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污染

2024-06-03

细菌污染(共8篇)

细菌污染 篇1

细菌是具有细胞壁的单细胞原核微生物, 按形态可分为杆菌、球菌和螺形菌, 是食品污染最常见的有害因素之一, 在全世界所有的食源性疾病暴发的案例中, 60%以上为细菌性致病菌所致[1]。

1 细菌污染的种类

1.1 沙门氏菌污染

沙门氏菌属是肠杆菌科中的一个重要菌属。沙门氏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 需氧或兼性厌氧, 在自然环境中生存能力较强, 其既感染人群, 也伤害家畜, 是人畜共患疾病的一种重要病原。沙门氏菌主要依靠消化道传播, 可分布于各种动物的肠腔中, 被动物污染的水体中也有大量的沙门氏菌。

1.2 大肠埃希菌0157:H7污染

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0157:H7是近年新发现的危害严重的肠道致病菌。1996年日本报告病例逾1万例, 死亡9例;1999年我国部分地区暴发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0157:H7感染性腹泻;其他许多国家也有相关报道。0157:H7感染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大肠埃希菌0157:H7属大肠杆菌属, 牛、羊、猪等动物是其主要传染源。带菌家畜、家禽和其他动物往往是动物性食品污染的根源。如牛肉制品、猪肉制品、羊肉制品、鸡肉、鸡蛋及其制品等。另外, 带菌动物在其自然界活动范围内, 可通过排泄物污染当地的食物、草地、水源和其他场所, 往往造成交叉污染和感染, 危害更大。

1.3 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

金黄色葡萄球菌为革兰氏阳性兼性厌氧菌, 适应环境能力强, 在干燥的环境中可生存数月, 其有较强的耐热性。人和动物的化脓性感染部位常为其感染源, 如奶牛患化脓性乳腺炎时, 乳汁中可能带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带菌从业人员直接或间接污染各种食物;畜、禽局部患化脓性感染时, 感染部位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体内其他部位进行污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可产生非常耐热的肠毒素, 100℃下加热30min都不能使其破坏。受污染的食物在20~37℃下经4~8 h即可产生毒素。含蛋白质丰富, 水分较多, 同时含一定淀粉的食物, 如奶油糕点、冰淇淋、冰棒等, 或含油脂较多的食物, 受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后易形成毒素。

1.4 蜡样芽孢杆菌污染

蜡样芽孢杆菌为革兰氏阳性、需氧或兼性厌氧芽孢杆菌。菌体不耐热, 可产生不耐热的肠毒素。主要污染乳及乳制品、肉类制品、蔬菜、米粉、米饭等。在我国引起中毒的食品以米饭、米粉最为常见。

1.5 肉毒梭菌污染

肉毒梭菌为革兰氏阳性菌、厌氧杆菌, 主要存在于罐头食品、家庭自制的腌菜、腊肉、酱菜中。在高压蒸汽121℃、30min, 或湿热100℃、5 h方可致死。当环境条件适宜时, 如p H值4.5~9.0、温度15~55℃, 肉毒梭菌芽孢产毒, 即肉毒毒素, 这是一种毒性很强的神经毒素, 对人的致死量为10-9mg/kg体重, 但肉毒毒素不耐热, 可加热使其破坏。

2 细菌污染的途径

2.1 原料污染

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 食品原料的污染与其周围环境的卫生条件关系密切。因此, 食品原料在采集、加工前的控制非常关键。动、植物食品污染的常见细菌主要有假单胞菌、醋酸杆菌、无色杆菌、黄色杆菌、埃希氏菌、沙门氏菌、变形杆菌、梭状芽孢杆菌、葡萄球菌等[1,2]。

2.2 产、储、运、销过程中的污染

产销过程中易受细菌污染。由于不良的卫生操作和管理, 而使食品被环境、设备、器具中的一些细菌所污染[3]。

2.3 烹调加工过程中的污染

在食品加工过程中, 未能严格贯彻烧熟煮透、生熟分开、机械洗刷等卫生要求, 再加上不卫生的管理方法, 使食品中已存在或污染的细菌大量繁殖生长, 导致食品质量下降。

2.4 从业人员的污染

食品从业人员未认真执行卫生操作规程, 不遵守食品卫生制度, 通过手、上呼吸道等对食品造成污染。

3 细菌污染的危害

细菌污染食品后, 如果环境条件适宜, 就能分解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如蛋白质、糖、脂肪、维生素、无机盐等进行自身繁殖, 从而导致食品营养价值和品质下降, 严重时造成食品腐败变质, 呈现出一定程度的使人难以接受的感官性状, 如刺激性气味、异常颜色、组织腐烂、产生黏液等。此外, 有些细菌污染食品后会产生毒素, 如肉毒毒素、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等, 如果不慎食用, 会造成人体中毒, 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甚至危及生命。

4 食品细菌污染的指标

反映食品卫生质量的细菌污染指标可分为2个方面。一是细菌总数, 即食品的一般卫生指标。食品中的细菌总数是指1 g或1 m L食品中所含的细菌数目。一般认为细菌总数达到100~1 000万个的食品可能引起食物中毒。此外, 在商业用途中, 利用细菌总数还可以预测食品的货架期。二是大肠杆菌群, 即食品的粪便污染指标。大肠杆菌数的高低表明食品受粪便污染的程度, 也反映对人体健康危害性大小。然而, 大肠杆菌群试验并不适用于所有食品卫生检验, 如对冷冻的热处理蔬菜, 大肠杆菌群数量不能反映加工环境的卫生情况。标准的大肠杆菌群试验不适用于肉类、鱼贝类食品的卫生检验。因此, 应根据不同食品种类采取相应的卫生检验手段。

5 预防食品细菌污染的措施

5.1 严格食品原料的选择

在食品原料中, 一般或多或少都存在着细菌。因此, 对食品原料要严格选择, 并加强卫生管理工作。食品原料在加工前, 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是否消毒。严禁食用病死牲畜。

