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细菌

2024-09-04

呼吸道细菌(共9篇)

呼吸道细菌 篇1

春季北方地区空气干燥,昼夜温差大,鸡舍多以炉火取暖,造成舍内灰尘过多。一般养殖户在此时加大了鸡群的密度,而通风工作做不到位,这样一来,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极易诱发鸡的一些疾病,尤其是细菌性呼吸道病,并且可能并发其它疾病,一旦发病会给鸡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必须根据细菌性呼吸道病的发病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进行防治:

1 雏鸡沙门氏杆菌病

患病鸡以排白色糊状粪便为特征,一般称之为白痢。该病多发于雏鸡,一旦发病,死亡率相当高。患白痢的雏鸡绝大多数有呼吸道病症,表现为羽毛蓬松,双翅张开,后腹一收一缩,将雏鸡捉住置于耳边细听,可听到“哔卜哔卜”的呼吸声,少数有咳嗽声。防治措施:

(1) 净化种鸡群

本病传染源主要为病鸡和带菌鸡,传播途径有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带菌公鸡可通过精液将病原传给母鸡,因此公鸡的沙门氏菌净化尤为重要。出壳雏鸡用敏感药物预防有很好的控制作用。淘汰阳性鸡,公鸡每次要全部检疫。在开产达5‰时,对蛋鸡要进行药物肌注,如大力士0.2ml/只,以预防种鸡将细菌传给种蛋。同时每月两次对产蛋鸡进行输卵管炎的预防,可用大力士0.1ml滴入泄殖腔内或用管宁散饮水。

(1) 坚持自繁自养如引种要确定没有带菌。

(2) 对种蛋进行严格的熏蒸消毒加强育雏期卫生,定期对环境及各种育雏器械进行消毒,以便杀灭环境中的细菌。

(2)减少各种应激因素

(1) 如饲养密度大、长途高温或低温运雏,通风不良,舍内温度过高或过低,卫生条件不良,饲养管理不善等情况下,都可诱发该病。应减少应激因素,在饮水中添加足量电解多维和速效囊病宁。

(2) 雏鸡出壳第1天注射马立克疫苗时,同时用大力士0.2ml对雏鸡进行颈部皮下注射1次。在饮水中加入百痢3日停饮水,可有效控制育雏期内白痢病发生。

2 传染性鼻炎

传染性鼻炎是一种急性上呼吸道疾病,有时上呼吸道炎症可蔓延至气管、支气管和肺部。病鸡呼吸困难,并出现呼吸啰音,不少鸡由于呼吸衰竭而死亡。

防治措施:

(1) 鸡场在平时应加强饲养管理,改善鸡舍通风条件,做好鸡舍内外的兽医卫生消毒工作,以及病毒性呼吸道疾病的防制工作,提高鸡只抵抗力对防治本病有重要意义。

(2) 鸡场内每栋鸡舍应做到全进全出,禁止不同日龄的鸡混养。清舍之后要彻底进行消毒,空舍一定时间后,方可让新鸡群进入。

(3) 副鸡嗜血杆菌对磺胺类药物非常敏感,是治疗本病的首选药物。

(4) 一般用复方新诺明或磺胺增效剂与其他磺胺类药物合用,或用2~3种磺胺类药物组成的联磺制剂均能取得较明显效果。具体使用时应参照药物说明书。若鸡群食欲下降,经饲料给药血中达不到有效浓度,治疗效果差。此时可考虑用抗生素采取注射的办法同样可取得满意效果。一般选用链霉素或青霉素、链霉素合并应用。红霉素、土霉素及喹诺酮类药物也是常用治疗药物。总之磺胺类药物和抗生素均可用于治疗,关键是给药方法能否保证每天摄入足够的药物剂量,这是值得注意的问题。

(5) 目前我国已研制出鸡传染性鼻炎油佐剂灭活苗,经实验和现场应用对本病流行严重地区的鸡群有较好的保护作用。根据本地区情况可自行选用。

3 禽霍乱

病原为多杀性巴氏杆菌,其侵害呼吸道后患鸡表现出呼吸道症状,特征为鼻流黏液,鼻窦肿大,喉部蓄积分泌物,呼吸困难。

防治措施:

(1) 加强鸡群的饲养管理,平时严格执行鸡场兽医卫生防疫措施,以栋舍为单位采取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预防本病的发生是完全有可能的。一般从未发生本病的鸡场不进行疫苗接种。

(2) 鸡群发病应立即采取治疗措施,有条件的地方应通过药敏试验选择有效药物全群给药。磺胺类药物、氯霉素、红霉素、庆大霉素、环丙沙星、恩诺沙星、喹乙醇均有较好的疗效。在治疗过程中,剂量要足,疗程合理,当鸡只死亡明显减少后,再继续投药2-3天以巩固疗效防止复发。

(3) 对常发地区或鸡场,药物治疗效果日渐降低,本病很难得到有效地控制,可考虑应用疫苗进行预防,由于疫苗免疫期短,防治效果不十分理想。在有条件的地方可在本场分离细菌,经鉴定合格后,制作自家灭活苗,定期对鸡群进行注射,经实践证明通过1-2年的免疫,本病可得到有效控制。现国内有较好的禽霍乱蜂胶灭活疫苗,安全可靠,可在0℃下保存2年,易于注射,不影响产蛋,无毒副作用,可有效防制本病。

4 大肠杆菌病

鸡大肠杆菌病病型复杂,只有鸡患气囊炎时,才出现呼吸道症状。病菌通过血液循环或呼吸道侵入气囊而引起急性炎症,病鸡咳嗽、呼吸困难。有时也可由“慢呼”、“传支”和新城疫继发感染大肠杆菌病,而引起呼吸道症状。有时在临床上难以区别,必须借助实验室检验才能确诊。

防治措施:

(1) 鉴于该病的发生与外界各种应激因素有关,预防本病首先是在平时加强对鸡群的饲养管理,改善鸡舍的通风条件,认真落实鸡场兽医卫生防疫措施。种鸡场应加强种蛋收集、存放和整个孵化过程的卫生消毒管理。另外应搞好常见多发疾病的预防工作,对预防本病发生均有重要意义。

(2) 鸡群发病后可用药物进行治疗。近年来在防治本病过程中发现,大肠杆菌对药物极易产生抗药性,如青霉素、链霉素、土霉素、四环素等抗生素几乎没有治疗作用。氯霉素、庆大霉素、氟哌酸、新霉素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对这些药物产生抗药性的菌株已经出现且有增多趋势。因此防治本病时,有条件的地方应进行药敏试验选择敏感药物,或选用本场过去少用的药物进行全群给药,可收到较好效果。早期投药可控制早期感染的病鸡,促使痊愈。同时可防止新发病例的出现。鸡已患病,体内有多种病理变化,治疗效果差。

