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区域

2024-05-28

污染区域(精选11篇)

污染区域 篇1

随着经济的发展, 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区域污染控制问题摆在首位, 笔者结合本地工作实践, 对实现区域污染达标排放控制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加强区域污染控制, 必须重视污染源达标排放工作

1、将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的任务

纳入环保目标责任状, 将达标排放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各部门, 明确各自职责和任务, 层层签订达标排放责任状, 保证达标排放工作的顺利开展。

2、制定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计划

和落实措施, 限期完成治理任务, 如期完不成任务或不能实现稳定达标排放的企业应停产治理或整改, 限期不能完成治理任务, 实现达标排放的企业, 将予以关闭。对长期停产、自然停产的企业提出明确要求, 今后如具备生产条件, 在恢复生产前, 必须全面完成污染治理工程, 同时向环保部门申请调试, 经批准后方可调试生产, 确保各项污染物达标排放, 运行稳定后要及时申请监测验收。

二、强化措施、切实将达标排放工作落到实处

为实现区域污染控制, 结合各单位的治理内容、要求, 明确各部门的职责, 按照抓重点带一般、促全面的原则, 制定相应措施, 抓落实。

1、调整产业结构, 淘汰落后工艺

设备, 关停治理无望企业, 推行清洁生产。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环境保护政策, 对能耗高、污染物排放量大、难以治理的企业或生产设备, 制订淘汰计划。同时突出重点, 限期治理超标排放的工业污染源。

2、积极发展集中供热, 实行污染集中控制。

锅炉的小、多、散是大气污染难以得到有效控制的原因之一, 虽然许多锅炉在出厂时均已配置了旋风除尘器, 但由于设备老化、不善管理等方面的原因, 大气污染难以得到根本解决。积极发展集中供热, 上马热电厂、集中锅炉房能有效解决大气污染问题。

3、依靠科技进步, 推动污染治理, 确保治理工程质量和治理效果。

针对治理难度较大的造纸、酿造、电石、水泥等行业, 组织计经委、环保、科技等部门开展治理技术攻关, 采取走出去, 引进来的办法, 为治理单位落实工艺先进可靠、治理技术成熟的治理方案, 并聘请有关专家进行论证, 增强企业的治污能力。对施工的环保厂家, 按照环保产业管理办法, 审查其资格, 进行登记注册, 并对其提出的治理方案, 进行论证, 以确保治理工程工艺先进可靠, 治理效果明显, 操作管理方便, 运行稳定正常, 达标排放。

三、加强管理, 强化督查, 巩固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成果

1、加强监督检查, 及时调度工程进度。

以环保部门监督检查为主, 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监督机构定期抽查, 发现问题, 及时提出整改要求, 督促工业污染源未治理单位加快工程进度, 确保按时完成限期达标排放任务。同时, 加强对已达标排放企业治理设施的运行管理, 对重点污染治理设施, 环保部门明确专人负责, 加强监控检查。对擅自停运治理设施的企业, 及时做出处罚, 责令其限期整改, 确保治理设施正常运行, 稳定达标排放。

2、加强对达标排放的治理的管理,

巩固达标排放成果, 积极推行环保治理设施社会化运营, 对缺乏环保专业技术人员企业, 要积极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环保治理厂家等具有环保治理设施运营资格的单位联系, 签订委托运营合同, 从而确保做到长期稳定达标排放。同时要加大现场监督执法力度, 对那些不能做到长期稳定达标排放的企业要责令其停产治理, 要严格执行“环评”和“三同时”制度, 确保各项污染物达标排放。

3、实施总量控制、推行排污许可证制度。

完善排污总量的考核体系, 促进排污总量控制工作步入规范化管理轨道。对区域内水污染物, 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和部分固体废物产生量占85%以上的企业及重点固定噪声源, 实施排污许可证管理, 并逐步扩大发证范围。积极推行排污权交易, 把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市场化轨道, 并加强监督管理, 打击无证排污。

4、严格执法, 防止关停、取缔治理企业死灰复燃。

进一步加强污染防治工作现场监督管理, 充分发挥监察队伍的现场监督管理能力, 扎扎实实地做好污染防治设施运转情况、污染物排放情况、建设项目“三同时”执行情况和“十五小”关停、取缔企业的现场监督检查, 加大现场监察的频次和效力, 巩固关停和达标排放成果, 督查重点污染治理设施的正常运转, 严防关停、取缔企业死灰复燃, 并做好新上“十五小”和“新五小”企业的关停取缔工作。

四、结语

加强污染源监督管理是推动污染防治、保障群众环境权益、实现污染物达标排放的重要手段, 也是促进工程减排和管理减排, 完成污染物总量控制任务的重要途径。通过摸清工业污染源排放现状情况, 可以为区域环境监督管理工作提供有效的监管手段, 能够把环境管理控制在有效的范围之内。

污染区域 篇2

典型农业区域土壤有机污染状况监测研究

采用GC,HPLC和GC-MS等方法对河南省6种典型农业区域土壤有机污染状况进行监测研究,结果表明:以六六六和滴滴涕为主的有机氯农药浓度总体远低于GB15618-1995二级限值.污染水平总体上处于安全状态;多环芳烃普遍检出,检出率为100%.含量均值在50.6×10-7%~96.4×10-7%之间,远低于欧洲土壤质量标准,但苯并(a)芘的.检出率为46%~100%,含量均值在1.24×10-7%~4.97×10-7%之间,已超出俄罗斯土壤质量标准,有潜在危害性.污水灌溉区土壤中的多环芳烃总量和苯并(a)芘平均含量在6种区域中为最高,显示污水灌溉是土壤中多环芳烃污染的主要原因.

作 者:申进朝 王宣 多克辛  作者单位:河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河南,郑州,450004 刊 名: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ISTIC英文刊名:JOURNA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 OF LIGHT INDUSTR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2009 24(4) 分类号:X833 关键词:土壤质量   有机污染   环境监测  

污染区域 篇3

关键词:空气污染;区域联防联控

一、我国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的实践现状

目前我国区域联防联控机制的推行程度并不广泛,主要成果有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期间的空气质量保障行动。

北京奥运会期间,实施“加强车辆管理”到“停止施工现场作业”、“重点污染企业停止生产、限量生产”的燃煤设施等措施。同时,各区域间加强合作力度,实现对空气污染的有效限制;上海世博会期间由于进行了区域间的强力合作,空气质量有了明显好转。2009年12月,环保部与上海、江苏、浙江等地区的有关部门联合举办了“上海世博会空气质量保障工作座谈会”,提出“加快解决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和难点问题”;广州亚运会环境空气质量的达标是扭转珠三角地区空气污染状况的契机。广州市成立“亚运会空气质量保障工作协调小组”,制定《2010年第16届亚运会广州空气质量保障研究框架方案》,采用防、控、管、治多方面结合的大气复合污染综合控制策略。

虽然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的三个实践都取得了预期的空气治理效果,但这只是一个短期的成果。不能仅将这一机制运用于重要的活动期间或是重点区域,短期的、局部的保障行动并不能解决长期的、广泛的环境问题,并且我国区域联防联控机制的运行经验尚浅,短期的联合行动并没有暴露出其根本问题。如何真正建立和落实区域联防联控机制还需要进一步思考。

二、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相关思考

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是指以解决区域性、复合型大气污染问题为目标,依靠区域内地方政府间对区域整体利益所达成的共识,運用组织和制度资源打破行政区域的界限,以大气环境功能区域为单元,让区内的省市之间从区域整体的需要出发,共同规划和实施大气污染控制方案,统筹安排,互相监督,互相协调,最终达到控制复合型大气污染、改善区域空气质量、共享治理成果与塑造区域整体优势的目的。[1]

结合上述概念,笔者就主体、机制运行、责任分配、利益分配等问题作出一些浅薄的思考。

1.主体思考

从我国关于区域联防联控机制的实践来看,在奥运会期间为保障环境质量成立了空气质量保障协调小组;广东省政府出台的《广东珠江三角洲大气污染防治办法》是由省政府负责制定统一的区域大气污染防治计划;2008年上海、江苏、浙江三省市环保部门签订《长江三角洲地区环境保护工作合作协议》,建立两省一市环境保护合作联席会议制度,设立联席会议办公室负责推进合作协议的具体落实。

总的来说,我国的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并没有明确的主体,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基本是建立在政府间或者政府部门间的行政协议基础上。再者,该机制的运行充满了临时性的色彩,在一定期间内能取得短暂的效果,但这些好的方式并没有固定化下来形成一个长久有效的机制。

对此,区域联防联控机制的主体首先应当由国家专门立法加以明确,使其主体职权和地位法定化,增强法律保障。其次,该机制的主体是谁?我们可以做出一些大胆的思考,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政府间形成联防联控机制时,是否可以跳出省市之间相互签订协议,相互监管的模式,由国家设立一个跨行政区域的公共机构负责跨界范围内的区域污染联防联控机制的运行,对联防联控的合作区域进行统一的监督管理,并且该机构具有独立性和专门性。

2.具体运行

污染物的环境标准如何确定?可以由两省市之间因地制宜,根据具体的污染物状况结合国家统一标准、地方标准和行业标准制定更加科学的环境标准运用于区域间的联防联控机制。

区域联防联控的运行应当以治理污染物,而非转移污染物为重点。形成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后,省市之间应以治理污染源为中心,从交通、工业等角度出发提出具体的措施治理污染源,推广清洁生产是一项有效措施。

建立一个独立于各省市监测系统的科学研究中心,对环境污染实施综合监控与研究。健全区域空气质量检测网络体系,加强对臭氧、PM2.5、有毒有害废气等污染物的常规监测。在城市之间设立区域空气质量监测点,开展现有城市点监测网与区域监测网联网工作,实现信息的互通和共享。

设立一个专项基金,在各政府通过排污收费、污染罚金等方式筹集的治理环境污染资本的基础上,由国家或地方财政设立引导资金,各政府按照上年度财政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财政资金,共同建立区域环境保护专项基金,用于区域联防联控机制的具体运行。

3.利益分配

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在实施过程中必然存在一个问题,即某个省市一些重点污染物排放的企业是该省市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当该省市与其他省市之间形成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共同治理污染源时,该省市排污严重的企业必然面临着改制甚至是关闭的风险,此时该省市的经济损失该如何弥补?