5.2 加强产销过程中的卫生管理

自然环境中存在大量的微生物, 可通过对植物的附着、灰尘、空气等污染食品。所以, 加强对食品生产、贮、运、销过程中的卫生防护, 是防止细菌污染、保证食品卫生质量的关键。食品加工间应保持洁净无尘, 通风良好, 并有过滤装置;确保器具洁净, 必要时进行灭菌处理;生产应采用密闭、连续自动装置;熟食品销售要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规, 保证不售腐败变质食品;个人卫生良好, 并做到生、熟食品分开, 有防尘、防蝇设备, 以减少细菌对食品的污染。在贮存、运输过程中, 用冷冻的方法可有效限制污染食品细菌的繁殖[4,5]。

5.3 搞好从业人员的个人卫生

食品企业中的从业人员及食堂炊管人员是食品污染、疾病传播的重要途径。由于不能严格执行个人卫生要求, 造成细菌对食品的污染, 有时引起疾病或食物中毒的发生。所以, 对食品从业人员一定要进行健康检查, 对传染病的患者或带菌者要暂时调换工作岗位或立即进行治疗, 待3次检查阴性后, 再恢复原来工作[6]。从业人员手的冲洗和消毒极为重要, 尤其对接触熟食品的从业人员更应注意。

5.4 搞好食品烹调的卫生

食品在烹调加工过程中, 应做到烧熟煮透, 彻底杀灭食品中的污染细菌。对于烹调后的熟食品, 一定要生熟分开, 严防交叉污染[7,8]。要有防尘、防蝇设备, 并放置于洁净、凉爽和通风的地方。剩饭剩菜要加热后存放, 下次食用前要再次充分加热, 以防污染细菌的增殖和产毒, 确保饮食安全。

参考文献

[1]陈倩, 骆海朋, 赵春玲, 等.北京市食品中五种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调查研究[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03, 13 (5) :570-571.

[2]张森富, 赵婷.浅析现阶段我国食品安全问题[J].内蒙古煤碳经济, 2009 (3) :101-103.

[3]杨萍, 牛春艳.浅谈环境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影响[J].世界农业, 2009 (12) :43-46.

[4]王自振, 赵军, 李新生, 等.HACCP在低温火腿生产中控制细菌污染的应用[J].河南农业科学, 1996 (6) :39-41.

[5]陈芳.供应链中的食品安全问题[J].中国禽业导刊, 2008 (20) :10-11.

[6]杨继远, 袁仲.食品污染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J].农产品加工:学刊, 2008 (7) :239-241, 244.

[7]方剑锋, 云昌均, 于飞, 等.试论食品污染与食品安全综合控制策略[J].食品工业科技, 2008 (5) :38, 40, 42.

[8]桑立伟.食品安全高效监管途径探索[J].食品安全导刊, 2009 (6) :28-29.

细菌污染 篇2

Pb2+污染区耐铅细菌吸附特性的研究

摘要:利用梯度筛选法,在Pb2+浓度为1 100mg/L时从被原铅锌矿区尾矿库污染的土壤中筛选出了一株耐铅细菌.对此株细菌的.初步鉴定和培养条件研究显示:该细菌为革兰氏阴性好氧菌,最适摇床速率为150 r/min;对环境温度较敏感,最适培养温度为28~32℃;耐碱性环境,对酸性环境很敏感,最适pH为7.0~7.7.对该株细菌干、湿两种状态下的铅吸附特性分析结果表明:干菌的吸附量始终大于湿菌.干菌和温菌的吸附量都会随着pb2+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特定初始浓度下吸附量随菌量的增加而减小,干菌大于0.4 g,湿菌大于0.8 g时,吸附量趋于平缓.作 者:陈若莉 Chen Ruoli 作者单位:福建工程学院,环境与设备工程系,福建,福州,350108期 刊:福建工程学院学报 Journal:JOURNAL OF FUJ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年,卷(期):,08(3)分类号:X53关键词:铅污染 细菌筛选 培养条件 吸附特性 吸附量

控制街头采血细菌污染的措施 篇3

1 细菌污染血液的原因

(1) 献血者处于带菌状态, 如扁桃体炎。 (2) 静脉穿刺时, 皮肤消毒不彻底, 献血者采血部位皮肤的碎屑随血液进入血袋而污染血液。 (3) 空气环境消毒达不到标准, 在采血时, 拔开针帽的一瞬间, 空气由针头进入血袋而污染。 (4) 采血器材可能在制作、消毒、运输或存储过程中, 出现耗材损坏和生长细菌。 (5) 用于皮肤消毒的消毒液, 长期不更换而引起血液污染。 (6) 采血过程中无菌操作不严格。 (7) 储存温度不合格, 血液离开人体到血库在室温放置太入。

2 预防措施

2.1 采血前

(1) 采血前认真检查采血器材:随着消毒方法、一次性采血器材等技术的进步, 已大大降低了采血器材质量问题造成的细菌污染, 但采血器材可能在制作、消毒、运输、储存过程中, 出现破损或发霉, 因此每次采集前必须认真检查采血器材是否破损、发霉、液体是否清澈透明, 以防止因采血器材引起的细菌污染。 (2) 加强对献血者的筛选:查体大夫严格执行查体标准, 对有感染或带菌状态的献血者及有传染病史者禁止献血。 (3) 加强对采血环境的消毒:每天采集前对采血环境消毒, 采集中尽量减少采血室的人员量及人员流动, 采集完毕即通风换气。定期对机器彻底地清洁和消毒, 作空气培养, 保持一个良好的采血环境, 可防止环境造成的细菌污染。

2.2 采血过程中

(1) 皮肤消毒处理, 选取好穿刺状态后, 用无菌棉签浸润含有效碘500mg/L的碘伏, 以穿刺点为中心由内向外旋转消毒2遍。面积不得<10cm×10cm, 准备穿刺前, 关闭采血夹防止空气流进血袋, 当采血量达到标准, 先用止血钳夹住采血管, 取下针头, 留好复检标本后, 马上进行热全合。 (2) 每采完一个献血者, 采血护士都要用“84”小毛巾擦手, 以减少细菌污染的机会。

