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4-12-12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精选11篇)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篇1

一、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 缺乏针对性强的财务管理制度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承担了当地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重点疫情监测、重大疾病预防控制、计划免疫等项工作, 与事业单位、医疗单位的业务均不相同, 由于受到人员编制、卫生防疫站变更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范围增大的影响, 财务人员对单位业务的变化缺少培训, 客观上对业务缺乏深入的了解, 虽然制定了医疗机构会计制度, 但疾病预防又有与医疗机构有不一致的地方, 对这个行业未制定单独的适应疾病预防控制的财务管理制度。

(二) 缺乏足够内控意识

因为疾病预防控制是个特殊的卫生医疗机构, 承担着疾病预防、公共场所监测等多项公共卫生活动, 建立适合自身内控体系难度非常大, 实施起来进展缓慢。分析原因, 一方面单位缺乏对疾病预防控制内部控制知识的基本了解, 没出问题就以为制度是完整的;一方面单位对内控存在误解, 往往注重内容或形式, 忽视控制过程中书面记录和重要性, 认为只要实施了控制活动就可以了, 而不太关注控制过程中是否留有证据。

(三) 缺乏资产管理和控制制度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日常物资管理主要是以疫苗、试剂为主, 财务部门通常起到“核算”、“付款”作用, 会计人员只是将其登记到账簿上, 对后期是否发生坏账、损坏等了解很少, 对业务来龙去脉, 对单位重要事项的决策、实施过程和结果均不了解, 虽然大部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行财政统管和政府采购制度后, 购置得到有效控制, 但对这些物资的使用过程缺乏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 另外管账不管物、管物不管账的现象严重。如疫苗的保存是否符合条件, 是否造成疫苗的报废及过期, 使用的不同疫苗生产批号是否记录在案。如收到上级部门调拨的固定资产后, 是否及时入账, 是否根据固定资产的特性建立相关的使用制度, 是否定期盘点, 是否调拨手续齐全等。

(四) 费用支出缺乏控制

目前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工作经费来源一部分是靠上级财政补助, 一部分是靠国际合作项目, 还有部分靠单位开展预防接种疫苗、中小学学校卫生体检、公共场所监测等业务收入来解决。因为没有专项的资金管控制度以及使用标准, 单位对经费的支出 (如招待费、办公费、车辆费等) 均采用实报实销制, 只要单位领导签字同意, 会计人员就予以报销, 造成单位的日常管理工作经费支出在专项资金中开支, 被挤占、挪用现象也普遍, 资金管理存在较大的风险。

二、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内部控制建议

(一) 完善货币资金控制

建立货币资金业务岗位责任制, 尽管人员少, 但在货币资金使用方便必须做到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在资金的使用情况上, 笔者通过一些典型案例, 促进了资金审批及授权制度的建立, 基本上确定了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职责范围和工作要求、审批人的权限等;为保证资金的安全和高效, 建立现金盘点制度, 此举间接促进了资金使用业务的快速处理。

(二) 细化支出与采购控制

县级预防控制中心由于其业务的特殊性, 导致采购频繁, 既有大额的固定资产采购, 又有经常性的疫苗等药品采购, 所以亟需建立较为完整的采购体系。完善从头到尾的审批制度, 针对发生量较大的几项具体的业务, 根据业务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流程梳理, 确认每个环节权责, 完全体现不相容职务分离, 以及建立特殊情况下审批事项等。以疫苗采购为例, 专业人员在技术层面进行采购审核制度, 以确保试剂、疫苗的质量、数量是否单位业务需求相适应, 商务人员负责签定采购合同, 专业人员和库管、财务共同对采购项目的品种、规格、数量、质量等相关内容进行验收, 付款则由商务人员按照合同约定进行审批。并规定了每个环节出现特殊情况的处理原则, 经过试行取得较好效果。

(三) 重点固定资产控制

县级预防控制中心的重点固定资产都较为特殊, 专业设备大部分是靠上级调拨, 少数分专业设备进行自行采购, 如对收到上级补助的西部大开发实验室设备时由负责实验室业务主管、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对实验室设备的数量、规格、质量、技术要求进行验收, 验收完成后交由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进行账务处理, 资产管理部门不定期的检查实验室设备质量和管理现状并进行分析, 是否有人为操作错误造成设备损坏及资产闲置现象。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大多数设备都是实验室设备, 分布在实验室, 如低温冰箱是否更换了使用人员, 是否进行维护, 是否能够正常使用。因此在以下方面加强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 首先因为使用涉及到人民群众的健康问题, 在管理上配备懂业务的专职人员, 并希望掌握数量的计算机功能;其次在使用上按照采购控制体系进行管理, 尤其是采购、移交、报废等环节以跨部门小组的形式进行, 确定固定资产处置的范围、标准、程序和审批权限;再次在账务记录上, 管理人员制作固定资产明细表, 财务人员不定期盘点, 做账卡物相符, 对疾病监测实验室的固定资产结构、质量和管理现状进行分析, 确保实验室设备正常运转, 让报表数据为最真实的信息;还有。

(四) 强化全员内控意识

通过类似单位的案例教育, 以及挖掘内部的风险管控漏洞, 以此增强单位员工内部控制风险意识。如云南省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对在国家检查中出现资金违规、资金管理不善现象时, 对所有项目单位领导、业务、财务进行培训, 要求全员参与到项目活动中, 加强沟通, 对检查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改进, 并要求落实改进情况。在此基础上逐步将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进入目标责任考核, 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评价, 对内部控制中存在的具体问题特别是浪费、损失、非授权使用或滥用职权进行评价找出失控的原因, 提出相应的改进、补救措施;加强会计监督, 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 增强财务人员责任感和工作态度, 为财务人员提供后续培训机会, 以适应现代管理要求。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篇2

在卫生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哈尔滨医科大学的领导下,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方病控制中心(以下简称地病中心)全体职工团结协作,拼搏进取,在防治监测、科学研究、健康教育、学科建设、技术咨询、学术交流、人才培养及国际合作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汇报如下。

一、地方病防治

1.国家重大公共卫生项目—消除燃煤型氟中毒危害项目 协助卫生部制定了“卫生部与贵州省省部合作消除燃煤污染型氟中毒危害项目考核评估方案”。协助卫生部对贵州省、湖南省开展了针对改炉改灶执行情况的综合督导检查。同时,按照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的要求,承担消除燃煤污染性氟中毒项目省份每月上报项目实施进展情况,并编成“地方病动态”,向项目省份反馈,从总体上达到了促进项目进展的目的。

2.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地方病防治项目

协助卫生部组织执行了2009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地方病防治项目,制定了技术方案,并开展了项目启动、培训、技术指导和督导检查等工作。

2010年4月,2008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地方病防治项目总结暨2009项目启动会议在河南郑州召开。会上,总结了2008项目执行情况,讲解了2009项目管理方案和技术方案,并培训了EPI INFO 数据库相关知识。

为了解2009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地方病防治项目执行进展情况和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评估项目执行质量,及时发现和指导解决项目工作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和难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方病控制中心于2010年6月份,向各项目省了解了项目进展情况并撰写项目进展报告。于2010年7月份组织开展了对河北、山东、内蒙古、甘肃和西藏5个地方病重点省份的技术督导工作。于2010年8月份,根据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印发的《关于组织开展2009中央补助地方地方病防治项目督导的通知》,收集各项目省督导自查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并向卫生部汇报了督导自查的基本情况。目前正在撰写2009项目总结报告。

在2008项目完成后,地病中心编印了“2008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地方病防治项目子项目技术报告”和“2008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地方病防治项目各省报告”2本材料汇编,并发放至相关单位和各项目省份。

协助卫生部编制了2010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地方病防治项目管理方案和经费预算,制定并下发了2010项目技术方案。

3.《全国地方病防治规划(2011-2015年)》编制、论证 在协助卫生部初步完成《全国地方病防治规划(2011-2015年)》后,于2010年8月,参加了卫生部在浙江省舟山市举办的“重点地方病十二五防治规划(2011-2015年)编制研讨会”,对在征求意见阶段各省上报的意见进行了讨论。会后,组织有关专家对征求各省意见后形成的征求意见稿进行评估、论证工作,并提出论证意见。10月,受卫生部委托,在贵州省贵阳市召开会议,对《全国地方病防治规划(2011-2015年)》论证意见进行研讨、修订。

4.《全国重点地方病防治规划(2004-2010年)》终期考核评估方案数据库的编制

在协助卫生部完成《全国重点地方病防治规划(2004-2010年)》终期考核评估方案的基础上,于2010年2月编制了《全国重点地方病防治规划(2004-2010年)》终期考核评估方案数据库,并将该数据库放在地病中心网站上,供各省下载、使用。

5.完成了沿海地区居民碘营养状况调查的总结工作

2010年1-4月,经过4次调查结果分析会的讨论与修改,2010年5月完成了沿海地区居民碘营养状况和膳食碘摄入量调查报告以 及辽宁、浙江、福建3省沿海地区居民碘营养状况调查技术报告,并在2010年5月15日中国防治碘缺乏病高层论坛上进行交流。调查结果表明,由于我国沿海地区主要的水产品(鱼、虾)碘含量及居民的主要水产品消费量并不高,水产品不是膳食碘摄入的主要来源,而食盐中的含碘量及食盐的摄入量对于膳食碘的摄入量影响很大,盐碘才是膳食碘的主要来源;根据国际控制碘缺乏病理事会规定的标准和本次调查的尿碘、水碘、盐碘及盐摄入量数据,沿海地区居民的碘营养状况总体水平上是适宜的。鉴于这种“适宜”是建立在目前的碘盐浓度标准和碘盐覆盖率基础上的,因此,沿海地区还应继续坚持以食盐加碘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

6.完成了8个省份碘缺乏病省级达标考评及报告总结工作 根据海南、重庆、四川、云南、甘肃、新疆、青海和西藏8省(区、市)的申请,2010年9-11月,由卫生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组成的国家考评验收组,按照《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考核评估方案》(卫办疾控发„2008‟214号),对上述8省(区、市)进行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达标考核验收。地病中心有6位专家参加了现场考评,并参加8个省考核评估报告的起草工作。考核验收结果显示:四川、重庆、云南、甘肃、海南达到了省级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青海、新疆和西藏达到省级基本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

