的教育价值。本文从几所幼儿园数学区开展的现状发现问题,并提出提高幼儿园数学区活动有效性的策略。
一、目前数学区的现状
3-6岁幼儿处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还需要具体形象的教育,需要创设真实的数学情境、投放操作的材料。我以几所幼儿园的大班为研究对象,主要从数学区材料的投放、幼儿的活动及教师的指导三个方面开展研究,获得对大班数学区创设情况的认识。首先,在区域活动实施的过程中,目标不明确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投放材料与指导也就必然地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区域活动对于幼儿发展的作用也就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
其次从材料投放方面看也存在不少问题,例如:投放的材料不够丰富,几乎所有的材料都只有一份,不能满足多个幼儿同时活动。投放的材料可操作性和趣味性不强,难以激发幼儿操作的兴趣。例如数概念的学习对于幼儿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有的教师提供了让幼儿运算、连线的记录单,十分枯燥,幼儿提不起兴趣。材料提供无层次性,满足不了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操作需要。不少教师提供的材料往往是“一刀切”, 整个操作活动材料都一样,或者材料不一样,但体现的要求同一层次。有的幼儿能很快理解新活动的玩法,积极投入到操作过程中去,而有的幼儿则感到困难,甚至无从下手。数学区的材料并没有与该阶段数学教育内容很好的结合。数学区可以为数学教学活动作经验准备,也可以作为教学活动的延伸,教师没有抓住材料投放的时机,数学区的材料没有跟着教学内容的进度及时更新,失去了数学区活动的教育价值。再次从幼儿的活动方面看,幼儿对数学区的兴趣度不高,面对丰富多彩的区域活动,相对抽象、枯燥的数学区往往遭受“冷落”。幼儿在数学区的活动次数偏少,除了有少数幼儿到数学区活动,其他大部分幼儿是不到数学区活动的。甚至有些幼儿只是在数学区看看,什么也不操作。部分在数学区操作的幼儿也不能按照要求正确的操作材料。最后从教师的指导方面看,教师缺乏适宜的指导由于数学的严谨性,对数学区材料的操作有一定的要求,当幼儿对某种材料束手无策时,教师往往急于将所谓的正确方法抛给幼儿,而不是通过提供帮助或通过同伴的协助引导幼儿思考,这样一来幼儿往往在短时间的操作之后便失去了兴趣。
二、提高数学区域活动有效性的策略
幼儿园数学区域活动的成效受诸多因素制约,区域活动实施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受到重视,尤其是数学区域活动的目标、区域材料的投放和区域活动指导。我们要以幼儿发展为本,认真落实每一个环节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区域活动应有的作用,使幼儿在活动中得以有效发展。
(一)明确数学区域活动的目标
“目标是起点,也是归宿”,诚然,活动目标的制定是决定活动有效性的关键要素。教师要把握年龄段幼儿的基本特点,以班级幼儿的阶段培养目标为主要依据,并对本班幼儿当前的培养目标有清晰的理解和把握,并以此为依据,来选择有针对性的区域活动内容。我们设定的区域活动表要能看到教师在创设区域活动时所考虑到的具体目标,对幼儿相关主要学习经验的描述,清晰地了解该区域的具体教育目标。教师心中有了这样的目标,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就容易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地投放材料,观察儿童,指导幼儿的活动过程等。
(二)投放适宜的活动材料
数学区的材料是供幼儿操作和互动的,它具有拓展幼儿的数学思维和能力的功能。皮亚杰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操作”,幼儿是在材料的操作、摆弄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的。材料是教育意图的物质载体,它本身的特性及由这些特性所规定的活动方式往往决定着幼儿可能获得什么样的学习经验,同时,它与幼儿活动欲望的强弱、兴趣的高低、活动持续时间的长短,能否进行独立的思维和想象、有无探索和创新有着密切的关系。因而数学区活动材料的提供是非常重要的。
1.材料应有层次性
在数学区投放材料时,应考虑材料与活动目标的关系、材料与幼儿需求的关系,做到有的放矢。教师要从适合幼儿的发展水平,适合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出发,为发展水平不一样的幼儿设计具有不同功能、不同难度的操作活动材料,允许他们从不同的起点,按不同的要求、不同的发展速度选择材料,以适应不同能力层面幼儿的发展需要,教师也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如:为让幼儿掌握“按物体的某一特征进行分类排序”,我们设置了以下三个层次的操作材料:层次一:为幼儿提供了不同颜色的塑料珠子,让他们学习按颜色特征分类;层次二:提供了不同大小、颜色的花片,学习按颜色、大小特征分类;层次三:提供大小、颜色、形状不一的几何图形、积木等材料,进一步学习按各种不同特征分类,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学习排序。材料不同,难易不一,才能充分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保证每个幼儿都有机会体验成功,这样才能吸引更多幼儿参与数学区活动。在数学区域活动中,教师注重为不同能力层次的幼儿设计、提供不同难易程度的操作材料,或对同一操作材料提出不同要求,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成功,看到自己的成果,体验成功的喜悦,这无形中增强了幼儿的自尊心、自信心。同时,在操作活动中我们鼓励幼儿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培养了幼儿大胆、开朗的性格及乐意帮助同伴、愿意与人合作的良好品质。endprint
2.材料应有趣味性
数学内容本身比较枯燥,如何使枯燥的数学内容蕴含在数学操作材料中,让幼儿喜欢操作,所以玩具与玩法应该有趣味性,这样能吸引幼儿进行操作,长时间进行探索,从中获得零散的数学知识。玩法设置悬念吸引幼儿。幼儿对数字的认识可以通过把数字放在区域角,使原先对数字的摆弄改为使数字组成一副漂亮的图画,让幼儿有目的的组图,增加了操作的趣味性,组好后非常又成功感。玩具新颖吸引幼儿。幼儿按数字找房间操作活动,使原本的摆一摆改变成让幼儿插一插,并且跟小动物匹配起来,提高了材料的趣味性,幼儿喜欢玩。玩具巧妙吸引幼儿。认识时间设置成时间花,花芯为钟表,花叶子为显示的时间,让幼儿根据显示时间与钟表显示的时间相匹配,组合成一朵朵花,既好看又能获得成功感,有极强的趣味性。适合大班幼儿操作。玩具呈现吸引幼儿。我们把排序的内容以小火车的形式呈现在墙壁上,让幼儿根据序卡进行排序,排序的结果呈现在墙壁上,既便于教师检验,又能吸引其他幼儿参与活动。
3.材料应有可检性