2.3 采血环境处理

(1) 工作结束后, 采血护士先消毒所有采血接触的地方, 再清洁环境。需要更换的消毒工具到供应室更换, 注意更换消毒皮肤所用碘伏, 每周更换2次, 所盛碘伏的容器也要每周消毒2次。 (2) 工作人员离开前, 打开空气消毒机消毒, 第2天备用。

2.4 血液储存与运输

(1) 采集的血液离开人体, 在室温放置不得超过30min, 应及时放储血冰箱保存。 (2) 采血车上储血冰箱, 每月用5%~10%次氯酸钠擦洗箱内、箱外各1次并保持清洁、干燥。

总之, 采血车的消毒质量不仅关系到献血者和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更重要的是关系到临床用血质量。安装消毒机是降低细菌污染率的有效方法之一, 另外采血过程中采血护士用消毒毛巾擦手更是必不可少的, 作为一名采血工作者, 必须牢固树立质量就是生命的观念, 应有严格的无菌观念, 并遵守各项操作规程, 以保证献血者和受血者的安全。

关键词:采血/街头,细菌污染,措施

参考文献

[1]高峰.必须重视血液细菌污染的预防和控制[J].中国输血杂志, 2004, 17 (4) :221-222.

[2]梁晓虎, 张海, 张爱红, 等.自愿无偿献血的探索[J].中国输血杂志, 2004, 17 (3) :202-203.

手工浓缩血小板的细菌污染分析 篇4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剂

BacT/ALERT BPA (需氧培养液) ;BacT/ALERT BPN (厌氧培养液) ;GPI (革兰阳性菌鉴定卡) ;GNI (革兰阴性菌鉴定卡) 均由法国Biom erieux公司生产。

1.2 仪器

BaCT/ALERT 3D培养箱和VITEK2Ⅱ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均购自法国Biom erieux公司。

1.3 血小板来源

取自河南省红十字血液中心。

1.4 细菌污染检测方法

样品抽取:抽取第2天22℃振荡保存的血小板,将血小板混匀,取8 ml置于专门设计的附加小袋中,将附加小袋热合取下。

细菌筛检:在无菌室 (台) 中接种样品, 从附加小袋中各抽取样品4 ml, 分别接种于BacT/ALERT BPA和BPN培养液中。接种后的培养液置BacT/ALERT 3D培养箱中培养。培养期为12~24 h,总培养期为7 d。该培养箱采用比色计传感器和反射检测培养液中的CO2的产生和存在状况, 如果试验样本中存在微生物, 生物体在培养液中代谢酶解物, 产生CO2,放置在培养瓶底部的透气传感器的颜色从蓝绿色变成黄色。系统会发出警报, 提示培养瓶中有细菌生长。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对阳性结果进行菌种鉴定。

2 结果

检测了2 860袋的手工浓缩血小板,阳性结果2例,1例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例为表皮葡萄球菌,阳性率为0.07%。

3 讨论

临床输血已有50多年的历史,并且已成为医学的一个独立分支。尽管临床输血治疗为患者带来的益处已被广泛接受,与之相关的不利因素也逐渐被认识并日趋受到重视。自从1987年确认输血感染HIV/AIDS以来,人们研究出一系列针对病毒传播疾病的措施及方法,这些措施及方法的应用大大减低了输血引起的病毒感染。在过去几十年,人们较多关注输血相关病毒性感染,而对细菌污染问题未得到足够重视。任何血液制品都可能被细菌污染,但血小板尤其容易,因为血小板为了维持生理功能须贮存于室温,约22℃,同时血小板储存时不断摇动,血小板中丰富的营养也利于细菌生长,一旦被污染,细菌就会很快在其中繁殖。很早以前人们即认识到血小板的细菌污染是导致输血相关感染的原因之一,但是血小板的细菌污染问题一直处于输血传播HIV和HCV的阴影之下,未得到足够重视。多中心研究[2,3,4]血小板细菌污染率1/2 000~1/1 000。血小板细菌污染是输血相关发病率及死亡率一个重要因素之一。

我们筛选了2 860袋手工浓缩血小板,阳性率为0.07%,与欧美等[2,3]报道结果基本相符。污染菌种的鉴定结果金黄色葡萄菌和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引起临床感染的最常见的细菌。播散入血后可引起深部组织的化脓性感染、败血症、心内膜炎等全身感染。表皮葡萄球菌是存在于人体皮肤上的正常栖居菌, 它们在0~6℃不生长, 但却可以残存并在血小板贮存的20~24℃条件下迅速繁殖,常污染经皮肤采集的标本。血小板的细菌污染比浓缩红细胞更多,且有更大致命性、更高致死率,因为需要输注血小板的人更虚弱,这些患者多为危重患者,如肿瘤、移植、创伤等患者[4]。手工血小板具有资源丰富、成本低廉、疗效肯定等优点,已被临床医生广泛接受,与此同时细菌污染问题也应被重视。

摘要:目的:探讨手工浓缩血小板的细菌污染情况。方法:采用BacT/ALERT细菌培养仪对22℃振荡保存24h后的手工血小板进行细菌筛检, 如果为阳性, 再进一步对菌种进行分析。结果:随机筛检了2860袋手工血小板, 阳性结果2例, 1例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1例为表皮葡萄球菌, 阳性率为0.07%。结论:手工血小板具有资源丰富、成本低廉、疗效肯定等优点, 与此同时细菌污染问题也应被重视。

关键词:手工血小板,细菌污染,筛检

参考文献

[1]Sullivan MT, Cotten R, Read EJ, et al.Blood collection and transfus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in2001[J].Transfusion, 2007, 47 (3) :385-394.

[2]Palavecino EL, Yomtovian RA, Jacobs MR.Detecting bacterial contami-nation in platelet products[J].Clin Lab, 2006, 52 (9-10) :443-456.

[3]Silva MA, Gregory KR, Carr Greer MA, et al.Summary of the AABB in-ter organizational task force on bacterial contamination of platelets:fall2004impact survey[J].Transfusion, 2006, 46:636-641.

