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塘卫生院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总结

2024-10-22

二塘卫生院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总结(共10篇)

二塘卫生院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总结 篇1

2011年二塘中心卫生院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总结

根据《国家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任务及考核标准》的要求,在县卫生局、县疾控中心及镇政府的支持下,我镇2011年实施国家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有了很大的进展,现将我镇2011年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全镇概况:二塘镇位于平乐县东北部,距县城13公里,全镇总面积226.16平方公里,辖18个村委、1个居委会、212个自然村,总人口有72861人,其中农业人口占66597人,城镇居民占6264人,全镇设有中心卫生院1家,现有专业技术人员87人,辖区内承担公共卫生项目工作的村卫生室53家。

一、加强领导,成立机构,制定方案。

根据卫生部、财政部、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意见》及《平乐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结合我镇实际成立了二塘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领导小组,制定了《二塘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定标定责到人,明确责任,各项目实施责任人制定了各自的工作方案及项目运行计划并能规范化运作。领导小组及成员名单如下:

长:张家广 副组长:蒙有权

成员

黄莹莹

张晶晶

李艳华

韦宾廷

陈正粒

徐江艳

刘锦姣

沈名荣

许宝林

李枝梅

盛乐乐

陶智超

古红梅

郭祖传

邓诗钰

莫盘弟

莫际轩

钟仕江

黄杰耀

韦绍泉

赵海燕

韦春香

黎修强

苏邦策

陶咏飞

夏建松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防疫保健科,办公室主任由蒙有权担任,负责日常工作的开展。

二、健全制度,严格培训,规范行为。

我院把桂林市卫生局统一印制的《2011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手册》发放到每个科室和乡村医生手中,并组织有关人员认真学习。为了规范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我院每季度组织一次全院职工及各卫生室的乡村医生,就《2011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的内容进行了专题培训,通过培训,使所有医务人员都基本掌握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的各项内容,为在我镇顺利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更好地为广大居民的健康提供服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三、十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情况。

1、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居民健康建档是基础,我们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精神病人等人群为重点,在自愿的基础上,通过乡村医生建立好档案的基本情况然后组织卫生

技术人员下乡入村体检等形式,为辖区常住人口建立统一、规范的居民健康档案,做到了健康档案内容详细、填写较规范。截止目前已经为39143人建立了居民健康档案,目前我镇的居民建档率是53.1%,规范化电子档案31.7%,基本完成了今年的建档任务,但规范化电子档案有待进一步完善。

2、健康教育工作

针对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和技能、慢性病防治及辖区重点健康问题等内容,我院项目责任人通过进村、上街宣传等形式,到9月止为辖区居民提开展健康教育宣传和公众健康知识咨询服务活动8次,服务人数达1445人次,开展专题健康知识讲座等健康教育活动10次,参加人次达653人。截止目前,卫生院设置影音播放点2个、健康教育专栏5块、版面更新10次。乡村医疗室设置健康教育专栏53块,发放各类宣传印刷品5.98万余份。通过各项目责任人的共同努力和不断的进行健康指导和干预,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一些群众的不良卫生习惯,真正做到疾病重在预防的目的。

3、预防接种工作

为适龄儿童免费接种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甲肝疫苗、流脑疫苗、乙脑疫苗、麻腮风疫苗等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并及时发现和报告预防接种中的各种异常反应。到10月31日止,顺利完成了10次冷链运转工作。其中卡介苗应种665人,实种 602人,接种率90.5%;新生儿HBV应种乙肝疫苗应种 1944人、实种 1809人,接种率93.1%,及时接种

率95%;脊灰糖丸应种 3201人、实种2703人,接种率84.4%;百白破三联疫苗应种3408人、实种3184人,接种率93.4%;麻疹疫苗应种895人,实种850人,接种率 95%,A群流脑疫苗应种1587人,实种 1357人,接种率85.5%;乙脑疫苗应种1937人,实种1848人,接种率95%;白破二联疫苗应种900人,实种900人,接种率100%;麻腮风疫苗应种1018人,实种968人,接种率95%;A+C群流脑应种2164人,实种1963人,接种率91%; 甲肝疫苗应种986人,实种892人,接种率90.5%。

4、传染病防治工作

及时发现、登记并报告辖区内传染病病例和疑似病例 ;同步开展结核病、艾滋病、麻风病等传染病的防控工作以及相关知识宣传和咨询服务;配合县CDC结防科对结核病人进行治疗管理,截止10月份,辖区内甲类传染病0例。乙类、丙类传染病共发现150例,及时报告150 例,报告率100%。结核病人转诊66 例,管理病人40 例。为传染病的防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5、儿童保健工作

到10月份止,我镇出生儿童882人,得到产后访视服务的儿童为849人,产后儿童访视率为96.3%;0-3岁儿童为3161人,纳入管理儿童为3002人,儿童健康管理率为95%;已完成规范管理儿童2984人,儿童规范管理率为94.4%。

6、孕产妇保健工作

孕产妇保健项目:根据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要求,我院医务人

员利用病人就诊、开健康教育处方、办立孕妇学校等形式大力开展孕产妇保健知识,使降消、叶酸发放工作得到了顺利的开展。住院分娩率达到了100%;本年度在本县分娩产妇为885人,接受产前体检妇女为867人,孕产妇产前系统管理率为98%;按要求完成产前检查孕妇数为857人,规范管理率为96.8%;产后28天内得到访视产妇为852人,产后健康管理率96.3%;其中高危产妇人96,高危孕产妇管理人96人,高危孕产妇管理率100%。

7、老年人健康管理

对辖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登记管理,进行健康危险因素调查和一般体格检查,提供疾病预防、自我保健及伤害预防、自救等健康指导是老年人健康管理的主要内容。在居民健康建档的一开始,我们就将老年人作为了重点人群来健康管理。截止目前,65岁以上老年人登记在册7286人,建立档案5980人,对建立档案老年人全部进行健康服务管理,管理服务率达82.1%。通过健康知识宣传65岁以上老年人都能自愿接受体格检查。

8、慢性病管理

慢性病管理,主要是对高血压、2型糖尿病等慢性病高危人群进行健康指导。对35岁以上人群实行门诊首诊测血压。对确诊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定期进行随访,并对他们进行体格检查及用药、饮食、运动、心理等健康指导。截止10月份,我院已按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要求将高血压、2型糖尿病人。通过各医疗机构就诊及医务人员对35岁以上11739位居民进行血压、血糖筛查。共发现患高血压人数846人,糖尿病人为145人,高血压得到规范管理506人,规范管理率达59.8%;糖尿病人得到规范管理87人,规范管理率为60%;

9、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对辖区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在专业机构指导下对在家居住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治疗随访和康复指导。截止目前,精神病筛查人数是119人,发现精神病患者20人,已纳入管理20人,健康管理率为4.29%,按重性精神病患者规范管理的是19人,规范管理率100%。

十、卫生监督协管工作

我院认真协助上级相关部门开展各类卫生监督工作。

十一、财务管理情况:我院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专项资金管理制度,每个项目开展均做到有计划,开支有凭证,有总结。本年度到10月份止,筹集到位资金为228万元,使用经费为113万元。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镇公共卫生工作从总体上已经步入了正常运转的轨道,但从目前情况来看,仍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

1.组织功能发挥不到位。三级公共卫生管理和服务网络虽然已经基本建成,但仍然没有充分发挥相应的功能作用,各项工作镇村联系不够,衔接不密切、配合不默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质量。

2.措施不够扎实。各责任人虽然积极地开展了公共卫生工作,但也发现个别同志认识不够,工作流于形式,没有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出有效的实施方案,对村卫生所的指导力度不够,部分责任人的管理指导人员业务水平不高,很难起到有效的指导和督导作用。

