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预防控制事业(精选7篇)
疾病预防控制事业 篇1
随着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 本文对太原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 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对新形势下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发展方向提出了新的思考。
1 历史回顾及展望
建国初期, 我国在预防为主的思想指导下, 利用当时有限的卫生资源在全国各地建立了行政区域隶属的卫生防疫站, 并在随后的几十年间, 为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做了大量的工作, 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进入21 世纪, 为了适应社会疾病谱和医学模式的转变, 太原市的疾病预防机构改革与全国同步, 原防疫站撤销, 与相应公共卫生、专业保健机构组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CDC) , 承担各种疾病监测与控制的社会功能。经过几代防疫人的艰苦努力, 太原市的传染病发病率大幅下降, 并在“非典”以及“人禽流感”、“甲流”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中, 发挥了积极作用。到2013 年太原市的平均期望寿命达到78.5 岁, 我市在疾病预防控制方面取得的成绩得到全社会的认可。
随着社会的发展, 新的问题出现了, 在对传染病暴发仍需保持警觉的同时, 慢性病无疑已成为威胁人群健康的最主要的因素。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快, 2010 年底我国60 岁以上人口1 765 万人, 到2050年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4 亿[1], 而太原市同样存在这一人口现象而带来的慢病预防控制压力。疾病预防机构今后的工作将面临新的挑战。但挑战的同时机遇并存。政府及全社会的重视, 科学技术持续快速地发展, 资源投入增长, 更多的各类人才的进入, 以及人们对于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命质量的需求不断地增长, 都为疾病预防控制事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 基本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2.1疾病预防控制能力仍需加强太原市作为省会城市, 常驻人口430万人, 目前太原市已建立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9个, 其中市级1个, 县级10个, 企业防病机构8个。目前太原市编制 (不含企业防病机构) 总数529人, 实际在编459人, 缺编70人, 达到编制要求的疾控中心4个。目前, 太原市尚未进行深入完善的卫生人事制度改革, 因此导致人才梯队建设出现断层, 高学历、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缺乏, 但由于制度方面的原因, 难以引进人才或者留不住人才, 致使人才层次、结构不合理, 人才储备的不足不能适应疾控机构长远发展的需要, 导致公共卫生事业的长期性、持久性、有针对性发展受到限制。在实验室建设方面, 国家A类检测项目的达标率, 太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仅达到71.68%, 县级疾控中心达达标率均未超过50.00%, 仅太原市疾控中心、迎泽区疾控中心、杏花岭疾控中心、万柏林疾控中心通过了省级计量认证。由此可见, 从太原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现状看, 突出的问题是人员短缺和实验室能力薄弱。
2.2预防治疗配合不力太原市长期以来存在疾控机构、医疗机构各自为政, 预防与治疗两张皮的状况, 不仅信息资源难以整合, 而且极易造成疫情暴发流行。因为传染病散发首先是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最先接触, 由于其预防意识淡薄, 发现疫情后不能及时上报疾控机构, 由于传染病信息缺乏, 使疾控机构失去了对传染病的核实与控制的先机, 从而错失在传染病发病初期的最强传染期控制其传播的最有效时机, 往往造成传染病疫情控制滞后, 导致不必要的损失。在慢性病防治方面, 预防和治疗工作有效配合尤显不足, 例如社区慢性病转诊方面。
2.3 对慢性病防治工作的认识有待提高慢性病的社会危害及带来的高额经济负担还没有得到社会的普遍认识, 慢性病防治工作仍需加大经费投入, 慢性病防控队伍力量薄弱, 亟待加强。慢性病防治健康教育的广度和深度不足, 实际取得的效果较差。
3 对策与建议
目前我国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与整个国家的经济建设, 整个事业的发展同步, 进入了新常态。习近平总书记2014 年5 月在考察河南首次提及新常态时说:“中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 我们要增强信心, 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 适应新常态, 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太原市的疾病预防控制事业的发展思路也应及时调整到这一思路上, 根据太原市整体事业的发展, 理顺社会发展与疾病预防控制事业发展间的相互关系, 使人民群众在新的发展时期, 获得更为实在的疾病预防控制服务, 使人民群众的疾病预防能力有切实的提高, 从而使全体人民的健康水平有一个整体提升。
3.1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政府相关部门应充分了解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要性, 重视其发展提高疾病预防控制事业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事关民生的工程, 不能因为疫情暴发而进行突击式的财政资金投入。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 努力扭转政府职能部门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具体职能认识不足, 疾病预防控制事业发展资金投入不足, 相关政策的扶持力度不足的不利局面, 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得到适宜的制度性的投入, 这也是政府公共职能的客观要求。
3.2将慢性病防治工作列入政府年度重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慢性病已是造成人类死亡和残疾的最主要问题, 并带来严重的社会和经济负担。据世卫组织报告, 2005年全球总死亡人数为5 800万, 其中近3 500万死于慢性病。中低收入国家由心脏病、脑卒中、肿瘤、慢性呼吸道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造成的死亡占全世界的80%, 且呈快速上升和年轻化的趋势。在我国, 几乎80%的死亡可归因于慢性病[2]。慢性病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为此各级政府应切实担负起这一责任, 而不是简单地在各种防治机构挂个名。