对此可以提出措施:各区域之间加强经济合作,减缓损失风险。如,当该省市的排污企业进行改制,减少产生污染物的工业运行时,可以进行企业转型,转向经营其他产业,同时与该省市合作的其他省市可以与该企业进行合作或提供帮扶政策。各区域之间可以提供一些经济和政策上的便利条件,加强区域间经济合作,避免因治理环境污染而导致经济损失的风险,也可避免区域联防联控机制中某省市为了确保当地经济发展而形成的“地方保护主义”,从而保障区域联防联控机制的顺利实施。

4.责任分配

根据科学预算的结果制定出该区域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根据各省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自然条件,环境因素等进行目标分配。对于区域总量控制目标的分配,还应当着重考虑各个城市对复合型污染物传输的影响和贡献,贡献越大,分配的总量应当越小。各省市按照所分配到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层层落实,层层负责,各省市对自己的目标负责,在目标范围内进行环境治理。

参考文献:

[1]宁淼,孙亚梅,杨金田.国内外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管理模式分析[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2(5):11-18

作者简介:

区域空气污染网格化治理研究 篇4

随着全球大气环境的日益恶化, 区域合作成为改善大气质量的重要途径和发展趋势。我国治理空气污染主要采用由美国、欧洲引进的区域防联控机制。但在我国的实践中面临信息运转不畅、缺乏长效联动机制和多元治理主体缺失等问题, 导致区域间并未达到真正的联合, 治理效果受限。

1 网格化治理区域空气污染的优势所在

网格化管理借用计算机网格管理的思想, 将管理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若干网格单元, 利用信息技术和网格单元间的协调机制, 使其能有效地进行信息交流, 透明地共享组织的资源, 以最终达到整合组织资源、提高管理效率的现代化管理思想[2]。可以利用网格技术促使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的无缝集成[3], 实现区域空气污染动态化、制度化、数字化治理。相比区域联防联控, 网格化治理的优势体现在三大方面。

第一, 全方位的网格布局能随时捕获信息, 实现精细化、智能化管理。网格化治理如同在区域范围内铺设巨型的虚拟网, 对区域内的污染程度、污染源性质和污染空气走向进行动态监测和精准定位;同时利用分析模型和智能软件采集整合信息, 成为治理依据。

第二, 网格化治理无缝隙运作可以达成长效治理。虚拟的网格化治理平台能够将多元化的部门机构囊括到治理之中, 依据治理流程规制各层级、各部门的运作, 利用信息技术打破职能的界限, 充分增强区域的治理合力。在网格化协同机制的牵引下, 各方治理主体形成有机整体, 区域污染的防控有序进行, 以此形成了可维持的稳固的长效治理关系。

第三, 网格化治理能将政府机构的触角延伸到最基层[4], 充分吸纳利益集团的参与。网格化治理平台面向公众提供开放的信息门户, 直接联结企业、NGO和公民, 为各方利益集团的参与预留治理空间。同时, 信息平台还公布大气治理的相关信息, 互动的网格化治理能保障各方利益集团的利益表达和功能发挥, 从而调动整个社会治理污染的积极性。

2 区域空气污染网格化治理的设计

网格化治理空气污染, 首先应综合各方面因素对治理范围进行限定, 其次要依据治理路径网聚各类信息、资源, 并按照不同层次的维度设置网格, 最后依赖网格的运行机理对空气污染实行治理。

2.1 空气污染网格化治理区域的选定

空气污染受到自然和人为双重方面的影响, 治理区域的选定要考虑地形、气候带、风向等方面的因素, 还应考虑城市产业结构、人口分布、交通建设以及地区之间环境、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关联程度。因此可以以行政区划和现有网格为基础, 充分综合自然条件、社会关系、生态环境敏感性等影响因素划分区域。

2.2 网格化治理区域的维格划分

选定治理范围后要进行区域的维格划分, 维格划分首先应确认需要网聚哪些资源和信息。大气治理需要掌控包括大气质量、污染特征、污染行为、污染形成机理等方面的信息, 并实行差异化治理。本文将大气治理分为四个步骤, 每一环节中的网格细化、定位和整合了各项不同类别的资源。

2.2.1 大气环境监测网格

大气治理的前提是对大气质量和污染状态有全面、明晰的掌握, 监测网格主要实现上述目的。大气质量监测网格用于定位和监控污染状况、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污染状况网格从污染类型、污染物时空分布、危害程度、演化特征和扩散趋势等维度进行设定。气候变化网格从天气状况、风向走势、生态环境敏感性等维度进行设定。人类活动网格从行政区划、产业布局、人口密度、污染源分布、排污行为等维度进行设定。

2.2.2 空气污染预警网格

大气质量预警是预防和降低空气污染危害的必要措施, 空气污染预警网格用于确立污染评估指标、分析污染等级和出台预警布告。污染评估指标网格涵盖污染因子、污染物浓度标准值等维度。污染等级网格囊括污染风险、数值预报、数据解读等维度。污染预警布告包括预警等级标准、预警层次类型等维度。

2.2.3 空气污染处理网格

空气污染处理是治理的中心环节, 涉及到包括政府、企业、非政府组织和公民个体等多元行动主体的互动合作, 关系到各种利益集团的利益分配。空气污染处理网格用于细化治污责任、制定行动决策。治污责任网格包括治理主体、权力划分、责任分配、利益协调等维度。治理决策网格包括决策模型、污染源控制措施、防控政策等维度。

2.2.4 治污效果维持网格

空气污染治理追求的不是短期效应, 而是为了改善大气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治污效果的维持是确保治理成果的关键。治污效果维持网格用于分配环境利益、促进长效治理。利益分配网格分为利益补偿、体制改革、产业布局等维度。长效治理网格分为成果推广、研究应用等维度。

综上所述, 应按照大气治理的逻辑路径, 将整个区域划分为多环节、多层次的, 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无缝衔接的网格, 借助地理信息技术、遥感技术、地理编码技术, 对每个单元格的污染源、治污资源等进行分类和编码, 存储完备、精确的分布和属性信息。

2.3 区域空气污染网格化治理流程

2.3.1 区域大气质量的网格化监测

治理信息主要来源于两方面:一是机器监测到的信息, 二是人为监测得到的信息。在每一个单元格内都对公众设有开放的监测平台, 使得每一方利益集团都能无门槛地发挥自身的监督权。监测信息录入网格化治理的信息处理中心后, 经过科学的模型分析, 能够输出为污染走向、污染等级、治污措施等信息, 并在区域内实现共享。

2.3.2 区域空气污染的网格化预警

网格能够充分聚集分散在各处的零散信息, 将其加工为高性能、可共享的有效信息。网格化监测得到的数据输入数据库, 其后台的分析模型对监测数值和污染评估指标进行比对和整合, 量化地区之间的污染物传输量, 判定污染等级。一旦空气污染出现重度恶化的趋势, 区域网络治理中心或分属职能机构第一时间启动特定级别的高污染预警。

2.3.3 区域空气污染的网格化处理

网格化治理能全局联动、及时响应。在应急处理的情境下, 所辖单元格内的职能部门第一时间应急联动减排, 并提供污染防范建议和资源。非紧急情况下的治理, 则要以科学研究为前提、多元主体共同治理为基础、层级部门之间相互联合协作为保障进行处理, 使得监督者有一个有效监督的空间。任何情况下, 网格都能将多元化治理主体充分吸纳到治理过程之中, 并实现各地区、各层级、各方之见的协同, 确保污染处理充分均衡各方利益和高效运转。

2.3.4 区域治污效果网格化维持

在大气环境维持的过程中, 需要多方利益不断协调, 各方行动不断协同。其中就涉及到利益补偿问题, 可以利用市场机制, 建立和完善排污申报登记制度、排污许可制度、排放权交易制度、空气污染环境税费制度, 规制企业的排污行为;还可以改善政府官员的政绩考核制度, 将环境效益纳入考核范围, 促使政府环境保护职能的发挥。以上制度的调整都可以借助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 进行更智能化的治理。

参考文献

[1]柴发合, 云雅如, 王淑兰.关于我国落实区域大气联防联控机制的深度思考[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3 (04) .

[2]FOSTER I, KESSELMAN C, NICK J.Grid services for distributed systems integration[J].IEEE Computer, 2002, 35 (06) :37-46.

[3]方裕.GIS软件技术发展与研究探讨[C].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 2001.

污染区域 篇5

摘要

„„„„„„„„„„„„„„„„„„„„„„„„„„„„Ⅱ

关键词 „„„„„„„„„„„„„„„„„„„„„„„„„„„„Ⅱ Abstract „„„„„„„„„„„„„„„„„„„„„„„„„„„Ⅱ Key Words „„„„„„„„„„„„„„„„„„„„„„„„„„Ⅱ

前言 „„„„„„„„„„„„„„„„„„„„„„„„„„„„„Ⅲ

1.2010年遂宁市环境质量报告 „„„„„„„„„„„„„„„„„ 1 1.1 环境空气质量 „„„„„„„„„„„„„„„„„„„„„ 2 1.2 大气降水质量 „„„„„„„„„„„„„„„„„„„„„„ 2 1.3 地表水环境质量

„„„„„„„„„„„„„„„„„„„„„ 2

1.4声环境质量

„„„„„„„„„„„„„„„„„„„„„„„ 2

2.遂宁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2010完成情况报告

„„„„„„ 3

2.1 抓住症结,强力实施整改 „„„„„„„„„„„„„„„„„ 4 2.2 狠抓落实,限期完成整改 „„„„„„„„„„„„„„„„„ 5

2.3 集中攻坚,全面开展迎检工作 „„„„„„„„„„„„„„„ 7 3.遂宁的未来——生态田园城市 „„„„„„„„„„„„„„„„ 7 参考文献 „„„„„„„„„„„„„„„„„„„„„„„„„„ 7 致谢 „„„„„„„„„„„„„„„„„„„„„„„„„„„„ 7 附录 „„„„„„„„„„„„„„„„„„„„„„„„„„„„ 8 遂宁市区域环境污染现状及其治理措施

摘 要

区域污染是对局部地区的污染。它是由多种污染源排放的某几种主要污染物造成的中尺度空间污染(工业地带或整个城市),或形成河流水系、海域等整个水域的污染。区域环境污染综合防治是改善和提高区域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和根本途径。它是从区域环境的整体出发,以区域环境容量为基础,以实现区域环境目标为目的,综合考虑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关系,实行经济与环境双向调控,合理布局工业,大力推进清洁生产,采用人工处理措施与利用环境自净能力相结合,采取总量控制和发放排污许可证的办法,以控制区域环境污染。本文阐述了2010年遂宁市环境污染各方面的治理状况,介绍了治理过程中所采取的措施、方法,为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比较有效的参考范例。