3.健康档案资料填写不规范.个别健康档案资料填写不够规范,健康档案内容空项,错误较多,存在较多逻辑错误。

4.工作态度有待加强。从检查中发现个别医生的业务知识不够全面,工作消极被动,责任心不强,缺乏主动上门意识。主要表现在:一是慢性病的筛查开展不到位,已经发现的慢性病人虽已建立了健康档案,但符合要求的合格档案的比率不高,内容不完整,记录不真实等情况依然较为普遍,对慢性病的随访和管理流于形式。二是老年人健康管理虽然和居民健康建档同步进行了,但是,登记不详细,管理不到位;三是健康教育讲座的次数不够,版面没有及时更换,健康教育内容和形式单一,资料整理不全。

5、公共卫生服务人员服务意识不够,服务技能单一,工作方法不灵活。

6、缺乏相关知识培训,乡村医生、护士原来大都从事医疗临床、护理,对慢性病等一些行为干预、健康行为指导等方面知识欠缺,急需加强培训指导。

下一步工作安排:

1、健全工作机制,强化工作职责。要切实加强对公共卫生工作的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强化工作职责,及时分析汇总上报项目实施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整改,确保项目工作全面有序健康发展。

2、加强业务指导,完善考核制度。根据工作要求各责任人要做好对辖区村卫生所医生的业务指导工作,提高档案资料的质量.镇防报站要对卫生所的全年工作进行绩效考核;,考核结果要与经费补助挂钩。

3、加强培训,经常开展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知识训练。

4、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健康意识。一是要结合实际,采取经常性和阶段性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活动,目的是做到无病早防,有病早治,减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现象,促使广大群众积极主动的参与。二是以健康教育为手段,真心服务百

姓为目的,特别是村卫生所工作人员通过健康教育和医生上门随访服务,向老百姓提供一些有用的医疗卫生知识,促进沟通,让老百姓明白国家为全镇居民健立健康档案、为孕产妇和3岁以下儿童免费体检、为农村孕产妇分娩进行补助等等。这些都是国家为居民免费提供的服务。通过全院职工的共同努力促使全镇居民都能知道自己能享受到那些国家免费提供的医疗服务,提高老百姓的健康意识,自觉的接受公共卫生服务。

二塘中心卫生院公共卫生科

2011年11月14日

二塘卫生院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总结 篇2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兰州市及其所属区 (县) 的9个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简称CDC) 。

1.2 内容与方法

制订统一的调查表, 对兰州市及其所属区 (县) 的9个CDC就2007年的职业卫生工作现状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 (1) 职业卫生机构的设置情况; (2) 职业卫生机构的人力资源情况, 包括工作人员数量、学历构成、职称构成及年龄构成情况; (3) 职业卫生工作的投资经费、设备及检测能力; (4) 取得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资质及开展职业卫生工作的情况。共发放调查表9份, 回收有效调查表9份, 有效回收率为100%。调查资料应用Excel进行汇总。

2 结果

2.1 职业卫生机构的设置情况

兰州市及其所属区 (县) 的9个CDC中只有兰州市CDC有专设的职业卫生科, 其余8个CDC将职业卫生机构合并到其他科室。

2.2 职业卫生机构的人力资源情况

2.2.1 基本情况

兰州市及其所属区 (县) 的9个CDC共有技术人员376人, 其中职业卫生技术人员27人, 占7.18%。

2.2.2 职称构成情况 (见表1)

2.2.3 学历构成情况 (见表2)

2.2.4 年龄构成情况 (见表3)

2.3 职业卫生工作的投资经费、设备及检测能力

兰州市及其所属区 (县) 的9个CDC用于职业卫生服务工作的经费共4万元, 其中兰州市CDC为2万元。9个CDC职业卫生机构共配置63台设备, 其中兰州市CDC有24台, 占38.10%, 可完成金属、苯及其同系物、甲醛等化学因素的检测, 高温、噪声、粉尘等物理因素的检测及α、β、Χ、γ射线等化学性因素的检测。其他8个CDC未开展任何检测工作。

2.4 取得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资质及开展职业卫生工作的情况

兰州市及其所属区 (县) 的9个CDC中仅兰州市CDC取得职业健康检查及职业病诊断的资质, 8个区 (县) CDC均未取得任何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资质。2007年兰州市CDC职业卫生人员共对520人进行职业健康体检, 诊断患职业病者10例。其余8个CDC未开展任何职业卫生工作。

3 讨论

3.1 存在的问题

3.1.1 对职业卫生工作重视不够

专业科室的设置与否可以体现对这个科室的重视程度。调查显示, 9个CDC中只有兰州市CDC有专设的职业卫生科, 其余8个CDC将职业卫生机构合并到其他科室。这说明各CDC对职业卫生工作都重视不够。3.1.2职业卫生人力资源相当不足, 出现人才断层的现象9个CDC共有技术人员376人, 其中共有职业卫生技术人员27人, 占7.18%, 尤为严重的是, 其中4个CDC根本没有职业卫生技术人员;职业卫生技术人员职称以初、中级为主, 占66.67%, 高级职称人员匮乏, 仅占14.81%;职业卫生技术人员学历普遍偏低, 以专科为主, 占40.74%, 无硕士及以上学历人员;年龄主要集中在30~50岁之间, 占59.26%, 30岁以下者占22.22%, 相对偏少。说明兰州市职业卫生人力资源相当不足, 这严重妨碍兰州市职业卫生工作的开展。

3.1.3 职业卫生工作经费极少, 设备和检测能力严重不足

9个CDC用于职业卫生服务工作的经费共4万元, 其中兰州市CDC为2万元, 说明兰州市及其所属区 (县) CDC, 尤其是区 (县) CDC职业卫生工作投入经费极少。9个CDC职业卫生机构共配置63台设备, 与其他地区相比, 明显偏少[1], 其中除兰州市CDC可完成部分化学、物理及放射性因素如金属及α、β、Χ、γ射线的检测工作外, 未开展其他检测工作, 检测能力严重低下, 难以满足兰州市职业卫生工作的需要。

3.1.4 职业卫生工作覆盖面窄

9个CDC中仅兰州市CDC取得职业健康检查及职业病诊断的资质, 2007年兰州市CDC职业卫生人员共对520人进行职业健康体检, 诊断患职业病者10例。区 (县) CDC未取得任何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资质, 未开展任何职业卫生工作。兰州市职业卫生工作覆盖面窄。

3.2 对策

针对兰州市及其所属区 (县) CDC对职业卫生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职业卫生人力资源相当不足并出现人才断层的现象, 职业卫生工作经费极少、设备和检测能力严重不足, 职业卫生工作覆盖面窄的现况, 本研究提出以下建议: (1) 提高政府部门对职业卫生工作的认识, 加大兰州市及其所属区 (县) CDC职业卫生工作的经费投入。 (2) 加强各CDC尤其是区 (县) CDC对职业卫生工作的重视程度, 加强职业卫生能力建设, 努力争取取得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资质, 进而提高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水平, 保障职业卫生工作的正常开展。 (3) 加强职业卫生技术人员队伍建设, 提高高级职称人员及年轻技术人员的比例, 引进高学历人才, 改善目前兰州市及其所属区 (县) CDC职业卫生人员人才断层的现象, 提高职业卫生人员的整体素质, 更好地开展职业卫生工作。 (4) 加强和先进省 (市) CDC的交流与合作, 加强部门协调, 探索适合兰州市实际情况的职业卫生服务模式, 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积极、有效地开展职业病防治工作。