7.开展了“部分城市居民对实行食盐双轨制认知程度的调查” 为了解在全民食盐加碘防治碘缺乏病15年后,我国是否具有在市场上同时供应碘盐和不加碘食盐(“双轨制”)防治碘缺乏病的群众基础,2010年4月底,设计了调查方案,编写了数据库,并组织2000年已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的17个省份对其省会城市和部分沿海城市居民进行了电话调查。结果显示,这些城市居民对碘缺乏危害的认知程度差异较大,自主选购碘盐和不加碘食盐的比例差异也较大,目前,我国还不具有开展食盐“双轨制”防治碘缺乏病的群众基础,只能先开展试点工作。

8.新疆自治区饮茶型氟中毒流行情况调研 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经费支持下,2010年8月24-28日,地病中心专家对新疆阿勒泰地区哈萨克族聚居区的饮茶型氟中毒流行情况进行了现场调研,调研组根据2007年全国饮茶型氟中毒流行现况调查的结果,挑选阿勒泰市和富蕴县的两个乡4个村,按照当年调查年纪较大、茶氟摄入量较多的原则,走访了40户哈萨克族农牧民家庭,现场询问了砖茶饮用情况,采集了水样、茶水样和尿样,同时对受访者进行了临床氟骨症检查。现场调查结果表明,当地居民砖茶使用量相对较高,年均砖茶消耗量在7kg左右,病情检查未发现有临床氟骨症患者。经实验室测定,本次所采集的水样氟含量均值为0.6mg/L;茶水氟含量均值为2.09mg/L;尿氟均值为1.95mg/L。本次调研结果表明,当地饮茶量和砖茶含氟量均较高,尿氟含量也处于较高水平,但病情非常轻,这一现象是否指示饮茶型氟中毒存在民族分布特征的差异,值得深入研究。

9.氟砷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

开展了2009年全国地方病防治机构氟砷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考核工作的总结,向考核合格实验室发放了合格证书。完成了2010年含氟、含砷实验室质控样品的制备工作,并召开了2010年质控工作会议,布臵了本的质控任务。进行了氟砷检测中心国家实验室检测质量认可申报的准备工作,目前正在按照相关标准和要求进行试运行,准备提出认可申请。

10.西藏昌都地区儿童大骨节病病情及防治措施现状调查 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经费支持下,地病中心组织国内相关专家6人,于7月8~23日对西藏昌都重点病区进行了儿童大骨节病病情及病区防治现状调查。共调查6个县11个乡86个病区村的适龄儿童病情及其家庭所在地防治现状。病情数据提示,昌都大骨节病重病区目前整体病情基本稳定,结合近年西藏重点病区监测结果提示,西藏病区总体病情基本达到控制标准,但其中仍有个别村的病情还较严重,如左贡县中林卡乡有3个村的儿童X线检出率超过20%;除丁青县外,其他5个县有9个村检出三联症患儿;特别是在八宿县吉达乡、芒康县措瓦乡、左贡县中林卡乡学龄儿童中检出6例临床Ⅱ、Ⅲ度病人,此种病例在我国其他病区已不复存在。针对这类病情较重的村需加强病情监测和防治措施的落实工作。病情调查结果结合病区基本情况分析提示,在目前病情呈散发状态下,病情检出的严重程度主要还是与病区乡(村)的经济收入、主粮结构和外购比例、适龄儿童体内硒营养水平等因素密切相关,三者间经济是基础,物质交流和硒营养水平依托于经济发展。

二、重点地方病监测、年报统计及标准工作

(一)全国重点地方病监测 1.召开全国重点地方病监测总结会

11月20-21日,协助卫生部组织召开了全国重点地方病监测工作总结会,对2010年饮水型氟中毒、饮水型砷中毒、饮茶型氟中毒、克山病和大骨节病监测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就2010年监测工作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何提高2011年监测工作质量及监测方案本身存在问题等有关议题进行了讨论,另外各研究所分别组织专家进行了X光片集体阅片和病例讨论。

2.复核大骨节病部分病区2009年监测结果

2009年西藏、内蒙古、黑龙江部分病区病情监测数据存在较大疑点,为核实病情于2010年5月分别赴黑龙江孙吴县和内蒙古扎兰屯进行了复查,孙吴县检查四所小学350名学生,检出干骺端阳性儿童8名,远低于该县2009年上报的监测结果(24/270);复读了2009年和2010年内蒙古扎兰屯地区(莫旗、阿荣旗、三岔河)7个村688名儿童X线片,检出率为4.21%(2009年上报监测数据为10.13%)。7月赴西藏昌都复读了昌都地区2009年监测所摄600张儿童X线片,八宿县吉达乡普拉村X线阳性率为2.71%、芒康县嘎托镇普拉村为5.05%(其中1-100号X线片因质量问题无法诊断)、丁青县协雄乡协雄村为1.05%,而2009年三县上报数据分别为11.00%、11.00%和10.00%,本次复核结果与今年病情调查结果比较接近,应符合病情实际。上述三地X线复核结果提示,目前各地X线诊断的把握尺度还存 在较大差异,为加强监测质控,监测所摄X线阳性片必须通过集体会读作出诊断,这样才能保证监测的质量。

(二)年报统计工作

1.2009地方病年报统计工作

完成2009地方病防治工作调查表数据收集、核对、汇总工作。于2010年2月25~28日在江苏省扬州市组织召开地方病年报统计工作会议。会议核对、确认并汇总2009年全国地方病防治工作调查表数据;研讨、交流各省撰写的地方病年报分析报告以及地方病年报统计工作流程及经验,重点就如何提高地方病年报数据质量,建立乡、村级数据库进行讨论。

2.碘缺乏病网络直报系统

开展了碘缺乏病网络直报系统需求调研工作,先后对云南、宁夏、新疆和内蒙4省区8个县进行调研,主要了解建立碘缺乏病网络直报系统的网络配臵、人员配备、碘缺乏病基础数据库等基本情况。调研县疾控中心地病科均配有计算机,网络连通,人员多为兼职,数据尚未完全整合入总数据库,但每基础数据建全,具备开展网络直报条件。

3.地方病基本信息收集

撰写各省地方病基本信息情况,并与各省进行复核确认。这些数据来自地方病年报表、2009年燃煤型氟中毒改炉改灶需求调查、NTTST碘盐监测。地方病年报的病情数据是历史数据,饮水型氟、砷中毒改水工程由各省水利部门实施,有些省水利部门不能将近期的改水工程数据报送给卫生部门,造成改水进度与使用情况不能反应现今防治措施落实的真实情况。

4.完成新版《全国地方病防治工作调查表》改版工作

按照卫生部《关于修订全国卫生业务统计调查制度的要求》的文件精神,组织专家对《全国地方病防治工作调查表》进行了改版修订工作。修订工作从现场防治与科学研究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对年报表的数据指标项目进行深入详细地讨论后进行了增减,更新了填表说 明。

5.完成新版《全国地方病防治工作调查表》省级培训工作 2010年10月15~17日在江西省九江市召开了新版年报的培训工作,来自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40名地方病统计人员参加了会议。会议讲解了新修订的全国地方病工作年报表(包括克山病、大骨节病、碘缺乏病、高碘性甲状腺肿、地方性氟中毒、地方性砷中毒)填表指标说明,对克山病、大骨节病、水源性高碘要求以乡为单位上报数据;并汇总氟、砷2005—2009中转项目数据库,发给相应各省,争取建立村级数据库。

6.撰写国家地方病监测管理信息系统(2011—2015年)项目建议书

为了及时、准确、可视化地分析与反映地方病病情、防治措施落实情况、人员队伍及科研设备的配臵情况,实现地方病防治的信息化管理,为地方病防治工作提供良好、高效、实用的网络平台和应用系统平台,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国家地方病监测管理信息系统。

(三)标准工作 1.标准上报

按时上报了“地方性砷中毒病区控制”、“氟斑牙诊断”、“克山病诊断”、“大骨节病预防控制措施效果判定”、“地方性氟中毒病区划分”、“大骨节病病区控制”和“水源性高碘地区和高碘病区的划定”7项标准。

2.2010年地方病卫生标准制修订计划

向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上报了“2010地方病卫生标准制修订计划”,并已获得批准。2010-2011年拟制、修订“大骨节病消除”、“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消除”、“尿中砷的高效液相色谱-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测定方法”、“尿中氟化物的测定方法-离子选择电极法”和“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消除标准”5项标准。

3.完成“食用盐碘含量”和“食品添加剂 碘酸钾”标准上报 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规定和卫生部卫生监督局的要求,将“食 用盐碘含量”和“食品添加剂 碘酸钾”两项标准上报至国家食品安全标委会,并按照要求完成了征求意见后的修改工作。

4.卫生部地方病标准专业委员会2010工作会议

2010年11月在厦门漳州召开了卫生部地方病标准专业委员会2010工作会议。会上,秘书处对第六届卫生部地方病标准专业委员会2010年工作进行了总结汇报;审议了2个标准送审稿,“大骨节病治疗效果判定”和“煤及土壤中总氟测定方法高温热水解-离子选择电极法”;讨论了“食用盐碘含量”、“地方性砷中毒控制”和“水源性高碘地区和高碘病区的划定”3项标准;确定了2011年地方病卫生标准制修订计划。

三、技术咨询

1.2010年9月,卫生部成立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专家委员会,孙殿军主任当选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地方病防治分委会主任委员;申红梅主任助理当选地方病防治分委会副主任委员;另有4名同志当选地方病防治分委会委员。

2.2010年10月,在广西省北海市召开中国地方病协会第四届换届会议,孙殿军主任当选为副会长,申红梅主任助理当选为常务理事,另有6名同志当选为理事。

3.协助卫生部对贵州省、云南省开展了针对医改重大专项执行情况的综合调研。

4.协助卫生部制定了“十二五”消除重点地方病危害项目低氟砖茶价格补贴项目和损坏炉灶更换项目的管理方案和技术方案。

5.协助水利部完成了《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规划“2010-2013年”》饮水不安全人口的复核确认工作。

6.参加了卫生部监督局组织的饮茶型氟中毒防控工作部委协调会,在会上对卫生部完成的饮茶型氟中毒防控工作内容进行了汇报。

7.协助卫生部完成了人大、政协两会关于地方病方面的13条提案的回复。

8.为了解杭州市碘营养状况,2010年杭州市拟开展调查工作,碘缺乏病所专家应邀赴杭州对该调查方案的科学性、可行性等方面进行了论证,并提出了建议和意见。

9.协助卫生部制定了北京市取消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病区现场评估技术方案和北京市怀柔区大骨节病病区控制考核评估方案。承担了硒检查工作。