幼儿园的区域活动不仅只有数学区,还有其它领域的区域活动,而区域活动时幼儿的流动性较大,这使教师观察和指导具有一定的困难。如何能解决这个问题呢?方法之一就是把操作结果的正确与否寓于材料的设计中。如小中班,一般可提供镶嵌式的材料(即上下镶嵌和镶嵌孔板等),及翻版拼图式材料(即幼儿按底版上的要求,逐一把相应的小方块摆在相应的位置上,操作完毕,翻过小方块,如正确就会出现一幅美丽的图案)。这样,幼儿在操作中不仅可以自己检验操作结果,也可以在操作中不断尝试,修正错误,最终获得成功。到大班除继续使用翻版拼图外,还可以增加一些书写记录表等材料,要求幼儿把自己在操作活动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操作结果用图画的形式(无论是实物描绘、半抽象的点图、或抽象的符号都可以)记录下来,并写上自己的名字。这样,教师就可以从记录表上或活动后的交谈中来了解幼儿的操作情况,了解班上每一位幼儿所具有的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以此为依据并结合教师自己的观察给予幼儿适当的指导,以促进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和提高。
(三)提高教师指导的有效性
数学区的有效开展,离不开内容丰富,层次多样的材料,但更离不开教师适宜的指导。
1.要注意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有效观察
教师可以设计设计进区记录表,使幼儿参与活动的状况有迹可寻。一段时间后,教师可以分析幼儿活动的记录,如果发现某些幼儿在这段时间里只重复玩某几种材料,教师就应加以引导。除了引导之外,教师还可以对这段时间内能操作多种材料的幼儿加以鼓励,以引导其他幼儿尽可能操作各种材料,建构数学知识。
教师要对个别数学能力较差的幼儿多加观察。数学能力较差的幼儿往往对数学基本概念的理解存在困难,且学习兴趣不浓,学习习惯不好。这些幼儿在活动中常常处于“闲逛”状态,不能集中注意力完成某种材料的操作,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在每次活动前对他们提出相应的任务和要求。这并不是说要规定他们玩什么,而是在询问其意向的基础上鼓励他们每次完成一种材料的操作,并把操作结果展示给教师或其他幼儿看。如果当天完成不了,则保留半成品,下次活动时继续做,直到完成为止。如果幼儿每次操作都有成品,他们就会产生一种满足感和自豪感,特别是当他们得到教师或者同伴的认同时,这种感觉就会更加强烈,它会促使幼儿更乐意投入数学活动区活动,从而进入一种良性循环的学习状态。由于这部分幼儿能够专心于某种材料的操作,他们原本因无所事事而产生的纷争大大减少,因此教师可以集中精力指导幼儿活动。
2.要提高区域活动中教师与幼儿的有效互动
教师在进行个别指导时要注意方法。当幼儿对某种材料束手无策时,教师不要急于将所谓的正确方法抛给幼儿,而要通过提供帮助或通过同伴的协助引导幼儿思考;当幼儿的操作方法出现错误时,教师也不能一概否定,而是要通过适当的提问让幼儿产生认知冲突,使他们对这个问题作进一步思考,通过探索来发现自己的错误。
综上所述,要提高数学区域活动有效性,充分发挥数学区域活动的教育潜能,教师就应根据幼儿学数学的特点,精心地为幼儿创设和设计数学区域活动,提供适宜地操作材料;要仔细观察,给予幼儿适时适当的指导,及时调整目标和材料。让数学区域活动真正成为幼儿发展的平台,实现幼儿自主发展的目的。
老师如何提高幼儿园区域活动有效性 篇4
区域活动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种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活动,它有着相对宽松的活动气氛,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它是将幼儿的学习与生活融为一体的游戏形式,对于培养幼儿的主动性、独立性与创造性,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应为幼儿提供各种丰富而有意义、有趣而又符合幼儿能力发展的空间。那么,作为教师的我们,如何才能有效的开展区域活动呢?结合我的经验,基本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去做:
一、合理投放区域活动材料
1、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来投放材料,材料要具有探索性、层次性、适宜性和教育性,材料要能为幼儿提供更多的按照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活动的机会,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让他们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中玩玩做做,主动愉快地操作学习。并且根据幼儿的兴趣和发展的需要及时进行更新和调整。特别是注意利用废旧物品和自然材料。例如我们在益智区了投放了彩色的珠子和绳子让幼儿串项链,能力差的幼儿尝试把珠子串起来变成项链,能力稍强的幼儿能按颜色进行串珠,变成好看的项链或手环。这样区域的材料给孩子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余地,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在一定程度上获得发展,在简单有趣的游戏中逐渐提高动手能力与动脑思考能力。
2、能结合每个月的活动主题,及时更换材料。如十月份以《了不起的中国人》为主题,在美工区投放了卡纸、油画棒、水彩笔等让幼儿画国庆真热闹;投放了火柴、卡纸、胶水等让幼儿粘礼花;投放了橡皮泥、磨具、牙签等让幼儿做团圆饭。在益智区投放了拼图两套让幼儿拼中国地图。在建构区投放了纸盒、易拉罐盒、各种车等让幼儿搭建天安门。十一月份以《社区真美丽》为主题,在建构区又投放了纸杯、积木等,让幼儿搭建自己的社区。根据季节特点,我们在美工区又投放了落叶,让幼儿运用树叶进行拓印画等。
二、保证充足的区域活动时间
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时间,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意愿去选择内容,为幼儿营造一个宽松、自由地游戏氛围,才能更好的开展区域活动。
三、教师适时的参与指导
1、教师要以适当的身份适时的参与幼儿的活动。
在区域活动中,孩子们对活动区里出现新的材料很敏感,也乐意尝试,但由于不会玩,孩子的好奇心就因此会打折,甚至转移目标,离开游戏。所以在区域活动中不但要求教师要善于发现和调动幼儿活动的兴趣,还需要教师在及时了解和掌握幼儿活动情况的基础上参与活动,根据活动需要以不同角色带动幼儿的游戏,并巧妙地把教师的意愿自然而然地转化为幼儿自身的意愿。如五子棋的游戏,五子棋对多数幼儿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活动前为了让幼儿了解五子棋的游戏规则,我先让幼儿认识了棋盘和棋子,然后讲解并演示了下五子棋的方法。刚安排完活动,幼儿已经迫不及待的玩起来,看到幼儿下得特别认真,我就没好意思打扰,只是在一边观察,这时我发现媛媛和轩轩两个小朋友拿着棋子摆的起劲,都没有去堵对方的路,只是拿着棋子不停的摆,不一会儿就摆了很多棋子,渐渐的没有开始的兴致,这时我说:“轩轩你觉得这样下棋有意思吗?你看看你的‘白子’早就已经超过五颗排成一排了,你早就赢了。”她当时显得很高兴,我说:“这样下棋多没劲,没有对手,自己摆自己的,来,我陪你下一盘。”她听了可开心了,于是我拿起了“黑子”一边下,一边指导她,渐渐的她明白了下五子棋的方法,逐渐从中体验到了游戏的乐趣。
当然,这也只是我个人这几年关于如何有效开展幼儿区域活动的一些实践经验反思总结,并不表示所有的园所老师都会适用,还得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取舍,也需要因材施教,毕竟这只是关于有效开展幼儿区域活动工作的一些方面,园立方上还有一些同行的园长老师们在如何有效开展幼儿区域活动工作上的各种经验教训,大家可以一起相互学习,交流分享。