参考文献

二塘卫生院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总结 篇3

【关键词】 疾病;预防;控制;城乡社区;卫生服务

【中图分类号】R193.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06-0121-01

新形势下,城乡社区卫生服务建设,是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新的发展重点,对于满足人口老龄化发展和疾病谱的转变等新要求意义重大。现就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应用及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研究的城乡社区包含10个行政村,7000余人。片区内设置有乡镇级卫生院2个,共有在职卫生服务人员15名。其中6个社区具有村级门诊,7个社区具有个体卫生室,合计医生共13人。本城乡社区内各村及社区均具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观察及报告人员,协助进行城乡社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1.2 方法

1.2.1 城乡社区卫生服务需求调查 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对城乡居民卫生服务需求进行调查。调查问卷的设置主要包括健康教育、儿童疫苗接种、老年康复保健、更年期女性健康保健和慢性病预防管理等方面[1]。调查表采用无记名的方式进行,答卷的时间为20min,发放600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调查问卷60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1.2.2 具体实施方法 ①建立和健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以往疾控体系建设发展过程中,由于对城乡社区卫生服务重视和资金投入的不足,导致疾控工作不能深入到城乡社区的卫生服务中,是阻碍其进一步发展的关键的基础问题。体系建设首先需要解决城乡卫生服务规范化操作、信息化管理和资金保障等问题;②建立人才队伍:城乡社区卫生服务受到资金、编制、设备和技术等方面的限制,导致整体水平较低,效率低下,因此需要加强支持和投入,建设人才队伍;③结合城乡社区卫生服务的具体特点,制定符合实际需求的考核体系,利于正确评价和指导后续工作的开展[2];④建立相应的考核监督机制,提高基层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心,督促和保证各项工作及疾控任务落实。

1.3 观察指标 城乡社区对疾病预防控制的需求,健康档案建档率、健康知识知晓率,儿童接种率、传染病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以n(%)表示,采用χ.2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城乡社区居民对疾病预防控制的需求 表1示,健康教育、传染病预防、老年康复保健、儿科疫苗接种需求率较高。

2.2 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实施后与前比较 健康知识知晓率、儿童接种率、健康档案建档率增加,传染病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社区公共卫生预防保健服务,包括有医疗服务、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指导等多项服务,是我国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形势下,城乡社区成为我国疾控体系发展的新方向,是进一步完善疾控体系,实现城乡一体化,提高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水平的重要环节。研究结果显示,疾控工作在城乡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实施之后,首先,有效促进了基层卫生服务体系的完善,促进了城区社区卫生服务在组织架构、设备投入和资金投入等方面的发展;人才队伍的建设,有效提高了城乡社区基层卫生服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城乡社区卫生服务的内容更加全面,城乡社区调查中,老年、更年期妇女保健等突出需求得到满足;城乡社区居民健康知识知晓度提高,健康意识增强,可以更好的配合疾控工作;基层社区健康档案建设及信息化建设进步,有效了解到新时期疾病谱的变化情况,有助于指导疾控工作的开展;有效分流一般基础疾病患者,实现了分级就医,基层卫生院和医院收治能力和创收能力增加,为进一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3-4]。

综上所述,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在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进行应用,可全面促进城乡社区基层卫生水平的提高,保障城乡社区居民健康,为城乡一体化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银素.当前我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医学信息,2013,26(4):44-45.

[2]张向华.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在城乡社区卫生服务[J].健康大视野,2013,21(9):405-406.

[3]王志坤.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在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作用探讨[J].健康大视野,2013,21(10):601-601.

[4]文清秀.乡镇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面临的难题和相对措施[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3,(12):7519-7519.

【摘 要】 目的:探讨在城乡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自2010年始,在城乡社区进行疾病控制需求调查,并采取针对性的以健康教育、儿童疫苗接种、传染病预防、老年康复保健等为主要内容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调查实施前后的工作绩效以评价实施效果。结果: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使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各类疾病发生率降低,工作后与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提高社区居民在传染病预防、老年康复保健和儿童计划免疫等疾控工作,对促进社区公共卫生预防保健服务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关键词】 疾病;预防;控制;城乡社区;卫生服务

【中图分类号】R193.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06-0121-01

新形势下,城乡社区卫生服务建设,是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新的发展重点,对于满足人口老龄化发展和疾病谱的转变等新要求意义重大。现就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应用及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研究的城乡社区包含10个行政村,7000余人。片区内设置有乡镇级卫生院2个,共有在职卫生服务人员15名。其中6个社区具有村级门诊,7个社区具有个体卫生室,合计医生共13人。本城乡社区内各村及社区均具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观察及报告人员,协助进行城乡社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1.2 方法

1.2.1 城乡社区卫生服务需求调查 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对城乡居民卫生服务需求进行调查。调查问卷的设置主要包括健康教育、儿童疫苗接种、老年康复保健、更年期女性健康保健和慢性病预防管理等方面[1]。调查表采用无记名的方式进行,答卷的时间为20min,发放600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调查问卷60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1.2.2 具体实施方法 ①建立和健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以往疾控体系建设发展过程中,由于对城乡社区卫生服务重视和资金投入的不足,导致疾控工作不能深入到城乡社区的卫生服务中,是阻碍其进一步发展的关键的基础问题。体系建设首先需要解决城乡卫生服务规范化操作、信息化管理和资金保障等问题;②建立人才队伍:城乡社区卫生服务受到资金、编制、设备和技术等方面的限制,导致整体水平较低,效率低下,因此需要加强支持和投入,建设人才队伍;③结合城乡社区卫生服务的具体特点,制定符合实际需求的考核体系,利于正确评价和指导后续工作的开展[2];④建立相应的考核监督机制,提高基层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心,督促和保证各项工作及疾控任务落实。

1.3 观察指标 城乡社区对疾病预防控制的需求,健康档案建档率、健康知识知晓率,儿童接种率、传染病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以n(%)表示,采用χ.2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城乡社区居民对疾病预防控制的需求 表1示,健康教育、传染病预防、老年康复保健、儿科疫苗接种需求率较高。

2.2 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实施后与前比较 健康知识知晓率、儿童接种率、健康档案建档率增加,传染病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社区公共卫生预防保健服务,包括有医疗服务、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指导等多项服务,是我国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形势下,城乡社区成为我国疾控体系发展的新方向,是进一步完善疾控体系,实现城乡一体化,提高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水平的重要环节。研究结果显示,疾控工作在城乡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实施之后,首先,有效促进了基层卫生服务体系的完善,促进了城区社区卫生服务在组织架构、设备投入和资金投入等方面的发展;人才队伍的建设,有效提高了城乡社区基层卫生服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城乡社区卫生服务的内容更加全面,城乡社区调查中,老年、更年期妇女保健等突出需求得到满足;城乡社区居民健康知识知晓度提高,健康意识增强,可以更好的配合疾控工作;基层社区健康档案建设及信息化建设进步,有效了解到新时期疾病谱的变化情况,有助于指导疾控工作的开展;有效分流一般基础疾病患者,实现了分级就医,基层卫生院和医院收治能力和创收能力增加,为进一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3-4]。

综上所述,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在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进行应用,可全面促进城乡社区基层卫生水平的提高,保障城乡社区居民健康,为城乡一体化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银素.当前我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医学信息,2013,26(4):44-45.

[2]张向华.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在城乡社区卫生服务[J].健康大视野,2013,21(9):405-406.

[3]王志坤.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在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作用探讨[J].健康大视野,2013,21(10):601-601.

[4]文清秀.乡镇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面临的难题和相对措施[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3,(12):7519-7519.

