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儿童呼吸道疾病

2024-07-05

预防儿童呼吸道疾病(共11篇)

预防儿童呼吸道疾病 篇1

春季温度的骤变, 白天暖, 夜间冷, 昼夜温差大, 而且天气干燥, 常常会对鸡呼吸道黏膜有刺激作用, 继而会诱发鸡的呼吸道疾病。尤其, 这个时候, 因为很难处理好鸡舍保温与通风的矛盾问题。不是过度通风, 使舍内温度降低, 就是长时间关窗, 引起舍内氨气含量过大。在春季, 尤其要注意鸡舍管理, 时刻注意天气温度变化, 尽量避免鸡群受到强度应激, 引发疾病。此外, 由于鸡群饲养密度过大, 同样会诱发鸡群发生呼吸道疾病。舍内有毒有害气体如CO2, H2S, 氨气, 含量超标, 或鸡舍内通风唤起不良也会刺激眼结膜呼吸道黏膜造成损伤炎症。

鸡呼吸道疾病种类很多, 临床常见且有明显呼吸道症状或以表现呼吸道症状为主的疾病, 有禽流感、新城疫、传染性喉气管炎、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鼻炎、大肠杆菌、禽霍乱、白喉型鸡痘、慢性呼吸道病、曲霉菌病等, 在此笔者提醒广大养鸡人, 在鸡群出现呼吸症状疾病时, 不应盲目用药, 应该请临床经验丰富的兽医人员, 鉴别诊断是哪种疾病, 进而对症下药。

预防儿童呼吸道疾病 篇2

保持空气流通

根据天气变化,要及时增减衣服,防止受凉,养成多喝水,注意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保持居室、办公室等场所的通风,保持空气流通,乘坐公交车,要适当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家庭也应避免吸烟。

加强耐寒锻炼

“春捂秋冻”是防病名言,也说明了秋天需要锻炼耐寒能力,为冬季做好准备。建议做一些帮助提高耐寒能力的耐力运动项目,如长跑、登高、骑自行车等耐力运动项目,可很好地锻炼心肺功能。锻炼要保证适宜自身的运动频率,既增加机体免疫力,又能使人保持愉快的心情。

做好保暖工作

在秋天一定要做到及时的增减衣服,尤其要做到对脖子、头部和后背的保暖工作。因为这三个地方是身体中非常容易受寒的,而且一旦受寒,就会直接从呼吸道进入喉咙,进而进入肺部,引发一系列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因此秋季保暖工作一定要做到位。

远离公共场所

人群拥挤的地方,空气流通不畅,容易传染呼吸道疾病。因此,在这个呼吸道传染病流行的季节,尽量避免长时间在人群拥挤的地方逗留,减少空气传播机会。同时,避免接触高热,咳嗽,胸闷等呼吸道感染症状的患者,如发现家人有明显此类症状,请及早就医,并做好隔离措施。

春季呼吸道疾病的调养预防 篇3

注意天气变化,遵循“春捂秋冻”的养生原则,慢点减脱冬衣,适当加减衣服。少去人群密集地,室内注意通风,早睡早起,多去户外踏青活动,呼吸新鲜空气,保持心情舒畅。

饮食调养

多喝水,多吃水果,以对抗温热干燥气候伤肺。

1. 富含维生素C类(预防感冒):小白菜、油菜、柿子椒、番茄、柑橘、柠檬等。

2. 富含胡萝卜素(预防感染、肿瘤):胡萝卜、苋菜、黄花菜等。

3. 富含维生素E(增强免疫力):芝麻、青色卷心菜、菜花等。

4. 富含钾(钾具有抗抑郁功效):葡萄干、橘子、香蕉、苹果等。

5. 甘味补脾养肺食品(预防肺病):大枣、山药、莲子、百合、荸荠、萝卜等。

药膳预防

1. 预防感冒

(1)姜枣冲剂:鲜生姜6~10克、大枣10克、苏叶10克,用滚开水泡茶。日服2~3次,连用1周。温散风寒,防治感冒。

(2)荆芥白芷茶:荆芥10克、白芷10克、贯众15克、荷叶15克,用滚开水泡茶。日服2~3次,连用1周。 温散风寒、化湿解毒、防治流感。

2. 预防过敏性鼻炎

(1)黄芪防风茶: 黄芪30克、防风10克、桂枝10克、蝉衣6克,用滚开水泡茶。日服2~3次,连用1周。 益气补肺、祛风通窍,用于防治气虚感受风寒出现怕风、怕冷、鼻塞流清涕类过敏性鼻炎。

(2)黄精乌梅苏叶茶:黄精30克、苏叶10克、徐长卿12克、乌梅6克,用滚开水泡茶。日服2~3次,连用1周。益气补肺、祛风抗敏,用于防治肺脾气虚型过敏性鼻炎,表现鼻痒、喷嚏、疲劳乏力。

3. 预防哮喘

(1)紫河车山药地龙炖汤:紫河车10克、山药30克、广地龙15克、石韦20克,炖汤饮服。日服2~3次,连用2周。补益肺肾、解痉平喘,用于肺肾气虚表现气短、动则喘促、腰酸乏力的哮喘患者。

(2)补骨脂钩藤灵芝煲鸡汤:补骨脂15克、灵芝30克、钩藤20克、川椒目6克,鸡肉50克,调料适量。将上药洗净,用纱布扎好,鸡肉切成小块,共入煲锅中,慢火炖至鸡肉熟烂,取出药袋,适加调料即可食用。日服2次,连用2周。补肾养肺、解痉平喘,用于哮喘久发,表现怕冷、气短、动则喘促、腰酸乏力者。

4. 预防老慢支发作

(1)太子参苏子茶:太子参30克、苏子10克、橘皮6克,用滚开水泡茶。日饮2~3次,连用2周;补益气阴、化痰止咳,用于防治咳嗽、咯痰、乏力的老慢支患者。

(2)山药党参半夏炖萝卜:山药40克、党参30克、法半夏10克、橘皮6克、枇杷叶10克,胡萝卜40克。将上药洗净,用纱布扎好,与胡萝卜一起放入煲锅中,慢火炖至胡萝卜熟烂,取出药袋,即可食用。日服2次,连用2周;补益肺脾、化痰止咳,用于防治咳嗽、咯痰、气短、乏力老慢支患者。

5. 预防肺气肿发作

(1)红景天西洋参炖蛤蚧:红景天30克、西洋参10克、肉桂5克、蛤蚧1对(去头足)。将上药洗净,用纱布扎好,与蛤蚧一起,共入煲锅中,慢火炖熟,取出药袋,即可饮用。日服2次,连用2周;补益气阴、益肾平喘,用于防治气阴两虚、肺肾不足、动则气喘的肺气肿患者。

(2)党参沉香胡桃肉炖汤:党参30克、胡桃肉30克、沉香5克。将上药洗净,炖汤饮用。日服2次,连用2周;益气补肾、纳气平喘,用于防治肾虚亏虚型肺气肿,表现咳喘乏力、腰酸气短者。

6. 预防肺心病加重

(1)黄芪葶苈附子茶:炙黄芪、生黄芪各30克、葶苈子10克、制附子6克,鲜生姜4片,共炖当茶饮用。日饮2~3次,连用1周;益气强心、泻肺利水,用于防治心肺气虚、动则气喘、脸浮腿肿、怕冷的肺心病患者。