2、教师应把握时机,适时介入指导。如我们在美工区投放了巧手编制的材料,一是让幼儿用纸条进行编毯子,二是用毛线编花篮。这个游戏是为了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耐心。刚开始游戏时,幼儿都愿意去积极尝试编织,但由于不太会玩,部分幼儿不能按老师的要求去编织,很多幼儿在编织过程中也渐渐没了耐心,失去了兴趣。这时教师认真观察,对不会玩的幼儿进行耐心的指导,现在班上多数幼儿已经学会了编织。所以教师在用心地观察、适时地参与幼儿活动的基础上,还应该作为指导者,在幼儿活动过程中,应尊重幼儿的想法和做法,理解幼儿不同行为的合理性,营造一个宽松、自由、安全的游戏环境。以观察、鼓励为主,当孩子在活动中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老师应当适时介入,对孩子指导要留有余地,不要直接把答案告诉孩子,尽量让幼儿自己去学习、去探索、去发现。老师作为一个共同参与者,与幼儿共同商讨对策,鼓励、引导幼儿自己想出解决的办法。使区角活动真正成为孩子自己的活动。
四、注重活动的评价
在每次的区域活动中,老师及时地给予评价,是提升孩子经验的重要环节。在评价的过程中,老师的角色应该是引导者、支持者和参与者。要充分调动幼儿的思维和智慧,对幼儿的讨论和交流起到引领、支持、整理的作用,能有效引发积极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
幼儿园区域活动评价的有效性 篇5
“评价在教育实践中起着有力的杠杆作用,但这一作用却未必一定会把教育推向理想的方向。评价是一把双刃剑,评价理念、评价目的以及评价的方法和技术等都影响着评价对教育的导向。”而区域活动讲评是幼儿教育研究领域的一个新的范畴,现在在活动区讲评中还存在很多误区和问题,我们尝试从一个区域讲评案例来对区域活动讲评有效性进行初步探讨。
区域活动评价实录: 今天教师围绕主题“动物”预设的区域重点是:
1、益智区:按一定规律串珠。
2、搭建区:为小动物盖一座温暖的房子。
3、美工区:泥工--可爱的小动物
区域活动结束后,教师组织幼儿坐好: 师:小朋友,今天你们在活动区中都玩了什么?
幼1:我在益智区玩得串珠子,串了一大串,我很开心。师:你真能干,串了这么多。可是我发现欣悦小朋友串的比你多,下次一定要努力,好不好?(幼儿有点难过地答应。)幼2:我在结构区拼了一座房子。师:你真棒!小朋友你们都过来看看他的房子,盖得好不好?漂不漂亮?(大部分孩子只是欣赏性的看了几眼,没有孩子研究这个房子是怎么盖起来的,幼儿的创意没有被大家发现。)幼3:我在泥工区作了一只小青蛙。师:你做的青蛙真像。
师:那你们觉得自己今天玩得好不好? 幼2:我在结构区盖房子,本来玩得好好的,可是杨泽城过来捣乱,把我的房子推倒了,我只好重新盖。
师:某某,你这样子捣乱,小朋友会不喜欢你的。下次活动时,注意点,好不好? 师:小朋友你们今天表现得都很好,每个小朋友都在自己喜欢的区里玩了,而且都完成了自己的任务,老师希望下次活动区的时候你们能做得更好!表面上看,教师在今天的评价活动中似乎体现了幼儿的主体地位,让幼儿自评自己的活动,教师加以肯定。但是仔细分析,却不难看出,教师的评价导向停留于以事论事的做了什么,做得好不好?而没有围绕预设的目标,让幼儿进行新经验的分享,教师对幼儿的鼓励没有任何的推广意义,其他的幼儿根本不知道老师口中的“真好,真棒”到底是好在哪里?又是棒在哪里?可以说,这样的讲评,幼儿是一无所获的。我们将当前在区域活动讲评中存在典型性问题归纳如下:
1、由于教师对讲评活动的教育功能缺乏全面充分的了解,导致讲评的目的不明确,评价的导向盲目,如在结构区幼儿的新创意教师没有进一步挖掘,使它成为全体幼儿共同的新经验。
2、评价过于关注结果,忽视幼儿活动过程。教师对于评价活动的观念比较传统,从一句:“玩得好不好?”“都完成了任务”中可以看出教师关注的是幼儿活动的结果而不是探索过程。如在益智活动中,只比较两个孩子串珠子的多少,而没有注意到串的少的这个孩子在这一过程是多么的认真,多么努力,忽视了幼儿的进步和努力程度。
3、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在强调幼儿主体地位的同时忽视了教师的主导地位,整个评价过程教师的作用比较被动,对幼儿的交流未能体现出引领、归纳、和提升的导向作用,从而削弱了讲评活动的教育功能。
4、评价标准过多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教师对幼儿的评价往往更注重技能掌握的好坏,忽视幼儿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内容。如在艺术领域中,教师对幼儿作品大多是用“××画得真好”、“××做得很像”、“你们今天都很棒!”好在哪里老师只字不提,评价敷衍而过,用整齐划一的标准评价,忽视幼儿的个性发展。
5、讲评的方式、方法单一局限。评价多集中在最后终结性评价,忽视过程评价和随机评价。只有集体讲评,忽视个体和小组评价。
成功的讲评应该是有效的、动态的、互动的、策略的,我们应从功能上、理念上、教师的角色定位上、讲评的内容和策略等方面重新去认识、研究区域讲评活动,使讲评活动发挥其最佳的教育效能。
一、加深认识, 理解区域讲评的教育功能
评价的功能不在于评判,而在于激励、诊断、导向、提升经验、促进幼儿同伴交流与学习等。在讲评时,不能简单地用好与不好来评价幼儿的活动,而应特别关注幼儿在探索活动中所做的努力,个性品质,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的发挥,以及所获得的经验等。成功的区域活动讲评能使我们更全面了解区域的状况,每个幼儿的发展状况,随机、灵活地让幼儿与人、事、物(材料、环境)交流、互动,进而促使区域活动各个要素不断优化、组合与协调,使活动区潜在的价值转化为真正的现实价值。
二、转变评价观念,注重讲评活动过程
在新《纲要》指导下,配合课程观的转变,评价观也发生根本的变化,从关注结果转化为关注过程,区域活动后的讲评教师尽可能做到注重幼儿在探索活动中作出的努力,即幼儿在自信心、坚持性、独立性、创造性等方面的表现,不必过分关注幼儿学到了什么知识,而应该重点关注幼儿是怎样获得这些知识的。教师对幼儿的过程性评价有助于幼儿正确认识、评价自己,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和积极向上的心理。
三、准确定位,发挥教师在区域讲评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在讲评的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定位应是引导者、支持者和参与者,应能有效引发积极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充分调动幼儿的思维和智慧,对幼儿的讨论和交流起到引领、支持、整理、提升的核心作用。在实施区域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善于捕捉有利于幼儿发展的契机和讲评信息,能根据幼儿的活动情况随机调控,使讲评环节成为区域活动的“热点”、“高潮”,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区域讲评活动中,教师的主导地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
一、引导幼儿回顾与反思:通过回忆做过的事,引导幼儿初步学会反思自己的活动,从而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行为。其
二、引导幼儿分享与交流:能引发幼儿间的分享交流,根据自己的操作经验理解并进行判断,促使幼儿从同伴的交流讲述中获得信息。其三:引导幼儿迁移经验运用经验:教师在引导幼儿表述经验、展示经验的同时,应能以隐性的方式帮助幼儿进一步迁移整理经验、迁移经验、提升经验,激起再次探索活动的欲望。
四、善于捕捉有效信息,使讲评的内容动态化。