关键词

环境污染 ;现状;治理方法、措施

Satisfy the city of Suining and the present conditions of pollution of the environment bring under control the measure of

method.Abstract The pollution of area is to pollution of a district play a game.The pollution of area is to discharge from the various contamination sources certain center a few main contaminants formed the space of criterion pollute(industrial field, the pollution of whole)body, water is waited for in the sea area.Pollution of the environment of area synthesizes and prevent and cure is that and the improvement raise the area environmental quality important means and way of foundation.It is from area ring.The quality is foundation ,so as to realize the area the environmental target is purpose ,and synthesize and consider the economy of development and protect the environmental relation ,and practice the economy and environmental bidirectional adjusting control ,reasonable overall arrangement.Handle the measure and use the environment from the clean ability each other and combine ,and adopt the control of total amount and issue and way permitting blow down ,so as to control the pollution of the environment of area.The article explained in 2010 its own city ring measure and method adopt.Carry on smoothly for succeeding activity supplied the more activeer reference example.Key words

Pollution of the environment;Present conditions;Bring under control the measure of method.前言

遂宁市正在努力创建创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省级文明城市,然而区域环境污染现状称为创建活动的最大障碍之一。主要表现在噪音污染(城市建设)、大气污染(城区)、水污染(城区河流段)、固体废弃物污染(城郊和农村地区)等方面。它们不仅减缓了创建活动的前进步伐,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遂宁市的区域经济发展及人们的生活环境质量。面对如此严峻的环境现状,为了早日成功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省级文明城市,遂宁市市委、市政府加快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程,牢牢把握“为市服务,依市发展,提升规划,加强管理,共建和谐”的理念,着眼于过去(主要是2010年)存在的问题,认真查漏补缺,创新方法实施整改.1.2010年遂宁市环境质量报告

2010年,遂宁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对辖区内的七个地表水水质监测断面、二个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断面的水环境质量进行了每月一次的监测,对市城区四个点位的大气环境质量进行了自动监测,对市城区三个点位的降水状况进行了手动监测,对市城区7个功能区噪声监测点位进行了24小时监测。监测结果表明:

2010年,全市环境质量状况较上年同期有明显改善,呈现稳中趋好的良好势头。境内各水系水质均达到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0%;遂宁市城区空气中各项污染指标较去年同期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环境空气质量得到改善;城市噪声污染较去年同期有所减轻;市城区三个监测点位无酸雨出现。

1.1 环境空气质量

(一)、各测点环境空气质量状况

1、石溪浩(清洁对照点)

该监测点位所代表的区域空气质量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空气质量为良好。该测点的可吸入颗粒物的日平均浓度值范围为0.018~0.199 mg/Nm3、日均值超标率为2.0%;年均值为0.061mg/Nm3,较之去年上升了0.006 mg/Nm3;二氧化硫日平均浓度值范围为0.003~0.076mg/Nm3, 年均值为0.019mg/Nm3,与去年同期持平;二氧化氮日平均浓度值范围为0.003~0.057 mg/Nm3,年均值为0.016mg/Nm3,较去年下降了0.008 mg/Nm3。

2、监测站(城北片区代表点)

该监测点位所代表的区域空气质量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空气质量为良好。该测点的可吸入颗粒物的日平均浓度值范围为0.011~0.268 mg/Nm3,日均值超标率为2.2%,年均值为0.059mg/Nm3,较之去年下降了0.010 mg/Nm3;二氧化硫日平均浓度值范围为0.003~0.089mg/Nm3, 年均值为0.026mg/Nm3,较之去年下降了0.002mg/Nm3;二氧化氮日平均浓度值范围为0.004~0.089mg/Nm3,年均值为0.025mg/Nm3,较去年上升了0.003mg/Nm3。

3、群康印染厂(城南片区代表点)

该监测点位所代表的区域空气质量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空气质量为良好。该测点的可吸入颗粒物的日平均浓度值范围为0.021~0.332 mg/Nm3,日均值超标率为11.6%,年均值为0.102mg/Nm3,较之去年下降了0.004mg/Nm3;二氧化硫日平均浓度值范围为0.006~0.195mg/Nm3, 年均值为0.044mg/Nm3,较之去年下降了0.002mg/Nm3,日均值超标率为1.9%;二氧化氮日平均浓度值范围为0.005~0.108mg/Nm3,年均值为0.027mg/Nm3,较之去年下降了0.004mg/Nm3。

4、市行政中心(河东新区代表点)

该监测点位所代表的区域空气质量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空气质量为良好。该测点的可吸入颗粒物的日平均浓度值范围为0.016~0.221 mg/Nm3,日均值超标率为2.5%;年均值为0.067mg/Nm3;二氧化硫日平均浓度值范围为0.003~0.072mg/Nm3, 年均值为0.023mg/Nm3;二氧化氮日平均浓度值范围为0.003~0.092mg/Nm3,年均值为0.021mg/Nm3。

(二)、全市总体状况

2010年,市城区空气污染指数为63,首要污染物是可吸入颗粒物,环境空气质量总体为良好。其中可吸入颗粒物日平均浓度值范围为0.027~0.184mg/Nm3,日均值达标率为98.4%;年均值为0.076 mg/Nm3,较去年下降了0.003mg/Nm3;二氧化硫日平均浓度值范围为0.008~0.115mg/Nm3,年均值为0.031mg/Nm3,较去年同期下降了0.001mg/Nm3;二氧化氮日平均浓度值范围为0.006~0.080mg/Nm3,年均值为0.024mg/Nm3,与去年持平。

1.2 大气降水质量

2010年,市城区三个降水监测点位共采集降水样品111个,实测降水量753毫米,降水 pH值范围为6.77~7.08,降水pH均值为6.97,与去年持平,市区无酸雨出现。

1.3 地表水环境质量

2010年,对我市境内的1个国控水质监测断面(涪江老池)、6个省控地表水质监测断面(大安、香山、郪口、跑马滩、米加桥、梓江大桥)的水质监测进行了监测。共采集地表水水质样品84个,获水环境质量监测数据2268个,监测项目涉及pH、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氨氮、石油类、挥发酚、汞、铅等27项指标。监测结果表明:各地表水监测断面水质全部达到或优于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满足水环境功能要求。其中:

涪江遂宁段入境香山断面各月份的水质实测类别均为Ⅲ类水质,达到功能区划Ⅲ类水质的要求。

涪江遂宁段米家桥断面各月份的水质实测类别均为Ⅲ类水质,达到功能区划Ⅲ类水质的要求。

涪江遂宁段出境老池断面各月份的水质实测类别均为Ⅲ类水质,达到功能区划Ⅲ类水质的要求。

琼江遂宁段入境跑马滩断面各月份的水质实测类别均为Ⅲ类水质,达到功能区划Ⅲ类水质的要求。

琼江遂宁段出境大安断面各月份的水质实测类别均为Ⅲ类水质,达到功能区划Ⅲ类水质的要求。

梓江水质监测断面各月份的水质实测类别均为Ⅲ类水质,达到功能区划Ⅲ类水质的要求。

郪江遂宁段监测断面各月份的水质实测类别均为Ⅲ类水质,达到功能区划Ⅲ类水质的要求。

遂宁市城区饮用水源地桂花监测断面和射洪螺湖监测断面水质良好,各项监测指标全部达到或优于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的要求。

1.4 声环境质量

2010年,对全市7个点位的功能区噪声、208个点位的区域环境噪声、53路段的交通噪声进行了定期监测,监测数据经处理、评价,得全市声环境质量状况如下:

1、功能区噪声

昼夜等效声级:2010年,全市功能区噪声昼夜平均等效声级为53.6分贝,比去年上升了0.6分贝。

昼间等效声级及超标率:2010年,全市平均昼间等效声级为51.8分贝,比去年上升了0.8分贝。各功能区噪声昼间等效声级全部达标。

夜间等效声级及超标率:2010年,全市平均夜间等效声级为45.6分贝,比去年上升了1.5分贝,各功能区噪声夜间平均超标率为9.4%,与去年持平。

2、主要道路的交通噪声

2010年,对城区主要道路的交通噪声测试情况进行统计,全市交通噪声等效声级平均值为65.4 dB,比去年下降1.9dB,监测路段总长度为27.6km,无超过70dB 的路段。

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

2010年,遂宁市城区区域环境噪声等效声级平均值为53.2dB,较去年下降了0.2分贝。监测结果表明,2010年我市的城市声环境噪声全面达到国家规定标准,与2009年比较污染有所减轻,但局部和部分时间段噪声仍有超标准现象,各功能区夜间噪声超标率大于昼间。

2.关于遂宁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2010完成情况报告

国家环保部: 2010年是我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整改年。今年4月26至28日,四川省环保厅预评估小组通过查看资料、现场核查和满意度调查,对我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工作进行了预评估。针对指出的问题,我市立即剖析问题原因、研究整改方案,采取有效措施,集中精力抓整改。通过集中整改攻坚,薄弱环节得到解决,整改效果明显。

2.1 抓住症结,强力实施整改

(一)提高认识,强化整改机制。创模办在指挥部领导下,针对预评估意见提出的问题,通过深入梳理和剖析,抓住了问题症结,找到了解决办法,明确了责任主体,抓好统筹协调,促进整改工作全面推进。各责任单位对照整改要求,积极研究整改措施,及时查漏补缺,努力开展整改工作。

(二)加大投入,强力推进重点工程。针对尚未完成的国家重点项目和推进较慢的重点工程,指挥部进一步明确了整改阶段需要强力推进的11项重点工程,分别规定了工程要求、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同时,还专题研究了工程实施方案,积极筹措项目资金,保障项目投入,采取倒排工期、顺排工序的办法,确保重点项目如期完成。

(三)挖掘创建特色,提炼国模示范性。我市在经济结构调整、污染物总量减排、城市环境质量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生态修复、环保数字化管理、环境政务公开、环保新技术推广等方面都走在了全省的前列,但真正形成特色和亮点还需要进一步提升。重点挖掘提炼我市绿色经济发展道路和生态城市建设理念方面狠下功夫,捕捉亮点,提升理论,结合实际,形成特色。