贵州省鲜猪肉细菌污染监测与分析 篇5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本来源

鲜猪肉样本从贵阳市、六盘水市、黔东南州、黔西南州、黔南州、铜仁地区和毕节地区农贸市场随机购买, 共82份。

1.2 细菌培养基

普通营养琼脂平板、鲜血营养琼脂平板、麦康凯琼脂平板和细菌微量生化培养基等, 购自杭州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

1.3 鲜猪肉污染细菌计数与鉴定

采集鲜猪肉样本后, 冷藏条件下送往实验室检测。每份样本分表层和深部取样, 表层取样时直接切取表层肌肉1 g, 深部取样时则无菌切开表层肌肉, 取表层下5~10 cm深的肌肉样本1 g。将肌肉样本放入灭菌研钵中, 充分剪细与研磨后, 加入9.0 m L生理盐水, 充分混匀并低速离心, 吸取上清液1.0 m L连续作10倍梯度稀释后, 吸取不同稀释度上清液200μL放入鲜血营养琼脂平板, L棒涂抹均匀, 每个稀释度涂抹3个平板。37℃培养24~48 h, 统计平板的菌落总数, 并挑取优势菌落进行纯培养后, 再进行培养特性和生化鉴定。

2 结果

2.1 鲜猪肉表层细菌总数及其种类

经细菌分离培养后, 按照常规细菌计数法统计鲜猪肉表层样本细菌总数, 结果7个地区市售鲜猪肉的表层细菌总数均达到3.3×105 CFU/g以上, 见表1。

每个地区各挑取16个优势菌落进行鉴定, 结果在鲜猪肉表层样本中共检出12种以上细菌, 其中葡萄球菌、葡萄杆菌、芽孢杆菌、大肠杆菌和链球菌检出率较高, 分别为27.7% (31/112) 、15.2% (17/112) 、14.3% (16/112) 、13.4% (15/112) 和10.7% (12/112) 。

2.2 鲜猪肉深部细菌总数及其种类

经细菌分离培养后, 统计鲜猪肉深部样本细菌总数, 结果7个地区市售鲜猪肉的深部细菌总数均达到0.14×105 CFU/g以上, 见表1。

每个地区各挑取16个优势菌落进行鉴定, 结果在鲜猪肉深部样本中也检出12种以上细菌, 其中葡萄球菌、链球菌、沙雷氏菌、芽孢杆菌和葡萄杆菌检出率较高, 分别为25.0% (28/112) 、13.4% (15/112) 、11.6% (13/112) 、9.8% (11/112) 和7.1% (8/112) 。

3 讨论

细菌污染是影响肉类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我国卫生部颁布的无公害食品猪肉卫生标准规定, 鲜猪肉中菌落总数不得超过1×106 CFU/g, 沙门菌、致病性大肠杆菌、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和空肠歪曲杆菌等食源性致病菌不得检出。动物机体对细菌入侵具有完善的防御体系, 保证了健康家畜内部组织的无菌状态, 但肌肉组织含有适合细菌生长的丰富营养物质和条件, 在屠宰、分割、运输及销售过程中常受到细菌的污染, 且随着猪肉存放时间的延长而使猪肉细菌总数显著增加。对贵州省7个地区鲜猪肉细菌污染情况调查结果显示, 鲜猪肉表层细菌总数为 (3.30~270.0) ×105 CFU/g, 与宋超等 (2009) 对石家庄市和保定市鲜猪肉细菌污染调查结果基本一致, 其中铜仁地区、黔东南州和黔南州鲜猪肉表层细菌总数分别为27.0×106 CFU/g、7.5×106 CFU/g和5.6×106CFU/g, 超过国家卫生部规定的标准 (少于1×106CFU/g) , 属于污染级鲜猪肉, 除了与其存放时间及采样季节有关外, 可能也与屠宰企业的屠宰设备、屠宰流程及卫生管理存在密切关系。鲜猪肉深部细菌总数应相对较少, 但笔者调查中均检出了一定数量的细菌 (1.4×104~8.0×105CFU/g) , 这可能是鲜猪肉表层污染细菌向深部肌肉入侵的结果。

污染鲜猪肉的细菌可分为有害细菌和无害细菌二大类, 其中有害细菌又分为病原菌和腐败菌, 其中病原菌能产生毒素等致病因子, 引发食源性疾病, 而腐败菌可分解猪肉成分使鲜猪肉的气味、色泽、黏性等发生变化, 造成猪肉腐败变质。调查从鲜猪肉表层和深部均分离出多种细菌, 其中表层分离出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链球菌、耶尔森氏菌及志贺氏菌等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 而深部肌肉还存在假单胞菌、气单胞菌、不动杆菌及肠杆菌等腐败细菌, 这与生猪饲养条件、屠宰环境及加工过程等存在一定的关系, 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细菌污染 篇6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从2009年7月26日起涉疫地区有腹泻或呕吐症状之一者,临床和实验室诊断病例按《感染性腹泻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7012-1997)。

1.2 调查方法

对涉疫地区的19个居民小区的现住居民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用统一的调查表登记自2009年7月26日以来有腹泻或呕吐症状之一者[1]。对涉疫地区的供水系统及部分患者家庭进行现场卫生学调查,面访部分患者。调查数据录入Excel系统并进行数据统计。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涉疫地区有19个居民小区,共有人口8 738人,设置水厂1座,供应全地区各单位和居民用水。

2.2 流行病学特征

2.2.1 地区分布

对涉疫地区19个居民小区的所有现住人口进行病例搜索,符合的病例有651例,罹患率7.45 %,无死亡病例。发病人数最多的是A17小区,为91例;最少的是A5和A16,分别为8例,见图1。

2.2.2 时间分布

24日开始出现病人,25日发病人数增多,28日达高峰,30日明显下降,见图2。

2.2.3 年龄分布

最小年龄2个月,最大年龄82岁,发病人数最多的年龄段是21~30岁,各年龄均有发病,见图3。

2.3 临床特征

对651例病例进行了详尽的个体调查,其中发热113人、占17.4 %,恶心383人、占58.8 %,呕吐227人、占34.9 %,平均每天呕吐4次;腹痛400人、占61.4 %,腹泻511人、占78.5 %,平均每天腹泻4次;头痛145人、占22.3 %,头晕204人、占31.3 %。