区域活动的目标在于发展个性,培养幼儿自主学习能力。我们应该将区域讲评活动整合为幼儿区域活动自主探究学习过程的一部分。区域讲评活动的教育功能的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讲评内容的摘取和展开。在讲评时,讲评的内容要兼顾群体需要和个体差异,要多采用积极性评价和纵向评价来评价幼儿,使幼儿体验到被肯定、成功的喜悦。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各种信息都可以成为讲评活动的内容,如: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情况,幼儿的社会交往水平,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幼儿区域规则遵守情况等。但这些内容并不是共同存在于某一次的讲评活动中,每次的讲评活动都应有侧重点,这些侧重点的确定有赖于教师在区域活动过程中细心的观察和捕捉有效的信息,并即时地生成。
五、讲评方法多样化,促进师幼双向互动
每次区域活动的重点都会有所不同,每个幼儿都有其独特的发展优势和个性特点,同样的幼儿在不同的区域活动中的表现也不尽相同,这就决定了教师在讲评时方法不能千篇一律,应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评价方法。
1、讨论法:设置或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师生共同总结的讲评方法。
教师通过对幼儿区域活动情况的观察,抓取一些有价值的内容在集体中进行讨论和推广,可以是教师提出问题,让幼儿展开讨论;也可以是幼儿自己发现问题并提出与大家一起讨论。不管哪种讨论,目的主要让幼儿通过讨论思考,充分、大胆地表述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并总结出大家较认同的学习方法,积累各种经验。
2、成果展现法:展现作品分享成果,体验成功的讲评方法。成果展示式是教师在活动中发现某幼儿有创新的作品或有创新的玩法,讲评时展现交流,分享成果的方法。主要通过幼儿的作品展示,或者让幼儿自己将探索尝试的方法和过程再次进行当众介绍演示,让幼儿自己介绍互动交流,分享成功的快乐,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成功感,鼓励幼儿大胆创新,发展幼儿的个性和创新能力。如美工区或建构区中某作品的展示与介绍。
3、探索主题法:围绕着现阶段的主题活动或半日主题活动在区角中投放新材料后而进行讨论交流的讲评方法。其特点是把区域活动的自主学习与集体活动相结合。讲评时教师与幼儿讨论正在进行的主题活动名称;交流发现哪些区域中的材料发生了变化,有些什么;讨论这些材料可以根据主题内容进行哪些探索活动等,激发幼儿探索主题奥秘的主动性、积极性。
六、尊重个体差异,讲评的范围点面结合
根据评价对象的不同,评价的范围大体可以划分为三种:个别化讲评,小组化讲评和集体化讲评,个别化讲评是“以点论点”,小组讲评、集体化讲评都是“以点带面”。
三种讲评在运用方式上要讲究策略。不同讲评方法,适用于特定的时机。个体化评价关注于幼儿个体的进步,宜采用激励法进行讲评,在鼓励的同时应不忘为孩子的进一步提高指明方向,而不是简单的一句:“你真棒,真好”了事。当区域小组活动中出现了某一操作问题且急待解决时,是运用小组评价的良好时机,教师提供支架法引导小组幼儿围绕当前问题一步步展开讨论,让幼儿在思维碰撞中提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进一步实践、探索,促使小组中幼儿共同的活动得以拓展。当幼儿在活动中出现了典型性的问题而又无法即时解决时,当幼儿在活动中出现了某一有价值的操作亮点时,当幼儿出现了一些共性的问题时则有必要在活动后组织集体化的讲评。
老师如何提高幼儿园区域活动有效性 篇6
摘 要:在幼儿园教育体系当中,区域活动是其教育活动的核心部分,对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此,通过对区域活动这一部分不断地进行研究、反思和探索,总结出提高自身区域活动有效开展的能力,使该教育方式能够在幼儿园教育体系当中发挥出最大的效用。
关键词:幼儿园;区域活动;有效开展
在众多幼儿园的教育方式当中,区域活动这一教学方式不仅最受儿童的欢迎,而且还有利于教师教学活动的开展。区域活动的具体内容为一游戏活动的形式,将相关的学习知识、生活常识等融会贯通在游戏过程中,让幼儿在宽松、活跃的气氛中学习到新的知识。教师在策划区域活动时,要将游戏的趣味性和需要学习的知识做到很好地结合,并且能够易被幼儿接受。当前现行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给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当中带来了更多的新理念,教师更多地思考如何才能够在幼儿群体教育当中发挥出区域活动的最大效用。
一、区域活动应以幼儿为主,区域活动应体现幼儿的主体性
现行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在开展教学活动中,应该尊重幼儿个体的差异化发展,开展的幼儿园教学活动方式也要易于被幼儿所接受。而区域活动这一教学方式恰好满足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来的要求,也是教师根据幼儿个体的不同发展需求,做到因材施教的有效措施。在开展区域活动时,应该体现幼儿的主体性,让幼儿积极主动地在教师建立的情景当中去观摩、探索。另外,对于年龄较小的幼儿应该准备采取多样化活动材料,并且在每一区域游戏当中制定特定的学习主题,让幼儿在这一主题下,积极表现自我,以促进幼儿的自主发展能力。
二、合理设置投放材料的数量以及类型
1.主题区域材料的投放
区域活动是由不同主题的游戏区域开展的。因此,其投放材料也应该根据主题的不同来进行材料的科学投放,使区域活动更有目的性、指向性,进而促进幼儿在主题游戏当中得到更好的互动与增长知识。在语言区域,可以投放与语言有关的识字卡片、有声故事书、学习动画等材料,来激发幼儿学习语言的积极性;在美工区域,可以投放画画本、橡皮泥、色彩缤纷的糖纸等,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在手工创造的活动中发现学习的乐趣。
2.公共区域材料的投放
在公共区域当中,更加要尊重幼儿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差异,通过结合班上幼儿的实际情况,匹配各层次的游戏材料,尽可能在公共区域活动当中顾及到每一个幼儿的感受。
生活区:可以投放豆子、碗、勺子以及瓶子等材料,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幼儿,可以难度系数,提供前三种材料给这类型幼儿,让其自主搬动豆子;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幼儿,可以增加难度系统,提供所有材料,并且让其用不同的方式去搬动豆子。通过材料的不同组合、不同的游戏难度以及不同的选择,来让每一层次的幼儿都能够在“搬豆子”这类简单的活动中增强其动手和动脑能力。
数学区:可以投放不同数量的可爱的动物模型、数字模型等,让幼儿按照不同种类的动物进行分类和计数。另外,通过以幼儿最爱的糖果来作为奖励,让幼儿分辨数字模型。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幼儿的数学能力,也为其以后的基础教育学习打下基础。最后,可以让学习能力较强的幼儿,自主选择对数学区内的投放材料进行排序和分类,进而增强数学区域对幼儿的吸引力,从而调动幼儿参与区域活动的激情。
三、教师在区域活动中的任务
1.活动期间做好记录工作,及时地进行参与活动