10.12月16日,应陕西地方病防治所邀请,对陕西省大骨节病病区停止补硒措施进行科学论证。鉴于陕西省在全省范围内已实现了控制大骨节病的目标,专家组成员一致建议,陕西省在全省病区县应停止实施硒盐防治大骨节病措施,在停止硒盐措施后,需加强病区大骨节病病情及人群硒营养水平的监测。

四、学科建设

1.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申请

2010年7月,联合公共卫生学院共同申报了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科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项目。

2.黑龙江省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重点学科带头人梯队建设 2010年5月,按照黑龙江省人保厅的要求,上报黑龙江省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重点学科2008-2009省重点学科带头人梯队建设自评报告和成果统计表;10月参加了省人保厅组织的重点学科带头人梯队建设工作汇报,汇报了本学科2008-2009建设成果。

3.编写教材和专著

组织相关专家对《地方病学》进行修稿补充,目前该书内容已经报至人民卫生出版社,一审工作正在进行,有望在2011年出版。组织专家对地方性氟中毒防治手册进行了修改。

4.中华医学会地方病分会换届工作

2010年10月30日,在广西自治区北海市召开了中华医学会地方病学分会常委会,讨论了换届事宜。于2010年12月13日,在山东省济南市召开了中华医学会第七届地方病学分会换届会议,孙殿军主任为前任主任委员,申红梅主任助理当选为主任委员,王铜所长当选为副主任委员,高彦辉当选为常委兼秘书长,另有6名同志当选为 委员。

五、科学研究 1.中标科研课题情况

2010年组织申报国家、省、市等各级各类课题20余项,中标卫生部行业基金1项,题目为“碘相关疾病的预防与干预研究”,承担其中“碘缺乏病监测体系的完善”和“高碘地区居民碘相关疾病防治和监控”2部分内容,经费255万元;中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4项,其中面上项目3项,分别为“氟、铝和茶多酚对破骨细胞氯通道蛋白7(CLC-7)活性的影响及调控机制”“砷代谢酶基因多态性对地砷病易感性及尿砷甲基化代谢水平的影响”和“趋化因子在碘诱发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中的作用机制”;青年基金项目1项,为“碘致甲状腺疾病敏感人群的筛选”。

2.在研课题管理情况

目前,地病中心共承担各级各类课题共45项,科研经费1111.34万元。各项课题均按计划进行。

3.获奖情况

“中国饮茶型氟中毒流行机制与防治措施研究”分别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中华医学科技进步二等奖。

六、人才培养

(一)研究生培养

1.2010年地病中心招收硕士研究生12名,博士研究生2名。毕业博士3名、硕士研究生17名。目前地病中心在读硕士研究生44名,在读博士研究生10名。

2.完成了研究生选修课 “地方病学”、“流行病学方法”、“医学分析质量控制”的教学工作。

3.在研究生学院的组织下,完成了2007级研究生答辩、2008级研究生中期考核、毕业考试,2009级研究生开题、中期考核,以及2010级研究生的面试及入学等工作。

(二)地方病防治人员培训 1.2010年执行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2项,即“全国地方病高级业务骨干培训班”和“克山病监测及防控技术培训班”。

(1)2010年7-8月,分别在成都市、兰州市、吉林市以及南京市举办了4期“全国地市级地方病防治业务骨干培训班”。这四期培训班聘请了国内知名流行病学、项目管理、健康教育和新闻传播等专家做了专题讲座。培训了来自全国各省的地市级地方病防治业务骨干300余人

(2)为加强能力建设,提高各级克山病防控队伍业务水平,2010年9月24~28日在黑龙江省哈尔滨举办了全国克山病监测及防控技术培训班。来自辽宁、山东、河南、吉林、黑龙江、陕西、河北、甘肃、四川、重庆、山西、湖北、内蒙古和云南14个省(区、市)疾控中心,以及克山病所的职工及研究生40余名代表参加了培训。

2.申报2010年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3项。

3.对来自新疆的10名碘缺乏病防治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了为期一周的甲状腺B超检测技术培训。

七、健康教育

1.第17届防治碘缺乏病日

起草了第17届全国防治碘缺乏病日通知、活动方案,参与设计主题宣传画。参加了卫生部疾控局组织召开的“防治碘缺乏病日”多部门协调会。为中央电视台第10频道《健康之路》栏目编辑“防治碘缺乏病日”科普宣传片提供相关资料。协调《健康报》在5.15期间报道有关防治碘缺乏病科普知识。协调《健康时空》栏目在5.15期间录制、播放有关碘缺乏病科普节目。

2.地方病防治宣传教育资料库建设工作

2010年继续面向全国卫生行政部门及地方病防治专业机构收集地方病防治宣传教育资料并进行整理,不断充实健康教育资料库内容,并为相关省份提供地方病防治宣传资料。

八、国际合作

(一)减轻砷中毒项目 1.地方性砷中毒数据整理研讨会

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资助下,2010年6月1-4日在陕西省西安市召开了地方性砷中毒数据整理研讨会。在会上讲解了地方性砷中毒地理信息系统的相关知识,对数据入库说明及格式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会后,各项目省份都对本省的地方性砷中毒数据进行了清洁、整理,并上报地病中心。

2.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典型病区居民经济负担调查

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资助下,地病中心组织专业技术人员,于2010年10月分别在山西省山阴县和内蒙古自治区杭锦后旗开展了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典型病区居民经济负担调查。本次调查从饮水型砷中毒对健康和社会经济的危害两个方面,综合评价饮水型砷中毒的疾病经济负担基础性数据。调查数据初步分析表明,地方性砷中毒病区居民癌症的死亡率较非病区高,病区居民癌症患病率较非病区高,砷中毒导致的经济负担以肝癌、肺癌等癌症以及心脏病等砷相关疾病为重,砷致皮肤改变导致的经济负担较轻。

3.地方性砷中毒网络会议

为了交流协作组各成员单位的工作经验,促进各单位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地病中心于2010年11月,在甘肃省兰州市召开地方性砷中毒网络会议。

(二)碘缺乏病项目 1.中国防治碘缺乏病高层论坛

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资助下,2010年5月15日,受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委托,与卫生部新闻宣传中心在北京联合举办了以“科学补碘,持续消除碘缺乏病”为主题的中国防治碘缺乏病高层论坛。来自联合国儿童基金会、WHO以及国内的知名专家在大会上针对国内外碘缺乏病防治进展、我国沿海地区居民碘营养状况和膳食碘摄入量调查结果、部分城市居民对实行食盐“双轨制”认知程度和碘对甲状腺疾病影响等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会议特别邀请了卫生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工商总局、国家质检总局、国家广电总局、全国 妇联、中国残联、国务院妇儿工委办公室、中国盐业总公司等有关部门代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世界卫生组织和全球微营养改善联盟驻华代表处的代表和专家参会。

2.《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病》条例修订

受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委托,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项目经费支持下,于2010年3月和4月,分别组织专家赴重庆、上海对碘盐生产、市场供应等有关情况进行政策性调研。于2010年3月、4月、7月和10月,在重庆市、南昌市、舟山市、贵阳市召开了四次《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病危害管理条例》研讨会,初步完成了《条例》的修订工作。

九、学术交流与宣传

(一)学术交流

1.12月14-15日,在山东省济南市召开了中华医学会第六届地方病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学术会议。

2.《中国地方病学杂志》质量继续保持较高水平,获中华医学会优秀期刊奖。

(二)《中国地方病防治史展》(以下简称《史展》)布展工作 年初,完成了《史展》展览馆装饰工程的审计工作,并在北京召开了《史展》内容研讨会,出席会议的有原卫生部主管地方病的老领导和现任领导及专家共计20人,针对目前《史展》稿提出修改建议。先后召开的5次审稿会议,中心领导及各所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对《史展》内容进行了集中审阅和修改。同时,对《史展》展出内容的文件和实物进行了查找,并根据展出内容进行布展设计。根据展出空间,对《史展》布展稿文字内容进行了精简和修改,并对布展稿重点内容进行了英文翻译和多次校对。10月份,开始布展工作,目前已大部分布展完成。

(三)宣传工作

1.完成了2010年中心各所处室网页的更新工作,及时报道了地病中心工作新闻。2.发行了14期“地方病动态”。

2011年工作计划

2011年,以《全国地方病防治规划(2011-2015年)》为指导,在哈尔滨医科大学正确领导下,在卫生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业务指导下,做好地方病防治监测、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健康教育等方面工作。

一、地方病防治工作

1.协助卫生部做好2010、2011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地方病防治项目和重大医改专项技术方案制定、技术指导、人员培训、督导和项目总结。

2.按照《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县级考核评估方案》的要求,协助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完成碘缺乏病县级考核评估及总结工作。

3.协助卫生部在全国各省开展《全国重点地方病防治规划(2004-2010年)》的终期考核验收工作。

4.开展“十二五”消除重点地方病危害重大项目技术方案的论证准备工作。

5.协助卫生部开展省部合作消除燃煤污染型氟中毒危害项目考核评估工作。

6.协助卫生部召开全国燃煤污染型氟中毒防治工作经验交流会,探索燃煤污染型氟中毒可持续消除机制。

7.组织专家支援西藏自治区开展饮茶型氟中毒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8.继续组织全国地方病防治机构氟砷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工作,完成氟砷检测中心国家实验室检测质量认可。

9.开展非克山病病区的扩张性心肌病患病调查。通过对克山病历史病区和非病区进行现况调查,了解克山病病区和非病区的扩张性心肌病患病情况,以及人群分布特征,为制定克山病病区消除指标提供科学依据。

二、地方病监测、统计及标准工作

1.协助卫生部修订重点地方病监测方案,制定《水源性高碘地区监测方案》。

2.按照监测方案开展重点地方病监测工作,重点做好技术指导、督导和监测结果汇总分析。

3.收集、核对、汇总2010地方病防治工作调查表数据工作,并准备召开地方病年报统计工作会,撰写分析报告。

4.整理中转项目数据库,建立地方病基础信息数据库,主要是地方性氟中毒、砷中毒病区范围、防治进度数据库,争取建立村级数据库。

5.做好地方病信息需求分析,协助卫生部建立全国地方病网络直报信息管理系统。

6.组织完成2011年地方病卫生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召开标准工作会议,完成标准评审、报批、培训、宣贯等相关工作。