3.3 积极实施人事制度改革, 推动人才队伍建设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专业性极强, 对人才专业性、技术性要求很高, 否则即使资金充足, 设备精良, 也不能物尽其用, 反而造成资源浪费。建议在吸收人才方面借鉴公务员选拔方式, 按准入条件和岗位标准择优和竞聘上岗, 在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前提下, 试行按绩适当提高或优化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专业技术人员的待遇, 通过技术补贴和福利制度等措施, 适度提高高学历、高素质、高技能的“三高”人才的收入水平, 从而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以提高和优化疾控机构人才队伍的素质, 为疾控事业的发展做好人才储备。
3.4 建立工作例会制度, 加强部门协调, 充分发挥企业卫生防病机构的作用企业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是我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市驻地企业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共8 个, 在我市的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同时存在着协调困难、指挥不灵、缺乏资源共享和规范管理机制等诸多问题。建议在卫生行政部门的统一管理下, 建立工作例会制度, 加强部门协调, 充分发挥企业卫生防病机构的作用。
3.5 注重学科建设, 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推进重点学科建设, 促进科技进步, 促进高层次人才的培养, 发挥学科带头人的聪明才智和引领作用, 从而实现疾病预防机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实际提升[3]。
参考文献
[1]黄振鑫, 张瑛.国内外健康管理研究进展[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12, 28 (3) :254-256.
[2]张璐, 孔灵芝.预防慢性病:一项至关重要的投资--世界卫生组织报告[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06, 14 (1) :1-4.
[3]王瑞.综合性医院重点学科建设的思考[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15, 30 (1) :170-171.
疾病预防控制事业 篇2
近几年来, 方城疾控人在该县县委、县政府及卫生局党委的坚强领导下, 在以该中心主任金玉玲为领导的团队带领下, 在全体干部职工的奋力拼搏下, 积极组织全县群众同疾病做斗争, 大力开展以“除害灭病”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 一步一个脚印地为全县的疾病预防控制事业付出了心血和汗水。正是凭着战胜疾病的坚强意志和崇高信念, 正是凭着事业至上的艰苦奋斗和顽强拼搏精神, 才使该县疾控工作始终保持在全省先进位次。
该中心始终坚持“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 先后消灭了天花、鼠疫、炭疽、回归热、黑热病、麻风病和丝虫病等8种恶性传染疾病, 于2000年实现了基本消除碘缺乏病的阶段性目标, 持续保持无“脊灰”状态, 白喉、麻疹、流脑、乙脑、布病等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大幅度下降, 艾滋病、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病得到了有效遏制, 为全县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2003年春季, 面对“非典”疫情, 方城县疾控中心成立了疫情组、流调组、消毒组、宣传组、检疫组、诊断组、后勤保障及信息报告组等, 实行24小时总值班制度。按照“澄清事实、科学防治、消除顾虑、稳定人心”的原则, 采取印发宣传单、宣传画、小册子, 与电视台联办专题栏目等方式广泛开展宣传活动, 同时对学校、公共场所、餐饮单位、医院、交通等重点行业、重要部位进行重点安排和培训。与此同时, “防非”办公室灯光彻夜通明, 专业技术人员夜以继日地工作, 疫情曲线图、返乡人员趋势图, 各种信息源源不断地传递着……通过及时、快速、准确的疫情分析, 疾控中心向县“防非”指挥部及时提出了一系列科学建议, 均得到指挥部的采纳并付诸实施。同时该县还成立了检疫队, 对主要入县路口进行检疫, 有效阻止“非典”向该县传播。通过全体职工超负荷、超能力、超资源、超常规的工作, 成功地阻断了“非典”病例的输入, 实现了发病率、感染率均为零的目标。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服务人群的扩大和服务项目的增多, 传统的工作机制和走村串户背包的接种方式已不能满足群众对“防保”服务的需求。为此, 1998年该县率先在全市实行以乡为单位的门诊化集中接种。2001年又提出了创建省级示范门诊的目标,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 目前, 该县已有9个乡镇预防接种门诊达到“省级示范门诊”标准, 有6个达到“规范门诊”标准, 其他全部达到“合格门诊”标准。2008年7月1日, 该县按要求实施了扩大国家免疫规划, 认真做好冷链扩容及技术培训工作, 落实预防接种工作规范, 保证了每一名儿童及时接种免疫规划疫苗, 维护了儿童身心健康, 疫苗所针对的疾病发生率降至历史最低水平。
疾病预防控制事业 篇3
(一) 缺乏针对性强的财务管理制度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承担了当地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重点疫情监测、重大疾病预防控制、计划免疫等项工作, 与事业单位、医疗单位的业务均不相同, 由于受到人员编制、卫生防疫站变更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范围增大的影响, 财务人员对单位业务的变化缺少培训, 客观上对业务缺乏深入的了解, 虽然制定了医疗机构会计制度, 但疾病预防又有与医疗机构有不一致的地方, 对这个行业未制定单独的适应疾病预防控制的财务管理制度。
(二) 缺乏足够内控意识
因为疾病预防控制是个特殊的卫生医疗机构, 承担着疾病预防、公共场所监测等多项公共卫生活动, 建立适合自身内控体系难度非常大, 实施起来进展缓慢。分析原因, 一方面单位缺乏对疾病预防控制内部控制知识的基本了解, 没出问题就以为制度是完整的;一方面单位对内控存在误解, 往往注重内容或形式, 忽视控制过程中书面记录和重要性, 认为只要实施了控制活动就可以了, 而不太关注控制过程中是否留有证据。
(三) 缺乏资产管理和控制制度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日常物资管理主要是以疫苗、试剂为主, 财务部门通常起到“核算”、“付款”作用, 会计人员只是将其登记到账簿上, 对后期是否发生坏账、损坏等了解很少, 对业务来龙去脉, 对单位重要事项的决策、实施过程和结果均不了解, 虽然大部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行财政统管和政府采购制度后, 购置得到有效控制, 但对这些物资的使用过程缺乏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 另外管账不管物、管物不管账的现象严重。如疫苗的保存是否符合条件, 是否造成疫苗的报废及过期, 使用的不同疫苗生产批号是否记录在案。如收到上级部门调拨的固定资产后, 是否及时入账, 是否根据固定资产的特性建立相关的使用制度, 是否定期盘点, 是否调拨手续齐全等。