(2)西洋参万年青丹参炖汤:西洋参10克、万年青根10克、丹参30克、橘皮6克、鲜生姜4片,共炖当茶饮用。日饮2~3次,连用1周;补益气阴、活血强心,用于防治气虚血瘀表现口唇紫绀、动则心慌、气短、胸闷的肺心病患者。

家禽呼吸道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篇4

影响禽类生产的呼吸道疾病主要有非典型鸡新城疫、禽流感、传染性喉气管炎、大肠杆菌病,以及支原体病等。这些疾病往往不是单一发生,而是以多病原混合感染形式出现。因此,对家禽呼吸道疾病做出正确的辨别诊断,并采取适当的防治措施是很有必要的。

1 家禽呼吸道疾病的预防

1.1 环境控制

良好的环境能保证鸡健康生长和控制呼吸道疾病的发生。禽舍的环境条件对家禽呼吸道黏膜有重大影响。呼吸道黏膜与其他黏膜共同构成了家禽的黏膜系统,是维护家禽健康的第一道保护屏障。呼吸道(鼻腔、喉、气管和支气管)黏膜细胞大多数都具有纤毛,借助纤毛的定向摆动,可以清除进入呼吸道内的微生物和灰尘颗粒。呼吸道黏膜不仅可以清除呼吸道异物,而且是黏膜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呼吸道黏膜受到损伤,家禽的保护屏障遭到破坏,黏膜免疫系统也会受到影响,有害物质和病原微生物容易侵入机体,危害家禽健康。所以,加强管理,保持适宜环境对黏膜保护至关重要。

温度控制:按鸡的不同生长日期,调整适宜的生长温度。其中温度的相对恒定对鸡来讲至关重要。鸡从出壳到21天,体温调节中枢不健全,而且皮薄、脂少、羽毛细和保温性能低,应人工加温。冬季来临之前要做好鸡舍的维修和供暖设施的准备。在雨雪天气和寒流期间,要注意保温。

湿度控制:湿度过高时,应适当通风;湿度过低,可采用喷水加湿或带鸡消毒法较好。

1.4 通风控制

首先,按鸡的不同生长期及舍内外温度确定通风。其次,清晨通风时或机械通风时应该缓慢有序进行,鸡舍内和鸡舍外压力差不应太大。

1.5 密度控制

按鸡舍实用面积计算进鸡。科学的密度是每平方米1周龄30只、2周龄25只、3~4周龄20只、5~6周龄15只、7~8周龄8~10只。如果鸡密度过大,既影响生长发育,又易造成呼吸道疾病传播。

加强垫料的管理,每日翻动垫料1~2次,有利于氨气散发,使垫料保持干燥、疏松。在鸡舍垫料中混入硫磺(每10平方米混入2kg),使pH值(酸碱度)小于7.0,可减少氨气的产生。

2 建立严格的卫生消毒和饲养管理制度

饲养管理科学化。尽量不要从有疫原的种鸡场进雏鸡和种蛋。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

良好的消毒程序。消毒在于清除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通常用化学消毒剂对环境进行消毒,消毒应选择刺激小、无毒副作用、杀菌效力强的高效消毒剂,消毒时要确保有效浓度和全面、彻底。冬季消毒液温度应掌握在20~25℃之间效果较佳。双链季铵盐或含氯制剂在蛋和肉中无残留,可用于饮水消毒。实施饮水消毒时,其药物浓度必须准确。定期对所用过的料盘、料桶、水桶、饮水器等饲养器具和鸡舍环境进行严格的喷洒消毒。实现粪便和病死鸡的及时和无害化处理。

控制支原体的发生。鸡支原体是家禽呼吸系统感染的主要病原。支原体感染,一方面纤毛和上皮细胞破坏,呼吸道黏膜的屏障作用削弱,病原微生物更易侵入机体;另一方面免疫系统将受到显著损害,增加感染鸡对各种细菌性和病毒性感染的敏感性。所以,控制支原体感染,可以增强机体呼吸道和免疫系统对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

3 认真做好疫苗的预防接种和药物预防工作

药物预防的基础主要针对大肠杆菌和支原体进行。细菌对抗菌药物敏感,可选该类药物进行治疗。有霉菌的可用制霉菌素治疗,雏鸡每只每天3~5mg、成鸡15~20mg,混于饲料中,连用3~5天。克霉唑对该病也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每100只雏鸡每天1g,混饲投药,连用3~5天。也可用0.03%~0.05%的硫酸铜溶液饮水,连用2~3天。

4 家禽呼吸道疾病的治疗

4.1 呼吸道疾病治疗的目标

有效控制急性发作症状并维持最轻的症状,甚至无任何症状。尽可能使肺、气囊功能维持在接近正常水平。避免药物的不良反应。防止因呼吸道阻塞导致窒息死亡,减低病死率。

4.2 治疗

呼吸道疾病可以控制,要做到减少发作乃至不发作,药物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免疫疗法:由于60%以上的呼吸道疾病发病与特异性变应原有关,目前对家禽来讲,特异性治疗条件并不成熟。注射卡介苗、转移因子、疫苗等生物制品抑制变应原反应的过程,具有一定的辅助疗效。

支持性治疗:加强通风治疗,重度呼吸道疾病发病时,加强通风,给鸡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基本可以缓解。

药物治疗:包括控制发作和缓解发作两大类药物。

缓解呼吸道疾病发作的药物为:茶碱、抗胆碱能药物。此类药物的主要作用为舒张支气管,故也称支气管气管扩张药。控制呼吸道疾病发作的药物为:糖皮质激素、白三烯调节剂、色甘酸钠、抗组胺药物等。此类药物主要治疗呼吸道疾病的呼吸道炎症,亦称抗炎药。可另外投服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抗生素等控制可能的支原体等感染。

儿童最常见的口腔疾病和预防方法 篇5

◎团结湖第一幼儿园福怡苑分园 添加日期:2012-12-24 10:48:17 来源:本站

儿童最常见的口腔疾病和预防方法

——病从口入:不吃糖为啥牙齿也会烂?

我国最近一次的全国口腔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显示:5岁组儿童乳牙的患龋率高达90%左右。

龋齿,俗称烂牙,蛀牙,是儿童最常见的口腔疾病。很多家长觉得很费解:儿童患龋率怎么会这么高?自己挺重视孩子口腔卫生的,为什么孩子还是难逃一“劫”?

提问:少吃糖就能预防龋齿吗? NO!

龋齿的发生与食物尤其是糖关系密切,这点没错。问题是,很多家长只想到了限制孩子吃糖、巧克力、甜食,却忘记了防范儿童食物中其他种类丰富的“糖”。

我们知道,儿童饮食多为软质食物,如奶粉、蛋糕、饼干以及某些膨化类食品。它们共同的特点是黏稠性强、含糖量高,容易滞留在牙齿表面发酵产酸,成为龋病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家长得留意防止各类糖分在孩子口中的滞留。

对人工喂养的婴儿,家长应当在每次喂完奶后,给孩子喂点清水,以清洁一下口腔。因为孩子小,不能刷牙,家长可以用纱布或棉签对孩子刚长出的牙进行清洁保护。

千万不能让孩子养成含着奶瓶睡觉的坏习惯。婴幼儿含着奶嘴时,奶嘴贴附于其上颌乳前牙(俗称门牙),而奶瓶内多为牛奶、砂糖、果汁等易产酸、发酵的食物,门牙将很快被龋坏,且很快发展成大面积龋或残根。临床上经常碰到的门牙基本全烂光了的孩子,大多是这类“奶瓶宝宝”。

当孩子可以进食米饭时,家长应注意不能让孩子养成把饭含在口中、边吃饭边玩的习惯。因为米饭中同样含有糖分,长时间滞留在口腔中也会产酸发酵,产生蛀牙。

提问:限制孩子吃糖是防止龋齿的必要措施吗? NO!