当幼儿全身心参与到区域活动时,教师应该善于观察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并且做好记录工作。重点观察幼儿对这个区域活动的关注度、游戏设置是否符合当前幼儿能力以及幼儿在参与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等方面。通过结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差异性以及学习能力等来寻找其中的原因。教师应及时地进行参与活动,指的是当幼儿在活动中遇到困难时,教师应该要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去引导学生解决困难,而不是直接告诉幼儿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有做好这两点,才能够发挥出区域活动的效用。
2.区域活动结束后对幼儿的评价
当每一环节的区域活动宣告一段落实,教师应该要及时地对幼儿的表现进行总结和评价,这不仅能够提升幼儿的学习能力,也能够调动幼儿参加区域活动的积极性。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幼儿的差异化特点来对幼儿做出合理的评价,切勿以偏概全,打击幼儿参与区域活动的积极性。通过积极与幼儿交流活动感想,不仅能够及时纠正教师教学活动中存在的不足,还能够促进师生关系的良好发展。
在开展区域活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经过缜密的思考和积极的探索,更好地促进幼儿自主发展、独立性、集体性的培养,我们应该坚持不懈地提高自身区域活动策划能力,使该教育方式能够在幼儿园教育体系当中发挥出更大的效用。
发挥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有效性策略 篇7
关键词:幼儿园,区域活动,有效策略
为了幼儿的发展, 我们在设计游戏的时候应该以区域活动为主, 但是由于年龄特点导致在创设和实施区域活动中大多存在一些障碍, 这些障碍或多或少的影响了幼儿的发展。
一、问题的提出
问题一, 区域设置往往流于形式。
学校在工作计划中要求教师从幼儿实际情况出发, 在活动设置的时候一定要以幼儿区域活动为主, 但是往往在实际工作中, 有的教师, 不考虑幼儿因素, 仅凭自己的意愿设置区域活动和主题, 成人的视角和考虑的问题和儿童的毕竟是有区别的, 往往教师费尽心力设置的活动, 幼儿并不买账, 由于他们的兴趣点和教师想象的不同, 幼儿的特点就是他们不感兴趣的就会慢慢的放弃。
问题二, 材料投放的时候太随意。
由于幼儿有意注意较差以及年龄特点导致我们在选取材料上一定要具有多样性, 要丰富多彩。
问题三, 教师指导方法不当。
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是需要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的, 但是有的教师却是以自我为中心进行干预指导, 完全忘却了在游戏过程中幼儿才是主角, 教师是配角, 在幼儿活动正常进行中教师可以是旁观者。
二、解决方法
策略一, 活动区域可以是动态的
措施一:围绕幼儿的兴趣爱好设置区域。
蒙台梭利提出:孩子的内在有很多资源, 一直想要找机会表达, 但总是困难重重, 这是由于环境不顺, 使自己的能力受到限制。我们在设置活动区域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由于幼儿太小, 玩游戏的水平相当有限, 尤其合作玩耍的时候还不具备有协调和谦让等能力, 再加之亲人不在身边, 缺乏安全感, 这些因素导致教师在设置活动区域的时候可以考虑设置他们熟悉的活动, 比如以家庭为背景的活动区, 还可以让家长把他们喜欢的玩具带到幼儿园来, 让他们有自己心爱的玩具为伴, 增加他们的安全感。幼儿在玩玩具的过程中缺乏包容性和合作性, 有的时候为了一个玩具可以厮打起来, 所以我们就可以把他们感兴趣的玩具多准备一些相同的。
措施二:根据幼儿能力的发展增加区域。
幼儿经过一阶段的学习, 开始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 我们就可以拓展区域的范围, 比如可以相机增加一些他们会感兴趣的图书、一些容易动手玩的玩具, 以此增加他们合作的机会, 逐渐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措施三:根据主题活动的开展调整区域。
区域活动的设置与幼儿园的主题教学有机结合。这样, 为主题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方便, 也可以满足主题实施过程中小组化、个别化教育的需要, 使主题活动得到了延伸。
策略二:有目的的投放材料
措施一:目的明确。
我们教师在投放材料的时候一定要有针对性, 要目的明确, 要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 明确他们的诉求, 材料的选取要有梯度, 要在满足现有需求的基础上顾及到后期的发展和使用。有目的引导幼儿进入到区域活动中, 挖掘材料在区域活动中的教育作用, 进一步提高材料投放的目的性。例如, 我们为了提高幼儿手的抓物的能力, 为了提高他们手指的协调能力, 可以提供小球、小木块、小豆子、米等多种材料。
措施二:材料投放的层次性。
区域活动的材料选取一定要具有层次性, 首先要从简单到繁琐, 从容易到有难度, 要有梯度性, 要适合能力不同的幼儿, 更要关注到他们兴趣的不同而引发的对材料的需求的不同, 也好考虑到环境因素, 在这些因素的基础上使材料有层次性, 使材料细化。
措施三:挖掘投放材料的引导性。
蒙台梭利强调教具要具有能够在视觉与触觉进行检验的属性—“错误控制”, 引导幼儿在自主的操作中发现错误, 进行自我纠正。
策略三:提高指导的有效性
措施一:观察在先, 针对性强。
蒙台梭利曾说过:幼儿的教育过程可以分为——大胆的放手、小心地观察、耐心的等待、实施地引导。基于此, 我们的幼儿教师在幼儿活动中的角色就要从指挥者的角色轮换为观察者、启发者、引导者等多个角色, 这就要求教师要细微的观察, 然后静静地等待幼儿的自主活动, 然后在适当的时机才能引导、有目的的干预。
措施二:把握尺度, 指导适当。
幼儿在区域活动中, 教师一定要大胆放手, 但是通过仔细观察, 也要在必要的时候, 要有度的实施指导。比如, 他们在遇到材料缺乏而束手无策的时候教师要及时出现;他们在发生矛盾的时候教师要及时解决并给予正确引导。
措施三:及时评价, 调整适度。
新《纲要》指出: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 调整和改进工作, 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 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我们在评价过程中一定要注重过程评价, 评价要针对个体, 要具体, 要有针对性, 要根据幼儿完成游戏的情况时时调整评价, 要注重幼儿活动的过程中他们的收获, 要通过不断调整评价激发他们的兴趣, 促进其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发展。
如何有效指导幼儿区域活动 篇8
一、重视幼儿区域活动材料及环境的创设
爱玩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游戏一直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的孩子。人们对游戏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而区角活动作为一种教育游戏活动,重在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环境,提供丰富的材料。
1.材料一定要美观,富有趣味性