【摘 要】 目的:探讨在城乡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自2010年始,在城乡社区进行疾病控制需求调查,并采取针对性的以健康教育、儿童疫苗接种、传染病预防、老年康复保健等为主要内容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调查实施前后的工作绩效以评价实施效果。结果: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使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各类疾病发生率降低,工作后与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提高社区居民在传染病预防、老年康复保健和儿童计划免疫等疾控工作,对促进社区公共卫生预防保健服务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关键词】 疾病;预防;控制;城乡社区;卫生服务

【中图分类号】R193.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06-0121-01

新形势下,城乡社区卫生服务建设,是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新的发展重点,对于满足人口老龄化发展和疾病谱的转变等新要求意义重大。现就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应用及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研究的城乡社区包含10个行政村,7000余人。片区内设置有乡镇级卫生院2个,共有在职卫生服务人员15名。其中6个社区具有村级门诊,7个社区具有个体卫生室,合计医生共13人。本城乡社区内各村及社区均具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观察及报告人员,协助进行城乡社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1.2 方法

1.2.1 城乡社区卫生服务需求调查 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对城乡居民卫生服务需求进行调查。调查问卷的设置主要包括健康教育、儿童疫苗接种、老年康复保健、更年期女性健康保健和慢性病预防管理等方面[1]。调查表采用无记名的方式进行,答卷的时间为20min,发放600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调查问卷60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1.2.2 具体实施方法 ①建立和健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以往疾控体系建设发展过程中,由于对城乡社区卫生服务重视和资金投入的不足,导致疾控工作不能深入到城乡社区的卫生服务中,是阻碍其进一步发展的关键的基础问题。体系建设首先需要解决城乡卫生服务规范化操作、信息化管理和资金保障等问题;②建立人才队伍:城乡社区卫生服务受到资金、编制、设备和技术等方面的限制,导致整体水平较低,效率低下,因此需要加强支持和投入,建设人才队伍;③结合城乡社区卫生服务的具体特点,制定符合实际需求的考核体系,利于正确评价和指导后续工作的开展[2];④建立相应的考核监督机制,提高基层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心,督促和保证各项工作及疾控任务落实。

1.3 观察指标 城乡社区对疾病预防控制的需求,健康档案建档率、健康知识知晓率,儿童接种率、传染病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以n(%)表示,采用χ.2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城乡社区居民对疾病预防控制的需求 表1示,健康教育、传染病预防、老年康复保健、儿科疫苗接种需求率较高。

2.2 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实施后与前比较 健康知识知晓率、儿童接种率、健康档案建档率增加,传染病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社区公共卫生预防保健服务,包括有医疗服务、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指导等多项服务,是我国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形势下,城乡社区成为我国疾控体系发展的新方向,是进一步完善疾控体系,实现城乡一体化,提高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水平的重要环节。研究结果显示,疾控工作在城乡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实施之后,首先,有效促进了基层卫生服务体系的完善,促进了城区社区卫生服务在组织架构、设备投入和资金投入等方面的发展;人才队伍的建设,有效提高了城乡社区基层卫生服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城乡社区卫生服务的内容更加全面,城乡社区调查中,老年、更年期妇女保健等突出需求得到满足;城乡社区居民健康知识知晓度提高,健康意识增强,可以更好的配合疾控工作;基层社区健康档案建设及信息化建设进步,有效了解到新时期疾病谱的变化情况,有助于指导疾控工作的开展;有效分流一般基础疾病患者,实现了分级就医,基层卫生院和医院收治能力和创收能力增加,为进一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3-4]。

综上所述,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在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进行应用,可全面促进城乡社区基层卫生水平的提高,保障城乡社区居民健康,为城乡一体化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银素.当前我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医学信息,2013,26(4):44-45.

[2]张向华.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在城乡社区卫生服务[J].健康大视野,2013,21(9):405-406.

[3]王志坤.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在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作用探讨[J].健康大视野,2013,21(10):601-601.

二塘卫生院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总结 篇4

2011年,我院在卫生局的正确领导下,严格执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以及上级各类文件精神,加强内部管理,严抓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充分调动全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我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慢病部分)工作总结如下

一、慢病工作开展落实情况

(一)、居民健康档案工作

根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在县卫生局统一部署下,我院于今年3月份开展了2011年建立居民健康电子档案工作。

一是争取领导重视,搞好综合协调。为迅速落实建档工作,院长亲自组织召开协调会,亲自安排部署,使各村卫生室对居民健康档案工作十分重视,每个村都安排专人负责协助建档工作。

二是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为确保居民健康档案工作的顺利进行,加强全镇居民健康档案工作组织领导,我院制定了操作性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为居民建立健康电子档案。

三、加强人员培训,强化服务意识。为确保居民健康档案保质保量完成,我院对每一名参与居民健康档案建立的工作人员进行了多次业务培训,让每一名工作人员熟悉居民健康档案建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熟练掌握自己的本职工作和建档程序。

截止2011年12月10日,共为我镇居民建立家庭健康档案纸质档案53583份,并把纸质居民健康档案完善合格录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系统。

(二)、老年人健康管理工作

根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老年人健康管理工作实施》及县卫生局要求,我院开展了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项目。

1、结合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对我镇65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登记管理,并对所有登记管理的老年人免费进行一次健康危险因素调查和一般体格检查及空腹血糖测试,并提供自我保健及伤害预防、自救等健康指导。

2、开展老年人健康干预。对发现已确诊的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患者纳入相应的慢性病患者进行管理;对存在危险因素且未纳入其他疾病管理的老年居民进行定期随访,并告知该居民一年后进行下一次免费健康检查。

截止2011年12月10日,我院共登记管理65岁及以上老年5889人,并按要求录入市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系统。

(三)、慢性病管理工作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根据《泗阳县慢性病防治工作计划》及县卫生局要求,我院对我社区居民的高血压、2型糖尿病等慢性病建立健康档案,开展高血压、2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随访管理、康复指导工作,掌握我镇高血压、2型糖尿病等慢性病发病、死亡和现患情况。

1、高血压患者管理

一是通过开展35岁及以上居民首诊测血压;居民诊疗过程测血压;健康体检测血压;和健康档案建立过程中询问等方式发现高血压患者。

二是对确诊的高血压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并提供面对面随访,每次随访询问病情、测量血压,对用药、饮食、运动、心理等提供健康指导。

三是对已经登记管理的高血压患者进行一次免费的健康体检。

截止2011年12月10日,我院共登记管理并提供随访高血压患者为2133人,并按要求录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系统。

2、2型糖尿病患者管理

一是通过健康体检和高危人群筛查检测血糖;建立居民健康档案过程中询问等方式发现患者。

二是对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并提供面对面随访,每次随访要询问病情、进行空腹血糖和血压测量等检查,对用药、饮食、运动、心理等提供健康指导。

三是对已经登记管理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一次免费健康体检。截止2011年12月10日,我院共登记管理并提供随访的糖尿病患者为1306人,并按要求录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系统。

(四)、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工作

根据泗阳县《泗阳县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项目实施方案》及县卫生局要求,我院开展了重性精神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项目。

一是接受过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相关培训的专职人员收集患者的信息,并做初步筛查工作。

二是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建立健康档案。三是对于纳入管理的患者,每年至少随访4次,每次随访的主要目的是提供精神卫生、用药和家庭护理理念等方面的信息,督导患者服药,防止复发,及时发现疾病复发或加重的征兆,给予相应处置或转诊,并进行危机干预。

截止2011年12月10日,我院共登记管理并提供随访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159人,并按要求录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系统。

二、下步工作打算

(一)、争取各方支持,强化职能,加大慢病工作资源投入。

(二)、加大宣传力度,认真开展慢病工作,通过宣传—吸引—再宣传,以逐步改变城乡居民的陈旧观念,促使其自愿参与到社区卫生服务中来。

(三)、加强专业学习,提高慢病工作服务水平。

(四)、落实各项服务规范、强化各项规章制度,推动我镇慢病工作健康发展。

在县卫生局、疾控中心和上级各部门的督促和指导下,我院将在以后的慢病工作中更加努力积极、开拓进取,不断的创新思维、精心组织,力争将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卫生院