(四)加大力度,精心准备迎检工作。市创模办严格按照整改要求和资料整编要求,进一步收集、补充反映26个考核指标的A类资料,做到真实可靠,内在逻辑性慎密;全面备齐支撑26个指标的B类资料和备考备查的C类资料。进一步收集整理好国控、省控、市控66个重点污染企业的环境管理档案。

(五)加强宣传,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进一步加大创模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宣传报道创建工作动态和遂宁创模的特色和亮点。在城市各进出口设置大幅醒目创建公益广告,做到每天广播上有声,电视上有影,报纸和网络上有闻,让广大群众都来了解创模,谏言献策,参与创建。

2.2 狠抓落实,限期完成整改

指挥部督查组紧紧围绕整改目标,采取定期与不定期、明查与暗访、抽查与全面检查相结合等方式,加强工作督查,掌握工作动态,反馈工作情况,推动工作落实。对整改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责令责任单位和责任人限期整改。通过集中攻坚,整改任务基本完成。

(一)集中攻坚薄弱环节。针对7项尚未达标的考核指标采取多种措施,集中攻坚,重点突破。

“工业增加值能耗”不达标问题、“工业增加值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不达标问题、“城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水质”不达标问题、“重点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不达标问题、“危险废物依安全处置”不达标问题、“环评和三同时执行”不达标问题、“环保机构和能力建设”不达标问题。

(二)进一步完善达标指标。对14项已达标指标和5项基本达标指标,进一步推进了相关工作,补充了相关资料,梳理了资料逻辑关系。这些指标包括“环境保护投资指数”指标、“单位GDP用水量”指标、“清洁能源使用率”指标、“机动车环保定期检测率”指标、“公众对城市环境保护满意率”指标、“中小学环境教育普及率”指标、“城市环境卫生工作”指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指标、“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指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指标、“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指标、“环保目标责任制落实到位”指标、“按期完成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削减任务”指标、“空气质量”指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指标、“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指标。

(三)强力实施重点工程。确定了备用水源地建设、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建设、沱牌公司烟气在线监控安装、蓬莱盐化公司盐水回注、完善机动车尾气检测线建设、日元贷款污水处理厂建设、安居区污水处理厂建设、安居区船山区垃圾处理中转站建设、市区县环保机构标准化建设、垃圾渗滤液处理工程、河东污水处理厂稳定运行工程建设等11项重点工程,明确了责任单位、工程要求和完成时限,强力推进确保环保部验收前全部完工。

2.3 集中攻坚,全面开展迎检工作

7月20日,省环保厅派出专家组对我市创建国家模范城市预评估整改工作进行了验收,采取现场考察和资料审核相结合的方式,对预评估中存的问题进行逐一核实。专家组一致认为,遂宁市已全面完成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工作任务,具备向国家环保部申请验收的条件。9月,向国家环保部递交了四川省环保厅的推荐函和遂宁市人民政府的验收申请,标志着创建工作全面进行迎检阶段。11月8日,指挥部召开创模攻坚工作会,打响了创模攻坚战,再次对创模工作进行全面自查,对薄弱环节进行集中攻坚,为迎接国家环保部技术评估作最后的冲刺。

3.遂宁的未来——生态田园城市

当代城市建设需要一场革命,大脚的革命。从规划层面,要建立生态基础设施,整个遂宁要有一个生态的网络,一个健全的网络,解决水的问题要靠生态网络来解决而不是靠排水管来解决。要有一种新的美学,叫大脚美学,她是可持续的、低碳的。建设现代生态田园城市,田园是什么?是有生产功能;生态是什么?是节约的,对环境破坏最小的;现代是什么?是满足现代人的生产方式、现代人的精神风貌、现代人的美学特征、现代人的文化特征。这种美学要求我们与洪水为友,解开自然过程的“大脚”,让其自由做功,让我们的城市丰产且美丽,享受无尽的自然生态服务,让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

参考文献

[1] 监测站.2010年遂宁市环境质量报告[EB/OL].http:///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5371

[2] 创模办.关于遂宁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2010完成情况报告[R].遂宁:创模办,2010

致 谢

本报告是在我市创模办的积极支持下完成的。从课题的选择到项目的最终完成,创模办都始终提供我详细的所需资料数据。在此感谢市创模办提供的支持帮助,使得学生能顺利完成任务,谨向创模办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

附录1:

表1-1 受访者对周边环境现状各项指标的满意度(%)指标创国卫工作成果城区的环境卫生居住地周围环境居住地附近垃圾清运情况居住地附近集贸市场管理城区车辆停放城区工地场管理遂宁市94.6791.3887.838483.8376.7672.85船山区93.3390.7789.1789.5885.8372.3191.79安居区88.8991.6784.4471.1183.3387.581.25蓬溪县98.8990.787.789082.2279.0755.81射洪县97.7897.7384.4474.448070.4575大英县96.6788.6891.1185.5684.4486.7981.13 附录2:

表2-1 40% 30% 64% 63% 65%

附录3:

图1-1 水域生态污染 图1-2 垃圾废物污染

图1-3 垃圾废物污染

图1-4 垃圾废物污染治理

图1-5 城镇工场地建设带来噪音污染

污染区域 篇6

关键词污染物排放强度;α收敛;β收敛

中图分类号F062.2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This paper used the regression and convergence model to analyze the regional differences in pollutant emission intensity and spatial convergence among the eastern,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pollutant emission intensity has declined in varying degrees in each region,with the largest decline in the eastern region, followed by the western region, and the central region being the minimum; economic growth plays a positive role to reduce emissions intensity, and the secondary industry to GDP has played a positive role to pollutants emission intensity; the eastern,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do not exist absolute β convergence phenomenon, but the convergence condition has existed ,and the fastest convergence is in the central region and the slowest convergence.

Key wordspollutant emission intensity; α convergence; β convergence

1引言

自20世纪开始,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然而在经济发展中大量污染物的排放,使得人类生活环境已经面临了一定威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我国在“十二五”提出的口号,它表明我国已经将污染物减排作为经济社会规划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课题.在国外,Grossman和Krueger(1992)运用Kuznets(1955)提出的倒“U”形假说研究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并将其命名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他们认为在一定情况下,环境污染会随着经济的增长呈现出先增大后降低的发展趋势1.而之后衍生了一批关于对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实证研究,然而也有学者没有拘泥于研究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是否存在的问题,Dasgupta(2001)认为应该加强环境管理,严格的环境管理制度有助于经济发展以及污染物减排2.Magnus(2002)则表示提升技术是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污染物排放的一个有效途径3.而在国内,在早期70年代的时候对于污染物排放的研究多集中在污染物的定义与介绍,或者是对环境污染与生态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如金鉴明、周富祥(1974)对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4.而后期对粗放经济的关注和绿色经济的提出,学者开始研究污染物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在20世纪80到20世纪90年代,人们开始关注污染物排放的度量问题,对于污染物排放标准的研究也如雨后春笋般涌出来,如张云田(1982)对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原则和方法进行的分析研究5,焦兆林(1982)对于地区的水污染排放标准问题进行的探讨6,王金彦(1998)提出了压缩排污量,完善改造污水处理设施,强化管理等方法对污水排放总量的控制进行了分析7.而之后随着对粗放经济的关注和绿色经济的提出,学者开始研究污染物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如李达、王春晓(2007)利用面板数据,研究分析了3种大气污染物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得出了经济的增长速度,环境政策强度等变量对污染物的排放有显著的影响8.邓明、钱争鸣(2010)基于有向无环图,对能源消费,污染物排放与中国经济增长之间的同期因果关系进行了研究,同时利用SVAR模型得出了响应关于其之间动态关系的结论9.牛海鹏、朱松等(2012)通过研究发现,EKC模型在经济机构,经济发展及污染物排放的应用存在问题,且经济发展与污染物排放体现出了倒U曲线10.赵红、彭磬(2013)通过面板数据SUR估计,对贸易环境效应,收入及污染物排放量进行了弹性分析,研究表明贸易自由化和收入水平直接影响了污染物排放量11.

就目前来看,对于污染物排放强度方面研究的相对不多,大多是集中在研究特定情况下或地区的污染物排放情况,如大气污染物排放,汽车尾气污染物排放等,对于整体考察地区污染物排放强度的研究较少,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地区间的污染物排放强度的差异,落后地区的污染物排放强度的降低都对整个经济体的发展非常重要.污染物排放强度方面:陈东景(2008)通过计算污染物排放强度对我国31个省市之间的差异进行了评价12,陈媛媛、李坤望(2010)在开放条件下针对工业污染物,分析了其影响因素13.另外对于污染物排放强度的收敛性的研究很少,大多都是集中在对经济增长性收敛性的研究,John a.List(1999)对收入收敛性理论的是否可以应用于污染物排放进行了探讨且得出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的排放存在条件收敛性14.基于上述事实,本文尝试利用经典收敛模型来对污染物排放强度的收敛性进行研究.

nlc202309051527

2模型构建与数据说明

2.1模型构建

在收敛理论中主要包括三种收敛形式:α收敛,绝对β收敛以及条件β收敛.α收敛表示的是不同地区间的经济水平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区域一致,而β收敛理论则是最早由Baumol (1986)12; Barro,SalaiMartin (1992, 1997) 13,14 和Mankiw et al.(1992)15等在研究收入y收敛时提出,并且该理论在大量的实证研究中得到了验证,最初的实证检验式为:

1Tlog (yit+Tyit)=α+βlog (yit)+εit.(1)

式(1)中,如果参数β的估计值为负,则说明存在绝对(或无条件)收敛.β收敛说明穷国家在低于它的稳定增长路径时,往往表现为其增长速度快于富裕国家的增长速度,然后逐渐赶上发达国家的富裕水平.

绝对收敛理论依托假设:所有国家具有相同的稳定增长路径.但由于不同国家存在技术、储蓄率或人口增长率上差异,实际上上述严格假设并不能够满足,因此研究者们开始引入条件收敛的概念(Bruno, G., R. De Bonis, et al)16.条件收敛是指不同国家之间的收敛依技术和制度等的差异而存在.通常在式(1)引入刻画不同国家性质的关键变量来描述条件收敛:

1Tlog (yit+Tyit)=α+βlog (yit)+γxit+εit.(2)

其中xit为刻画不同国家性质差异的关键变量.若参数β的估计值为负,则说明存在条件收敛.本文拟运行收敛理论研究中国污染物排放强度的收敛性议题.