三、技术咨询

1.按照地方病专家咨询委员会工作计划,做好现场调研、技术咨询工作。

2.针对新的食用盐碘含量标准实施可能引起的技术问题做好相应的技术指导工作。

3.继续参加“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病条例”修订工作。4.协助卫生部制定燃煤污染型氟/砷中毒、饮茶型氟中毒、大骨节病和克山病病区消除指标。

5.继续参与全国独立机构能力建设论证申请工作。

6.参与北京市大骨节病病区和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病区消除考核验收工作

四、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

1.做好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国家重点学科的申报准备工作。2.加强卫生部及黑龙江省高校病因流行病学重点实验室建设工作。3.完成研究生培养工作及其他人才培养任务。

4.完成国家级医学继续教育项目,办好全国地市级地方病专业人员高级培训班。

5.进行中华医学会地方病分会青年委员会换届工作。

五、科学研究

1.高质量完成各级各类科研课题,尤其国家级课题和卫生部行业基金,争取在SCI收录杂志多发表高水平文章。

2.组织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级各类科研课题,争取获得国家重大课题资助。

3.申报国家级、省部级科研成果,鼓励成果转化。

六、学术交流

1.进一步提高《中国地方病学杂志》的质量,争取更名为《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2.以中华医学会地方病分会的名义,举办全国地方病学术会议。3.继续做好《地方病动态》的编辑工作。

4.做好地病中心网络日常管理、维护及网页更新工作,增加全国各省地方病防治工作进展栏目以及地方病防治知识相关内容,不断丰富网页内容。

七、健康教育

1.协助卫生部完成第18届全国“防治碘缺乏病日”工作。2.组织设计、制作地方病防治健康教育宣传相关制品,以满足各省份中央转移支付项目健康教育项目宣传的需要。

3.对中央转移支付项目健康教育项目的效果进行评估,探讨有效的健康教育方法与模式。

4.继续完善并维护全国地方病防治史展。5.设计、制作地病中心宣传品。

八、国际合作

1.积极争取减轻砷中毒危害项目的下一周期支持,以及地方性砷中毒和氟中毒防控地理信息系统的扩建与开发等相关工作。2.与联合国儿基会合作开展碘缺乏病防治项目。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篇3

【关键词】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成本核算;监督管理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

成本核算主要是指将经济组织在生产、服务等过程中所产生的相关成本费用通过一定的计算方法进行归集、分配、核算的经济活动过程。它主要包括直接成本核算和间接成本核算,其最早由英国引入医院管理中,经过不断发展创新,目前,国外的一些公共卫生项目普遍将成本核算应用到经营管理中。在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属于事业单位,其经费来源主要是政府财政拨款,但医用生产材料价格是由市场掌控的,这就导致各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财务管理方面成本意识和竞争意识不足,经营管理费用不断增加,严重影响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加大了财政负担。因此,加强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成本核算管理是尤为重要和必要的。

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成本核算工作的现状

目前,我国各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成本核算工作开展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和不足:

(一)缺乏充分的成本核算意识

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属于公共事业单位,其行业本身具有较强的社会性、公益性和垄断性。由于其经费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加上业务具有一定的公益性,导致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经营管理上偏重行政分配,其竞争意识不强,“轻经营”、“轻成本”问题普遍存在,缺乏充分的成本核算意识,对医疗材料及服务成本重视不足,尤其是在材料消耗、水电、交通工具以及人工等方面的浪费较大,且对体检试剂等的采购缺乏合理、科学的计划,导致盲目采买、暗箱操作等问题频发,从而造成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成本费用的增加。

(二)缺乏完善的成本核算管理制度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由于肩负着全民健康事业的发展,所面对的病患数量较多,疾病类型复杂,再加上各科室之间的业务活动存在差异,导致在开展具体的成本核算工作时,缺乏科学、具体、规范、合理的管理制度和标准要求,往往按照统一的划定标准进行核算,大部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成本核算的划分不明,对日常经营管理中所涉及到的体检成本、卫生监测成本、疫苗销售成本以及折旧费用等的核算工作缺乏合理、具体、细化的标准和方法,使得在核算管理中容易出现“顾此失彼”、“按下葫芦浮起瓢”等现象的发生。同时,在实际成本核算中还普遍存在机构独立性差、岗位不明、职责不清等问题,从而造成成本核算工作无法顺利、有效开展,严重降低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成本控制的效率,也给一些违规违法行为留下来可乘之机。

(三)缺乏健全的成本核算管理机构

目前,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导致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经营模式、业务范围、工作条件以及服务模式等方面也出现了极大的改变。而近些年患者人数以及疾病种类的增加,不仅加大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业务量和成本负担,也加重了政府部门的医疗财政压力,但多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普遍出现了成本核算机构不完善,成本核算人员配备不足,成本核算效果偏低等问题,这些都给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管理建设工作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四)缺乏全面的成本内部控制管理

目前,我国大部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进行成本核算工作时,往往只关注于医疗材料的采购价格以及人员工资福利等,而忽视了对业务活动费用、医疗科研费用、设施使用折旧以及医疗服务费用等方面的成本核算,导致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成本核算的指标内容不全面,缺乏动态的、综合性的成本核算管理,从而导致成本核算结果往往同预期目标之间存在较大差异,达不到成本核算管理的有效目的。

(五)缺乏有力的成本核算监督

成本核算工作的有效开展离不开强有力的监督管理,然而在目前我国大部分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由于对成本核算工作的不重视,导致与之对应的监督管理机制匮乏,在开展成本核算工作时不能对其进行及时、科学、有效的监督,从而导致有些成本核算工作的执行落实不到位,成本核算监督浮于表面、形同虚设,达不到成本监督管理的预期效果。

(六)缺乏较高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目前,我国大部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计算机信息化方面的应用程度不高,尤其实在成本核算工作方面,许多工作仍然处于手工操作阶段,导致核算工作的工作量巨大、人员压力大、工作效率偏低,也容易出现计算错误或失误,从而严重影响到成本核算工作的整体效率水平。

二、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成本核算工作的措施

針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当前成本核算工作中的问题,在今后的核算控制过程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可以通过实施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来加强对成本核算的管理控制:

(一)强化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成本核算意识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加强管理层对成本核算工作的重视,通过相应的组织学习,提高他们对成本核算在目的、内容、原则以及重要性等方面的了解和认识,强化他们的成本核算意识。同时,还要对全体员工进行成本核算管理工作的宣传教育,将成本核算管理意识植入到全体企业员工心中,增强他们的职责意识和参与意识,并在企业内部管理的各个方面坚持贯彻成本理念,从而更好的增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整体的成本核算意识,使成本管理真正成为疾控中心管理文化的一部分。

(二)建立健全完善的成本核算管理制度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根据我国现行的相关医疗机构管理政策以及财务会计法规,结合自身管理经营以及业务内容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切实、合理、有效的成本核算管理制度,并对现有的成本管理制度进行补充、修订和完善。要对各科室、各部门、各业务活动的成本核算工作进行科学、客观、准确的细分,明确各科室业务的成本核算目的、内容、方法以及标准等,规范成本核算的具体流程方法,从而更好地提高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成本核算工作效果。

nlc202309081108

(三)加强动态化的成本核算管理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积极改革和创新成本核算管理模式,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各科室的业务活动实施全过程、动态化的成本核算与管理,加强疾控中心对医疗科研、资料采购、设备使用、医疗服务、医务人员、医疗质量等方面的成本核算管理,并根据市场动态及时对各科室、各业务的成本核算工作进行调整和优化,从而真正實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过程的成本核算管理。

(四)加强成本核算监督管理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积极加强对成本核算的内部控制和监督,构建科学、严格、规范的成本内控机制,定期对各科室、部门、业务活动的成本核算情况进行检查,并实行不定期抽检制度,从而使疾控中心领导层能够及时、有效、可靠的掌握一手资料,做到日日清、月月结,确保成本管理的账实相符。

(五)加强对成本核算的信息化建设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重视和加强对成本核算在信息化建设管理方面的投入,积极购进当前先进的计算机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并组织专业人员根据本疾病防控中心的实际情况构建和完善成本核算信息管理系统,打造先进、科学、合理、系统的成本核算信息平台。同时,还要加强对成本核算信息管理人才的培养,提高成本核算人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从而更好的提高成本核算的信息化水平。

三、结语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是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各类流行病预防以及全民健康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因此,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必须要加强对成本核算的管理,通过提高意识、完善制度、强化管理等措施,不断优化和改革成本核算工作,从而更好的提高成本核算的效果和水平,促进和推动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长效、良性、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开宇.基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服务成本核算探讨[J].会计师,2015,(10):73-74.

[2]罗燕.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成本管理的思考[J].现代经济(现代物业下半月刊),2009,(5):91、138.

[3]杨忠勋.以人为本,进一步做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成本核算管理[J].经济师,2013,(10):232-233.

[4]孙小燕.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成本管理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3,(10):18-19.

[5]伍君成.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财务管理问题及应对策略研究[J].中国市场,2015,(32):139-140.

[6]李亚林,王琳霞,桂习平,等.新形势下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财务管理有效性的提高办法[J].财经界(学术版),2015,(18):274-275.