(3) 本病发生普遍,各种年龄的鸡均可发病,药物治疗效果逐渐降低而且又增加了养鸡的成本。近年来国内已试制了大肠杆菌疫苗,有鸡大肠杆菌多价氢氧化铝苗和多价油佐剂苗,经现场应用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由于大肠杆菌血清型较多,制苗菌株应该采自本地区发病鸡群的多个毒株,或本场分离菌株制成自家苗使用效果较好。种鸡在开产前接种疫苗后,在整个产蛋周期内大肠杆菌病明显减少,种蛋受精率、孵化率、健雏率有所提高,减少了雏鸡阶段本病的发生。

(4) 在给成年鸡注射大肠杆菌油佐剂苗时,注苗后鸡群有程度不同的注苗反应,主要表现精神不好,喜卧,吃食减少等。一般1-2天后逐渐消失,无须进行任何处理。因此应在开产前注苗较为合适。开产后注苗往往会影响产蛋。

5 败血性支原体病

鸡败血性支原体病感染可引起以呼吸道症状为主的慢性呼吸道病。患鸡发病特征为咳嗽、流鼻液,有呼吸啰音和张口呼吸。该病发展缓慢,病程较长,成年鸡多为隐性感染。本病可在鸡群中长期存在,一旦遭遇应激即可发生蔓延。

防治措施:

(1) 净化鸡群,彻底消除隐性病鸡是预防本病最理想的方法。具体做法是,用支原体抗原对鸡群进行全部血液凝集试验,彻底清除阳性鸡与可疑鸡,同时配合鸡舍消毒,即可达到预防本病的效果。

(2) 氯霉素按0.05%的比例拌入饲料,连用5-7天,链霉素每千克体重2万单位,每天2次,饮水3-4天,红霉素每千克体重1~1.5万单位,饮水3-4天。土霉素按0.08%的比例拌料,连用5-7天。

(3) 切实做到鸡舍通风良好,空气新鲜,切勿潮湿。

6 曲霉菌病

曲霉菌病主要病原为烟曲霉菌。本病多见于雏鸡,感染后病程稍长时,可见呼吸困难,伸颈张口,有气管啰音。有时可发生曲霉菌性眼炎,患鸡眼睑肿大、凸出,下眼睑有干酪样物,严重时可失明。

防治措施:

(1) 预防

(1) 加强饲养管理,搞好鸡舍卫生。停喂发霉饲料,改换新饲料。清除舍内发霉垫料。

(2) 加强孵化全过程的卫生管理。种蛋、蛋库、孵化室、孵化器都要保持清洁卫生,并用福尔马林熏蒸消毒,防止霉菌污染和防止雏鸡感染。当种蛋孵化至17天时,将霉敌净片剂放入孵化器熏蒸,用量每100立方米空间4~8片即可收到良效。

(2)免疫

国内外学者对烟曲霉菌病的免疫预防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证实部分疫苗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有必要对其进行进一步研究,研制有效的疫苗,从根本上防治禽曲霉菌病。

(3)治疗

(1) 克霉净:100ml加1000g水,饮水,此药吸收快,能均匀地分布于机体各组织中,且毒性小。

(2) 制霉菌素:每千克饲料拌50万单位的制霉菌素,日服2次,连服3天。

(3) 在饲料和饮水中加入维生素E、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在短时间内提高日粮中的蛋白质和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

7 禽衣原体病

病原体为鹦鹉衣原体,是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病鸡呼吸困难,表现单侧或双侧性结膜炎,眼睑肿胀和患鼻炎,眼鼻有浆液性脓性分泌物,发病率10~80%,死亡率可达30%。

防治措施:

本病目前尚无有效疫苗,治疗时可选用四环素,每项100kg饲料拌药200g,连服3-4天。

呼吸道细菌 篇2

关键词:呼吸道病;流行特点;防控措施

猪细菌性呼吸道病多发生于冬春季节,目前在我国已成为一种常见多发病,发病率30%~70%,死亡率可达15%~30%,给养猪业造成重大损失。病猪表现体温升高,呼吸困难,生长发育停滞,饲料报酬降低,而且常呈多病原混合感染,治疗难度大。主要有猪气喘病、传染性胸膜肺炎、猪肺疫、传染性萎缩性鼻炎、副猪嗜血杆菌等。

1.流行特点

1.1猪气喘病

气喘病又称猪支原体肺炎,是猪的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上以咳嗽和气喘为特征,血清学阳性率在30~50%。猪不分年龄、性别和品种都有易感性。但以哺乳仔猪和保育猪最为易感,发病症状明显,死亡率高;怀孕母猪和哺乳仔猪次之;育肥猪发生较少。母猪感染后能直接传染给哺乳仔猪,母子间的传播可长期存在,仔猪断奶后转入保育舍可相互传染,致使该病在猪群中绵延不断,并多由急性型转为隐性感染带菌。由于传染源在猪群中长期存在,一旦调入新的健康猪或大批仔猪出生后,又可引起病情再度加剧,以后又逐渐缓和,如此循环,流行不止,危害极大。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在寒冷、潮湿、气温多变的冬、春季节发生较多,症状明显,死亡率也高。

1.2传染性胸膜肺炎

是由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引起的一种高度传染性呼吸道病,以急性出血性纤维素性胸膜肺炎和慢性纤维素性坏死性胸膜肺炎为特征。该病主要危害6周龄至6月龄的猪,特别是3月龄的仔猪最为易感。常见突然发病,急性死亡,发病率通常在50%以上,病死率最高可达80~100%。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发生于气候突变的寒冷季节,主要经呼吸道传播,鼠类与鸟类也可传播该病。饲养环境突变、断奶、转群、长途运输、气候变化大、猪舍寒冷、潮湿、饲养密度大等各种应激因素均可诱发该病,使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高。临床上约有70%病例与巴氏杆菌、链球菌、肺炎支原体及副猪嗜血杆菌等混合感染,引起严重的呼吸道疾病。

1.3猪肺疫

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或散发性传染病,急性病例以出血性败血症、咽喉炎和肺炎为特征;慢性病例以慢性肺炎为特征。该病多发生于中小猪,成年猪较少发生。此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秋末春初及气候骤变的季节较多,南方易发生于潮湿闷热及多雨季节,常以流行性形式出现,而北方和东北地区多表现为散发,呈慢性经过。由于健康猪扁桃体的带菌率高达63%,当带菌猪受到各种不利因素的应激时,其机体抵抗力降低或者发生某种传染病时,病菌可乘机繁殖,增强毒力,诱发此病,并常与猪瘟、气喘病、伪狂犬病、蓝耳病及仔猪副伤寒等混合感染。

1.4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

是由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和产毒素的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特征为鼻炎、鼻甲骨发生萎缩、颜面部变形和生长迟缓。该病经呼吸道感染,多数是由有病的母猪及带菌母猪传给仔猪的。不同日龄的猪混群后,可通过水平传播扩散到全群。各种年龄的猪都易感,但以2~5月龄的猪发病多见。一般为散发,有时呈地方性流行。饲养环境不好,猪舍通风不良,寒冷、潮湿、饲养密度大,饲料单一及缺乏钙、磷等矿物质,常可诱发该病,并加重病理过程。

