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对预防疾病的公共卫生重要性

2024-07-09

免疫对预防疾病的公共卫生重要性(共10篇)

免疫对预防疾病的公共卫生重要性 篇1

免疫对预防疾病的公共卫生重要性

免疫的益处

通过诱导免疫力来预防疾病的手段——疫苗,正在全球范围被广泛性、常规性的应用,这也是基于常识性的原则:即避免疾病发生胜于发生疾病后再去治疗,让人们避免痛苦、伤残和死亡。2002年免疫预防避免了大约200万人死亡,另外,免疫预防降低了传染病的发生,缓解卫生系统压力,使节约下来的经费可用于其他的卫生服务。

免疫预防是一种已经证实的可以控制甚至消灭疾病的工具。1967-1977年期间世界卫生组织通过开展强化免疫活动,消灭了天花的自然流行。自从1998年世界卫生组织及其合作伙伴在全球开展消灭脊髓灰质炎以来,脊灰的发病已经下降了99%,使约5百万人逃脱了瘫痪的疾患。在2000至2008年期间,全球麻疹死亡下降了78%。

常用的疫苗

目前,所有发展中国家都通过常规疫苗接种来预防麻疹、脊髓灰质炎、白喉、破伤风、百日咳和结核病。作为使用多年的这一标准的疫苗组合现在已经发生了新的变化,如增加了乙肝疫苗。在发达国家,一般提供更宽的保护范围,通常包括针对流感、肺炎的优势株、腮腺炎的疫苗(腮腺炎通常与麻疹和风疹疫苗联合),免疫规划一般即针对婴儿和儿童,也会根据各国所关注的疾病针对青少年或成人。

全球免疫接种率

全球来讲,自1974年世界卫生组织开展扩大免疫规划以来,接种率已经显著提高。在2003年,全球百白破联合疫苗三针接种率从1980年的20%提高到78%。即便如此,估计全世界在2002年仍有210万人死于这些广泛使用疫苗所能预防的疾病,其中包括140万5岁以下儿童。

有效性和安全性

所有常规免疫使用的疫苗预防疾病都非常有效,虽然没有任何疫苗可达到100%的保护率。为增加产生免疫力的机会,一般会提供一剂次以上的疫苗接种。疫苗是非常安全的,副作用轻微——特别是与其所预防的疾病相比较而言。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很罕见,例如,麻疹疫苗发生急性严重的过敏反应低于每百万剂次1例。

免疫预防的成本效益

免疫被认为是最具成本效益的卫生干预措施。最近的研究表明,2002年肯尼亚开展的为其一周的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接种了1280万名儿童,其结果是在未来的10年将节省1200万美元的卫生费用,并将预防385万麻疹病例和避免12.5万人因麻疹死亡。

免疫对预防疾病的公共卫生重要性 篇2

1 自然疫源性疾病

1.1 自然疫源性疾病流行状况

人被感染是与带有病原体动物直接或间接接触的结果, 人的感染和流行对病原体长期在自然界中保存不是必要的, 这种现象称为自然疫源性。具有自然疫源性的疾病, 称为自然疫源性疾病, 而有自然疫源性疾病的地区, 称为自然疫源地。

人类自然疫源性疾病, 常指某些自然生态环境为病原体在野生动物间传播创造良好条件, 人类进入这些地区时通过媒介节肢动物或宿主脊椎动物等而受到病原体感染所致的传染性疾病。其主要宿主为兽类、鸟类、家畜、家禽等, 媒介主要有蚊、蜱、螨类等。据统计, 目前世界上自然疫源性疾病有8类180余种, 包括病毒病、细菌病、立克次体病、衣原体病、螺旋体病、真菌病、原虫病和其他寄生虫病等[1]。

根据传染病疫情报告统计, 1991—2006年全国鼠疫、HFRS、狂犬病、乙脑、钩体病、布病、登革热、疟疾等重要自然疫源性疾病报告病例1 859 295例, 死亡39 028例, 发病比例由90年代初期的7%左右降至2%[2]。2006—2008年全国乙脑、狂犬病、疟疾、登革热、布病等重要自然疫源性疾病报告病例见表1。

乙脑分布在贵州、重庆、四川、云南、广西壮族自治区 (省、直辖市) ;狂犬病疫情主要分布在广西、湖南、江苏、安徽、湖北、广东和贵州等省 (自治区) ;疟疾主要分布在安徽、云南、海南、湖北、河南省;登革热疫情主要发生在广东和福建省;布病是一种典型的人兽共患传染病, 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山西、河北、辽宁和吉林等省 (自治区) 的农牧区;血吸虫疫情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安徽、江西、四川、云南的湖区。

1.2 自然疫源性疾病流行的影响因素

近几年, 自然疫源性疾病流行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频繁的人员流动, 加剧了疫情的扩散和蔓延。2003年全球暴发的SARS, 在短短半年时间之内, SARS疫情已经扩散到5大洲29个国家和地区, 对全球经济和公共安全造成严重的影响, 而促使疫情得以迅猛扩散的主要原因就是人员在疫区的商务活动、访问交流而造成的感染并传播到各地。 (2) 媒介生物抗药性的增加, 使疾病传播媒介的防治难度加大。乙脑的主要传播媒介之一是三带喙库蚊, 双硫磷为国内外常用的灭孑孓剂, 通过对辽宁丹东的三带喙库蚊种群抗药性的测定, 其对双硫磷的抗性倍数已达4万多倍, 表现出极高水平的抗性[3]。同时, 日本学者安富和男调查的冲绳地区三带喙库蚊对双硫磷的抗性倍数大于12 500倍[4]。抗性水平的升高, 使媒介防控难度越来越大。 (3) 农业过度开垦、大量农田变为工矿企业, 破坏了生态环境, 新兴工业区未注重传染病防治, 增加了其流行风险。在秘鲁亚马孙地区, 采伐森林地区疟疾媒介An.darlingi叮人率较主要森林覆盖区增加278倍[5], 云南省南部新村镇建设中, 原始森林砍伐等活动使原有生态环境中按蚊孳生环境改变, 进而导致其种群波动并引发当地疟疾疫情变化[6]。 (4) 畜牧饲养业发展迅猛, 增加了人兽共患病的发生概率。在经济全球化、国际贸易频繁, 国际间的畜禽品种及畜禽产品的贸易往来日益加快的情况下, 如检验检疫不严, 有可能引进病禽畜及隐形感染禽畜, 通过这些活禽畜及其产品带入人兽共患病病原。德国从非洲进口实验用的猴子, 使实验室的工作人员感染上了发生在非洲的马尔堡出血热[7]。辽宁省2011年布病疫情扩大至全部地级市的68个县 (区) , 主要与当地居民从事绒山羊、小尾寒羊等生产活动, 随着牲畜市场的不断扩大, 省内外牲畜市场交易日益频繁有关[8]。

2 自然疫源性疾病预防控制在建设项目职业卫生工作中重要性

很多企业已经认识到自然疫源性疾病防控的重要性, 在建设项目的设计初期即开始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预评价, 建设期和生产过程中都将生物因素列入其中作为重点预防控制的职业危害因素之一。

2.1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在血吸虫病预防控制 (简称防控) 方面的经验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以下简称中石化) 早在上世纪80年代, 就开始重视疫区人群的血吸虫病流行病学调查。河南油田虽为血吸虫非流行区, 但部分人群来自于江汉油田等长江中下游的血吸虫病流行区。2001年, 河南油田对从疫区来河南油田的全体职工进行了血吸虫病流行病学调查。共进行了2 565名员工的检查, 被诊断为血吸虫患者的共30例, 总患病率为1.17%[9]。