中国污染物排放强度的收敛性主要指不同的国家或地区之间,其污染物排放强度的增长速度与其初始期的静态指标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中国污染物排放强度收敛性分为α收敛,β绝对收敛和β条件收敛.α收敛表示不同经济体的污染物排放指数差异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减小,β绝对收敛不考虑不同经济体之间结构上的差异,意味着所有经济体的污染物排放强度都收敛于相同的稳态;β条件收敛认为各个经济体的增长速度不仅取决于初期产出,还会不同程度的受到资源、政策以及产业结构等其他因素的影响,β条件收敛意味着各个经济体依不同的路径收敛于各自不同的稳态.本文将逐一验证中国污染物排放强度β绝对收敛和β条件收敛.

2.2数据说明

本文以我国的31个省市自治区为基础考察单位,并依据地理分布,将其划为三个部分,依次是东部(北京,天津,河北,辽宁,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海南),中部(黑龙江,吉林,山西,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和西部(四川,重庆,云南,广西,贵州,青海,宁夏,陕西,甘肃,内蒙古,新疆,西藏).原始数据主要来自于2002-2012的《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环境统计年鉴》.本文的GDP为经过平减之后的真实GDP,以2001年为基期,剔除了价格因素的影响.

3实证研究

3.1污染物排放强度计算

本文参照中国统计年鉴,对污染物排放强度进行测算,选定了工业废水,化学需氧量,氨氮化物,工业二氧化硫,工业烟(粉)尘,工业废气和工业固体废物等七类污染物排放量作为基础变量,标准化后通过熵值法确定各变量的权重,然后求出污染物水平,最后用污染物水平与GDP相除,得到污染物排放强度,表示各地区每生产一万元的产值而排放的污染物的数量.具体步骤为:

依据上述污染物排放指数的实际测算,发现从2001~2011年,在绿色经济的倡导下,污染物排放强度无论是全国还是东中西部均呈现下降趋势.对于具体的省份来说,下降幅度排前十的省份是内蒙古,天津,重庆,四川,山东,广西,辽宁,吉林,江苏,陕西.其中,属于东部的有天津,山东,辽宁,江苏,属于西部的有内蒙古,重庆,四川,广西,陕西,中部地区的只有吉林.在前十的省份中多为西部和东部的省份,对于西部的几个省份,都属于在西部中经济相对发达的省份,另外下降幅度最低的省份依次为甘肃,云南,新疆,都属于西部中经济相对不发达的省份,可以看出,对于西部来说,经济增长对于污染物减排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另外由表1各地区污染物排放指数的统计特征可知,东部的下降幅度为76.5%,中部为69.0%,西部为68.3%,其中以东部下降的幅度最大.从平均数可以看出,西部的污染物排放强度远大于东部和中部,分别为东部的4.6倍,中部的6倍.就全国而言,在2001-2011年这个时间段内,我国的污染物排放强度平均值为4.589,下降的幅度为68.5%.

3.2污染物排放强度的影响因素

影响污染物排放强度的因素有很多,如经济发展程度、工业技术、人员素质、产业结构等,本文着重研究的是污染物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学者普遍认为产业结构是对污染物排放影响较大的因素,同时在我国三大产业中,第二产业是耗用资源最多,比重最大的产业,因此,选取GDP与第二产业占GDP比重这两个变量作为污染物排放的影响因素,考察污染物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对三个变量均取自然对数,消除异方差.

LNWRW,LNGDP,LNBZ分别表示污染物排放指数,GDP,第二产业占GDP比重.对其做面板数据回归,结果见表2.

由表2 可知,不论是随机效应模型还是固定效应模型,经济发展水平都对污染物排放强度的降低起着积极的作用,而第二产业占GDP比重则与污染物排放强度呈现正相关关系,两个因素都促进了污染物排放指数的下降.另外通过Hausman 检验,其P值小于0.05,拒绝原假设,因此固定效应模型要优于随机效应模型,本文采用固定效应面板模型,就固定效应模型结果系数来看,GDP每提高一个百分点,污染物排放强度就降低0.996 5%,而第二产业占GDP比重每提高一个百分点,污染物排放强度就提高0.016 8%,GDP对于污染物排放的影响要大于第二产业占GDP比重的的影响.

nlc202309051527

3.3收敛分析

3.3.1α收敛.

α收敛是指污染物排放指数的分布分散程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降低,是针对存量水平而言的的,在讨论α收敛过程中,本文采用标准差α1分析α收敛.

从图1 可以看出,无论是全国,还是东部中部西部,其标准差都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都是满足α收敛的,即全国以及东西中部区域的污染物排放指数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地区的区域差异逐渐缩小.具体来说,西部下降的幅度最大,东部次之,中部的污染物排放指数标准差则是一直维持在0.05以下,全国整体的污染物排放指数的标准差也从0.39下降到了0.11.同时可以看到,西部的污染物排放指数的标准差要显著高于其他两个地区,这说明西部污染物排放水平的内部差距比其他两个地区要大很多,不过西部的α收敛速度最快,表明西部虽然是各地区内部差距最大的,但这个差距也在以三个地区间最快的速度缩小.事实上,2001~2010年恰值我国“十五”计划和“十一五”计划期间,“十五”期间国家提出要“节约保护资源,实现永续利用”,“十一五”期间则提出要“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节约环境资源,优化能源结构一直是我国能源工作的重点,加上国家的其他政策的实施,在2001~2011年,我国的污染物排放水平差异出现了持续下降的趋势17.

从表3可以看出,全国,东部,中部,西部的参数都没有通过显著性为10%的检验,而就β值而言,各地区均为正数,即不存在绝对收敛,污染物排放指数的增长并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趋于稳态水平,不过考虑到整个模型的拟合优度值都比较低且均小于0.1,拟合程度相对不高,因此采用此模型判断绝对收敛并不稳健.

2)条件收敛

①分段条件收敛

条件收敛是在绝对收敛的基础上加入一些条件因素之后,再考察其收敛性.本文首先考察时间周期波动对污染物排放指数的收敛性的影响,采取的办法是将样本时间段分成若干个小时间段,来消除周期波动的影响.具体操作将2001~2011年的数据分成2001~2003年,2003~2005年,2005~2007年,2007~2009年,2009~2011年,对于每个小时间段取其平均值作为分析值.本文采取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来对污染物排放指数进行条件收敛检验,其结果如表4所示:

从表4可以看出,全国,东部,中部,西部的参数没有通过10%的显著性检验,同时β值都为正数,这些都和表3绝对收敛结果类似,不同的是,分段之后的模型的拟合优度值变大了,与之前的绝对收敛模型相比相对稳健一些,不过考虑到各地区的参数都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若直接做结论,可靠度会降低,因此,需要做进一步的的讨论.

②加入变量的条件收敛

针对前面分段条件收敛模型,考虑到经济水平和产业结构可能会对对于污染物指数的收敛产生营销,现在模型中加入GDP和第二产业占GDP比重这两个控制变量,考察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对污染物排放指数收敛性的影响.具体的条件收敛回归结果如表5所示:

根据表5,可以看到,加入控制变量之后,整体模型的拟合效果和各参数的显著性都有了较大的提高,这说明控制变量的加入对污染物排放水平收敛的估计的是有较大影响的.各地区的污染物排放变量的参数基本都通过了10%的显著性检验,并且β值都小于0,表明不论是全国,还是东部,中部,西部,其污染物排放水平都是条件收敛的,具体来说,全国的收敛速度0.734 7%,东部的收敛速度是0.889 7%,中部是1.250%,西部是1.095 7%,中部收敛的最快,西部次之,东部最慢.另外,变量GDP 系数都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为负,变量第二产业占GDP比重系数只有中部和西部通过了5%显著性检验,且都为负值,这说明经济水平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对于地区污染物排放都有明显的影响,有利于各地区污染物排放指数差异的收敛.

4结论与建议

总体来说,从2002~2012年,我国各地区的污染物排放强度在不同程度上都有所下降,其中以东部下降幅度最大,西部次之,中部最小.同时研究还发现,经济增长对污染物排放强度的降低起到积极作用,第二产业占GDP比重对污染物排放强度起到正相关作用.两个因素中经济发展对污染物排放强度的影响要大于第二产业占GDP比重的影响.

就α收敛来说,全国,东部,中部,西部都存在α收敛现象,即全国以及东西中部区域的污染物排放指数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地区的区域差异逐渐缩小.而就β收敛而言,全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都不存在绝对β收敛现象,但在加入GDP和第二产占GDP比重这两个控制变量后,全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均呈现出收敛状态,收敛速度由快到慢依次为中部,西部,东部,并且此时所用的模型较为稳健,因此所得出的结论也相对可靠.

根据上述研究结论,本文认为要破解当前中国污染物排放问题以及地区间差异问题,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无论是东部,中部还是西部,污染物排放程度的下降都与经济发展的程度有着密切的联系,经济的发展可以提高减排的质量,减少粗排粗放的现象,因此应该发展绿色经济,推行清洁生产,实现企业的“节能,降耗,减污,增效”.另外考虑到目前传统产业(钢铁,石化,水泥)等仍是我国的基础产业,属于国民经济中的大比重产业,因此,应加大对传统经济的“绿色化”改造.

2)优化产业结构.全国污染物排放水平的地区差异有很大部分也是基于各地区的产业结构不同,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有助于整个经济结构的调整,从而促进地区污染物减排.就目前而言,应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降低重工业比重,发展附加值高的现代工业18.

3)提高工业素质. 工业素质的提高对于污染物的减排有着很大的影响.在具体实现过程中要加快落后产能,制定和完善准入条件,淘汰能耗高,污染严重的落后生产工艺和设备,对于优势骨干企业,可以采取政府支持等措施.将信息化与工业化相结合,落实好政策,优化工业结构.

nlc202309051527

参考文献

1.G M GROSSMAN, A B KRUEGER.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a 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greementM..Princeton,NT:Woodrow Wilson School,1992.

2.S DASGUPTA, A MODY, S ROY, et al.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and development:a crosscountry empirical analysisJ..Oxford Development Studies,2001b,29(2):173-187.

3.L MAGNUS.An EKCpattern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technololgy,fuel price and growth in Sweden(1980-1997)J..Ecological Economics,2002,42(2):333-347.

4.金鉴明,周富祥.关于环境保护的生态学研究的探讨J..科学通报,1974,19(12): 542-546.

5.张云田.环境资源与经济效益浅谈J..环境保护科学,1982,18(4): 69-71.