临床出诊时,经常会有家长要求我以医生的身份,告诉孩子不能吃糖。想来这些家长平时的“限糖令”,遭到了孩子的种种抵抗。我说:哪个孩子不喜欢吃糖? 爱吃糖是孩子的天性,家长没有必要去强行扼杀。关键是要让孩子少吃,而且吃起糖来要讲点“技巧”。

少吃油腻的甜食,少吃饼干,这些食物易滞留于牙面,增加糖分侵蚀的机会。

研究发现,餐间食糖比就餐时食糖更易引起蛀牙。因此两餐之间少吃甜的零食。

吃完糖或甜食后,要记得漱口、刷牙。

教孩子多吃蔬菜和水果。因为蔬菜、水果中的纤维成分能帮助清洁牙面、减少蛀牙,同时又能增强孩子的咀嚼功能,有利于孩子颌骨的发育。

提问:孩子每天刷牙,牙齿就不会蛀了吗?

NO!

很多生蛀牙的孩子都每天刷牙,但他们刷牙的质量有问题。是不是每天早晚两次刷牙?有些家长只督促孩子晨起刷牙,晚上临睡前的“功课”却由于种种原因省略了。其实,保持长时间睡眠状态下的口腔清洁,对防龋病来说更重要。

孩子是否做到每个牙、每个牙面都认认真真地刷到了?家长要教会孩子正确的刷牙方法,监督孩子刷牙的时间(约3分钟),不能由着孩子随便刷两下就完事。

较小的儿童缺乏自制力,家长要参与孩子的刷牙活动,必要时帮他完成刷牙,保证质量。

提问:烂了乳牙的孩子不肯治的话,是否可以等他自然换掉呢? NO!

家长一定要说服这些孩子去医院看牙,不能等待观望。

那种“乳牙反正要替换的,因此不治也不要紧”的想法是错误、过时的,一定要彻底纠正过来。

乳牙烂了,可不光会影响孩子的容貌,更重要的是龋齿产生的疼痛、肿痛,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也会影响恒牙的替换。同时,乳牙患龋,咀嚼功能必然降低,会影响儿童的营养摄入,儿童颌面部和全身的生长发育都将受到影响。

现在的牙科治疗较以前有很大的改观,在儿童蛀牙的治疗过程中,我们基本能保证孩子没有疼痛的感觉(当然不能保证所有的医院、所有的牙医都能做到这一点)。尤其是在专业的口腔医院、拥有儿童口腔医师资格和懂得幼儿心理的牙医那里,孩子的治牙过程会很顺利。

如果蛀牙早期不积极治疗,而等到孩子牙齿基本全烂光了才来治,这时大多要进行较复杂的根管治疗(俗称抽牙神经治疗),更有的因无法保留而只能拔除,孩子的痛苦必然会增加。希望家长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和口腔卫生习惯,每3~6个月带孩子到专科医院去检查,进行必要的预防和及早的龋病治疗。

伤牙坏习惯

在生活中一些小习惯不加以纠正,就可能酿成大错,给宝宝带来痛苦。妈妈们要及时纠正宝宝的不良习惯。

吮指

儿科专家和心理学家认为,安全和温暖是婴儿所要求的。因此在婴儿刚出生时,当脑与其他感觉器官的通道尚未发育成熟日寸,婴儿常吸吮手指。所以认为在婴儿的一定发育阶段,吮指是完全正常的,一般在2岁末会自动消失,1岁半以前可不必破除吮指习惯。

3岁前有吮指习惯的儿童,其错合大多限制在牙弓的前段,而且是暂时的,只要不再继续吮指,畸形会自动消失。

吮指习惯超过3岁半,牙颌畸形的恒久性将明显增加。如果习惯延长到混合牙列时期(6~12岁),则可能发生永久性畸形。因此必须及时干预矫治。

矫正方法:

1、父母应培养儿童积极参与正当游戏,转移儿童注意力。

2、要给予儿童较多的爱护及关怀,减少其不安与孤独感。

3、对于那些发生时间不久、持续时间不长的不良习惯,对儿童进行耐心地说服教育,再加上父母的引导和提醒,既可很快奏效。

4、运用提醒方法,如用布带包扎吸吮的手指,或在吸吮的手指上戴手套等。

5、长期而又比较顽固的习惯,愿意接受治疗者,可以用口腔内佩戴矫治器的办法协助破除。破除不良习惯的矫治器最好不使患儿遭受痛苦,不干扰咬合,也不可戴过久,以免影响正常生长发育。但注意此种矫治器只有“提醒”的作用,其本身并不能破除不良习惯。

舔舌

舌习惯包括玩舌,用舌舔未萌出牙的间隙或正萌出的牙及龋齿牙等。

舌习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或由于舌系带短等原因限制了舌的活动范围在口腔前牙区;或因腭扁桃体长大,为了加大呼吸通道而舌体前伸等都是舌习惯形成的原因。

矫正方法:

1、舌习惯会引起不同程度的牙颌畸形,需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2、必要时可以戴固定或活动的矫治器进行矫治。

3、如果是仅仅因为好玩舔牙,就要经常提醒宝宝不要舔牙齿,并做些游戏分散宝宝注意力。

咬东西

咬下唇或咬笔、咬被角的孩子比较多见。一般发生在学龄期儿童。

此种习惯可造成上牙前突,上下嘴唇闭不上,也就是俗话所说的开唇露齿。

矫正方法:

1、大些的孩子可学习吹箫、笛等乐器,在加强了唇肌的张力后,此种习惯较易破除。

2、当宝宝咬其他物品时妈妈要及时制止。

3、对学龄前儿童可以在下唇上涂不良味觉的食物,必要时可戴矫治器破除。

偏侧咀嚼

宝宝在乳牙发展的后期容易出现偏侧咀嚼习惯,由于乳牙脱落,他们一侧牙齿正常的咀嚼功能受到影响,所以只能用另外一边吃饭。如果时间长了父母不予以矫正会造成面部左右发育的不对称。而不常咀嚼的一侧因为缺少食物的冲刷更容易堆积牙垢,出现龋齿和其他牙周疾病。

矫正方法:

1、看宝宝不爱咀嚼食物的一侧是否有问题,比如有溃疡,有牙洞要及时治疗。

2、提醒宝宝两边的牙齿都要用。

食物太软

硬食可以健脑、固齿、保护视力。妈妈们要根据孩子牙齿的发育情况,适时地给一点具有一定硬度的食品,增强其咀嚼功能,有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牙科专家们认为,牙齿也会“用进废退”。儿童期正是恒牙孕育形成的重要阶段,经常给孩子咀嚼的机会可以促进颌骨发育。如果总是吃太软太精的食物,从来不需用力咀嚼,则恒牙质量受到影响。专家认为:“咀嚼能力强的孩子都很聪明。”因为咀嚼可使面部肌肉活动增强,进而加快头部血液循环,增加大脑血流量,使脑细获得更充分的氧气和养分。

矫正方法:

1、妈妈可以给宝宝多吃水果,如梨、苹果、桃等,既营养又能锻炼宝宝的咀嚼功能。

2、干果类如核桃、杏仁可当做零食,主要是锻炼孩子要吃硬一点的东西。

3、对于大宝宝,各种水果要宝宝咬着吃,而不要每次都削成小块或榨成汁给宝宝。

常喝碳酸饮料

碳酸饮料会导致牙齿表面产生菌斑,进而严重的会引起龋损,破坏牙组织。

在我们的口腔中,存在着300多种细菌,这些细菌中,有的是有益的,也有对我们不利的。正常情况下这些细菌会在一种平衡的环境下相安无事。但软饮料中的碳酸、柠檬酸等成分,会改变口腔的环境,进而导致病变的发生一,我们称之为“脱矿作用”。在这个过程中,牙釉质表面最开始会出现白色斑,进而演变为褐色斑,然后就是严重的病变,即龋损。

矫正方法:

1、宝宝要是喝水,就递给白开水,而非饮料。

2、妈妈尽量不买碳酸饮料回家,家中没有。

3、偶尔因为过节、过生日要喝时,给宝宝控制量,一天不要超过2杯。

出牙期与换牙期需特殊护理

宝宝的出牙期与换牙期,是牙齿的多事之秋。在这两个时期,妈妈们可要学会细细观察,看看小牙牙是否正常生长,安然无恙。

出牙期 牙齿萌出的年龄有个体差异,一般在一年左右都属于正常生理范围。正常宝宝出生后6个月左右乳中切牙萌出,以后按乳侧切牙、第一乳磨牙、乳尖牙、第二乳磨牙的顺序萌出。2岁半时,全部乳牙都萌出,此时口腔内应有2。颗乳牙。下颌牙比上颌同名牙萌出时间早,当家长发现有异常情况时,应及时看医生。

乳牙早萌

有的新生儿生后不久就有牙齿萌出,医学上称为“乳牙早萌”。据统计,在一千个正常的新生儿中,有一个会有“乳牙早萌”。早萌的乳牙多为下门牙,这种牙可能是正常的乳牙,由于牙胚离开龈黏膜过近而早长出,也可能是正常牙数以外的牙齿。这种牙因为发育不全,牙根没有发育好,或根本没有牙根,常是极易松动的,有脱落被吸入气管的危险。

应对方法:

不论过早长出牙齿是否为正常牙齿,只要有松动或自行脱落的可能性,就应及早请医生拔除。以免脱落后误吸入气管引起窒息。如无松动但影响吸吮动作,妨碍吃奶,或咬伤口腔黏膜而形成溃疡时,也应拔除,若无任何妨碍,可予以保留。如果新生儿嘴里有多颗乳牙过早萌出,则有可能与内分泌或遗传等有关,应请医生检查。

乳牙晚萌

如果小孩超过1周岁以上不长第一颗乳牙时,就应考虑到有无全身疾病的影响。

如佝偻病、呆小病、极度营养缺乏等。个别孩子患有先天性无牙畸形。

应对方法:

牙齿晚萌应去医院照×线片查明原因,积极治疗全身性疾病。萌牙血肿

有的宝宝萌牙时期,接近萌出牙齿的局部牙龈出现大小不等的肿包,表面蓝紫色,肿胀范围大小不等,但局限在即将萌出牙的切缘或耠面处。肿胀是由于在牙萌出过程中,牙齿穿破牙囊在龈下聚积血液所致,外表似一小血肿,称萌牙血肿。

应对方法:

一般无自觉症状,不需特殊治疗,可以自行吸收。

奶瓶龋

宝宝刚长出不久的小牙齿,为何会变成黑色龋坏呢?专业的名词叫奶瓶龋,是由于喂养不当引起。婴幼儿在吸吮奶液的过程中,奶瓶的奶嘴正好顶在上颌牙,使所有的上门牙都浸泡在奶液里,在不知不觉中遭到腐蚀,牙表面结构不成熟,非常容易受酸的作用而导致脱矿,形成龋齿,这就是奶瓶龋。有的乳牙由于患奶瓶龋甚至刚长出来就烂掉。

应对方法:

牙齿患龋病后不能自愈。由于乳牙的钙化程度低,因此患龋后病情进展迅速,破坏面积广,并且治疗效果差,因此对于奶瓶龋来说预防是最重要的。父母要注意不可让宝宝含着奶嘴睡觉;每次吃过食物后,要让宝宝喝白开水清洁口腔;早晚为宝宝清洁牙齿。

特别提示:

1、出牙期吃磨牙食物

出牙期宝宝爱咬妈妈乳头、奶嘴及自己的手指。这是由于牙齿萌出时,刺激牙龈充血、水肿,宝宝总有牙床发痒等不适感所致。为了缓解宝宝的不适,可给婴儿用清洁纱布按摩牙龈,给宝宝吃磨牙饼干,或是用牙咬胶等。

2、及时擦干口水

宝宝出牙时口水量多。由于婴儿口腔深度不够,神经系统发育和吞咽反射差,控制唾液在口腔内流量的功能差,所以常常流口水。这种情况应及时擦干,保持下唇皮肤干燥、清洁。随年龄增大和牙齿萌出,流口水将逐渐消失。

3、呼吸方式影响牙齿

正常的鼻呼吸功能,保证颌面部的正常发育。慢性鼻炎、鼻窦炎、鼻甲肥大、鼻中隔充血,增殖腺肥大及鼻肿瘤等,使鼻腔部分或全部阻塞,影响正常的鼻呼吸,迫使婴儿用嘴呼吸,也可引起颌面部的发育畸形,表现为上颌弓狭窄,前牙拥挤或前突,下颌前突,前牙开颌。如果您发现宝宝无论是平时还是睡觉时,始终都用嘴呼吸,一定带他到医院查一查是否存在上面所提到的一些问题。

换牙期

宝宝长到五六岁大,就开始换牙,医学上称其为“乳牙替换”。

乳牙替换分两个过程:一是“乳牙脱落”,即乳牙慢慢松动直到脱落。第二个过程是“恒牙萌出”,那就是随着乳牙一颗颗地脱落,恒牙便跟着一颗颗地萌出,全口乳牙替换的过程大约历时6年,也就是孩子长到12岁左右时整个换牙过程才宣告结束。

乳牙早失

与乳牙滞留相反,乳牙还未到脱落时期却提前脱落称为乳牙早失。其主要原因是龋病,其次为外伤等。乳牙过早脱落,会造成缺隙被邻牙侵占而减小,甚至消失。继而造成继替恒牙萌出位臵不够,而新长出的牙就出现拥挤错位,有时恒牙可能完全埋伏而不能萌出。

应对方法:

保持缺隙。有人认为反正乳牙迟早要替换,有龋病治不治都行,掉了也没关系。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乳牙不仅有咀嚼,辅助发音功能,它的存在还能促进颌骨发育,维持继替恒牙萌出的位臵,并引导继替恒牙按正确的轨道萌出。乳牙患龋后应及时治疗,尽量保留,不可轻易拔除。当发生乳牙早失后,应及时去医院就诊,拍摄X光片。如见恒牙根形成不足1/3者,应立即使用间隙保持器来保持缺隙。

乳牙滞留

每颗乳牙的萌出和脱落是有一定时期的,乳牙接近脱落期时,牙根会逐渐吸收变短,乳牙也就逐渐松动直至脱落。如果逾期不脱落者称为乳牙滞留。其主要原因为牙根吸收不完全或完全不吸收,有时则是牙根与牙槽骨之间发生了粘连。而滞留乳牙的继替恒牙,可能由于萌出被阳错位萌出。