作者简介:周敏(1972-),女,四川南溪人,中级职称,研究方向:卫生系统财务管理。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篇4

县级疾控中心实验室档案的主要内容

县级疾控中心实验室档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检验技术类档案:测委托单;样品采集记录单;送检单;检品卡;原始记录;检测报告等。检验技术类档案可根据检验样品和检验项目的不同, 灵活设置不同的原始记录格式, 既有统一的报告格式, 又有不同形式的原始记录格式。

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类档案:实验室建设规划;实验室的建立、改建等相关材料;实验室基本情况, 包括实验室名称、房号、面积、功能等内容;实验室安全卫生检查记录等。

仪器设备类档案:申购资料, 包括:购买申请报告、可行性报告、采购计划执行书、采购委托代理协议、招投标文件、政府采购合同、采购验收单、销售发票复印件、产品确认函、开箱照片、安装验收报告等;随机资料, 包括:使用说明书、合格证、装箱单、操作维护手册、图纸、附件资料、保修卡、安装调试验收报告、光盘等;运行资料, 包括:操作规程、使用记录、维护检修记录、检定记录、调拨移交记录、报废鉴定记录等。

质量体系文件类档案: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操作规程;记录格式;受控文件。

实验人员业务类档案:.实验人员的基本情况表;人员进修、继续教育及学习培训情况;科研成果及论文发表情况;获奖情况;个人业务工作总结及相关业务文件。

其他档案:上级部门有关实验室工作的法规标准、制度、发展建设规划的文件;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实验室工作计划与总结;消耗品购买、领用等相关材料。

县级疾控中心实验室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对实验室档案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实际工作中, 领导和实验室人员对疾控中心实验室建设十分重视, 但档案管理工作没有得到应有的加强.档案意识较为淡薄.很多单位没有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规范实验室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上级档案主管部门下发的档案管理文件中检验类资料的归档范围较为笼统, 而实验室的资料内容专业性强, 形成过程复杂, 缺乏专业指导性。因而, 实验室档案管理人员只能用传统习惯和普遍做法进行实验室档案管理工作, 从而造成现在许多县级疾控中心实验室档案管理工作只注重工作过程和检验结果, 而忽略资料的全面收集、整理、归档和利用分析。

实验室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档案工作虽然不是县级疾控中心实验室的主要工作, 但是档案能为疾控业务工作提供内容丰富的信息, 为正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实验室档案内容广、专业性强, 所以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也高。实验室档案管理要求准确、完整、具有连续性和统一性, 而目前大多数县级疾控中心没有科学规范的规章制度和健全有力的组织机构, 造成有关部门和人员职责不清, 实验室档案工作无人过问、无章可循。

档案管理工作跟不上实验室建设与管理。自“非典”以后, 政府对公共卫生事业投入加大, 近年来各级疾控机构特别是区县级疾控机构的实验室硬件设施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但是, 档案管理需要的必要硬件设施相对滞后, 大多数县级疾控中心档案管理用房、设备配置不完备。大多数实验室档案管理人员由实验技术人员兼任, 不具备档案专业知识, 人员变化大, 不能规范地进行收集、整理, 积累档案材料杂乱无章, 不按规定分类归档, 难以分辨和查找。

档案管理手段落后。档案的载体形式已经不局限于传统的纸质文档, 还包括大量的电子文档。现阶段由于条件所限, 许多县级疾控中心对电子文件的处理仍采用原始方式, 将电子文件打印成纸张进行纸文档的管理, 这显然与档案的现代化管理手段相违背。同时, 由于缺乏科学系统的归类、归档、研究和开发, 查阅利用范围小, 甚至只建设不利用, 很少开展社会化服务工作。

加强县级疾控中心实验室档案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加强档案员素质建设。县级疾控中心要从上而下形成以专职档案管理员为主, 业务科室兼职档案管理员为辅的管理模式。兼职档案管理人员由实验室专业人员担任, 要充分利用他们熟悉本科室业务, 了解专业知识的优势, 并定期进行档案知识培训, 充分发挥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提高档案管理能力和水平。档案管理人员要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积极主动宣传档案知识和进行必要的业务指导, 认真了解实验室业务工作流程, 协助实验室做好归档工作。

制订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根据国家和上级有关部门法律法规, 结合县级疾控中心工作实际制定有关规章制度, 并在工作实践中不断补充、完善, 进而制订与检验工作协调的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实验室开展工作要按规定程序进行, 并按规定形成资料, 做到实验室档案的完整与准确。同时还要注意全面收集反映实验室职能活动的其他各种资料, 如业务来往的信函、工作笔记、照片、报纸、刊物及参加会议培训、交流的资料、光盘等。

加强实验室档案硬件建设。档案的收集、整理、保存必须有一定场所和设备条件。为此, 要根据工作实际, 合理配备档案用房和档案柜, 配备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扫描仪等现代化设备。使用能提供原文挂接、整理编目、检索查询、辅助管理、安全保密、系统维护等功能的档案管理软件, 提高工作效率。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教育 篇5

健康教育是提高全民素质的有效途径,是预防疾病的有效措施,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一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成员单位的积极配合下,我县健康教育工作有序开展,扎实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效。现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组织健全,扎实开展健教工作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市卫生工作会议精神,县委、县政府把健康教育工作列入工作计划,摆上工作日程,分管县长亲自抓,成立了由分管县长任组长的ⅹⅹ县健教(控烟)工作领导组,办公室设在县卫生局。负责全县健教(控烟)日常;并对县、(镇)各村、县各行各业各单位的健教(控烟)工作组织机构进行整顿。针对今年卫生县城的复查验收工作,多次召开协调会安排部署,为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铺设平台。

二、多措并举,开展健康教育促进行动

按照《亿万农民健康教育促进行动规划》的安排,我县通过采取集中培训,专题培训,以会代训,举办讲座,发放宣传资料,全年共印发各种宣传资料16000份,开展义诊活动等形式,走进学校、走进社区、走进农村、走进企业,全方位、多渠道开展健康教育和控烟工作,使健康教育促进行动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三、突出重点,抓好学生健康教育工作

我县有中小学校197所。学校均开设有健康教育课,每两周一节,有教师、有教案、有课时、有试卷、有成绩,尤其注重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达90%,健康行为形成率达85%。

四、立足本职,扎实开展健康教育工作

一年来,我们根据工作需要对全县各级健教(控烟)工作进行了29次督导,有力促进了我县健教工作的顺利开展。县直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等各级医疗机构均立足本职工作实际,采取印制健康教育处方、设立健康教育咨询台、设置健康教育版面专栏、电子显示屏重复播出等形式,有针对性的向病人及其家属开展健康教育,住院病人及其家属相关卫生知识知晓率均达80%以上。今年我们还开展6次健康教育活动,并对基层健教工作人员进行健康教育专业知识培训2次。

五、创新举措,提高全民健康教育水平

在《ⅹⅹ报》开设了健康教育专栏,共登载健康教育信息10期;在电视台逐条分期播放“公民健康素养66条”达120次,“3.24世界结核病日”“4.25全国计划免疫日”,“5.15碘缺乏病”、麻疹强化免疫、流感预防常识,“12.1世界艾滋病日”等内容共计28次;悬挂宣传标语26条。各单位还结合工作特点,开展了疾病预防、卫生保健等宣传工作。经抽查考核,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达85%以上,健康行为形成率达75%以上。

六、示范带动,整体推进控烟工作

在火车站、汽车站、超市、街心广场等公共场所,设立宣传专栏,悬挂宣传标语,张贴禁烟标志,多措并举开展控烟工作,整体提高禁烟工作质量。尤其是在卫生系统率先开展了“无烟单位”活动,率先倡导良好的健康生活方式,率先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效推动了全县禁烟工作的开展。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篇6

关键词:“营改增”;税制改革;疾控中心;影响;探讨

伴随我国经济进步、经济实力增强,经济制度改革正在走上正轨,也开始与全球制度对接。因此,疾控中心需要转变思维,改革经济制度,达到经济进步的目的。当中,税制改革是中国经济制度改革的关键版块,搞好税制体制改革对活跃我国经济有着催化剂的作用;而“营改增”税制改革策略的实施,能够弥补以往营销税制的漏洞。中国在2011年颁布“营改增”税制改革试点后,通过一些时日的调节,“治好”了以往税制中的“顽疾”,对疾控中心来说也是对以往税务模式的颠覆。[1]

一、疾控中心医疗服务能不能免收增值税

在当前的营业税策略下,不管是非营利机构抑或营利性机构,其供应的医疗服务都可以避免征收营业税。然而这只是目前的现状。依照国税函第480号文件,盈利类医疗机构供应医疗服务所获得的收入应计入营业税,然而此文件在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2号废除。

二、短时间内的发展态势

策略指定人通常偏向于保存已有的营业税的免征以及优惠策略,也偏向于将这种策略在增值税制度下延伸——特别是像B2C形式下,免征以及优惠的策略的制定。所以,笔者预计在践行增值税的初级阶段,疾控中心所供应的医疗服务都会免除增值税。当中,最有可能的是:策略制定人会权衡疾控中心供应的服务与零税率策略相吻合,而对营利性医务机构供应的服务也免除增值税。这类模式已被广泛用在全球运输领域的增值税处置方面。零税率以及免税的差别是:零税率能够抵扣或退回有关的进项税,而免税策略则通常无法实现该愿景。这样区分会让大众以为:我国国家机关更倾向于帮助我国的企业,进而无助于领域竞争以及外来资本的注入。

三、长期的发展态势

从长期的发展态势来讲,预计增值税免税策略将至少与疾控中心供应的不属于择期手术的医疗服务的要求相吻合。从策略层面看,增值税免税策略能够保障最少的财政收入内部流动,所以,大部分实现了增值税的国度均会对公立医卫机构供应医卫服务而免收增值税,我国应借鉴这类模式。对是不是会对营利性医卫机构免收增值税,依然不是太清楚。通常来讲:享受盈利类医卫机构的医疗服务的人群大部分较为富有,其需要为较高水准的医卫服务买单,同时其经济情况也允许其这样做。所以,国家机关会对这部分服务征缴增值税。

四、免除增值税对疾控中心的影响

应看到的是:在医疗领域践行免收增值税的策略,在短时间内,对医卫服务领域供应者的整体成本构造是没有帮助的。这是由于在医卫领域,尽管大部分的成本支出都隶属于增值税应税范畴,然而除此之外的一部分重大投资原本仅缴付3%或

5%的营业税,但是在未来这部分成本都会征收6%、11%或17%的增值税。免收增值税表示任意进项税额都无法抵扣;依照我国增值税领域的专门说法,就是要实行进项税额转出。

假如对医卫领域免收增值税,那就会导致另一种情况:是不是全部进项税额都无法抵扣,抑或仅仅部分无法抵扣。在该层面,我国现在通行的增值税策略给与了一定程度的特别优惠,就是说假如部分收入隶属增值税应税范畴,那么采购固定资产对应的进项税额能够全部抵扣。由于固定资产是大部分医卫服务供应人的一笔关键的开支,所以应谨慎对待。

五、“营改增”的实例解析

(一)英国。英国上议院典型事例:英国上议院在裁定后认为——医生在给患者瞧病阶段,开具药物隶属同一类的免收增值税服务,并非纯粹的供应药物与供应医卫服务的业务。对我国来讲,对该难题的处置会存在细小的区别,由于我国业已颁布了药物出台策略;然而,假如供应药物与供应医卫服务通用的增值税处置或税率相异,依照目前的增值税策略,假如无法区分对应服务的售价,那么所有价款与较高税率都适应。