二塘卫生院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总结 篇5

狂犬病防治工作方案

为尽快控制狂犬病疫情,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 序稳定,结合本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形成“医院主导,部门负责,群众参与,社会监督,科学防治”的狂犬病防制工作局面,有效控制,消除狂犬病传染源,防止狂犬病疫情的发生。从2013年1月至3月底,全乡集中3个月的时间,做好狂犬病防治工作,具体目标:所有犬只免疫率达到85%以上、发证率达85%以上、建档率100%、犬只拴(圈)养率达100%、“五犬”扑杀率达100%、不明原因死亡和扑杀后经检疫不合格的犬只无害化处理率100%。

二、领导机构

为了加强对狂犬病防制工作的领导,组织和协调有关部门共同做好狂犬病防制工作,确保防治工作各项措施的落实,乡成立狂犬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狂犬病防治工作指挥长由院长肖文同志担任,副指挥长由李艺辉同志担任,成员由谭艳、王红娟、蒋春梅、唐海霞组成。下设三个工作组:

(一)免疫组:

组长:谭艳,成员:王红娟、唐海霞

(二)资金保障及矛盾纠纷处理组:

组长:肖文,成员:李艺辉、蒋春梅

三、职责分工

(一)各村成立狂犬病防制领导机构,按照本方案要求负责做好宣传发动、调查摸底、带队入户和信息反馈等工作。负责辖内犬只的管理和组织人员捕杀“五犬”,制定狂犬病综合防制工作方案,确保整治工作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各村支部书记是“狂防”第一责任人,村主任是第二责任人,两委成员是防治机构成员。各村对“狂防”机构人员要上墙,并制定相关规章制度,落实专人具体负责宣传教育和犬只免疫。要对本辖区内的犬只进行登记造册,注射狂犬疫苗。建立情况上报制度。对本村的野犬、恶犬伤人事件,要立即上报乡“狂防”办公室,并组织人员进行捕杀,确保“狂防”工作落到实处。

(二)卫生部门:负责人类狂犬病疫情监测及报告,开展狂犬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做好人用狂犬病疫苗的采购、分发及管理和犬只免疫、犬只捕杀工作人员预防性接种及犬伤病人救治、流行病学调查等工作;查处非法行医及无证游医,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的业务培训。

(三)驻村干部:负责所驻村狂犬病防治工作的组织、协调,协助村委会做好调查摸底和免疫或捕杀过程中的群众工作。

(四)宣传文化服务中心:积极开展狂犬病防治知识宣传,免费刊播科普宣传知识及狂犬病防治公益广告等。

(五)警务室:负责禁养区外的农村养犬的审批及违章犬只的处理工作,负责扑杀疫区范围类的全部犬只及农村“五犬”。

四、工作措施及要求

(一)全面普及狂犬病防治知识。我院召开乡村干部及乡村医生会议,打印宣传资料3000份下发到各户,公告张贴到村;各村要召开好党员、户长会议,认真贯彻上级会议和文件精神,把宣传资料发到各家各户,同时要书写张贴宣传标语20条以上,提高群众的对狂犬病危害性的认识,自觉配合做好狂犬病的免疫工作。要通过电视、广播、宣传栏、流动宣传车等途径,大力宣传狂犬病的严重危害和预防知识,提高全社会预防狂犬病的保健意识和能力。在乡镇的集贸市场、交通干道两旁等人口聚集地刷写固定标语,大力提倡少养犬或不养犬,教育群众主动开展犬只免疫及规范犬只管理,引导群众积极配合、支持政府及有关部门控制狂犬病的各项行动。

(二)实行强制免疫,着力提高免疫密度。狂犬病免疫实行强制免疫,各村要结合下发宣传资料搞好调查摸底,并按照本方案所安排免疫时间,通知户主将犬只拴养在家等待防疫员上门免疫,不愿免疫的犬只,由户主在通知规定时间以前进行宰杀,否则由乡政府组织专门力量强制捕杀。乡免疫组要合理设置犬只接种日并向社会公布,要建立犬只狂犬病疫苗接种台帐,及时办理“动物免疫证”和“动物免疫牌”,准确掌握辖区内犬只预防接种情况,定期上门查漏补种,提高犬只狂犬病疫苗接种率。

(三)切实加强犬只的规范化管理。加强犬只等动物的管

理是预防控制狂犬病的关键。各村及有关部门要制订犬只拴养、圈养制度,引导、督促犬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犬只的管理,防止犬只伤人事件的发生。农村养犬由村委会初审登记,报乡政府审批并发放准养证,犬主要定期携犬到当地动物防疫机构进行登记、注射狂犬疫苗、填写动物免疫证,报辖区村委会备案,并严格实行圈养或拴养。禁止任何人携带犬只进入机关、学校、医院、市场等公共场所。

(四)做好疫区犬只的统一捕杀工作。各村每年至少组织2次集中捕杀行动,对辖区内没有按时接种动物狂犬病疫苗的犬只或虽进行了预防接种但未实行拴养、圈养的犬只进行统一捕杀;在发生动物狂犬病疫情或人类狂犬病疫情的村,必须在疫情发生后一周内组织有关部门,对以动物狂犬病疫情发生地或狂犬病病人受伤地为中心、半径5公里范围内(有高山、大江、湖泊等天然屏障的除外)、未按规定实施动物狂犬病疫苗免疫接种的所有犬只进行捕杀。对于捕杀后的犬只尸体,由捕杀人员统一进行无害化处理,严禁食用与销售。

(五)、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工作落到实处。狂犬病防治工作是关系到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的一项重要工作,为确保此项工作落实到位,乡成立专门督查组,对此项工作进行不定期督促检查,对工作不力,效果不明显的将给予通报批评,造成严重后果的将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石鼓乡卫生院

二塘卫生院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总结 篇6

根据《青海省卫生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全省教育“两基”迎国检卫生工作的通知》(青卫科[2011]12号)文件要求,**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时成立迎国检工作小组,认真履行职能职责,加强学校健康教育工作,在各中小学校大力开展多种形式健康教育及常见传染病防控知识宣传活动,认真组织健康教育讲座、并组织健康教育知识竞赛,开展教职工相关知识培训及问卷调查。按照《**省卫生厅“两基”迎国检卫生工作实施方案》,认真落实,促进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现将有关工作汇报如下:

一、以“关注健康、共建平安”为宣传活动载体,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一是利用各种宣传日进行针对性的传染病宣传。在各种宣传日期间,在全县范围内不定期进行健康教育宣传活动。二是开展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基于******族自治县是全民信教地区,于2011年5月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县教育局、县民族宗教局、县伊斯兰教协会合作,利用5天时间,对全县9所学校进行传染病防控和食品安全知识讲座。收听人群达2896人次,极大地提高了我县传染病预防知识和食品安全常识的知晓度。三是以“关注健康、共建平安”为活动主题,认真开展校园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利用 “五四”、“六一”等节日庆祝活动,组织开展了学校健康教育宣传活动,活动中开设有健康教育知识竞 1

赛活动,激发了中小学生的积极性。

二、根据我县实际,印制各类常见传染病预防手册等7种宣传材料共50000份,印制艾滋病纸杯2万只,艾滋病预防抽纸1080盒。结合各类卫生日开展了各种形式的结核病、地方病、性病艾滋病、免疫规划等知识宣传咨询活动9次,发放各类传单、画册共20500份,现场咨询2700多人次,街道悬挂横幅12条,出示展板4种/12次。

三、以中小学生健康教育知识问答为龙头,努力提高中小学生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中小学生健康教育知识问答调查是面向在校中小学生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之一,联合卫生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县教育局、县民族宗教局、县伊斯兰教协会等部门,通过精心组织,对各大中小学学生开展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并进行了健康教育知识问卷调查。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切实履行了健康教育及常见传染病防控职能职责,在今后的工作中,还要加强在各中小学校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及常见传染病防控知识宣传活动,认真组织知识讲座,加强中小学生的卫生教育素质,不断提高中小学生的自我防护能力,提高中小学生的健康教育及常见传染病防控知识知晓率。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二塘卫生院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总结 篇7