(四) 费用支出缺乏控制
目前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工作经费来源一部分是靠上级财政补助, 一部分是靠国际合作项目, 还有部分靠单位开展预防接种疫苗、中小学学校卫生体检、公共场所监测等业务收入来解决。因为没有专项的资金管控制度以及使用标准, 单位对经费的支出 (如招待费、办公费、车辆费等) 均采用实报实销制, 只要单位领导签字同意, 会计人员就予以报销, 造成单位的日常管理工作经费支出在专项资金中开支, 被挤占、挪用现象也普遍, 资金管理存在较大的风险。
二、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内部控制建议
(一) 完善货币资金控制
建立货币资金业务岗位责任制, 尽管人员少, 但在货币资金使用方便必须做到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在资金的使用情况上, 笔者通过一些典型案例, 促进了资金审批及授权制度的建立, 基本上确定了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职责范围和工作要求、审批人的权限等;为保证资金的安全和高效, 建立现金盘点制度, 此举间接促进了资金使用业务的快速处理。
(二) 细化支出与采购控制
县级预防控制中心由于其业务的特殊性, 导致采购频繁, 既有大额的固定资产采购, 又有经常性的疫苗等药品采购, 所以亟需建立较为完整的采购体系。完善从头到尾的审批制度, 针对发生量较大的几项具体的业务, 根据业务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流程梳理, 确认每个环节权责, 完全体现不相容职务分离, 以及建立特殊情况下审批事项等。以疫苗采购为例, 专业人员在技术层面进行采购审核制度, 以确保试剂、疫苗的质量、数量是否单位业务需求相适应, 商务人员负责签定采购合同, 专业人员和库管、财务共同对采购项目的品种、规格、数量、质量等相关内容进行验收, 付款则由商务人员按照合同约定进行审批。并规定了每个环节出现特殊情况的处理原则, 经过试行取得较好效果。
(三) 重点固定资产控制
县级预防控制中心的重点固定资产都较为特殊, 专业设备大部分是靠上级调拨, 少数分专业设备进行自行采购, 如对收到上级补助的西部大开发实验室设备时由负责实验室业务主管、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对实验室设备的数量、规格、质量、技术要求进行验收, 验收完成后交由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进行账务处理, 资产管理部门不定期的检查实验室设备质量和管理现状并进行分析, 是否有人为操作错误造成设备损坏及资产闲置现象。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大多数设备都是实验室设备, 分布在实验室, 如低温冰箱是否更换了使用人员, 是否进行维护, 是否能够正常使用。因此在以下方面加强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 首先因为使用涉及到人民群众的健康问题, 在管理上配备懂业务的专职人员, 并希望掌握数量的计算机功能;其次在使用上按照采购控制体系进行管理, 尤其是采购、移交、报废等环节以跨部门小组的形式进行, 确定固定资产处置的范围、标准、程序和审批权限;再次在账务记录上, 管理人员制作固定资产明细表, 财务人员不定期盘点, 做账卡物相符, 对疾病监测实验室的固定资产结构、质量和管理现状进行分析, 确保实验室设备正常运转, 让报表数据为最真实的信息;还有。
(四) 强化全员内控意识
疾病预防控制事业 篇4
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加强内部控制的必要性和重要作用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是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组织,其主要的社会职能为重大疾病的预防、控制突发疾病以及为公共卫生提供必要的服务,由此可见,疾控中心对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内部控制和管理是是十分必要的。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加强内部控制和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主要可以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做好内部控制工作有利于对各种活动开展的成本进行合理有效的控制,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节约成本,在保证充分履行各项社会职能的前提下,减少对国有资产的消耗。另一方面,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各种资源进行有效的配置,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资产的闲置率,提高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对突发疾病的能力以及为公共卫生事业服务的能力,保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各项社会职能完全发挥。总之,做好内部控制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加强内部控制和管理势在必行。
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目前,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内部控制的现状并不乐观,在实际内部控制工作当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可以总结为如下方面:1.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领导人员还没有真正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不高,因而内部控制缺乏必要的环境,单位内部制定的一些规章制度流于表面,导致内部控制工作难以真正落实到位,当然也就无法取得预期的控制目标。2.很多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财务管理方面都比较薄弱,虽然有些单位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建立了新型的会计制度,但是由于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偏低,导致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财务管理工作质量难以提高。3.很多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资产管理方面缺乏完善的管理和控制规章制度,导致资产管理不够科学和规范,影响了内部控制水平的提高。4.很多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预算管理方面存在不足,不能有效的控制各种费用的支出,资产闲置的情况普遍存在,造成资金浪费。5.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内部控制方面的信息化和网络化建设程度比较低,内部控制的效率和质量难以获得大幅度的提升。