1.5副猪嗜血杆菌

是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的猪的一种细菌性传染病,以多发性浆膜炎、多发性关节炎和脑膜炎为特征。近几年来,国内外许多猪场都曾暴发流行,发病率高达100%,病死率50%~90%,对养猪业造成巨大损失。该病主要危害1~28周龄的猪,特别是断奶前后的仔猪和保育阶段的仔猪最易发,死亡率很高。带菌猪和慢性感染猪为该病的传染源。副猪嗜血杆菌主要存在于猪的上呼吸道内,通过猪群间的接触和空气飞沫以及污染物而发生传播,该病的发生没有季节性,多呈地方性流行。气候突变、空气污染严重、通风不良、寒冷潮湿,不同日龄的猪混群饲养、密度过大、管理不当、饲料质量差、长途运输等各种应激因素可诱发和促进该病的发生。

2.防制措施

2.1加强生物安全管理

规模化养猪场首先要做好生物安全管理。场址选择、布局、建设科学合理;猪舍之间、猪场与外界之间要建立安全屏障,减少外来疫源入侵;猪场要建有完善的消毒设施,制定消毒制度并贯彻落实,禁止外来人员随便出入;平时做好防鼠、防鸟、防虫等工作,原则上场内不准饲养犬、猫等异种动物。

2.2搞好免疫工作

规模养猪场应根据当地疫病流行情况,结合疫苗类型、接种途径、饲养管理水平等,制定符合本场的免疫程序。同时做好抗体水平检测,根据抗体水平消长变化情况调整免疫程序,及时进行补免补防。

2.3加强饲养管理

要搞好猪场的防寒保暖,防暑降温;保持合理的饲养密度,搞好通风换气;加强营养调控,提高饲养管理水平,减少疫病的发生。

要推行“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严禁不同日龄猪混群饲养。在下一批猪转入之前要严格对圈舍进行彻底清洗和消毒,并空舍一段时间,避免交叉感染。

2.4减少各种应激因素

猪细菌性呼吸道病的发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因此,在日常管理中要求必须做到科学管理,有针对性地避免各种应激因素,减少疫病的发生。

2.5严把引种关

在引进种猪时一是要对供种场进行认真考察,了解其管理情况、疫病发生情况以及信誉度,不从管理粗放、有疫情的种猪场引种;二是要严格检疫,杜绝因引种带来病原;三是引进后隔离观察一个月,确认健康后补注疫苗方可混群饲养。

2.6搞好药物保健

在妊娠母猪产前、产后阶段,哺乳仔猪断奶前后、转群等阶段适当在饲料中添加抗菌药物进行保健,可收到良好的预防效果。保健药物的选用原则是:药物对猪体没有毒副作用、不产生药物残留、不产生耐药性、具有抗细菌、抗应激及提高免疫力的功能。

2.7发病时采取的措施

2.7.1迅速隔离病猪,进行确诊;对圈舍进行消毒,每天一次,连续一周

2.7.2对假定健康猪进行紧急免疫,或者饲料中添加药物进行预防,7d后注射疫苗

2.7.3对病猪进行隔离治疗

支原体肺炎对泰乐菌素、长效土霉素、支原净、氟苯尼考以及氧氟沙星、诺氟沙星、大观霉素、强力霉素、林可霉素及北里霉素等敏感,可用于此病的治疗;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对头孢噻呋、氟苯尼考、替米考星、支原净、泰乐菌素、新霉素、强力霉素、四环素及磺胺类药物等敏感,可用于此病的治疗;多杀性巴氏杆菌对林可霉素、庆大霉素、磺胺嘧啶钠等敏感,可用于此病的治疗;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对螺旋霉素、土霉素、链霉素、恩诺沙星、庆大霉素、环丙沙星、泰乐菌素等敏感,可用于此病的治疗;副猪嗜血杆菌对氟苯尼考、头孢拉啶、替米考星、泰乐菌素、林可霉素、头孢噻呋以及甲磺酸达诺沙星等敏感,也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2.7.4对病猪的粪便、尿液进行清理,沼气池发酵或堆积发酵,有效杀灭病原后方可运出场外;病死猪一定要进行无害化处理,丢入阴井或焚烧,不得随意丢弃

参考文献

[1]虞永昌,刘宝荣,梁观诗.几种药物对猪呼吸道混合感染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期刊学会.http://www.yixue68.com/xyfm/class/;2003.09

呼吸道细菌感染的病原学检测分析 篇3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随机观察2006年1月~2007年11月,本院呼吸内科的呼吸道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1 125例。其中,男733例、女392例;年龄12~81岁,年龄<60岁的380例,年龄≥60岁的745例。临床诊断为肺炎144例、肺气肿245例、肺原性心脏病288例、慢性气管炎347例、肺肿瘤101例。

1.2 方法

1.2.1 痰液标本的留取

要求患者在早晨起床后反复漱口,然后深咳痰液于无菌标本容器内,2 h内送检。痰液标本合格判断标准[2]:痰液直接涂片革兰染色,要求白细胞≥25个/低倍视野,上皮细胞≤10个/低倍视野,不合格标本重新送检。

1.2.2 细菌培养方法

接到痰液标本后,立即以常规方法接种于血平皿培养基、麦康凯培养基、沙保罗培养基、巧克力培养基上。血平皿培养基、麦康凯培养基在37℃培养24~48 h;沙保罗培养基在35℃培养24~72 h;巧克力培养基在二氧化碳环境中35℃培养24~72 h。

1.2.3 细菌鉴定

以分纯的细菌菌落,利用美国德灵公司提供的Micro Scan自动细菌鉴定系统,革兰阳性菌接种于Pos 20鉴定板上,革兰阴性菌接种于Neg 31鉴定板上,37℃培养24~48 h;真菌接种于Yeast ID鉴定板上,35℃培养24~48 h,系统内读数鉴定。

1.2.4 质控菌株

由卫生部临检中心提供的ATCC25922大肠埃希菌菌株、ATCC29213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ATCC60193白色念珠菌菌株。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细菌感染分布

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痰液细菌培养阳性1125例,革兰阳性球菌91例,感染率为8.1%;革兰阴性杆菌731例,感染率为65.0%;真菌303例,感染率为26.9%。细菌种属之间有明显的差异(P<0.01)。其中革兰阳性球菌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阴性杆菌的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醋酸钙联合不动杆菌、真菌的白色念珠菌感染率最高,明显高于其他菌种(P<0.01)。

2.2 细菌感染与年龄的相关性

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痰液细菌培养阳性1 125例,年龄<60岁的380例,感染者为33.8%;其中革兰阳性球菌22例,感染率为5.8%;革兰阴性杆菌276例,感染率为72.6%;真菌82例,感染率为21.6%。年龄≥60岁的745例,感染率为66.2%,其中革兰阳性球菌69例,感染率为9.1%;革兰阴性杆菌455例,感染率为61.1%;真菌221例,感染率为29.7%。年龄<60岁的不同菌种感染率,革兰阳性球菌的肺炎链球菌、真菌的热带念珠菌明显高于年龄≥60岁的感染率(P<0.01);年龄≥60岁的不同菌种感染率,革兰阳性球菌的屎肠球菌和化脓性链球菌A群、真菌的白色念珠菌明显高于年龄<60岁的感染率(P<0.01)。其他菌种与年龄无相关性(P>0.05)。见表1~3。