中石化于2009年实施《血吸虫病预防及控制管理规定》, 针对中石化所属地处于血吸虫病防治地区, 以及需要到血吸虫病防治地区开展工程建设、生产作业等活动的单位, 应做好血吸虫病预防及控制工作, 重点加强血吸虫病防治地区员工防护、建设项目卫生学评价及防控措施的落实。针对血吸虫病这一自然疫源性疾病, 中石化提出了在工作场所钉螺的洲滩等地带和血吸虫病易感地带设立醒目的警示标志;配合血吸虫病预防控制机构对施工工地血吸虫病易感染地带的水体实施药物灭螺;施工作业中为接触疫水的员工服用抗血吸虫基本预防药物等措施[10]。

2.2 我国东北林区防控森林脑炎的经验

森林脑炎又称蜱传脑炎, 是林区特有的自然疫源性疾病, 一种急性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 对林区职工的安全和健康威胁很大, 为国家规定的职业病。其主要传染源是啮齿类动物, 如缟纹鼠、松鼠、田鼠、刺猬等, 家禽家畜也可以成为传染源。通过蜱 (壁虱) 的叮咬, 将病毒传入人体。经血液而侵入中枢神经系统。此病多发生在5~7月。该病起病急剧, 突然高热, 并有头痛、呕吐、意识障碍, 脑膜刺激症及瘫痪。但病愈后可有稳定性的免疫力, 不会第2次发病。其治疗措施主要是对高热、昏迷、抽搐、呼吸衰竭等的对症治疗, 同时也可用恢复期患者血清或新鲜全血、以及免疫马血清、高价免疫球蛋白治疗[11]。

上世纪80和90年代, 在森林脑炎患者中, 林业工人中的患者人数约占22%。林业工人在森林脑炎疫源地中劳动, 尽管对他们采取了一些预防措施, 但是每年仍有病例出现。林业工人的家属身处林区, 生活中感染本病的机会较多, 因此, 应对他们深入宣传防蜱的知识, 并提供接受预防接种的方便[12]。针对森林脑炎, 应加强森林脑炎疫苗接种。另外还应做好以下几点:一是加强个人防护, 强调进入林区作业应做到“三紧、两带” (即扎紧袖口、领口、裤口、带手套、带帽子) ;二是加强灭蜱、灭鼠工作, 喷洒农药, 投放鼠药;三是做好宣传教育工作, 普及森林脑炎基础知识, 提高农林作业工人自我保健意识, 强调进山人员普遍接种森林脑炎疫苗, 提高人群免疫水平[13]。

2.3 皮革制造业应重视布病和炭疽的预防控制

皮革制造业一直被外界认为是脏、累、污染严重的行业, 其主要使用的原料为牛羊的毛皮。由于原料皮有时检疫不严而带有炭疽杆菌或布氏杆菌, 在作业过程中常可引起职业性传染病。细菌导致的职业病也是制革行业较为突出的职业病。其中布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 主要是由于接触患病的动物和绵羊、山羊、猪、牛等的皮肤、黏膜及消化道分泌物而感染。病原体是布鲁杆菌, 感染后一般1~3周发病。急性期主要表现为典型的波浪型发热, 多汗, 关节痛, 男性睾丸炎或附睾炎, 女性卵巢炎、流产、神经痛等。本病易复发, 呈慢性病程。治疗以抗生素和特异脱敏疗法为主。

炭疽也是皮革制造业常见的职业病。它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也属人畜共患疾病。人主要因直接或间接接触患病动物如羊、牛、马等而感染。多见于暴露部位如颈、手等, 感染部位出现丘疹、斑疹、水泡, 继之溃疡。坏死结痂, 可伴有发热。自抗生素使用后, 人炭疽病死亡率已低于1%。

免疫对预防疾病的公共卫生重要性 篇3

关键词 体检 重要性 早期 预防治疗

下面以近2年健康体检中筛检出的疾病为例,谈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对早期预防治疗疾病的重要性。

资料与方法

2005年1月~2006年底我院体检中心共接待健康体检7493人次,其中男性占2/3,女性占1/3;青中年占2/3,老年占1/3。体检单位疾病的阳性率达60%,疾病阳性率的种类繁多。

结 果

本次检查结果发现,高血压、高血脂、血糖升高这三种病症占有相当比例,高脂血症患者位居三种疾病之首。其中男性高于女性,男性以青中年多。

讨 论

分析和结论:①疾病因素:血中胆固醇、甘油三脂升高,都属于脂类代谢不正常,叫高脂血症。人的血清胆固醇有2/3是体内自己制造,1/3靠饮食获得,因此高脂血症并不完全都是吃出来的,其发病原因很复杂,可因肾脏病、糖尿病、肝脏病等而继发,也可因家族遗传原因而得病,当然与不良生活习惯也有密切关系。高脂血症一般表现不是很明显,绝大多数患者自己没有感觉,而是在健康体检或做其他病检查时才发现。高脂血症的主要症状是并发症,如并发动脉硬化、心脏病、大脑供血不足、肾脏病等或出现肝功能异常。②心理因素:处在35~45年龄段的人群,是整个社会的中坚力量,肩负着社会重任,是事业的贡献者、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是家庭的主要依靠和经济主要来源者。这一人群面临的矛盾相对较多,如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以及各种工作上和社会上的矛盾,如果心理调整能力差,就会引起心身疾病,比如高血压、血脂升高、血糖升高。③生理因素:进入该期的个体,各个系统的器官、组织、细胞的生理功能开始从完全成熟走向衰退,但随着改革所产生的危机,应运而生的困扰增加,同时对新生事物的学习和应变,更加透支了有限的精力而忽略了健康。④饮食不当 :食物是重要的外界环境因素之一,合理的营养可以维持机体生理需要,营养过剩或营养素不平衡导致高血压、高脂血、肥胖症明显增加。当然吸烟、饮酒、高钠是男性发病过高的另外一个原因。⑤缺乏体育段炼:运动可以加强人的心脏功能,保持血压稳定;运动可以加速脂质代谢,防止血脂升高;运动还能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增强防御疾病的能力,有助于心理健康,使精力充沛。

疾病的发生在医学上分为5个阶段。第1阶段是易感受期。此期疾病尚未发生,但危险因子已存在,如肥胖、血脂過高、血压过高、血糖过高。第2阶段是临床前期。此时疾病因子已在人体的某部位产生了病理化,但并没有症状出现。第3阶段是临床期。此时疾病的症状逐渐显现。第4阶段是残障、恢复期。当疾病不断恶化,造成器官功能受到破坏,严重者留下后遗症,此时如能及时正确诊断与治疗,便转为恢复期。第5阶段是死亡。即功能破坏影响生理代谢,引发人体重要器官衰退,从而导致死亡。

健康体检就是在第一、二阶段,在身体尚无明显病痛出现前对全身重要器官做筛检,以了解身体健康状况。及时体检,可以早期发现那些无临床症状、已有危险因子存在的疾病,如高血压、高脂血、糖尿病、肿瘤等。这些疾病如在早期发现,则可以通过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方式,最大限度地降低疾病的困扰。对于已存在的疾病,如恶性肿瘤、血液病等可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就能争取到根治或改善生存质量或延长生命结果。反之则很难挽救。

总之要保持健康状态,早期发现疾病很重要。定期进行健康体检是早期预防治疗疾病的重要途径。通过健康体检可以从视、触、叩、听检查中,发现异常体征;从常规化验数据的量变中和影像诊断中,发现潜在的致病因子,看出身体质变的信息,以加强对自我身体功能的了解,帮助纠正不良生活方式的影响,避免致病因子的产生,指导修正调节机制,维持机体内外环境平衡,达到四早:即“早发现、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控制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提高健康水平。

告别便秘可防慢病(3)