区域活动是幼儿增长知识、探索学习的实践活动,幼儿在拼拼玩玩、想想说说、涂涂画画中增长了知识,相应地也发展了智力。而区域活动中区域材料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幼儿智力的发展,所以在考虑投放材料时,关键考虑材料的教育价值以及它会带来的教育效果。如美工区的制作活动,一直是小朋友喜欢的活动,每次都会成为小朋友的首选,原因就在于投放的材料,不仅色彩鲜艳、而且注重情景性,内容也会随着主题的发展及时地更换,无形中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
2.选用操作性强的材料
充分发挥材料的吸引力,使幼儿在半个小时的区域活动中不感到乏味。有时教师辛辛苦苦准备的游戏材料,但是一到孩子们的手上,往往只玩了一会儿就无人问津了。所以材料的提供一定要受幼儿的关注。 如“探索区”的“拯救海洋动物”。幼儿在用磁性鱼钩、勺子、筷子等各种方法将盆里的各种鱼类拯救出来的过程中会不断遇到挫折,然后经过观察、思考、反复尝试,直到成功为止。再将自己使用什么方法记在记录纸上。在这过程中幼儿的判断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各种方法完全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有的小朋友一下子记录了许多方法,成功后的喜悦便不言而喻了。
二、区域活动中关注游戏规则的制订
区域活动既是幼儿的一种学习活动形式,同时也是教师所组织的一种教育活动形式。因而,区域活动规则的制订应该是由教师和幼儿共同来完成,在实践中,我们逐渐地总结出师幼共同制订活动规则的比较有效的方法:
1.在讨论中共同解决问题
讨论往往是围绕在区域活动中所遇到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而展开的,这种“问题”一般会影响到该活动正常进行,又是幼儿无法自行解决的。讨论的目的就是要建立起相应的规则来解决当前所面临的“问题”。
2.在活动前明确规定
有些活动规则具有一定的强制性,是要求幼儿在活动时务必要遵守的,对于这类规则,我们一般在活动前就明确提出来。活动规则,是活动的一种行为规范和准则。幼儿的区域活动是在动态时进行的,因而幼儿在活动中还常会有不同的情况出现,而不同的情况可能需要不同的准则加以规范。所以,区域活动规则往往是不可或缺的。
三、指导幼儿遵守区域活动规则
区域活动规则的制订,只是为区域活动的高质量提供一种“可依的法”,而要让这个“法”发挥作用,关键还在于“有法可依”,否则,活动规则就会失去其存在的意义。在实践中,我们要根据不同规则的性质,帮助幼儿更好地掌握和遵守活动规则。
1. 暗示法。
所谓暗示法,是指将区域活动规则蕴涵在环境之中,让“环境说话”,让区域中的环境来告诉幼儿该区域的活动规则。如,关于进区人数的限定问题,我们采用进门挂牌、戴手环、控制椅子数、投放适量同类材料等方法,来提醒幼儿遵守该活动规则。如图书角,我们通过投放适量的椅子,要求幼儿发现椅子坐满了就不能再进入了;探索角,投入一定数量的操作材料,没材料的幼儿就要去别的区域玩等等。
2. 图示法。
规则的掌握与遵守不能只依靠环境暗示,有些规则还可以通过图画的方式加以形象地表示,并贴在适当的位置,提醒幼儿遵守。比如,我们在娃娃家入口处的地板上贴上几双小鞋印,鞋跟朝向娃娃家的地方(因幼儿进区时从容,出区时匆忙,这样放鞋方便穿着),而且鞋印画得十分有趣。我们将一双摆放正确的鞋(左右脚正确)画成两张相向而笑的人脸,以提醒幼儿,当你的鞋放成一对好朋友姿势时,左右脚便不会穿错。这样,鞋印不仅是娃娃家满额人数的标志,同时,又成了训练幼儿生活技能的无言之师。
3. 提醒法。
幼儿由于受年龄特点的制约,在活动中常常会因忘记规则而影响了自己或别人的操作活动。像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采用提醒法给予幼儿适当的帮助。提醒,可以是教师对幼儿的提醒,也可以是幼儿对幼儿的提醒。
幼儿区域活动的指导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根据区域活动的具体布置、幼儿活动的实际能力水平和区域活动的目标来不断地修改和完善,我们相信,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经验的不断丰富,我们肯定还能摸索出更多、更有效的方法。为区域活动的顺利开展开辟更加宽广的道路。不能一步到位,而是需要逐步完善,逐步到位。
浅谈如何有效地开展区域活动 篇9
区域活动以它特有的功能深受幼儿的喜爱,但在实践中常常会因为种种的困惑感到束手无策,以至于区域活动流于形式,造成有内容而无实质。比如(1)如何创设与主题活动内容相应的区域?(2)如何投放难易程度不同的材料以满足孩子们多方面的需求?(3)如何使区域活动对幼儿学习真正起到支持作用?这些问题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已经严重阻碍课程改革的发展。那么,如何解决存在的问题,提高区域活动的有效性。我们进行了探索:
一、转变教师角色
课改后的区域活动,最突显出来的是教师从指挥者的角色转换成为观察者,记录者,启发者,引导者等多个角色。传统教师的角色通常是指挥者,是幼儿的全权代理者,一切的课程与活动都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幼儿只需要迎合就可以了。但是在主题活动中,活动与课程的安排是灵活的,不是一成不变不便的,而是紧随着幼儿的兴趣而进行适当的调整的,当然在这其中要考虑到幼儿年龄特点及价值所在。但相对于传统的教学,给了区域活动很大的灵活性,利于教师掌握,教师很自然的在此过程去完成角色的转变意识。如在进行主题活动过程中,很多的活动都在区域中完成,很多时候老师都处在观察者、记录者的状态,同时判断自己是否需要去帮助幼儿。如科学区《沉与浮》的实践活动中,幼儿自己发现到很多的问题,并能在实践操作过程中不断地努力去思考如何解决问题,老师自然应该退出来,在一旁观察记录,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引导幼儿,帮助幼儿解决困难,而不是强行介入到幼儿的活动中去。教师对于幼儿的学习与生活通常都是从直接传授、正面介入到幼儿的学习中指导幼儿。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对于幼儿的学习,是正面的直接的指导,不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只是一味的告之幼儿该怎样做,不能那么做,或者是应该这样做,幼儿遇到困难也是直接告之幼儿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区域活动中,幼儿是自己自主的学习,通常是自己运用已有经验去尝试操作,看是否能够独立的解决问题。同时幼儿也能发现许多未知的问题,幼儿有了很多直接面对困难的机会和独立解决难题的机会。作为教师就应引导幼儿尝试一些新的方法,但决不是包办代替幼儿一切思维与想法。老师的建议也仅仅是建议,幼儿可以选择采纳也可以不采纳。而且老师只是引导幼儿尝试一些新的思路,帮助幼儿从新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或者将幼儿从弯路上拉回来一点,解决问题的过程仍旧是以幼儿为主体的,教师在此时是引导者。