三、探究提高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内部控制水平的措施
(一)进一步提高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要做好内部控制工作就需要进一步提高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首先,国家和政府需要加强对内部控制的宣传力度,加强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领导人员在内部控制方面的教育,让领导人员认识到加强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并提高内部控制的认识,从而促进领导人员积极组织相关的人员进行内部控制,建立以领导人为组长的管理小组,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加强内部控制营造良好的内部环境。同时,还需要将内部控制水平作为考核领导人员绩效的主要指标,单位领导人对内部控制负有直接责任。其次,还需要加强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员工的教育,使员工主动参与到单位内部控制当中,形成全员参与内部控制的局面,提高内部控制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最后,需要建立内部审核制度,并注意提高审核部门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一旦发现单位存在资产管理不合理或违法乱纪的问题一定要追究到底,并对相关的责任人做出严厉的惩罚,并责令相关部门改善存在的问题。
(二)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首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该提高对财务管理的认识,摒除过去落后的财务管理观念,学习和借鉴先进的财务管理理念,利用科学的财务管理模式加强财务管理,提高财务管理质量。其次,根据新会计准则以及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会计制度,保证会计资料真实有效。最后,单位还需要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的教育和培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三)不断完善资产管理制度,加强对资产的管理和控制力度
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是做好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保障,因此需要根据国家的要求以及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完善可行的资产管理制度。首先,建立台账制度,有效解决“管物不管账、管账不管物”所造成的问题,保障单位内部各种收支都及时入账,并且需要对往来账目进行核查,避免出现呆账和坏账的情况。在整个过程中涉及到的人员和物资都需要记录清楚,相关的人员需要签字,避免在出现问题时无法确定责任人。其次,定期对单位的资产进行盘点,以清楚掌握单位的“家底”,并且还需要对单位的一些药品和药剂保存是否科学以及是否在保质期内等进行检查,以免造成资产浪费或流失的情况。最后,还需要加强对资产管理和控制的力度,对于单位一些比较贵重的设备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延长使用寿命。
(四)提高资金控制的水平,加强对物资支出和采购的控制
在内部控制当中,资金控制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对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来说,由于资金主要依靠财政拨款,相对医院这样的事业单位经济实力较弱,这就更加凸显了加强内部控制,节约成本的重要性。为了提高对资金的控制水平,需要建立完善的资金业务岗位责任制度,资金的使用需要严格按照审批制度执行,提高资金使用的科学性。同时还需要建立资金使用情况的盘点制度,防止发生违法乱纪的行为。最后,还需要加强对物资支出和采购的控制与管理,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购买清单,尽量减少资产闲置情况的发生,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五)提高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内部控制和管理的信息化程度
由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经济实力比较薄弱,因此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存在严重滞后的情况,对于内部控制和管理还没有完全实现信息化和网络化,内部控制工作的质量和效率都比较低,为了解决这种情况,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该提高对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力度,适当增加一些投入开发一套比较完善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避免和减少内部控制工作当中出现的人为差错,提高内部控制工作的质量。
四、结语
总而言之,对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来说,加强内部控制,提高内部控制的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分析了目前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内部控制的意识比较薄弱、财务管理不科学、缺乏完善的控制和管理制度等,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些解决对策,希望可以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
摘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是我国公共卫生事业重要的职能部门,在疾病防控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内部控制是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管理的重要内容,做好内部控制工作可以有效提高资产使用效率,保证单位内部财产的安全完整,从而保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好的开展工作。基于此,文章将针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内部控制的相关问题展开讨论,首先简单地阐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加强内部控制的必要性和重要作用,其次分析现阶段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一些提高内部控制和管理水平的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内部控制,问题,措施
参考文献
[1]周江莉.关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内部控制的探究[J].中国市场,2015(14).