2.4 相关因素调查

2.4.1 供水系统调查

涉疫地区19个居民小区只有1座水厂作为供水系统,此水厂现有水源井9眼(分别为1、2、3、4、5、6、7、8、9号井),5-9号井从未经过市疾控中心检测,4-9号井没有配套井房,井盖稍高于地面,距井不足10 m处有一下水井。7月23日晚涉疫地区下过一场大雨,井旁的树木有被淹没的痕迹,井壁有雨水流入的痕迹,显示该井在下雨时已被污水倒灌。

2.4.2 饮水及饮食情况

发病前喝生水197人、占30.3 %,吃生菜、水果的418人、占64.2 %。喝生水或吃生菜、水果发病最短潜伏期为当天发病,最长潜伏期7 d,平均潜伏期1.7 d。

2.5 实验室检测

(1)病原学检测:采集32份患者吐泻物、肛拭子,在2份中检出沙门氏菌E4群。(2)水质检测:7月26日至8月3日采集涉疫地区的水源水、出厂水和末梢水样品共114份,其中9号井水源水样检出沙门氏菌E4群,1-9井水源水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等指标不合格。随后对1-9号水源井连续监测,除2号水源井外其余均有不同程度污染,见表1。

2.6 采取的措施

政府通过媒体,指定定点医院,免费治疗病人,避免出现重症或死亡病例。同时向涉疫地区居民提供安全、符合标准的生活饮用水。8月3日管网消毒后市自来水公司开始向管网注水,在19个小区设55个末梢监测点,连续两次进行微生物指标监测;设置91个余氯监测点,实际监测154个点,其中3 mg/L 以上点129个,2.3~2.9 mg/L点25个,保证了消毒质量。制订了涉疫地区供水系统清洗消毒水质监测方案,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加大宣传力度,提醒公众注意饮水卫生,不要饮生水,每天公布水质结果,普及防病知识,提高了群众的防病意识。

3 讨论

本次疫情病例主要集中分布于涉疫地区的19个居民小区,与某供水厂供水范围一致。7月23日晚涉疫地区下大雨,导致水源污染,24日开始出现病人,26日发病增加,27-29日为发病高峰,26-27日采取措施后,30日发病明显下降,至8月2日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绝大部分病人发病与喝生水或吃用被污染的生水洗过的生菜、水果有关,一般1~2 d后发病,最长潜伏期7 d。

7月26日水质检测供水厂的水源水、出厂水、末梢水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严重超标,并在水源水样和病人的呕吐物、肛拭子中检出同型沙门氏菌E4群。

综合临床、流行病学特征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可以证实这是一起细菌感染性腹泻暴发事件,某水厂水井因大雨受到污染引起疫情暴发的可能性最大。自27日采取水厂管网清洁消毒后,平均潜伏期过后新发病例迅速减少,控制措施效果显著,也符合水源性暴发特点[2,3,4,5]。针对本次疫情,改建水厂、加强对感染性腹泻的监测、加强感染性腹泻流行病学的研究,确保提供安全的饮用水是防控今后类似事件发生的关键。

摘要:目的:确定一起感染性腹泻暴发的病因、感染来源,采取针对性措施控制病情蔓延。方法:对涉疫地区的现住居民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用统一的调查表登记自2009年7月26日以来所有有腹泻或呕吐症状之一者;对涉疫地区的供水系统及部分患者家庭进行现场卫生学调查并面访部分患者。结果:2009年7月26日至8月3日某地区共发生腹泻或呕吐病例651例,罹患率为7.45%;病例分布在同一供水系统的19个居民小区,发病人数最多的是A17小区(91例),最少的是A5和A16小区(分别为8例);发病时间集中在25-29日,占86.6%;发病人群最小年龄2个月,最大年龄82岁,各年龄段均有发病;采集32份患者吐泻物、肛拭子,在2份中检出沙门氏菌E4群,9号井水源水样检出沙门氏菌E4群,1-9号井水质检测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等指标不合格;采取消毒饮用水和健康教育等综合措施后,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结论:本次疫情为一起细菌感染性腹泻暴发,可能是因某水厂受污染引起。

关键词:水污染,腹泻,疾病暴发流行

参考文献

[1]郑慧贞,郭汝宁,李剑森,等.集中式供水污染致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暴发的调查[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9,43(7):628-631.

[2]Cheng PK,Wong DK,Cung TW,et al.Norovirus contami-nation found in oysters World wide[J].J Wed Virol,2005,76:593-597.

[3]Maunula L,Miettinen IT,Von Bonsdorff CH.Norovirusoutbreaks from drinking water[J].Emerg Infect Dis,2005,11:1716-1721.

[4]Kukkula M,Maunula L,Silvennoinen E,et al.Outbreak ofviral gastroenteritis due to drinking water contaminated byNorwalk-like viruses[J].J Infect Dis,1999,180:1771-1776.

细菌污染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 年8—12 月我院口腔科收治19 例口腔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 依据所使用口腔综合治疗台的不同将其列入A、B两组, A组10 例患者, 男8 例, 女2 例, 年龄19~83 岁, 平均 (45±4) 岁, 病程2 个月至4 年, 平均 (2.1±0.4) 年;其中, 牙周炎4 例, 龋齿5 例, 牙龈炎1 例。B组9 例患者, 男7 例, 女2 例, 年龄21~85 岁, 平均 (46±4) 岁, 病程3 个月至5 年, 平均 (2.3±0.3) 年;其中, 牙周炎3 例, 龋齿4 例, 牙龈炎2 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以及病症分型等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收集样本本研究采集水样的时点共计3 个, T1:每日诊疗结束后, 冲洗管道时;T2:每日开诊前, 未冲洗管道时;T3:每日开诊前, 并冲洗管道后。每个时点均要检测10 次。

1.2.1 收集两种牙椅口腔综合治疗台实际入水口的水样A组患者均使用爱迪克牙椅, B组患者均使用西诺德牙椅。在入水口内壁插入蘸有适量0.9%氯化钠注射液的专用棉拭子, 需要仔细擦拭, 然后在专用试管内放入棉拭子, 以对水样进行采集。