(二) 中国。在我国,相似的状况还会出现在眼科医生身上,假如眼科医生在为病人供应眼科检查阶段,同时开具眼镜或镜片的处方,那么难题就出现了:是否将营销眼镜或镜片与供应眼科检查服务分离。相似的情况在澳洲FCAFC的典例中就曾出现过。更深层次的探讨是:假如目前的状况是——医生在诊疗场所或医院给患者出具了药品处方,而诊疗所或医院又有着附属药品库房,那么这两类服务应分别隶属医卫服务以及供应药品的服务。

结束语:“营改增”税制改革对疾控中心的影响是深入的、全面的,怎样把握其中的关键,是未来一段时期内医卫人员应明确的。“营改增”牵涉的范围极其广泛,因此对其进行探讨要涉及医疗、卫生、病患满意度等多项内容,是一项系统工程。

参考文献: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篇7

一、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现状

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 中心为事业单位或者参照公务员管理单位, 其工作人员也为国家干部, 因此, 中心人力资源管理实施的是公务员的管理方式。而按照中心的职能定位, 其人力资源分为两个部分, 即主要从事业务工作的干部和主要从事行政工作的干部。这就必然要求根据这两类人才的不同而实施差异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但受制于管理手段, 管理理念等的制约, 以及政府部门固有属性的限制, 目前中心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存在诸多问题。

二、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问题

对于县一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而言, 由于地理位置多处于县城 (市辖区除外) , 这种地域上的限制使得干部职工收入水平、子女教育等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 从而为中心留住人才带来了挑战。并且, 县一级政府财政实力相对有限也使得中心的投入显得不足, 难以为科研工作的开展提供有效支撑, 这都使得整个中心的人力资源管理面临难题。调查显示, 人才流失、人才供给与需求结构失衡等问题已经在县一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显现。

从中心自身来看, 其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在管理理念、绩效考核体系、激励机制等方面都存在诸多难题。

1. 管理理念有待更新

管理理念决定着管理模式, 理念的滞后使得中心在人力资源管理上难于跟上时代的脉搏。由于中心属于全额拨款事业单位, 这就使得整个机构人力资源管理基本参照政府部门进行, 在管理过程中基本不会考虑其为实现岗位职能所作出的贡献与个人收益之间的关系, 这一方面使得“人才”的理念没有真正的树立起来, 不利于整个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完善。另一方面也使得真正的人才由于得不到重视而产生抵抗情绪, 最终影响人力资源管理的效果。

2. 绩效考核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

绩效考核体系的不健全主要表现在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疾病没有建立, 绩效考核方法不甚科学, 绩效考核的结果没有得到有效的运用等方面。当前中心的绩效考核大多是干部年终自行撰写工作总结报告, 然后由部门领导和人事部门统一进行考核定性, 这种考核没有科学、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 主要根据领导的印象中干部日常表现来进行, 这就使得考核的结果可能有失公允, 并且也难于量化。特别是, 即使考核结果公平公正, 也只是一种短期的结果, 并没有将其与单位人才发展规划、干部个人职业发展规划相结合, 即考核结果的运用也显得不足。

3. 激励机制不甚健全

激励机制的不健全主要体系在薪酬激励不到位, 职务激励利用过少, 培训激励、精神激励等激励方式使用不足。当前中心工作人员工资的确定更多的是按照工作年限、学历、职称、职务来计算, 与个人实际工作业绩联系较少, 并且同一类别, 不同工作能力职工之间的薪酬水平基本没有差别, 从而使得职工工作业绩没有在薪酬水平上予以反映。此外, 在进行职务升迁的过程中, 更多的是考虑各种非业务能力因素, 如工作年限等。而对于业务培训等激励方式, 则由于政府部门经费支出限制等因素, 使得培训的时间长度、培训类型等都难以满足现实的需求。这种激励机制的不健全, 不利于调动干部工作的积极性。

三、优化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建议

优化中心人力资源管理, 要从优化环境, 改革管理体制, 争取财政支持入手。

1. 优化环境助力人力资源管理

优化环境, 首先, 要倡导用人唯贤、唯才是举等重视人才的工作理念, 形成良好的人才氛围。要加强对干部职工的思想道德教育, 通过定期举办培训班, 个别进行谈话等方式, 帮助干部职工树立为疾病预防控制事业奉献力量的精神, 从而形成一种共同的价值观念和理想追求的氛围, 为留住人才和加强人才管理提供前提。其次, 要改善工作环境。要通过引进和完善各种基础设施, 特别是办公条件, 使干部在一个相对和谐温馨的环境中工作, 提高其工作的积极性。再次, 要注重生活环境的改善, 通过完善住宿、餐饮等生活配套设施, 注重关心职工生活中面临的难题来凝聚人心, 为留住和吸引人才提供基础。

2. 改革管理体制助力人力资源管理

改革管理体制, 就是要引入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通过制定中心人力资源发展规划, 综合运行各种激励手段, 帮助中心培养和留住人才。首先, 要进一步健全人才引进与培养机制。要建立常态化的人才培训制度, 在培训经费、培训时间上予以保证, 并将培训与激励有效的结合起来, 发挥培训的激励功能。其次, 要建立公平的竞争机制, 引入淘汰机制。要在完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的基础上, 进一步严格考核标准, 对于表现优秀者, 要通过薪酬、职务等激励方式予以激励, 对于不能适应工作岗位, 且不求上进的干部要坚决予以辞退, 以此来严肃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再次, 要结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实际进一步制定和完善人力资源发展规划, 并与所在地区的人才发展规划进行对接, 以此来获取更多的人才。

3. 争取财政支持助力人力资源管理

要改变县一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力资源管理的现实困境, 必须进一步争取财政支持。特别是要进一步加强人才对接, 要结合当前各地人才引进补贴制度, 积极引进所需各类专业人才, 并帮助其获取政府福利, 以此来缓解自身财力紧张的问题。

摘要:县一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管理理念滞后、绩效考核体系不完善、激励力度不够等问题, 可以从优化环境, 改革管理体制, 争取财政支持入手完善人力资源管理。

关键词: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力资源,困境

参考文献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篇8

一、新形势下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尽管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重视采取措施加强档案管理工作, 促进管理水平提高。但由于相关制度不完善, 工作人员素质偏低。目前在档案管理过程中, 仍然存在不足之处, 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思想认识不重视。在日常工作中, 将工作重心放在疾病防控方面, 未能认识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意义。制度建设被忽视, 工作人员配备不足, 制约档案管理水平提高。二是管理制度不完善。忽视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 对工作目的、流程、责任等没有明确、具体规定, 导致档案日常管理工作缺乏制度约束, 影响工作水平提高。三是工作人员素质低。工作人员配备不足, 专业技术水平较低, 对档案管理流程、目的不熟悉, 对计算机技术的运用不熟练, 难以提高管理工作效率。四是信息化水平较低。忽视计算机技术运用, 档案数字化水平较低, 这样不仅加大管理难度, 还影响管理工作效率提升。

二、新形势下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档案管理存在问题的对策

为了应对档案管理存在的不足, 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指导和依据。根据存在的问题, 结合新形势和新要求, 笔者认为今后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采取完善对策。

(一) 提高管理思想认识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相关领导要转变思想观念, 在注重疾病控制工作的同时, 要认识到档案管理的重要作用。完善规章制度, 配备工作人员, 促进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 完善档案管理制度

根据档案管理需要, 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 从而有效规范日常工作, 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建立档案管理责任制, 明确工作人员职责和权限, 促进他们更好履行自己职责。同时完善绩效考核, 加大绩效考核推行力度, 调动工作人员热情, 促进档案管理工作水平提高。

(三) 加强工作队伍建设

疾控中心要注重引进专业技术水平强, 业务熟练的工作人员, 确保胜任档案管理工作, 促进工作水平提高。改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福利和待遇, 激发他们工作的积极性。注重对管理人员培训, 不断增强业务技能。档案管理人员也要加强自身学习, 提高自己专业技能, 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技术, 熟悉档案管理流程, 促进工作水平提高。

(四) 重视信息技术运用

信息技术运用不仅可以优化管理流程, 还能够提高工作效率。要重视计算机技术运用, 加快档案管理信息化步伐, 将该项工作纳入本单位规划中。完善档案管理信息化管理系统, 提高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实用性, 完善系统查询功能, 方便对信息进行查询, 也有利于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水平。

(五) 实行档案分级管理

为促进管理水平提高, 有必要采用分级管理模式, 确保管理工作顺利进行。分级管理是指将档案管理分为中心级和科级两个层次, 从而实现对档案更为有效的管理。中心级档案具有综合性、学术性特点, 对整个档案管理工作发挥指导作用。主要内容包括档案管理工作标准、年度卫生检测报告、疫情病因分析报告等, 这些档案对中心各项工作开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是管理中的重点内容。而科级档案产生于日常工作, 其档案资料容易发生变化。通常其服务对象发生变化, 档案资料也随之变化, 具有易变性特点。例如, 疫情调查处理材料、工作人员体检报告、公共卫生检测报告等, 都是科级档案管理的内容, 具有易变性特点。由于级别不同, 档案特点及管理工作要求也不尽相同。因此, 疾控中心应根据业务特点和管理工作需要, 制定详细的档案管理工作标准, 对工作目标、工作流程等进行明确具体的规定, 有效指导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同时要区分二者管理要求, 成立相应的档案管理工作小组, 配备专业管理人员, 严格遵循规范流程和要求开展管理工作, 提高档案管理水平。

综上所述, 档案管理是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工作。做好这项工作不仅能够为其他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 还能够为疾病防控提供帮助。因此, 今后在实际工作中, 我们需要认识档案管理存在的不足, 并采取相应的完善措施, 促进档案管理工作水平提高, 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指导和帮助。

参考文献

[1]王建琼.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专业人员技术档案管理探讨[J].中国热带医学, 2006 (12) , 2282

[2]许晓君, 张旭春.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与实践[J].华南预防医学, 2005 (12) , 65-66.