[2]姚钦.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内部控制问题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3(06).
[3]夏会东.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3(08).
疾病预防控制事业 篇5
项目名称检测项目室内空气质量检测甲醛、苯医院洁净手术部环境检测洁净实验室环境检测生物安全实验室环境检测保健食品生产企业G M P车间环境检测沉降菌、尘埃粒子数 (洁净度) 、换气次数、静压差、温度、相对湿度、照度、噪声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检测冷却水和冷凝水中嗜肺军团菌、新风量、送风中可吸入颗粒物 (PM10) �送风中细菌总数、送风中真菌总数、送风中溶血性链球菌、风管内表面积尘量、风管内表面细菌总数、风管内表面真菌总数。繊鋼§酬地址:长春市景阳大路3145号#·T冷··、吉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 康危害因素监测能.力已经通过国家实验室认可�CNAL_) in资质认定�CMA) .‘;具有室内空气质#>测巧资质, .i具的检测报告带有CNAL..’及CMA标识广申心·的球备检测i作S环境与健康危害因素·?预防控制所承担, ““*·‘
疾病预防控制事业 篇6
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中不难发现,我国现阶段对该问题的解决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性直接影响到了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效果。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就是按照管理的模式以达到相关机构经营活动的效率以及效果,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财务报告具有可靠性的特征,能够充分地保证机构自身的财务使用效率。按照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针对性战略的制定,将这种内部控制的内容贯穿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财务管理的方方面面中。要提升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就应该首先从内部结构做起,提升机构自身的运行能力,从规范、长远的角度出发,树立整体性的观念,只有这样才能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水平起到提升作用。
1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作用
针对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作用来说,应该按照企业中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的作用进行对比分析,企业中财务管理的根本任务就是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所以,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中,财务管理和内控手段的作用也就是为了提升机构的整体效益而实施的。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设立中,也借鉴了相关企业对于财务管理的方法与策略。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财务管理就是按照现有的机构进行人员、材料以及资金的划分,这种划分的目的要求要保证最优的原则,应该在降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资金投入的前提下进行完善,这种管理办法的设定,能够有效促进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发展空间的提升,使资金在机构内部的运转切合实际。
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完善,对于整个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都是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按照各个科室正常的利润率以及日常的工作量进行逐步的延伸,将相关的数据进行实际比对,定期进行预算目标的完成情况的审核,对出现的问题,应该及时进行处理和分析。按照各个科室不同的需求状况,制定一套比较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然后再进行实际的操作和实施,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财务管理的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做出有效的保障。
2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在疾病预防机构中运用的现状及问题
针对疾病预防机构中财务管理内部控制运用的状况以及出现的问题,可以分成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2.1疾病预防机构体制不合理
在现有的疾病预防机构体制中进行分析,关于体制建立的问题,多数的疾病预防机构属于事业单位编制,这种机构的设置属于政府行为,在社会的竞争中不存在优胜劣汰的问题。然而,在这种机构的运行模式中,由于相关的资金都是由地方财政部门直接拨款,这种问题导致了疾病预防机构自身就忽视了成本管理的问题,在实际运行中,会出现浪费的情况。使用内部控制财务管理的要求就是为了将疾病预防机构的整体效率进行控制,对疾病预防机构中的成本进行针对性的规划,通过市场竞争的机制,对疾病预防机构内部的潜力进行充分地挖掘,在内部控制管理完善的前提下,保证疾病预防机构的最大化收益。
2.2对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不够重视
由于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体系尚未完善,在疾病预防机构体系正常的运行模式中,对于内部控制的认识存在着很大程度的不足。该问题的重点就是疾病预防机构体系自身财务管理没有起到职位实现意义,对于内部控制管理的认识程度更是少之又少。在疾病预防机构管理过程中,使用传统模式的会计处理方式;在疾病预防机构体系中,财务管理的实现方式根本没有起到针对性的作用;对于会计人员的运行状况更是不容乐观。会计人员的工作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局限,在疾病预防机构的运转中,会计人员只是单纯的进行费用的报销、记录以及相关凭证的登记等。这种传统会计模式的状况直接影响到了现在疾病预防机构体系的正常运转,导致相关的会计数据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不准确状况。