防治便秘多方入手

★因人而异。老年人保持心情舒畅,生活要有规律。每天晨起空腹饮一杯白开水;早晚空腹吃一个苹果,或每餐前吃1~3根香蕉;适当吃些粗粮,如每天用玉米渣、核桃仁适量煮粥;全天都应多饮白开水;加强体育锻炼,比如仰卧屈腿、深蹲起立、骑自行车等;定时排便。

年轻人首先应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像每天只喝很少量的水、运动量不足、很少吃蔬菜和水果、排便时看书等不良习惯都应改掉。其次,积极消除或请专业医师帮助解决抑郁、焦虑等便秘的心理诱因。每天都要抽时间到户外锻炼身体。

婴幼儿一些人在孩童时代结束时仍未养成正常的排便方式和习惯,以致长大后形成功能性便秘。所以,如果宝宝出现便秘,家长不要图省事,随意用开塞露等手段强制宝宝排便,而应先咨询医生。

★纠正偏见。发生便秘,患者不能简单认为这只是肠道的事,而应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以确定是否存在肛门、直肠或结肠部位的器质性病变。

讲究卫生预防疾病的国旗下演讲稿 篇4

讲究卫生的含义其实很浅显,那就是指在日常生活中吃干净的食物,饮干净的水,穿干净的衣物,用卫生的器具,身处干净的场所以及必要的卫生防护,也就是说既要讲究个人卫生,又要维护环境卫生,那么我们如何注意个人卫生呢?

首先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减少与病源接触的机会。如勤洗手、勤洗澡、勤换衣,每日刷牙。俗话说早睡早起身体好,因此充足的睡眠也是必不可少的。其次是讲究饮食卫生,防止“病从口入”;在日常生活中不食不干净的食物,所谓“不干净的食物”,主要是指来源不明、长期存放或腐烂变质的食品,同时也不要贪图野味。第三,注重心理卫生,保持积极向上而又乐观豁达的心境。

同学们!维护环境卫生,需要靠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因为疾病往往与脏、乱、潮湿、腐烂相关联,我们应该做到也必须做到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保持教室、办公室、宿舍的洁净和通风,尽自己所能清扫公共场所,不留死角,防止病原微生物及蚊虫、老鼠的滋生、繁衍。

“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 小朋友如果坚持每天锻炼,可以有利于生长发育,能使小朋友的骨骼长得又高又结实,并使肌肉组织得到充分的营养,体重增加快,但不会变成肥胖儿,特别能有利于小朋友的头脑发育,使小朋友更加聪明。

每天锻炼身体,还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因为多进行户外运动,可以充分吸收水分、呼吸新鲜空气和沐浴大自然的阳光,能增加身体耐寒耐热的能力,并且增加身体对外界刺激的适应力和抵抗力。

经常性的锻炼身体还能使小朋友具有良好的情绪和心理素质。如果和爸爸妈妈一起锻炼的话,能增进感情。

体育锻炼更能使小朋友养成开朗、勇敢、坚毅、团结、遵守纪律、热爱集体的优良品质和一定的独立生活能力。

老师们、同学们,健康是一个人最大的财富,是幸福的基础,也是做人的责任,要有一个健康的体魄,讲究卫生就是最基本也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预防疾病的方法,只要我们时刻谨记,并身体力行,那么无论是“SARS”还是“禽流感”,抑或是其它的疾病都是可以预防的。

免疫对预防疾病的公共卫生重要性 篇5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讲究卫生,预防冬季疾病》。

Good morning!Today the topic of our speech is Pay attention to health, disease prevention in winter 传染性疾病,主要是通过空气中的飞沫经呼吸道传播。譬如有:流行性感冒,水痘、腮腺炎,流脑,麻疹等,在冬季又有所复发,但是,同学们不要过于担心,害怕,只要我们在平时能做到下面几点,这些疾病还是可以预防的。

Pay attention to healthy, mainly through the air in a droplet spread through the respiratory tract.For example: influenza, chicken pox and so on , in winter and the recurrence, but do not worry too much, as long as we are usually able to do the following points, the disease is preventable.1、我们在平时学习之余,要多参加体育锻炼,如跳绳、跳步、打球等,只有我们的身体强壮了,疾病才不能乘虚而入。

First, after study, to take part in physical exercise, such as jumping, only our body strong, the disease can not take advantage of a weak point.2、我们的教室、家里要经常开窗通风以保持空气的新鲜,流通。Second.Keep the air fresh of our classroom and our home.3、平时要尽量少去人多,拥挤,尤其是通风不畅的公共场所。

Third.Usually try not to go crowded, especially in public places poor ventilation.4、我们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勤剪指甲。

Fourth.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personal hygiene, wash hands, diligence nails

5、根据气候变化注意增减衣服,避免着凉。

Fifth.According to the climate change attention to change clothes, avoid cold.6、一定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不能过于疲劳,因疲劳容易使我们的抵抗力下降。Sixth.We should have enough sleep every day.because fatigue easily make our resistance to decline.同学们,只要我们做好预防工作,疾病就一定会远离我们。

免疫对预防疾病的公共卫生重要性 篇6

老师,同学们:

早上好,今天我讲的题目是“讲究卫生,远离疾病”。

讲究卫生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它的含义其实很浅显,那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吃干净的食物,饮干净的水,穿干净的衣物,用卫生的器具,去干净的场所以及做好必要的卫生防护,也就是说既要讲究个人卫生,又要维护环境卫生,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做呢?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勤洗手这是预防病毒传染的第一道防线。此外,勤饮水也可以使粘膜保持湿润,增强抵抗力。同时,勤饮水还便于及时排泄体内的废物,有利于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最后,还要勤通风,室内经常通风换气,可稀释减少致病的因子。

在传染性病源流行季节,尽量避免前往空气疏通不畅、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这里特别提醒同学们,不要去学校早已明令禁止的网吧、游戏室等不适合中学生去的场所。也不要去校门口的摊点上买东西吃。

(2)加强身体锻炼,提高免疫能力

眼下正是运动锻炼的大好时机,大家应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多到室外呼吸新鲜空气,但要注意根据气候变化增减衣服,合理安排运动量。坚持做好早操、课间操,积极上好体育课、活动课。

(3)注意环境卫生,创造整洁的校园环境。一直以来,我校就非常重视环境卫生工作,经过大家的努力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我们亟须改进的,还有平时环境卫生的保洁,不要随意乱扔废纸、粉笔头、乱丢食品包装袋等。我们希望所有的同学用我们的举手之劳,维护我们整洁的环境。

4)调整好心态,形成良好有序的生活规律

对各类传染性流行病,我们应正视它的存在,不必恐慌,但也不能掉以轻心,因为它们有传染性,对生命健康会带来一定威胁。我们应形成良好有序的生活规律,加强营养和合理的休息,防止过度的紧张和疲劳,并注意防寒保暖。只有以健康的、科学的良好心态生活着,我们的免疫系统才会免遭侵袭。

5)在学校如果出现不适症状,如发热(体温在39℃以下),出现咽痛,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要及时报告老师,及时去医院就诊,避免病情延误导致更严重的疾病。如果确诊得了传染病,要注意请假隔离,以防止二次传染。

老师们、同学们,健康是一个人最大的财富,是幸福的基础,也是做人的责任。要有一个健康的体魄,讲究卫生就是最基本也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预防疾病的方法,只要我们时刻谨记,并身体力行,那么无论什么样的疾病都是可以预防的。

最后,希望同学们都能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让疾病远离我们每一个人,健康地生活。我的讲话完了,谢谢大家。