6.焦兆林.对地区水污染物排放标准问题的探讨J..环境工程,1982,1(2): 48-53.

7.王金彦.废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探讨J..石油化工环境保护,1998,20(1): 21-23.

8.李达,王春晓.我国经济增长与大气污染物排放的关系——基于分省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J..财经科学,2007(2): 43-50.

9.邓明,钱争鸣. 能源消费,污染物排放与中国经济增长——基于有向无环图的动态关系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11):42-28.

10.牛海鹏,朱松,尹训国,等.经济结构,经济发展与污染物排放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J.. 中国软科学,2012(4):160-164.

11.赵红,彭磬. 对外贸易,相对收入与污染物排放——基于我国省级单位面板数据的研究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13 (1):103-105.

12.陈东景.我国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的区域差异分析J..生态环境,2008,17(1): 133-137.

13.陈媛媛,李坤望. 开放条件下工业污染物排放强度影响因素分析J..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10,12(4):90-95.

14.A L JOHN Have. Air pollutant emissions converged among U S regions? evidence from unit root testsJ..Southern Economic Journal, 1999, 66(1):144-55.

15.W J BAUMOL. Productivity growth, convergence, and welfare: what the LongRun Data Show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86, 76(5):1072-85.

16.R BARRO, X S I MARTIN.Convergence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92, 100 (2): 223-51.

17.刘亦文,胡宗义,戴钰.中国碳排放变化的因素分解与减排路径研究J..经济数学,2013,30(3):51-56.

18.戴钰,刘亦文.中国城市化发展、能源消费与碳排放的实证研究J.. 经济数学,2013,30(1):54-59.

济源区域环境空气污染状况研究 篇7

根据国家总站 《关于报送国家背景站和国家农村站点位选址原则的函》[1]中规定的选址原则,所选站址位于坡头大庄杨楼岭村,该村位于河南省济源市坡头镇大庄村,北纬N 34°57'21. 5″,东经E 112°25'10. 3″,海拔: 239 m。该站北面距离济源市区20 kg,南距黄河10 kg,东面20 kg处为吉利炼油厂,东南为孟津华阳电厂( 该厂位于黄河对岸) ,西面为田地。可较好的代表中原地区农村空气环境。杨楼岭农村空气自动监测站四面是低山、丘陵,南约10 kg为黄河,西南一山丘麦田中,位置相对开阔,东、东南、南部无树林和高大摭当物; 北、东北部60 ~ 100 m处的杨楼岭居民组仅有60 余名常住人口,且较分散,建筑为一至二层民房,空气质量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2010 年2 月完成站房主体工程建设,2010 年8 月投入试运行,12 月经过省环保专家组验收后正式投入运行。

济源市位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常年主导风向为ENE。济源地形三面环山,西、南、北为山区丘陵,春季多风少雨,冬季风速较小,特殊的地理环境加上气象条件均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1 自动监测系统方法介绍

1. 1 监测项目、方法[2]及设备主要参数

农村空气自动监测站主要针对济源市农村区域的SO2、NOx、PM10进行监测,监测原理及主要参数如表1。

1. 2 监测频次

每天连续24 小时监测,每小时连续60 min,软件取5 mi采集一个数据。

1. 3 监测质控标准

监测质量控制标准按照《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规范》( 试行)[3]、《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农村站运行技术规定( 暂行) 》[4],《环境保护部国家环境空气监测网络质控手册- 国家农村空气自动监测站》[5]执行。

1. 4 数据统计

1. 4. 1 1 小时平均

指任何时刻前1 小时污染物浓度的算术平均值。如15 点小时均值指14∶00 - 15∶00 数据。

1. 4. 2 24 小时平均

指一个自然日24 个小时平均浓度的算术平均值。时段为当日零点前24 小时。

1. 4. 3 月平均

指一个日历月内各日平均浓度的算术平均值。

1. 4. 4 年平均

指一个日历年内各日平均浓度的算术平均值。

2 监测结果与讨论

2. 1 年均值监测结果

农村环境监测站2011 年全年运行良好,除个别时间段停电以外,共进行SO2和NO2有效监测天数343 天,PM10有效监测天数360 天。

监测发现: 农村站环境空气二氧化硫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2 -1996) 二级标准0. 42 倍,年达标天数占有效监测天数的92. 1%; 可吸入颗粒物超过二级标准0. 49 倍,年达标天数占有效监测天数的60. 8%; 二氧化氮年均值达到二级标准,达标率为98. 4% 。由此表明,我市农村地区PM10 污染高于SO2。

2. 2 月均值趋势图( 1 - 12 月)

将数据采集仪采集到的SO2/ NO2/ PM10有效数据进行统计、汇总,得出每个月的月均值,对时间和月均浓度值做相关性分析。

2. 3 日均值趋势图( 1 - 24 时)

将每天SO2/ NO2/ PM10三种污染物的24 个小时的有效小时均值进行统计,得到日均值,对全年365 天以时间和日均值作曲线分析。

2. 4 小时均值分布

全年365 天中,所有监测日中每天1 点、2 点……24 点小时值作算术平均值,做出全天24 个小时的时间段与时均值的相关性分析。

3 原因分析

该站位于丘陵地区,地多水少,有些地方根本无法浇水,加上冬春季节少雨,地面裸露较严重,易受到沙和地面扬尘的影响。

城市燃气普及率逐年提高,但农村地区仍以燃煤为主; 济源地形三面环山,西、南、北为山区丘陵,特殊的地理环境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随着 “项目出城”、“项目上山”的影响,农村环境空气质量污染将会加大。该站建成后,洛阳市在黄河对岸约20 公里处建设华阳工业园区,还有华阳孟津电厂,生产规模为一期建设2 × 600 MW,二期建设2 × 1000 MW,一期于2011 年3 月正式投用。洛阳石化公司位于站址的东面约20 公里处,按照选址要求,站址与重大污染源相距需有20 公里,这些都符合选址要求,但是是否会对济源市农村站周边环境产生污染有待进一步研究。

4 结论

4. 1 农村地区环境空气质量状况

从日均值统计结果可以看出,二氧化硫年达标天数为316天,占有效监测天数的92. 1% ,可吸入颗粒物年达标天数为219 天,占有效监测天数的60. 8% ,二氧化氮年达标天数为359 天,达标率为98. 4% 。年均值统计结果表明,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分别为0. 085 mg/m3、0. 030 mg / m3、0. 149 mg/m3,除二氧化氮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2 - 1996) 二级标准外,二氧化硫和可吸入颗粒物分别超标0. 42、0. 49 倍。PM10为首要污染物。

4. 2 环境空气质量变化趋势分析

从月均值谱线图中可以看出,二氧化硫7 月份浓度最低,12 月份最高; 可吸入颗粒物9 月份最低,2 月份最高; 二氧化氮8 月份最低,12 月份最高; 由此表明济源市农村地区空气污染冬季最高,夏季最低,这与冬季气温低静风频率高,易形成逆温天气,以及采暖期燃煤用量较大密切相关。从小时均值分布图中可以看出,一天中二氧化硫高浓度时间段出现在10 - 12点之间,低浓度时间段出现在15 - 17 点之间; 可吸入颗粒物高浓度时间段出现在0 - 2 点之间,低浓度时间段出现在13 -15 点之间。

摘要:利用济源市坡头农村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实时数据,从月均值、日均值、时均值不同时间段对污染状况进行深入分析,初步摸清了农村地区环境空气质量污染状况及分布规律,对现阶段的农村地区环境空气污染防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污染区域 篇8

关键词:大气污染,区域联防,联控措施,三点建议

一、完善大气污染防治的激励机制

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进程下, 大气环境污染已经突破了局部性污染阶段, 呈现出来的是污染蔓延快速、污染因素复杂、污染区域性等特点。我国现行的环境保护法律制度已经难以适应, 针对新的复杂的大气污染特征, 改进我国相关立法, 创新大气环境污染防治立法所确立的防治制度便成为一个形势所需的重要步骤。

经济激励主要有正激励与负激励两种, 前者是给守法者以经济收益预期, 在不降低环境目标的前提下, 给予企业更大的守法弹性, 其优点在于可以在满足一定环境要求的前提下, 节省企业的守法成本。后者给企业设置不守法的经济损失预期, 从而降低环境违法行为发生的可能性。我国的经济激励机制应该向该方向发展, 可以在重点发达工业城市试点相应的税收政策, 再在更广的范围内逐步普及。由于生产者的成本与其污染水平成比例, 特别是在市场因素的介入下能确保企业之间成本的降低, 从而促使生产者转变生产模式, 采取先进技术综合性地防治大气污染, 有利于环境空气质量的提高。

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有效实施不仅依赖于政府及相关部门, 同时需要公众的广泛参与监督和管理、完善的环境法律法规体系以及相应的保障机制, 在此基础上, 实施并建立一种长效的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措施才能切实控制区域大气污染、改善区域大气环境质量。实现该措施的真正目的及法律价值, 是为公众的生产、生活创造一个清新、舒适的大气环境。

二、提高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公众参与度

环境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每个人的生活质量, 大气环境的改善不是一两个部门或三五个文件可以解决的, 公众的参与在整个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般认为, 社区参与 (公众介入) 是一个项目的计划和实施的主要基石之一。e能够得到公众的响应不仅体现了公众主人翁的地位, 更重要的是能真正保障计划的实施达到预期的目的甚至超越预期。

公众参与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是要真正科学有效地实施并发挥作用则需要一定的条件。注重善于利用新型媒体等传播渠道, 加大环境政策法规、环境状况报告、实施计划等的宣传、公开, 不断提高公众的知悉程度和环保意识, 为公众参与环保事业创造有利的条件。最后, 建立公众意见征求制度, 鼓励公众参与环境管理。可以成立民间环境资源保护社会团体, 由此开展环境资源保护宣传、学术交流、环境资源保护科技成果推广活动, 将会避免公民个人能力和学识的局限性, 有效提高全民族的环境资源意识, 并为政府在决策方面提供参考意见。例如, 美国的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 (NRDC) 是美国最有影响力、最具成效的环保组织之一, 是在1970年由美国的几位环境律师建立的, 并通过环境公益诉讼成功推动了美国的环境立法, 改善了政府的环境政策。目前对美国政府的气候变化与能源政策也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力。NRDC在改善中国环境立法和实施方面也做出了进步性的举措, 包括帮助污染受害者提起环境诉讼, 为广大法官、律师和记者提供环境法培训, 与环保部门展开合作并为我国几部重要的环境立法和修订提供专家意见, 以及推动环保行动的公众参与并为国内的NGO (非政府组织) 提供能力建设培训, 帮助他们更有效地获取环境信息、参与环境决策等。