应对方法:

及时拔除。家长需要关注曾做过治疗的乳牙,特别是杀过神经的乳牙。这些牙齿往往由于牙根尖感染,造成根尖吸收较慢或过快吸收。如果对侧同名牙已经萌出,或在未脱落乳牙的颊侧或舌侧发现已部分萌出的恒牙,形成所谓“双排牙”,应及时将滞留乳牙拔除,以免继替恒牙错位萌出。

恒牙迟萌

多由于乳牙早失,儿童习惯用牙龈咀嚼,使牙龈角化增强变得坚韧肥厚,恒牙萌出困难。还有的原因为阻生的多生牙或乳牙残根等使恒牙的萌出道受阻,恒牙胚受外伤而畸形,导致其萌出道异常。全身性因素如内分泌紊乱中的甲状腺机能减退、垂体机能不足或软骨病等也都可以导致恒牙迟萌。

应对方法:

拔除阻生牙或手术引导。在迟萌牙的牙根尚未发育完成前,应及早拔除阻生的多生牙或残根,矫治牙列拥挤为迟萌牙开拓间隙等。如果萌出时间延迟过久,牙根已经发育完成,或牙齿位臵异常怀疑阻生者,可以做手术去除未萌牙上覆盖的骨组织,暴露牙冠,然后用牵引装臵引导迟萌牙萌出。

特别提示:

1、换牙期的儿童应吃耐嚼食物咀嚼肌肉如不充分使用,对颌、面的功能性刺激不够,就会使颌、面的发育不足。因此,换牙期的儿童吃的食物,除高蛋白、高维生素外,还应强调富有纤维性、粗糙和耐嚼的食品为宜(如全麦饼干、芹菜、玉米饼等)。食用一定硬度的食品,可以使儿童的牙弓、颌骨、面骨得到正常发育,颌骨宽大而牙弓整齐,患龋率和患牙周病率均较低。2、6岁做窝沟封闭窝沟封闭是清洁宝宝牙齿后,在牙齿表面涂一层保护层,就像给牙齿穿了一件衣服,避免牙齿被食物残渣侵蚀。宝宝没有痛苦。小孩子是最应该做窝沟封闭的,因为孩子年龄小,刷牙不如成人仔细;其次,孩子一般喜欢吃甜食、软食、黏食,这些食物易粘在牙齿上;第三,幼儿刚萌出的牙齿还不够结实坚硬,因此,牙齿更容易龋坏。牙齿龋坏后是不能自行修复的。

6~8岁是孩子最适合做窝沟封闭的年龄。因为此时孩子的恒牙萌出不久,也懂得配合医生,刚萌出的牙与咬合面不完全吻合,窝沟封闭后也不会带来不适感。

3、换牙期仔细刷牙新萌出的恒牙牙根往往还未发育完全,此时应注意饮食勿过硬,同时应尽量避免外伤磕碰。恒牙萌出过程中,牙龈因包裹恒牙而容易发炎,应特别注意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

想要宝宝牙齿好,除了少吃甜食、注意清洁外,还可以通过吃一些食物来保护牙齿。

消除牙内细菌——橘子、猕猴桃、草莓、哈密瓜、木瓜含有丰富的维c,可以消灭细菌,促进牙龈所需胶原蛋白的生成,使牙龈更健康。

清洁牙齿。

去除残留物——生胡萝卜、芹菜、花椰菜、豌豆口感清脆的蔬菜可作为咀嚼食物,清洁牙齿和牙龈,同时将牙缝里的残余食物轻松除掉。咀嚼速度要慢,让每颗牙齿都参与进来。

多漱口预防秋冬呼吸疾病 篇6

秋冬时节是各种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节,大气污染严重的雾霾天气,更加重了对人们健康的侵蚀。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应该格外注意呼吸系统保健。除了常规防护方法如佩戴口罩、减少户外出行之外,人们常常会忽略掉一个十分简单而有效的办法——漱口。

秋冬时期气候干燥,各种病原体游离在空气中,遇到雾霾天,更是雪上加霜。口腔是污染空气进入人体呼吸道的重要通道,每天坚持用清水漱口,可以清除口腔中一部分雾霾颗粒,保护呼吸道。

秋冬季节人体的抵抗力有所下降,细菌、病毒常乘虚入侵,咽喉自然首当其冲,而漱口是对咽喉最好的保护。

美国一些研究机构发现,牙龈疾病可能会增加罹患各种呼吸道疾病的风险,包括肺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甚至慢性阻塞性肺病。漱口可以有效减少牙龈问题,通过冲刷口腔内食物残渣及细菌,减轻对牙龈的侵蚀。

漱口时,应将水含在嘴里,然后咬紧牙齿,利用唇颊部肌肉,使水通过牙缝,这样才能起到漱口的作用。每天除早晚刷牙外,应每隔2小时漱口一次,饭前饭后也要漱口,以每天6~8次为宜。建议以温开水漱口,也可用淡盐水和茶水。秋冬季是口腔溃疡的多发季节,用淡盐水或茶水漱口既能保持口腔湿润,也有利于口腔溃疡的痊愈。尤其是茶水,其碱性能中和口腔中食物残渣的酸性,茶叶中的儿茶素还有抑制流感病毒的作用。

猪呼吸道疾病及预防措施 篇7

1呼吸道疾病的病因

猪呼吸道综合征的发生病因较为复杂, 既有病毒性病原, 也有细菌性病原, 经常是并发感染, 当前猪场中PRBC相关主要疾病有: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伪狂犬病、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猪流感、猪喘气病、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猪链球菌病、猪肺疫、猪附红细胞体病、副猪嗜血杆菌病等。

1.1病毒包括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病毒、猪圆环病毒、猪流感病毒、包含体鼻炎病毒、猪巨大细胞病毒等。

1.2细菌包括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巴氏杆菌、猪链球菌、克雷伯氏杆菌等。

1.3霉形体包括猪肺炎霉形体等。

1.4寄生虫包括附红细胞体、弓形体、蛔虫等。

1.5低温、高湿, 空气不流通等。

1.6异物有致敏性花粉等。

2呼吸道疾病的共同症状

2.1发病特点

2.1.1该病多散发, 有时呈地方流行, 寒冷季节多发。

2.1.2病原复杂性, 常常是由多种病原引发, 与环境中多因子密切相关。一旦发病后就难以完全治愈, 且易复发。

2.1.3感染的普遍性, 几乎所有的猪场都感染了与PRDC有关的病原体, 而且很难在猪群中清除这些病原体。

2.1.4引发病原微生物多为常在病源, 故在疾病发生时, 多找不到传染源。

2.2发病症状

2.2.1发热。病原菌产生毒素热源, 刺激丘脑下部体温调节中枢, 使体温升高。特别是链球菌病、猪肺疫、副嗜血杆菌病、胸膜肺炎、猪流感, 体温升高到42℃以上, 而慢性萎缩性鼻炎、单纯的喘气病和蛔虫病通常为低烧。

2.2.2发绀。肺是呼吸系统传染性疾病的病原攻击的主要靶组织, 通常会引起肺炎, 导致呼吸困难,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功能降低, 引起组织缺氧, 末梢循环衰竭, 耳尖、腹部皮下发紫、发黑、坏死等变化, 内毒素休克会加重上述症状。