免疫对预防疾病的公共卫生重要性 篇7

1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来源与其职能定位

新世纪,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和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 中国的公共卫生事业面临着急慢性传染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意外伤害、环境污染等的多重挑战, 成立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正是应对上述挑战的必然选择[1]。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 发现有许多新的传染病又开始流行, 如埃博拉出血热和军团病等, 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性病、结核病等已被控制的传染病在我国又死灰复燃, 再度肆虐。艾滋病、结核病等正表现出流行的强劲势头, 严重影响我国公众的健康[2,3]。另外,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快速攀升, 病死率持续上升, 美国“9·11”事件后许多国家生物化学恐怖事件频发, 抑郁症、缺血性心脏病、肺癌、伤害和酗酒等形势日趋严峻。在我国, 由于过去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认识与导向的原因, 导致许多地方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建设较为落后, 基层卫生资源配置与结构也不尽合理[4], 运行成本居高不下, 农村人口的农村卫生等方面的工作, 却因资源短缺而发展缓慢。这种重城市、重医疗, 而轻农村、轻预防的卫生资源配置结果, 既浪费有限的卫生资源, 也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服务需要和健康需要。农村三级卫生网存在不少地方机构解体、人员解散、缺乏经济保障等方面的生存和发展困难问题等, 已经明显不再适应当前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需要[5]。

基于以上原因, 目前我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职能划定在12个专业方面, 分别是传染病预防控制、病毒病预防控制、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营养与食品安全、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健康教育、农村改水技术指导、妇幼保健。另外, 为了统筹管理以上这些职能, 还兼营5项业务:公共卫生政策研究、公共卫生监测与信息服务、免疫规划、结核病预防控制、疾病预防控制与应急处理。其职能的定位将充分发挥技术指导、科研培训、质量控制以及组织协调作用, 与各部门、各行业共同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为国分忧, 为民解难, 继往开来, 共创辉煌, 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公共能力的定义

什么是公共能力呢?简单地说, 公共能力就是公共主体能否意识到公共服务客体的需求并及时提供公共服务以及提供公共服务的水平如何[6]。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公共能力就是指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为生产和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产品以满足公共服务客体的公共服务需求而具备的技能、技术和技巧, 公共能力的强弱决定了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整个公共活动过程当中是否能够真正承担并办理好所有的公共服务事项。

3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公共能力的内涵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公共能力应该包括:公共政策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两大内容, 公共服务能力大体按实际效用又可分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健康危害因素预警能力、科研与技术指导能力以及公共健康促进能力四大类。

3.1 公共政策能力

在国内外, 公共政策能力的学术领域里并未形成成熟的权威定义, 不过它具有公共权威、公共性和积极的社会效果等三方面主体的特性[7]。在我国大多数地区,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是隶属卫生行政部门的一个事业单位, 但由于其职责的特殊性, 如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传染病疫情处理、等职能方面, 在实施起涉及面广、范围宽, 在这个特定的时候, 可成为公共权威主体。在实施《传染病防治法》时, 具有公共性, 特别是在组织与规划免疫规划等工作时, 是以公共利益为核心, 是真正地去解决社会公共问题, 政策能力很强, 当然也就具备了积极的社会效果特性, 但长期以来, 在这方面却少有学者问津, 按照刘东杰[8]的分类,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公共政策能力表现大致有四类:

一是公共卫生政策制定能力。对于急需解决公共卫生政策问题或内容的, 公共卫生政策制定是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第一步, 也是最基本的一步。在我国, 制定并出台的卫生法规有9项, 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等4项对于公众起到积极作用, 其他法律法规主要还是运用卫生机构内部的规范管理等。而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密切相关的仅《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法》一项, 可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公共政策能力并不是很强。

二是政策执行能力。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与卫生监督分开之后, 卫生监督权已经不存在, 取而代之的是技术性的建议、督导建议而已, 因此对公共卫生政策的执行提出了挑战, 如综合医疗机构不按要求填报传染病个案或疫情,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仅能在技术的层面给予指导。

三是政策评估能力和政策的终结能力。任何公共卫生政策的制定, 都是源于一定的疾病流行形势而制定, 在某一段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历史上起作用。因此, 对于制定出来的政策是否起积极作用, 需要进一步的评估, 这就要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有这种评估能力;同时, 如果发现政策对疾病的预防与控制是消极的、甚至是无用的或者说政策已经完成了使命之后,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于制定出来的政策还要有一个终结的能力。

3.2 公共服务能力

确切地说, 公共服务能力是指公共服务主体为生产和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产品以满足公共服务客体的公共服务需求而具备的技能、技术和技巧[9]。公共服务能力的强弱决定了公共服务主体在整个公共活动过程当中是否能够真正承担并办理好所有的公共服务事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由于其工作性质决定了其公共服务能力的特性, 当前最重要的公共服务能力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健康危害因素预警能力、科研与技术指导能力以及公共健康促进能力四大类。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职能划定在12个专业方面, 传染病预防控制、病毒病预防控制、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营养与食品安全、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等工作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的范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农村改水技术指导、妇幼保健等则属于科研与技术指导能力;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则是公共健康促进能力的范畴;传染病疫情监测与分析、薄弱环节的预警、职业危害因素监测与分析等则属于健康危害因素预警能力。

4 当前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公共能力缺失的表现

4.1 公共政策能力不足

2003年的“非典”危机提示, 我国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过于薄弱, 难以满足保障人民健康安全, 促进经济发展, 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目前经过了近8年有建设, 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突出的表现有:一是职责更明确与完善了;二是经费投入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障;三是人力资源得到了改善;四是发展的方向基本清晰。然而, 在解决公共政策能力方面是不利的, 主要表现在: (1) 作为传染病疫情处理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的主体, 无法执行《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 例如传染源的隔离控制、疫区划定、隔离解除等均不是由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执行, 取而代之的是当地政府, 这就出现部分政府部门为了政绩等采取了一些与《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不相符的措施[10]。 (2) 对于政策评估的能力,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更是远远不及, 一个地方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有效与否、进步与否的评估,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仅能从一些业务指标去评估, 无法从政府对这项工作的投入 (包括人、财、物) 、政府的重视与保障等方面进行评估, 从而会有一定的偏差, 明显的就是到处喊重视、到处喊加强, 就是没有人去落实, 甚至有一些地方政策过分专注于政绩, 连传染病疫情的上报都要经过政府的审核才能上报, 政府的审核就意味着有部分信息会失真[11]。

4.2 公共服务能力发展不平衡

一是地区间的不平衡, 在我国总体来说东部地区的公共服务能力由于受经济、交通等因素的影响, 要比西部地区能力的发展要好得多[12];二是一些有收费项目的公共服务能力要比纯公益事业的能力建设要相对较快[13];三是由于受历史以来,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人员专业结构建设要偏向于预防医学类, 因此这类的能力要相对较强, 如检验能力的表现上,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微生物、病毒等方面的检测要比综合医院强[14], 但病理等方面则较弱;四是群体性大众的健康服务能力相对于个体病人治疗服务能力要强得多, 专科治疗能力则较弱[15]。

5 提升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公共能力的社会价值

当前,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发展与政府的发展方向在某些方面是不同步的[16], 如政府更多地把注意力集中于GDP增长率、解决新增就业人口数量、环境治理效果等方面, 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则不然, 这就存在了机构与政府之间的博弈, 许多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绩效考核体系就出现了问题, 考核体系只针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就连政府的拨款额度、综合医疗机构传染病漏报等都硬套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头上, 使其欲口难言。因此, 不断地提升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公共能力, 突出其公共能力的重要性, 为政府绩效评估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为进一步规范政府对公共卫生的管理行为提供科学依据, 改变只注重经济发展的行为方式[17]。同时, 不断提升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公共能力有利于政府体现民生、民心等工程, 可以进一步巩固党和政府的执政能力。