1 自然疫源性疾病

1.1 自然疫源性疾病流行状况

人被感染是与带有病原体动物直接或间接接触的结果, 人的感染和流行对病原体长期在自然界中保存不是必要的, 这种现象称为自然疫源性。具有自然疫源性的疾病, 称为自然疫源性疾病, 而有自然疫源性疾病的地区, 称为自然疫源地。

人类自然疫源性疾病, 常指某些自然生态环境为病原体在野生动物间传播创造良好条件, 人类进入这些地区时通过媒介节肢动物或宿主脊椎动物等而受到病原体感染所致的传染性疾病。其主要宿主为兽类、鸟类、家畜、家禽等, 媒介主要有蚊、蜱、螨类等。据统计, 目前世界上自然疫源性疾病有8类180余种, 包括病毒病、细菌病、立克次体病、衣原体病、螺旋体病、真菌病、原虫病和其他寄生虫病等[1]。

根据传染病疫情报告统计, 1991—2006年全国鼠疫、HFRS、狂犬病、乙脑、钩体病、布病、登革热、疟疾等重要自然疫源性疾病报告病例1 859 295例, 死亡39 028例, 发病比例由90年代初期的7%左右降至2%[2]。2006—2008年全国乙脑、狂犬病、疟疾、登革热、布病等重要自然疫源性疾病报告病例见表1。

乙脑分布在贵州、重庆、四川、云南、广西壮族自治区 (省、直辖市) ;狂犬病疫情主要分布在广西、湖南、江苏、安徽、湖北、广东和贵州等省 (自治区) ;疟疾主要分布在安徽、云南、海南、湖北、河南省;登革热疫情主要发生在广东和福建省;布病是一种典型的人兽共患传染病, 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山西、河北、辽宁和吉林等省 (自治区) 的农牧区;血吸虫疫情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安徽、江西、四川、云南的湖区。

1.2 自然疫源性疾病流行的影响因素

近几年, 自然疫源性疾病流行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频繁的人员流动, 加剧了疫情的扩散和蔓延。2003年全球暴发的SARS, 在短短半年时间之内, SARS疫情已经扩散到5大洲29个国家和地区, 对全球经济和公共安全造成严重的影响, 而促使疫情得以迅猛扩散的主要原因就是人员在疫区的商务活动、访问交流而造成的感染并传播到各地。 (2) 媒介生物抗药性的增加, 使疾病传播媒介的防治难度加大。乙脑的主要传播媒介之一是三带喙库蚊, 双硫磷为国内外常用的灭孑孓剂, 通过对辽宁丹东的三带喙库蚊种群抗药性的测定, 其对双硫磷的抗性倍数已达4万多倍, 表现出极高水平的抗性[3]。同时, 日本学者安富和男调查的冲绳地区三带喙库蚊对双硫磷的抗性倍数大于12 500倍[4]。抗性水平的升高, 使媒介防控难度越来越大。 (3) 农业过度开垦、大量农田变为工矿企业, 破坏了生态环境, 新兴工业区未注重传染病防治, 增加了其流行风险。在秘鲁亚马孙地区, 采伐森林地区疟疾媒介An.darlingi叮人率较主要森林覆盖区增加278倍[5], 云南省南部新村镇建设中, 原始森林砍伐等活动使原有生态环境中按蚊孳生环境改变, 进而导致其种群波动并引发当地疟疾疫情变化[6]。 (4) 畜牧饲养业发展迅猛, 增加了人兽共患病的发生概率。在经济全球化、国际贸易频繁, 国际间的畜禽品种及畜禽产品的贸易往来日益加快的情况下, 如检验检疫不严, 有可能引进病禽畜及隐形感染禽畜, 通过这些活禽畜及其产品带入人兽共患病病原。德国从非洲进口实验用的猴子, 使实验室的工作人员感染上了发生在非洲的马尔堡出血热[7]。辽宁省2011年布病疫情扩大至全部地级市的68个县 (区) , 主要与当地居民从事绒山羊、小尾寒羊等生产活动, 随着牲畜市场的不断扩大, 省内外牲畜市场交易日益频繁有关[8]。

2 自然疫源性疾病预防控制在建设项目职业卫生工作中重要性

很多企业已经认识到自然疫源性疾病防控的重要性, 在建设项目的设计初期即开始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预评价, 建设期和生产过程中都将生物因素列入其中作为重点预防控制的职业危害因素之一。

2.1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在血吸虫病预防控制 (简称防控) 方面的经验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以下简称中石化) 早在上世纪80年代, 就开始重视疫区人群的血吸虫病流行病学调查。河南油田虽为血吸虫非流行区, 但部分人群来自于江汉油田等长江中下游的血吸虫病流行区。2001年, 河南油田对从疫区来河南油田的全体职工进行了血吸虫病流行病学调查。共进行了2 565名员工的检查, 被诊断为血吸虫患者的共30例, 总患病率为1.17%[9]。

中石化于2009年实施《血吸虫病预防及控制管理规定》, 针对中石化所属地处于血吸虫病防治地区, 以及需要到血吸虫病防治地区开展工程建设、生产作业等活动的单位, 应做好血吸虫病预防及控制工作, 重点加强血吸虫病防治地区员工防护、建设项目卫生学评价及防控措施的落实。针对血吸虫病这一自然疫源性疾病, 中石化提出了在工作场所钉螺的洲滩等地带和血吸虫病易感地带设立醒目的警示标志;配合血吸虫病预防控制机构对施工工地血吸虫病易感染地带的水体实施药物灭螺;施工作业中为接触疫水的员工服用抗血吸虫基本预防药物等措施[10]。

2.2 我国东北林区防控森林脑炎的经验

森林脑炎又称蜱传脑炎, 是林区特有的自然疫源性疾病, 一种急性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 对林区职工的安全和健康威胁很大, 为国家规定的职业病。其主要传染源是啮齿类动物, 如缟纹鼠、松鼠、田鼠、刺猬等, 家禽家畜也可以成为传染源。通过蜱 (壁虱) 的叮咬, 将病毒传入人体。经血液而侵入中枢神经系统。此病多发生在5~7月。该病起病急剧, 突然高热, 并有头痛、呕吐、意识障碍, 脑膜刺激症及瘫痪。但病愈后可有稳定性的免疫力, 不会第2次发病。其治疗措施主要是对高热、昏迷、抽搐、呼吸衰竭等的对症治疗, 同时也可用恢复期患者血清或新鲜全血、以及免疫马血清、高价免疫球蛋白治疗[11]。

上世纪80和90年代, 在森林脑炎患者中, 林业工人中的患者人数约占22%。林业工人在森林脑炎疫源地中劳动, 尽管对他们采取了一些预防措施, 但是每年仍有病例出现。林业工人的家属身处林区, 生活中感染本病的机会较多, 因此, 应对他们深入宣传防蜱的知识, 并提供接受预防接种的方便[12]。针对森林脑炎, 应加强森林脑炎疫苗接种。另外还应做好以下几点:一是加强个人防护, 强调进入林区作业应做到“三紧、两带” (即扎紧袖口、领口、裤口、带手套、带帽子) ;二是加强灭蜱、灭鼠工作, 喷洒农药, 投放鼠药;三是做好宣传教育工作, 普及森林脑炎基础知识, 提高农林作业工人自我保健意识, 强调进山人员普遍接种森林脑炎疫苗, 提高人群免疫水平[13]。