2.3 细菌感染与性别的相关性

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痰液细菌培养阳性1 125例,男733例、感染者为65.2%。其中,革兰阳性球菌67例、感染率为9.1%,革兰阴性杆菌499例,感染率为68.1%;真菌167例,感染率为22.8%。女392例,其中,革兰阳性球菌24例,感染率为6.1%;革兰阴性杆菌232例,感染率为59.2%;真菌136例,感染率为34.7%。男性不同菌种感染率,革兰阳性球菌的溶血葡萄球菌和肺炎链球菌、革兰阴性杆菌的粘质沙雷菌和产碱不动杆菌、真菌的热带念珠菌明显高于女性的感染率(P<0.05);女性的不同菌种感染率,革兰阳性球菌的化脓性链球菌A群、革兰阴性杆菌的短稳杆菌、真菌的白色念珠菌和克柔念珠菌明显高于男性的感染率(P<0.05)。其他菌种与性别无相关性(P>0.05)。见表1~3。

3 讨论

从细菌耐药性的发展史可以看出,在某种新的抗生素应用之后,就有一批新的耐药菌株出现,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就会加快这一过程的发展。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是临床治疗的关键,依据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选择敏感、高效抗生素进行临床治疗,可避免抗生素的滥用、延长抗生素的应用寿命、提高抗生素的治疗效果、减少抗生素对机体的不良反应。因此,了解呼吸道疾病细菌感染菌谱,是合理应用抗生素的主要手段。

本文结果显示,老年人、男性感染比例最高,主要感染菌种为铜绿假单胞菌、鲍曼/醋酸钙联合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以革兰阴性杆菌感染为主。年龄<60岁者优于老年人的感染菌种为肺炎链球菌、热带念珠菌,老年人优于年龄<60岁的感染菌种为屎肠球菌和化脓性链球菌A群、白色念珠菌。男性优于女性的感染菌种为溶血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粘质沙雷菌、产碱不动杆菌、热带念珠菌,女性优于男性的感染菌种为化脓性链球菌A群、短稳杆菌、白色念珠菌、克柔念珠菌。因此,呼吸道疾病的细菌感染与年龄和性别具有一定的相关。

从本文结果还可以看出,真菌感染高达26.9%,以白色念珠菌感染为主,已经明显超过革兰阳性菌的感染比率,应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真菌感染可使病情进一步加重,给临床治疗造成极大的困难,特别是白色念珠菌能抑制细胞免疫,并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可使患者病情急剧恶化甚至致命[2]。因此,细菌培养监测呼吸道感染菌谱,合理应用抗生素是预防真菌感染的关键,尤其是对年老多病、身体虚弱、慢性疾病、放化疗患者,更应慎重选择药物[3,4]。同时严格掌握糖皮质激素的使用指征,加强基础护理,注意病房和患者的个人卫生,完善消毒隔离制度,减少院内交叉感染,也是预防真菌感染的重要措施。

摘要:目的探讨呼吸道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菌种分布,为临床有针对性地选择抗生素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患者的痰液细菌培养,分析不同菌种感染分布特点。结果在1125例呼吸道细菌感染者中,年龄<60岁的占33.8%,年龄≥60岁的占66.2%;男性占65.2%,女性占34.8%。不同菌种感染率分别为革兰阳性球菌8.1%、革兰阴性杆菌65.0%、真菌26.9%。结论呼吸道疾病细菌感染不同菌种与年龄和性别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关键词:呼吸道,细菌,感染

参考文献

[1]彭少华,李艳,李从荣,主编.细菌感染实验诊断与分析[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107.[1]PENG SH,LI Y,LI CR,editor in chief.Diagnosis and Analysis of Experiment in Bacterial Infection[M].Beijing:Publisher of People's Military Doctor,2006:107.Chinese

[2]叶应妩,王毓三,主编.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744.[2]YE YF,WANG YS,editor in chief.National Guide to Clinical Laboratory Procedures[M].Nanjing:Publisher of Southeast Uni-versity,2006:744.Chinese

[3]蒋洪敏,韦超凡,陈利玉,等.白色念珠菌诱导小鼠胸腺细胞凋亡[J].中华微生物和免疫学杂志,1999,19(6):453455.[3]JIANG HM,WEI CF,CHEN LY,et al.Induction of thymocytes apoptosis in mouse infected with Candida albicans[J].Chinese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and Immunology,1999,19(6):453455.Chinese

呼吸道细菌 篇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09)7-0056-02

[摘要]目的:探讨呼吸系统疾病的细菌感染分布,使临床选择抗生素治疗更有针对性。方法:通过痰液细菌培养结果,分析不同菌种感染分布特点。结果:1058例细菌感染者中,革兰阳性球菌81例、感染率为7.7%,革兰阴性杆菌712例、感染率为67.3%,真菌265例、感染率为25.0%,细菌种属之间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其中年龄<60岁的365例、感染率为34.5%,年龄≥60岁的693例、感染率为65.5%。男707例、感染率为66.8%,女351例、感染率为34.8%。结论:呼吸系统疾病细菌感染与年龄和性别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关键词]呼吸系统疾病;细菌感染;分析

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可产生大量痰液,不同种属细菌感染所表现的临床症状和痰液性质不同。本研究对呼吸系统疾病按中医理论辨证分型,并对辨证不同分型患者的痰液进行细菌培养,探讨呼吸系统疾病的细菌感染分布、细菌感染与年龄的相关性、细菌感染与性别的相关性,为中医辨证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男707例,女351例,年龄14~85岁,年龄<60岁的365例,≥60岁的693例。临床诊断为肺炎156例,肺气肿238例,肺源性心脏病259例,慢性气管炎361例,肺肿瘤44例。

1.2细菌培养

1.2.1痰液标本的留取:要求患者在早晨起床后反复漱口,然后深咳痰液于无菌标本容器内,2h内送检。痰液标本合格判断标准:痰液直接涂片革兰染色,要求白细胞>25个/低倍视野,上皮细胞<10个/低倍视野,不合格标本重新送检。

1.2.2细菌培养方法:接到痰液标本后,立即以常规方法接种于血平皿培养基、麦康凯培养基、沙保罗培养基上,培养时间24~48h,培养温度为血平皿和麦康凯培养基培养温度37℃,沙保罗培养基培养温度35℃。

1.2.3细菌鉴定[1,2]:以分纯的细菌菌落,利用美国德灵公司提供的MicroScan自动细菌生长系统,革兰阳性菌接种于Pos12鉴定板上,革兰阴性菌接种于Meg21鉴定板上,真菌菌落接种于YeastID鉴定板上,培养24~48h,系统内读数鉴定。质控菌株为ATCC25922大肠埃希菌菌株、ATCC29213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ATCC60193白色念珠菌菌株。

1.3呼吸系统疾病细菌感染判断标准[3,4]