6 提升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公共能力的策略

6.1 加强对公共卫生方面的政策研究

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是最重发的公共卫生工作之一, 对相关公共卫生政策的创新性研究是其功能之一。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在实践中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 存在着大量的政策问题, 但到目前为止, 国内对卫生领域的政策研究基本上都集中在医疗保障、医疗机构改革和社区筹资与组织等方面, 而较少开展公共卫生政策研究, 从而无法形成公共卫生政策与实践的良性互动关系。同时, 疾病预防控制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适宜技术的研究有利于提高政府对民生工作投入的产出效果, 值得认真关注, 如果不好好地开展政策研究, 各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于应付地方财政政策而存在的“重有偿服务轻无偿服务”的现象[18]将无法消除, 另外,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所能提供的公共服务的可及性将大打折扣, 因此应通过有效的研究来增加对公共卫生知识和提高各级决策的能力、要评价公共卫生政策对实践工作干预的影响, 要与学术机构建立密切的伙伴关系, 及时地开展有关的研究, 以有利于公共卫生的决策。

6.2 努力控制艾滋病、血吸虫病、结核病、乙型肝炎等重大传染病

加强艾滋病预防与有效控制, 实施综合干预, 以遏制艾滋病的扩散。继续扩大血吸虫病防治成果, 建立和完善适合当地特点的可持续发展的血吸虫病预防控制模式。加强结核病预防与有效控制, 组织实施一些控制项目, 降低结核病发病率和病死率。加大对霍乱、非典型性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点传染病的防治力度, 降低病毒性肝炎的病毒携带率和发病率。进一步加强职业病防治力度, 继续强化对麻风病等地方病的防治, 切实发挥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当地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领头与支柱作用。

6.3 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品牌学科建设

做好窗口部门优质服务, 在服务群众时实行“四个一” (即做到“一张笑脸相迎, 一把凳子让座, 一杯茶水暖心, 一颗诚心办事”) 。充分发挥特色服务项目优势, 结合当地实际情况, 开展特色服务项目, 如增加儿童保健项目、室内环境治理、寄生虫诊治等特色服务项目, 不与当地综合医疗机构的优势项目开展竞争。实行各项检查预约、绿色通道、爱心支助等措施, 将服务延伸到健康指导、健康体检和随访咨询等各个层面, 为当地政府领导、劳模、的士司机、环保工人进行免费体检等, 突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服务性、公益性[19]。不断突出专家的作用, 培养适合当地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发展的专家, 扶持专家的科研工作, 力争做到“一年一题”, 着重扶持科研成果, 强化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当地的技术地位。

6.4 注重疾病预防控制队伍人力资源的培养与贮备

努力从体制上实现三个转变[20]:即对人员的控制从以编制控制为主转向以工资总额控制为主, 努力做到因事设岗、按岗按需用人, 积极调整工作能力强、素质高、技术过硬的人才, 充实到工作的第一线, 在人事管理权限上由多头管理向分级负责转变, 给予卫生行政部门一定的用人权, 特别要杜绝那种“有编有人但不能入编”[21]的现象, 提高用人的自主性和灵活性, 同时还要不断地创造有利于年轻工作人员成长的良好环境, 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岗位的吸引性。

6.5 注重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文化建设

免疫对预防疾病的公共卫生重要性 篇8

1、思想政治工作切入点。

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过程是传统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从固有的垂直属性和单位所有逐渐社会化的过程,作为面向现代化的具有全信息社会属性的思想政治工作,社会化是它的基本走向和必由之路,在推进疾控中心建设过程中要尽量减少其虚拟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增强其针对性和有效性,更好地实现疾控中心改革发展的良性互动。当前,中国社会正处于全面转型期,各种利益的冲撞,思想观念的交锋,社会阶层的分化,不同文化的激荡和融合在所难免。找准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入点,才能事半功倍。

1.1掌握工作中的客观规律性

万事万物的发展都有其客观规律性,思想政治工作也应该遵循客观规律,分阶段有层次地进行。市疾控中心集疾病预防控制与应急、监测检验与评价、应用科研与指导、技术管理与服务、综合防治与健康促进为一体,旨在预防和控制危险因素、疾病、伤害和失能,提高全人群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应注重研究职工在各项工作中的思想动态、心理特点、基本要求,制订思想政治工作基本程序,做到工作前做好思想动员,工作中做好宣传鼓动,工作后搞好总结评比,并把这些基本程序贯穿于疾控中心每个岗位工作的全过程,贯穿于每年每季每月的各个阶段、各项活动的全过程,落实到每一名职工,从而使工作做得更加圆满。

1.2强调工作中的综合性

对待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必须客观、全面地分析原因,采取综合治理的办法解决。根据中心的各项管理规定、工作制度和职工思想变化的特点,运用多种方法,有预见性地做思想工作,会收到较好的效果。另一方面,根据职工思想变化的联系性和差异性,对职工进行各种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的宣传教育,并注意根据不同的工作岗位和职工类型,把握不同的侧重点。从而在整个单位形成严格遵守岗位制度,按制度办事,按操作标准要求办事的良好氛围,最大限度地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和问题的出现,提高工作质量和水平。

2、加强理论武装工作,提高队伍整体素质

2,1正确把握舆论导向,为党的十八大和省第十次党代会召开营造氛围。大力开展“信仰、信念、信心’’教育活动,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激发党员干部热情,用疾控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信心鼓舞职工群众斗志;大力宣传党的十七大以来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伟大成就与宝贵经验,宣传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取得的重大进展,宣传疾控系统践行执政为民宗旨、模范履行责任义务、联系服务人民群众的典型事迹,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党的十八大和省第十次党代会召开后,要及时做出安排部署,掀起学习贯彻会议精神的热潮,把党员干部的思想行动统一到党的十八大和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上来。

2.2以学习贯彻会议精神为契机,着力构建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团队。一是进一步强化措施,高标准、高质量地抓好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二是扎实推进“能力提升年"活动,着力打造干事创业的中坚力量。积极组织党员干部参加“提高履职能力人人谈"活动;三是继续开展荐书、读书、评书活动,营造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的浓厚氛围。积极组织开展知识竞赛、征文、演讲等主题突出的学习活动,着力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文化素养、道德和业务素养,强化广大党员干部的大局意识、宗旨意识、责任意识,实现“读一本好书、学一门知识、增长一点才干"的学习效果。

3、两性:发挥技术性,体现社会性

3,l发挥技术核心作用,构建区域防控网络。

中心充分发挥疾病防控技术核心作用,加强管理、协调、督导,主动出击,构建辖区“大疾控"网络。与区卫生监督所、区健康教育所及辖区医疗机构进一步密切联防联控机制,充分发挥社康中心的“网底’’功能;与教育部门携手构建学校、托幼机构流感、手足口等常见传染病防控体系,合作建成中学生艾滋病宣教基地:与街道办合作创建安全社区活动、搭建伤害监测网络;与动植物防疫部门达成人畜共患传染病信息通报及防控协作机制;构建辖区“大疾控"网络,改变了以往在公共卫生领域由卫生疾控部门“单打独斗”、唱“独角戏"的状况,尤其是在甲型HlNl流感、手足口病等重大疫情防控中,联防联控、多部门协作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

3,2专注公共卫生热点,强化社会服务职能。

中心领导班子带领干部职工“有所强、有所弱",“有所为、有所不为”,主动将业务工作重心向民生热点倾斜,专注于公共卫生重点问题。近年来,中心共完成市售糕点类食品及相关膨化剂卫生状况、水发产品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全区病媒生物密度、某小学疑似通讯基站微波辐射事件、汽修行业职业卫生危害等40多次专项监测,件件事关民生,充分体现疾控工作的社会服务功能