二、发挥幼儿主体性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教”与幼儿的“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教师与幼儿产生对话,双方相互努力,共同建构的学习过程。教师与幼儿是教室环境当中的双主体。在区域活动中,幼儿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在学习的过程中,幼儿不光自己独立的思考学习,可以与身边的同伴相互学习产生互动、与老师产生互动、与周围的事物产生互动,进一步发挥主动性与能动性。在同一区域活动的幼儿一般具有共同的或相似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在活动中每个幼儿都在有意无意地关注同伴的一言一行,通过区域中同伴之间的互动与相互模仿学习,可以使幼儿自己通过努力而建立自己的人际交往的人群,可以化解幼儿人际关系单一的状况,使幼儿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得到改善,进一步的加强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区域活动具有开放性,内容丰富,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发展类型、优势区域等进行自主选择。这样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才能表现出很浓厚的兴趣,因此活动过程中,幼儿往往表现很投入。幼儿活动越投入,表明幼儿通过操作过程学习到越多的东西,往往在活动过程中能够有许多创意性的想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很好的培养,自主性得到更大的发挥。
三、科学设置活动区
区域活动突破了传统教育中幼儿处于被动、静止状态的局面,不是教师把知识告诉幼儿,让幼儿被动、静止地接受,而是教师通过设计、提供可供幼儿操作的环境特别是各种活动材料,让幼儿在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主动地得到发展。区域活动的设置是灵活的,依据主题活动的内容进行多方面考虑而设置的。如《可爱的小动物》的主题活动中,就设置了表演区,美工区,语言区,益智区、自理区等。而在《有趣的车》主题活动中,就设置了美工区、语言区、建构区、益智区、科学区等。区域环境要有鲜明的个性布置,能吸引幼儿进入到区域中。区域环境作为主题环境的一部分,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因为幼儿的活动很大一部分要在区域中进行并且完成他们的学习活动。区域环境要根据各个区域特色进行有特色的布置。各个区域的创设也要根据主题的具体情况而定。语言区通常投放一些主题相关的图书、头饰、手偶等资料,张贴一些有趣的图画和一些幼儿仿编的儿歌,同时也可放置一些空白纸,铅笔等习作物品。美工区投放的东西除一些常规的幼儿幼儿练习用品外,如剪刀、橡皮泥、工作纸、彩色笔、油画棒等,还可以在投放一些简单手工作品的示范图,在美工区最重要的是要设置一面幼儿作品的展示墙块,可以让幼儿粘贴自己觉得满意的绘画及其他的作品。在科学区通常提供一些幼儿操作材料,操作材料与主题相关。在音乐区、表演区投放一些简单或自制的乐器、头饰、自制服装等。通常建构区是根据主题而定。区域活动应根据活动区的层次性特点提供难易程度不同的材料。有时即便是同
一班级中同一类型的活动也通过提供不同层次的材料来体现层次性。适合幼儿不同发展水平、不同学习节奏的多层次的活动材料,可以满足不同幼儿进行自主选择的需要。
四、及时做好观察记录
教师应该在区域活动中对幼儿的活动进行观察、记录和评价,在此基础上,不断地调整活动区的环境,包括活动区域设置的增减,活动材料投放的改变,不断提供可促进幼儿持续发展的活动材料。设计并布置一些活动区域,制作并投放一些活动材料,只是活动区教学的起点,不是活动区教学的全部。教师应该在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进行活动区探索活动的同时,通过认真的、经常性的对幼儿进行观察,正确评价幼儿的活动,包括幼儿的活动兴趣、活动水平、发展需求等问题,并在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不断为幼儿提供更为适合他们年龄特征和兴趣特点,能够引起并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探索愿望,促进他们向更高水平发展的活动环境和材料。教师在活动区中的工作应该进入“提供环境--进行引导--调整环境--进行引导”这样一个周而复始的良性循环。只有这样,活动区教学才能够帮助幼儿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幼儿的素质才能不断地得到提高。
浅谈如何开展合理有效的区域活动 篇10
关键词:合理 有效 区域活动。
区域活动是幼儿在园的主要活动之一,对幼儿的身心发育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幼儿通过参与游戏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具有自由性、自选性、主动性的特点,区域活动赋予了幼儿极大的自由度,幼儿能够按自己的意愿,独立自主地进行活动,为幼儿自主学习和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条件。《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的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区域活动则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展示的平台,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个平台,创设合理有效的区域活动,使幼儿在活动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
一、转变观念,营造共享的氛围。
共享区域是近来区域活动导入的一个新概念,它突显的不仅仅是空间的共同拥有,更多的是时间、材料、经验的共享,及区域与区域之间的互动,共享区域活动开展的方式主要有平行、互补、合作三种形式。开展共享区域活动要注意:规则的制订是保障;幼儿经验的积累是基础;交往互动是前提;教师的指导是关键。在传统的区域活动中,我们往往把区域单一的分为益智区、美工区、阅读区、建构区等等,幼儿在玩游戏时,就会选择一个区域,单一的进行这一方面的训练。比如说,某一个小朋友选择了阅读区,他就选择一本图书,一个人安安静静地看书,老师就会表扬他是一个乖孩子,他也许会把自己所看到的故事在某一次表演时讲给大家听,也许时间久了他就忘记了自己所看到的内容。而在共享区域中则是另外一种结果。这个小朋友先是看完了这本书,然后他把这个故事在表演区表演,或是去幼儿园讲给其它小朋友听。这样,他看到的故事就让更多的小朋友知道,他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提高,交往能力也得到了改善。而且让更多的人了解了他所看到的故事,游戏的气氛空前高涨,孩子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进一步升华,从共享中提升幼儿游戏的高度。
又如在建构区,在传统的区域游戏中,建构区的幼儿往往只和本区域的幼儿交往合作,缺乏与其他游戏角之间的交往,显然幼儿的交往能力得不到很好的培养,而在共享区域下,幼儿可以在建构区搭建房子,小动物的家等,请其他游戏角的幼儿来参观,也可以去幼儿园演示给他们看,让其他幼儿也来尝试搭建。这样就加大了交往的范围和空间,有效地提高了幼儿的区域互动。
共享区域突破了传统区域单一的空间共享,让幼儿在每一个区域中都能得到共享,突破了传统区域细分的空间局限,使幼儿有了更大的活动范围,材料等也充分共享,使区域在分散的形式下最终是一个实质性的整体。
二、提供机会,创造自主的空间。
区域活动作为幼儿的主要活动形式之一,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何合理有效的为幼儿创设自主、平等的空间,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教师不能包办代替,一切都为幼儿准备好,只是让幼儿来参与游戏,而应从创设环境、材料的准备、规则的设定等方面都让幼儿共同参与进来,教师要听取幼儿的意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状况,以及兴趣爱好来设定游戏区域,还幼儿一个自主的空间,尽情释放自己的潜能。