1.2.2 采集高速手机管道部位的水样对手机出水口进行反复消毒, 同时需要开启脚踏开关, 然后采集2 ml水样, 并将其置于4℃的储存环境中, 以待检[2]。

1.3 临床细菌学检测方法

1.3.1 检测细菌种类将上述2 ml的水样置于培养皿平板上, 保持周围环境为37 ℃左右, 然后借助于显微镜对其菌落数进行计算。

1.3.2 计算细菌总菌落数稀释水样, 以形成10-1和10-2 以及10-3, 然后将其置于直径平板上, 注入15 ml营养琼脂, 充分混匀后, 置于孵育箱中进行培养, 24 h后需要对其菌落数进行计算。

1.4 统计学分析本研究应用SPSS 19.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计量资料以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口腔综合治疗台部位的入水口水样的实际细菌检测结果比较A组患者3 个时点的牙椅相应入水口水样的细菌培养情况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均P>0.05) ;T2时点, B组患者牙椅相应入水口水样的细菌总数显著升高;且与本组T1和T3时点的细菌总数相比,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P<0.05) ;在3 个时点, 两组患者牙椅相应入水口水样的细菌检测情况比较, B组牙椅细菌数显著较多,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注:与B组比较, *P<0.05

两组患者入水口3 个时点检出的细菌主要为链球菌、葡萄球菌和放线菌, 且B组患者3 个时点上述各细菌阳性检率显著较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2.2 高速手机管道入水口的细菌培养情况比较两组患者3 个时点高速手机管道入水口水样的细菌培养情况比较, B组牙椅细菌数显著较多,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 , 见表3。

3 讨论

在口腔治疗中, 无痛、无近远期损伤以及无交叉感染始终是评价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 且以无交叉感染最为关键[3]。本研究主要对比分析了不同口腔综合治疗台对水路系统污染的预防效果, 以期为有效预防回吸污染提供一定参考。

注:与B组比较, *P<0.05

本研究主要采集了入水口的水样, 同时也采集了手机管道的水样, 通过对比分析两组细菌检测结果可知, T2时点B组患者牙椅相应入水口水样的细菌总数显著升高;且与本组T1和T3时点的细菌总数相比,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3 个时点, 两组患者牙椅相应入水口水样的细菌检测情况比较, B组牙椅细菌数显著较多,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患者3个时点链球菌、葡萄球菌和放线菌的阳性检率显著较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3 个时点高速手机管道入水口水样的细菌培养情况比较, B组牙椅细菌数显著较多,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充分表明与西诺德牙椅比较, 临床上常用的爱迪克牙椅在不同出水时段对于口腔综合操作台污染的预防效果显著较好, 能够有效减少葡萄球菌、放线菌以及链球菌等细菌的污染。郑小凌等[4]通过对比分析爱迪克牙椅与西诺德牙椅的临床应用效果发现, 与西诺德牙椅相比, 爱迪克牙椅能够有效预防水路系统污染, 减少各种细菌的含量, 这与本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西诺德牙椅的产品特点主要集中于自身的高速手机防回吸系统上, 其是由牙科椅无线遥控脚闸和感应式口腔灯组成, 使用清洁型触摸开关, 有着双路控制系统[5], 但是在实际临床运用时, 这一系统的防回吸手机只能在一定程度上使回吸率得到降低, 但是却难以彻底避免回吸污染[6]。与此同时, 口腔综合治疗台往往使用的是市政供水, 难以与临床医疗用水的相关要求相符合。而爱迪克牙椅自身配备有专门的蒸馏水供水系统, 所以能够有效确保水源具有较高的清洁度;与此同时, 爱迪克牙椅相应的水路管道内有着比较丰富的银离子, 能够有效发挥抑菌效果, 所以其临床应用效果要显著优于西诺德牙椅[7]。

但是, 在本研究中, 所选取的样本量较小, 所以有关不同口腔综合治疗台对水路系统污染的实际预防效果的研究仍有待加强。

注:与B组各时点比较, *P<0.05

参考文献

[1]魏波, 黄林, 钟文珍, 等.口腔综合治疗台手机水路系统回吸污染实验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2, 5 (16) :130-131.

[2]周宏, 郑伟, 邓丽华, 等.口腔综合治疗台水路污染监测及干预效果观察[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3, 23 (7) :1612-1613.

[3]宋天一, 何玉宏, 薛炼, 等.臭氧水消毒机对口腔综合治疗台水路系统的消毒效果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4, 24 (9) :2320-2322.

[4]郑小凌, 钟昱文, 陈惠珍, 等.3所综合医院口腔科综合治疗台水路污染状况调查[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2014, 13 (12) :720-723.

[5]王丽琴, 陈国风.口腔科综合治疗台水路污染状况及干预效果分析[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 2014, 24 (5) :44-46.

[6]钟文珍, 缪素萍, 李凤娣, 等.两种口腔综合治疗台水路系统预防污染的效果观察[J].海南医学, 2014, 25 (6) :897-899.

细菌污染 篇8

关键词:光合细菌,污染治理,应用发展

光合细菌(photosynthetic bacteria,简称PSB)是水圈微生物的一类,广泛分布在海洋、湖泊、江河、水田、污泥等各个角落,分布于水的厌气层中,进行不产氧的光合作用而合成自身营养物质。至今分离得到PSB涉及到7个亚群、28个属、80多个品种。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下,光合细菌具有多种不同的功能,如固氮、产氢、固碳、氧化硫化物等,在自然界的碳、氮、硫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在水污染控制与工程中,光合细菌处理技术具有工艺设备简单、耗能少、不造成二次污染,有机负荷高等特点而备受青睐。1987年11月,在中国上海成功召开了“第一届中日光合细菌国际学术会议”,大大推动了光合细菌的研究、应用与发展[1,2,3]。本文简要概述了光合细菌法的原理,方法及在水污染控制与工程中的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并对光合细菌的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