4,职业卫生工作中应充分发挥健康促进的作用

卫生局疾病预防控制经验交流材料 篇9

为加强公共卫生服务,积极推进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保障居民身体健康,县人民政府根据省人民政府有关文件精神下发了《关于加强公共卫生工作的若干意见》,我县于20xx年下半年开展了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合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加强对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检查指导,进一步促进了我县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开展,并取得较好成绩。

一、主要做法

1、组织健全,加强领导。进一步做好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和对各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站)的技术指导,县疾控中心成立了“公共卫生服务技术指导小组”,县疾控中心一把手担任组长,有关中层科主任和业务骨干任成员,定期或不定期的开展对全县公共卫生有关疾控工作的技术指导和培训,检查督促做好疾病控制工作。

2、明确任务,加强业务技术指导和检查。20xx年初县疾控及时制订下发了公共卫生服务有关疾控工作计划,把公共卫生服务中涉及疾控的目标和指标逐一进行分解,制订详细的可操作的工作内容和考核方法,建立了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目标和考核制度。开展平时、半年、年终指导检查考核,从而使全县的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规范有序地开展。县疾控中心公共卫生服务技术指导小组积极开展对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责任医生集中培训2次126人次,技术指导小组成员根据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中有关疾控工作要求,下基层对责任医生、疾控人员等开展面对面现场培训85次,书写现场技术指导意见书235份,对进一步做好全县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起到积极促进作用。通过现场检查指导和督促,全县的公共卫生工作顺利开展。经年终对全县15个公共卫生服务中心(站)工作目标考核,与疾控相关的公共卫生分值298分,得分257.65,得分率为86.46%。

二、取得成效

一年来,我县公共卫生服务在疾控工作中取得以下几方面成绩:

1、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蓬勃开展。①建立健全社区健康教育宣传窗。在实施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中,加强重点疾控防治宣传,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各种活动,有效地提高广大居民的卫生知识和健康意识。全县39个社区均建立符合要求的卫生宣传窗,并有专人负责,结合季节防病重点,及时在宣传栏内张贴相应的健康教育资料。②深入社区开展健康教育活动。为更好的向渔农民提供卫生保健知识,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提高渔农民的健康和自我保健能力,使渔农民健康知识知晓率达到70%以上,保证每户居民每年获得至少1份健康教育资料,县疾控中心在年初下达了《县健康教育社区行大型活动计划》,要求每年在39个社区中选择10个社区开展健康教育社区行大型活动,在各医疗单位里选择资深业务专业人员成立了“县健康教育宣讲团”,深入社区健康教育学校、社区居民,开展辖区社区一年4次以上相关健康知识的宣传。截至12月底疾控中心完成10次健康教育进各社区活动,展出画板70余块、开设课堂10次、放映录像9次、接受咨询2000余人次,分发各种资料及宣传日用品累计10600余份;各成员单位也很好的完成了一年4次以上进社区讲课的任务。累计接受教育人数达到了20000余人次。同时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年累计发放居民健康教育系列读本56000本,使全县每个家庭拥有1本卫生知识读本,另外发放健康处方18740份,其他健教资料20000余份,支出经费111140元,起到了良好的健康教育效果。③继续做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普及农民健康知识水平。县疾控中心为加强健康教育工作,安排了多项重点传染病预防宣传活动到农村开展。其中有“结核病”、“艾滋病”以及儿童免疫规划等宣传。

同时结合“三下乡”活动,3次到岱西、秀山、岱东等地开展健康咨询活动,分发相关健康知识宣传单,使农民健康知识水平不断提高,有力地促进“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④围绕各个宣传日活动主题,开展防病知识宣传。针对不同对象、不同情况,提出不同的宣传内容,开展各项宣传日活动。县疾控中心在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儿童免疫规划宣传日、防治碘缺乏病日、世界艾滋病日等开展宣传日活动8次,出动人员32人次,直接接受教育人数达2400人次。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全年各宣传日活动共出动人员480余人次,刊出卫生橱窗210期次,卫生黑板报310期次,直接接受教育人数达13250人次。⑤县疾控中心及时发放健康教育资料,确保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健康教育工作顺利进行,全年下发的卫生科普报纸、杂志、画报、小册子、传单等8个品种23个种类,共计35373份(册)外,还精心制作了“台风过后预防肠道传染病”、“健康教育进社区”、“相互关爱共享生命”等宣传资料,共计4个品种8个种类46700份(册),全年共征订、编印健康教育资料费用达4万余元。经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我县居民健康教育知晓率明显提高,年底对

为加强公共卫生服务,积极推进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保障居民身体健康,县人民政府根据省人民政府有关文件精神下发了《关于加强公共卫生工作的若干意见》,我县于20xx年下半年开展了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合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加强对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检查指导,进一步促进了我县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开展,并取得较好成绩。

一、主要做法

1、组织健全,加强领导。进一步做好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和对各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站)的技术指导,县疾控中心成立了“公共卫生服务技术指导小组”,县疾控中心一把手担任组长,有关中层科主任和业务骨干任成员,定期或不定期的开展对全县公共卫生有关疾控工作的技术指导和培训,检查督促做好疾病控制工作。

2、明确任务,加强业务技术指导和检查。20xx年初县疾控及时制订下发了公共卫生服务有关疾控工作计划,把公共卫生服务中涉及疾控的目标和指标逐一进行分解,制订详细的可操作的工作内容和考核方法,建立了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目标和考核制度。开展平时、半年、年终指导检查考核,从而使全县的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规范有序地开展。县疾控中心公共卫生服务技术指导小组积极开展对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责任医生集中培训2次126人次,技术指导小组成员根据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中有关疾控工作要求,下基层对责任医生、疾控人员等开展面对面现场培训85次,书写现场技术指导意见书235份,对进一步做好全县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起到积极促进作用。通过现场检查指导和督促,全县的公共卫生工作顺利开展。经年终对全县15个公共卫生服务中心(站)工作目标考核,与疾控相关的公共卫生分值298分,得分257.65,得分率为86.46%。

二、取得成效

一年来,我县公共卫生服务在疾控工作中取得以下几方面成绩:

1、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蓬勃开展。①建立健全社区健康教育宣传窗。在实施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中,加强重点疾控防治宣传,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各种活动,有效地提高广大居民的卫生知识和健康意识。全县39个社区均建立符合要求的卫生宣传窗,并有专人负责,结合季节防病重点,及时在宣传栏内张贴相应的健康教育资料。②深入社区开展健康教育活动。为更好的向渔农民提供卫生保健知识,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提高渔农民的健康和自我保健能力,使渔农民健康知识知晓率达到70%以上,保证每户居民每年获得至少1份健康教育资料,县疾控中心在年初下达了《县健康教育社区行大型活动计划》,要求每年在39个社区中选择10个社区开展健康教育社区行大型活动,在各医疗单位里选择资深业务专业人员成立了“县健康教育宣讲团”,深入社区健康教育学校、社区居民,开展辖区社区一年4次以上相关健康知识的宣传。截至12月底疾控中心完成10次健康教育进各社区活动,展出画板70余块、开设课堂10次、放映录像9次、接受咨询2000余人次,分发各种资料及宣传日用品累计10600余份;各成员单位也很好的完成了一年4次以上进社区讲课的任务。累计接受教育人数达到了20000余人次。同时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年累计发放居民健康教育系列读本56000本,使全县每个家庭拥有1本卫生知识读本,另外发放健康处方18740份,其他健教资料20000余份,支出经费111140元,起到了良好的健康教育效果。③继续做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普及农民健康知识水平。县疾控中心为加强健康教育工作,安排了多项重点传染病预防宣传活动到农村开展。其中有“结核病”、“艾滋病”以及儿童免疫规划等宣传。