1.3.1细菌感染:痰液培养有细菌生长,经鉴定排除正常菌群,属于呼吸道致病菌,为细菌培养结果阳性,结合临床感染症状可确诊为呼吸道细菌感染。

1.3.2真菌感染:痰液培養连续2次以上有真菌生长,经鉴定为同一种真菌,为真菌培养结果阳性,并结合患者的发热、咳嗽、咳白色粘液丝状痰或粘液胶冻样痰或脓痰、重者痰液中带有血丝、甚至咯血、呼吸困难等临床表现,可确诊为真菌感染。

1.3.3细菌混合感染:痰液培养有细菌生长,经鉴定排除正常菌群,有2种呼吸道致病菌,为呼吸道细菌混合感染。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x2检验。

2结果

2.1细菌感染分布:本文中,革兰阳性球菌81例、感染率为7.7%,革兰阴性杆菌712例、感染率为67.3%,真菌265例、感染率为25.0%,细菌种属之间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主要感染菌革兰阳性球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化脓性链球菌A群、肺炎链球菌,革兰阴性杆菌为铜绿假单胞菌、鲍曼?醋酸钙联合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大肠埃希菌、产酸克雷伯菌,真菌为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平滑念珠菌、高里氏念珠菌、克柔念珠菌,其中革兰阳性球菌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阴性杆菌的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醋酸钙联合不动杆菌、真菌的白色念珠菌感染率最高,明显高于其他菌种(P<0.01)。

2.2细菌感染与年龄的相关性:本文中,年龄<60岁的365例、感染率为34.5%,其中革兰阳性球菌20例、感染率为5.5%,革兰阴性杆菌261例、感染率为71.5%,真菌84例、感染率为23.0%。年龄≥60岁的693例、感染率为65.5%,其中革兰阳性球菌65例、感染率为9.4%,革兰阴性杆菌441例、感染率为63.6%,真菌187例、感染率为27.0%。年龄<60岁的不同菌种感染率,革兰阳性球菌的肺炎链球菌、真菌的热带念珠菌明显高于年龄≥60岁的感染率(P<0.01);年龄≥60岁的不同菌种感染率,革兰阳性球菌的屎肠球菌和化脓性链球菌A群、真菌的白色念珠菌明显高于年龄<60岁的感染率(P<001)。其他菌种与年龄无相关性(P>0.05)。

2.3细菌感染与性别的相关性:本文中男707例、感染率为66.8%,其中革兰阳性球菌61例、感染率为8.6%,革兰阴性杆菌480例、感染率为67.9%,真菌166例、感染率为235%。女351例、感染率为34.8%,其中革兰阳性球菌20例、感染率为5.7%,革兰阴性杆菌232例、感染率为66.1%,真菌99例、感染率为28.2%。男性不同菌种感染率,革兰阳性球菌的溶血葡萄球菌和肺炎链球菌、革兰阴性杆菌的粘质沙雷菌和产碱不动杆菌、真菌的热带念珠菌明显高于女性的感染率(P<0.05);女性的不同菌种感染率,革兰阳性球菌的化脓性链球菌A群、革兰阴性杆菌的短稳杆菌、真菌的白色念珠菌和克柔念珠菌明显高于男性的感染率(P<0.05)。其他菌种与性别无相关性(P>0.05)。

3讨论

中医学认为,痰的生成是由于气机郁滞或阳气不足,不能正常运化津液,使津液聚积所致,痰贮于肺,不但影响气道通畅,而且污染气道环境,成为细菌生长繁殖的滋生地,细菌的大量增殖亦感染气道,加重痰液质和量的改变,使痰浊阻肺,成为肺系证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不同菌种细菌感染气道所表现的临床症状、痰液的性状各异,据报道,呼吸系统疾病中医辨证不同分型与细菌感染密切相关,混合感染均以革兰阳性菌+真菌为主。

本文结果显示,老年人、男性感染比例最高,主要感染菌种为铜绿假单胞菌、鲍曼.醋酸钙联合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以革兰阴性杆菌感染为主。年龄<60岁者优于老年人的感染菌种为肺炎链球菌、热带念珠菌,老年人优于年龄<60岁的感染菌种为屎肠球菌和化脓性链球菌A群、白色念珠菌。男性优于女性的感染菌种为溶血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粘质沙雷菌、产碱不动杆菌、热带念珠菌,女性优于男性的感染菌种为化脓性链球菌A群、短稳杆菌、白色念珠菌、克柔念珠菌。因此,呼吸系统疾病的细菌感染与年龄和性别具有一定的相关。

呼吸道细菌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儿科患儿入院后24小时内的下呼吸道分泌物送检标本429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 109例, 女性2181例。年龄1~8岁, 平均年龄 (4.74±2.43) 岁;病程为2~11 d, 平均病程 (5.74±2.68) d;其中来自住院部患者3 409例, 来自门诊部881例。患者均自愿参与该调查研究。该研究通过伦理委员会的批准。采用VITEK-API分析鉴定系统用于细菌鉴定, BAP、CAP、M-H培养基和E-test试验条由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提供, K-B法药敏纸片由温州康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1.2 方法

标本采集和细菌分离培养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1]进行, 用一次性导管负压吸引下呼吸道分泌物1~2 m L, 置于无菌痰杯内, 1 h内送检, 同一患者多次分离到的菌株不重复计入。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2]。质控菌株为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 大肠埃希菌ATCC25922, 铜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 肺炎克雷伯菌ATCC700603。细菌耐药及敏感参考美国临床试验组标准化委员会 (NCCLs) (2004年) 。采用纸片琼脂扩散法 (K-B法) 。以游标卡尺量取抑菌圈直径。抑菌圈边缘为无明显细菌生长的区域。对抑菌圈做出敏感、耐药的判断。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1.0软件处理分析各项数据,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采用WHONET5.5进行药物敏感试验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细菌分布

4 290例下呼吸道分泌物培养获得阳性标本1 653例, 阳性率38.5%;其中革兰氏阳性球菌441例占阳性标本26.7%, 革兰氏阴性菌1 212例占阳性标本73.3%。1 653株分离菌中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阴沟肠杆菌位居前5位, 共1 348株, 占81.5%。见表1。

2.2 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

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肠杆菌属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和敏感率分别见表2, 表3和表4。金黄色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 的检出率为41.9%, 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 (MSSA) 检出率为58.1%, 未发现耐万古霉素的菌株。MRSA菌株对庆大霉素、诺氟沙星、红霉素的耐药率显著升高。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均敏感, 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较低, 对头孢噻肟的耐药率明显高于头孢他啶。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 (ESBLs) 检出率:大肠埃希菌52%, 肺炎克雷伯菌41%。