2.2.3呼吸困难、咳嗽。这是支气管炎和肺炎的固有症状。

2.2.4食欲降低, 生长发育受阻。消瘦、苍白、黄疸、被毛粗乱。

2.2.5母猪繁殖功能障碍。由于病源在体内大量繁殖, 产生毒素破坏了正常组织细胞, 使非组织特异性激素前列腺素大量释放进入血液, 作用于卵巢黄体使之萎缩, 导致流产、产死胎等。

3预防措施

3.1正确诊断病因

在呼吸道综合征众多而复杂的情况下, 正确的诊断是预防和控制此类疾病的首要任务, 查明病因是对病施治的前提。必须根据疫病流行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和实验室病原检测结果, 进行综合分析做出病因判断。这样才能找出疫病发生规律、疫病的种类、分清主次, 提出针对性强的防控措施。常见的问题是实验室病原检测与现场疫情调查脱节, 单纯根据病原检测结果常会误断病因。

3.2全方位推进生物安全体系

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动物是传染性疾病形成的三个要素。生物安全就是一种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包括全部良好饲养方式和管理在内的预防疾病发生的良好的生产体系。生物安全体系是严格的隔离、消毒和防疫, 预防病原微生物进入猪群, 抑制或降低和消除猪场污染的病原微生物所形成的危害。建立起防制猪呼吸道综合征病原入侵的多层屏障, 使猪只生长处于最佳状态。因此, 做好养猪生产全过程的饲养管理, 全方位推进生物安全措施, 预防猪呼吸道综合征和其他疾病的发生。

3.3降低或避免猪群的应激因素发生

要保证猪只健康生长, 猪群整体有好的健康水平, 猪群必须有良好的生长环境。保持猪舍的干燥、清洁、卫生;猪舍、用具及环境定期消毒;做好猪舍的通风、换气、降低氨气的浓度, 以保证和改善猪舍的空气质量;按照不同日龄猪只的要求, 减少猪群的饲养密度, 供给营养全价、均衡的饲料, 以保证猪只生长发育的需要, 使猪只有较强的抗病能力;注意冬季保暖、夏季降温。实行养猪生产各个阶段的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 从而减少或避免猪群问母猪与子代问的呼吸道疾病感染机会。

3.4做好预防免疫接种

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 根据呼吸道综合征的流行种类和流行特征, 猪只的日龄、母源抗体水平而定, 并根据监测的结果随时调整免疫程序。对猪场现行的免疫程序进行分析, 按照疾病的危害程度排列出本猪场可能发生的传染病, 然后确定疫苗种类、剂型及免疫剂量、次数和时间等, 对猪场危害不严重或不必要的或现有疫苗防疫效果不好的疫病可以考虑不免疫或少免疫。

3.5建立科学、合理的药物预防、治疗方案

针对目前呼吸道综合症发生的种类和流行特点, 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预防用药方案是十分必要的。选用一定的抗菌素和剂量的组合, 在母猪产仔前后、哺乳仔猪、仔培猪、育肥猪4个阶段, 以及转群时使用, 以预防猪群外源性和内源性细菌继发感染。

3.6做好猪呼吸道疾病的预防和净化

呼吸道传染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2 年3 月‐2015 年3 月我院收治的经临床诊断确诊为呼吸道传染疾病患者428 例, 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所有患者均符合呼吸道传染病的相关标准[2], 428 例患者中, 男209 例, 女219 例;年龄5~81 岁, 平均 (54.5±10.4) 岁, 临床症状表现为:发热407 例, 占95.09%, 咳嗽381 例, 占89.02%;呼吸急促102 例, 占23.83%;呕吐、腹泻82 例, 占19.16%;重症或低氧血症患者21 例, 占4.91%。

1.2 防治措施

1.2.1 加强管理制度感染管理部门定期组织医务人员进行呼吸道传染疾病相关知识的学习和培训, 培养感染科人才, 提高本院医务人员的防感染意识, 根据医院的具体情况制订相应的管理制度, 并做到彻底落实。

1.2.2 对患者的管理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采取具有针对性的管理控制措施, 多指导患者进行身体锻炼, 提高自身机体免疫力, 保证患者充足、高质量睡眠, 定期对橱柜、地板消毒。对患者使用过的仪器、医疗器械设备和相应物品进行严格消毒, 避免交叉感染, 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1.2.3 加强防治宣传工作可建立呼吸道传染疾病防治宣传小组, 采用标语、广播、宣传海报、讲座、墙报等形式对呼吸道传染疾病措施进行宣传, 让人们对防治措施进行仔细地了解, 宣传对象主要针对本院住院患者及其家属, 此外, 还可以与中小学校进行合作, 面向易发病的儿童及青少年进行防治宣传讲座[3,4], 真正将呼吸道传染疾病防治宣传工作落实到实处。

1.2.4 避免医院感染认真分析医务人员工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每个危险情况, 并学会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分级防护。时刻注意加强护目镜、手套、防护面罩、医用口罩及防护服等防护工具的使用, 认真按照五步洗手法正确洗手,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5,6]。单独为呼吸道传播疾病患者设立具有良好隔离效果的医疗区域, 保证空气流通, 明确划分传染疾病专用通道, 医护人员及家属进出病房要穿隔离衣。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 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 X2检验, 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呼吸道传染疾病临床特点

428 例呼吸道传染病患者中, 不同性别患病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但不同年龄段、不同疾病类型及不同季节患病情况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 见表1。

2.2 呼吸道传染疾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

统计428例患者对呼吸道传染疾病的临床表现、传播途径等相关的知识掌握情况, 仅有19.63% 的患者可以正确地掌握呼吸道传染疾病预防措施, 患者中对呼吸道传染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 虽有部分患者知晓疾病前期具有传染性, 但仅有28.27% 了解传播形式和途径, 具体见表2。

3 讨论

流行性感冒、肺结核、水痘、麻疹、风疹及流行性腮腺炎等均为临床常见呼吸道传染病[7,8], 本文针对呼吸道传染疾病临床特点进行分析, 结果显示, 流行性感冒、肺结核为呼吸道传染疾病的主要发病方式, 且以冬春季节为高发期, 通过对呼吸道传染病的人群统计, 呼吸道传染病多发于18 岁以下青少年及60 岁以上老年等免疫力低下人群, 针对以上调查结果可知在冬春季节等传染病爆发阶段, 要提前做好积极有效的防治措施, 控制传染来源, 严格隔离感染患者, 重视呼吸道传播疾病的管理和预防, 降低感染发生。此外, 通过分析笔者发现, 428 例研究对象中仅少数患者可正确了解掌握呼吸道传染疾病预防措施、传播形式和途径等呼吸道传染疾病相关知识, 因此, 加强对防治呼吸道传染疾病的宣传, 各个学校及辖区对防治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使人们认识到有效的预防对控制呼吸道传染疾病的传播的重要性[9,10]。

摘要:目的 通过分析呼吸道传染病的临床特点, 探讨呼吸道传染疾病的预防及控制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5年3月该院收治的呼吸道传染疾病患者428例, 统计分析其人群分布、疾病类型及发病季节等特点, 并针对其特点提出具有针对性的综合防治方法, 加强呼吸道传染疾病控制。结果 不同年龄段、不同疾病类型及不同季节患病情况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仅少数患者可正确了解掌握呼吸道传染疾病预防措施、传播形式和途径等呼吸道传染疾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结论 呼吸道传染病多发于18岁以下青少年及60岁以上老年等免疫力低下人群, 冬春季节为高发期, 针对这些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特点做好相应的预防、治疗工作, 从而减少呼吸道传染疾病的传播。

关键词:呼吸道,传染疾病,预防,控制

参考文献

[1]刘楠媚, 莫运政, 刘利群, 等.大气二氧化硫与居民每日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相关性的时间序列分析[J].环境与健康杂志, 2013, 30 (5) :385-389.