同时结合“三下乡”活动,3次到岱西、秀山、岱东等地开展健康咨询活动,分发相关健康知识宣传单,使农民健康知识水平不断提高,有力地促进“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④围绕各个宣传日活动主题,开展防病知识宣传。针对不同对象、不同情况,提出不同的宣传内容,开展各项宣传日活动。县疾控中心在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儿童免疫规划宣传日、防治碘缺乏病日、世界艾滋病日等开展宣传日活动8次,出动人员32人次,直接接受教育人数达2400人次。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全年各宣传日活动共出动人员480余人次,刊出卫生橱窗210期次,卫生黑板报310期次,直接接受教育人数达13250人次。⑤县疾控中心及时发放健康教育资料,确保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健康教育工作顺利进行,全年下发的卫生科普报纸、杂志、画报、小册子、传单等8个品种23个种类,共计35373份(册)外,还精心制作了“台风过后预防肠道传染病”、“健康教育进社区”、“相互关爱共享生命”等宣传资料,共计4个品种8个种类46700份(册),全年共征订、编印健康教育资料费用达4万余元。经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我县居民健康教育知晓率明显提高,年底对

全县各乡镇采取抽查形式,发放渔农民健康教育问卷100份,回收100份,经答题卷统计渔农民健康教育知晓率达86%,达到上级规定要求。

2、重点传染病防治工作落到实处。传染病防治工作是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实施过程中,重点抓好霍乱、结核病、艾滋病防治监测工作,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建立传染病报告制度,发现传染病及时进行网络直报,并建立传染病名单登记,及时对传染病疫点进行调查处理。在霍乱防治监测工作中,充分发挥社区责任医生作用,切实做好腹泻病人采样监测和出海渔船民霍乱预防、消毒药物发放工作,确保渔船民在出海期间身体健康。在抗击“韦帕”“罗莎”超强台风期间,全县出动社区责任医生150余人次,对全县320只饮用井水开展了为期一周的漂白粉消毒工作,确保灾后无大疫。全县结核病防治工作,通过社区责任医生开展疑似结核病人转诊工作,全县落实结核病转诊144例,比上年明显提高,查出涂阳结核病人43例,达到省市规定要求。同时通过加强结核病人督导管理,使结核病治愈率不断提高。艾滋病监测工作全年完成各类重点人群监测9291人份,同时充分利用社区卫生宣传阵地,积极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进一步提高人群艾滋病自我保护意识。通过努力,20xx甲乙类发病率319.42/10万,使全县传染病发病率控制在较低水平。

3、免疫规划工作成绩显著。①加强流动儿童免疫接种服务。全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加强流动儿童调查频率和力量,落实接种补种措施,发动责任医生和社区联络员参与摸底调查,负责核查、宣传,建立责任制,人员固定,分片包干,责任到人,督促流动儿童家长完成儿童预防接种。各社区卫生服务站每月填报辖区0~7儿童变动情况登记表,包括流动人口儿童在内的新出生、迁入或迁出情况。目前全县登记在册的0-7岁流动儿童共1187人,建卡建证共1187人;其中1~7岁儿童936人,“五苗”接种情况为:卡介苗接种806人,率为86.32%;脊灰疫苗第一针接种935人,率为99.89%;第二针接种912人,率为97.44%;第三针接种909人,率为97.12%;百白破疫苗第一针接种924人,率为96.90%;第二针接种893人,率为95.41%;第三针接种893人,率为95.41%;麻疹疫苗接种899人,率为96.05%;乙肝疫苗第一针接种927人,率为99.04%;第二针接种917人,率为97.97%;第三针接种838人,率为89.53%;单苗接种率达到85%以上的指标。②开展乙肝疫苗查漏补种工作。全县共有52名社区责任医生医生、68名社区公共卫生联络员参与摸底调查动员,及时发现漏卡儿童和今年新流入的儿童,保证接种工作真正落实。根据摸底登记情况,社区责任医生、公共卫生联络员挨家逐户下发通知单,做好接种前的通知工作。目前,我县乙肝疫苗查漏补种已完成第一阶段工作,10月省督查组来我县检查乙肝疫苗查漏补种工作,通过检查督导组认为,我县乙肝疫苗查漏补种领导重视,充分发动社区力量,措施有力,工作扎实,成绩突出。③做好脊灰疫苗强化免疫工作。在脊灰强化免疫活动中,全县发动社区责任医生120余名,开展宣传、摸底调查、现场服苗工作,确保我县脊灰强化免疫工作任务完成。通过免疫规划实施,20xx年我县免疫针对传染病发病得到有效控制,儿童麻疹无发病,仅发生15岁以下乙肝1例,有效保障了全县儿童身体健康。

4、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均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登记制度,去年4月长涂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时发现一起学生聚集性水痘疫情,并及时上报县疾控中心。社区责任医生与县疾控人员共同开展病例搜索,加强传染源管理,落实消毒等疫点处置工作,未出现二代病例,较好地处置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免疫对预防疾病的公共卫生重要性 篇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40号

《关于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若干规定》已于2004年12月9日经卫生部部务会议讨论通过,并经财政部同意,现予以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部长吴仪

二○○五年一月五日

关于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若干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促进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重点是:加强国家、省、设区的市、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基层预防保健组织建设,强化医疗卫生机构疾病预防控制的责任;建立功能完善、反应迅速、运转协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健全覆盖城乡、灵敏高效、快速畅通的疫情信息网络;改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础设施和实验室设备条件;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专业队伍建设,提高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处置和实验室检测检验能力。

第三条 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遵循“统筹规划、整合资源,明确职责、提高效能,城乡兼顾、健全体系”的原则,坚持基础设施建设与完善运行管理机制相结合,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队伍建设,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体系,保证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落实。

第四条 卫生部会同有关部门负责全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规划与指导,负责国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管理,指导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建设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辖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规划指导,管理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发挥辖区内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作用,提高辖区疾病预防控制的综合能力。

第五条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同级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下开展职能范围内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承担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

第六条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承担相应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第七条 城乡基层预防保健组织接受所在辖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具体落实疾病预防控制任务。

第八条 国家组织开展疾病预防控制应用研究和技术创新工作,鼓励、支持开展疾病预防控制有关科学技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设置与职责

第九条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分为国家级、省级、设区的市级和县级四级。

第十条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根据疾病预防控制专业特点与功能定位,以及本地区疾病预防控制的具体实际,明确职责和任务,合理设置内设机构。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必须健全机制,规范管理,认真履行自身的职责,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开展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第十一条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职能是:疾病预防与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疫情报告及健康相关因素信息管理、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干预、实验室检测分析与评价、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技术管理与应用研究指导。

第十二条 国家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主要职责为:

(一)实施全国重大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规划,开展质量检查和效果评估;组织实施全国性重大疾病监测、预测、调查、处理,研究全国重大疾病与公共卫生问题发生发展规律和预防控制策略;

(二)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与预警机制,指导和参与地方传染病疫情和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调查处理,参加特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工作;

(三)开展免疫规划策略研究和实施效果评价,对预防性生物制品应用提供技术指导;

(四)建立质量控制体系,促进全国公共卫生检验工作规范化;负责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实验室网络技术管理和菌毒种保存管理;

(五)建立国家级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网络平台,管理全国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健康危害因素等相关公共卫生信息网络;

(六)建立食品卫生安全、职业卫生、放射卫生和环境卫生等公共卫生危险性评价、监测和预警体系,研究和推广安全性评价新技术、新方法;

(七)组织实施国家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项目;

(八)承担卫生行政部门委托的与卫生监督执法相关的检验检测及技术仲裁工作,负责指导全国职业病诊断鉴定工作;