2.3 皮革制造业应重视布病和炭疽的预防控制

皮革制造业一直被外界认为是脏、累、污染严重的行业, 其主要使用的原料为牛羊的毛皮。由于原料皮有时检疫不严而带有炭疽杆菌或布氏杆菌, 在作业过程中常可引起职业性传染病。细菌导致的职业病也是制革行业较为突出的职业病。其中布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 主要是由于接触患病的动物和绵羊、山羊、猪、牛等的皮肤、黏膜及消化道分泌物而感染。病原体是布鲁杆菌, 感染后一般1~3周发病。急性期主要表现为典型的波浪型发热, 多汗, 关节痛, 男性睾丸炎或附睾炎, 女性卵巢炎、流产、神经痛等。本病易复发, 呈慢性病程。治疗以抗生素和特异脱敏疗法为主。

炭疽也是皮革制造业常见的职业病。它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也属人畜共患疾病。人主要因直接或间接接触患病动物如羊、牛、马等而感染。多见于暴露部位如颈、手等, 感染部位出现丘疹、斑疹、水泡, 继之溃疡。坏死结痂, 可伴有发热。自抗生素使用后, 人炭疽病死亡率已低于1%。

二塘卫生院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总结 篇8

【关键词】医护人员手卫生;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1-1871-01

由于医护人员的工作性质,常会接触患者,其中手卫生所致患者感染,成为医疗质量和护理安全的重要影响因素。据国外相关文献报道,经受引起的感染占外源性医院感染的首位,收治的微生物污染较严重,若加强手卫生可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因此医护人员做好手卫生,不但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还可减少国家资源的浪费[1]。为此本文将探究医护人员手卫生所致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先总结如下。

1 手卫生存在的问题

1.1 医护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较差

医护前按规定洗手的意识较薄弱,尤其是在接触两患者之间的手卫生依从性更低。临床中,医护人员常会因繁忙的工作中,频繁接触不同的患者,手部的细菌量会较常人成倍增加,从而是医院交叉感染的几率增加。

1.2 手卫生认识误区

不少医护人员认为带手套能够避免手污染,而且其实带手套只是保护自己,而不能有效避免医院感染的传播。

1.3 影响医护人员洗手的因素

由于對手卫生重要性的认识不足,部分医院的洗手设施不完善。洗手的设施一般是手拧式,容易形成医护人员手部细菌传播到洗手设施,待洗完后关闭洗手设施时发生再次污染。部分医院洗手池旁缺少干手设施,医护人员在洗手后用工作服擦干。病房内没有洗手池,医护人员在接触患者之后,不能及时进行洗手,再接触第二位患者时容易造成交叉感染。

1.4 对手卫生经费投入少

部分医院考虑自身的经济成本,忽略手卫生经费的投入,例如洗手设施、水费、更新洗手设施等纳入成本,忽视了长远的经济效益和对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健康。

1.5 疏忽手卫生监测

医护人员手卫生的监测不及时,由于医护人员的工作是一个动态进行时,无法对使用医疗器械和接触患者之后进行有效的监测,监督人员不能有效定期定时的进行监测[2]。

2 手卫生的预防

2.1 加强手卫生的宣传

在洗手池附近张贴六部洗手法,并加强医护人员熟练应用六部洗手法,提醒医护人员正确洗手措施及养成勤洗手的良好的工作习惯。同时将手卫生纳入对医护人员的考核内容中,强化对手卫生的认识,提高医患人员手卫生的意识。

2.2 改善手卫生设施

医院领导层应该重视手卫生,从经济投入上给予支持,改善手卫生设施,更换洗手设备,配备感应式洗手设施,增加洗手池,达到洗手方便,使医护人员能提高洗手效率,从而提高洗手的依从性。

2.3 使用速干手消毒剂

速干手消毒剂是一种使用方便的快速杀菌消毒剂,节约医护人员的工作时间,提高医护效率,而且速干手消毒剂不受水池、场所等外部条件的限制,特别是医护人员在没有收到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时候,可以使用速干手消毒剂代替洗手。大范围的推广速干手消毒剂能够有效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尤其是在西北缺水的条件下,使用速干手消毒剂避免医院交叉感染具有显著优势[3]。

2.4 提高手卫生的依从性

首选,更好的提供洗手条件,增添洗手设施,在重症监护和新生儿病房增加洗手池,为医护人员手卫生提高方便,在普通病房护士站增加洗手设施;其次,营造良好的手卫生氛围,通过举办讲座和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

2.5 做好监督工作

医院内部开展监督手卫生工作,将手卫生纳入考核机制内,并建立奖罚机制,真正落更好地实将手卫生工作。在制度、设施和方法上保障手卫生,提高手卫生现状,预防医院感染。

3 手卫生注意事项

通过手卫生清洁消毒,有效减少手部细菌,一般选择机械清洗法和化学消毒法,手部卫生常会忽视对手指之间、指尖及手腕处的清洗;用水时,注意水流不可过大,避免溅湿衣服,手擦衣服是,又被感染;使用的肥皂或洗手液置于洁净容器内,并每周对容器进行消毒清洁;手洗净后用一次性纸巾或干手机擦干双手,避免使用一块手巾形成病菌聚集,导致交叉感染。

戴一次性无菌乳胶手套是一种有效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因为医护人员可能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等感染物质,戴手套可以有效避免艰难梭菌、MRSA、VRE感染,但又部分医护人员戴同一双手套治疗护理患者,或通过清洗手套,继续接触不同患者,不但未起到预防的目的,反而会增加医院感染的几率。与此同时,即使医护人员在带上手套后再接触患者,也有一定几率手部被感染,为此带摘掉手套后,仍需清洁手部,注意手卫生,将医院感染降至最低[4]。

4 结语

由于医护人员接触患者时,常会聚集各种细菌,成为主要的医院感染传播的主要媒介。据相关文献报道,手卫生与医疗护理安全和医院感染有很大关联,我国也出台了适合国情的“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表明我国医疗卫生部门对手卫生重要性的重视,落实手卫生的管理,将手卫生落实到每名医护人员,能够有效改善手卫生现状,降低医院交叉感染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曾铁英,钱媛,黄玉兰,等.医护人员手卫生相关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6,12(2):365.

[2] 林金香,陈妙霞,周小香.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与医院感染的相关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08(2):201.

[3] 冯喆,周待春,孙立英.医护人员手卫生的依从率现状调查与相关影响因素分析,2008,06(3):253.

二塘卫生院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总结 篇9

爱国卫生工作会议召开

2011年全省疾病预防控制、艾滋病防治、爱国卫生工作会议于1月25日在郑州召开。会议总结了2010年工作,研究部署2011年工作,同时对全省手足口病防控工作、艾滋病防治工作、医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农村改厕项目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了表彰。会议还特别邀请了郑州大学周磊教授,作了“责任、标准、承诺”的专题讲座。各省辖市卫生局分管局长、艾防办主任、爱卫办主任、疾控中心党政一把手等200余名同志参加了会议。省卫生厅副厅长、省爱卫办主任黄玮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黄厅长指出,疾控工作任重道远,面对严峻形势,各地要突出重点,锐意进取,努力开创疾病控制和爱国卫生工作新局面。一是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契机,科学谋划“十二五”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各地要继续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和人才培养;着力做好国家免疫规划各项工作;切实加强重大疾病防控工作;做好疟疾消除和慢性病防治工作。二是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全力推进2011年重点工作。各地要加强内涵建设,着力提高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实现免疫规划信息化管理全覆盖,规范预防接种网点管理;坚持预防为主,推动艾滋病防治工作取得新的进展;完善工作机制,提高结核病防治管理能力;防治兼顾,切实降低乙型肝炎发病率;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全力推进慢性病防治工作。