[2]刘坤, 曹彬, 丁枭伟, 等.综合性医院中呼吸道传染病医院感染的防控[J].中国医院管理, 2010, 30 (2) :23-25.

[3]嵇赟喆, 王晓杰, 李晓静, 等.呼吸道传染性疾病负压隔离病房带菌飞沫和CO2分布特性的模拟比较研究[J].护理学杂志, 2011, 26 (21) :1-5.

[4]李正兰, 李东, 罗鹏.基层医院呼吸道传播疾病的管理及预防控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1 (9) :1854-1855

[5]金伟斌, 卢建华, 吴建国.基于健康管理的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社区防控策略[J].医学与社会, 2011, 24 (2) :49-51.

[6]晁明霞, 毛爱军, 刘琦, 等.细菌溶解产物佐治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观察[J].南昌大学学报 (医学版) , 2011, 51 (4) :74-75.

[7]苏丁绪, 周崇安, 李明波.浅析基层医院呼吸道传染病医院感染的防控[J].中国保健营养, 2012, 22 (12) :5510-5511.

[8]张霞.整体管理模式在基层医院呼吸道传播疾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 2014, 21 (35) :148-149.

[9]陈学军, 刘静浓, 李彩霞.泛福舒 (细菌溶解产物) 预防儿童入园后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 2012, 14 (20) :84.

预防儿童呼吸道疾病 篇9

1 症状表现

保育阶段常见的呼吸道疾病症状是喷嚏、咳嗽和喘气,多见以腹式呼吸,逐渐消瘦,毛长色暗,皮肤苍白,采食量下降,喜卧,不愿走动。一旦明显瘦弱,往往治疗无效,多以死亡转归。在较为寒冷的季节,为了舍内保温而通风不良,空气质量差,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相对较高;在春季夏初较为温暖的季节,空气较为清新,但呼吸道疾病仍在发生,以散发最为常见,且较难以控制。就国内情况来看,呼吸道疾病多以支原体感染为主,混合感染巴氏杆菌、波氏杆菌、链球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和大肠杆菌等。有些猪场还有伪狂犬病毒、猪瘟病毒、蓝耳病病毒感染的可能,甚至环状病毒(PCV)的感染。剖检病变,多为肺炎、胸膜肺炎、心包炎,甚至腹膜炎的病理变化。肺尖叶、心叶肉变,膈叶背侧对称性出血或腹侧缘实变。严重者整个肺实变,比重增加,尖叶、心叶或膈叶纤维素渗出,或整个肺与胸膜纤维素性粘连,肺间质水肿,花斑状,有弹性;心包积液或心包与心脏粘连;腹腔内有脓汁或肝脏四周表面有脓膜。该病的发病率各猪场有所不同。冬季高发者40%以上,低发者约在15%左右;温暖季节约在10%-20%,但死亡率较高。一旦有较高的发病率,则整个保育阶段猪的生产状态会明显下降,生长速度变慢,饲料报酬降低,出栏时间延迟,药费提高。因此,要控制此病,必须早期投药,早期预防。

2 早期预防措施

(1)母猪在分娩前、后一段时间,通过饲喂药物,一是降低呼吸道内支原体含量,减少仔猪在产房内早期感染支原体的机会;二是清理产道内细菌,如链球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防止分娩过程中的早期感染。常用药物方案为:

80%支原净125g+强力霉素100g,或80%支原净125g+12%克痢平2000g+碳酸氢钠(小苏打)1000g,或80%支原净125g+磺胺异恶唑500g+TMP 100g+碳酸氢钠(小苏打)1000g,拌入1吨料中,于产前1周和产后1周连续饲喂。

(2)自仔猪14日龄开始,敏感药物饮水或饲喂,控制支原体、链球菌和巴氏杆菌等的感染。

常用方案如下:

80%支原净190g+阿莫西林(纯粉)150g+10%硫酸粘杆菌素1000g拌入1吨料,连续饲喂至换料。或100%支原净100g+阿莫西林100g,加入1吨水,每隔1周持续饮水1周,脉冲式用药直至换料(约在仔猪35-40日龄)。

保育阶段持续用药,控制呼吸道混合感染,减少出现瘦弱仔猪。

常用如下方案:

鸡慢性呼吸道疾病的诊疗与预防 篇10

1 发生本病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

1.1

鸡支原体可经过蛋进行垂直传播, 污染鸡胚, 感染雏鸡, 引起雏鸡发病。

1.2

带菌的康复鸡也是本病发生的原因之一, 侵入鸡体的病原体可长时间的存在于呼吸道内而不发病, 当与一些传染病如: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法氏囊病等混合感染时, 使鸡体质变弱, 引起支原体大量繁殖从而引发本病, 同时病原体也可通过污染的空气、饲料、饮水等水平传播。

2 临床症状

本病潜伏期一般为10~21天, 主要感染1~2月龄的幼雏鸡, 被感染的幼鸡, 初期流大量鼻液, 流出的鼻液与饲料一起堵塞鼻孔, 使鸡呼吸困难, 之后, 甩头、打喷嚏, 随病情的延长, 病鸡出现咳嗽、呼吸极度困难、气喘、气管啰音等症状, 其声音尤其在晚间听得清晰, 到后期, 鼻腔和眶下窦中蓄积大量分泌物, 导致眼球突出似肿瘤状, 并且眼睑肿胀, 流出泡沫样分泌物, 严重的使眼球萎缩, 造成鸡眼一侧或两侧失明, 病鸡死亡率一般为5%~10%, 混合感染其他病时死亡率达30%以上。

3 病理变化

剖检病变主要见于气管、气囊、眶下窦及肺等部位。在鼻腔、喉头、气管等部位多见大量灰白色或红褐色黏液或干酪样渗出物, 病理变化最为明显的是气囊的部位, 气囊初呈轻度水肿, 表面呈念珠状增生性结节。随病情的加重, 胸部气囊呈纤维素性炎症, 气囊增厚, 囊腔内积有黏液呈灰黄色、炒鸡蛋样干酪样物质。尤其是后期感染了大肠杆菌时, 可见典型的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及气囊炎等症状。

根据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可作出初步诊断。如要确诊须进行病原体的分离、鉴定或血清学检查, 同时在诊断上要同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炎、传染性鼻炎、VA缺乏症及新城疫相区别。

4 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应遵循早发现、早隔离、早用药的原则。用药上最好全群投药, 全群治疗, 同时根据病情及用药情况选择一些广谱抗菌药或药敏性强的药物进行治疗, 用量上一定要足量、连续投药防治复发。

5 预防

5.1

一般性预防, 即鸡场要加强卫生消毒措施, 鸡舍要定期消毒, 做好其他传染病的防疫工作, 做好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进鸡苗时要确保正规渠道进苗, 不从支原体感染的鸡场进鸡, 鸡舍要注意保暖和通风, 加强对环境卫生的控制, 定期驱虫, 减少寒冷、惊吓等诱因。