(九)负责疾病预防控制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技术培训和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业务考核;为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指导医疗机构开展传染病防治工作提供规范性指导;

(十)开展疾病预防控制应用性科学研究,开发和推广先进技术;拟订国家公共卫生相关标准。第十三条 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主要职责为:

(一)完成国家下达的重大疾病预防控制的指令性任务,实施本省疾病预防控制规划、方案,对重大疾病流行趋势进行监测与预测预警;实施辖区免疫规划方案与计划,负责预防性生物制品使用管理;开展疫苗使用效果评价,参与重大免疫接种异常反应及事故处置;

(二)组建应急处理队伍,指导和开展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调查与处置;

(三)开展病原微生物检验检测及毒物与污染物的检验鉴定和毒理学检验,负责辖区内疾病预防控制实验室质量控制;

(四)建设省级网络信息平台,管理全省疫情及相关公共卫生信息网络;

(五)组织开展公共卫生健康危害因素监测,开展卫生学评价和干预;按照国家统一部署,组织开展食品卫生、职业卫生、放射卫生和环境卫生等领域危险性评价、监测和预警工作;

(六)承担卫生行政部门委托的与卫生监督执法相关的检验检测及技术仲裁工作,承担辖区内职业病诊断鉴定工作;

(七)指导全省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和社区卫生服务工作;

(八)开展对设区的市级、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业务指导和人员培训;组织实施设区的市级、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业务考核;规范指导辖区内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防治工作;

(九)参与开展疾病预防控制应用性科学研究,推广先进技术;参与拟订国家公共卫生相关标准。第十四条 设区的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主要职责为:

(一)完成国家、省下达的重大疾病预防控制的指令性任务,实施疾病预防控制规划、方案,组织开展本地疾病暴发调查处理和报告;负责辖区内预防性生物制品管理,组织、实施预防接种工作;

(二)调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险因素,实施控制措施;

(三)开展常见病原微生物检验检测和常见毒物、污染物的检验鉴定;

(四)开展疾病监测和食品卫生、职业卫生、放射卫生和环境卫生等领域健康危害因素监测,管理辖区疫情及相关公共卫生信息;

(五)承担卫生行政部门委托的与卫生监督执法相关的检验检测任务;

(六)组织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七)负责对下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业务指导、人员培训和业务考核;指导辖区内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防治工作。

第十五条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主要职责为:

(一)完成上级下达的疾病预防控制任务,负责辖区内疾病预防控制具体工作的管理和落实;负责辖区内疫苗使用管理,组织实施免疫、消毒、控制病媒生物的危害;

(二)负责辖区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调查与信息收集、报告,落实具体控制措施;

(三)开展病原微生物常规检验和常见污染物的检验;

(四)承担卫生行政部门委托的与卫生监督执法相关的检验检测任务;

(五)指导辖区内医疗卫生机构、城市社区卫生组织和农村乡(镇)卫生院开展卫生防病工作,负责考核和评价,对从事疾病预防控制相关工作的人员进行培训;

(六)负责疫情和公共卫生健康危害因素监测、报告,指导乡、村和有关部门收集、报告疫情;

(七)开展卫生宣传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普及卫生防病知识。

第三章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与人员管理

第十六 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行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的综合目标管理责任制和自查、抽查与考核相结合的定期考核制度。

第十七条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关于实验室管理的有关规定,规范实验室建设,建立健全管理制度,确保实验室安全。

第十八条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使用统一的专用标志,专用标志由卫生部制定。

第十九条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员配置,按照编制部门核定的编制数执行。严格执行执业资格、岗位准入以及内部考核制度。改革人事管理制度,实行人员聘用制,逐步实行按需设岗,竞聘上岗,以岗定酬,合同管理。

第二十条 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人员要以维护人民身体健康为宗旨,热爱疾病预防控制事业,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恪尽职守、遵纪守法、廉洁奉公、依法办事,不断提高业务技术水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第二十一条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配备能够熟练掌握疾病与健康危害因素监测、流行病学调查、疫情信息管理、消毒和控制病媒生物危害、实验室检验等相关技能的人员,在疫情暴发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能有效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应急处置等相关工作。

加强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具备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能力人员数量的比例在规定编制内为:国家级和省级20~30%、设区的市级30~40%、县级40~50%。

第二十二条 加强队伍建设,调整优化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员队伍结构,提高人员素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主要领导应由专业人员担任。

第二十三条 建立健全疾病预防控制人员培训机制。加强对业务技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的培养,保证业务技术人员按照规定参加培训。

第四章 保障措施

第二十四条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向社会提供公共卫生服务所需经费,按照财政部、国家计委、卫生部《关于卫生事业补助政策的意见》(财社〔2000〕17号)和《关于农村卫生事业补助政策的若干意见》(财社〔2003〕14号)的规定,由同级政府预算和单位上缴的预算外资金统筹安排。

第二十五条 各级财政、计划等部门要按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编制内人数和预算定额落实人员经费,保证其履行职责的必要经费,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合理安排业务经费,保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重点疫情监测、重大疾病预防控制、计划免疫等项工作的合理需要。

第二十六条 中央和省级财政对困难地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涉及面广危害严重的重大传染病预防控制、地方病和职业病的预防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重大灾害防疫等项目给予适当补助。

第二十七条 在建立和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同时,卫生部配合有关部门按照完善公共卫生财政经费保障体系的要求,在深入研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经济运行机制的基础上,制定进一步完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财政补助有关政策和办法。

第五章 城乡基层疾病预防控制网络

第二十八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城乡基层预防保健网络的建设,合理安排城市社区、农村基层疾病预防控制经费和建设资金,保证开展疾病预防控制服务所需的基础设施和条件,保障城市社区、农村基层传染病预防工作的开展。

第二十九条 基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可由政府举办的卫生机构提供,并按其服务数量与质量,予以合理经费补助;也可向符合条件的其他医疗机构或者乡村医生和个体开业医生按照服务的数量与质量购买,所需经费列入卫生经费预算。

第三十条 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管理指导下,承担基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做好以下工作:

(一)实施预防接种工作;

(二)传染病疫情、疾病与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

(三)指导有关单位和群众开展消毒、杀虫、灭鼠和环境卫生整治工作;

(四)开展健康教育,普及卫生防病知识;

(五)承担乡村(社区)疾病预防控制的具体工作;

(六)受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委托承担公共卫生管理职能。

第三十一条 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的预防保健组织,实行人员聘用制度,按照服务人口、工作项目等因素核定预防保健人员。业务、机构建设与发展等经费列入县级财政预算,根据卫生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任务与绩效考核结果给予补助。

第三十二条 充分发挥村级卫生人员在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的作用,村卫生室承担卫生行政部门交办的预防保健任务,协助开展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第三十三条 乡村医生和个体开业医生承担预防保健任务的报酬,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或者乡(镇)卫生院等机构根据其承担的工作任务和绩效考核结果给予补助。

第三十四条 提高基层疾病预防控制人员素质,建立健全继续教育制度,加强基层卫生技术人员业务知识和技能培训,鼓励有条件的乡村医生接受相关学历教育。非卫生技术人员要有计划地清退,对达不到执业标准的人员要逐步分流。

第三十五条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接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和考核,协助疾病预防控制人员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标本采集,依法承担职责范围内的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传染病隔离治疗、院内感染控制等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第三十六条 医疗机构承担疾病预防控制任务所需经费,由交办任务的卫生行政部门或者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按照工作任务数量和考核结果给予适当补偿。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七条 港口、机场、铁路等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建设管理可依照本规定的相关要求执行。

上一篇:别鲁颂诗歌赏析下一篇:时集镇食品安全2011年上半年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