[3]季震南.对疾病预防控制部门档案信息化的几点思考[J].实用预防医学, 2004 (11) , 1077-1078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篇9

1 发展现状

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疾病预防控制水平的进—步提高,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档案管理工作也随之不断进步。首先,疾病预防控制档案的载体不再以传统的纸质为主,非涉密文件的传达大多在网络进行,单位内部的文件处理也大部分在办公平台上进行;其次,随着社会的发展,对疾病预防控制档案的需求也越来越多,不但要满足本单位、本行业和本系统的利用,还要及时、准确地为政府决策部门提供所需要的疾病预防控制信息。

2 存在的问题

目前,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档案管理工作存在政策机制有待完善、档案管理意识薄弱、硬件短缺、队伍稳定性差、素质有待提高、档案资料归档不齐及档案管理信息化程度低等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2.1 管理制度不完善

2.1.1 缺乏统一的档案实体分类,归档范围、建档部门和保管期限不明确。多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还沿用原卫生防疫机构的档案管理模式,管理体系落后,远远不能适应新常态下档案业务的发展要求。

2.1.2 档案管理缺乏规范性和科学性。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没有为档案管理制定出完善的工作制度和标准,没有明确规定各类档案的收集整理标准,档案管理的规范性较差。当需要查找或利用档案资料时,往往需要翻箱倒柜找很久,降低了档案资料的利用率,档案资料的作用没有被充分发挥出来。

2.1.3 档案未集中统一管理。有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缺乏对档案的整体把握能力,没能将档案集中起来管理,档案分散在各个科室中,许多档案没能及时归档整理,档案管理能力低,档案利用率低。有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采用单位存目录、科室存档案的方式进行档案管理。有的科室负责人和工作人员为了自己方便,不愿把本科或个人的重要有保存利用价值的材料归档、统一管理,将归档文件材料据为己有或自己保存。

2.2 管理意识薄弱

目前,有相当比例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档案意识缺乏,普遍存在重业务管理轻档案建设的思想。在单位工作规划、各项考评等方面较少考虑到档案工作这项指标,疾病预防控制档案建设及其管理工作得不到应有的重视。长期以来,档案工作在一些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领导干部眼中“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档案管理意识薄弱,只是将档案管理工作作为各个科室的一项基本工作任务,没有设置专门的档案管理部门,聘请专业能力强的档案管理人员进行系统性的管理,进而也就导致了档案管理效率低下的问题,档案丢失、破损的情况屡见不鲜。另外,长期以来县级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人员对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多停留在满足单位自身建设与发展的需要,很少从我国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战略大局去考虑。有些工作人员对档案工作了解不深、不透,对日常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和参与程度不够。有些领导和工作人员仅仅把档案作为迎接上级检查考核的一种工具或招牌,迎查前把档案看作“宝”,检查后视为“稻草”。

2.3 管理硬件短缺

受到资金的限制,大多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档案室的现代化办公设备短缺,难以满足档案管理工作的需要。部分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档案室虽然使用了档案管理软件,但更新、升级不及时,使用便捷程度不高,检索功能低,难以发挥作用。由于受资金、场地和人员配备等因素影响,导致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档案工作不能在同—水平线上均衡发展。一些有财力作保障的单位可投人大量资金用于改善和加强档案室的软硬件设施建设,实现了创建规范化档案室的硬件建设要求,而有些县级单位连最基本的档案保管条件都无法保证。

2.4 管理队伍稳定性差

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专业性极强,因此,疾病预防控制档案管理工作就要求档案管理人员既要有档案管理的专业知识,又要在一定程度上对疾病预防控制的专业有所了解,这样才能阅读分析相关的业务技术报告和总结,进行统计和编研工作。目前,在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档案管理人员大多数为非疾病预防控制专业技术人员或非档案专业人员,系统掌握疾病预防控制、档案管理专业知识的人才极为缺乏;并且档案人员往往身兼数职,甚至没有参加过专业培训;再者,有些高素质的档案管理人员往往在本岗待不久,2~3 年就被安排到其他岗位。高素质档案管理人才短缺和档案管理人员的频繁流动已经成为制约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档案管理水平提高的“瓶颈”问题[2]。

2.5 资料归档不齐

目前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收集的档案85%以上为运转公文形成的文书档案,而在工作中形成的大量具有重要保存利用价值的其他类型的档案资料,如声像、电子档案等没有得到及时归档。随着疾病预防控制事业的迅速发展和相关科研工作的不断深入,对疾病预防控制问题研究的论文和科研资料也在大量增加,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了大量精神食粮,因为没有统一要求和严格的规范管理,只将发表后的论文或报告归档,却忽视了原稿和其他材料的保管,给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人员的查阅和档案部门的管理带来—定困难。另外,由于重大职能活动的保障和重大疫情资料归档不齐,也为以后资料的编研及借鉴带来诸多不便。

2.6 信息化、数字化程度低

信息技术给人类社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提高档案利用率,可以更好地保存档案。虽然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不断努力建立档案管理信息化系统,但是,系统的功能少、实用性不强,不利于档案利用率的提高,许多县级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者还是习惯性的查阅纸质的档案资料。因此,必须加紧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研究,不断提高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数字化水平。

3 对策

3.1 建立组织体系,健全管理网络

3.1.1 建立档案管理组织体系。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进一步强化对档案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档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明晰职责分工,严格按照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约束和监督各项档案工作任务的落实。

3.1.2 健全档案管理网络。建立以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领导牵头、档案室具体负责、各业务科室协助的档案管理网络,形成齐抓共管、运转有序的工作格局。

3.1.3 明确各科室的工作职责。各科室均需配备1~2名责任心强、熟悉科室业务的兼职档案员负责本科室基础档案的日常工作,掌握档案归类、存放及使用动态,积极做好入档资料的前期准备事项。

3.2 加大宣教力度,强化档案意识

加大对档案工作重要性的宣传力度,使广大职工树立档案工作与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同步发展的观念。同时,注重从档案利用的角度入手,开展宣传教育工作,使职工们充分感受到档案资料对于指导当前工作的重要作用,调动其主动整理保留档案资料的积极性。

3.3 落实基础设施及“声像、电子档案”等特殊载体的档案建设

加快推进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数字化工作。档案管理信息化已成为档案工作的必然发展趋势,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加大硬件投入力度。同时,依托办公自动化系统,完善现有的档案管理系统,加强数据库的建设与管理,逐步实现档案信息传输的网络化和档案信息资源在本单位、本行业范围甚至全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的共享化。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领导要充分认识到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档案工作提上重要日程,在经费使用上给予必要的保证,添置必要的声像档案设备和提供特殊载体档案保管条件,不断提高工作人员对档案重要性的认识,在硬件上保障档案基础工作的需要,促进档案管理的现代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3.4提高业务素质,完善档案管理制度

3.4.1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既复杂又繁琐的工作,它要求档案工作人员要有默默无闻的无私奉献精神,细致、耐心地做好每一天的基础工作,做到当日事当日毕。为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素质,每年应派员参加一次档案主管部门举办的业务培训班或知识讲座,邀请档案专业人员现场指导档案工作人员具体操作;同时,档案工作人员对疾病预防控制专业知识也必须在—定程度上有所了解,要经常与业务人员进行充分交流,积极开展档案工作宣传,全面提升档案工作人员业务素质,促进本单位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

3.4.2健全档案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和科学管理体系是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关键[3]。对种类繁多、形式各异的疾病预防控制档案,要实行科学规范管理,就必须建立切合实际的档案管理制度。要不断更新、完善现有的档案管理制度,制定严格、规范和统一的档案收集标准,明确规定档案材料的归档范围与收集重点。在制定档案归档范围和归档制度时,档案工作人员应经常深入到各科室,了解各科主要业务活动,在《文件材料立卷归档制度》的基础上,结合《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岗位职责(2015年版)》和相关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规范,与各科室密切协商,制定完善档案管理的各项制度。3.5

3.5 抓档案队伍建设,在知识技能上创新

当前档案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更新完善现有档案管理规章制度,运用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实现档案工作的科学化、系统化管理[2]。要想圆满完成这项任务,必须建立一支稳定的、高水平的档案管理人员队伍。就目前情况来看,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引进档案专业人才还不现实,必须走“自我提高、自我发展”的道路,通过各种培训和研讨活动,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开阔眼界,扩展视野,更新知识,提高技能,尽快培养一支新型的高素质档案管理队伍,以适应新常态下的需要[4]。档案工作连续性强,许多工作需要档案管理人员较长时间的学习和积累。档案管理人员的频繁流动会使档案工作的连续性受到影响。因此,必须采取针对性的措施,稳定档案管理人员队伍。一方面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通过改善档案管理人员的物质待遇和社会地位,留住人才,吸引人才。另一方面要建立奖惩机制,对业务成绩突出、职业素质高的档案管理人员大力表彰奖励、提拔重用,对工作被动消极、不思进取的档案管理人员要批评教育甚至处分撤换[5]。

3.6 开发信息资源,做好编研工作

档案利用工作是档案自身价值得以实现的直接手段,做好档案的开发和利用是档案管理自身价值的重要体现。档案的开发利用已经成为全社会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信息资源。由于疾病预防控制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故在此项工作中所形成的档案也就具有极强的专业性。此外,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在业务上具有连续性强的特点,对疫情流行规律的认识以及在开展公共卫生监测的过程中。都必须以业务档案为依据。因此,在开展档案编研工作时,应首先从业务档案入手,编研材料才会有专业特色,才能更有效地为开展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服务。

摘要:档案是对信息、资源和数据的一种记录方式。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档案管理是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基础,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政策性、专业性和连续性等特点。随着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事业的发展,疾病预防控制档案管理已经成为目前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者关心的焦点问题之一。通过对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档案管理现状的探究,分析当前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档案管理,县级,现状,对策

参考文献

[1]齐玉萍,齐晓晓.疾控机构档案管理在新形势下的实践及探讨[J].中国健康月刊(B版),2012(3):17-18.

[2]刘芳,王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档案管理工作浅析[J].中国卫生人才,2014(6):87-88.

[3]王红霓,应锡均.新形势下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档案管理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现代医生,2011(6):127-128.