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措施的有效实施不能脱离广大公众的参与, 为了更好地控制区域大气污染、改善区域大气质量、造福于公民, 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必须要强化公众参与的作用, 提高公众参与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的程度。

三、实现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长期性

针对目前区域大气污染呈现出的复杂性和严重程度, 我国实施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并在几个重大的活动中发挥了显著的作用。以重大活动的举办为契机应对区域大气污染并实施区域联防联控在活动期间能够较好地改善区域大气环境, 为活动的完美结束锦上添花。但是在此种情况下, 待活动期满结束后许多临时成立的工作组以及布置的计划方案便会归于初始, 以活动的成功举办作为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实施完结的理由, 这往往会导致污染反弹, 很难保证真正改善空气质量, 也有悖于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真正意义。应急式的实施是带有风险的, 也不能将环境风险降到最小。若要将环境风险降到最低, 真正达到控制大气污染、改善大气质量的目的, 就要保障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措施实施的长期性。不仅要让该措施在重大活动时发挥效用, 应对区域大气污染, 更要使其长期致力于区域大气污染的控制和区域空气质量的改善。当面对重大活动而不需要突击采取措施进行环境整改便可以顺利举办活动的时候, 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措施的长期实施也就不再是纸上谈兵, 同时实现了其真正意义。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措施实施的长期性是一个较大时间范围内致力的结果, 不限于某项重大活动期间。

长期性不仅表现为时间上更为持久, 同时在具体措施的实施范围上也应该更为广泛。我国《关于推进大气联防联控工作改善区域空气质量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坚持先行先试与整体推进相结合的原则, 希望在改革区取得突破, 然后总结有关的经验, 供其他地区参考。意见指出了在重点区域编制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规划, 明确重点区域空气质量改善目标、污染防治措施及重点治理项目。和欧盟相比, 我国的区域规划制度仅包括重点区域而非全局性的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规划。

总结

污染区域 篇9

目前, 我国大气污染的区域性特征日益明显, 灰霾等区域性大气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对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态安全构成威胁, 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环境问题。

大连市为了有效控制灰霾污染, 自2012年8月15日起, 对市区10个国控点位开展了PM2.5自动监测, 9月-12月PM2.5浓度日均值范围为5-145微克/立方米, 平均浓度为40微克/立方米, 超过二级标准 (年平均) 0.1倍, 日均值超标率为12.4%。灰霾天频繁出现, 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3]

1 大连市灰霾影响因素分析

1.1 煤烟型污染

随着城市经济和建设的快速发展、能源消耗的不断增加对城市环境造成巨大了压力。一般认为煤炭和石油对灰霾的贡献最大, 尤其是燃煤电厂。大连市2010年煤炭占能源消费量的50%左右, 燃煤电厂约占煤炭消费量的70%左右。

1.2 扬尘污染

目前, 大连市扬尘污染控制尚未全面展开, 施工场地扬尘污染的控制不足和受到冬季采暖的影响, 扬尘污染已成为雾霾天气产生的重要原因。

1.3 机动车尾气污染

目前, 机动车保有量增长迅速, 市内交通主干道和重点区域、重点路段机动车尾气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车用燃油消耗和尾气污染物排放量大幅攀升。高污染车辆超标严重, 公交车、货车“冒黑烟”问题突出。

1.4 挥发性有机物污染

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是形成PM2.5的重要前体物之一, 也是形成灰霾污染的因素之一。2011年, 大连市环保局对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源进行了摸底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挥发性有机物污染主要来源于油品储运、造船、有机化工、金属制造、电气机械制造等行业。目前, 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物检测手段落后, 污染防治与治理技术设备水平还比较低。

2 区域联防联控措施

区域经济的一体化、环境问题的整体性以及大气环流造成区域间污染传输影响, 给灰霾污染控制带来了巨大挑战, 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亟待建立。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是应对灰霾天气等区域性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 [1]通过采取联防联控措施, 加大防治力度, 统筹环境资源, 严格落实责任, 形成治污合力, 推动区域空气质量不断改善, 确保区域环境安全, 提升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

2.1 重点单元控制

按照分区管理的原则, 省级环保部门从全局出发, 依据区域内污染传输关系、环境承载力、大气环境质量状况等划定重点单元进行控制。大连市根据划分结果, 对本区域内的重点控制单元实施严格的污染控制要求, 明确重点控制单元内禁止 (限制) 发展的高污染高排放产业, 从大气环境保护角度引导区域产业合理布局和能源消费。[2]

2.2 划定高污染燃料禁燃区

根据大连市受灰霾影响范围、采暖期SO2超标范围及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制定大连市燃煤区域管制空间规划。燃煤进行分级管理, 包括禁止燃煤区和控制燃煤区。为便于管理, 燃煤区域管制空间规划图以行政边界为单位进行划分。

禁燃区内不得新建、改建、扩建使用高污染燃料设施, 禁燃区内现有高污染燃料设施必须拆除。

2.3 扬尘污染控制

结合大连市城市建设工作特点, 制定建筑施工、道路扬尘等污染控制方案。对产生扬尘的建设单位征收扬尘排污费。施工单位在开工前要制定扬尘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工程建设单位要加强对施工项目的监管, 选派专人负责扬尘治理工作。加强市容环境治理, 对市区裸露地面进行覆盖、绿化、硬化等防尘措施, 减少二次扬尘污染。

2.4 机动车污染防治措施

全面开展绿标路建设, 限行“黄标车”及无环保检验合格标志车辆。加快“黄标车”淘汰工作, 鼓励高排放公交车和出租车提前报废, 加快低速载货车的淘汰进程。完善区域间机动车的信息共享机制, 实现对异地注册超标车辆的联惩联治。同时, 开展公交、长途货车等营运车辆的污染专项整治。

2.5 油品升级工程

推动车用油品标准的升级, 对影响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的油品特殊指标包括蒸汽压、烯烃含量, 制定区域特别限值;升级普通柴油 (非道路、内河航运用油) 标准, 使之达到国4标准要求。

2.6 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控制工程

开展重点油气储运企业、造船企业、有机化工企业、金属制造企业、电气机器制造企业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控制试点工程。淘汰年销售汽油量小于5000吨的小型加油站。开展重点加油站的油气回收改造工程和新建油库、加油站、油罐车油气回收装置安装工程。在加油站、油库、加油站等重点监控企业安装油气回收在线监控设备, 并与市环保局监控中心联网。

2.7 加强区域间的协作机制

建立健全区域空气质量的联合监测和联合预报机制, 建立区域间大气污染事故的应急联动机制, 一旦出现区域灰霾天气, 实施区域灰霾的预警制度, 对区域出现的重污染天气, 应当协调一致, 制定应急方案, 采取统一的应急措施缓解大气污染。跨区域对监测站点进行布局, 加强监测数据共享, 实施先进的城市空气质量管理机制。加强区域大气环境联合执法检查, 提出区域大气环境联合执法检查的任务要求, 明确联合执法队伍组成、运作方式和执法程序等。

3 建议

灰霾属于区域性大气污染问题, 不仅要关注多种污染物的协同治理, 更要依靠区域内政府间对区域整体利益所达成的共识, [4]运用组织和制度资源打破行政区域的界限, 以大气环境功能区域为单元, 让省、市、县、区、镇、村之间从区域整体的需求出发, 共同规划和实施大气污染控制方案, 统筹安排, 互相监督, 互相协调, 最终达到控制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宁淼, 孙亚梅等.国内外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管理模式分析[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2 (5) :11-12.

[2]朱哲.城市规划工作中的雾霾防治探索与思考:以大连市为例[J].江西建材, 2014 (4) :55-56.

[3]李晓颖, 姬丽芬, 李宁.大气中PM2.5来源、危害及防治对策[C]//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2013:4378-4380.

石家庄区域颗粒物污染控制研究 篇10

1 区域环境质量现状

石家庄市主城区环境空气“复合型”污染越来越凸现, 主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 全年环境空气质量处于一级的天数为64天, 占总天数的17.5%, 二级的天数为258天, 占总天数的70.5%, 三级天数为43天, 占总天数的11.7%, 四级天数为1天, 占总天数的0.3%、无五级天。

在全国重点城市中, 石家庄市仍属于大气污染较重的城市, 在全国47个重点城市中, 以2012年统计数据石家庄市优良天数排在第35位, 按照国家有关监测技术规范要求, 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等指标采用自动监测方式, 硫酸盐化速率、降尘和降水等指标采用手工监测方式。

2012年可吸入颗粒物监测统计结果见表1-1。石家庄市主城区可吸入颗粒物年日均值为0.098毫克/标立方米, 各监测点的日均值范围为0.007~0.606毫克/标立方米, 全年日均值超标率10.7%, 最大值超标倍数为1.51。可见, 四季度可吸入颗粒物的污染最重。

2012年石家庄市主城区二氧化硫年均值为0.058毫克/标立方米, 各监测点日均值范围为0.001~0.402毫克/标立方米, 全年日均值超标率为6.60%, 最大日均值超标倍数为0.96倍。一至四季度的季日均值分别为0.096毫克/标立方米、0.030毫克/标立方米、0.027毫克/标立方米、0.078毫克/标立方米, 全年四个季度中一季度、三季度、四季度有日均值超标现象, 二季度没有出现日均值超标。2012年二氧化硫监测统计结果见表1-2。

单位:mg/Nm3

2013年1月1日, 我市开始向社会全面发布城市8个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点位 (内含封龙山背景点) 的细颗粒物 (PM2.5) 实时监测数据。根据监测结果, 2013年1月1日-4月23日, 我市细颗粒物 (PM2.5) 24小时平均浓度范围为27μg/m3-771μg/m3, 超标率82.9%。日均浓度平均值为203.86μg/m3, 是新空气质量年平均浓度二级标准值的5.8倍, 占同时期同点位可吸入颗粒物 (PM10) 浓度的54.5%。见表1-2及图1-1。