在疾病预防机构内部控制的过程中,由于相关的领导对于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不够重视,导致在日常的机构运行中,会忽视机构中财务管理。由于领导的不重视,导致财务内部管理状况不容乐观,使得财务管理内部控制问题出现了严重的空缺现象。
2.3疾病预防机构体系中的人员专业水平不够
对于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在疾病预防机构体系中人员专业水平不够的问题,据不完全统计,在疾病预防机构中,相关的专业人员数量比较少,并且在疾病预防机构竞争力小的状况下,疾病预防机构的工作人员就会出现散漫的心态,对专业知识的研究程度就会降低,再加上缺乏相关专业知识的更新,对现在的专业知识掌握情况比较缺乏。
3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应用方法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财务管理可以按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自身的质量管理要求进行制度性的改进,将物资采购成本、办公消耗费用、各种突发状况公共责任制度以及责任目标的处理制度进行相对的规程制定,在此基础上应用上述的规程进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管理体系的制定,这样的方案制定可以有效地约束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各个部门的经济状况。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日常疾病控制活动于经营决策的过程中,使用相关的成本控制与价值工程以及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按照疾病预防控制目标成本以及日常工作进程中出现的比较突出的问题进行完善,调整现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控制的相关环节,将差异性减到最小,以这种全新的面貌去保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各项责任目标以及整体经营预算的实现。对于管理内部控制在疾病机构运行方法的实施过程中,可以进行以下几方面的分析。
3.1营造疾病预防机构财务内部控制管理的良好环境
由于现实状况的发展,疾病预防机构的控制管理应该具有良好的环境优势展现,随着外部社会的发展进行相对应的变化,从外部结构调整得到启发,进行内部控制的完善,建立一种科学合理经济运行机制,在疾病预防机构的发展中,使得该机构可以有效的适应现在社会竞争状况的发展方向。
3.2建立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财务内控管理体系
我国在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财务管理方案进行了针对性的分析和讨论,相关的制度也在进一步地完善。为了适应现在卫生事业改革的发展方向,可以按照相关医院的管理制度进行针对性的对照实施,逐步建立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财务会计以及管理会计并行的会计管理模式,按照企业进行会计管理的方法进行针对性的规划,将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企业化的建设。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该对之前养尊处优的状态进行改革,参照现有的资源进行市场竞争能力的提升,建立起处于收支平衡状态的财务内控机制。随着信息化的逐步迈进,同时也要做到与时俱进,进行信息化模式的更新。疾病预防控制管理体系应该按照现有的科学技术状况进行较好的建设,要求将现在的科学技术充分地运用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体系中,广泛地发展到财务内控管理的模式中。
3.3建立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运行财务内控管理组织框架
在现有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运行中,应该构建比较完善的财务内控管理组织框架。在这种框架的建立过程中,应该将财务会计变成疾病预防控制财务管理模式的基础,将财务会计的职能进行有效的细化,并且使用比较规范的管理会计学原理以及方法进行传统会计财务管理的内涵升华。在此过程中,还应该建立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内部管理会计的组织结构,在我国现存的财务管理模式中,并没有将会计的内容进行充分的融合。所以,应该进行逐步引入、持续吸收、渐进提升的方式,将会计管理的模式有效地融合到现有的发展过程中。
3.4建立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责任会计制度
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会计制度的建立过程中,可以按照相关企业的责任会计管理方法进行比较性的制定。这种会计制度的制定,可以提升疾病预防机构自身的管理水平,将疾病预防机构的责任进行有效地细化,可以将整体部分进行充分的分割,将这些内容进行分类,也可以提升疾病预防机构财政管理的工作效率。按照疾病预防机构责任会计制度的建立为起点,将疾病预防机构的人员以及财力进行相互的连接,就可以将疾病预防内部控制进行合理的构建,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网络体系,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财政管理内部控制奠定坚实的基础。
4结语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经济状况的不断完善,针对疾病预防机构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问题来说,还有很多未完善的问题。面对这种问题就应该由相关的专业财政管理人员进行针对性的讨论,再结合现在疾病预防机构的实际状况进行有效的分析和合理的建议。在今后财政制度完善的过程中,该问题会得到针对性的解决,为疾病预防机构内部控制提供比较有利的基础保障。
摘要:财务管理是一项企业管理控制活动,其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财务管理中也有重要作用。重点分析管理会计使用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解决,可以提升整体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财务管理的内部状况。加强财务管理的措施与提升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是一致的。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进行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财务管理,内部控制
参考文献
[1]陈卫.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J].中国集体经济,2009(18):171-172.