2.3 主要检出菌与发病季节的关系

主要病原菌均在春季和冬季分布比例较高, 秋季次之, 夏季最少。见表5。

3 讨论

发展中国家小儿肺炎以细菌病原为主已得到证实[3], 该组细菌学监测资料显示, 细菌总检出率为38.5%, 低于文献报道的50.78%[4], 推测与该组部分患儿在检测前已使用过广谱抗生素导致常见病原菌被抑制或杀灭, 造成细菌检出假阴性有关。其次, 患儿依从性差, 痰标本的质量也与培养阳性率有重要关系。该组资料显示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阴沟肠杆菌为引起小儿下呼吸道感染常见菌, 共占81.5%, 为本地区小儿下呼吸道感染主要细菌病原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SA) 是引起医院感染和社区感染的重要致病菌, 该调查显示检出率为13.0%。青霉素的问世曾使SA感染得到强有效的控制, 但随之产生的对抗菌药物的耐药问题, 尤其是MRSA的出现, 给临床治疗提出了新的挑战。MRSA对所有青霉素类及其酶抑制剂、头孢菌素类及其酶抑制剂耐药, 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单环类抗生素、碳青霉烯类抗生素部分耐药。该院MRSA的检出率为41.9%, 获得的MRSA对克林霉素、红霉素耐药率达90%以上, 说明这些药物已经不适宜临床经验治疗SA引起的感染;而对庆大霉素、诺氟沙星、复方新诺明敏感率较高, 与相关文献报道不符[5,6], 这可能与地区差异、感染人群不同有关。该院未检测到万古霉素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是社区获得性感染的主要病原菌, 该调查显示检出率为13.7%, 与国内相关报道相符[7]。长期以来, 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高度敏感, 青霉素作为治疗其引起感染的首选药物。目前, 环境的污染、抗生素的滥用等, 导致其对现有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菌素、四环素、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和喹诺酮类产生了耐药性。该调查显示, 该院肺炎链球菌对红霉素、克林霉素耐药率高达90%以上, 对青霉素耐药率为32.8%, 说明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情况已很严重, 这可能与该地区频繁使用这些抗生素有关。因为耐抗生素的基因是逐步获得的, 随着连续的基因突变, 耐药性也逐渐增强。该研究未检测到耐万古霉素的肺炎链球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 (ESBLs) 是指由质粒介导细菌对绝大多数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一类酶[8,9]。该调查显示, 该院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ESBLs检出率分别为52%和41%。分析主要检出菌与发病季节的关系, 发现主要病原菌均在春季和冬季分布比例较高, 秋季次之, 夏季最少, 表明春季和冬季更易发下呼吸道感染, 应引起注意。

对下呼吸道细菌分布与药敏性的分析, 可为抗生素的合理选择及联合用药提供一定依据。对于已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患儿, 应及时做痰液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根据病原菌的分布和药敏性, 合理选择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 尽量选择窄谱抗菌药物, 以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摘要:目的 探讨儿科下呼吸道细菌分布和耐药性分析, 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该院住院患儿的下呼吸道分泌物标本, 分离、鉴定细菌, 并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4 290例下呼吸道分泌物培养获得阳性标本1 653例, 阳性率38.5%;其中革兰氏阳性球菌441例占阳性标本26.7%, 革兰氏阴性菌1 212例占阳性标本73.3%。分布比位居前5位菌株为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阴沟肠杆菌, 对多数抗生素均具有较高耐药性, 在春季和冬季分布比例较高。结论 儿科下呼吸道主要细菌具有多药耐药性, 临床应根据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性,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关键词:儿科,下呼吸道,细菌,分布,耐药性

参考文献

[1]贺安勇.颅脑损伤后机械通气患者下呼吸道病原菌分布及药敏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 2010, 3 (22) :83-84.

[2]NccLs.Dsik Diffusion Supplemental Tables[S].M100-S10 (M2) .NCLLS, 2000.

[3]鲁继荣, 刘丽.儿童肺炎的病原学特点和诊断[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08, 23 (16) :1225-1228.

[4]林志斌.新生儿肺炎痰细菌培养阳性率分析 (附128例分析) [J].吉林医学, 2010, 31 (7) :979-980.

[5]程丽娟, 李晓燕.金黄色葡萄球菌89株的耐药性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 2013, 42 (2) :210.

[6]陈燕.13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分析[J].实验与检验医学, 2012, 30 (6) :641, 622.

[7]阮飞.儿童急性下呼吸道肺炎链球菌感染现状及耐药性[J].浙江预防医学, 2011, 23 (6) :75, 78.

[8]李梅, 颜云盈, 林伟雄, 覃小兰.儿童下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分析[J].广西医学, 2012, 12 (7) :1709-1711.

呼吸道细菌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和标本采集

将2010年1月至2012年7月我院住院的1471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分为入院前治疗组1115例 (A组) 和入院前未治疗组356例 (B组) , 其中, A组男686例, 女429例, <1岁547例, 1~3岁382例, 3~12岁186例;B组男208例, 女148例, <1岁179例、1~3岁115例, 3~12岁62例。支气管炎、肺炎的诊断均符合诊断标准[1]。两组患儿于入院当天应用抗生素前均用一次性吸痰管负压抽吸深部痰液, 抽取后的痰标本及时送检。

1.2 痰标本培养及鉴定

将标本接种于5%绵羊血的琼脂平皿及嗜血杆菌平皿 (上海祥和公司生产) , 分别置35℃环境中培养1 8~2 4 h。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A T B自动微生物鉴定及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系统进行菌种鉴定和药物敏感度测定。头孢哌酮-舒巴坦药敏采用K-B法, 药敏纸片为O X I O D公司产品。药敏试验结果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 (CLSI) 标准进行判断。质控菌株为大肠埃希菌ATCC 25922、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25923、铜绿假单胞菌A T C C 2 7 8 5 3。

2 结果

2.1 病原菌分布 (表1)

两组致病菌检出率居前三位的均依次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但B组的检出率均略高于A组。总体上B组致病菌的检出率高于A组。

2.2 药敏情况 (表2, 3)

无论是大肠埃希菌还是肺炎克雷伯菌, 无论是B组还是A组, 耐药率居前四位的均依次为阿莫西林、替卡西林、头孢噻吩、哌拉西林, 耐药率最低的前四位均依次为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金黄色葡萄球菌两组耐药率居前四位的均依次为青霉素、红霉素、四环素、氯霉素, 耐药率最低的前四位均依次为呋喃妥因、利奈唑安、万古霉素、替考拉宁。

2.3 混合感染情况

A组中同时分离到2种病原菌28例, 分别为肺炎克雷伯菌合并白色假丝酵母菌11例, 大肠埃希菌合并白色假丝酵母菌7例, 大肠埃希菌合并阴沟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合并肺炎克雷伯菌各3例, 大肠埃希菌合并臭鼻克雷伯菌、肺炎克雷伯菌合并嗜麦芽窄食假单孢菌、变形杆菌合并光滑假丝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合并铜绿假单胞菌各1例。B组中分离到2种病原菌7例, 分别为大肠埃希菌合并白假丝酵母菌3例, 肺炎克雷伯菌合并白假丝酵母菌2例, 大肠埃希菌合并光滑假丝菌、肺炎克雷伯菌合并嗜麦芽窄食假单孢菌各1例。