三是以惠及民生为目标,统筹兼顾做好其他各项工作。各地要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努力降低相关疾病发病率;深入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全面做好爱国卫生工作,努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加强组织领导,认真做好疾病预防控制项目工作;加强疾控体系文化建设,塑造疾控队伍良好形象。

二塘卫生院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总结 篇10

为进一步指导、规范和做好我中心救灾防病工作,在我县出现洪涝灾害的情况下,及时、有序、规范、高效地开展卫生应急工作,有效预防和控制洪涝灾害可能导致的传染病疫情和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保障灾区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实现大灾之后无大疫,维护社会稳定,制定本预案。

一、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XX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办法》(2021年2月7日XX省人民政府令第X号修订)等法律法规和《XX省洪涝灾害卫生应急工作方案》、《XX省洪涝灾害卫生防疫工作指南(试行)》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全县范围内因洪涝灾害导致的疾病发生、流行的预防和应急处置,包括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物中毒、饮用水污染及人员伤亡的卫生应急处理。洪涝灾害及其衍生灾害引发的有毒有害化学物品泄漏事件,按照相关预案执行。

三、工作原则

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统一指挥,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部门协调,合作联动;以防为主,防救结合;依法防控,群防群控

四、组织机构及职责

成立主汛期卫生应急工作领导小组,组建综合协调组、疫情管理组、新闻宣传组、现场调查处置组、消杀组、病媒生物监测与防制组、检测检验组、后勤保障组。

(一)卫生应急工作领导小组

负责统一指挥、组织、协调、部署应急处置工作。应急工作领导小组根据洪涝灾害事件的级别或事件发生态势、洪涝灾害事件的性质及应急处理的需要,确定各专业组成员构成,部署应急处置工作。中心各科室在应急领导小组协调指挥下做好洪涝灾害事件应急工作。

(二)综合协调组、疫情管理组、新闻宣传组、现场调查处置组、消杀组、病媒生物监测与防制组、检测检验组、后勤保障组各组的组成由相关业务科室员工组成。

负责收集各专业组的信息,进行综合解析、报告,包括对县内洪涝灾害事件的动向、采用的措施、展望事件变化的趋势,各专业组动向。

疫情管理组:

负责及时向县卫健局和市疾控中心报告洪涝灾害信息;负责网络直报和审查工作;负责每日对网络报告的洪涝灾害事件进行动向监控,保证我县与省、市疾控机构传生病疫情及洪涝灾害事件报告网络畅达。

新闻宣传组:

负责做好宣传工作,有针对性开展公众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健康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引导社会公众正确对待洪涝灾害事件,消除公众慌张,保护社会安定,利于事件的控制;合时编制防治工作简报,宣传洪涝灾害事件防治工作动向。

现场调查处置组:

负责对洪涝灾害事件现场办理;负责流行病学检查、标本的收集、环境消毒等工作,查明洪涝灾害事件发生的原因、流传路子,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件进一步扩大。

病媒生物监测与防制组:

负责及时开展病媒生物应急监测和风险评估,根据监测指标确定是否达到参考指标,确定是否启动规模化杀虫灭鼠工作,在实施杀虫灭鼠的区域,根据病媒生物监测科学评价杀灭效果。

病媒生物未达到启动参考指标或未发生媒介生物相关疾病时,以环境治理为主,辅以药物杀灭。病媒生物达到或超过启动参考指标或发生媒介生物相关疾病流行时,应以化学防治为主,辅以个人防护和环境治理措施。

消杀组:

负责做好水源保护、内外环境消毒和卫生处理,消灭蚊、蝇、鼠害等,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

检测检验组:

负责采样样品的准备、现场和实验室检测等工作,查找病原体、中毒物质或其他致病原。

及时准备好采样器械、试剂等赶往现场,收集洪涝灾害的标本,展开实验室检测工作,如当地无开展相关检测时,应及时将收集的标本送上级疾控机构检测。

后勤保障组:

负责洪涝灾害事件控制所需的应急设施、设备、药品、检验试剂、现场工作人员防范用品等物质的储备和调拨工作,供应运输工具保障,以适应事件处置的需要。

五、分级响应

发生洪涝灾害事件时,按照县委、县政府、县卫健局的统一部署,根据灾情、伤情、疫情等相关信息,将救灾防病工作分为常态、预警状态和应急状态。

(一)常态。

全县未发生洪涝灾害,但在每年汛期到来之前或根据气象等部门预报可能发生洪涝灾害时,进入常态管理。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1.保持应急专业队伍建制,保持人员稳定,加强业务知识培训、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2.做好洪涝灾害应对准备工作。落实救灾防病和应急处置所需的药品、器械、生物制品、快速检测试剂、卫生防护用品和通讯设备、交通工具等应急物资;做好随时应对洪涝灾害的消杀消毒、应急接种疫苗等各项防病准备工作。

3.做好中心内部发生洪涝灾害隐患的排查工作,加强本单位危险区域和危险地带的巡查和防范,及时转移低洼地带及有隐患房屋内的人员、物资,对低洼地带无法转移的设备实行有效防护,做好应对停电、停水和发生内涝的各项准备,确保自救和医疗卫生应急工作的开展

(二)预警状态。

发生洪涝灾害时,法定传染病和食物中毒报告人数与往年同期相比没有明显升高,未导致人员伤亡,预警状态下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1.加强消杀、消毒工作。一旦发生洪涝灾害,立即调派卫生应急专业技术队伍赶赴受灾现场,指导开展环境卫生消杀、消毒工作,防止疾病媒介生物孳生,加强水源监测。

2、加强相关信息的收集、报告。加强与有关部门的信息沟通和联系,及时了解相关灾情信息,及时掌握灾情动态和应急响应进程;加强灾区疾病监测和疫情报告,启动疾病监测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

3.加强疫情监测和预警。开展传染病疫情动态监测,发现疾病流行线索,按照要求报告传染病疫情。开展以发热、腹泻、皮疹以及呼吸道症状、急性黄疸、呕吐、结膜炎等症状监测。重点做好新冠肺炎;细菌性痢疾、伤寒、副伤寒及其他感染性腹泻等肠道传染病;传染性肝炎;登革热、乙脑、布病、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等虫媒传染病和流行出血热、狂犬病等人畜共患病;肺结核、麻疹等其他重点传染病监测。县疾控中心要根据监测和分析结果及时做出预警范围和预警病种,并上报。

4、开展卫生宣传,普及卫生防病知识。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充分利用报刊、手机、电视等新闻媒体普及卫生防病知识,促进群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增强对传染病和食物中毒的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

5.积极开展防范工作。严格控制群体性聚餐,加强农药、鼠药等化学毒品的管理,防止各类中毒事件的发生;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预防性免疫接种措施,防止传染病流行和蔓延。

(三)应急状态。

发生洪涝灾害,法定传染病和食物中毒报告人数有明显升高,发生灾害导致人员伤亡时,进入应急状态,实行24小时值班制,按照上级的统一部署开展各项工作。

(四)响应的终止。

灾情和救灾工作稳定,经洪涝灾害卫生应急专家咨询组评估,灾害所引发的卫生隐患基本消除,由启动响应的部门决定终止响应。

六、恢复重建与总结评估

县疾控中心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组织开展灾后卫生评价,继续做好灾后防病工作,迅速恢复和重建疾病监测系统,指导受灾区域做好灾民回迁前的卫生学评价和环境清理,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对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的公共卫生监测和指导等工作,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

在洪涝灾害事件处理结束后进行调查,认真总结评估,并向市疾控中心和卫生行政部门报告总结评估结果。

七、责任与奖励

对洪涝灾害卫生应急工作中,有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等行为的,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追究其责任。对参加洪涝灾害卫生应急处理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科室和先进个人,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八、预案管理

上一篇:AE 实习生工作内容下一篇:数字媒体技术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