[2]孙蓉.论财务管理体系的完善——以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09(18):190-191.
[3]董萍.基于内部控制下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财务管理问题[J].财会学习,2015(18):181+183.
[4]胡仁吉.内部控制视角下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财务管理[J].当代会计,2014(2):36-37.
[5]任志红,张志湘,杨勇,等.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财务管理的体会[J].医药产业资讯,2006(15):136-137.
[6]屈玉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如何加强对疫苗的财务核算和管理[J].现代医药卫生,2006(15):2415-2416.
[7]李亚林,王琳霞,桂习平,等.新形势下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财务管理有效性的提高办法[J].财经界(学术版),2015(18):274.
疾病预防控制事业 篇7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风险管理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近年来, 我国财政惠民支出实现了翻番, 巨大的惠民支出解决了部分民生问题, 对促进社会和谐、缓解社会矛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我国承担巨大民生支出的主要由各级事业单位来完成。事业单位在公益服务、社会职能的承担上涉及财政资金较多, 自身办公经费也较为复杂。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逐步推进, 加强自身财务建设成为各级事业单位面临的重要课题。财务建设的核心是内部控制建设, 加强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建设能够使事业单位充分发挥公益服务职能, 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的颁布开启了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新纪元, 对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改革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规范的颁布实施, 使一些原来蕴含在其他法律法规中的相关内部控制规定更加系统化, 避免了多法律条文下的内部控制存在实施混乱、监管空白的现象, 规范的颁布使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形成了完整的一套体系。
新规范注重内部环境的建设, 参照了美国COSO委员会制定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 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有机融合在了一起。主要表现在注重组织建设、文化建设、集体决策和民主集中、内部审计等。新规范还具有一个特点, 那就是注重风险管理, 内部控制以风险管理为导向。
大量实践表明, 承担部分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 尤其是基层事业单位, 由于监督管理不到位, 脱离市场环境、对内部控制认识不到位、不透彻, 内部控制体系并不是很完善, 导致财务风险较大, 为财务舞弊和造假提供了机会。
在事业单位建立基于风险控制的内部控制概念框架, 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一是有助于规避风险, 促进其持续健康发展。作为一种管理手段, 内部控制主要是通过建立和完善相应的管理程序或制度来有效识别和防范管理风险, 有效提升单位日常管理的效率和效益。二是有助于事业单位更好的履行社会管理和公益服务职能。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我国事业单位所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的因素正不断增加, 所处的管理运营环境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这些都使得事业单位随时都可能面临风险, 影响职能的发挥。三是有助于事业单位改革的深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拉开了序幕, 有的事业单位要改成企业性质的, 有的改成公益岗位性质, 有的改为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 无论怎样改, 内部控制的健全和完善为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防止改革过程中出现财务舞弊行为。
二、相关概念综述
内部控制是伴随着人类的管理活动产生的, 随着经济发展和管理水平的提高而提高。关于内部控制的概念, 国内外学者给出的概念并不相同,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 (试行) 》中对内部控制的定义为单位为实现控制目标, 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 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内部控制主要包括控制环境、控制活动、风险评估、信息与沟通以及监控等。本文认为内部控制的主体是构建与实施内部控制的组织和人员, 内部控制的客体是其控制对象, 它涵盖了所有的经济活动事项。内部控制的内容就是通过控制风险来实现价值, 将风险控制与财务目标相结合。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过程中, 应遵循合法性原则、全面性原则、重要性原则、有效性原则、适应性原则和制衡性原则。
风险控制指的是法人单位对于可能会遇到的各种不确定及风险因素及时进行有效的识别、分析和评估, 并对风险进行管理和监督的过程。
三、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部分事业单位缺少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 有的内部控制组织结构体系不明确, 相互之间不能够有效制衡。既不能够保证内部控制体系中不相容职务的分离, 也不能够保障组织机构的相互分离。没有设置单独的内部控制主管部门或者职能部门, 缺少专门组织协调单位内部控制, 无法保障内部审计、纪检、政府采购以及资产管理等各个部门的作用的发挥。
(二) 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不够