5.2

对雏鸡要搞好药物预防, 由于本病可垂直传播, 因此, 刚出壳的雏鸡就可能感染, 所以需要提前应用药物进行预防, 除此之外, 平时也要定期给鸡群投放敏感性药物以防该病暴发。

5.3 疫苗预防:疫苗有弱毒苗和灭活苗两种。

弱毒苗常用于饮水免疫, 用法一般在小鸡12周龄左右免疫一次即可, 使用弱毒苗时前后5天禁用抗生素。

在实际生产中, 常用灭活苗进行预防, 方法是, 蛋鸡一般在10日龄和开产前接种一次败血支原体油乳剂灭活苗, 一方面能有效的减少因该病感染而导致产蛋下降所造成的损失, 一方面能有效阻止该病临床症状的出现和气囊炎的发生。肉鸡在1~3日龄进行药物预防, 在10日龄左右, 颈部皮下注射支原体灭活苗一次即能有效的保护肉鸡在饲养周期内免受该病的侵害, 可减少发病率。

6 讨论

该病感染普遍, 发病率高, 目前, 该病在我国大部分鸡场都有存在, 严重的威胁养鸡业, 给多数鸡场造成经济损失, 且该病可经蛋垂直传播, 一旦有鸡场感染本病原很难从根本上消灭该病, 另外, 本病易复发, 常产生耐药性, 也给该病的防治带来很多困难, 所以防治该病任重道远, 势在必行。

哲理性小故事

有一家牙膏厂, 产品优良, 包装精美, 受到顾客的喜爱, 营业额连续10年递增, 每年的增长率在10%~20%。可到了第11年, 业绩停滞下来, 以后两年也如此。公司经理召开高级会议, 商讨对策。会议中, 公司总裁许诺说:谁能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让公司的业绩增长, 重奖10万元。有位年轻经理站起来, 递给总裁一张纸条, 总裁看完后, 马上签了一张10万元的支票给了这位经理。那张纸条上写着:将现在牙膏开口扩大1毫米。消费者每天早晨挤出同样长度的牙膏, 开口扩大了l毫米, 每个消费者就多用1毫米宽的牙膏, 每天的消费量将多出多少呢!公司立即更改包装。第14年, 公司的营业额增加了32%。

分泌型IgA与儿童呼吸道疾病 篇11

1 SIg A的形成

在支气管分泌液中能检查出各种免疫球蛋白, 从浓度和功能上看SIg A是呼吸道局部抗感染的最重要免疫球蛋白。分泌性免疫球蛋白A是在人体外分泌液中存在的一种Ig A类抗体, 其来源、分布、结构和功能与血清单体Ig A不同, 从而形成了SIg A与血清Ig A两种独立体系。上呼吸道分泌液中主要是SIg A, 下呼吸道分泌液中Ig A相对含量介入上呼吸道和血清含量之间。SIg A以多聚体形式存在, 比单体具有更大的抗原结合力。由于分泌片的存在, 增加了SIg A的稳定性, 不被蛋白酶、胃酸、消化酶等降解。SIg A进入分泌液中与上皮细胞紧密结合在一起, 分泌到粘膜表面, Ig A活化补体, 不与Fc R结合, 因此不引起炎症反应, 而是直接阻止相应病原粘附于上皮, 达到局部抗感染作用。

2 小儿呼吸系统特点

婴儿期缺少鼻毛, 对调节吸入空气的温度与湿度能力差, 粘膜柔嫩, 受冷及干燥空气刺激易发生感染, 感染时粘膜充血肿胀可使鼻腔更加狭窄, 甚至引起呼吸困难。小儿鼻、咽和喉腔粘膜具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网, 能使吸入的冷空气加温至与体温相同, 并使之湿化后进入气管、支气管。小儿的气管和支气管腔相对狭窄且毛细支气管发育较气管、支气管、肺泡发育慢, 管腔更为狭窄。软骨柔软、弹力纤维组织发育不良, 粘膜血管丰富, 粘液腺分泌不足, 使纤毛运动差, 不能有限地排除炎性分泌物, 上呼吸道炎症易于下延, 使呼吸道产生狭窄阻塞等症状。且局部免疫功能低下, SIg A分泌少。

3 SIg A的作用

SIg A是粘膜表面重要的抗病毒和抗毒素免疫因素, 是机体抗感染的一道重要屏障, 能抑制细胞生长、凝聚抗原、中和毒素、中和病毒, 对保护呼吸道粘膜, 防止病菌和其他抗原物质侵入起重要作用。其主要作用有: (1) 阻止细菌在粘膜表面的粘附。SIg A能使细菌发生凝聚, 丧失活动能力而不能黏附在粘膜表面, 游离于分泌液中易于被清除;Ig A与细菌等微生物抗原结合成复合物刺激粘膜中的杯形细胞, 分泌大量粘液起"冲洗"作用; (2) 溶解细菌。不管是血清型Ig A还是SIg A都无直接杀菌作用, 但能通过激活补体旁路引起细菌溶解; (3) 中和病毒和毒素。SIg A不需要补体参与既能中和呼吸道病毒, 如流感病毒和鼻病毒等。SIg A覆盖在病毒表面, 使其不能附着在易感细胞上; (4) SIg A能增加乳铁蛋白的抑菌效果; (5) SIg A只有免疫排除功能, 即SIg A可与饮食中大量的可溶性抗原以及肠道正常菌群病原微生物所释放的热物质相结合, 阻止他们进入到血液。因此, Ig A缺乏的患者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 而且一旦感染后病变部位不易修复愈合, 即表现为反复的呼吸道感染。

SIg A不能通过胎盘, 新生儿很少有产生SIg A的浆细胞。因此婴幼儿易患呼吸道感染, 母乳特别是初乳中含有丰富的SIg A, 母亲可以通过哺乳将SIg A传递给幼儿, 经乳汁进入新生儿的SIg A促成了新生儿的免疫系统的完善[1]。SIg A的局部免疫作用主要局限在抗原刺激部位, 因此局部抗原刺激引起的SIg A的抗原能力比全身感染或注射的抗原感染能力强。经过国内外多项实验证实, 局部滴入治疗后增加唾液和支气管肺泡浴洗液中的SIg A, 可明显降低上述细胞的感染率和感染程度[2]。

4 展望

近年来随着对SIg A研究的深入, 发现诱导粘膜免疫反应能有效地预防粘膜表面的感染, 并触发全身免疫反应, 已证实细菌的提取物 (包括死的菌体、细胞壁糖蛋白和抗原提取物) 是目前最强的外源性免疫调节剂[3], 并已在临床应用多年。从初乳中提取、通过转基因激素和体外制备SIg A以及提高初乳中SIg A的浓度受到广泛的关注, 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张绍兰, 杨致邦.初乳SIg A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 (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 , 2004, 31 (3) :184~188.

Biotechnol, 2003, 4 (1) :51~67.

[3]Bollinger RR, Everett ML.Human secretary immunoglobulin A may contribute to biofilm formation in the gut[J].Immunology, 2003, 109 (4) :580~587.

参考文献

[1]张绍兰, 杨致邦.初乳SIgA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 (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 , 2004, 31 (3) :184~188.

[2]Corthesy B.Recombinant secretary immunoglobulin A in passive immunotherapy:linking immunology and biotechnology[J].Curr PharmBiotechnol, 2003, 4 (1) :51~67.

上一篇:液晶电视的LED时代下一篇:园林养护机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