μg/m3

2 污染成因分析

2.1 硫化物在环境空气中的转化

二氧化硫是煤炭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污染物之一。由于石家庄市冬季要采暖, 增加了部分采暖用煤而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硫, 使冬季大气中二氧化硫浓度经常超标。而在夏季二氧化硫一般不超标。其实, 石家庄市夏季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并未明显减少。只是由于石家庄市夏季湿度较大、空气中的臭氧含量较大, 二氧化硫转化为硫酸盐的速率提高, 变成了颗粒物。所以, 在夏季经常是可吸入颗粒物污染指数高, 而二氧化硫污染指数偏低。

2.2 总悬浮颗粒物与可吸入颗粒物

根据石家庄市总悬浮颗粒物源解析结果, 环境空气中TSP的首要污染源为扬尘 (42%) , 其次为燃煤尘、土壤风沙尘、建筑水泥尘和机动车尾气尘。

根据石家庄市可吸入颗粒物源解析结果, 环境空气中TSP的首要污染源为扬尘 (43%) , 其次为燃煤尘、机动车尾气尘、建筑水泥尘、土壤风沙尘。

2.3 细颗粒物

研究表明, 细颗粒物成因复杂, 约50%来自燃煤、机动车、扬尘、生物质燃烧等直接排放的一次细颗粒物;约50%是空气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氨等气态污染物, 经过复杂化学反应形成的二次细颗粒物。细颗粒物来源十分广泛, 既有火电、钢铁、水泥、燃煤锅炉等工业源的排放, 又有机动车、工程机械、农机等移动源的排放, 还有、裸露地面扬尘、道路扬尘、餐饮油烟、装修装潢等量大面广的面源排放。因此控制细颗粒物污染, 必须实施多污染物协同控制政策, 强化多污染源综合管理, 开展区域联防联控。

3 对策与措施

3.1 明确区域控制重点, 实施分区分类管理

石家庄市主城区和周围四县为复合型污染严重区, 应重点针对细颗粒物和臭氧等大气环境问题进行控制。其它县市应重点控制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 同时注重细颗粒物、臭氧等复合污染的控制。

对重点控制区, 实施更严格的环境准入条件, 执行重点行业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 采取更有力的污染治理措施。

3.2 加强园区规划环评管理

通过积极推进规划环评, 促进各地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鼓励建设项目向园区集中。对未进入工业园区、集中区, 未开展规划环评的电镀、染料、农药、酿造、印染、制革、化工及化工医药等项目一律不予受理, 对园区基础设施不完善的工业园区, 暂缓审批其入区项目。

建立重大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会商机制。对重大项目实施相关部门提前介入, 集中协商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污染因子, 制定合理的污染防治措施, 确保建设项目的实施做到达标排放。

3.3 提高环境标准, 倒逼企业减排

对位于重点控制区的火电、钢铁、石化、水泥、有色、化工等大行业以及燃煤锅炉新建项目在审批中严格落实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 并按照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进行管理, 确保满足特别排放限值要求。现有火电、钢铁企业不能达到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要求的, 应根据超标情况制订限期治理措施, 确保在规定时间内达到特别排放限值要求。限期治理仍不能达标排放的, 应限产、限排或关停, 并按相关规定进行处罚。

3.4 加强能源清洁利用, 控制区域煤炭消费总量

优化能源结构, 加快发展天然气与可再生能源, 实施煤炭的清洁化利用, 实现清洁能源供应和消费多元化。结合《石家庄市锅炉烟尘减排实施方案》尽快落实石家庄市主城区域内385台燃煤锅炉进行天然气、煤气、电等清洁能源的替代工作。

3.5 深化大气污染治理, 实施多污染物协同控制

3.5.1加强燃煤电厂污染控制, 严格控制煤炭灰分和煤炭含硫量, 加强除尘设施的运行管理。对燃煤电厂煤炭、粉煤灰等料堆, 应利用仓库、立体库、防风网等形式, 避免作业起尘和风蚀起尘。电厂应严格执行石家庄市燃煤煤质管理的有关要求, 燃用低硫低灰煤。

3.5.2根据钢铁企业工艺特点控制二氧化硫及烟粉尘确保稳定达标。针对钢铁污染较重的情况, 要求企业进行焦炉煤气及烧结工序脱硫;必要情况下, 环保部门可向企业派驻环保监督员, 确保企业达标排放。

3.5.3建材、水泥企业污染控制。按照国家水泥行业产业政策要求, 控制总量, 淘汰机立窑。对石家庄市存在大量的规模小、污染重不符合产业政策的企业, 限期停产, 并拆除所有生产设施, 避免其复产。

3.5.4石油炼制企业污染控制。石油炼制行业的SO2减排的重点是重油催化裂化过程催化剂再生烟气中的SO2。

3.5.5焦化企业污染控制。一是结构减排, 淘汰土法炼焦、炭化室高度4.3米以下的小机焦。二是SO2治理工程, 炼焦炉煤气脱硫使脱除效率达到95%以上。

3.6 强化机动车污染防治, 有效控制移动源排放

目前虽然石家庄市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仍为主要污染物, 但NO2的污染负荷逐年升高, 因此必须加强对机动车这一重要氮氧化物污染源的排放控制。

3.7 加强扬尘控制, 深化面源污染管理

强化施工扬尘监管, 控制道路扬尘污染, 推进堆场扬尘和裸露地面扬尘综合治理, 加强秸秆焚烧环境监管, 推进餐饮业油烟污染治理。

3.8 创新环境管理机制, 提升环境管理能力

污染区域 篇11

1 典型区域土壤污染现状

1.1 重金属污染

依据《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15168-1995) Ⅲ类土壤标准进行测定, 结果表明:在重点污染企业及周边地区镉超标率为26.7%, 最高值为1.25 mg/kg;固体废物集中填埋、堆放、焚烧处理处置场地及周边地区镉超标率为43.3%, 最高值为l.41 mg/kg;工业园区及周边地区镉超标率40%, 最高值为2.14 mg/kg;在采矿区及周边地区镉超标率为48.3%, 最高值为2.14 mg/kg;畜禽养殖基地及周边地区各项指标均未超标。依据《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15168-1995) Ⅱ类土壤标准, 盘锦市主要蔬菜基地及周边地区镉超标率为60%, 最高值为l.78 mg/kg, 汞超标率为20%, 最高值为0.9 mg/kg, 其余各项指标均未超标。汞、镉是盘锦市土壤重金属污染类型。盘锦市造成汞环境污染的来源主要是废旧电池和生活垃圾;镉污染主要来源于触媒的工厂、电镀、废旧电池、钻井油泥、生活垃圾等。

1.2 有机氯农药及多氯联苯与多环芳烃污染

有机氯农药包括滴滴涕、六六六等。检测结果表明, 盘锦市有机氯农药均有检出, 为农药残留所致。

多氯联苯在5个典型区均未检出。多环芳烃检出, 重点污染企业及周边地区平均值为0.095 mg/kg, 检出率为36.6%, 最高值为l.29 mg/kg, 参照《荷兰环境污染物标准》, 土壤中目标参考值 (1 mg/kg) 超标0.29倍, 但按调解值40 mg/kg不超标;其余区域未超标。多环芳烃主要来自各种含碳有机物的热解和不完全燃烧, 多环芳烃只有重点污染企业及周边地区的l个监测点位的多环芳烃超过《荷兰环境污染物标准》环境质量目标值, 而该地区有2个企业从事石油炼制, 势必造成个别点位多环芳烃污染。

1.3 石油烃污染

石油烃参照《荷兰环境污染物标准》, 土壤中石油烃总量参考值 (50 mg/kg) 为标准, 石油类污染由高到低依次为:重污染企业及周边地区平均值36.13 mg/kg, 检出率100%, 超标率20.00%, 最高值116.1 mg/kg;采矿区及周边地区平均值34.72 mg/kg, 检出率为100%, 超标率13.33%, 最高值408.3 mg/kg;固体废物集中填埋、堆放、焚烧处理处置场地及周边地区平均值28.96 mg/kg, 检出率100%, 超标率100%, 最高值82.47 mg/kg;工业园及周边地区平均值23.85 mg/kg, 检出率100%, 最高值42.38 mg/kg, 不超标;主要蔬菜基地及周边地区平均值19.67 mg/kg, 检出率100%, 最高值29.84 mg/kg, 不超标;畜禽养殖基地及周边地区平均值11.12 mg/kg, 检出率100%, 最高值16.99 mg/kg, 不超标。石油烃污染主要来自石油开采和石油炼制业。

2 土壤污染防治对策

2.1 加大监测力度, 建立监测体系

盘锦市水稻生产主要依靠辽河水灌溉, 辽河水中各种污染物被带进土壤环境, 势必产生不易降解、高残留的污染物在土壤中富集造成超标污染, 因此在流域例行监测的同时, 应有选择性地对稻田用水进行针对性监测, 了解水中污染物质的成分、含量及其动态, 并加强土壤环境质量的调查、监测与预控。

2.2 控制和消除工业“三废”排放, 减少点源污染

针对盘锦市典型区域土壤污染状况, 控制和消除工业“三废”排放, 尤其加强对电镀行业、有触媒生产的企业以及石油开采、炼制企业的管理, 减少石油烃及重金属排放。同时, 加强废旧电池回收, 以有效减少土壤点源污染[1,2]。

2.3 植树造林, 保护生态环境

土壤污染以大气污染和水质污染为媒介的二次污染为主。森林可阻挡、过滤和吸附污染大气的各种粉尘和飘尘, 避免了由大气污染而引起的土壤污染。此外, 森林也可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护土壤自净能力及防止水土流失等。

2.4 大力推行无公害科学种田技术, 减少农业生产污染

一是大力发展和施用微生物肥料、有机复合肥。二是科学施肥, 减少浪费, 降低化肥对环境的污染。二是推广无公害的农药和施用技术。禁止使用剧毒、高残留性农药。三是大力发展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发展生物防治技术[3,4,5]。

参考文献

[1]周静, 崔键, 梁家妮.冶炼厂综合堆渣场周边水质和稻米重金属污染状况评价研究[J].华北农学报, 2008 (S2) :349-352.

[2]胡喜巧, 陈翠玲, 蒋爱凤.新乡市生活污水中有效成分和重金属铬及镉含量的分析[J].河南农业科学, 2008 (4) :61-63.

[3]翁伯琦, 雷锦桂, 江枝和, 等.集约化畜牧业污染现状分析及资源化循环利用对策思考[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0, 29 (B3) :294-299.

[4]曾祥斌.农用残膜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 2009 (16) :227, 229.

上一篇:软土地区路基施工技术下一篇:急腹症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