新规范发布已一年多, 实施已有六个月, 但是部分事业单位对内部控制缺乏认识, 认为内部控制在事业单位中并无多大作用, 只是一个形式, 对内部控制存在认识误区, 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许多事业单位尤其是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根本没有意识到内部控制在推动单位科学化管理中的重要意义。对于内部控制的领导、组织工作不到位, 甚至于出于个人目的有意阻碍内部控制的正常运行。这些都使得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实效性比较低, 单位领导对内部控制的忽视常常会导致财务风险的发生。
(三) 控制管理缺乏有效监督
部分事业单位在进行预算编制时常常缺少预见性, 编制的科学性和计划性不够, 这就使得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频繁调整, 难以切实保证预算编制的控制力和约束力。对于预算环节的控制相对薄弱, 没有进一步细化落实到具体的环节和项目, 在进行项目费用支出时也没能做到逐笔核实。预算的编制和支出环节上都有待于进一步的细化和规范, 内部控制在事业单位预算编制中的控制和约束力都需要强化和提升。内部控制制度实施了, 但是光有制度是不能起到约束作用的, 要有完善的监督机制, 让制度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由于缺乏监督, 内部控制缺乏执行力, 导致部分工作存在违规和违法问题, 依法服务水平效率较低。
(四) 会计基础较为薄弱
事业单位会计相对较为简单, 与企业会计相比复杂性较低, 但是对于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要求可以说与企业内部控制的要求相当, 这就出现了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与会计核算不相匹配的问题, 由于会计核算水平较低, 就不能及时发现财务风险, 核算过程中操作较为随意。
四、构建基于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概念框架
(一) 建立风险评估与预警机制
对单位涉及的财政资金可能遇到的风险进行系统、完整、客观的评价, 在进行单位层面的风险评估时, 尤其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即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组织情况, 各个部门之间是否具有联动协调机制;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建设情况, 包括部门权责是否对等, 涉及的资金分配、拨付以及相应的监管是否分离, 岗位责任制以及相应的内部监管机制是否健全完善;内部管理制度是否完善, 执行是否切实有效;财务信息的编报是否按照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的规定执行;内部控制的关键岗位在人员培训、轮岗、评价等方面是否完善。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素质高低直接决定着会计核算的真实性与否, 要进一步提高财务人员素质,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财务人员队伍。设立财务预警机制, 及时发现财务舞弊行为, 通过实时数据进行实时分析, 建立全面控制体系。
(二) 优化内部控制环境
事业单位要设置专门的内部控制机构, 可以与财务部门合署办公。专门组织协调单位内部控制, 确保内部审计、纪检、政府采购、审计以及资产管理等各个部门的作用的发挥。在进行内部控制时, 还需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 对相应的信息系统进行专门的归口管理, 将单位的经济活动以及决策过程全部纳入到信息系统中, 最大程度上减少人为因素影响, 确保单位财务信息安全。依据新规范, 建立和完善单位内部控制制度, 通过制度的设定加强财务管理, 通过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发现内部控制的漏洞, 及时修补完善。
(三) 加强预算管理控制
完善相关预算管理制度, 建立全面预算管理和预算执行定期报告制度, 制定具体的执行措施, 提高预算管理和控制的科学性。要将全面预算纳入事业单位年度考核中, 对于无正当原因不按照预算执行的单位在下一年度要更换主要负责人, 年度考核不能评为优秀。对于预算执行较好的科室或部门, 要在年度考核、评优奖励方面要重点考虑, 优先奖励。
(四) 提高会计核算水平
事业单位要结合自身实际, 不断提升会计核算水平和财务管理水平。建立会计核算职责分工制度, 实施不相容职务相分离, 建立授权审批制度, 克服一人说了算的问题, 重大事项、重要问题要集体协商审批。加强资产管理, 对于实物资产要明确使用部门和管理部门, 做到定期盘点。对于现金资产, 要按照财政部门的要求做好管理工作, 实施公务卡结算制度, 减少现金支出, 进一步完善财政集中支付制度。
五、小结
内部控制概念框架对于指导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事业单位应按照规范要求, 结合单位实际, 制定出适合本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 进一步加强风险管理和控制。
参考文献
[1]赵淼波.我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研究.天津财经大学, 2012-05-01.
[2]余云龙.某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问题的案例研究.南昌大学, 2013-05-01.
[3]唐宇.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研究.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 2012-05-21.
[4]刘光忠政府部门内部控制构建与实施研究.西南财经大学, 2011-10-01.
【疾病预防控制事业】推荐阅读:
疾病预防控制08-05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1-21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2-12
深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05-21
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12-15
肺结核疾病预防控制07-15
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会议简报08-14
江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文件10-23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总结12-16
年度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总结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