3 讨论

小儿呼吸系统免疫功能低下, 易患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两组资料显示, 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是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最常见致病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阴沟肠杆菌也较常见。下呼吸道病菌感染的病原菌中以革兰阴性菌为主, 这与李浩等[2]的报道一致。从两组的细菌分布来看, 入院前未治疗组的痰细菌培养阳性率高于治疗组。虽然前6位细菌分布基本一致, 但在入院前治疗组中, 白假丝酵母菌的阳性率明显高于B组, 这可能与抗生素的使用导致菌群失调、真菌感染增加有关。其余致病菌的阳性率多数是未治疗组高或相近。前三位菌株的耐药情况两组均无明显差别。一二线药物中的阿莫西林-棒酸、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西丁对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都显示有良好的敏感性, 可作为首选,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等三线抗菌药, 尤其后2种仍保持高度敏感, 可作为次选。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几乎100%耐药, 一线的苯唑西林、克林霉素仍有较高的敏感性, 可作为治疗的首选, 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安仍然保持超敏感, 可作为次选使用。同时, 抗生素的使用会导致菌群失调, 真菌感染的机会增加。

因此, 在临床诊治过程中, 应根据本地区常见病原菌对药物的敏感性来选择有效的抗菌药进行治疗, 以提高治疗效果, 同时减少菌群失调和耐药性产生, 真正做到合理用药。

参考文献

[1]胡亚美, 江载芳, 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1174.

呼吸道细菌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9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全国小儿呼吸道疾病大会制定的关于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相关诊断标准[2]。排除标准:(1)治疗前使用过任何一种免疫制剂,如免疫球蛋白等;(2)有严重营养不良;(3)严重慢性疾病,如肺结核、原发性免疫功能障碍。

按照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观察组中,男24例,女21例,年龄1~14岁,平均(6.5±2.1)岁,病程1~8年,平均(3.2±1.1)年;对照组中,男23例,女22例,年龄1~15岁,平均(6.8±2.3)岁,病程1~10年,平均(3.5±1.5)年,两组患儿年龄、病程以及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即常规抗感染及对症治疗。

1.2.2观察组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接受细菌溶解产物(泛福舒)治疗。患儿晨起空腹服用3.5 mg/d,连续服药10 d,之后停药20 d,一个疗程为3个月。在1个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以及相应并发症发生情况。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治疗效果,观察对比治疗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Ig A、Ig C)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用药后记录两组抗生素使用时间、临床症状持续时间,并随访6个月,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症状反复发作频率;记录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疗效判定标准

无效:治疗后,患儿的呼吸道感染次数以及相应的临床症状、病程以及身体体征并无明显改善,或是有加重趋势。有效:经治疗后,患儿的呼吸道感染次数以及相应的临床症状和身体体征有所改善。显效:经治疗后,患儿的呼吸道感染次数、病程、临床症状有显著改善。治愈:患儿不再或偶尔出现呼吸道感染,但无需治疗便可自愈。总有效率=(分组病例数-无效例数)/分组病例数×100%。

1.5 统计学处理

用Excel 2007录入数据,用SPSS 19.0对本次研究相关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观察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1%,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6.87,P<0.05),见表1。

2.2 两组用药后随访结果比较

观察组抗生素使用时间、临床症状持续时间及病情复发次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治疗前后实验室水平比较

相较于治疗前,两组治疗后Ig A、Ig C和CRP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各实验室观察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药物不良反应观察

两组均未发生严重药物不良反应,观察组在接受治疗后,出现轻度不良反应3例,其中腹泻2例,恶心1例。

3 讨论

反复呼吸道感染作为儿科的常见病症,对患儿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临床医护工作者应当提高重视程度。目前临床研究证实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疾病与患儿身体免疫能力、生长环境等因素有密切关系[3]。其中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及呼吸系统发育不完善,使得外界环境的病原体极易侵入到患儿的呼吸道,进而引发疾病。因此,临床治疗中以提高患儿的细胞免疫功能为主要目的,以此来加快患儿的转归和预后。目前采用免疫调节剂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是主要的治疗手段和方法。本研究中所使用的细菌溶解产物属于一类免疫功能调节制剂,其在治疗呼吸道感染疾病方面已经有近10年的临床史,学术界已经广泛认同泛福舒这一类免疫调节制剂可以激活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和体液免疫功能,进而促进机体分泌出大量的分泌型Ig A来加强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此外细菌溶解产物对于治疗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疾病也有较好的效果,可以降低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同时缩短治疗周期。

泛福舒的主要产物来源为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8种常见呼吸道致病菌的细菌溶解产物,其作用于人体后,可以迅速刺激患儿身体产生T淋巴细胞出现反应及提高其抗病毒的活动,提高唾液中Slg A的分泌水平,然后通过激活MALT(粘膜源性淋巴细胞)来刺激补体以及体内的其他免疫功能蛋白形成,增进多克隆有丝分裂原的非特异性反应,增强混合的异源淋巴细胞的反应,进而提高机体的免疫力[4]。目前,细菌溶解产物已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使用,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大量临床研究的证实,该免疫调节制剂的耐受性较好,鲜有不良反应出现,即便出现,也均是一些轻微症状,如皮肤反应、腹痛、荨麻疹及湿疹等,目前还未出现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报道。

本研究中采用泛福舒来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疾病,观察组的总疗有效率为9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7%;观察组抗生素使用时间、临床症状持续时间及病情复发次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Ig A、Ig C和CRP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无严重药物不良反应出现。据赵玉平[5]研究报道,对照组予以常规抗生素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予以泛福舒治疗,结果显示,在12个月内,试验组呼吸道感染次数逐月减少,平均感染(3.0±1.8)次,明显少于对照组的(6.2±1.9)次,且试验组支气管炎及支气管肺炎需输液人数和住院人数均少于对照组。该研究与本文研究均证实:在常规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基础上,辅以泛福舒,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并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缩短临床症状持续时间,减少病情复发次数,并可激发小儿免疫系统,提高小儿身体的免疫功能,且用药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细菌溶解产物在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疾病方面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其可以缓解和治愈患儿的临床症状,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沈亚.细菌溶解产物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及机制探讨[J].儿科药学杂志,2014,20(1):32-34.

[2]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概念和处理原则(修订)[J].中华儿科杂志,2008,46(2):108-110.

[3]马骏捷,刘国恩,姚瑶,等.细菌溶解产物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Meta分析[J].中国药物评价,2014,4(5):284-288.

[4]顾申枫,吴春芳,谢桂芬.细菌溶解产物防治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临床疗效评估[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5,30(3):207-210.