[4]阙肖伟.对提高档案管理干部队伍素质的几点认识[J].中国科技纵横,2011(10):230.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篇10

关键词:疾病预防控制,绩效工资,探讨

实行绩效工资是绩效考核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是新时期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适应改革与发展的工作新思路。从2008年开始, 本单位进行了岗位绩效工资制试点和尝试。

一、基本情况

双辽市疾控中心成立于2002年12月, 由原来的卫生防疫站改制组建而成, 同卫生监督所一套班子, 合署办公。现有在岗职工207人, 共设有26个科室, 其中有业务收入的11个科室。

二、主要做法

2008年根据省级业务部门关于疾控机构绩效考核的要求, 我单位引入绩效考核管理和岗位绩效工资制的概念, 在职业卫生科、环境卫生科、食品卫生科、消杀科等有业务收入科室进行试点, 探索建立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考核标准体系, 运行成本由中心本部与科室两级分摊结算模式, 实行超指标奖励。2009年根据试行结果对岗位绩效工资方案再作修改调整, 推广到全疾控中心各科室实行了岗位绩效工资制。

(一) 总体思路

遵循“按劳分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以及向高技术、高责任、高风险岗位倾斜”的原则;实行两级聘任、两级分配;充分体现职、权、利的有机统一;对科室绩效工资进行全年额度框架确定等;科室年度分配总额的预定根据年内综合目标责任实施情况, 创收完成情况, 前三年科室分配水平均值;无收入业务科室依据社会效益和取得的业务实绩核定, 有收入科室主要以经济效益为主, 进行成本核算, 以科室创收作为依据核定, 职能科室按单位年度平均水平核定。

(二) 方法步骤

1、方法。

绩效工资考核发放分为两种方式, 一是有收入科室按月考核、发放;二是无收入科室和职能科室年终一次性发放, 按综合考核结果发放。核发绩效工资奖总额, 可由科室自行决定分配的额度, 进行再分配, 以充分体现部门科室管理、分配、奖励的自主权。领导班子的分配额度根据市卫生局签订的综合目标责任制责任书及党建目标责任书的实施、完成情况核定。

2、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根据科室月度工作计划和分工、职工岗位职责, 安排月度工作任务, 包括常规工作和非常规任务。要明确工作任务的具体内容、关键成果和时间、质量、过程要求, 以及各项任务在考核中的权重 (反映工作任务的重要程度) 。同时, 因岗位、性质、工作量多少等不同, 要做好与职工的沟通和调整工作, 尽量体现职工之间工作量均衡性, 以及每个职工每月工作量均衡性。

第二阶段:在职工完成月度工作任务过程中, 需要随时对进度和质量进行监控, 提出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风险, 提供相关的指导、支持和建议。

第三阶段: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打分, 即进行月度工作绩效考核。要依据考核制度中的规定进行客观打分, 考核结果要与职工进行沟通, 得到职工认可, 防止因误会产生歧义和矛盾。

第四阶段:对职工工作任务完成情况打分完毕后, 需作结论性反馈, 主要形式是进行面谈。要达到以下目的, 即上下级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达成一致看法, 使职工认识到自己工作的成绩和不足, 提出改进建议, 就下月工作任务进行沟通。

三、体会与探讨

(一) 实施绩效工资制度以来的主要体会

1、充分体现了按劳分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实施岗位绩效管理机制和绩效工资分配制度后, 把劳动报酬与岗位责任、技术含量、劳动强度、工作条件和劳动成果挂钩, 实行以岗定薪、岗变薪变的工资分配制度。既注重了实际贡献, 又适度控制了收入差距, 以机制激励职工勤奋工作。

2、两级管理、两级考核、两级分配的实施, 充分体现了科室自身管理和分配自主权。通过绩效分配激励、提高科室职工的向心力、责任感和竞争意识。

3、实施绩效考核管理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以来, 广大干部职工都明显感到实实在在的变化。一是全体职工人均收入比上一年整体提高10%, 绩效分配水平呈相对合理的梭形分布;二是干部职工目标意识、责任意识明显增强, 体现出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良好精神风貌;三是业务、行政和党务工作的各项工作目标任务全面较好的完成, 在上级部门组织的考核中均取得了满意成绩, 各项指标均有较大程度的提高。以绩效带动全面管理, 以绩效激发工作热情, 以绩效赢得发展动力, 初步形成了人与事、职工与单位密切关联、融于一体的良性循环新格局。

(二) 对于实施绩效工资制度的探讨

1、根据国家关于事业单位改革和分配制度改革总体方针来看, 实现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是人事部门对卫生事业单位工资改革的方向。疾控机构等主要行使政府卫生防病职能, 以社会公益性服务为主的事业单位, 适应当前财政部门经费供给机制变化的需要, 全面实施绩效考核和工资分配改革已经势在必行。因此要统一思想, 提高认识, 使广大干部职工加深对绩效管理、绩效考核、绩效工资内涵的理解, 尤其是执行层的中层干部, 还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 掌握机制和操作方法。为绩效管理创造良好思想基础和内部环境。

2、由于我单位绩效考核制度起步较晚, 考核评估指标与吉林省疾控中心绩效考核评估指标相比, 存在指标设置不够细致, 个性化、可操作性方面尚欠缺等问题。考核评估体系还需要进一步调整和细化, 制定科学、合理、可行的绩效考核管理办法。

3、实行绩效管理, 要根据需要同步实施其他管理体制改革, 逐步完善运行机制。绩效管理制度的实施必须有相应的配套措施作支撑。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篇11

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加强内部控制的必要性和重要作用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是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组织,其主要的社会职能为重大疾病的预防、控制突发疾病以及为公共卫生提供必要的服务,由此可见,疾控中心对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内部控制和管理是是十分必要的。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加强内部控制和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主要可以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做好内部控制工作有利于对各种活动开展的成本进行合理有效的控制,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节约成本,在保证充分履行各项社会职能的前提下,减少对国有资产的消耗。另一方面,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各种资源进行有效的配置,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资产的闲置率,提高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对突发疾病的能力以及为公共卫生事业服务的能力,保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各项社会职能完全发挥。总之,做好内部控制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加强内部控制和管理势在必行。

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目前,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内部控制的现状并不乐观,在实际内部控制工作当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可以总结为如下方面:1.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领导人员还没有真正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不高,因而内部控制缺乏必要的环境,单位内部制定的一些规章制度流于表面,导致内部控制工作难以真正落实到位,当然也就无法取得预期的控制目标。2.很多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财务管理方面都比较薄弱,虽然有些单位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建立了新型的会计制度,但是由于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偏低,导致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财务管理工作质量难以提高。3.很多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资产管理方面缺乏完善的管理和控制规章制度,导致资产管理不够科学和规范,影响了内部控制水平的提高。4.很多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预算管理方面存在不足,不能有效的控制各种费用的支出,资产闲置的情况普遍存在,造成资金浪费。5.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内部控制方面的信息化和网络化建设程度比较低,内部控制的效率和质量难以获得大幅度的提升。

三、探究提高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内部控制水平的措施

(一)进一步提高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要做好内部控制工作就需要进一步提高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首先,国家和政府需要加强对内部控制的宣传力度,加强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领导人员在内部控制方面的教育,让领导人员认识到加强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并提高内部控制的认识,从而促进领导人员积极组织相关的人员进行内部控制,建立以领导人为组长的管理小组,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加强内部控制营造良好的内部环境。同时,还需要将内部控制水平作为考核领导人员绩效的主要指标,单位领导人对内部控制负有直接责任。其次,还需要加强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员工的教育,使员工主动参与到单位内部控制当中,形成全员参与内部控制的局面,提高内部控制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最后,需要建立内部审核制度,并注意提高审核部门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一旦发现单位存在资产管理不合理或违法乱纪的问题一定要追究到底,并对相关的责任人做出严厉的惩罚,并责令相关部门改善存在的问题。

(二)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首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该提高对财务管理的认识,摒除过去落后的财务管理观念,学习和借鉴先进的财务管理理念,利用科学的财务管理模式加强财务管理,提高财务管理质量。其次,根据新会计准则以及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会计制度,保证会计资料真实有效。最后,单位还需要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的教育和培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三)不断完善资产管理制度,加强对资产的管理和控制力度

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是做好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保障,因此需要根据国家的要求以及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完善可行的资产管理制度。首先,建立台账制度,有效解决“管物不管账、管账不管物”所造成的问题,保障单位内部各种收支都及时入账,并且需要对往来账目进行核查,避免出现呆账和坏账的情况。在整个过程中涉及到的人员和物资都需要记录清楚,相关的人员需要签字,避免在出现问题时无法确定责任人。其次,定期对单位的资产进行盘点,以清楚掌握单位的“家底”,并且还需要对单位的一些药品和药剂保存是否科学以及是否在保质期内等进行检查,以免造成资产浪费或流失的情况。最后,还需要加强对资产管理和控制的力度,对于单位一些比较贵重的设备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延长使用寿命。

(四)提高资金控制的水平,加强对物资支出和采购的控制

在内部控制当中,资金控制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对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来说,由于资金主要依靠财政拨款,相对医院这样的事业单位经济实力较弱,这就更加凸显了加强内部控制,节约成本的重要性。为了提高对资金的控制水平,需要建立完善的资金业务岗位责任制度,资金的使用需要严格按照审批制度执行,提高资金使用的科学性。同时还需要建立资金使用情况的盘点制度,防止发生违法乱纪的行为。最后,还需要加强对物资支出和采购的控制与管理,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购买清单,尽量减少资产闲置情况的发生,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五)提高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内部控制和管理的信息化程度

由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经济实力比较薄弱,因此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存在严重滞后的情况,对于内部控制和管理还没有完全实现信息化和网络化,内部控制工作的质量和效率都比较低,为了解决这种情况,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该提高对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力度,适当增加一些投入开发一套比较完善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避免和减少内部控制工作当中出现的人为差错,提高内部控制工作的质量。

四、结语

总而言之,对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来说,加强内部控制,提高内部控制的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分析了目前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内部控制的意识比较薄弱、财务管理不科学、缺乏完善的控制和管理制度等,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些解决对策,希望可以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

摘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是我国公共卫生事业重要的职能部门,在疾病防控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内部控制是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管理的重要内容,做好内部控制工作可以有效提高资产使用效率,保证单位内部财产的安全完整,从而保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好的开展工作。基于此,文章将针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内部控制的相关问题展开讨论,首先简单地阐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加强内部控制的必要性和重要作用,其次分析现阶段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一些提高内部控制和管理水平的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内部控制,问题,措施

参考文献

[1]周江莉.关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内部控制的探究[J].中国市场,2015(14).

[2]姚钦.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内部控制问题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3(06).

[3]夏会东.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3(08).

上一篇:医疗设备管理信息化下一篇:模型预测电流控制