1 PSB生化特性简介

光合细菌在有光照缺氧的环境中能进行光合作用,利用光能同化二氧化碳。与绿色植物不同的是,它们的光合作用是不产氧的。光合细菌细胞内只有一个光系统,光合作用的原始供氢体不是水,而是H2S或有机物,这样它进行光合作用的结果是产生了H2,分解有机物,同时还能固定空气中的分子氮生成氨。光合细菌在自身的同化代谢过程中,又完成了产氢、固氮、分解有机物三个自然界物质循环中极为重要的化学过程。这些独特的生理特性使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显得极为重要。光合细菌能以光为能源,充分利用多种有机物进行自身的生长繁殖,同时它的生长不受氧气浓度的限制,具有随生长条件的不同而改变代谢类型的特征,在厌氧光照或好氧黑暗条件下,利用有机物、硫化物、氨氮等作为供氢体和碳源,进行不放氧的光合作用。此外光合细菌富含蛋白质和B族维生素,具有巨大的利用价值。而且细菌细胞富含蛋白质和B族维生素,不存在污泥处置的难题。光合细菌(PSB)主要包括以下四个科:红螺菌科(Rhodos Pirillaceae)、着色菌科(Chromatiaceae)、绿硫菌科(chlorobiaceae)和绿色丝状菌科(Chloroflexaceae),目前用于废水处理的光合细菌主要属于红螺菌科,而在生产中有意义的红螺菌科包括红螺菌属、红假单胞菌属等。

2 PSB法在水污染控制与工程中的应用

2.1 PSB法作用原理

光合细菌的共同点是体内具有光合色素,在厌氧、光照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其中红螺菌科(Phoclospirillaceae)的大多数种属能够利用有机物作为供氢体。PSB能够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原理首先在于PSB既不象好氧的活性污泥菌胶团细菌那样受污水中溶解氧浓度的限制,可以利用光能进行高效的能量代谢,即使是微弱的光照也能进行,又不象严格厌氧的甲烷细菌等对氧存在的高度敏感,可以在有氧条件下分解有机物,通过氧化磷酸化取得能量。另外,许多高浓度有机废水中的BOD物质在生物降解的第一阶段常有大量低级脂肪酸产生,其中浓度较高的乙酸、丙酸等对大多数好氧微生物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而红螺菌科中的许多属种却能在高浓度的乙酸与丙酸以5:1比例时具有最大的增殖速率。PSB法正是基于上述原理而建立的一个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的人工生态系统[4]。因此光合细菌不仅能在厌氧光照条件下以低级脂肪酸、多种二梭酸、醇类、芳香族化合物等低级有机物作为光合作用的电子供体,进行光能异养生长,而且光合细菌之所以能在有机废水中起净化作用,是与其细胞结构和物质、能量的代谢分不开的。特别是红色非硫细菌科的一些种,多见于有机物污染的水中,其胞内具有能营光合作用的载色体,它是由细胞膜分化而成的,直径约600×10-10~1000×10-10大小的球状体或胞状体,载色体颗粒中密集地包埋着细菌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进行着光合磷酸化反应和光氧化还原反应,在好氧条件下,胞内缺少这种载色体,但只要将其置于光照条件下就很快地形成,这就从细胞结构上为红色非硫细菌灵活地进行物质、能量代谢提供了可能,研究表明,当红色非硫细菌处于好氧黑暗条件下耐,它们能和好氧微生物一样地通过三羧酸循环来进行有机酸的代谢;但在厌氧光照条件下,这一循环被抑制时,它们便迅速转换代谢通路,并能把有机酸异化与同化的氧化还原反应跟光氧化还原反应紧密地联结起来;这种随生长条件的变化而灵活地改变代谢类型的特性,乃是光合细菌能够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的主要原因[2,5]。

2.2 PSB降解方法与过程

高浓度有机废水在自然进化过程中出现微生物生长演替,其顺序为:有机营养型的微生物繁殖;光合细菌繁殖;藻类。研究表明[6]:BOD值大于10 000 mg/L的污水中,最初大量繁殖的是异氧细菌,它把高分子的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分解成低级脂肪酸等低分子物质。然后光合细菌利用低级脂肪酸等小分子有机物迅速增殖,并将污水中的BOD值降到l 000 mg/L以下。经过一段时间后,光合细菌逐渐减少,并被活性污泥微生物和藻类所取代,而BOD值降到了30 mg/L以下。在处理过程中,将高分子有机物转化为低分子物质称为可溶化处理,要保持基质的可溶化和系统中PSB的优势,同时还要加大接种量,补充菌体和适当加入锰、铁等金属离子,这样有利于提高处理效率和出水质量。由于PSB对紫外线不敏感且耐氯,因此处理过程中,减少杂菌量也是不可缺少的。与活性污泥法相比,用PSB法处理有机废水有以下三个优点[2,7]:(1)可以直接处理高浓度(BOD 为几千至上万ppm)的有机废水,不需稀释,因而适用于缺水地区,污水的BOD 值越高,效果越好;(2)不存在污泥的处置问题;处理后的污泥是很好的有机肥料,其中的单细胞蛋白还可用作饲料;(3)所需的场地小(仅为活性污泥法的1/5~1/4),而且费用低。

2.2 PSB法在水污染控制与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2.2.1 PSB在净化水质工程中的应用

PSB的水中清污功能是由其独特的生理特性所决定的。与藻类及其它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利用CO2和H2O不同,PSB的光合作用能在量消耗水中有机物、氨态氮或硫化物,而正是这些物质构成了水中的主要污染物。因此PSB的光合作用可减少水体中的污染物、改善水质。同时还可间接提高水体中溶解氧含量。光合细菌能将养鱼水中的残饵、排泄物等完全分解,具有改善水产养殖生态环境,降低氨氮、BOD作用。此外作为鱼、虾、蟹育苗开口饵料,可以增加营养,提高成活率。因PSB大多为好氧性菌种,在养殖池中水车或增氧设备的运用下,促进养殖池水保持良好流动性,使大量的氧气溶入水中,将有毒气体散出水面外,除此之外还可提供鱼获得较高之溶氧,也促进光合细菌对水质的改善、稳定水色、增加饲料效应、防止疾病发生等效用[8,9]。