(一)环境的创设
良好的游戏环境是幼儿正常开展游戏的前提,创设一个能够激发幼儿探索兴趣,引发幼儿主动思考、与幼儿产生互动的区域活动环境,是促进幼儿自主学习的沃土。区域环境的创设应广泛听取幼儿的意见,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共同创设,从而达到最佳的效果。
例如,在创设娃娃家的游戏角时,我问幼儿你们喜欢怎样的家,结果幼儿产生了分歧,在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是把娃娃家布置得像公主房一样,另一种就是娃娃家要布置成卡通形象的,一时之间很难平静。于是我给一个中和的意见,我说:“那我们就设两个娃娃家吧,喜欢公主房的小朋友,就一起打扮贝贝家,喜欢卡通形象的就一起装扮乐乐家。”孩子们听了我的意见以后,心平气和了许多,分成两派装扮娃娃家,有的孩子从家中拿来了珍藏的卡通贴纸,很大幅的,他们很开心,也很满意自己的杰作,因此在玩区域游戏时也格外的开心和投入。
(二)材料的准备
提供丰富多样的物质材料是区域活动的保障,那么这些材料从何而来呢,大多是让幼儿收集的,来源于幼儿的生活,平时,让幼儿做一个有心人。如我们在开展主题“可爱的动物”时,孩子们带来了很多动物的图书和动物的图片放在阅读区,使该区域的活动内容一下子丰富了起来,有的幼儿看动物编谜语,有的幼儿讲故事,幼儿了解到了更多的动物知识。每个区域的正常开展离不开幼儿收集来的材料,这样才能让幼儿真正体会到材料的作用和游戏的精彩。材料的提供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会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和主题的变换不断更新材料,让幼儿始终对游戏充满兴趣。记得有一次,我为益智区准备了一些拼图,开始还有几个孩子去摆弄一下,可没过多久,便无人问津了。我去问那几个摆弄过的孩子,是不是不喜欢玩这个拼图,他们说:“这个太难了,我们不会拼。”于是我想到了在拼图背面写上数字,能力强的幼儿可以不看数字拼,能力弱的幼儿可以根据数字来拼,这样使原本不受欢迎的材料又重拾了孩子们的兴趣。
我们要把收集来的每样材料充分发挥它们的最大功能,这样孩子们的收集欲望才会高,经常有孩子时不时的带来一些废旧材料,这样是很低碳环保的,而且孩子也乐意看到自己带来的材料让大家一起玩,他们会觉得很开心。
(三)规则的制定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幼儿在做任何活动时都要有规则,而这个规则由谁来制定,如何实施,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在以往的游戏活动中,教师往往是按自己制定的规则来约束幼儿,但却发现效果不佳。幼儿大多不太愿意守规则,就是有个别幼儿守规则的,也是玩得很不自在。如今,我们让幼儿自己的来制定规则,在玩游戏的过程中,让幼儿自由、放松地玩,教师不进行任何干涉,让孩子们自己在游戏中发现问题,然后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规则,这样完全按照孩子自己的意愿,孩子自己制定游戏规则,孩子们很容易记住自己所制定的规则,并在游戏中愿意遵守规则,这样孩子玩起游戏来也更放松,更自由了。
例如,在表演区游戏中,起先孩子都到舞台上去表演,弄得人很累而且又没有观众,于是他们采取轮流表演的方式,一部分幼儿表演,另一部分幼儿当观众并借机休息一下,这样孩子不至于太累,有表演、有休息,又有观众,使表演游戏更生动有趣,幼儿表演起来也更带劲,规则是幼儿在不断游戏的过程中制定并不断完善的。
三、因地制宜,恰到好处的指导。
“教师是教者,幼儿是学者。”的传统观念已不再适用,在新?纲要?中指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而在区域活动中也是如此,教师不应该以命令的口吻去要求幼儿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么做,而应以一个游戏支持者的身份去引导幼儿,这样更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易于幼儿理解和接受。教师要尊重幼儿的发展水平,已有经验、学习方式,用适当的方式给予帮助和指导,使每一个幼儿都能感受到安全、愉快和成功。
陶行知先生主张要解放儿童的头脑、解放儿童的眼睛、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嘴、解放儿童的空间、解放儿童的时间,在区域活动中要增强幼儿学习的主动性,根据幼儿的需要,恰到好处的给予支持和引导,明确自己的角色,要细心的观察与倾听,当孩子在活动中遇到困难时,及时给予帮助,当孩子在游戏中产生纠纷时,及时帮忙解决,当孩子成功时,适时给予鼓励,当孩子与人闹别扭时,及时倾听他的倾诉,并给予正确的引导。
例如,有的孩子比较胆小,做事畏畏缩缩的.,缺乏自信,当老师看到他的点滴成绩时,及时给予表扬,使其产生自信,体验成功的快乐。又如,在科学角,孩子们的探索一次次的夭折,当他们失去信心,不想再玩时,老师适当的帮一下忙,就成功了,使他们重新看到了希望,很快就为成功而欢呼。有时,某些小朋友会因为与人闹别扭,自己一个人玩,不和别人合群,这时,老师就要去倾听他们的倾诉,细心开导,让他们解开心中的不快,重新回到大家的身边。
老师的支持在幼儿区域活动中的价值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教师要把握幼儿的行为表现,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激发幼儿自主性学习的兴趣,提高幼儿自主性学习的能力,使区域活动真正成为幼儿自主学习的空间。
四、归纳总结,提升游戏的高度
每次区域活动结束后,都要对今天的游戏作一总结评价,就是《纲要》中所说的教育评价,教育活动评价是了解活动对幼儿发展的适宜性和有效性,以利于调整,改进工作,提高教育质量。评价时应注意:要全面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防止片面性,尤其要避免只重知识技能的掌握,忽略情感、社会性和实际能力的倾向。教师应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既要了解幼儿的现有水平,更要关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以便下次游戏的正常开展。
在游戏评价时,教师也本着自主的原则,让幼儿自己谈谈游戏的过程,感受学到的本领以及还有哪些注意点,教师根据自己在游戏过程中的观察以及幼儿在评价时的说法,总结游戏,提出新的要求,给予幼儿进一步探索与思考的空间,有利于扩展、整理幼儿的经验。
幼儿在一次次的游戏、总结,再游戏、再总结的过程中不断丰富自己的游戏经验,提高自己的游戏水平,完善游戏的规则,使区域活动始终成为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
【老师如何提高幼儿园区域活动有效性】推荐阅读:
如何有效开展幼儿园区域活动08-28
如何提高老师课堂语言的魅力10-15
李锋老师:如何有效地处理客户异议07-05
如何提高语言活动中师幼互动的有效性06-19
新幼儿园老师如何写教学反思11-06
新课标下如何提高幼儿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10-27
如何提高幼儿绘画教学的实效性06-18
如何有效的开展幼儿园户外活动10-20
学生如何赞美老师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