呼吸道细菌 篇8

关键词:重症监护室,下呼吸道,细菌,感染

近年来,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耐药菌株不断增加,特别是重症监护室(ICU)的患者,因其普遍存在住院时间长、抗生素使用时间长和侵袭性操作时间长等,其耐药菌株不断增多,耐药性不断增强,临床治疗困难,预后凶险[1]。重症监护室细菌感染最常见的部位是呼吸道,其是引起多系统器官衰竭及病死率增高的主要原因[2]。现将2012年1月1日~12月31日邢台市第三医院重症监护室(主要为神经外科脑部手术后患者)下呼吸道分离细菌进行统计,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2012年1月1日~12月31日邢台市第三医院重症监护室患者痰液中分离出的全部细菌菌株。所有患者均具有呼吸道感染症状和体征,且痰液均为合格标本。

1.2 方法

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并统计分析。

2 结果

738份痰标本共分离出417株细菌,革兰氏阴性(G)菌346株(82.97%),其中铜绿假单胞菌99株(28.61%)、肺炎克雷伯菌58株(16.76%)、大肠埃希菌57株(16.47%)、41株(11.84%);革兰氏阳性(G+)菌71株(17.03%),金黄色葡萄球菌19株,占26.76%,位居革兰氏阳性(G+)菌首位。

3 讨论

重症监护室内患者病情危重、免疫功能低下,且长期使用抗生素和进行侵袭性操作,再加上病房特有的环境及各种监护仪器设备使用频繁,其院内获得性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普通病房,其中以呼吸道感染最为多见。我院调查结果显示:重症监护室痰培养分离出的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G)菌为主(82.97%),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位居前几位。与国内有关报道[3]是基本一致的。革兰氏阳性(G+)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此次调查对象为神经外科脑部手术后患者,神经外科住院患者病情一般比较严重,患者常伴有昏迷、呼吸功能、吞咽反射等不同程度的减弱或消失,导致痰、血及呕吐物等不能轻易排出,呼吸道侵入性操作是治疗的重要措施。而这些呼吸道侵入性操作(如吸痰、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的反复实施,可导致呼吸道黏膜出现损伤。唾液的误吸、气管切口和周围创面的感染增加了肺部感染的概率。再加上患者病情严重进食困难体质减弱和大量激素类药物的广泛使用等,这些因素均可使患者整体和局部抵抗功能下降,致病菌恰好乘虚而入,出现呼吸道严重感染。文献报道,ICU气管插管患者肺部感染率高达85.7%[4]。另外,ICU由于门窗紧闭,空气流通差,可能存在空气感染;患者及医务人员的皮肤也可以有致病菌寄居,这些菌可以存在接触性的交叉感染,这些也是患者感染的主要因素。总之,重症监护室属于医院呼吸道感染的高发科室,医护人员应多使用一次性手套和加强洗手,减少交叉感染;住院患者应尽量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侵袭性操作以及加强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对ICU进行病原菌培养分离在临床上合理治疗也是十分必要的。病原学及耐药方面的随时监测,能让医生及时了解致病菌的分布和耐药趋势,从而合理选用抗菌药物。这对减少多重耐药菌产生、降低患者感染率,迅速控制感染症状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王豫川.150例由ICU痰标本中检出的革兰氏阴性杆菌细菌种类及耐药性分析[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2(28):76.

[2]李革,卢仙娥,邓济冬,等.重症监护室获得性感染与传播机制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0,10(6):404-406.

[3]傅应云,何正强,吴伟元,等.呼吸重症监护病房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5):590-593.

呼吸道细菌 篇9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组患者均来自门诊及住院患者,并均用抗生素治疗2周以上效果不佳者,其中,男174例,女71例,平均年龄(46.2±1.4)岁,其中,慢性支气管炎85例,支气管扩张106例,大叶性肺炎27例,肺脓肿17例,肺癌并发肺炎10例。

1.2 方法

1.2.1 材料

日本欧林巴斯纤支镜, 双套管毛刷, 注射器, 无菌试管, 厌氧培养瓶, 液体培养基。

1.2.2 材料使用方法

纤维支气管镜采样能有效地防止口咽部细菌感染。此种防污染刷外加双层塑料套管, 外套管远端用聚二醇塞封闭。当纤支镜到达采样部位附近时, 推出内套管顶住塞子, 将毛刷伸出, 刷取分泌物后, 依毛刷、内套管顺序退回外套管内, 然后拔出。

1.3 标本处理

用保护性双套管毛刷将下呼吸道分泌物取出,溶于无菌试管液体培养基中,用注射器抽取无菌试管中的液体,注入厌氧培养瓶中,并与无菌试管一起立即送细菌实验室。

1.4 标本的接种培养和分离鉴定

用注射器金属棒磁力搅拌稀释法将标本稀释6个梯度,分别注入6个GAM厌氧培养瓶内及6个需氧培养瓶中,放37℃培养箱内培养,厌氧菌培养48 h后挑取单个菌落增菌培养后用API20A生化鉴定条鉴定。需氧菌培养18~24 h进行纯培养后做生化鉴定。

2 结果

2.1 245份标本检出厌氧菌种类及株数

卟啉单孢菌54株,小韦荣球菌48株,吉氏类杆菌28株,双歧杆菌38株,迟缓真杆菌31株,丙酸杆菌37株,消化球菌12株。

2.2 245份标本检出需氧菌种类及株数

金黄色葡萄球菌27株, 表皮葡萄球菌17株, 肺炎球菌19株, 酵母样霉菌15株, 流感杆菌15株, 克雷伯杆菌28株, 变形杆菌12株, 铜绿假单胞菌14株, 大肠埃希菌10株, 肠杆菌12株。

2.3 不同疾病厌氧菌检出率

见表1。

2.4 不同疾病需氧菌检出率

见表2。

3 讨论

难治性下呼吸道感染是指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虽然应用药敏试验确实有效的抗菌药物,而病原菌仍持续存在,感染难以控制,反复发作,在临床上常遇到病情严重或病程长,治疗效果甚微的肺部感染患者,临床上相当棘手。笔者认为对于该重病的治疗,关键是取得一个合格的痰标本以及对标本的认真检测,提高致病菌的检出率,自从我科采用纤维支气管镜双套管毛刷保护性下呼吸道刷取分泌物,进行痰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以来,使痰的合格率由45.0%上升到97.5%,从而提高了致病细菌检出的可靠性。

本组245例难治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标本培养结果分析,阳性240例,占98.5%;有140例检出厌氧菌,占57%;95例检出需氧菌,占39%;混合感染123例,占50%,试验结果证实,厌氧菌感染在难治性下呼吸道感染病例中占了很大比例。

通过对245份标本的细菌培养结果分析可以看出难治性呼吸道感染中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脓肿为厌氧菌所致的明显高于需氧菌的感染。由此可见下呼吸道厌氧菌感染的检测为难治性下呼吸道疾病的治疗提供了可靠的试验数据。

摘要:目的:探讨门诊及住院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病情况、细菌水平, 为临床医生控制医院感染提供帮助。方法:用纤维支气管镜双套管毛刷进行下呼吸道采取标本做需氧和厌氧菌的培养。结果:通过本组245例难治性呼吸道感染患者标本培养结果分析, 阳性240例, 占98.5%;有140例检出厌氧菌, 占57%;95例检出需氧菌, 占39%;混合感染123例, 占50%。结论:厌氧菌感染在难治性下呼吸道感染病例中占了很大比例。

关键词:厌氧菌,需氧菌,难治性下呼吸道感染

参考文献

[1]何礼贤.肺部感染性疾病[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1996:105.

上一篇:处置要点下一篇:生物化学PBL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