2.2.2 PSB在水污染处理工程中的应用

据刘如林等报道[2],日本自六十年代起,小林正泰等首先开展了用PSB法处理有机废水的试验研究,先后成功地利用光合细菌对粪尿、食品、淀粉、皮革、豆制品等废水进行处理,建立了一批日处理几十、几百乃至几千吨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大中型实用系统,有的已运转十多年,效果良好,充分显示了PSB法优于一般活性污泥法、具有重要开发利用价值等特点;随之,南朝鲜、澳大利亚、美国等也相继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我国对此也作了不少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

PSB对氯苯酚的降解研究。卤代化合物虽然是工业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一大类重要的化学物质,但其毒性和难降解性又使其成为环境中的主要污染源之一,自然界中能够有效降解这类化合物的微生物很少,在厌氧光照条件下,去除卤代羧酸化合物中的卤素,生成相对应的脂肪酸,然后被菌体利用作为碳源。胡筱敏等[10]采用光合细菌PSB-1D对2-氯苯酚的降解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在适宜的光照强度下,当2-氯苯酚为50 mg/L时,培养7天后其降解率为62.08%,而且 2-氯苯酚的动力学过程符合高浓度底物抑制的酶促反应类型,其降解动力学参数为rmax=0.309 d-1,Km=2.733 mg/L,Ki=230.15 mg/L。

PSB对硝基苯酚的降解研究。硝基苯酚(4-NP)类化合物作为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医药、炸药、染料、杀虫剂、木材防腐剂和橡胶等领域。硝基苯酚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会随工业废水的排放对环境造成污染,对植物、微生物、动物生长和人体健康产生巨大的危害, 已被美国环境保护局(EPA )列为 优先控制污染物,并且限制其水体中浓度必须小于10 ng/L,由于硝基苯酚类化合物微溶于水, 不易随水蒸汽挥发,具有良好的化学、生物稳定性, 不易降解, 所以硝基苯酚的降解一直是废水处理中的难题。丁丹等[11]通过考察光照与溶解氧、pH值、通气量、菌体量、初始浓度等对硝基苯酚降解的影响,研究表明,当对硝基苯酚浓度为100 mg/L时,在光照曝气、pH 8.0、菌体量15%的条件下,光合细菌降解对硝基苯酚的效果最好,12 h后对硝基苯酚的降解率为100%。降解反应动力学研究显示,米氏常数Km为64.04 mg/L,最大反应速度Vm为20.92 mg/(L·h)。

PSB对高含盐有机废水的研究。生物处理技术因其经济、高效而得到人们的青睐,被广泛应用于污水净化中。但是普通生物法中的微生物大多适宜于含盐低于质量分数3.5%的环境,而高含盐量废水的含盐量通常在5%以上,甚至达到20%(如燃料化工废水、石油加工废水等),普通生物难以适应这样的高盐环境,严重影响了生物法在高含盐类废水净化中的应用[12]。而PSB以氨基酸、小分子脂肪酸、糖、蛋白质为营养物质因其是可以从海水中分离提取培养,具有一定的耐盐能力,可直接处理高含量有机废水,适合在一定含盐量的环境中生存,因此采用PSB 处理高含盐有机废水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孔秀琴等[13]研究表明,在高含盐废水中对光合细菌进行一定时间的驯化,可以得到耐盐能力较强且具有高降解活性的光合细菌菌群,在Cl-的质量浓度为73 g·L-1、COD为3.9 g·L-1时,经过3 d处理,COD的去除率可达77%,另外,光合细菌能快速适应Cl-含量的骤然升降,可有效保证出水水质。

PSB对高浓度有机废水的研究。光合细菌是近些年来研究治理有机污染较为有效的一种兼性厌氧菌, 它在自然界的碳素、氮素、硫素转化循环中起重要作用, 菌体本身无毒, 含有多种营养物质和生理活性物质, 其中的许多种能耐受高浓度有机物,因此可以在较恶劣的环境下发挥处理有机废水的作用[14,15]。陶思源等[16]利用光合细菌两段流化床反应器对鸡粪粪水进行降解。试验结果表明:经过60 d的启动运行后,反应器进入稳定状态,在进水pH值6.0,COD小于10 000 mg/L范围内,流化床水力停留时间(HRT)为48 h时,对废水COD去除率为88.10%,TN去除率为68.29%,NH3-N去除率为94.42%,NO3-N去除率为65.43%。

王维嘉等[17]从糖蜜酒精废水氧化塘中分离得到两株光合细菌PSB-C和PSB-D,值为7.0、处理温度为30 ℃、处理时间为3 d,在该条件下两株菌对糖蜜酒精废水COD的去除率分别为55%、54%。Satyawali等[18]及Jimenez等[19]分别采用光合细菌对酒精废水进行了综述和实验研究。为高浓度有机废水的研究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此外,有研究还表明[20],有高效降解菌株在降解废水的同时还可辅助产氢,效果显著,COD去除率达到48%,而总脂肪酸浓度降低至0.001%;而同时最大产氢量可达到118 mL/h,为光合细菌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方向。

3 光合细菌在水污染控制与工程中的应用研究展望

光合细菌在净化养殖水,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方面具有其它微生物无法替代的优势。有研究发现,光合细菌降解有毒有害高浓度有机废水这类化合物的途径与其他细菌有类似之处,这有利于进一步阐明这类化合物的降解机理,为开发出高效降解该类化合物的工程菌奠定基础。虽然PSB能够降解的有机污染物的范围较广,但其对难降解的有机污染物的降解范围和降解能力仍然有待于深入研究,以期为今后的实际废水处理给予理论上的指导。因此,还有以下几个方面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改进。

首先,因光合细菌的菌体较小(大小为1.0~1.5 μm),自然沉降困难,在应用中不可避免地产生菌体流失和固液分离难等问题,必须借助于离心机或化学凝聚剂,增加了处理费用,从而严重影响了其在生产中的推广应用。因此,可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将光合细菌固定在载体上,避免菌体流失,提高菌体利用率,简化处理工艺,提高处理水质效率。因此,固定化光合细菌是解决光合细菌流失和固液分离困难的关键技术,也是将光合细菌从实验室研究推向生产应用的关键步骤[21,22]。

上一篇:肢体创伤下一篇:挂线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